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晚,陽明(化名)都夜不能寐。他想不通,就因為自己在QQ群里轉發了兩張圖片和一句還有點幫碧桂園“站臺”“辟謠”的話,卻被蘭州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向他索賠1000萬。
2017年11月,一段關於“蘭州碧桂園樓房轟然倒塌”的短視頻在多個微信群、QQ群以及各視頻平臺熱傳。陽明看到後,便隨手向他所在的蘭州碧桂園某樓盤業主群里轉發了兩張疑似造謠碧桂園樓塌的圖片,並加上一句“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很多”。沒想到,就是這樣的三條消息讓他背上了案涉千萬的官司。
業主初衷
“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很多”?
去年11月11日,陽明看到很多聊天群和朋友圈里都在轉發一段8秒的“蘭州碧桂園上熱門了”的視頻,其內容為一棟大樓轟然倒塌。很多網友看後將其對號入座,認為是蘭州碧桂園的樓房倒塌,紛紛轉發並評論。陽明看了後,立即質疑視頻的真實性。“我作為蘭州地區碧桂園房子的業主,算是很熟悉碧桂園的房子了,視頻中的樓房樣式一看就不是碧桂園的盤。”但隨著視頻的熱傳,陽明的親戚朋友還專門給他打來電話詢問他房子的狀況。
▲被告陽明(化名)看到朋友圈有人發視頻源頭的相關照片 受訪者供圖
後來,陽明看到他朋友圈里有人發了視頻源頭的照片(系2017年11月8日河北省保定執法部門爆破違章建築的視頻),還附文道“不知道造謠者是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這樣一來,便證實了陽明的懷疑。陽明隨後將一張其他群討論樓房倒塌視頻的聊天截圖,一張該視頻內的截圖發到他所在的業主群內,並說道“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很多”。
▲陽明發在QQ群里的兩張圖和一句話 受訪者供圖
公司起訴
“有心傳播以及蓄意挑唆”
然而幾天後,陽明接到了當地公安局經偵大隊的電話,稱蘭州碧桂園報了案,認為他散布謠言,請求公安局進行刑事立案,最後經調查核實,公安局不予立案。又過了幾天,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聯系到陽明,稱蘭州碧桂園對他進行了民事起訴,並向他送達了原告的起訴書。
原告蘭州碧桂園在起訴狀中寫道,“被告陽明系原告的業主,在2017年11月11日15時許,被告在蘭州碧桂園某業主群中發布了一段視頻,名稱為‘蘭州碧桂園上熱門了’,其中顯示內容為一棟轟然倒塌。該視頻在被告的有心傳播以及蓄意挑唆之下,被多地業主轉發,且快速在公眾媒體中發酵,給碧桂園的銷售和商譽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而原告的訴訟請求是判令被告在多家媒體平臺上發布澄清信息,向原告賠禮道歉,並向原告支付因侵權造成的原告經濟及商業損失共計1000萬元整。
除了陽明之外,蘭州碧桂園還同時起訴了另外一位陳姓業主,也是因為疑似在微信群中轉發該樓房倒塌視頻的相關消息。
“我真是沒想到,一個無心之舉居然讓自己陷入了千萬的官司當中。我住碧桂園的房子住了這麽久,一直還挺相信、也挺喜歡這個房產公司,現在它居然要把一個業主逼到傾家蕩產的地步。”陽明計算了一下,本案訴請金額1000萬,按照一般的律師收費比例,他至少要出20多萬的代理律師費用。於是從11月接到法院通知開始,陽明便自行學習法律。2018年1月18日,開庭當天,陽明和妻子一同坐在被告席上,妻子在旁邊幫忙理順材料。
陽明向法院出示了多個證據,首先證明他沒有傳播造謠視頻,其次證明他只發了兩張圖片和一句話,立場並非散布謠言,而且他只在一個群里發了相關消息,並不存在“惡意煽動和挑唆”。
對於原告請求被告賠償的1千萬損失,原告蘭州碧桂園認為,其銷售額在被告發布視頻後大幅下滑,甚至不足之前銷售額的30%,甚至有人以此要求退房。“這個相關證據是原告出示的,而非第三方,真假性有待驗證。此外,這個跟我有直接關系嗎?法官在庭審中也問了原告,能否就其受到的損失與被告行為之間的關系舉出直接證據,但原告的代理律師表示,他們認為兩者之間有關系,但因其手段有限,暫時沒有拿到十分詳細的證據,希望法庭能夠授權他們調查。”陽明說。
該案沒有當庭宣判。
1月19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聯系上蘭州碧桂園公司的客戶關系部工作人員王某,他表示,已經與公司的公關部門對接此事,但公關部門表示由於本案尚在審理之中,還沒結束,判決結果未出,不便於接受媒體采訪,等到案件結束後,會跟媒體聯系。
此外,記者還與碧桂園總部及碧桂園四川區域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對方表示嘗試幫記者聯系對接蘭州碧桂園的公關部門,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對方的聯系與回應。
法律視線: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尹曉東:
轉發也可能承擔嚴重的傳謠責任
在各種網絡平臺上,如果我們不是信息首發者,看到別人發的視頻或圖片要謹慎對待。就當前我國的法律而言,造謠者可能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而對傳謠者的處罰力度要低於制造謠言的人,但對於嚴重的傳謠者也可能另當別論,比如造謠始發者只把假消息發給某一個人,而這個人卻在網絡上大肆傳播,極力地擴大假消息散布的範圍,在假消息引起網絡恐慌的過程中起到了更大作用,那麽這樣的傳謠者最後也可能承擔嚴重的傳謠責任。具體承擔多少責任,受到多大處罰應當由相關職能部門根據調查事實來判定。
另外,當我們得知一個無法驗證真實性的消息時,不必要第一時間湊熱鬧與人分享討論,可以靜待有關部門公布調查結果。如果你與此消息具有利益攸關的聯系,很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那不妨去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或者投訴,而不是在網絡上大肆傳播,進而造成影響社會公共秩序,引起社會恐慌的不良後果,否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四川有同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柄堯:
一千萬元索賠金額和侵權行為不相稱
傳播虛假信息,可能會承擔刑事和民事責任。
其中,刑事責任這塊,主要是誹謗罪。誹謗罪指的是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鑒於很多誹謗行為往往發生在網絡上,兩高在2013年專門針對這一行為制定過司法解釋,即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準。不過,值得註意的是,誹謗罪屬自訴案件,民不告官不理。只有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誹謗行為,才可能成為公訴案件。以碧桂園一案來看,公安機關不予立案,一方面是因為該案顯然不屬於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誹謗行為,公安機關不能直接介入。其次,陽明僅僅是轉發,過失行為不可能構成誹謗罪。要確定陽明存在主觀故意,則需證明陽明明知為虛假信息然後再轉發,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行為人不明知而轉發一般不構成誹謗罪。
民事責任方面,主要是名譽侵權。和誹謗罪不同,即使傳播的是真實的東西,也有可能構成名譽侵權,比如傳播他人隱私。另外,過失行為也可能名譽侵權。名譽侵權責任承擔包括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物質賠償等等。物質賠償上,需結合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等予以考量。碧桂園一案中,陽明在qq群中的轉發行為,確實可能對碧桂園構成名譽侵權,但碧桂園1000萬元的索賠金額,顯然和侵權行為不相稱。
來源:成都商報 記者 趙瑜
每經記者 畢華章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在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區中,2017年河南省以超過7100億元的商品房銷售額居領先地位。
據億翰智庫相關研究顯示,河南省2017年典型房企銷售額TOP10中,本土深耕房企與“恒碧萬綠”等規模房企勢均力敵,雙方各占5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雖然外來規模房企攻城略地勢頭正盛,但在河南深耕已久的本土房企亦取得不俗業績。本土房企所擁有的各類資源優勢,成為與外來房企競爭的重要底氣。
河南房地產市場在過去一年中依然發展迅速。
無論是動輒拿地競拍次數高達數百輪,還是某縣城“日光盤”當天銷售額近10億元,都顯現出河南房地產市場的巨大容量。
實際上,2017年河南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及商品房銷售額,均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速。
河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河南2017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090.25億元,同比增長14.7%;商品房銷售額7129.40億元,同比增長27.0%,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21.9%;而商品房銷售面積則達13313.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各地統計局相關數據發現,河南省2017年商品房銷售額在中西部各省市區中居領先地位。
在中原集團所屬河南中原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循看來,河南的區位、人口、經濟,以及中原城市群發展潛力等4方面的優勢,使得河南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優勢明顯。
作為省會城市的鄭州,則是各大房企角逐的焦點。
“鄭州肩負著國家中心城市和帶動中原城市群的使命,未來的房地產業‘虹吸效應’將更為顯著。”方循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從房地產市場表現來看,鄭州作為河南省內唯一的人口凈流入城市,獨占鰲頭。截至2017年底,全國TOP20房企已全部進駐鄭州。TOP100房企有49家已在鄭州設立有辦事處,房企進駐開發熱情頗高。
同時,受調控政策影響,環鄭州周邊地市,如新鄭、中牟、滎陽、新密等,較多地承接了鄭州的外溢客群,房企進駐意願也較為積極。
在河南去年7100多億元商品房銷售額中,領頭房企功不可沒,外來房企與本土房企呈現出勢均力敵的態勢。
據億翰智庫數據顯示,2017年河南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河南本土房企共有5家入圍。另外5家則為恒大、碧桂園、萬科、綠地、福晟集團等規模房企。其中恒大地產居於榜首,銷售額達472億元;正商地產和建業地產緊隨其後分列第二、三位;碧桂園位居第四,萬科和綠地分居第六、七,福晟集團位居第九。
在外地房企攻城略地之際,河南本土房企亦在發力。相關數據顯示,河南本土標桿性房企正商地產、建業地產、康橋集團、鑫苑中國、正弘置業,也較上年銷售額實現快速增長。
事實上,河南歷來為恒大的第二大銷售市場,其銷售額以及所占比例僅次於恒大總部所在地廣東。
此外,去年以黑馬之姿奪得全國銷售業績冠軍的碧桂園,在河南市場的銷售業績亦實現快速增長。碧桂園年報顯示,2016年該公司在河南銷售額約92億元。而在2017年上半年,其在河南的銷售額已達115億元。
碧桂園在河南市場采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策略。易居企業集團中原大區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楊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碧桂園先是進軍洛陽、漯河,從縣城到地級市,再從地級市到省會城市。進入鄭州後,也像其他規模房企一樣,進行收、並購開發。”
在他看來,恒大在河南的營銷方式頗有特點。“恒大是從洛陽到鄭州,再到各地市拓展,這與碧桂園先地市後環鄭州的思路形成鮮明對比。”
而萬科在河南市場采取的則是與本地房企合作開發的模式。萬科城、大都會、雲城等項目,均是與當地開發商合作,借助本地房企的資源快速發展。
“一線房企確有自身不可比擬的優勢,如資本、專業化的運作模式、更高效率的工作方式等。而本地房企在近年的發展中已經有所轉變。”方循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部分河南本土房企已向專業化領域發展。它們或是形成多元化發展模式,或是提升開發品質,形成獨有的品牌優勢,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甚至在口碑上,河南部分本土房企已超越一線房企。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梁秋月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再創新高,達到13.37萬億元,但增速已回落20個百分點至13.7%,市場整體呈平穩態勢。不過,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浙江的商品房銷售額則在2017年創歷史新高,並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5%,浙江市場的表現格外引人關註。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跟其較強的經濟實力、發達的民營經濟密切相關。像杭州、寧波、溫州等這些城市,經濟始終保持著活力,以及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也可以看到不少本土房企在這一波周期中迅速崛起。”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浙系本土房企業績表現亮眼。
2017年,浙江省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2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速也達到28.5%,為近8年來第2高,僅次於2016年。而在2016年,浙江商品房銷售額為9605億元,增速也達到52.5%。
“一系列國際重大活動在杭州舉辦,不僅能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對杭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完善也具有積極作用,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嚴躍進分析認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杭州在2016年成功舉行了G20峰會,而第19屆亞運會也將於2022年在杭州舉辦。同時,近日杭州官方發布的最新地鐵規劃信息顯示,未來5年,杭州擬新增地鐵規劃里程68公里至264公里。此外,“最多跑一次”政策無疑也對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起到積極意義。而在上市公司方面,至2017年底,浙江省擁有境內上市公司高達415家。
硬件、軟件的完善,顯然有益於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而這又直接關乎一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潛力。
除此之外,2017年,嘉興市房地產開發投資724億元,躍升至全省第4位,同比增速51.3%,位居全省第1位。而去年5月,425家房企“血拼”嘉興土拍還歷歷在目,彼時嘉興樓市的火熱可見一斑。
CFP圖
“嘉興樓市的火熱,更多是因其處於環滬都市圈,承接部分外溢需求的結果。”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認為。“除了杭州、寧波、溫州這些傳統熱點城市外,像環上海都市圈的嘉興、湖州也承接了外溢需求,而高鐵的建設也將持續為這類城市帶來吸引力。”
在陳晟看來,浙江各地房地產市場並不像某些區域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相對均衡、協調。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7年,全國百億房企同比增加13家至144家,百億房企的市占率超過60%。全國龍頭性房企碧桂園、萬科、恒大合約銷售額均突破5000億元,3家房企的市占率達到12%。“碧萬恒”也因強大的人力、資金等資源優勢,在全國多地的房地產市場對當地房企呈碾壓之勢。
但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卻能在全國性龍頭房企的競爭中迅速崛起。
億翰智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而另一家龍頭房企恒大中國卻沒能進入前十。顯然,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表現亮眼,絲毫不懼“外來大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上述幾家浙系房企2017年投資布局數據發現,在浙江市場,祥生地產拿地36宗、德信26宗、中梁23宗、華鴻嘉信19宗、綠城12宗,投資金額分別達到272億元、171億元、108億元、113億元、181億元。從上述5家房企布局城市來看,綠城的重心在杭州和寧波,分別拿地5宗、3宗,而其余4家房企的重心則多在溫州、湖州、臺州、紹興、麗水、金華等三線城市,甚至在四線城市的瑞安、諸暨。
“與大多數全國性龍頭房企布局杭州、寧波熱點城市不同,一批浙系房企的投資更多下沈到省內的三線,甚至四線城市,既有效地避開了與龍頭房企的直接競爭,也很好地享受到了三四線去庫存、熱點城市需求外溢的紅利。”嚴躍進分析認為。
一年前,路勁基建(01098.HK)在2017年中報中指出,“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暢旺,物業銷售繼續創下佳績。”地產業務的銷售額達158.74億元,同比上升51%。
但到了2018年,形勢劇變。8月17日晚,路勁基建發布2018年中報稱“房地產環境愈加複雜”,上半年的房地產業務合同銷售額為161.16億元,雖無下滑,但增幅只有1.5%,已大不如前。
路勁基建本是公路建設運營出身,目前旗下有房地產發展及投資、收費公路、產業投資及管理三個主營業務。
加上產業項目實現的銷售額11.09億元和公路路費收入14.7億元,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路勁基建實現合同銷售額為186.95億元,同比上升9%。
相對於有大小周期的房地產業務而言,公路業務收入穩定,能為公司提供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目前,路勁基建旗下的收費公路項目為五條高速公路,總里程為340公里。
路勁基建在中報中指出,報告期內,所有高速公路項目路費收入均錄得增長,令集團上半年分佔基建合作企業利潤同比上升24%至3.39億港元,此外還收到公路合作企業3.74億港元的現金分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拆公路業務的計劃流失一年後,8月2日,路勁基建宣布為公路業務引進了新的投資者,以20億港元的美元等值價格向一名海外投資者出售間接附屬公司勁投的25%股權。
而這些資金,勁投將用作潛在並購、日常營運開支、籌備勁投或相關連署公司未來的上市資金。投資者稱,將為勁投的發展提供額外資金,也會在適當時機為收費公路項目並購提供資金。
而產業投資及管理分部,主要是結合基金,文化和產業旅遊,娛樂和內容開發產業,以發展和投資房地產業務,這被路勁基建視為集團新的商機和利潤增長點。正如前述,上半年,此分部的銷售額為11.09億元。
整體而言,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路勁基建實現收入總額約57.22億港元,同比增長80.74%。
上半年,集團物業交付額人民幣62億元,均價約每平方米16100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加上期內交付組合較多為高毛利項目,故集團交付毛利率由32%提升至47%。
報告期內,路勁基建凈利潤為11.6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幅210%,其中房地產分部凈利潤為9.15億港元。
土地儲備方面,上半年,路勁基建房地產及產業分部通過合作開發等形式,在內地共獲取五幅地塊,主要為住宅用地,建面合共為54.2萬平方米。集團土地儲備合共約848萬平方米,其中,已銷售但未交付的面積約為177萬平方米。
截至2018年6月30日,路勁基建的銀行結存及現金為99.76億港元(2017年底為85.52億港元),其中91%為人民幣,餘下的9%主要為美元或港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