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G20杭州峰會紀念郵票等紀念品自發行後就受到熱捧,來自浙江省郵票局方面數據,截至目前,所有郵票及相關產品銷售額已破1億元人民幣。
據報道,中國郵政此前發行了《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紀念郵票,該紀念郵票1套1枚,郵票面值1.20元,郵票規格50×30毫米。紀念郵票整體以淡綠色為主色調,給人的感覺自然清新,透露著一絲“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味道。
本套郵票圖案內容不同於以往國際大型會議紀念郵票,圖案除包含G20杭州峰會LOGO完整圖案外,還融入了會議舉辦地杭州的西湖風光元素——斷橋側影及保俶塔,因為西湖是杭州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風光,所以把西湖的風光和峰會的LOGO融為一體,使整套郵票更具中國特色和江南韻味。
8月27日,《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紀念郵票和相關郵品正式開售後,熱情高漲的民眾及集郵愛好者爭相購買,兩萬多枚郵票數小時內售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駐G20峰會會場工作人員江少方介紹,從9月1日起銷售窗口開放直至5日,每天平均300套左右的郵品基本以售罄告終。9月1日來,紀念郵票在G20杭州峰會新聞中心也受到了全球記者的追捧。
9月5日上午8點,G20峰會新聞中心中國郵政售票窗口已排起了百余人的隊伍,兩個小時不到,郵票套裝就已售罄。
此套紀念郵票,除了發行普通版式以外,還將同時發行絲綢郵票這一特殊版式。特殊版式郵票的圖案和普通版式郵票相同。杭州市郵票公司辦公室主任楊謹說,這次的絲綢郵票是建國以來發布的為數不多的特殊版式郵票,“這套特殊版式郵票以紀念冊形式出售,價格為300元。”此外,在新聞中心銷售的G20峰會的相關紀念品中,分為郵品、信封、明信片等幾大類,其中信封就有三種,分別為杭州封、特種封、首日封。
這是繼1989年《杭州西湖》特種郵票發行後,西湖第二次登上“國家名片”,也是國際重大活動紀念郵票第一次融入浙江地方元素。
28分40秒三只松鼠銷售額破一億,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雙11三只松鼠突破一億元大關的時間為7小時。
i黑馬訊 11月11日消息 今日淩晨,2016三只松鼠雙11購物狂歡節正式開始。觀戰臺上的數據伴隨著松鼠工作人員的尖叫聲迅速滾動:3分39秒破1000萬,12分鐘破5000萬,28分40秒破一億,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雙11三只松鼠突破一億元大關的時間為7小時。
此外,9分25秒,三只松鼠銷售額突破3562萬,這一數字是三只松鼠2013年雙11全天銷售額之和。
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在下午的誓師大會上表示,2016年雙11三只松鼠單日目標銷售額為5億,這是三只松鼠的第五個雙11,和往年一樣的是三只松鼠一定是冠軍,不一樣的是,打完雙11之戰和年貨之戰後,三只松鼠將不再是互聯網電商行業食品行業的第一,而是休閑零售行業的第一。“今天的戰役是占領總統府,但占領不重要,重要的是占領之後建立新中國,建立全新的體驗,全新的標準。這個目標(單日銷售額破5億)的實現也是我們邁向千億市值的第二步。”
章燎原稱,未來三只松鼠有四大戰略部署,一是大健康板塊;二是大娛樂版塊;三是大品類;四是大消費板塊。四大戰略連接的是商業上的四個舉措和未來的四個變化。第一是新消費,未來消費者的變化可能由過去的對某一品牌單一的體驗需要變成更為多元化的渠道;第二是新商業,未來商業一定是跨界,找到共同的基因,融合一種新商業出來;第三是新零售,未來零售不再是買賣東西,而是娛樂化的零售,就是提供一種場景、提供氛圍,帶來快樂的同時,讓消費者不自覺的掏錢買東西;第四是新制造,不止是技術,一切靠數據驅動,通過數據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每一種關系。
“雙11”剛剛過去,美國的狂歡購物節“黑色星期五”也來了。除了前往實體店購物,消費者網購的熱情也越發高漲。
據路透社26日淩晨報道,據美國零售聯合會估計,約有59%的美國民眾(約1.37億人)計劃在當地時間24日至27日的感恩節周末前往商店血拼。這一數字較去年的1.35億人有所上升。不過分析師稱,相對於實體店銷售,網絡購物更加火爆。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三點,星期五的網購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7億美元,比去年高出了14個百分點,而前一天的星期四,網購銷售額為11.3億美元。
由於網購人群過於龐大,梅西百貨網站甚至設置了進入網站的3個不同的時間段來控制客流。主打折扣的零售商Target的首席執行官Brian Cornell周四晚上對媒體稱,“我們的在線交易額也不斷飆漲。“零售商信息分析機構Conlumino表示,亞馬遜在今年購物季中將獲得11.3%至59.6%的購物者。沃爾瑪電商仍舊占據榜首,擁有69.8%的購買者,但兩者的差距在縮小。美國零售聯合會過去的預期一直看漲,由於網絡購物的帶動,他們預計今年假日購物季的銷售額將增長3.6%至6558億美元。
據路透報道稱, 當地時間周一(北京時間29日)美國購物節Cyber Monday(俗稱“網絡星期一”)的在線銷售勢頭正在不斷增強,預計將超過之前的銷售額預期,觸及33.9億美元的紀錄。
同時這也打消了人們關於,感恩節周末在線銷售躍增會損及網絡星期一銷售的擔憂;也凸顯消費向網絡整體遷移的趨勢,這種遷移也導致實體店銷售放緩。
據Adobe Digital Insights數據顯示,網絡星期一銷售額最終料較上年同期增長10.2%至33.9億美元,之前預計為33.6億美元。可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美東時間周一午夜,銷售總額為11.9億美元。Adobe將在當地時間周二公布最終數據。
不過網絡星期一的增長速度不及黑色星期五和感恩節。 據Adobe Digital Index的估算,在2016年黑色星期五(11月25日),美國市場在線購物交易額創紀錄新高,達到了33.4億美元,同時也是首次突破3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2%,較兩年前增加了近10億美元。同時,當天來自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端在線購物交易額同比增長33%,至約12億美元,也創紀錄。
而在黑色星期五之前的感恩節總銷售額為19.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5%,略低於預期的20億美元,但兩天總計達到53億美元。
12月23日消息,中國財政部發布2016年11月份全國彩票銷售情況,其中11月份,全國共銷售彩票344.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52億元,增長12.6%。如此一來,1月至11月累計,全國共銷售彩票3580.48億元,同比增加242.84億元,增長7.3%。
全國彩票銷售情況
11月份,全國共銷售彩票344.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52億元,增長12.6%。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178.61億元,同比增加8.39億元,增長4.9%;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66.21億元,同比增加30.13億元,增長22.1%。
1月至11月累計,全國共銷售彩票3580.48億元,同比增加242.84億元,增長7.3%。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1865.08億元,同比增加42.1億元,增長2.3%;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715.4億元,同比增加200.74億元,增長13.3%。
分類型彩票銷售情況
11月份,樂透數字型彩票銷售216.96億元,同比增加19.37億元,增長9.8%;競猜型彩票銷售69.03億元,同比增加18.16億元,增長35.7%;即開型彩票銷售21.28億元,同比減少0.62億元,下降2.8%;視頻型彩票銷售37.37億元,同比增加1.66億元,增長4.6%;基諾型彩票銷售0.18億元,同比減少0.05億元,下降20.6%。11月份,樂透數字型、競猜型、即開型、視頻型、基諾型彩票銷售量分別占彩票銷售總量的62.9%、20%、6.2%、10.8%和0.1%。
1月至11月累計,樂透數字型彩票銷售2214.75億元,同比增加76.56億元,增長3.6%;競猜型彩票銷售700.88億元,同比增加166.13億元,增長31.1%;即開型彩票銷售258.05億元,同比減少16.36億元,下降6%;視頻型彩票銷售404.31億元,同比增加18.11億元,增長4.7%;基諾型彩票銷售2.49億元,同比減少1.6億元,下降39.2%。1-11月份樂透數字型、競猜型、即開型、視頻型、基諾型彩票銷售量分別占彩票銷售總量的61.8%、19.6%、7.2%、11.3%、0.1%。
分地區彩票銷售情況
11月份,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共有28個省份彩票銷售量出現增長。其中,山東、廣東、河南、江蘇和湖南增加額比較多,同比分別增加5.66億元、3.73億元、3.47億元、3.18億元和2.99億元。
1月至11月累計,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共有26個省份彩票銷售量出現增長。其中,廣東、湖北、湖南、山東和河南增加額較多,同比分別增加35.48億元、35.26億元、26.38億元、20.81億元和20.45億元。
名創優品從產業鏈的高度出發,在世界範圍整合資源,重構生產關系,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將這一切變成了可能。
MINISO名創優品成立至今不過短短3年,2015年,營收突破50億元大關,今年有望沖100億元。其創始人葉國富也被評為2016年度創業家,被譽為新零售的代表人物。在12月14日的2016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上,葉國富向廣大創業者推薦了關於名創優品的新書《名創優品沒有秘密》。這本新書總結了名創優品的成功之道,今天我們摘錄其中一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向全球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設計簡潔的優質產品並不是一句口號。名創優品從產業鏈的高度出發,在世界範圍整合資源,重構生產關系,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將這一切變成了可能。
誰是核心消費者——瞄準18~28歲年輕人
在采訪中,很多顧客表示有這樣的體驗:起初只是被一兩款產品吸引,走進名創優品的店鋪,“看到東西便宜,又有設計感,發現自己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買,最後不知不覺買了很多”。
這符合名創優品創立的初衷——“生活方式集合店”。名創優品的產品保持在3000種左右,“好市多控制得非常好,就是3000種,而且小店也不能太多,就聚焦於日常生活用品,其他的不做”。產品線覆蓋生活百貨、健康美容、創意家居、食品、飾品、紡織品、文體禮品、數碼配件、精品包飾和季節性產品十大品類,希望提供一站式購物服務,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
上海市南京東路152號店、廣州市北京路1號店、北京市前門大街店是名創優品中國區的三家標桿店鋪,也就是所謂的“A+店”。從選址上來看,這三家店鋪均位於中國首屈一指的步行街,顧客主要以全國各地的遊客為主,幾乎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在上海市南京東路152號店,我甚至看到兩位白發蒼蒼的夫妻攜手購買洗衣液,這與其他城市的情況有所不同。以杭州延安路店為例,選址同樣位於繁華的商業街,進入名創優品消費的顧客則主要是年輕人。
名創優品的定位是“快時尚百貨品牌”,核心消費者鎖定為18~28歲的年輕人。為什麽是18~28歲這個年齡層次?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有什麽特點?名創優品的品牌規劃是什麽?
多年的從商經驗告訴葉國富,“一定要鎖定年輕人”。伴隨年輕人一起成長的品牌由於承載了共同的記憶,往往最具生命力。比如創立於1926年的迪士尼迄今已有90年的歷史,它所塑造的米老鼠、唐老鴨等經典卡通形象伴隨一代代青少年成長,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揮之不去的記憶,使得品牌本身生生不息,雖然已逾90年,仍然具有超越時間的感召力。
葉國富曾對一位男士直言:“28歲以上的人,一般很難做出改變,不是名創優品的目標消費者。”這位將近40歲的男士坦言,自己已經很少逛街了,整日忙於工作,家用物品基本由太太打理。
2015年冬天,葉國富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賓歌(Bingo)咖啡館分享創業經驗。一名聽眾拋出了一個頗為尖銳的問題:“名創優品致力於為年輕人提供優質低價的商品,可是年輕人總是會慢慢長大,當他們不再選擇名創優品的時候,名創優品是否還能成為一家百年老店呢?”
葉國富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以Forever 21舉例。“有個韓國人在美國創業,為什麽要永遠21,他就是希望永遠年輕,伴隨一代代年輕人成長。” “不是天天喊百年老店,就能做成百年老店,把產品做好,把每一個時代的80後、90後服務好,成為百年老店是自然的過程,不是刻意的追求。”
這使我想起第一次走進名創優品時的情形。我向葉國富提問:“名創優品的願景是什麽?”
葉國富不假思索地回答:“現在年輕人活得太辛苦了,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被高物價壓榨。名創優品希望用合理的價位向消費者提供富有設計感、高品質的商品,解放一代代年輕人。”
“7天上新周期”背後的商品開發機制
快節奏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不斷推陳出新,用更先進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快速多變的需求,因此速度成為一項重要的競爭要素。某種程度上,誰能更快地感知市場變化,更敏銳地捕捉並把握消費者需求,更迅速地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誰就能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基於這一認識,名創優品將上新周期縮短到7天,要求每周必須有新產品推出。
為了便於管理,從創立之初起,名創優品的單品數量就控制在3000件左右,並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一項標準。每一款產品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都要經歷開發、測試、成長、成熟和衰退的歷程。名創優品如何在保證SKU數量大體不變的情況下,以周為單位滾動更新產品?
名創優品建立了國際化的設計師團隊,除三宅順也外,還有瑞典設計師奧拉·耶茨(Ola Giertz)、丹麥設計師菲利普·布羅(Philip Bro)以及擅長家私和玩具設計的挪威Permafrost設計組,對產品設計進行把關。除此之外,商品中心200余名買手全天候掃描全球市場,從歐美日韓捕捉全球最新的消費潮流和流行元素,結合名創優品的顧客定位和供應能力,制定新產品開發提案。
商品中心每周召開選樣會,葉國富、三宅順也、Ada等相關人員列席,對買手的提案進行評審,首要的問題是:“這個產品到底有沒有市場?”初步選定待開發的新產品後,第二個問題接踵而至:“有沒有好的供應鏈配合?”這個時候,買手開始搜索並聯系供應商資源,制訂具體的產品開發方案。隨後,第三個問題浮上水面:“到底能不能在名創優品變成‘爆品’? ”
通常情況下,新產品先小批量試產,投放到若幹店鋪進行為期一周的試銷,根據試銷結果決定是否大規模推向市場。試銷結果達不到預期的產品,開會決定是否淘汰,或者進一步優化完善。
Ada堅信這樣一個觀點:“做產品的人,首先自己要懂得感受,有能力感知產品的溫度,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適合開發產品。”為了提升買手對產品的感知力和判斷力,商品中心200多名買手全部成為內部“產品體驗官”,免費使用公司提供的產品。根據職務、性別和部門劃分體驗官的等級,不同等級的體驗官試用不同的產品,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出具體驗報告,詳細地闡述使用產品的感受,分析產品的優缺點,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內部“產品體驗官機制”激發了買手的工作熱情,商品開發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2015年,名創優品又面向社會推出“產品體驗官制度”,從1100萬微信公眾號粉絲中招募5000名產品體驗官,提供產品供其免費試用。凱文·凱利認為,分享與參與將成為新經濟時代的新法則,“顧客參與了部分產品的制造,他們就更容易從最終產品獲得滿足”。名創優品不僅鼓勵粉絲分享使用產品的感受,更希望他們參與商品開發進程,從顧客的角度提出產品的改進建議。如果建議得到采納,將得到一定的獎勵。這進一步激發了粉絲參與的積極性。
產品體驗官制度讓名創優品收獲如下經驗:一旦顧客得到了良好的產品和服務,他們會很快習慣,並希望得到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及時升級產品品質和服務變得十分重要。
商品中心的一項日常工作是審視既有產品,提出升級方案。每隔6個月,名創優品對全部商品進行系統性複盤,根據市場的需求梳理產品線,對3000個SKU重新定位,調整品相、結構和單品。
Ada以濕紙巾為例進行說明:“最初規劃產品線時,鎖定兒童、成人和天然三大概念。一盒80抽的濕紙巾,市面上零售價15元,名創優品賣10元,銷量很好。”一段時間後,市場出現新的變化。“比如兒童濕紙巾,所有暢銷的單品包裝上都加了‘手口’兩個字,也就是可以擦嘴巴。”這種情況下,安全成為新的主題。“比如現在濕紙巾原料不用純棉了,開始用交叉棉,交叉棉彈性更好,我們有沒有去做這種更新?”結合這一需求點,名創優品立即著手升級原有的兒童濕紙巾。名創優品通過不停地複盤推動產品更新升級,而不是一成不變地停留在過去的產品上。
“店鋪業績好不好和我們的商品有很大關系——商品是否有前瞻性的開發、數據上有沒有及時梳理和調整。”商品中心信息部經理顏海明認為,後端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類優化的方向,比如通過對比不同商品所占的營業面積、創造的銷售業績,可以發現很多問題。“如果商品占的面積比較大,而銷量偏低,那我們就會去找原因,是產品有什麽問題,還是這個品類不太適合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優化品類結構,打造爆款商品。
再如暢銷產品補貨,供應商準備是否到位非常關鍵,因為不是下單了供應商馬上就能供貨,前期肯定要給供應商備貨時間。現在1000多家店,供貨量非常大,備貨都要提前三個月或者是半年。這方面,門店的銷售數據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
商品開發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創造性工作,包含諸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市場行情的波動、消費習慣的變化等。“門店的數據只能反映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並不能完全作為前瞻的參考數據,更不能代表未來。” Ada希望糾正這個誤區,“一定要著眼未來,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完全按照門店的數據,永遠不會有爆點。”數據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否看得比別人更遠,當然離不開對數據的理解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對細微變化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軟實力。
前瞻性通常隱含著一定的風險。名創優品開發LED臺燈時,為了分散風險,同時推出了三款產品,定價分別為39元、49元和59元。區別在於,“59元的款是LED燈,39元那款是小燈泡,49元的是普通的燈”。推向門店試銷,顧客看得最多的是59元的款,39元次之,49元那一款幾乎無人問津,最後的銷售數據反映三款產品均不理想。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種情況下要不要做?”
“為什麽看的人多,買的人少?”Ada把目光聚焦到59元的產品上,分析的結果是:“59元的臺燈品相高於39元和49元的,比外面的同類產品便宜,但是還不足以打動顧客。”Ada砍掉了39元和49元兩款產品,在定價59元的臺燈背面增加了一個可以顯示日歷、溫度的顯示屏,價格不變,結果一炮而紅,“首批10萬盞,發下去就沒了,供應商都生產不過來了”。
踏踏實實把人的產品做好
消費者花錢購買一款產品,究竟是購買了什麽?是便捷的功能、良好的性能、舒適的體驗,還是打動人心的設計、一份純粹的購物心情,抑或是“看得見摸不著”的品牌價值?
有多少人會心甘情願為產品之外的附加物埋單,比如建立在品牌上的某種奇妙心理,哪怕為此支付更高的溢價?物資過剩時代,個性化消費與大眾化消費並駕齊驅,什麽才是未來的主流?
這些令人困惑的問題驅使葉國富不斷出國考察。在日本青山洋服的購物經歷讓他得到啟發。
一次在東京逛街時,葉國富被青山洋服所吸引,走進店里,很快看中一款皮鞋。“從款式、設計到用料都是一流水準。”雖然不是制鞋業的行家里手,但多年的零售經驗熏陶出獨特的感知力,葉國富本能地判斷“一定不便宜”,看一眼標簽上的數字,12000日元,折合成人民幣,大概600元出頭。“太便宜了,要知道這可是意大利純手工制作的鞋子!”葉國富後來不斷強調。試穿的結果,比腳上的菲拉格慕皮鞋“更加舒服”。當時正好有買二送一的活動,於是他一次性買了三雙,逢人就說,“這是目前穿的最舒服的鞋子”。
創立於1964年的青山洋服以銷售西裝為主,兼營襯衫、鞋靴、領帶、皮包等用品,目標客戶為職場人士。西裝屬於舶來品,並不適合亞洲人的體型。青山洋服結合亞洲人的體型進行改良,設計出更加熨帖的板型,加上用料紮實,富於質感,很受日本人歡迎,成為日本最大的西裝制造商,年均銷售280萬套,每三個日本男士當中就有一個人穿著青山洋服。
青山洋服將人擺在首要位置,以穿著舒適為前提,致力於用合理的價格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數十年如一日。這令葉國富聯想到同仁堂的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葉國富的啟發是:“中國人要改變消費觀念,不要認為幾萬元一套西裝穿上才好,衣服好壞跟服裝沒太大關系,跟人有關系。我們要做什麽?我們應該踏踏實實把人的產品做好。”
正如劉易斯·芒福德所言:“企業的首要目標不是在於增加消費,而是要讓消費符合健康生命的標準。”他認為,假冒偽劣產品折射出企業增加消費的沖動,這是追求眼前利益的表現,可能會葬送一個企業的未來。有節制的理性消費符合健康生活的標準,這與企業的長期價值並不矛盾。產品應該以人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方便人的生活,提升幸福生活的感受,而不是相反。那些真正尊重消費者的企業,最終也會得到消費者的尊重和青睞。
基於這樣的理由,名創優品選擇了精品低價路線,鎖定“品質”和“價格”兩個關鍵詞,追求優質與低價的統一。它希望通過“簡潔、自然、質感”的設計傳遞熱愛生活的信念,用高性價比的產品滿足大眾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多樣化需求,讓消費者從高物價壓力下解脫出來,生活得更加輕松和幸福。
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名創優品進入深圳某步行街後,開業當天物業管理處就收到周邊商戶的集體投訴。“說我們擾亂價格秩序——賣得太便宜了,這個價格應該是出廠價,為什麽當成零售價來賣?”葉國富無奈地解釋說,“產品本身不貴,只是別人賣貴了。”
扭曲的市場環境造成很多不合理的現象,比如盲目追求高端化和奢侈化導致的假冒偽劣現象,當下炙手可熱的電子商務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任何一類產品的流行都是以大眾化消費為前提,盲目追求品牌和高價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化用劉易斯·芒福德的說法,為了追求消費而進行的一系列短期行為反而阻礙了大眾消費。
中國人不經常用香水,與其說是缺乏使用環境,沒有培養出習慣,不如說是畏懼價格。
市面上一瓶香水幾百上千元,“普通人舍不得買,買得起也用不起,買一瓶香水放著,參加會議或派對的時候噴一噴,生活品質降低了很多”。葉國富認為這樣的商品在價格上不符合人性——人們有愛美的天性,只是因為價格因素,無法充分體會使用香水的快樂。名創優品推出39元一瓶的香水,結果香水成為最暢銷的產品之一。“香港人買名創的香水,一買10瓶、20瓶。早上用、中午用、晚上用,每天噴三下。以前三個月用一瓶,現在基本上一個月用一瓶。”
“我希望未來年輕人買香水不要有任何壓力。”
1月6日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蘋果公司昨日宣布, 2016年在App Store上銷售軟件的開發人員銷售額突破200億美元,為史上最高值。得益於“Pokemon GO”和“超級馬里奧跑酷”等大熱手遊的效果,銷售額比上年增長了40%。1月1日,App Store的單日銷售額創出新高,逼近2.4億美元。
蘋果通常從APP銷售額中收取30%的抽成,因此2016年蘋果從APP市場獲得的收益似乎超過了80億美元。
2016年12月中旬開始發布的“超級馬里奧跑酷”遊戲在全球的下載量已經達到5000萬。據悉,在聖誕節和元旦期間,該遊戲是全球下載量最多的APP。由此,2016年12月App Store的銷售額超過了30億美元。在全年下載量方面,Pokemon GO高居榜首。馬里奧跑酷推出僅半個月就躋身年度排行榜前十位。
雖然蘋果的主力業務iPhone的銷量增長停滯,但對該業務進行彌補的服務相關銷售額保持了出色表現。遊戲和圖片加工等領域的App備受歡迎,APP整體的數量比上年增長20%以上,達到220萬款。
從2016年秋季開始,蘋果擴大了軟件領域的自動續費項目,2016年的銷售額比上年增長74%,達到27億美元,也對整體銷售額的增長做出了貢獻。
標準化價格加上大數據產品,豆盟實現了廣告主與開發者流量和預算之間的精準匹配。讓廣告主用合適的價格買到適合的流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廣告成為了廣告主的關註重點。什麽是移動廣告?移動廣告是指通過移動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訪問App或網頁時顯示的廣告,主要類型有信息流廣告、Banner廣告、開屏廣告等。數據顯示,近年全球移動廣告呈50%以上的規模增速。體量的增長為市場參與者創造商機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
豆盟是一家移動廣告平臺,至今創立已第五年。作為第三方平臺,豆盟連接著廣告主和應用開發者。在平臺上,廣告主發布需求,應用開發者提供流量。豆盟通過為開發者提供SDK(軟件開發工具包)觸達用戶,再基於自主研發的128位用戶引擎技術,幫助廣告主進行精準營銷。
據悉,豆盟在2016年8月完成了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優勢資本、金豐元資本領投。目前豆盟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
豆盟創始人楊斌(*采訪者供圖)
單純靠砸錢買用戶的時代已經過去,擺在廣告主面前的是更加分散、多元和個性化的用戶群體。豆盟可以解決廣告主哪些痛點問題?具體來說,首先流量渠道分散是廣告主的一大問題。豆盟通過整合開發者服務,將主流應用開發者聚集在平臺上,為廣告主提供一站式的撮合交易服務;
其次,因為流量甄別能力差、流量匹配度不高等原因,廣告主沒少栽跟頭。豆盟通過128位用戶引擎技術做用戶流量畫像,系統將廣告投放給對的人,實現精準營銷,少花冤枉錢;
此外,目前移動廣告市場流量價格混亂的問題突出,豆盟的應對方式是對流量進行標準化定價。廣告主在營銷時面臨的效果無法預估、結果難以評測的難題,豆盟通過實時反饋結果,讓推廣可追蹤來解決。
面向廣告主,豆盟推出了DSP服務平臺,廣告主在平臺上可以實現註冊、挑選目標用戶屬性,設計預算以及可視化廣告投放等功能。
對於人數少、商務談判能力弱的應用開發者來說,產品推廣難、流量變現能力低、廣告主拖款的痛點突出。豆盟通過精細化產品發行、全流程變現平臺以及實時結算系統滿足開發者。
對於應用開發者,豆盟推出了巴依老爺SSP平臺,在平臺上開發者可以實現註冊、SDK的申請和打包,以及後續數據的提供,收入結算等功能。
“標準化價格加上大數據產品,豆盟實現了廣告主與開發者流量和預算之間的精準匹配。讓廣告主用合適的價格買到適合的流量,這就是豆盟的產品理念。”楊斌告訴i黑馬。
經過四年發展,目前嵌入豆盟SDK開發者數量突破10000人,合作了約6萬App,覆蓋逾6億手機用戶。目前豆盟主要服務於去哪兒、百合、映客等各行業頭部企業。
在盈利模式上,豆盟主要通過廣告銷售,與開發者進行三七分成。此外,豆盟也在尋求新的贏利點。2016年,豆盟開辟了兩個新的業務。一是跟超級APP展開合作,並幫助廣告主優化這些優質流量;二是豆盟為開發者新增電商變現業務。具體來說,電商變現是以流量、話費和加油卡等虛擬產品切入,將SDK嵌入App中,使開發者在用戶購買的過程中賺取差價。據楊斌介紹,2016年豆盟實現了約2.5億元的銷售額,2000多萬元的利潤。
除了豆盟,目前國內移動廣告平臺還有廣點通、多盟、有米等。面對賽道里的其他的選手,豆盟的競爭優勢在哪里?楊斌認為,首先需保持短小精悍的團隊讓豆盟高效地控制成本;其次,在四年多的發展中,豆盟一直專註於廣告撮合的核心業務。
“豆盟只沿著我們認為可控的廣告和品牌中去開發對應產品的技術,這是豆盟能夠活下來最重要的理由。把豆盟放到未來10年、20年的維度來看,現階段還是要繼續夯實核心業務。在夯實的基礎上,再將新業務逐漸放大,讓豆盟的業務體系更加健康。”楊斌表示。
目前,廣告主甄別流量的難度越來越大,考核流量渠道和質量維度不斷變化。此外,虛擬機器人流量攪局問題突出。作為流量第三方平臺,如何順應需求開發出高效的工具是擺在豆盟面前最大的課題。
“第三方平臺處於中間位置,必須將產品和技術設計的讓雙方都得利和公允,這是廣告平臺的核心價值驅動。假如所有人的價值驅動只為了賺快錢,那就沒有意義了,也做不長久。”
談及2017年發展規劃,楊斌表示豆盟的重大任務是登陸新三板。在業務層面,豆盟將沿著多元化的思路,繼續深耕新業務。
據了解,目前豆盟發展至70人左右。創始人楊斌是一位連續創業者,紮根移動互聯網數十年。
黑馬檔案
所屬公司:豆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始人:楊斌
所屬行業:廣告營銷
融資狀況:獲數千萬B輪融資
在不斷加碼的政策調控下,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
根據統計局消息,1-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416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7%,增速比1-3月份回落3.8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33223億元,增長20.1%,增速回落5個百分點,連續第六個月下滑。
然而,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9.3%,增速比1-3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
有機構分析稱,從商品房銷售面積的累計值同比增幅數據看,繼續呈現增幅收窄的態勢,這說明市場降溫的態勢比較明顯,類似降溫的態勢,充分說明了房企需要防範銷售業績下滑的風險。從銷售面積數據看為15.7%的水平,這也說明雖然市場在降溫,但依然是高於去年同期水平的。這和三四線城市形成的托底效應有關,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類似的托底效應使得此類城市交易相對活躍,成為當前中國樓市交易活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部分大城市當前采取了搖號制度,說明市場成交量低是一個假象,如果供應端增加供應,後續交易端也會有上升的可能的。
開發投資的數據達到了9.3%的水平,從側面說明當前房企依然熱衷於地產投資,尤其是開發投資。在當前房地產銷售行情預計下滑的背景下,開發投資數據體現了市場投資的信心,對於目前大中城市的補庫存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地產投資規模開始上升,充分說明房企正在不斷調整地產投資的策略。
雲集微店獲得“2017年創業黑馬之年度十大最具潛力公司”。
文 | 李夜
12月16日,雲集微店獲得“2017年創業黑馬之年度十大最具潛力公司”。
圖:雲集微店獲得“2017年創業黑馬之年度十大最具潛力公司”
獲獎理由:“它是一個同時賣貨人數超百萬的電商平臺。迄今,它完成了供應鏈中心化、流量社會化的探索,並以年銷售額近百億元的成績,成為活躍在社交圈的新零售範本。”
自2015年5月上線以來,雲集微店連續兩年爆發式增長,年銷售額增速超過500%。目前,平臺店主數已超過280萬,年銷售額近百億元。同期,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量增速從2015年的36.5%下降至2017年的19%左右。
在與其創始人肖尚略深度溝通後,i黑馬發現雲集微店快速增長的秘訣就在“社交電商”四個字上。以下是肖尚略的創業故事以及雲集微店商業模式的拆解。
一、從哪里來 | 小也香水
想要透徹理解雲集微店這個“新零售範本”,需要從它的靈魂開始。雲集微店的靈魂人物就是1978年出生的肖尚略。
1999年,懷揣夢想的肖尚略只身來到杭州,先進入的是汽車行業。“選中這個行業,是因為當時我覺得未來的汽車行業有很大機會。”
在一家做汽車用品省級代理的公司,他先從基層做起,後因能力突出被老板發掘,開始負責在省內渠道批發公司代理的產品。由於自身的勤奮努力,肖尚略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是他心里的另外一種渴望卻越來越清晰。“我更願意做一個細分領域的中國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而不是在一個區域市場內,代理很多種產品。” 直到某天,他敏銳地發現價值幾十萬乃至幾百萬元的汽車居然沒有好的香水與之匹配。於是,小也香水應運而生。
作為一個汽車香水零售商,小也香水打通了汽車4S店、汽車用品店等B端銷售渠道,為其供應香奈兒、迪奧等高端香水。
2003年5月,淘寶網問世。同年12月,小也香水進駐淘寶,成為這個日後全球最大C2C平臺上的首批賣家之一。“我們的淘寶ID到現在我還記得特別清楚,144939(店鋪號)”。至此,小也香水線上線下並行的銷售體系初見端倪。
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渠道的賣貨能力迎來爆發期。2005年,小也香水線上銷售達到180萬元,而線下經銷也完成了180萬元的銷售額。但對行業洞察敏銳的肖尚略毅然選擇了全面轉型線上。
這一步,他走對了。
“小也香水”正好趕上了淘寶、天貓流量增長的紅利期。2006年,它的年銷售額一躍達到600萬元。2008年,小也香水迎來十倍增長,年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2010年,其年銷售額輕松突破1.5億元。
伴隨中國電子商務浪潮一路走來的肖尚略很感謝互聯網帶給自己的創業機會,同時也迎來了為世界創造新價值的機會。肖尚略認為,零售電商平臺的利潤點在於去中間化。“阿里巴巴和京東搭建了大型平臺,促進各個細分領域的去中間化,它們成為了巨頭。而各個細分領域的商家依托平臺,為消費者去中間化,它們也從中獲得了養分。”
2010年以後,傳統電商競爭愈演愈烈,流量越來越貴。大平臺急於應對,忙轉型:京東商城推自營模式,天貓專註培養品牌直營基因。傳統的代理商和零售商,不再是平臺服務的主體。
“小也香水”也遇到了增長的天花板。“一年幾個億的規模,天花板逐漸顯現。這表示你對用戶的價值已經不夠了。” 2011—2012年,肖尚略每天都在想如何為用戶提供新的價值。肖尚略很明確自己要因變求變,“環境變了,我們就要變”,但關鍵是向何處變。
接下來的3年,肖尚略一直在尋找新的出路。
他重返校園,希望從中汲取理論模型的啟發;求學時期養成了跑步的習慣,大量閱讀、遊歷世界、見各種各樣的人。他關註著這個世界的發展趨勢、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供給方式的變化、消費升級中新品牌的崛起,不斷地否認自己的過往認知、顛覆自己的固有理念。
“向死而生,有死才有生。” 2015年,肖尚略找到了他的“生”——社交電商。
二、到哪里去 | 社交電商
在創業黑馬主辦的第十屆創業家年會上,肖尚略發表了題為《社交電商的價值思考》的主題演講。
圖:肖尚略在第十屆創業家年會上發表演講
迄今為止,社交電商並沒有一個權威而又公認的概念。社交電商是什麽?在肖尚略看來,電商發軔至今,解決的是成本和效率的優化。社交和電商的結合能夠為消費需求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信息匹配。
2015年,社交電商的曙光初露,但具體路徑還不算清晰。為什麽肖尚略敢於押註社交電商?以下是i黑馬對肖尚略多年思考的整理:
1、兩個時代、四個象限、從阿里巴巴到X
著名IT評論人Keso,如是描述他的第一次觸網:
1996年我第一次連上互聯網的時候,中國有大約30多萬互聯網用戶。當時整個互聯網上的內容和服務極其有限,中文內容更是幾乎沒有,28.8kbps的上網帶寬完全談不上暢快,但就是感到壓抑不住的興奮——世界觸手可及的那種不可思議的奇妙感覺。
如今,人們對於互聯網的認知,早已超脫“觸”的層面。今天的年輕人難以理解為何要特意表達“上網”這個行為,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永遠在線”,網絡就是水和電。
互聯網走進中國,國人對互聯網的認知也逐漸多樣。一千個人心中不但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有一千個互聯網。
作為資深實踐者,肖尚略徜徉互聯網十余年,他有一套實用互聯網方法論。他用兩個時代(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兩個維度(資訊、商品和服務)將互聯網的發展做了歸納。
肖尚略建立了一個互聯網的直角坐標系。以原點為中心,X軸的左右兩端分別代表著資訊和商品(或服務);Y軸是一個時間軸,上下兩端分別是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此,形成了四個象限。詳見下圖:
圖:互聯網坐標圖
在肖尚略看來,X軸上第二象限的關鍵詞是搜索,最有代表性的兩家公司分別是百度和Google,它們本質上是搜索引擎公司,通過搜索引擎來連接資訊的供需。X軸上的第一象限代表公司是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它們其實也是搜索引擎公司,通過用戶的搜索行為來匹配商品(或服務)的供需。
X軸的下方,也即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資訊的方式不再是搜索,而是社會化推薦+智能推薦,於是誕生了Facebook和微信。但商品(或服務)類的社會化推薦+智能推薦還沒有一個巨頭出現。
但這樣一個分量足夠的角色又不可或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獲客的邊際成本日益增加,而消費者本身的消費目的性卻在弱化,社交網絡成為商品、服務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連接器。”
這是一個巨大的空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2、土壤、空氣、水分、陽光
如果將社交電商比作一枚“種子”,那麽適合它生長的“土壤、空氣、水分、陽光”是否具備?
圖:肖尚略認為,個體崛起、共享經濟、消費升級是三大看得見的趨勢
答案是肯定的。在肖尚略看來,適合社交電商發展的外部條件——個體崛起、共享經濟、消費升級都已經具備。具體來說:
在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供給側迎來變革。原來由大中小型公司提供的供給,現在個人+互聯網便可提供。比如教育領域,原來新東方等是服務提供方,現在變成個人+互聯網(VIPKID);在住宿領域,供給由酒店管理集團提供,現在變成了個人+互聯網(Airbnb);在打車領域,供給由出租車公司提供,現在變成個人+互聯網(滴滴出行)。其它眾多領域也是如此。
“共享經濟促進了個人與互聯網的結合,閑置的個體力量+互聯網擁有了革新組織方式的力量”,肖尚略認為,“個人+互聯網的新協作方式,完全改造了供給這一端“。
此外,消費升級也是不可忽視的外在因素。“消費升級不是9.9包郵、19.9包郵,這個不是未來。”在肖尚略看來,“未來,是更好的品質、更美的設計以及更好的用戶體驗。”
消費升級還意味著人們購買能力的提高。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上層中產(月收入為12500-24000元)及富裕階層(月收入超24000元)的消費將以17%的速度增長,為中國城鎮消費貢獻1.5萬億美元的增量。
“我們可能缺一雙鞋子、一個包、一件明天出門穿的衣服。我們永遠有一些可買可不買的非剛性需求。但口袋里面有錢了,只要這些需求以經濟的方式被供給,它就能夠被兌現。比如說美團點評之於消費升級。”
零售領域的消費升級,肖尚略認為通過社交的方式可以滿足。“社會化推薦加上智能推薦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他表示。
三、落地 | 雲集微店
雲集微店,是肖尚略社交電商構想的落地,也是他的第二次創業。雲集微店做了一件什麽樣的事情呢?
簡單來說,雲集微店,先聚合商品、物流、客服等,將其開放給店主,通過產業鏈賦能將店主的成本降到“0”。店主只需要在網絡社交圈推薦、宣傳,將商品信息有效連接到消費者,帶來客流和交易。
肖尚略將這種新模式稱為S2S(Supply Chain to Social),即讓精選商品與網絡社群進行低成本的高效自由連接。創業黑馬的頒獎詞中,以“供應鏈中心化”和“流量社會化”,精準地概括了S2S的特點。
圖:雲集微店的S2S模式
其實,在這個簡單的模式里面,也有並不簡單的底線。比如“三個500”。
“三個500”指的是供應鏈上的聚焦,分別指的是500個主流品牌、500個創新品牌、500個優質工廠。“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500個品牌或工廠已經夠了。我不會跟那麽多品牌或者工廠合作。如果你要讓我面對10萬個供應商,我心里肯定沒有數。我也不想這樣做,因為京東、阿里已經做了。但是你要讓我面對1000個供應商,我心里就有數了。”
聚焦有聚焦的好處。“打個比方,雲集的流量是主流電商的10%,但是我們合作的夥伴可能只是它們的1/100,甚至是1/1000。他們有500萬、5000萬的SKU,我們可能只有5000個SKU,所以雲集的流量會很聚焦。我們追求單品的效率。從品牌方來說,沒有僧多粥少的問題。我們的流量很充裕。比如我曾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款網紅單品臟臟包,它的樣子很像東坡肉。上線第一天,我們賣了2.3萬組,每個單品58.8元,實現了100多萬元的銷售額。”
在浩如煙海的商品中,如何挑選出像“臟臟包”一樣適合的商品呢?據肖尚略介紹,店主會給雲集提供下個月、下下個月應該賣什麽的建議。雲集收集這些信息,再分析確定需要洽談的商品。此後,專業買手(100多人)會對店主的“購物清單”進行梳理,進行二次篩選和引進。引進商品會經過明星店主的體驗、使用,然後再進行兩撥試銷,才能正常售賣。
“過去是先有所有權再有銷售權,現在貨還是生產商和品牌商的,只是由我們挑選出來,按一定數量放到指定倉庫,平臺可以調配這些產品,店主可以銷售它們。”
“我們把經濟單位做到了最小個體,經濟單位越小越有活力。包產到人,每一個人的收入、成本、費用、利潤都在APP上以分鐘為單位反饋給店主。這會帶來巨大的個體力量綻放。”
目前,雲集微店在全國有20多個倉庫,未來計劃增加到200多個。物流方面,雲集與順豐、心怡科技、京東物流等公司都有合作。
四、多方共贏的機制
再回到2011年、2012年,“小也香水”觸摸到增長的天花板,一年幾個億的銷售額很難再得到突破。當時,在肖尚略的反思里,“用戶價值”四字被反複琢磨。
那麽,如今的雲集微店能夠提供什麽價值呢?
據肖尚略介紹,一個品牌商想把商品賣給消費者,整個銷售過程的參與者一共有4類人:解決信任的代言人、教育用戶的媒體、分發貨物的代理商、賣貨的零售商。它們大概占到商品價格的70%,其中,代言人+媒體需要分約20%、代理商約20%、零售商約30%。
如果將電商加入到銷售過程中,它可以將代理商的成本壓縮至10%,零售商環節壓縮至20%。這樣算下來,有電商參與的銷售過程,成本大概占到價格的50%。
傳統電商有很大一部分成本用於購買流量,雲集則通過店主的社交傳播壓縮了零售環節的流量成本。最終雲集微店能夠將成本縮減至35%。“每一個雲集的店主都扮演了代言人、媒體、渠道三個身份。雲集扮演的是服務商角色。整個價值鏈構成中,只有兩個主體:雲集平臺和個人店主。雲集只需要分享10-15%,就可以解決客流、客服、倉儲等一系列成本。店主可以拿到20%。”
通過減少銷售環節的成本,終端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到因此帶來的更優惠的商品定價。“雲集打造的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模式。”
憑借該思路,雲集微店一路發展壯大,目前雲集微店店主數已經超過280萬,VIP會員數達到2000多萬,雲集微店提供的產品也已全面覆蓋了蔬果生鮮、美妝個護、服飾箱包、食品飲料、母嬰玩具、3C數碼、日用家紡、家居百貨等品類。2016年,雲集微店年銷售額近20億元,肖尚略預測2017年總銷售額將達百億元。
五、i 黑馬點評
1、一個有格局的人
從2個多小時的采訪以及大量素材可知,肖尚略是一個習慣深度思考的人,他思考問題類似埃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維,強調事實和少量假設,從問題的最本質出發,進行推理思考。比如做雲集微店,他看到了互聯網賦能千千萬萬的個體,個體商業力量已經崛起。“社交網絡是個體的綻放。”
他說雲集微店想和個體商業力量一起成長,想為從傳統產業溢出的年輕人做一些事情。他來自農村,因為互聯網,有了現在的一番成績。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他想走出生活的半徑,為同事、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多的機會,一如當年,互聯網對他的饋贈。
2、讓利
雲集微店是一個供應鏈中心化、流量社會化的協作平臺。在這樣一個協作的平臺里,如何處理平臺與個體之間的關系成為平臺力量來源的關鍵。
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認為,平臺必須要有成就他人的胸懷和格局,只有成就了他人,自己才能夠有所成就。這也是構建平臺商業模式時,必須要遵循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肖尚略和雲集微店,顯然也遵循著這個邏輯。據肖尚略介紹,在整體利潤分配中,雲集微店只拿10%-15%。而且,這10%-15%還要覆蓋倉儲、物流、客服等各種成本。
3、中國零售業第三極
按照肖尚略對未來渠道的理解,他認為未來的主流渠道有三種:第一種是地產零售,通過實體的商業街連接品牌(供給)到消費者(需求);第二種是搜索零售加上智能推薦(傳統的電商平臺,比如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商城)連接品牌到消費者,在世界範圍內連接供需。
圖:社交零售是商業的第三極
第三種是社交零售平臺,它們由細分領域內具有專長和興趣愛好的達人、基於雲的零售平臺構成,這是第三極的零售。未來,企業最大的營銷資源不再是任何一個主流媒體和大眾媒體上的廣告,而是每一個用戶分享的力量。互聯網下半場在追求成本效率的同時,還將回歸個體,以人為本。
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上,前有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巨頭,後有許許多多市場跟隨者,雲集微店會成為零售業的第三極嗎?歡迎大家後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