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医药央企“五变三”兑现在即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8/161173.html


国药集团重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下称上海医工院)已无需再做额外猜想。

“在走最后的履行程序,国资委对这件事的态度已经明确,就是支持重组。”1月7日,国药集团负责此事的一位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切顺利的话,春节前就将由国资委统一发布信息。



将上海医工院纳入国药集团的医药版图,是继去年9月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之后,国药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重要一步。这也意味着,本报2009年4月率先独家报道的,医药央企“5变3”,最终成为现实。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1月底在央企调研中曾表示,要真正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必须真正有几个制高点在手上。大集团要有战略眼光,一定要抓好研发,要积极收购有科研实力与人才的企业或院所,拿住行业制高点。

在上述人士看来,这正是国药重组上海医工院的逻辑所在。

不过,上海医工院纳入国药后,也面临着如何定位的问题,之前其作为独立央企序列企业,能够单独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的资金支持,但是加入国药后,其是否能再享受到这种待遇,还很难说。

重组进程

“在国药集团现有的医药版图中,已经拥有国药控股(01099.HK)的商业网络,中生集团的生物资源优势,如今再补充进上海医工院的科研资源,可以说国药已经在各个医药产业链都站在了制高点的位置。”上述人士表示,这也符合国资委对于国药央企医药平台的定位和要求。

在这两桩大型重组进行前,国药集团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医药商业领域。中生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液制品龙头企业,上海医工院是国资委下属的17家大型科研院所之一,科研实力雄厚。两家特色央企的纳入,对于国药集团打造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此次重组医工院,与此前国药重组中生集团的路径类似,即将后者的国资股权无偿划拨给国药集团,国药集团无需掏出真金白银。上海医工院也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国资委对央企重组的规划,医工院这种科技型央企必然要进入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而不会单独存在。

同时,国资委为了推动此事,还将专门拨出一笔资本预算金予上海医工院,促进其科研的发展。这也意味着,重组完成后,上海医工院除了从传统的科技部等渠道获得科研资金支持外,还将收到国资委资本预算金的支持。记者获悉,这笔资本预算金高达10亿元。

在此前刚刚公布的央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用于推进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为59亿元。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从140家左右减少到80至100家。同行业内“大吃小”的并购无疑是减少数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1 月7日,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告诉本报记者,对于双方的重组,主要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来决定,目前没有太多消息可透露。但记者自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处 获悉,目前国药集团与上海医工院成立了联合重组小组,国药集团这边主要是由总经理佘鲁林牵头负责,上海医工院由院长、党委书记周斌牵头。

定位难题

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为医药科研院所首次并入产业集团。尽管医工院下属有两个企业:现代制药(600420.SH)股份有限公司和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但是在央企序列上,上海医工院的身份是科研院所。

作 为独立的研究院所,其与国内多家医药行业企业都有深入的合作。而且多家医药企业均从合作研发中获得收益。比如,“蒽环类系列抗肿瘤抗生素”使浙江海正医药 迅速壮大;抗高血压普利类新药使华海制药成为“世界普利药物专家工厂”;恒瑞医药借助医工院研发成果成为国内抗肿瘤化学药物领先企业;创新药物“头孢硫 眯”在白云山制药独家生产,每年销售近3亿元。

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重点实验室就设立在医工院,而且国家有关部委也在该院设立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等4个国家级中心。

上 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其身份也就从央企一级序列研究机构,变成国药集团下属的二级子公司。”其他企业再与医工院合作,也就 必须通过与国药集团打交道。国药集团本身也在大力发展医药工业,其研发成果是否会与其他企业分享?朱京津对此表示,双方是否重组国资委都未公布,谈这些还 为时尚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