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龍淵子﹕港股不貴 復星可追

1 : GS(14)@2017-10-15 13:58:05

【明報專訊】今年真是半點清高扮不得,國慶前港股很有調整味道,尤其是今年最猛內房和汽車股。正常反應應是減半倉,袋袋平安,過了中秋再觀大市形勢,then?國慶、中秋這幾天港股漲了近1000點,破了2015年大時代高點,而內房、汽車、手機產業鏈這些板塊全部大幅反彈,銀行板塊也因為定向降準大幅抽升,大市強到沒朋友,美股也是……今年太清醒真是好大鑊!現在怎麼辦?港股貴嗎?

今年港股表現在全球都屬搶眼,恒指已從去年到現在累漲33%,從底部累計上漲53%,恒指點位在28330點,已破2015年高點。估值方面,恒指估值已恢復到12.5倍,如果對比歷史,也已是5年新高。所以,港股貴了嗎?龍淵子去年指出,市場機制的變化,滬港通將使香港市場徹底擺脫估值窪地局面。之前香港市場作為典型「離岸市場」,內地經濟的下行風險往往伴隨匯率風險釋放,兩種風險疊加,使海外投資者拋售「中國相關資產」,港股估值能跌不見底。過去幾年,內地經濟又處於從「高增速」向「中低增速」的換檔期,也使「窪地」現象難以改變。但南向資金的參與,使港股市場有了「估值底」,今年供給側改革的推進,「舊經濟」的盈利復蘇超預期,盈利和估值的共振,推動市場反轉,並創新高。

從外資角度,對比其他國家,香港仍是全球最廉宜市場,市盈率才12倍,標普500市盈率23倍,納斯達克市盈率40倍,英、法、德主要股指的估值分別為20至25倍,這些國家股指對應的盈利增速也只有2%至10%。新興市場代表國家如印度市盈率是23倍,所以對比全球,港股還是超廉宜;從內資角度,相對內地A股,H股仍有20%至30%折價。今年以來,在弱美元環境下,資金配置新興市場,未來3至6個月海外資金將在邊際上更重要。過去3個月,美元貶值幅度是超市場預期的,美匯指數從103跌回93,弱美元往往驅使全球資金對新興市場的配置需求提升。內地企業盈利基本面改善,海外投資者對內地的興趣和關注變大。但對南向資金而言,去年這個時間點,配置生逢其時,如今美元弱勢下,未來3至6個月,海外資金對港股的配置變化更為重要。

復星「保險+投資」雙輪驅動

復星國際(0656)本是大明星股,過去兩年陷於郭董政治風險而備受冷落,股價長期不振,現在能追的第一大前提是政治風險已解決。公司本身基本面很強,自1992年成立以來一直積極實行「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投資模式,矢志成為世界一流的投資集團。公司以「保險+投資」雙輪驅動,定位中國中產階級的需求,圍繞富足、健康和快樂三大方向進行投資和業務整合。復星國際在植根中國業務的基礎上提出「深度全球化戰略」,先後在日本、英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等國收購或建立深入當地的本土公司,全球投資逾50個項目,並在去年宣布建立「全球合伙人」制度。

復星國際的綜合金融板塊以保險為核心,將其作為長期且穩定的資金來源。截至2016年底,保險資產佔集團總資產比例達42%,收入貢獻比例達37%。自2007年起先後投資/成立永安財險、復星保德信人壽、鼎瑞再保險、復星葡萄牙保險、Ironshore及MIG 6家海內外保險公司,享受保險板塊帶來的自然高槓桿率。2017年初復星持股20%的復星聯合健康險開始營業,進一步拓展復星保險佈局。公司在產業運營板塊注重與中國中產階級生活方式有關的消費市場,打造健康與快樂生態圈。2016年健康與快樂板塊營業收入為286.2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比例達38.7%。公司的大健康產業已構建了從健康保險到醫療服務到健康管理,再到藥品零售和醫藥器械研發閉環的雛形,主要投資的公司包括復星醫藥(2196)、星堡老年服務等。快樂生態圈主要通過持股地中海俱樂部、亞特蘭蒂斯、太陽馬戲團等經營適用於家庭客戶生活方式的快樂產業。

專注發展內地中產消費市場

公司預計2017年上半年完成出售旗下Ironshore的交易,稅後收益約3億美元。此外,公司的私募基金項目也逐步進行IPO、所持股票的解禁、資產證券化等都提高流動性,有助盈利穩定增長。估值方面,公司市場預測2018年P/E為8倍,遠低於港股上市綜合企業的平均值(P/E的15.4倍),且相對於上市保險公司平均估值亦有大折讓(P/E為14.5倍)。復星最近漲了不少,可這股是落後太多,而上升空間也很大。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91&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77

龍淵子﹕十九大後全力拚經濟

1 : GS(14)@2017-10-22 14:06:23

【明報專訊】星期三就是十九大了,這可是決定中國未來5年乃至10年的一等一大事。坊間無數關於7名常委不同組合的版本,無數關於習近平權利爭鬥的分析。龍淵子覺得看官們都想多了,這屆政治,權利無懸念,一切盡在習大大掌握之中,壓倒性,無論是什麼組合的政治局常委,無論是7名還是5名,無論老王幹還不幹,沒太大分別。太陽就是只有一個習大大,其他都是搭配。

中國最高政治權利結構已經從過去20年的九龍或者七龍治水,變成乾綱獨斷,萬佛朝宗!為何這麼肯定?第一,習近平已經完成中國軍隊改組,過去幾年徹底化七軍區為五戰區,廢掉軍隊番號,幾乎全面換掉各戰區一二把手。可以說,習已經完全掌握中國軍隊,別忘了,中國共產黨可是槍桿子出政權,軍在黨下,而非國。現在習完全控制軍隊,加上武警部隊也已經在手心,那其他的所謂政治鬥爭都是形式主義。

習掃除障礙 政經上下通暢

第二,習敢在十九大前不久幹掉所謂兩大接班人之一的孫政才,乖乖,這可是大家本以為未來會成為總理接班人的人物,說拿下就拿下,還火速定案。還有不服的嗎?所以,龍淵子覺得十九大政治無大變數,無大懸念!有趣的觀察點就是:會弄個國家監察委嗎?集中紀委和反貪局功能於一身,把反腐常態化,長期化。還有就是習的思想會寫進黨綱嗎?至於老王吧?九成機會退休,老王也累了,立下汗馬功勞,可也枯了,可憐!習的未來5年、10年、15年,將是年輕人的天下,給老王的空間不多。如果老王能到監察委也是好事一樁!大家如果熟悉歷史,這就是現實,中國古代歷史上這種案例不少,如武則天!事實上是十九大後習的人馬將全盤佈局各關鍵部門,未來政經上下通暢!這為未來5年中國拼經濟奠定極好機會。

中國夢就是GDP十年翻一番

習過去5年全力以赴在反腐,軍事改組,對外關係上,有主動,也有被動接招。現在有幸這各方面都有較大進展,習將有心力放在經濟上,畢竟這就是習所謂的「中國夢」的現實表現,也是他2020年GDP比2010翻一倍的目標實現的前提。龍淵子覺得習倒不會推出什麼不切實際的經濟增長目標,7%、8%這種增速對一個11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是不現實的。中國如果能有優質的6.5%經濟增速就無敵了。習會全力傾注在經濟改革,工業升級,新興產業上。龍淵子覺得習可能在十九大後很快就會推出:大灣區、雄安扶持計劃,對半導體、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做出雄偉發展計劃,當然國企混改和金融風險管理也是重點。

大灣區雄安計劃料極速上馬

龍淵子覺得未來5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時刻,坎已經跨過了,未來就是如何發展成為以世界級別的自我體系完善的經濟巨人。未來世界是G2的格局,別再跟我說什麼印度呀!日本呀!是一級別的嗎?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22&issue=20171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47

龍淵子﹕美同業爆升 留意中港科技股

1 : GS(14)@2017-11-04 15:13:00

【明報專訊】這邊,A股第三季業績亮眼,尤其是金融股和大消費板塊。美股第三季業績驚喜更甚,上星期五,得益於亞馬遜和Google等科技巨頭財報利好股價猛漲,納指大漲2.2%,創近一年最大單日漲幅,與標普500指數共同創下收盤新高。

四大科技巨頭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軟與英特爾上週四收盤後發佈了財報,這些公司的利潤與營收均好於預期。Google母公司Alphabet收漲4.26%,報1033.67美元,創收盤紀錄新高,市值突破7000億美元,達到7128億美元,2017年漲幅擴大至30.4%。蘋果收漲3.58%,報163.05美元,2017年已漲40.78%。facebook收漲4.25%,2017年已漲54.61%。最猛的還是亞馬遜大漲逾13%,收報1100.95美元,創辦人貝索斯的財富現已達到了930億美元,這就使得貝索斯超過了蓋茨,再次成為世界首富。

亞馬遜季度收入利潤均大勝預期

亞馬遜季度收入和利潤均大幅超過預期,AWS保持高增長高利潤率,零售則加速增長。具體來看,第三季度收入437.4億美元,超過預期的415.8億美元。其中,AWS收入45.8億美元,高於預期的45.2億美元,扣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42%,與上季度相當。北美零售收入254.5億美元(Whole Foods貢獻13億美元),高於預期的240億美元;國際零售137.1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26.1億美元。零售收入按產品類別分,電商銷售收入增長22%,第三方服務增長40%,訂閱增長59%(Prime Day和月度會員制,帶來更多新增會員)。資產負債表上遞延收入51.5億美元,環比增加8000萬美元。公司營業利潤3.47億美元(WFM貢獻2100萬美元),高於預期的1.45億美元。其中AWS營業利潤11.7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0.4億美元,營業利潤率25.5%,高於預期的23.2%。美國零售業務營業利潤1.12億美元,低於預期的1.81億美元,國際零售業務虧損9.36億美元,好於預期的虧損10.6億美元。每股收益52美分,高於預期的7美分。扣除WFM影響的員工數增長47%。

滲透率低 市場空間廣闊

與其他美國科技巨頭相比,龍淵子認為亞馬遜具有最廣闊的可及市場空間,而當前滲透率最低。在零售上,管理層表示會繼續拓展與Whole Foods在供應鏈、客戶群和渠道上的整合,並適當增加Whole Foods實體店數量。預計亞馬遜生鮮銷售到2025年可達828億美元,美國市場份額16%。公司還有望以全渠道創新,進一步拓展家居、DIY汽車零部件和藥品等品類。北美零售業務未來5年可保持25%左右年均增長。在雲和AI上,亞馬遜雖有先發優勢(AWS公有雲市場份額40%以上,Echo系列音箱份額70%),但也面臨Alphabet的激烈競爭。公司在此軍備競賽上只能不斷加碼人才、研發、營銷和計算基礎設施。AWS可在加速增長的公有雲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未來3年保持35%以上的收入增長,營業利潤率上升到28%。在廣告上,目前亞馬遜廣告收入僅約20億美元,希望打破Google和facebook雙寡頭壟斷。

阿里京東騰訊第三季業績 增速更強勁

別忘了這些美國科網巨頭,除了亞馬遜外,大部分2018市盈率不到30倍,配合強勁盈利增速,事實上是不貴的。所以美股為何就一定要回調了?龍淵子覺得這輪中美股票牛市是有基本面支持的。說回中港股市,龍淵子覺得阿里、京東、騰訊(0700)第三季度的業績和營運數據可能比美國同業增速還更強勁。下星期,投資者對中港股票的關注板塊可能會重回科網股身上。配合近來就很強勁的銀行、保險股,整個指數比重科網,金融已經佔了70%。那麼你告訴我市場怎會差?放心出擊吧!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72&issue=20171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95

龍淵子﹕正視中國崛起 香港才有救

1 : GS(14)@2017-11-12 16:38:39

【明報專訊】今年以來龍淵子甚少在本欄聊本港政治社會,無眼睇?政棍和偽民主鬥士的無恥自私,無知自大的本港年輕大學生,甚至不少自以為是的市民,注定了香港的政局在10年內無救,中央也無法扭轉這些人的想法,這些人也改變不了任何香港政治社會現狀,更恐怖的是,這些人根本就無意去了解中國,加強溝通,而中央也基本放棄了懷柔。那結局很簡單,香港有麻煩,香港人有相當大的麻煩!

雖然表面經濟增長,股市樓市都不錯,可未來10年香港人,尤其是傳統香港人將在財富遊戲中成為輸家,而最慘烈的應該是本地年輕人將很難找到突破口,發展前景堪憂。可憐嗎?這不是你們爭取的嗎?不改變自己,無人幫得了你們!把責任推給特區政府,推給共產黨也解決不了問題!醒醒吧!好好學習吧!

港青將難找突破 發展前景堪憂

可能不少人會駡龍淵子是大中華膠、白癡。我就是大中華膠,還是鐵膠,我是中國人嘛!難道我是美國膠,難道我是英國膠嗎?在香港講港獨真是天大的笑話。獨?立刻馬上去試試,看看有什麼下場!無恥!今天為何無緣無故又大冒肝火說這個?就是因為一件小事,周末看到新聞在講香港廢紙回收商在投訴大陸最近收緊從香港進口廢紙的量,準則嚴格了很多,為何嚴格了很多呢?因為香港廢紙商基本在廢紙中大量注水,而注水會引起紙張纖維的破壞,導致廢紙再造紙張質量很差,大陸現在開始大幅收緊從海外進口廢料,包括紙張的標準,也是為了更好的環保。這不是很正常嗎?憑什麼大陸就一定要低標準,難道大陸提高環保標準是不對的嗎?我看新聞,本港廢紙回收商很憤怒,有的說:「誰不注水,所有人都注。」有的說:「以前不也是這樣的嗎?」還有的說:「這樣是對香港那些執紙皮的老人的一種傷害。」

太自私了吧!太無恥了吧!為何大家都覺得大陸就要永遠無條件讓利犧牲?大家不知道大陸這十幾年的發展,現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跟先進國家看齊,甚至超越了。

不能永遠希望內地優待自己

而香港老婆婆的困苦責任不在大陸政府吧!這件小事反映的是不少香港人的自私,永遠希望大陸對自己有不同的優待,而自己甚少去理會對方的感受。而且,對外面的世界發展相當脫節,不知道現在周邊的經濟體,尤其是大陸已經不是記憶裏那個困苦的母體。

現在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規模是日本的三四倍,嚴格來說,現在的世界是G2,也就是美國和中國主導,雖然中國跟美國還是有相當的差距,可是絕對不是相當多香港人心目中的那個中國!正視中國的崛起,尊重對方的感受,這才是解決自己問題的開始!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36&issue=20171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56

龍淵子﹕新能源汽車前景俏

1 : GS(14)@2017-11-26 14:26:17

【明報專訊】龍淵子最近在美國,近年,愈來愈有一種感覺,外國不外如是,很多方面現在不如香港,尤其不及內地大城市。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紐約作為其最大最發達的城市,事實上相當破,五星級酒店貴到離譜,每晚四五百美元,質量跟內地三四星酒店無異。紐約 LaGuardia機場破到連內地三線城市機場都不如,難怪特朗普急了。美國全世界這麼多航空母艦到處去,神經病,還不如留點錢搞搞國內基建。做全世界的大佬,也是不容易的,事實上誰打得過它。

中國這三五年,集中經濟,有自知之明。中國在經濟方面是有特別大優勢的,有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單一市場,世界上誰有?政府和民間創投有大量錢,僅次於美國,中國人現在對擁抱新科技又特別趨之若鶩,有錢,有市場,有興趣,剩下的就只是技術,現在的中國開始進入技術創新時代,很多技術在世界是絕對領先的,或者有極大潛力的,像高鐵、網購、網上支付,甚至新能源汽車……前天看到有名專欄作家嘲諷網上支付落後,不如信用卡,哈哈,忘了充值智商費了吧!

說回新能源汽車,龍淵子很是看好,這是中國在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主要辦法,而且,有利環保,中國現在是世界汽車第一大市場,每年新車佔了世界四成,有這麼龐大的市場支撐,加上國家政策扶持,未來一定有大機會。龍淵子說說實在的關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東西﹕

新能源車銷售按月攀升

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實現9個月的月度連續按月增長,10月銷量達到6.5萬,按月9月增長7000輛,按年增速102%。在2017年補貼政策重新規範調整和市場需求逐步回歸正常情况下,各廠家努力實現新能源車的新品佈局突破,新能源車產銷逐步走強的特徵。在總體中國乘用車市場走勢年初高、隨後持續下行到夏季谷底的正常走勢下,新能源乘用車呈現頑強的月度按月向上趨勢。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保持連續7個月的月度按年持續增長形勢,從1月的6500輛起步,2月按月增1.1萬、3月1.1萬,4月0.2萬、5月0.9萬、6月0.3萬、7月0.2萬,8月0.9萬,9月0.5萬,10月0.7萬最終增長到6.5萬。

國策傾斜 市場龐大

2017年乘用車形成持續拉升走勢,首先得益於年初的北京等限購城市需求的快速啟動,其次是新能源車補貼公告和購置稅免稅公告的按節點發布,同時也是愈來愈多的廠家把新能源車作為發展重點,不斷推出新車型的推動效果。9月的按月增長放緩主要是北京的新能源牌照大部分購買,9月開始進入北京低增長期。9月底雙積分政策的發布推動10月開始進入新能源高增長期。相信隨着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的雙積分政策的出台,2016至17年企業平均油耗負積分的抵償政策等的發布,未來新能源市場是可期待的較快增長。

隨着北京新能源銷量逐步超越上海,由此也決定了全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模式是純電為主的特徵,地方特色決定市場模式。廣東的插混和純電銷量近似,這也是廣汽(2238)和比亞迪(1211)的共同努力的效果。

新能源車市場的走勢較強,近期的節能與新能源車發展技術線路圖強化了混動的發展思路,提出混動的銷量要超越傳統新能源車,這也是值得關注的政策變化。2016年的新能源車主要是民營企業的超強表現,眾泰、吉利(0175)、比亞迪的表現超強。而北汽(1958)新能源的走勢相對平穩。

留意比亞迪吉利

2017年10月的新能源車廠家銷量分化。吉利從本月開始拆分為吉利汽車、吉利康迪、吉利知豆三塊進行分析統計,這樣也是吉利的體系強大的體現。2017年新能源銷量是比亞迪絕對領先,但10月的北汽新能源超越比亞迪成為銷量領軍,而且單一車型也接近萬台。上汽乘用車的環比表現突出,而長安汽車和五菱汽車的表現也很好,成為新能源的主力廠家。插電混動車型的10月按年增長,也是難得的較好表現。比亞迪繼續保持插混的強勢地位,同時表現較好的是榮威ERX5等新品。上海插混的市場優勢仍是較明顯,廣州和深圳市場的新能源表現目前一般,非限購地區的插混也有突破趨勢。

汽車電池公司同受惠

龍淵子覺得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50萬的年度預測應該順利超越。2016至17年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抵償的政策發布,2018年後新能源車購稅全免的政策延續性不清晰,各車企必然年末大力產銷新能源車,實現大發展,老實說,內地政府肯定會進一步大力扶持的,補貼根本不用擔心,汽車可是一塊可佔GDP接近10%的大產業,想彎道超車就得扶持,各國都一樣。投資者可以留意各新能源汽車比重大的公司如比亞迪、吉利,當然還有那些汽車電池公司,可比較多都在A股上市。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31&issue=20171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43

龍淵子﹕中國風之翼:快遞行業

1 : GS(14)@2017-12-03 18:06:51

【明報專訊】中國今年經濟有質的提升,整體戰略縱深也與往大不同,嚴格來說中國算發展中國家是笑話,你見過世界經濟總量第二,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貿易第一大國,世界工業第一大國,世界網購第一大國,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被稱為發展中國家,好吧!如果你覺得你的制度,或者吃西餐講英文就叫發達國家,那就這麼分唄!無所謂!

說回中國近幾年的突飛猛進行業,除了有網購、高鐵、網上支付這些外,龍淵子覺得快遞也是居功至偉的,高鐵、快遞、網購和網上支付一起打開中國的任督二脈,讓中國中部、西部、西北、東北的偏遠地方跟沿海發達地區融合起來,偏遠地區的貨品如農產品和礦物可以快速運出來,外面的商品遊客也可以很方便的進來,而且也觸發偏遠地區跟沿海地區人口的雙向流動,中國還是那個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可卻是一個不同的中國,是真正經濟融合的中國,也就是一個3億多人口人均收入2.3萬美元的先進中國和一個10億人口快速發展的中國。這不得了,這是何等的經濟縱深,加上中國跟周邊國家的經濟融合,是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澳洲的第一大出口地區。乖乖,這樣的經濟體量,這樣的內外經濟縱深,中國已經不是你一個什麼美元升值、美國加息,歐洲幹嘛能大影響的,開什麼國際玩笑,當然美國還是強出不少,可別以為中國現在是美國能搞得下的。何况現在還有中國人的最愛普大叔。

全在A股美上市 港人損失

投資者對高鐵、網購、網上支付都挺熟悉,龍淵子今天聊聊中國快遞業的投資機會。

代表中國五大快遞公司的是順豐及「三通一達」,可惜都在A股和美國上市,五家公司最近發布三季度業績報告。整體而言,這五大快遞股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表現都比較不錯,全部都實現了營收與凈利潤「雙增」,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順豐控股(深:002352)的業績表現最為搶眼,無論是營收額還是淨利潤方面都遙遙領先,領跑整個行業;韻達股份(深:002120)則在營收增速和淨利潤增速這兩個指標上略勝一籌。與之對應的是,儘管圓通速遞(滬:600233)第三季度營收額僅次於順豐排名第二,但營收增速、淨利潤及利潤增速均排在最後,成了三季度快遞股中的「墊底王」。

順豐盈利 接近其餘4家總和

順豐第三季盈利額接近其他四家總和,圓通成「墊底王」。從營收額來看,順豐控股第三季度的營收額十分突出,比另外四家的營收總額還多出43億元(人民幣,下同)。不過從營收增速來看,排在首位的為韻達股份,順豐控股只能屈居第四位。在淨利潤方面,這五家快遞股的表現與營收表現幾乎無異。其中,韻達股份、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及中通快遞在第三季度的淨利潤分別為4.28億元、3.65億元、3.81億元和7.17億元,同比增速依次為34.02%、13%、26.48%和31.1%;順豐控股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則同比增長14.59%至17.62億元,接近另外四家的凈利潤總和。

今年快遞業務季度間增速略有放緩,但快遞業務整體增長仍處於高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73.9億件,同比增長29.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425億元,同比增長26.7%。可見,中國的快遞業仍然保持着較高的增速,這在快遞上市公司的財報及業績展望當中也有所體現。

最看好順豐 惟估值有點貴

2017年,快遞全行業性紅利逐漸變為龍頭享紅利,龍頭企業盈利增長有望延續。預計2018年行業業務量增速20.2%至22.4%,前五大企業增速為28.0%。龍淵子認為,未來快遞企業向供應鏈拓展具備動力和能力,ROE(股本回報率)下滑不可避免,但同樣將建立較強壁壘。2018年行業增速放緩或影響行業整體估值,但快遞企業成本端的優化有望在2017年報中體現。龍淵子最愛還是深圳上市的順豐,就是有點貴!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72&issue=2017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02

龍淵子﹕快速轉變的中國消費文化

1 : GS(14)@2017-12-05 00:40:50

【明報專訊】龍淵子最近幾個星期在歐美,見了很多朋友,尤其是投資界的朋友,當他們還在糾結於中國經濟增長到底是6.7%還是6.8%,到底人民幣是貶幾個點還是升幾個點這些東西,龍淵子坦率的告訴他們,這些事並沒有太大意義,GDP增長少0.1、0.2個百分點會掉塊肉嗎?中國嚴格上不是一個你們想像中的發展中國家,你可以不信,你可以不忿,可你是阻擋不了中國崛起。而那些所謂的好一點,差一點,事實上並沒分別。

如果你用拉美國家、菲律賓的案例分析中國,那從第一天你就錯了,還有什麼好分析的。中國的改變和發展太快了,三五年社會,經濟已經截然不同,你用三五年前的東西作分析,有個鬼用!你能想像騰訊(0700)微信也就2011年才開始推出,三四年前大火,現在的騰訊市值超過facebook,市值亞洲第一,5000億美元。

比如說消費娛樂,以前中國的少男少女偶像都是港台明星,然後是韓國明星,看的都是海外綜合節目,現在呢?香港朋友應該不太多人知道誰是鹿晗,誰是吳亦凡吧?羅胖?劉濤?……變得太快了,比如這幾年還是偶像粉絲經濟,事實上最近已又變成「社群融合」經濟呢!是不是連啥叫「社群融合」都不知道,不奇怪,太快了。

粉絲經濟已經有點out了,現在網上娛樂和網紅已經要求偶像,網紅走下山頂,放下身段,和用戶「互粉」,基於對用戶需求的洞察,主動尋找合適的品牌,通過用戶互相認證、權益打通、內容共享等,形成生態價值鏈,借此最大化社群價值,延長社群的生命周期。這種新的社群運營模式,被嚴選定義為「社群融合」。

粉絲經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產物,當鹿晗的粉絲為偶像創造一個又一個健力士紀錄的時候,你就能見識粉絲經濟如同山呼海嘯一般的能量。

粉絲經濟關鍵 化成「商業變現價值」

要說粉絲經濟,雷軍和他的小米都是高手,小米把用戶定義為發燒友,在發燒友組成的用戶海洋裏,雷軍和小米宛如燈塔一般站在頂端,小米聚攏粉絲的最大吸引力,就是性價比,發燒友和小米共同組成了一個拜小米教。這和鹿晗、吳亦凡等明星吸引粉絲的手段極其相似——每一個明星都有其極為明確的人設,比如鹿晗和吳亦凡的最大優勢可能是顏值,可以說,他們的優勢愈明確、愈強化,愈容易俘虜更多粉絲。無論是小米還是其代言人吳亦凡,基於粉絲經濟,成功的關鍵,是其能否找到用戶最大公約數的偏好,然後把這一點做到極致,其商業化的變現價值,就是跟其吸引到的用戶量高度正相關。用戶基數龐大的粉絲經濟,能夠迅速成就一個品牌和明星,小米就受益於此。但這種單向度的從屬關係,必須依賴於產品和明星持續強化其品質和優勢,對粉絲持續形成虹吸效應,而一旦產品屬性和明星人設出現偏差,這種關係就分崩離析。

「社群融合」講求商家滿足消費者

「社群融合」和品牌間的商務合作在本質上是不同的,社群融合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先有用戶需求的洞察,再尋找合適的品牌一起滿足用戶的需求,商務合作出發點更多是某一品牌方先有營銷需求,再聯合其他品牌對用戶做營銷活動。也不同於粉絲經濟,粉絲經濟通過情緒煽動性和推動力,造偶像或賣產品,賺粉絲的錢,而社群融合則把用戶需求前置。與粉絲經濟的單向度不同,品牌向社群的運營,不是我有什麼就push給社群什麼,而是社群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群友們參與到前端產品、服務、活動的定制階段,實現了C2B的反向定制。基於興趣組合在一起的社群,其實是自我表達和追求個性化的產物,他們有很強的「消費自信」,不會盲目崇拜某個偶像、盲目信任品牌廣告。

過去那種節衣縮食,「只買貴的」的盲目消費,正被理性消費替代,他們更關注商品內在價值。與5年前相比,愈來愈多網民在消費時更重視實用性,消費行為趨於理性。這也是嚴選模式成功的原因———通過和大牌代工廠合作,用更低的價格,提供同等品質的產品。

投資中國,還得與時俱進,太快了,要不你無法理解!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87&issue=20171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04

龍淵子﹕騰訊PK阿里巨人之戰

1 : GS(14)@2017-12-18 03:35:02

【明報專訊】上星期,在浙江烏鎮的一頓晚宴揭示了一場中國互聯網巨人未來的戰爭,當然這戰爭指的是良性競爭。這晚宴幾乎雲集了中國大部分的互聯網新科技公司領軍人物,晚宴居中的是騰訊(0700)馬化騰,旁邊有京東、網易、小米……可缺了老大阿里馬雲。媒體訪問馬雲,答案貌似灑脫,可也掩飾不了道長內心的酸,正常,這什麼意思?合起來孤立我嗎?哈哈,可能真是你太強了,不孤立你孤立誰。龍淵子覺得阿里騰訊未來兩三年肯定會短兵相接。

最近高鑫零售(6808)在港交所公告稱,淘寶中國提出強制無條件現金要約,以收購高鑫零售全部已發行股份,要約價6.5港元。隨後媒體報道,騰訊將重金入股永輝超市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目前交易已完成。「新零售」板塊彷彿被這兩個重磅消息引爆,新零售戰場進入白熱化階段。

新零售戰場白熱化 爭先收購實體店

BAT三巨頭中,百度已經掉隊了。 去年,騰訊控股總營收1519億元,淨利潤414億元,今年一季度飈高50%以上;阿里巴巴則顯示總營收1583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增速達60%,全年淨利潤579億元。 與騰訊服務普通網民不同,阿里最初提供的是面向商戶的B2B業務,儘管借助淘寶和支付寶,阿里現在直接對接到千家萬戶的消費者,但從其業務發展的重點來看,搭建商業基礎設施,為生意人打造良性循環的生態,仍是其真正的野心。

騰訊發家,最早從做運營商增值服務,後來是QQ,最後才是遊戲,從找到社交+游戲賺錢套路開始,基本上就一路躺着掙錢,除了張小龍的微信,騰訊所有的產品全部都是圍繞社交導流遊戲來賺錢。視頻業務可能例外,但視頻暫時也不賺錢。

騰訊在社交領域堪稱獨孤求敗,阿里仍不能高枕無憂。從慧聰、中國制造、環球資源,再到ebay、卓越、亞馬遜、京東、當當、唯品會,阿里的升級之路充滿了攔路虎,好不容易挺到了今天,微信支付又來攪局。雖然兩大巨頭的業務重疊還不明顯,但競爭早就開始了。

業務重疊雖不明顯 競爭已開始

舉個例子來說,騰訊和摩拜達成合作,阿里巴巴就拉攏了ofo、永安行、哈羅單車,開通支付寶免押金騎行服務。

馬雲提出了五個新概念:「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雖然到2016年底,電商佔比仍高達86%,但其他業務開始發飈。比如阿里雲,連續第8個季度營收保持三位數增幅,全年收入67億元,菜鳥網絡到2016年底,日均投遞包裹近6000萬個,並早已開始佈局海外,這可不是純物流設施佈局,而是與計算能力結合、提前匹配需求的投送能力。

在文化娛樂方面,從阿里影業(1060)、優酷土豆到UC,阿里快速佈局,去年有接近300%的收入增速,總額達39億元。

與阿里對接的螞蟻金服,估值已突破600億美元。至於上游實體,阿里雲的雲計算平台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還有阿里電商天貓淘寶的平台能力,同時引入銀杏谷資本、雲鋒基金、豬八戒網、洛可可等企業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

騰訊的崛起,從產品開始。微信用戶已達9億多,手中全國最多最活躍的用戶,是騰訊一切溢價和想象空間的來源。騰訊的盈利大頭,始終是遊戲,從PC時代,到手機時代,從來如此。2017年第一季度,網遊收入佔比近55%。利潤上,也是絕對支柱。不過,近年來,騰訊也開始佈局傳統業務之外的拓展,包括人工智能、AI雲服務和全球化佈局。

兩者路線不同 市場大可各據一方

騰訊雲已經開放硅谷數據中心,並宣布將於年內陸續新增德國法蘭克福、韓國首爾、印度孟買、俄羅斯莫斯科等四大海外數據中心,同時還會完成美國硅谷和香港數據中心的擴建,以進一步滿足區內客戶對雲計算服務的增長需求。 今年第一季度,騰訊包含支付和雲服務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達到76億元,首次超過網絡廣告。

阿里巴巴延伸的是服務能力,騰訊延伸的是變現能力。兩大巨頭,分別走着不同的路。誰更牛,現在沒答案,龍淵子的答案就是太平洋之大容得下兩個巨人。人家美國一個3億多人口的國家,都可以有五六家5000億美金市值的科網巨人——FAANG。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23&issue=2017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28

龍淵子﹕中國風繼續吹 擁抱激情歲月

1 : GS(14)@2018-01-07 13:52:33

【明報專訊】2017過去了,對投資者來說,尤其是港股投資者,這一年絕對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港股打了漂亮的一仗。對於2018年,龍淵子的展望就是「風繼續吹,在這激情燃燒的歲月」。

中國並不完美,你可以不喜歡他,也可以不當自己是中國人,可是在歷史的巨輪前,你的所謂喜歡和討厭根本不值一談。香港的反中政棍老是毒害青年人:「勇敢點,去抗爭吧!未來是你們的!」多大多無恥的謊言,這樣的年輕人未來肯定不是你們的,人最可悲的莫過於「啥都不是」,說得好聽是世界公民,面具下只不過是喪家之犬而已。相當悲哀!經歷幾十年的奮鬥,今天的中國已經完全不同,一樣的中國,卻已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中國國力絕對屹立於世界之林。政治方面雖無進步,可經濟、軍事、民生、環境方面皆有大突破。

G2新世界 中美雄霸全球

現在世界的經濟說穿了就是G2的經濟,美國為最大,中國次之,其他不甚了了。每次龍淵子聽到老外或者一些香蕉朋友聊中國經濟,動輒這風險,那風險,動輒爆破硬着陸,動輒新興市場風險,動輒美國怎樣,中國就會怎樣!問題是,你們年年悲觀數十年,風雨不改,而中國長成今天的參天大樹,難道你們尊重科學的傳統扔到垃圾箱了去?今天的中國在經濟方面,已經是難於撼動,有兩個大進步﹕第一,中國現在的經濟總量已經是美國的三分之二,而且中國經濟增速仍遠遠高過美國,中美經濟體量並不懸殊,而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日本、德國、印度,就只有中美的15%至25%左右。

經濟除卻西藏無盲點

中國今天的最大進步是經濟腹地的成功拓展,對內,高鐵、網購和移動支付成功把以前落後的西部、東北、西南融入沿海經濟帶,現在的貴州、雲南、重慶等經濟增速大幅領先全國,中國經濟除了西藏再無盲點,這極大拓展中國經濟的內部縱深。中國的經濟腹地成功向南和向西拓展,一帶一路的構想不是產能輸出,而是經濟腹地的外部拓展,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的第一或者第二出口國,這很重要,代表中國對他們的重要性,隨着一帶一路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的經濟實力將沿着亞歐大陸橋深入中亞、中東,到達東歐。事實上這不以美國歐洲的喜惡為依歸。

第二,中國的經濟在成功往「中國發明」邁進,這雖未必能什麼都成功,可有大進步是必然的,為何?事實上「市場+錢+人才技術+政策扶持=創新成功」。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14億人口,美國就3億,歐盟主體也就3億,是你4倍,對於新技術,這是何等幸福!現在在中國,只要你有技術,錢和投資最不缺,中國現在的一級投資市場規模達到12萬億人民幣,等於美國60%的規模,幾乎都專注國內。技術和人才,中國現在每年研發投資佔世界的25%,僅次於美國的30%,這兩個國家的研發佔了世界逾半,中國每年佔世界專利申請的18.5%,美國每年的博士學位三分之一給了中國人,這幾年中國留學生每年回國四五十萬人,幾乎全員歸國。中國還有國家政策扶持,所以這種情况下,中國創新的成功是必然的,或者必定會顛覆韓國、台灣這級別的。

這種情况下,中國的經濟還在以每年6.5%左右增長,這是何等的幸福,這是股市大牛的前提。

這幾年,從宏觀自上而下的角度看。龍淵子看到的是經濟在轉型,雖然提升動力還不夠大,但確實逐步增大。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維持高增長。從經濟轉型的角度看,既然產業升級需要靠技術進步來推動,那就需要研究哪些行業的研發投入量更大,其成長機會也就更大。

國策扶持 半導體行業可看好

從大類行業看,中國在電子通信、核科學、工程與技術、地球與科學及農學等領域的投入較大,如果進行細分,發現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等細分行業成為R&D經費的投入重點。例如,半導體行業是中國政府巨額投入的戰略行業,此前的投入一直沒有滿意的回報,但近來據說是隨着摩爾定律的「放緩」,給了中國半導體行業趕上的機會。中國每年在芯片的進口額高達1.6萬億元人民幣,據說超過原油的進口額,如果能從部分替代變成完全替代,將給中國半導體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政府還繼續投入,設立的半導體產業基金總和是萬億級的,因此,這行業就值得看好。如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將導致多個產業領域的變革,從而帶來新的投資契機。

消費升級是另外一個大重點。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就是消費升級的標誌,尤其是中國3億偏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升級,因為其規模已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其購買力水平可媲美韓國。此外,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也是今後消費轉型和升級的一個長期投資主題,令服務消費如健康養老、醫療服務等消費增速持續上升。此外,隨着5G的推出,中國在通信領域將領先於全球,這將進一步支持網絡消費、網絡金融等新型服務業更快發展。

綜合來說,龍淵子2018聚焦:保險、醫療、科網娛樂教育、高端工業。周期板塊龍淵子看好地產和油股。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88&issue=20180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68

龍淵子﹕2018股票全爆發 拒絕清醒

1 : GS(14)@2018-01-15 01:49:55

【明報專訊】2017全球股市艷陽天,港股更是一枝獨秀!2018呢?龍淵子上星期「風繼續吹,生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提到現在的中國根本就是一個跟以前不一樣的中國,世界就只有G2,你拿中國跟印度、東南亞比,我跟你急!是一個東西嗎?中國只有一個標地,那就是美國!中國有沒有窮人,當然有,可中國現在光是年收入兩萬多美元或以上的中產人口就有3億,美國不也就3億多人口。中國的經濟腹地,中國的科技創新,不是你能想像的。

2018第一星期,港股強到沒人性,升了895點吧!還記得龍淵子上星期說的最看好板塊嗎?保險、銀行、醫藥、地產、石油,有幸今年以來絕對是全面開花,尤其是內房和石油股!內房漲了有兩成吧!石油有10%,應該是今年來最強板塊,爽!

內房3月業績前一馬平川

龍淵子是內房大好友,坦白說市場上懂地產股的人太少了,這麼好的板塊弄得這麼不被人待見。太不公平了,內房你說政策重要,當然重要,你信共產黨跟地產死磕,那就哈哈呢!去年坊間有幾個爛鬼經濟學家,還是很出名的,老說2017年中國經濟好是因為地產好,地產好是因為三四線城市好,三四線城市好是因為棚戶區改造多,所以,2018年房市會很不好,因為三四線不好,三四線不好因為棚戶區改造目標從2017的600萬套跌到450萬套!還真有不少人信……經濟學家這東西,你信半成都雙目失明!

去年底,人家住建部出來宣布2018棚戶區改造目標580萬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地產政策也是溫和得很,不是說會再調控嗎?鄭州、蘇州、合肥、蘭州最近出來的是放鬆!經濟學家你出來,我保證不打你!事實上內房去年底就是一個很好的入場機會,9月到12月頭連續3個月的板塊調整已經完畢,連壞消息也跌不下,板塊股價已經見底。然後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溫和定調,住建部的棚戶區改造目標高於預期,各地放鬆調控,最最重要的是就算今年全國樓市微跌,上市地產商2018年的銷售增長還是有30%至35%的,那就夠了,上市公司前兩年銷售增長有48%、47%,加上今年的30%至35%,2017年至2019年強勁盈利增速滿滿的保證!全國跌3%、跌5%、跌7%,有那麼重要嗎?關你鬼事!而且地產商3月宣布2017全年業績,肯定超預期,大大超預期,整個板塊估值也這麼便宜,才7.7倍2018年市盈率,4.6厘派息率,你去哪找這種板塊!你見到老外說不信內房股,恭喜你,大好事,個個信,你去哪裡買便宜貨,還不謝謝他們,是呀是呀。大陸好大鑊,大陸地產無比大鑊,快跑,快沽空!咱們救苦救難買吧!哈哈哈!無知者無罪!內房應該還有20%空間,4月前收割!

石油股沒得輸

周期板塊,除了地產猛,還有一「尤物」:石油股,這貨沒得輸,怎見到,沒升過,中石油(0857),中海油(0883),中石化(0386)低位漲了15%至35%。乖乖,低位喔,其他原材料股,地產股低位漲了幾倍,你漲15%至35%,像樣嗎?基本面呢?油價去年漲了四五成,現在60美元一桶水平,龍淵子深信第二季度一定會飈到75美元左右的,第一第二產油國沙特和俄國一定會大幅減產的,政治需要呀!大大的政治需要,以前龍淵子有討論過。各國的經濟現在都這麼強,頁岩油加產最快也得年底,油價漲到75美元不離譜,油股表現你說呢?最後,現在中石油P/B就0.75倍,中海油1.1倍,你知道現在外國油股都是1.5倍左右嗎?油股沒得輸,行動吧!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12&issue=2018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