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志成:百萬富翁撐起香港樓市

1 : GS(14)@2017-04-25 23:43:46

【明報專訊】有銀行進行一項調查,推算本港有87.8萬名百萬富翁,創歷年新高,千萬富翁亦最少有5.9萬。值得留意,該項調查所指的百萬富翁,是指擁有100萬元或以上流動資金的人數,即意味每8名港人就有一人隨時可以拿出資金來投資,另有不少千萬富翁喜愛買磚頭保值,超過八成的千萬富翁擁有多於一個物業,七成二的千萬富翁甚至願意為子女支付100萬元買樓上車,三成八人更於過去5年曾資助子女500萬元置業。二成七富翁預計樓價將會在未來兩年上升,磚頭仍然被視為穩健的投資工具,對樓市起正面作用。

事實上,以最新推算結果計,百萬富翁按年增加14%,折合即一年間手上持逾百萬元流動資金的人數大增近10萬人,據負責是次調查有關機構的發言人稱,當中不少人靠投資及物業買賣獲利。

既然揸磚頭可以致富,那麼現階段為何有不少人持有大量流動資金呢?筆者估計,可能不少市民均認為現時樓價已上升不少,加上未來將有大量供應推出,因此沽貨獲利後等待入市良機。不過筆者則認為,儘管近年樓價大升,仍要視乎外圍環境、本港樓市政策及未來推地情况等因素,而決定是否入市。此外,本港樓市政策方面,特區政府近年來不斷加辣為入市增加限制,早前又限制「一約多伙」,何時放寬入市限制仍未可預期,早前已有不少買家趁政府設限前加快入市。

至於未來供應方面,即使未來3至4年市場將預計有逾9萬伙新供應,政府未來推出的住宅發展用地,部分仍為綠化地,有意透過《土地收回條例》徵收棕地亦收地需時,因此長遠供應是否追上需求,仍要視乎推地落實進展而定。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61&issue=20170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05

韋志成住1,300呎海景豪宅

1 : GS(14)@2017-05-01 11:38:55

【本報訊】年約62歲的韋志成去年出任市建局行政總監,至今上任10個多月,屬發展局前常秘的他曾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愛將」,早前更盛傳他會加入林鄭問責班子掌發展局,但韋志成早前接受訪問時曾指,一直有與林鄭接觸,但自己盼完成為期3年、即至2019年的市建局行政總監任期。


曾為林鄭愛將

曾是林鄭愛將的韋志成1980年加入政府,2006年出任路政署署長,2010年擔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至2015年退休,約一年後加入市建局接替暫代行政總監的林濬。市建局最新15/16年報顯示,2015年任行政總監的譚小瑩薪金連浮薪等開支為460萬元,而林濬暫代行政總監約10個月,薪金連浮薪等開支為364.5萬元,但暫未披露韋志成薪酬,至於17/18年度發展局局長薪酬開支為358萬元。根據市建局資料,韋志成報住尖沙嘴港景峰一高層建築面積近1,300平方呎單位,按田土廳資料,他於03年初樓市低潮時以810多萬元買入單位,現時保守估計已升值至2,100萬元,升值近160%。■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01/200073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98

李志成:出招壓市停不了

1 : GS(14)@2017-05-18 00:58:08

【明報專訊】樓市升溫,政府繼去年11月新辣招印花稅率增至15%後、今年4月出招限制「一約多伙」,金管局亦緊接公布,收緊銀行向發展商提供的融資貸款比率上限,政府連環出招,樓市未來發展孰好孰壞﹖

政府去年11月加辣後,雙倍印花稅(DSD)及買家印花稅(BSD)數字近月亦見回升。稅務局最新公布雙倍印花稅(DSD)及買家印花稅(BSD)數字,其中4月份雙倍印花稅涉及稅款達20億元,較3 錄14.17 億元升41%。及至今年4月份,政府決定收緊「一約多伙」。出招後,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4月份售出的新盤單位逾1600伙,較3月份的逾2700伙大跌逾四成。

而「一約多伙」成交頓時銳減,統計資料顯示,「一約多伙」佔整體新盤成交比例,由3月份的22%,跌至4月份約8%,涉及「一約多伙」單位數目按月大減近八成,反映政策初見成效之際,金管局近日公布,由6月1日起,銀行向發展商提供的融資貸款比率上限,由地價成本的50%及建築成本的100%,下調至地價成本的40%及建築成本的80%,意味發展商投地成本將增加,但相信措施對財政實力雄厚的發展商影響有限。

加快住宅供應 才可治本

筆者認為,中資來港搶地已成新常態,為奪得靚地,各大發展商表現甚為進取,是次金管局收緊融資貸款比率上限,長遠有助樓市穩定發展。

不過,依靠加辣壓抑市場需求卻非治本之道,相信政府需要考慮如何加快住宅供應,才是治本之策。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25&issue=201705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64

李志成:地王效應成後市強心針

1 : GS(14)@2017-06-08 00:31:02

【明報專訊】5月份土地市場大旺,繼月中中區美利道商業用地以天價約232.8億元批出後,早前啟德第1F區2號地盤商業或酒店地,又以逾246億元批出,兩個周內經為庫房增近480億進帳,堪稱史上罕見。霎時間商用地皮的風頭似乎把住宅地皮蓋過。事實上,啟德新發展區上月再批出新住宅發展用地,每方呎樓面地價亦達1.26萬元水平,可謂以理想價成交;由上述三地成交價可知,發展商對本港住宅及商用物業後市看法樂觀,不惜斥巨資搶地。

值得留意,金管局5月12日出招加強認可機構借貸予地產發展商的信貸風險管理,惟出招後,無論中資或本地發展商均積極投地,顯示辣招暫未對市場有明顯影響。

發展商用行動為後市投下信心一票,等同為本港樓市注入強心針,即使近期政府連環出招,仍未見手軟。儘管政府早在4月推出新措施限制「一約多伙」,似乎影響力有限,畢竟「一約多伙」買家佔少數,未對市場構成衝擊。從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可見,期內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27.4點,按月升2.1%,不但於過去13個月內累積升逾兩成,更連續6個月創歷史新高。數據亦顯示4月份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報178點,按月升近0.3%,連升5月再創新高。在租金向升支持下,短期內樓價亦難以回落。

租金上升支持樓價

雖然土地註冊處最新發表5月份統計數字,反映4月份整體樓宇買賣合約共7536份,較4月份下跌16.1%,不過兩大新盤荃灣西海之戀及啟德天寰齊齊登場,吸引積聚購買力流一手市場。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78&issue=20170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45

李志成:港樓買家實力不容忽視

1 : GS(14)@2017-06-21 07:45:12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上周再加息0.25厘,理論上本港銀行有機會跟隨,不過今年美國連環加息,本港銀行卻無動於中,買家對加息因素似乎早已消化,即使香港跟隨美國加息,相信步伐亦會相當溫和,並未窒礙入市信心。現時本港不少買家仍具實力,購買力不容忽視。

事實上,本港大型銀行因應金管局出招增加按揭成本,上月底一度掀起H按加息潮,上周美國聯儲局宣布調高息率0.25厘,為今年內第2次加息,本港銀行會否跟隨加息備受關注。本行早前針對美國加息對本港樓市影響進行調查,在533名受訪市民中,發現有62%受訪者預期今年內本港銀行將會再加息,當中有78%可接受加息半厘或以上,反映市場對加息早已有所預期,而且市民承受加息能力不俗,相信樓控措施較加息更影響市民置業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本港銀行加息,有78%被訪者認為可接受加息半厘或以上,當中認為加息半厘以上至1厘及1厘以上至2厘可接受的各佔33%,共354人,可接受加息2厘以上的,亦佔12%。另外,只有22%被訪者可接受加息半厘以下,換言之,如果本港銀行要跟隨加息,以每次0.25厘的加息步伐計算,最少要加息2次以上,始對部分被訪者有所影響。

筆者認為,現時超過九成按揭貸款人使用H按計劃,採用P按計劃的佔比甚低,除非美國加息導致市場資金流動性加劇,否則短期內H按計劃仍然可享低息優惠,並未觸及以P按為基礎的封頂水平,未令市民供樓負擔顯著增加,對本港樓市影響不大。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73&issue=2017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14

李志成:地王屢現利後市

1 : GS(14)@2017-07-03 22:49:25

【明報專訊】今年上半年新盤在多幅「地王」帶動下,政府賣地收入衝破千億元大關,無論住宅地皮及商用地皮均現新地王,反映發展商對後市極具信心。

今年首季政府先後批出兩幅啟德區地盤,以及鴨脷洲利南道地皮,3個項目總地價約298.26 億元。次季批出的啟德1K區1號地盤及屯門掃管笏管翠路項目,2地皮作價103.98億元。

賣地成績理想下,樓市氣氛更趨熾熱,發展商推盤意欲增加。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17年第二季至今(截至6月27日)一手私人住宅註冊量(每月註冊量主要反映上月市况)錄6,013宗,較首季大增約67.8%。同期註冊金額突破800億元,升至約847.62億元水平,創有紀錄以來季度新高。而且數值較首季約474.89億元急增約78.5%,增幅較註冊量顯著。

下半年多大盤推 吸購買力

以金額劃分第二季至今之一手私宅註冊,價值500萬元或以下錄647宗註冊,較首季333宗激增約94.3%,增幅居首;註冊金額約26.94億元,較首季約13.22億元更大增逾倍。價值1,000萬元以上錄2,626宗註冊,較首季1,494宗增加約75.8%,增幅居次;註冊金額約617.05億元,較首季約326.96億元增加約88.7%。至於500萬元至1,000萬元錄2,740宗註冊,較首季1,756宗增加約56%,註冊金額約203.64億元,按季增加約51.2%。

雖然美國上月再加息,加上金管局的辣招對樓市影響浮現,市場漸現觀望氣氛。不過踏入下半年多個大盤將推出,料能吸引市場購買力,延續上半年一手旺勢。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07&issue=201707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74

李志成:新盤熱賣成後市探熱針

1 : GS(14)@2017-08-29 01:26:32

【明報專訊】踏入8月下旬,樓市焦點由租賃市場轉回買賣市場,其中上周五荃灣新盤開售,出現了大排長龍的畫面,一方面反映公眾入市的信心,另一方面亦為第四季一手買賣熱鬧氣氛展開序幕。

近月一手市場氣氛明顯回暖,帶動一手私人住宅註冊價量同步錄得顯著升幅。根據香港置業研究部資料顯示,本月至今(截至8月21日)一手私宅註冊量錄907宗,較7月同期的392宗大增約1.3倍;註冊金額約112.9億元,較7月同期約55.7億元增加約1倍。當中逾2000萬元一手私樓註冊量,由年初至今(截至8月21日)已錄1675宗,不但超越去年全年1664宗,更創歷年最高,反映近期一手市場轉熾,連帶大碼物業成交表現亦相當理想。

事實上,最近荃灣新盤連環登場,掀起搶客熱潮,其中一個樓盤收票量達數以萬計,成為1997年後新票王,進一步帶動區內樓市升溫。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今年多個荃灣新盤均獲買家支持,除相關樓盤鄰近鐵路站,社區配套完善外,相信貼市價開盤為其中主要因素。本行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近5年荃灣區二手樓價升勢強勁,由2012年7月平均實用面積呎價約6671元,升至2017年7月份約11,614元,升幅約74.1%,筆者認為,區內新供應匱乏,是次新盤以貼市價開盤,相信物業未來升值潛力可期。

記得2個多月前新一屆特區政府尚未就任之際,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下半年樓價將下跌,令不少有意置業人士取態較審慎,惟以現時有新盤開售時出現大排長龍的情况看來,市場上準備入市多時的買家已重拾信心。而新盤開售大排長龍,正好是市場的探熱針,指引後市的方向。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42&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92

李志成:車位價漲 不失捧場客

1 : GS(14)@2017-08-29 01:52:41

【明報專訊】回顧本年至今,車位市場連錄新高成交。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數月前西環一個新樓盤的雙號車位,以約518萬元售出,成為全港住宅車位成交價新高後,近日何文田一個新樓盤有車位以約455萬元沽出,據悉原業主持貨短短9天,轉手帳面已賺約100萬元。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7月共錄748宗純車位註冊,較6月的713宗增加約4.9%,宗數屬近3個月最多;今年首7個月純車位成交共錄5348宗,較2016年首7個月純車位成交共3386宗,按年升約58%,期內逾200萬元純車位成交量佔844宗,較2016年同期約454宗,更大升約86%,反映即使車位身價向升,但不失捧場客。

車位受捧,除因市場上對車位有一定需求外,相信與未來車位供應有關。政府於2011年推行限「發水」條例,限制新批圖則內地面停車場面積只能獲一半寬免,另一半樓面須在總建築樓面扣減,當時有發展商指興建車位成本勢增,加上部分屋苑鄰近鐵路站,車位比例相對要求較低,故此當時已有市場人士預期車位供應將下降。加上政府對住宅買賣連環加辣,部分投資者看好車位投資潛力已率先入市。

現時買車位動輒逾百萬,買家入市前不妨留意以下幾點:首先,車位按揭有別於住宅,除非於單一合約內購入單位及車位,否則獨立買車位,按揭年期最長只有15年,而息率普遍高於2厘。同時準買家亦要留意,部分大廈公契註明車位只可以賣或租予該屋苑業主,或會令客源大打折扣。另外,車位選址及質素亦非常重要,例如近停車場或升降機出口佔優、室內停車場更勝露天等等,讀者入市前可以做下調查,提高投資勝算。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48&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90

李志成:土地難求 樓價企穩

1 : GS(14)@2017-09-10 14:52:55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宣布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廣邀專才研究土地來源及建議發展策略,以示覓地建屋的決心。雖然暫時未知會先考慮發展現有土地還是重新造地,不過筆者可以肯定的是,專責小組任期18個月,由土地供應選項研究至落實執行需時,相信新供應遠水將不能救近火,短時間內仍未能滿足港人累積的房屋需求,樓市無可避免持續走強。

現時樓市焦點集中一手,上月截至29日整體物業錄599宗註冊,較7月同期的5137宗增加約7.0%。當中一手私宅市場交投表現不俗,錄1099宗註冊,較7月同期的864宗增加約27.2%;其註冊量佔整體物業註冊量比率亦達20.0%,較7月同期的16.8%增加約3.2個百分點。期內註冊金額更錄約132.6億元,較7月同期約110.2億元大增約20.3%,註冊量額表現優於大市,一手市場呈「量額齊升」局面。

至於二手住宅則「量升額跌」,表現稍遜色於大市,8月至29日暫錄2608宗二手註冊,較7月同期的2573宗微增約1.4%。二手住宅註冊量佔整體物業註冊量比率約47.4%,較7月同期約50.1%下跌約2.7個百分點。

在一系列樓控措施限制之下,現時樓市入市門檻較以往較高,二手業主普遍採取審慎放盤及惜售策略,叫價相當硬淨,不輕言減價放售物業,導致二手盤源長期短缺。儘管二手市場受到新盤搶佔購買力影響,成交減少,但價格相當硬淨。差餉物業估價署剛公布最新數字,全港私樓樓價指數升至336.8 點再創新高,雖然按月升幅僅0.09%,可見樓價持續強勢。預期年底前市場仍由一手主導,短期二手市場高價牛皮局面勢將持續。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20&issue=2017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16

李志成:首置上車盤 防炒風有法

1 : GS(14)@2017-09-16 22:29:47

【明報專訊】香港地少人多眾所皆知,歷屆政府面對土地不足及房屋供應短缺問題,有的採不干預政策,有的積極干預,取態各有不同。近年政府傾向干預市場,自2009年起推出一系列樓控措施,以壓抑樓價為目標,可惜事與願違,多年來未能阻止樓價升勢。新特首林鄭月娥下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預告推出房屋「新產品」應市,同時組隊研發土地,加快房屋供應,其房屋政策勢成焦點。

現時房屋市場供應主要分為公、私營兩大類,公營房屋又分出租公共房屋及資助出售房屋,主要由房協及房委會提供。由1970年代起,香港政府推行10年建屋計劃,分批出售資助房屋,讓市民可因應個人財政能力置業,逐步改善生活環境,當中包括「居者有其屋計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及「租者置其屋計劃」等資助房屋,訂價一般與市場掛鈎,但採取折扣形式,以低於市價售予有意上車人士。

近年通貨膨脹,百物騰貴,資助房屋價格亦跟隨大市飈升。新政府致力重建置業階梯,讓市民逐步實現擁有自己安樂窩的夢想,是次推出新產品「港人首置上車盤」,對象針對未曾擁有物業的首次置業香港永久居民。筆者最欣賞之處,在於其概念有別於資助房屋,重點將資源投放有經濟基礎及具迫切置業需要人士身上,起分流置業作用。最重要的是,售價考慮與市價脫鈎,並加強出售條款限制,減少投資價值。

畢竟樓價可升可跌,購買與市場掛鈎的資助房屋無可避免涉及投資成分,要真正杜絕炒風,新產品或可加入條款,日後轉售需以原價交易予同類型新買家,鎖定物業價值,讓物業不存在投資價值。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34&issue=20170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