📖 ZKIZ Archives


Retire Young Retire Rich 槓桿的威力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1/retire-young-retire-rich.html

今次這篇YC兄的文章,簡而精地分享了他姪仔的故事,短短三年就由40萬變成了操控1000萬的故事。看這些故事,不同時代的,今天環境又大不同了,從這類故事上學到多少智慧呢?這與blog友讀文章時所採納的心態有很大關係。



YC兄的文章 -(2008年6月18日)

很多blog友的回應都曾提及想通過買樓收租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其實如果你有一份穩定的職業,用買樓收租既辦法,持之以恆,我絕對相信每個人都可達到這一個目標,重點是你有無決心去做。

我以前打政府工,很多同事能力比我強,比我勤力,我亦有和他們分享買樓收租的經驗,但他們就是缺乏強烈的「點解要做」的想法,亦唔想承擔風險,所以仍在職場努力工作。

我並不是說努力工作唔好,我只是說他們應將部份時間關註自己的資產,而不是收入。佢地唔明白剩係識得努力工作而唔去努力增加自己的資產,佢地耗費一生只係幫到老闆致富,而唔係自己。所以一個人的思維是決定你是窮人和富人的最大分別。

如果你想致富,就要少工作,多賺錢。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使用一些槓桿形式。買樓收租可以做到很大的財務槓桿,風險也相對較低。由於大部份blog友們都 比我年青,我的故事可能有些outdated,所以我用我姪仔的例子(今年30歲,05年一月開始買樓收租)來說明買樓收租槓桿的威力,大家可能會有一些 體會。

1. 我姪仔02年從加拿大讀完U之後返港。03年沙士期間香港經濟跌至谷低,我姪仔有幸在朋友的computer firm做programmer,努力工作增取經驗。04年他的婆婆不幸過身,遺下每人40萬遺產給每一個孫,作為他們第一桶金。這40萬便使我姪仔嘗試 到財務槓桿的威力,從而走上快車路。

2. 為了保值我侄仔和我商量想將這40萬用作投資買樓收租。由於領取遺產需時,我於是05年一月借了一筆錢給我姪仔,以113萬買了一層400呎在中環 Soho區escalator旁的舊樓,比3成首期34萬,餘款7成79萬供10年月供$7800(3.5厘),並跟著以$6500租出。07年3月銀行 估價升值至185萬,他於是re-mortgage層樓按7成130萬,130萬減銀行欠款70萬 = 60萬cash in hand。130萬供15年月供$10200(4.85厘)。新簽租約加租至$8500。

3. 套了60萬cash之後,07年4月購入帝後華庭220萬464呎單位,首期3成66萬,餘款7成154萬供15年月供$12000(4.87厘),並跟 著以$10500租出。08年5月銀行估價升值至335萬,他於是re-mortgage層樓7成234萬,234萬減銀行欠款145萬 = 89萬cash in hand。234萬供25年月供 $10500(2.45厘)。新簽租約加租至$12800。

4. 套了89萬cash之後08年6月購入奧運站帝柏海灣487萬645呎單位,首期1成半73萬 另20萬(傭金,律師費,按揭保險費,stamp duty)total 93萬,做8成半按揭414萬 供25年,每月供款$18500(2.5厘計)。帝柏收樓之後估計以$19000租出(將會出租一年然後收回自住)。

5. 現Soho層樓最新估價260萬,帝後最新估價335萬,帝柏海灣487萬。總資產值約1082萬。三年間我姪仔所控制的資產從40萬跳升至1082萬,這便是買樓收租財務槓桿的威力。如果買基金或投資股票都好難做到三年達到一千萬槓桿這一個額,而且風險會好大。

實際供款$(10200+10500+18500)= $39200。租金收入$(8500+12800+19000)= $40300。租金可以cover mortgage。我計過如果兩夫婦月入7萬便可以做到銀行按揭供到這3層樓,我姪仔其中2層(帝後華庭和帝柏海灣)都是和女友一齊夾份買,而帝柏海灣是 預備下一年年尾結緍之後自住用。

這是一對年青人結緍前買樓收租投資的實例,在地產forum當一些人還在討論買樓好定租樓好時,我姪仔已經密密地為增加自己資產而努力,以上實例可以作為參考。(會有一些補充,下一篇待續。)


後記(止凡):

YC兄的姪仔,2005年開始買樓,加按再買樓,三年就有如此成績,YC兄說得對,這是槓桿的威力。今時今日,不少年青人都會話「這些機會不屬於我」,回看當年,若能把握機會,結果總是美好的。今天回看往日故事,有何意義呢?

每一個年代都有一些特性,可能幾年一個高低潮,不少人都總在想過往的故事,很容易便能指出今天如何不能操作,但反而忽略了當中值得學習的地方。近年樓價高企,今天照抄當年的操作,風險不低吧,但我們要了解的重點,是為何有人能把握當年的機會呢?換轉是自己又能否把握呢?

正如YC兄在文中所言:「在地產forum當一些人還在討論買樓好定租樓好時,我姪仔已經密密地為增加自己資產而努力」。換轉是當年的自己,會看到什麼機會呢?假設當年的自己有資本有準備時,會是行動的一位?還是在forum討論的一位?

再往後想,我相信幾年後,如果有人願意分享的話,可能會分享他於2013年至2018年期間的操作如何成功,未必是買樓,可能是借低息貸款作投資?買股?海外物業?買債?買工廈?到202X年看其分享文章時,我們會如何呢?相信多數人的反應是:「當年的低息環境今天都沒有了」、「當年的XX市場處於低位,今天沒有這環境了」之類,但人家早已經密密地操作及入貨了。

每個年代都有其獨特環境,相應有不同的合理操作。好像80年代不要借錢,反而買個債券搞定。又例如到沙士及金融海嘯時買股票或物業,過後也回報不俗。今天的環境如何,未來不同資產、商品價值及息口會如何走向,從別人往日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才可以除去「當局者迷」的規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63

找到解決問題的槓桿點

2016-06-27  TCW

一個牙膏廠商想提升牙膏的銷售量,想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能有效達成,最後一個生產線上的領班提出了一個方法:把牙膏的開口口徑擴大百分之二十,果真有效的提升了牙膏的營業額。

我們公司面臨數位出版的衝擊,決定發展電子書業務,要求所有出版團隊在出版紙書的同時,也要轉製成電子書販售。不過因電子書的營業額極小,大多數的出版團隊都不肯再花錢轉製電子書,導致我們公司可販賣的電子書目增加極為緩慢。

我不惜以執行長名義下令所有出版團隊要全力轉製電子書,但仍效果不彰,我不得不仔細思考為何大家都不配合,主因是電子書銷售不彰,收不回轉製成本,他們不做電子書完全是營運上合理的考量。

後來我改弦易轍,成立專責單位轉製電子書,不再由出版團隊負擔成本,才能有效推動電子書業務。

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了遇到問題時,想要解決問題都可以找到一個最有效率的方法,這是解決問題的「槓桿點」,只要找到「槓桿點」下手,就等於找到問題的突破口,一旦一點突破,事情很快就會出現效果,水到渠成。

以轉製電子書為例:我們公司是極精準的利潤中心制。每個營運單位都要為自己的盈虧負責任,我要他們花錢轉製電子書,可是短期又看不到營收,他們自然推三阻四,因此我要推動電子書業務,首先就是要讓他們不用負擔成本,這樣就可以順利推動。

每個組織中都有其既成的系統邏輯,合乎系統邏輯的事,通常很容易推動,因此要在組織中尋找問題的解決,就必須從組織的系統邏輯下手,從系統邏輯中找到解決方案,這就是「槓桿點」。

另一種「槓桿點」是突破指標型客戶,只要攻下指標型客戶,整個產業都會認同,也會跟進埋單,這也是另一種槓桿點。

例如想做飯店生意的人,只要全心全意突破一家具指標意義的五星級飯店,成為我們的客戶,那其他飯店就可能跟進,這第一家客戶就是「槓桿點」。

當我們面對問題時,我們需要仔細界定問題、分析問題、拆解問題,並且列出所有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然後從所有的解決方案中,找出最可行、最有效益、最能產生延伸效果的方案,也就是找到槓桿點下手,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要想找到槓桿點,最重要的是思考的開放,讓想像力無窮發揮,不要只局限在問題本身,也不能只是僵化的線性思考,不只從傳統的解決方案下手,更要開闊的想像各種不可能的方法。

槓桿點是解決問題的起手式,找對槓桿點,問題解決就水到渠成。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

何飛鵬自慢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撰文者何飛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1

真假槓桿投資

不知何解,魔術師最近的資產配置系列文章中,多了讀者問魔術師有無做,或幾時會做槓桿。凡槓桿者,孖展借貸融資也;想當年在雙龍閃時代(見舊文《憶苦思甜「雙龍閃」》)之後,魔術師實在未彈此調久矣,事關做孖展始終係雙面刃,風險無端倍增,好端端的實在毋需咁搏。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12

高等法院維持對無牌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人士的定罪裁決

1 : GS(14)@2010-07-13 21:58:51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ervlet?docno=10PR79

2010年 7月 13日
高等法院維持對無牌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人士的定罪裁決高等法院今天駁回楊麗萍(女)就東區裁判法院的裁決所提出的上訴。東區裁判法院於2009年12月8日裁定楊無牌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罪名成立。

裁判官早前判處楊罰款2,000元,並須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繳付調查費(註1)。

證監會進行調查後向楊提出檢控。調查發現楊在未領有證監會牌照的情況下,為一名投資者於澳門註冊機構灝天環球市場投資有限公司(澳門灝天)開立槓桿式外匯交易帳戶,並為其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114條(註2)。





備註:


1.  有關楊被法院定罪的詳情,請參閱證監會2009年12月8日的新聞稿

2.  澳門灝天在香港及澳門均沒有就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領有任何牌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67

亨達國際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前僱員協助非法槓桿式外匯交易活動遭證監會譴責及罰款逾80萬元

1 : GS(14)@2010-10-30 09:08:18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10PR125
2010年 10月 25日

亨達國際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前僱員協助非法槓桿式外匯交易活動遭證監會譴責及罰款逾80萬元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譴責譚錫民(男)並罰款816,220元,指譚協助亨達投資(新西蘭)有限公司(亨達新西蘭)非法經營業務;譚為亨達國際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的前僱員(註1)。

亨達新西蘭是一家新西蘭公司,在新西蘭經營槓桿式外匯交易業務,並向香港的客戶提供交易服務及設施。由於亨達新西蘭並無證監會發給的牌照,因此其向香港居民提供的外匯交易服務屬違法活動(註2)。

證監會發現,譚在2003年協助亨達新西蘭從事無牌活動,幫助多名香港居民於亨達新西蘭開立槓桿式外匯交易帳戶(註3)。這些香港居民其後經亨達新西蘭進行交易並招致虧損。譚從這些香港居民所進行的交易獲取佣金收入(註4)。

由於譚為亨達新西蘭的無牌活動提供協助,上述香港居民得不到香港法例賦予的法定保障,並須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譚因而違反了證監會《操守準則》(註5)。

證監會決定上述紀律處分時,已考慮到完成本案的紀律處分程序所需時間,以及譚以往並無遭受紀律處分的紀錄。



備註:

1. 譚之前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進行第2類(期貨合約交易)及第3類(槓桿式外匯交易)受規管活動,隸屬亨達國際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其牌照已於2008年11月失效,目前並無持有牌照。
2. 亨達新西蘭是亨達集團屬下的公司。有關證監會早前向亨達新西蘭有關人士採取行動的詳情,請參閱證監會2007年10月3日、2008年3月31日、2009年6月2日及2010年5月26日的新聞稿。
3. 針對譚的紀律處分行動先前暫時擱置,直至有關亨達新西蘭的紀律處分訴訟在上訴法庭得到解決為止。請參閱證監會2010年5月26日的新聞稿。
4. 譚須繳付罰款816,220元,表示他須交出從亨達新西蘭所收取的有關佣金收入。
5. 《證監會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第7項一般原則訂明,持牌人應遵守一切適用於其業務活動的監管規定,維護客戶最佳利益及促進市場廉潔穩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24

終審法院駁回無牌槓桿式外匯交易者的上訴許可申請

1 : GS(14)@2010-12-25 12:57:37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10PR150
2010年 12月 20日
終審法院駁回無牌槓桿式外匯交易者的上訴許可申請終審法院上訴委員會駁回鍾偉華(男)進一步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的許可申請,理由是鍾的申請並無顯示給予上訴許可的合理理由。

鍾在2009年9月4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被裁定從事無牌槓桿式外匯交易罪名成立,被判罰款及須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繳付調查費(註1)。

裁判法院當時裁定,在2006年,鍾在未領有牌照的情況下,於香港招攬一名客戶在灝天環球市場投資有限公司(澳門灝天)(註2)開戶,但澳門灝天並未領有經營槓桿式外匯交易業務的牌照,鍾因而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114條的規定。




備註:1.  請參閱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2009年9月7日有關鍾被定罪的新聞稿
2.  澳門灝天在香港及澳門均未領有經營槓桿式外匯交易業務的牌照。
2 : GS(14)@2010-12-25 12:57:49

2009年 9月 7日

周立章及鍾偉華從事無牌槓桿式外匯交易被判罰款

灝天貴金屬有限公司兩名前任代理人周立章(男)及鍾偉華(男)分別在2009年8月31日及9月4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被裁定從事無牌槓桿式外匯交易罪名成立,分別罰款2,200元及1,500元,同時須各自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繳付調查費11,998元及11,583元。

證監會在進行調查後向周及鍾提出檢控。調查發現2006年8月至12月期間,周及鍾在未領有牌照的情況下,獲灝天貴金屬有限公司(註1)委聘為代理人,於香港招攬客戶在無牌機構灝天環球市場投資有限公司(澳門灝天)(註2)開戶買賣槓桿式外匯合約。這些活動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114條。

證監會的調查亦發現,約在2006年12月,高顥洺(男)(註3)身為灝天環球投資有限公司(香港灝天)(註4)在香港的持牌代表,於香港招攬客戶在澳門灝天開設兩個帳戶買賣槓桿式外匯合約。裁判官裁定證監會未能證明其對高提出的指控無合理疑點,在2009年9月1日裁定高罪名不成立。

證監會提醒投資者,為保障自身利益,切勿在香港或香港境外透過無牌機構或無牌代表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投資者可在證監會網站(www.sfc.hk)查核個別機構或代表在香港是否領有牌照。



備註:

1. 灝天貴金屬有限公司並無獲證監會發牌在香港進行任何受規管活動。
2. 澳門灝天在香港及澳門均未領有經營槓桿式外匯交易業務的牌照。
3. 高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進行第3類(槓桿式外匯交易)受規管活動,自2006年8月30日起隸屬香港灝天,並自2007年12月14日開始出任香港灝天的負責人員。
4. 香港灝天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進行第3類(槓桿式外匯交易)受規管活動的持牌法團。香港灝天、澳門灝天及灝天貴金屬有限公司均為灝天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16

[轉貼]用樓按槓桿,6年由20萬變300萬的故事

1 : GS(14)@2011-04-05 13:44:01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20903
用樓按槓桿,6年由20萬變300萬的故事
首先這post 不是爭議升市定趺市, 只係有師兄post 出來由"買92萬樓" 到 " 買350萬樓"
有d人, 連基本野都唔知就質疑, 又吵吵鬧鬧.
在此我share 一個由20 萬開始的故事, 大家當故仔聽好啦, 咪叫我拿屋契, 又切 JJ 之類
2005 年, 某人用20萬做首期買了, 大西北一個小單位, 價值68 萬,首期 20.4 萬, 欠銀行47.6 萬,月供6千左右, 4千係本
2006年, 單位升值到94萬, 他賣了單位. 供了一年本金供了~ 12 x 4千= 4.8萬, 94萬售價 - 47.6萬欠債 + 已供的 4.8萬本金 = 51.2萬.
在賣出的同時, 他買入了鄰近的較大單位170萬. 這時9成按揭, 欠銀行153萬, 供8千, 6千係本.
51.2萬 - 17 萬首期 - 3.64萬手續費 (來回經紀佣+律師 + stamp 200 hkd) = 30.56萬 現金 for 投資股票
2009年, 過了金融海嘯, 有幸股票仍有20+ % 的利潤, 然而170萬的樓已值 240 萬.
他再賣了樓, 然後再用95%首期 買了另一價格接近的單位(因工作地點改變, 也因換貨, 再用 HIBOR)
賣樓 240萬 - 153萬欠債 + (0.6*24 本金) - 5.8萬agent + lawyer fee - 4萬 stamp - 12 萬新屋首期 = 79.6 萬 cash in + 228 萬欠債
HIBOR 月供 8000 千, 本金約6千
balance : 79.6 萬 cash in + 30.56 萬*1.2 (from stock market) = 116.3萬 cash + 228 萬欠債 +240萬 value 自住樓
再買一層樓收租, 350萬, 首期105萬 agent 3.5 萬 lawyer 5千, stamp 7.5萬 = 116.5 萬 cash out + 245 萬欠債 (要從saving 拿錢出來)
用HIBOR, 用供 9000, 租金 13000, 本金 7000
balance at 2009 : (116.3 萬 -116.5 萬 cash) + (228 萬 + 245萬欠債) + (240 萬 +350 萬 value 萬)
           = -0.2 萬 cash + 473 萬債務 + 590萬 價值 樓
到了SSD 出了後, 本金供了 13000 * 12 = 15.6 萬. 總欠債 = 473 -15.6 = 457.6 萬
然而 樓價上升 240 萬的升至 300 萬, 350 萬的升至 490 萬 = 樓價估值 790 萬
租金收入, 豪左佢, 唔計. 只計供左個part
當要出貨, 再豪5%折扣價: 790 *0.95 = 750 萬 - 欠債 = 292.4 萬 淨資產
未計6年來的saving. 如果遊戲從 2003 開始, 能滾存更大又有乜問題, FP 300萬 + 既樓都仲可以
最後, 再次強調, leverage 可升可跌, 跌也很甘, 但說 2003 SARS 92萬樓不可能滾到300萬+ 既人, 可以返歸讀下書先至嘈人.
-----
我呢個post 只係說明, leverage 可以有幾勁, 但用leverage 唔一定大賺
買樓又賺錢都係幾樣野
天時 : timing
地利: 地點 (旺區)
人和: 準備 (saving + earning) + 眼光 + 心理質素 (高處未算高, 低處未算低: 呢兩句: 可以令人大賺, 也可令人錯失機會)
-----
講起地點, 旺區又唔一定係市區, 08 海嘯期間, 我差不多走了半個九龍/ 新界西的 鐵路沿線, 發現升跌% 差不多....只係走勢差了2星期左右, 所以地點真係要do homework, 因為基建對地區價值有好大diff

者有人問, 現在已經咁貴, 都無乜希望再用leverage 好似我咁玩啦, current price 呢樣野我唔想discuss la.
但係, 我05買時, 身邊都有人話我 03 平你唔買, 升咁多你先買. 隨時跌去03價就坐艇, 又話買大西北無用....再講遠d, 早出世,
隨時可以10 萬八萬買美孚 etc....幾十萬買大西北do mud ....
老實講, 邊有人知明天升定跌, 03 我無錢, 想乜都無用, 05 基於個人能力同需要先買
條命生成點, 唔係自己決定, 但怨命唔好, 就點都好難發圍.
-----
所以risk management 好重要, 假設HIBOR 急升, 改為P plan, P 又升
400萬 5% 利率, 月供 2萬, 租金假設不能上升,keep 13000 , 月供 + 雜費 = 10000唔夠 ,

款仍只佔入息3成, 非常安全 (assume 34000 family income , 要 assume as my actual
income and total asset is not all shown in the post, just leave me some
privacy....)
再假計租客欠租, 退租要一個月, 要減價求租至租金 11000.
月供 12000, still 35% of family income, still safe
當然, 情況可以更worse, 但safety margin set 太高, 就乜都做唔到.
as long as job is stable and flat is in hot area with good rental support, i dont bother it drop 20-30%
當然..可以賣, 但估頂, 小弟自己無此能力
2 : 龍生(798)@2011-04-05 23:52:53

這是上一代香港人的發達故事

不知何解今日的人大驚少怪, 當神話咁講
3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37:25

2樓提及
這是上一代香港人的發達故事 不知何解今日的人大驚少怪, 當神話咁講


經濟一直都係貧富兩極化, 不知幾多人係去年估錯頂, 賣樓轉租樓
而家相差一百萬, 再入又唔係, 唔入又驚佢再升, 買股票又唔識升

最後咪走上街嘈, 每天都有這麼多的輸打贏要
4 : 龍生(798)@2011-04-06 00:39:49

我識都有一個...二千萬身家變到無, 因海嘯

後黎09年賣轉租, 結果而家四圍搵樓租...

真恐怖
5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46:10

4樓提及
我識都有一個...二千萬身家變到無, 因海嘯 後黎09年賣轉租, 結果而家四圍搵樓租... 真恐怖


財富轉移, 歷朝歷代都係咁

不過將來最頂層都唔易走到幾個下來

誰叫新一代都用信託形式管理資產

明知生左個敗家仔, 都真係有計保住家財俾後代

-----------
美國QE 行動, 你不向上爬, 就被拖下去

我都識人幾千萬變到得返幾十萬,

風險管理做得唔好

投資從不是困難, 難就難在如何做好風險管理

待股災呢D洗牌時間, 再向上層邁進一大步
6 : 龍生(798)@2011-04-06 00:51:51

洗牌...總有人爬上, 也有人被洗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78

高槓桿就好似就執的股票

1 : GS(14)@2011-09-22 22:03:10

大家想想,看看有甚麼,呢D遲D如果唔執好市就勁賺
2 : GS(14)@2011-09-22 22:04:5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920125_C.pdf
呢隻係人都知啦
3 : 游浪潮(3792)@2011-09-23 01:29:5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11347_C.pdf

呢隻點睇?
4 : Wilbur(1931)@2011-09-23 17:57:50

雖然有d文不對題,我姑且無私公開我既執骨watchlist: smiley

88, 119, 264, 368, 405, 536, 623, 1308, 1881, 2343, 2878

有d跌得夠殘,有d底子厚,有d收入穩定,有d抽獎等派彩...
5 : MrYeung(15476)@2011-09-23 20:25:34

請問什麼是高槓桿?
6 : 游浪潮(3792)@2011-09-23 20:28:23

5樓提及
請問什麼是高槓桿?


無理解錯應該係以最少本金,借最多錢,做最大生意
7 : 游浪潮(3792)@2011-09-23 20:33:5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224226_C.pdf

呢間也通行出名
8 : hsts(1521)@2011-09-23 20:34:20

最簡單來說, 就是比債主一call loan就仆街既公司
9 : 游浪潮(3792)@2011-09-23 20:38:5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526143_C.pdf

呢隻在其專區也和湯大傾過,若客人執左就金翅仆街鳥
10 : idsdown(1658)@2011-09-23 20:54:01

被"討論"到好heat的868呢
11 : MrYeung(15476)@2011-09-23 20:59:40

水泥股算唔算?隻隻都好重債
12 : GS(14)@2011-09-24 10:53:43

3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11/LTN20110311347_C.pdf

呢隻點睇?


I love it smileysmiley
13 : GS(14)@2011-09-24 10:54:36

7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224/LTN20110224226_C.pdf

呢間也通行出名


唔夠富力抽、綠城都差幾班...
14 : GS(14)@2011-09-24 10:55:03

9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526/LTN20110526143_C.pdf

呢隻在其專區也和湯大傾過,若客人執左就金翅仆街鳥


討厭佢成日供股,唔供股我早買
15 : GS(14)@2011-09-24 10:55:32


水泥股算唔算?隻隻都好重債

劉明康點名要支持,跌到2-3倍多多咁買..3323 最好
16 : GS(14)@2011-09-24 10:56:13

4樓提及
雖然有d文不對題,我姑且無私公開我既執骨watchlist: smiley

88, 119, 264, 368, 405, 536, 623, 1308, 1881, 2343, 2878

有d跌得夠殘,有d底子厚,有d收入穩定,有d抽獎等派彩...


我打算稍後增持264到0.05%
17 : GS(14)@2011-09-24 10:56:37

119 都 ok ,跌到一蚊記得call我
18 : GS(14)@2011-09-24 10:57:28


被"討論"到好heat的868呢

個人認為只是近來賭大了,負債不重,要玩3300好玩D,跌到30-40仙去執骨
19 : GS(14)@2011-09-24 10:58:32

玻璃、水泥,好過內房,因為保障房生意大把,還有甚麼好野
20 : GS(14)@2011-09-24 13:02:5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30778_C.pdf
like this too
21 : 游浪潮(3792)@2011-09-24 13:13:0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31202_C.pdf

這隻執就難D,不過小弟幾喜歡佢
22 : GS(14)@2011-09-24 13:19:19

me too la ,但隻野破了底,看來1蚊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25

利字當頭:去槓桿化是唯一真相

1 : GS(14)@2012-09-04 12:52: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04/18007353
今年Jackson Hole甚麼都沒有,伯南克留低的只有一個懸念。
反而,三藩市、芝加哥、波士頓以及聖路易斯的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卻走出來說支持聯儲局公開市場操作、無限量買債。無限量買債的意思,就是一天不見到失業率回落到衰退前的水平,聯儲局就可以無限量地購入資產。
同場加映,還有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Michael Woodford發表文章,指為超低息政策定下期限指引,出口術不但無效,而且會製造一種悲觀預期。邏輯上,如果聯儲局認為要將超低息政策維持至某個日期,即意味著在這個日期前,經濟不會好,要是經濟不會好,限期完結時,要繼續超低息,直至永遠。反過來看,要是超低息政策真的發生效用,應該在期限完結前就見到經濟復甦,結果將會是聯儲局可能要提早結束超低息政策。換句話說,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中那句「2014年底之前維持超低利率」的講法,實屬多餘。伯南克的發言,明顯是對這幾個人的回應。甚麼QE3的暗示,我還是覺得大家想多了。
靠政府不如自求多福
去槓桿的過程,不可能平坦無痛。記得十多年前,大家都說美國家庭靠借貸揮霍,不健康,現在就是「有咁耐風流」的結果了。當民間的負債在縮減,取而代之增加負債的是政府。買債的,卻是央行。結果,債和錢終於混為一體。債務貨幣化,結果還是財務自衞能力最低的人受的剝削最大。說到底,期望政府救市,倒不如自求多福。有些事,必須經歷一定的過程,聰明人知道過程的發展路徑,最低限度會懂得保護自己。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94

利字當頭: 高槓桿的香港 利世民

1 : GS(14)@2013-02-11 16:55: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206/18158112
香港人,為甚麼借那麼多錢?本星期初,金管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香港的家庭無抵押貸款,比九七更高。從數字看,增長都是過去四年內累積起來的。
過去四年,正正是08年金融海嘯後的日子。解釋之一,就是越來越多人見到反正是平息,一於先使未來錢。
有線財經的同事在前日的《財經拆局》除了填鴨式地重複金管局的數字,更自行用家庭可供支出收入(Household Disposable Income)來計算金融體系的風險系數,發現目前的比例約八成,快要挑戰03年的高位。
一條警戒線在97年的泡沫頂位,另一條是03的谷底水平,究竟這些比率應該怎樣解讀?
借錢有成本,有實質負利率,自然人人有理冇理,有用冇用,都借點錢,炒股也好,消費也好,反正通脹之下早買早享受。
另一個要人借錢的環境,就是不借不成。03年,大家都記得,是賤物鬥窮人的日子。有人收入越來越少,被迫越借越多。當然,事後孔明的說,那時的聰明人要是借盡去買入資產,那場反彈可真是波瀾壯闊。
現在呢?既是負利率,家庭可供收入支出也在縮水中。所以,也難怪香港人的怨氣越來越大,尤其是政府的盈餘看來越來越多。
順帶一提,早兩天又有會計師樓條件反射地在財政預算案之前,出來說要政府開徵銷售稅在穩定收入。拜託!了解香港民情好不好?之前的強政厲治,尚且要銷售稅死於無聲無色之中,思歪政府又憑甚麼動這手術?消息透露,今年的財政預算,還是有大量一次過的措施。換句話說,思歪和鬍鬚曾始終有深層次矛盾,暫時仍然是官僚佔上風。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