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年翻五倍!小米新一輪融資估值或達50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15

屏幕快照 2014-11-04 上午9.35.13

僅僅過去一年零兩個月,小米公司的估值已經翻了五倍?

彭博新聞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公司正在展開新一輪融資談判,對該公司的估值大約在400億至500億美元之間。

上述知情人士稱,此輪融資談判仍處於初級階段,尚未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

小米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小米公司此前於2013年8月以10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上一輪融資。

從2011年推出首部智能手機以來,小米公司發展迅猛,目前已經將產品推向了新加坡和印度。這一國際化擴張計劃加上小米4和紅米智能手機的旺銷,共同幫助該公司躋身全球頂級手機廠商之列。

對比來看,現在小米的估值已經超過索尼和聯想等老牌亞洲電子公司。索尼估值為210億美元,聯想為160億美元。  

另外,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小米股東DST Systems可能參與本輪融資。小米的估值也將因此超過Uber和Snapchat,這兩家公司的最新估值分別為170億和100億美元。  

DST發言人尚未作出回應。

小米公司CEO雷軍去年9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米五年內不會上市。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 10月29日發布的報告,小米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較去年同期的560萬部增長兩倍多,達到1730萬部。其同期的市場份額也從2.1%增長到5.3%,同比翻了一番多。 雷軍的目標是在明年將銷量提升4倍,達到1億部。小米2013年的出貨量約為1870萬部。

根據IDC的數據,小米今年第三季度首次躋身全球三大智能手機廠商之列,僅次於韓國的三星電子和美國的蘋果公司。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小米首次面向海外發行的10億美元三年期債券受到了29家銀行的瘋搶。此次債券發行於上周結束,購買債券的銀行包括德意誌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等。

小米此次發債吸引的銀行數量已經超過了阿里巴巴。在2013年4月80億美元的債券融資中,阿里巴巴一共吸引了22家銀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89

【專欄】為什麽新一輪豬周期不足為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43

本文作者系國信證券分析師鐘正生、林虎,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自9月上旬高點算起,22省市平均豬肉價格已連續下降超過7周。特別是,至今年年中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降至2010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市場不免擔心豬周期引發通脹失控的風險。不過,與前兩輪豬周期相比,本輪豬周期有兩個重要差別,決定了本輪豬價波動的幅度和持續性不足為慮:

一、與前兩輪豬周期時的經濟基本面相比較,本輪不會再出現經濟整體過熱、流動性寬松、大規模投資投入的局面,基本面決定了豬價仍然會延續一段震蕩調整期,調整後豬肉價格有望緩慢上行;二、散養戶逐漸退出、規模化養殖戶比重不斷提高,我國“豬周期”的波動性有望下降,同時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也有效削弱了以往疫病等外生性沖擊事件對於豬價助漲助跌的影響。

基於以上兩點重要差異,我們預計本輪豬肉價格上漲周期應當在2014年底開始,持續上漲至2015第三季度達到階段性高點,豬價上漲幅度在50%左右,漲幅遠遠小於前兩輪周期。考慮到2014全年豬價對CPI同比拉動在0.1%-0.2%之間,我們大致估算出明年豬價對CPI同比的拉動大約在0.05%-0.1%之間。

  • 近三輪豬周期的簡單回顧

2003年至今,我國經歷近三個完整的豬周期,其中前兩個豬周期持續時間分別為38個月和46個月,目前正處於第三個豬周期的下跌階段。三輪周期中,豬價波動幅度均較大,2006-2010年周期中豬價最大漲幅達到150%左右(圖1)。

圖片1

圖1

圖片2

圖2

豬價短期波動可以根據供需缺口和季節性因素進行判斷,但對中長期趨勢,仍需放到經濟貨幣周期的大背景里來看待。

第一輪豬周期是2003年4月-2006年5月,持續時間38個月。從經濟貨幣周期看,這一時期經濟基本面的主要特征是流動性過剩和投資過熱,經濟處於周期性繁榮階段,GDP增速保持在11%左右,2004年3季度的CPI同比一直高居在5.3%以上。

第二輪豬周期是2006年6月-2010年3月,持續時間46個月。為熨平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沖擊,政府祭出大規模刺激計劃,這一時期基本面呈現出整體過熱、流動性寬松、通脹持續上行、勞動力成本加速上升的態勢。M2當月同比增速升至30%左右,同期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逼近20%的高點。經濟過熱引發通脹持續上行,CPI和PPI分別上升至8.7和10.1的階段性高點(表1)。

2010年4月至今,豬價正經歷十年來的第三個豬周期,最低從2010年6月的14.86元/公斤上漲至2011年9月的30.41元/公斤,目前豬價回落至21.91元/千克。2011年9月豬價的階段性高點,正好對應了工業增加值同比變化的高點(超過20%),而豬價在2014年上半年跌至谷底時,工業增加值和M2 當月同比變化增速均跌落至階段性低點(圖2)。

表1  三輪豬周期經濟基本面的比較

周期起止時間

周期持續時間(月)

GDP平均增長速度(%)

CPI和PPI波動區間(%)

M2月同比平均值(%)

2003/04~2006/05

38

11.03

CPI:0.3-5.3;PPI:1.2-8.4

17.50

2006/06~2010/03

46

11.22

   CPI:-1.8-8.7;PPI:-8.2-10.1

20.12

2010/04~

-

8.78

  CPI:1.6-6.5;PPI:-3.6-7.5

15.02

資料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

  • 本輪豬周期的“變異”之處

從生豬養殖流程來看,從能繁母豬補欄到形成商品豬的供應一般需要12-14個月,因此豬肉價格對能繁母豬存欄數往往有12-14個月的滯後反應期。2013年下半年開始,無論是能繁母豬存欄數還是生豬存欄數,都顯示出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總體來看,本輪豬周期豬價下跌持續時間夠長,跌幅夠深,養殖戶養殖虧損時間夠長,虧損夠深。因此,本次下跌周期接近尾聲之際,養殖戶無論是對仔豬的補欄積極性還是對能繁母豬的補欄積極性都並不高。生豬存欄數雖從底部有所擡升,但仍處相對較低的位置,能繁母豬存欄數則持續下降(圖3)。可見,本輪豬周期無論是從去庫存還是從去產能角度來看,都清除得足夠徹底。

 

圖片3

圖3

不過,與前兩輪豬周期相比,本輪豬周期有兩個重要差別,決定了本輪豬價波動的幅度和持續性不足為慮:

第一個差別是,與前兩輪豬周期時的經濟基本面相比較,本輪不會再出現經濟整體過熱、流動性寬松、大規模投資投入的局面(表1)。實際上,當前宏觀經濟景氣仍然偏低,投資增速趨勢性回落,信用和社會融資擴張增速維持低位,經濟基本面決定了豬價仍會延續一段震蕩調整期,調整後豬肉價格有望緩慢漸進地上行。

第二個差別是,散養戶逐漸退出、規模化養殖戶比重不斷提高,我國“豬周期”的波動性有望下降,同時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也有效削弱了以往疫病等外生性沖擊事件對於豬價助漲助跌的影響。

我們可以從美國的生豬規模化養殖進程中汲取經驗。1960-1980年期間,美國生豬養殖業以小規模養殖為主;1980年代以後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以及飼料工業的驅動,生豬養殖專業化程度迅猛發展,規模化進程快速推進,大型豬企充當了行業整合者,通過收購及推廣“公司+農戶”的模式迅速擴大市場份額。1987年,美國生豬存欄量超過1000頭的豬場出欄量占比僅為37%,1992年上升至47%,1997年已達71%。1989-1999 年間下遊包裝肉行業集中度提升了22%,2009年生豬養殖行業前二十家養殖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70%。美國開始出現橫跨飼料生產、生豬養殖、豬肉食品生產與銷售的大型綜合集團,生豬養殖效率顯著上升,而全產業鏈的生產經營,也分散了產業鏈各環節的市場風險,抗周期能力明顯增強。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美國豬價同比增速的波動區間日漸收窄(圖4)。

圖片4

圖4

圖片5

圖5

與1980年代的美國類似,當前我國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正日益提高。而近十年來散養戶快速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快速城鎮化帶來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第二代農民工(1980年後出生的進城打工青年)在擇業觀念上發生顯著改變,生豬養殖勞動強度大且回報低使其成為次優選擇。目前來看散養主體或出現斷層,未來十年散養戶有望加速退出(圖5)。因此,類似於美國1980年代以後的生豬養殖行業變化,在規模養殖水平提高,及中央收/放儲力度增大的影響下,我國“豬周期”的波動性有望下降;規模化養殖水平提高也有效削弱了以往疫病等外生性沖擊事件對於豬價助漲助跌的特性。

基於上述“變異”之處,預計本輪豬價上漲周期會在2014年底開始,持續上漲至2015第三季度達到階段性高點;同時豬價上漲幅度在50%左右,波幅遠遠小於前兩輪周期。

  • 明年豬價有擾動,無顧慮

從去年年中開始,豬糧比價不斷下行,養豬盈利嚴重侵蝕,導致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一路下行,至今年中母豬存欄量已降至2010年以來的歷史低位。2010年豬周期啟動引發的通脹令人記憶猶新,如今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下降的情況再度出現,市場上難免存在對豬周期引發通脹失控的擔憂(圖6)。

目前,豬糧比價較今年上半年已明顯回升,22個省市平均豬糧比價在5.6的盈虧平衡點上下浮動(圖7),補充養殖規模已有利可圖,預計本輪豬周期持續時間應該不會太長。短期來看,豬價確實仍然存在上漲動力,但單純的豬周期並不會引發通脹的大幅上行。2007年豬周期啟動的同時伴隨著外圍輸入性通脹的沖擊,2010年豬周期啟動配合了當時經濟基本面的回暖,這才使得2007和2010年出現通脹飆升的現象。

圖片6

圖6

圖片7

圖7

展望明年,從內部因素來看,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下行,基本面不存在通脹推力;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元匯率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不振,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存。因此,豬周期啟動“獨木難支”,難以引發通脹失控的風險,我們對明年通脹形勢持穩定溫和的態度。2014全年豬價對CPI同比拉動在0.1%-0.2%之間,而我們在前文預測過本輪豬周期豬價漲幅大致在50%左右,因此我們大致估算出明年豬價對CPI同比的拉動大約在0.05%-0.1%之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31

中國高鐵海外第一單風波:墨西哥將補償中企 允許參與新一輪招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98

在取消中國企業的高鐵招標結果後,墨西哥政府稱將補償中國企業,且允許他們參與新的高鐵招標。

路透社7日報道,墨西哥政府稱,在取消招標後將根據法律補償中國鐵建。預計高鐵重新招標將在11月末開始。高鐵新的招標將持續更長時間,以便所有感興趣的公司都能夠參與進來。中國鐵路建設集團能夠參與該國新的高鐵招標。

此前法新社報道稱,墨西哥政府7日決定撤銷授予中國企業的37億美元高鐵大單。消息公布後,昨日滬深股市高鐵基建板塊大跌。

墨西哥交通部長Gerardo Ruiz Esparza告訴Televisa network稱,墨西哥總統Enrique Pena Nieto撤消了中鐵建財團11月3日的中標結果,並決定重啟投標程序。

墨西哥交通部稱,取消中標是為“避免對投標過程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出現任何質疑”,因為只有一家公司競標。

但是中鐵建今日晚間稱,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收到高鐵項目中標被取消的官方通知。

墨西哥總統Pena Nieto將在三天後出席北京APEC會議,並對中國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

墨西哥取消合同消息後,鐵路基建板塊大跌。中鐵建A股股價大跌5.5%,港股大跌5.2%。

QQ圖片20141107144545

此 前,中國鐵建牽頭的中國財團作為唯一投標方,中標墨西哥高鐵建設工程項目,成為中國公司首個基建與裝備聯合出海的鐵路項目。

該高鐵項目計劃全長210公里,將連接首都墨西哥城和克雷塔羅,最高時速達到300公里,墨西哥政府希望每天客流量達到2.3萬人。

墨西哥政府周一表示,該項目總成本為508.2億比索(37.4億美元),包括建設成本和6.6億美元的五年運營成本,該項目85%的長期融資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墨西哥政府稱簽訂合同後,這一數字將會根據通脹率、匯率和其他可變因素進行調整。

在中鐵建本周中標之前,有十幾家公司對墨西哥高鐵項目感興趣,最後只有中鐵建在截至日期前提交標書。

路透曾援引西門子公司鐵路業務負責人報道稱,該公司以及同樣對這一項目感興趣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曾要求墨西哥政府給它們更多時間準備競標, 但被墨西哥交通部所拒絕。

在周一中鐵建中標後, 墨西哥交通部長Ruiz Esparza表示,只有一家公司投標高鐵項目“並非不正常”,因為從全球看一般這類項目平均只有兩家公司投標。

彭博新聞社此前報道稱,墨西哥反對黨National Action Party指責說,只有中國鐵建所牽頭財團參與的這次競標最終確定的項目建造價格太高,並且墨西哥政府沒有給予其他有興趣競標的公司足夠的準備時間。 但墨西哥通信與交通部部長 Gerardo Ruiz Esparza稱,最終核定的建設成本要低於政府最初定下的預算,而且墨西哥政府去年11月就通知有興趣競標這一高鐵項目的公司進行準備了。

據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即使拿下了墨西哥高鐵項目,中國鐵建也面臨很大的財務風險。2009年,中鐵建承建了沙特的輕軌,因工期延誤虧損了41.53億元。

如果說工期是發包方出的難題,價格戰就是中國鐵路公司自己選擇擠的“獨木橋”。低價是中國鐵路企業海外拓展貫用的“必殺技”。中國最大的鐵道設備制造商之一北車能拿到波士頓地鐵項目,也沿用了這一絕招:北車報出了超低價,比競爭對手龐巴迪的出價低一半。

之所以主打價格牌,是因為中國的確有成本優勢。據世界銀行的報告,要建設時速350公里的高鐵,中國的成本在1700萬至2100萬美元,歐洲要花2500萬至3900萬美元,而美國加州要高達5600萬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91

11月綜合PMI創16個月新低 歐元區恐陷入新一輪衰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53

今日公布的11月PMI數據表明,歐元區經濟現16個月來最弱增長。歐元區11月綜合PMI初值51.4,創下16個月新低。德國和法國11月PMI數據也都表現不佳。分析師認為這增加了歐元區陷入新一輪衰退的風險,歐洲央行或被迫出臺更多措施刺激經濟。

pmi

歐元區11月制造業PMI初值50.4,不及預期50.8和前值50.6。歐元區11月服務業PMI初值51.3,創下11個月新低,預期52.4,前值52.3。

法國仍是歐元區經濟疲軟的代表,其商業活動連續7個月萎縮,新訂單增長以近一年半來最快速度下滑。

德國同樣表現不佳,新訂單自2013年6月以來首度下跌,受此拖累,德國商業活動創2013年7月以來最弱增長。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

“歐元區綜合PMI降至16個月新低,這增加了歐元區陷入新一輪衰退的風險。”

“法國仍令人擔憂,其商業活動連續7個月萎縮,對商品及服務的需求正以更快速度減少。德國商業活動也創去年夏天以來最弱增長。歐元區其他國家比德法兩大”核心“表現要好,但擴張速度也有所下降。”

“近來的系列聲明和刺激措施都未能重振經濟增長,決策者無疑將對此感到失望。PMI數據反映出的衰退趨勢將對歐洲央行進一步施壓,促使決策者實施更多措施以提振經濟,而不再等到之前公布的措施初見成效。”

 

德國:

德國11月PMI數據表明,德國私營部門產出增長進一步放緩。其中,德國11月制造業PMI初值50.0,降至兩個月低點,遜於預期51.5及前值51.4。

由於新訂單增長停滯,德國11月服務業PMI初值52.1,創下16個月新低,預期54.5,初值54.4。

德國11月綜合PMI初值同樣跌至16個月新低52.1,不及預期54.0和初值53.9。

Markit經濟學家Oliver Kolodseike表示,

“德國11月服務業活動創去年7月以來最弱增長,制造業也持續疲軟。疲弱的產出增長、持續的閑置產能和新訂單的缺乏使得德國經濟健康程度前景堪憂。”

不及預期的德國數據發布後,歐股擴大跌勢,歐洲斯托克50指數及德國、法國股指跌幅近1%。歐元/美元快速下跌。

快速下跌

法國:

法國11月制造業PMI初值47.6,預期48.8,前值48.5。數據表明法國制造業已連續7個月萎縮(位於50枯榮線下方),11月制造業PMI創下三個月新低。

QQ圖片20141120161310

法國11月服務業PMI初值48.8,升至三個月高點,預期48.5,前值48.3。法國11月綜合PMI初值48.4,升至兩個月高點,預期48.7,前值48.2。

Markit高級經濟學家Jack Kennedy對法國PMI數據評論稱,

“盡管增加的政府開支幫助法國三季度GDP微漲了0.3%,但PMI反映出的私營部門經濟活動持續萎縮表明,法國四季度經濟增長將繼續面臨阻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57

油價暴跌惡果:新一輪“次貸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57

石油,大宗商品,油價,次貸危機,美國銀行

當投資者渴求收益,對無論資金投向何處都一視同仁的時候,便可以確定,他們的泡沫遲早要破滅了。英國金融雜誌MoneyWeek主編Merryn Somerset Webb認為,本周她采訪的研究機構ERIC創始人、金融歷史學家Russell Napierk就強調了這樣的觀點。

過往經歷顯示,當投資者對獲利感到絕望的時候,只要有老牌公司承諾能提供某種“真正的”回報,他們就會開始向一切這樣的公司放貸。現在油價暴跌可能就是泡沫破滅的警告。

本月27日,盡管國際油價當時已較今年6月的高位跌去30%左右,供應量占全球總量四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還是在會上做出了不減產的決定。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分析人士認為,OPEC如此決定的一個理由是要借市場之手,利用油價下跌趕走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產商。

無論是何理由,OPEC這麽做意味著他們容許油價再跌。那麽問題來了,油價跌得太低,一些采油項目會變得無利可圖,能源企業要努力保本,更何況還要支付過去發債融資的利息,違約的風險會增加。這類企業還能像過去那樣以較低的代價輕易得到融資嗎?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提到,“鉆探與開采石油的公司近些年大量投資美國的能源和頁巖氣項目,他們的部分融資得益於資本市場低成本的借貸環境。”

Webb援引數據這樣對比:十年前,“能源行業債券”在美國垃圾債市占比僅4%,如今已升至16%。油價暴跌並非沒有引起這類債市關註。和其他行業的垃圾債相比,能源業垃圾債的平均收益率急劇上升。

德意誌銀行報告指出:

“將近三分之一的”能源相關債券現在交易慘淡,被視為重組風險很高的垃圾債券。預計油價崩盤“可能產生強大的沖擊波,足以掀起下一波違約高潮。”

這樣的沖擊有沒有可能導致連鎖反應?Webb認為,以歷史水平判斷,股市等多個市場目前都被高估,債券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受到質疑,銀行眼下也有一些無法在市場拋售的貸款。所以應該還不會波及其他市場。

摩根大通的能源業高收益債券分析師Tarek Hamid估計,未來幾年,最多有40%的能源業垃圾債券發生違約。他認為,40%是違約的上限,能源企業可以采取削減開支等措施避免破產。而即使這類企業采取措施,如果國際油價未來三年仍處於或低於每桶65美元,上述垃圾債的違約率也會在20%-25%。形勢將很嚴峻。

但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市場分析師統計美國各大銀行的財報數據後認為,油價暴跌不會對這類銀行產生很大影響:

“就投資組合的集中度來看,我們認為,前20大銀行持有的能源相關貸款風險是可控的。預計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可能抑制一些經濟體的貸款增長,因為那些經濟體持有大量石油業的風險敞口。但總體而言,美國大銀行並沒有實質性的相關風險。”

雖然能源相關的貸款在各大行持倉中占比很少,但絕對值很高。RBC的分析師指出,摩根大通的這類貸款風險價值高達470億美元,花旗為452億美元。不過,銀行還有一些消費者相關的風險,消費者會因為汽油價格下跌受益。RBC的分析師說,在貸款增長和利率上升的推動下,相信整個銀行業會是油價下跌的受益者。

Webb認為,本世紀次貸危機給大家的教訓是,某個市場的恐慌會迅速蔓延到不相幹的市場,因為投資者那時渴求流動性,他們會連高質量的資產也拋掉。

一位債券交易者也這樣告訴《金融時報》:

“垃圾債市場的危險被忽視了。債市早就有危險,它雖然發展緩慢,卻無疑會在市場最薄弱的環節開始爆發。”

以下可見RBC根據美國各大行財報總結並估算的石油與天然氣貸款風險敞口。

石油,天然氣,美國銀行,油價,次貸危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06

淺談這一輪賺指數虧錢的牛市特徵(點拾)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4417684

如果我們回顧上漲的走勢,指數失真已經持續了大約兩年。在今年的前十個月,雖然上證指數上漲不多,但市場具有很強的賺錢效應,而這種賺錢效應是去年創業板大牛市的延續。我今年年初碰到朋友時,最喜歡拿那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來舉例,你看到的往往不是真實的一面。雖然上證指數從2013年初的2300點到2014年的10月幾乎沒有太大變化,但真正的股市並不是一個熊市,或者震蕩市。大量的創業板,中小板股票上漲了幾倍,甚至十倍,創出歷史新高。這背後的邏輯也很簡單,本身我們的上證指數在設計上有一些問題,那些成分股大部分代表了過去的經濟。2007年到今天,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然而成分股的變化並不大。由於過去兩年市場的主線是經濟轉型,市場的邏輯是回避代表過去的權重股,從小市值的成長性公司中去尋找未來的牛股。

然而過去兩個月,邏輯似乎又變了。那些代表未來的創業板,中小板公司不斷被拋棄,市場的熱情又來到了大藍籌,大行情,甚至“中國大媽”行情。許多人突然發現指數一漲,手里的股票卻出現暴跌。在好不容易盼來的牛市面前,大家又變得困惑了,這是哪門子牛市啊?!

對於這樣的變化,我自己有一些粗淺的思考。首先,歷史上任何一次牛市都來自於增量資金的推動,而絕對不是存量資金的內部博弈。2006年的大牛市來自於人民幣匯改,直接導致了海外資金從各個渠道進入,另一方面股改也釋放了大量企業的業績。同時,大量的75和80後有了一些閑錢後開始進入股市。2009年的牛市來自於天量信貸推動的流動性。雖然說是4萬億,但真正的流動性釋放遠遠不止。那麽這一輪牛市的增量資金來自於哪里呢?我個人覺得是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的重新配置。截止2012年,中國家庭資產中股票的配置只有3%,而美國是將近30%,臺灣18%,澳大利亞15%。


本圖來源於海通證券
中國人為什麽股票配置那麽少?因為過去是房地產市場的大牛市。任何炒股的人收益都輸給炒房的人。而且炒房是能夠用杠桿的,還不需要面對每天價格的波動。然而,過去幾年隨著各種針對房地產的政策出臺,大量的供給,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超額收益時代已經過去。展望未來,筆者並不清楚房價是否會下跌,但一個比較確定的是炒房子已經賺不到什麽錢了。這將導致大量的閑置資金從房地產進入股市。此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滑,以及股市的賺錢效應開始發散等都會加強場外資金入場的過程。這也是筆者認為這輪牛市背後的推動力。從下圖我們能看到,伴隨著市場理財收益率的下滑,股市的成交量也在不斷提高。

本圖來源於莫尼塔
我們解決了增量資金的問題,再回到指數的失真。為什麽增量資金會配置於大盤藍籌股?許多人有各種各樣的答案,比如估值便宜,安全邊際大,代表國家戰略等等。但筆者認為增量資金對於藍籌股的配置只有一個原因:能漲!這是炒作股票最為原始的動機。當然,藍籌為什麽能漲,也有許多驅動因素。比如從均值回歸的角度看,場外資金再去買已經上漲了十倍的小股票不太現實。從催化劑的角度看,短期藍籌也面臨各種利好,比如一路一帶的政策,降息帶動的金融股等。這些都更容易引爆藍籌股的上漲。筆者在很早的時候就寫過一篇對於中國人性的文章。每個國家都因為其人民的特性而帶有某種特點,而中國人的人性中有很強烈的投機基因。從這個角度看,筆者並不認為大部分的增加資金最終會選擇價值投資(可能來自於保險和海外的資金會)。最終在中國買股票,還是投機。只是對於投機者來說,他也會看空間。一個已經上漲了十倍的股票繼續漲十倍的概率不高,一個兩年沒怎麽漲的股票,再漲一兩倍的概率還是很高。由於中國人大部分有從眾和僥幸的心理,市場往往比較容易形成強趨勢。

我們回頭再問一下自己,過去兩個月,多少企業的基本面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似乎很少。但是為什麽市場的風格出現那麽大變化?幾個月前堅定看好創業板成長股的投資者,今天很多人都滿倉大盤藍籌。為什麽會變化如此之快?其實最終變化的是我們的內心。而大部分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對於許多投資者來說,最好的安全邊際不是估值,而是漂亮的走勢圖。

最後,在每一次牛市的初期,市場的熱點都是會聚焦。2006年的牛市初期也是典型的二八行情。2009年美國牛市的初期,也是大部分的股票並沒有很大漲幅。由於中國投資者的強趨勢特征,這種聚焦會不斷被強化。這也是過去兩個月指數失真的原因。

筆者粗淺的判斷,在明年的某一個時間點,大量的投資者會繼續發現自己無法跑贏指數,從而帶來巨大的指數基金的申購。而大規模的指數基金申購會繼續強化目前這種“指數牛,個股弱”的現象。同時,隨著中國進入MSCI指數,也會帶來大量的外資申購。從這個角度看,成股份的牛市還沒有最終到極致。

無論如何,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今年牛氣沖天的小盤股已經開始還債了。賺指數,股票不漲的風格短期似乎還會蔓延。而最終,持續拿大股票的投資者也會有一天面臨困惑。筆者相信這一輪牛市的特征將是快速的風格切換和板塊輪動,以及更大的漲跌波動。所以,牛市其實還沒有到人人能賺錢的時候。你準備好迎接牛市了嗎?點拾原創,個人的粗淺思考,歡迎討論。

歡迎關註微信號:deepinsight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57

希臘執政黨離失敗又近了一步 歐洲面臨新一輪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88

QQ圖片20141224092514

希臘總理薩馬拉斯沒能在周二為其支持的總統候選人獲得足夠多的票數,這讓希臘離提前選舉又近了一步。

在周二的第二輪投票中,希臘300名議員中有168人投票給了薩馬拉斯支持的候選人Stavros Dimas,這低於200票的要求。雖然較12月17日第一輪投票時的160票高出8票,但是薩馬拉斯還是沒能吸引足夠的反對黨議員投票給Dimas。

現在,市場將目光轉向12月29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投票。屆時,薩馬拉斯將需要180票來讓Dimas獲選。如果失敗,希臘國會將被解散,並舉行提前選舉。希臘提前選舉的可能驚動了歐洲市場,讓人回想起2012年的希臘債務危機。當時,希臘險些退出歐元區。民調顯示,反對黨Syriza很可能在提前選舉中獲勝。

Syriza要求希臘放棄財政緊縮和改革。由於希臘特殊的選舉法,如果Syriza在提前選舉中獲得最多票數,其將在議會獲得額外的50個席位。這將進一步增強該黨派的實力。

關於Syriza,你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它不是一個真正的政黨,它是一個聯盟。舉例來說,盡管Syriza不希望放棄使用歐元,但其聯盟內部的左派團體希望希臘退出歐元區。

Syriza的經濟政策可以追溯至希臘與“三駕馬車”(IMF、歐美委員會以及歐洲央行)之間的諒解備忘錄。該諒解備忘錄給希臘帶來了重大的經濟變革,例如公共板塊支出的大幅減少,而Syriza希望將政策協議撕毀。

雅典大學法律和經濟學助理教授Aristides Hatzi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在12月29日的最後投票中,投票給Dimas的議員數量可能增加5名。政府最多能獲得175票,不過,如果其堅持支持Dimas將使得這變得十分困難。

在第二輪投票後,薩馬拉斯表示,

我希望在最終一輪投票中,我們能避免危及國家。提前選舉對希臘來說是危險的。

Eurasia Group risk consultancy歐洲分析部主管Mujtaba Rahman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市場已經看到了明年的提前選舉以及Syriza主導的政府會帶來的問題。

由於政局不穩定,希臘已經無法從國際資本市場上獲得借款,而如果左翼政府上臺後選擇就經濟改革問題挑戰歐盟委員會和IMF的話,希臘脆弱的經濟複蘇很快將不複存在,為歐元區經濟複蘇蒙上陰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886

福布斯中文網:大眾點評新一輪融資超8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95

福布斯中文網今日從投資圈獲悉,大眾點評即將完成規模逾8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對象包括現有投資人、戰略投資者以及一些大型基金機構。

O2O行業本月高額單輪融資頻頻發生。12月9日,滴滴打車宣布,公司獲得新一輪超過7億美元的融資,由淡馬錫、DST、騰訊領投。本周一,多家媒體稱美團完成新一輪7億美元的融資,領投方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盡管當天下午紅杉中國表示,他們並沒有領投本輪融資。

福布斯中文網稱,這些融資案意味著2015年將是O2O行業各家跑馬圈地的一年,競爭態勢將趨於白熱化。

本月早些時候,大眾點評宣布戰略入股餐飲管理軟件供應商食為天信息,投資後在食為天信息的持股占比將超過10%。

大眾點評首席戰略官姜躍平表示:此次戰略投資食為天信息,將做到線上攬客即能線下達成交易。即大眾點評通過核銷、訂座、點菜、預訂、外賣、驗券、CRM等自身的線上數據與食為天信息完善的線下數據系統實現互通。

華爾街見聞網站今年2月介紹過,騰訊正式宣布以4億美元戰略入股大眾點評網,占股20%,雙方將共同打造中國最大的O2O生態圈。此外,據彭博商業周刊,騰訊內部匿名人士透露,協議中還有一個5%的option(選擇權),即騰訊在一年內有權按照大眾點評在海外上市後的IPO價格增持5%的股份。

“點評要獨立發展,一定會獨立IPO”,大眾點評創始人兼CEO張濤在騰訊入股當天的活動現場稱,盡管確切時間點尚不方便披露。

在騰訊戰略入股之前,大眾點評已完成四輪融資:2006年紅杉資本的首輪100萬美金投資;2007年Google帶來的400萬美金投資;2011年4月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和光速創投1億美金的投資;以及在2012年紅杉資本等機構追加的第四輪融資6000萬美元。

業界普遍的觀點認為,騰訊此次收購大眾點評網是為了彌補線上、線下(O2O)戰略的短板。根據騰訊的O2O路線圖:依托微信、手機QQ等社交鏈來實現快速 滲透,占領線上互聯網入口,獲得海量流量;在微信支付推出之後,建立了自己線上線下的交易閉環系統,激活現金流;通過這樣的布局,騰訊希望將線上龐大的用 戶資源引入到線下最終實現消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08

一輪牛市的路線圖,時刻提醒自己認清市場【警示】 價值堅守

來源: http://xueqiu.com/3416934698/33284809

作者不詳

  文章的開頭,我們先要破除一個錯誤的常識。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經濟好了股市就好,經濟差了股市就差,其實宏觀經濟和股市的關系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中國GDP增速是美國的4倍多,但A股跌出了屎,而美股連創新高。決定股市能否走牛的關鍵是:市面上有多少錢,以及這些錢願不願意進股市。炒房能賺錢,放高利貸能賺錢,何必來炒股?只有房子和高利貸這吸金黑洞沒人去玩了,這股市才能牛,此時股市就變成了下一個吸金黑洞。
  
  A股已經熊了六七年,這已經是中國最長一次熊市,但光是這個因素還不足以結束熊市,關鍵是從今年開始樓市、理財產品這兩塊業務不行了。

從這兩塊釋放出來的資金起碼有數萬億,這些資金不會趴在銀行的賬上睡覺,必須要找一個出路,放眼望去,所有資產中最便宜的就是股市。

現在股市才2000多點,而十多年前的股市就有2000多點,你找不到比A股再便宜的資產了。中國的股市有個神奇的特點,它可以在短短的1-2年里,把十年的漲幅都完成,但在絕大多數時間里都是下跌的。也就是說,漲兩年跌八年。如果你錯過那上漲的兩年,你就要苦八年。
  
  光便宜還不足以結束熊市,還需要一個政策推動,那就是10月底馬上要開通的滬港通,A股不僅在中國是最便宜的資產,放到全球範圍內看,也是最便宜的股市。外國的資金可能會通過滬港通這個窗口蜂擁而來。美元和歐元的利率已經史上最低,這就說明洋人的資金成本非常低,他們借了如此廉價的資金,買入中國低估的股票,未來會賺到難以想象的財富。到時候中國人又會抱怨說:為啥把這塊最肥的肉給了外人?
  
  以上這些是基本面分析,從技術面來看,股市也有走牛的動力。我們都聽說一句話:反彈不是底,是底不反彈。滬指從6000點下跌以來的任何一次較大級別上漲行情都屬反彈,原因是不論上漲幅度多少,都是在前期大幅下跌以後的上漲,屬於超跌反彈,並非牛市。而本輪行情與此前任何一輪上漲都不相同,並非在前期連續大幅下跌後出現的反彈,而是在經歷長時間震蕩築底的基礎上醞釀出的上漲行情。從技術面來看,這次上漲不是反彈,而是反轉。
  
  既然文章的標題是《下一輪牛市的路線圖》,那麽老端就來猜一猜牛市的實現路徑是怎樣的。
  
  1,這幾年老百姓大量的存款跑去買銀行理財產品,從去年開始是余額寶之類的寶寶軍團,理財產品本質就是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高利貸,他們拿了你們的錢跑去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那麽高,貌似也沒啥大風險,那麽老百姓自然把股市的錢拿去買理財產品了。
  
  2,經濟不太好,特別是樓市漲不動了。那麽開發商的投資就會謹慎,一旦開發商謹慎,地方政府也會謹慎,因為地方政府本質是搞土地財政。樓價漲,地價才漲,地價漲了,政府就能搞大規模基建了。
  
  3,余額寶之類的寶寶軍團吸引了不少閑散資金,但政府一定有辦法把余額寶的收益打到5%,甚至是5%以下(目前只有4%多一點點)。此時余額寶也沒多大意思了。
  
  4,由於經濟不好,上市公司也不敢追加投資,此時手里大量未分配利潤還不如分給股東算了。於是你會看到股市的分紅率大幅提高。
  
  5,股市大比例分紅這件事兒,在以前是很罕見的,於是媒體不斷報道,這讓那些保守型投資人發現了機會,他們會想,與其買不知道誰發的理財產品,還不如買這些正經的上市公司,分紅率也不低啊。不僅比定期存款高,比余額寶高,甚至比理財產品還要高。此時理財產品不僅吸引力下降,發售規模也下降了。
  
  6,光靠股市那點存量資金根本不可能折騰出牛市來,必須要吸引增量資金進場,第一批沖進來的增量資金是最保守的投資者,他們看中的只是低估值和高分紅,他們還沒想過投機這檔事。
  
  7,能不能有牛市,就看這第一批沖進來的人能不能嘗到甜頭。如果他們能夠嘗到估值和分紅雙份甜頭,即不僅拿到了超過7%的分紅,股票本身的漲幅就很可觀。那麽他們就會產生賺錢效應。目前就是這個階段,典型例子如上汽集團,從3月底至今,股價上漲了59%,同時還有接近8%的分紅,可以說第一批沖進來的人都賺到了。
  
  8,賺錢效應是一切牛市的基礎。一旦他賺到了錢,他就會不斷加大投入,而且還會鼓動別人一起來入市。如果出現了這一幕,那麽牛市就真的要來了。所以,這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直接決定了這只是中級反彈,還是根本性的反轉行情。

請密切留意每周的A股新開賬戶數,目前大約每周新開15-17萬戶,在牛市頂峰,每周新開超過100萬戶。我覺得每周新開超過25萬戶就已經進入牛市中期了。
  
  9,如果賺錢效應非常微弱,那麽這波行情就到此為止了,此時還是熊市思維,即每個反彈都是逃命機會,每次買入都讓人後悔。如果賺錢效應強勁,且媒體也不斷鼓吹,那麽就要立刻切換到牛市思維,即每個下跌都是入場機會,每次賣出更讓人後悔。
  
  10,要想有賺錢效應,必須大藍籌要發飆。創業板漲那麽高,都沒有賺錢效應,這是因為創業板都是少數機構在玩,賺到錢的人比例很低。只有當中國石油、工商銀行這樣的大象開始起舞,才會有足夠的賺錢效應。

賺錢效應的目的就是讓沒買股票的人都砸鍋賣鐵入市。
  
  2007年為啥股市如此發瘋?我們來轉發一段2006年底的報紙評論,我們看完就知道原因了:2006年年底,股指仿佛被工行、中行等大盤指標股給綁架了一樣,隨著工行、中行的不斷創新高,滬綜指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從2100點漲到了2700點以上,尤其令人瘋狂的是,工行、中行等股市巨無霸居然一次又一次被封到漲停,它們成千上萬億的龐大市值規模,居然在炒家的哄擡下,猶如一只小盤股被不斷拉高。【賺錢效應】
  
  2006年底A股其實已經從最低點漲了一倍了(1000點到2000點),此時大盤股才開始發飆。下一次大盤股要發飆,A股必須先要漲到3000點以上才行。
  
  11,目前炒股的人都是大爺大媽,年輕人很少,人民日報曾經發過這樣一篇文章《年輕人為啥遠離股市?》。現在股市里50到60歲以上的大叔大媽級股民持倉占比創下至少7年新高,而40歲以下曾經的主力股民占比連年萎縮。年輕人都跑去玩余額寶了,成立不到一年的余額寶,開戶人數就超過了股民數量。這簡直讓人看不懂,按理說年輕人風險承受能力高,但他們卻不炒股,跑去拿5%不到的年化收益率,而大爺大媽年紀大,反而風險承受能力高,都在玩股票。
  
  12,年輕人都不玩股市這反而是好現象,這樣一來,等到將來A股漲到很高的點位之後,他們就會沖進來高位接盤。此時媒體上的黑嘴門再鼓吹巴菲特的長期投資,讓他們買下高市盈率的股票還打死都不賣,套了個結結實實。
  
  13,牛市初期,大家都很膽小,沒人相信牛市到了,等到把新股民全部套在了高位,且所有人都相信大牛市來了。那麽此時,下一輪大熊市就該到了。
  
  14,牛市能否啟動,最重要的就是三條,第一,被低估值高分紅吸引進來的首批投資者能否嘗到甜頭;第二,他們嘗到甜頭之後能否引發賺錢效應,繼而開始滾雪球。第三,到最後股市能否把新股民全部套在高位,不把他們套在高位,就不可能有現在滿倉的股民的暴富神話。
  
  15,如果從指數上來看:
  
  第一步:大盤極度悲觀,空頭肆虐,但是不創新低。
  
  第二步:先知先覺資金入場,大盤反彈。
  
  第三步:大盤回調確認。
  
  第四步:藍籌股股指修正。
  
  第五步:經濟面好轉,股指上升。
  
  第六步:經濟繁榮,投資情緒樂觀,指數大幅上升。
  
  第七步:市場極度樂觀,估值大大超越合理估值。【】
  
  第八步:先知先覺資金撤退,大盤高位震蕩。
  
  第九步:人人相信黃金十年到來,大盤會永遠上漲,此時牛市結束。
  
  16,一旦進入牛市,那麽會發生以下這些事情:
  
  全面消滅低價股,低價股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絕對股價的低,比如2元、3元的股票;另一方面是相對股價的低,比如市盈率不到8倍的個股,市凈率只有0.9的個股。這期間會湧現大量的戴維斯雙擊股。
  
  券商和保險會被爆炒。

      牛市炒券商,這個從來不錯,保險漲是因為保險公司有大量股票類權益資產,大盤一張,保險公司也會賺翻。某個公司只要參股券商概念都會被爆炒。
  
  強者恒強,發瘋一樣漲的股票還會繼續上漲,追都追不回來。

       所以在牛市里一定要敢於盈利,不能賺了點錢就害怕,就賣出。【敢於盈利和持股】

       你熊市套了那麽多年都熬過來了,現在漲了反而就拿不住了?
  
  每次漲多了,就會出現突然的暴跌,但跌完立馬就會反彈。
  
  市場開始講故事,各種故事只要有人信,股價就會漲,漲完之後信的人就更多了。牛市里會出現大量的並購重組事件,每一次都會刺激股價發瘋一樣上漲。

  

  
  圖中橫坐標是時間軸,縱坐標是價值軸。虛線是股市的真實價值,而紅線是股價,或者也可以說是股指。整個股市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潛伏期、醒悟期、狂熱期和幻滅期。其中潛伏期延續時間最長,而狂熱期延續時間最短,但是潛伏期的股價幾乎很少上漲,絕大部分的漲幅都是在狂熱期完成的。

  潛伏期是熊市的中後期,此時經濟數據非常難看,幾乎看不到複蘇的希望,絕大多數股民已經被深度套牢,媒體上關於股市的信息也不會有多少人繼續關註了。券商的營業部可以說門可羅雀,圍在一起鬥地主的股民都比看大盤的股民更多。但是那些聰明錢開始悄悄入市了,他們逐步逐步的吸納股票,他們堅信經濟複蘇是遲早的事情,目前的股票實在是太便宜了。
  
  潛伏期之後是醒悟期,此時機構投資者開始大力加倉股票,並且集體唱多,股價第一次穿越了價值線,股市開始真正啟動了。有趣的是,此時散戶是凈賣出的,他們不相信股價能夠漲那麽多,所以遇到上漲就拋售,然後徹底離開股市。此時股價會有幾次大幅的下挫,這被稱為“空頭陷阱”。但是他們拋出的股票都被“聰明錢”撿入囊中。

      【目前應該屬於醒悟期】
  
  醒悟期之後是狂熱期,老百姓開始湧向券商營業部,人人都把自己的錢拿出來跑去買股票。大家都覺得,這輩子不可多得的賺錢機會就在眼前了,如果錯過了這個店,就沒有這個價了。

      媒體此時也開始推波助瀾,成天播放股市的相關新聞,一會兒是某某民間歌手創作的炒股歌曲,一會兒是某某介紹投資的微電影。上班族在工作的時候,全都開著股市小窗口看盤,他們心里想的是:一天的波動就是我幾個月的工資啊,誰還好好上班?         【還沒到這一步】

      每個人心里想的就是“貪婪”,此時的股市也非常順利,不管是什麽股票,你一買入就能賺錢,就算是什麽都不懂的傻子,只要買了股票,他就能輕松掙錢。
  
  此時股價已經遠遠脫離了其真實價值。一些聰明錢開始悄悄的撤離股市了。但是絕大多數人是不會走的,因為經濟數據非常好,不管是GDP、就業率、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全都保持在高位,實在看不到經濟會衰退的征兆。在股市的頂峰,人們喊出了一些奇怪的口號,比如A股最忽悠人的口號“黃金十年”,號稱股市還要漲十年,此時人們購買股票靠的只是幻覺了,股價幾乎是直線向上漲。支撐狂熱期到底能夠走多久的關鍵因素就是貨幣政策,在寬松的政策下,人們很容易搞到錢,那麽狂熱期可以延續的久一點。但不管多久,泡沫早晚會破滅的,正所謂“樹再怎麽長,也不會漲到天上去”。

     狂熱期之後很快就是幻滅期,股市急轉直下,最初人們開始否認並自欺欺人的說,這只是短暫的調整而已,結果股價還真的開始反彈了,此時就是“多頭陷阱”,但是股價卻怎麽也無法突破前期高點。

    失望的人們開始繼續拋售,不管是聰明錢、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此時一心想的就是趕緊跑,所以股價會在極短的時間里遭遇自由落體——市場崩潰了。此時買盤非常稀少,誰要是敢買入,立馬就是虧損。與此同時,糟糕的經濟數據開始不斷的擊垮市場信心,以前一直被人們所忽略的負面信息,現在竟然成了各大財經媒體的頭條。
  
 幻滅期的末尾股價竟然大幅跌破了真實價值,甚至跌破了股市啟動之前的價格,大盤已經超跌了,市場上你能看到的只有兩個字“絕望”。這意味著一個重大的買入機會,最終股價會恢複到其內在價值上下波動,但不可能再有大漲,因為散戶們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沒有散戶的狂熱參與,股價是不可能有大突破的,然後就是綿延數年的大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25

新一輪油改迫近:上遊勘探開發有望部分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61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油改今年將會“大動”,上遊勘探開發和一些大企業的天然氣進口權有望部分放開,兩大石油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將深化。

最近石油領域的改革舉動頗多,元旦期間中石油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疆率先破題。

華爾街見聞昨天提到,1月1日,中國石油新疆銷售分公司正式改名為中石油新疆銷售有限公司,企業性質隨之從央企駐疆分公司改為自治區國資委監管的國企。新疆本地註冊後的中石油新疆銷售有限公司,將與新疆本地涉及油氣的企業進行合資合作。同為自治區國資委監管的新疆能源集團以及新疆投資集團,有望成中石油新疆銷售有限公司在疆合資合作的目標夥伴。這意味著中石油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前邁出一大步。

隨後,中石化銷售公司增資引進投資者一事獲得發改委和商務部批準。此次中國石化銷售公司引入的25家機構囊括了國內資本圈的核心力量。既有大潤發、複星、新奧能源、騰訊、海爾、匯源等9家產業大腕,也包括了嘉實基金、工銀瑞信、華夏基金等公募巨頭,以中國人壽和生命人壽為代表的4家險企也成功入圍。

值得註意的是,在中石油新疆啟動混改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國家能源局內部通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接任國家能源局局長。上證報提到,這似乎暗示了新疆在新一輪能源改革中的主戰場地位。

昨日A股市場“煤飛色舞”,能源板塊暴漲,有2/3的能源股漲停,包括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