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騰訊即將戰略入股大眾點評 估值2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56

據彭博商業周刊,騰訊即將宣布以4億美元戰略入股大眾點評網,占股20%,公司估值約20億美元。在握有大量線上入口的三巨頭BAT的競爭中,阿里和騰訊相繼收購了最優質的線下消費企業,在O2O戰略上占據了先機,百度已經處於落後位置。 另外,據騰訊內部匿名人士透露,協議中還有一個5%的option(選擇權),即騰訊在一年內有權按照大眾點評在海外上市後的IPO價格增持5%的股份,這樣,騰訊在大眾點評的最終持股將達到25%。 根據《商業周刊/中文版》,騰訊入股大眾點評的過程,是由兩家公司的高層在馬年春節前後直接談判敲定的,四人核心談判成員:騰訊CEO馬化騰、總裁劉治平和大眾點評CEO張濤、CFO葉樹蕻。 在此次騰訊戰略入股之前,大眾點評已完成四輪融資:2006年紅杉資本的首輪100萬美金投資;2007年Google帶來的400萬美金投資;2011年4月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和光速創投1億美金的投資;以及在2012年紅杉資本等機構追加的第四輪融資6000萬美元。 對於這家市場期待的中國又一家市值10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大眾點評目前20億美元的估值並不高。據接近交易的資本人士解釋說:“這是為大眾點評之後的海外上市留下想象和增長空間”。 去年10月,百度曾出價20億美元全資收購大眾點評,遭到張濤的拒絕。在此之前,阿里巴巴也一度傳出收購大眾點評的傳聞。張濤此前一直表示大眾點評將在5年內獨立IPO,並對百億美元的市值報以信心。 張濤此前還表示,希望將大眾點評打造成中國互聯網第四大平臺,此次騰訊收購意味著這一願望將徹底落空。 業界普遍的觀點認為,騰訊此次收購大眾點評網是為了彌補線上、線下(O2O)戰略的短板。根據騰訊的O2O路線圖:依托微信、手機QQ等社交鏈來實現快速滲透,占領線上互聯網入口,獲得海量流量;在微信支付推出之後,建立了自己線上線下的交易閉環系統,激活現金流;通過這樣的布局,騰訊希望將線上龐大的用戶資源引入到線下最終實現消費。 就在一周前,阿里巴巴剛剛宣布全面收購高德地圖。這筆規模估算約10.45億美元的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100%的子公司,融入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發展。 在中國互聯網BAT三巨頭中,握有大量互聯網線上入口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相繼收購了最優質的線下消費企業,在O2O戰略上占據了先機,百度已經在目前的競爭中處於落後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90

阿里即將入股優酷? 風的語言

http://xueqiu.com/3750557607/28270730
從媒體的朋友得到消息,阿里可能要入股優酷。大驚,為啥阿里要入優酷?業務有互補?為此周未花了點時間找到下面二個新聞。

在展開本文之前,我們先看二個消息:

1:阿里巴巴集團將以62.44億港元認購文化中國傳播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60%,發行價每股0.5港元。文化中國傳播的公告稱,其將與阿里巴巴建立一個策略委員會,以探索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未來商機. 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是以與精品影視劇攝製、移動新媒體運營、報章媒體經營等為主業的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說直白一點就是擁有各類影視類作品的版權。

2:3月4日華數傳媒發佈繼續停牌公告,有傳言稱停牌原因是阿里巴巴有意入股華數傳媒。有媒體報導,阿里巴巴希望以近10億美元的價格持有華數傳媒20%的股份。華數傳媒對此回應稱,本次停牌主要原因為擬對2014年非公開股票方案進行調整,可能涉及調整募集資金投向、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面的變化,目前方案正在洽談、論證,待各事項明確後公司將刊登相關公告。而阿里巴巴則表示「暫不對此事做任何評論」。華數傳媒的全稱是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是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數字電視網絡運營與新傳媒發展的運營企業。華數的價值源於它的內容與牌照。說直白一點,就是擁有客戶。

三月十四日在深交所投資互動平台,華數傳媒官方再次對與阿里合作未作否定答覆,具體請詳看華數的投資互動平台相關內容。

看到這二個新聞,你想到了什麼?阿里還少了什麼?影視片源也有了,在哪裡播也有了,目前只少一個視頻商了就可以佔領客庁資源了,整個上游下游就可以全部打通!

為什麼是優酷?怎麼不可以是樂視?怎麼不可以是愛奇藝?怎麼不可以是搜狐視頻?

1:為什麼不是樂視?

目前樂視估值約360億人民幣,優酷估值約310億人民幣。二者的市場佔有率我就不提了。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收哪個?

2:為什麼不是愛奇藝?

愛奇藝是百度的好不啦,BTA打架打的熱乎,A對B說,我們不要打了,我收你兒子做孫子怎麼樣?我拷,你真當B是2B啊!

3:為什麼不是搜狐視頻?

張總說了,搜狐視頻是我的親兒子,我覺得我會賣兒子嗎?(具體請查看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要合併時張總的回答)

來個正經點的哈:優酷視頻PC端的老大,移動優酷排名第一,從第二到第五的(愛奇藝、樂視、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合計起來的移動市場份額還沒有優酷一家大。市值才310億人民幣,美金才51億多點。阿里要想佔領客廳,取得一張好點的移動門票,順便為自己的天貓打打廣告,這是一張好票啊。

發表本文之前,本人持有優酷多頭頭寸。不構成投資建議,只是個人主觀猜測。任何盈虧均與本人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441

發改委央行牽頭起草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即將公佈 李雪

http://xueqiu.com/8289182823/29096312
news:發改委央行牽頭起草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即將公佈

goal:2017年建成全國統一的金融、工商、稅務、交通等信用信息平台

key steps:
1,2014年6月底前要完成的任務包括:
推動部署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
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制度建設的方案;
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證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代碼制度的方案;
建立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2,2015年要完成的任務包括下列項目:
推進商務誠信建設;
出台並實施政務誠信制度;
出台並實施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出台並實施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3,2017年要完成的任務: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台,實現資源共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54

全球移動數據流量Android即將超越iOS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810
雖然Android系統早已在全球每月智能手機出貨量上超越了iOS,但是在網絡數據流量方面,卻一直都是iOS設備穩居第一。要知道網絡流量貢獻值也是衡量設備受歡迎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根據最新的狀況來看,Android與iOS之間這種膠著的競爭可能將會在未來數月產生重大變化。

根據Net Applications最新統計公佈的今年六月份全球網絡流量報告顯示iOS網絡流量最近幾個月逐漸下滑,而Android平台則呈現上升趨勢,並將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產生首次超過iOS系統。

從統計數據上看,Android系統(包含智能手機和平板)全球網絡流量使用率從四月份的37.75%到五月份的41.58%再到本月的43.75%,呈現了強勁的上升趨勢,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個月這種上升還會持續。與此同時iOS系統的全球使用率則不斷下滑,在今年5月份從51.11%下滑到48.34%之後在本月的全球流量下降到了45.61%。按照這樣的發展步驟兩者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最近一個月的差距只有1.86%,未來幾個月將會有望被Android系統超越。

去年的這個時候,iOS的數據佔有量大大高於Android系統。蘋果的移動操作系統佔全球網絡流量的57.56%,而Android是24.66%。兩年前,iOS和Android的網絡流量分別為65.27%%和19.73%。2009年,iOS有39.02%而Android只有2.59%,當時的塞班系統一度還佔據了16.84%。至於為何黑莓系統的網絡流量總是佔比很低,即使是在2009年的時候它仍然如此,這是因為大多數製造商的手機被用於電子郵件,短信等消息。當時,黑莓瀏覽器是比較差的,用過黑莓的人肯定明白。

通過這幾年的增長趨勢來看,Android系統未來很有可能會在今後超過iOS,成為全球最大佔有量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而隨著谷歌和蘋果相繼推出了最新的Android L及iOS 8,相信兩家科技巨頭在移動操作系統領域的爭奪,還會持續激烈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75

德銀:小心!美國工資水平即將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161

如果美國公司正面臨不斷增大的加薪壓力,美聯儲離加息還能有多遠? 本周美聯儲主席耶倫將赴國會聽證,她對通脹以及加息的看法無疑是市場最關心焦點。 華爾街見聞上周曾報道知名經濟學家Tim Duy對判斷美聯儲何時加息的觀點,他認為判斷加息最關鍵就是要緊盯勞動力市場及工資增長的情況。 德銀最新的研報稱,美聯儲關註的所有工資通脹指標都在上漲。  德意誌銀行經濟學家Torsten Slok稱: “那些說沒有工資上漲壓力的人沒有看數據。美聯儲關註五種不同的工資指標都在上升:所有工人的平均小時工資、非管理層員工平均小時工資、就業成本指數、通常水平周中位數收入,以及單位勞動力成本。而一年之前這些指標都呈水平,當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工資通脹在上漲。所以現在美國目前勞動力市場趨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最新的Jolts職位空缺和非農報告都證明了這個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08

中小企私募債到期規模創紀錄 違約風暴即將爆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060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多年最低水平之際,隨著中小私營企業債券到期規模飆升至紀錄新高,高收益私募債即將迎來兌付高峰,違約風險日益升高。(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彭博新聞社援引招商證券預計稱,總計高達62億元的私募債將於下個季度到期。這是自2012年當局允許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以來的最大規模。

招商證券研發中心債券分析師孫彬彬表示:

當前的風險揭示了私募債券市場可能正奏響一場風暴的前奏曲。中國經濟中僅有少數行業出現提升跡象,並未全部。

由於高收益、高風險、低門檻特征,中小企業私募債被稱為中國版的“垃圾債”。

近期,銀監會認為,中國金融業風險主要來源集中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尤其是周期型行業,比如鋼鐵、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及關聯行業、以及鋼貿、銅貿等金屬貿易、煤炭貿易、貿易代理等貿易類行業。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多年新低,中小企業承受力在此宏觀背景下顯得相對脆弱。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7月28日,中小企業私募債“12津天聯”正式違約,投資者面臨本金無歸的風險,債券總額為5000萬元。該私募債的發行方天聯濱海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均陷入財務困境,天聯集團董事長王吉群“失聯”。此外,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擔保方天津國有擔保公司天津海泰擔保因本身陷入危機而無法履行擔保責任。

12津天聯並未中國首單私募債違約。早在今年4月5日,中國證監會證實,徐州中森通浩新型板材有限公司對發行的私募債未能正常兌付利息。徐州中森原定於3月28日的付息日以10%的利率向投資者支付利息1800萬元。

今年4月,1.8億元“13中森債”出現兌付危機,其成為首例利息違約的私募債。同月,“12華特斯”的發行人浙江華特斯破產重整,令該私募債同樣遭遇兌付危機。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由於中國債務違約事件頻發,2014年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違約元年。

為了給中小企業在影子銀行之外拓寬融資渠道,中國在2012年6月啟動了非公開發行的私募債券市場。私募債通常的期限為2年。2012年下半年首波發行的私募債即將陸續到期,目前,第一波償付高峰已到來。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高達70%。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力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當前,非金融企業上市公司負債股權比超過200%,較2007年水平飆漲68%。彭博新聞社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2014年全年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4%,將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慢增速。

上個月,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暫停了一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商的私募證券估值,因該出口商未能澄清媒體所報道的潛在違約風險。中債登在公告中解釋了暫停對該公司發行的“12金泰01”和“12金泰02”估值理由,稱無法掌握這兩只債券是否違約以及最新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10

即將會面普京,芬蘭總統認為世界處於冷戰邊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76

為緩解緊張局勢,芬蘭總統Sauli Niinistoe將於今天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他表示,目前的緊張局勢很可能把世界拖入一個新冷戰。

雙方將在俄羅斯南部城市索契見面。一年前,普京向Niinistoe發出邀請。此次會面是繼普京與默克爾在巴西世界杯會面後,普京第一次與歐洲領導人進行雙邊會談。Niinistoe說,

我有一種感覺。我們處在冷戰的邊緣。

他計劃利用此次會面,找到一種讓雙方互信的方法。與波羅的海的鄰國不同,芬蘭從未加入北約。而芬蘭與俄羅斯的邊境線超過了其他27個歐盟成員國的總和。芬蘭的經濟經濟更容易受到俄羅斯緊張局勢的影響。芬蘭總理Alexander Stubb暗示,如果芬蘭經濟遭到不成比例的重創,歐盟需對芬蘭做出經濟補償。

Niinistoe表示,芬蘭有動力促進安全與穩定。

自3月俄羅斯吞並了克里米亞後,俄羅斯與歐洲和美國的關系不斷惡化。烏克蘭正與國內親俄反對派進行對抗。據聯合國數據,死亡人數在過去兩周增加到超過2000人。

北約秘書長Rasmussen周三說,他擔心普京的野心不止烏克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94

黃金一年中表現最佳的月份即將到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862

本文由“黃金頭條”網站供稿。黃金頭條是專業貴金屬網站,為廣大黃金、白銀投資者提供最優秀的市場資訊。

今年7月初黃金價格到達1343美元/盎司的高點以來失去了上行動能,上周四還觸及了2個月低點1272一線,這令黃金多頭們很不好受,但是按傳統經驗來看黃金價格可能在即將到來的9月迎來“出頭天”。

金融資訊網站CHART OF THE DAY統計的數據表明,黃金價格在過去20年的每一個9月份里,平均上漲3%,次高月份為11月,平均上漲1.8%。

黃金價格

9月份推升黃金的主要力量來自於印度進入節慶季(8月末至10月)以及隨後到來的結婚季的實物買需。

本周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Diwali)到來前,印度黃金銷量上升。

印度的黃金溢價已從7月份的零升至每盎司10~13美元,表明這一全球第二大黃金消費國的需求正在回升。印度的黃金供應大多來自海外,因而該國的黃金買家常要在全球金價水平之上再額外支付一定的溢價,此事反映出當地黃金供應緊張以及政府進口稅的影響。

印度和中國加起來占全球黃金銷量的約70%,且黃金銷量在接近年末之際通常會升至高位,除了印度節日和婚季意外,中國農歷新年前消費者也會大量購買黃金。

經紀公司GoldCore總監Mark O’Byrne說:“印度的珠寶商和交易商們會在接下來的幾周中開始囤貨,因此會對價格有影響。很多交易員都意識到了季節所帶來的趨勢,因此會推動價格上升。他們的買盤會帶來動能。”

不過瑞銀(USB)在此前的報告中稱,由於中國市場要等到價格跌向1200美元/盎司需求才會真正出現,因此今年9月金價的表現可能會比歷史均值差一些。

南非標準銀行表示,下半年多數亞洲國際的實物金需求可能遠不及去年同期,印度方面仍沒有準備下調黃金進口稅的跡象。綜合來看,當金價跌至1250美元附近時,實物需求可能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22

美股大空頭:公司回購規模縮小預示美股即將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416

倫敦金融圈最著名的“空頭分析師”、法興銀行首席策略師Albert Edwards休假回來了。一結束休假,他就警告稱,美國股市即將大規模崩盤。(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Edwards曾經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提出“冰河世紀理論”。他預計世界上將會出現低通脹、甚至接近通縮的局面。股市將一直處於熊市,直到標普500指數跌至400點,債券收益率跌至2%。而中國將陷入深度的衰退和危機。

標普500突破2000點大關似乎反駁了Edwards的觀點,然而,他指出,股市的上漲完全是受到了美聯儲QE的推動。一旦QE結束,股市不再獲得支撐,那就沒有力量阻止股市崩盤了。

他表示,股市現在已經處於泡沫之中。

Edwards指出,美聯儲QE推高了股市的價格。法興銀行經濟學家Andrew Lapthorne指出,QE減少了政府債券中可投資的總量,這讓投資者轉向其他債務工具進行投資。公司發行低息債券,用廉價的資金來回購高價的股票。不錯的利潤完全可以支付資本支出和股息。然而,資金的龐大缺口正在顯現。如下圖所示,目前約1/3的回購被用於支付到期的管理層期權。

所以,當QE結束時,公司回購的資金來源將枯竭。而這正是股市牛市的最大推動力量。

下圖展示了美國公司債收益率與公司回購股票之間的關系。

Edwards指出,很顯然,QE沖擊了金融市場,通過這條路徑拉高了股價。問題是,QE最終終將結束。Andrew在他的報告中指出,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股票回購二季度同比、環比都大幅下降,這可能就是由QE縮減造成的。

不管怎麽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不像看起來那麽健康,而Edwards認為,公司利潤不久後將不可避免的下降。目前來看,股市的泡沫被大幅的負債所掩蓋,而當QE終結時,一切將真相大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08

高盛:安倍經濟學即將“攤牌清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25

也許沒有什麽能比抨擊安倍經濟學更讓高盛上癮的了,至少對於該行首席日本經濟學家馬場直彥(Naohiko Baba)來說是這樣的。

這位仁兄繼此前發文三抨安倍後,近日再度發布報告強調稱安倍經濟學正處在失敗的邊緣,即將攤牌。

他在報告中強調:

對於4月份提高消費稅率所導致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表面假裝淡定,其實內心早已燃起熊熊烈火。鑒於二季度GDP大幅萎縮,市場一直認為日本政府將有可能在12月份開始討論於2015年10月第二次上調消費稅率,從8%進一步提高至10%。由於前一季度經濟表現實在糟糕,因此三季度GDP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回調,但日本糟糕的出口貿易以及實際工資水平的巨幅下滑給日本經濟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甚至有可能將原計劃於12進行討論的第二次稅率上調推遲至12月之後。

對於一個政府債務占GDP比超過200%的國家來說,把消費稅率提高至10%僅僅是加強財政穩定性的第一步,而如果不能成功提高稅率,這不僅意味著安倍通過稅收政策提高經濟效率的措施無效,更有可能被解讀為政府放棄重整財政,這對於國外投資者來說顯然是個不容忽視的尾部風險。所以如果你仔細想想,不難發現其實安倍經濟學正在逼近一個攤牌清算的時刻,政府需要在年底前克服數不清的挑戰。

不光如此,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教授Yukio Noruch認為安倍政策只對財政問題有所覆蓋,而對於實現通脹目標基本無效,所以日本央行應該停止繼續施行寬松政策。

從短到中期來看,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於安倍晉三及其新組建的內閣政府是否能讓選民一直保持支持他的立場;而另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則是日本政府能的改革進程能夠持續多久。

據民意調查顯示,安倍晉三的支持率在8月份穩定在50%附近,而在4到8月份之間則下降了6個百分點,從54%降至48%。安倍晉三及其內閣一直都很善於敷衍這些事情,因此在過去一年又三個季度的時間里並未引起公眾或是重要金主及選民的對抗情緒。

而即便是政府承諾的12月將消費稅率從8%提高至10%,要最終實施,安倍也需要向對立黨派做出妥協,可能會將生活必需品和生鮮食品從名單中剔除。

到目前位置,安倍政府一直在避免做出重大決策,以此避免疏遠自身與支持者的關系,但問題是,日本政府究竟能逃避多久呢?

相關文章:

《高盛:日本央行2%通脹目標缺乏理性》《高盛警告雷曼後最大危機:GDP恐萎縮6.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