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富生活:絕地翻身全靠品牌
1 :
GS(14)@2017-05-19 05:26:47初出社會工作時,最喜歡刨的書,就是《跟畢菲特xxx》、《李嘉誠傳》等猛人傳記一大堆。雖大多數是美化當事人,但百幾蚊一本,只要吸收到一招半式,就萬倍以上本利歸還,所以睇書是世上最值得的投資。每個名人背後,往往有一個盪氣迴腸的故事,順逆交替,例如Steve Jobs會被踢出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JK羅琳(《哈利·波特》系列作者)一度窮得靠救濟金生活;2000年馬雲帶着阿里巴巴進軍美國矽谷,3個月後無功而還撤回杭州。我最留意他們面對逆境的反應和態度,這正是一個企業能夠繼續生存或由小變巨的重要關鍵。近年Marvel電影橫掃全球,由電影衍生的產業有玩具、遊戲、樂園、小說等等,無形的license fee是最值錢的資產,真正坐喺度收錢。Marvel前身Timely Comics於1939年成立,由漫畫單行本起家,創作超過5,000個超級英雄(難怪有撞角色情況,我硬係覺得奇異博士和鐵拳俠好似),當中蜘蛛俠和復仇者,與DC的超人和蝙蝠俠爭到頭崩額裂,直至七、八十年代,Marvel開始走下坡,好在「好天斬埋落雨柴」,收埋一大堆超級英雄版權可供出售,逐隻搣都有排搣。由此證明建立品牌的重要性,做人做生意亦要能屈能伸,生存比面子重要得多。
迪士尼低價買靚貨
1993年美國漫畫市場崩潰,Marvel漫畫銷量暴跌七成債務纏身,股價由35.75美元跌至2.35美元,瀕臨破產邊緣,當機立斷跟玩具生產商ToyBiz合併才免於倒閉。低處未見低,1999年連最受歡迎、最寶貝的蜘蛛仔也要賣給Sony。直到2005年,Marvel影業主席決定反守為攻破斧尋舟,將剩餘一大堆漫畫角色的版權作抵押,籌集資金開設工作室拍攝首部超級英雄電影《Iron man》,還起用當時半紅不黑兼聲名狼藉的羅拔唐尼,明顯貪平(50萬美元片酬),結果極地翻身,全球錄得5.9億美元票房,品牌的爆炸力就在這刻開始爆發。迪士尼很快注意到Marvel的潛力,2009年以42.4億美元加股票收購Marvel Entertainment。迪士尼成功捕捉趁低吸納的時機,就像股票技術分析一樣,一直虎視眈眈在低位橫行的股票,一見大陽燭,便立刻瞓身買入。迪士尼的經營能力及投資眼光絕對是世界級,旗下的《Frozen》是小朋友的至愛,《魔盜王》系列又再捲土重來,自家出色創作一浪接一浪,這亦是我一直持有的股票。但本月初有傳握有2,570億美元的蘋果有意收購迪士尼,在三次元的世界,原來不是白雪公主咬蘋果!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隔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8/20024549
Hea富生活 :工商廈有盤冇貨賣
1 :
GS(14)@2017-06-10 13:07:52話說上月有朋友準備買一個寫字樓自用,睇中心水區域的低水盤,於是爽快落票,可是這次遇到一般買家最討厭的情況,那個業主反價完再反價,沒甚經驗的小妹妹經紀應付不了,要求我朋友一齊去跟業主講數,我提醒朋友:「樓,並唔係咁買,如果你上到去,佢只會吊得更高。」本來一個低水盤,變成高過市場價,當然收番張票畀個下馬威對方先喇。現時寫字樓市道並不暢旺,不是市道差或無買家,而是業主惜貨如金,在現今資金氾濫和低息環境下,本地及國外資金大量進入商業物業市場尋求回報或自用等升值。商廈業主大多是企業老闆或財團,大部份沒銀行按揭持有現契,賣出物業雖然有錢賺,但未找到更好的資金出路前,只會將價錢吊到高一高,願者上釣。所以市場出現「有盤冇貨」情況,意思是業主放個高價諗住到價先算,但到買家畀票又驚賣咗唔知買乜,心大心細下唯有反價再放高一格。商廈買家多是生意人或專業投資者,多數理性,不會高追,幾位相熟經紀都呻近來成日白做,辛苦將個波帶到龍門口,個龍門又走遠了,有攻勢冇入球。
中西區寫字樓搶手
早前中環美利道和啟德兩塊商業地皮分別以233億和246億元破政府賣地史上最貴地皮紀碌,美利道呎價5萬元更創商業地皮樓面呎價新高,隔籬左右甲級商廈都賣唔過4萬蚊一呎,麵粉貴過麵包。表面看來價錢不設實際,但諗真啲又合情合理,以中環金融地標商廈IFC為例,呎租200元,若5萬一呎,即租金回報4.8厘,係喎,未計建築成本,咁on top加多6,000蚊,預計5年後落成,新地標收租250元一呎應該不難,回報接近5厘。加上恒基於中上環及其他香港各區持有大量甲乙丙級商廈,現時最貴都只是賣3萬多元一呎,只要之後調整到5萬元,還有二、三十個巴仙升幅水位,乜都賺番晒。我有個老友2009年開始囤貨,以平均每呎6,000元大量買入西環丙級商廈,時至今日升值一至兩倍。以往甲乙級商廈是用家主導,上年開始越來越多炒家入市,呎價3萬幾,六、七千呎照買不誤,唔通真係貪佢一、兩厘回報咩?當然是覺得有升值潛力。在不同地產經紀口中得知,不止大陸財團,外國家族基金如新加坡亦愛來港投資,特別鍾情罕有的中西區甲乙級寫字樓,我估計未來至少還有30%升幅。全球量化寬鬆,其實外資並不是非香港地產不可,基本上度度買啲分散投資,只要香港仍是一個法治社會,就會有份。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8/20047975
Hea富生活:心態夠強就是贏家
1 :
GS(14)@2017-06-16 01:55:25近來出席講座較多,課後常有讀者問如何在自己的行業中突圍而出,我本身銷售出身,心中最佩服的,就是街頭賣寬頻或電話plan的銷售員,俗稱「街霸」。其實很多人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業績停滯不前,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欠缺「被拒絕的勇氣」。中國人阿爸通常教仔槍打出頭鳥,加上被別人拒絕的感覺不好受,所以在工作會議上,就算你有絕世好橋,也不會貿然提出,怕被老闆拒絕。其實要突圍很容易,不管才能高低,心態最強那位,就是贏家。早前有幸認識號稱「香江第一街霸」的馮錦強,其街頭故事極具啟發性和趣味性,他在做香港寬頻街霸時,當行家同事做夠單,下午3、4點收檔的時候,他跟大隊一同搭巴士離開,臨上車突然話人有三急,一個唔該又拉番起個易拉架開檔,一個人做晒整條街的單,絕呀!有時為與行家爭一個靚位,凌晨4點起床搭長途巴士去上水霸頭位。就憑着這份幹勁和毅力,他連續3年成為香港寬頻銷售冠軍,一個月都不曾跌出榜首,有一組同事曾將所有單集合在一人身上,企圖奪位亦不成功,最高記錄三個月搵40萬,成為寬頻界傳奇人物。
老闆請人鍾情草根
無論甚麼行業,只要有他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工作態度,要成功跑出應該不難。以前老闆教落,請人最好揀屋邨出身,就是找推動力的最大公因數。現時很多畢業生家境不俗,無家庭負擔,就算不是家住半山九龍塘,亦很少捱過苦。試過聘用一些成績優異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無解決問題能力沒關係,只要有心學態度好還有得教,但我越說他越不耐煩,不停望錶,原來他六點放工約了女朋友,問我講完未?也不能怪他態度差,因他裸辭或被炒的成本太低,屋企不等他養,還怕他受氣,分分鐘有慈父買定兩層樓給他收租。其實我幾佩服那位勁冇網民緣、嬲嬲豬上到額頭的林作,他家境富裕,牛津畢業,擁劍橋港姐的媾女戰績,有大律師唔做,走去扮女人,上電視任鬧唔嬲。可能你覺得他鍾意抽人水出風頭,但起碼他夠厚面皮兼有被嘲笑的量度,成功在短時間內得到他想要的名氣。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隔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5/20056050
Hea富生活 :靠加按維持生計?
1 :
GS(14)@2017-06-23 02:49:25■財仔是一門非常好做的生意,入行門檻低,收益豐厚。 資料圖片
近日很多人談論發展商為了刺激新盤銷情,提供八成半高成數按揭,令一眾不夠首期卻急於上車的買家處境十分危險,惟恐樓市逆轉變成負資產。其實樓價不斷飆升,不少業主都選擇加按物業套現,我有個老友,一家六口靠他一個人賺錢,對上幾年一直入不敷支,都是靠按樓津貼生活使費。又好似一班本來收入中下水平,因受惠早年九成按揭,三幾萬上車做了業主,因而產生「財富效應」,一年去三五次旅行是基本,買架車代步亦無難度,甚至膽粗粗做吓生意。正所謂「使完又嚟按過」,晚上睇大台或現在台,好多靚仔靚女笑瞇瞇同你講:「使大咗,唔怕,有xx,只要有層樓,無論按過幾多次,網上辦妥簽約,15分鐘批核,現金即時過數,全程無需露面。」真貼心,竟然體諒到債仔的面子。不過近年不時出現十幾按銀主盤,業主先後承按和借貸十多次,最後無力償還被財務公司沒收。其實財仔是一門非常好做的生意,近年數量飆升,皆因入行門檻低和收益豐厚,就算不拿來做生意,亦可等高價收購,據聞一張牌炒高至40萬,但成本不用兩萬。根據政府數據,截至2017年5月,本港放債人牌照數目約為1,889個。
做財仔風險低回報高
做財務公司有二、三十厘回報,最大開支是廣告費,加上債仔有樓做抵押,風險可減至最低,故有現金在手的商人都會攞個放債人牌照,集資或獨資做有牌財仔。上文說的老友最近問我賣樓問題,我勸他要諗清楚,賣樓雖可解燃眉之急,但現在這種時勢,唔知幾時先買得番。老友說,他真的無計可施,兩老有病,細路仔讀書,每月搵三、四萬根本止唔到咳,另一個老友指他不善理財,怪不得人。但我覺得有財至有得理,家庭開支已佔去他全部收入,想儲個錢都難,沒有第一筆基本資金,很難有第二筆。早前花旗銀行調查顯示,擁100萬以上流動資產的百萬富翁有87.8萬人,歷來最多,千萬富翁最少有5.9萬人,當中八成六擁有多於一個物業。買樓致富概念太深入民心,助長地產霸權,帶動物價上漲,人工升幅遠遠追不上,可能某些行業未感受到,但市道真的越來越差,日常消費品一定好賣過中高級奢侈品,所以民生舖比核心區商舖,無論租金和價值,都升得更多。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2/20064008
Hea富生活:一手樓榨乾購買力
1 :
GS(14)@2017-07-01 09:32:53■二手樓回氣,但一手樓盤依然暢旺兼熱賣。 資料圖片
二手樓終於回一回氣,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一連17個星期創歷史新高後,首度回落。不過一手樓盤依然暢旺兼熱賣,早前有師奶上電視話無懼加息一炮過買斷,有型到呢!多Cash固然冇有怕,不夠錢付首期也不用放棄自己,因發展商是不會放棄(過)你。
無實力買家成目標
發展商賣樓賣到無所不用其極,為買家提供八成半按揭,降低入場門檻,還提議攞埋父母層樓出來做「逆按揭」,讓他們每月收取年金(金額視乎物業價值)自己養自己之餘,百年歸老前亦有樓可住,大可放心將棺材本交給子女做首期,寫完一次我自己都覺得沾寒沾凍,可悲的是,這正正反映香港社會一個新世代常態。其實「逆按揭」早於2012年已推出,計劃原意為長者解決退休生活的使費問題,現在彷彿變成提早分身家。常言道「老豆養仔仔養仔」,我身邊幾乎所有朋友都口口聲聲將來不靠子女,還說:「佢哋養得掂自己,我都濕頂叩頭啦!」或者他們只是降低期望避免失望,誰不想老有所依?不過也難怪他們悲觀,現在很多情況是父母不止幫補,甚至幫手養埋子女頭家,而且並非有錢人專利,貧窮家庭更容易複製貧窮。往往上一代勞苦一生買落層居屋或私樓,就是一家人最大的資產,現在也成為發展商的目標。樓價物價高企,去少次旅行又真的無助買樓,上流之門已關,享樂主義盛行,大部份人抱着「人生得意須盡歡,看不到明天就不如玩完先算」的心態,慈父慈母眼見樓價日日升,個仔又儲唔到錢,傳媒又大肆褒獎年輕人置業個案,替子女擔心為人之常情。有朋友的兒子早結婚,一家六口住在一間實呎400的兩房單位,磨擦漸生,為了兩代關係不致繼續惡化,想盡最後辦法為兒子置一居所,為逆按揭帶來商機的同時,也為這類家庭帶來了危機。發展商實行搾乾市場上所有購買力,還要鎖定最無實力的一班人為對象,只會令市底更加虛弱,跟金管局及政府降低樓市爆煲風險的政策背道而馳。真正的用家買不起樓,一連串加辣,令二手市場出現無盤無市的怪現象,將所有買家推向一手市場,實在一手樓仲係唔係政府管嘅呢?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9/20072112
Hea富生活 :買樓唔急於一時
1 :
GS(14)@2017-07-06 23:43:46■王維基接受傳媒訪問,發表藐視年輕人的言論,引起不少迴響。 資料圖片
早前王維基接受傳媒訪問,談及年輕人難上位和難上車問題,他認為即使樓市跌三、四成都沒用,因為他們「根本冇儲蓄,我係好藐視好多年輕人,攞咗呢個藉口去放棄自己」。每一代人,有勤奮上進,當然也有懶散放任,就像一個課室,有好學生和壞學生。王生作為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以過來人或老師長輩身份,去藐爆一群壞學生,也合情合理,因壞學生通常被老師,甚致社會嫌棄,我這band5學校畢業生,這方面有很深體會。但究竟是這群學生「爛泥扶唔上壁」,還是社會根本沒有提供一道「有希望的階梯」去讓他們建立信心,最終無奈放棄自己呢?實話說在前頭,我同意某部份人是無藥可救,我只討論尚可挽回的一群。先談社會,自2013年起,4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可按9成,600萬以下可按8成,故200至300萬細價樓受市場追捧,需求急升推高樓價,「四百萬樓買少見少」成佳話,政策令樓盤被炒上600萬之前仍有吸引力。金管局出辣招,無疑令不少死慳死抵儲到十零廿萬首期,準備上車的年輕人十分氣餒,他們本想自力更生,不靠父母,但儲錢計劃被一招打沉。有些靠父母幫忙勉強上車,有些退而求其次,由本想買300至400呎單位改為100至200呎,最慘還要被同輩取笑為樓奴。對未來有願景的年輕人,見到朋輩業主如此境況,應該不會太過羨慕妒忌吧。我建議如要節衣縮食,甚至動用父母棺材本來上樓的年輕人,三思而為。做超越自己以致家庭能力所能承擔的決定,通常都是錯誤的選擇。年輕人剛踏進社會,頭十年處於學習及選擇行業的黃金期,一生人成敗得失有大半靠這階段。心態應該天空海闊,揀選喜愛行業中前線的工作,找出你老闆成功的來龍去脈,以經營生意的心態打工,你的工作表現一定比打工仔心態來得強,老闆都教你多啲嘢啦,等待適合時機,升職加薪搵工跳槽或自立門戶悉隨專便。到時力所能及,再談買樓亦未為晚也。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6/20080002
Hea富生活 :有種專家最信唔過
1 :
GS(14)@2017-07-29 03:21:57今年第一次以作者身份出現書展,感覺特別,巧遇同出版社作者渾水哥正與讀者交流,即時想起他近日就市面上一些財經書作出辛辣評論,對其敢言態度甚為欣賞。內容觀點實見仁見智,但作為一個稱職的評論人,在這暫時還算自由開放的社會,說出心中所知所想乃應有之義,不該為免得罪權貴而自我設限、自我審查。當然很多人覺得他會因而樹敵,但我認為只要基於事實的理性討論,不涉「人渣」、「法西斯」式的謾罵及人身攻擊,就不是問題。如各有觀點或被評者作出反駁,讀者反而能將問題看得更全面,學嘢是時候。就算是專家也有睇錯的時候,或者不是錯,只是時勢有別,半年前跟半年後分分鐘是兩個世界,實在講咁多都是為自己戴定頭盔。平心而論,作者寫書大多根據自己過往成功的思維和做法作有系統的分析及敍述。例如有作者分享自己買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與債券來分散風險及做槓桿來獲得被動收入,這正正是他走過的成功路,就如我會不斷尋求少勞多得的生意一樣,沒有錯對,只是拿捏的時機和實際操作是否精準。
學習思考發掘機會
又例如有作者在中信泰富(267)發7厘債券時,以槓桿來獲取回報,每年實收30厘,理論上這個有中國做後台的企業,只要不清盤就會履行合約,贏面極大,但若然有讀者看後覺得逢高息債券都是好東西,然後押下全副身家財產,那麼責任難道在寫書的人身上嗎?好似領展(823)當年派8厘息,時至今日只有3厘左右,難道又用同一個策略做大槓桿?「買樓致富」是之前十幾年香港人深信不疑的核心價值,我今年3月16日的專欄就寫「買樓向上流之門已關」,指出這個方法已不合時宜,但本人拙作又的確提及過去十年的置業經驗,所以「時機」極為重要。看書或徵詢「專家」意見,切忌不加思索搬字過紙,懶於思考才是真正的懶惰,Hea富概念是要令自己有更多時間思考與發掘機會,不是放棄思考。最後帶出一點,就是如何選擇值得信賴的專家,根據我無數次中伏經驗所得,學傻強口吻:「當一個專家好專心咁做全職專家,而做專家就係佢主要收入來源的話,就要小心為妙。」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7/20102361
Hea富生活 :毛記是怎樣煉成的
1 :
GS(14)@2017-08-04 06:11:55上年ViuTV有個極具話題性的旅遊節目,其中一輯的主角就是林日曦與蔣麗芸,我睇足兼笑足,矛盾度比曾主席及長毛議員那一pair不知高幾多,林日曦兜口兜面對着元議員都不肯直接對話,一句都唔肯,全程要工作人員轉述,激到元議員彈起。睇住她不知幾想發圍,但又怕影響在選民心目中的「善良」形象,惟有死忍,但最後都忍不住,被一個她認為的「雜誌仔」廢青老闆落面,性格剛烈的元議員又怎吞得下這口氣。單獨接受訪問時說出心底話:「你本咁嘅雜誌仔就釘!睇你捱到幾耐!威到咁喎真係?!」我當時覺得林日曦真是聰明絕頂,完全捕捉到該新台一班年輕觀眾的心理,其行為正正是這一代年輕人最希望對冇料扮四條的上一代既得利益者之反抗。講多無謂亦不想跟你糾纏,「蔑視」是最佳的表現手法,這種反抗情緒充斥於家庭、公司,以致政府之中,更在梁特當政時將之推到高點,這也是佔領運動部份成因。毛記捉住這機會站在年輕人一方,以嬉笑怒罵方式諷刺政策和政客,改吓歌詞唱吓歌仔咁,激進極有限,力道恰到好處,這是一份功力。當時本土派冒起,「真香港人」這四個字有市有價,毛記以極低成本找來一班素人及老牌配角,在分獎典禮找來定居香港30年的「鬼佬」河國榮rap《真.香港地》,吸引全城熱話,帶領毛記去到另一個層次。
低成本製造大迴響
適逢傳統媒體沒落,在大家心目中,毛記就是型和潮的標誌,最初就算出手低,大星如黎明、鄭秀文都唔介意玩埋一份,以保持曝光率(點擊率)和證明自己唔out,有大星助陣後的毛記製作廣告片,只是放上網一日半日,閒閒哋過百萬點擊,其他品牌見到其成效,更加願意將原本放在傳統媒體的廣告「筆值」,將極大份額分給毛記,就算現在已經水漲船高收費乸脷,同老闆都解到畫。這協同效應和良性循環令毛記賺大錢。但做生意,賺錢之餘,都要識慳錢,話說年頭收到消息,說當時毛記當時得令靚女小花,如不計廣告分賬,月入只有幾千,因為她與該台好幾位「素人紅星」都是簽經理人合約,即是跟大台一樣,紅了不聽話,可以雪到你零廣告收入,日日返工坐收老底。絕!三位「腦細」有創意思維,識睇時機做事,市場定位清晰,巧取傳統媒體利潤之餘,還懂得以最低成本緊緊握住控制權,而且他們真正做到「悶聲發大財」,如不是這上市文件,相信只有極小數人才知道他們賺到夠資格申請主版上市。完全有做傳統生意的智慧及最新市場學精髓「內容行銷」的能力。現時無論他們能否成功上市,都會吸引一大群後來者甚至傳統業界爭相仿效,但《姨婆(大壽)掉眼淚》這等質素的創作,就像當年創意高峯期的軟硬和周星馳,想學也學不來。與其抄到不倫不類丟人現眼,不如發揮自己的風格罷啦。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3/20110331
Hea富生活 :股市樓市陰謀論
1 :
GS(14)@2017-08-17 08:04:08城中熱話,自然是民主黨成員大脾釘十字架事件,究竟閉路電視中的口罩男是否當事人,警方還未講實,又何解「受害人」會唔拆釘就去見記者,大家有很多問號,但政治事件,公眾到最後都未必知道真相的全部,資訊來源只可靠傳媒,而傳媒又各有立場,間接或直接偏袒某一方,不甘被迷惑的受眾,只好相信自己的邏輯分析,所以近年我發覺「陰謀論」非常盛行。你有否發現,不少人評論政治、財經,甚至娛樂事件時,最後總結都是這句:「阿邊個梗係收咗錢做嘢,就算冇收,都梗有着數嘅!」言之鑿鑿,我對這類說法嗤之以鼻,因為但凡陰謀論者都有一個共通點,永遠從「利益」方面去猜測他人動機,雖然事實上有不少「收錢做嘢」之徒,但我不相信,亦不願相信世界上沒有真正以自己理念出發的人。說回投資世界,「財演」這常用名詞,就正正指出評論財經的人有「演出」成分,阿仔:「阿媽,個壞人咁衰嘅,親人都害。」阿媽:「傻仔嚟嘅,人哋做戲之嘛,唔使咁認真。」那財演評論或大力推介某一特定投資項目,究竟應不應該相信呢?事關信錯人買中老千股或老千盤,就不只俾人話傻仔咁簡單,小則損手爛腳,大則傾家蕩產。阿媽,我實在好亂呀!
不要盡信「專家」
年輕時也試過貪方便信專家貼士,心諗人家做足功課諗好晒策略,何況專家為保名聲,應該唔會點條黑路我行啩?好彩成績輸多贏少,否則以我的Hea格,有甜頭自會放軟手腳,也不會開始鑽研。相信讀者知道我有買開日本樓,早前獲邀於電視節目分享經驗,同場嘉賓全面看好日本樓市,認為會出現歷時幾十年的大牛市,我則保守看好,不會覺得「唔買就笨」,論租金回報,美國樓都有十厘以上,雙方看法有正有反,算有少少火花。其實這種討論最好,你話日本起賭場,可參照澳門樓價升幅十倍以上,故時機來了;我就提出日本面對低出生率,高空置率,以及日圓貶值貨幣政策能否持續問題等因素,也會影響樓價。觀眾可從中採納意見,加以判斷,任何投資都不會只有好的一面,提出操作上的「陷阱位」來提高投資者的警覺性,減低損失機會,才是我的目的。我從不會強烈推介某一個特定投資項目,讀者應該有獨立思考,不應完全相信「專家」。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7/20124063
Hea富生活:越成功越要識做人
1 :
GS(14)@2017-09-17 13:28:29我有一個理論,就是每一個人,都只會隨着自己曾經成功的方法,不斷重覆又重覆的走下去。當然漫長人生路,會從錯誤中學習,然後改進,但方式及心法都是老一套,像炒股專家,如果因為炒細價股贏過大錢,便會繼續鑽研,可能會因一次失誤而輸身家,但如果他有翻身之日,十之八九都是靠股票。我有一位老友,他做生意的方式極為進取,有前無後打死罷就,一門生意賺到錢,就繼續開另一門,當中浪費不少金錢,別人常勸他賺到錢不如買物業,他買回來注入生意額又加按120%給銀行,出去再博過,他幾次在破產邊緣,但亦因為他的進取,往往在最後一刻斷氣之前,其中一門新生意又令他翻到身。懂得做生意的人,都說他的經營模式很不健康,但他就是這樣由小本經營,生存了十幾年,現在一年做幾億生意,我諗就算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或者馬雲走出來指點他,他也只會點頭稱是,然後繼續用自己的方法。不是因為他自大或不思長進,而是人總走不出自我慣性及安全地帶。為何白手興家的有錢人,往往生意失敗後亦能東山再起?正因為他有自己成功的模式,簡單來說,就像小孩子讀書或運動,哪一科最得心應手老師稱讚,通常就會更用心鑽研一樣。
小心說話免惹反感
近日GoGoVan與中資合併成為港產獨角獸,創辦人成為大紅人,近日的言論更惹來不少批評。我不認識他,但身邊很多朋友都認識他,在他們口中得悉其經歷,能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可能有感而發或公關技巧不足,說了「買樓我冇今日」與「中資不可恥」,得罪供樓的年輕人及黃絲,為此不少人響應delete GoGoVan Apps大行動。可能他只想老實回答問題,但作為一位市值十億港元的公司主席,不能太政治冷感。其話中意思正如一個節衣縮食買樓的人,跟喜歡世界遊歷而沒物業的朋友說:「如果去旅行,我冇今日。」就算事實,也一定引來這朋友的反感。其實每個人的重覆成功模式都不盡相同,這亦可稱為際遇,跟性格及出身有極大關係,但作為一個成熟而顧及別人感受的人,你越成功,就越要小心說話,不應有意或無意入侵他人的「成功模式」,因為這很容易給人一朝得志語無倫次的感覺,何況對象是客戶?公司形象亦是顧客幫襯的一個重要關鍵,可能他已經放眼神州,香港市場可有可無。但身為公司老闆,說話就不可太年輕了,少年。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7/2014553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