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行农行2月信贷增量环比高企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06/110114287.html


中行、农行2月票据贴现增量几近于两行1月的贷款增量,建行工行2月贷款增量环比有较大衰减

  【《财经网》专稿/记者 温秀】四家大型商业银行2月新增贷款约达5500亿元,其中中国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88,香港交易所代码:03988;下称中行)、农业银行增量较1月有较大增加。
中行2月新增贷款高达1900亿元,其中票据贴现增量超过800亿元。票据贴现增量接近1月中行全部新增贷款数量。中行1月
信贷增量是872.9亿元。
正在股改进程中的农业银行,2月份贷款同样增长强劲,达到1600亿元,与上月相比有较大增幅。其中,票据贴现增量约为1000亿元。农行1月信贷增量约为1000亿元。
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香港交易所代码:00939;下称建行)2月贷款增量环比则呈衰减表现,该行2月贷款增量为1000亿元左 右,其中票据贴现增量为50亿元左右。在1月,建行新增贷款逾2500亿元,但基本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票据占比较小。知情人士称,建行现在已经停止了三个 月定期存款的票据贴现,所以已经不存在利率倒挂的问题。而在某些银行,票据贴现利率已经降到1.08‰左右,所以票据套利的空间依然存在。
工 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98,香港交易所代码:01398;下称工行)2月新增贷款在900亿元左右,其中票据近400亿元。1月工行新增贷款 2521亿元,其中票据占比超过50%。工行行长杨凯生称,工行今年全年的信贷投放目标为5300亿元,与去年规模相当。
今日出席
两会新闻发布会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坦承“一月信贷增长有些超乎预期”。不过,他进一步解释称,在非常时期,“我们宁可出手快一点,出拳重一点。政策出去以后,有可能有些数据涨得太猛,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不过,他认为此举能够及时制止金融危机造成的信心下滑,能对克服金融危机快速地发挥作用。而且央行“还有相当的空间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使得将来在整体数量上、在一个中期范围内,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
某大型国有银行高层对《财经》记者直言,从去年11月至今,银行的信贷投放已经超过了正常年份全年的投放数量,这种增长难以持续。不过,他预 计,2009年全年的信贷增长将有望达到6万亿元。而昨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5万亿元以上。周小川近日称,“‘以上’两个字很重要”。
上述四大行往年在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中占比都不足50%,但目前由于中小股份制银行受制于
资本充足率,且项目储备有限,资金来源不足,所以四大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有银行家据此估计,2月新增贷款将达到1万亿元。不过,由于中小银行的数据通常在每月10日左右才能统计完毕,所以银行业金融机构2月贷款新增规模尚无准确数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44

中環在線:農行潘功勝變「白髮翁」李華華


2010-06-25  AD





 

經歷幾許風雨嘅 農行(1288),噚日終於成功喺本港路演,600幾人塞爆金鐘香格里拉,虛冚程度唔比立法會嗰邊弱o架!除咗有好耐無蒲頭嘅中金董事長朱雲來全程坐陣, 大家熟悉嘅農行副行長潘功勝當然亦有列席。不過華華噚日喺呢個路演得到嘅最大得着,並唔係農行有幾勁,而係招股活動真係最「催人老」嘅「殺手」!

你 睇吓46歲嘅潘功勝,勞心勞力搞完個上市之後,將佢個樣同之前比一比,頭殼頂兩邊即刻銀光四射,即刻令人諗起王菲首舊歌嘅歌詞:兩鬢斑白都可認得你……

咁 後生就變「白髮翁」,其實都幾型吖,而且忙到無時間染髮係有回報嘅,皆因潘功勝自從幫完工行(1398)成功上市,已經由工行董秘搖身一變變咗農行副行 長,成功上位,乜都抵番晒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9

創生上市日一拖六踩場農行高層取經學掛牌 李華華

2010-06-30  AD





 

萬眾期待的農業 銀行(1288)IPO今日正式登場!為咗迎接呢隻巨無霸,傳媒、股票行、散戶都唔敢鬆懈,但至緊張嘅就梗係農行自己上上下下喇!

噚日人哋 創生控股(325)掛牌之喜,農行就派出1名主任做膽,拖6名高層落港交所踩場。Sorry,正確學名係「取經」先啱,以保7月16日自己掛牌之時平平安 安。

下晝忙開視像會議

咁逗留短短15分鐘,幾位睇咗啲乜呢?首先係圍住工行(1398)當年有特首撐場張威水掛牌相,但見主 任手指指,可能係研究高層排位,又可能係估特首呢次嚟唔嚟「抽水」,又或者係訓示啲同事一定要超越工行!之後就殺去觀景台,睇睇交易大堂實景。幾位微服出 巡,但都俾大家發現,皆因全程有港交所高層傍實,所以好難唔俾人認出。

而呢邊廂中高層人員喺交易所視察場地,另一邊廂極高層嘅行長張雲同幾 位副行長亦忙到不可開交。噚日下晝仲要喺香港、紐約、倫敦3地同步舉行視像會議,同傳媒講解呢次世紀集資嘅詳情。至大粒嘅張雲由副行長朱洪波傍住坐鎮香 港,身在倫敦同紐約做緊路演嘅董事長項俊波、副行長楊琨、同埋「白頭潘」潘功勝都好忙,認真大陣仗!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25

买不买农行?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0566.html


买不买农行,你想好了吗?

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下称“农行”)副行长潘功胜曾表示,只要换手率低于50%,农行A股股票不会破发,他希望农行复 制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的成功经验。

按照农行最新公布的发行价2.52元~2.68元,其发行估值比A股估值最低的银行股民生银行(600016.SH)略高,民生银行市净率为 1.45倍,昨日收报6.05元,跌0.49%。

香港城市大学MBA课程主任曾渊沧在其专栏中写到,股市偏偏在农行正式上市、投资者认购前夕才大跌,是不是有大户想通过拉低股市,来影响农行定价更 便宜一点,从而减低自己的投资成本?

农行发行价之低,已经让部分参与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大喜过望,想着如何在农行首日大涨后庆祝一番,而部分私募人士也表达了瓜分这块“大蛋糕”的强烈兴 趣。

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驰对农行IPO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农行最新发布的发行价是“上涨概率大”的价位,农行发行是按当前市场金融 股的价格打了九折,很值得投资;另一方面,申购的大机构会积极护盘,避免其破发;另外A股相对H股的折价也为股价提供了向上的理由。

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则指出,农行的估值合理,目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不高,在银行股股价被机构抛得很低的时候,农行正式发行,对投资者来说是个 好机会。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近日商品价格的回落以及人民币升值淡化了未来通胀恶化的可能性,也减弱了加息预期,因此,尽 管估值较低,在息差依然较低的情况下,银行股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农行计划以净利润的35%~50%用作现金分红,如此高的分红比率,已经在 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公司的发展动力有限,否则公司应该保存更多现金做拓展业务之用。

该人士也指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投资者还不如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科技和医疗等业绩增长更强劲的个股,估值低不能作为申购农行的理由。“如果银 行股真的带领大盘上涨,其他盘子小、业绩好的股票一定涨得更多!”他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19

中環在線:農行張總要日賺8億 李華華


2010-7-16  AD





 

萬眾矚目嘅農行 (1288)今日終於喺港交所(388)掛牌,佢嘅A股噚日率先喺上海登場,但有別於香港,上交所嘅上市儀式謝絕傳媒採訪,大家只可以透過上網睇電視分享 一下農行成功上市嘅喜悅!

唔知係咪見到中金「護價」成功,農行成班管理層都鬆咗一口氣,行長張雲喺記者會上,仲勁有mood咁發表個人感受 ﹗張總話,農行上市之後,佢每日返工就會有一個強烈嘅信念,就係上市令農行每日嘅使費多咗,所以佢每日收工之前,一定要幫農行賺番至少8個億番嚟,咁先叫 做對得住啲股東喎……各位農行股東,仲唔快啲將華華呢段稿影低或剪低立此存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08

買農行 東尼

2010-7-22  NM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第二季國內生 產總值增幅只得百分之十點三,遜於第一季的百分之十一點九。不過,世界各地有哪一個國家不會為經濟增長超越百分之九而興奮呢?但對中國來說,這個目標輕而 易舉便可達到,而且已經持續七年。不僅如此,在未來七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都有望可以達到這水平。

中國的經濟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中央為了防止經濟過熱,會定時定候煞車。幸運地,香港在中國的護蔭下,經濟同樣有強勁增長,防止市場失控及保持股價穩定。中國將超越美國

在 中國經濟擴張的過程中,中國不是唯一的得益者,因為它的經濟體系大到足以帶動全球經濟,自美國經濟在○八年崩潰後,中國更掌控着其餘各國的經濟命脈。儘管 美國的經濟體系仍然比中國大,但兩者的差距收窄得很快,我預期中國將在二十年內超越美國。事實上,去年正是因為有中國的存在,各國才能在金融海嘯後舒一口 氣。

中國影響力之大可從國企得知,中移動(941)是全球最大的電訊公司,用戶數量比美國人口還多;中石油的級數則等同埃克森美孚,大家同 是全球主要石油供應商之一;中資銀行的名號更響,尤其是在農行(1288)上市後,四大中資銀行加起來的市值達五萬四千億元,當中,工行市值為一萬九千億 元、建行一萬五千億元、中行及農行的市值均約一萬零五百億元。而不論是摩根大通或美國銀行,市值都不過是一萬二千五百億元,其他美國甚至是國際性銀行,更 是不能相提並論。此外,這些中資銀行規模雖然大,但股價很便宜。

農行吸引

我預期工行今年可賺一千六百五十億元,以每股五元七 角計算,其市值約一萬九千億元,市盈率僅十一倍半。這是一間增長中的銀行,每年盈利增長可達一成,故現價非常吸引。建行現股價六元三角,市值約一萬四千七 百億元,我估計其今年盈利可達一千三百五十億元,市盈率十一倍。可見建行現水平,較工行略為便宜一點。建行似乎比工行更抵,不過我認為工行的股價應比建行 貴一成,故股價在五元七角至六元三角之間,均屬合理範圍。

中行現股價約為四元一角,市值一萬零四百億元,我預期中行今年賺一千億元,市盈率僅十倍。但中行有較多海外業務,經常性開支有機會較其他銀行高。農行和中行相似,由於業務範圍較闊,成本較高,但其存款基礎較為雄厚。

以 每股三元二角五仙計算,農行市值約一萬零四百億元,和中行相若。農行透露今年上半年盈利約四百六十億元人民幣,即五百二十七億港元,我預期它全年可賺九百 五十億元,市盈率十一倍。然而,我喜歡農行,故將會把其加入投資組合。所以,我打算沽出五萬股中行及工行,套現約四十九萬元後,再買入十五萬股農行。另 外,我以每股一元二角五仙沽出恒地認股證,令組合現金有少許進賬。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五十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90

農行還鄉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21/100316355_all.html

  農行「三農」業務試點擴容在即,相應機制是否準備好了?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溫秀 張宇哲

 

  作為農行(601288.SH、1288.HK)的一項核心改革,投資者一直希望農行講清楚:「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的商業邊際、風險控制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今年以來,央行和國務院先後對農行「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金融事業部試點情況進行了檢查 和驗收,雖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成績,但圍繞「農行要不要服務『三農』,服務什麼樣的『三農』,如何服務『三農』」,在管理層與農行間、農行內部仍有爭議,至 今也並未完全統一思想。

  為了推動「三農」試點,上市前夕,農行任命在行內資歷較老的副行長朱洪波分管「三農」事業部, 朱當時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黨委會要全力支持;二是行長張云要兼任「三農」金融事業部的總裁。因為他深知,如果沒有來自較高層面的堅定支持,想要讓已經進了 城,多年沒怎麼做過農戶貸款的農行重操舊業,勢必困難重重。

  「大型商業銀行服務『三農』是一種重大探索,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只要堅持探索,就不算 失敗。」這是一直在推動農行改革的央行高層對農行「三農」試點的基本看法,他認為,應該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摸索,過高且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會在執行中導致 扭曲。比起在上市前強行要求農行必須轉向「三農」業務,這顯然是個更加務實的看法。

  如今一年多過去,各方距離尋找農行的「三農共識」是否更近一步,農行「三農」業務虛實究竟何如?

 

  ——編者

  今年11月初,農行將召開現場會,把原先在八省份(甘肅、四川、廣西、福建、山東、重慶、吉林、湖北等)推進的「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推廣至12個省份,增加河南、黑龍江、河北、安徽四省份。這是近期國務院對其改革驗收評估後,提出的要求。

  「農行早已『進城』,涉農業務做起來很艱苦,行裡的確有不少人持保留意見。」農行一位「三農」事業部條線的高管並不諱言,統一思想不易,全力以赴更難。

  時至今日,仍有農行高管告訴財新《新世紀》,農行根本做不了「三農」業務,常被援引的證據就是農行早期發放的農戶貸款,在數個區域出現較高的損失率。根據農行內部測算,早期農戶貸款的預期損失率可能高達20%以上。

  一位即將納入試點行的分支機構負責人也稱,由於不讚成在轄內搞「三農」業務,經總行多次動員才放了十幾億元的貸款,「如今在急著催收,因為一旦出了問題,獎金就泡湯了」。

  截至今年8月末,農行農戶貸款餘額達1319.65億元,比年初增加214.12億元,增幅19.37%;農戶小額貸款餘額1119.45億元,比年初增加130.14億元。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農行現行的策略之一是,通過加強與當地支柱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合作,對產業鏈上的農戶批量貸款。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很難形成共識,農行「三農」業務貸款避不開一些大企業大項目,還會通過把在農村地區吸收的存款用於對城市和發達地區的貸款, 在內部通過資金轉移定價,貼補「三農」事業部以獲得賬面盈利。財新《新世紀》記者走訪東北、西南數省農行分支機構得知,這一現象已然存在。

  10月21日,農行A股收盤於每股2.56元,在經過長達一年的拉鋸後,仍回到了發行時的價格水平。

情怯「三農」

「一個打乒乓球的和一個打高爾夫的,很難有共同語言。市場也講究門當戶對。」一位監管部門負責人坦言

  「從湖北的情況看,有一些積極的變化,不過離整個『三農』事業部改革的目標尚有差距。」一位該省人民銀行相關人士透露,從考核的69個縣支行 看,50多個縣支行達標,19個未達標。達標的標準有兩個,滿足任一就可。一個是涉農貸款的增量超過全行平均貸款水平;二是涉農貸存比超過70%。「這兩 個要求都是為了避免『抽水機』現象。」

  所謂抽水機,就是過去多年來農行、農信社、郵儲等在農村有網點的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存款,在城市發放存款,實際造成了農村資金支持城市項目的「抽水機」現象。

  「對分支機構而言,重要的是確保風險最小、收益最大。」一些受訪農行地方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坦言,他們沒有理由以極高成本、冒著極大風險、從事收益極低的「三農」業務,而要在有限的規模和資源之下,選擇優質、低風險的大客戶。

  一位農行地市分行長更直言不諱,分行長需要考慮的是經營效益和市場份額,畢竟能上調總行或到政府為官的機會有限。

  一位西南地區試點行的負責人透露,該省2010年初號召各家大型金融機構認領當地一些金融服務的空白鄉鎮,「我們只認了幾個,後來也不了了之, 主要都是郵儲和農信社在做」。該人士坦言,幾年前基層農行幾乎沒有人願意做「三農」,但現在不得不為之,但一定會「有選擇地」服務。

  「農行已經進城,再不可能回到鄉下去了。如果讓員工們重新下鄉,但凡有點能力的員工都會跳槽。」一位地方監管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當地農行系統的員工普遍認為農行早已脫農,雖然該行身處農行的「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省份。

  一位資深的農行高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直言,如果不希望農行為高層畫餅充饑,不希望基層陽奉陰違,就需要更加坦誠地改革現行「三農」業務。他 指出,上述問題恰恰是因為農行「三農」業務一直未找到商業可持續的邊界,根本原因是受制於現有的體制、機制和長期形成的企業文化。

  知情人士透露,在農行江西某分行,一把手曾為追求「三農政績」,將放貸多少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主要標準。在農行上市期間,該分行不少員工紛紛上書總行。

  「一個打乒乓球的和一個打高爾夫的,很難有共同語言。市場也講究門當戶對。」一位監管部門負責人坦言,一個法人機構同時從事兩套截然不同的業務體系,很難成功。

上市的代價

也有人憂慮,在農行上市壓力消除後,是否會產生更強烈的「脫農」動機?

  農行最初是作為服務「三農」的國有專業銀行的身份發起設立,直到1994年,國家決定將農行所從事的政策性業務剝離,設立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至此,農行開始了「脫農」進程。1996年,農信社與農行脫離行政隸屬關係,農行開始向國有獨資銀行轉變,「農行進城」便是此後農行發展軌跡的真實寫照。 直到2007年,為應對央行和財政部等部委提出的分拆農行的設想,農行才不得已開始重提服務「三農」。

  知情人士稱,為應對拆分,農行管理層提出,要重新高舉服務「三農」的旗幟,但由於「三農」為弱勢群體和弱質產業,必須有一個盈利性的機構來鼎力 支持,所以農行必須作為整體保留。最終,由時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魏禮群代表農行,向中央提出了一個農行改革的十六字方針:「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 運作、擇機上市」。這一提議最終被國務院採納,並於2007年1月,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肯定為農行股份制改革的總體原則。

  按照農行自身定義,所有縣域業務都屬於「三農」業務。某西南分行「三農」業務負責人直言,按照總行的劃分標準,當地100多個縣域都劃入了「三農」板塊,雖然不少縣域實際為城市業務。

  農行副行長潘功勝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三農』即農村、農業、農民,我們在縣域業務範疇遠遠超越這個定義。縣域已不是一個農村的概念,縣域的大型基礎設施,大型工業企業,大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基本都是農行參與。」

  一位地方銀監局的負責人直言,縣域的不少大企業可以名正言順地享有涉農貸款的優惠,加之不少分支機構熱衷於選擇「優質客戶」,導致有限的貸款資源和相關的優惠政策投向大型企業或項目,真正能夠「惠農」的比較有限。

  也有監管部門人士憂慮,在農行沒有上市壓力之後,是否會有更強的「脫農」動機?

「三農」事業部虛實

一位農行省分行行長直言,決策層讓農行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主要是擔心農行不做『三農』」,但若缺乏機制保障,「三農」金融事業部的設立恐怕只能「畫地為牢」

  數位知情人士透露,當時農行深化改革方案獲批,且上市提速的一個前提就在於,決策層認為農行在服務「三農」方面有更為「務實可操作」的設想和方案,其中「三農」金融事業部的改革是核心。

  農行於2008年3月啟動了「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據農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三農」金融事業部在農行總行層面分了三個部門,六大後台。三個部門分別是「三農」政策與規劃部、農村產業金融部、農戶金融部。

  一位地方監管部門的負責人直言,農行的「三農」金融事業部,只是在總行層面推進,在部分一級分行有一點眉目,基層尚未真正推進。

  一位西南省份分行「三農」板塊負責人亦直言,「 『三農』事業部並不成熟」,面臨很多現實的困難。該行按照要求,成立了農村產業金融部和農戶金融部。而在後台方面,名義上有信貸、人力資源、考評、產品及風險等六大部門,但其實和非農貸款的後台是「兩套牌子一班人馬」。

  「通常是前台先做授信調查,然後報信貸部審批。但是信貸部看慣了好項目,『三農』項目往往根本看不上,批不了。」數位受訪者均表示,獨立的信貸審批體系應是「三農」金融事業部的核心,但這一部門即使在推進程度較高的省份,也未落實到位。

  前述湖北省人行人士說,根據央行、銀監會制定的「三農」金融事業部制的改革方案,今年一些支行在成本核算、激勵機制、人員配備等方面還沒有完全達到要求。

  該省一家支行辦公室主任說,目前該支行只有小額貸款的審批權限。一家分行「三農」業務的管理者介紹,某些對縣域支行而言較好的項目,入不了分行 信貸部的眼,到了總行根本就會被認為是壞項目。他舉例稱,某縣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主要都是小煤礦,達不到農行的准入標準,如果不給其貸款,當地又沒有其 他項目,縣支行的生存都成問題。

  一位試點省份分行的負責人則表示,「某些分支行,就不應該讓他們做太多業務,只要解決當地基本的金融服務覆蓋即可。但由於總行統一下達市場份額、存貸款等硬指標,為完成任務,明知不太好的業務也不得不做。」

  一位熟悉農行的資深銀行家坦言,目前農行總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組織架構設計存在不少問題,比如配置了龐大的組織和管理架構,但「能紙上談兵者多,能衝鋒陷陣者少」,對提升基層服務「三農」力量的作用十分有限。

  「總行部門多,我們人數少,比如總行有縣域機構處、縣域房地產處,但地方上卻沒有那麼多人力可分配,只好轉給分行機構部或者房地產部,實際上 『三農』與否根本沒有得到區別對待。」一位農行地方分行的負責人表示,由於很多關係尚未理順,常常忙得焦頭爛額至於「三農」金融事業部的獨立核算,上述分 行負責人也認為名不副實,「比如成本的分攤就弄不清楚,『三農』成本不明晰。各種核算也都很困難」。

  一位農行省分行行長直言,央行和銀監會讓農行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主要是擔心農行不做『三農』」,但若缺乏機制保障,農行做「三農」恐怕也只能「畫地為牢」。

放權隱憂

「信貸審批權從上收改為下放,比以前放大了風險。」一位農行支行長坦言

  一位熟悉農行的資深銀行高管透露,過去近十年間,農行一直在通過上收貸款權限,進行止血,但去年以來,為了抓住「保增長」的契機,農行內部一直 有人在試圖推進對分支機構的放權。加上「三農」金融事業部本身也需要對分支機構授權,去年年初,農行貸款審批權限下放的相關決議獲准通過。

  「信貸審批權從上收改為下放,比以前放大了風險。」一位農行支行長坦言。

  農行東北地區一家分行的負責人表示,過去由於效益和資產質量比較差,長期虧損,屬於農行系統四類行裡問題最大的第四類行,所以省分行擁有的授信權限很小,現在他們的信貸審批權限基本與同業一致了。

  一位地方分行的負責人透露,在剝離了不良資產後,他們得以輕裝上陣,但同時也面臨資產空心化導致的基層放貸衝動。以該分行為例,去年剝離了 260億元不良資產後,貸款餘額不足170億元,「無法養活當地分行1.4萬人」,有動力加大營銷力度,但隨之而來的管理問題和風險控制,顯得尤為迫切。

  西南某分行今年也對一些貸款權限已經上收的二級支行,重新放權。當地相關負責人坦承,由於基層管理相對薄弱,放權後的操作風險肯定會加大,「農行系統特別是基層行的人員老化嚴重,往往一做就錯,一查就出問題。」

  一位負責不良資產處置的農行高層就感慨,剝離的8000億元不良資產中近半的涉農貸款,根本無法收回。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農行在很長一段時間 裡,風險管理部門只是管「貸後風險」,甚至只是保全不良資產。數位被訪者均表示,農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不久,過快地擴張和審批權限的下放,對農行的 挑戰不小。

  「農行已『進城』,涉農業務艱苦,行裡確有不少人持保留意見。」農行「三農」事業部條線的一位高管並不諱言,統一思想不易,全力以赴更難。財新 《新世紀》記者走訪東北、中部、西南數省農行支行,獲知基層行對實施「三農」業務的爭議頗大,認為「在風控不到位,基層管理薄弱的情況下,涉農貸款做得越 多,未來恐怕虧得也越多。」

多種出路

從惠農卡到轉賬電話、農商通平台,農行在尋找服務「三農」多種可能的出路

  前述湖北農行支行人士稱,在實施「三農」業務貸款放權改革後,去年的新增貸款中,農戶貸款約佔31%,惠農卡累計放貸3.3億元。惠農卡是農行 為農民發放的集存款、貸款等服務於一身的銀行卡。惠農卡2008年4月推出伊始,好評如潮,認為是針對農戶的金融創新。目前惠農卡的存量已經達8170萬 張,持卡客戶達數億人。農行提出要讓農戶「進得來」、「貸得到」、「貸得快」,「一次授信額度,滾動發放」。

  但一位農行基層信貸員透露,上市前,行內曾要求每人在短期內完成大量發卡任務,不得已只好虛構姓名和身份證號,交差了事。前述銀監局有關負責人 坦言,「發卡量突飛猛進,但授信額很低,用信額更低。」他解釋說。分支行為滿足總行激進的發卡計劃,不得不放鬆標準,廣泛撒網,這雖然是各家銀行在發卡初 期的常見做法,但惠農卡不同的是,銀行怕擔責任,發卡但不願意授信,即便授信,也未必真正放貸款「為完成任務而不顧一切地發卡,不給農民真正的實惠,根本 無視農民到底能從中得到多少支持和扶助,實為弄虛作假。」前述銀監局人士批評道。按照農總行的要求,當地農行要在年內再新增惠農卡百萬張,但已發放的上百 萬張裡,僅有16%的人得到授信。

  知情人士直言不諱:「農戶最需要的是融資服務,但惠農卡只是一張借記卡,由此造成的廢卡不在少數。」統計數據顯示,當地的惠農卡發卡量超過160萬張,而卡內存款餘額約6億元,相當於卡均存款餘額300多元,僅僅作為一張借記卡效率也並不高。

  知情人士稱,早期發放的惠農卡以及以此為載體的農戶貸款出了不少問題,農行已在內部自查,盡快止損。

  數位地方分行的負責人透露,雖然惠農卡避免了客戶經理直接接觸農戶資金,一定程度上規避了貸款資金被輕易挪用,但面臨的其他道德風險和信用風險亦不容忽視。比如,在一些地方,授信和持卡人雖然是農戶,但實際上貸款資金卻仍被當地的一些有權勢者集中起來挪作他用。

  農行新的分管高管調研後算了一筆賬:農行目前在縣域有1.5萬到1.6萬個客戶經理,按每個人發展200個農戶計算,戶均貸款5萬元,最終能夠提供的農戶貸款也十分有限。

  「上市後,農行經過反思,已將重心修正成惠農卡貸款有限目標、量力而行。」農行的惠農卡開始從早期對發卡量和農戶貸款的考核轉向依託新農保、新 農合,更多的落實惠農卡的其他金融服務的功能。「但早期已經發放的惠農卡是否同樣需要一次大規模嚴肅的治理整頓,恐怕是個問題。」

  由於惠農卡發展中問題重重,且由於「三農」業務領域界定存在差距無法形成共識,所以農行上市後,開始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服務三農不能走計劃體制下的老路,僅靠增加物理網點的方式管理成本高、風險大,必須探索新形勢下的新方法。」農行山西分行行長曹少雄日前曾公 開表示。他認為在農村基本金融服務缺位,徵信系統處於空白情況下,收益難以覆蓋風險,簡單地鼓勵金融機構存貸款,難以根本解決金融服務「三農」的問題。他 表示,理想的路徑是在讓農民得到基本的金融服務後,再篩選出優質的農戶及涉農企業來培植壯大,進而促進農民的存款、貸款資金規模逐步擴大、提升小額貸款利 息及其他中間業務收入。

  曹少雄所在的山西省是農行先期的金融試點省份之一。財政部金融司8月調研了農業銀行山西省分行。農行在山西的試點主要是以轉賬電話為平台,在 2.8萬個行政村中,已經安裝了固定電話的2.2萬個行政村,為農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農民可以在當地的小賣部方便地進行刷卡消費、小額存取款、小額貸 款,農行對商戶提供較少的補貼。

  而在重慶等地,主要依託商務部的「千村萬鄉」工程,為農民提供「村村通」服務。農行依託商務部在各地安裝的農商通平台,提供存取款、轉賬等服務,一台農商通的成本是2800元,商務部補貼2000元,財政部每年也有相應支持,從而降低了農行的返鄉成本。

  上述高管指出,上述做法能夠將已經「進城」的服務觸角延伸至鄉鎮,同時又降低了農行自身的服務成本,是農行「三農」試點過程中找到的最具可能性的出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3

[轉載]農行轉型領跑行業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ks.html

這個農行已經被大家淡忘了:-)

[转载]农行转型领跑行业   《每日財經新聞》


隨著國內銀行間競爭的白熱化,零售業務無疑成為了今年的「主戰場」之一。無論是四大國家控股的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今年在零售業務上的較量都聲勢浩大。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農業銀行,隨著轉型優勢的凸顯,近兩年零售業務增速位居行業第一,業務收入總 額在國有四大行中躍至第二,逐步實現了由「大」至「強」的轉變。

 

3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農業銀行的客戶。在擁有3.9億龐大個人客戶的同時,農業銀行也摘得了「中國最大的零售銀行」的頭銜。

 

在國有四大銀行中,農業銀行的網點最多,具有發展零售業務的獨到優勢。並且,農業銀行的客戶規模在行業位列第一,增長較為穩定。

 

目前,農行在全國擁有約2.3萬個營業網點,營業機構遍佈城鄉,實現了縣域全覆蓋。在同業規模最大的客戶群體和遍佈城鄉的網點網絡之下,農行在儲蓄存款、銀行卡、個人結算等業務領域均具有領先優勢。

 

農行零售業務依然能夠保持強勁增長。2009年零售業務轉型所確定的15項目標,目前已經圓滿完成了10項,剩餘的5項目標在明年完成沒有懸念。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農行儲蓄存款增量、借記卡總量、電子銀行業務收入均穩居同業第一。

 

在銀行零售業務拓展中,目前外部更多的是依靠渠道,即網點設置。衡量一家銀行零售業務服務的好壞,是否有足夠多的網點,能有效滿足客戶便利、快捷、優質、 高效的金融服務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渠道為王」是農業銀行目前的最大優勢,也為農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提供了快速「攻城略地」的基礎。

 

據中國農業銀行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末,農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經營收入已達1007億元,佔全行經營收入的34.7%。零售業務總收入位居國有四大行第二,但增長率達到39.6%,穩居同業第一。

 

農行客戶群體龐大,既是零售業務的競爭優勢,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服務這麼龐大的客戶,銀行投入的成本相對較高,無形中對業務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客戶金融服務需求瞬息萬變且差異性大,要令3.9億客戶都滿意,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有萬分之一的客戶對農行的零售服務有異議,也將會對農行聲譽產生較大的影響。雙重的壓力要求未來農行零售業務發展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要實現由「量」向「質」的跨越。

 

由於零售業務具有客戶群體廣泛、經濟資本佔用少、抗風險能力強、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等先發優勢,近年來,零售業務已成為各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與競爭焦點。

 

相比公司業務而言,零售業務儘管投入不菲,但受到政策層面和外部因素的影響比較小,是銀行利潤增長的發力點。公司貸款期限大多是幾個月或一年,風險相對較 大,未來利率市場化之後受到衝擊也會更加明顯,而個人貸款業務一般時間較長,風險相對也小,收益比較穩定。因此,各家銀行立足長遠發展,均將做大做強零售 業務當成了今年的核心任務。

 

在農行看來,「最大」的零售銀行並非代表「一流」的零售銀行。事實上,3年前,農行零售業務還曾經被「邊緣化」。直到2009年初制定了零售業務轉型方案並在全行強力實施,零售業務的發展才有了根本轉變。

 

在具體的規劃中,打造「一流零售銀行」的目標被分解為三個階段:三年解決邊緣化問題,五年達到同業平均水平,十年成為國內一流零售銀行,也就是如今農行零售業務的「3510」發展戰略。

 

如今,3年 過去了,農行零售業務在轉型中初顯成效。統一規範了網點形象標識,服務品質與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主要業務經營業績名列行業前列,市場競爭能力持續增強, 客戶結構明顯優化,員工面貌煥然一新,農業銀行的零售業務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但「追求卓越」的農行人仍在為打造國內 「一流零售銀行」的目標不懈奮鬥。

 

未來銀行業的發展將邁進零售銀行時代,而提前佈局無疑能搶佔先機。目前,各家銀行都敏銳的察覺到了零售業務的發展潛力,紛紛在該領域中拚命的爭奪一席之 地。這也順應了國際銀行業發展的趨勢與潮流。依美國的經驗,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水平是各大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利潤率大多超過了35%。花旗、恆生、匯豐等零售銀行業務的利潤貢獻,分別達到總利潤的69%51%54%,顯然,國內零售業務發展的空間很大。

 

2011年對農行零售業務的發展意義非凡。經過了一年時間,農行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特有的零售業務服務體系,將發力點轉到了服務質量上。

 

僅僅一年時間,農行就設立了26家財富管理中心,並建立了以私人銀行、財富中心、理財中心為主體的高端客戶營銷服務體系,基本完成了佈局。這將是未來農行零售業務飛躍的基石。

 

當前銀行間競爭非常激烈,銀行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將落腳在「服務」上。未來5年內,銀行零售業務的競爭並非在產品上,而是在服務上。客戶看中的並不是產品收益的微小差異,而是良好的服務體驗。

 

對於農行零售業務的服務理念,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以前,銀行的服務都是等客上門,被動地提供服務,而今天,農行倡導的是「微笑服務、首問負責」,強調的是服務品質,提供的是專業化、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力求給客戶帶來便利快捷、舒適尊享、優質高效的享受。」

 

為了配合服務理念的貫徹,農行自上而下將與零售業務相關的個人金融部、住房金融與個人信貸部、信用卡中心、電子銀行部和在個人金融部內設的二級部私人銀行部整合為一個板塊,歸一個行領導分管,以便相互協作、團隊作戰,整合資源、增強合作。

 

農行的零售業務範圍較廣,基本實現了「四個一體化經營」。即本外幣一體化經營,個人資產業務與個人負債業務、個人中間業務一體化經營,銀行業務與基金業務、投資理財業務一體化經營,在岸業務與跨境業務一體化經營。

 

為充分發揮渠道優勢,農業銀行不僅對營業網點進行了分類管理,依據網點規模與功能,將網點劃分為財富型網點、精品網點和基礎網點;而且實行了客戶分層管 理,不同層次的客戶由不同層級的網點提供服務,原則上基礎網點和精品網點服務的是一般客戶、潛力客戶和中端客戶;高端客戶服務則由財富型網點提供,財富型 網點包括私人銀行分部、財富管理中心、理財中心。

 

農行的客戶有較強的特性,普通客戶佔比80%以上,中高端客戶佔比不足20%。實行客戶分層,不僅利於銀行強化客戶關係營銷管理,而且有利於 銀行依據客戶價值與需求差異,創新產品與服務,更為有效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經過3年多的努力,農行零售業務構架已經基本成型。不僅能夠減少銀行內耗,降低管理的難度,同時也意味著農行期望以此在零售業務中領跑同業。

 

在銀行零售業務競爭與發展中,團隊是決定性因素之一,農行自然也不例外。3年來,農行踐行「以客為尊、激情創新、團隊合作、合規經營、追求卓越」的網點服務精神,從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零售業務內訓師、大堂經理、理財經理和個人客戶經理入手,打造了一支25萬人的零售服務大軍。

 

3.9億的客戶,沒有一支專業的團隊來服務,就不可能有未來。農行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每年都將團隊建設任務提到了各級行黨委的議事日程。目前農行零售板塊員工總數超過了25萬人,而農行員工總數不到50萬人。這意味著,僅零售業務就已經讓農行投入了一半的人力資源。

 

此外,在加強零售團隊培訓方面,農行的付出可謂是不遺餘力。農行目前有一個極具激情與活力的零售業務內訓師團隊,配備在每一個分支行。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 提升所轄網點的服務質量,傳播零售文化與服務理念,指導零售業務戰線員工踐行服務精神,提升營銷技能。這不僅反映了農行注重零售服務的品質,而且表明農行 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

 

目前農行系統共有零售業務內訓師3500人。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已日漸進入「戰國時代」,這就要求銀行必須打造一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團隊,必須與時俱進提升服務品質,否則銀行將喪失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競爭能力。加強零售業務團隊建設,無疑是銀行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7

銀行股實證(3):為什麼堅決剔除農行? 基本面通訊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91f07901010kv5.html

 

這是一篇計劃之外的博文。上篇博文俺對比分析了農行與建行的資金成本與網均存款後,把農行給剔除了。有些喜歡農行的博友對此表示不能接受。他們的理由包括:(1)農行網點多,在縣域經濟中優勢明顯。(2)農行網均存款低,這可以理解和接受,而且起點低意味著潛力大。我是堅決地剔除農行的,就說說更多的理由吧。關於資金成本,再補充一句,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單純從存款利息支出考察資金成本(存款成本率)肯定有偏頗。

下表1列示了四大行的上市時間以及2000年至上市網點數、人數的變化。選擇1995年或2000年或這之間的其他年份對分析應該沒有什麼影響。但考慮到94年農行政策性業務向農發行劃轉、特別是96年農信社與農行脫離行政隸屬關係,故選取2000年作為起始點。

1:四大行網點、人數變動

公司名稱

股票代碼

上市時間

 

工商銀行

601398.SH

2006.10

 

中國銀行

601988.SH

2006.7

 

建設銀行

601939.SH

2007.9

 

農業銀行

601288.SH

2010.6

 

公司名稱

2000年機構數

上市時機構數

機構數變化

工商銀行

31671

17095

-46.0%

中國銀行

12925

11240

-13.0%

建設銀行

25767

13456

-47.8%

農業銀行

50546

23494

-53.5%

公司名稱

2000年員工數

上市時員工數

員工數變化

工商銀行

471097

351448

-25.4%

中國銀行

192279

232632

21.0%

建設銀行

320682

298868

-6.8%

農業銀行

509572

485800

-4.7%

從上表可以看出從2000年至上市,四大行網點均有大規模的撤並,員工人數也減少很多。工行表現最為突出,網點數減少14000多個,員工數減少約12萬人。迷信網點的人至少應該有所警惕:網點的重要性沒那麼高,效率比數量重要很多。四大行中工行、農行的歷史包袱最重,它們改革的力度理應最大。但仔細研究上表,可以發現農行的人數削減是最少的,即使是與建行比也是如此。建行機構減少47.8%,人數減少6.8%,農行機構減少53.5%,人數僅減少4.7%。 大家都知道,減員增效比撤並網點容易得多。比如鎮上的農行網點,如果把它撤掉,人回到縣裡去上班,這種改革沒什麼壓力。如果同時對人進行分流,那難度就大 得不是一點半點了。可以得出結論:農行的改革力度是最小的。沒有壓力,誰願意改革呢?改革不是請客吃飯,特別是涉及人員調整的話。

農行改革的壓力和力度都小,為什麼呢?我分析與上市時間有一定關係。農行比中行、工行上市晚四年,比建行也晚了三年。在這幾年裡有一些比較大的變化發生。 首先,資本市場的壓力比中行上市時要小很多。先行銀行過去幾年業績持續向好,資本市場開始認同中國銀行業基本面發生根本改變。而就在幾年前,大家則疑慮重 重:中國的銀行,行不行啊?夜談女士經常義憤填膺地譴責銀行被賤賣給老外,殊不知當時賤賣都沒有幾個人敢要。比如中行找到淡馬錫,它買了不少,這都是大家 當時不要的。淡馬錫的人常說,一不小心掙了非常多錢,呵呵。而農行上市時要寬鬆得多。其次是ZF的立場發生了很大轉變。幾大行只剩下農行了,中央政府也不著急了。特別其他行大規模撤出農村,農村金融這塊怎麼搞?ZF的策略有所調整,農行改革的壓力小一些,更多的網點得以保留。設想一下,如農行最早或者與同時上市,農行應該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

上面這段與其說是分析,還不如說推測。心裡有點沒底。關於改革之難,再舉個小例子。我們看看中國石油(601857)蔣董事長的簡歷,來自公司年報。蔣潔敏:19992月起任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兼重組與上市籌備組組長;20006月起任青海省副省長;20045月起被聘任為本公司副董事長、總裁。中石油20004月於香港上市。不知道有沒有看出其中的玄機?江湖傳言,蔣在公司上市後2個月調任青海是為暫避鋒芒,主刀重組得罪的人太多,不得不如此。現在這樣的情況少了,因為不河蟹。那些持「現在不好是優點、未來提升空間大」觀點的朋友也與中央倡導的和諧精神不合拍啊。還是不抱這種期望的好。

有人會說你扯得有點遠吧,改革之類的都是廢話,和我做投資沒有半毛關係。關係很大。農行的改革力度最小,效率最低,這些必然反映在經營績效上。看看下圖1四大行的成本收入比。農行成本收入比最高,2010年高達38.6%,分別比建行、工行高7%8%,比中行也高近3%(中行數據不太具有可比性)。這幾個點千萬不可小覷。2010年農行1個點對應管理費用29億,8個點則為232億元,同年公司淨利潤948億。

1:四大行成本收入比

银行股实证(3):为什么坚决剔除农行?
 
  

農行的狀況具有比較典型的「邊際公司」特徵。關於邊際公司,引用菲利普.A.費 舍爾的分析和觀點足矣。《怎樣選擇成長股》這樣說:年景好時,體質疲弱公司(即邊際公司)的盈餘成長率往往高於同行中體質強健的公司。但是我們也應記住, 一旦年景不好了,前者的盈餘也會急劇下降。在《保守型投資人夜夜安枕》他進一步分析:但是投資人應瞭解,一家公司是低成本製造商,雖可提高普通股投資的安 全性和保守性,但在多頭市場欣欣向榮的期間內,投機魅力將有所減損。高成本、高風險的邊際公司,碰到這種時候,利潤增幅總是遠高於前者體質較強的公司盈餘雖然縮水,但仍令人安心。高成本的公司即使沒有破產,還是可能製造一批受到嚴重傷害的投資人(或者自認是投資人的投機客)。

 
   結論:農行是典型的高成本「邊際公司」,出於安全和保守的考慮,我堅決剔除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97

農行香港買樓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50
 中國農業銀行顯然對香港不斷攀升的地產價格毫無畏懼之心。


  48.8億港元買下中環干諾道中50號全幢甲級寫字樓後,農業銀行香港分行刷新了香港單幢寫字樓成交記錄。


  這棟紐約曼哈頓風格的寫字樓於2011年2月才剛竣工,已經有部分公司租用作為辦公室,但大樓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這幢寫字樓將會成為農行在香港的新總部。作為整幢買家,農行還可以獲得這幢大樓的命名權。


  儘管農行香港分行目前的辦公地點同樣位於大公司密集的金鐘,但干諾道中50號則毗鄰香港IFC和恆生銀行總行大廈,地理位置更為優越—一個佐證便是這裡的堵車更為惡?劣。


  農行香港分行方面對《第一財經週刊》稱,他們目前仍未知何時將正式搬到新寫字樓辦公。


  根據房地產經紀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的報告,2011年香港的甲級寫字樓以每月每平方米1046港元的租金,超過倫敦和紐約成為全球甲級寫字樓租金最貴的市場。香港政府統計處的 統計結果則顯示,截至今年4月,中環所在的中區甲級寫字樓平均月租金已達每平方米1109港元。這已經是香港地產價格的一個高位。


  據促進這場交易的高力國際介紹,農行將「罕見地持有該樓999年的地契年期。」高力國際亦認為這還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


  相較其他對香港感興趣的中資銀行,農行在買樓上已經晚了一步。今年3月,建設銀行投資25.1億港元,在香港九龍灣買下了一幢名為東匯18的寫字樓, 同時以7億港元的價格買下港島區的一棟酒店作為員工宿舍。但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由貝聿銘設計的香港地標建築—屬於中國銀行的中銀大廈。


  中資銀行購置物業的背後,是近年來中資銀行香港分行加快擴張該地區業務的野心。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中國有可能加快推行的人民幣匯率國際化,其中第一步便是建立人民幣資本賬戶自由兌換的通道。香港作為離岸結算中心,顯然中資銀行在資本兌換中將更有作為。


  在香港的街頭,建行亞洲和工銀亞洲的網點都隨處可見,而招行則是借助原來永隆的網點優勢,遍佈全港。老牌的中行作為發鈔行則網點最多,ATM機也加裝在許多地鐵出口。但比起其他的進入者,農行的零售銀行業務並不算出色。


  農行香港分行過去看重的是另外一個市場。該分行現有的主要業務為存貸款、匯款和人民幣債券承銷等。農行香港分行的總經理劉曉春在3月接受《香港商報》 採訪時透露,2011年香港分行的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都有顯著提升,比如牽頭新鴻基地產167.5億港元這筆2011年香港市場最大的銀團貸款。


  在承銷人民幣債券方面,農行香港分行也排在了中資銀行中的第三名—這更接近投行業務,而非銀行業賺取息差的傳統業?務。


  由於香港人民幣債券投資需求正在快速擴大,有更多的內地公司想在香港發行點心債—2009年以後,由於歐洲債務危機,各國政府都降低了存款利率也由此 降低了本幣匯率,香港人為保護手中的資金不至於貶值,曾一度瘋搶內地公司的債券。此後這類債券便被貫以「點心」以表示對該類債券的喜愛。


  非金融企業發行主體在香港也無需進行信用評級,發行執行效率更高。農行因此把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看作是機會所在,計劃進一步拓展這已具有優勢的業務。


  在已經開設香港分支機構的中資銀行當中,境況和重點都大不相同。浦發銀行在香港仍然處在積累階段,目前也沒有實現盈利。除了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外,建行的零售業務頗為突出,2010年在香港還推出了私人銀行服?務。


  相較其他中資銀行已經開展幾年的全銀行業務,農行則顯得有點小心翼翼。農行並未回應置評在香港的業務會否改變,零售業務的砝碼是否加大,又是否對金融業界的「人民幣國際化」苗頭有所準備。


  2010年,農行赴香港上市,成功融得100多億美元。與一些股份制銀行(比如中信銀行)不同,農行最近並沒有進一步融資的計劃。此番大手筆購置物業除了說明將可能擴大招募人員外,也說明農行的資本金還比較充裕。


  農行需要警惕的是「自由現金流問題」的陷阱—公司融得的錢突然超過了現階段業務發展的需要,管理者會感到措手不及。它們的處理方式多半是隨後進行收購或者購買更多的物業以求資金的保值。但願不是這樣,否則香港商業地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足夠農行揪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