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半年狂甩1000億 孫宏斌為何不差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044

孫宏斌。(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鏈家、樂視、萬達,大小標的通吃,一概收入囊中。2017年以來,孫宏斌用於收購土地和投資的錢,已達1000億元。

雖然孫宏斌一貫重視高周轉、現金流,但究其不差錢的原因,還在於其和多家央企、國企的合作開發模式。融創現有240個項目,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5的項目,融創是與保利、方興地產等規模較大的央企、國企合作的。

2017年7月18日下午,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北京華貿的麗思卡爾頓酒店接受媒體群訪時承認,與萬達的這筆大交易引起銀行風控部門的重視,銀行在排查融創的融資。但他表示,“這十分正常,銀行要是不排查、不做盡調,反而是失職”。

同日,受此消息影響,融創中國(01918.HK)2019年12月到期債券價格跌破面值,創下2014年12月發行以來最大跌幅;融創的股價也一度跌逾13%,而在過去一年,融創的股價已飆升了220%。

此次股債雙殺前,孫宏斌通過投資鏈家、樂視、萬達等一系列大手筆項目賺足了眼球。據評級機構標普測算,2017年以來,融創用於收購土地和投資的錢,已達1000億元。

許多人驚呼——順馳又回來了!對於這種說法,孫宏斌則在數個場合表現出甚是反感。順馳是孫宏斌在1994年創立的第一家地產公司,曾靠擅長現金流管理而快速超越對手,甚至劍指萬科,但在2006年宏觀調控時,因現金流枯竭而轉賣他人。

前半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如今55歲的山西人孫宏斌東山再起,出手豪闊,他是如何撬動千億資本的?

“素懷大誌”

擅長二級市場並購的融創,就像一條嗜血的鯊魚,正不斷吃下那些味道鮮美、體積龐大的羸弱獵物。2017年剛剛過半,融創就已豪擲1000億。

“孫宏斌是土地的好友,一向看好土地增值前景。”或許是最近融創激起的水花太大,謝絕媒體采訪許久的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也有了一些交流的興致。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現如今調控政策之下,地方政府一般會將大塊土地拆分成10萬到15萬平米左右再出讓,至少可以避免出現總價地王。但這樣對於每年要上一個臺階的大開發商來說,拿地就太累了,還要面對節節升高的“面粉”價格。

而以此次融創收購13座萬達城為例,宋延慶說,相當於萬達把拿地的“麻煩事”都幫融創解決了,融創只要拿錢,再調準項目開發的節奏就行。

融創正再度沖擊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據媒體統計,融創的土地儲備量已經在2016年的基礎上增長了50%,超過15萬畝。這一土地儲備量雖然與恒大、碧桂園還有一定差距,但已逼近萬科。

“在規模上,融創‘素懷大誌’。”宋延慶說,十年前面對王石,孫宏斌就敢當面叫板爭第一。

那是在2003年的中城房網論壇上,輪到孫宏斌發言時,他先東拉西扯侃了一段,最後說:“我們的中長期戰略是要做全國第一。”說罷看了一眼坐在不遠處的王石,繼續說:“也就是要超過在座的諸位,包括王總。”王石當時不假思索地反駁道:“你不可能這麽快超過萬科,是不是要註意控制風險?”

孫宏斌的順馳公司最終倒在了2006年。不過孫宏斌從沒有否定過順馳高周轉的模式,也從沒想過減小規模。他說過,順馳錯把規模看得太重,一定要做第一、第二,後來他已經不再看重規模。但他也承認,規模變成了一種實際需要,因為不到一定規模,資本市場不認可,融資成本下不來。

順馳是在聯想創始人柳傳誌的幫助下成立的。孫宏斌25歲時,曾被柳傳誌看作是聯想的接班人,30歲時又被這個無限賞識他的人以挪用公款的罪名送進了監獄。

曾有記者問孫宏斌,經歷過前半生的起落,性格有沒有什麽變化。孫宏斌答:“性格?變不了吧,性格很難變。”開始大量並購以後,孫宏斌已很少再發微博,至今置頂的一條是在2016年,他的小兒子在美國奪得了網球“橘子碗”16歲組的冠軍。

與央企合作的奧秘

現金流是孫宏斌最為看重的指標,這一點也被李嘉誠反複提及。

按照一般會計準則,貨幣、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存貨、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能夠體現一家公司的活力。這幾項指標相加意味著,一家公司在什麽都不做的情況下,是否仍然可以生存下來。

融創尚未披露2017年年中業績,從融創2016年的財報來看,上述幾項指標相加,超過2000億。

“融創是高周轉模式的典型。”一位接近融創的地產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融創的現金流較好,主要是因為銷售額高且銷售回款率較高(90%左右),比如1500億銷售額,現金流入1350億左右。另外,據他了解,“融創有集團層面的‘統一資金平臺’,資金可在內部調配。”

之所以銷售回款率高,一些融創的合作夥伴都回答過這個問題。

2011年,融創和保利開始攜手。雙方通過合資成立公司,共同開發了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多個項目。比如北京保利融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曾以10.6億元競得北京大興亦莊宅地,後來建成北京楓丹壹號。

在合資公司中,保利往往處於控股地位,具體項目則由融創操盤。以北京保利融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為例,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占股50%,北京融創恒基地產有限公司占股49.5%。

在保利2016年的年報中,包括北京融創恒基地產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融創系公司,均出現在保利的應收賬款方里。按金額計算,北京融創恒基地產有限公司因欠保利17億,排在應收賬款方第二多的位置上。

保利在年報中解釋,包括融創在內的應收款對象,均為保利“子公司的合作方股東”。“在子公司有資金結余的情況下,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方股東按約定比例調出資金使用,由於股東之間相互制約、權利義務對等,因而未計提壞賬準備。”

融創主管財務的人士曾向媒體解釋過,這些顯示為欠保利的錢,其實是融創和保利按照股份比例提取的地產銷售款。因為房地產項目總體是由保利合並報表,所以顯示為融創欠合資公司款項。他還表示,地產項目註冊資本金高,前期股東又按各自權益進行了大量投入,若等項目竣工驗收才分配利潤,會造成資金沈澱太久。

在融創的報表中,這些資金對應為“應付關聯公司款項”,2016年底,“應付關聯公司款項”高達516億。這些資金不僅為融創提供了現金流,而且涉及關聯公司和合營公司的應付賬款無抵押甚至免息。

亦有合作夥伴向融創提供低息借款。比如2014年6月25日,方興地產(已改名為中國金茂,00817.HK)曾發布公告,雙方合資公司方興融創,同意按照股東各方所持方興融創的股權比例,向其股東提供借款。方興地產是央企中國中化集團旗下的房地產和酒店板塊的平臺企業。

方興地產曾不止一次向方興融創提供借款。借款額度也節節攀升,從7億提高到了12億。每筆借款的實際利率,以中國人民銀行不時公布的金融機構三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在上下50%的範圍內浮動。

財稅專家李明俊解讀過方興地產的這種做法,他認為,借款的實質仍然是用銷售額為子公司輸血——項目公司銷售不錯,有了資金結余,卻無法消化多余資金,但又不能以利潤分配的方式返還給股東,所以方興地產就采取了這樣一個財務手段,在集團內部將項目資金調動出來使用。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了融創現有的240個項目,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5的項目,融創是與保利、方興地產等規模較大的央企、國企合作的。合作較多的對象還包括葛洲壩、天津泰達、浙江信達等,合作項目一般體量巨大。

孫宏斌亦談及與央企、國企合作的好處。他說,與首鋼集團、方興地產等國企合作的便利是“省事”,“因為我們和他們合作,都是讓他們控股,貸款也都是他們管”。

孫宏斌的妥協

盡管與孫宏斌一樣看重現金流,但李嘉誠的公司,資產負債率很少超過50%。融創2016年的資產負債率為121.52%,借貸總額1128億,銀行與其他借貸是融創的主要融資渠道。

2016年11月23日,孫宏斌在“中國不動產金融年會”上有過一次內部演講,他認為,“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的時候,對於好企業,銀行更願意借錢,所以融創杠桿反而會增加。

2017年7月17日,孫宏斌在樂視股東會上當選非獨立董事,雖然略顯疲累,但仍與小股東們合影、自拍。因為討債者的圍追堵截,問答時間僅有15分鐘,孫宏斌依舊重申了過去一直在重複的話:“融創依然不會降低負債率,賬上還有現金,如果負債率降下來,企業就沒法發展了。”

然而就在第二天,融創遭遇股債雙殺。據界面報道,從建行總行了解到,融創已經過會準備代銷的產品直接被喊停,此外,近期融創一個15億元的信托項目放款也被緊急叫停。上交所也公布,融創100億元公司債被中止。

孫宏斌於當天召開了小型新聞發布會,就在他為了並購萬達城,臨時駐紮的北京華貿中心麗思卡爾頓酒店。他回應稱,融創跟萬達的投資並購之後,各個銀行就已經開始排查。很多銀行跟融創和萬達,以及13個萬達文旅項目都有交集,銀行不關註是不對的。未來兩周,他將會繼續和銀行一家一家溝通,從目前溝通情況看,銀行大多表示理解和支持。

針對百億公司債被中止一事,孫宏斌回應稱,這是融創主動撤回的。

過去一年以來,融創的債券和股價一直呈現出一種相反的態勢——在香港交易的美元債不斷下挫,股價則在過去一年內飆升了220%。

彭博社認為,這種反差表現了投資者結構的不同。美元債的投資者主要是境外機構,他們更關心償債能力;而港股通為融創帶來了大量南下資金,這些資金看好融創的土地價值。

對於海外投資者,孫宏斌曾在年初的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稱,自己以前對香港和海外投資者很客氣,現在連業績發布會都不想去了,“海外投資者那些木頭腦袋讓人失望!”

或許股價同樣遭遇下跌是孫宏斌所不能接受的。酒店里的孫宏斌不再像過去一樣,把看重資產負債率的投資者稱為“看不懂融創的人”,而是披露了萬達系資產有450億負債,並小心翼翼地說:“(萬達系資產)並表之後可能對融創的負債率有些影響,但影響不大,今年會是融創負債率的拐點(下降)。”

2017年7月19日,融創和萬達在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舉辦簽約儀式。原定於下午4點的簽約儀式,被推遲了1個小時。富力地產臨時加入了簽約,代替融創接下了萬達的酒店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24

融創中國頻繁收購後開始補血 孫宏斌兩度安撫投資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30/1133598.html

耗費巨資頻頻收購的融創中國,開始“補血”。

7月25日,融創發布公告稱,公司將通過先舊後新的方式,擬以18.33港元/股配售2.2億股,計劃募集資金約40.3億港元,折合5.2億美元。

融創的這次配股,是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最大規模的新股配售。

根據公告,配售的股份約占公司現有股本的5.63%,增發後股本的5.33%。18.33港元/股的配售價格,在融創7月24日收盤價20.10港元/股的基礎上折讓了約8.81%。

發行完成後,孫宏斌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由53.74%降至50.87%,但對上市公司仍然擁有絕對控制權。

融創方面表示,此次配售將進一步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擴大股東權益基礎,支持公司未來更加穩健的發展。

一般而言,香港上市公司選擇配股融資,既可以補充現金流,也能增厚資本金,增加凈資產,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負債率。但配股並不是令投資者十分滿意的融資方案,原因之一便是配股將攤薄股東權益。

7月25日,融創中國發布配股公告的當天,股價以18.60港元/股收盤,當日跌幅達7.46%。

擴張

438億元拿下萬達13個文旅城項目後,融創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備受考驗。

融創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總負債高達2577.72億元,凈負債率從2015年底的75.9%上升至2016年末的121.5%。

經濟觀察報記者梳理發現,融創的主要融資渠道包括銀行借款、公司債券、信托等。但從外部環境看,融創今年面臨的融資壓力不小。

上交所官方網站顯示,融創一筆擬發行金額為10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於2017年6月16日終止,中信建投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為該債券承銷商和管理人。融創方面後來對外解釋稱,考慮到房企融資的形勢,是公司主動申請中止這筆公司債的。

另據報道,來自建行總行的消息稱融創已經過會準備代銷的產品被喊停,近期融創一個15億元的信托項目放款也被緊急叫停,此外,銀行在排查融創的資金風險。

對此,孫宏斌於7月18日解釋稱:“據我們了解,在融創跟萬達的投資並購之後,各個銀行就已經開始排查。這個事情特別正常。很多銀行跟我們和萬達,以及13個萬達文旅項目都有交集,銀行不關註是不對的。”

在收購萬達的世紀交易敲定後不久,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中,標普和惠譽均下調了融創的企業信用評級。其中,標普將融創“B+”長期企業信用評級和“cnBB-”大中華區信用體系長期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並將融創未償還優先無抵押債券“B”長期債項評級和“cnB+”大中華區信用體系長期評級同時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標普方面稱,考慮到土地收購和業務擴張方面的巨額支出,以及逐漸上升的建安支出,標普預計融創控股的經營性現金流將繼續為負,因此它將依靠進一步舉債來支持自己的擴張,並推高其杠桿水平。

上述表態基本上反映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激進的內地房地產企業的評價,但是融創中國掌門人孫宏斌對這些聲音表現出了“不屑一顧”的態度。

孫宏斌回應稱:“他們在海外,不來看我們項目,也不買我們房子,憑什麽給我們做出評級,他們的評級對我們沒啥影響,就是發債有點影響。”

對於孫宏斌而言,獲得內地投資者的認可似乎比外資機構的評級更為重要一點。自去年以來,融創和孫宏斌本人收獲了越來越多的內地擁躉。根據港交所數據,截至7月13日,融創中國是內地投資者持股比例最大的香港上市地產股,占比達到24.04%。在年初的年報發布會上,孫宏斌更是放言希望將股東會和投資者會放到內地來開。

內地投資者最看重的一點是,高風險下融創依然有望成為規模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之一,這也是孫宏斌多年來的夢想。王健林在簽約發布會上就表示,“融創通過此次收購,預計兩年將進入行業收入前兩名。”

根據第一上海證券的估算,融創中國目前的土地儲備超過了1.5億平方米,僅次於中國恒大和碧桂園,躍升至行業前三。

花旗最新的報告也表示,對於融創中長期的前景保持正面看法,認為與萬達集團的交易,將會是推動融創晉升成為一線地產發展商的一個里程碑,花旗認為融創的土地儲備規模及質量大幅膨脹將抵消短期面對的挑戰。

花旗稱,這次交易使得融創的可售貨源大升至價值1.9萬億元人民幣,處於行業頂端,可支持集團未來三年高速增長,預期2018年及2019年財年的合約銷售額增至3500億元及4300億元。

搶收

對於融創來說,能夠快速帶來現金流回籠、對沖資金風險的途徑就是加速銷售。

早在6月底,融創鄭州的項目象湖壹號新一期開盤,高層開盤均價為1萬元/平方米,而周邊項目的均價為1.3萬元/平方米以上,差價幅度超20%。融創該項目的優惠條件即要求客戶全款購房。

但融創的項目主要集中於限價嚴厲的一二線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的項目,受政策的影響最大。以上海為例,據悉今年融創上海公司要新開7個項目,但由於上海政府對於預售證和新房價格的嚴格把控,目前有望最早開盤的項目是位於昆山花橋的浦西玫瑰園,而上海桃花源、融創壹號府等重點項目都還未傳出開盤的消息。7月底,融創上海公司宣布即將展開“清庫存、搶回款”68天決勝行動,目的就是為了保證銷售指標的完成。

近段時間,孫宏斌對外反複釋放的信息是:融創不差錢。他表示,目前融創有900億元現金,能動用的有將近500億元,7月的銷售現金流是大約200億元,8月後每月都會在300億元左右,“今年本來是融創負債率的向下拐點,因為銷售比去年多,買地比去年少。並購萬達這事完成後,負債率可能會增加也可能會減少,但是我們認了。”

他還數次表態,融創今年還會繼續並購,“我賬上還有那麽多錢呢。”

7月23日,孫宏斌更是罕見透過微博發聲:朋友們不用過度擔心融創。一是我們因現金流失敗過,知道現金流的重要性,重視現金流,把公司安全放在首位;二是我們知進退,在放棄上沒有人比我們更決絕,比如10月份以後不在公開市場買地,等待並購機會,比如放棄綠城佳兆業雨潤;三是我們有戰略更有執行,我和團隊一直在一線,聽得見炮聲,敢拼刺刀。

話音剛落,融創便對外宣布了配股計劃。根據香港資本市場的消息,融創會在7月26-28日召開債券投資者會議。分析人士稱,這意味著融創或許很快就會有新的融資動作。

雖然配股當天融創股價大跌了7.46%,但第二天上漲了3.76%。7月27日,在內房股普遍大漲的行情下,融創股價再創新高,當日收盤價為20.80港元/股,漲幅高達7.33%。

而在收盤後的三分鐘,孫宏斌再次發布了微博,這也是他本月第二次發布微博,在過去的2016年,孫宏斌一共才發了兩條微博。

他在最新的微博中表示,之所以投資樂視合作萬達,是因為堅信房地產業會穩定健康發展,消費升級的主力產業大文化大旅遊大娛樂會爆發增長,是因為融創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他強調,近期融創會停緩發展,加速去化,降低負債率,確保健康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64

融創孫宏斌:堅定看多中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1/1144216.html

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9月1日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融創堅定地看多中國,在境外一點投資都沒有,也看多中國的消費升級。“我們堅定支持宏觀調控,我們堅信行業發展會有好的結果,因為調控會讓行業發展更健康,所以中國的地是安全的,房地產是安全的。”

2017年中報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3.3億,同比增長26%,權益收入241.92億,同比增長58.9%,溢利16.14億,同比大漲1469.7%,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3億,同比大漲1683.4%。

今年1-6月,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088.5億元,同比增長94.2%。下半年可售資源超3800億元,足以支持公司銷售業績持續大幅提升。

根據克而瑞今天發布的《2017年1-8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截至2017年8月底,融創已完成了1613.5億元的合同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106%。

財報顯示,上半年融創毛利為26.16億,較2016年上半年增加近12.1億元,毛利的增加主要由於銷售收入的增加及毛利率的上升。報告期內,融創毛利率為19.6%,較2016年上半年的13.3%大幅增加了6.3個百分點。

從數據上看,融創的並表毛利率從2013年開始逐漸降低,至2015年達到12.4%的歷史低點,但非並表的毛利率卻始終維持在25%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有財務方面的分析人士指出,融創毛利率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曲線,主要因為公司大量並購項目所致。

隨著這些低毛利項目消化完畢,融創的毛利率也逐步回歸到正常軌跡。數據顯示,融創毛利率自2016年開始逐步修複,至2017年中期達到19.6%,已然進入新的上升軌跡。

截至報告期末,融創擁有現金余額924.09億元,較2016年底的698億元增長約32.4%,其中非受限制現金706.6億元。於2017年下半年到期的有息負債僅為122億元;現金對短期借款的覆蓋倍數接近2倍,在行業內屬於較高水平。

截至8月25日,不計入收購的萬達13個文旅城項目,融創總土地儲備共計1.01億平米,其中約96%位於一線、環一線及核心城市,充足高質量的土地儲備將支持公司快速周轉運營和未來穩健發展。

融創中國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公司總資產4239億,較2016年12月31日的2932億增長45%;有息負債1813億,所有者權益343億,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權益234億,凈有息負債889億。

同時,融資成本再創新低,借貸的加權平均年利率約為5.8%,較去年同期減少0.56個百分點。

伴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融創緊抓市場時間窗口進行高質量資本運作,積極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拓寬融資渠道,繼續為公司的健康運營增加安全砝碼。

7月24日,融創中國公告稱,通過先舊後新方式配售2.2億新股,配股價為18.33港元/股,獲得股權融資40.3億元港幣(折合5.2億美元)。此舉大幅提升融創股東權益,進而降低凈負債率超過30個百分點,極大的優化其資本結構。

之後的8月3日,公司繼續宣布完成新一輪海外債債券發行,合計募集資金約合10億美元。在此之前,融創並未大量使用海外債券這一融資方式,截至7月底,該公司僅有存續期的海外債券約4億美元,其規模遠低於同級別地產同行。

中報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融創擁有已售未結轉資源超過2000億,預計這些項目會在2018、2019年逐漸交付,並呈現在報表收益上。“預計融創業績爆發點會在2017年底或者2018年。”有分析人士如此預計。

融創中國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汪孟德在業績會上稱,全年銷售目標已由年初的2100億大幅提高43%至3000億,即在2016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8

融創孫宏斌:下半年每個月銷售40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1/1144220.html

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今天的2017年中報業績會上表示,下半年每個月的銷售有望超過400億。得益於今年的銷售勢頭,融創在業績會上宣布,將全年目標從2100億上調至3000億。

根據中報數據,截至6月30日,融創實現營業收入133.3億,同比增長26%,權益收入241.92億,同比增長58.9%,溢利16.14億,同比大漲1469.7%,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3億,同比大漲1683.4%。

今年1-6月,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088.5億元,同比增長94.2%。下半年可售資源超3800億元,足以支持公司銷售業績持續大幅提升。

根據克而瑞今天發布的《2017年1-8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截至2017年8月底,融創已完成了1613.5億元的合同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106%。

財報顯示,上半年融創毛利為26.16億,較2016年上半年增加近12.1億元,毛利的增加主要由於銷售收入的增加及毛利率的上升。報告期內,融創毛利率為19.6%,較2016年上半年的13.3%大幅增加了6.3個百分點。

從數據上看,融創的並表毛利率從2013年開始逐漸降低,至2015年達到12.4%的歷史低點,但非並表的毛利率卻始終維持在25%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有財務方面的分析人士指出,融創毛利率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曲線,主要因為公司大量並購項目所致。

隨著這些低毛利項目消化完畢,融創的毛利率也逐步回歸到正常軌跡。數據顯示,融創毛利率自2016年開始逐步修複,至2017年中期達到19.6%,已然進入新的上升軌跡。

截至報告期末,融創擁有現金余額924.09億元,較2016年底的698億元增長約32.4%,其中非受限制現金706.6億元。於2017年下半年到期的有息負債僅為122億元;現金對短期借款的覆蓋倍數接近2倍,在行業內屬於較高水平。

截至8月25日,不計入收購的萬達13個文旅城項目,融創總土地儲備共計1.01億平米,其中約96%位於一線、環一線及核心城市,充足高質量的土地儲備將支持公司快速周轉運營和未來穩健發展。

融創中國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公司總資產4239億,較2016年12月31日的2932億增長45%;有息負債1813億,所有者權益343億,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權益234億,凈有息負債889億。

同時,融資成本再創新低,借貸的加權平均年利率約為5.8%,較去年同期減少0.56個百分點。

中報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融創擁有已售未結轉資源超過2000億,預計這些項目會在2018、2019年逐漸交付,並呈現在報表收益上。“預計融創業績爆發點會在2017年底或者2018年。”有分析人士如此預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9

融創孫宏斌:今年一月份我就告訴賈躍亭什麽叫斷臂求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1/1144221.html

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今天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就樂視的收購再度表態,稱賈躍亭擁有的企業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因為他前瞻性很強,第一個做了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並且做了很多好的電視劇,電影,自制能力最強。

在孫宏斌看來,雖然賈躍亭失敗了,但他人非常厚道,且能夠在一個產業中做最早的布局。“我從一月份就告訴賈躍亭什麽叫斷臂求生。”孫宏斌稱。

當日,融創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顯示融創實現營業收入133.3億,同比增長26%,權益收入241.92億,同比增長58.9%,溢利16.14億,同比大漲1469.7%,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3億,同比大漲1683.4%。

目前,樂視的投資計入融創合營、聯營公司中,雖然樂視受到部分因素影響業績有波動,但並未對融創的報表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但考慮到相關因素,融創依然就樂視系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了11.1億的減值準備。

不過,孫宏斌稱,依然看好樂視的業務前景,看好中國消費升級的市場空間。他表示:我們在樂視方面沒有做錯事,我們派財務,我們有否定權,7月5日老賈退出董事會,我們改組董事會等等,都是常規的經營活動。

在孫宏斌看來,公司投資的樂視資產非常好,“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的團隊很強,重視產品極致以及客戶體驗,這是讓我們有騰飛的基礎。”

此前,外界對於融創向樂視的投資頗有微詞,認為是一筆註定失敗的投資。然而,孫宏斌頗有自信,表示:許多做視頻的網站比樂視虧錢多得多,但樂視不是普通的視頻網站,擁有不一樣的商業模式,有分銷,賣版權,以及廣告等綜合收益。

“做生意,都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投資是有風險。我們永遠心懷善意,把樂視做成好公司。”孫宏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60

融創孫宏斌:暫緩拿地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1/1144208.html

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今天的中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考慮到公司擁有較高的土地儲備,將暫緩拿地。包括一二級聯動的土地儲備在內,融創現有的土儲已經有2億平米,有了這個支撐,等到再重啟拿地後,融創對土地的標準會大幅提升。

融創中國8月31日發布的2017年中報業績顯示,期內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133.3億,同比增長26%,權益收入241.92億,同比增長58.9%,毛利26.16億,增長了86%,溢利16.14億,同比大漲1469.7%,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3億,同比大漲1683.4%。

截至8月25日,不計入萬達13個文旅城項目,融創的總土地儲備達1.01億平米。其中2017年上半年新增2553萬平米,如果將7月份收購的13個萬達文旅項目約5000萬平米,以及一二線聯動的4300萬平米的資源計算在內,融創土地儲備已經超過2億平米,位列行業前三。

手握大量優質土儲,給了融創上調銷售目標的底氣。融創中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汪孟德在業績會現場宣布,將全年銷售目標上調至3000億元,較年初制定的2100億目標大幅上調43%。

克而瑞於8月初發布的《2017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TOP30》研究報告顯示,1-7月份拿地面積榜上,30強房企新增土地建面達34978萬平方米,其中通過收並購方式取得的土地建面占到25%。

其中,融創收並購所取得土地建築面積遠遠超過了招拍掛所得,收並購占比達到97%,較30強25%的平均水平高出83個百分點。

宏觀調控正在加劇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態勢,進一步改變行業的格局。強者恒強,規模大的房企利用成本管控、盈利能力、融資渠道等多重優勢,可以在競爭激烈的房地產行業更好地存活。

根據克而瑞的監測數據,截至7月底,融創今年共取得6844萬平米土儲,通過收並購方式即取得約6642萬平米,平均收購成本僅1061元/平方米左右,其中收購的土地80%以上位於合肥、重慶、濟南等核心二線城市,“可稱得上是物美價廉,高效優化了企業的土儲結構”。

不考慮7月收購的13個萬達文旅城項目,今年上半年融創新增土儲的平均土地成本也僅5130元/平米,同期的合約銷售均價則高達18780元/平米,為融創未來的銷售定價留出足夠的騰挪空間。

融創在地產收並購領域的成績引起同行的競相模仿,2017年,隨著住宅用地供應的減少和地價的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房企轉向通過收並購獲取更多的土地儲備。可以預見,未來房地產行業將在收並購的驅動下,產生顯著的資產聚集效應,收購與兼並的應用將更為頻繁。

中國的地產行業已進入“大魚吃小魚”的時代。目前全國約10萬億的銷售規模中,行業前100名的市場份額為40%多。有專家預測,未來5-10年,前100名房企的市場份額將提升至70%-80%,行業的集中度將越來越高。

優質的土地儲備,充足的可售貨源,以及強勁的銷售勢頭,融創2017年超額完成3000億的銷售目標值得期待,在2017年的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中的座次再度攀升將是大概率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64

IPO欺詐疑雲下:樂視網與孫宏斌的“萬聖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2/165806.shtml

IPO欺詐疑雲下:樂視網與孫宏斌的“萬聖劫”
棱鏡 棱鏡

IPO欺詐疑雲下:樂視網與孫宏斌的“萬聖劫”

Happy Halloween!

來源 | 棱鏡

作者 | 張慶寧

“Happy Halloween!”

10月31日,賈躍亭微博發文慶祝萬聖節。當天另一條與他相關的重磅新聞是,多名前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部分委員被指包庇了樂視網(300104.SZ)IPO審批時的涉嫌財務造假行為。

微信圖片_20171102114253

賈躍亭最新微博截圖

警方尚未發布對上述前發審委成員的偵查結論,亦未發布是否對樂視網涉嫌財務造假立案偵查。

對於樂視網而言,此輪風波最壞的可能性是,對其的處罰可參照《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定,“制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的,責令停止發行……直接責任人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賈躍亭是樂視網創始人和第一大股東,是公司IPO時的最核心責任人,但他在2017年7月卸任樂視網董事長、董事,長期滯留海外。此後,樂視網第二大股東孫宏斌接任董事長。

這位人生大起大落的房地產商,在今年1月以150億元投資樂視,獲得樂視網、樂視致新和樂視影業的相應股權。

但他沒能料到,以白衣騎士、袍澤兄弟之名馳援樂視,卻落得一個燙手山芋。

如今,這家停牌已久的創業板龍頭內部變局湧動,與上述消息頗有吻合之處。10月27日,樂視網發布公告,CEO梁軍因個人原因辭職,樂視網也在同時成立了新樂視管理委員會。

此時的孫宏斌,也許已經預料到什麽——管理委員會的最大功能,便是繞過董事會民主決策,行使公司經營管理和“危機管理”的最高權限。

若說聯想時的牢獄之災、順馳時的敗走麥城是兩個“坎兒”,投資樂視或許是孫宏斌這輩子的第三道坎兒。

接下來的問題是,他該怎麽辦?

微信圖片_20171102114257

退市陰影襲來

自走出山西省臨猗縣那個小村落後,孫宏斌與命運纏鬥大半生,有贏有輸。

孫是個感性的人。9月1日的融創香港業績會,他當著公司高管、投資者、記者的面,眼眶濕潤、聲音哽咽:“我一直對自己說,這輩子沒什麽遺憾了。現在要彌補的遺憾是,一定把樂視做好。”

但即便他成功推動將樂視網改名成“新樂視”,並不能阻止樂視網不斷“跌落”的態勢。

2017年前三季度,樂視網營收60.9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63.67%;虧損為16.52億元,虧損增加435.02%。該公司從2017年年初到第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5.4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113.1億元。

另外,樂視網股價已被22家基金公司做了估值近乎“腰斬”的儲備。

這都不算最壞的消息。

10月30日,騰訊《棱鏡》從多方消息證實,數名前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部分委員被指包庇了樂視網(300104.SZ)IPO審批時的涉嫌財務造假行為。

此次調查早有征兆。

早在2016年11月,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被提起公訴時,檢察院起訴書就顯示,李量利用擔任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行審核一處處長、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副主任等職務上的便利,為樂視網等9家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幫助,共計接受賄賂693.6億元。

時隔一年時間,樂視網命運的不確定性再度增加。

微信圖片_20171102114301

兩位證券業律師對騰訊《棱鏡》分析,當下不是一個下結論的時候,畢竟官方尚未發布對那些前發審委委員的調查結論,樂視網是否被立案調查,依舊是未知數。

“不過,一旦最壞的情況出現,樂視網面臨的麻煩可能不小。”一位證券業律師表示,IPO欺詐在A股並不罕見,此前的處罰總是“巴掌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而“欣泰電氣的退市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監管層存在對IPO欺詐從重處罰的趨勢”。

2016年7月,證監會發出“最重罰單”,因為IPO欺詐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欣泰電氣,成為A股史上首家退市的公司。

該處罰的法條依據是《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制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的,責令停止發行……直接責任人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截至發稿,樂視網尚未對媒體報道作出公告回應。

梁軍的辭職與“解脫”

而在上述消息爆出三天前,10月27日,梁軍以個人原因申請辭去樂視網CEO、董事職位。

這位前聯想高管於2012年1月加盟樂視網,與樂視網的IPO業務並無瓜葛。一直以來,賈躍亭對其評價頗高,稱“他是樂視生態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互聯網生態型的人才之一”。

在賈躍亭卸任樂視網CEO後,梁軍繼任此職。2017年7月,賈躍亭又辭去樂視網董事長、董事,同樣出身聯想的孫宏斌,提名梁軍兼任樂視網董事和法定代表人。

“梁軍是一個踏實做業務而且又有能力的人。樂視互聯網電視的‘從0-1’,是他一手推動的。”樂視網內部同樣對梁軍評價頗高。這些優點,是孫宏斌選擇梁軍的關鍵因素,但他對梁又並非完全放心。

2017年8月,劉淑青就任樂視網高級副總裁,負責全面統籌樂視網及上市公司體系人力資源、法務、財務及行政管理工作,向CEO梁軍匯報。

劉樹青是孫宏斌嫡系,在融創成立元年(2004年)即擔任公司財務經理,後升至融創中國風控中心高級總經理。她還是孫宏斌最初派往樂視網董事會的董事代表。

也就是說,梁軍雖擔任樂視網CEO,其職權範圍僅限業務和產品,對公司財務和人事很難染指。

“樂視電視被孫宏斌寄予厚望,希望借其銷售給樂視網造血,電視大屏還是孫宏斌推動樂視網商業模式向內容IP運營的關鍵渠道。”樂視致新一位內部人士說。

不過,樂視電視銷售數據卻每況愈下。

第三方機構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樂視互聯網電視出貨量150萬臺。而樂視網2017年初發布的公告顯示,樂視2017年大屏智能終端硬件的銷售數量保700萬,爭800萬臺。

2017年的“919超級電視日”是梁軍力推的樂視電視促銷活動。9月19日前後一周,樂視電視的周線上銷量未能進入行業前10名,排名甚至在暴風之下。

微信圖片_20171102114305

9月12日,新樂視開啟第一次“919超級電視日”活動,時任樂視網CEO的梁軍首次向外界傳達最近的心聲:抱歉,你們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苦難,遭受著本不該有的非議,承擔著本不該有的風險。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指出,樂視電視銷售下滑原因頗多,關鍵原因之一即過去是虧本銷售走量,現在為盈利大幅提價,一方面失去價格優勢,另一方面電視內容版權中諸如體育比賽、電視電影的獨家版權大量減少,失去對用戶的吸引力。

樂視網內部人士表示,梁軍曾被孫宏斌視為最能夠扭轉樂視網局面的高管。但是,投資人希望在短期內看到效果,而職業經理人希望能夠更穩健,對於處於低谷的樂視網來說,兩者之間始終存在矛盾。

“現在來看,梁軍的辭職可以說是一種解脫。” 樂視網另一體系的人士對騰訊《棱鏡》感慨。

孫宏斌再集權

就在梁軍辭職同時,樂視網一個兼具CEO和董事會雙重功能的權力組織——新樂視管理委員會出現了。

該管委會的職責是“根據新樂視總體業務發展戰略需要,進行相應戰略的提出、明確、規劃和總體管理,確保快速推進新樂視戰略的達成”。

管委會主席系張昭(樂視網董事、COO、樂視影業總裁),副主席系劉淑青。張昭是樂視網經營管理以及危機管理的最高負責人,劉淑青系孫宏斌嫡系,張誌偉、袁斌均系孫宏斌一手提拔的樂視網現任高層。

另一位管委會成員李宇浩與聯想控股投資總監同名,此前未擔任樂視網高管成員。

依據《公司法》和《樂視網公司章程》的規定,董事會是樂視網股東大會授權下的唯一權力執行機構。簡言之,董事會才是執行公司經營計劃、投資計劃等事項的唯一權力中心。

微信圖片_20171102114310

9月1日,孫宏斌在融創中國2017年中期業績發布會的現場,當著數百位分析師、記者、投資者說,“我是比較率性的人,我一直對自己說,這輩子沒什麽遺憾。現在要彌補的遺憾是,一定要把樂視做好。”說到此,他情難自制,眼眶濕潤。

孫宏斌此前就掌握著樂視網董事會的過半表決權。不過,劉弘這位賈躍亭的創業夥伴,目前還是樂視網副董事長、董事,其他獨立董事同樣對孫起到掣肘作用。

通過成立新樂視管委會,行使樂視網經營管理權、危機管理權,這與樂視網董事會的職能基本雷動,是否觸動上市公司治理規則紅線尚待監管認定。此番冒進的確換來的是孫宏斌對樂視網的絕對控制。

自2017年1月投資樂視以來,孫宏斌或主動或被動的,不斷加大對樂視網的控制:從“我不要樂視控制權”到取代賈躍亭執掌樂視網,從“為保證投資安全”到“這輩子一定要把樂視搞好”。

如今經營數據、IPO疑問等一系列危機疊加,樂視網險境重重。新樂視管委會,可視為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

然而,再多厲行控制的手段,最終都要服務於拯救樂視網這個目標。

萬達還願意投資嗎?

“新樂視”的概念在樂視網2017年7月重組董事會時提出,旨在與賈躍亭時代的樂視切割關系。這一新概念中,包括樂視網、樂視影業、樂視致新、樂視雲和樂視金融。

隨後在9月的融創香港業績會上,孫宏斌大致盤點了新樂視的突出資產,即互聯網大屏電視、能力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樂視在影視自制上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新樂視提出商業模式轉型思路——不再與競品比拼平臺和流量,而是通過垂直整合樂視的電視大屏、自制內容,積累屬於自己的內容體系,效仿Netflix模式,由互聯網影視平臺升級為IP驅動的分眾內容運營平臺。

“在新樂視商業模式轉型之後,必定賺錢。”孫宏斌彼時信心滿滿。

然而,樂視網2017年三季度年報披露的數據,比如虧損增加435.02%,比如電視終端、廣告收入和會員收入均大幅下滑等,均預示著商業模式轉型暫未見效。

孫宏斌當選樂視網董事長前就說到,有兩個拯救樂視網的選項:“一是融創自己操盤,將樂視網當成融創轉型的一部分,二是尋求引入一些戰略投資者。”

商業模式轉型屬於前一選項。如繼續執拗於此,便需要融創自己給樂視網賦能,註入資金抑或其他資產。這種可能性日漸式微。

2017年7月,融創在並購萬達13家文旅城資產後,自身信譽風險激增。當月,多家金融機構全面排查該公司信貸風險。進入9月,財政部直屬央企中國華融向旗下境內外子公司發文,暫停向融創提供任何新的融資。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發生在融創香港業績會上。一位投資者得到提問機會,曾拿起話筒公開指責孫宏斌,“你該用自己的錢投資樂視,而不是使用公司(融創)的資金。”

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選項,則正在醞釀之中。與樂視網曾傳出投資緋聞的,包括阿里巴巴、京東、恒大、萬達等公司。《經濟觀察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親自向孫宏斌提出投資樂視網,融創彼時未拒絕這一請求。

萬達、樂視網、融創在影視領域和文旅方面的合作,的確存在想象空間。

微信圖片_20171102114313

青島東方影都是萬達和融創合作鏈接的一個關鍵點。圖片來源:《棱鏡》作者張慶寧

13家萬達文旅城中,青島東方影都號稱世界最大的影視產業基地。後者擁有30個影棚、一個外景制作區、一個地下攝影基地等。

待資產交割完畢,融創擁有青島東方影都91%的股權,其與萬達的合作仍將繼續,萬達負責該基地的品牌、規劃、運營、建設。

2017年7月以來,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電影(002739.SZ)亦在推動重大資產重組,擬發行股份購買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樂視網目前重大資產重組目標是樂視影業,同屬影視制作資產。

樂視影業與萬達旗下傳奇影業之間曾有過合作歷史,雙方共同投資了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

如果萬達投資樂視網事成,融創、萬達、樂視網三方,或能聯手打通影視產業鏈中的諸多環節——從影視自制到影視基地,再到電視大屏終端,以及萬達旗下的院線終端。整合影視資源和文旅城產業,打造“中國迪士尼”概念,亦非不可為。

樂視網誠然需要這種可以穩定信心的故事。問題是,萬達現在還願意投資嗎?

樂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40

孫宏斌:明後年或有中型房企被並購 前十名將占50%以上份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0/1169804.html

每經記者 董青枝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即將過去的2017年是中國房地產不平凡的一年,調控政策不斷收緊、各大房企銷售額再創新高,同時“房住不炒”“住房租賃”等亮點頻出。

12月9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第四屆平安地產金融創新論壇上指出,房地產行業經過2017年的增長後,明年肯定會面臨調整,房地產銷售增速回落,但也存在結構性機會。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則直接表示,中型企業被並購的機會明年、後年會出現,前十名將會占到50%以上的市場份額。

房地產空間仍舊很大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7~2018)》指出,2017年總體市場穩中有升,一二線城市分化降溫,三四線城市分化升溫,其中,尖塔型房價體系有所收斂,隨著本輪樓市回升小周期接近尾聲,未來一年將迎來新一輪調整期和降溫期。

具體數據來看,2016年10月~2017年9月,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由4月的33.1%降到10月的26.4%,二線城市由38.6%微降到36.8%,三線城市樓市分化升溫,房價同比漲幅均由4月的12%上升到10月的17.6%,其中三線城市中有55個城市的房價漲幅上升,四線城市中有143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上漲。

2018年的市場將會如何變化?孫宏斌在上述論壇上表示,2018年會比2017年好一點,政策在現有的基調下可能稍微松一點,價格會稍微松一點。

李迅雷則指出,2018年房地產有更多來自結構性的機會,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已經到來了,農民工從城市流到農村、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這種趨勢還在延續。房地產投資應該要看到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經濟格局的變化。

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對未來三年的房地產市場總量做了預判:2018年到2020年商品房住宅消費面積有35億平方米的總量,每年銷售額總量有27萬億。盡管增長稍有下降,總量空間仍然還在。

行業集中度在加劇

在市場面臨調整時,行業加速邁入強者恒強的時代。

黃瑜指出,保守預計到2020年,千億級企業會到25家,其中12家在1000億到3000億之間。未來企業的生產力布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都有望圍繞城市群開展。

根據億翰智庫數據,截止今年11月,千億房企俱樂部擴容至14家,碧桂園以銷售金額5347.7億元成為國內首家年銷售額超5000億元的房企,預計2017年全年TOP10門檻或超1400億元。

激烈格局競爭下,孫宏斌認為,中型企業被並購的機會明年、後年會出現,兼並收購的份額向大公司集中,前十名占到50%的市場份額“都擋不住”。

另外,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也表示,當前各大房企都在深化區域布局,開展項目並購或者進行橫向聯合,預計這一趨勢還會加快。行業整合的過程是房企間加大競爭、優勝劣汰的過程,也是優化資源配置、改進市場效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流房企會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除了自身的發展壯大,主流房企還會把先進的建築思想、美好的居住理念和優秀的人本文化帶入整個行業,推動行業蛻變。

無獨有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也提出,房地產行業集中度在加劇,促使一些開發商探索一些新的商業形態,由開發投資形式轉到多元化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614

張近東、王健林、孫宏斌“密謀”的實體產業破局方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6/166637.shtml

張近東、王健林、孫宏斌“密謀”的實體產業破局方案
韋物主義 韋物主義

張近東、王健林、孫宏斌“密謀”的實體產業破局方案

蘇寧目前已經有6000人的技術團隊,背後的技術實力已經向互聯網巨頭看齊。

1

12月19日南京有些濕冷,而在溫暖的諾富特酒店里,中國地產圈的300個大佬齊聚,力挺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的大開發戰略:蘇寧宣布,未來三年將新設1.5萬家店,累計達到2萬家店。

業內人士說,張近東踩了油門,讓蘇寧進入“快車道”。而這個舉動不但只影響到蘇寧27年來耕耘的零售業,還將影響到地產業,甚至整個實體行業。

這是如此多地產大佬,包括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恒大集團總裁夏海鈞等等,大半個中國地產圈一二把手齊聚南京的原因。

張近東說:“現在之所以提速,一方面是看到了新風口(消費升級);更重要的是蘇寧已經建立起一整套智慧零售系統解決方案”。

自2009年開始,蘇寧一直在推動線上線下零售的融合,8年時間,形成了“智慧零售”這個完善的解決方案。智慧零售,是指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者行為,引導生產制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張近東認為,無論實體零售和傳統電商,面對“消費升級浪潮”都需要變革,都需要線上線下融合。

一、電商的天花板,線上巨頭補課

在前幾年,互聯網似乎是沒有天花板的。然而這只是新興產業的一廂情願,任何產業必然逃不過自己的天花板和掣肘。

傳統互聯網零售純電商模式,隨著中國網民紅利逝去,其天花板已現——中國電商交易量從2011年74%的增速下降至2017年19%。並且純電商存在著購物場景匱乏、體驗感不足,如今線上流量費用越來越貴等問題。

增長天花板與模式天花板,讓線上巨頭們開始焦慮。所以才有阿里自建盒馬鮮生等線下自營渠道,京東號稱要建100萬家線下店,騰訊戰略投資永輝超市等舉動。

 二、實體業的破局之路,智慧零售,

投資、外貿、消費被稱為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然而近幾年來投資乏力,外貿受阻,消費成為新的經濟驅動力。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近期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在不斷提升,最近幾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在60%以上。然而,消費也進入了“改革深水區”,特別是在消費的主體——零售產業。

“傳統電商已死,而傳統實體也正經受煎熬”,張近東在“智慧零售大會”用一句話描繪了如今中國消費產業的零售困局。

面對這樣的局面,張近東總結8年來的行業變革探索經驗,提出“智慧零售”的解決方案。追逐消費升級風口者,大多只是炒作概念,但只有深耕行業幾十年的企業,才真正清楚變革暗流的真正方向,這是蘇寧在零售領域27年,最早推動行業變革無可匹敵的優勢。

在2009年,蘇寧上線蘇寧易購時,傳統電商曾叫囂消滅線下;

在2013年,張近東在斯坦福發布“蘇寧已經成功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質疑聲依然喧囂;

到了2017年,線上巨頭才紛紛布局線下,此時蘇寧早已通過先“+互聯網”把實體資源上線互聯網化,再整合線上資源“互聯網+”反哺線下,實現全場景互聯網的智慧零售。

蘇寧在“+互聯網”的過程中,第一步做的是“+品類”,從原有的家電3C擴張到了母嬰、超市、百貨、家居、生鮮、汽車等全品類,商品SKU也擴張到了4000多萬款。

到反哺線下的時候,線上供應鏈、物流雲、數據分析,成為可以即取即用的“雲解決方案”,結合線下的不同場景,就可以把店面快速複制擴張,並且實現很好的用戶體驗和收入。

張近東說:“結合了‘智慧零售’,蘇寧就能像3D打印機一樣,打印出紅孩子母嬰館、蘇鮮生超市、汽車超市等品類專業店,也可以結合城市核心商圈,開設購物廣場;在社區開設蘇寧小店。”

當對比線上線下所有零售業態公司,我們發現了零售產業有趣的“龜兔賽跑”故事——看似領先的互聯網巨頭,其實已經在產業變革中落後,在他們還為線下補課時,以蘇寧為代表的智慧零售巨頭快了一步,率先完成了線上線下結合。在電商領域里,蘇寧是最懂線下商業的,而在線下商業中,蘇寧也最懂電商運營。

2

三、“這是一個操作系統”

在“智慧零售大會”上,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左邊坐著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右側是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不時耳語。場內的500個地產業一二把手,高管,也在低聲熱烈討論。

地產大佬們齊聚南京,是因為“智慧零售”這個解決方案。而張近東將“智慧零售”比喻為開源的操作系統,可以裝入各個實體巨頭的“硬件”(地產)中,為實體巨頭們增加線上流量、用戶體系、數據沈澱、智能化等等優勢,體系內所有實體成員可以共同運營用戶資源,共享多個維度的零售數據。

“恒大希望幫蘇寧落實10%以上的門店,今年我們已經拿出558個住宅社區與蘇寧開展全面合作,落地了103家”,恒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在“智慧零售大會”直接力挺張近東。

蘇寧未來三年門2萬家(建立2000萬平方商業實體)目標,將帶領實體業破局,所有參與生態的地產商,都能實現裝上蘇寧“智慧零售操作系統”的“一鍵產業升級”。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也在大會的開場演講上力張近東說:“實體店的春天就要到了”。

張近東引用孟子的“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形容蘇寧與大半個地產商的攜手。他認為,蘇寧與地產企業都擁有龐大的線下商業實體,熟悉線下運營,所以相知;而且雙方的目標也非常一致,都是持續地繁榮線下商業,所以知心。

 四、27年產業經驗+8年變革輸出的“智慧零售”是什麽?

“智慧零售”成為整個零售業態變革的方向,並被大半個地產圈引為產業升級的解決方案,是因為其在底層邏輯上,是零售與科技最好的融合方式。

深耕零售27年,並且嘗試了8年線上線下零售“合體”的蘇寧,對零售產業本質洞若觀火。

“零售業”無論如何變化,套上多少“概念”,服務的主體就是“消費者”,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屬性,萬變不離其宗,本質是“體驗+場景”,包括產品的體驗、服務的體驗、場景過程中的體驗。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人工智能會多麽先進,零售的本質不會變,“智慧零售”抓住了產業的本質,運用最新技術來提升消費者在場景中的體驗感。

“智慧零售”核心是4A——Anybody (核心,任何人)、Anywhere(任何地點)、Anything(任何商品)、Anytime(任何時間)。即:任何用戶可以在隨時隨地得到蘇寧以最合理的方式,提供給用戶最優的產品和服務。

完成4A理念,背後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制造(C2B),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3

(圖為蘇寧O2O發展模式)

蘇寧目前已經有6000人的技術團隊,背後的技術實力已經向互聯網巨頭看齊。

張近東說:“蘇寧轉型八年,在技術方面數百億的投入換來的是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方面的領先技術,通過將這些技術與貫穿到零售運營的每一項流程、每一個環節、每一處場景之中,從而創造出了完善的智慧零售系統解決方案”。

而蘇寧的“解決方案”,正在為困局中的實體行業提供破局良方。

蘇寧 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59

[貼圖]屈宏斌

1 : GS(14)@2011-07-29 22:14:06


2 : GS(14)@2011-07-29 22:14: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1626
最佳投資
滙豐唱好內需 籲吸消費股
2011年07月28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