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小學放寒假,工作日早高峰期間校園周邊通行情況有所好轉,高峰時間也從7時延後到8時左右,預計下周菜戶營南路、西直門北大街、肖家河橋、東三環南路、西三環中路等路段交通壓力較大,周一、周五交通壓力將最為突出。
預計下周工作日晚高峰,東三環北路、遠通橋、北三環中路、西二環中路、西長安街等路段容易出現車行緩慢的情況,周五交通壓力會更為突出。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年關將近,天氣寒冷也阻擋不了過年采買、置辦年貨的熱情。近期,各大批發市場、大型商圈、物流場站周邊交通壓力已經呈現上升趨勢,昌平立水橋至天通苑、豐臺新發地上升較為明顯。
木樨園商圈周邊,木樨園橋區、南三環、永定門外大街、南苑路雙向容易出現車多行駛緩慢的情況。
新發地周邊,10時-11時、15時-17時交通壓力突出,京開高速、右安路、黃陳路、豐臺南路、南苑西路等容易出現短時車流集中的情況。
朝陽大悅城、凱德MALL、三里屯太古里等熱門購物中心客流量和車流量將有所增長,周邊道路容易出現短時車流集中的情況。
大學已進入寒假,加之春運臨近,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首都機場、南苑機場周邊交通壓力已開始呈現上升趨勢。據往年情況,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客運量較大,西站周邊蓮花池東路東西雙向、北三環蓮花橋區,南站周邊北京南站路、開陽路等,以及機場高速交通壓力較大。近期,蓮花池東路、蓮花池西路在早高峰期間進京方向交通壓力較大,建議市民朋友盡量避開擁堵路段。
近期天氣寒冷,發燒感冒情況較多,工作日期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空軍總醫院、友誼醫院等熱門醫院周邊道路交通壓力較大。
發改委、自然資源部、住建部等聯合發布《關於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切實防範高鐵站周邊開發建設帶來的地方債務風險,有關部門要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節奏,防止脫離地方財力實際搞開發。
意見強調要充分發揮高鐵車站的輻射帶動作用,避免高鐵沿線產業布局同質化和單一房地產功能開發。重點任務包括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合理把握開發建設時序等。要求合理確定高鐵車站周邊用地規模、結構、布局及土地開發和供應時序,堅決防控單純房地產化傾向;嚴格執行土地綜合開發的邊界和規模要求,扣除站場用地後,同一鐵路建設項目的綜合開發用地總量按單個站場平均規模不超過50公頃控制,少數站場綜合開發用地規模不超過100公頃。
全文:
關於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隨著我國高速鐵路快速發展,沿線地區人民群眾出行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依托高鐵車站推進周邊區域開發建設,有利於城市空間有效拓展和內部結構整合優化,有利於調整完善產業布局,促進交通、產業、城鎮融合發展。近年來,一些地方依托高鐵建設的有利條件,積極探索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效,有的高鐵車站周邊區域已經成為城市最具人氣和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但總體上看,我國高鐵車站周邊區域整體開發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對高鐵建設和城鎮化融合發展研究還不深入,個別地方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不同程度地存在初期規模過大、功能定位偏高、發展模式較單一、綜合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對人口和產業吸引力不夠,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不夠牢固,潛藏著一定的社會經濟風險。為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規劃統籌和銜接,嚴控金融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因地制宜、規範有序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不斷提升設施服務、產業發展、人口集聚、政策配套等支撐能力,促進高鐵沿線城鎮空間合理布局和城市空間結構優化,推動高鐵建設與城市發展良性互動、有機協調。
(二)基本原則。
規劃協調、布局合理。統一規劃,整體部署,嚴格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等編制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規劃,合理確定開發規模和邊界,優化車站選址方案及車站周邊區域空間結構、人口產業分布,杜絕邊建設、邊規劃。
量力而行、有序建設。結合城市功能區劃、區位優勢、財力可能、人口資源環境條件等發展實際,根據規劃確定開發目標、建設任務,兼顧當前和長遠,合理把握建設節奏和時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有序發展,防止盲目追求規模和大幹快上。
站城一體、綜合配套。充分發揮高鐵車站的輻射帶動作用,圍繞人的城鎮化,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促進產城融合、宜居宜業,避免高鐵沿線產業布局同質化和單一房地產功能開發。
市場運作、防範風險。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創新投資、建設、運營、管理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支持保障,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推進項目共建、資源共享,提升開發建設質量水平和效益,防範各種隱患、風險和損失。
二、重點任務
(三)強化規劃引導和管控作用。
堅持規劃引領,充分論證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可行性、必要性,因城施策、因站而異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合理有序開發建設。對於既有站改造的高鐵車站、位於中心城區或與既有產業園區等結合較好的高鐵車站,有關城市要嚴格按照既有城市規劃,結合城市功能提升和結構布局優化做好車站周邊綜合開發。對於城市外圍新建的高鐵車站周邊具有開發潛力的,相關城市要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統一布局,合理確定車站周邊開發建設的功能定位、規模和邊界,做好規劃預留和控制,按照規劃規範有序推進開發建設。要嚴格審查規劃的合理性,定期評估規劃實施情況和綜合開發效益,把評估結果作為控制建設時序和分期建設的依據。
(四)合理確定高鐵車站選址和規模。
高鐵車站選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切實處理好高鐵通達性和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之間的關系,既要滿足技術標準條件,又要服務地方發展。鐵路總公司和地方政府要依據相關規範要求,在城市樞紐總圖規劃編制及項目實施階段,深入研究論證高鐵車站與城市發展銜接問題,合理確定建設標準、線路走向、車站分布和建設規模。新建鐵路選線應盡量減少對城市的分割,新建車站選址盡可能在中心城區或靠近城市建成區,確保人民群眾乘坐高鐵出行便利。高鐵車站建設要規模適當、經濟適用,切忌貪大求洋、追求奢華。
(五)嚴格節約集約用地。
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有關城市要綜合考慮人口集聚規模和吸納就業情況,按照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相掛鉤要求,合理確定高鐵車站周邊用地規模、結構、布局及土地開發和供應時序,堅決防控單純房地產化傾向。統籌地上地下空間複合利用,積極推廣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軌道交通上蓋物業綜合開發等節地技術和模式,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要按照“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要求,依據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使用標準對高鐵站周邊建設用地加強審查,嚴格土地用途管制。
(六)促進站城一體融合發展。
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要突出產城融合、站城一體,與城市建成區合理分工,在城市功能布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等方面同步規劃、協調推進。有關城市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特色、發展定位等,甄選出發展基礎條件優越、城市特色鮮明和發展潛力較大的產業,構建樞紐偏好型產業體系,避免沿線臨近站點形成無序競爭、相互制約的局面。大城市高鐵車站周邊可研究有序發展高端服務業、商貿物流、商務會展等產業功能,中、小城市高鐵車站應合理布局周邊產業,穩妥發展商業零售、酒店、餐飲等產業功能。
(七)提升綜合配套保障能力。
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必須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營造宜居宜業環境,提高交通便利性和公共服務能力,增強產業、人口集聚效應。強化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新建高鐵車站城市公共交通配套線路和換乘設施建設,實現與城市建成區、城市其他重要綜合交通樞紐之間的快速連接、便捷直達。同時,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配套建設醫療、教育、休閑、娛樂等場所和設施,增強生活服務功能,使人“願意來”“留得下”“活得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八)合理把握開發建設時序。
尊重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不追求短期的形象效果,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嚴禁借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名義盲目搞城市擴張。有關城市要根據相關規劃、發展實際和財力可能,分階段、分步驟地有序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做到開發一片、成熟一片、成功一片。大城市初期應重點開發新建高鐵車站周邊2公里以內區域,可適當控制預留遠期發展空間,避免攤子鋪得過大、粗放低效發展。中小城市不宜過高預估高鐵帶動作用,避免照搬照抄大城市開發經驗,硬造特色、盲目造城。新建鐵路站場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應當嚴格執行土地綜合開發的邊界和規模要求,扣除站場用地後,同一鐵路建設項目的綜合開發用地總量按單個站場平均規模不超過50公頃控制,少數站場綜合開發用地規模不超過100公頃。
(九)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充分認識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切實防範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帶來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關地方要進一步完善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加強成本收益分析評估,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節奏,防止脫離地方財力實際搞開發;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擔保法,落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依法規範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列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範圍的高風險地區原則上不得舉債搞建設。
(十)創新開發建設體制機制。
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地方政府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鼓勵地方政府牽頭建立投資建設主體、管理運營主體、綜合開發主體等多方合作開發機制,完善支持高鐵建設投資主體及出資人參與高鐵車站周邊區域綜合開發的政策措施,發揮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支持、搭建發展平臺、提供公共服務等作用,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切忌政府大包大攬。理清權責關系,完善綜合開發、運營管理及收益分配機制,形成促進發展的多種合力。
三、組織實施
(十一)明確責任主體。
地方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各有關方面要嚴格按照本意見要求,進一步梳理既有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加快整改落實,優化新建高鐵車站選址,規範有序推進高鐵周邊開發建設,提升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
(十二)嚴格監督管理。
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依法依規對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嚴格進行管理,適時組織評估,嚴控建設規模和時序,加強用地監測,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批地用地行為和建設行為,並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監督和管理。
(十三)強化協同聯動。
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將與鐵路總公司、相關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和縱橫聯動,認真總結和梳理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規範糾偏,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十四)加強宣傳引導。
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準確把握高鐵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主動加強政策解讀,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及時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形成客觀、公正的輿論導向和氛圍。
國家發展改革委
自 然 資 源 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鐵路總公司
2018年4月24日
隨著我國高速鐵路快速發展,沿線地區人民群眾出行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依托高鐵車站推進周邊區域開發建設,不僅可以增加鐵路建設資金來源,而且也有利於城市空間有效拓展和內部結構整合優化,有利於調整完善產業布局,促進交通、產業、城鎮融合發展。
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住建部等聯合發布《關於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切實防範高鐵站周邊開發建設帶來的地方債務風險,有關部門要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節奏,防止脫離地方財力實際搞開發。
規範高鐵站周邊土地開發
在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方面,國務院2013年下發的《國務院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鼓勵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支持鐵路車站及線路用地綜合開發。地方政府要支持鐵路企業進行車站及線路用地一體規劃,按照市場化、集約化原則實施綜合開發,以開發收益支持鐵路發展。
鐵路建設和運營在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帶動沿線土地、礦產等資源開發上發揮重要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因此,通過沿線土地資產開發,增加“造血”功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以支持鐵路建設和運營,同時也有利於沿線城市拓展發展空間,優化產業和人口布局。
近年來,一些地方依托高鐵建設的有利條件,積極探索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效,有的高鐵車站周邊區域已經成為城市最具人氣和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
不過《意見》也指出,總體上看,我國高鐵車站周邊區域整體開發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對高鐵建設和城鎮化融合發展研究還不深入,個別地方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不同程度地存在初期規模過大、功能定位偏高、發展模式較單一、綜合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對人口和產業吸引力不夠,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不夠牢固,潛藏著一定的社會經濟風險。
目前,很多城市高鐵站距離主城區較遠,少則幾公里,多則十幾公里。高鐵站周邊以及車站與主城區之間這塊地,成為這些城市擴張的首選。圍繞高鐵站,各種新城新區開始規劃建設,有的城市甚至規劃多座高鐵新城。但由於配套不足,產業單一的問題,這些高鐵新城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一些中小城市片面追求高鐵新城規模,只有房地產沒有其他相關產業,因而出現了很多空城的現象。
對此,《意見》提出了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組織實施措施。其中,重點任務方面,提出了強化規劃引導和管控作用、合理確定高鐵車站選址和規模、嚴格節約集約用地、促進站城一體融合發展、提升綜合配套保障能力、合理把握開發建設時序、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新開發建設體制機制八大任務。
中小城市不可高估高鐵作用
其中,高鐵車站選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切實處理好高鐵通達性和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之間的關系,既要滿足技術標準條件,又要服務地方發展。新建鐵路選線應盡量減少對城市的分割,新建車站選址盡可能在中心城區或靠近城市建成區,確保人民群眾乘坐高鐵出行便利。
一位軌道交通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城際間的高鐵與大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還存在一定的區別。高鐵承擔的主要是商務出行,客流量會比城市軌道交通小很多。因此,在高鐵開發地點的選擇方面就十分重要,定位和選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沿線場站的地產綜合開發。
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高鐵站的選址應該辯證分析。我國的高鐵發展才十幾年的的時間,就已經形成世界最大的網絡規模,如果建得離主城區太近,那麽拆遷的時間和成本都很大,建得遠一些,都是農田的話,拆遷比較容易,時間上有保證。其次,高鐵周邊的開發和新城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三五年就能建好的,可能需要十幾年以上的時間。
胡剛分析,目前確實有些城市的高鐵站離主城區太遠。高鐵站的遠近需要一個合適的量。中心大城市由於城市規模大,人流量大,自身經濟體量大,建得遠一點沒有問題。但是中小城市沒有那麽多人流,應當建得近一點,依托老城區帶動發展。“應當根據城市自身的規模來確定。目前高鐵的選址總體上有點遠。”
“現在地方政府往往把一個交通樞紐就當做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做。規劃了很多空港新城、高鐵新城。”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也對第一財經分析,高鐵場站選址和開發還是應該根據城市自身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因素來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小城市的高鐵場站也不是不能開發。例如,一線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由於受大城市外溢,場站周邊也可以充分開發。
《意見》要求,大城市初期應重點開發新建高鐵車站周邊2公里以內區域,可適當控制預留遠期發展空間,避免攤子鋪得過大、粗放低效發展。中小城市不宜過高預估高鐵帶動作用,避免照搬照抄大城市開發經驗,硬造特色、盲目造城。
新建鐵路站場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應當嚴格執行土地綜合開發的邊界和規模要求,扣除站場用地後,同一鐵路建設項目的綜合開發用地總量按單個站場平均規模不超過50公頃控制,少數站場綜合開發用地規模不超過100公頃。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說,中國高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一二線大城市的高鐵站基本已經配備齊全,接下來新修的高鐵站的主要是三四五線、中小城市。對不同城市來說,修建高鐵新城目的也不同。一二線大城市高鐵新城建設有利於疏解中心城區的人口,而三四線城市則是為了城市新區建設。
他說,一二線大城市人口規模龐大,同時還有大量的外來人口流入,又有相關的政策和產業配套,高鐵新城可以發展起來。相比之下,三四線城市自身的城市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小,人口還面臨著外流,如果高鐵站離主城區特別遠,到最後往往變成單一的房地產功能開發,在公共配套缺失的情況下,就有淪為空城的風險。
防止單一的房地產開發
在集約用地方面,有關城市要綜合考慮人口集聚規模和吸納就業情況,按照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相掛鉤要求,合理確定高鐵車站周邊用地規模、結構、布局及土地開發和供應時序,堅決防控單純房地產化傾向。
張大偉說,高鐵站周邊開發並不是說不能發展房地產,而是要有相應的產業和配套,要跟城市自身的實際需要相吻合。
對此,《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高鐵車站的輻射帶動作用,圍繞人的城鎮化,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促進產城融合、宜居宜業,避免高鐵沿線產業布局同質化和單一房地產功能開發。
《意見》要求,有關城市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特色、發展定位等,甄選出發展基礎條件優越、城市特色鮮明和發展潛力較大的產業,構建樞紐偏好型產業體系,避免沿線臨近站點形成無序競爭、相互制約的局面。大城市高鐵車站周邊可研究有序發展高端服務業、商貿物流、商務會展等產業功能,中、小城市高鐵車站應合理布局周邊產業,穩妥發展商業零售、酒店、餐飲等產業功能。
胡剛說,高鐵站周邊發展的產業不應是單一的產業,而應該是複合型的,多種產業發展,產城融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根據城市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特點,發展優勢產業。
胡剛認為,高鐵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國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布局,再過十年以後高鐵周邊的產業會發展起來,在高鐵周邊居住和辦公的人,去到另外一個大城市出差十分方便,從而加速人流、信息流等各種資源的快速流動。在大城市,未來高鐵周邊將很可能發展成為商業中心、產業中心、居住中心。這也是整個城市轉型升級和發展的結果。“現在高鐵對城市帶來的效益和影響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未來大城市高鐵站附近將可能是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