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龍淵子﹕油股油服股不可錯過

1 : GS(14)@2018-01-22 05:16:54

【明報專訊】龍淵子去年第四季開始推薦油股,信心來自哪裏?來自龍淵子深厚的政治經濟知識。當時,龍淵子留意到沙特薩特曼國王到俄羅斯訪問,老國王已經快不行了,第一次到俄羅斯訪問,連自備的鍍金扶手電梯都凍壞,老人家何必呢?沒辦法,不搞定俄羅斯這個世界第一產油國,你OPEC減產個鬼!明顯,沙特和俄羅斯準備合流,加上伊朗又再被老特盯上,全球經濟也全面復蘇,你說油價不上80美元?道理就這麼簡單,中國油股去年幾乎沒漲過,去年可是雞犬皆升,可憐吧!別放過……

星期五,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70美元關口,創2014年12月4日以來新高,收市每桶報69.26美元。標普500能源指數收漲約2%,雪佛龍(CVX)、埃克森美孚(XOM)、康菲石油(COP)分別收漲約3%、1%、1.9%、2%。龍淵子覺得今年3、4月份油價上80美元那是很基本的事。當然,全年可能低點,可也不會差太多。現在的石油市場是頁岩氣蓬勃發展後的「完全競爭市場」,油價上80美元後將保持平穩。大家想想那中國三桶油的股價將漲多少?而且,中石油(0857)、中海油(0883)現在的每桶油整體成本降到32美元至45美元,比七八年前每桶降了15美元,80美元水平的油價對中石油和中海油生活太滋潤了。龍淵子覺得中石油股價年中看8元,中海油看15元,離現水平分別仍有35%及20%上升空間。

中石油年中看升35%

油田服務行業是能源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油田服務行業(以下簡稱油服行業)指以油田為主要業務場所,主要為石油天然氣勘探與生產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的生產服務行業,是能源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油服行業包括從地球物理勘探到工程建設的一系列複雜而有序的技術服務活動,廣義上的油服行業還包括石油裝備和器材的製造業務。

大型油企2014年開始削開支

簡單說來,油服就是給油企幹活的,有的還賣設備。比如海隆(1623)除了幹鑽井、開採這些油氣田開發中的基礎環節,以及「確定油氣田有開發生產的價值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工程建設」,也是油服設備,如鑽頭、鑽井液、管道的提供商。這個行業跟原油價格關聯度很高,決定油服企業經營業績的是油企資本支出,有公司沒錢你說它投資?油企的資本支出包含勘探與生產、石油化工以及銷售等板塊,其中勘探與生產板塊,也就是我們要談的油服企業所在的領域,是油企資本支出最大的板塊,約佔油企資本開支的70%以上,所以我們就以總資本開支來簡化代替勘探與生產板塊的資本開支。油價2016年2月跌到最低點每桶26美元,然後反彈至今。油企資本支出的變化與油價變化並不同步。中石油近年資本支出最高點在2012年的3525億元人民幣,此時油價已經開始在50美元至110美元間大幅震盪。從2013年開始中石油的資本支出一路下滑,到2016年到達最低點,跌了一半,然後2017年小幅增加約10%。

海隆可作油股槓桿股

國際上大多數油企削減資本支出的元年是2014年,2017年開始輕微地恢復增長。大部分國際油企將在2018年增加油氣勘探開支,埃克森美孚2018年預計及勘探投資將從2016至2017年的170億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250億美元。增幅將近50%,是非常巨大的增量。油公司是一窩蜂的動物,如果龍頭加碼,其他必跟,包括中石油,中海油。油服企業的股價與油企資本支出變化的契合度極高,尤其是民企,像海隆控股。2017海隆和另一家民企油服公司安東的股價都跌到了只比2016年最低點高一些的位置,泡沫擠得乾乾淨淨。

龍淵子覺得海隆作為油股槓桿股,投資者可以留意!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50&issue=2018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10

龍淵子﹕股市五六月或調整

1 : GS(14)@2018-01-22 06:15:29

【明報專訊】內地2017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8%,和第三季比則持平;2017全年GDP同比升了6.9%。在消費穩健增長、基建投資托底、進出口持續修復等支持下,經濟增速韌性較強,短期下行壓力並不太大。中期而言,龍淵子認為地產投資可能繼續平緩回落,給出2018全年GDP增速6.7%的預測。當前央行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取向仍然不變,央行對經濟基本面的判斷比市場樂觀,2018年貨幣政策全面寬鬆的可能性較低,邊際仍是趨緊的。如果通脹壓力明顯體現,同時經濟表現強,央行存在上調官方基準利率的可能。

另外,2018年通脹中樞可能溫和上行到2.5%,尤其是油價狂飈,都對通脹的上行趨勢推波助瀾。溫和通脹可能是2018年指導投資的最主要宏觀趨勢。同時,2017年12月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6.2%、2017全年累計同比則增長6.6%

還有,12月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6.2%、較11月回升0.1個百分點;2017全年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6.6%,較2016全年的6.1%增長上行0.5個百分點。就2017全年而言,在基建、地產等傳統需求側動能強於預期,同時在出口需求持續復蘇下,電氣機械、汽車製造、通用-專用設備制造等製造業主要子行業增加值的增速,均較2016全年出現較明顯的回升。

地產後產業鏈相關消費回落

此外,2017年12月消費當月同比增長9.4%,全年累計同比增長10.2%與龍淵子判斷一致。12月消費增速較前值大幅下行0.8個百分點至9.4%,主要受基數較高影響。2017全年增速10.2%,與我們的判斷一致。12月地產後產業鏈相關消費比較穩健,但龍淵子不改變2018年相關消費可能呈現回落趨勢的判斷。

另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於2016年底到期,汽車消費集中在2016年底造成了基數較高,2017年12月汽車消費同比僅增長2%;預計今年汽車銷量可能有顯著改善,並抵消地產後產業鏈相關消費的負向拖累。預計今年全年消費增速10.4%,相比2017年有所提升,對GDP形成穩健支撐。

基建投資 經濟托底重要工具

2017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7.2%,持平1至11月;2017全年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加4.8%、較2016全年回升0.7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速在PPI上行、企業盈利修復的帶動下出現回升,但龍淵子認為中期來看,製造業投資仍有一定的內生下行壓力。未來環保技改、航空航天、軍工、半導體、5G等可能是製造業投資結構中增長較快的領域。

2017全年基建投資增速為19%,高於12016全年增速1.6個百分點,基建投資穩健發力的判斷得到印證,2018年基建投資增速可能仍維持在20%左右高位的判斷,基建投資仍是從需求側為經濟托底的重要工具。2017全年地產投資同比增速7.0%,與預測一致,增速平緩回落。

地產行業迎來時代拐點

2018年,綜合考慮銷售對投資的滯後影響,以及580萬套的棚改安排量,預計全年地產投資增速可能繼續回落到4.5%左右,房地產調控政策仍然是堅決的,全面放鬆的可能較低。而且,愈有保護剛需等放鬆政策出台,房產稅等長效機制推的會愈快。龍淵子認為,地產行業正迎來時代拐點,在國家共有產權房、租賃房,多元化供給的新時代,地產企業將逐漸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在時代拐點,龍頭往往最受益,也最容易轉型成功。

現在的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除了內部的穩定,經濟腹地的擴展也是不得不提的,現在的中國自成體系,再說中國是一個普通的新興經濟體,龍淵子跟你急。中國股票2018年仍是大年,當然5、6月份是中國股票的最挑戰時期,金融去槓桿加上狂飈的通脹,整體市場肯定會有比較大的調整,所以4月前搶收沒得說,放膽幹吧!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57&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38

龍淵子﹕4月前抱緊狂牛

1 : GS(14)@2018-02-04 20:55:51

【明報專訊】2017年全球股市已經好到嚇死人,踏入2018,不到1個月,大家應該見識到什麼叫狂牛,牛到嚇死人。老實說,龍淵子覺得無論1997年、2007年、2015年都不如這次瘋狂,短短1個月不到,恒指、國企指數、MSCI 中國指數都升了10%至15%,幾乎每天都是歷史新高,港股表現應該接近世界主要市場第一,市場瘋狂到爆,就叫萬億市值級別的銀行股,科技股,保險股都動輒舞上5%、6%,其他市值小點的也動輒10%,無話可說。一句話「擁抱狂牛,要死一起死」。市况如此瘋狂,為何龍淵子覺得還是必須盡力擁抱,而不是自作清高,挑挑剔剔呢?

一、港股估值仍是世界低水平,漲了這麼多,港股現在估值也就是MSCI中國2018市盈率14.5倍,恒指也差不多,國企指數更是10倍不到,大家知道嗎?現在美股各指數是25倍左右,MSCI新興市場估值是13.8倍,印度24倍,印尼19倍……中國的盈利增速是世界前幾名,2018接近20%,ROE(股本回報率)也是世界前幾名,那問題來了?這樣的估值組合為何我們要沒底氣,人家美國漲了七八年還不是漲漲漲。中國比印度印尼差?

二、港股今年流動性很好,今年雖然中國金融去槓桿,結果很可能是A股流動性偏緊,港股偏鬆,龍淵子估算過,今年港股通過港股通、保險錢、私人銀行的錢、海外的錢,有望流入1.5萬至2萬億港元。這決定有可能更大,年頭以來港股通每天淨流入40億港元,照這速度,今年港股通淨流入可能就有萬億港元。

4月後中央或再出招去金融槓桿

龍淵子覺得投資者還是全力持股直到3月底,3月業績期業績應該都會很好。龍淵子還是看好保險、銀行、地產、油股、醫藥,這個組合去年底到現在應該贏到笑,繼續笑,不用矯情!

今年港股最大風險期在4月下旬到6月底,大家得小心。風險一是中國政府的金融去槓桿,4月底應該會有狠招,一定要小心,尤其股票在高位。

風險二是5月、6月中國通脹可能大幅飈升到2.5%。關於通脹多說幾句。最近漲價點從投資品到消費品,從產品到服務:白酒和啤酒漲價了,方便麵和面巾紙也在漲;石油和水泥漲價了,玻纖和光伏也在漲;食品價格分化,服務價格緩慢攀升。今年可能真的是「結構性通脹」。一方面,原油和資源品漲價,生產端已經積累了較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需求端卻沒有看到經濟過熱、收入增速明顯上升的苗頭。龍淵子認為,PPI向CPI傳導失靈原因有二:(1)是本輪供給側因素驅動PPI上行,盈利主要在上游歸集,這些企業優先修復資產負債表,全面提高員工薪酬動力不足;(2)過去幾年電商的蓬勃發展,使得CPI中很多標品難以漲價。本輪通脹主要是成本推動的,而定價權的差異,使得不同行業、品類、甚至公司通過漲價向下游傳導的能力有很大差別,其結果就是結構性通脹。

中國通脹或急升 美元料4月轉強

最後,龍淵子覺得美元應該會在4月轉強。

總體一句話:擁抱狂牛,3月底下車!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94&issue=201801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63

龍淵子﹕過山車 選好位 扣緊安全帶

1 : GS(14)@2018-02-12 07:07:54

【明報專訊】前星期五,美股道指暴跌666點後,龍淵子寫了篇文章「調整來了,吃得鹹魚抵得渴」,不是涼薄,而是沒有辦法,去年股市好成這樣,年初好到離奇,投資者必須擁抱狂牛,執輸慘過敗家,調整來了就來吧,吃得鹹魚抵得渴!減掉點倉位,集中到優質股身上,迎接衝擊。

上星期港股再度跟隨美股狂跌,美股上星期有兩天跌超過1000點,龍淵子從業接近20年,印象中這次美股跌得最急,相當恐怖,星期二那晚,1小時內道指跌了1600點,太恐怖了,還以為看錯,而且那天每隻股票都跌接近4.5%,星期二美股收跌1200點,那天龍淵子還鎮靜些,星期四,又是快天亮,龍淵子看了下美股,乖乖,15分鐘跌了700點,收市跌1000點,OMG,不會吧!跌得像新興市場!坦白說,龍淵子覺得這次美股暴跌猛過2008年,因為根本不知道原因為何。很多人問龍淵子,事實上我也找不到真正理由,只能推給ETF和自動盤。

美股大跌 機器惹的禍

恒指上周也跌了3000多點(9.5%),收報29507點,30000點大關及100天線同告失守,國企指數更是跌了12%,港股市值在短短一星期不見了2.48萬億元。

美股暴跌,很多人從基本面解釋說是怕加息和通脹的恐懼。當然美股估值已然偏貴,平均PE高達23倍,這原本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牛市時大家都掩耳盜鈴,自我安慰說美國經濟好啊,有稅改啊,美國股市估值比其他市場高也是應該的。股市一暴跌,馬後炮股神又紛紛開腔了,說1月份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突破了2.8%,怎樣怎樣!龍淵子覺得真正原因是自動盤惹的禍。2000年,高頻交易在股票交易訂單中所佔比例不到10%。如今機器交易已經佔美股市場高達90%。這些機器自動盤,有的叫ETF(被動股指),有的叫CTA(大宗商品指數),都是根據程序化交易模型自動執行買賣。機器自動盤最簡單的投資策略就是「追漲殺跌」。毫無感情,極度短線!市場的波動性就被極度放大。市場開始下行的時候,機器人就開始執行sell指令,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向下滾動,一發不可收拾!這次美股,真正是因為基本面大跌就只有前星期五的那666點,可就是這觸發了神經病自動盤的狂沽!

加上美元最近的反彈和中國政府的金融緊縮政策。所以,這次的環球大跌不是經濟基本面的裂變,而是機器自動盤。

減至半倉 靜觀其變

股市大跌,一眾股神有出來了,財經X大師的「X審判日」神預言龍淵子倒還比較尊重!最不齒一眾學者,龍淵子認識的一個出名經濟學家發文說他去年中就預測這股災,還說沒想到這麼快就應驗了,太無恥了!去年中到現在這名經濟學家知道股市漲了多少嗎?就算現在市場暴跌,也不過抵消了今年1月的漲幅,大部分投資者到現在的回報也只不過微跌,他知不知道人家去年賺了多少錢。真白癡!最可笑是這經濟學家的公司其他管理層就是受不了他這事後孔明的烏鴉嘴,去年中他已經不用上班了!

龍淵子也是經歷過1998、2008、2015年3次股災的老司機了,這次又如何了?龍淵子現在的心理抗壓力一流,面對這次股市暴跌,幾個策略分享:

1.減倉,減到半倉以下,不必清倉,減是為了減輕壓力,半倉左右是為了保持彈性,大家必須明白,股市可以發神經般暴跌,也可以發神經地反彈,機器自動盤嘛!也就是如果市場漲,就會變成瘋狂追漲。

2.轉倉集中到最頂級的優質股,如平保(2318)、騰訊(0700)等。如果市場反彈,這些優質股一定會率先反彈的;如果繼續跌,他們也是最放心的。當然,如果有好的派息率就更好了,只要基本面沒好轉,那就吃息頂住。

3.少看市,計算自己的現金流,少討論,不准撈底,免越陷越深。

投資者朋友不用太擔心,如果你對你的愛股基本面有信心,估值好,派息好,而你又不是傾巢而出,那就打持久戰吧!投資心態一定要好,大家加油!讓那些馬後炮專家見鬼去吧!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09&issue=20180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049

龍淵子﹕調整來了 吃得鹹魚抵得渴

1 : GS(14)@2018-02-12 07:11:10

【明報專訊】龍淵子去年以來一直呼籲擁抱狂牛,跟市場共同進退,有幸事實證明還是比較對的。龍淵子曾明確港股可能一路向上,直到3月底。第二季度港股最大風險是中國的金融去槓桿和大幅飈升的通脹。老實說,龍淵子沒有預測未來的水晶球,本來以為3月底,現在一個調整已經來了,不過龍淵子還是覺得這只是一個小調整,3月底以前市場還是會再上,第二季度的調整才是真正的大調整。

10年債息過2.7厘崩盤 屬傳統說法

美國股市上周五遭遇莫名其妙的大拋售,其中道指暴跌666點,跌幅高達2.54%,是2016年6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歷史上這樣點數的大跌也就9次,上次是2016年11月,英國脫歐的第2天。道指全周累計跌逾1100點,一周跌幅達4.12%。昨天的大跌所謂原因是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強化了美聯儲今年實行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的基礎,推動美元與美國國債收益率攀升,令股市承壓。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攀升至2.85厘,創2014年1月以來新高。10年國債收益率號稱高過2.7厘就債券崩盤,股市受壓,為什麼?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反正美股的高手都這樣說。

股市下跌速度快過上升速度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44.92點,至7240.95點,跌幅為1.96%;標普500指數下跌59.86點,至2762.12點,跌幅為2.12%。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波動指數(VIX)一度上漲超過30%,達17.60點,是2016年11月4日以來新高。這項指數被用於權衡考量對標普500指數未來30天前景進行押注的期權,被視為一項預計股市將會下跌的指數,原因是股價的下跌速度傾向快於上升速度。

憂通脹加息致跌市 說法無稽

道指的30隻成分股齊齊下挫,標普500指數的所有11個板塊也全部進入了負面區域。在道指成分股中,跌幅最大的一隻是埃克森美孚跌逾5%。按股價計算,高盛集團則是跌幅最大的一隻股票,該股下跌逾12美元,跌幅達4.48%。在標普500指數的所有子板塊中,科技股的跌幅最大。美國科技股普跌,Google和蘋果跌幅居前。Google母公司Alphabet收跌5.28%,AMD收跌6.04%,蘋果收跌4.34%,美光科技收跌3.93%,英特爾收跌3.15%,英偉達收跌2.9%,微軟收跌2.63%,特斯拉收跌1.57%,Facebook收跌1.46%。在本周的整體交易中,道指和標普500指數都創下兩年多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為何說大跌莫名其妙?以為美股大幅下跌的誘因竟然是強勁的經濟數據。美國1月非農就業數據超出預期,但其引發的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提高以及美國借貸成本上漲令市場備受壓力。周五公布的美國2018年1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0萬,失業率仍然維持在17年來最低的4.1%。這份強勁的數據推動美元與美國國債收益率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為美聯儲今年實行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奠定了基礎。

這理由老實說相當牽強,美國今年加息3次是基本消費,美國經濟強勁加上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加息壓力這誰不知道。欲跌之罪何患無辭,跌就跌唄!今年也漲了這么多,那總不能一直漲漲漲吧!美股也25、26倍市盈率了!所以美股跌是比較合理的。

港股仍是全球最廉市場之一

問題是港股呢?龍淵子覺得星期一意思意思,跌個600至700點應該少不了,可也不用恐慌!沒見過是因為擔心通脹,擔心加息而市場崩盤的。通常是加了一大輪以後。而且這一次﹕

(1)港股還是很便宜,恒指13.8倍市盈率,國企指數8.8倍,世界其中最低的一員;

(2)來自中國的資金強勁,今年1萬億港元少不了;

(3)港股盈利增速強勁,今年17%。

所以調就調唄!沒分別,現在調,4月頭調,漲多了就要調,問題是調完了怎樣?龍淵子覺得還是上。

忍忍吧!市場有開心有傷悲,正常!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36&issue=20180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092

龍淵子﹕中國人成平治最大股東

1 : GS(14)@2018-02-27 08:01:57

【明報專訊】春節期間,龍淵子回老家福建過年,回去了六天五晚,喝了四晚大酒,斷片一次!哎,短短6天,胖了4斤,別說不恐怖!回來至少也得一個月才能「恢復原貌」。每逢佳節胖三斤,這次卻outperformed了。

春節這段時間,龍淵子沒太看股票,還是春節前在本欄提過的佈局,如果看官們減倉到五成,倉位集中強勢股上面,其他就不用太理會。因為沒人確定後市如何,龍淵子還是樂觀的,不過今年肯定是過山車年,如果不是賭身家,買的股優質而又有花紅,你管它的。別說我你知道去年股市好成這樣,也別說你猜到美股港股春節前暴跌。當然,你也別說你又猜到春節期間又大幅反彈!回到香港,打開財經節目,倒經常看到財經演員某大師在信誓旦旦說「大審判日」。事實上,龍淵子記得這名大師好像港股24000點就悲觀了,對騰訊(0700)也悲觀了好久,哎!大家都混口飯吃,就當負面教材吧!

說回有趣的事,上星期五吉利(0175)的李書福宣布成為平治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最大股東。這相當激勵人心,老李以前可是農民,戴姆勒可是世界第一第二的汽車公司。

看中戴姆勒汽車電池技術

戴姆勒證實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持有其9.69%的股權,按當前市價計算這筆股份的總價值為90億美元左右。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李書福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戴姆勒集團2017年淨利潤再創新高,達到108.6億歐元(2016年88億歐元),旗下平治再度蟬聯全球豪華車年度銷量冠軍。李書福旗下的吉利控股近年來已對一系列外國汽車公司進行了投資,同時還在擴大內地汽車業務。此前,吉利控股在2010年收購了陷入困境的沃爾沃汽車品牌,去年底對卡車生產商沃爾沃(Volvo AB)進行了3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戴姆勒稱,該公司對這筆投資感到歡迎,將其稱作對該公司未來的「信任投票」。戴姆勒並未透露李書福是否將在該公司董事會中獲得一個席位,但稱其盼望着就此投資與其進行商談。

龍淵子覺得,吉利李老闆收購戴姆勒股權是渴望接入戴姆勒的電動汽車電池技術,並希望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合資企業。在電動化上,戴姆勒一直比較激進,具有深厚的技術能力。它計劃未來在電動車領域的投資規模超過100億美元。除了對電動車製造進行投資以外,還將額外投入10億美元資金用於電池產品的生產。

李書福「狂言」逐步實現

李書福現在麾下已經擁有沃爾沃汽車、Polestar、領克汽車、吉利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商用車等多個品牌,吉利控股還對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及太力飛行汽車進行了戰略投資。

根據吉利的2020計劃,吉利汽車到2020年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同時成為最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剛推出這個計劃的時候,很多人對嗤之以鼻,結果李書福一次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這個「汽車瘋子」的汽車夢絕非虛言。

中國正在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也不由得你意願。尤其是香港人,你不搭這班順風車,你下場可想而知。龍淵子在港幾十年,愛這片土地,心疼香港近十年的墮落,可恨政棍、那些推人去死的「有識之士」,可悲那些以為自己是歐美人士而又身處社會中低層仇恨中國的人。

願狗年香港慢慢走出困境,鳳凰重生!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41&issue=20180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991

龍淵子﹕小米撐不起千億美元估值

1 : GS(14)@2018-03-06 03:42:28

【明報專訊】香港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像樣的IT公司上市,港交所(0388)和證監一群不知所謂的舊電池,僵而不化,讓阿里巴巴萬億上市無緣香港。好在李小加還是有魄力的,在他堅持下,港股上市終於解決了同股不同權和必須盈利的限制,為IT公司和醫藥公司上市打開大門,港股未來三五年應該有一番好光景。打頭炮的大IT公司應該會是小米,今年幾乎肯定會來港上市,或者港股A股兩地同步上市。自去年以來,小米的上市傳聞已弄得人眼花繚亂,估值版本也是一個接一個,市場上曾有500億美元、1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三種說法。其中1000億美元的「呼聲」最高,這應該也是小米管理層奮鬥的目標。

銷售逆襲成功 雷軍態度急轉

2016年時,雷軍曾多次表態未來幾年內不會上市。當然那時候小米碰到經營和銷售上的大困難。但是到了2017年11月份再次談到上市話題時,雷軍表示,會到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才IPO,態度明顯大拐彎。年底的時候有消息傳出,雷軍11月份與投行進行了接觸,同意了2000億美元市值的目標。關於2000億美元市值,龍淵子不太信,但是這IPO看起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此前關於小米上市的猜想,大多認為小米將於2018年第三季度來港上市, 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之一。當時分析認為,估值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PE為60倍。這樣的估值倒有可能,可難度也不小,40倍以上應該肯定有的,也就是700億美元左右。如果千億美元的估值成真的話,小米將成為中國第三大科技股,僅次於阿里和騰訊(0700)。市場一聽,自然興奮不已,最近這段時間,市場上有不少小米股權的投資額度在銷售。對IPO估值預計為1000億美元,看起來似乎好正,可小米真的能撐起千億美元估值嗎?

身價4年暴漲180倍

小米此前身家的暴漲的確是很傳奇且離譜的。從2010年到2014年,小米已經完成了五輪融資,身價也從最初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底的450億美元,4年增長180倍。投資方包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淡馬錫、DST、雲鋒基金等多家VC/PE機構。可以說,對於小米上市,這背後的VC/PE期盼已久。現在市面上的產品,經常會拿上一輪的450億美元的估值說事情。可以看到,從2013年到2014年,小米的估值增長了四倍多。這裏面的背景是,小米2013年的營收是316億元,2014年是743億元,一年的時間翻了一倍還多。今輪入場的這些機構,之所以能接受這450億美元的估值,有很大程度是出於對小米高增速的預期。悲劇的是,後面的劇情並不是這麼美好。2015年,小米營收是7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僅為5%。2016年,小米手機出貨量暴跌36%。所幸,小米去年意外逆襲,10月的時候營收就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

這背後的成功是小米放棄了完全基於互聯網的銷售模式,轉而開設實體店。根據小米去年7月初會議的一份紀錄,目前小米擁有123家實體店。到2019年將實體店數量擴大8倍,達到1000家。大家看到這,應該明白為什麼小米現在急着上市吧。一方面是業績剛走出低谷,另一方面,開實體店啊,缺錢啊!

大開實體店 缺錢要上市

目前騰訊(0700)市值5400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4700億美元,百度880億美元。2017年前三個季度,騰訊和阿里營收分別為1713.68億元和1438.85億元人民幣,單看營收,小米似乎有一拼,市值千億美元也不過分,但小米淨利潤僅為10億美元,為騰訊、阿里的九分之一和七分之一。與手機廠商蘋果相比,小米營收約為蘋果的十六分之一,淨利潤僅為其五十分之一,目前蘋果的市值是9000億美元。如果是在美股上市的話,龍淵子覺得小米差不多可以弄個600億至700億美元的市值,上千億美元並不現實。

美國上市最多值800億美元

考慮到A股科技股的稀缺和頂級IT公司估值的相對更高,港股也基本是這樣,小米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話,市值衝上千億美元也不是不可能,700億至800億美元應該可以的。

同樣,對於小米的IPO,龍淵子覺得700億至800億美元估值以上吸引力一般般,手機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小米通過增設實體店來增加營收的方式,最終能取得怎樣的戰果尚不得而知。另外,小米這次是整個集團上市還是其部分業務上市也沒有明確,國內機業務和小米生態圈業務大概率會上市,海外手機業務就有點懸了,這部分業務吸引力一般般。

千億美元小米上市對港交所和香港資本市場肯定是大好事,對於股民嘛!坦白說,一般般,祝福小米,祝福港交所,如果估值能低些,大家共贏,應該更幸福!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17&issue=2018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73

龍淵子﹕中美箭在弦上 股市要跌

1 : GS(14)@2018-03-19 04:52:28

【明報專訊】2017年中港股市大勝,中國經濟也虎虎生威。2018年事實上中國經濟也順順利利,政治也無大風浪,大大修憲意料之中,岐山當選國家副主席,習、王體系穩妥妥,不是壞事,很多人都說大大有稱帝野心,小人之心了吧!習、王是有理想的人,確實中國未來10年是決定國運的最最關鍵時刻,有不小機會能跟美國爭一日之長短。美國和其盟友對中國的圍堵也到了毫無廉恥的地步。這種情况下,中國要是沒有穩定而有魄力的領導,堪憂!

2018中國經濟和股市最大的挑戰就是瘋子特朗普的貿易戰,看來是沒法躲了,狹路相逢勇者勝,既然避不了就勇敢面對唄,沒啥了不起!

貿易戰九成機會4月開打

3月以來,先是特朗普的首席經濟顧問科恩突然宣布辭職,然後再炒國務卿蒂勒森魷魚。特朗普的戰車拆掉兩個剎車板,幾乎所有的人現在都是鷹派或者仇華派。

顯然,特朗普為了兌現競選承諾,謀求國內的支持,為下一屆連任打基礎,尤其是為了振興國內的製造業,必會隨時開打貿易戰,這就是歷史的進程,中國想再次袖手旁觀,甚至漁翁得利,已是奢望。龍淵子覺得貿易戰應該會在4月底開打,現在白宮團隊已交了一個對260種產品徵25%特別稅的版本,老特覺得不夠,他應該會出一個600種產品25%稅收總金額600億美元的版本。很恐怖嗎?沒啥了不起,你在路上走,碰到狗撲上來,躲不了,唯一辦法就是撿石頭砸它的頭。

風險升溫 投資者應半倉操作

龍淵子2月以來一直建議投資者半倉操作,就是怕這個,雖然這個所謂的貿易戰對中國經濟也沒啥大不了,可對股市還是有影響的,港股砸個1500至2000點有可能,當然可能幾個月後又會回來,「瘋人普」的戰術沒什麼特別,就是「鬥瘋癲,嚇死對手,再談判,最後袋袋平安」。「瘋子普」不是一個有信念之人,就是什麼東西都要佔便宜。說真的,他可不是什麼好商人,破產這麼多次,他的所謂生意經有多厲害?毫無疑問,中美關係在經歷長時間穩定後,站上了一個對立的臨界點。

瘋子普上任以來,又是特別301條款,又是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更加密集的貿易保護措施,中美經貿分歧解禁攤牌,現在只是時間的早晚、波及範圍大小的問題!龍淵子預測貿易戰4月打響,中國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美國可能不會是輸家,但中國也不會是。中國有一句俗語:「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現在表面上是中美經濟的爭霸,實際上由於中美關係的微妙格局,全方面開戰可能性並不大!反而特朗普的貿易保護,遭到韓國、加拿大、澳洲、德國等國家的聲討。

就算「瘋子普」用的是最激進的千億美元方案,對中國的GDP影響0.4至0.5個百分點,中國的經濟增速下降到6.3%至6.4%,有什麼問題?還是很好的,龍淵子覺得就算被瘋子咬了,疼也是沒大不了的事。

何况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主要是衣服、玩具、手機和通訊產品?手機和通訊產品有何大不了,都是蘋果手機為主,中國所謂的順差事實上是代韓國、台灣背黑鍋。况且你以為有其他國家能轉移嗎?比如日用品,服裝等,美國自己壓根就不生產,抵制沒什麼效果,亂加關稅只會增加美國老百姓的負擔。

中國高科技領域崛起 才是對美國最大威脅

中美真正較量的領域,是芯片、軟件、互聯網產業,這才是中國對美國最大的威脅。雖然美國高科技領域一年出口中國幾萬億美元,但中國國產替代率已大幅提升,這無疑是對美國優勢的蠶食!所以美國要取得更多利益,只有向中國索取更多的開放權;不久前劉鶴就說了,中國正在謀劃前所未有的開放!可以預見很多產業都會納入到貿易戰中去,能源、電器、汽車、機械,包括金融開放。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貿易牌已經出,誰勝誰負呢?估計最終不會有贏家,但中美兩敗俱傷的局面,大概率也不會出現。

中國奮鬥了幾十年,現在也不是你想打劫就打劫的,碰到強盜,拿起武器,練好身體,保護自己。哈哈,說不定還要感謝強盜,有了強盜,我們才有更強壯的體魄。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44&issue=201803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79

龍淵子﹕2018年消費降級

1 : GS(14)@2018-03-19 05:04:24

【明報專訊】去年底,不少朋友問龍淵子看好什麼板塊,龍淵子喜歡保險、銀行、地產、原材料、醫藥及油股。朋友推薦舊消費品股,尤其是傳統的食物飲料,龍淵子坦白說不太看得起。可明顯這是錯的,最少目前為止是錯的,最近啤酒、牛奶股表現都不錯,龍淵子本來覺得經濟轉好,人不會喝更多牛奶呀!啤酒嘛?不是說個性化消費?不是說消費升級?可現在通脹起來,這些傳統食物飲料還真的漲價了……

消費降級是相對於消費升級來說的,龍淵子發現消費升級本身有一些特點:

(1)時間更重要:買一個便宜的更耗費時間的東西,還是買一個貴一點但更節省時間的東西?在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後者,洗碗機,電動牙刷,高鐵都體現了這種趨勢,在收入愈來愈高的今天,時間會愈來愈值錢。

(2)體驗更重要:曾經消費者購物的最主要需求是解決剛需,衣食住行都是如此,但在今天,吃一頓飯的體驗遠比吃飽重要,住一晚酒店的體驗遠比睡覺重要。消費體驗作為消費的重要一環,將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降愈來愈成為消費者做購買決策的依據。

(3)態度更重要:衣服能遮蔽身體即可,車僅作為代步工具,這是過去態度。如今,穿衣需要體現自己的品味,開車需要體現自己的個性,消費者對於品牌態度的需求愈來愈大於對產品功能的需求。

拼多多 消費降級表表者

那麼相對的,消費降級的特點就是,(一定程度上)降低效率,降低體驗,降低個性、品味、態度,最高程度上實現物美價廉。到底哪些品牌的主流化,體現消費降級這一趨勢呢?首選是拼多多,大家都知道淘寶,拼多多就是低線城市的淘寶。

去年,拼多多被稱為新崛起的電商巨頭,其日訂單量曾被稱一度超過京東。拼多多上的產品與淘寶和京東上的產品普遍有什麼差別,那就是便宜。除了產品和運營因素,拼多多的成功應該說離不開它低價策略。與此相應,拼多多更加吸引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數據顯示。由於採用低價策略,拼多多並無法保證平台產品的質量,因此在口碑表現上並不好,這一定程度上制約未來走向。不過不管怎麼說,拼多多靠着低價(並不高質)佔據市場,獲得成功,這是消費降級的體現,它的這種策略在未來一段時間,依然具有較大的市場,尤其是三線以下城市的市場。

名創優品共享經濟 滿足最基本需求

還有名創優品這是一家低級優衣庫品牌。近一兩年,你逛商場,可能會看到下面這樣一家店,它的LOGO是日式風格,有點山寨優衣庫的影子,它就是名創優品,號稱「不到3年時間已開近2000家店,年銷售規模近100億」。名創主要售賣的是生活類小商品,比如化妝品、小飾品、零食、箱包、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等。

共享和二手經濟也是降級消費的表現,展現更低成本的使用價值。

共享經濟和二手經濟近幾年在中國實現爆發式增長,滴滴、共享單車佈滿街頭,轉轉、鹹魚等平台大量湧現,一定程度上它們針對的是那些消費降級的人。

綜合來說,消費降低的背後是心態降級。消費降級其實有兩種表現:其一是對於低線城市裏收入不高的消費者,他們不大會購買那種價格高的大品牌產品,他們的購物態度大部分為實用主義,比如在拼多多上買一雙幾十元錢的鞋,而非到商場買一雙上千的鞋。其二是對於一二線城市裏收入不低的消費者,在經歷了收入飈升和物質極度豐富之後,他們對大部分商品的態度轉變為夠用就好,這有點像日本的低欲望社會。這使得他們理性消費,不再對品牌趨之若鶩,而是轉向那些雖然沒什麼品牌,但已然夠用且質量不差的商品,比如所謂無LOGO的衣服品牌——無印良品,以及上面說到的網易嚴選,以及便利店而非星巴克咖啡等。

「宅」「喪」社會心態 助長消極消費

消費降級的選擇某方面受到當下社會文化影響,在這個多元化社會,「宅」、「喪」等一些消極的社會心態讓這些人的欲望愈來愈淡,從而不太關注商品的附加值或它的個性,品位、態度對他們來說宅在家裏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消費心態的降級,已經轉向了一種低欲望需求,好在這並不是主流的社會文化心態。

消費升級是近幾年的事,消費降級一直就存在,只不過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它的名字是「省吃儉用」。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是社會的一體兩面,他們就像處於兩個平行世界,互不干擾,暫時互不影響。消費降級就是被忽視的一面,我們都期待升級而不期待降級,但很多時候,現實中發生的卻是那些我們不期待的事。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5&issue=20180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