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意外全面降準,高盛預計,這次釋放的資金量約為6300億元,“央媽”之所以這麽做,一方面是實體經濟出現了越來越多疲弱的信號,另一方面是近來股市表現乏力給降準騰出了時機。
高盛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寬松措施出臺。
以下來自高盛報告:
隨著經濟增速不斷放緩,中國央行下調了準備金率;接下來幾個月央行可能會出臺更多寬松措施。
央行昨日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符合我們的預期。此外央行還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這次全面降準是2012年5月以來的首次,最近一次定向降準是在2014年6月。
我們預計央行這次向市場註入了約6300億元的流動性,全面降準釋放的規模約為5700億元,定向下調的部分涉及到約10%的存款,算下來這部分差不多釋放了600億元。
央行降準的主要原因是實體經濟出現了越來越多疲弱的信號,包括:
1,官方和匯豐制造業PMI數據都低於了50的枯榮分界線。
2,12月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從-4%跌到-8%。
3,CPI和PPI持續滑落,通縮壓力加大(不確定政府是否提前看到了1月CPI的官方數據,但是我們預計當月CPI同比增速跌到1%,這將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增速)。
4,明顯的資本流出令國內的資金面更加緊張。
5,不良貸款與違約風險。
上述信號很多都是由金融環境緊張引發的,實際利率太高以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快速升值令國內的金融環境較為緊繃。近來股市表現乏力可能也令央行出臺這一決定更加容易,市場認為中國股市在去年11到12月的“瘋牛”行情是央行降息觸發的。
央行此舉將釋放顯著的流動性,幫助緩解資金面的緊張狀況,同時,這也釋放了政策寬松的強烈信號。全面降準被視為貨幣政策工具箱中最直接的武器,這能夠提高市場信心,可能對短期需求增長帶來正面影響,應該也能幫助減少低通脹的風險。我們預計降準後七天回購利率將會回落,可能跌到3.6%-3.8%的區間,央行逆回購利率以及人民幣中間價將觀察決策層下一步動作的重要線索。
我們預計接下來幾個月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中國的決策層通常會同時在多個維度實施刺激措施。
1,可能會進一步降準。央行已經表現出全面降準的意願,我們預計這一工具還會被使用,盡管下一次出現可能會隔一段時間(可能是在二季度),如果政府想要沖銷資本外流對國內流動性的影響的話,需要每個季度下降50到75個基點。
2,隨著通脹水平的下滑,央行還可能通過進一步降低基準利率來引導實體經濟利率走低。11月的降息是不對稱的(貸款利率的降低幅度超過存款利率),降息的的時點依賴實體經濟數據的表現,下一次降息可能是在本季度結束前。
3,為了緩解出口壓力,政府可能會允許人民幣中間價貶值,不過我們貶值幅度會很溫和。擴大人民幣的波動區間也是有可能的。
4,最後,政府可能會通過行政措施支持房地產與基建投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了300億元逆回購操作,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現單周凈投放900億元人民幣。
中國央行周四再次進行了300億元人民幣28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持穩在4.8%。
這是中國央行於1月22日時隔一年重啟逆回購工具後,連續第五次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投放流動性。上周央行兩度出手,單周實現凈投放550億元。本周二央行進行了550億元人民幣28天期逆回購和3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扣除本周將到期的300億元逆回購,單周凈投放900億。
更加頻繁的短期流動性操作並未阻止央行實施全面的寬松政策。
周三,中國央行宣布全面降準:
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各大券商分析師預計,此次降準有望為市場帶來7000-9000億流動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麥格理證券看來,中國的降準之路才剛剛開始。
麥格理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Larry Hu在中國央行宣布降準後寫道:
未來五年,我們相信中國至少還有20次降準,存款準備金率會下調至10%以下,相較於其他國家仍然太高,許多國家都是0。
以下是中國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化歷史:
由於全球不平衡,曾經有大量的國際資金流入中國。但現在進程反轉了,近幾年的資本流入寂寂無聲。
彭博匯編的資本流入數據(估算)應證了Hu的觀點:
Hu還表示:
從結構上來說,我們認為將降準視為一種政治性錯誤——釋放放水信號,是令人惋惜的。在我們看來,它是一個普通的貨幣政策工具,當資本流入減少時,就應該降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中國央行自2012年5月以來首次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準),分析師預計此舉能釋放6000億元流動性,而這可能只是開始。一些華爾街分析人士預計,中國還會有更多舉措擁抱全球貨幣寬松。
彭博報道總結,分析師還提到中國央行昨日降準的理由包括:國內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通縮的風險和經濟加速下滑。而德意誌銀行、美國銀行和野村等機構的經濟學家均預計,在昨日降準後,中國央行可能還會降準和降息。
上述報道指出,和其他主要央行相比,中國央行的貨幣寬松“彈藥”多得多。即使昨日降準,中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仍高達19.5%。中國的一年貸款利率為5.6%,遠未達到美聯儲、日本銀行和歐洲央行不得不祭出QE的零下限水平。除了利率未達到零,匯豐駐倫敦的全球經濟學家經濟學家Karen Ward提到,國內主權債務較少也讓中國央行有能力增加寬松。
上述報道援引一些機構經濟學家的評論認為,降準還不足以提振貸款需求、免除經濟下行風險。比如:
· 德意誌銀行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評論稱,
“降準對實體經濟有正面影響,但還不足以穩定經濟”,因為供應已經增加,貸款的需求可能無法與之匹配。要促進終端需求,必須采取更主動的財政政策。
德意誌銀行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7%,若無寬松的財政政策,還面臨經濟下行風險。張智威預計,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央行會再降準50個基點,今年3月和第二季度期間還會有一次以上降息。
·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降準無法自動加快信貸需求增長。她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擔心經濟增長,就需要財政投入,並且放寬房產市場的政策。
· 野村仍預計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央行會進一步推行寬松,包括降準50個基點和降息25個基點。野村駐香港的中國經濟學家Hua Changchun認為,樓市調整、加強監管地方債務和去杠桿等國內挑戰根深蒂固,即使推出貨幣寬松,中國經濟也會繼續緩慢增長。
·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中國央行還需要進一步寬松貨幣,預計今年還有兩次均下調50個基點的降準。
·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降準只是用於讓基礎貨幣供應處於正常速度,雖然市場會認為降準是主要的寬松措施,但降準本身並非大的貨幣刺激。
· 今日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高盛也預計,未來中國政府可能公布更多的寬松措施,包括可能第二季度進一步降準、本季度結束前可能降息、可能允許人民幣中間價貶值和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夜央行突然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但今日滬指卻呈現沖高回落趨勢,市場情緒為何並未高漲。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洪灝認為,降準背後含義更多是對儲備資產的管理,而非大幅度寬松,而上海股市在3400點仍然遭遇強大的阻力。
以下為洪灝原文:
央行在發表一系列言論引導市場延期降準預期後突然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最初會認為這是央行大幅度貨幣寬松開始的征兆,並將因為這種對降準的條件反射性認知而技術反彈,直至市場明白降準只是為了緩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正如1998、2008和2012年時一樣。在中國通過輸出資本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市場應預期今年會有更多這一性質的降準措施。然而這種性質的降準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大幅度寬松。歷史上,降準後的市場表現好壞參半。而金融板塊和利率產品的市場價格顯示市場早已充分預期了此次降準。因此,反彈將會有如曇花一現,而3,400點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阻力位。從長期來看,人民幣貶值對於股市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降準後市場情緒高漲將會是短暫的。降準背後含義更多是對儲備資產的管理,而非大幅度寬松:在市場漫長地等待之後,央行終於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此前央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等充滿了克制的言論,並釋放了不願意大幅放寬貨幣政策的信號。降準後,海外中國市場無論是利率產品還是股票都大幅走強,但是隨著交易到尾盤時卻回吐了部分漲幅。許多市場人士認為降準的時間點是個意外的驚喜,我們並不能茍同。
昨天,中國最新的的經常性賬目、資本賬目和金融賬目數據顯示,中國自2014年3季度起一直出現資本外流的情況(不能等同於資本外逃)。同時,央行的外匯儲備也開始下降。在近二十年的歷史上,中國曾出現過三個降準周期:1997年底至1998年、2008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在每個降準周期均伴隨著資本外流的現象。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賬目之間必須平衡,除非該國央行通過建立外匯儲備幹預外匯市場。中國一直是個“雙順差”的國家。央行一直在回籠外匯並壓抑人民幣的匯率,同時積累外匯儲備,並利用存準率鎖定過剩的流動性。中國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約對應的是120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的20%(存準率)。鑒於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央行再沒有必要把存準率維持於20%(全世界最高的水平)。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情況下,2015年將有更多類似性質的降準。但這種降準只是為了對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的下降,而不應被視為大幅度寬松。隨著中國通過資本賬目輸出資金以進行人民國際化,央行毋須使用儲備調節便可以令中國達到國際收支平衡。隨著資本賬目盈余的逐步消失,未來幾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會減退。
圖表1:降準與資金外流和外匯儲備減少同時期出現。
降準也是為了對沖經濟放緩。近期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放緩加劇。例如,鐵路貨運增長緩慢、電煤使用量的下降、以及企業盈利增速降至近年最低水平。隨著增速進一步放緩和通縮預期出現,中國有必要放寬貨幣政策以對沖經濟下滑,以免悲觀的預期成為了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總體而言而言,降準是由於資金外流和儲備下降所致。這與1998年、2008年和2012年的降準周期相符一致。
此外,經濟放緩加速亦必然是降準決定的一個考慮因素。因此,我們在考慮了各種因素之後認為降準不應被視為是完全的驚喜。然而,市場對這種寬松消息的條件反射式的反應將使股市技術性上揚,直至市場理解了降準出現的背景。目前來看,上海股市在3400點仍然遭遇強大的阻力。上海股市必須首先有效地突破3400點,才可開始4200的泡沫之旅。
以往降準後的市場表現好壞參半(圖表2)。2008年降準時,市場處於底部附近,而2012年則更接近於市場的頂部。我們註意到,2008年的降準,疊加4萬億的人民幣刺激計劃,成功地恢複了市場對增長的預期,最終令股票市場回暖,但2012年的降準則未能令市場飆升。以往降準對經濟周期影響的差異可以從利率變動中反映出來。利率於2008年降準後上升,但於2012年降準後則尋底一段時間。
一般而言,經濟預期的回暖會導致利率因信貸需求回暖的預期而上行,而2008年體現的正是這種情況。隔夜商品價格的飆升已經慢慢減退,顯示市場並不相信增長預期能在降準一次後就可以得以恢複。隨著金融板塊相對於整體大市的強弱已經見頂,意味著市場價格已提前反映了寬松的舉措。股市如果希望從目前水平進一步上揚,則需要更大幅度的貨幣寬松。(圖表3)
圖表2:以往降準後的市場表現好壞參半
圖表3:金融板塊的相對表現已經見頂;NDIRS暴跌,意味著寬松政策的預期已反映在市場價格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股周四又玩了一把“逗你玩”,市場高開低走收在最低點。用紫霞仙子的話來說就是,“我猜到了開始,卻沒有猜到結局。”幸好早盤高位滿倉的小編們早已經做好兩手準備,《降準立竿見影牛市可期》和《降準為何高開低走》大作早就蓄勢待發。只不過,說好的紅包和"旱地拔蔥行情"呢?
周三央行意外降準,今日早間央行還通過逆回購向市場註入了300億資金,在眾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A股今天開盤大漲逾2%,但隨後漲幅收窄,尾盤加速下跌,收跌逾1%。
老股民“魯不迅”大作《降準嫂》新股民小編們15:00準點發布
你只知道央媽,卻不知道央媽也會坐莊?
人生,從來就是如此起起落落
立春發紅包?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我在炒股之前都是春天。
當然,市場從來不會缺少“大神”的,舊財富最佳分析師給你指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5 18:23 編輯 降準效應曇花一現,紅包兌現不了是為何? 作者:洪灝 摘要:央行在發表一系列言論引導市場延期降準預期後突然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最初會因這是央行大幅度貨幣寬松開始的征兆,並將因為這種對降準條件反射的認知而技術反彈,直至市場明白降準只是為了緩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正如1998、2008和2012年時一樣。隨著中國通過輸出資本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市場應預期今年會有更多這一性質的降準措施。然而這種性質的降準和大幅度寬松是兩回事。歷史上,降準後的市場表現好壞參半。而金融板塊和利率產品的市場價格顯示市場早已充分預期此次降準。因此,反彈將會只是有如曇花一現,而3400點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短期阻力位。從長期來看,人民幣貶值對於股市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降準後市場情緒高漲將會是短暫的;降準背後含義更多是是對儲備資產的管理,而非大幅度寬松:在市場漫長地等待之後,央行終於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此前央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等充滿了克制的言論,並釋放了不幟大幅放寬貨幣政策的信號。。海外中國市場無論是利率產品還是股票都大幅走強,但是隨著交易到尾盤時卻回吐了部分漲幅。許多市場人士認為降準的時間點是個意外的驚喜,我們並不能茍同。昨天,中國最新的的經常性賬目、資本賬目和金融賬目數據顯示,中國自14年3季度起一直出現資本外流的情況(不能等同於資本外逃)。同時,央行的外匯儲備也開始下降。在近二十年的歷史上,中國曾出現過三個降準周期:1997年底至1998年、2008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在每個降準周期均伴隨著資本外流的現象(圖表11,紅色長方形標示)。 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賬目之間必須平衡,除非該國央行通過建立外匯儲備幹預外匯市場。中國一直是個“雙順差”的國家。央行一直在回籠外匯並壓抑人民幣的匯率,同時積累外匯儲備,並利用存準率鎖定過剩的流動性。中國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約對應的是120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的20%(存準率)。鑒於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央行再沒有必要把存準率維持於20%(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情況下,2015年將有更多類似性質的降準。但這種降準只是為了對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的下降,而不應被視為大幅度寬松。隨著中國通過資本賬目輸出資金以進行人民國際化,央行毋須使用儲備調節便可以令中國達致國際收支平衡。隨著資本賬目盈余的逐步消失,未來幾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會減退。 ![]() 降準也是為了對沖經濟放緩。近期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放緩加劇。例如,鐵路貨運增長緩慢、電煤使用量的下降、以及企業盈利增速降至近年最低水平。隨著增速進一步放緩和通縮預期出現,中國有必要放寬貨幣政策以對沖經濟下滑,以免成為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 總括而言,降準是由於資金外流和儲備下降所致。這與1998年、2008年和2012年的降準周期相符一致。此外,經濟放緩加速亦必然是降準決定的一個考慮因素。因此,我們在考慮了各種因素之後認為降準不應被視為是完全的驚喜。然而,市場對這種寬松消息的條件反射將使股市上揚,直至市場理解了降準出現的背景。目前來看,上海股市在3400點仍然遭遇強大的阻力,而3,400點正是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與價值:上證等於3400”(20141205)和“2015年中國的五個意外”(20141224)中所提出的重要阻力水平。上海股市必須首先有效地突破3400點,才可開始4200的泡沫之旅。 以往降準後的市場表現好壞參半。我們仔細研究2008年以來的兩個降準周期,並發現降準後的市場表現好壞參半(圖表2)。2008年降準時,市場處於底部附近,而2012年則更接近於市場的頂部。我們註意到,2008年的降準,疊加4萬億的人民幣刺激計劃,成功地恢複了市場對增長的預期,最終令股票市場回暖,但2012年的降準則未能令市場飆升。以往降準對經濟周期影響的差異可以從利率變動中反映出來。利率於2008年降準後上升,但於2012年降準後則尋底一段時間。一般而言,經濟預期的回暖會導致利率因信貸需求回暖的預期而上行,而2008年體現的正是這種情況。隔夜商品價格的飆升已經慢慢減退,顯示市場並不相信增長預期能在降準一次後就可以得以恢複。隨著金融板塊相對於整體大市的強弱已經見頂,意味著市場價格已提前反映了寬松的舉措。股市如果希望從目前水平進一步上揚,則需要更大幅度的寬松(圖表3)。 ![]() ![]() 來源:交銀國際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5 11:29 編輯 初定熊市,降準減倉 作者:格隆匯 陳建宇 本文是格隆匯會員陳建宇於昨日晚間央行發布降準消息之後寫的。由於明確看空後市,擔心成為“人民公敵”,只分享在了個人朋友圈。今日分享,對也罷,錯也罷,多一個聲音,總是好的。 2月4日晚間央行突然降準,市場幾乎一邊倒的看好後市,目前看下來,市場解讀的1)建議逢高減倉的有高善文、方正的郭艷紅團隊;2)傾向於市場震蕩的:王勝;3)其余大部分賣方,整體上還是傾向於樂觀。配置上,周期、成長、消費都有推薦。這個時候明確看空後市很可能成為“人民公敵”,不過作者在“大是大非”的判斷上具有驚人的超前性與準確性。洛陽紙貴的文章《2015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不是股票,不是債券,而是石油》寫完後,原油短期爆張25%。萬州國際在六塊多錢市,他就明確認為公司股價會跌到4元觸底。結果,3.75元觸底,差了0.25元! 下面是來自他的觀點: 自去年5月看多3100點以來,指數上漲已經超預期,大盤股估值修複完畢,在經濟疲弱的背景下,2015熊市概率加大! 在2565只A股中,虧損股及市盈率過百的928只,占36%; 20倍市盈率以下的257只,占10% 10倍市盈率以下的33只,占1% 市凈率高於5的702只,占27% 市凈率低於2的381只,占15% 無論從哪個角度,A股已經不再便宜,甚至有了相當程度的泡沫化。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平安,中國神華,招商銀行,中信證券,民生銀行,上汽集團,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中國建築,海通證券,光大銀行,廣發證券,中國鐵建,萬科,招商證券,華泰證券,保利地產,寶鋼股份,中國聯通****** 這些本輪行情的超級主力其實已在1月6日左右見頂,這些頂也許是中期頂,甚至可能是長期頂! 1月6日以後大盤所以能在高位橫盤,是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包鋼股份的輪番護盤而已 上證指數三次沖擊3400,均以失敗告終,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事不過三者也。如果成交額每況愈下的局面無法改觀,3400無法有效攻克,三重頂勢必成型。 因此,降準導致的高開是減倉機會而不是搶籌機會! 不知不覺中,牛市已經結束一個月了,熊市已經開始一個月了~~除非,大盤能有效突破3400點並站穩一個月以上 我的初步結論是: 2015年是股票熊市 2015年寬幅運行區間在2600~3600點 2015年核心運行區間在2800~3400點 今晚降準利好,明日如果大幅高開是減倉良機,切勿沖動買股。 下周24只新股抽血,年前不宜樂觀 註冊制實行後,股票天量供應,供大於求的結果將以股票下跌為代價。 熊市一旦確認,諸如理財資金曲線入市、儲蓄搬家、大類資產配置、杠桿融資、國企改革、一帶一路、降準降息,都是浮雲!所有的利好都是下跌途中的反彈而已~ 2015僅僅運行一個月,本次看空報告僅是初稿,春節後將酌情修訂。 |
拆解央行大紅包 降準放水7000億 作者:李德尚玉 2月4日晚間,央行趕在立春當日宣布,自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2012年5月份以來,央行首次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機構人士紛紛表示,此次央行“放水”是在春節前給市場發的一個大紅包。 春節前全面降準終於落地,而且額外贈送定向降準! 2月4日晚間,央行趕在立春當日宣布,自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小微貸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農發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這是2012年5月份以來,央行首次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機構人士紛紛表示,此次央行“放水”是在春節前給市場發的一個大紅包。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也要求央行通過預調微調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松緊適度,起到穩增長的作用。最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包括繼續走低的PMI指數和繼續減速的房地產投資等;通脹率持續走低,實際利率面臨上行壓力。”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左右,降準市場有需求,也有條件。”交通銀行首席分析師連平向本報記者說道。 ![]() 釋放流動性6600億 央行降準的消息一出,大家紛紛開始“算賬”,普遍認為本次降準可釋放資金超6000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仇高擎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按照113萬億存款乘以0.5個百分點計算,再加定向降準的部分,釋放的流動性在6000億~7000億元之間。再算上4倍的乘數效應,一次釋放的流動性可能達到2.24萬億。”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預測,普遍降準0.5個百分點大概釋放資金5700億元。對符合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和農發行實施定向降準,釋放資金不超過500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向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預計總共釋放6500億元左右的基礎貨幣。” 某私募人士對定向降準部分做了更為精細的測算:截至去年12月底,全部城市商業銀行存款規模為11.8萬億,全部農村商業銀行存款規模為8.8萬億元,按照全部口徑計算,合計釋放1000億元;農發行合計存款規模為3800億元,額外降低4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50億元。最後,該人士得出結論稱,本次合計釋放資金6650億元。 仇高擎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降準動作及時間在預期之內,是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加強、資金流出增加背景下,補充市場流動性的必然選擇,也有利於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宏觀經濟條件變化為主因 一名股份制銀行分析師向本報記者分析稱,1月份的經濟數據不太理想恐怕是本次全面降準的原因,“可能還包括信貸數據和M2。” 央行數據顯示,去年12月M2年率增速意外放緩至12.2%,創8個月以來最低,不及12.5%的市場預期中值,亦低於央行全年約13%的增長目標。 此外,1月,國家統計局PMI(采購經理指數)為49.8%,較前值回落0.3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這是自2012年9月以來PMI首次跌破榮枯線。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降準是對此前PMI跌破50的反應,我們呼籲的‘以降準驅動貶值一致’,將降低金融機構成本,所釋放出的長期限資金有助於穩定金融機構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降。” 魯政委表示,降準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競相的寬松做出反應,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也將進入貶值通道。 馬駿向本報記者稱,我國面臨的國際收支情況較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目前雖然經常項目還有順差,但資本與金融項目已經出現逆差,外匯占款變化不再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換句話說,由於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幹預,外匯占款已經不是一個投放長期流動性的來源,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在這個背景之下,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廣義貨幣的合理增速和適度的流動性水平,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馬駿稱,除了國際收支因素之外,季節性因素也是這次央行降準的考量之一。春節前的一段時間,需要投放的現金量很大,會出現較大的流動性缺口,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保證流動性的供應。 央行公布的2014年12月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雙雙大幅下滑,2014年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較11月減少1184億元,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更是達到1289億元,創下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來自交銀的最新研究報告稱,此次降準的直接、主要原因是人民幣貶值壓力下資本流出增多、外匯占款下降。 央行首用普降加定向降準 央行此次降準,除對金融機構普降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 “這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馬駿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楊馳向本報記者表示,央行首次將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相結合,統籌兼顧“保增長”和“調結構”,既體現了全面釋放流動性的考慮,也反映了重點扶持三農、小微領域的調控意圖。降準幅度之大,遠遠超出了市場先前的預期。這對於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升市場信心、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有著積極意義。 溫彬表示,這次降準第一次采取普降加定向降準,是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的又一次創新,是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體現。 降息還遠嗎? 溫彬分析稱,近期不會出臺降息措施,去年11月降息效應會在今年1月存量貨款重新定價時體現,應該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起到一定作用。預計二季度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才會打開是否進一步降息的窗口。 “降息的必要性還是存在的,節後3月份降息概率很大,而且我認為之後降息降準還會交替出臺。”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說。 連平認為,未來仍有可能繼續降準,短期內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房地產市場企穩、中國經濟轉好、資本流出和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緩解,準備金率下調的壓力也隨之減輕。至於降息,鑒於上次降息的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當前貸款基準利率已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尤其是考慮到降息會縮窄中外利差、加劇資本流出,短期內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來源:第一財經網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5 08:31 編輯 央行降準解讀匯總:接下來怎麽玩?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促進經濟健康平穩運行。 各方解讀: 降準有望釋放9000億資金 華泰證券金牌分析師羅毅表示,降準幅度超出市場預期,普降0.5%能釋放6000億元,加上額外的三農釋放2000億元,此次降準總共釋放7000億到9000億的資金。 人民幣匯率將進入貶值通道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市場研究總監魯政委表示,這是對此前PMI跌破50的反應,將降低金融機構成本,釋放出的長期限資金有助穩定金融機構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降。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競相的寬松做出反應,人民幣匯率也將進入貶值通道;否則,降準就僅僅只有脈沖效果而無助於經濟企穩。 降準後仍有必要再次降息 申萬宏源認為,降準將通過流動性充裕度的上升來引導資金利率下行;但經濟下行、銀行風險偏好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降準對於降低融資成本效果有限,仍有必要通過降息來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預計這次降準之後降息將提上議事日程。 未來降準降息PSL將輪番上陣 民生證券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依舊寬松,降準降息psl將輪番上陣。經濟增長動力不強,資產價格受益於貨幣寬松,股債雙牛有望延續。 還有3次以上降準2次以上降息 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稱,降息、降準是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面臨通縮風險的背景下所應該采取的必要舉措。中國20%的法定存準率,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只能放貸80元,是造成錢荒錢貴的主要原因。預計今年還有3次以上降準、2次以上降息。 對股市有短期刺激作用 財經評論員梁海明認為,降準對股市有短期的刺激作用,短暫利好銀行股、地產股和周期股等相關股份和整個大盤,但因未來經濟數據或仍不太樂觀,股市因此持續大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附:歷年存款準備金率調整表 ![]() 降準之後發生了什麽? 新加坡富時A50指數暴漲5.5% 中國央行降準後,新加坡富時A50指數期貨飆漲,從跌2%快速反彈至升3.5%。 港股夜期亦升416點,破25000關。 黃金跳漲7美元 現貨黃金快速上漲逾7美元至1271.20美元/盎司,白銀最高觸及17.53美元/盎司。 澳元/美元刷新日高0.7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