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恆指50年見證香港經濟興衰(2014/7/31) 林本利

2014-07-31  NM
 
 

 

2014年7月31日,是恆生指數創立50週年,近月港股急升,似乎是為慶祝這特別日子。回顧過去50年,恆指反映香港經濟起跌及種種變遷,陪伴港人一起走過半世紀。

恆生指數是由恆生銀行前董事長利國偉所創立的,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指數為100點,最初只有30隻成分股。1969年,恆生指數開始向外公佈。恆指由最初的100點升至近日24,000多點,50年升值240多倍,平均每年上升11.6%。連同每年約3.6%的股息,平均每年回報約15.2%。

1964年投資1萬元在恆指成分股(類似盈富基金),每年取得15.2%回報,現在連本帶利已升值至約1,200萬元。若然在1967年8月底的歷史最低位58.6點入市,升至2007年10月底的歷史最高位31,958點出貨,40年升值540多倍,平均每年上升17%。連同每年約3.6%的股息,平均每年回報超過20%。

恆指成分股最初只得30隻,現在已增至50隻。經過50年的「篩選」,最初30隻成分股依然「健在」的只得7隻。這7隻「死剩種」包括煤氣、電能(前稱港燈)、中電、和黃、滙控、太古和九倉。原先七間上市公司全是英資企業,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本地華人富豪成功收購其中四間企業,現在只餘下中電、滙控和太古仍屬英資。

1964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當年香港出現嚴重旱災,每四日供水一次,直至5月底才終止。6月,一幢位於中環的舊樓在拆卸中倒塌,連累附近多幢樓宇成為危樓,港英政府於是收緊建築條例,令多個地盤停工,建築成本急升。地產商被迫減慢重建步伐,面對資金不足問題,令銀行未能收回貸款,觸發銀行危機,恆生銀行在1965年4月被滙豐收購。

1964年,港英政府開始公開拍賣市區的士牌,首次拍賣平均價3萬多元。現時市區的士牌價接近700萬元,50年上升200多倍,與同期恆指升幅相若。此外,1964年港英政府向中電實施利潤管制,最初准許利潤為資產淨值的13.5%。到1978年,准許利潤調高至15%(若資金來自股東),到2008年則下降至9.99%。50年來,連本帶利,利潤管制計劃為中電及港燈的股東帶來過千倍的回報。

筆者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嬰兒潮,正好經歷香港經濟起飛和轉型,由發展工業和航運,逐漸轉向地產和金融業。這半個世紀,香港亦從英國殖民地,以英資財團為首,過渡至由華資地產商操控經濟命脈;到回歸後,中資企業逐漸抬頭,積極介入各經濟領域。

筆者在1984年大學畢業時,香港經濟正陷入低谷,恆指由1981年1,800點高位跌至800點水平,樓價由每呎1,000元大跌一半至500元。隨著中英簽署聯合聲明,香港前途較為明朗,股市樓市在低谷大幅反彈,恆指在九七回歸後不久衝上16,800點,較1984年上升20倍,同期樓價亦上升十多倍至每呎6,000多元。

回歸後香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地產泡沫爆破,之後再有科網泡沫爆破和沙士疫症,經濟下滑,連續六年出現通縮,到2003年下半年才從谷底反彈。往後十年,恆指在2007年一度衝破31,000點,樓價亦在2012年突破回歸時的高位。

過去50年,港人經歷經濟和政治上的種種變遷,但即使面對大小風浪,香港始終是「福地」,股市、樓市和的士牌照為不少人創造財富。然而,財富未必能帶來真正快樂和滿足,近幾年富豪望族不斷爆出貪腐醜聞和爭產風波,金錢財富不是祝福,反成詛咒。本地富豪從香港這片「福地」取得億萬財富,是否應該多想一下如何回饋社會,而非不斷搜刮?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63

財務智商(31):月供股票格下價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26665

股票市場經歷數年橫行拉据後,近幾個月隨著滬港通即將落實的消息刺激,開始重拾熾熱的局面,不過去到近年高位又有回落跡象,想在股票市場獲取巨利,似乎時候未到。

不過凡事兩面睇,長期橫行的股價往往帶來收集的機會,更何況部份穩健的藍籌股入場費也不算平,例如一手和黃要十萬元以上,對資金不足的人士來說,豈不是抹殺了參與的機會?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現時很多銀行或股票行都有提供月供股票投資計劃。

月供股票投資計劃就是每月用數千元左右的金額買入碎股(即不足一手),既給予資金不足人士有參與機會,也可以藉平均成本法減少股市波動的風險,因此有不少股民都樂於以月供股票方式作長線投資。

以銀行為例,每月可以用最少一千元,最多二萬元買入指定股票,手續費通常為五十元,折合約投資金額的0.25%(月供二萬元)至5%(月供一千元),要留意的是有銀行是以股票為收費單位,例如把二千元一開二月供兩隻股票,就要收兩次手續費,而有部份銀行是按投資金額收取手續費,以上述例子來說,就只收一次五十元手續費。

另外個別銀行會收取存倉費等額外手續費,精打細算的小投資者除非對該銀行情有獨鍾,否則都會慳多一蚊得一蚊,改為光顧不用收額外手續費的銀行。

有部份銀行會透過開出糧戶口或直接提供免手續費優惠等方式鼓勵客戶開立股票月供戶口,股民當然最歡迎有關優惠,不過要留意優惠有效期,和有沒有額外手續費等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70

上半年全國31省份GDP增速均未達預期目標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248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上半年GDP數據已全部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重慶增速居首,黑龍江增速墊底。22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和全年預期目標相比,31個省份GDP增速均未達標。

22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22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幅為7.4%。在31個省份中,22個地區的增速超過了全國水平,8個省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寧夏剛好等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增速總體高於東部地區,且重慶、貴州、西藏、天津、青海、新疆6省GDP增速均超10%。受產業結構影響,東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GDP增速則處於墊底狀態,且大幅低於全年預期目標。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與經濟發展梯度吻合,西部地區仍然能享受到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快速提升,並且產業轉移和向西開放等一系列政策也對西部省份發展起到引導作用。

而東北和華北的部分省份經濟對單一行業依賴度仍然很高,政府通過投資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暫時“止痛”,但是爬坡過坎過程仍然很艱難,並且還要註意以後是不是會對結構轉型等產生副作用。

GDP增速前五名和後五名。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重慶增速居首 黑龍江增速墊底

在全國31省份中,GDP增速前五名的分別是重慶、貴州、西藏、天津和青海,其中重慶以10.9%的增速位居第一;而後五名的是上海、吉林、山西、河北及黑龍江,其中黑龍以4.8%的增速墊底。

值得註意的是,一季度黑龍江的GDP增速僅有2.9%。面對如此難看的數字,二季度以來,黑龍江加快了以投資穩增長的步伐。

6月23日,黑龍江出臺《黑龍江省促進經濟穩增長的若幹措施》,計劃投資3000余億元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其中僅基礎設施建設一項就投資2300多億元,與黑龍江全省一季度GDP總量相差無幾。

而重慶的高增長,則得益於多重因素拉動。中國戰略思想庫秘書長田雲向《新京報》分析,重慶GDP增速排名靠前,需要考慮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的拉動。重慶位於“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為重慶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作為內陸開放城市,重慶的加工貿易對拉動GDP貢獻巨大。另一方面,從消費的角度看,重慶的公租房建設處於全國前列,這避免出現收入低、房價高的局面,老百姓有更多余錢來消費,用消費來拉動GDP。

5省份GDP增速回落。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5省份GDP增速回落

通常情況下,隨著二季度微刺激措施逐步發力,整個上半年的GDP增速相較於一季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卻有五個省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其中,天津和安徽均回落0.3個百分點,新疆、遼寧和吉林均回落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這5個地區二季度經濟出現了下滑。

事實上,上述地區基本都是能源大省,或是工業基建投資大省,主要依靠能源或工業投資帶動GDP增長的情況與前文黑龍江等地的情況類似。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效果顯現,產能過剩的工區均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

以天津為例,中國社科院工業所專家陳乃醒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天津過去經濟快速增長主要是高投資拉動,目前全國大部分工業產能過剩,此模式難以持續。

今年5、6月,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8.7%、9.2%,這是國家統計局有可查統計數字的最低值。而消費增速為全國第31位,即全國增長最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4.5%,位於全國倒數第一。

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臧學英認為,天津GDP的放緩是在調整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從某種程度來講,是好事,因為過去主要是以投資驅動為主,“下一步需要轉為創新驅動型”。

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最大。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最大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高達3.088萬億元,為全國最高,江蘇以3.012萬億元緊隨其後,全國僅這兩個省的GDP總量超過3萬億元。山東排名第三,GDP總量2.808萬億元,也是唯一一個GDP總量在兩萬億級別的省。而西藏和青海則墊底,分別是0.037萬億和0.097萬億。廣東的GDP總量約是西藏GDP總量的83倍。

此外,GDP總量為千億級別的省最多,有18個;為一萬億級別的省次之,有8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65

巴菲特31年《致股東的信》精華摘要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1

1、除非是特殊的情況(比如說負債比例特別高或是帳上持有重大資產未予重估),否則我們認為 「股東權益報酬率」應該是衡量管理當局表現比較合理的指針。(1977)​


2、保險這行業雖然小錯不斷,但大致上還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成果,就某些方面而言,這情況與紡織業剛好完全相反,管理階層相當優秀,但卻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各位的管理階層所學到的一課,很不幸一再學到的就是,選擇順風而非逆風產業環境的重要性。(1977)​


3、我們投資股票的選擇方式與買進整家企業的模式很相近,我們想要的企業必須是(1)我們可以瞭解的行業(2)具有長期競爭力(3)由才德兼具的人士所經營(4)吸引人的價格,我們從來不試著去買進一些短期股價預期有所表現的股票,事實上,如果其企業的表現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反而希望他們的股價不要太高,如此我們才有機會以更理想的價格買進更多的股權。(1977)​


4、我們過去的經驗顯示,一家好公司部份所有權的價格,常常要比協議談判買下整家要來得便宜許多,也因此想要擁有價廉物美的企業所有權,直接購併的方式往往不可得,還不如透過間接擁有股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當價格合理,我們很願意在某些特定的公司身上持有大量的股權,這樣做不是為了要取得控制權,也不是為了將來再轉賣出或是進行購併,而是期望企業本身能有好的表現,進而轉化成企業長期的價值以及豐厚的股利收入,不論是少數股權或是多數股權皆是如此。(1977)​


5、資本城擁有優良的資產與優異的管理階層,而這些管理技能同樣也延伸至營運面及資金管理面,想要直接買下資本城所要花費的成本可能是兩倍於間接透過股票市場投資,更何況直接擁有權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好處,控制權雖然讓我們擁有機會,但同樣也帶來責任去管理企業的營運及資源,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提供現有管理階層關於這些方面額外任何的幫助,事實上,與其管還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結果,這樣的觀念或許很反常,但卻是我們認為比較合適的。(1977) ​


6、我不認為包括我自己本身在內能夠「成功」地預測股市的短期波動。(1978)​


7、我們的政策是集中持股。當我們決定了後便買進「一大筆」,而非這也買一點那也買一點,但事後卻漠不關心。(1978) ​


8、我們可以接受被投資公司保留盈餘而不分配,但前提是公司必須將之用在「更有利」的用途上,否則便應分配給股東或是用來回購公司的股份。(1978)​


9、依我們過去的經驗顯示,一家高成本結構公司的經營者,永遠找得到增加公司開支的理由;而相對的,一家低成本結構公司的經營者,永遠找得到節省公司開支的方法,即使後者的成本早已遠低於前者。(1978)​


10、就短期而言,我們一直認為營業利潤(不含投資收益)除以淨資產所得的比率,是衡量一年度經營成果的最佳方式。長期而 言,我們則認為淨利潤(包括已實現、未實現資本利得及非常損益)除以淨資產(所有投資以公平市價計算)所得的比率,是衡量長期經營成果的最佳方式。其中額外的資本利得,短時間看起來或許相當特殊,但就長期而言,其對股東利益的影響與日常的營業利益並無太大差別。(1979)​


11、我們判斷一家公司經營的好壞,取決於其淨資產收益率(排除不當的財務槓桿或會計做帳),而非每股收益的成長與否,因為即使把錢固定存在銀行不動,也能達到象後者一樣的目的。(1979)​


12、在某些產業,比如說地方電視台,只要少數的有形資產就能賺取大量的盈餘,而這行的資產售價也奇高,帳面一塊錢的東西可以喊價到十塊錢,這反應出其驚人獲利能力的身價,雖然價格有點嚇人,但那樣的產業路子可能反而比較好走。(1979) ​


13、所謂有「轉機」的公司,最後很少有成功的案例,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購買價廉的爛公司上,還不如以公道的價格投資一些物美的企業。(1979)​


14、若被投資公司將其所賺的盈餘用於回購自家股票,我們通常會報以熱烈的掌聲。理由很簡單:若一家好公司其股票價格遠低於其內在價值,還有什麼投資會比前者來得更穩當、更有賺頭、更能促進原有股東權益的呢?企業購併的競爭性通常使得購併整家公司的實際價格高於取得企業的實際價值,而股票市場的拍賣性質,往往可以讓我們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取得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權。(1980)​


15、只要市場回覆理性,市價終究會反映公司累積盈餘的能力,有時甚至超過買進後累積的盈餘,這等於是在你的蛋糕上多得到一點糖霜呢。(1980)​


16、當一個經歷輝煌的經營階層遇到一個逐漸沒落的夕陽工業,往往是後者佔了上風。(1980)​


17、不像大部分的公司,柏克夏並不會為了一些特定的短期資金需求而去融資,反而,我們借錢是認為在一定時期內(約略短於融資期限)將有許多好的投資機會出現。最佳的投資機會大多是出現在市場銀根最緊的時候,那時侯你一定希望擁有龐大的火力。(1980)​


18、對於購併的對象,我們偏愛那些「產生現金」而非「消化現金」的公司。由於高通脹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公司發現它們必須將所賺得的每一塊錢再投入才能維持其原有的生產力,就算這些公司帳面數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現金,我們對之仍保持高度警戒。(1980)​


19、我們寧願以X的單價買下一家好公司10%的股權,而非以2X的單價買下這家好公司100%的股權。但大部分的公司經營階層偏好後者,他們多以「規模」而非「獲利」,作為衡量自己或別人的標準,問問那些名列《財富》500大企業的負責人,他們可能從來不知道他們的公司若以獲利能力來排的話,會落在第幾位。(1981)​


20、第一類你買到的(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是那種特別能夠適應通貨膨脹的公司,通常他們又具備兩種特徵:一是容易去調升價格(即使是當產品需求平緩而產能未充分利用也一樣)且不怕會失去市場佔有率或銷售量;二是只要增加額外少量的資本支出,便可以使營業額大幅增加(雖然增加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通貨膨脹而非實際增加產出的緣故)。近十幾年來,只要符合以上兩種條件,雖然這種情況不多,即使是能力普通的經理人也能使這項購併案圓滿成功。(1981)​


21、我們投資部份股權的作法惟有當我們可以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吸引人的企業才行得通,同時也需要溫和的股票市場作配合,而 市場就像老天爺一樣,幫助那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但與老天爺不一樣的地方是祂不會原諒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對投資人來說,買進的價格太高將抵銷這家績優企業未來十年亮麗的發展所帶來的效應。所以當股票市場漲到一定的程度,將使我們有效地運用資金買進部份股權的能力大打折扣或甚至完全消失。這種情況會定期發生,就在十年前當股市到達狂熱的高檔時(由於高股東權益報酬股被機構投資人捧上天),柏克夏的保險子公司(不包括在Blue Chip Stamps部份)僅僅持有一千八百萬市值的股票(相較於現在的80%),僅佔保險公司投資總額的15% ,在1972年的當時有跟現在一樣多的好公司,但他們當時的股價實在有點離譜。雖然股價高漲對公司短期的表現有所幫助,但就長期而言卻反而會影響企業的前景。(1982)​


22、一般來說,若企業處在產業面臨供給過剩且為產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在整體表現、外觀、售後服務等都無差異化)時,便極有可能發生獲利警訊。當然,若價格或成本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透過政府立法干預、非法勾結或國際性聯合壟斷如OPEC)能獲得控制或可稍微免除自由市場競爭。否則若客戶不在乎其改採用的產品或服務由誰提供,成本與價格由完全競爭來決定,如此,產業鐵定面臨悲慘的下場,這也是為什麼所有廠商皆努力強調並建立本身產品或服務的差異性,這種做法在糖果有用(消費者會指明品牌)而砂糖卻沒有用(難道你聽過有人會說:「我的咖啡要加奶精和某某牌的砂糖」),在許多產業就是無法做到差異化,有些生產者能因具成本優勢而表現傑出,然在定義上這種情況極少或甚至不存在,所以對大部分銷售已完全商品化的公司來說,不可避免的結局便是,持續的產能過剩無法控制價格滑落導致獲利不佳,當然產能過剩會因產能縮減或需求增加而自我休整,而不幸的是這種修正的過程卻是緩慢而痛苦的,當產業好不容易面臨反彈時,卻又是一窩蜂全面擴張的開始,不到幾年又必須面對先前的窘況。而最後決定產業長期獲利情況的是供給吃緊與供給過剩年度的比率,通常這種比率很小,(以我們在紡織業的經驗來說,供給吃緊的情況要追溯到許多年以前,且大約僅維持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在某一些產業,供給吃緊的情況卻可以維持上一段期間,有時實際需求的成長甚至超過當初所預期,而要增加產能因涉及複雜的規劃與建廠而須有相當的前置期。(1982)​


23、我們對具備以下條件的公司感興趣:​


A、巨額交易(每年淨利潤至少500萬美元);​
B、持續穩定的獲利(我們對只有遠景或具轉機的公司沒興趣);​
C、高淨資產收益率(並甚少負債);​
D、具備管理階層(我們無法提供);​
E、簡單的企業(若牽涉到太多高科技,我們弄不懂);​
F、合理的價格(在價格不確定前,我們不希望浪費自己和對方太多時間)。(1982)​


24、努力回購自己公司的股份,有兩點好處:第一點很明顯,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問題,透過買回公司的股票,等於只要花一塊錢的代價便能夠獲得兩塊錢的價值,所以每股的內在價值可大大地提高,這比花大錢去購併別人的公司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二點較不明顯,且沒有什麼人知道,實際上也很難去衡量,但時間一長其效果越明顯,那就是管理當局可透過回購自家的股票來對外宣示其重視股東權益的心而非一味的擴張個人經營事業的版圖,因為後者往往不但對股東沒有幫助,甚至反而有害股東的利益。如此一來,原有的股東與有興趣的投資人將會對公司的前景更具信心,而股價便會向上反應而與其本身的價值更為接近。(1984)​


25、在商業社會中,一家強勢報紙的優勢是極為明顯的,老闆通常相信惟有努力地推出最好的產品才能維持高獲利,但是這種令人信服的理論卻讓無法令人信服的事實打破,當一流的報紙維持高獲利時,三流報紙所賺得的錢卻一點也不遜色有時甚至更多,只要你的報紙在當地夠強勢。(1984)​


26、我們寧願要GEICO的企業價值增加X倍而股價下跌,也不要公司內在價值減半而股價高漲,以GEICO這個例子,乃至於我們所有的投資,我們看的是公司本質的表現而非其股價的表現,如果我們對公司的看法正確,市場終將還它一個公道。(1984)​


27、Bill Rose形容過度分散投資的麻煩,若你擁有四十位妻妾,你一定沒有辦法對每一個女人認識透徹,長期下來,我們集中持股的政策終會顯現出它的優勢。(1984)​


28、在判斷是否應將盈餘保留在公司,股東不應該只是單純比較增加的資本所能增加的邊際盈餘,因為這種關係會被核心事業的現況所扭曲,在高通脹時代,某些具特殊競爭力的核心事業能夠運用少量的資金創造極高的報酬率(如同去年我們曾提過的「商譽」),除非是經歷銷售量的巨幅成長,否則一家好的企業定義上應該是指那些可以產生大量現金的公司,相對的如果一家公司將本來的資金投入低報酬的事業,那麼即使它將增加的資本投入較高報酬的新事業,表面上看起來是不錯,但實際上卻不怎麼樣,就好比在高爾夫球配對賽中,雖然大部份的業餘選手成績一塌糊塗,但團體比賽只取最好的成績卻由於部份職業選手的精湛球技而顯得出色。許多表面上持續繳出好績效的公司事實上把大部份的資金投注在不具競爭力的事業之上。只是前者掩蓋住後者慘不忍睹(通常是用高價購併平庸的企業)的失敗,而經營階層也一再強調他們從前一次挫敗所學到的經驗,但同時馬上物色下一次失敗的機會。這種情況下,股東們最好把荷包看緊,只留下必要的資金以擴充高報酬的事業,剩下的部份要嘛就發還給股東,要嘛就用來回購公司股份(一種既可以增加股東權益,又可以避免公司亂搞的好方法) 。(1984)​


29、Philip Morris對通用食品提出購併的要求,使其價值顯現出來,我們因四項因素而大大受惠:(1)便宜的買進價格(2)一家優秀的公司(3)一群能幹且注重股東權益的管理階層(4)願意出高價的買主。而最後一項因素是這項獲利能夠一舉浮現的惟一原因,但我們卻認為前三項才是能為柏克夏股東創造最大利益的原因。在選擇股票時,我們專注於如何漂亮的買進,而全不考慮出售的可能性。(1985)​


30、說來你可能不敢相信,事實上我與查理甚至根本就從未去過費區-海默位於辛辛那提的企業總部,(另外還有像幫我們經營喜斯糖果十五年之久的Chuck,也從未來過奧瑪哈Berkshire的企業總部) ,所以說若Berkshire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斷地視察工廠的話,現在我們可能早就要面臨一大堆問題了,因此在從事購併公司時,我們試著去評估該公司的競爭能力,其優勢與缺點,以及經營階層的能力與水準。(1986)​


31、事實上我們從來就不知道股市接下來到底是會漲還是會跌,不過我們確知的是貪婪與恐懼這兩種傳染病在股市投資世界裡,會不斷地發生上演,只是發生的時點很難準確預期,而市場波動程度與狀況一樣不可捉摸,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很簡單,當眾人都很貪心大作時,儘量試著讓自己覺得害怕;反之當眾人感到害怕時,儘量讓自己貪心一點。(1986)​


32、經驗顯示,能夠創造盈餘新高的企業,現在做生意的方式通常與其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沒有多大的差異,當然管理當局絕對不能夠太過自滿,因為企業總有不斷的機會可以改善本身的服務、產品線、製造能力等等,且絕對必須要好好把握,不過一家公司若是為了改變而改變,反而可能增加犯錯的機會,講的更深入一點,在一塊動盪不安的土地之上,是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而具有這樣穩定特質的企業卻是持續創造高獲利的關鍵。(1987)​


33、先前提到《財富》雜誌的研究,可以充分支持我的論點,在1977年到1986年間,總計1000家中只有25家能夠達到連續十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20%的標準,且沒有一年低於15%的雙重標準,而這些優質企業同時也是股票市場上的寵兒,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現超越S&P500指數。這些財富之星可能讓你大開眼界,首先相對於本身支付利息的能力,他們所運用的財務槓桿極其有限,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錢的,第二除了有一家是所謂的高科技公司,另外少數幾家屬於製藥業以外,大多數的公司產業相當平凡普通,大部分現在銷售的產品或服務與十年前大致相同,(雖然數量或是價格、或是兩者都有,比以前高很多),這些公司的記錄顯示,充分運用現有產業地位,或是專注在單一領導的產品品牌之上通常是創造企業暴利的不二法門。(1987)​


34、但就我個人的看法,投資成功不是靠晦澀難解的公式、計算機運算或是股票行情板上股票上下的跳動,相反地投資人要能成功,惟有憑藉著優異的商業判斷同時避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受到容易煽動人心的市場情緒所影響,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要能夠免除市場誘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格雷厄姆的市場先生理論銘記在心。(1987)​


35、追隨格雷厄姆的教誨,查理跟我著眼的是投資組合本身的經營成果,以此來判斷投資是否成功,而不是他們每天或是每年的股價變化,短期間市場或許會忽略一家經營成功的企業,但最後這些公司終將獲得市場的肯定,就像格雷厄姆所說的:「短期而言,股票市場是一個投票機,但長期來說,它卻是一個稱重器。」一家成功的公司是否很快地就被發現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只要這家公司的內在價值能夠以穩定地速度成長才是關鍵,事實上越晚被發現有時好處更多,因為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以便宜的價格買進它的股份。(1987)​


36、當然有時市場也會高估一家企業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考慮把股份出售,另外有時雖然公司股價合理或甚至略微低估,但若是我們發現有更被低估的投資標的或是我們覺得比較熟悉瞭解的公司時,我們也會考慮出售股份。然而我們必須強調的是我們不會因為被投資公司的股價上漲或是因為我們已經持有一段時間,就把它們給賣掉,在華爾街名言中,最可笑的莫過於是「賺錢的人是不會破產的」,我們很願意無限期的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只要這家公司所運用的資金可以產生令人滿意的報酬、管理階層優秀能幹且正直,同時市場對於其股價沒有過度的高估。(1987)​


37、我們實在看不出買下並控制一家企業或是購買部份股權有什麼基本上的差異,每次我們都試著買進一些長期看好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到績優的企業,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進平庸的公司,查理跟我發現買到貨真價實的東西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1987)​


38、大部分的公司經營者,並不擅長於做資金分配,之所以如此並不讓人訝異,因為大部分的老闆之所以能夠成功是靠著他們在行銷、生產、工程、行政管理方面的專長。而一旦成為CEO之後,他們馬上必須面臨許多新的責任與挑戰,包括要做資金分配的決策,這是一項他們以前從未面對艱巨且重要的任務,打個比方,這就好像是一位深具天分的音樂家,沒有安排讓他到卡內基音樂廳演奏,卻反而任命他為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一般。CEO缺乏資金分配的能力可不是一件小事,一家公司若是每年保留10%的盈餘在公司的話,經過十年後,他所要掌管的資金等於增加了60%。(1987)​


39、然而真正重要的還是實質價值——這個數字代表組合我們企業所有份子合理的價值,根據精準的遠見,這個數字可由企業未來預計的現金流量(包含流進與流出),並以現行的利率予以折現,不管是馬鞭的製造公司或是移動電話的業者都可以在同等的地位上,據以評估其經濟價值。(1989)​


40、此外我們還面臨到另一項挑戰,在有限的世界裡,任何高成長的事物終將自我毀滅,若是成長的基礎相對較小,則這項定律偶爾會被暫時打破,但是當基礎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好戲就會結束,高成長終有一天會被自己所束縛。(1989)​


41、一個爛公司不可能只靠著會計或財務技巧而搖身一變成為好公司。(1989)​


42、時間雖然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卻是爛公司最大的敵人。(1989)​


43、另外還學到一個教訓,在經歷25年企業管理與經營各種不同事業的歲月之後,查理跟我還是沒能學會如何去解決難題,不過我們倒學會如何去避免他們,在這點我們倒做的相當成功,我們專挑那種一呎的低欄,而避免碰到七呎的跳高。不管是在經營企業或是投資通常堅持在容易又明顯的好公司會比死守在有問題的公司要來的好,當然有時困難的問題也有被解決的機會,像是我們剛開始在經營水牛城報紙一樣,或是有時一家好公司也會有暫時的難關,像是以前美國運通與GEICO都曾經一度發生狀況,不過總的來說,我們儘量做到迴避妖龍,而不是冒險去屠龍。(1989)​


44、我最意外的發現是企業一種看不到的巨大影響力,我們稱之為"系統規範",在學校時沒有人告訴我這種規範的存在,而我也不是一開始進入商業世界就知道有這回事,我以為任何正當、聰明有經驗的經理人都會很自動的做這樣的決策,但慢慢地我發現完全就不是這幺一回事,相反的理性的態度在系統規範的影響下都會慢慢地變質。舉例來說(1)就好像是受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所規範,任何一個組織機構都會抵抗對現有方向做任何的改變(2)就像擁有會有工作來填滿所有的時間,企業的計劃或購併案永遠有足夠的理由將資金耗盡(3)任何一個崇拜領導者的組織,不管有多離譜,他的追隨者永遠可以找到可以支持其理論的投資評估分析報告(4)同業的舉動,不管是做擴張、購併或是訂定經理人待遇等都會在無意間彼此模仿。是組織的動力而非腐敗或愚蠢,誤導他們走上這些路子,也因為我忽略了這種規律的力量,使我為這些所犯的錯誤付出高昂的代價,之後我便試圖組織管理伯克希爾儘量讓這種規律降低其影響程度,同時查理跟我也試著將我們的投資集中在對於這種問題有相當警覺的公司之上。(1989)​


45、只要你的行為合理,你就一定能夠得到好的結果,在大部分的狀況下,融資槓桿頂多只會讓你移動的更快,查理跟我從來都不會著急,我們享受過程更甚於結果,雖然我們也必須學會去承擔後者。(1989)​


46、我可以給各位另外一個個人經驗,以合理的價格買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價格買下一家平庸的公司來的好得多。像查理老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我的反應則比較慢,不過現在當我們投資公司或股票時,我們不但選擇最好的公司,同時這些公司還要有好的經理人。(1989)​


47、我們是在1990年銀行股一片混亂之間買進富國銀行的股份的,這種失序的現象是很合理的,幾個月來有些原本經營名聲不錯的銀行,其錯誤的貸款決定卻一一被媒體揭露,隨著一次又一次龐大的損失數字被公佈,銀行業的誠信與保證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踐踏,漸漸地投資人越來越不敢相信銀行的財務報表數字,趁著大家出脫銀行股之際,我們卻逆勢以2.9億美元,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稅前獲利計算,則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買進富國銀行10%的股份。富國銀行實在是相當的大,帳面資產高達560億美元,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20%,資產報酬率則為1.25%,買下他10%的股權相當於以買下一家50億美元資產100%股權,但是真要有這樣條件的銀行,其價碼可能會是2.9億美元的一倍以上,此外就算真的可以買得到,我們同樣也要面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找不到像Carl Reichardt這樣的人才來經營,近幾年來,從富國銀行出身的經理人一直廣受各家銀行同業所歡迎,但想要請到這家銀行的老宗師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當然擁有一家銀行的股權,或是其它企業也一樣,絕非沒有風險,像加州的銀行就因為位於地震帶而必須承擔客戶受到大地震影響而還不出借款的風險,第二個風險是屬於系統性的,也就是嚴重的企業蕭條或是財務風暴導致這些高財務槓桿經營的金融機構,不管經營得再好都有相當的危機,最後市場當時主要的考慮點是美國西岸的房地產因為供給過多而崩盤的風險,連帶使得融資給這些擴張建案的銀行承擔巨額的損失,而也因為富國銀行就是市場上最大的不動產借款銀行,一般皆認它最容易受到傷害。以上所提到的風險都很難加以排除,當然第一點與第二點的可能性相當低,而且即使是房地產大幅的下跌,對於經營績效良好的銀行也不致造成太大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下,富國銀行現在一年在提列3億美元的損失準備之後,稅前還可以賺10億美元以上,今天假若該銀行所有的480億借款中有10%在1991年發生問題,且估計其中有30%的本金將收不回來,必須全部轉為損失(包含收不回來的利息),則在這種情況下,這家銀行還是可以損益兩平。若是真有一年如此,雖然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應該還可以忍受,事實上在伯克希爾選擇購併或是投資一家公司,頭一年不賺錢沒有關係,只要以後每年能夠有20%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儘管如此,加州大地震使得投資人害怕新英格蘭地區也會有同樣的危險,導致富國銀行在1990年幾個月間大跌50%以上,雖然在股價下跌前我們已買進一些股份,但股價下跌使我們可以開心地用更低的價格撿到更多的股份。以長期投資作為終生目標的投資人對於股市波動也應該採取同樣的態度,千萬不要因為股市漲就欣喜若狂,股市跌就如喪考妣。奇怪的是他們對於食物的價格就一點都不會搞錯,很清楚知道自己每天一定會買食物,當食物價格下跌時,他們可高興的很,(要煩惱的應該是賣食物的人),同樣的在水牛城報紙我們期望印刷成本能夠降低,雖然這代表我們必須將帳列的新聞印刷存貨價值向下調整,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必須一直買進這些產品。同樣的原則也適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之上,只要我還健在(若我死後,伯克希爾的董事會願意透過我所安排的降神會接受我的指示,則期間或許更長久),我們會年復一年買下企業或是企業的一部份也就是股票,也因此企業的價格下跌對我們會更有利,反之則可能會對我們不利。股價不振最主要的原因是悲觀的情緒,有時是全面性的,有時則僅限於部分產業或是公司,我們很期望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做生意,不是因為我們天生喜歡悲觀,而是如此可以得到便宜的價格買進更多好的公司,樂觀是理性投資人最大的敵人。當然以上所述並不代表不受歡迎或注意的股票或企業就是好的投資標的,反向操作有可能與群眾心理一樣的愚蠢,真正重要的是獨立思考而不是投票表決。不幸的是Bertrand Russell對於人性的觀察同樣地也適用於財務投資之上,「大多數的人寧死也不願意去思考!」。(1990)​


48、所有投資人的目標,應該是要建立一項投資組合可以讓其透視盈餘在從現在開始的十年內極大化。這樣的方式將會迫使投資人思考企業真正的長期遠景而不是短期的股價表現,從而藉此改善其投資績效。當然無可否認就長期而言,投資決策的績效還是要建立在股價表現之上,但價格將取決於未來的獲利能力,投資就像是打棒球一樣,想要得分大家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到場上,而不是緊盯著計分板。(1991)​


49、藉由特定的產品或服務,一家公司可以成為特許的行業(1)它確有需要或需求(2)被顧客認定為找不到其它類似的替代品(3)不受價格上的管制。一家公司到底有沒有具有以上三個特點可能從他「是否能積極地為本身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訂定價格的能力,從而賺取更高的資本報酬率」中可以窺見,更重要的特許事業比較能夠容忍不當的管理,無能的經理人雖然會降低特許事業的獲利能力,但是並不會造成致命的傷害。相對的,一般事業想要獲致高報酬就只有靠著節省成本或是當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供需不均之時,但是這種供給不足的情況通常維持不了多久,倒是透過優良的管理,一家公司卻可以長期維持低成本的營運,但即使是如此,還是會面臨競爭對手持續不斷的攻擊,而不像特許事業,一般事業有可能因為管理不善而倒閉。(1991)​


50、今天假設我的投資天地僅限於比如說奧瑪哈地區的私人企業,那麼首先我們仔細地評估每家企業長期的競爭力,第二我會再評估經營者的特質,之後再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小部份的股權,既然我不可能雨露均霑地去買鎮上所有公司的股權,那麼為什麼伯克希爾在面對全美一大堆上市大公司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態度,也因為要找到好的事業並加上好的經理人是如此的困難,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拋棄那些已經被證明過的投資對象呢? (通常我喜歡把它們稱作是狠角色),我們的座右銘是如果你第一次就成功了,那就不要費力再去試別的了。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他的投資績效跟他的理論思想一樣傑出,在1934年8月15日他曾經寫了一封信給生意夥伴Scott上面寫到,隨著時光的流逝,我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方式是將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在自己認為瞭解且相信的事業之上,而不是將資金分散到自己不懂且沒有特別信心的一大堆公司,每個人的知識與經驗一定有其限度,就我本身而言,我很難同時有兩三家以上的公司可以讓我感到完全的放心。(1991)​


51、今天先不管價格多少,最值得擁有的企業是那種在一段長的期間可以將大筆的資金運用在相當高報酬的投資上,最不值得擁有的企業是那種跟前面那個例子完全相反的,在一段長的期間將大筆的資金運用在相當低報酬的投資之上。不幸的是,第一類的企業可遇不可求,大部分擁有高報酬的企業都不需要太多的資金,這類企業的股東通常會因為公司發放大量的股利或是買回自家公司的股份而大大地受惠。(1992)​


52、雖然評估股權投資的數學計算式並不難,但是即使是一個經驗老到、聰明過人的分析師,在估計未來年度票息時也很容易發生錯誤,在伯克希爾我們試圖以兩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試著堅守在我們自認為瞭解的產業之上,這表示他們本身通常相當簡單且穩定,如果企業很複雜而產業環境也一直在變,我們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去預測其未來的現金流量,碰巧的是,這個缺點一點也不會讓我們感到困擾,就投資而言,人們應該注意的,不是他到底知道多少,而是應該注意自己到底有多少是不知道的,投資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做對的事,只要他能夠儘量避免去犯重大的錯誤。(1992)​


53、第二點一樣很重要,那就是我們在買股票時,必須要堅持安全邊際,若是我們所計算出來的價值只比其價格高一點,我們不會考慮買進。我們相信恩師格雷厄姆十分強調的安全邊際原則,是投資成功最關鍵的因素。(1992)​


54、母公司是不會單純因為價格因素就將自己旗下最優秀的子公司給賣掉,公司總裁一定會問,為什麼要把我皇冠上的珠寶給變賣掉?不過當場景轉換到其個人的投資組合時,他卻又會毫不猶豫地,甚至是情急地從這家公司換到另一家公司,靠的不過是股票經紀人膚淺的幾句話語,其中最爛的一句當屬「你不會因為獲利而破產」。你能想像得出一家公司的總裁會用類似的話語建議董事會將最有潛力的子公司給賣掉嗎?就我個人的觀點,適用於企業經營的原則也同樣適用於股票投資,投資人在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所展現的韌性,應當與一家公司的老闆持有公司全部的股權一樣。(1993)​


55、我們相信集中持股的做法同樣可以大幅降低風險,只要投資人在買進股份之前,能夠加強本身對於企業的認知以及對於其競爭能力熟悉的程度。(1993)​


56、對於企業的所有權人來說,這是我們認為公司股東應該有的想法,學術界對於風險的定義實在是有點離譜,甚至於有點荒謬,舉例來說,根據Beta理論,若是有一種股票的價格相對於大盤下跌的幅度更高,就像是我們在1973年買進華盛頓郵報股份時一樣,那麼其風險遠比原來高股價時還要更高,那麼要是哪天有人願意以極低的價格把整家公司賣給你時,你是否也會認為這樣的風險太高,而予以拒絕呢?事實上,真正的投資人喜歡波動都還來不及,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人》一書的第八章便有所解釋,他引用了「市場先生」理論,「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出現在你面前,只要你願意都可以從他那裡買進或賣出你的投資,只要他老兄越沮喪,投資人擁有的機會也就越多。這是由於只要市場波動的幅度越大,一些超低的價格就更有機會出現在一些好公司身上,很難想像這種低價的優惠會被投資人視為對其有害,對於投資人來說,你完全可以無視於他的存在或是好好地利用這種愚蠢的行為。(1993)​


57、我們認為投資人應該真正評估的風險是他們從一項投資在其預計持有的期間內所收到的稅後收入總和(也包含出售股份所得),是否能夠讓他保有原來投資時擁有的購買力,再加上合理的利率,雖然這樣的風險無法做到像工程般的精確,但它至少可以做到足以做出有效判斷的的程度,在做評估時主要的因素有下列幾點:​


1)這家公司長期競爭能力可以衡量的程度;​
2)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發揮公司潛能以及有效運用現金可以衡量的程度;​
3)這家公司管理階層將企業獲得的利益確實回報給股東而非中飽私囊可以衡量的程度;​
4)買進這家企業的價格;​
5)投資人的淨購買力所得,須考慮稅負與通貨膨脹等因素必須從投資收益總額中扣除的部份。​
    就長期而言,可口可樂與吉列所面臨的產業風險,要比任何計算機公司或是零售商小得多,可口可樂佔全世界飲料銷售量的44%,吉列則擁有60%的刮鬍刀市場佔有率(以銷售額計),除了稱霸口香糖的箭牌公司之外,我看不出還有那家公司可以像他們一樣長期以來享有傲視全球的競爭力。更重要的,可口可樂與吉列近年來也確實一點一滴地在增加他們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品牌的力量、產品的特質與配銷通路的優勢,使得他們擁有超強的競爭力,就像是樹立起高聳的護城河來保衛其經濟城堡,相對的,一般公司卻要每天耗盡心思去打沒有意義的游擊戰,就像是彼得·林奇所說的,對於那些只會銷售量販式產品的公司來說,大家應該在其股票上加印這句警語——「競爭可能有害於人類的利益」。可口可樂與吉列的競爭力在一般產業觀察家眼中實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其股票的Beta值卻與一般平庸、完全沒有競爭優勢的公司相似,難道只因為這樣我們就該認為在衡量公司所面臨的產業風險時,完全不須考慮他們所享有的競爭優勢嗎? 或者就可以說持有一家公司部份所有權——也就是股票的風險,與公司長期所面臨的營運風險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認為這些說法,包括衡量投資風險的Beta公式在內,一點道理都沒有。​


    Beta學者所架構的理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分辨,銷售寵物玩具或呼拉圈的玩具公司與銷售大富翁或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所隱藏的風險有何不同?但對一般普通的投資人來說,只要他略懂得消費者行為以及形成企業長期競爭優勢或弱勢的原因的話,就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兩者的差別,當然每個投資人都會犯錯,但只要將自己集中在相對少數,容易瞭解的投資個案上,一個理性、知性與耐性兼具的投資人一定能夠將投資風險限定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當然有許多產業,連查理或是我可能都無法判斷到底我們在玩的是寵物玩具或芭比娃娃,甚至在花了許多年時間努力的研究這些產業之後,我們還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有時是因為我們本身智識上的缺陷,阻礙了我們對事情的瞭解,有時則是因為產業特性的關係,例如對於一家隨時都比須面臨快速變遷技術的公司來說,我們根本就無法對其長期的競爭力做出任何的評斷,人類在三十年前,是否就能預知現在電視製造或計算機產業的演進,當然不能,就算是大部分鑽研於這方面領域的投資人與企業經理人也沒有辦法,那麼為什麼查理跟我要覺得應該要有去預測其它產業快速變遷前景的能力呢? 我們寧願挑些簡單一點的,一個人坐的舒舒服服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費事去挨稻草裡的針呢?​


    另一方面,若是你是稍具常識的投資人,能夠瞭解產業經濟的話,應該就能夠找出五到十家股價合理並享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此時一般分散風險的理論對你來說就一點意義也沒有,要是那樣做反而會傷害到你的投資成果並增加你的風險,我實在不瞭解那些投資人為什麼要把錢擺在他排名第20的股票上,而不是把錢集中在排名最前面、最熟悉瞭解同時風險最小、獲利可能最大的投資之上。(1993)​


58、問題不在於過去的方法在以後會不管用,相反的,我們認為我們的成功方程式——那就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具有產業競爭優勢的企業。(1994)​


59、事實上,我們通常都是利用某些歷史事件發生,悲觀氣氛到達頂點時,找到最好的進場機會,恐懼雖然是盲從者的敵人,但卻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1994)​


60、我們將實質價值定義為一家企業在其生涯中所能產生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任何人在計算實質價值都必須特別注意未來現金流量的修正與利率的變動都會影響到最後計算出來的結果,雖然模糊難辨,但實質價值卻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能夠作為評估投資標的與企業的合理方法。(1994)​


61、投資人必須謹記,你的投資成績並非像奧運跳水比賽的方式評分,難度高低並不重要,你正確地投資一家簡單易懂而競爭力持續的公司所得到的回報,與你辛苦地分析一家變量不斷、複雜難懂的公司可以說是不相上下。(1994)​


62、對於買進股份我們注意的只是價格而非時間,我們認為因為憂慮短期不可控制的經濟或是股市變量而放棄買進一家長期前景可合理地預期的好公司是一件很愚蠢的事,為什麼僅是因為短期不可知的猜測就放棄一個很明顯的投資決策呢? (1994)​


63、在尋找新的投資標的之前,我們選擇先增加舊有投資的倉位,如果一家企業曾經好到讓我們願意買進,我想再重複一次這樣的程序應該也是相當不錯的。(1994)​


64、在一個沒有管制的商品標準化產業,一家公司不是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就是被迫倒閉關門。(1994)​


65、零售業的經營相當不易,在我個人的投資生涯中,我看過許多零售業曾經擁有極高的成長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但是到最後,突然間表現急速下滑,很多甚至被迫以倒閉關門收場。比起一般製造業或服務業,這種剎那間的永恆在零售業屢見不鮮,部份的原因是這些零售業者必須時時保持聰明警戒,因為你的競爭對手隨時準備複製你的做法,然後超越你,同時消費者絕對不會吝於給予新加入業者嘗試的機會。零售業一但業績下滑,注定就會失敗。相對於這種必須時時保持警戒的產業,還有一種我稱之為只要聰明一時的產業,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在很早以前就懂得睿智地買下一家地方電視台,你甚至可以把它交給懶惰又差勁的親人來經營,而這項事業卻仍然可以好好地經營個幾十年,當然若是你懂得將Tom Murphy擺在正確的位置之上,你所獲得的將會更驚人,但是對零售業來說,要是用人不當的話,就等於買了一張準備倒閉關門的門票。(1995)​


66、任何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取決於(1)資產報酬率(2)負債的成本(3)財務槓桿的運用(也就是其運用負債而非股東權益來支應資產取得的程度)。(1995)​


67、只要執行得當,運用這樣投資策略的投資人到最後會發現,少數幾家公司的股份將會佔他投資組合的一大部分,這樣的方式就好像一個人買下假設一群極具潛力的大學明星籃球隊員20%的未來權益,其中有一小部份的球員可能可以進到NBA殿堂打球,那麼投資人會發現其因此從中收取的權利金將會佔其收入的絕大部分,要是有人建議把這部份的權益轉讓掉就好像是要公牛隊把邁克爾·喬丹轉賣出去一樣,只因為他對球隊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1996)​


68、不管是研究買下整家公司或股票投資時,大家會發現我們偏愛變化不大的公司與產業,原因很簡單,我們希望買到的公司是能夠持續擁有競爭優勢達十年或二十年以上者,變遷快速的產業環境或許可能讓人一夕之間大發利市,但卻無法提供我們想要的穩定性。身為投資人,對於熱門流行產業的態度就好像在太空探險一樣,對於這種勇猛的行為我們給予喝采,但是若要我們自己上場,那就再說吧! 當然所有的產業都會變化,在今日喜斯糖果的經營形態與我們當初在1972年買下這家公司時又有很大的不同,喜斯提供了更多樣的糖果、生產設備與銷售通路也大不相同,不過人們為什麼要購買盒裝巧克力的動機,與購買盒裝巧克力又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喜斯的原因,自從喜斯在1920年代由喜太太家族創立以來就從來沒有變過,而我想這原因在往後20年,乃至於50年都不會有所改變。在買進股票時我們同樣也追求可預測的未來,以可口可樂來說,可口可樂產品所代表的熱情與想像在總裁古崔塔的帶領下昇華到極點,此舉為公司股東創造出可觀的價值,在Don Keough與Doug Ivester的協助之下,古崔塔從頭到尾重新塑造公司的每一部份,不過這家公司的本質——可口可樂強力的競爭優勢與主導性,多年來卻從未改變。像可口可樂與吉列這類的公司應該可以被歸類為"永恆的持股",分析師對於這些公司在未來一、二十年飲料或刮鬍刀市場的預測可能會有些許的不同,而我們所說的永恆並不意味這些公司可以不必繼續貫徹在製造、配銷、包裝與產品創新上的努力,只是就算是最沒有概念的觀察家或甚至是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承認可口可樂與吉列,在終其一生的投資生涯,仍將在其各自的領域中獨領風騷,甚至於他們的優勢還有可能會繼續增強,過去十年來,兩家公司在原有極大的市場佔有率又擴大許多,而所有的跡象顯示,在往後的十年間,他們還會繼續以此態勢擴大版圖。當然,比起一些具爆發性高科技或新創的事業來說,這些被永恆持股公司的成長力略顯不足,但與其兩鳥在林,還不如一鳥在手。雖然查理跟我本人終其一生追求永恆的持股,但能夠真正讓我們找到的卻屬鱗毛鳳角,光是取得市場領導地位並不足以保證成功,看看過去幾年來通用汽車、IBM與西爾斯這些公司,都曾是領導一方的產業霸主,在所屬的產業都被賦予其無可取代的優勢地位,大者恆存的自然定律似乎牢不可破,但實際結果卻不然,也因此在找到真正的真命天子之前,旁邊可能還有好幾打假冒者,這些公司雖然曾經紅極一時,但卻完全經不起競爭的考驗,換個角度來看,既然能夠被稱為永恆的持股,查理跟我早就有心理準備,其數量絕對不可能超過五十家或甚至是不到二十家,所以就我們的投資組合來說,除了幾家真正夠格的公司之外,還有另外幾家則是屬於極有可能的潛在候選人。當然有時你也很有可能以過高的價格買下一家好的公司,這種風險並不是沒有,而以我個人的看法,像現在的時機買任何股票就都有可能必須承擔這樣的風險,當然也包含永恆的持股在內,在過熱的股市進場買股票的投資人必須要先做好心理準備,那就是對於付出高價買進的優良企業來說,必須要有更長的一段時間才有辦法讓他們的價值得以彰顯。對於各位個人的投資方式,讓我提供一點心得給各位參考,其實你也可以選擇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但有幾點是大家必須特別注意的,智慧型投資並不複雜,當然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資人真正需要具備的是給予所選擇的企業正確評價的能力,請特別注意"所選擇"這個字,你不必像很多專家一樣同時研究許多家公司,相反的你要做的只是選擇少數幾家在你能力範圍之內的公司就好,能力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投資要成功,你不需要研究什麼是Beta值、效率市場、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期權定價或是新興市場,事實上大家最好不要懂得這一些理論,當然我這種看法與目前以這些課程為主流的學術界有明顯不同,就我個人認為,有志從事確實很難的投資事業的投資人,—亦即"如何給予企業正確的評價"以及"思考其與市場價格的關係"即可。身為一位投資人,大家其實只要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些很容易瞭解且其盈餘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會大幅成長的企業的部份股權,當然一段時間下來,你會發現只有少數幾家公司符合這樣的標準,所以要是你真的找到這樣的公司,那就一定要買進足夠份量的股權,在這期間,你必須儘量避免自己受到外界誘惑而偏離這個準則。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股份十年以上,那最好連十分鐘你都不要擁有它。在慢慢找到這樣盈餘加總能持續累積的投資組合後,你就會發現其市值也會跟著穩定增加。雖然我們很少承認,但這正是伯克希爾股東累積財富的唯一方式,我們的透視盈餘在過去幾年間大幅躍進,而同期間我們的股票價格也跟著大漲,要不是我們的盈餘大幅增加,柏克夏所代表的價值就不可能大幅成長。當然我們現在背負龐大的資金基礎將無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盈餘成長的能力,但我們還是會按照和過去一致的方向,在現有的基礎之上,這部份的難度較低,因為我們擁有一群傑出的經理人,同時繼續買進全部或部份一些不會受外界環境影響且擁有競爭優勢的新事業。(1996)​


69、如果說我們有什麼能力,那就是我們深知要在具競爭優勢的範圍內,把事情儘量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極限在哪裡,而要預測在變化快速產業中經營的公司,其長期的經營前景如何,很明顯的已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外。如果有人宣稱有能力做類似的預測,且以公司的股價表現作為佐證,則我們一點也不會羨慕,更不會想要去倣傚,相反的,我們會回過頭來堅持我們所瞭解的東西,如果不幸偏離軌道,那也一定是不小心的,絕非慌張莽撞想要得到合理的解釋,還好可以確信的是伯克希爾永遠有機會找到它能力範圍內可以做的事。(1999)​


70、投資與投機之間永遠是一線之隔,尤其是當所有市場的參與者都沉浸在歡愉的氣氛當中時更是如此,再也沒有比大筆不勞而獲的金錢更讓人失去理性,在經歷過這類經驗之後,再正常的人也會像參加舞會的灰姑娘一樣被沖昏了頭,他們明知在舞會中多待一會——也就是繼續將大筆的資金投入到投機的活動之上,南瓜馬車與老鼠駕駛現出原形的幾率就越高,但他們還是捨不得錯過這場盛大舞會的任何一分鐘,所有人都打算繼續呆到最後一刻才離開,但問題是這場舞會中的時鐘根本就沒有指針!(2000)​


71、在柏克夏,我們從來沒有妄想要從一堆不成氣候的公司中,挑出幸運兒,我們自認沒有這種超能力,這點我們絕對有自知之明,相反的我們試著遵循2600年來既有的古老伊索寓言,耐心研究某些樹叢裡到底有多少鳥兒,以及他們出現的時機,(或許以後我的孫子可能會把它改為五個電話簿上的女孩,不如一個敞篷車上的女孩),當然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精準地預估一家公司每年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狀況,所以我們試著用比較保守的角度去估算,同時將重心鎖定在那些比較不會讓股東錯估情勢的公司上頭。(2000)​


72、或許對於長期性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大量交易及巨額膨脹的無擔保應收款項的保留態度,讓我們看起有點過慮了,但我們還是認為衍生性金融商品是財務金融的毀滅性武器,其所帶來的危險,雖然是潛在不可知,但絕對是致命的可能。(2002)​


73、投資人必須瞭解在各種金融機構當中,快速成長通常蘊藏天大的問題,有時更甚於重大舞弊,要真正測試衍生性業務的獲利能力,必須是在無成長的狀態下,只有等潮退了才知道是誰在裸泳。(2004)​


74、如果無法掌握控制權,我們也樂意通過股票市場,僅僅購買一個大公司的小部分股權。這就好比擁有「希望之鑽」(Hope Diamond,世界名鑽,重45.52克拉)的一部分權益也勝過擁有整顆「萊茵石」(一種人造鑽石)。(2007)​


75、一家真正偉大的公司必須有一條堅固持久的「護城河」來保護它的高投資回報。但資本主義的「動力學」決定了競爭對手會不斷進攻那些高回報的商業「城堡」。因此,一道難以踰越的屏障,例如成為低成本提供者,象汽車保險公司蓋可(GEICO),好事多超市(COSTCO)或持擁有像可口可樂、吉列、美國運通這樣享譽世界的強大品牌,才是企業獲得持續成功來的根本。商業史充斥著「羅馬煙火筒」(Roman Candle)般光彩眩目的公司,它們所謂的「長溝深塹」最終被證明只是幻覺,很快就被對手跨越。(2007)​


76、我們對「持續性」的評判標準,使我們排除了許多處在發展迅速且變化不斷行業裡的公司。雖然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對於社會發展很有利,但它排除了投資的確定性。一道需要不斷重複開挖的護城河,最後根本就等於沒有護城河。(2007)​


77、但是,如果一個生意要依靠一位超級明星才能產生好成效,那這個生意本身不會被認為是好生意。一家在你們地區首席腦外科醫生領導下的醫療合夥公司,可能有著令人高興的可觀的、不斷增長的利潤,但這對於它的將來並不意味著任何東西。隨著外科醫生的離去,合夥公司的「壁壘」也一起消失。然而,你卻可以肯定梅奧診所(Mayo Clinic)(美國最好的醫院之一)的成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雖然你根本不知道它的CEO叫什麼名字。(2007)​


78、我們尋找的生意,是在一個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如果整個經濟大環境帶動了該行業的景氣,這當然很好,但即使沒有整個經濟結構性的增長,這樣生意的依然值得擁有。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坐享其成並用這些收益併購其它地方相似的生意即可。並沒有那樣一種規則,要求你必須把錢投回到你獲得這些錢的地方。實際上,這樣做常常是錯誤的:真正偉大的生意,不但能從有形資產中獲得巨大收益,而且在任何持續期內,都不用把收益中很大的一部分進行內部再投資以維持其原有的高回報率。成長中的業務,既會因銷售額的上升需要更多的營運資金,也會需要更多對固定資產的投資。一個公司為滿足它的成長,對資本的需求是否有大幅增長,正好證明它是否能成為一項滿意的投資。擁有一項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就能帶來滾滾財源的業務,這真是太棒了!不信的話,你去問問微軟或谷歌。所以,從利潤產出的大小,我們僅僅可以衡量一個公司是否優秀,而不能判斷其是否卓越。高投入高產出,是大多數公司所面臨的情況。例如,我們對公共事業公司的大量投資都是如此。未來十年,我們會從這些業務中贏得不小的回報,但同時也要投入大量資本才能做到這點。最差的一種公司是那種發展很快,並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來維持其發展,但利潤卻少得可憐甚至根本賺不到錢的公司。總結一下,考慮這三類「儲蓄帳戶」,偉大的帳戶支付非常可觀的利息,而且會隨著時間不斷地增長;優秀的帳戶如果你不斷增加存款的話,利息也會很具吸引力;最後,糟糕的帳戶不但利息令人失望,你還要不斷的掏錢來維持這種少得可憐的回報。(2007)​
79、在任何時候,我們不是通過投資品的市場價格來計算我們的投資進展。我們寧可用兩條適用在我們自己企業的測試標準,來衡量它們的成績。第一條標準,扣除整個行業預期增長後的實際收益增長;第二條,更主觀些,就是看它們的「護城河」是否這一年裡變得更寬,「護城河」是一種隱喻,指的是公司擁有的,會讓它的競爭對手日子難過的競爭優勢。(2007)​


80、首先,所有投資者都不可避免賺到:一個平均的投資回報減去交易費用;其次,被動型投資者和指數投資者,由於從頭到尾他們的交易很不活躍,他們賺到的收益是平均收益水平減去一個非常低的交易費用;再次,在賺取市場平均收益的群體中,剩下的一部分就是——交易活躍的投資者,但是,這個群體也因此會招致高額的交易、管理和顧問諮詢費用。所以,交易活躍的投資者,相比他們那些不活躍的「同胞們」,會抹去很大一部分的投資回報。這意味著:與之相比,「懵懂無知」(know-nothing)的被動型投資者一定會勝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03

上週更新 (31 Aug - 6 Sep)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來源: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4/09/31-aug-6-sep.html

組合單位值: 103.74 
組合週回報: +0.52% (2014年回報: -1.58% / 9月回報: +0.52%)

現金水平: 15.8% (上週: 8.6%)

本來仲擔心調整會否提早出現,上週中恆指便來個突襲,抽升五百多點兼破頂。中秋假期前A股更是連升五日,也是創出年內新高。

淡友心急斬倉,那五百多點也是似挾多過真的買上去。目前形勢是淡倉捱打,而其他持股又明顯追唔上指數表現;自己維持看淡滬港通對港股的影響,但也無謂逆市硬碰,一方面著手減持港股正股倉位,提升現金水平;另一方面也被迫買一、兩隻藍籌如長江(1)、平保(2318),搏短線可以追上指數表現。

由於維持看淡,升得勁反而是好機會再加註淡倉,但今次選擇攻擊目標可能要更小心,寧願集中註碼進駐貴價H股,中移動(941)、港交所(388)、聯想(992)這些是副選,而其他則無謂搞。德銀最近發表報告推薦海螺水泥A股,原因之一是比H股平超過兩成。報告出街後海螺H股(914)便跌了2%,若然投資者開始關註AH的差價問題,交投相對疏落的海螺便很可能是首先撤退的目標;而之後平保(2318)、神華(1088)這些H股貴A股兩成的大股也很可能受到波及,因此這兩隻仍然是做淡首選。

個股選擇,暫時沒有太大心水,繼續是SECTOR PLAY,香港零售股自己是覺得很有得賭。租金放緩是可以直接提升盈利、改變價值的利好因素,仍沒有太多人提及,很可能是因為未反映在業績之上。但問題是零售店舖租約一簽便簽夠三、五、七年,而且更可能是固定租金,一日未續租,租金水平是不會下跌的。目前買零售股可能是睇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反正估值不貴,坐也是可以很安心。

美股組合加入MOBILEYE (MBLY:US),公司主是產品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裝在車上的鏡頭,利用圖像辨認技術,例如解讀指示牌、車距、行人狀態,從而向司機發出警報,以提升駕駛安全。完全是一個新的概念、新的市場,MOBILEYE擁有先行者優勢,高毛利率,天價估值是無可厚非。問題是你信唔信駕駛安全將會是一個未來數年相當受重視的議題,而這個眼仔將會是每輛汽車、甚至的士、巴士的必需品。投資革命性產品,WIN OR NOTHING,是相當高風險,但自己暫時覺得是幾OK,因此也決定下註。

今年投資組合很大程度是靠美股才不用僕直,坐下坐下,原來FACEBOOK已經為組合貢獻接近4%的利潤。中間是跌過、捱過,但重新上路後又是再闖高峰。自己今年整體暫時仍是浮浮沈沈、不過不失,固然是因為自己投資投機技巧是遠遠未到家,但其實仍可以當成只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磨鍊,無必要為短期受挫而過份灰心;反正只要不失信心,機會是永遠存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33

31歲中國駭客 破蘋果史上最難系統

2014-09-15  TCW
 
 

 

八月二十日的喜來登國際會議廳,一位身穿黑色T恤,戴著眼鏡,看似學生的年輕人站在講台上;而台下則坐著一群花了一萬元買門票入場的台灣資安界科技人士。

他是徐昊,在網路圈綽號windknown。白天,他是中國科技公司的軟體工程師,晚上,他則有另一個身分:駭客。兩個月前,他因為開發蘋果iOS 7.1.1系統的越獄(編按:利用蘋果行動裝置系統漏洞,取得最高許可權,Jail Break,簡稱JB)工具,而讓他隸屬的盤古越獄團隊在駭客圈竄紅,不僅成為中國第一支成功越獄蘋果系統的團隊,也是亞洲首例。

「如何繞過簽名檢查、通過沙箱、開發核心漏洞、輸入代碼……,」徐昊向台灣資安界工程師這麼解說,如何找出蘋果iOS 7.1.1系統的漏洞。用過蘋果手機的人,對「越獄」一定不陌生。七年前,iPhone第一代推出時,使用者若想在手機上,安裝蘋果軟體商店(App Store)以外的應用程式,或是變更手機介面,就必須下載「越獄」軟體。

越獄軟體需求大兩個月就有兩千萬人下載

以越獄手機使用的第三方線上軟體商店「Cydia」為例,短短兩個月就有兩千萬蘋果行動用戶(手機和平板)下載使用;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創市際去年底的報告顯示,台灣有兩成蘋果手機用戶曾使用越獄工具。

破解蘋果最新系統,很難嗎?「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人力,」台灣駭客年會召集人蔡松廷表示,自iPhone第一代發布以來,歐美駭客早已開始著手找漏洞,設法達到完美越獄境界(編按:手機重開機後仍是越獄狀態),而近年蘋果公司除了持續修補駭客找到的漏洞,也不斷強化產品,「通常要有三到四的0–day(未修補漏洞)才能破解,」 他說。

iPhone問世七年,iOS系統歷經五十次更新,蘋果堅持的不開放原則,燃起駭客破解的動力。第一代系統由美國、法國、英國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破解,接下來的版本也都由美國人拔得頭籌。

用戶「等很久了!」系統更新到破解花三個月

因此,今年六月,iOS 7.1.1越獄工具發布的消息一出,震驚駭客圈,因為開發者竟是中國人。蘋果仁網站總編輯呂哲宇說,這是目前最難破解的版本,從系統更新到破解長達三個月,用戶已經「等很久了!」

徐昊是其中的核心成員,他表示,發布當天,他在IP位置清單中,發現來自美國矽谷的蘋果公司,「從美國時間晚上九點到凌晨兩點,一直在測試和分析,」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旗下的工程師徹夜研究工具。目前,他們在越獄工具中應用的漏洞,也還未在更新的iOS 7.1.2系統中被修補。

一般人對駭客有負面印象,也讓「駭客」這個身分充滿神秘感。蔡松廷說,駭客白天也是一般上班族,不少人在政府、企業的資安部門上班,甚至還有相關科系的大學教授。

徐昊也一樣,一直研究微軟Windows系統為主,直到五年前,他換第一支蘋果手機iPhone 3GS,赫然發現手機的主人不是自己,而是蘋果公司。「沒有辦法瀏覽手機上的磁盤(硬碟)和目錄,用戶能做的事情很少,」徐昊說,相較於微軟Windows的使用者,可以自行下載驅動程式、組裝硬體,蘋果用戶卻無此權限。於是,他和幾位駭客朋友組團,直到去年底,他們發現手中掌握的漏洞,不論類型和數量,都達到一定規模,這才讓研究有了轉機。

曾面臨破局危險發布前團員只睡五個小時

團隊成員分布在上海、北京、美國和深圳,「工具發布前一兩個月,為了線上討論,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徐昊表示,研究中間,蘋果修補了他們發現的其中一個漏洞,讓他們不得不拉長研究時間,而且隨時都有可能破局。

過去破解蘋果系統的知名駭客,像是尼古拉斯.阿萊格拉(Nicholas Allegra)和綽號Comex的駭客,都因破解蘋果iOS系統而聲名大譟,相繼被蘋果延攬,擔任公司內部重要職位。

根據蘋果安全專家查理.米勒(Charlie Miller)表示, iOS的漏洞價值高達二十五萬美元, 而 iOS 7的漏洞預估值更高達五十萬美元,過去常有「不道德駭客」販賣漏洞給有心人士,從事非法行為。以此計算,盤古發現的四個漏洞,在地下市場達約新台幣六千萬元價值。

盤古在其官方網站的感謝名單中寫道:「感謝蘋果公司帶給我們優秀的作品」,意味著沒有蘋果,就沒有他們。換個角度來看,蘋果更新軟體的動力,其實也是來自這群駭客。

今年六月,庫克才在蘋果開發者大會上,大力讚賞預計九月推出的新產品iOS 8,如今,全球駭客們已摩拳擦掌,預計秋季一推出,全球駭客圈又將掀起一波激烈攻防戰。

【延伸閱讀】在台灣「越獄」,違法!

根據現行美國圖書館版權局「千禧年數位版權法案」(DMCA)的豁免條款,蘋果手機的越獄具備合法性,但如果越獄後使用盜版軟體,或是取出合法軟體中的程式碼修改,仍屬違法行為。

然而,DMCA只適用於美國,在台灣越獄仍算是違法。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科技律師黃沛聲表示,美國一開始不准使用者越獄,當時為人詬病,甚至出現「刮鬍刀柄與刀片,要出自同一家廠商,才能使用」的反對聲音。因此,在二○一○年才將越獄納入了不罰項目。台灣雖參酌美國做法,但在豁免條款上,並沒有與其並進,根據著作權法,台灣仍不允許使用者解除蘋果手機的限制。

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57

內需不振產能過剩 中國PPI連降31個月創歷史記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20

中國PPI同比增速連續31個月下降創歷史記錄,CPI增速錄得2010年1月以來新低,增加了中國經濟不慍不火的跡象。

PPI連續31個月下降打破了1997-1999年間創下的記錄,當時金融危機席卷亞洲。彭博社援引分析師的預測稱,如今房地產市場下滑將拖累中國經濟增速至1990年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PPI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0.4%。其中,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0.4%。1-9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

PP25

PPI5

中金宏觀團隊指出,從分項看,產能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帶動煤炭、鋼鐵石油天然氣開采及其加工業PPI環比跌幅居前。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報告稱,生產價格的下跌主要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帶來投入成本降低,而非源於企業降低利潤率來應對需求疲弱。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也認為,PPI同比下降系總需求萎縮但產能依舊過剩所致,PPI轉正仍需時日。

澳新銀行駐上海經濟學家周浩特在歸因產能過剩的同時,突出了房地產市場疲軟帶來的負面影響:

產能過剩依然困擾著國內市場,房地產市場疲弱更是拉低工業需求。

9月通脹數據對貨幣政策和外匯市場的影響方面,東方匯理駐香港策略師Dariusz Kowalczyk在報告中表示:

中國決策人士應該開始擔心全球的通脹下降壓力正在向中國蔓延,低通脹數據將會為進一步的定向貨幣和財政寬松打開大門。

人民幣保持強勢以抵消輸入型通脹的必要性下降,預計國內和離岸人民幣今天將受到下行壓力。

不過,李克強總理本月重申,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12日已表示,中國通脹將繼續保持溫和,貨幣政策繼續持審慎立場。

中國央行昨日月內第二次、四個月內第三次引導14天期正回購利率下跌,引導資金利率預期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管清友認為,通脹低位徘徊、需求持續低迷,政策面仍將繼續定向寬松,但是食品(豬肉)和非食品(低端勞動力)供給收縮的潛在壓力仍在,全面寬松不會出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75

珠海航展殲-31亮相引關註:戰鬥機產業鏈掘金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03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1-13 13:56 編輯

珠海航展殲-31亮相引關註:戰鬥機產業鏈掘金
作者:徐彪、姚衛巍

投資要點:

  我國自主研發的殲-31 戰鬥機首次實體亮相珠海航展,五年內有望實現量產的消息預計將直接刺激航空裝備板塊;軍事專家稱殲-31 有望作為第四代艦載機登上航母,我們認為這將打開航母編隊建設的想象空間,建議關註間接拉動的航母概念板塊。


  殲-31 亮相航展,90%的國產化率有望刺激航空裝備板塊

  自 2006 年以來,珠海航展的簽約規模不斷擴大,2012 年已達到 118 億美元,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展品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的提升,包括國產的殲-31和 FD-2000 導彈等軍工產品有望通過此次航展推向世界。殲 31 代號“鶻鷹”,是沈飛集團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按歐美舊標準屬於第四代戰機,是我國首款公開展示的四代機,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航展公開亮相的最先進戰機之一。

  關註航空裝備產業鏈

  《2014 年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空軍共有超過 2800 架飛機,其中 1900 架作戰飛機(包括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等)僅為美國的一半,而且只有 600 架是現代化的三代機,占比僅為 32%,與美國的完全三代化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戰鬥機的換代升級一方面直接利好戰鬥機制造、發動機、材料等相關產業,另一方面也間接利好空軍信息化建設。關註戰鬥機制造相關的成飛集成、發動機相關的航空動力、航電系統相關的中航電子、機身相關的中航重機。

  殲-31 有望成為航母艦載機,打開航母編隊建設的想象空間

  從媒體照片來看,本次航展亮相的殲-31 是雙前輪(而比它重一倍的殲-20 只是單前輪),由於航母艦載機起降時要承受更大的沖擊力(更短的跑道和顛簸的路基),通常都是雙前輪,因此殲-31 戰鬥機有望成為航母艦載機。量產的殲-31 將不會僅僅配備於目前僅有的“遼寧號”航母,為未來的航母編隊打開了想象空間。

  關註航母產業鏈

  航母編隊建設的產業鏈大致可以劃分為上遊的特種材料(包括特種鋼材、合金材料、符合材料)、中遊制造過程中的高端裝備(包括艦體制造、武器裝備制造、艦載機制造)、動力系統和信息系統(包括指揮控制系統、預警探測系統、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和導航系統)。

  建議關註產業鏈相關的個股:撫順特鋼(特種鋼材)、中國重工(航母、潛艇制造)、北方導航(制導、火控系統)、航空動力(燃氣輪機)、海格通信(通信、導航)等。

  11 月 11 日至 16 日第十屆中國航展將在珠海舉行,我國自主研發的殲-31 戰鬥機首次實體亮相,預計將直接刺激航空裝備板塊(關註發動機相關的航空動力,航電系統相關的中航電子,機身相關的中航重機);軍事專家稱殲-31 五年內將實現量產,而且有望作為第四代艦載機登上航母,我們認為這將打開航母編隊建設的想象空間,建議關註間接拉動的航母概念板塊(特種鋼材相關的撫順特鋼,航母、潛艇制造相關的中國重工,制導、火控系統相關的北方導航,燃氣輪機相關的航空動力,通信、導航相關的海格通信等)。

  根據媒體報導,11 月 5 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殲-31 戰鬥機首次在珠海上空試飛備戰本屆航展,90%的國產化概念有望直接刺激相關的航空裝備板塊;從媒體照片來看,本次亮相的殲-31是雙前輪(而比它重一倍的殲-20 只是單前輪),由於航母艦載機起降時要承受更大的沖擊力(更短的跑道和顛簸的路基),通常都是雙前輪,因此殲-31 戰鬥機有望成為航母艦載機。量產的殲-31 將不會僅僅配備於目前僅有的“遼寧號”航母,為未來的航母編隊打開了想象空間。

  珠海航展召開在即,殲-31 首次實體亮相

  2014 年 11 月 11 日至 16 日,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將在廣東珠海舉行,作為國內唯一被中央政府批準的航展,是展示我國航空航天科技發展水平以及進行貿易洽談、學術交流的重大盛會,已成為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我國自主研發的殲-31 戰鬥機首次實體參展,鑒於殲-31 是雙前輪(而比它重一倍的殲-20 只是單前輪),而航母艦載機起降時要承受更大的沖擊力(更短的跑道和顛簸的路基),通常都是雙前輪,因此殲-31 戰鬥機有望成為第四代航母艦載機。

  航展規模創新高,軍品出口或成看點

  本次珠海航展規模有望再創新高,與 2012 年展出 113 家飛機盒參展 650 家展商相比,預計本屆將展出飛機超過 130 架,國內外展商超過 700 家,各種尖端武器裝備以及眾多自主研發的航空航天產品將會一齊亮相。

  亮點 1:中國自研大小預警機空警-2000、空警-200 預警機將亮相航展並進行新機飛行表演,今年剛首飛成功的“領世 AG300”輕型公務機以及賽斯納 208B 飛機、獎狀 XLS+公務機和西銳“願景”SF50 飛機等機型也將悉數展出。同時中航通用飛機研發的大飛機項目之一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模型,H631 型和 H660 型國產地效翼船等都會首次亮相航展。

  亮點 2:火星探測器、貨運飛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高分二號衛星等展品將首次展出,同時航天科技集團將攜 300 余項航天成果參展,另外最新立項研制的一批導彈武器系統包括精確打擊武器系統、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無人機偵查作戰系統及精確制導炸彈等武器裝備等將首次亮相。

  亮點 3:除了 SR-5 型火箭炮、MBT-3000 主戰坦克等各種輕重式規格坦克,以及裝甲車、導彈發射車、低空目標指示雷達、自行加榴炮武器系統等數十種兵器將悉數展出以外,目前我國國內最先進進的防空導彈系統“天龍-50 防空導彈系統”將首次實物展示。作為空襲平臺和精確制導彈藥的全空域克星,備受關註的 FD-2000 導彈將展出,升級版的導彈防禦體系也將展出,其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發的FD-2000 防空系統是中國紅旗-9 號地空導彈系統外貿版, FD-2000 防空系統已經獲得了土耳其數十億美元的大訂單。

  亮點 4: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種大型軍用重型運輸機運—20 運輸機、代號“鶻鷹”的第四代戰機——國產殲-31 隱形戰機以及對華軍售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鬥機蘇-35 等尖端裝備將亮相珠海航展。

  自 2006 年以來,珠海航展的簽約規模不斷擴大,2012 年已達到 118 億美元,由於本次航展規模再創新高,而且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參展展品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的提升,包括國產的殲-31 和 FD-2000 導彈等軍工產品有望通過此次航展推向世界,預計本屆軍工產品的出口將會是一大看點。

  殲-31首度實體亮相,有望成為航母艦載機在眾多展品當中,殲-31 可以說是最受矚目的“明星”,自 2012 年首飛成功以來,此次參展是殲-31 首次實體亮相。

  殲 31 代號“鶻鷹”,是沈陽飛機工業集團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按歐美舊標準屬於第四代戰機,“鶻鷹”亮相航展將成為中國首款公開展示的四代機,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航展公開亮相的最先進戰機之一。

  殲-31 是一款先進的多用途戰鬥機(AMF)。從外形上看,該機單座、雙發,采用了上單翼雙外傾垂尾正常氣動布局,機身兩側 DSI蚌式進氣道,全機采用複合材料,以降低戰鬥機的結構重量。戰鬥機具有隱身功能,中低空機動性能強,具有全天候作戰的能力。機長 16米左右,翼展 10 米左右,預計空重約 12 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 26 噸左右。從修長機身、大邊條、梯形上單翼、前後襟翼、大角度雙外傾垂尾、全動尾翼等氣動外形和結構布局來看,其設計註重了超音速巡航、中低空機動和短距離起降等性能。從全機采用複合材料、無鴨翼、彈倉內臵及若幹綜合航空電子信息系統的外臵天線配臵和工作口蓋設臵等技術細節來看,其目標鎖定了第四代飛機普遍追求的隱身攻防、體系作戰等基本特性。

  作為空中作戰武器平臺,其體量相對較小,據此似可判斷機載武器有可能是以中距主動攔截和反輻射攻擊武器為主。若配備以空中格鬥彈藥和對地(對海)精確打擊彈藥,執行空中格鬥、空中截擊、空中偵察、空中掩護和對地(對海)打擊等綜合性任務。

  殲 31 在航展的平臺上公開展出意味著它將來有可能進入國際軍貿市場,這對中國的航空工業來說意義重大,因為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不可能只靠國內的內需,軍工企業研發生產必須要考慮投入和產出,僅僅靠國內的投資來發展是不夠的,如果不能有效的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不能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資金,是不可能具備持續發展能力的。殲 31 最初並不是軍方立項的產品,而是航空企業自主投資研發。軍品生產采用軍民結合,引入企業來參與競爭是大勢所趨,作為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殲 31 的意義極為重大。

  殲-31 參展珠海航展背後有著許多重大的意義,第一,公開亮相意味著殲-31 各方面技術已經能經得住考驗,如若前期研制過程中仍存在某些缺陷則不會選擇在如此重大展會上亮相。第二,珠海航展是國際航展,殲-31 參展意味著未來很可能將進入國際軍貿市場,如果殲-31能夠成功走出國門,這將是我國軍品貿易的一大突破。第三,殲-31 最初並非軍方立項研發項目,而是航空企業自主投資,殲-31 的成為未來或將開辟軍品生產采取軍民合作的新道路。媒體對殲-31 用途的猜測主要分為三種:一是與隱形戰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推出的隱形戰機出口型號,三是未來發展為替代殲-15 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機。

  我們認為殲-31 成為艦載機的概率較大,因為殲-31 采用的是雙前輪,而殲-20 采用的是單前輪,由於艦載機起降時需要承受很大的沖擊力,因此基本艦載機都是雙前輪,也有專家猜測殲-31 部署於航母上將與殲-15 形成高低搭配戰鬥群。

  另外從殲-31 尺寸大小來看,艦載機理想機長在 18、19 米左右,翼展 13.6 米左右,最大起飛重量應該在 30 噸超一點,正常起飛重量在 26 噸比較合適。而殲-31 機長 16 米左右,翼展 10 米左右,預計空重約 12 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 26 噸左右,已經完全符合艦載機大小,而且還略顯小了一點,具體來講殲-31 內油量或許略顯不足,無法滿足留空需求。

  殲-31 從修長機身、大邊條、梯形上單翼、前後襟翼、大角度雙外傾垂尾、全動尾翼等氣動外形和結構布局來看,其設計註重了超音速巡航、中低空機動和短距離起降等性能。雖然四代機的典型特征就是4S,但要上艦必然要在 4S 方面做出一定犧牲,其中有沖突的就是超音速巡航,不過如果不追求完全的超巡而改為在加力狀態下追求較好的超音速性能,殲-31或許能做到這之間的平衡。

  從各方面分析來看,殲-31 均有上艦可能性,或許是成為未來中型航母匹配的航空作戰平臺,或許殲-31 遵循一機多用原則,瞄準多軍種多市場,未來有上艦需求則可以經過進一步處理完成航電系統等的設計,從而完成適配。


  關註戰鬥機產業鏈

  戰鬥機國產化進程有望提速

  戰鬥機以其飛行性能優良、機動靈活、火力強大特征,深受各個國家的重視,它的先進性程度決定了一國空軍力量的強弱,戰鬥機也一直是軍工領域發展得最為前沿的細分行業。戰鬥機經過 100 多年的發展,從最早的活塞式戰鬥機到最新的矢量式戰鬥機,共經歷了五代的新舊更替,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戰鬥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公司聯合開發的第四代(按歐美劃分標準)F-22 隱性戰鬥機。美俄兩國由於在戰鬥機的研發中投入了巨額的資金,它們生產的戰鬥機一直都處於最頂尖的水平。中國最早生產的戰鬥機都是仿制蘇聯原型機的,80 年代以後中國才逐漸進入自主研發的過程,得益於中國國防軍費預算開支的增長,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戰鬥機的研發,近十幾年來,中國的戰鬥機制造水平突飛猛進。目前,中國的戰鬥機已經研制出國際領先水平的第四代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殲 20,以及本次航展亮相的兄弟機型殲 31。

  發展新型戰鬥機是建設空軍現代化建設的必備手段

  早在《2006 年中國的國防》提出的國防現代化三步走戰略和空軍發展戰略中,對於空軍目標是著眼於建設一支攻防兼備的信息化空中作戰力量,減少作戰飛機總量,重點發展新型戰鬥機。目前中國空軍戰鬥機代數中,已由二代逐步向三代為主、四代研制的方向發展,新型戰鬥機將在空軍現代化建設中大展拳腳。

  根據《2014 年中國軍力報告》,解放軍空軍是亞洲最大的空軍和世界第三大空軍,約有330,000 人,超過 2,800 架飛機。這些中國空軍的飛機,大約 1900 架作戰飛機(包括戰鬥機,轟炸機,戰鬥機,攻擊和攻擊機),其中 600 架是現代化的三代機,三代機的占比僅為31.57%,相較 2010 年的 25%提高了將近 6%,但這與美國幾乎實現三代化的水平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從擁有的作戰飛機數量來看,中國僅為美國的一半,與俄羅斯相當,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東海沖突加劇以及航母編隊的建設,可以預測未來中國還需要新增很多的作戰飛機。所以說,未來中國戰鬥機的代數升級的必然趨勢和作戰飛機絕對數量的增加有利於整個戰鬥機產業鏈的快速發展。


  兩個維度把握戰鬥機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全球著名的航空專業雜誌——《Flightglobal》指出中國戰機現代程度為美國 40%左右,總體作戰效能能力僅為美國的 14%左右。要著力提高戰機的作戰效能能力,一方面需要依賴於大力發展三代機和四代機,另一方面要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提高軍隊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直接受益於作戰飛機的換代升級的公司中國目前大部分的作戰飛機還是停留在較舊的二代戰機,三代機占比才剛剛超過三分之一,未來空軍的發展方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全面實現空軍的三代化,按目前的空軍作戰飛機數量來看,中國空軍需要采購超過 1000 架的三代機,這無疑使得有能力生產三代機和為三代機產業鏈的相關公司直接受益。

  戰鬥機的生產主要包括戰鬥機機體制造、發動機制造以及整機制造三個部分,以美國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生產的 F-35A 第四代隱形飛機為列,英國 BAE系統公司負責生產側翼和機體,普惠公司負責生產航空發動機,然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完成整機制造。

  在中國最著名的兩大戰鬥機生產公司無疑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都是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子公司,這兩家公司幾乎包攬了中國所有的戰鬥機制造。


  航空發動機制造是戰鬥機最核心的技術,作為飛機的“心臟”,被譽為“工業之花”,它直接影響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及經濟性,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美國國防部直接把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作為最保密的軍事機密之一。由於受到發達國家技術出口的限制,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一直發展緩慢,好在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幾年有所突破,成為了繼英、美、俄、法後少數能夠獨立研制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之一。

  由於航空發動機行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壁壘的特性,目前國外航空發動機主要被三大生產商美國通用電氣(GE)、英國羅爾斯〃羅伊斯(RR)和美國普拉特〃惠特尼(PW)高度壟斷,特別在軍用領域普惠 PW 公司絕對是一方霸主,無人可以撼動。中國目前雖然已經研制出第一代國產發動機“昆侖”,和最近的“太行”渦扇發動機,但是跟美國相比仍然有二三十年的距離,“太行”發動機的性能相當於美國 80 年代就已研發成功 F-100發動機,而且“太行”發動機要實現量產還需要三五年的時間。為了縮短差距,中航工業在 2011年將把航空發動機研發放在優先地位,2014 年下半年中國通過“兩機專項”(即國家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兩機”科技重大專項),成為了國家第 20 個重大技術專項,預計未來 10年內將投資 1000億人民幣用於先進航空發動機研發和生產。中國航空運輸量目前以每年 8%的速度增長,按此速度到 2026 年,中國的飛機需求總量接近 3000 架,由此有望帶動航空發動機市場需求總量達到 6500 臺,總價值約為 650 億美元。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發動機制造公司優先受益,比如航空動力、中航動控和成發科技等等。




  航空發動機零部件重量的 50%-60%都是材料構成,現代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需要采用一些高強度、耐高溫材料,包括鈦、鎳、鋁、複合材料以及鎳基和鈷基超耐熱合金,所以制造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制造耐超高溫的合金材料。航空發動機需求的告訴增長必然帶來高溫合金需求相應的增加,目前我國高溫合金年產量約在 1萬噸左右,而市場需求量可達 2萬噸以上,產品供不應求的現象明顯,需要大量依賴進口。高溫合金相關上市有:鋼研高納(高溫合金細分領域絕對的龍頭企業)、撫順特鋼(軍用高溫合金占有率國內領先)。鈦合金生產:寶鈦股份(公司是我國最大的鈦材生產商,其具備年產 3000-4000 噸航空鈦棒材的能力,同時它是我國軍用鈦的主要供應商)。

  受益於空軍信息化建設的相關上市公司

  所謂空軍信息化建設,它包括四大方面:信息感知能力,主要是指雷達對空、對地、對海的目標探測能力和平臺對戰場態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對抗能力,是指空軍武器裝備的信息對抗能力,如裝備的抗幹擾能力、電子對抗協同作戰能力等;快速精確作戰能力,指空軍武器裝備的快速與精確的打擊能力;一體化作戰能力,是指空軍武器裝備的綜合作戰信息網絡的互聯互通水平,與指揮控制系統的交聯程度,與編隊友機的戰術協同能力,與友鄰作戰單元的任務協同能力等。此外,隱性無人飛機的使用是空軍信息化建設的更高臺階,也是各軍事強國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我國軍隊的信息化建設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總體上正處於信息化全面發展的起始階段,與美國等軍事強國相比有巨大差距。其中,軍用通信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也是市場化程度高、軍民融合最為緊密的領域,可積極跟蹤關註北鬥產業鏈和軍用信息系統產業鏈的相關投資機會。

  北鬥產業鏈可積極關註:1)唯一具有衛星制造能力的上市公司:中國衛星;2)衛星地面設備提供商:北鬥星通(元器件、終端、方案和運營全產業鏈布局,終端占比較高)、國騰電子(元器件、終端、系統、運營,終端占比較高)、海格通信(元器件、終端、系統、運營,終端占比較高)、華力創通(立足軍用、面向民用,芯片、終端、系統)、中海達(由測繪設備提供商向測繪一體化服務商轉型);3)衛星應用系統及運營商:四維圖新(導航電子地圖)、超圖軟件(與雲計算結合的 GIS 平臺軟件商);

  軍用信息系統產業鏈可關註:中航電子(公司生產的大數據信息系統在軍用航空占有率高達90%)、四創電子(公司是我國氣象和航管雷達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在中國氣象局新一代氣象雷達和軍用氣象雷達市場均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川大智勝(公司是我國空中交通管理領域和地面智能交通管理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軟件和重大設備供應商。公司的航管雷達模擬機和程序管制模擬機產品占國內市場的 95%以上)。

  第四代艦載機量產,為航母編隊建設打開想象空間

  航空專家徐勇淩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殲-31 很可能在五年之內實現量產,殲-31將來上艦的可能性很大。量產的殲-31 將不會僅僅配備於目前僅有的“遼寧號”航母,為未來的航母編隊打開了想象空間。

  航母發展的必然性

  航母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不同於戰列艦,航母本身並沒有很強的火力,而是作為一個搭載艦載機的平臺。它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其能在遠離國土的地方,在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利用搭載的戰鬥機提供的火力,進行空中掩護和遠程打擊。在一支艦隊中,航母的遠洋作戰能力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航母作為海上軍事力量金字塔頂端的武器配備來說,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是國家發展的堅實後盾,能有效提高政治影響力、增強軍事實力以及提高對外話語權。


  中國不僅是一個陸權國家,更是一個海權國家。中國有漫長曲折的海岸線,擁有渤海、東海、南海等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領土,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海洋,無論是海洋資源還是對外貿易的通道。我國的陸上鄰國有 14 個,已經跟 12 個劃定邊界,只有印度和不丹尚未劃定,但是 8 個海上鄰國無一不是爭端國,爭議面積達到 150 萬,占了我國海域面積 300 萬的一半以上。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軍事實力也在迅猛增加,海軍的各類船艦火炮也不停的增加和升級,從二戰時期,中國海軍力量的薄弱,到現在中國擁有的戰艦數量位列世界第一,而海軍軍力穩居前三。作為海上強國而言,中國海軍仍然缺乏強大的遠洋打擊能力。近幾年,越來越來的國家開始嘗試挑戰我國的底線,我國南海、釣魚島局勢複雜,部分島嶼及海洋資源被占用,單純的近海防禦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對我國海域領土的保障。

  2012 年之前,對於周邊領土、領海的爭端,我國基本上是以戰略防禦進行應對,但 2013年開始,我國轉入積極應對,重要的標誌就是海洋局下面成立了一個海警局,海警局把海監、漁政、緝私、海警統和起來,海警局局長是正部級官員,比海洋局局長還高一級,判斷未來海警局成為獨立部門的概率較大。

  十八大報告也提出了未來我國國防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必須堅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力爭到 2020 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10 年國務院發布了第七版國防白皮書,其中可以總結為四大方向:1.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2.維護社會和諧穩定。3.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4.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值得關註的為最後一點,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詮釋為深化國際安全合作,加強與主要國家和周邊國家的戰略協作和磋商,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軍事交流合作,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海上護航、國際反恐合作和救災行動。從以上四個目標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戰略重心已經從一味的防禦以獲得更好的發展轉變為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履行一個大國所要承擔的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隨著我國大國意識的覺醒,我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戰略也不再是保守的只掃門前雪,海軍的發展重心也從黃水海軍向藍水海軍過渡,介時無論是突破島鏈枷鎖還是在區域內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航母艦隊的價值將更加顯現。


  無論是從經濟發展角度還是軍事戰略部署角度來看,我國都需要發展航母。美國現在擁有11 艘航母,英國、日本各 3 艘,意大利 2 艘,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巴西各 1 艘,幾乎每個強國都會擁有自己的航母,就從這點來看,我國想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強國,擁有自己的航母艦隊是必然的。而且我們鄰國的印度也有 3 艘、泰國 1 艘、韓國 1 艘。

  我國目前僅有一艘“遼寧號”航母,但是一艘航母可能還達不到我國的戰略目的。香港《明報》的報道稱,中國第二艘完全國產的航母正在建造,未來我國的航母產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1910 年美國人率先在靜止的船只上起飛降落飛機,隨後 1912 年英國在行駛中的戰艦上起飛降落飛機,並將老巡洋艦改裝成了可容納飛機的船只,這就是航母的前身。英國作為最早擁有“航母”的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功阻止德國,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其在戰爭後期毫無作為,為一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17 年英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純正血統的航空母艦,日本緊隨其後於 1919 年開始設計並建造,並提前與英國在 1922 年建造完成開始開始服役,而英國由於一戰結束放緩了工期,於 1923 年完工。美國第一艘航母是由運煤船改造而成,於 1922 年開始啟用。一戰結束後,各海軍強國嚴格控制戰列艦的建造,但允許航母的建造,由此,拉開了航母的時代。航母的強大毋庸臵疑,其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得到廣泛運用,並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二戰時期三場經典的海戰:偷襲珍珠港、珊瑚島海戰及中途島海戰中均發揮了決定戰局的作用。首先是偷襲珍珠港,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導致了美國 4 艘戰列艦被擊沈,3 艘戰列艦受損,3 艘巡洋艦被擊沈,188 架飛機被摧毀,155 架飛機受損。珊瑚島海戰,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後,開始對莫爾茲比港發動進攻,企圖打通南太平洋的環形包圍圈,並控制澳大利亞。美日兩軍在珊瑚島海域進行了激烈的交戰,日軍損失 69 架戰機,1 艘輕型航母,1 艘驅逐艦,美軍損失相當,值得註意的是所有損失均來自於艦載機。最後就是徹底覆滅日本海軍的中途島海戰,日本帝國面對美軍鋪天蓋地的艦載機攻擊下,朽木難支,轟然倒下。

  另外還有許多戰役由於航母的存在迅速的奠定了戰局,毫無疑問,單憑戰列艦是無法與航母相提並論的,可以說擁有航母的國家才有資格角逐海上霸主的地位。



  關註航母產業鏈

  按照中國的綜合實力以及國防需求,北海、東海、南海至少各擁有一個艦隊,那麽未來中國將會新增 3 個以上的航母編隊,每個編隊全壽命周期需要 1000-1500 億元,它將撬動著四五千億規模的產值。

  建造航母編隊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按產品鏈劃分可以將這塊“大蛋糕”可以切割上遊的原材料——特種材料,中遊艦體的制造過程——高端裝備、動力系統和信息系統。建議關註特種鋼材相關的撫順特鋼,航母、潛艇制造相關的中國重工,制導、火控系統相關的北方導航,燃氣輪機相關的航空動力,通信、導航相關的海格通信等。

  特種材料——航母編隊的肉體

  特種材料是航母編隊的肉體,是發展航母工業的基石。從世界範圍來看,很多特種材料的研發最初都是為了軍工需要而開展的,因此,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將特種材料作為一種戰略性稀缺資源,對出口做出了過度的限制,這導致中國過去幾十年特種材料成為困擾整個軍工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說用於建設航母工業的特種材料只能依靠我國的自主研發,在實踐中摸索前進。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將新材料上升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這表明了國家對該領域的高度重視。具體來看,航母所用的特種材料主要有:特種鋼材、合金材料和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等等。

  一、特種鋼材:航母的特殊性要求用鋼具備非常特殊的性能

  1、抗海水腐蝕:海水對艦船底部的腐蝕特別厲害,會嚴重影響艦船的速度和防護能力。由於航母的作戰環境比一般軍艦更為惡劣,維修所需時間也長,因此,要求所用鋼板抗海水腐蝕的能力就更強。

  2、防磁:一般鋼鐵都帶有一定磁力,由於受到地球本身是有磁場的作用,用久了的艦船會受地球磁場磁化而產生磁力,而磁力對軍艦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這容易被敵方磁力探測儀偵測到,或受到敵方磁性水雷等武器的攻擊。因此,軍艦用鋼,磁力越小越好。

  3、耐高溫和耐沖擊能力

  飛機在陸上起飛,一般需要在三公里多,至少也要一、兩公里的跑道助跑、起飛。而在航母上,飛機在一兩百米內,就要從靜止狀態完成滑跑、起飛、騰空的過程。這除了有彈射裝臵助推外,更要求飛機本身有強大的推力,當飛機加力開到足以飛起時,發動機噴射出的火焰可達上千度,足以把一般鋼材制作的甲板熔化了,只有耐超高溫的特種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幾十噸重的艦載機降落對航母甲板會產生極大的沖擊力,這要求甲板用鋼能夠具備非常強的抗沖擊力和抗扭曲力。

  二、合金材料:航母、艦載機和護衛艦等的特殊部位用於工作環境原因需要大量的合金材料

  1、 高溫合金

  高溫合金一直是現代航空、航天發動機熱端部件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在先進的航空發動機中,高溫合金用量占發動機總重量的 50%-60%以上 ,其主要用於四大熱端部件:燃燒室、導向器、渦輪葉片和渦輪盤,此外,還用於機匣、環件、加力燃燒室和尾噴口等部件。由於高溫合金具備良好的性能,也將廣泛用於航母、艦載機和護衛艦等所用的發動機的制造。近年來,我國國防工業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為高溫合金材料提供了強勁的市場需求,促使國內高溫合金主要生產企業迅速地更新裝備、提高工藝水平,從而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目前我國高溫合金年產量約在 1 萬噸左右,而市場需求量可達 2 萬噸以上,產品供不應求的現象明顯。另一方面,國內在燃氣輪機用大尺寸精鑄葉片等先進生產工藝方面尚未突破,國產化率不高,許多高檔高溫合金材料仍須依賴進口。由此可見,我國高溫合金行業的生產能力及技術水平與市場需求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缺口。再加上高溫合金單價高,盈利能力強,未來我國高溫合金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

  2、 鈦合金

  鈦合金高端發動機核心部件材料,鈦合金以其高強度、高韌性的特點一鍛件的形式被應用在飛機結構中,使用鈦合金材料較集中的部位是發動機的壓縮機部分,鈦合金占發動機重量的20~30%;鈦合金還被用作防火隔板,將發動機與其他結構隔開;也可以用作機翼蒙皮及軍用飛機中的支撐結構。近年來鈦合金在戰鬥機原材料中的占比處於穩步上升的態勢。具備更好優良性能的鈦合金替代鋁合金將是未來航空航天發展的大趨勢。

  三、複合材料

  玻璃鋼(FRP)亦稱作 GRP,即纖維強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環氧樹脂與酚醛樹脂基體。由於具有質輕而硬,不導電,機械強度高,耐腐蝕和透波性好等特點,被運用於新型戰鬥機中的護尾罩、機翼翼尖包皮、雷達蒙皮等部位。在國外複合材料被廣泛用於軍用戰鬥機上(如 F-35 複合材料運用超過 25%),相比而言,我國由於研發落後和核心技術的缺失,飛機複合材料的運用較落後,軍用戰鬥機使用量不到 10%,而且很多還是依賴於進口。


  高端裝備——航母編隊的骨架

  高端裝備是組建航母編隊的大骨架,包括艦體制造、武器裝備制造和艦載機制造三個細分行業。高端裝備制造是“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以航母艦體為代表的特大型海工裝備的建造能力是一個國家海洋經濟實力的最直接體現。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一只航母編隊需要由 2 艘護衛艦、2 艘驅逐艦、1 艘反潛巡防艦、2 艘攻擊潛艦、1 艘補給艦和30-50 架的艦載機。

  艦體制造
  
  一支航母艦隊的建設中,最具挑戰的是航母艦體的制造過程,由於軍用艦的船體體量龐大,建造地點需要有大型的船塢和起重裝備,制造工藝極其繁雜,其生產能力常受限於技術、硬件設施等等,因而只有少部分大型工業集團有能力完成一只航母艦體的制造過程。航空母艦艦體的整個制造流程十分複雜,簡化後主要有四個步驟:前期準備工作包括鋼材預處理和艦體的生產設計,接下來是零件加工工程,之後是中間產品的裝焊、分段組裝和單元舾裝加工過程,最後才是船體的總裝和下水過程,這一系列的步驟需要造船廠具備很強的人力物力。目前具備該實力的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旗下的大連造船廠(據遼寧省委書記王瑉透露,我國第二艘航母分段已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預計建造周期為 6 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旗下的江南造船廠。而最近獲得中船重工資產註入的廣船國際也具備生產導彈護衛艦、導彈護衛艇、導彈快艇等各類戰鬥艦艇和輔助艦艇。




  武器裝備制造

  武器制造對於航母艦隊的戰鬥能力高低有相當的影響,是評價國家軍事工業強大與否的重要指標。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威懾敵人的作用,它是能否在戰爭中先發制人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部分武器屬於國際先進行列,但仍有許多領域較西方強國落後,因此是未來的重點研發方向。

  目前上市公司涉及武器裝備制造方面的業務主要是精確制導,北方導航(600435)、光電股份(600184)的轟炸瞄準、制導系統都是武器裝備中的重要環節。


  艦載機制造

  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武器,是其作戰精髓所在。艦載機主要用於攻擊空中、水面、水下和地面目標,並遂行預警、偵察、巡邏、護航、布雷、掃雷和垂直登陸等任務。一艘航空母艦可搭載數十至百余架艦載機,可以說艦載機的性能和數量決定著航空母艦的戰鬥能力,艦載機快速、機動的作戰能力,與航母強大的續航能力相結合,能有效提高航母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是取得現代海戰勝利不可或缺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它是海軍航空兵的主要作戰手段之一,是在海洋戰場上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制海權的重要力量。艦載機按用途可以分為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反潛機、電子戰飛機、直升機和教練機等。


  動力系統——航母編隊的心臟

  動力系統的好壞決定了航母編隊性能的發揮。航母發動機有燃氣輪機、蒸汽輪機,而航天發動機主要是渦輪發動機,它通常由為進氣裝臵、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和排氣裝臵五大部件構成。前文提到航空發動機的重量構成中 20%-30%是鈦合金,50%-60%是高溫合金。將在2014 年珠海航空展亮相的殲-31 戰鬥機采用的是兩臺 RD-93 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其也是 FC-1“梟龍”戰鬥機的標準動力。由於我國航母工業剛發展不久,國產航母發動機一直進展緩慢,在今年 3 月 21 日,中航工業承擔的國家“十五”863 計劃重大專項 R0110 重型燃氣輪機研制與調試並順利通過了專家組驗收,這標誌這我國向航母發動機國產化邁出了重大的一大步。報相關報道稱,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將在遼寧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因此被稱為 001A 型。此外,該艘航母動力系統采用的是哈爾濱生產的鍋爐,采用蒸汽輪機動力。


  信息系統——航母編隊的大腦

  航母編隊的信息系統相當於一個人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它是軍事信息化的標誌,電子信息技術也是航母建設的必備元素,它是航母完成各種攻防任務的前提和保障,也符合習近平主席提出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目的以及實現信息化時代打贏“局部戰爭”的核心任務。古人眼中,兵貴神速是戰爭指導的鐵律,現在也不例外,在信息化條件下更強調“速度優勢”,快速反應能力已成為衡量一支軍隊戰備水平和實戰能力的重要標誌。航母電子信息系統主要包括指揮控制系統、預警探測系統、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和導航系統。

  在航母的電子信息系統中,指控系統是其作戰系統的核心,它在預警探測、偵察、通信和電子戰等系統的支持下,完成情報處理、指揮決策、武器系統控制和作戰管理等任務,其能力決定著作戰系統的整體效能。通信系統是航母內部聯絡和外部聯系的“神經中樞”,是聯絡、指揮和協同作戰的紐帶,它由內部和外部通信組成,其中外部通信主要用於與岸上指揮部、各軍兵種的聯系和協同、艦隊間的聯系。預警探測系統是航母獲取戰場態勢信息的源泉,是航母的“眼睛”和“耳朵”,主要包括預警系統、雷達系統、光電探測系統和水聲探測系統等,它為航母構建了具有較大縱深的對空對海目標進行探測、見識、跟蹤和識別的能力,使航母具有極強的攻防體系。電子戰系統是航母電子信息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防禦“屏障”,包括艦載電子戰系統和機載電子戰系統,主要由於對敵軍艦艇、飛機、岸基雷達、通信系統和各類反艦武器制導系統進行偵察和幹擾,掩護航母及其戰鬥群實施海上作戰和保障編隊安全。


  風險提示:本報告是從策略角度來分析行業投資機會,個股不作推薦,提及的個股存在行業研究員尚未覆蓋的可能性。(來自華泰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74

2014年FDA批準的31個移動醫療產品詳情分析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51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5 12:16 編輯

2014年FDA批準的31個移動醫療產品詳情分析


為了避免移動醫療應用缺乏監管而存在的潛在風險造成傷害,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也已於2013年9月正式公告移動醫療應用(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 Final Guidance)指導的最終版本,移動醫療在發展上也開始有初步的依循規範,更有助於移動醫療的發展。


如同監管受MDDS(Medical Device Data System)規範的醫療設備一樣,FDA監管移動醫療應用的原則,也是劃分成3個類別,劃分方式是移動醫療應用的功能(functionality)若沒有正常運作時,造成病人安全風險的程度差異而定。


AliveCor的 總監 Michael Righter曾說,FDA實質上要求的就是類似軟件監管,一般好的軟件工程師會自然地做這些事情,像代碼審查、單元測試、系統級測試、變更監控等,這些方法通常需要有經驗的開發人員在軟件部署上嚴密操作。


FDA數字健康產品審批簡明指導



依照FDA的認定,需要被監管的移動醫療應用種類有3類,I 類醫療設備是可以連結並控制一個或多個醫療設備,或是顯示、儲存、分析、傳送特定病人的醫療設備資訊,如遠端顯示病人床邊監測器監測的資料、顯示腦波圖、控制血壓計袖帶充氣和放氣等。該類部分應用進入市場前可能只需一份510(k)申請,售前通知(premarket notification),與其他類App相比手續簡單。


II類醫療設備是可以藉由配件、顯示器、傳感器或是現行已受法規規範的醫學設備具備的功能,讓移動裝置可以轉變成受法規規範的移動醫療裝置,如將移動裝置接上血糖試紙,再使用裝置上的App檢驗血糖,讓該移動裝置成為血糖計。幾乎所有這類醫療設備都需自動提交510(k)申請,並進行售前通知。


III類醫療設備是可以執行特定病人的分析、提供特定病人的診斷或治療建議,這種用以分析醫學設備資料的獨立式運作軟體(Stand-alone software),FDA認為它是醫學設備的附屬品,所以它所受監管的分類會相同於搜集各種資料中最高風險設備的分類。該類醫療設備必須獲得FDA的售前批準(premarket approval)。且這期間需要臨床試驗,產品不同需要的時間也不等,幾年甚至更長,而且費用高昂。


申請III類的Global Kinetics公司開發的移動醫療設備Personal KinetiGraph,可監測和治療帕金森病,針對帕金森患者的活動提供全面的自動化報告,使神經科醫生和其他醫生可以更容易地識別運動癥狀的變化,幫助決策以優化治療。


三類醫療設備的差別是?以繃帶舉例,普通繃帶僅僅是覆蓋傷口無其他作用,則歸屬Ⅰ類;與手機連接,能夠通過應用查看傷口溫度,且不小心還可能傷口感染,對會診會有輕度風險,歸屬Ⅱ類;連接手機後,不只能顯示傷口相關信息,還能通過藥物算法給予患者反饋、指導等,歸為Ⅲ類。



確定你的產品後,然後結合合適的監管路徑和商業模式.如果你的模式是收費,那麽你就可能會需要發表臨床結果及獲得FDA批準。



以下是動脈網就FDA對移動醫療(智能手機連接的醫療設備和獨立應用程序(App))的審批情況做的數據整理。2014年度,迄今為止,FDA已批準了31個數字健康產品。


FDA審批通過的移動醫療項目集中在4個類別


今年通過FDA 510(k)審核的移動醫療項目類別主要有app、軟件工具、移動醫療設備、移動醫療設備+app四個類別,除了軟件工具稍少以外,其余類別不相上下,軟件工具的項目細分領域主要是醫生工具——移動影像業。



醫生工具領域通過FDA審批的項目最多


從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今年統計的FDA審批通過的移動醫療項目數據中,主要由有7個細分領域。其中,涉及健康數據記錄(軟硬件結合)的有9項;未結合其他醫療產品的健康數據記錄的有5項;醫生工具的有9項;單科疾病領域的有3項;其余大數據、疾病管理、雲計算平臺各占1項。



2014迄今為止,FDA項目批準的時間走勢,從項目領域看到,5月份項目就只有兩個領域,醫生工具和健康數據記錄,看來,FDA對這兩個相對低風險的領域,“槍口稍擡高一寸”。



FDA審核項目熱點細分領域


在今年的審批項目中,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統計了專註度較高的用途,主要有糖尿病、心臟病、運動追蹤、移動影像,涉及心臟的項目最多,其中包括測心率的移動醫療設備,用作治療及影像診斷的醫生工具,用於患者使用的心臟監測器。



哪些開發方正在樂衷於申請FDA?


2014年數字醫療產品獲批FDA的開發方情況體現了以下幾個趨勢:


1、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的新創公司占比最多,共有16家。這也說明,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正在加緊突破監管壁壘。
2、部分老牌醫療設備公司,正在進行努力做到突破和創新。例如Philips搭建的雲計算平臺eCareCompanion、McKesson開發的心電圖監測app。
3、一些功能上與醫療嚴肅診療關聯度較遠,風險度非常小,更傾向於健身運動領域的產品也申請獲批FDA。比如就在幾日前,LG產品移動健康應用LG Smarthealth獲得美國FDA許可,用於追蹤活動、熱量等,事實上不需要FDA的許可,因為這些並沒有涉及到診斷、治療和預防任何疾病的目的。業內猜測,或許LG對此產品還有深入布局醫療領域的計劃。
4、相比患者DIY行為,醫生使用的移動醫療工具與診療往往密切相關,其安全性風險指數也較高,因而成為申請FDA的重點領域之一。

附:2014-YTD通過FDA審批的移動醫療項目匯總




(來自動脈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33

2014-12-31 商業月報 ouy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aq3.html

(一)、超市

 

沃爾瑪安徽關店6 年底全國再增9家新店

14-12-04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41205/154554.html

12月4日消息顯示,沃爾瑪合肥曙光路店近日公告稱該店將於12月9號停止營業。據了解,沃爾瑪自2005年進入安徽市場,一度在合肥、六安、蕪湖、阜陽、滁州等10個城市開設19家店。

而於去年7月20日,運營近兩年的沃爾瑪合肥黃山路店關閉,這也是其於安徽關閉的第一家店。此後,2013年11月28日,沃爾瑪合肥長江路店關閉;今年3月31日,安徽馬鞍山雨山東路及花雨路兩家店同日關閉;5月29日,沃爾瑪安徽蚌埠勝利中路店正式關門。

對此,沃爾瑪華北區公共關系負責人李英男表示,目前來看,包括合肥在內,沃爾瑪在安徽的其他門店,暫無關閉計劃,合肥曙光店在改造計劃中。

然而,在不到半年時間內,沃爾瑪曙光路店也已貼上了停業公告,至此,沃爾瑪在安徽已關6家店。至於停業原因,沃爾瑪方面皆表示因為銷售業績不好,商業布局調整等。

資料顯示,2013年,沃爾瑪方面曾公開表示,預計將在3年內關閉30余家門店。而在今年12月3日,沃爾瑪方面又宣布將於年底前在中國再開設9家新店和1家配送中心,使2014年全年新增門店和物流配送中心總數達到31家,創造超過6000個新工作崗位,沃爾瑪同時表示其之前宣布的2014-2016年新開110家門店及配送中心的計劃進展順利。

另悉,沃爾瑪年底前還將在廣東、江西、雲南、吉林、浙江、四川等地開設8家全新的沃爾瑪購物廣場,預計2014年全年新開門店共25家左右。

 

 

易買得超市月底閉店將退出天津 消費者瘋搶

2014-12-28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3450.shtml

12月初,易買得超市宣布將在12月31日關閉天津的5家門店,現在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12月27日,在天津市易買得梅江店,賣場仍在營業,一些市民在挑選所剩不多的商品。貨架大多都已清空,剩余的商品也都不分種類堆在一起,時不時有工作人員推出一箱箱壓低貨,三到五折的招呼聲吸引了不少來抄底的市民,甚至一度引發小規模的搶購。賣場的工作人員稱,每天特價的商品不一樣,31日就將正式關閉了。在購物卡的退卡處,仍有零星的市民前來登記辦理,部分市民已經通過現金形式領到了購物卡內的余額。

 

 

盈利狀況不佳 華潤萬家唐山店26日將關店

14-12-22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41222/155307.html

12月22日市場消息,位於唐山新天地的華潤萬家店將在26日正式關店。而據華潤萬家新天地店內工作人員透露,此次閉店的重要原因是盈利狀況不佳,店內撤出的商品會轉移至唐山其他分店,而其他3家分店會照常營業。

不止於此,華潤萬家在河北省會石家莊亦傳出關店消息。華潤萬家對外透露,其將正式關掉石家莊三家門店中的兩家門店。

事實上,今年華潤出現了系列關店動作,繼華潤豪擲220億元收購“TESCO中國”6個月後,華潤對在華擁有130多家門店的外資連鎖巨頭進行“整合”。幾乎就在同期,11月2日,入駐山東的6華潤旗下家樂購商城傳出消息稱確定全部關閉。

在電商沖擊下,華潤萬家可謂是倍感失落。而為了一掃頹勢,華潤萬家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洪傑表態在近日表示公司正在推出電商計劃。

據悉,這並非是華潤萬家首次談及電商。早在2004年11月,華潤萬家旗下電商平臺萬家摩爾業已上線,彼時主要面向香港、澳門地區提供網上購物和生活服務。

其後,萬家摩爾於2009年擴展了中國內地及海外業務。直至2013年,萬家摩爾停止經營。

 

 

華潤萬家關閉3家河北店 傳永輝超市或接盤

2014-12-23

http://www.ebrun.com/20141223/119158.shtml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華潤萬家(華潤集團旗下零售連鎖企業品牌)將對河北石家莊3家門店進行戰略調整,關閉新華店和中山店兩家賣場,僅留的萬達店也將進行重新定位。

昨日(12月22日),華潤萬家有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華潤萬家因為戰略調整,確實對河北區域內的門店進行了調整,除了將關閉位於石家莊的兩家大賣場之外,一家位於唐山的大賣場也將進行關閉調整。

對於永輝超市接手的問題,昨日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永輝超市石家莊團隊確實有意接手,目前正在與物業方進行談判。

 

 

永輝超市增持中百集團股份達20% 或開便利店式門店

2014-12-25

http://www.redsh.com/corp/20141225/024259_2.shtml

經過四次增持,永輝超市(601933)終於變身為中百集團(000759)長期股權投資者。

12月19日,中百集團和永輝超市雙雙發布公告稱,永輝超市在第今年四季度繼續增持,到公告發布時為止,共計持有中百集團1.36億股,占比達到20%。

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計劃對中百集團進行長期的股權投資,但按照規定,持股比例必須達到20%以上,因此,公司進行第四度增持。永輝超市公告中還表示,未來12個月,並不排除日後繼續增持中百集團的可能性。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零售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從此前的頻繁增持,到如今轉型為長期股權投資,中百集團與永輝超市間的合作框架已基本搭建,通過股權加戰略合作的雙重合作模式,探索當下零售業中的新合作模式,預計兩企業間首次實質性合作會從重慶市場開始。

 

 

百聯股份置出聯華超市14%股權 改革繼續推進

2014-12-24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3043.shtml

公告資產置換方案,置出聯華超市14%股權,置入三聯集團40%股權。12月22日公司公告,擬將控股子公司聯華超市14%的股權以及中山東二路房產作為置出資產,與控股股東百聯集團所持有的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40%股權進行置換,差額0.13億元部分以現金補足!置出聯華超市14%股權有望實現“百聯、聯華”經營能力提升。公司擬置出資產為聯華超市14%股權(作價4.96億)以及中山東二路房產(作價0.77億)。

 

置出資產:

1、聯華超市的14%股權按H股市價定價,具體為公司與百聯集團簽署置換協議之日(2014年12月1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即聯華超市14%股權的置換交易價格=該股權市場價格=聯華超市H股於資產置換協議簽署日前三十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本資產置換協議簽署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人民幣兌港幣的中間價×156744000股= 4.01×0.78921×156744000=496,052,768.28元。

2、中山東二路8弄3號房產1號、2號建築物合計6,977.00平方米,權證編號為滬房黃字第20315號。委估房地產的賬面值749,896.93元,評估值為76,769,000.00元。【才評了1.1萬/平,這里估計5萬都不止。】

2013年末,聯華超市總資產203.17億元,凈資產32.31億元,201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30.38億元,凈利潤5,481.15萬元。2014年1- 9月,聯華超市總資產187.42億元,凈資產32.82億元,營業收入241.68億元,凈利潤5,116.44萬元。

 

置入資產:

百聯集團持有的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40%股權。

經甲、乙雙方協商確定,百聯集團持有的三聯集團40%股權的置換交易價格為586,014,401.12元。

上海三聯集團是全國惟一一家專業經營鐘表、眼鏡等零售批發的企業,旗下擁有亨達利、亨得利、吳良材、茂昌、冠龍五家百年老字號品牌。

2013年三聯集團經審計的合並報表數據為:總資產491,397,663.15元,凈資產338,342,032.23元,營業收入889,900,777.88元,利潤總額227,788,465.20元,凈利潤175,424,882.60元。2014年1-8月三聯集團經審計的合並報表數據為:總資產462,402,097.55元,凈資產242,394,571.35元,營業收入646,652,717.58元,利潤總額81,187,519.43元,凈利潤60,770,155.81元。

 

 

物美14億購百安居中國70%股權 尚需商務部審批

2014-12-23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2822.shtml

在北方零售巨頭物美收購蔔蜂蓮花中國區36家店“告吹”後,物美並沒有停下收購步伐。昨日晚間,物美集團透露,其與英國翠豐集團簽署正式協議,以14億元人民幣收購中國百安居70%股權,翠豐集團在合資企業中將保留30%股權。

業界認為,建材行業市場走低,百安居財務狀況虧損之下,翠豐集團出售百安居中國控股權是資產清理和剝離之舉。對物美而言,則其可利用翠豐集團在家居建材領域的專業經驗、全球采購能力和品牌價值,提升業務。但如何整合百安居與物美是一個問題。

物美內部人士透露,兩者看似不同細分業態,但若運作得當則大有可為。未來,合資企業將依托物美零售經驗和對中國市場的深度了解,利用翠豐集團在家居建材領域的專業經驗、全球采購能力和品牌價值,提升中國百安居現有業務水平,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利用物美密集的門店和會員資源,開展促銷推廣等活動,多業態多渠道發展中國百安居業務。物美可調整其家居類的商品結構,借力百安居全球采購優勢,目前物美的家居類商品有3000~4000種非主營商品。未來在這一品類的采購渠道和采購量將增強,價格也有競爭力,讓物美試水“混業態經營”。

“從翠豐集團角度而言則是非常劃算的資產剝離生意。房地產低迷影響建材市場,百安居近年來虧損,與其如此不如剝離清理,還能回籠資金,14億人民幣70%股權算合理價格。但雙方的問題在於如何整合,沃爾瑪並購好又多、華潤並購TESCO都存在整合難題。”資深零售業專家丁浩洲分析。

 

探訪大潤發首家便利店“喜士多雲超市”

2014-12-18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2505.shtml

為配合飛牛網O2O千鄉萬館計劃的落地,商超巨頭“大潤發”開始試水便利店,12月18日,國內首家新概念超級便利店——“喜士多”雲超市在南通市通州灣濱海園區開業。

據悉,“大潤發”飛牛網之“千鄉萬館”O2O計劃,是指在一千個以上的鄉鎮、社區開出一萬家以上的網購體驗館,其中包含自建的集便利、團購、網購體驗三位一體的雲超市。

而“喜士多”雲超市的目標市場,主要是“大潤發”服務不到的市中心社區、偏遠鄉鎮。其飛牛網網購體驗部分可滿足顧客以下需求:

便利服務+豐富的商品選擇;有消費需求,但是不會使用或沒有網絡設備的人群;對網絡支付有困難;對網上商城缺乏信任感;對收貨時間收貨條件限制較多的人群。

已經開業的首家“喜士多”雲超市,面積150平米。面積雖小但功能超級強悍:

1、她是一個功能齊全、新鮮方便的實體便利店,現場販售2000個快消商品,滿足顧客的即時需求,商品由就近的“大潤發通州店”負責配送和管理;

2、現場可通過DM、電子屏、產品手冊等展示“大潤發通州店”20000余種商品,滿足當地顧客及企事業單位定向訂購的需求,配貨由“大潤發通州店”定時送達;

3、通過現場飛牛網體驗區,顧客可訂購20萬個飛牛網在線商品,由飛牛網送達本店或直送顧客家。

“喜士多”雲超市同時承擔著飛牛網的推廣、咨詢、訂貨、取貨、收款、售後等服務。

“喜士多”雲超市采用實物+圖片掃碼+在線訂購,無縫對接“大潤發”實體門店與網上商城,既結合了傳統便利店的便利性與及時性,同時兼備了互聯網便利店的無限性與O2O新玩法,開拓出全新概念的便利店經營模式。

依托於“大潤發”強大的供應鏈、物流平臺、零售運營及商品管理經驗,結合飛牛網的豐富與便捷,“喜士多”雲超市將為附近居民及濱海園區企事業單位提供不亞於“大潤發”門店的豐富商品選擇和便利服務,相當於一個超大型的“大潤發”開在了家門口。

 

 

飛牛網正式上線生鮮業務 大潤發的四點勝算

2014-12-23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2970.shtml

 生鮮電商被看做是最後一片藍海,惹得眾多企業“摩拳擦掌”,以生鮮經營著稱的商超巨頭大潤發也終於殺入戰局。

12月23日,國內知名B2C電商大潤發網上商城飛牛網,在其上海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宣布上線生鮮業務。預計27日,上海地區的買家即可訪問飛牛網,購買生鮮商品,上海十大中心城區可實現半日送達。

雖然生鮮電商領域不乏大玩家,但綜合各家表現來看卻不盡如人意,這也恰巧留給了市場機會。“在比較了解了現有幾家電商的生鮮倉庫後,再對比飛牛網的頂級冷鏈倉庫,大潤發飛牛網對食品生鮮的專業知識積累、龐大的專家級團隊,以及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我覺得我們沒有理由不趕緊做生鮮電商。”大潤發董事長兼飛牛網首席執行董事黃明端說。

 

 

(二)、百貨

友誼商場佛山經營不善 12月26日暫停營業

14-12-17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41217/155105.html

12月16日市場消息,廣州友誼集團佛山店12月26日暫停營業,進行內部調整。

對此,佛山友誼方面回應稱,由於近年來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高端消費者有所抑制以及佛山周邊商圈營商環境的整體改善提升明顯滯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佛山店的經營培育和提升始終面臨較大困難和壓力。

而業內人士指出,佛山友誼所處的城門頭路雖然緊鄰祖廟路,從祖廟路延伸至城門頭下沈廣場沿路的商鋪也經過改造升級,但交通配套、指引不足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城門頭一帶難以與祖廟路的繁華連成一體。

“選址欠妥,業態單一,品牌組合不切合本地消費習慣,營銷沒本土百貨積極,恰遇百貨冬天是佛山友誼“敗走麥城”的主因。”該業內人士強調。

 

 

茂業舉牌銀座股份 零售業迎來並購整合潮

2014-12-24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2998.shtml

 

曾經阻擊深國商、渤海物流、商業城3公司的並購狂人黃茂如又出手了,這次其瞄準的是銀座股份。

銀座股份12月23日晚披露的簡式權益報告書顯示,茂業國際100%控股的中兆投資在11月26日至12月23日,通過上交所買入銀座股份股票2600.328萬股,約占銀座股份總股本的5%;並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在合適的市場時機下通過上交所繼續增持該公司股票。

 

 

沈陽銀泰97%股權4.74億售予大商集團

14-12-15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41216/155011.html

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12月15日宣布,其與沈陽銀泰的董事鄧智廣先生訂立第一份轉讓協議,鄧智廣先生將購買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沈陽銀泰的3%股權,代價為1467.67萬元。

同時,上海銀泰與大商集團訂立第二份轉讓協議,據此,上海銀泰同意出售及大商集團同意購買沈陽銀泰的97%股權,代價為47454.68萬元。

此外,大商集團將結清沈陽銀泰結欠上海銀泰的免息股東貸款結余人民幣4944.03萬元及沈陽銀泰應付上海銀泰的尚未支付股息人民幣2552.64萬元。【總代價=47454.68+4944.03+2552.64=5.5億,沈陽銀泰總建築面積4.716萬平方米(參考鏈接http://epaper.syd.com.cn/sywb/html/2008-01/15/content_324526.htm),單平米投資11652,這個真不算便宜】

於完成上述轉讓後,沈陽銀泰將不再為銀泰商業的附屬公司。而董事認為股權轉讓協議乃按照一般商業條款訂立且股權轉讓協議的條款屬公平合理並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公告強調,鄧先生已同意放棄購買沈陽銀泰其他股權的優先權。倘第二份轉讓協議被終止或無效,則第一份轉讓協議亦將立即終止。

據悉,沈陽銀泰主要從事向獨立第三方租賃自有百貨店物業業務。集團認為出售其於沈陽銀泰的股權將令本集團的管理及財務資源專註於其百貨店及商場的經營及發展的核心業務。

根據集團現時的會計政策,出售沈陽銀泰的全部股權的未經審核除稅後收益估計為約人民幣232百萬元,即第一份轉讓協議及第二份轉讓協議的應收代價總額與出售的沈陽銀泰全部股權的賬面值的差額。

另悉,沈陽銀泰為一間於中國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向獨立第三方租賃自有百貨店物業業務。沈陽銀泰的資產主要包括位於中國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的沈陽銀泰大廈,其於2014年10月31日的賬面值為人民幣82,000,408.75元。而大商集團為一間成立於中國的公司,主要從事經營百貨店及購物中心業務。

2014-12-31 <wbr> <wbr> <wbr>商業月報 <wbr> <wbr> <wbr> <wbr> <wbr>ouyang

2014-12-31 <wbr> <wbr> <wbr>商業月報 <wbr> <wbr> <wbr> <wbr> <wbr>ouyang

 

百盛14億收購青島購物中心 未來不再開單體百貨

2014-12-31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3705.shtml

 傳統百貨的生存壓力讓外資百貨也開始調轉車頭,“外資第一店”百盛斥重金開發購物中心。百盛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12月29日,百盛全資間接附屬公司青島金獅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以14.22億元收購青島購物中心。過去,百盛多以租賃的輕資產形式開店,如今走上重資產道路對於仍在低迷期的百盛來說壓力不言而喻。

 

在北京複興門店與太陽宮店轉型嘗試購物中心、上海淮海路重裝開業後,百盛又有了新動作。百盛方面介紹,收購的青島購物中心是賣方北京華德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開發的“啤酒城項目”商業配套的一部分。啤酒城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2.78萬平方米,其中青島購物中心所占土地面積4.57萬平方米。

 

項目位於山東青島嶗山區,是上實承建的“青島啤酒城項目”的一部分,土地面積為4.5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6萬平方米,其中地上規劃建築面積約9.6萬平方米,地下約12萬平方米。

早在2006年底,上實發展便拿下青島國際啤酒城改造項目,之後6年改造未果。

2012年底,百盛以15.7億元定制青島國際啤酒城購物中心項目,在該購物中心項目達到預售條件時,上實發展青島公司將以15.7億元的價格出售購物中心項目給百盛。【這次還折價了10%】

 

2014-12-31 <wbr> <wbr> <wbr>商業月報 <wbr> <wbr> <wbr> <wbr> <wbr>ouyang

 

 

金鷹商貿接盤“秋褲”東方之門

2014-12-30

http://business.sohu.com/20141230/n407411702.shtml

曾經退出蘇州黃金地段觀前街的金鷹系正通過資本運作方式重新在蘇州打造地標性商業項目。金鷹商貿(03308.HK)12月29日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金鷹(中國)將以12.86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收購目標公司蘇州乾寧置業有限公司(下稱“乾寧置業”)51%股權,而乾寧置業旗下擁有的物業項目正是被譽為“世界第一門”的蘇州東方之門,該項目建設約10年,竣工期一再拖延,而金鷹系的接盤可能成為東方之門轉型契機,而金鷹系也擬將東方之門變成符合其全生活業態的地標性商業項目,以此“重新笑傲”蘇州市場。

 

12月29日,金鷹商貿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全資附屬公司金鷹(中國)將以12.86億元的代價收購目標公司蘇州乾寧置業有限公司51%股權。蘇州乾寧置業旗下擁有的物業項目,正是蘇州東方之門。

按照協議,金鷹商貿將協助蘇州錢寧置業獲得30億元的新銀行融資,以償付其於2014年11月30日約23.67億元的現有債務以及向賣方解除北京融普唐持有的已抵押的蘇州乾寧置業50%股權。

東方之門的總建築面積約為45.5萬平方米,項目總高301.8米,包括住宅公寓、寫字樓、商業及設施、酒店以及1880個停車位,項目物業正在施工中,預計開發項目一期將於2015年底可供入住。

收購及相關建設工程完工後,目標公司將出售約20萬平米可出售物業,將保留25.5萬平米的物業,包括1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心、約5萬平方米的酒店及1880個停車位用作自有物業經營。

其中可銷售面積20萬平方米包括住宅及公寓約14.1萬平方米、寫字樓約2.6萬平方米以及商業及設施約3.3萬平方米,賣方保證這些銷售收益不會低於70億元人民幣,並於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差額補償。賣方進一步保證,

在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間東方之門的銷售面積將不少於10.9萬平方米且銷售收益不低於40億元。如未達預期,賣方將補償收益與與2018年7月31日前完成差額補足。(這個收益不出意外,應該能保證)。

 

東方之門:已於2011年9月開盤。

 

2011-10-18:東方之門酒店公寓,精裝標準10000元/㎡,戶型面積從90-200平不等,朝湖房源均價約50000元/㎡,不朝湖房源40000元/㎡以下,總體均價45000元/㎡,具體一房一價,目前有如下優惠,全款95折、貸款97折、分期98折。

 

2014-12-23:東方之門主要功能包括:高端綜合性商場、白金五星級酒店、頂級豪宅、酒店式公寓、5A甲級寫字樓和觀光、娛樂、高檔餐飲、博物館等項目。 東方之門南樓華府二區高層空中豪宅(樓層位於40-58 層),面積240㎡、280㎡3房、200㎡3房、130㎡2房,單價30000-60000元/平米,總價400-1500萬/套;52-58層為小型商務辦公寫字樓,單價43000-72000元/平米,面積95-206平米;北樓41-51層為酒店式公寓,戶型面積90-240平米,均價40000-70000元/平米,湖景房單價58000-72000元/平米。全額95折,貸款97折。

 

項目公司的資產=12.86/51%+23.67=49億,其中,可出售部分收入70億,單平售價3.5萬(上面看到,事實上比這個貴),項目取得時樓面地價878元/平(網上報道:2004年2月,乾寧置業以約4億元競得東方之門所在地塊,折合1104萬元/畝,創下當時蘇州工業園區經營性用地出讓單價紀錄),按2500的建安成本和10000的裝修估算,毛利率61%,假設凈利率是30%,可出售部分凈利潤估算21億,則自持部分投資應該在49-21=28億,這樣,金鷹這次收購的單位樓面價格在1萬,這樣大致估算,還挺便宜的。交通位置多好,周邊金融機構、寫字樓眾多,高端樓盤多,居住環境佳,購物中心卻很缺乏。

 

金鷹商貿截止2014年上半年,現金和有息負債均為50億,這筆12.86億元的交易算是大買賣了。

這種地標性大項目還是要現金流持續穩定的公司來做呀。

目前金鷹在蘇州有2個在建項目(沒有在運營項目,之前的觀前步行街1號由於面積太小,租賃到期後於2013年2月關閉),另一個為高新區金鷹商業廣場,項目共分三期開發,僅一期面積就超過10萬平方米,預計2015年開業,將建成區域最大“全生活中心”。

一東一西。

2014-12-31 <wbr> <wbr> <wbr>商業月報 <wbr> <wbr> <wbr> <wbr> <wbr>ouyang

 

 

韓國百貨店銷售連續3月下滑 近兩年最大降幅

2014-12-29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3518.shtml

路透首爾12月28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韓國11月大型百貨商店銷售同比降幅為近兩年來最大,令外界更加擔心韓國經濟正在失去動能。

根據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上個月前三大連鎖商店業者所經營的百貨商店合計銷售較上年同期減少6.5%。此為2013年1月以來最大降幅。

11月為連續第三個月銷售下滑,且同比降幅高於企劃財政部在12月9日預估的5.6%。10月和9月的銷售分別減少2.2%和6.3%。

韓國前三大百貨商店連鎖業者分別為現代百貨 、樂天購物 和新世界 。

產業通商資源部並表示,11月主要折扣連鎖商店的銷售合計較上年同期減少4.7%,較本月初預估的下滑3.9%還差,且亦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

韓國7-9月經濟成長率從前一季的0.5%加速至0.9%,主要拜刺激舉措所賜,但對經濟前景的疑慮一直有增無減。

 

 

(三)、商業地產

 

佟桂莉常委接見恒隆地產一行

2014-11-27

http://www.hzxc.gov.cn/pub/qwjj/tpxx/201411/t20141127_266178.html

11月25日,恒隆地產有限公司助理董事梁煥添、高級經理陳文博等五人來訪,杭州下城區王翀副區長陪同市委佟桂莉常委接見外方一行,市商務委金煥國副主任、市外辦鄔蓮平副會長、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見。

恒隆地產前期已多次來訪我區,實地考察百井坊巷地塊,對地塊拆遷進度、周邊商業氛圍、交通情況等做了深入的了解。此次來訪,恒隆高級經理陳文博表示希望將百井坊巷恒龍廣場項目打造成恒隆在內地的第十一個世界級商業項目,並明確恒隆地產商業項目將永久自持,對雙方的合作充滿信心。佟桂莉常委對恒隆地產進入杭州市場表示了熱烈歡迎,並鼓勵恒隆以百井坊巷地塊為契機,激發杭州市民新的消費需求,進一步輻射周邊縣市,助力市政府打造城市群都市圈經濟。

要是真確定了,這下可熱鬧了,還是老商圈。

2014-12-31 <wbr> <wbr> <wbr>商業月報 <wbr> <wbr> <wbr> <wbr> <wbr>ouyang

 

 

濟南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開業 首日客流破40萬

2014-12-31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313700.shtml

 

由RET睿意德提供顧問和招商服務的濟南最大單體商業項目,總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魯能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在12月28日開業,首日就迎來了40余萬人次的客流量,當日銷售額即達到1570萬余元。

迪卡儂運動概念店、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世紀星滑冰俱樂部、北京華聯旗下BHG大型生活超市四大主力店閃亮亮相……眾多濟南甚至山東省首次引進的品牌、舒適的購物環境以及貼心的服務,貴和購物中心這一城市級新商業體為廣大泉城市民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構築濟南區域新地標。

五星級希爾頓酒店、北京華聯(BHG)生活超市、耀萊成龍國際影城、“歡樂集中迎”和“哈你運動館”兒童娛樂中心等強勢入駐;更有高第街、閆府私房菜、皇城根、摸錯門、九月天、黃記煌、老板戀上魚、魯西南老牌坊、漢拿山滿足舌尖上的欲望,H&M、UR、C&A,時尚達人們,有你喜歡的嗎?

貴和購物中心共9層,地上5層,地下4層,擁有停車位達2000多個。項目定位為濟南首個全景式家庭休閑廣場,摒棄了傳統的單純購物模式,打破了傳統購物中心中百貨、娛樂、餐飲簡單組合,增加更多家庭休閑、旅遊、娛樂元素,業態由冰場、影院、超市、餐飲四大主力店及快時尚品牌、兒童體驗館、戶外運動、家電家居等多個次主力店和眾多優質商業街品牌組合而成。

據悉,元旦當天,貴和購物中心將邀請國際著名魔術師劉謙,為濟南市民帶來一場絢麗的魔術表演。

2014-12-31 <wbr> <wbr> <wbr>商業月報 <wbr> <wbr> <wbr> <wbr> <wbr>ouyang

無錫萬象城12月20日開業 兒童業態、時尚潮牌成亮點

2014年12月19日

http://js.winshang.com/news-426298.html

無錫萬象城將於12月20日開業啦!自從11月1日14家餐飲作為無錫萬象城的“美食先遣軍”率先開業,無錫萬象城就一直令錫城人民翹首期盼。

 

據了解,無錫萬象城是錫城首個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等於一體高端濱湖綜合體。投資超過26億元,購物面積逾24萬平方米,擁有近300家品牌商鋪,構成無錫最具潛力的商業地標。

 

早在今年11月1日,萬象城就率先開出部分餐飲,其中有楽壽司、the CAFE KACAO、Pacific Coffee、彼得西餐廳、安薇塔、皇城根、王品、望湘園、旺池川菜、蜜桃餐廳等14家餐廳。而12月20日起,更有超過60家餐飲品牌將一並與無錫市民見面。其中綠茶、太興餐廳、望湘園、旺池川菜、西貝蓧面村、旺池川菜、皇城根、Peter"s Tex Mex Grill彼得西餐廳、楽壽司、家有好面、the CAFE KACAO、Bruyerre、Yogur Mee、Hollys Coffee等數十家餐飲都是首次入駐無錫。

 

據了解,此次無錫萬象城正式亮相亮點頗多,兒童業態尤為搶眼。商場將提供前所未有的一站式兒童體驗式服務,引入了全球嬰童用品市場第一品牌——Mothercare,國內知名的零售品牌——孩子王,全球最大的玩具品牌——玩具反鬥城以及全國首個側重社交的高端兒童樂園——昕星園。此外,萬象城還引入冰紛萬象真冰場,冰場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設立專業滑冰學校,以資深的指導教練、規範的課程培訓,為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滑冰訓練機會。

 

無錫萬象城的另一亮點在潮牌方面。商場匯聚Evisu、Religion、INXX、熱血、DUSTY、等一系列席卷全球的潮流品牌,甚至還有有以令明星名流爭相追捧的Attos為代表的高端奢侈大牌集合店。此次無錫萬象城引入的諸多時尚品牌,不僅將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還將成為左右無錫時尚的風向標。

 

 

(四)、其他

 

中國銀行將斥6億美元收購曼哈頓辦公大樓

14-12-09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41209/154707.html

12月9日淩晨,多名知情者透露,中國銀行已達成以近6億美元購買曼哈頓辦公大樓的交易。這是中資大舉進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最新一宗交易。

消息稱,中國銀行於12月5日同意購買位於曼哈頓40街與六大道交匯處、28層玻璃外觀的辦公大樓7 Bryant Park。該棟大樓是由開發商Hinse與摩根大通(JPM)資產管理的子公司合資建設。

據了解,該棟辦公大樓總面積達47萬平方英尺(合4.37萬平方米),位於高達1200英尺的美銀大廈南邊,可望在中國銀行擴張美國業務之際為其提供紐約據點。【相當於37億人民幣購買了4.37萬平米的大樓,單位價格84556元人民幣/平米】。

不過,上述知情者目前尚不清楚中國銀行是否會將整棟樓用於自用,但稱這棟樓肯定是較該行目前位於410麥迪遜大道上較小較矮的紐約總部的升級。中國銀行將於明年大樓完工後進行購買交易。

在中國銀行之前,另一中資企業勒泰商業地產有限公司也在11月21日宣布,該公司已根據買賣協議完成購買美國物業,總金額約2100萬美元(約1.64億港元)。

涉及的物業包括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科維納市Azusa南路1410–1432號的土地,總面積9.43英畝(其上有改建),包括但不限於5幢1層零售樓宇及1幢2層多租戶零售樓宇(總建築面積約12.06萬平方英尺)。

 

 

英特宜家全球最大購物中心北京開業 入駐率達92%

2014年12月21日

http://news.winshang.com/news-426853.html

12月19日,由瑞典的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歷經5年多投資建成的西紅門薈聚購物中心在北京正式開業,投入運營。據了解,該項目總體投資達55億元,規劃建築面積為30.4萬平方米,商業租賃體量達20.7萬平方米。同時也是英特宜家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

隨著南城板塊的迅速崛起以及首都新機場落地所產生的聚合效應,也帶動了大興地區商業格局的變化和發展。據統計,當日同時開業的除了英特宜家薈聚購物中心之外,還有房山綠地繽紛城;而次日開業的是同屬於大興地區的鴻坤廣場,另外是朝陽區東北部的龍湖長楹天街。幾大購物中心的紮堆開業,使得北京的商業地產在年末再次升溫。

據記者了解,該項目定位大眾消費群體的一站式購物中心。開業當日,店鋪開業已達八成。從場內的進駐品牌可以看出,整體屬於偏中高端。當日,除了優衣庫、Mango尚未裝修完畢對外開業之外,其它諸如H&M、ZARA 、GAP、Old Navy、C&A、American Eagle、Forever 21、CK等均已開業。而上述有些品牌可以說是首次進入北京市場,甚至是中國市場。

“這個購物中心的與眾不同在於它集一站式購物終點站, 完美聚會場地,便捷交通及超大免費停車場,和兒童中心等功能為一體,讓消費者在這里可以舒心停車,安心購物,歡樂聚會”,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丁暉先生稱,之所以沒有采取試運營就正式開業是因為對項目很有信心,目前店鋪的出租率已經達到92%。

資料顯示,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成立於2001 年,由英特宜家集團與宜家集團共同投資組建。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於200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總部設在上海。目前,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的中國管理團隊正在全力以赴地進行無錫項目(2014年6月開業)、北京項目(2014年12月開業)、武漢項目(預計於2015年開業)的開發和建設,三個項目目前投資總額超過100億人民幣,將帶來總計533,000平方米的總租賃面積。

 

高端家居企業領秀家居“老板跑路” 全國範圍內關店

2014年12月21日

http://news.winshang.com/news-426866.html

唱衰傳統家居賣場的聲音兩年來一直沒有減弱,高端家居賣場又在近期接連應聲倒地。走高端家居路線的超舒適和領秀家居的老板失聯,其賣場也在一夜之間被清空。

資料顯示,領秀家居是奧信控股旗下的家居用品品牌,同時也是一個高端定位的家居品牌代理商,主要代理來自意大利、美國等國家一線家居品牌。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黃金地段有多家連鎖店。其客戶定位也不同於一般的家居品牌,大多是金融界、演藝界、地產、汽車等行業的成功人士。

資料顯示,領秀家居是奧信控股旗下的家居用品品牌,同時也是一個高端定位的家居品牌代理商,主要代理來自意大利、美國等國家一線家居品牌。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黃金地段有多家連鎖店。其客戶定位也不同於一般的家居品牌,大多是金融界、演藝界、地產、汽車等行業的成功人士。

領秀家居進入高端人士視野是在2010年,當年,著名的意大利高端家居品牌Calligaris進入中國,並召開了發布會。劉東理出席了該發布會,並在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而其身份便是Calligaris在中國的代理商。此後,領秀家居的店面陸續開業,而其代理的品牌也增加到了60多個,全部是來自歐美的一線家居品牌。

濟南的領秀家居是在今年8月份開張的。工商資料顯示,該賣場是由劉東理在今年3月10日在濟南註冊,註冊資本為1200萬元,主要經營範圍包括建築裝飾、室內裝潢設計與施工,家具、建築裝潢材料等批發、零售,進口業務。

8月9日,該賣場在濟南歐亞達家居廣場開業,並租用了歐亞達16000平方米的店面。

據當時的信息顯示,參與此次開業典禮的,包括歐亞達總部的總經理趙紅平。歐亞達員工表示,趙紅平平時很少來濟南,除非有重要活動,況且趙紅平還在開業典禮上致辭,可見歐亞達對領秀家居這個合作夥伴的重視。

此外,參與開業典禮的還有意大利Chateaud’AX亞大區總經理等多家國際一線家居品牌的中國區負責人,湖南、山東省家具協會的最高領導,以及領秀家居董事長劉東理。

“當時這樣的場面讓我對領秀家居深信不疑,感受到了真正的高端氛圍,覺得無論投資多少,加入這樣的家居品牌顯得很高大上。”受邀參加開業典禮的一位商戶表示。

在濟南,很少有專門做純高端甚至是輕奢侈品市場的家居品牌,領秀家居的出現,很符合他們對高端家居市場的定位。

與北京、上海多是代理國際品牌的賣場不同,領秀家居在濟南的賣場分為了兩部分,把4層賣場中最高的一層出租給了家裝領域的商戶,其余主要是自己代理品牌的店面。其中1樓主要為意大利等國際著名家居品牌的展示;2樓是融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等國20余個家居品牌的實景生活方式體驗;3樓為集進口櫥櫃、衛浴、軟裝為一體的整體裝飾體驗商場。

上述幾位年輕人都是位於4樓商戶的戶主,總共有7家店,包括高森原木家具、居尚裝飾、闊達裝飾、廣鑫墻藝等。4個月前,他們都在領秀家居濟南招商經理趙某的介紹下,投入巨資在領秀家居準備開啟高端市場。

“實在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把我們幾個都弄蒙了。”小王說。12月10日領秀家居在深夜偷偷撤場時,他們或剛剛開業、或即將開業、或正在裝修。店鋪莫名被封10天了,他們沒有一次能進去查看自己的商鋪,里面的物品等資產狀況有無受損也一概不知。

據領秀家居在濟南的中層管理人員透露,領秀家居在上海的六七家店面也已全部關店,老板劉東理至今沒有聯系上。新金融記者了解到,其2010年進駐北京中糧廣場的店面在去年也已撤場。新金融記者也曾多次撥打劉東理電話,但一直無法接通。

倉促封店,老板突然失聯,就連領秀家居在濟南的中層管理人員都毫不知情,其商戶、員工等損失慘重,12月12日,他們在歐亞達家居廣場前拉起了維權的條幅。

據小王介紹,12日參與維權的包括7家商戶,現場還出現了銀行、民間借貸公司的有關人員。在剛剛過去的4個月,這7家商戶陸續向領秀家居交納租金將近1000萬元,其中一家的貨款正是在領秀家居撤場前兩天交納的。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向領秀家居借出大量款項。

維權現場,他們表示領秀家居突然撤場,賣場被封,已經上交租金的他們無法正常營業。他們曾試圖跟與領秀家居有租賃關系的歐亞達溝通,他們希望歐亞達能協助他們進入賣場查看各自物資,並協助維權,將各自的損失降到最低。但是溝通沒有成功,歐亞達拒絕商戶搬走他們的物品,同時對商戶們期待的後續處理辦法始終沒有明確答複。經過多天交涉,商戶們還曾與歐亞達保安發生了沖突。

歐亞達相關負責人告訴新金融記者,他們也同為事件的受害者。在歐亞達家居廣場一樓,領秀家居代理的MD等品牌所在的店面已經被歐亞達封住。據了解,領秀家居拖欠歐亞達數百萬租金。

“我們發現該事件時就報了警,現在已經全權委托給了代理律師,希望能通過法律途徑挽回部分損失。”歐亞達相關負責人向新金融記者表示。

除了商戶和歐亞達,事件還牽涉到領秀家居的供貨商,據了解,領秀家居拖欠供貨商的貨款也不是小數目。

“高端”困局

 “濟南的高端家居市場根本不行,一個是高端市場還沒有形成規模,行業太分散;一個是限制‘三公’消費以來,家裝市場整體都在下滑。”一位在歐亞達從事高端家居產品銷售的負責人告訴新金融記者。他分析領秀家居老板跑路,除了上述原因,還有就是內部管理也出現了問題。

無獨有偶。在領秀家居老板突然跑路的這幾天中,另一家同樣定位高端的家居品牌超舒適國際家居也出現了被債權人逼停的局面。

據了解,12月12日,超舒適最大債權人帶多人闖入超舒適位於北京“鳥巢”東北角的店面,將里面的貨物哄搶一空。而事件發生的原因,便是超舒適無力償還高利貸。

14日,該店掛出“暫停營業”的牌子,其地上地下共5層、面積達到9000平方米的賣場已經空空蕩蕩。據稱,超舒適國際家居可能因此面臨倒閉。

與領秀家居相仿,超舒適也是國內銷售中高檔家具的代表性企業。該公司成立於2004年,現有員工近200人。

據媒體報道,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從2011年開始,超舒適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作為一個輕資產型的流通企業,缺少房產等固定資產,從銀行渠道獲取貸款非常困難,只能通過民間融資渠道獲取資金,但這卻是高額的利息。超舒適向上述最大債權人借款達5550萬元,月息高達3.5%。迄今為止單是支付宋林的高利貸利息就達3680萬元,再加上“鳥巢”旗艦店一年1000多萬元的店面租金,給超舒適造成極大負擔。

超舒適方面也曾尋找其他獲利辦法,四處融資,但都失敗,最終釀成了被債權人逼停的結果。

家居行業從業者潘守正告訴新金融記者,這兩年,高端家居領域下滑非常厲害,這背後一方面是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今年加大了反腐力度,對“三公”消費的控制也越來越緊,造成他們的消費對象群體規模在縮小。

另一位行業人士透露,今年不少高端家居企業都陷入了資金困境。據他所知,除了領秀家居和超舒適,還有一家國內知名高端家居品牌出現了虧損嚴重。該品牌近期還想通過侵權官司索要高額賠償,但他們巨大的賣場因資金問題瀕臨倒閉。

 “這兩年,一些做高端家居銷售的企業拿了地,準備建廠,但是因為市場不景氣,始終沒敢投產,而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高端家居企業的投入成本也比普通企業要高出很多,一旦市場不景氣,他們很容易就造成資金鏈斷裂。而高端家居因為特殊的基因,想要轉型也很困難。

上述超舒適就曾嘗試“線上商城+直接服務+線下體驗”的OSO新模式,於今年創辦了美茲網,但是沒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最終還是面臨資金鏈無法彌補的困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