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心理系列(一):想獲利,先忘記盈虧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57914307/item.html

我分心理分析為Psychostatsic及Psychodynamics,前者泛指Mungerism的心理學,後者泛指MIlton Erickson的催眠心理學。兩者均在日常投資中有廣泛的應用,也是我近年研究的主要重點。在分析普遍現象中,前者較有效,而後者則在思為改變的實際應用及個案分析中有很大的作用。我想借助”What you are shouting out is what you pounding in"去強化我的心理認知及潛意識,所以撰寫投資心理系列,以歸納無處不在的心理現象。

以前我會好清楚記得自己的買入價,這樣我才可以知道在賺或蝕。然而,這對投資有毀滅性的負面心理影響,使我被股價所牽動心情。以下有兩個情況,一是賺,一是蝕的。兩者均有超過十種心理力量在干擾我們的理性,那力量結合起來十分強大,非我們一般意識可以抵擋。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會受影響,那就可能中多一招了(Confidence Bias)。

買入價$2
現價$3
心態:
1高興(Reinforcement)
2$2成本,賺了$1,現在是Let profit run。(Mental Accounting)
3我對了(Confidence Bias, Hindsight Bias)
4股票的基本因素很好(Sense Making Bias)
5應該可以再升(Consistency Tendency)
6想向別人推介(Commitment Tendency)
7唔知賣唔賣...唯有持有(Status Quo Tendency)
8佢升到現價,所以現價是合理的(Heuristic Bias, Anchoring)
9明天跌回$2,會覺得很便宜,會買更多。如果慢慢跌回$2,卻不會。(Contrast Bias, Anchoring)
10傳媒在唱好股票,別人在認同(Social Proof)
11更多留意股價(Mind-behavior correlation, Behavior Formation)
12喜歡正面意見,反搏反面意見(Utilization, liking-bias, psychological Denial)
13如果$3賣了,股價升到$4,會很不高興,所以不賣。(Envy, Regret, Loss aversion)
14這股令我賺很多錢在朋友間有威望。(Identity Anchoring)
15基金在增持,更加樂觀(Authority)

買入價$2
現價$1
1不高興(Negative Reinforcement, depression)
2$2成本,不能賣,否則蝕$1。(Mental Accounting)
3我蝕了,所以我錯了,我早知的(Hindsight Bias)
4這股的基本因素很差(Sense Making Bias)
5但我不知應不應該賣,我應該做點事,例如止蝕(Confusion, stress induced bias, do-something syndrome)
6可能會再跌,再跌我就會蝕很多了(Consistency Tendency)
7股票投資的風險真高,不適合我這種人(Loss Aversion, Generalization, Association, Role Theory)
8越來越少看股價(Psychological Denial, indifference)
9反彈到$1.8,我就賣掉。(Anchoring, Bargaining)
10傳媒在唱淡,別人都說這股不好,股價沽壓沉重(Social Proof)
11工作勤力起來,節衣縮食(Guilt)
12人們告訴你錯了,他是對的,但你不喜歡他(Association)
13覺得自己不懂投資(Generalization, identity)
14既然蝕了那麼多,不賣也罷。(Status Quo Bias)
15個市一齊跌的,心理會好過一些(Social Proof)
16有基金減增,更加悲觀(Authority Bias)

說真的,人很難絶對理性。我們很難正面抵擋那些影響。可以做的,只是回避影響。

緩解方法:
1忘記自己的買入價。
2不要向任何人談論自己的操作、買賣價及盈虧。
3聆聽反面意見,多自我檢討。
4做好基本分析,事前計算價值,不時檢討。有Theis也有Anti-thesis。先思考下跌風險。
5很多人及資訊在認同自己時,要特別小心。
6少理會傳媒及專家的意見及行為。
7認清問題,慢慢改善。不要把事情個人化(Personalized)。
8不理會股價。不能的話,唯有少留意。
9不要現實化投資表現,如輸了$4000便覺得輸了iphone。不論好壞,不要讓投資表現干擾生活。
10透過Reframing去扭轉負面影響(如股價下跌=可以便地買更多)
11真的承受不了大波動,唯有分散投資
12真的承受不了虧損,唯有不投資,做存款(分散投資不是辦法)

如果你讀完這篇文章,你的思維將會改善過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5

林少陽忘記了-盈大地產(432)、永發置業(287)、湯臣集團(258)、天安中國(28)、會德豐地產(49)(更新於8月27日)


謝味皇兄提供湯臣集團(258)及謝Louis兄提供天安中國(28)及會德豐地產(49)。


上星期一,我看到林少陽先生的文章如下,內中提及淨現金的地產股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428


...


恒隆財政健全,是極少數處於淨現金水平的本港上市發展商(記憶中只得恒隆及冷門地產股大 昌集團 (088)手頭現金高於負債),根本不急於賣樓。巧合地,大昌近日亦積極推售其舂磡角的豪宅單位。

....


 


但他可能真的記錯了,如果只以負債等於現金減銀行負債減其他可換股票據等而論,雖然大昌地產仍是手頭現金高於負債,但恆隆現時非現金高於負債了。

 


此外,如果只以現金多於銀行負債而論,其實仍有一大一中一小的香港上市地產公司符合這個標準,分別是前名友聯建材、東方燃氣的盈科大衍地產(432)、前稱永盛財務、湯臣太平洋、浦東發展的湯臣集團(258)、和大昌地產接近同時上市的永發置業(287)、前稱新亞置業的會德豐地產(49)及天安中國(28)


恆隆之緣起(自脫苦海先生之紀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74


五、恆隆集團

恆隆創辦於1960年,創辦人陳曾熙(1923-1986年),原籍廣東台山。陳曾熙戰前曾留學日木,攻讚土木工程學,回港後在永隆銀行任職,擔任外匯、 樓宇按揭業務,認識到香港地產業的潛力。50年代初,陳曾熙離開永隆銀行,與友人合夥創辦大隆地產,開始涉足地產業。其弟陳曾燾早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 曾在婆羅洲一帶經營建築生意,回港後協助兄長承包建築工程,生意逐漸做大。

1960年,陳曾熙兄弟自立門戶,註冊成立了恆隆有限公司,初期在九龍太子道一帶發展過不少住宅樓宇。恆隆的起步,得益於60年代初與港府的一次換地交 易。當時,港府需要恆隆擁有的九龍荔枝園後面的一個山頭興建瑪嘉烈醫院,於是以何文田山與恆隆文換,後來恆隆在何文田發展起恆信苑住宅樓宇,奠定了公司日 後在地產業發展的基礎。

1972年10月21日,恆隆在香港上市,公開發售2,400萬股新股,每股面值2元,以8.5元價格發售,集資逾2億元。恆隆上市時共擁有5個發展地 盤,包括港島半山區列提頓道1號的豪宅大廈恆柏園、北角雲景道的恆景間、恆英樓等,另有6個已建成或正在建築中的收租物業,包括銅鑼灣的恆隆中心、九龍的 柏裕商業中心、港島南灣道的寶勝樓等,已初其規模。

恆隆上市後,即將所籌集資金進行項重大投資,它耗資1.15億元以高價購入九龍旺角的邵氏大廈和新華戲院,而這兩項物業都須到1973年底才能交吉。由於 出價遠遠拋離當時旺角的樓宇價格,這項交易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後來,香港股市、地產暴跌,恆隆的大部分資金被凍結,以致錯過了1975至1976年 香港地價跌至谷底時廉價購入大量土地的良機。在把握地產市道循環走勢方面,恆隆顯然比長實、新地稍遜籌。

恆隆上市後首年純利曾高達6,570萬元,超過合和,比新地高出二成八,比長實高出五成。其股價亦一度衝至每股29.2元水平,市值達35億元。不過,由於恆隆看錯地產循環走勢,翌年純利大減近四成,直至1978年度才再度超越1973年度的水平。

在經營上,恆隆與長實、新地等相比一個明顯不同的特色是,它相當重視地產投資業務。1972年恆隆上市時,它的租金收入僅500萬元,佔公司經營收入的10%。但到1977年度,恆隆的租金收入已增加到2,880萬元,佔公司綜合純利的比重已超過45%。

恆隆在地產經營上的另一個重要恃色,就是它重視發展龐大的住宅計劃。早在1975年恆隆就興建有600個住宅單位的荔灣花園。1977年,恆隆與合和合組 財團,奪得地鐵九龍灣車輛維修廠上蓋的物業發展權,該項物業包括41幢住宅樓宇約5,000個住宅單位,即著名的德福花園。德福花園的發展利潤由地鐵公司 佔50%,恆隆、合和各佔25%,當時平均每個單位的銷售價達22萬元,超過原來的估計,恆隆賺取了可觀利潤。

1978年,恆隆以2億元向上市公司淘化大同購入約22.26萬方呎土地,計劃興建淘大花園。其後恆隆以每股9.65元收購淘大75.6%股權,使之成為 恆隆的附屬公司,以使進一步開拓淘大尚未開發的土地資源。淘大花園最後分四期發展,可提供4,800個住宅單位和部分商場,總投資達9.4億元。

1979年,恆隆與長實(恆隆佔37.5%),再投得地鐵旺角站上蓋物業發展權,興建一幢22層高的商業大廈旺角中心。80年代初,旺角中心推出之際,正值地產高峰期,扣除給予地鐵的盈利之外,總利潤高達43億元,恆隆賺得其中的1.6億元。

恆隆的發展,可說與地鐵站沿線上蓋物業發展有著極密切的關係。1981年,正值恆隆各項投資收成在望,業務進入高峰期之際,恆隆領導層雄心萬丈,先後與新 世界發展、凱聯酒店、華懋、信和地產、華光地產、怡華置業、益新置業、萬邦置業、廖創與企業及淘大等地產公司合組成3個財團,競投地鐵港島沿線9個地鐵站 上蓋物業發展權,全部發展計劃包括興建8幢商業大廈和擁有8,000個住宅單位的私人屋村,總樓面面積達700萬方呎,估計建築成本超過70億元,總售樓 收益高達183億元。其中,恆隆可獲利逾40億元。結果,以恆隆為首的3個財團奪得地鐵港島沿線9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發展權。消息傳出,全港轟動。

這時,恆隆的聲譽和實力都達到了它上市以來的最高峰,主席陳曾熙更打破一貫低調的作風,對記老暢談恆隆的發展大計,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據陳曾熙透露,當時 恆隆擁有的土地儲備,足夠發展到1987年,全部完成後擁有的總樓面面積接近1,000萬方呎。1981/82年度,恆隆錄得純利3.52億元,創上市以 來的第二個高峰。

80年代初,以恆隆為首的財團曾連奪港島地鐵沿線9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的發展權,恆隆因而聲名大噪。可惜,後來遇上地產崩潰,恆隆被迫放棄金鐘二段的發展權,其他地鐵站上蓋發展權亦被迫押後。是役,恆隆備受打擊,股價亦一度跌至低點。

不過,恆隆與地鐵公司的合作關係並未中斷。踏入過渡時期,隨著地產市場的復甦,雙方著手修訂原來計劃,將地鐵沿線各站上蓋從原來的商業用途修改為住宅用 途,並減低補地價金額。1984年5月,太古地鐵站上蓋康怡花園動工,補地價3億元,另投資37億元,興建9,500個住宅單位,其中2,200個為居屋 單位。這個佔地17公頃的大型屋村出售時適值地產市道好轉,首批3,000多個住宅單位立即售罄。受此鼓舞,1985年7月恆隆再與新世界、廖創興企業、 萬邦投資及中建企業重組財團(恆隆佔60%),繼續與地鐵公司合作,斥資20億元發展港島剩餘的5個地鐵站上蓋物業,其中補地價僅6.14億元。是項計劃 包括上環果欄、海事處,灣仔修頓花園,以及天后站和炮台山站上蓋物業,總建築面積270萬方呎,其中住宅樓宇160萬方呎。這是恆隆在80年代最大的地產 發展項目。

不過,恆隆在80年代的發展,始終受金鐘二段一役的影響,對地產循環的戒心大增,投資策略亦漸趨保守。1985年以後地產市道逐漸回升,恆隆即迫不及待地 將地鐵沿線發展物業出售,則魚涌太古站上蓋的康怡花園、富澤花園及柏景台等8,000個住宅單位,即在1984年10月至1987年3月期間以樓花方式售 罄,絕大部分單位以每方呎500至800元分期售出,而這批樓宇在其後三年價格升幅逾倍,恆隆白白少賺了不少。也正因為對地產循環持有戒心,恆隆的土地儲 備亦逐漸維持在低水平,與長實、新地、恆地等相距日遠,若干很有潛質的物業,如太古水塘(現時的康景花囿)、樂活道地段(現時的比華利山等)均先後將半數 權益售予恆地,並由對方策劃發展及代理銷售,此舉亦削弱了恆隆的盈利。

1986年恆隆主席陳曾熙逝世,遺下龐大恆隆股份指明舊屬殷尚賢作為遺產信託人,其弟陳曾燾則擔任恆隆主席。陳曾燾時代,恆隆進行了連串集團架構重組。早 在1980年8月,恆隆已購得上市公司淘化大同75.6%股權,淘大以其食品加工業務為恆隆的盈利作出貢獻,同時亦為恆隆提供了牛頭角龐大土地儲備。淘大 被恆隆收購後地產業務比重加大,與母公司恆隆業務日漸重疊。1987年8月,恆隆與淘大重組,恆隆成為集團控股公司,並專注地產發展,而淘大則易名為淘大 置業,成為恆隆旗下地產投資公司,持有恆隆中心、柏裕商業中心、雅蘭酒店、康怡廣場、金鐘廊等一系列投資物業。1988年4月,恆隆透過淘大收購樂古實 業,並再度重組,將樂古改名為格蘭酒店,專責酒店業務。自此,恆隆集團自成一系,系內各上市公司業務清晰,便於發展。不過,亦有人批評恆隆將過多精力浪費 在業務重組方面,錯過這一時期積極增加土地儲備的良機。

1991年1月,陳曾燾退任董事,由陳曾熙長子陳啟宗接任恆隆主席,恆隆進入家族第二代管理時期。陳啟宗上任後,一方面表示將繼續遵循父親陳曾熙及叔父陳 曾燾的穩健發展路線,但同時亦採取了一系列矚目行動,包括親赴英、美、日等國進行全球巡迴推介恆隆集團;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如最早發行可換股價券吸引外國 資金、成功推行「C計劃」以打破銀行收緊樓宇按揭的僵局等等,獲得投資者的好評。陳啟宗並表示:恆隆會繼續積極擴大投資物業組合比重,同時在增加土地儲備 方面亦將更加活躍,爭取5年後與其他地產集團看齊。

不過,90年代恆隆系發展策略的重點,似乎仍集中於擴大投資物業方面,其中淘大置業擔任這方面的主角。1992年6月,淘大宣佈10股供3股計劃,集資 27.9億元,其後在8個月內全數用於擴展投資物業組合,包括以7.2億元購入約17萬方呎麗港城商場、以9億元購入約30萬方呎的中區渣打銀行總行大 廈、以3.3億元購入15萬方呎的長沙灣百佳大廈、以8億元購入的豪華住宅花園台2號等。1993年1月以後,淘大通過撥出內部資金及借貸共11.4億 元,10月再透過發行可換股價券集資19.9億元,繼續收購有升值、加租潛力的優質投資物業。換言之,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恆隆系已動用50億元購入投資 物業。

1993至1994年間,淘大置業的投資物業陣營進一步加強,先是位於太平山頂的山頂廣場落成啟用,該物業樓面面積13.4萬方呎,全部租出;而早幾年向 張玉良家族購入的銅鑼灣百德新街一帶物業,價位亦已大幅上升。「食街」經改造成「名店坊」後租金升幅逾倍。1994年,淘大又斥資12億元收購旺角麗斯大 廈,而拆卸重建的尖沙咀格蘭中心亦落成啟業。到1996年,淘大置業旗下的收租物業面積已達546萬方呎,絕大部分均是位於地鐵及九廣鐵路沿線的優質物 業,年租金收益接近24億元。至此,淘大已躋身香港一流地產投資公司之列。



在2000年及2001年的重組計劃,把地產業務轉移至淘大地產,並把之易名為恆隆地產,其後恆隆控股(10)把格蘭酒店(A,195,B,196)注入恆隆地產,並把之私有化。


業務轉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728/LTN20000728017_C.doc


格蘭酒店之注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829/LTN20020829011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1/LTN20090731123_C.pdf


 





恆隆主席陳啟宗先生之專訪等: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E9%99%B3%E5%95%9F%E5%AE%97&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10


2009年上半年業績:


公司有96.32億現金,但有91.66億長期負債和8億短期負債,以及15億的浮息票據,現時淨負債21.34億元。


大昌地產之歷史(來自脫苦海先生之紀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5

大昌地產的創辦人陳德泰,祖藉廣東新會,早在1950年代初已活躍於香港地產界 , 1950年代中後期已成為香港較大的地產商。1972年8月,陳德泰創辦大昌地產 (集團)有限公司,同年12月11日在香港掛牌上市,將面值2元的股票共1,250萬 股新 股,以每股4元的價格公開發售,集資5,000萬元。當時,大昌地產除直接擁 有地 皮物業外,還擁有若干重要發展工程的少數股東權益,包括和記大廈25% 權益、 禮頓道一面積41萬方呎商場寫字樓組合40%權益等。
大昌地產上市後,充份利用股票市場狂熱的機會,發行新收購物業或其他地產公 司的少數股東權益及聯營公司權益。1973年,大昌就先後15次發行新股,發行的 股數高達1.5億股,先後用於與新鴻基地產、泰盛發展、利興發展、嘉年地產及 和記國際等公司換股,又購入太批物業及地產投資公司,如購入喜來登酒店35% 股權、都城地產25%股權及太古昌25%股權等。

大昌地產在上市初期,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地位頗高,主席陳德泰更被稱為「地產 強人」。不過,大昌較少獨立自主地發展地產,也缺乏魄力獨力承擔大型發展項 目。上市不久,大昌就依附英資財團,協助其地產發展。當時,陳德泰與英資和 記洋行的祈德尊關係密切,大昌與和記屬下黃埔船塢在紅磡擁有龐大土地儲備的 黃埔船塢合組都城地產,以大昌的資金及由建築到銷售的系統,去發展黃埔船塢 在紅磡、大角咀及香港仔三座船塢的土地,但後來和記集團陷入財政危機,控制 權被匯豐銀行所奪,匯豐派「公司醫生」韋理入主整頓,安排和記與黃埔合併, 形勢發生變化。 韋理認為香港地產市道蓬勃毋須與大昌分享,因而推翻雙方往日的許多口頭合約,導致雙方關係破裂對簿公堂,
後來庭外和解。1979年,大昌地產以3.1億元向和記黃埔購回都城其餘55%股權, 同時以1.1億元價格將中區和記大廈25%業權售回和記黃埔,雙方合作由此終止。

1973年,大昌地產還和英資太古洋行合作,聯合收購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 改組為太古昌發展,當時太古集團剛涉足地產業,試圖借助大昌的經驗發展規 模龐大的太古船塢。後來,太古集團也覺得沒有必要讓大昌地產分享,遂於1977 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大昌兩次與英資洋行的合作都半途夭折。後來大昌 又和希慎合作,興建希慎大廈及禮頓中心,1981年9月,利氏家族組成希慎興業在 香港上市,大昌變成持有小量股票的小股東,也不成氣候。大昌地產這種經營方 式,雖不致吃大虧,但卻失去大事擴展的良機。

1981年,大昌地產創辦人陳德泰病逝,公司主席一職遂由其長子陳斌接任。陳斌 1974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成後返港協助父親管理家族生意,當時出任 公司主席時年僅38歲,成為香港最年輕的集團公司主席。不過,由於大昌地產經 營作風較保守,缺乏大氣魄,此時已逐漸落後。

大昌集團(88)的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5/LTN20090625233_C.pdf


公司現金有3.68億,銀行負債1.15億,淨現金2.51億。


原地產之由來是來自盈科拓展最初注入德信佳的資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0504/LTN19990504025_C.HTM


注資入東方燃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08/LTN20040308025_C.doc


私有化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14/LTN2008021400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7/LTN20080417540_C.pdf


盈大地產今年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0/LTN20090820182_C.pdf


公司有32.42億現金,短期負債2,400萬,長期負債21.66億,共21.9億,淨現金10.52億。

永發置業之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0


今年全年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0/LTN20090720682_C.pdf


公司有5,900萬現金,無銀行負債。


湯臣集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7/LTN20090407623_C.pdf

2008年業績有15.13億現金,銀行負債3.85億,淨現金達11.28億。



會德豐地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7/LTN20090317305_C.pdf


如 果沒有辨證錯誤,該公司已在約150年前上市,原稱香港麻纜有限公司,在1880-1890年間因一連串內幕交易,導致香港制訂證券法,其後獲會德豐收 購。在1960年間改組,易名置業信託,作為會德豐地產旗艦,並收購張玉良之聯邦地產(77,已私有化),其後會德豐又版股購入置業信託,令張玉良成為大 股東,埋下被包玉剛全面收購的伏線。


其後,公司成為會德豐的地產業務旗艦,並曾發展鑽石山地王項目(後重建成荷李活廣場及星河明居),及投資有線寬頻(1097),之後又控制新加坡上市之馬可波羅酒店。


2000年,公司逐步整合,售出荷李活廣場及有線寬頻,其後又全購聯邦地產,之後又購入新加坡地產的上市公司,在2004年易至現名。


現時的會德豐(20)其實是收購九龍倉的隆豐國際(前稱隆豐投資,在1918年上市,後被會德豐收購,在約60年代又被包玉剛收購,並注入航運資產,其後獲注入九龍倉股權,成為購入九龍倉的旗艦),在1994年才易名會德豐。


2008年業績有55.93億現金、銀行負債21.14億,淨現金34.79億。


天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4/LTN20090824616_C.pdf


2008年業績有22.99億現金(6.02億為抵押現金),銀行負債18.77億,淨現金4.22億(若不計抵押現金,則為淨負債1.80億元。

大家仍找到這些高現金低負債的地產公司嗎,不妨分享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9

兩岸三地:忘記翻倍的利潤 因念

2010-9-2  AD





 

9月,學生哥放完暑假,從回學校大門。有仔有女的家庭,回復正常生活。對於投身股海的看官,日子並未有好過,無論是第三季度最後衝刺,或是為準備2010年結束而打好基礎,還看本月!

上月初股指上揚,沒有維持多久,加上美國數據的「一腳」,和甚麼omen,沒有定力的股民,心臟再次受罪!雖然內地A股還算堅挺,但日上日落,是留是守是進,誰敢定斷?

國策要等內部矛盾整合

看 官煩惱,筆者何妨不是,既然想多無謂,不如多方求教,或有疏通腦筋之妙!上周拜訪廣東投資友人,暢談今年末季方向。談話中,友人與筆者同時覺得,中央政策 形同「放暑假」,這段時間沒有真正的鬆緊,基本上是停下來,定眼看着市場變化,友人說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先動?很多的政策提案,在內地報道中,都說已 準備好,甚至交國務院審批,年底出台,但在友人眼裏,這些國策,並非時間性,更像政治任務,等的是內部矛盾整合,比如年初說得轟轟的金融國資委,和「一行 三會」上的金融行業監管統籌機構,最近也因為沒有一致意見,需要擱置。

友人身處內地,留着「A股的血」,當然特別關注「政策市」。不過這種停滯的動力,如何影響筆者這些「港燦」?友人以其投資港股的身份,勸告筆者,既然翻雲覆雨之力尚未到來,何不好好享受這段美好風光?

的確,友人最近「進出」港股頻繁,只求賺取生活費,不作從前翻倍的蠻勁,可謂小花也是花!美景當前,看官,心定一下嗎?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9

忘記會做微軟 不然就等死

2010-9-20 TCW




當台灣電子五哥今年上半年的獲利總和,第一次輸給傳產五哥的這一刻,台灣的電子代工業,正站在一個轉型的十字路口。

三年前,當華碩推出第一台以簡便、快速上網為訴求的小筆電EeePC時,在市場上引起轟動,曾經每五秒賣出一台,刺激惠普(HP)、戴爾(Dell)等國際大廠跟進,被《富比世》(Forbes)雜誌評選為二○○八年年度風雲產品。

然而,不到兩年的時間,小筆電又殺成一片紅海。

現在,iPad問世半年後,卻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小筆電,成了iPad出現後的主要犧牲者,看到iPad的出現,過去做小筆電的台灣業者,又開始了一窩蜂的平板電腦風潮,然而,這次能成功複製iPad平板電腦嗎?

「如果你的出發點是把Netbook(小筆電)做小,變成平板電腦,對不起,死路一條,你要想的是把smart phone(智慧型手機)做大。」

這是一位市值上千億的科技代工大廠,採購主管的告白。

他,在科技業資歷超過十年,從國內某品牌廠的研發工程師做起,經歷過台灣科技產業起飛的年代,看盡PC產業的興衰起伏,也曾主導過小筆電的研發與製造,如今手握千億採購金額,對於台灣電子業的結構有深刻觀察。

以下是他在前線的第一手觀察:

兩 年前我就對Netbook不看好,我說這個東西是「曇花一現」、「falling star」,一個品牌多賣一台Netbook(小筆電),他就少(賣)一台Notebook(筆電),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多賣多死,revenue(營 收)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利潤更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賣小筆電是虛的,賣越多死越慘」 Notebook至少還有兩萬塊,Netbook只要八千塊,淪落到外勞買來打skype回家的工具,這樣的市場你還留戀什麼?賣越多死越慘啊!表面上看來,這幫助他們把市占率提升,但這是虛的,對獲利沒有幫助啊!

小筆電剛出的時候,大家講說第一年十五咪(編按:million,百萬台),第二年三十咪,第三年四十五咪,再來馬上五年內就破百咪。大家是這樣想的,但去年三十四個咪,今年還會繼續衰退啊!

平板電腦今年是蠶食,明年是鯨吞!

iPad是硬體簡單,但豐富了應用軟體。兩年前的小筆電,是華碩發動的失敗的減法革命,當時以為這是個成功的減法革命,但是他同時減掉了軟體跟硬體。

平板是蘋果成功的減法革命,硬體減的更誇張,筆電七四七的噴射引擎,蘋果的CPU A4減到只剩下機車的引擎。

iPad為什麼可以待機七天還有電?因為它瘋狂減了硬體,沒有USB孔,沒有讀卡機,也沒有耳機,只有一個連結器,但在軟體上它豐富得很啊!硬體上它只有摩托車,但上網比飛機還快,人們會appreciate這個東西。

「搞低價結果,傷敵七分自損三分」 小筆電當初出來的時候被稱為上網機,結果iPad上網速度比它快三倍!第一個實現微軟與英特爾夢想的竟然是蘋果,真諷刺!

兩年前小筆電是潘朵拉,打開的下場是所有人的ASP(平均單價)全部往下降,雖然有量但沒有價,七傷拳,傷敵七分,自損三分,多賣一台把敵人幹掉一台,但你同時傷了自己,高價格的筆電賣不掉啊!

小筆電曾經定義為你的第二台NB,但現在淪落為外勞的電話機,iPad的減法不是只是為了減而減,而是減了為了加,加快上網速度,加快閱讀資訊的方便性,這個減法才有意義。

對於小筆電占比很高的公司,那就是等死啊!

iPad的市場是多出來的,我估計三年後會成長到一億台,不會因此侵蝕到傳統NB的市場,它硬生生在智慧型手機與NB中間卡出了一個位置,這個位置本來是小筆電想要的。

整個產業沒有一個完整配套的solution跟它打,但是以後會不會起來?會啊!為什麼兩年前我說小筆電必死?因為它進入障礙低啊!

台灣人的宿命,就只能賺組裝的錢,這是宿命啦!

你 在某方面的成功會造成你在另一方面的失敗,這是經營者與主事者的心態要改變,如果心態再不轉過來,沒有破釜沉舟,以宏達電為例,他以前做PDA代工做得很 成功,但如果一直顧著眼前的成功,沒有想到要轉,那就沒有今天的宏達電啦!現在也是一樣,當他發現Android才有未來的時候,就把微軟的工程師全部轉 到Android,叫他們忘記「以前會做微軟」,不這樣就會死翹翹啊!

富士康還在想著以前最賺錢的時代是摩托羅拉V3的時代,所以轉不過來啊。

一個成功的平板電腦,硬體要簡單,但簡單反而難。一個長期做汽車的公司,你覺得它能馬上做出一台摩托車出來嗎?他很會做五千cc的引擎,但你要他做出一台五十cc的,要減掉兩個零耶!英特爾做的CPU都必死,雙A(華碩、宏?痋^研發能力再強,能馬上做出十萬個軟體來嗎?

從硬體轉軟體,最大問題在人才 從硬體走到軟體,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卻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才的嚴重不足。

「台 灣的軟體過去二十年被微軟給慣壞了,只知道修修改改,懂開發的不多,」一位曾擔任過美商軟體大廠高階主管,現任國內某代工大廠的軟體總監,很感慨的表示: 「過去二十年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過培養了六百五十個(軟體)工程師,現在去大陸,一個月就可以訓練出一百個,外面還有五百個排隊在等。」

「在學校培養出來的人,台灣就是硬體製造,離軟體開發、雲端運算『很遠很遠很遠』,」他指出,以前國際大廠如戴爾等客戶來,都是談硬體的價格,但現在,來就直接問你「軟體(部門)有多少人?」這顯示軟體研發能力已成為當前科技業最主要的競爭力。

「當公司要從製造硬體,轉換到軟體和服務,現有的營運系統(台灣代工產業),並不熟悉如何操作這種新營運模式。」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說。

他解釋,「電子代工產業擅長玩的是,有限利潤下進行成本減法的遊戲,」客戶給的資源是固定的,能從哪裡再多省一點,不管是供應商的利潤還是材料的採購成本,只要少一點,公司的成本就能再下降一點,這個遊戲,常常是零和的結果。

「服務的邏輯卻不是這樣,」以蘋果的App Store為例,蘋果要建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平台,先考慮的卻是如何讓別人賺到錢。「這個『共利』的平台策略,值得台灣廠商思考。」李吉仁說。

「創新分兩種,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李吉仁分析。台灣廠商許多生產的know-how是自己培養出來的,蘋果卻相反,除了作業系統跟介面軟體,大部分內容和軟體都是市場上買得到的。

再不改變,台灣電子業會有什麼影響?「硬體代工不會滅亡,只是利潤越來越薄。」李吉仁下了這個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7

【原創】市盈率幻覺(五):為何有時我們需要忘記市盈率?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10185.html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即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是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南朝】傅大士

 

    

市盈率幻覺(五):為何有時我們需要忘記市盈率?

                              作者:程

市盈率幻覺(四):再談投資收益與投機收益中,筆者初步介紹了「投資收益、投機收益、投資損失、投機損失」以及

雙擊-雙殺-單擊-單殺模型」。

 

筆者提出,關於市盈率,我們需要記住的就是不能夠太高。以讓我們避免「投機損失」,防犯「增長率陷阱」,如第三象限的「雙殺」,和第四象限的「單殺」。從而讓我們的投資整體上獲得一個較高的收益。

 

但本文同時提出:有時我們需要忘記市盈率,為什麼呢?

 

因為,對處於穩健成長期的消費壟斷型企業,市盈率區間通常處於中等市盈率區間(15-30PE),其長期投資的結果,與市盈率的相關性會越來越淡。

 

如果對其投資期限長達10年,20年,30時,那麼市盈率的一些波動,對投資結果的影響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偉大的投資人查理·芒格早在1994414日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一篇著名演講《論基本普世智慧及其與投資管理和商業的關係》中,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這一點:

 

「長遠來看,股票的回報率很難比發行該股票的企業的年均利潤高很多。如果某家企業40年來的資本回報率是6%,你在這40年間持有它的股票,那麼你得到的回報率不會跟6%有太大的差別——即使你最早購買時該股票的價格比其賬面價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業在過去二三十年間的資本回報率是18%,那麼即使你當時花了很大的價錢去買它的股票,你最終得到的回報也將會非常可觀。 

所以竅門就在於買進那些優質企業。」

 

事實上,通過統計分析,筆者發現我們長期投資所獲得的大部分利潤,將來源於「企業的股利分紅」以及「企業淨利潤的長期複合增長」。  如下圖:                                                        【原创】市盈率幻觉(五):为何有时我们需要忘记市盈率?【原创】市盈率幻觉(五):为何有时我们需要忘记市盈率?


從長遠看,以上企業的平均市盈率長期在15PE附近,並在10-50PE之間上下波動,有時甚至在50PE以上,如筆者在《

市盈率幻覺(三):2類估值誤區中的統計圖。儘管如此,對這些企業最後的投資結果:年收益率,仍然約等於每股利潤增長率加股利率。註:若將每年的股利分紅再投資於同一家企業,所帶來的復合收益將非常可觀

 

而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基本可以忽略處於穩健成長期的消費壟斷型企業的市盈率,只要其市盈率不是高的特別離譜,以透支未來5-10年的利潤增長,我們就應該堅持持有。

 

正因為如此,偉大的投資人巴菲特提出了「護城河」概念。並進一步指出,「以公道的價格買入卓越企業,比以極低的價格買入平庸企業要好。

 

為什麼呢?因為企業的「護城河」是動態變化的,並且有「寬、窄,深、淺」的不同,大多數平庸企業的護城河又淺又窄,其未來自由現金流是高度不穩定和不確定的;而我們喜歡又寬又深的護城河,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的變寬變深,它將保障企業未來創造自由現金流的穩定性、確定性、成長性和持久性,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複利的威力」,為我們持續不斷的創造投資利潤。

所以,做投資分析,需「

定性定量正如巴菲特所說,定量決策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確定無疑的利潤,但定性決策卻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真正賺大錢的投資機會,巴老稱之為「高概率事件洞察力

 (high-probability insight)」,以識別「真正的卓越企業」,這也是資本市場最稀缺的一種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2

航運-上個月寫的忘記貼這裡了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0864.html

航運是一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

早在70年代末包玉剛在航運最熱的時候上岸。買入九龍倉。這是非常經典的案例。同期的另外一位船王OOCL的董浩云去買船結果差點倒閉。當然最後是沒有倒閉如果倒閉了也不會有前特首。

今天看到華爾街見聞的文章「幾家全球最大的為航運業提供融資的銀行告訴FT,這甚至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歐洲銀行緊縮信貸—>船舶交易融資困難—>交易價格下降—>船舶抵押品貶值—>銀行催促出售方加速拋售船隻—>交易價格進一步下滑。」

這段讓我有了想寫東西的衝動。
這個所謂的流程讓我的第一反應是完全是模仿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裡的模型。信貸和抵押品那個部分。
只是模仿的不夠漂亮。這應該是某個MBA畢業的學生使用的模型。

以下是我對航運的一些看法。成熟度大約80%-90%包括時間點很多還不夠清晰但是提前寫出來也大致不會有太大偏差。

一週期性行業
世界上只有兩個行業。A.高增長性 B。週期性。
這是我的看法。
這裡只探討週期性
週期性的特徵更多體現在供應和需求的不同步上。而非其他。
週期性的長度和兩個因素關聯最密切
A.信息傳播的速度
B.供應更新的速度。
A.信息傳播速度現在都是接近光速而且也是速度提高的極限。
對於航運行業的分析主要在B。
對於航運也來說,供應取決於兩點
A。新船建設週期。
B。舊船拆解週期。
一個是新增運能的週期算增量 一個是削減目前供應的減量。一增一減就是供應端的變化。外加一個需求端的變化就是整個行業的格局。


二.分解航運的需求

航運需求按照我目前的知識大約分三塊
1.干散貨
2.油輪
3.集裝箱。

1.干散貨的目前的最主要變化是三個。
A.鐵礦石最大供應商力拓自己建設干散貨船隊。從巴西吧狂運到中國。
B.中國的需求疲軟,主要是房地產下滑和鐵路下滑導致鋼材需求減少。最典型的特徵是港口積壓的厲害。C.中遠拖欠船的租金後來是大新華海航旗下的。這都是典型的見底標誌。

2.油輪最大的變化是對雙殼油輪的需求。好像單殼被撞後洩漏會導致環境問題。這也是管制要求。

3.集裝箱最大變化是A380方向就是點對點大船的趨勢明顯。同時馬士基的準點開始了一個航運新時代。對時間的追求超過對價格的追求。這會對行業有深遠影響。

同時作為整體來看可以把航運的需求和全球化和全球的GDP增長劃等號。
符合年增長3-5%是很容易看到的。在未來的10年內。
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什麼歐債什麼中國地方債都是小事。唯一的是美國國債可能有些許影響。

這裡需要指出的週期股不包含光伏。光伏不光是供應過剩的問題。需求消失的問題。不是週期性的供應過剩超越需求的自然增長。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光伏的故事可以參考我寫過的關於補貼行業的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http://slamnow.blog.sohu.com/192775116.html

三。分解航運的供應。

供應簡單一句就是造船週期。按照我的知識範圍理解的情況大約6-8Q是建造週期。外加2-4Q的提前量包含產能安排之類甚至信貸。
也就是決定造船到投放運能大約10Q
從這角度說我們幾乎可以確定航運的週期也就是10Q左右。

造船業的景氣度幾乎就是航運業的先行指標。

這裡有兩個參考閱讀關於造船也的景氣度。
一半船企無船可造:中小船企欲「剩者」突圍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125233207/

這篇篇中的最亮點是:
「受危機影響,打折降價、延後客戶的付款時間、接受訂單生產延遲、甚至修改船型,等等,我都可以為你做到,但是唯一的條件是你不能棄船撤單。」11月28日,大型民營造船廠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向記者表示,在他的這一堅持下,揚子江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沒有一條棄船的船廠。「
熔盛重工半年報數據有誤?
http://space.wolun.com.cn/38713/blog/40453.html
這篇中的亮點是
」也就是說,如果從交付的船隻數推算,有兩隻船是退掉的訂單。從載重噸推算,應該是合理的,因為10只船的載重噸大於8只船交付的載重噸,但是從訂單金額推算,卻不合理,上半年的收入比10只船的訂單總額還高。「2只船是退掉的訂單。結合上篇看或許就是棄船。

從這兩篇文章看。造船業的壞日子才開始。現在是棄船未來是沒有訂單。

那麼推演到航運就是目前還有新的供應。未來2年新的供應會減少到極限。

那麼比較合理的推演就是未來的2Q是航運股最佳的投資點。這就是本文的最核心結論。

同時2Q後的大約8-12Q後是結帳日期。大約收益會在3-5倍。
前提是投資的標的沒有倒閉風險。

用一句話總結本文就是用造船週期推演航運的Boom bust週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8

學會忘記價值投資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08/06/blog-post.html
收到舊同事的電郵, 內容是一則有關價值投資的轉載。

當中內容有關文章筆者對一些公司能否長遠地處於行業的領導地位作出懷疑, 意指中國現今的龍頭股不一定是將來的龍頭股, 雖然有些觀點我不太認同, 但多吸收他人的觀點再作獨立思考也不是壞事。

以下是原文轉載:

學會忘記價值投資 (明報) 2008年06月 14日


【明報專訊】祈求回報的投資,並非因為價值,而是因為有機可趁。美國數十年的強勁增長,無數龍頭企業最後在競爭中卻被後來者擊敗,凱馬特 (Kmart)、摩托 羅拉、世通(Worldcom)、美航……我們可以拉出一個很長的列表,他們都曾經是不同階段的行業絕對領先者,但後來均讓市場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市場交易真正的機會在於,在經濟的轉型期後,小企業有時能夠愈做愈大,而大企業卻往往愈做愈小——在道指建立100多年後,目前只有通用電氣(GE)一家,成為真正的「百年品牌」。可見,「中國好,企業就好」,這樣的邏輯其實也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


從中短期來看,價值投資更是空想。沒人能確認市場的走向。有很多人,他們把成功歸結於自己的能力,而把失敗歸咎於自己的運氣。但我認為,應該反過來,我們應將一年之內,超出預期的「成功」,都看成是自己的運氣;而把各種各樣的失敗,歸咎於自己的能力有限。


..........
..........
 

勿被贏輸概率誤導

謝國忠(前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認為,在6000點一帶投資於中國的股市,理論上的勝率遠遠低於一般的「賭場」的「裸勝(從理論上計算,一般的賭場均取53%)」。


他是對的。如果我們大家在一個房間之內,來賭「電話號碼」,號碼尾數為單數或雙數的概率均是50%,如果賠率為1:2,那麼,我們的勝率就是 50%×2=1;號碼尾數為某一自然數的概率是10%,如果賠率1:20,我們的勝率就是10%×20=2。所以對最終的結果而言,我們不應被50%和 10%的概率所誤導。當然,在賭場內,問題一般是來自於賠率的大小,而賠率是1:2還是1:20都是賭局老闆說了算。但是股市的賠率,卻是大家都可以計算 出來的。


縹緲 《中國經營報》特約評論員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6-17
 
後記 :

這篇可以說是提醒了很多先入為主思維的人, 現今的龍頭不一定是明日的龍頭, 可能在20年、30年後消失了也說不定。30年前買下匯控、恒生、長實、新鴻基、和黃、中電、港燈、太古等等, 並持有至今的人, 一定非富則貴, 但一將功成萬骨枯, 背後又有多少家公司今天已經不存在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6

雕爺內部郵件:河貍家估值已達10億,出發的太久不要忘記為何出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9/145241.html

這是一封雕爺自稱內部郵件的公開信。據雕爺透露,河貍家僅用半年,估值已達10億人民幣,正在洽談B輪融資中。在信中,雕爺說到,他們做的三家公司其實有相同的定義——收窄客群,創新價值;顛覆行業,闡述未來。
 



公司的全體小夥伴們,不好意思哈,寫這封郵件給大家時,我其實正在和另外七個公司高管在大溪地度假,其實這是阿芙早幾年留下的傳統,因為七八月份是傳統上化妝品行業的淡季,所以這幾年來一直都保持著這個時間段去海島避暑的習慣。

但現在好像不太一樣了,我們不僅僅有阿芙這一個業務,阿芙在去年就已經達到12億人民幣的投資估值報價。而雕爺牛腩,則在2家店開業後就已經被VC給出的Term sheet中估值4億,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8家雕爺牛腩,還有天天爆滿的薛蟠烤串、2家皮娜鮑什下午茶,和切客鬧小醜煎餅,這套品牌矩陣形成的“以中央廚房為供應鏈核心”的成本控制體系和針對Shopping Mall的談判能力,競爭力越發凸顯——雖然餐飲板塊現金流良好用不著去融資,但我猜接近10億的估值應不算誇張。

而河貍家則在幾天前,我們在日本轉機途中,接到“以太資本”的FA李悅給我發來的微信,一家知名VC已經發出正式Term sheet,此次B輪融資對河貍家的估值接近10億人民幣(其實對方是美元基金啦,但我喜歡換算成我熟悉的幣種,還顯得多一些),A輪的IDG也明確表示會跟投。

達到10億估值這件小事,阿芙用了整整8年,雕爺牛腩用了2年,而河貍家如果從3月11日接第一單美甲開始算,僅僅半年。

大部分外界的解讀,一定是“風口上的豬”原則啦,雖然這也不能算錯。如果河貍家是做自行車補胎業務的,我想無論如何沒法太值錢。但O2O確實是今天風口浪尖上的東東,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這個概念火得一塌糊塗,我們的河貍家美甲則剛好在這個時間段切入,甚至短短時間迅速超過500名美甲師,且日單量已然上千,成長速度驚人,如果把我們想象成一家美甲店,毫無疑問是中國第一大,而且每隔幾個月就翻倍——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所謂估值,都是浮雲,那只是個數字,而且是個容易令人迷茫的數字,“出發的太久,以致忘了我們為何出發”,這才是我想和大家談談的。

我對咱們的這三家企業,都有相同的定義。做為願景——精油、餐飲、美業服務O2O三個完全不搭的行業,居然可以共用這兩句話16個字:“收窄客群,創新價值;顛覆行業,闡述未來”。

你看,阿芙品牌是國產品牌里賣得最貴的,但我們目前在全球簽了7座著名老牌莊園,為阿芙契約種植,直供精油原料。意思是我們根本不會做平價品牌、低廉售價,因為我們的成本確實高,這就是“收窄客群”。雕爺牛腩也一樣,不做家庭用戶的生意,不接待兒童,克制售賣酒水,雖然只有十幾道菜,但舍得用好食材,開業至今不放一粒味精,調味只用熬制的傳統金湯……所以人均客單150,差不多是Shopping Mall里最高。甚至薛蟠烤串為了搞定優質羊肉,先去內蒙錫盟買了個牧場,所以我們怎麽照顧普羅大眾低消費要求?吃個烤串人均近200我也不想,但保證了各種細節精美後,你讓我賣得便宜,“臣妾做不到啊!”

河貍家這個O2O項目籌備時,我們也知道比如做家庭保潔之類的上門服務,受眾比美甲大很多。但只有一個問題:誰都接受、但低客單價的項目,咱們團隊完全沒靈感。咱們只會做那些挑剔客人的生意,這些挑剔客人雖然難伺候,但容忍較高價格呀!嗯,這麽一收窄,咱們就腦洞大開,靈感源源不絕。美甲客人多挑剔呀,根本賣得不是好不好,而是美不美!咱們連賣碗牛腩面都能賣得那麽美、那麽雲霧繚繞有儀式感,難道還怕指尖上畫油畫麽?

目標客群一收窄,創造全新的“顧客價值”就容易了。大家看看那些阿芙、牛腩、河貍家的死忠客人,為何愛我們愛得死去活來?不是因為咱們便宜啊!而是市場上幾乎沒有同類競爭者,能和咱們一樣,為她們提供如此享受的細節、充滿靈感與創造力的貼心服務。

那什麽是“顛覆行業、闡述未來”呢?這是咱們的夢想。我總在內部說,上市?咱們不感興趣,有一天上市了也沒所謂,也不令人反感而已。但那不應該是一個優秀企業追求的目標——至少咱們興奮的東東,是如何顛覆一下所在的行業,闡述一下未來這個行業的前景。

精油行業和餐飲行業不說了,咱們這兩個品牌早就引發了業內大討論;說說河貍家美甲,“顛覆行業”已經開始了,據說北京上海兩地的美甲店老板,最恨的人就是雕爺,因為這王八蛋把他們店里最優秀的美甲師都挖走了……哦,其實,嚴格說,不是我挖的啦,而是她們聞著味道主動就投奔河貍家來了,因為我不當他們老板呀!我當她們的合作者,河貍家APP上其實是個美甲師的平臺,只要你手藝過關,你自己定價作品、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時間,想玩就玩,想幹就幹,想怎麽賣你的美麗作品都行——只要你能賣得掉!不過,虛標高價但服務不給力,得到差評,嘿嘿,那您也得自己忍受。說白了,誰不喜歡賺更多呀?誰不喜歡工作時間更自由啊?你是個美甲師,你說你是在美甲店當打工者,還是投奔河貍家,當自由職業者?

顛覆的力度足夠大時,“闡述未來”就開始了。在這一點上,我很贊同羅輯思維的羅胖子觀點,未來很多人會“U盤化生存”——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河貍家做的就是美甲師這些手藝人的大聯盟啊!所以咱們河貍家內部的Slogan是“自由職業者萬歲!”我天天鼓吹的是:毫無個性的商業品牌之後,是“自品牌”的興起,每一個手藝人自己的姓名,就是品牌,憑借手藝吃飯,獲得有尊嚴的收入,不再依靠“組織”,不用阿諛“上司”,不必忍受“壓榨”,用自己雙手獲得尊敬,自覺自發磨練技藝,為顧客創造美好與感動,守護自己的姓名,捍衛自己的自由與獨立,只有這樣的人成為社會中堅,這個社會才能有更多公平,這個國家才會有更多希望!媽的,每次我想到這些,都會微微濕潤眼角呢!

這就是我們的夢想與動力。

北京上海目前都有山寨河貍家模式的,但據我觀察,和我們本質上完全相反:他們只是雇傭美甲師,然後為顧客提供上門服務,他們自己倒成了“無店鋪美甲店”的老板,然後賺打工美甲師的差價……哦,好處是,他們上來就有利潤,畢竟有差價可賺。而河貍家上來封死了自己的路,承諾永遠不收美甲師提成傭金,美甲師永遠是“所見即所得”,你見到的錢100%歸你所有……當然,這也是為啥我一上來就給河貍家融資的前提,否則A輪那幾千萬,還用得著找VC麽?一想到未來河貍家至少要燒掉幾個億現金,我也覺得菊花一緊呀!所以,持續的融資之路,不得不一早就開始。

再艱難,只要能夠“闡述未來”就是值得的。當比爾·蓋茨夢想著“每個人的桌面都有一臺電腦”時,當喬布斯夢想著iPhone“重新發明了手機”時,他們都知道一點: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實現未來。而河貍家夢想著未來有幾百萬上千萬的自由職業者,自己當自己的老板,獲得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心靈自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為之打拼的事業夥伴,也收獲了快樂與意義。

是的,我總在擔心,我們每天上班努力,到底TMD有沒有意義?這個世界上那麽多企業,難道少我們這一家麽?如果我們倒閉了,是不是和非洲大草原上某個蟻穴覆滅一樣?幾百萬只螞蟻被一場天災或食蟻獸消滅,死掉了,可是,這個世界有什麽變化麽?真的有人關心麽?如果毫無意義,那麽我們這些企業人,和這些螞蟻一樣每天辛勤搬運勞作,還那麽努力,有啥價值咩?

但如果我們闡述了未來,一切就不太一樣。即使是蘋果,有一天也會倒閉。事實上,拉長時間來看,任何企業都是速朽的,和人的生命一樣,都是短暫無比。但有一種可能,成為不朽,做為人,你可以成為畫家、音樂家、戲劇家,幾百年以後,人們仍然看著梵高的向日葵感受陽光,聽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心潮澎湃,而小孩子則聽著安徒生《小美人魚》帶著淚光入眠……做為企業,闡述未來世界之摸樣,激勵一代又一代企業家去開啟明天人類新的生活方式,征戰未知的疆域——波音使人們跨洋飛行如此便利廉價,福特使汽車走進千百萬中產階級的家庭,任天堂使得全世界人們的童年如此快樂難忘,就算是今天慘淡求生、已無法獨立存在的摩托羅拉,畢竟也是發明了移動電話的先賢,當年雄心勃勃的“銥星計劃”,66顆衛星環繞地球組成無縫網絡,讓這顆星球的溝通再沒有死角——沒錯,我知道那次計劃從商業上失敗了,但那種人類的熱血夢想,野心勃勃、膽大包天的創舉,令我今天依然記得銥星電話當年的廣告語,“溝通看不見,但無遠弗屆。”

好了,我抒情完畢。

回到現實,我記得有一次,有記者問馬雲,為何王峻濤做8848電子商務時,明明比你早很多,但他失敗了而你做成了?馬雲回答,“噢,我和他都是特能講演,各個場合大談未來的人,所不同的是,我負責外面吹牛,而家里有一群兄弟把我吹的牛實現出來。他嘛……他吹完了就是真吹完了。”

無論精油、牛腩、還是美甲,咱們從事的本質都是服務業。服務業是啥?就是“手上全是老繭”——技藝的打磨,沒有一天可以止歇。魯賓斯坦說,我一天不練琴,我自己就能感覺到,我兩天不練,樂評家就能感覺到,我三天不練,普通觀眾都能感覺到……而我們的每一樁生意,都是這個類型的苦逼生意呀各位!精油,線下就是一個一個手護做出來的,線上就是一個一個咨詢培育出來的。牛腩?那真是一碗一碗端出來的,端一碗,賺5塊錢,烤串烤好一串賺2塊,嗯,啤酒賺得多點,鼓勵顧客多喝一杯……但得罪一位顧客,這輩子再別想賺他一毛錢……美甲?簡直集大成了,一方面要服務好美甲師端,教她們禮儀規範,為她們找頂尖的培訓老師(9月份甚至請來個美國TOP級美甲專家教學),一方面還得伺候好每一位顧客,小到一副進門穿的一次性鞋套都不能隨便。什麽是細節?就是每一個人都變成處女座、強迫癥、控制狂、以及完美主義大變態。

但這不就是服務的本質麽?讓每一個顧客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無可挑剔,付錢時恨不能多介紹幾個朋友下次一塊來,分享她的滿意——如果我們做不好這些服務細節,那我們和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還有什麽區別?!

最後,我想說的是,目前O2O實在是太火爆了。每天打開朋友圈,都是各種O2O項目融到錢的新聞,而且金額都挺高。但是,根據歷史經驗,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火爆到極點,就是拐點呀!所以我大膽預測,這一輪O2O融資的熱潮,應該半年到一年內就該熄火了——不是說O2O本身,而是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情,往往和企業發展節奏,是不匹配的。2000年的時候,門戶互聯網興起,火爆過後就是大家再也不投互聯網了,但不代表沒價值呀。潮水退去,沒褲衩的自然消失,但手上有老繭的,則真正強壯起來。我還記得2011年初,大家都覺得網絡商品品牌會崛起,VC們瘋狂投資淘品牌,很多VC誤以為阿芙也是淘品牌——其實阿芙上網前就已經上百家高檔商場專櫃,是線下精油中國第二了,只不過在網絡彎道超車,很快變為第一罷了——那幾個月,阿芙也收到很多邀約,但突然間,市場就冷了,VC全都躲起來看不見啦,阿芙反正也沒拿錢,人若無名專心練劍嘛,苦練內功,直到今天仍然在行業里遙遙領先。可當初不少拿到錢的淘品牌,今天不見了。

O2O多半也是這樣,大潮來了,人人都弄潮,這是好事。唯一問題是,每天問自己一遍,潮水退去呢?褲衩在哪里?咱們也不例外,一疏忽,咱家的褲衩也保不住!所以,回到前文那麽多啰里啰唆,“有名沒名,專心練劍”就對了。唯有手上的老繭,能抵得過一切浮躁與行業周期,唯有手上的老繭,是顧客埋單時滿意微笑的基石。

貌似這篇文字,更應該起名叫《夢想與老繭》,但為了PR效果嘛,現在的名字更狗血一些。咦?這不是”內部郵件“麽?對呀,這年頭,凡註明“內部郵件”都是寫給外人看的……不過,你真的以為只是寫給外人看的,又錯了,這篇文章,恰恰也是寫給我自己和全體小夥伴看的,且認真無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33

足球是唯一讓我們忘記仇恨的東西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808

4月29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群踢足球的男孩聚集在一起拍攝合影。 (新華社/路透/圖)

“中國13億人,為什麽選不出一支像樣的隊伍?”

薩達姆的兒子烏代給每個輸球的隊員發6只沒有翅膀的小蟲子。球員們需要“照顧”這些蟲子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如果有蟲子丟了或死了,球員就會受到鞭刑。

“國家隊隊員來的時候,檢查站的軍人會讓他們迅速通過,極端分子甚至會為了避開足球運動員,延遲引爆炸彈。”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走進這個一天都不能沒有足球的國家。

“伊拉克人可以一天沒有安全,不能一天沒有足球。”海德爾說,足球是唯一讓我們忘記仇恨的東西。

海德爾是伊拉克最受歡迎的足球解說員之一。只要他一通電話,伊拉克國家隊隊員會一個不落地來陪你吃頓晚飯。海德爾服務於庫爾德地區的一家全國性電視臺,他既是多個體育節目的制片人,也是主持人。

海德爾的話很容易驗證。我們隨即問了不少伊拉克人,“除了足球,這個國家第二大運動是什麽?”幾乎沒人能回答出來。他們能背出足球俱樂部隊員的名字、國家隊每場友誼賽的時間,卻不知道誰替伊拉克贏得其它的亞運獎牌……

伊拉克人對足球的愛,排他而霸道。戰亂中,他們最關心的只剩足球。

2014年10月28日,海德爾的新節目《秘密和人格》(Secret and Personality)開播了,專門講述薩達姆時代的球員往事。

開播前,他壓力不小。采訪“前國足”非常難,他們曾經家喻戶曉,現在大多已經退隱,上電視等於將他們暴露在反薩達姆極端分子的眼皮底下。

同樣,作為這檔節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海德爾也可能面臨人身威脅,薩達姆的反對者與支持者可能都會討厭他——反對者不喜歡薩達姆被提起,支持者則憎恨他拿薩達姆的陰暗面說事。但海德爾始終覺得,伊拉克人應該開始面對足球背後附加的政治、宗教和歷史。他堅持讓節目按時播出。

1980年代末,薩達姆任命長子烏代為足協主席。那時,國家隊隊員沒有工資,輸球還會被懲罰,網上流傳最廣的是,烏代會命令球員們踢石球,直到雙腳鮮血淋漓。

在節目中,海德爾的一個采訪對象談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處罰:烏代給每個輸球的隊員發6只沒有翅膀的小蟲子。球員們需要“照顧”這些蟲子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如果有蟲子死去或丟失,球員就會受到鞭刑。

諸如此類的處罰給球員很大的心理負擔。“高壓之下,伊拉克足球反而失去了以前的輝煌。技術好的球員不再願意為國效力,更希望能到海外發展。”海德爾說。

海德爾也曾是巴格達一間少年足球訓練營的運動員,與悶頭踢球的小夥伴不同,他還熱衷於研究足球戰術。但在2003年之前,這也只能是個人愛好。薩達姆統治時代,全伊拉克只有一個電視臺兩個頻道,體育節目每天只能分到一個小時的時段,沒有為足球騰出特別時間,不插播任何國際賽事,所有的內容都關於伊拉克當地體育競技。

9月17日,伊拉克首發陣容在亞運會男足小組賽開賽前合影。 (新華社記者 盧炳輝/圖)

美軍攻下巴格達後,電視臺井噴。雖然沒有機會加入國家隊,但是他卻通過攝像頭延續了對足球的熱愛。退役後,海德爾加入了庫爾德的一家全國性電視臺。海德爾的第一個節目叫“每日體育”。節目中,他將伊拉克報紙里所有的體育新聞匯總,拿到電視上去品評。

“我始終相信,體育記者是可以團結起來保持這個圈子的純凈的。”即使在2005年到2008年那個宗教沖突最嚴重的時期,海德爾仍然堅持不觸碰教派沖突的話題。

在伊拉克國家隊中,有庫爾德人,也有遜尼派、什葉派。但海德爾說,國家隊隊員之間從來都和平相處,球場,是生存在巴格達的伊拉克人心中唯一一塊凈土。

海德爾問我們:“中國13億人,為什麽選不出一支像樣的隊伍?”他說,伊拉克人的足球天賦似乎與生俱來。現在,上街踢球的孩子少了,因為伊拉克建了不少封閉球場,吸引了很多小孩。

今天的巴格達,足球場就建在檢查站之間,在移動水泥墻林立的街區中。“越是戰亂,伊拉克人越需要足球,讓他們逃離現實,給他們希望。”海德爾說。

海德爾最近最關註的新聞,是2014-2015賽季許多“前國腳”的回歸,他們大都是薩達姆時期逃亡海外的。

2003年之前,伊拉克球員不被允許到國外俱樂部踢球,只能為國家效忠,很多球員就偷偷跑了出去。2003年之後,出去踢球的人越來越多。

國家隊訓練沒有好的場地,政府就出錢讓他們出國訓練,到迪拜,到歐洲,到南非。政府有石油,不缺錢,球員年薪超過30萬美金。海德爾介紹,“再說足球也是政府凝聚伊拉克人心最重要的辦法。”

今年世界杯,伊拉克沒能入圍,但人們還是一樣地癡迷。到處都是看比賽的人。

2003年到2008年,海德爾覺得這是伊拉克足球突飛猛進的五年,那時候,球員們鬥誌昂揚,不是為了錢,完全為了國家榮譽,而這段時間也恰恰是伊拉克戰後最亂最危險的五年。

伊拉克也曾傳出足球隊員被綁架事件,海德爾說,那只是個案,“而且還是被他親戚綁架的”,巴格達每天都有炸彈,國家隊隊員可以說是巴格達“最安全的人”,檢查站會讓他們迅速通過,極端分子甚至會為了避開足球運動員經過,延遲引爆炸彈。

2007年,伊拉克獲得亞洲杯冠軍。那天下午,海德爾恰好負責決賽解說。他從下午四點忙到淩晨兩點才回家。窗外,巴格達城里槍聲四起,沒有煙花,伊拉克人用槍聲慶祝這份榮耀。“那一刻,不管你是庫爾德人,遜尼派穆斯林,什葉派穆斯林,還是基督徒,突然就剩下一個身份:伊拉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99

野村:忘記加息吧 我們需要的是QE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67

美聯儲2014年最後一次決議已經畫上句號。市場分析人士對於前瞻指引的措辭調整和未來加息前景看法不一。其中野村證券的Bob Janjuah看法最為“出彩”,他表示美聯儲可能需要推出QE4以對抗全球性通縮。

Bob Janjuah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

我認為2015年的核心主題將是“通縮的勝利”或者是全球經濟體“日本化”。如果這一判斷正確的話,美聯儲加息將毫無可能。取而代之的將是推出QE4以對抗全球性通縮。在我看來,歐洲央行的QE,或者日本繼續擴大QE都不能成為美聯儲QE4的替代品。

2015年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增速放緩以及去通脹化/通縮化。這兩大因素將影響到全球央行的決策以及全球市場的波動。我認為有四大因素將導致去通脹化/通縮化出現:全球去杠桿感化;人口老齡化;科技革新以及全球化。

就目前來看,我相信2014年的市場大方向將延續,並且會得到進一步加強。簡單來說,強勢美元,全球性的低國債收益率以及市場波動加劇將在2015年更為顯著。投資者將會更偏好優良資產並拋棄高風險品種。舉例而言,新興市場高收益國債以及美國垃圾債市場都可能被市場所摒棄。

能夠改變這些趨勢的唯一因素在於美國的消費能力。2014年這是全球經濟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但是美國消費需要在明年保持4-5%的增速才能維持全球經濟整體向好。但是,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需要再次將高負債化。我認為這種概率較低。低油價同樣是我密切留意的一個因素。市場普遍認為低油價凈利好美國的消費。這看起來淺顯易懂並且十分有根據,不過我認為這完全是一個誤解。

我將在2015年的報告中詳細介紹具體的內容和細節,並闡述我的理論支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