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嘉誠始終都是生意人,欠債未能還錢時,長和系便入主陳發柱(右)的慶豐集團。 市值只有三億元的添發慶豐集團,因無力償還十多億元的負債而要重組債務,日前正式宣佈,債主之一的長實和黃以股代債,入主旗下三間上市公司,與原大股東陳發柱家族,平分集團控制權。 在股壇冒起只有十年的陳發柱,與其他富豪第二代一樣,因「大頭症」而急躁冒進亂投資,續果失敗收場。他的故事,亦帶出一段陳家與首富李嘉誠的五十年兩代交情。
停牌近一個月的添發慶豐,主席陳發柱終於上週三現身見傳媒。為了凸顯與李嘉誠的關係,他選擇在長江中心三樓天山閣餐廳,闢房舉行記者會。自西環長發大廈添發總部趕來的他,也遲到了半小時。 以急速步伐趕到現場的陳發柱,未有一如以往,將頭髮「蠟起」,而是剪了個平頭裝,以示自己從今以後,會「樸實」做人。甫坐下一開腔,他雙手拍着心口說: 「我,陳發柱今日自信心爆棚,搵到長實、和黃呢個拍檔入股,實在好有護航作用。」記者會並無長實代表出席,只有他在個人表演。 為巨債所困近三年的添發慶豐,因無力償還因購入物業而欠下長實和黃的二億四千多萬元欠款,結果「以股代債」,長和系正式入主添發慶豐系,股權與陳發柱兄弟平起平坐。 記者在會上追問的,自然是公司的債務問題,為何弄至如斯田地,但陳發柱還硬撐着說:「今後,我會減少地產投資,專注做金。我哋要喺全中國開金鋪,加埋我老闆對我嘅支持,公司前途一片光明……」 當記者問到他的老闆,李嘉誠的長和系肯入股,是否基於與陳發柱父親的交情時,陳發柱即時彈起身,像小孩子般踎低,然後高聲說:「唉,我今年四十八歲啦,你 咁樣講即係話我陳發柱無本事啫,仲要靠我伯爺。我十七歲抬住啲金做出市,我做金好叻㗎,你哋寫啦。」圓桌上的記者們,恍似在看「真人騷」。 識李嘉誠於微時 他雖然叫屈,但李嘉誠與他的父親——陳木添的交情,原來真的可追溯至五十年前。 陳木添來自潮州達濠鄉,同鄉名人包括探長藍剛、顏雄及毒梟跛豪等。由於達濠是一個漁村,屬窮鄉僻壤,最出名的要算是潮州魚蛋了。而從達濠來香港的,大多是行船,而陳木添亦不例外。 四九年,卅七歲的陳木添來港發展,買下皇后街五號物業,並以三千元購入金銀業貿易場會員牌,取名鎰隆;五一年更購入慶豐金行,成立陳添發有限公司做黃金買賣,由行船上岸做黃金。 一位八十多歲的潮州老叔父隱晦地說:「行船可以走好多嘢㗎!」原來陳木添做海員之餘,兼做「國際貿易」,賺的錢足以令他開設金鋪。他開金鋪,是因為香港政府於四八年頒佈防衛財政條例,限制黃金出入口和買賣,到七四年有關限制才撤銷。 雖然陳木添較李嘉誠年長三十年,但兩人相識於微時。五十年代初,陳木添一家人居於皇后大道西四十一號。而李嘉誠與堂兄李奕,剛成立的利中實業塑膠廠,則位 於西環士美菲路,初期生產假髮及玩具,生意並不穩定。據潮陽同鄉會中人說:「李嘉誠都有情有義,永遠記得幫過佢嘅人。」但雙方甚少在人前披露有來往。
▲陳發柱(左)兒時與父親陳木添和弟弟陳發樑(右)合照,發柱今天與父親樣貌如餅印。
▲西環山道的長發大廈,六九年由李嘉誠和陳木添合作發展。
少年得志 愛出鋒頭 直至六九年,李嘉誠的長江已經從塑膠花出口,轉營到發展地產,公開夾份在西環山道發展物業,取名「長發工業大廈」,「長」代表長江,「發」取自陳添發有限公司。現時添發慶豐的辦公室,便是設於該大廈內;而長發大廈,一直成為陳發柱常掛嘴邊,彰顯陳家與李嘉誠的淵源。及至八九年陳木添逝世,李嘉誠亦出來扶靈,才公開兩人關係密切。 陳木添專注黃金生意凡四十年,他有三子三女,長子發盛,次子發柱和三子發樑,其中只有發柱是親生仔。金鋪業務初期由長子陳發盛幫手打理,七六年陳發柱在新法書院預科畢業後,才加入公司成為董事。 陳發柱經常向記者講述,自己十七歲已孭住數百兩黃金到銀行交收,亦詳述做出市代表的經歷,而慶豐金一直專注於黃金鑄造及買賣的業務,雖然賺錢不算豐厚(每一百兩賺佣五十元),但是一盤穩賺千萬的生意。七八年,陳發柱以候補監事,進身金銀業貿易場,四年後更升為監事。 陳發柱作風一向囂張,他於八八年已購入一部勞斯萊斯,價值約百四萬,其後更購入另一部棗紅色的勞斯。而公司擁有的私家車牌號碼,均用上不同字母的一六九,連小巴都掛上靚車牌,全部放在長發大廈地庫停車場,古老的勞斯萊斯與破舊的大廈相映成趣。
▲九四年十二月,東方鑫源上市時,霍建寧(左一)、陳發柱(左二)和吳建常(中間)合照。
▲九五年初,金王胡漢輝之子胡經昌(右)擔任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時,陳發柱已異常高調。
▲陳發柱的紅色勞斯萊斯(後),與三部一六九車牌的車,都泊在長發大廈地庫內。
▲金輝集團老闆吳少輝,曾為被撬牆腳而不開心。 金業上市患大頭症 以往他除了喜歡「蠟頭」,擺出一副大亨款外,還搽上濃烈的古龍水,有時還穿上白色西裝十分張「揚」。而在他最「風騷」時期,便是九六年,以四十四歲當上金銀業貿易場最年青的理事長,而且連任兩屆,鋒頭一時無兩。 一名老會員說:「要人選佢時,咪請食飯咯,阿哥前阿哥後。選咗咯,出街見到都當唔識。」慶豐金鋪規模,不及已故金王胡漢輝的利昌金鋪,但他每逢見傳媒都例必揸住金條拍照,被記者冠以金條王子。不過熟知金業的老行尊則指,金王與王子,規模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直胸懷大志的陳發柱,直至八九年十一月,父親陳木添過世,正式接掌家族生意後,才得以大展拳腳。他於九○年以添發慶豐名義將金業上市,準備衝出鯉魚門兼進軍大陸市場。 與其他富豪第二代一樣,他亦患上了「大頭症」。雖然公司規模細,上市時市值只得一億七千多萬元,但他卻想大幹一場。他的目標是亞洲及最大華人市場中國,自然要與權貴拉攏關係。在悉心經營下,他找到了中國第一家族,鄧小平大女婿吳建常,以及香港首富李嘉誠合作。 公司上市後翌年,陳發柱便進軍馬來西亞,除取得當地冶煉金牌外,並順道在檳城投資一個名為珠寶城的地產項目,結果賣個滿堂紅。 泊誠哥鄧家碼頭 首度出擊便成功的他,將目光投向龐大的中國市場。那時中國有四大家族,分別是鄧小平、陳雲、王震以及榮毅仁,其中又以鄧家權傾朝野,正是陳發柱想依靠的目標。與黃金業對口的,就只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的吳建常。 本來陳發柱想直通北京打關係,然而那時中國有色早已與香港金輝集團的吳少輝,有多年業務往來,並持金輝兩成股權,針插不下。於是他轉而拉攏深圳有色分公司,透過入股經營廢金屬回收的鑫成(上市後易名天行國際),與深圳分公司阿頭司徒懷埋堆,然後經他搭路認識了吳建常,希望得取合作的機會。 那時中國有色在港的窗口公司東方鑫源,正部署在港建立上市旗艦。吳少輝與中國有色關係密切,自然着手安排,九三年四月底,一個由中國有色及金輝合組的財團,宣佈收購上市的羅氏地產空殼,並易名為東方鑫源有色集團,東方鑫源準備注入資產作上市旗艦。 本來一切已塵埃落定,然而陳發柱並未放棄,還不斷與中國有色及李嘉誠拉攏關係,包括與上海有色分公司合作,投資上海長發花園,又與長實和黃合組公司,投資上海梅龍鎮廣場,積極爭取。 爭奪中國有色合作 在陳發柱苦苦相纏,李嘉誠出面下,吳建常為了息事寧人,於九四年五月,同意以東方鑫源名義另行申請上市,並邀請李嘉誠及陳發柱先行入股。然而有關申請即時遭聯交所質疑,表示中國有色不能同時擁有兩間上市窗口公司。 擾攘一輪後,吳建常終於犧牲金輝的吳少輝,計劃將已上市的東方鑫源有色,易名為東方有色集團,降格做「二奶」,專做地產,吳少輝當然反對,及後與陳發柱及長實代表講數後,唯有賣股退出,雖然賺了一億六,但對被撬牆腳仍不開心。 「正室」東方鑫源(集團),於是順利於九四年底上市,五成二股權由中國有色擁有,另兩成二則由長實與添發慶豐組成的公司(長實佔六成)持有,成了名符其實的窗口上市公司。 成功搶奪中國有色為合作伙伴一役,令陳發柱雄心萬丈,更意氣風發。然而事後卻證明,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至少在上海投資的兩項地產,為添發慶豐帶來數以億元的負債。 然而勝利衝昏了陳發柱的頭腦。在九三及九七年,他分別做了兩項重大的投資決定,結果誤蹈債海,將添發慶豐這檔家業推向深淵。 兩大投資鑄成大錯
▲添發慶豐近八年財務狀況 九三年二月,陳發柱受投資檳城珠寶城獲厚利的鼓勵,於是想再下一城,拉攏長實及新世界,投資近十億元興建柔佛州的新山廣場,其中添發佔商場及寫字樓的三分一業權,而酒店則佔三分二。結果他不再好運。 由於計劃龐大,單是股東貸款,添發便要支付八千七百多萬元;而項目的七億元銀團貸款,添發亦要依股權比例負擔及擔保,令公司負債沉重達三億元,而添發慶豐全年盈利,都只是一億元而已,反映陳發柱固然不自量力,亦令公司利息支出沉重,蠶食盈利。 而陳發柱另一項錯誤投資,是於九七年十月樓市大旺時,以五億元代價,向禹銘收購香島印染(現稱長發建業)的三成三股權,該公司唯一重大資產,是一幅位於葵涌和宜合道,佔地八萬呎的地皮。以收購價計,即使減除兩億「殼」價,該幅地價值十三億元!但今天只值數億元而已。 九八年九月,大馬新山廣場落成,添發慶豐噩夢亦開始。該項物業落成以前,利息支出可撥入資本賬目內隱藏;物業落成後,利息支出便暴露出來,令公司全盤賬目出現惡化。加上物業相繼出售,因蝕賣而要進行大幅撇賬。 業績虧損近八億 結果,添發慶豐公佈截至九九年四月底止年度業績,虧損七億八千八百萬元,其中為大馬出售物業要撇賬近億六;為和宜合道地皮減值二億六千萬。而是年度的利息支出,更暴升至近一億四千萬,公司並透露已將上市及非上市的資產,統統抵押給銀行,財政狀況之差,令人咋舌。 添發慶豐財政捉襟見肘,唯有搵旗下聯營公司打救。首先,將西環長發大廈的殘舊物業,作價一億二千七百萬元賣予慶豐金套現。然後以六億六千萬代價,將上海梅龍鎮廣場四成九業權,以及上海長發花園百五個單位賣給聯營的長發,既可減債,亦可製造逾億元賬面盈利。然而這一着卻累死長發,令長發債台高築。 添發慶豐經一輪搶救,財政狀況仍然危殆。截至去年四月底止,公司長、短債逾十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短債;而綜合流動負債淨額達七億元(扣除慶豐金所佔部分)。而聯營公司長發更水深火熱,公司核數師更在去年年報中,表示在編製賬目時,對公司是否適用「持續經營基準」有懷疑,除非公司取得新股本或債務融資,又或是出售資產。 為了拯救瀕危的公司,陳發柱於是找李嘉誠出手相救。而集團唯一值錢的,便是和宜合道的發展地皮。
▲葵涌和宜合道地皮九七年估值十五億元,現只值數億元。
▲陳添發是陳氏家族的公司,由陳發柱(左)與弟弟陳發樑接掌。 土地賤賣 股權盡當 原 來早於九九年七月,陳發柱為了向長實表示友好,曾將和宜合道地皮的一成半權益,以象徵性一元賣予長實,地皮由長實做發展商。及後長發水緊,長實向對方貸款 四千萬,並以地皮八成半權益來作抵押。然而杯水車薪,長發最終將地皮賣予長實,作價一億四千七百萬。扣除長實早前借出的四千萬(利息七百萬),出售地皮只 套回一億元。 當得就當的添發,旗下聯營公司中,就只有慶豐金財政較健全。原來該公司趁網股熱潮,除先後供股集資近四億八外,並用卓施金網行將上市名義,發行了七千萬換股票據集資。結果卓施於去年十二月成功上市,而慶豐金亦甩身。然而,賣得就賣的添發,亦向慶豐金打主意。 去年六月底,一個由添發、長實、李嘉誠三方組成的公司Rasam (李方佔五成一),獲授權可於今年二月十日前,認購添發所持的三成七慶豐金股權。到今年二月,Rasam 行使期權限期到了,但添發慶豐仍還不了拖欠長和系的二億四千萬元欠款。醜婦終須見家翁,添發慶豐宣布債務重組,由長和系出手,將債務轉化為股票,添發控股 權,由長和系與陳發柱兄弟平分春色。另外,長和以換股票據形式,借出四億元予長發渡過難關。 重組結果,令陳發柱喪失對添發慶豐系的話事權,淪為打工皇帝,無法脫離富豪第二代因擴張過度、失敗收場的宿命。
▲上海梅龍鎮廣場,原由添發慶豐與長和系合作發展。
▲馬來西亞這幢新山廣場,出租率只有一半。 撰文:黃麗裳、左少珍 資料:陳志恆 圖片:吳文正、歐陽江[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80頁 |
|
||||||
本週一(四月一日),澳門賭權開放的首天,曾獨霸賭權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大股東霍英東即刻宣布退出澳娛,並把手上市值 一百億元的兩成七澳娛股權捐出,成立基金建設澳門。在記者會上,霍英東還大聲疾呼:「無我,所有澳門一切都係假嘅,包括何鴻燊。」這一天,霍老心情靚絕, 全因他與「賭王」何鴻燊相識五十年以來,一直很谷氣。隨着今次捐股,他與何鴻燊的恩怨,亦一筆勾銷。本刊就此訪問霍英東,他顯得非常興奮舒暢,並狂數他曾 一手扶植的何鴻燊,最終卻把他多番作弄,對此他不吐不快。捐款稱冠「始終是五十年老朋友。而且霍先生在澳娛的投資回報豐厚,做了四十年,投資數百萬,卻分 到三十五億,不會覺得有蝕底。」一位知情人士說。霍英東今次把手頭上價值一百億元的澳娛股份,成立基金來支持澳門建設,連同八四年成立的霍英東基金會,於 過去十八年共五十二億元的捐獻,合共百五億,佔去身家一半,令他一躍而成為全港捐獻最多的大慈善家。他是次捐股,已打破本港歷年來一次過最大筆捐款的紀 錄。就算香港首富李嘉誠,多年來積極行善,根據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網頁披露,李嘉誠基金累積的捐獻總數,至今只是四十五億元,佔他身家僅僅幾個巴仙而已。 霍英東慷慨捐錢,比起身家豐厚的美國大慈善家絕不遜色。根據當地《慈善紀事》雙週刊,刊出去年美國慈善家捐獻榜,除了排列首位的英特爾創辦人摩爾夫婦,捐 了四百七十八億,微軟的蓋茨夫婦亦捐了一百五十六億港元,不過有關捐獻還未包括歷年累積捐款。 還有百億身家霍英東慷慨捐獻後,身家估計仍有一百億元,九七年他曾經透露,在香港持有的物業多達二百項,包括位於薄扶林沙宣道Stone Manor霍家大宅,山頂普樂道二號、加列山道五十四號和中環畢打行全幢。除了大批貴重物業外,霍家還持有經營海沙的有榮有限公司。而霍家的主要物業,均由旗艦公司霍興業堂置業持有,當中由元配呂燕妮所生的長子震霆佔一成八,次子震寰和震宇各佔兩成半,長女麗萍和次女麗娜佔百分之九點二五,反映出霍英東分身家,亦是採取較傳統的分配方法。 在宣布把手上股份悉數捐出後翌日,霍英東如常穿了一套白波衫,與霍英東基金會顧問兼老友何銘思,一同到達銅鑼灣道的中華遊樂會打網球。年屆七十八,戴上太 陽眼鏡的霍英東,顯得精神奕奕。記者上前遞上咭片,他一手就接過來,何銘思在旁說:「既來之,則安之。」霍氏笑着與記者相談二十多分鐘才「開波」。來打網 球的他,隨身帶備一個環保袋,裡面盡是關於他捐股的頭條新聞剪報。打完波後,霍英東坐下來,一邊抹汗,一邊細訴糾纏他多年的「心事」。霍英東表示,自從今 年二月中,他宣布退股澳娛後,何鴻燊經常向報界表示,會由澳娛公司回購霍英東手上股份,但出價一事,一直只聞樓梯響。「他(何鴻燊)無話正正式式出價。其實出個價都唔代表乜嘢,當年他簽了紙都無用,有去無回頭。有時我覺得,澳娛公司的問題,要用另一些方法去解決。」霍英東話裡玄機,洩露今次安排將澳娛股份,注入澳門基金會的底蘊。 責何鴻燊無信用原來,霍英東早於八六年,便有出售澳娛股份的計劃。那時原任澳娛董事長的霍英東,因不滿澳葡政府私底下與澳娛簽訂補充合約,把澳娛的博彩專營權,延長至二○○一年,跨越澳門回歸過渡。身為政協副主席的霍英東看不過眼,把董事長一職讓給另一股東鄭裕彤。同年,澳門政府籌備成立證券交易所,何鴻燊極力倡議把澳娛在澳門掛牌,霍英東覺得把澳娛上市, 有違當初非牟利原則,決定退股,並講好作價六億,賣給何鴻燊、鄭裕彤等人。後來澳門交易所胎死腹中,何鴻燊買股一事亦不了了之,令老霍十分氣憤。霍英東在 訪問中,不下三次提到八六年出售澳娛的不快經歷,而且十分勞氣。「大家已經達成協議,價錢六億,我簽好文件就俾番何鴻燊,之後他就無咗下文。我覺得那時他 非常(加重語氣)不守信用,我唔明白都樣樣傾好晒啦!係就早啲縮沙,唔好出爾反爾。」自從八六年賣股不成後,霍英東覺得何鴻燊無信用,再加上今次霍英東要 退股,何鴻燊遲遲不肯開價,在軍師何銘思獻計下,霍老把心一橫,把原本已由霍英東基金會持有的兩成七股份,捐給澳門成立建設基金,並由澳門政府監督。這樣 安排,令澳娛這批股份頓然「有價」,日後澳門政府出面與何鴻燊講數,價錢肯定「公道」,而霍英東亦可避免與何鴻燊周旋。 結怨半世紀據知情人 士表示,之前何鴻燊對老霍賣股一直愛理不理,「做生意嘅人覺得最好就唔使俾錢,但這是沒道理的。八六年(批股份)都要六億,(做人)要公平啲,合理啲。霍 生依家不做賭就最開心,何鴻燊(一九七八年)在回教地方伊朗德黑蘭開賭時,霍先生唔鍾意。」正如知情者言,霍英東與何鴻燊,雖然是相識逾半個世紀,但基本 上兩人的文化理念南轅北轍。而霍英東常掛嘴邊的,是「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但不少與我合作的人,都有負於我!」言下之意,可能包括何鴻燊。霍英東與何鴻 燊相交期間,固然有多番恩怨,亦深知何鴻燊的性格,「他看來對錢銀並非睇得咁緊要,不過在爭執上,跟葉漢又好,同我又好,他都一定要贏,他比較主觀。好似 大家搞珠城酒樓,有單好細的工程,他同人講一定要爭到,就要去爭贏。就算打波啫,他話要贏,咁我多少都讓吓佢,知道他性格係咁!「自從我返內地投資後(八 ○年),因太忙而好少同他見面。我覺得澳門的成功,並非淨係他(功勞),他好鍾意別人叫他做『一代賭王』,好似覺得好有榮譽,好有聲望咁!」霍英東笑笑口 不屑地說。 初次交手已不快雖然霍英東言語間,經常流露四十年前因何鴻燊,令自己誤闖澳門賭業,形成雙方的多年恩怨。但其實早於一九四九年, 雙方已因做生意而結下樑子。而這宗咸豐年恩怨,是霍英東於今年年初三的霍英東基金會春茗上,何鴻燊列席時當眾道出,令何氏頗生尷尬,頻說霍氏「好記性」。 「霍英東當晚好幽默咁話:有人話我靠沙發達,而何鴻燊就『扽』晒我的沙去。」有份出席的人士引述說。事緣於一九四八年,當年只有廿五歲的霍英東,帶領一百 個工人往東沙島,想打撈中藥海人草發財。由於工人要徒手潛入海中打撈,相當危險。九死一生的霍英東,翌年把打撈回來的海人草,賣給當時任職澳門貿易局供應 部的兼職商人何鴻燊,由何將海人草轉賣給日本人做胃藥。海人草當年的收購價是六美元一磅,何鴻燊先將霍氏打撈回來的海人草曬乾,然後「扽」走沙泥後才秤重 量。結果重量減半,不單令以身犯險的工人無啖好食,亦令霍氏十萬元投資泡湯,令霍英東惱恨至今。 被「局」投賭牌五十年代,霍英東在香港投資 地產,累積了相當財富,身家逐漸拋離自澳門避走香港的何鴻燊。不過二人的太太,經常相約在友人家中打牌,霍、何二人在晚上接太太時常有碰面。直至六一年, 在何鴻燊「悉心」安排下,兩人合作參與澳門賭業。那一年,澳門政府收回原由傅老榕及高可寧家族合辦的賭權,重新招標。在截標前十天左右,霍英東突然接到電 話,說澳門警察廳於翌日舉行慈善足球賽,叫霍英東過澳門踢波。霍老當時覺得有點奇怪,為何翌日的慈善賽今日才通知,但他聽見有波踢,便一於奉陪。出賽的還 有何賢、何鴻燊、傅蔭釗等人。踢完波後,一眾富豪一同聚餐。其後澳門便傳出消息,說何鴻燊與霍英東來澳「食餅仔」。所謂「食餅仔」,即是指在招標期間,有 人混水摸魚扮入標,希望原本的競投者會給一點錢,打發對方放棄競投。何鴻燊被傳「食餅仔」後,便找霍英東,說自己的姐夫葉德利與朋友葉漢有興趣投賭牌,加 上為了證明自己清白,他亦一定要入標。那時競投賭權,要一百萬元按金,對於當年的何鴻燊而言,乃是一筆頗大的數額,於是便問霍英東借了四十萬。 助 何鴻燊成賭王「何鴻燊那時都未發財,而我在地產界做得有相當規模,在資金方面充裕啲。」霍英東憶述當年助何鴻燊一臂時說,「他同我講:『我呢次唔攞條標唔 返香港。』我估計早期他真係想食餅仔,何鴻燊自己都有認過。但我當時同他都相熟,就幫他落個底價,並透過何賢先生告知對方。我同傅家、高家都好老友,唔想 撈過界,亦對賭業完全無興趣。」霍英東還記得,當年借給何鴻燊的四十萬,至今何氏仍未還。他指出,在投得賭牌並籌組澳娛初期,只有何東的孫(何鴻章),有 真金白銀拿了二百萬出來投資(編按:其實是何鴻章借予何婉琪入股),而新馬師曾也出了二、三十萬。至於霍英東,在負責清理外港污泥及起碼頭,出了三百萬工 程費作入股資本。其餘三位董事及股東,何鴻燊、葉德利以至葉漢,初期根本未出過資本。其後何鴻燊的二百萬資本,也是由霍英東借出。換言之,是霍英東一手扶植何鴻燊,令他成為今日的「賭王」。 軍 師何銘思霍英東釜底抽薪,把澳門娛樂股份捐作建設澳門慈善用途,連澳門政府也拖落水,殺何鴻燊一個措手不及,一般相信其軍師何銘思有份出謀獻策。事實上, 番禺鴻門宴,何銘思亦有出席。和霍英東相交逾三十年的何銘思,到五月便八十歲。他出身富裕,父親營商,有汽車,有白衫黑褲工人。但他卻嚮往共產主義,追求 平等,認為沒理由窮人一世受苦,四十年代離家出走返大陸,加入共產黨打游擊。他一九五七年調回香港新華分社,主力統戰,推動香港商人返國內投資,因而結識 不少富豪,和霍英東最合得來。而他在八八年退休離開新華社後,正式成為霍的顧問。八九年六四事件後,何銘思宣告退黨,北京政府要求霍英東和何劃清界線,但 霍不理,可見二人關係之友好。霍氏曾為了感激何銘思多年工作,給何銘思一億元,但何銘思分毫不要,全捐予做善事。何銘思一直是霍英東返大陸投資的指路明 燈,發展南沙大計,霍英東亦讓何銘思全權負責,對他信任有加。 無奈賤賣星光行然而,何鴻燊卻並未知恩圖報。並做了樁令霍英東激心至今的事, 嬲了他足足三十四年,認為他「欺人太甚」。那時是一九六七年尾,霍英東聯同何鴻燊、關啟明、鍾明輝等一大班闊佬組成九龍置業,發展的尖沙咀星光行正進行招 租。由於暴動剛結束,而霍英東在韓戰期間,打破美國封鎖大陸的禁運政策,開罪美國。英美政府於是聯手,千方百計要封殺霍英東及星光行。美國政府除禁止美貨 賣予星光行租戶外,港英亦實行截電話線、斷水斷電政策。霍英東不想令其他投資者損失,建議以三千八百萬,買回全幢星光行。殊不知何鴻燊卻說服其他股東,決 議賣給只出價三千七百五十萬的置地(其中二千萬是承諾票據),完全不留情面給霍英東,令霍老氣上心頭。知情人士指出,四位合作的股東財團,股份原是均等。 但如果將大廈賣給霍氏一人,便等於說明自己不及霍英東那樣多錢,何鴻燊等便做出一拍兩散的決定。而事實上,當時美國已暗示,霍英東不賣星光行便有排煩,結 果大廈宣告易手。 酒店項目求助不遂一直出任澳娛董事總經理的何鴻燊,在澳 娛勢力愈來愈大,與老霍亦愈來愈不合作。七九年中國採取門戶開放政策,愛國的霍英東,率先入廣東投資,興建廣州白天鵝賓館及中山溫泉賓館。那時中國百業待 興,霍英東在籌辦兩間酒店時處處碰壁,差不多開幕,杯碟、燈飾還未預備好,相當狼狽,而何鴻燊卻不肯出手相助。「我最覺得他在這方面無支持過我。中山溫泉 開幕,我發晒請帖,但他的澳門葡京,都無派人來支持我,只在新麗華酒店派個經理睇兩睇。如果佢肯派一批人來,我就無咁辛苦。「人哋鄭裕彤有新世界,利銘澤 有利園,胡應湘有合和來支持,我就單人匹馬(當時他仍是澳娛董事長)。第一期中山溫泉,何鴻燊話介紹個則師甘洺俾我,話要睇測量圖,大陸啲地全部都是田,哪有咩測量圖。那時我捱咗兩三年後,病到差唔多叫做玩完。」其後更證實他患了癌症,這是後話。 退出澳娛「甩難」霍英東與何鴻燊愈來愈不咬弦,到了八二年,何鴻燊與葉漢內鬥高下已分,葉漢的股份被迫賣給鄭裕彤,而鄭、何兩人的股份,加起來超過霍英東的股份。霍英東意興闌珊,於八四年將所有股份撥入霍英東基金作慈善用途,並於兩年後辭去董事長一職,自此不再踏足濠江。「二十五年前霍英東還是董事長 時,曾盡地主之誼,坐着勞斯萊斯、車牌四條九,帶中國足球隊和香港的甲組足球隊東昇,來澳門比賽。嗰日他同何鴻燊都好老友,仲請大家去葡京住宿,在裡面的 潮州酒樓食飯。」澳門一名體育界人士說。「廿幾年前何鴻燊只不過是總經理,即是打工仔咁,不過後來何鴻燊收購埋小股東股份,又安排鄭裕彤買葉漢股份。霍英 東都不再是老細咯,他來到葡京都無face啦。」一名在葡京打工三十多年的員工說。霍英東有意出售澳娛股權,前後醞釀近十六年,至今才成事,主要是不想影 響澳門新賭牌的競投,如今大局已定,霍英東亦一嘗「甩難」意願。記者會公佈前的上週六,在一位熟悉霍英東的番禺「好友」安排下,鴻門宴席設番禺,出席者還 包括澳門特首何厚鏵、何鴻燊、四奶及女兒何超瓊等。在席間,何鴻燊同意霍氏將股權捐出成立基金會,霍、何五十年恩怨,於此告一段落。 逍遙型霍震霆元配的三名兒子當中,最為人所認識的是熱衷體育的霍震霆,他現時擔任香港奧委會會長。霍英東上月初接受報章訪問時曾批評兒子沒有做過正經事,意即沒有做生意發展自己的事業。 守業型霍震寰至於次子霍震寰,是霍興業堂置業、有榮和立信置業三間家族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是執掌家族生意的接班人,每逢霍英東返南沙巡視生意,必定陪伴左右。 創業型霍震宇在加拿大修讀電腦的霍震宇,仍未結婚,回港後打理霍英東番禺南沙及造船生意。至九七年中,進軍大中華互聯網,更於九九年六月,入股廖創興後人廖煒芬建立的地產網站「物業點」一成。同年底,入股創業板公司亞洲訊息一成三。千禧年中,將四成九「中國貿易網站」注入恒豐金業,換回三成股權,借殼上市,逐步成立自己的網上王國。 |
|
||||||
以三十八吋上圍一炮而紅的前亞洲 小姐陳奕詩,被廉署控告,涉嫌詐騙中國農業銀行三億六千萬元的案件,在上週三審結。由於最有力的控方證人,開審前不知所終,陳奕詩獲無罪釋放。十八歲參選 亞姐,繼而進身娛樂圈的陳奕詩,被捲入這宗億元詐騙案,全因她在十一年前,結交了在澳門翻雲覆雨的前立委男友陳繼杰。雖然陳繼杰在三年前走佬失蹤,而陳奕 詩亦被官司纏擾,但在這三年間,她的感情並沒因此而空白。事關她其間認識了另一「猛」人——在三、四線細價股中,甚有江湖地位的股壇玩家莊友堅 (Eugene Chuang)。現年三十四歲的陳奕詩,雖然闊別銀幕多時,但她仍可住上半山千呎豪宅,出入有平治接送,九三年風光時還風騷地吹噓自己身家過億,這一切一 切全靠她十年來苦心經營。上週三,陳奕詩獲無罪釋放後十分興奮,馬上從犯人欄內走出,與父親及妹妹擁抱,繼而攬着她的代表律師林炳昌送上香吻。步出庭外, 她更高興得脫去外套,露出牛仔背心裙及一對玉臂,風騷地接受訪問。「我無諗過復出娛樂圈,因為我從來無話過退出。你哋(攝影師)記得影我瘦啲。」陳奕詩今 次捲入這宗億元騙案,都是與她搭上澳門泰籍華僑商人男友陳繼杰有關。事緣在九一年間,一間名為雅鉅發展的公司,以總數一億五千萬元,向米埔村民,先後買入二十幅,位於米埔自然保護區旁邊的擔杆洲地皮。雅鉅發展由陳奕詩母親王小慧,及陳繼杰大嫂梁曉玲出面,各持一半股權。 賣 地皮賺兩億九日後,雅鉅把有關地皮,以三億七千萬元,轉賣給另一間由陳繼杰佔半成、前佛山農業銀行行長陳俊逸,及一班大陸佬代表持大股的百利實業,地皮價 值頓然升值倍半,勁賺兩億!九三年,陳繼杰與陳奕詩向中國農業銀行表示,百利有意把地皮發展為類似加州花園的低密度住宅,還建議農行加入投資。最後中國農 業銀行以高價五億一千萬買入這二十幅地皮。根據城規會的分區計劃大綱圖,該地皮位於保護區範圍內,根本不能發展。於是農業銀行於九九年入稟高院,向陳奕詩 及陳繼杰追討。而廉署亦介入調查,發現雅鉅賣地所得的三億七,款項分流入四個戶口,其中陳繼杰佔絕大部分,陳母及陳繼杰大嫂只分得少數,而陳奕詩亦分得八 百三十萬。亦由於這八百萬,廉署因而認為陳奕詩有份串謀詐騙農行,而被捲入纏訟三年的官司。案件於去年七月開審,但此案最關鍵的控方證人——中國農業銀 行,佛山分行前行長陳俊逸,在開審前突然失蹤。在缺乏證人指證之下,陳奕詩最終獲判無罪。今天,陳奕詩已不願評論陳繼杰這個搞到她一鑊粥的過氣男友,但過 去逾十年,她由一個落選亞姐,搖身一變成為商界奇女子,全靠這位「最佳拍檔」。 過澳門成富婆陳繼杰是泰國華僑,澳門江湖中人稱他為「泰國 陳」,自稱在泰國經營橡膠、煙草及酒店生意。八五年,他到澳門發展。最為人所認識,是在南灣時代中心的頂樓,開設泰皇宮夜總會。據澳門記者及當地娛樂界人 士透露,該夜總會當時引入十分轟動的全裸殘廢餐,由一班泰妹赤裸裸地服侍客人食飯。「他還囂張地安排泰國女仔,於每年的澳門百萬行中亮相,做淫業做到咁出 位,都算少見囉!」就是這間泰皇宮夜總會,牽引了陳奕詩與陳繼杰的一段情。八九年陳奕詩出席泰皇宮的開幕儀式,遇上陳繼杰,兩人迅即打得火熱,其後共賦同 居。那時候陳繼杰在澳門的名字響噹噹,陳奕詩亦過着富泰生活。「陳繼杰坐啲車好靚㗎!有一部勞斯萊斯,級數還高過何鴻燊嗰部。」澳門一的士司機說。而一名 認識陳繼杰的澳門人士還說:「陳奕詩經常同佢出雙入對,人人都當她是事頭婆,她住在(澳門)置地廣場大廈內,有四千多呎,高峰期買要成四千萬元。不過那兒 地方複雜,多數不是名門正派人住的,而二人出入都有泰籍保鑣跟身,幾有排場㗎!」 協助招呼大陸官賈陳奕詩在九三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還聲稱在 泰國發展地產,包括起了間芭堤雅中心大酒店,身家過億。其實,陳繼杰就是喜歡陳奕詩的名氣。「由於陳奕詩曾參選亞洲小姐,可協助陳繼杰。佢(陳奕詩)拉到 唔少大陸嘅關係,因為佢有名氣,又懂得熱情款待,大陸官員商家最鍾意。」認識陳繼杰的友人說。九四年陳繼杰獲葡國封為爵士,陳奕詩亦被封勳爵。九六年陳繼 杰透過與中國國家安全部關係密切的華裔商人崔亞林,捐錢予克林頓助選,令他與女友陳奕詩可與克林頓共進晚宴。同年,陳繼杰拍上澳門森那美汽車公司老闆廖玉麟參選,當選澳門立法會議員。陳奕詩近日脫罪接受傳媒訪問時,證實陳繼杰相當好賭及好滾。好賭的性格,令陳繼杰涉足香港樓市。九二年底,明珠興業以四億元買入上環聯邦酒樓鋪位,一個月後旋即以七億元,把鋪位「摩」給由陳繼杰、佛山農行行長陳俊逸及街市偉夫婦合組的公司。 然而,陳繼杰等人錯過高價出售的時機,該物業最終於前年淪為的銀主盤。其實陳繼杰的財務狀況,在九六年底起開始每況愈下,那時他向建設銀行申請三千七百萬 貸款,還以陳奕詩作擔保人。陳奕詩亦嗅到不對勁,她一直沒有在港置業,反而其家人卻不斷做業主。在九七年三月,她妹妹思雅斥資近三百萬,購置跑馬地物業。 及至九八年一月股災後,一間由她爸爸做董事的BVI公司,更花費千三萬買入半山東山臺豪宅。 豪華生日派對九八年年中,陳奕詩與陳繼杰分手,更表示早已離開與陳合夥的公司, 劃清界線,顯然是想保住手中的財物。不出所料,九九年中,陳繼杰被建設銀行追債,數個月後更因詐騙廣南案而潛逃。陳奕詩與陳繼杰分手後,迅即結交了另一位 有米男性朋友。這位男士更於九九年四月底,包下港島香格里拉酒店Petrus餐廳,為她慶祝生日,據悉,當晚單是酒水,便花了五十萬。原來,這位一擲千 金,為博紅顏一笑的陳奕詩朋友,就是在股壇上專門投資三、四線股的中南證券揸弗人莊友堅,亦即是上市公司互聯控股的大股東莊友衡的哥哥。莊氏兄弟的爸爸莊逸聲,是一個註冊醫生,不幸於九六年底,在尖沙咀嘉利大廈火災中身亡。據中南證券董事總經理Patrick王表示,持有美國護照的莊友堅,於美國主修生物化學,畢業後從事金融融資工作,現已離婚。莊友堅為人認識,始於八六年回港,加入美資金融機構信孚銀行BT。八七至八九年間,信孚多次協助劉鑾雄的華人置業配股包銷,他與大劉亦稔熟。 新朋友聞名股壇九七年底,上市公司互聯控股(前稱華匯),以作價一億的新股,買入一間莊友堅母親的投資公司,莊氏兄弟遂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弟弟莊友衡於前年出任互聯控股主席至今,而莊友堅則打理互聯控股旗下的中南證券,個人十分低調,而公司卻是高姿態。中南證券多次為上市公司做包銷,活躍於三、四線股的買賣,如恒盛東方(前稱東方紅)、大雄科技及互聯控股等。而據金融界估計,莊友堅今天起碼有兩、三億身家。他曾擁有兩匹馬,包括退役的「威利威」及現役的「利中利」。 感情起變化莊友堅與陳奕詩的關係相當密切,陳奕詩在九九年,已坐着互聯控股名下的積架及平治出入;而陳奕詩的爸爸陳詠湛,更於九九年十月,獲委任為互聯控股的非執行董事。而陳爸爸在上年一月初,與陳奕詩舞伴Scott Todd及妹妹思雅,合組專業環保產業(中國),公司的登記地址就在北角馬寶道華匯中心三十一樓,亦即是中南證券的辦公室地址。而陳奕詩與母親及姊姊,經常在該公司出 入。而一位中南證券職員透露:「陳奕詩都經常打電話俾我哋啲經紀買股票,陳的朋友林國斌,都有經我哋買股票。」當記者上週向陳奕詩求證,是否仍與莊友堅拍 拖時,她立即說:「不是,我沒有男朋友。」原來,陳、莊關係由濃轉淡,因為莊友堅已結識另一紅顏知己——維他奶家族的後人羅琪茵。羅琪茵祖父,是維他奶創 辦人羅桂祥,父親是羅友仁,妹妹羅秀茵是賭王兒子何猷龍太太,家底豐厚。莊友堅與羅琪茵的認識,緣於去年五月尾,中南證券幫羅琪茵控制的上市公司恒盛東方做包銷。恒盛東方更入股互聯控股旗下的萊福資本,後者於今年二月上市,反映羅、莊二人相交甚密。陳奕詩與莊友堅疏遠後,陳家的專業環保產業,便於去年九月中搬出中南證券,遷入灣仔新鴻基中心三十八樓。
身 家成謎陳奕詩今次單是打官司,便花費六、七百萬元,看來頗富貴。現時她與家人居於東山臺千三呎大屋,據樓下看更表示,她出入有司機接送,而並非法庭記者常 見以的士出入。而當記者等候陳奕詩時,一巡邏警員表示:「我見陳奕詩揸着一部深藍色瑪莎拉蒂(跑車)走了,不要再等。」雖然陳奕詩今日生活仍不錯,但孑然 一身的她回想過去十年苦心經營的傳奇,難免有點神傷。今時今日,陳奕詩以商場奇女子面目現身,都是其父母悉心栽培的成果,「佢阿媽好好教路,由佢選美到入 商場都幫佢諗,而她的舅父更是香港某方面的領袖(大佬),佢家族都唔簡單。」一認識陳奕詩的人說。今年三十四歲的陳奕詩,出身於小康之家,父親陳詠湛曾任 職警界。她還有一姊和一妹,年幼時,陳奕詩在嘉諾撒聖心書院就讀,但中一之後,與姐姐到英國南部讀書。 突然淡出娛樂圈八五年,她原定在英國 曼徹斯特大學修讀紡織設計,但該年夏天放暑假返港在酒店喝茶時,被星探發掘,邀請拍首部電影《逃出珊瑚島》,之後留港發展。八六年參加亞姐,獲「和平小 姐」獎項,而同屆冠軍是利智。「陳奕詩選亞姐時都好純,好聽話,當時亞姐保母經常帶班女晚晚去ball,賽馬會呀,公益金呀,陳奕詩都唔多肯去。不過兩年 後,佢唔再續約,即係話另有出路咯。」一名前亞視藝員部高層說。約滿亞視後,她曾拍電影如《富貴逼人》和《女子監獄》等,「她對做戲有要求,我記得有一場 戲需要做出中六合彩的表情,她做幾個表情給我選擇。對於別人拿她的身材作談論,她亦處之泰然。」《富貴逼人》導演高志森回憶說。 仍與商場中 人聯繫「另外我覺得佢重情義,當年我拍完《富貴再逼人》,離開德寶,出去開拍《合家歡》,想找她演出,她義不容辭答應客串,事後拒收一萬元的利是。」高志 森補充。感情方面,十七歲的初戀對象,被傳是徐小明徒弟楊安,後因年齡差距遭父親反對分開。其後與前商業二台副節目總監楊振耀傳緋聞。至八六年,傳出與金 源米業老闆林炯燦家族成員拍拖,兩年後分手。雖然她不肯多談現在生活,但父親陳詠湛和妹妹陳思雅佔三成五的專業環保有限公司,她亦擔任董事;而同樣佔三成五的另一股東王孝仁,是澳門皇都酒店的老闆,也是澳門全國政協委員。似乎陳奕詩與澳門商界中人,仍保持一些關係。近期,她多次高呼仍然單身,估計不久,她將會遇上第三個有錢男友吧! |
|
||||||
第三屆特首爭奪戰,因董建華無能 而提早展開,論形勢,原為黑馬的唐英年,自上任財爺以來因「腳頭甚佳」,走勢凌厲,其大熱程度幾乎超越「實力派」的馮國經。近年馮國經仕途一直走俏,政府 逢有高位空缺,這位機管局主席必定榜上有名。不過無論是財政司,還是行政會議成員之位,最終都不是馮國經那杯茶,因為無寶不落的他,一直志在特首。論家 世,馮國經不夠唐英年顯赫,但論個人才能,實戰證明馮氏顯然高一班。他挾?颿╪繷掑h兼教授銜頭,八十年代與弟弟國綸,聯手將家族生意利豐行大事改革,將 一間傳統的貿易行,建立成市值達四百億的採購貿易王國,馮氏兄弟的身家亦超過一百六十億。不過風光背後,馮國經之所以能將利豐發揚光大,原來全賴當年狠心 將家族生意私有化,果斷分家所致。董建華今週即將宣佈,新加入的行政會議成員名單,大熱的馮國經入榜機會不大。與董建華稔熟的馮國經,財爺及行會成員之 位,其實唾手可得,但他連連推卻。馮國經的媽媽李佩瑤,最近一次在跑馬地馬會飲茶時,跟朋友談及大兒子(國經)是否會當官時,曾表示「唔想個仔當咁高簕 官」,因眼見有這麼多人上街反對董建華,認為太大壓力。「我好肉赤個仔,但若果佢要做,老媽子都阻止唔到佢。」馮並非對政治沒有野心,而是志不在此。認識 了他三十多年的一位身邊朋友表示:「其實他十多年前已經鋪路選特首,因此將家族生意的實際運作,交給弟弟馮國綸打理,自己不沾手。但他最缺乏的,是沒有直 達阿爺(北京)的渠道。」與中方保持關係,馮的弟弟國綸,給哥哥幫上了一大忙。馮國綸的外父,是南聯實業主席周文軒,來往的都是有中方背景的上海幫商人, 其中政壇重量級人馬安子介(已故),更是馮國綸太太周小薇的契爺。加上馮國經太太沈乃琪也是上海人,因此兩兄弟可以打入上海幫的圈子。 馮國 綸助哥哥一臂馮國綸踏入政壇比哥哥還早,八五年他以貿易發展局理事身份,被中方委任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員。九十年代初,中英政制爭拗時,馮國綸又被委任 為籌委,及後亦成為政協成員。當了五年政協成員的馮國綸,今年退下來;換上的,正是馮國經,顯示「他自己要落場打波,真正為第三屆特首進行埋身肉搏戰。」 一位政協成員表示,「其實兩兄弟分工好清楚:細佬為人直率,對政治無興趣,佢出只係幫哥哥霸住個位;而大佬為人圓滑,一直守到而家先至出。起碼佢効政 治上,到而家都無乜污點。」對他最大的攻擊,外界認為是他與美國政府密切的關係,謠傳指他「曾為CIA(中央情報局)工作」。馮對朋友表示,是其他政客攻 擊他。馮國經在政壇的轉捩點,是九一年得到當時權傾政商界的鄧蓮如,欽點他為貿易發展局主席。一位前立法會議員表示,「馮國經當時係中央政策組成員,在經 濟政策上提出不少意見,亦升與鄧蓮如到美國或日本推廣香港經濟,兩人關係不錯。佢係叻,但講到貿易發展局主席之位,佢當時還未夠班。」貿易發展局主席之 位,過往均由非官守議員擔任,先後有簡悅強、安子介及鄧蓮如。馮國經任貿發局九年期間,積極爭取延續中國最惠國待遇,及中國重返世貿,向外國推廣下了很大 功夫。 馮、董兩家突然要好馮國經在短短十年間,成為政壇炙手可熱的人物,他的冒起,亦拜與董建華關係密切所賜。馮國經是番書仔一名,六十年 代到美國波士頓求學,六九年與妻子沈乃琪在美國結婚。當地華人圈子很細,馮、董兩人,以至兩位夫人,早在波士頓有來往,但由於兩對夫婦年齡相差有十多年, 所以並非「玩埋一齊的朋友」。回港後,兩家素有來往,但並不密切,董太的一位雀友表示:「以前董太都無乜同Julia(沈乃琪)打牌,亦唔見有一齊 shopping,但近六、七年,兩人來往好密。」馮太活躍於波場,亦愛好跳舞,經常與胡應湘太太及王守業太太玩埋。「馮太個人好outgoing,鍾意 講?禳A亦幾有霸氣,性格同董太有刋相似。」一位政協成員表示。前利豐員工亦表示,這位老闆娘相當巴閉,她在利豐的問題開支,更一度在九四年,前總經理黃 子奇與馮國經對簿公堂時披露。當年,棄官從商的黃子奇,因不滿馮國經未履行承諾,支付相關的薪金福利而鬧上法庭。在庭內黃曾透露,就馮國經太太的問題開 支,雙方曾有激烈爭辯。最後,利豐賠償約九十萬予黃而了結案件。 公職顯才能九六年七月,已經宣佈參選競逐第一屆特首的董建華,當時是大熱,馮國經獲委任為東方海外非執行董事兼 核數委員會主席。馮肯入局幫董家手,顯示願意「埋董建華堆」。九八年香港新機場落成,初期運作混亂,成為國際大笑話,連累香港損失數以十億計,當時機管局 主席黃保欣被外界大力批評。翌年董換上馮國經,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佢(馮)効管理上真係好叻,以前貿發局効內地邊有咁多辦事處,而家有成十一個。佢初初 做機管局主席時,都好擔心,但丐下問,分別約機管局及機諮委成員,問他們的意見。」一名前機管局成員表示。新機場在他手下經營,頭兩年已獲得盈利;兩年間 新機場連獲多項最佳機場大獎,包括業界高度重視的Travel Trade Gazette旅遊大獎。董建華政府民望越低,更凸顯馮國經的辦事能力,助他邁向特首之路。○○年港大發生鍾庭耀風波,董的親信路祥安向港大前校長鄭耀宗 施壓,干預鍾庭耀的民意調查。港大校董會主席楊鐵樑即將退休,董建華又找來這名世交,幫忙執手尾,委任他為校董會主席。馮上任後的得意之作,先找來了世界 知名的基因工程專家徐立之任校長,繼而禮聘對抗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在港大成立愛滋病研究中心。馮國經對身邊的朋友表示,當上港大校董會主席,是他「人生公 職的高峰,現今要攀人生另一高峰」。相信他所指,便是行政長官之位。 馮氏家族譜1.四三年於廣州辭世,享年六十三歲。2.先後出任東華三院主席、南華會主席及立法會非官守議員等職務,九四年逝世,享年八十三歲。3.四二年取得廣州嶺南大學園藝學士學位,其後任利豐木器部經理及董事局成員,至八八年退休。4.曾於利豐主責煙花炮仗業務,分家後,自設公司經營手工藝品生意。5.任職大律師,其妻是鱷魚恤大王么女陳少蕙。6.與妻子沈乃琪於六九年在美國結婚7.妻子周小薇是南聯實業主席周文軒女兒8.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現於利豐財務及投資部工作。 四 百億貿易王國無寶不落的馮國經,從來都要做話事人。政壇如是,商界亦如是。他是利豐集團主席,坐擁市值高峰期達四百億的貿易王國,統領分佈全球四十個國家 的員工,超過一萬二千人。利豐在過去五年,憑藉連番收購合併,將營業額由九八年的一百四十億,推至去年的三百七十億,純利衝破十億元。二千年利豐更被列入 囱生指數,成為藍籌股。利豐的貿易客戶和合作夥伴,大多是響噹噹的國際名牌,例如可口可樂、迪士尼、Lego模型等。八十年代,利豐進軍零售業,先後取得 玩具反斗城(其後由上市公司轉 讓給馮國經兄弟)及OK便利店在亞洲的經營權。上月,利豐又與Levi's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獲授權設計、生產及推銷Levi's全新系列的男女上衣,並 銷售給大型零售商Wal-Mart。利豐的經營模式,連全球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都多次引以為案例研究。曾經訪問過馮國經的《哈佛商業評論》編輯Joan Magretta盛讚,「Victor(馮之洋名)是一個深謀遠慮兼思考清晰的商界領袖。最難得是他可以抽離於日常工作,從宏觀看整盤生意及市場導向。」 事實上,馮國經在利豐的角色,是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而胞弟馮國綸則負責實際營運。馮國經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商業經濟博士學位,更曾於哈佛商業學院任教 授。他成功將利豐由一盤傳統的家族生意發揚光大,變成全球最大的採購貿易商,成績斐然。不過,家族中人卻不以為然,「佢威佢簕事,與我無關。」馮國經的堂 姊馮美生說。原來馮國經風光背後,是因為當年果斷分家,結果導致馮家第三代兩房兄弟變成陌路人。 第三代不相往還翻看七三年的利豐招股書,馮國經伯父馮慕英是公司的董事主席,負責財務決策,而出任董事經 理的馮國經父親馮漢柱,負責商業決策。本來兩兄弟一主內一主外,共同打理家族生意,但由於馮慕英於七五年病逝,外界對他所知不多。馮慕英有三妻三子四女, 其中國康和國礎,曾於七十年代初參與利豐生意,但其後都先後退出。記者找上馮慕英的長女雪生及五女美生,她們不欲多談馮家及利豐的事,只說:「我們同馮國 經一家已沒有關係了,總之老死亦不相往來,行街見到面都當見不到。他們讀哈佛的要夠狠,當年他們吞佔利豐,是處心積慮的。」兩房人的恩怨,可由七十年代說 起。七二年,在哈佛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的馮國綸歸隊,回港主理利豐的紡織貿易部門。在此之前,兩名堂兄國康及國礎,早加入利豐。其中國礎只效力一段短時 間,便轉攻讀法律,後來成為大律師。而國康一直負責煙花炮仗部門至八十年代,沒有掌實權。相反,受哈佛教育的馮國經昆仲,甫入利豐就決心為改革家族生意而 部署。馮國經覺得要將利豐規範化,第一步就要上市,將公司推出市場受其他股東監管。當時馮國經仍在哈佛教書,上市大任,由比他小三年的弟弟馮國綸一手執行。七三年四月,利豐在香港、遠東、金銀三會上市。翌年,馮國經也放棄哈佛教席,正式加入利豐。 馮國經年齡:58歲學歷:英皇佐治五世學校麻省理工電機工程碩士哈佛大學商業經濟博士事業:70-72年任職美國紐約市花旗銀行計劃主任72-74年任哈佛工管學院副教授81年任利豐集事董事總經理86年任美國寶信投資有限公司主席89年升任利豐集團主席主要公職:機場管理局主席港大校董及校務委員會主席貿發局主席(91-00年)身家:利豐集團約20%:市值80億股息(過去3年):4.7億 馮國經狠心分家七五年,馮慕英病逝,主席一職就由馮漢柱補上。當時馮漢柱已年屆六十四歲,又忙?韞萿k會及市政局的工作。為令利豐趨向專業化,馮國經主張摒棄家族成員,改聘專業及具管理經驗的人才管理。八一年,當馮國經正式加入董事局之時,就找來與馮漢柱稔熟的前副郵政署署長黃子奇,擔任利豐貿易總經理。而馮國綸出任利豐(地產)總經理,兼負責紡織部門。由於馮氏一直主張家族共產,而且規定所有持有股份的家族成員,都要返利豐上班,當時在利豐的馮家成員已有十多人。有見及此,馮國經於八八年決心將公司私 有化,果斷分家,令利豐擺脫家族經營的包袱。當年馮國經兄弟,以每股八元五角,較當時的資產淨值還多六成五溢價,向其他家族成員及小股東買入股份,涉資四 億多。「當時我和在美國的屋企人,對利豐一無所知,我阿叔話賣股,咪賣囉。」堂姊馮雪生如是說。擺脫一班皇親國戚後,利豐於九二年再上市,股權和管理層都有重大變化。馮國經國綸兩兄弟佔七成半,是大股東,而董事局裡,除了馮氏兄弟外,第二代包括父親馮漢柱都已退任,取而代之的是非姓馮的專業人士。 兩 房身家差天共地其實利豐於八八年私有化及家族分家後,兩房人便各自修行。馮國經兄弟將利豐愈搞愈大,以所持利豐逾四成股份計,兩兄弟今天身家一百六十億。 兄弟倆現報住馬己仙峽道港景別墅的複式及相連單位,那兒原是馮漢柱家族的祖屋,九六年重建成三十三層高豪宅,部分單位已拆散出售,其餘由馮氏兄弟私人持 有。但反觀馮慕英的後代,與馮國經兄弟比,是蚊髀同牛髀。現經營手工藝品的馮國康,家住中半山有四十年樓齡的文華新擥。而在太子大廈執業的馮國礎大律師, 則報住渣甸山谷柏道地址,與何猷龍、劉鑾雄等為鄰。該物業並非由馮國礎擁有,而是太太娘家陳氏家人名下。馮國礎的妻子陳少蕙,是鱷魚恤創辦人陳俊的么女, 陳俊於九七年逝世,後人多移居加國,陳少蕙是少數留港的家族成員。至於三位堂姊:雪生、美生和艷生,後者與外籍人士結婚,早已移居美國。剩下雪生和美生, 現居於灣仔港灣大廈,單位面積約有三百多呎,由於地方淺窄,雪櫃也得放在客廳一角,裝潢與屋村居民相似。雖然堂兄弟對馮國經狠心分家耿耿於懷,但從利豐的 發展看,若當年沒有分家,利豐也許沒有今天的成就。 第一代華資買辦利豐百年基業,全憑馮家三代經營。時光倒流一百年,原籍廣東鶴山的馮柏 燎,生於小康之家。父親馮傑時因替地主收租和管理農田,故收入頗豐厚,可送三子柏燎到香港中央書院(皇仁書院的前身)受教育。馮柏燎畢業後到美國深造一 年,然後任職英文教師。馮柏燎回到廣州,遇上同鄉李道明,並在李的瓷器店任職經理。當時的廣州是通商口岸,主要貿易由英國及歐洲等列強所霸佔。精通英語的 馮柏燎,於一九○六年與李道明合資,在廣州沙面六二三路開設利豐行,是中國第一代的華資買辦,主要出口瓷器。「李道明是地主,我祖父就只不過是個英文教 師,識英文可以同當時的外商溝通,所以當時他們合組公司,由李出錢、馮經營,所以Li & Fung是由Li行先。雖然李家在四六年退冲股,但祖父吩咐落Li & Fung個名不可以改,而中文諧音『利豐』又有利潤豐厚的意思,咁好意頭無需要改。」馮國綸憶述。三十年代,馮柏燎的二子慕英和三子漢柱,相繼加入利豐。 一九三七年廣州淪陷,利豐則在香港正式註冊,業務更擴展至炮仗煙花、藤器、塑膠花及玩具等。「利豐當年主要幫炮仗王——益隆炮仗廠的鄧碧堂拿貨,賣去夏威 夷和三藩市,毛利低,不是太好賺。反而做藤器賺得多,當年香港三大藤器出口,有利豐、我的公司和一個姓詹的三藩市華僑,五十年代做藤器賣去美國,一年可做幾千萬。」友人兼行家雲大棉說。 利 豐威水史1907年,利豐首創紙篤炮仗,從前製造炮仗均用泥篤,經改良後,紙篤炮仗既可除去泥塵飛揚之弊,又可減省運輸成本,而且發放時聲音更響亮,紙篤 炮仗一直沿用至今。1915年,馮柏燎是首位華商獲邀加入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當時全球最大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展覽會」,該活動全年參觀人數達 1,300萬。二次世界大戰後,利豐是首家引原子筆來港出售的入口商,而「原子筆」之名則由利豐所創,取其大戰後,原子彈威力令人印象深刻之意,希望原子 筆亦有相當吸引力,結果首批原子筆供不應求,售價被炒高至三百多元,是成本的五十倍。1952年,利豐特別製造兩張兒童藤椅空運去倫敦白金漢宮,給當時的 查里斯王子及安妮公主。英女皇收到後,回函致謝。 漢柱愛名慕英嗜賭雲大棉形容,當年馮漢柱公職多,在社會上較出名,而馮慕英則在賭場上出 名。「馮慕英是馬王,擁有超過十隻馬。他很鍾意賭錢,以前沒有電話投注、信用卡之類,他就叫工人拿兩大個裝滿五百蚊紙的皮勅去馬場賭,最後都輸多贏少。 「而漢柱無乜嗜好,鍾意儲錢多過賭錢,他一隻腳長一隻腳短,行路一拐一拐咁,晚年就枴杖。他個樣夠老實,又識講中、英文,所以負責對外見客,馮慕英則去 見廠搵原料。」六、七十年代,利豐一直平穩發展,主要業務分貿易、地產及財務投資三類。隨?騤g濟不斷發展,市場訊息愈來愈多,傳統中介人角色開始式微, 馮國經兄弟遂引入供應鏈管理,為利豐重新定位。 引入供應鏈管理所謂供應鏈管理,簡而言之,是將整個生產程序斬件,然後將每個項目分派到全球 最有經濟效益的地方進行。例如,一個歐洲零售商,向利豐落一萬件成衣訂單。可能的做法是,利豐會從韓國買紗,並運往人工較平的台灣進行紡織及漂染。利豐會 向YKK的中國廠直接訂購拉鏈。接?顜滽蔗M拉鏈運往配額較充裕的泰國生產。為縮短生粒間,利豐會將訂單分給五間廠同時進行。這樣,五星期後,一萬件衣服 就可在歐洲客的貨架出售。「由於利豐掌握全球多個市場和生產商的資訊,它可以提供一些市場資料,譬如國內玩具業情況等,讓我們的產品可以有效地生產和推 銷。」Mattel亞洲財務董事劉達智說。要將這個供應鏈管理搞好,首要條件是網絡夠大。利豐改革的第一階段,是要在台灣、韓國、新加坡等地開設辦事處,擔當地區性採購代理商的角色。第二階段,是要從分公司取 得各個市場的訊息,成立統一資料庫,並為客人的生產計劃提供市場調查。為加速供應鏈的發展,利豐採取收購合併策略。如九五年,利豐以四億七收購英之傑旗下 的天祥,以拓展歐洲市場;二千年更收購蘭桂坊之父Allen Zeman旗下的採購出口物流Colby,逐漸擴張版圖,發展成今天的四百億王國。 馮 家有女初長成馮國經官運日隆,連他的家人都成為傳媒焦點。論風頭,除妻子沈乃琪外,長女馮詠儀算最勁。今年三十二歲的長女馮詠儀,與父親一樣在哈佛大學畢 業,其後在美國的私人銀行工作了一陣子,返港後在Ferragamo任職公關,然後加入利豐的財務投資部工作。二千年九月,馮詠儀下嫁囱生創辦人林炳炎的 孫林詩棋,在會展筵開七十二席,官商巨賈如特首伉儷、吳光正夫婦、郭炳聯夫婦和李澤鉅等都有到賀。一年前,馮詠儀是波場擁躉,但加入利豐後,開始修心養 性,建立專業形象,記者問她有關父親馮國經的事,她都會一本正經地回答,一句起兩句止。「我最佩服爸爸及爺爺一代,經常可不斷諗新路向,貼近市場的發 展。」馮詠儀對下還有兩個弟弟,分別為三十歲的裕鈞和廿七歲的裕津,裕鈞亦畢業於哈佛。馮家三姊弟現暫得馮詠儀返利豐幫手,未知馮國經會否貫徹哈佛管理作 風,把利豐王國,留給有能之士。 |
|
||||||
過去在平地養殖寒帶魚種香魚,基本是不可能的挑戰,但八甲漁場主人黃玉明,卻打破這個魔咒,不僅飼養成功,還成為台灣最大的香魚養殖場,幼年如同魚苗般到處棲息、尋找活路的生涯,就是激勵他成功的最大動力。 撰文‧羅弘旭 三井的滷香魚、喜來登的香魚套餐、SOGO百貨鮨彩壽司的烤香魚、台南神田日本料理的香魚定食,一客要價三百到五百元不等,這些香魚都有一個共同的養育處──宜蘭的八甲漁場。 入夜,少了陽光的照射,加上蘭陽溪口吹來的海風,宜蘭的氣溫比白天更低,但這卻是八甲漁場主人黃玉明開始工作的時刻,換上厚重的大衣和雨鞋,他獨自來到一個近海的獨立魚池。 顛覆產地 借六百萬元飼養低溫香魚 在 魚池旁,黃玉明右手舉著手電筒,用燈光照射著水中黑麻麻的小點,仔細地端詳,左手規律的撒著粉狀的餌食。在呼嘯的海風聲中,他指點著魚苗肚子上那隱約的黑 線說:「那是牠們吃到肚子中的飼料,只有在晚上,香魚幼苗看到燈光群聚過來,我才知道牠們有沒有吃飽。」唯有整晚觀察、餵食,十天之後,香魚的幼齡魚苗從 一公分成長到二.五公分才算穩定;這樣的過程,每年二次,黃玉明不間斷的做了十年。他對香魚的執著,讓同業盛傳這樣一段故事:「他養的魚苗都認得他,當他 靠近養殖池,魚就自動聚集過來。」傳說是否屬實?他笑著說:「我想那應該只是幼魚聽習慣了腳步聲,知道這聲音就代表有東西吃了。」但黃玉明的八甲漁場香魚 年產量一百萬噸,幾乎占去全台灣七成產量,卻是不爭的事實。「八甲漁場用水量比放尿還小!」「八甲漁場那一套若行得通,以後連垃圾桶都能養香魚!」十年 前,當他開始嘗試著在平地繁殖香魚時,背後盡是同業的嘲笑!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究員黃家富表示:「香魚屬於低溫魚種,對於水質的要求又相當 嚴苛,動輒集體暴斃,沒任何轉圜空間;因此台灣早期養殖香魚,只有在南投山區泉水清澈的養殖業者敢嘗試。」黃玉明在平地養殖香魚的念頭,都被同業嘲諷「頭 殼壞去」。但是當時的他,已經沒有退路,在嘗試飼養香魚之前,黃玉明是台灣的大型金魚養殖戶,一年出貨的金魚超過百萬條,從一尾十元的金魚,到一尾五、六 萬元的金魚,都是他的池中物,一年營業額破千萬元。 可是,一九九六年之後,大陸和東南亞國家的金魚養殖技術逐漸趕上台灣,市場逐漸被取代,「過去每年賣一百萬條金魚,但一九九六年繁殖的金魚,連續賣三年都賣不完。」。 創 業那年,黃玉明向農會借貸了六百萬元,債務壓力沉重得讓他沒有犯錯的可能:「那個時候的六百萬元,換算成現在的物價,差不多是一億五千萬元,不到四十歲就 欠一億元的債,你覺得我能放得下心麼?」第一年養殖香魚,黃玉明向魚苗業者批來二萬尾,開始試養,他只知道水溫要低、水要清澈,其他一概不清楚;但靠著不 停換水打水,存活率也在普通水準,一九九六年投資的五十萬元,勉強回收。 顛覆水溫 反覆試驗找出夏季養殖法 到底什麼決定香魚存活率?國小畢業後就因為家境因素,無法繼續升學的黃玉明,並不知道什麼是實驗的固定變數或是對照組、實驗組,他只能每天泡在魚塭觀察香魚怎麼又病懨懨了,再去摸索那時候是天氣太熱?還是水中氧氣不足。 他拿出當年剛開始養金魚的精神,先穩定基本飼養環境,再慢慢把環境調整得更嚴苛些:「我就會開始作怪,放些綠藻水進去,看香魚在這種環境活不活得下去。」這些降低環境品質的作法,都是為了讓飼養成本更降低,但如何兼顧成本和存活率,就是不停的嘗試。 回 憶起當年幾乎就是住在池子邊的過程,「就是把魚當成自己家一分子噓寒問暖就對了。」黃玉明老婆吃味地說,「他對小孩也沒這麼在乎過。」黃玉明也笑笑反駁: 「小孩是花錢的,而且有老婆照顧,但香魚是賺錢的,只有我知道怎麼照顧。」這麼拚命,除了資金壓力,更多是來自幼時的貧困。出生在宜蘭員山鄉雙連埤九芎林 一帶,家中共有十名兄弟姊妹,黃玉明的三餐以地瓜簽為主食,根本看不到白米飯。國小畢業就被送到台北親戚家做學徒,「吃壞肚子,還被嘲諷說是太貪吃,因為 窮困而被羞辱的記憶,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為了謀生,他做過燒木炭、種樹、抓蚯蚓雜工為生,也種過水果,後來發現金魚養殖業生意不錯,才慢慢轉作金魚養 殖。八甲漁場的養殖池,就是當年金魚養殖再利用的魚塭,他指著占地二甲的漁場,感慨說:「那時候先做工賺錢,一有錢就雇人挖魚池,錢不夠又回去繼續做 工。」 顛覆產季 全年帶卵香魚穩坐千萬營收二十年的摸索,從金魚到香魚,他終於打破「關鍵水溫二十五度」的魔術數字,「以前養殖池的水溫只要超過二十五度,香魚立刻集體翻肚,絕對不會少一條。」黃玉明如此形容當時這個臨界溫度的恐怖。 但黃玉明反覆試驗後,終於找出水溫不是單一關鍵,關鍵還有餵食的時機,「超過二十五度,香魚就停止進食,這時候你如果還投放飼料,水質就完蛋了。」不被吞噬的飼料,沉積在池底迅速氧化,破壞水中的溶氧率,對水質溶氧率要求比金魚、錦鯉高出一倍的香魚,就因為缺氧暴斃。 搭配著換水和減少餵食,黃玉明首次在水溫二十九度下讓香魚繼續存活,這意味著,即使夏天,八甲漁場還是能繼續養殖香魚;傳統一年一收的循環,變成一年二收,周轉率加倍,營收也加倍。二○○○年後,八甲漁場站穩腳步,成為台灣香魚出貨量最大的漁場,年出貨一百萬條。 不 過,香魚從十五年前一公斤五百元的高價,隨著繁殖技術的進步,跌到每公斤二七○元,價格幾乎腰斬。黃玉明無奈地說,「養殖魚類幾乎都這樣,差不多五到十年 就從高價魚種變成平民魚種。」因應價格下滑,八甲漁場的另一項祕密武器是「帶卵香魚」。香魚只在每年十月到十二月間才會產卵,這種「帶卵香魚」是所有老饕 的最愛,過去只能透過捕撈之後揀選,分類出母香魚。但八甲漁場卻不需要事後揀選,養殖池中,絕大部分的母魚都能催熟產卵,黃玉明神祕的說:「這是我目前唯 一的祕訣,再透露下去就會被學走。」所以當對手只能搶低價的魚肉市場時,他卻能大量賣出每公斤五百元的帶卵香魚,讓營收依然在千萬元以上。 除了養殖,他也在漁場開設餐廳,吸引觀光客;現在幾乎成為觀光客到宜蘭的指定景點。這位宜蘭鄉下出身的窮小子,終於從被親戚看輕的小魚苗,成長為能力抗惡劣環境的成魚,在香魚養殖中,養活自己,也撐起整個家庭的生計。 香魚達人黃玉明 出生:1952年 經歷:金魚養殖 學歷:空中大學肄業 達人致勝心法 一、把香魚當自己的嬰兒照顧,就知道何時該餵食、何時該加水。 二、逐漸放寬飼養的條件,找出最省力的飼養模式。 三、持續開發更多的魚類、增加銷售單價。 |
|
||||||
劉永好剛開始創業時,曾想向銀行貸款人民幣一千元卻不可得,如今他所擁有的新希望集團年營收逾人民幣六百億元。過去二十年,他在中國富豪榜屹立不搖的致富 與守富祕訣是什麼? 撰文‧楊方儒 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富豪前十強」的榮銜,仍然與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名字連在一起。最新出爐的美國《富比世》雜誌(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 劉永好以三十五億美元財富名列全球第三一○名,居中國富豪榜第十四名。如果把劉永好與劉永行兩兄弟財富加總,則高居二○一○年胡潤中國百富排行榜第二名。 中國,這個充滿發財機會的新興市場,每年的《富比世》與「胡潤富豪榜」上,總是有新人竄出頭,成了世人的目光焦點。問題是,很多人都挺不住。 不少中國首富被關進牢籠,讓胡潤榜成了「殺豬榜」,因為他們的錢財見不得光。更多行業潮起潮落,讓企業主人翁沒幾年就淪為波臣,無聲無息地消失。始終屹立 不搖的,劉氏兄弟是其中佼佼者。 從人民幣一千元起家 早在一九九五年,《富比世》首度將中國富豪納入全球排行榜時,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被人收養後改名為陳育新)、劉永好四兄弟,即以人民幣六億元,排名 全中國第一。二○○一年,他們的財富激增十四倍,仍然穩居榜首。 縱使如今分家,老二劉永行家族擁有人民幣三五○億元,老么劉永好家族則達人民幣二五○億元。在胡潤百富榜上,兩者相加後,仍是全中國亞軍,逼近娃哈哈集團 董事長宗慶后的人民幣八百億元。 劉永好在三十歲那一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時,與三個哥哥賣手錶、腳踏車,籌到人民幣一千元創業資金。從最不起眼的農業、畜牧業起家,劉永好卻從一隻雞、一 頭牛身上,創造了驚人的財富。 「對我來說,富豪這個頭銜,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劉永好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說得直接。「我只是正好站在一個對的位置,做我自己認為對的事而已!」 在與《今周刊》深談時,他反而對曾經獲選為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感覺興奮許多。 原因是因為評審的一句話打動了他:劉永好把自己定位為農民之子,永遠的麥田守望者。 的確,劉永好為農民提供資金,為農產品價格揪心,為貧瘠農村接上網路,還打造出了現代化的農業供應鏈。 比起中國許多人愛炫富,劉永好不喝酒、不抽菸、不跳舞、不打麻將、對名牌不感興趣!他喜歡吃麻婆豆腐和回鍋肉,平常都在員工餐廳用簡單午餐,碗裡從不剩下 一粒米飯。 比劉永好更有錢的二哥劉永行,同樣節儉成性。有一次他在家樂福看上一款棉質襯衫,一下子用人民幣四百元買下十件,後來《富比世》訪問他,在攝影棚裡拍攝封 面時,就穿著這款襯衫入鏡。 在一○年出爐的胡潤榜中,目前定居上海的劉永行,擠下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成了上海首富,劉永好則為四川首富。上海是全中國最富庶的城市,四川則是上億 人口的天府之國,能夠在這兩地稱王,可看出劉家兄弟的口袋深度。 一九九五年時,希望集團剛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四兄弟就決定劃分產權,進行分家從頭改造家族企業。希望集團一分為二,老二劉永行負責東方希望集 團,老么劉永好則主持新希望集團,大哥劉永言跨足電子產業,老三陳育新則投入地產生意。 三十年過去了,他們的成就不僅是創造財富,更是守住財富。 事實上,早在一九八○、九○年代,四兄弟就經常參加中國企業家的活動,之後劉永好慢慢發現: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有的倒閉、有的被抓、有的不幹、 有的過世。 「這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劉永好微笑著比喻說,很多人怕吃苦,一一倒下去了;很多人在獨木舟上行走,一個沒有踩好,也倒下去了;很多人遭遇 關鍵挑戰時卻跑不動,則被老虎、獅子吃了。 致富祕訣:順著潮流再超前問到劉永好賺錢致富的祕訣,他輕鬆地說,「很簡單,就是順著潮流而動,並且略有超前。」最好的例子是,八七年時,劉永好到廣州出 差,看到廣州農民大排長龍,都在購買泰國進口的大顆粒飼料。基於好奇心,他也跟著排了隊,買了幾包飼料回成都。 劉永好當時深思,四川省是養豬大省,養豬是農村經濟的主要來源,如果有更好的飼料能夠在市場上推出,無庸置疑,一定能賺錢。 但當時劉家四兄弟,才剛投入鵪鶉養殖,雖然手中還算小有資本,但仍思索了很久,才決定進軍這塊市場。最後他們成立「希望飼料公司」,在市場完全真空下,自 製飼料馬上就在全中國造成轟動。 整個希望集團的基礎,自此茁壯起來!這可說是劉家四兄弟一生的分水嶺。 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做事一絲不苟,總是觀察入微。劉永行與劉永好剛開始養雞時,常常清晨四點鐘就起床,打掃衛生,觀察小雞做記錄,常常一蹲在地上就是兩 個小時,在雞舍裡一動也不動。 更令人訝異,後來為了生產豬飼料,他們甚至會先親自嘗一嘗,看看是什麼口味!大哥劉永行常說的一句話是:「既然我們要對產品負責,就要真正了解產品。」 「沒有土、沒有水,他們也能活下來!」北極光創投創辦人鄧峰觀察,劉家兄弟是如今仍在枱面上,碩果僅存的第一代民企領導人,他們真的懂得吃苦。 尤其是政策風向,每三到五年就來一次的宏觀調控,主導了民企的命運。宏觀調控整治的對象就是民企,如何準確預測調控方向,是民企領導人不能不學的「占星 術」。 而劉家兄弟確實是箇中好手。以劉永好進入金融圈的時間來說,就是逢迎政策而為,剛剛好上了勢頭。十五年前,劉永好是民生銀行的創始人,從最初人民幣十三. 八億元的資本,直到今天人民幣一.七兆元的總資產,也是抓到了中國金融開放的風向球。尤其民生銀行的定位,是特別要為中小企業服務,這讓他感覺到很驕傲。 領先潮流太多就會血本無歸至於新希望集團,目前已經擁有四百多家子公司和六萬多名員工。二○一○年,新希望全年飼料銷售達到一二○○萬噸,位居全球第三, 集團總營業額則突破人民幣六百億元,是歷史新高。 「下一個五年,我們要達到世界級農牧企業的中級標準,簡單地說,營業額要達到人民幣一千億元以上!」劉永好說到新希望的兔年新目標。 劉永好後來也發現,做生意真的不能領先潮流太多,要不然很容易血本無歸!一九九○年代初期,他周遭很多朋友,都拉他做房地產生意。他當時考量希望集團財力 還不是很穩固,所以雖然心裡躍躍欲試,但還是把這股衝動給按捺下來。 結果在政府「打房」的限制下,當時中國房地產市場全部泡沫化,很多人都被拖垮了。直到一九九六年以後,劉永好發現房地產已走到谷底,加上在飼料本業也賺了 好幾桶金,才慢慢開始做地產。 如今就連劉永好的獨生女劉暢,也是全中國名列前十的女富豪、四川最有錢的女人。 作為富二代,剛滿三十一歲的劉暢,名下擁有的財富多達人民幣九十二億元!如果她也想走精品名媛路線,這數字足足可以開五家 台北市BELLAVITA貴婦百貨。 少為人知的是,劉暢也有一段創業經歷。她在剛念完書時,曾經向劉永好借了人民幣十萬元,在成都的春熙路上開了一間飾品店,專賣便宜耳環、項鍊。 這個小生意非常成功。劉永好開玩笑地說,淨利甚至比新希望淨利還要高:投入資本人民幣十萬元,最終淨利達人民幣二十萬元。 看來這對父女都有做生意的腦筋,更關鍵的是,他們都能從基層做起。一個親手抓雞養豬的爸爸、一個親口在大街上叫賣的女兒,財富的起點,真的很簡單。 劉永好 出生:1951年 現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全國政協常委經歷: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乳業協會副會長等 劉永好大事紀 1982 辭去公職,與三兄弟在古家村開辦育新良種場1987 出任成都希望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希望牌飼料暢銷全國1992 成立希望集團1995 任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2001 劉氏兄弟被《富比世》評為中國首富2002 成為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2003 任全國政協政治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0 獲得中央電視台「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1 《富比世》全球富豪榜排名第310名,中國第14名 |
||||||
|
||||||
三月二十一日,康師傅控股在台灣 與香港同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魏應州選擇回台,這也是康師傅TDR(台灣存託憑證)掛牌之後,魏應州首次回來主持法說會。 「真的很抱歉,無 代無誌(台語:無緣無故)跌到三十多元!」魏應州拿起麥克風就是一陣抱歉!原來去年一整年台股指數漲了九‧六%,但康師傅TDR股價卻跌了一七‧二%,從 四六‧五元跌到年底的三八‧五元。魏應州解釋,因為新台幣升值跌掉八%,而另外跌的九%則是「努力不夠」! 去年,康師傅全年營收一九四六‧ 一八億元新台幣、年增率為三一‧五%;淨利上升二二‧三九%、達一七八‧五七億元,每股盈餘為二‧四八元。魏應州對這張成績單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特別 是在非酒精類飲品銷售量上,去年康師傅一舉超越可口可樂,提前達成二○一三年的目標。 被問到是否對股價感到委屈?魏應州忍不住對媒體撥起算 盤,認為在股票本益比不變、每年約成長二○%的條件下,股價在十年內應可成長六倍,達到一二○港元。儘管這只是魏應州的獨門估價公式,但看好中國內需黃金 二十年的他,顯然真的很需要股東長抱力挺。 (林讓均) |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html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
營業額
|
2,328,787.00
|
2,348,622.00
|
2,513,898.00
|
2,530,165.00
|
2,694,225.00
|
|
|
|
|
|
|
毛利
|
524,593.00
|
484,554.00
|
434,791.00
|
492,739.00
|
598,559.00
|
毛利率
|
22.53%
|
20.63%
|
17.30%
|
19.47%
|
22.22%
|
|
|
|
|
|
|
銷售開支
|
(187,781.00)
|
(200,375.00)
|
(235,051.00)
|
(153,745.00)
|
(96,792.00)
|
銷售開支/營業額
|
8.06%
|
8.53%
|
9.35%
|
6.08%
|
3.61%
|
行政開支
|
(264,958.00)
|
(234,626.00)
|
(273,833.00)
|
(315,423.00)
|
(381,346.00)
|
行政開支/營業額
|
11.38%
|
9.99%
|
10.89%
|
12.47%
|
14.21%
|
|
|
|
|
|
|
純利
|
91,022.00
|
54,936.00
|
(91,188.00)
|
56,577.00
|
167,779.00
|
純利率
|
3.91%
|
2.34%
|
N/A
|
2.24%
|
6.25%
|
|
|
|
|
|
|
經營現金流
|
106,725.00
|
26,356.00
|
59,343.00
|
167,419.00
|
200,382.00
|
已繳稅項
|
(9,948.00)
|
(5,665.00)
|
(11,923.00)
|
(5,443.00)
|
(7,000.00)
|
|
|
|
|
|
|
現金
|
83,635.00
|
65,255.00
|
60,494.00
|
182,433.00
|
317,892.00
|
總債項
|
5,850.00
|
8,553.00
|
19,414.00
|
2,636.00
|
79,292.00
|
股東權益
|
656,911.00
|
686,518.00
|
566,259.00
|
621,762.00
|
743,745.00
|
|
|
|
|
|
|
分部收入
|
|
|
|
|
|
製衣
|
1,648,911.00
|
1,717,159.00
|
1,970,454.00
|
1,832,356.00
|
1,886,723.00
|
貿易
|
572,163.00
|
522,151.00
|
439,217.00
|
558,699.00
|
656,173.00
|
零售
|
107,713.00
|
109,312.00
|
104,227.00
|
139,110.00
|
141,493.00
|
|
2,328,787.00
|
2,348,622.00
|
2,513,898.00
|
2,530,165.00
|
2,684,389.00
|
分部溢利
|
|
|
|
|
|
製衣
|
64,170.00
|
54,172.00
|
(72,290.00)
|
36,249.00
|
60,814.00
|
貿易
|
35,041.00
|
18,763.00
|
16,171.00
|
14,173.00
|
63,998.00
|
零售
|
(1,759.00)
|
(3,692.00)
|
(7,894.00)
|
1,983.00
|
78.00
|
|
97,452.00
|
69,243.00
|
(64,013.00)
|
52,405.00
|
124,890.00
|
|
|
|
|
|
|
每股盈利 (HKD)
|
0.3400
|
0.2100
|
(0.3400)
|
0.1900
|
0.6200
|
每股股息 (HKD)
|
0.1400
|
0.1000
|
0.0000
|
0.1000
|
0.2400
|
派息率
|
41.18%
|
47.62%
|
0.00%
|
52.63%
|
38.71%
|
|
||||||
珍貴而稀少的田黃,是古代帝王送給臣子作為嘉獎的禮物,但隨著歷史演進,田黃散落在世界各處,陳國和收藏了百餘件田黃,不僅見證了明清時代的歷史,更豐富了他的人生。 撰文.許瀞文 攝影.吳東岳淡出經營權、退居日盛企業集團總裁的陳國和,今年初春之際,在收藏界引發一陣騷動,他秀出收藏三十年、共一百三十六件的田黃,市值高達十億元,堪稱世界第一。 收藏品價格漲超過百倍 近 年屢創中國文房拍賣天價的田黃,比鑽石、翡翠還稀有,陳國和情有獨鍾,收藏田黃多年至今,數量、質等堪稱世界第一。開幕當天「寒舍主人」蔡辰洋、立法院長 王金平、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等人都前來朝聖。承展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表示,「不敢說是絕後,但一定是空前。」不同於翡翠、鑽石的高知名度,田黃對許多人來說 相當陌生。田黃是一種壽山石,從山上滾落到田中,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成為各種不同的顏色,當中又以黃色最尊貴,獨產於中國福州。因 為硬度只有二至三度,還有中國「軟寶石」之稱,因為田黃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所以特別珍貴,因此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的說法。 年 輕時就喜歡蒐集玉石的陳國和說,「玉石種類太多,有時難分真假,因緣巧合下,經友人介紹田黃,一看就覺得特別投緣,且只產於明清兩個朝代,考究容易,數量 又稀少,轉而開始蒐集田黃。」國立藝術大學兼任講師吳金洋強調,壽山石是一種資源稀少產品,已經越來越少,尤其是田黃,幾近絕產,當初大家不斷挖掘田黃的 那片地,現在中國政府已經把它蓋成公園,福州這個地方,要挖到田黃機率幾乎等於零,而陳國和的手中居然有百餘件田黃,市值超過十億元。 吳金 洋指出,田黃是中國人獨愛的印石,大多都是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等有收藏,但數量不多,在中國經濟尚未崛起前,田黃價格不算貴,大概百來萬就買得到。自 從二○○三年中國經濟迅速起飛後,收藏家變多了,田黃變得又貴又難買,陳國和驕傲地說:「從當初開始收藏到現在,粗估價格增加兩個零。」藝術無價,再貴也 不賣怕不怕買到假貨?陳國和說,他背後有個顧問團,包含已故的名篆刻家王北岳、寒舍主人蔡辰洋,都是他智囊團兼好友,買東西前大家會先討論、交流,不怕買 到假貨。 花了三十多年時間,收藏百餘件田黃,大多是陳國和從拍賣場買回來的,也有些是拿自己心愛的珍寶和別人「以物易物」,像他就曾經拿齊白石的字畫、顧景舟的茶壺,去跟收有田黃的收藏家交換。 當中有個被雕刻成雙魚造型的田黃,是屬於田黃中等級最高的,稱為「田黃凍」,質地清澈可透過光,是陳國和最喜歡把玩的田黃。 陳 國和笑著說,因為自己是雙魚座,看到這個就決定要買下來,託朋友到香港拍賣場搶標,自己則與朋友現場手機連線,不管價格多少,一定要得標,到最後終於把心 愛的雙魚田黃帶回家,價格多少?陳國和笑著說:「這是藝術品,藝術無價啦,講到錢就俗氣了。」除了雙魚田黃凍,陳國和最愛還有一個平頂方章,這個方章不僅 有明末清初名家加持,質地透明,還重達二二三克,是少數方正的田黃。陳國和說:「這個方章是田黃中難得的極品,因為形狀方正、雜質少,給我五億元,我也不 會賣!」 珍品出借辦展推廣藝文 除了自己本身收藏,陳國和也樂於和其他人分享,他說:「只要有親朋好友結婚,我都會送上蒐藏的印石,印章上並刻好夫婦的名字,變成一種永恆的紀念。」曾經送過芙蓉石、白荔枝、壽山石、白芙蓉對章等,現在的價值當然也增加不少。 如 果有天寶貝女兒關穎出嫁,是否也打算送一個田黃、刻上名字給女兒,當作祝福呢?陳國和笑說:「我送給她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她會更有智慧、勇氣去面對人 生。」這次之所以捨得將珍藏的田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陳國和說,他希望能多培養台灣年輕人的藝術氣息,他發現有很多台灣人連歷史博物館都沒踏進來過。史博 館也與不少學校合作,邀請全校同學一同來看展覽,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歷史文物,從了解古物中得到知識。 陳國和說,雖然自己本身是企業家,父親是建築師,女兒關穎在娛樂圈發展,三代都從事不同工作,但唯一不變的是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 陳國和 現職:日盛企業集團總裁、日盛金控名譽董事長經歷:日盛金控董事長、工商建研會理事長收藏成績:資歷達30年,為清翫雅集成員,以田黃、茶壺、鎏金佛和古玉收藏最具系統 |
||||||
2004-5-6 NM
有「風扇大王」之稱的蜆壳電器創辦人翁祐,上週日突然在其渣甸山大宅內自縊身亡,只留下遺書透露因病厭世。這位個子矮小,年逾八十的億萬富豪,生前為人隨和友善,獨愛投資股票,鄰居、員工及他的順德鄉里得悉他過身,均感到十分震驚。
翁祐在六十年代,因自創一種以機械製造的車輪式風扇摩打,從而大量生產吊扇而聞名,並取得香港政府這個大客仔。蜆壳生產的「SMC」牌吊扇,行銷中東、非 洲,七十年代為香港爭取到全球出口風扇的第一名,成為香港工業界的一個傳奇。上週日,下午約四時四十五分,位於渣甸山包華士道的翁家大宅內,一名男菲律賓 工人用廣東話大叫「救命」,驚動附近鄰居。未幾,救護車到場,把已呈昏迷狀態的翁祐送到灣仔律敦治醫院,但延至五時五十分證實不治,其妻翁何韻清及三子國 源在醫院內表現傷心。與翁祐為鄰的陳樹渠太太陳麗玲也惋惜地說:「翁祐個人好好笑容,我初初搬來渣甸山時,佢同太太攞住籃生果來拜訪,邀請我哋參加渣甸山 居民協會。有一年佢家中添了一對孖生孫女,佢兩夫婦也開心到來告訴我。」位於柴灣利眾街的蜆壳工業大廈廠房內,員工都愁眉苦臉。寫字樓口當眼處,掛着一幅 翁祐生前所題的字畫,名為「健誠忠毅」,當中包括一句是「身體健康,始有奮鬥精神」,可見翁祐十分着重自己的身體。因此他的朋友得知他因病輕生的噩耗,均 表示奇怪。任港九電業總會名譽主席的翁祐,上月二十三日還出席該會的春茗,總務部長李銓昌說:「不察覺他有病,只是他致詞時有點氣虛。」
長子接班,退而不休翁祐有三子、三女。去年中,翁祐才把蜆壳電器主席一職,交棒予長子國基,但他每天仍與兒子準時九點上班,而次子國材只任蜆壳非執行董 事,自己另創一間名為偉領思電訊公司,三子國源較為逍遙,喜歡埋首寫小說,只在公司任職船務文員。得悉老父過身後,身在外國公幹的長子和次子,均於週二返 抵香港奔喪。現時翁祐家族持有蜆壳電器五成一股權,市值四億五,今年剛好是公司上市二十周年,而這盤生意是翁祐一手一腳打天下返來的。
出生於順德的翁祐,其家族在鄉間做絲綢生意,十五歲來港闖天下。三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翁祐和朋友開辦糧食貿易公司,從內地運大米到香港,並以蜆壳形燈罩 進行易貨貿易,公司因此而命名為蜆壳。至四五年,他轉移從歐美進口電風扇來港銷售。那時進口的風扇,價錢昂貴,只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有見及此,翁祐萌生 製造風扇的念頭。五二年,他與友人租了銅鑼灣蓮花宮西街地鋪,設立蜆壳電器公司,最初生產變壓器,其後才生產風扇。而他的太太何韻清就是在他的鋪頭打工時 認識的,也是順德鄉里。舊廠附近的街坊也記得翁祐當時的風扇廠,「佢老婆喺廠入面打工,三蚊一日,後來成為老闆娘,打工變打麻雀,佢鍾意梳個高髻出入工 廠。」一名老街
坊說。當時蜆壳生產的風扇只售一百八十元一把,比市面所售的進口貨平一半,故常出現供不應求情況。至六十年代,他與公司的工程師合作,發明了第一副機器製 造的車輪式風扇摩打。「當時,風扇的摩打是人手造的,每副摩打要繞六組電線,每繞一圈電線都要加一塊瀝青紙,機器是造不來的。他發明了車輪式摩打,就令工 序加快了許多。」港九電業總會主席何華說。
香港政府是大客仔
於是蜆壳由每天生產二十把風扇增產至每天數百把,生意源源不絕,並把產品出口外國。六三年,翁祐更斥資四十一萬元,在柴灣買地建廠,即現時的蜆壳工業大 廈。到七十年代,蜆壳成為全球出口吊扇最多的公司,贏得了風扇大王的稱號。翁祐此後由灣仔莊士敦道搬到渣甸山大宅。八十年代初,一直用英國來路貨GEC吊 風扇的香港政府,因在一次被對方「走單」後,轉為幫襯蜆壳。從此,政府的學校、寫字樓、宿舍等都用上蜆壳風扇。
八四年,翁祐把蜆壳上市,現時在國內及本地的員工共八千二百人,每年生產六百多萬把風扇。公司現市值有八億八千萬元。不過翁祐甫脫離風扇業,便有損手之 時。九四年,他返回鄉下順德大舉投資,除了成立廠房外,又投資八億元於順德往番禺的收費公路,但公路表現未如理想,幸好中方夥伴在九八年退回八億元款項。 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長子翁國基,與老父有同一嗜好,就是喜歡炒股。二千年時,蜆壳的營業額有廿六億,但用來買股票的佔了十六億元,公司更特別設有一個 投資部門,專門買賣股票,翁祐非常熱衷。二千年蜆壳在股票上雖然賺過四億二,○一年卻倒蝕七千多萬,○二年亦蝕千二萬,去年則蝕三千二百多萬元,幸好從電 器製造這實業中補貼,去年公司才賺八千七百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