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如何使用zkiz.com的股票搜尋功能?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520

1. 找股票資料

(1) 先去
http://stock.zkiz.com/,輸入股票編號,就看到所有股票資料(包括公告、股價及股權披露、董事資料等)。

(2) 在
http://stock.zkiz.com/ 的 Zkiz tag 搜尋方面,你會見到新聞區/ 討論專區,如果想看新聞按入新聞區,如果想看討論/公告,按入討論專區。

(3) 真的沒有的話,就自己在上市公司區/新聞區自已開一個,把新聞貼上吧

如果不想看其他股票資料,想直接找貼子的話,則去
http://zkiz.com,然後在空格輸入號碼/上市公司名稱即可找到需要的東西。

2. 找作者文章
(1) 在
http://zkiz.com,輸入作者名稱。
(2) 如沒有的話,把自己找到的文章放入財經人物、作者區吧。

3. 想發言及寫Blog
首先登記一個ZkizPassport,這樣你就可以使用本站的功能。
Blog:
http://realblog.zkiz.com
論壇:
http://realforum.zkiz.com

大家有沒有甚麼改進/好建議?可以在以下連結留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5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0

新的聊天室功能-Chat.zkiz.com

上星期,經小弟和壇主溝通後,為使各位網友可以和我們即時溝通和安置和本博內容有異的東西,我們壇主Abby特地弄了一個新功能ChatZkiz 給大家,網址是:

http://chat.zkiz.com/

為免有匿名人留言,必先註冊Zkiz Passport才能使用。

我會將會安排壇主講解一下論壇和Blog如何使用,以及可以讓其他網友提供一些改善建議。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在Realforum 的 Zkiz 開發或在聊天室提出。

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2

Realforum及Realblog功能改進改議及招才

 因為我認為壇主宣傳不足,導致有人不知道如何提出本壇的需改善之處,所以有人希望一忍了之,也有人悄悄的走了,不留走一點建言,但是我真的不希望這樣,所以如果有問題,請在Reaforum的版務區留言,謝謝

版務區:

http://realforum.zkiz.com/viewforum.php?fid=194

如果想為本壇提出增加的功能的建議,可到Zkiz開發留言:

http://realforum.zkiz.com/viewforum.php?fid=146

另外,因為我和壇主公私俱忙,但也想把它搞好。我們想開發一些新功能,以及增加資訊,另外也希望招人寫維基,所以需要大量的網友幫忙。以下有幾個建議:

我們需要的文章如下: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5261

 

如果想參加我們的行列的話,可在此留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5260

如果想參加維基,可跟龍生及hierro聯絡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1378

另外有關apps方面, 如果有人持有蘋果電腦以及iphone SDK 的license 並能幫助開發的話, 希望你能在版務區和我們聯絡,有關的XML/JSON/RSS 的來源交換我們定會提供。

但這是無償的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耐心,所以希望大家承諾了,就是認真地去做,不要半途而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56

從「三無」上班族 變功能鞋代工王

2011-10-24  TCW




大陸第一運動品牌創辦人李寧在北 京奧運開幕式,腳踏紅白色運動鞋,「飛」進鳥巢點燃聖火的場景,令全球矚目。但很少人知道,李寧腳下那雙鞋,出自台商鈺齊國際。

一九九五年創業至今,不到二十年光影,專門代工與研發多功能鞋與運動鞋的鈺齊,客戶橫跨二十五個品牌、遍及歐美亞洲十個以上國家,包括耐吉(Nike)、 李寧(LiNing)、大陸第一大戶外鞋品牌探路者(Toread),以及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法國品牌迪卡儂(Decathlon)。這家公司從創業 登記資本額一千萬元的小公司,躍升為目前營收超過六十億元的功能戶外鞋集團。背後推手林文智,沒有集團背景、在地關係,能有今天成績,卻是當年一個大膽的 創業決定。

一九九五年,四十歲的他,是上市公司豐泰企業副總經理,底下領導四千人。他一路從基層做起,是標準專業經理人。但,日子久了,他不免問自己:「就這樣了 嗎?」經過日夜反覆思忖,他決定放手一搏——創業。

這是一條「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路。一旦出走,也就等於宣示往後要過的生活是:沒有高薪與配車待遇、沒有訂單、以及沒有明天的「三無」日子。

追訂單,從難的下手為一次簡報守門口三天

剛創業的鈺齊沒名氣也無雄厚資金,無法在「門當戶對」的資本賽中競逐,於是林文智從運動鞋副牌市場切入,試圖找出生機。「只是毛利(率)很低,成本與設備 折舊攤平,根本沒賺,」林文智回憶當時說。

創業隔年,在親戚介紹下,林文智與尚在發展中的李寧公司搭上線。「一九九六年,李寧也是創業中的小公司,他們的員工是開著卡車,載著一車車五千噸的製鞋材 料沿路問:『有沒有意願做鞋?』合則做,不合則散,」現為鈺齊總經理的廖芳祝回憶,李寧的單讓林文智在創業路上站穩第一步。剛開始接從每月兩萬雙,至今交 貨二十萬雙,足足成長九倍,占目前整體業務比率約一五%。

只有李寧一家也不行,為了追單,研發出身的林文智帶著鞋樣和目錄,到歐美找陌生開發的機會。曾有一次,就為爭取半小時產品介紹的機會,連三天守在一家歐洲 品牌門口。

不同於生產線的現場工程師,林文智跟客戶很熟,對經營客戶模式很清楚,「生產與經營兩腳都有,不容易跛腳,接單也比較穩定,」早期與林文智在豐泰一起工作 的同事回憶。

做客製,小單也要做兩百道工序管控細節品質

不過,林文智真正勝出的鑰匙,在於切入利基市場。

他清楚,當市場都被量產能力大的運動鞋業者占據時,要走出藍海,利基市場是一個出路。林文智就發現,歐美有一半時間處於天寒雪地中,對於功能戶外鞋需求殷 切。只是「比起運動鞋每張動輒上百萬雙的訂單,功能戶外鞋每次下單量只有五百到一千雙,但每雙利潤,卻是運動鞋的一倍,」鞋技中心產業分析師王弘維分析。

「不因單小而不做,」林文智進一步解釋,量小考驗企業彈性生產能力,「為因應少量多樣,鈺齊一條產線可快速換線四種形態的鞋款,」他表示,彈性靈活才能在 戶外鞋製作的兩百道工序中保持品質。

要能做出防水又能排汗的功能戶外鞋,從材料開始就是工夫。「水分子在四百萬釐米分之一的細縫中就能穿過,」他表示,製鞋內膜材料是棉布,很容易虹吸空氣中 的水分子而潮濕。為了防潮,材料除了一進貨就密封外,還會在外面貼上「虹吸與非虹吸」的標籤,避免出錯。

在車線材料選用上也不馬虎。選用尼龍線雖不會進水但太粗糙,用棉線又有進水問題的困擾,一九九九年底,林文智跟義大利設計師、材質結構師合作,於當地成立 研發中心,進一步改善內膜與鞋面的車線織法,就為了在製程中滴水不進。

「透過義大利的設計室,取經當地材料新配方,才突破技術瓶頸,」林文智坦言,這樣的技術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能做到,但在早期卻是困難重重。

製程面,每雙全功能鞋的防水性,都要能通過離心車旋轉三十分鐘,以及成品扭轉後再三十萬轉的考驗,才能出廠。「每道都是細節,」林文智說。

也因為技術突破,讓他有別於在大陸身陷價格競爭的中小型台商,從二○○○年開始,陸續取得迪卡儂等歐美重要客戶。目前,美國客戶約占三成、歐洲四成,剩下 的三成來自中國與亞洲。過去連續五年,鈺齊還成為泉州外銷業者繳稅的第一名。

走過創業打底艱辛的林文智,不僅挺過金融海嘯與今年股災風暴,二○○八至二○一○年連三年EPS超過八元,截至目前為止,鈺齊自結上半年營收達三十八億 元,EPS逾四元,同時預備最快於明年四月回台上市。

從普通上班族到讓全球知名品牌鞋業找上門,林文智的例子,其實是一位台商過海創業的縮影:沒有後路,卻也可能是出路,重要的是,當年決定「撩下去」的決 心。

【延伸閱讀】從小工廠到拚回台上市 ——鈺齊歷年大事與成績單

1995年在泉州成立和誠鞋業,工廠分布湖北、越南2000年具備生產防水戶外鞋能力,切入利基市場2008年將4家工廠合併成鈺齊集團營收55億元 EPS 8.13元2009年加入耐吉In-line系統生產,產線增至34條營收48億元EPS 8.7元2010年代理歐洲戶外鞋品牌,同時投資服飾品牌Tony Wear,開拓中國內銷市場營收59億元EPS 8.03元

註:今年上半年營收38億元、EPS4元(數字為鈺齊自結)資料來源:鈺齊國際、資誠會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5

Farewell 1112.hk/參考我早前對1112.hk的評價港股通有這功能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2195.html
Farewell 1112.hk

山寨永遠是山寨,雞窩裡飛不出鳳凰
永別了1112

感謝羅飛
從益生菌轉型奶粉是一個價值50億RMB的idea
其中創造媽媽100又是一個50億的idea

非常漂亮的轉型
若干年後可以寫進MBA的教科書。

只是基因很難改變,類似的產品有威露士。

回想第一次看到法國合生元是2010年。
其實2011年上市前已經知道他的基因和歷史。算對他的玩法和遊戲很是熟悉。
這算一次冒險的經歷,也是一次成功的冒險。

當然合生元還是特色。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串貨管理。
分銷商進貨Y2Y超過50%他會停止供貨!
可見他是多少強勢!強制意味著毛利率的保持和市場地位。毛利率是70%以上恐怖的數字。

這裡說個有趣的事情
法國合生元本身和在證券市場上強調的類似中國+高速傳媒一樣。
從名字本身就可以判斷公司本質。強調法國。這點和達芬奇家具很類似。

反觀依云很歐萊雅。。。。
對比之下高下立現,誰是假洋鬼子誰是真洋鬼子。

回到早前受的OCBF,這個法國合生元1112.hk還是在C的階段。
B是fake
F還早呢,在食品行業。F可能要用健康和所謂綠色來替代。
這也算今天的收穫。

可以看下羅飛的presentation,這人異常福相,所以奶粉轉型賺個百億一點不讓我吃驚。
感謝羅飛
感謝合生元

Farewell 1112.hk

基數大名聲大對山寨是致命的。切記切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1

增加簡體搜尋功能

為方便國內的朋友,現在本站增加簡體搜索功能,大家可以嘗試用簡體字找一下你想找的人物或股票。

如果有任何更新意見,請在此處留言,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36

傳Facebook將推出餐廳點評功能 直接挑戰Yelp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6/233333.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當前正在對餐廳評論功能進行測試。這一新功能將會讓Facebook與商舖點評網站Yelp,以及谷歌旗下的點評網站Zagat展開直接的對抗。

有消息稱,Facebook工程技術副總裁麥克·斯科洛普夫(Mike Schroepfer)此前曾在他辦公室附近的會議室組織過一次技術員工會議。在這場為期一個半小時的會議中,斯科洛普夫和與會者就餐廳評論功能的設計問題進行了探討。內容涉及是否含有五星評論選項,或是像「喜歡」(Like)一樣的按鈕,或者兩者兼顧?是否採用動畫模式?是否感覺自然?在會議的最後,斯科洛普夫與其中的一名與會者仍在就「喜歡」按鈕和「五星評論」的問題上爭論不休。

Facebook頂級工程師邁克·維納爾(Mike Vernal)表示,「我們正嘗試著用曲線圖表示出全球的任何事物,以及與之相關的事物。」維納爾表示,此舉的目標是記錄用戶看過的所有圖書、電影和聽過的歌曲,然後展示出他可能會喜歡的其它事物。這一願景的邏輯結尾:當你出現在一座陌生的城市,Facebook會告訴你去哪一個酒吧;當你去這個酒吧後,酒保知道你想喝什麼,而且你在酒吧裡說不定會遇到大學校友。

前往一座新城市並獲得個性化的推薦,這是Yelp曾經的工作。多年之前,一位接近Yelp首席執行官傑雷米·斯托佩爾曼(Jeremy Stoppelman)的消息人士透露,他對Facebook表示懷疑,不願意把Yelp的業務推向Facebook平台。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網站開始與Facebook進行整合,Yelp也開始追趕這一潮流,並在網站中加入了Facebook功能。截至目前,Yelp發言人對此報導未置可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93

保費高、保障功能少,卻是主流商品 三款怪保單 購買前該停看聽

2012-11-12  TWM
 
 

 

保險的功能在於保障,在於承擔自己無法負荷的風險,但有些類定存保單,強調兼顧儲蓄及保障功能,保費高、保障低,幾乎成了台灣保險市場的主流,但一般小資族群,真的適合買這種保單嗎?又有哪些迷思,是你在購買前必須要認清的呢?

撰文‧許瀞文

有一張保單,萬一你在保障期間內身故了,保險公司就把你這幾年繳的保費加計一點利息退還給你,當作保險理賠金留給你的家人,這樣的保單、你會買嗎?

「王小姐,這裡有張保單,一百萬一筆繳清、六年到期後,能領到一一○萬元的滿期金,還有增值回饋金的補貼,平均每年的投報率有機會到二%以上,保本保息,萬一保障期內身故,也有一一○萬元的理賠金,要不要考慮一下?」面對銀行理專誠懇的眼神,王小姐心裡湧起數個疑惑,「奇怪,怎麼有這種保單?」「萬一我走了,我繳出去的錢等於再還給我,為何還要買保險?」「多的十萬元是做喪葬費?還是利息呢?」「保本保息,投報率還比定存好,真的嗎?」許多被推銷過的人,相信心中都有共同的疑惑,而這類保單在台灣非常普遍,通常被稱為「類定存」或「儲蓄型」保單,最常在銀行銷售,共同的特色是:保費高、幾乎沒保障功能,卻是台灣保險市場的主流商品。

近兩年來,全壽險市場新契約保費(FYP)有六成來自銀行通路,賣的多是這種類定存保單。就算今年七月後,壽險公司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類定存保單保費調漲,才讓買氣稍稍降溫。依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九月銀行通路新契約保費占市場四八%,雖然創下三年多來的單月新低,但仍接近市場一半。

且王小姐被推銷的短年期、躉繳型商品只是類定存保單的其中一項,「增額終身壽險、分年繳的利率變動商品都是。」迷思一:保本保息?

但是,真的有像理專說的這麼好嗎?

既然是保險,理所當然一定是保本,不過,它所強調的是保障期滿後保本,如果在保障期間內解約,不見得保本。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例,如果在繳費第一年就解約,最高會被扣四成,也就是說繳一百萬元,解約後只拿得回約六十萬元。

解約所能拿回的數字,其實在商品宣傳單上都有介紹,只是消費者在購買前,從沒仔細拿起計算機敲一敲,銷售人員也不見得說得清楚、講得明白。

迷思二:投報率比定存好?

另一個最常被拿來推銷的話術,就是投報率比定存還要好,但真是如此?

以六年或七年到期的躉繳利率變動型養老險來說,不僅有到期滿期金,還有額外的增值回饋分享金,但這必須依照保單上的宣告利率計算,宣告利率高低則和市場連動,萬一利率走低,保戶不見得能拿到分享金。

宏觀財務顧問公司顧問李鳳蘭強調,宣告利率、預定利率都是保單上常見的專有名詞,一般人難以理解,但只要記得一件事:「這兩個利率都不是保險公司要給你的實質投報率。」宣告利率的高低絕對是保戶能否拿到分享金的關鍵,「利率低時分得少,當然也有可能拿不到。」磊山保經業務副總李淑意分析。

以現正銷售的躉繳型利變養老險為例,十月宣告利率多是二.七%,若六年的平均宣告利率都維持在這水準之上,平均每年投報率有一.九六%;如果宣告利率降至二.五五%,平均每年投報率只有一.七%。

多家增額終身壽險的宣傳單上都寫著保額年年增加,力抗通膨,不過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邱正弘卻說,這是大錯特錯的說法,「抗通膨要靠個人財富增加,保額是身故後才能領,能抗什麼通膨呢?」迷思三:保單抗通膨?

且增額終身壽險也是屬於儲蓄、保險兼具的保單,儲蓄性質高過保險保障,一般人需要的保障是隨著家庭責任增加,保額要隨之提高,但增額終身壽險卻是反其道而行。

如果你在三十歲時買了一張一百萬元的增額終身壽險,保額每年一○%遞增,等到五十歲,保額會是六百萬元,但此時你的小孩已長大,房貸也所剩不多,需要這麼高的保障做什麼呢?

到底誰該購買類定存保單?南山人壽產品暨行銷資深副總經理王瑜華說,只要賣給適當的人,就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以類定存保單來說,就很適合高資產族群從事資產配置。

例如,一個身上有六千萬元現金、所得稅率在四○%的富人,以一年定存利率一.三八%計算,每年利息就有八十二萬八千元,扣除二十七萬元免稅額後,還有五十五萬八千元需要被課四成的稅。

但若是購買一千萬元保額的躉繳型保單,把現金部位降低,剩下五千萬元的現金做定存,就能少繳五.五萬元的稅金。

李淑意也提到,剛拿到退休金,害怕錢會因為自己不當投資,或者被親友借光的族群,也適合購買類定存保單,「至少錢被留在保險公司,期滿後還是回到自己口袋。」王瑜華強調,做任何決定前,要先想想這十二個字:「保障為先、理財有方、積極布局。」下次、出手購買類定存保單前,不妨多想想這筆錢未來六年是否都不會用到?萬一你身故後,能為家人留下什麼?再決定是否要花大錢買類定存保單。

透視三類怪保單

名稱特色優點缺點

增額還本型終身壽險保額隨著年齡增加變高。累積保費約等於保額,要等到滿期後,保單價值金才會快速增加。適合資產移轉,或自己養老時能將保單慢慢解約,領出的金額能當養老金。保費偏高,保額隨著年齡增加,與一般定期壽險反其道而行。

躉繳型利率變動養老保險一次繳清保費,強調保本,若投保期間內身故,賠付金額略等於所繳保費。到期後完全保本,適合完全不能承擔投資風險的族群。保費偏高;幾乎沒有保障功能;一次繳清,不利資金運用。

分年繳養老險保費分年繳清,到期後領回自己的保額,約略等於自己歷年所繳的保費。到期後完全保本;適合完全不能承擔投資風險的族群;分年繳清有利於資金運用。保費偏高,幾乎沒有保障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0

Facebook力推Instagram視頻功能要與Twitter一決高低

http://realblog.zkiz.com/compose.php

Facebook的用戶們做好心理準備了嗎?你們可能會看到很多糟到爆的短視頻充斥在自己的新聞流中。

剛剛更新的Instagram應用已經可以讓蘋果和Android的用戶使用這項新功能。或許你已經在自己的Instagram跟Facebook上看到15秒尖叫、跳躍剪輯的碎片視頻、突然放大跟縮小畫面的視頻。

多虧了科技進步,現在幾乎每個手機有拍攝功能的用戶,都可以拍攝高畫面品質的視頻,甚至還可以進行剪輯,智能手機用戶還可以上載到社交網站上與朋友分享,但這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是專業攝影師。

不要誤會,今天Facebook宣佈的Instgram視頻功能很棒,但是恐怕高估了普通用戶的拍攝能力。

Instagram CEO 凱文塞斯特洛姆(Kevin Systrom)在今天小範圍的記者會上表示,視頻產品的中心理念在於:簡潔、美化、社區。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不同功能:用戶可拍攝3到15秒的短視頻、界面簡單,只要按住不放就可以拍攝、可以分段拍攝不同畫面、還有簡單的剪輯功能,如果不喜歡可以整段刪除、容許用戶自選封面照片、13種不同濾鏡、穩定搖晃畫面功能(Cinema)。

除了Instagram最為人稱道的濾鏡功能之外,最新推出的穩定搖晃畫面功能也讓在場的人一陣歡呼。凱文塞斯特洛姆(Kevin Systrom)表示,這個功能可以幫助用戶拍攝移動畫面或物體時,所造成的輕微抖動畫面,經過該功能處理後,可以變得更平順。在記者會現場展示的效果相當不錯,但實際操作後發現,如果搖晃的幅度稍微大些,後製的效果就不會太理想。

在隱私保護上,Instagram強調就跟照片一樣,視頻的版權也是屬於用戶。至於不恰當的視頻在有人舉報後,會有小組專門進行審核。

反擊Twitter?

Facebook今天宣佈的Instagram視頻產品,被視為反制Twitter上的Vine視頻。

Vine當然也不甘示弱,已經準備推出新功能。該應用的創始人從週三開始,就已經發出多條訊息,暗示用戶將很快可以在分享之前預覽並保存視頻草稿、可以將多條短視頻拼接在一起、同時可以按照類別與興趣瀏覽視頻內容。

根據分析調查公司Topsy Analytics, Vine用戶在本月稍早分享的視頻已經超過在Instagram分享的照片。目前在iOS應用商店中Vine排名第三,Instagram則是第21。

Instagram對上Vine,Facebook挑戰Twitter,一場社交視頻的戰爭正在醞釀。相較於Instagram的15秒限制,在Twitter多次測試四秒到十秒之間的長度後,最後定下6秒,但Vine的用戶並不介意。他們認為這麼短的時間內,讓用戶捕捉住故事中最重要的菁華或概念。Vine的創始人唐霍夫曼(Dom Hofmann)在博客中表示,Vine代表的是抽象概念,是小小的一扇窗戶讓你看到自己生活中組成的人、環境、概念與物體。

Facebook會搶搭微視頻的浪潮並不讓人意外,視頻分享的新聞是Facebook企圖拿下移動裝置的最新一步。每月有1億三千萬用戶分享照片的Instagram,自然也成為拍攝與分享視頻載體的不二人選。積極想提高移動端營收的Facebook,或許最終有可能想要將廣告放入Instagram的視頻中 。根據eMarketer公司的調查,今年視頻廣告的市場預計將會成長41%,達到40億美元。

此外,該舉也有望阻擊Vine等同類服務獲得更大的觸角。對於用戶而言,它將意味著他們將可少使用一款應用,少建立一個社交網絡,同時它也給了熱愛拍攝分享視頻的用戶又一個使用Instagram的理由。視頻黏性很高,會是Instagram圖片服務很好的補充。

Instagram的iOS和Android用戶更新後,就可以使用新的視頻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9

【產品觀】好的產品關注功能,優秀的產品關注情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689.html

「好的產品關注功能,優秀的產品關注情感」

產品設計當中的趣味性、愉悅度,這些都是針對用戶情感化設計的領域

功能、實用性,這些需要很強邏輯性的事物很難和情感產生關聯,並不是指這些不重要,它們很重要,它們是基礎,但缺少了情感的作用,很難產生一些東西,像:快樂、愉悅、悲傷、美…

花、大海、春天、小屋… 這些都是很普通的名詞,但將它們富有詩意的組合在一起: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接受者會投入不同的情緒去理解這樣一個組合。

上面這些名詞就像我們在設計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元素,按鍵、菜單、icon、動態效果… 將它以詩意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由此用戶產生了情緒上的波動。

交互設計的本質是對用戶行為的一種設計,直達內心的設計能夠影響用戶自身的情感,從而導致用戶的行為。常會有設計師說將用戶當成是一個易怒、情緒不定、不明理的人,為什麼?因為人的本質是非理性的,邏輯是理性層面的考量,而面對情感這個潛藏在理性背後的東西,需要設計師有深厚的功力,這不是單純技巧上的問題,而是一種時間、感覺、情緒等綜合的圓熟。

針對用戶情感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產品的用戶群,情感設計的應用將會為產品塑造個性,需要明確產品個性是否與目標用戶相符。所以題主需要考慮一下,所說的趣味性是否與產品所預期的個性相符,這很重要。

交互設計中的趣味性如果讓我用一句話表達,我會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扯回到正題,交互設計中,哪些做法可以增加趣味性,或提升操作愉悅度?

btw.自己對有趣的定義可能會與大家不太一樣。

方式1:「延伸現實」

最知名的例子莫過於,iOS的慣性滑動效果(或許有同學會不同意,但這真的是我認為很有趣的設計),這樣的一個設計,在我眼中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驚豔,什麼樣的設計師才能夠對周圍世界的觀察敏銳到如此境界呢?讓我們記住這個人的名字吧 — Bas Ording,可以說沒有這個設計可能就沒有iPhone的誕生吧,傳送門:喬布斯最關注的iPhone 專利:慣性滾動

圖1 慣性滾動專利示意圖,專利傳送門(翻牆):List scrolling and document translation, scaling, and rotation on a touch-screen display

這樣的設計見微知著,簡單、有力、充滿樂趣,看似微不足道,但影響巨大,乃至整個iOS的框架就建立在類似這樣的設計之上(多點觸摸,慣性滑動),即便是剛接觸的用戶,也能輕易理解這項設計,同時,對於用戶進行操作時情感影響也很大。ps.由於工作需要多在兩個系統間切換,當從iOS切換至Android時,生硬的邊界反饋常令我索然乏味。

時常在想,如果換成是我,將如何進行設計才能達到與iOS慣性滑動同等的效果?

之後,設計師Loren Brichter在慣性滑動的基礎上延伸了它的功能性及趣味性,下拉刷新,被Twitter收購後最近正在申請這項專利。傳送門:滑動解鎖是蘋果的專利?下拉刷新是Twitter的

從零開始設計出新東西可以是創造,而在已有的基礎上創造也是一種設計。

圖2 下拉刷新

方式2:「觸景生情」

圖3 香蕉汁包裝設計 – 深澤直人

通過視覺的的手段,微妙的啟發用戶的感覺及情緒,這裡用深澤直人的一個包裝設計做一個例子吧(如圖3)。

此類方式也是目前在各APP上應用最多的設計技巧。

對枯燥的事物進行轉變,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進行展示,在不失其功能性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想像力,這樣的嘗試能夠使用戶產生有趣且愉快的感覺,這是一種積極情感,對你的產品也會有正向的幫助。ps.別使用過頭

圖5 微信中的蛋糕雨,快捷酒店管家日房左側的紙巾以及提示圖片

方式4:「保持新鮮感」

人們往往會忽略身邊所熟悉的事物,這是人本身的適應性所造成的,當在熟悉的狀態當中出現新奇有趣的東西時,人們的注意力也會被集中過來。

這種方式常應用在遊戲類的APP當中,增加新的裝備、新的玩法、新的資料包… 令用戶能夠在現有遊戲框架擁有不一樣的遊戲體驗。

還有像,輸入法產品的皮膚,輸入相對是一個枯燥的過程,為了令用戶在這個過程中能投射入一些情感,會為其製作並不斷推出新的皮膚。ps.不過更換皮膚是一種被動的選擇過程。

圖6 百度Mac輸入法皮膚(聽說近期會有品質更高的皮膚出現)

方式5:「充分利用聲音」

聲音對於我們的情感有一些特殊的作用,節奏和旋律的變化都能夠影響到用戶的情感,有時可能只是一個單一的聲音,現在請你們在腦海裡迴響一下:QQ新消息的聲音、微博客戶端下拉刷新的聲音、Windows開機時的啟動音…

在你的APP當中增加一些有趣的聲音,實例化一下:設計一款計時器,在時間倒數時出現時鐘的嘀嗒聲,接近結束時出現一種急促聲,引發用戶的注意,結束時出現水壺燒開的聲音(現實生活中,水燒開時的聲音會令你快速產生動作),這會不會讓用戶感覺到會心一笑呢?

除聲音外,充分利用身體的其它感官來增加APP的趣味性。

方式6:「遊戲」

遊戲本身就充滿了交互的趣味性,做為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只是如何將遊戲引入到產品設計當中,或將產品以遊戲的方式展示。例如:Android解鎖屏幕,以遊戲、益智的方式實現加密以及解屏的功能,很優秀。

圖7 Android解鎖屏

先寫到這吧,所有的設計其實都已經你的腦中,只是看你如何去發現它們。

ps.從內心深處覺得設計不應該始於技術或功能,但實際往往受限於技術及功能,這是一個矛盾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