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淵子﹕騰訊PK阿里巨人之戰
1 :
GS(14)@2017-12-18 03:35:02【明報專訊】上星期,在浙江烏鎮的一頓晚宴揭示了一場中國互聯網巨人未來的戰爭,當然這戰爭指的是良性競爭。這晚宴幾乎雲集了中國大部分的互聯網新科技公司領軍人物,晚宴居中的是騰訊(0700)馬化騰,旁邊有京東、網易、小米……可缺了老大阿里馬雲。媒體訪問馬雲,答案貌似灑脫,可也掩飾不了道長內心的酸,正常,這什麼意思?合起來孤立我嗎?哈哈,可能真是你太強了,不孤立你孤立誰。龍淵子覺得阿里騰訊未來兩三年肯定會短兵相接。
最近高鑫零售(6808)在港交所公告稱,淘寶中國提出強制無條件現金要約,以收購高鑫零售全部已發行股份,要約價6.5港元。隨後媒體報道,騰訊將重金入股永輝超市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目前交易已完成。「新零售」板塊彷彿被這兩個重磅消息引爆,新零售戰場進入白熱化階段。
新零售戰場白熱化 爭先收購實體店
BAT三巨頭中,百度已經掉隊了。 去年,騰訊控股總營收1519億元,淨利潤414億元,今年一季度飈高50%以上;阿里巴巴則顯示總營收1583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增速達60%,全年淨利潤579億元。 與騰訊服務普通網民不同,阿里最初提供的是面向商戶的B2B業務,儘管借助淘寶和支付寶,阿里現在直接對接到千家萬戶的消費者,但從其業務發展的重點來看,搭建商業基礎設施,為生意人打造良性循環的生態,仍是其真正的野心。
騰訊發家,最早從做運營商增值服務,後來是QQ,最後才是遊戲,從找到社交+游戲賺錢套路開始,基本上就一路躺着掙錢,除了張小龍的微信,騰訊所有的產品全部都是圍繞社交導流遊戲來賺錢。視頻業務可能例外,但視頻暫時也不賺錢。
騰訊在社交領域堪稱獨孤求敗,阿里仍不能高枕無憂。從慧聰、中國制造、環球資源,再到ebay、卓越、亞馬遜、京東、當當、唯品會,阿里的升級之路充滿了攔路虎,好不容易挺到了今天,微信支付又來攪局。雖然兩大巨頭的業務重疊還不明顯,但競爭早就開始了。
業務重疊雖不明顯 競爭已開始
舉個例子來說,騰訊和摩拜達成合作,阿里巴巴就拉攏了ofo、永安行、哈羅單車,開通支付寶免押金騎行服務。
馬雲提出了五個新概念:「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雖然到2016年底,電商佔比仍高達86%,但其他業務開始發飈。比如阿里雲,連續第8個季度營收保持三位數增幅,全年收入67億元,菜鳥網絡到2016年底,日均投遞包裹近6000萬個,並早已開始佈局海外,這可不是純物流設施佈局,而是與計算能力結合、提前匹配需求的投送能力。
在文化娛樂方面,從阿里影業(1060)、優酷土豆到UC,阿里快速佈局,去年有接近300%的收入增速,總額達39億元。
與阿里對接的螞蟻金服,估值已突破600億美元。至於上游實體,阿里雲的雲計算平台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還有阿里電商天貓淘寶的平台能力,同時引入銀杏谷資本、雲鋒基金、豬八戒網、洛可可等企業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
騰訊的崛起,從產品開始。微信用戶已達9億多,手中全國最多最活躍的用戶,是騰訊一切溢價和想象空間的來源。騰訊的盈利大頭,始終是遊戲,從PC時代,到手機時代,從來如此。2017年第一季度,網遊收入佔比近55%。利潤上,也是絕對支柱。不過,近年來,騰訊也開始佈局傳統業務之外的拓展,包括人工智能、AI雲服務和全球化佈局。
兩者路線不同 市場大可各據一方
騰訊雲已經開放硅谷數據中心,並宣布將於年內陸續新增德國法蘭克福、韓國首爾、印度孟買、俄羅斯莫斯科等四大海外數據中心,同時還會完成美國硅谷和香港數據中心的擴建,以進一步滿足區內客戶對雲計算服務的增長需求。 今年第一季度,騰訊包含支付和雲服務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達到76億元,首次超過網絡廣告。
阿里巴巴延伸的是服務能力,騰訊延伸的是變現能力。兩大巨頭,分別走着不同的路。誰更牛,現在沒答案,龍淵子的答案就是太平洋之大容得下兩個巨人。人家美國一個3億多人口的國家,都可以有五六家5000億美金市值的科網巨人——FAANG。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23&issue=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