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聖瘟神正傳 笑談處世之道 白戶則道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09/%E8%81%96%E7%98%9F%E7%A5%9E%E6%AD%A3%E5%82%B3-%E7%AC%91%E8%AB%87%E8%99%95%E4%B8%96%E4%B9%8B%E9%81%93/

提到標梅利 (Bill Murray),新一代觀眾或對其陌生,他是金球獎影帝,其有份參演的作品不時獲提名最佳男演員。談及他的成名作《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 ,當時更橫掃全球票房,就連日本電視劇《海女》中,北三陸車站站長大吉在心情大好時,便高呼「Ghostbusters」,可見其影響力有幾深遠!

ST. Vincent-1

在新作《聖瘟神正傳》(ST. Vincent) 中,標梅利飾演人見人憎的瘟神。他獨來獨往,經常出口傷人。偷竊、走數、煙、酒、嫖、賭樣樣皆精,在家中唯一與他相伴,就只有一頭大白貓。某天,單親媽媽瑪姬和她的兒子奧利佛,搬到瘟神所住的地區,成為他的新鄰居。後來瑪姬為了工作,把兒子奧利佛交託瘟神照顧,自此產生了連串笑話。

對白啜核抵死

《聖》 的選角非常出色,演員標梅利、瑪莉莎麥卡菲(Melissa McCarthy), 娜奧美屈絲(Naomi Watts)全都一反過往形兼有不俗發揮,但飾演小孩奧利佛的Jaeden Lieberherm,人細鬼大但不作狀,能跟戲內資深演員平分春色。另外本片取鏡算不上精心炮製,但間中偶有神來之筆,例如奧利佛在公眾電話亭打電話,其細小的個子,跟鮮艷牆身的顏色,成了強烈的對比,給觀眾留下印象。

《聖》的故事架構簡單,一老一嫩的角色配搭,笑料來自兩者不同的人生觀和經歷差異,加上啜核抵死的對白,全片可說沒有冷場。但編導不希望本片淪為普通笑片,在故事中後段,即瘟神債主臨門那部份起,便有突破性發展。自那一刻起,觀眾也開始茅塞頓開,明白到戲內的瘟神和小孩奧利佛,其實是反映編導Theodore Melfi心中,現今的美國核心值觀和精神。

St_Vincent_poster

過往美國給外界的印象,是民主、自由、追尋夢想和財富的樂土。但《聖》赤裸裸告訴大家,以往美國確是令國民引以自豪,令外人嚮往的地方,如今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已變成為有錢才有感情的國家,低下階層的市民生活,更是每況愈下。這點可以從瘟神愛配戴卡式機聽音樂,象徵他緬懷八十年代生活的日子,以及他在屋外一盤幾近枯萎的植物上,插上了美國國旗,這似是隱喻美國的國力,如同那盤植物日漸衰弱一樣。

要懂得欣賞別人

某程度上,編導認為美國的核心值觀已經隨經濟轉差,而有點變質。即使如此,年過半百的瘟神便以過來人身份,向奧利佛作出身教,教曉他面對任何情況下,做人應要堅定立場和勇敢,遇事要懂得說不和賦予頑抗,只有這樣才可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在這個國家生存。

ST. VINCENT

至於故事尾段的動人位,是勸勉觀眾凡事不應看表面。編導深信「人之初,性本善」,要懂得欣賞別人。表面大奸大惡的人,背後或有不可告人的原委等。雖然這一點,或給人老套說教的感覺,但這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若沒有《聖》的提醒,「要懂得欣賞別人」恐怕快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本片以輕鬆惹笑,探討立身處世之道,絕對是「家長指引」電影,很適合家長陪同子女入場觀看。

猛烈南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79

聖瘟神正傳 笑談處世之道 白戶則道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09/%E8%81%96%E7%98%9F%E7%A5%9E%E6%AD%A3%E5%82%B3-%E7%AC%91%E8%AB%87%E8%99%95%E4%B8%96%E4%B9%8B%E9%81%93/

提到標梅利 (Bill Murray),新一代觀眾或對其陌生,他是金球獎影帝,其有份參演的作品不時獲提名最佳男演員。談及他的成名作《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 ,當時更橫掃全球票房,就連日本電視劇《海女》中,北三陸車站站長大吉在心情大好時,便高呼「Ghostbusters」,可見其影響力有幾深遠!

ST. Vincent-1

在新作《聖瘟神正傳》(ST. Vincent) 中,標梅利飾演人見人憎的瘟神。他獨來獨往,經常出口傷人。偷竊、走數、煙、酒、嫖、賭樣樣皆精,在家中唯一與他相伴,就只有一頭大白貓。某天,單親媽媽瑪姬和她的兒子奧利佛,搬到瘟神所住的地區,成為他的新鄰居。後來瑪姬為了工作,把兒子奧利佛交託瘟神照顧,自此產生了連串笑話。

對白啜核抵死

《聖》 的選角非常出色,演員標梅利、瑪莉莎麥卡菲(Melissa McCarthy), 娜奧美屈絲(Naomi Watts)全都一反過往形兼有不俗發揮,但飾演小孩奧利佛的Jaeden Lieberherm,人細鬼大但不作狀,能跟戲內資深演員平分春色。另外本片取鏡算不上精心炮製,但間中偶有神來之筆,例如奧利佛在公眾電話亭打電話,其細小的個子,跟鮮艷牆身的顏色,成了強烈的對比,給觀眾留下印象。

《聖》的故事架構簡單,一老一嫩的角色配搭,笑料來自兩者不同的人生觀和經歷差異,加上啜核抵死的對白,全片可說沒有冷場。但編導不希望本片淪為普通笑片,在故事中後段,即瘟神債主臨門那部份起,便有突破性發展。自那一刻起,觀眾也開始茅塞頓開,明白到戲內的瘟神和小孩奧利佛,其實是反映編導Theodore Melfi心中,現今的美國核心值觀和精神。

St_Vincent_poster

過往美國給外界的印象,是民主、自由、追尋夢想和財富的樂土。但《聖》赤裸裸告訴大家,以往美國確是令國民引以自豪,令外人嚮往的地方,如今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已變成為有錢才有感情的國家,低下階層的市民生活,更是每況愈下。這點可以從瘟神愛配戴卡式機聽音樂,象徵他緬懷八十年代生活的日子,以及他在屋外一盤幾近枯萎的植物上,插上了美國國旗,這似是隱喻美國的國力,如同那盤植物日漸衰弱一樣。

要懂得欣賞別人

某程度上,編導認為美國的核心值觀已經隨經濟轉差,而有點變質。即使如此,年過半百的瘟神便以過來人身份,向奧利佛作出身教,教曉他面對任何情況下,做人應要堅定立場和勇敢,遇事要懂得說不和賦予頑抗,只有這樣才可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在這個國家生存。

ST. VINCENT

至於故事尾段的動人位,是勸勉觀眾凡事不應看表面。編導深信「人之初,性本善」,要懂得欣賞別人。表面大奸大惡的人,背後或有不可告人的原委等。雖然這一點,或給人老套說教的感覺,但這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若沒有《聖》的提醒,「要懂得欣賞別人」恐怕快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本片以輕鬆惹笑,探討立身處世之道,絕對是「家長指引」電影,很適合家長陪同子女入場觀看。

猛烈南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065

週末醒Son:處世之道 張慧敏

1 : GS(14)@2013-01-27 15:56: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126/18146535
我對現今教育最不滿的,是專注書本的知識,完全缺乏「人性」,忽視德育教導之重要性。再講,教育子女,是為人父母的天職,甚麼時候成為了學校的責任?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而矣。究竟誰之過?養而不教,禽犢之愛,禮失求諸野,就讓我這個「在野」的野人來點化一眾學而不思則罔的罔人。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以為有錢買就得?米從何來?誰把它煮成熟飯?我們手上捧住的一碗白飯,承載著幾多人的辛勞辛酸及血汗?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又求之不得的美食?華衣美服眼花繚亂,可知有多少人寒冬衣不蔽體,冒雪赤足而行?當知一切皆是來自上天餽贈,常懷感激之心,自然會學識謙卑!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有能力幫人,是自己的福氣,盡了力幫了忙事情完了就該忘了,不用再提。正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得人恩千年記,不得忘恩負義,即使施恩者不望亦不須報,就薪火相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光明溫暖帶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不要自滿 須有遠見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見高拜見低踩的人最cheap全無人格可言,那些嘴臉簡直令人作嘔!風水輪流轉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相煎何太急,見人潦倒境況可憐不動惻隱心都算,偏要踩多兩腳置人於死地,若知明日果,今日做者是,出得嚟行,應知有日一定要還。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個要小心講,有些人確實得罪不起!發財應該要立品,而不是自恃家財萬貫鍾意買甚麼就買甚麼,特別是買春和買笑。時移世逆,要是一個願買一個願賣貨銀兩訖,外人的確無話可說,但一樣作孽,不可恕!人生總有高低起伏,即使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既是原則就要堅守寸步不能讓,包保尊嚴、操守、誠信、良知及夢想!面對惡勢力的挑戰,無理不公的對待,絕不能屈服逆來順受,那只會縱容施虐者使其氣燄更囂張更乖張。而且心不服越壓抑,就會越偏激,遲早爆發,玉石俱焚。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我要是早一點能參透,就不會栽了幾個大觔斗,傷亡何止慘重,簡直慘烈!做人,原來真的不能自滿自負,短視是慢性自殺,沒有遠見的人注定沒有將來。今日吃的苦果,是當日自己親手種下;今日中伏的炸藥,亦是當日自己親手埋下,怪得了誰?只能怪自己當日做事沒有考慮清楚計劃周詳。若要他日無憂,今日就要好好為未來打拚!
本週Son姐醒你:「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Son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