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經理人做的對企業沒用?

2011-2-14  TCW




你可能留意到每天與老闆、同事、 直屬部下、客戶、供應商等接觸時,每次交流的策略思考程度不一,從卓越的策略到完全沒有策略的情況都有。為了釐清策略思考這個概念,我引用了我所主持的研 究結果,在此研究中,我調查了一百五十四家企業的資深經理人,分出四種類型的策略思考者。這有助於你更了解如何策略思考,以及洞察你的組織成員。評估一個 人是否有策略性洞見力時,有兩個考量標準,我稱之為「洞見的影響力」及「洞見的頻率」。

一、海灘閒晃者:他們坐在岸邊,從不嘗試下水。這一型的經理人不會貢獻營運的洞見。研究顯示,平均九%的經理人是海灘閒晃者。

二、浮潛者:他們穿戴著潛水面鏡和蛙鞋,在海面游泳。這一型的經理人會提出解決方法,但對營運沒有深具意義的影響力。正如名稱所比喻,他們傾向於表面思考,很少進入問題核心。研究指出,平均二六%的經理人屬於浮潛者。

三、重裝潛水者:他們在水面下游泳,配備著潛水面鏡、蛙鞋、防寒衣,和一套裝著壓縮空氣的可攜式裝置。這一型的經理人能提出策略性洞見以尋找解決方案,不 過需要指導與協助。這些經理人可以想出促進企業全面性成功的點子,但是需要集體策略規畫會議的環境才能有所貢獻。會議前充分準備好正確的資料及市場調查給 這些經理人,並且在會議上以架構及模型引導他們,他們就能產生非常有效的洞見。然而,由於他們只有在配有重裝備時才能產生洞見,因此這些洞見的產生偶一為 之,而且往往只在會議的環境中才出現。研究結果顯示,平均三二%的經理人為重裝潛水者。

四、無裝備潛水者:他們潛入水中嘗試達到極深的深度時,並沒有可攜式呼吸裝備的輔助;這是領導人立志要成為的策略思考者。這一型的經理人時常對營運提出有 用的洞見,雖然他們利用問題、架構、模型等慣常的資料來引導思考,不過他們有辦法找來適當的工具與正確的資料結合,持續不斷的產生改變企業的洞見。研究指 出,平均每十位經理人,僅有三位是無裝備潛水者。

乍看之下,似乎唯一妨礙經理人成為無裝備潛水者的,是充足的知識,及時常策略性思考的心智模式。這些原因的確占了一大部分,但另外還有較為難以捉摸的原 因。策略思考,以及為此而採取的行動,必須有愛好冒險的欲望。策略要求聚焦,因此不得不做取捨,但許多經理人寧可小心行事。在大多數的組織中,犯錯的罪 (冒了險而失敗)所受到的懲罰,遠遠大過懈怠的罪(不去冒險而錯失絕佳的機會)。考慮到人事上(自己在公司內的名聲)及事業上(不想危及下次晉升)的後 果,許多經理人有意的決定放棄策略思考,那真是令人遺憾。

策略思考的三項修練

現在你明白了策略思考是種能力,能夠持續不斷的產生且運用洞見,以取得競爭優勢。然而知易行難,在處理無形的概念如策略時,放在比較具體的架構上經常有所助益。我的研究顯示策略思考由三項修練組成:

一、敏銳度(Acumen),幫助你產生關鍵的營運洞見。 二、分配(Allocation),權衡取捨後集中資源。 三、行動(Action),需要執行策略來達成目標。

這「三A」提供了簡單但完整的架構,協助你把策略思考運用在真實世界中將面臨的商業問題上。它們供給你所需要的精神力量、靈敏度及自信,好讓你成功克服競爭環境。

你可能好奇,為何我選擇「修練」(discipline)來形容這三個A。現今一些緊急而不重要的小事,以電子郵件、語音信件和救火的形式,如浪潮般將我 們的精力席捲而去,此時修練是唯一能朝向既定目標前進之鑰,讓我們懂得去問問題,勇於質疑去年的推測。有了足夠的修練,我們不至於浪費珍貴的每小時、每一 天、每一週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

錯誤的策略概念

我們可以用策略並非哪些要項,來釐清楚策略的定義。

策略並非抱負:策略經常被誤以為是抱負,例如:目的、目標或願景。你有多常看到策略寫成「成為市場領導者」、「發展新事業」,或者「成為某某商品的首要供 應商」?你打算達成的「何事」,無論是目的、目標,或是長期的願景,絕對不該與要「如何」達成,也就是策略,混為一談。

策略並非典範個案:典範個案對成功可能關係重大,但絕對不該與策略搞混。最佳做法對組織的營運作業固然重要,不過,假如取代了策略,那最佳做法可能迅速導 致企業衰退。最佳做法會侵蝕優勢的原因,是如果不只一家公司採取最佳做法,那不可或缺的策略差異就會逐漸消失,而企業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在顧客眼中就會漸 漸毫無差別。一旦競爭者間的差異處被削去,那客戶決定的條件就只剩下價格。

策略並非謹慎:策略並非謹慎。假如你不願意承擔風險、做出取捨,惹惱沿途的某些人士——甚至包括某些客戶,那麼你就沒有策略。力爭下次晉升機會的經理人常 會選擇穩紮穩打,將資源平均分散在企業中。這和將個人的資金平均分散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上有同樣的結果——短期內表現疲軟、平庸,長期來看明顯落後於願意將 資源集中的其他人。取捨本來就涉及風險,風險代表可能損失資源、收入,也許還包括升遷。

營運策略的真正定義

當在商場上面臨棘手的決定時,回歸策略的根本是很有用的。營運策略的定義是:明智的分配有限的資源,並透過獨一無二的經營方式,以期在服務顧客表現優於競爭對手。

資源分配:策略是由幾個重要的概念所組成。第一個就是明智的分配有限的資源。資源可分成幾種形式:有形的(實體資產與財務資源)、無形的(文化、商標、聲譽),以及人力的(知識、能力與技術)。

一提及「有限的」資源這個概念,大家馬上會關注到有形資源的範疇,幾乎每個人都嚷著要更多的經費來運用。許多組織經常忽略的資源浪費是效能不彰的人力資源 分配,包含時間與人才。很多管理人員在回溯每天時間和精力的實際運用情形時,都會大吃一驚。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時間消耗在一些活動和會議中,而這些事項 對主要目標的貢獻卻極少。由於企業的任務和願景等目的不清楚、策略方向不合適,以及不願取捨,常造成利潤及生產力龐大的損失。企業若能成功的向員工說明他 們工作的目的和達成目標的策略之間的關聯,就可以釋放出最大的潛能。

獨一無二的經營方式:以差異化取得商業上的競爭優勢有其科學根源,一九三四年,莫斯科大學的高斯(G. F. Gause)教授發表了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他把小動物放進瓶子中,並給予足夠分量的食物,假使動物是同屬不同種,牠們就能和平共生;然而,若是同屬且同 種,就無法共存。

這結果導出了競爭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說明兩種動物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過活將無法共存。 我們常在報上讀到一些企業經營不善的新聞,原因之一極有可能是他們忽略了競爭排斥原理,不停的用和競爭對手相同的方式、做相同的事。

表現優於競爭對手:當我們還是孩童時,主要是依賴身體的特徵,諸如體型、速度和力氣等來獲勝,而商場上的成年人,則是靠腦袋來競爭。今天,我們是靠思考的 分量、速度、力道來創造及維持競爭優勢。事實上,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競爭定位占了各個公司利益變動的三二%,這幾乎比各公司所競爭的產業還重要兩倍。憑 著我們努力不懈想要提升自己思考層次的動力,也就是我們亟欲競爭,或「一同力爭」的渴望,使得策略成為一帖黏著劑,將我們在精神上緊繫在一起,擴大我們無 論在哪個市場競爭的成功機會。

(本文摘錄自第一、二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9

賣點不到位 宣傳也沒用

2011-8-8  TCW




Q:經營東北酸菜鍋三年,今夏在團購網半價促銷,賣出一千份,但只能彌補虧損;前年夏天研發酸白菜涼麵,上電視綜藝節目宣傳,吸引不少客人;但去年夏天少了媒體曝光,卻是貼本的開始。火鍋店遇到夏天,該怎樣促銷?(松花江酸菜鍋於店長提問)

A:火鍋本無罪!夏天是餐飲業旺季,學生放暑假聚餐,一夥人吆喝著去吃火鍋,鼎王麻辣鍋晚上九點多,門口仍有人排隊,更多燒肉店沒預約搶不到位,酷聖石冰淇淋(Cold Stone),冬天仍受到消費者歡迎,都說明做餐飲,生意好壞和季節關連性不大。

好吃大於服務,服務大於衛生,衛生大於價位,價位大於地點,是餐飲業成功五順序。一般人有迷思,以為開店一定要在黃金店面,但地點恰是前述五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很多排隊名店證明,東西好吃,就算路途再遠、再難找,消費者都會上門。

裝 潢和媒體宣傳,也非經營餐飲業成功因素。紐約知名牛排館Peter Luger,進門只見簡單木質方桌和復古水晶燈,連像樣桌巾都沒有,還開在布魯克林倉庫區,吃它一頓不容易;台灣鼎泰豐本店,不見什麼高檔裝潢,卻天天大 排長龍。自我宣傳更是沒必要,餐飲絕非開三、五年,就會被淘汰的流行性行業,不存在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問題,較可能是東西不好吃、服務不到位,最終是被自己 淘汰掉的。

尤其,當賣點還不到位,任何宣傳最後都將成為負面效果。王品集團旗下新餐廳開幕,從不選在耶誕節前夕或大節日,因為,第一天上現場的服務人員,連桌號都記不得,進出廚房動線也沒摸熟,萬一突然進來很多客人,豈非亂成一團,絕非智舉。

很多名店開張頭幾個月沒見幾桌客人,建立好口碑後,開始天天客滿,媒體聞風而至,是順水推舟的相乘效果,而不是好吃、服務還沒得到消費者肯定,就急著找媒體報導,這樣就算客人因此上門,成為回頭客的機率也不高。

另外,網路上半價促銷也是個險棋,即便一千份都賣出去,消費者覺得好吃,但想到去店裡吃時是原價計算,也會猶豫,結果可能是,「等你打折,再考慮要不要上門消費」,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32

中國騰籠換鳥 台商躲內陸也沒用

2011-10-31  TCW




一場「毒蘋果」風波,正宣示中國 「騰籠換鳥」行動,加速展開。

十七日,鮮少在媒體露面的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親自到證交所說明可成科技轉投資大陸蘇州工廠—— 可勝科技停工事件。公司估算,停工將影響十月單月兩成營收。雖然沒提到具體金額,如果以該公司九月份營收估算,影響的營收約在新台幣三億六千萬元左右。這 讓今年來一直受外資、投信追捧的可成科技,一週內股價滑落四十元,跌幅達二一%(統計日期為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

關鍵原因就是,中國有兩百名居民群聚,集體抗議可成在中國轉投資的可勝科技,有廢氣味排出。

陰謀論滿天飛實欲空出土地給綠色產業

央視《新聞調查》製作長達四十五分鐘報導〈蘋果的另一面〉,列舉三家蘋果供應鏈公司發生的事件:日商名幸電子疑似違法排放廢水;勝華科技轉投資的聯建科技 使用正己烷導致工傷;可勝科技附近居民聞到臭氣味。雖然三家公司均聲明絕對符合中國環保要求,但是可勝科技和名幸電子仍相繼被迫停工。

此事件還引發中美貿易大戰陰謀論,蘋果供應鏈被「掃到」,股價同步下滑,估算TPK宸鴻、勝華科技和可成科技三家公司,市值在一週內蒸發新台幣四百八十五 億元( 統計日期為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就連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鴻海科技,也被捲入可能停工的傳言,連續兩天發布重大訊息澄清謠言,要求證交所嚴懲有心放話 人士。

雖然輿論大多以中國想拿美國企業開刀,定調這是場「中美貿易陰謀論」。但根據這三年中國的行動看來,此事更接近中國「騰籠換鳥」路線的一環。

現象一:高排廢廠早被盯緊縮擴廠、發照,趕人走

即,近年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一帶「台資滿溢」,地方政府已經可以由「引資」走向「選資」,於是,放棄高污染的製造業,把「籠子」,即土地讓出來,轉引入高 附加價值的服務業或綠色產業的策略,已是大勢所趨。這個所有人都不能忽視的行動,早在你我不注意時已經展開。

其實,早在三年前,廢水量大的印刷電路板(PCB)業, 已是被中國政府鎖定嚴格控管的對象。起因於二○○七年的太湖藍藻事件,廢水大量排入太湖造成藍綠藻滋生,湖水優養化使生物無法生存,水質惡化。隔年,中國 政府廢水總量管制計畫出爐,規定每地區的電鍍廢水總排放量,一旦達到規定量,就不准擴新廠。

「以前中國不管制量,只是管排出去的廢水標準,」一家蘇州PCB廠副總經理表示。

現在,蘇州、昆山等地廢水排放量早就接近高標,如果想在這些地方設立或擴大PCB廠,一個字,難!這讓很多PCB廠如瀚宇博德、金像電子要擴大產能時,紛 紛選擇遷往重慶,成都等內地區域。

管制廢水排放量,僅是提高環保標準的濫觴,隨後,執照管制、擴廠限制,都成為中國政府的管制工具。

另一名專門生產面板用PCB的台資企業發言人指出:「雖然政府態度不歡迎高污染產業,但是他不可能直接趕你走,」而是用更聰明的方式引導你離開。

一位生產筆電PCB廠的副總經理描述,今年他跟蘇州政府談論想擴充產能時,地方政府暗示:「我們北蘇州有地,要不要到那裡設廠?」意思就是告訴企業要擴 廠,可以,但是到北邊比較少人的地區,政府可以集中管理。同時,在PCB或機殼沖壓件製造時會用到的陽極處理線牌照,中國近年也減少發放,造成陽極牌照在 中國炙手可熱。

常在兩岸工廠往來的佳能企業二代董俊毅舉例,擁有陽極處理線執照工廠,如果決定收山不幹,設備連執照可以賣到高出股本兩到三倍的價格,一家一百萬美元的工 廠,對外開價兩百萬到三百萬美元。

現象二:標準比台灣嚴廢棄物處理執照審查更刁

過去,中國給人不重視環保的印象,其實中國部分排廢標準已經高於台灣。一家台資PCB廠老董指出:「中國對於某些有害物質的排放規定,甚至比美國和台灣都 嚴格。」

專營廢棄物處理、在蘇州設廠的某廢棄物清運公司營運長舉例,機殼製造電鍍製程,會使用氰化鉀化學物,中國已經規定只能以政府檢驗合格的車輛清運,台灣則沒 有規範。

此外,五月才剛通過中國每三年一次的廢棄物處理執照,蘇州原本有八家合格公司,審查後,含台商佳能科技在內,僅有三家合格。

現象三:執法更強硬不再無視抗議,勒令停工

在太湖流域設廠的某面板PCB代工廠協理說,標準這幾年確實提高,但毒蘋果事件顯示,標準拉高外,中國政府執法態度也變嚴格,手段更強硬。以可成事件為 例,就算訂單滿手,也要停工檢查。

其實,二○○八年八月,距離可勝科技三公里的鳳凰城居民就指出,可勝科技排出難聞的廢氣,之後公司改善排氣設備才平息民怨。而這次,同樣的抱怨發生,即便 可勝允諾將改善製程,但是蘇州政府卻選擇痛下撒手,鐵腕要求一家帶來稅收和就業率的機殼龍頭企業停工。

對於是否中國政府想以環保為手段限縮機殼在華中華北生產規模,可成科技發言人巫俊毅不願評論,僅以公司絕對是遵守工業區排放標準,澄清公司原本就計畫花費 上百萬美元改善製程,這次事件後會加速進行,防止氣味傳出。

一家幫筆電手機代工的機殼廠商的董事指出:「五年前,蘇州如果有居民抱怨難聞氣味,是叫他們遷走,而不是叫企業停工。」他舉例,「五月,富士康在成都惹出 人命的爆炸事件,都沒要求停工,但是這次僅是居民抗議,蘇州政府卻要求停工,不覺得很奇怪嗎?」他反問。

自從央視報導毒蘋果事件後,每半年檢查一次的環保稽核,現在蘇州政府提高到三個月抽查一次。

上述現象透露出一個最重要的訊息:若我們僅把此事件定位為中美貿易大戰,而台商只是中間的無辜者,將輕忽此事影響力。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蓋欣山認為,中 國已經將環保意識提升到政策層次,可勝科技不會是最後一家被開刀的公司。

中國中央政府決定要朝綠色產業發展已定,製鞋、塑化、電鍍等污染性產業都可能成為下一波點名的對象。

兩大影響:衝擊獲利!人情疏通失效

對台商而言,大家都須做好兩個心理準備:

第一,毛利將受到衝擊。毒蘋果事件後,中國國務院隨即發布《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將研擬開徵環保稅,還提到,對於企業建立信用評價制度, 其於環保責任的承擔和是否達到要求,會當作未來信貸的參考。種種跡象都顯示,未來企業環保設備成本勢必提高。

蓋欣山認為,「以前台灣在中國環保做到五成就好,現在得做到九成。」他認為,台灣企業的毛利都是由製造良率堆砌出來的,「當製程變動,就等同大廚拿手名菜 換了材料,炒的菜是否還這麼香?這是最大挑戰。」

一名機殼廠廠商說,算算成本,他今年早有打算回頭擴大台灣工廠。

第二,便宜行事,人情疏通不再可靠。早年,需要招商的時候,中國地方政府執法態度較為寬鬆,如果發生居民抗爭或環境污染,部分廠商甚至會利用賄賂,人情疏 通,蓋欣山說,現在中國政府重視民意,「近兩三年這一套早在華北華中都行不通了。」

毒蘋果事件是中國拉高環保執法態度的示範案例,就算選擇內遷,現今,在蘇州發生的執法事件,不久後也會在內地複製。除非,台商準備要一直「逃」到不重視環 保的生產國家。否則,把環保製程確實規畫為成本的一環,是無人能避免的功課。

我們誠摯希望,下一次台灣再熱烈討論環保與企業責任的時候,不需要再靠中國政府,以及類似「毒蘋果」的污染事件來提醒!

【延伸閱讀】環保抬頭,2蘋果供應商停工 ——遭點名疑似污染環境的蘋果供應鏈公司

企業:可勝科技(台商,可成科技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機殼 生產地:蘇州 事件:附近居民抗議工廠排放廢氣 處理:停工

企業:名幸電子(日商) 生產零組件:PCB 生產地:廣州/湖北 事件:疑似排出污水入河川 處理:停工

企業:凱達電子、鼎鑫電子(台資,欣興電子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PCB 生產地:江蘇 事件:排放達到中國國家標準,但是遭到居民抗議廢氣和噪音 處理:公司聲明符合環保規定,無停工疑慮

企業:聯建科技(台資,勝華科技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觸控面板 生產地:蘇州 事件:被指勞工因暴露生產用化學原料正己烷環境產生工傷 處理:已停止使用正己烷

企業:太原富士康(台資,鴻海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鋁鎂合金機殼製造、手機組裝 生產地:山西 事件:遭居民抗議排出廢氣味道,但經檢測並無超標處理:公司聲明符合環保規定,無停工疑慮

資料來源:公眾環境中心,中國央視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01

太陽能庫存爆量 股神加持也沒用


2012-1-2  TCW




今年十二月連續三週內,從股神巴 菲特(Warren Buffett),到網路龍頭Google攜手全球最大私募基金KKR也跟進,合計總投資近五十億美元,買下美國六座太陽能電廠的多數股權。

原本搶奪益通失敗的全球代工龍頭鴻海,也緊接著宣布加碼三千萬美元,往上布局太陽能電池廠。

巴菲特、Google、KKR和鴻海,前仆後繼,就連台股的太陽能概念股也跟著大盤上演反彈行情,太陽能產業的春天提早來臨了嗎?

「太陽能類股今年以來跌了六成,大盤只跌了二至三成,當然會反彈,」保德信投信投管部協理葉獻文說。

從巴菲特到Google,他們重金投資太陽能廠,所投資的五十億美元,幾乎可以買下六家茂迪,但台灣業者幾乎都難以受惠。

以巴菲特買下的電廠為例,除了使用的技術跟台灣主流的矽晶電池不同,台廠很難受惠,更重要的是,巴菲特著眼的,是電廠有政府保障收購電價的固定收益,因 此,才會吸引Google這類長線資金,跟著進駐太陽能產業最終端的電廠,這些投資案,「對(股市)投資人有幫助……,對(台灣)太陽能廠實質影響沒那麼 快看到,」太陽能電池業者說。

唯一讓人寬慰的是,太陽能產業的谷底似乎已經到了,因為太陽能產品(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售價開始止跌。「(價格)要跌也跌不下去了!」新日光總 經理洪傳獻出席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開聚會時說。

但報價跌無可跌,其實只是谷底的開始,問題出在龐大的庫存!

無主貨櫃塞滿港口上下游庫存天數超過百日

場景,拉到德國的漢堡港口,碼頭上還有著一櫃櫃裝滿太陽能電池模組的貨櫃,沒有人認領。

台灣一家整合模組與系統廠的業者說,從第二季中開始,因為太陽能產品報價暴跌,「走海運,一個月之後到了歐洲,價格已經不知道跌到哪裡去,客戶不願意接 貨,德國港口停滿了貨櫃,裡面裝的都是(太陽能產品)。」特別是中國業者為了衝業績,讓無主貨櫃塞爆德國港口的怪象,在業界廣為流傳。

從庫存天數來看,研究機構Solarbuzz分析師廉銳預估,全球從多晶矽到模組的上游供應鏈,第四季平均庫存天數,將攀升到八十四天,足足是理想庫存天 數的兩倍多;反觀下游通路和系統電廠,從今年第一季大量吃貨後,就一直努力降低庫存水位,加上搶在明年各國政府調降補貼金額前裝機,消化了不少庫存,讓下 游庫存天數,比第三季大幅減少六三%,預估約剩二十六天。

上下游合計超過百日的庫存,相當於超過七GW(十億瓦)容量,足足是全球一年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而且這些過剩的容量,將近八成都堆在上游供應鏈,也就是台 灣太陽能產業者最集中的領域:多晶矽、矽晶圓、電池和模組。

七GW,還只是今年多出來的量,太陽能業者為了自救,把庫存換現金,各出奇招,各種傳聞紛紛出籠。

需求不好,低轉換效能的產品庫存銷不出去,太陽能業者轉向東南亞市場,與當地合作夥伴電廠,把低轉換效能的庫存產品,混合高轉換效能產品,做為電廠取得銀 行貸款的設備。

各廠出奇招變現蓋電廠,包成REITs出售

甚至有太陽能廠打算與私募基金聯手,在國外蓋電廠,再靠著政府保障收購電價的固定收益報酬,包裝成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出售。

這顯示太陽能業即使有股神加持,業者卻仍待在擁擠又黑暗的谷底隧道,只能抓緊現金,才能面對接連而來嚴峻的挑戰。

十二月中旬,德國出現了第一家聲請破產的太陽能上市企業Solon,廣運集團旗下的電池廠太極能源也被牽連,因為太極有四百多萬美元的貨款還沒拿回來。

接下來「德國系統業者(電廠)也有危險,」台灣模組業者擔心的說。類似的案例,只會多、不會少,要挺過景氣寒冬,就要手上有現金,除了控制成本,更重要的 是,要能把庫存變現金,或是為產能找到銷售出海口。

「以前的傳產和電子,都是死在擴產競爭,活在折舊提完,競爭者退出,」一位太陽能電池廠財務主管坦白的說,「明年第一季末,淡季結束,最多是股票先反 彈。」股票市場向來都是領先產業循環,太陽能產業要真正看到谷底隧道的亮光,就要看誰先玩不下去,被淘汰退出!

現金流變生存指標去年沒賺錢的,最難過關

業界都在盤算,誰會先撐不過?「去年EPS賺不到十元的,會最難過(關),」一位在半導體和太陽能產業待超過十年的副總經理指出。

因為去年金融海嘯後的需求遞延,加上趕在德國和義大利調降補助前的裝機潮,台灣的太陽能廠幾乎都大賺一票,甚至把二○○九年的虧損都補了回來,如果連去年 都無法獲利,代表手上現金水位越危險,要是又沒有銀行或富爸爸的支持,接下來漫長的產業冬天就會更加難過。現金流,也成了未來一年,台灣太陽能業的生存指 標。

【延伸閱讀】前3季虧損,已吃掉去年獲利5成——太陽能廠近3年稅後損益

益通2009年稅後損益:-23.42010年稅後損益:-28.0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33.1

新日光2009年稅後損益:-11.42010年稅後損益:27.4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12.3

昇陽科2009年稅後損益:1.72010年稅後損益:14.0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5.8

綠能2009年稅後損益:1.22010年稅後損益:16.6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5.4

茂迪2009年稅後損益:1.32010年稅後損益:45.6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5.2

太極2009年稅後損益:-0.92010年稅後損益:5.2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2.7

昱晶2009年稅後損益:0.72010年稅後損益:43.3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2.6

合晶2009年稅後損益:-2.52010年稅後損益:6.7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3.0

合計2009年稅後損益:-33.32010年稅後損益:130.8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64.1

單位:新台幣億元資料來源:Yahoo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7

為何說大多數創業點子是沒用的?

http://xueyuan.cyzone.cn/qibu-dianzi/227964.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也許是因為Facebook熱潮,也許是好萊塢電影和主流媒體所傳達的錯誤理念,多年以來,很多年輕人和滿懷憧憬的創業者們一直誤以為靈光一現的創業點子是創業成功和獲得巨額財富的基礎。人們常說:「如果我想到了那個點子,那一夜暴富的將是我。」

有過創業經驗的都知道成功和創業點子關係真不大。當然,好點子也很重要,但它不是創業成功的根本。真正的創業成功大多數都源自刻苦工作、冒險、推出一個真正對客戶有價值的新產品或解決方案。

比如:

Instagram 最初只是一款簽到的應用(Burbn),正是發現了拍照類應用的空白而逐步轉化成一款拍照應用,並比同行做得更出色;

Google 最初只是一個還算好用的搜索引擎,其平台上只有幾款所謂的「免費」產品,但現在此平台已成為谷歌的巨大利潤來源;

麥當勞因製作便宜美味的漢堡而發展壯大起來;

星巴克提供優質的咖啡和舒適的環境;

戴爾比同行生產更便宜、更好的電腦,而且速度更快。

和CEO、投資人、創業者們一起開創新事業,我們發現很多最初的想法、點子是站不住腳的。很多滿腔熱血的創業者過於看重最初的想法,總認為一個獨一 無二的點子是創造財富的關鍵。他們甚至還對這個點子非常保密,以保證自己能搶得市場先機,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點子都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其實比點子更為重要的是找到一個靠譜的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特別是與現有解決方案相關的模式。如果商業模式能在孵化期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 那它將是非常強大的。極少公司靠最初的創業想法掙了大錢——Facebook、蘋果公司、微軟這些明星公司在確定主業務模式前都曾多次改變商業模式。

當創業者向我們諮詢有關他們的「一招制勝」式點子時,我們通常會給他們如下建議:

不要害怕和別人分享你的理念和點子。點子是沒有價值的,關鍵要看執行。有經驗的創業者、企業家和投資人都會給你很多寶貴建議。如果你的點子有點意思,有人會剽竊。那你要做的就是比他們執行得更好。

1.不要繼續閉門造車地美化你的創業點子,直接面對你的客戶

直接放手去幹,去實踐,去測試,去找方法,你所收穫的比最初的點子要有價值的多。

2.不要總盯著「遠方」的事

找解決辦法,研究如何創造更大的客戶價值,而不是總想問題解決後的事。

3.差異化競爭

一個產品很難滿足所有人需求。一個差異化的產品會吸引那些有特定需求的客戶。初創企業相對來說創新能力較強,如果能滿足相對小眾客戶的需求,在與強大的同行競爭中才能佔一席之地。

把你的點子轉化為積極的行動,打造真正的客戶價值。你也有機會把一個「好點子」做成一個大事業。(編譯:匙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1

遊戲業早出走 電玩小子挺也沒用

2012-10-29  TCW  
 

 

台灣的電子競技隊伍台北暗殺星(TPA),十月十三日贏得電玩「英雄聯盟」第二季世界錦標賽冠軍,獲得獎金三千萬元。

七個平均年齡才二十一歲的電玩小子,回到台灣成了英雄人物,馬上被立法院各黨團及官員接見。教育部更承諾在三個月內,為電競英雄們訂定出升學條款,內政部也願意未來讓表現優異的電競選手,可服替代役。

打電玩打到世界冠軍,突然讓政府各部會都動起來,一時間,電競彷彿成為台灣最熱門的新興運動項目。

但在台北暗殺星奪下世界冠軍前,電子競技在台灣,其實根本無人聞問。許多選手,要開始職業生涯,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往往不是談薪資、福利或合約,而是怎麼說服親友,讓他們把「打電動」成為一個職業,走上專職電競選手的路。

沒健全產業,拚不過韓國

台北暗殺星的隊員王榮燦坦言,還沒奪冠成名前,身邊的人總會對電玩有負面印象,師長曾挑釁的問他:「整天打電動做什麼,打電動能賺錢嗎?」

簡單的一句話,反映出台灣大眾普遍對電玩的負面觀感。簽約培訓台北暗殺星的台灣競舞娛樂總經理劉佳衢認為,台灣社會對電玩的不友善,讓電競產業無法蓬勃發展,連電玩遊戲產業也都少有人願意投入,他希望政府對電競選手的政策鼓勵,可以成為改變的契機。

但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系主任林國芳,則不認為政府針對電競選手的升學與兵役政策,能改變遊戲與電競產業生態,他直言:「台灣遊戲業都已出走大陸,很多培訓出來的學生,都不知要做什麼。」

發展電競多年的韓國,直到去年才通過電子競技振興法。台灣的法令雖跟進快速,但如果社會還是將電玩與「不務正業」連結,沒有健全的遊戲產業做基礎,台灣電競產業能否追上韓國,恐怕,教育部和內政部未必能幫得上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78

沒用完的手機流量該清零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557.html

據報導,湖南長沙劉先生因沒用完的手機流量被清零而狀告電信運營商,湖南長沙市天心區法院已經正式立案,劉先生的理由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流量,為什麼超出的流量要交費,沒用完的流量不累計?合同上並沒有明確剩餘流量會被清零,如果超過套餐流量,運營商就按照1M1元的費用收取,那如果流量沒用完,應該累積到下個月用。」

有人在新浪微博轉發了這條消息,一天內被轉發20多萬次,支持劉先生的佔絕大多數,普遍認為「已經購買的流量屬於用戶,運營商無權收回」。其實,劉先生購買是「限時優惠服務」,跟電影兌換券、健身年卡是一樣的,運營商以優惠的價格出售流量,鼓勵你用完,通過培養客戶的用網習慣來鞏固和擴大市場,這是個挺正常的經濟行為,如果劉先生介意,完全可以選擇純流量計費的方式。

為什麼要實行包月

五星級酒店服務業的特點是基礎設施和基礎運營投入高,個體服務成本低,大酒店的建設成本很高,電梯和中央空調一天24小時都必須開著,每天的固定性開支很昂貴,但對每個賓客的服務成本卻很低,一次性衛生潔具並不值線,千元一天的房價更多的是支付賓館的固定性投入。保證入住率是五星級酒店老總考慮的首要問題,他們很樂意接訂一年後的會議包房,跟周邊大單位簽訂協議價,目的就是使全年內的預計入住率有保證,即使價格比散客價低很多也不介意。

電信服務業與五星級酒店服務業相似,其光纖網絡、基站、交換設備機房的基礎建設和基礎運營成本很高,運營商以極小的個體服務成本來獲取相對高額的服務費,用來分擔巨額的基礎成本乃至贏利。在設備容量範圍內儘可能地多招客戶,這就成為了電信運營商CEO的首門功課。但過高的用戶量並不是好事,超過設備容量範圍後服務必然不給力,它引來的差評是致命的,過低的用戶量則注定虧損,忽高忽低的用戶量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而相對廉價的包月模式則可以有效地保證用戶量及流量的平穩性,這也是全世界的電信運營商普遍採用的做法。

運營商壟斷程度高不高?

一些有契約精神的網友表示,剩餘流量清零是合理的,但電信服務費用過高不合理,都是壟斷惹的禍,支持打擊電信運營商。電信業的確有壟斷性質,但這種壟斷性叫作「自然壟斷性」,全世界都一樣,甚至當年的美國郵政馬車業都不能自由進入,因為有專營法保障,這不是為了郵政的私利,而是為了保護公眾的利益。同樣的,自來水和煤氣也具有「自然壟斷性」,這是為了保障公眾的安全。

西方發達國家的全國性電信運營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國有三家全國性運營商,分別運營三個3G國際標準,實事求是地講,壟斷程度並不高,與國家電力和兩桶油相比,被稱為壟斷企業確定有點冤。近年來,三家運營商的基層員工擺攤搶地盤打群架的糗事時有發生,他們並不容易,而給他們定高額任務的管理層的日子也不好過,跑馬圈地很難,一鬆勁各種市場佔有率就嗖嗖地滑坡。

在西方發達國家裡,運營商的頻率是自己拍來的,當然技術體制也是自己定的,但中國的電信運營規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國主導提出的TD-SCDMA標準被國際電信聯盟吸納為國際標準,這是個重大歷史突破,此標準理論水平高,但缺少技術積累和儲備,工程化商業化的難度很大。當時移動公司的技術實力和資產最雄厚,工信部說「就你了,你來搞TD-SCDMA」,於是移動TD-SCDMA、聯通WCDMA、電信CDMA2000的格局就建立起來了。客觀地講,移動公司背了個大包袱,中高層講政治不吭氣,低層員工罵街也沒用。

要進入4G時代了,報導稱工信部要把190M的連續段劃給TD-LTE,電信業者都眼巴巴地看著,也有各種猜測,但不管結果如何,規則是明確的:頻率是工信部劃分的,技術體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業務還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裡,看誰家肥了就塞給誰,不接不行,幹不好不行,幹得好也未必行,因為隔幾年就要打散了搞重組。

  中國情況與國外有所不同

前陣子網上炒作一件事,稱某電信運營商在香港的資費價格遠低內地,引發網友的熱議,傳說的資費標準是「55元包月,10000條短信,1700分鐘通話,本地流量無限」。有網友稱10000條短信在內地就值1000元了,憑什麼坑我們內地人?

其實,1萬條短信是銷售策略,好比你交給我500塊,我保證你一個月正常使用1萬卷廁紙,你把屁屁擦出血也擦不回來。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越是發達地區,電信運營的成本就越低,利潤就越高。在樓頂上建基站和接電都很方便,維護人員騎個電瓶車就能管護幾十個,每個基站所服務的客戶數量多,客戶每月動輒上百元的費用。而在偏遠山區,建個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鐵塔,需要鋪設專門的電纜和光纜,維護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幾個村的話費,而且用戶的月費用普遍不超過30元。

在偏遠山區建基站必然是虧本的,但國家有「村村通」等工程,運營商們必須干,北上廣的手機用戶們,你們交的話費流量費,有些是支援貧困地區了。不過也有好處,那就是我國的信號覆蓋面很高,很偏的地方都可能有信號,這點比美國強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32

說實話,我不能黑錘子,因為我還沒用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6/146800.html

i黑馬導讀:今年7月,羅永浩的Smartisan T1上市,隨後遭人不斷調侃,“東半球最有情懷的手機”也成了笑話,但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用過錘子手機呢?
 

 
“我沒有夢想,我就想著做事,做著做著,夢想自己會來”,帕爾哈提,那個感動了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的新疆漢子,在這個秋冬之際,給了我們這些創業者上了一課。
 
咨詢行業動輒商業模式、商業戰略,把很多本就迷茫的企業忽悠到各種溝渠之中。殊不知,商業模式和情懷一樣,不一定是設計出來的,往往是做著做著,它自己就來了。
 
馬化騰的騰訊QQ,在成為中國最大的即時交流平臺後面對投資人時坦承,“我不知道怎麽賺錢”;馬雲在西湖畔的小區住宅里面聚集十八羅漢暢想未來時,也沒想到阿里巴巴會讓他成為中國首富。
 
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在“戰略手藝化”里說,“就像戰略可以被制定一樣,戰略也可以自己形成。”這有點像技藝精湛的工匠做紫砂壺,“就好像有神靈之手在托著他的手,一堆泥巴是自己長成那個完美的樣子,而不一定是工匠一開始在腦海定好的形狀。”
 
真正偉大的企業家,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社會進步帶來貢獻”,但結果是“賺了點錢”。
 
在我看來,先不要想神馬商業模式,在你的目標客群身上下功夫,你讓他們爽了,你自己就爽了。
 
就像Tom Hanks扮演的Forrest Gump一樣,堅持奔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0

李克強:很多宏觀調控手段還沒用 為今年留下了余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52

23C009DA411C

李克強總理周三下午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農業界聯組會的委員時表示, “我們有很多宏觀調控手段還沒有用,這就為今年應對更多、更大的困難留下了余地。”

他在會上重申,“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對於委員們的發言和提議,他表示,無論是國企改革,還是消費領域、金融領域和農業領域的改革,都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都可以釋放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紅利。

關於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總理如是說:

我之前承諾,本屆任期內減掉1/3的審批事項,現在兩年已經完成了!下一步,我們要騰出時間,真正疏通‘中梗阻’,打通‘最後一公里’,有些地方還有非行政許可事項,還有的地方辦照容易了、辦證還不行,這些都要打掉!

總理也承認改革的艱難:“中國的改革是漸進式的,里面有各種利益在博弈,但我們義無反顧。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以下是《新京報》的詳細報道:

信號1:宏觀經濟調控的“工具箱”還很充足

除了回應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問題,總理最後的講話也釋放了三大信號。

提及去年中國經濟的成績單,總理用一句話總結“事非經過不知難”。他說,去年國際形式錯綜複雜,國內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中國經濟增速達到7.4%,城鎮新增就業人口創下歷史新高,能耗降幅也達到歷史最好成績。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沒有運用短期刺激的手段,而是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赤字率、貨幣發行量都沒有超過我們規定的目標。”他說,“我們實現這樣的成績單的確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很多宏觀調控手段還沒有用,這就為今年應對更多、更大的困難留下了余地。”

信號2:要向促改革要動力

既然去年的宏觀調控沒有用到短期刺激,那實現既定增長目標靠什麽?總理給出的答案是“靠改革”。

他說:“我們要向促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潛力。”

總理在這次會議上也提到了他那句經典的表述:“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他說,各位委員的發言表明,無論是國企改革,還是消費領域、金融領域和農業領域的改革,都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都可以釋放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紅利。

信號3:本屆任期內減掉1/3的審批事項已經完成,下一步打通“最後一公里”

總理說,中國的經濟要升級、產業要轉型,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未知的比已知的多”。“要真正瞄準前方,掌握更多未知,決不能靠我、靠國務院,也不能只靠在座的各位,而是要靠大眾的力量。”

李克強還講述了兩個自己在基層考察期間遇到的創業者的故事。“我在深圳創客空間,一個年輕人設計了一個像手提箱一樣的東西,裝了電池,人站上去就走了,不用推,現在已經有機場希望購買他的產品。還有一次在工商登記所,一位大媽要註冊婚慶公司,她說她對本地的老風俗特別熟悉,專門服務那些想辦傳統婚禮的人。”

他因此感慨: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要讓他們創新,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束縛太多、障礙太多。

“我之前承諾,本屆任期內減掉1/3的審批事項,現在兩年已經完成了!”總理說,“下一步,我們要騰出時間,真正疏通‘中梗阻’,打通‘最後一公里’,有些地方還有非行政許可事項,還有的地方辦照容易了、辦證還不行,這些都要打掉!”

總理也承認改革的艱難:“中國的改革是漸進式的,里面有各種利益在博弈,但我們義無反顧。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他邀請在座的政協委員加強監督:“如果我們大家都這樣做,中國經濟一定能夠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長期保持中高速發展水平,最終實現現代化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37

央行鬆綁沒用 房價恐「死在無量」


2015-08-24  TCW

八月十三日,央行宣布放寬房貸成數,及縮小信用管制區域,這是央行實施房市信用管制五年來首度鬆 綁。專家認為,央行這次調整,只是「宣示效果」,「沒有任何效果」。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卓輝華認為,央行此舉最大意義是趕在主 計總處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一.五六%前,放寬一點點房市管制,給市場一點信心。

「冬天裡偶見陽光,不要以為夏天到了,」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如此形容此次央行措施。因為,房市「冬天」已經形成,央行僅是「略施小惠」。央行「小 惠」是指,讓自然人第三戶、豪宅、法人的房貸成數由五成提高為六成,及取消新北市、桃園市共六區的信用管制(指央行限制特定區域的房貸成數)。

然而,台北市全區、新北市十五區,均仍在信用管制範圍,「只能說短期信心穩住,」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未來房市「價照跌!」

央行、財政部聯手打房,讓房市進入冰河期,整體成交量急凍,今年上半年全台移轉棟數降到十三萬五千棟,預估全年將不到三十萬棟,將創下二○○二年來新低量。

量縮了,但價格呢?

量縮價不跌,掐緊中實戶

「房價根本還沒開始跌,」卓輝華說,因為目前各種不動產指數均顯示,房市目前是量縮價穩,他說,「量縮」,代表賣方不肯降價,買方不肯出手,除零星個案跌價外,整體房價還沒開始跌。

「量縮價穩」,也是央行未能大幅放寬信用管制的最大原因。根據央行統計,以央行這次放寬房貸成數管制的六區(八里、鶯歌、桃園、中壢、蘆竹、龜山)為例,今年一至七月成交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幅度最多為八里,達到六成,中壢最少為八%。

但,價格幾乎沒跌。住商不動產統計,這六區,僅鶯歌、蘆竹價格下跌一%至二%,其餘地區卻上漲四%至五%。

卓輝華說,開價降會讓市場有「房價下跌」的感覺,但事實上成交價根本沒降。舉例說明,過去建商每坪開價九十萬,成交價是七十萬元,目前建商是開價降到七十萬元,成交價依然是七十萬元,表面上開價跌二十萬元,但看成交價就知道根本沒跌。

雖然價格波動幅度有限,但交易低迷已使投資客資金陷入泥淖。一位中實戶多年前在台中七期買下三、四間豪宅,每坪約二十多萬元,兩、三年前,他發現周圍的朋 友,怎麼人人手上都有好幾間房子,開始擔心:「大家都有房子,那我的房子要賣給誰?」決定賣出。結果幾年來,連登門看房詢價的人都沒有,雖然目前市價每坪 三十多萬元,表面上看仍有獲利,卻有行無市、無法成交,他也只能繼續持有。

類似這位中實戶的案例持續在增加。低利率造成市場資金湧入房產,造成供需嚴重失衡。

超額供給,嚇退投資客

莊孟翰分析,房市的超額供給,「五年都消化不完。」台電曾以用電表統計,全台低用電量戶數逾一百四十萬戶,扣除第二戶數量,推估全台空屋約七十萬戶;而近三年新增建照、房屋使用執照,估計六十萬戶,假設一半為空屋,約三十萬戶。

原來的空屋,加上新增空屋,市場上超額供給可能有一百萬戶,其中將近四、五千戶為高價住宅(央行對高價住宅定義:台北市每戶七千萬元,新北市每戶六千萬元,其餘縣市每戶四千萬元)。

超額供給的高價住宅,賣壓最重。《好房網不動產市場週報》社長倪子仁統計,全台五十大豪宅,估計賣壓約一千億元,尤其位於蛋白蛋殼區的「假豪宅」,如林口、新莊、蘆洲等區,一戶每坪四十至五十萬元,總價四、五千萬元的「豪宅」,估計未來兩、三年內每坪會跌兩成以上。

預估房價會跌,造成近一年來不少高價住宅違約,投資大戶寧可認賠、繳違約金,也不願過戶。一位大戶最近認賠四千八百萬元退掉一戶天母指標豪宅,該豪宅屬高 層樓,每坪一百七十萬元到兩百萬元,一戶要價兩億到三億多元,大戶認為,房價看跌,加上房屋稅、地價稅等持有成本高,他不想戀棧,決定付一五%違約金給建 商,認賠出場。

缺量緩跌,估兩年跌一成

「未來房價,有兩個觀察點,」卓輝華說,一是人口因素,國發會預估二○一九年人口將零成長,如果空屋持續成長,加上人口負成長,需求低、供給大,房價長線難好轉。

他預估,未來房市將呈現「緩跌」,一至兩年內會下跌五%到一○%。

「房市買漲不買跌。」莊孟翰說,很少人會在房價跌的時候進場,這就是房市成交量低迷的主因;顏炳立也說,房市是「賺到多頭,躲過空頭,死在無量」,無量是房市最致命的殺手,房價必須真的下跌,才有成交的可能。

【延伸閱讀】買房利基逐漸流失—房市看跌3大因素

● 沒錢養:持有成本暴增 (養房成本提高,投資客退場)

1. 財政部提高房屋稅稅率

2. 台北、新北提高房屋稅及地價稅計算基礎

3. 平均每戶持有成本,增加一倍以上

● 沒人要:人口紅利消失 (人口減少,買房潛在需求大減)

國發會人口推估,2019年人口零成長

● 沒法賣:超額供給惡化 (約100萬戶超額供給,房市長期看跌)

1. 2014年全台約70萬戶空屋

2. 估計最近3年新增建照、使用執照中約30萬戶空屋

整理: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