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閒錢買比特幣 好過買愛馬仕
1 :
GS(14)@2017-09-10 14:52:53【明報專訊】踏入9月份,聯儲局縮表在即,許多評論認為,因為世界從來未試過縮表(亦有一種說法,日央行曾在2006年縮表,股市隨即大調整),所以資產價格在縮表後有機會大幅回落,着大家小心。
老實說,投資市場,真金白銀押注,什麼時候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這個跟縮表未必有什麼關係。首先,別忘了歐日央行還在印鈔,聯儲局的龜速縮表不會對資產價格有重大影響。其實,各大央行已經為聯儲局縮表打底,到處派定心丸,先不說聯儲局部分官員拍心口保障,只要經濟下行,該局會義無反顧再次印鈔擴表,歐央行亦開始對強歐元出口術。
無債可買 杞人憂天
另外,有評論憂慮央行手上持有太多國債,會否出現無貨可買的情况,手持市場份額最多國債的日央行(佔未到期國債的40%)率先表示,還有60%的債他們沒有買下,國債市場仍運作良好。其實,擔心無債可買實在多餘,現有的債券給央行買完以後,只要政府再增加赤字預算,加大發債,央行不就有債可買了嗎?叫債仔還錢難,叫他們再借多一些又有何難?所謂無債可買,根本不會發生!
另外,雖然聯儲局縮表,美國基礎貨幣(base money)是少了,但如果商業銀行間的借貸增加,貨幣流速加快,亦可以抵消基礎貨幣減少的影響。目前,各航運指數持續向上,全球貿易量復蘇,經濟增長似較過去幾年實在,各大銀行最近公布的業績理想,借貸增長應能持續,貨幣流速從而增快。因此,市場不需要對縮表太敏感。
如想買就買 證投資跑贏通脹
王弼重申,印出來的鈔票,有如潑出去的水,不會收回,大家看見手上的資產升值,只反映貨幣貶值。在物價大幅上漲下,如果你仍發覺自己喜愛的東西,不用多加考慮仍買得落手,恭喜你,你財富的增值應該跑贏了通脹;如果你的資產升了值,但覺得東西貴了更多,許多東西買不落手,退而求其次買一些低質量貨品代替,這可能證明閣下的賺錢能力或資產增值追不上通脹。如果這幾年怕輸,什麼都沒投資,收入又沒大幅上升,那我非常肯定,這個人一定給通脹吃掉大部分資產,輸得很慘。
雖然縮表對初期,對資產價格沒有太大壓力,不過,資產再大幅升值的空間,亦因印鈔量減少而減低,難怪股神畢菲特亦說,股市估值貴,要執平貨不容易。我自問沒有股神的能力,因此需要更多時間,發掘轉虧為盈的股票,目標是由一帶一路有收購價值(或對全球貿易復蘇敏感)的企業入手。
另外,隨着比特幣(Bitcoin)價格不斷上升,有許多朋友開始問如何買Bitcoin,他們的心態,應該是人有我有,不至於會投放許多金錢,因為投資Bitcoin,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跟人說自己有買,賺了許多,至少有名牌手袋炫耀一番的功能。
買Bitcoin炫耀 威力可以很驚人
况且,升值能力應該勝名牌手袋,何樂而不為?但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人有我有心態,如果許多人都以擁有一個Bitcoin為目標,這股力量會非常巨大,一段時間會讓Bitcoin的價格以幾何級數上升,就如當年荷蘭的鬱金香價格。有閒錢愛面子的朋友,不妨少買一個手袋手表,改買Bitcoin,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15&issue=20170904
王弼﹕中國稱霸亞洲 區內有錢途
1 :
GS(14)@2017-09-16 22:29:45【明報專訊】有人問,現在是不是投資人民幣的時機,我認為如果不做槓桿,買人民幣「錢途」有限。做槓桿,始終有早前買accumulator輸到賣樓破產的陰影。最大問題是買人民幣要看買離岸CNH還是在岸CNY。買CNY要冒外匯管制有入無出的風險;買CNH則變相投資A股和內地債券。如果買人民幣只拿着現金不買股票地產債券,任人民幣如何強勢,都不可能跑贏通脹。總之,揸現金無錢途。
說人民幣強勢,其實論強,一定不夠歐元強,或更準確地說,是美元弱。人民幣雖然很大程度只反映美元弱(因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指數CFETS,年初至今幾乎沒升跌),但兌美元強勢對中港資產已經有重大意義。
中央外管奏效 人民幣不再悲觀
有追看本欄的讀者,都知道王弼早在2015年811匯改前對人民幣已很悲觀,因為當時中國面對最大問題是印鈔太多,中國人滿手人民幣,個個都想分散到外國投資,可是3萬億美元的外儲實在不夠分。不過,我看漏一點,就是中央要嚴格執行外匯管制起來,原來可以很有效率,最後,不要說是平民百姓,就是超級富豪要帶錢出國,也要經過重重難關。
因此,我不得不調整看法,中國2016年發生的貨幣危機已成歷史。這樣對中港資產有什麼意義呢?我講過多次,只要人民幣不大跌,香港樓市也不會大跌,况且內地中產和富豪的錢細水長流,美國又只能以龜速加息,香港樓價亦會穩步上揚,這樣便解釋了地產股最近的強勢。
王弼本來鍾情本地地產股,在去年底港股低潮時曾買下長實(1113),但因為2月買了樓,在平衡風險下,選擇沽出地產股用來交首期。現在當然嘆走雞,但在資產管理的角度下,也無可厚非,只能說錢不可能賺盡。
航運股追落後 具「倍升概念」
人民幣穩定下來,除了對樓市地產股有利,我認為對新興市場各類資產也有支持作用。美國自從給朝鮮剃眼眉,在亞洲跟中國的角力似乎已敗。美國聯儲局無力大幅加息,特朗普也沒能力跟中國打大型貿易戰,中國又成功堵截了走資,大中華區的股市又何來大跌風險?但一來龍頭股已貴,值博率漸低,我重申一線股的資金會慢慢流落早前沒有跟升的二三線股,炒虧轉盈受惠環球貿易的周期股例如航運股,有倍升概念。
順帶一提,美股再升動力不大,但受惠弱美元,不虞大跌,情况會較歐日受貨幣升值困擾好,上落市提供了不錯賺期權金的機遇。至於正股,我早前說過的快意佳士拿,正股已食糊,但留下的認購期權(Call)已經升至價內;另一隻運動用品股Lululemon,數月間屢傳收購。美股還是有不少收購合併的機遇,還是有投資價值的。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33&issue=20170911
王弼﹕智能手機釋放農村生產力
1 :
GS(14)@2017-09-25 04:08:25【明報專訊】王弼每年都會飛到土耳其參加周年學術會議,參加的人不少在歐洲和美國的右派有些分量,而且有爭議,有爭議的好處,就是在討論上可以擦出火花。去過出席一些會議,大家不過是唯唯諾諾,當然,我明白許多會議不過是人際間聯誼或建立新關係的場所,所謂演講其實是配菜,僅供參加者私下閒談作開場白,但如果遇到好的演講,有啓發、參加者有得着,私下討論又有深層次交流,一箭雙鵰,豈不更好?
今年有些不同,是王弼也要上台演講,題目是關於中國國力持續提升,究竟對西方世界有何意義。我對在場的西方朋友說,究竟他們應該繼續聽中國威脅論,還是要用新的角度看中國崛起。
首先,我要利申,我是一個中了西方思想毒害很深的人。我熱愛個人自由,而且付諸行動,我知道自由是賺回來的,不是討回來的,自由是自己爭取,絕不是靠別人施捨,因此,努力爭取財務自由很重要。如果靠政府給什麼福利和公屋,那不是真正自由,因為政府施捨的必然附帶一些條件。我不喜歡政府迫我遵守一些我不喜歡的條款,還要我多謝她的施捨,因此我想賺錢,爭取自由;我估計,讀得財經版的朋友,某程度都有這種思想。不過我認為社會很多人,他們只是嘴巴說喜歡自由,實際是放棄自由,與政府交換物資。這種情况,最嚴重不是在香港,而是在西方社會發生。現在西方社會已經墮落,而且不是近期開始,而是早在1960年代已經悄悄展開,只不過是從前底子好,撐到近年才嚴重病發!今日我眼見的西方,已不再是我從啟蒙時代鉅著中認識的西方,在這基礎上,我才挑戰場內的白種右翼朋友,既然你們的政治領袖自毀長城,倒不如看看中國,不要把中國看成威脅,而是要看成啟發的對象。
地區偏遠文化差異 內陸地區難開發
我接着說,自從中國在外匯管制上對內打了一場勝仗,人民幣大跌的危機解除,經濟領域有許多好勢頭。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借了美國科技創新的東風,你可以說,只是一個喬布斯,就令中國不用擔心經濟增長急需減慢。目前中國人均GDP仍偏低,是內陸偏遠地區的人生產力仍低之故。過去,提升他們的生產力較難,因為有交通問題,也有教育資訊等問題。如果他們居於原居地,政府要進行大型建設,需時很久,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該地值得投資,應該早就有私人投資,還未獲得投資,某程度可能是地理太差,就算政府強行開發,最終也可能變成鬼城,非常浪費資源。另一個方法是農村人可移民到城市,就是我們說的城鎮化,但城鎮化也有問題,如果太快,城市未必受得了,到城市打工的人,也需幾年才能融合適應,不要低估城鄉文化衝擊的震撼力。
手機即生財工具 提升農村人口生產力
但自從智能手機的出現,資訊爆炸,城鄉的文化差異立時縮短。農村人即時有網上自學的能力,而且手機多種通訊軟件,其實是資本貨物(Capital Goods),就是生財工具,農村人口的生產力,不用任何遷徙,已獲爆炸性提升;而且,本來的基建、公路高鐵等仍在進行,農村人口生產力提升,將會貢獻中國下一波GDP的提升,只要中央不玩太多對增長無實質貢獻的財技,誇張地說,只要空投智能手機到更偏遠的地區,已經能達到經濟增長的目的,這樣的經濟增長非常健康,怎會是西方的威脅?可能西方(主要是美國)難以接受的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系,是不能逆轉的現實吧。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73&issue=20170918
王弼﹕內外因素皆利美資源股
1 :
GS(14)@2017-10-01 19:18:47【明報專訊】首先,王弼要向讀者賠個不是,因為早前寫比特幣後不久,就因為中央關閉內地比特幣交易所令比特幣暴跌。雖然我在月初的文章有說過,「一段時間……比特幣會以幾何級數上升,就如當年荷蘭的鬱金香價格」,明顯表示比特幣的命運最終會跟當年荷蘭鬱金香超級泡沫一樣的爆破,我也在數年前說過,比特幣最終會被政府取締,到今天我的立場也沒有改變,但一種資產有泡沫,並不代表完全不能投資,當然心態要跟投資有實質租金或派息回報的資產不一樣。
今次我到土耳其出席國際會議,當中便有不少年輕人,因為早期大手買入比特幣而發了達,他們甚至教訓起場內一批老教授,說比特幣才是真正的貨幣,最終會推翻政府發行的貨幣。他們的預言會否成真,言之尚早,但只要衝入泡沫夠早,又能及早跳船,不能說沒有成功案例。况且,我早前說如果要買比特幣,心態和金額就要像買名牌手袋一樣,主要的目的是用來炫耀,賺錢其次。最終經過中央打壓暴跌,這幾天價格又重拾強勁升勢,不是又可以炫耀嗎?在土耳其,我接受一名德國比特幣富翁的網上訪問,他問我對中國政府打壓比特幣的意見,我說中央打壓比特幣的決心,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最終,想做大虛擬貨幣的就是中央!中央當然有理由趕走外國勢力味道濃厚的比特幣。至於近日比特幣反彈,我也跟這位富翁講過,因為中央不能打壓在中國以外的比特幣交易所,所以比特幣不一定繼續下跌,但我沒有告訴他的是,外國政府會否睇定阿爺打壓而跟風,這個可能絕不能排除。
颶風侵襲 加速發展基建
另外,會議中我也有和一些來自加拿大的經濟學家交談,他們說近來溫哥華樓市有些分道揚鑣,有些香港的影子,細價分層單位繼續上升,獨立屋就表現呆滯。我認為,這個情况可能和中央打壓走資奏效有關,小錢走出去總比大錢容易,壓抑了豪宅升幅。香港的將軍澳2房單位以超過九球成交,細單位強勢未變,不過純以長期投資保值來看,不是因一兩單成交就用來炫耀(我不敢低估炫耀對某些人心理健康的貢獻,所以炫耀是有價的),大小單位都有抗通脹的能力,而且上了車的人始終希望升級以小換大,3房或以上單位始終會被細單位推高,而且3房租給家庭客,流轉較少,始終認為,大單位有追落後空間。
早前王弼推介過的航運股真的落鑊被炒起,因為選擇太多,我還是沒有買個別股份,寧願買由各大航運公司組成在美國上市的ETF(代號SEA)。另外,中資資源股升勢太快,沒有圈內人士消息貿然高追風險很大,但去產能加經濟復蘇有利資源股是事實,加上特朗普和民主黨會面,特別因美國受颶風破壞,雙方對加速基建只會站得愈來愈近,正巧,近期鋼價有一些回軟,我趁資源股調整買了US Steel一類的股份。
歐日續印鈔 縮表屬心理影響
至於聯儲局縮表,有可能成為股市調整的藉口,但最初,不過是每月從市場抽走100億美元,歐日央行還是以每月1000億美元的速度印鈔,可見縮表對未來半年股樓的影響,還是心理大於實質,適度調整絕對有可能,高追不宜,待美股調整5%,聯儲局腳軟,投資者便可考慮重新入市。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59&issue=20170925
王弼﹕憧憬稅改 資金或轉戰歐美
1 :
GS(14)@2017-10-08 22:01:04【明報專訊】上周接受明報訪問,記者最喜歡爆炸性標題,我跟他說恒指可能借縮表和加息,最多調整一成,這句說話即時被放大,成為標題。王弼不希望投資像吃棉花糖,高糖高卡路里,但營養完全欠奉,縱使我知道,大部分散戶要求的,就是冧把,告知他買入價目標價和止蝕位就是了。不過,基於王弼注重均衡營養,明白只吃棉花糖會爛牙和癡肥,影響腦部發育,所以,記者對我的引述,我必須加以附註。
中國經濟的第二波增長應該由提升農村人口生產力帶動,本欄已經解釋過,對中央來說,上述目標不太難達到,所以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會穩步增長,這是香港股市今年表現亮麗的理由,是有實質經濟支持的。可是,恒指年初至今升了約三成,這樣罕見的巨大升幅,當然有調整的機會。老實說,一個升了三成的股市,假設到年底回調一成,2017年埋單也有約兩成回報,也是很了不起的成績。我也沒有說,恒指一定會調整一成,總之,在市場一片樂觀的情况下,如果升三成調整一成的預測也視之為「嚇人」、「過度悲觀」,則我們要思考,目前散戶是否過分樂觀,完全漠視股市波動的風險呢?
雖然我預計恒指波動因獲利回吐和外圍因素例如朝鮮局勢、十九大和加泰隆尼亞獨立會加劇,但不代表有貨在手便要急速沽貨套現。我在眾多場合說過,因怕輸而長期滿手現金不投資,基本上是必敗方程式,但太多出出入入,亦會因手續費損耗和時機把握未如理想,最終得不償失。當然,不排除有人擁有特殊天分,出出入入贏多輸少,這些人我親眼目睹,有能力在股價高位沽貨,待回落,他又有能力反手沽空踩一腳。可是,能這樣專業操盤的人畢竟只屬少數,對於許多投資者,買入優良資產長期持有(例如過去幾年買二手樓的人),仍是較穩陣和不太辛苦之選。當然,股市也不乏比物業更優良的資產,例如港美股市一些幾十年來穩定加派息的股票,便不用因股市可能調整一成便急急沽出。
手持好股票 大市調整毋須急沽
其實,買股票可以很簡單,只須懂基本的會計原理、有社會工作經驗、肯以顧客心態去了解上市公司和其管理層、再加一些常識,其實要輸大錢也是不容易的,好的公司,就算過了高速增長期,其增長也應該高於全國的GDP,長期手持這些股票,也應該能跑贏通脹。我認識一些人,例如像去年英國脫歐時低位沽出長和(0001),可能有兩個理由,一是槓桿太高被斬倉,一是對長和業務不太理解,被市場情緒牽動做錯了決定。如果對長和業務和管理層認識夠深,又怎會貿貿然把一向擁有穩健多元化業務的股份,因一個短期心理影響而匆匆拋掉?我資產組合內的一些股份,例如長江基建(1038)、VISA、MasterCard、微軟、facebook、Amazon、Altria等,我的態度就是買了就不太看股價,免得受情緒影響胡亂沽貨,因為我深信,這一類股份,長遠回報會比香港樓市更好!
續看好US Steel 上望40美元
至於較短期操作,我還是對美國稅改和基建有期望,在新興市場獲利的資金,有機會重返美歐日市場。本欄上周提議的US Steel,在過去一周強力反彈,周初明顯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入市位,我會繼續持有,期待它重上本年高位40美元水平。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72&issue=20171003
王弼﹕炒高港股有戰略意義
1 :
GS(14)@2017-10-15 13:58:06【明報專訊】有長期追看本欄的讀者,應該會記得2015年大時代王弼是比較早唱淡股市,認為牛市不可能持續,結果,中港股票泡沫於該年下半年爆破,港股從高峰下挫達35%。我重溫事件,並非認叻,而是要認錯。
估中了2015年那一次的高位又如何?之後,我一直留意中國經濟,並認為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其貨幣政策感染了西方惡習,以大量印鈔解決債務問題,人民手上拿着一大堆人民幣,嚷着要兌換成美元,而不同於自由浮動貨幣,人民幣作為不能浮動的貨幣,需有外匯作後盾,外匯儲備只有3萬億美元,人口卻有13億,大量資金往外逃,儲備不夠分,怎辦?這一個問題,我一路不能解答,以致我錯失了2016年初最低位買入港股的機會,雖然之後有買入美股和港樓,但論上升的瘋癲程度,當然遜於騰訊(0700)、吉利(0175)和恒大(3333)。而且,作為香港財演,如果講太多美股,不講港股,對於一些閱讀海外資訊或對外國文化了解覺得困難的朋友來說,我的美股建議確實不夠貼地。這些錯,我都得認。
製造A股慢牛 解決債務問題
回頭再看,原來人民幣危機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加強外匯管制。現在,資本外流成功堵截了,人民幣國際化可以說倒退了,但我認為,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幣根本不用急於國際化,所以暫時退一步,絕無大礙。中國對內債務雖然非常高,但如日本國債一樣,只要日本人不沽售國債,日圓和日債便能維持高企,所以這幾個月來,王弼多次強調,中國金融的系統風險已大大降低,換句話說,中港資產市場雨過天青,這一次的升市,絕對合理。
部署低水股票 吼券商航運股
當然,今次牛市的最大特色,是市寬不夠,強股愈強,弱股始終升不起,而且偏向中資股,香港傳統藍籌大企業,升幅較落後,所以我始終認為,北水(從多個渠道)是炒起這次股市的重要一環,一來,這是外匯管制加強後的必然結果,港股成為少數合法投資海外的渠道,另外,更有國家戰略意義,這個戰略,其實本欄兩年前已經講過(太早講,又是倒米,但就成了現在加注的信心)。炒起港股,是因為阿爺必須救A股,因為炒起A股,才能真正解決國內的債務問題,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定要有A股慢牛,因此炒起港股,令A股看來廉宜,絕對有戰略意義。我在多個媒體說過,今次股市升至2015年大時代高位,卻比當時健康得多。我認為,如果讀者錯過了早前第一波升浪,絕對不要緊,因為市寬不夠,意味很多股票仍未參與升市,最終,許多低水股票都一樣會被炒起。早前我講過,券商和航運股,是不錯的選擇,字數所限,希望下回分解。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13&issue=20171009
王弼﹕國泰起飛 券商開車指日可待
1 :
GS(14)@2017-10-22 14:06:22【明報專訊】環球股市屢創新高,延續慢牛狀態。正確點說,以奧國經濟學角度來看,不是資產價格大牛市,而是現金因各大政府濫發鈔票而進入超級大熊市。這一個熊市,其實自1971年貨幣脫離金本位已經展開。46年以來,現金曾出現兩個半較大型的死貓彈,一個是伏爾克出掌美國聯儲局的1980年代,一個是2008至09年環球金融海嘯,另外半個是發生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不過受影響範圍只有這邊的新興市場,其餘時間,現金只是不斷貶值。
有人說,現在聯儲局已經縮表,市場又預期歐洲央行於明年印鈔減半,會否嚴重打擊資產價格?我的看法是,中央銀行加息以龜速進行,永遠behind the curve,對一部分負債很高的個人與企業或有一定影響,但央行對企業違約的忍耐程度已經愈來愈低,只要稍多大企業「嗌救命」(中小企規模不大,生死不會構成系統性風險,故會讓它們自生自滅),央行又會義無反顧印鈔救市。因此,目前的股市慢牛,其一特色是波動指數(VIX)屢創歷史低位,理由是市場已經把央行救市反映在資產價格內。
社會已習慣過度借貸
確實,多年低息環境下,社會已經習慣過度借貸(相對以前),但我們要問,如果縮表令違約數字飈升,央行又有什麼理由要持續收緊銀根玩寸party?有人可能拿出亞洲金融風暴為例,說美國可不顧亞洲死活加息,令新興市場發生債務危機。但2016年一役,我發現,亞洲經濟體系已大,美國經濟亦不復當年勇,美國不能再像以前可以在不嚴重影響自身經濟下加息,抽爆亞洲的資產泡沫。
因此,我們可能要接受,現在的樓價、股市處於歷史新高,希望它出現大調整,讓之前沒有入市的人重新上車,可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正如我們沒可能期待雲吞麵的價格跌回祖父輩斗零一碗一樣,因為銀紙持續貶值,才是真正的「地心吸力」!過去10年抱着大量現金沒有投資的人,他們可能要接受的,是手上現金被嚴重蠶食,輸得很慘的現實!
券商股料未來3年有倍升潛力
回顧個人最近的投資,和電(0215)賣產一役,稍有進帳後,我沒有急着高追熱炒股,而是花了一段時間留意低水的資產。本欄有提過航運和資源股有機會受惠全球經濟復蘇,其中多次提及國泰航空(0293),結果該股上周終於起飛,周四及周五更成為升幅最大藍籌,而US Steel亦因受惠中國鋼材去產能和神戶鋼鐵的醜聞,單日大升超過7%。
至於早前提及的券商,尚未開車,但我估計未來3年,券商有倍升的潛力(原因可參考上周文章,不贅)。如果3年能升一倍,年回報大約25%,尚算可跑贏通脹,王弼可沒有能力給大家一些一日就升25%的推介!
說到這裏,希望讀者明白,王弼一路寫投資理財,從沒吹噓自己有能力使人發達,反而是非常卑微,只不過是不想大家辛辛苦苦剩下的錢,三扒兩撥的給央行攤薄,老來要求政府來養自己。為退休計劃,愈早愈好。朋友陸振球的哥哥陸振輝,他的最新著作《退休做中產》,正好是給對退休有一點憂慮,但卻打算積極面對,不做駝鳥的朋友。書中不但提供如何管理香港物業資產應付退休的方法,更有提及投資海外物業。
王弼總算去過世界許多角落,發現香港物價早已躋身世界前列,如果能夠利用香港的收入到海外置業、生活消費,一定有助大大提升退休的生活質素。而且,說到退休養老,以現在的交通便利,並不一定要留在一個地方,只要健康許可,半年在香港,其餘時間在泰國、台灣、日本或美加英澳又有何不可?如何增加穩定收入,又如何聰明地省錢省稅,如果大家不知從何開始,《退休做中產》不容錯過。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9&issue=20171016
王弼﹕現金才是最大泡沫
1 :
GS(14)@2017-10-29 22:23:00【明報專訊】上周四八七股災30周年,恒指當日大跌超過500點贈興,許多人擔心歷史會否重演,當夜標普500指數低開十多點,但似營造底部。王弼沒有大舉入市,不過在港股收市前撈了點內地券商,美股開市後亦趁低建立不少高引伸波幅股票的Short Put(SP)倉位,例如京東、US Steel等,也SP傳統美國藍籌Altria、Nike。
果然,當夜美股拗腰收復失地。翌日,恒指反彈超過300點,周四大跌的熱門股如吉利(0175)、恒大(3333)和融創(1918)作報復性反彈,我買入的券商股升幅相對溫和,不過以基金參與較多的中信証券(6030)表現最穩紮穩打,細券商中州證券(1375)則早料到大上大落,爆升5%收市不足為怪。王弼既然買入一系列內地券商,不用每一隻都穩穩陣陣,加入小部分高風險券商是可接受的。
因股災「斬手指」揸現金輸死人
讀者最關注的問題,當然是八七股災會否重演。我不會因為一日的反彈,就說股災不會再發生,但如果兩個人,同時於八七股災前一個月買入與道指掛鈎的基金,一個在股災後心灰意冷離場,以後不再投資;一個則死揸不放。結果非常明顯,就是離場死揸現金的一位會輸得很慘,因為現金被通脹侵蝕得所餘無幾,死揸股票的一位,不計股息收入,三十年後升值8.5倍,平均年回報7.5%。這個虛構的故事,給讀者最大的警惕是,揸現金是沒有前途的。
政府濫發鈔 現金跑輸主要資產
當然,上述故事非常簡化,現實世界複雜得多,例如,那位死揸股票不放的人,有沒有借孖展,如果給證券行斬了倉,便沒有仇報。不過,這是個人風險管理的問題,跟分析大市上落沒有必然關係。從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來看,有一個不變真理,就是政府永遠以濫發鈔票掠奪人民的財富!這才解釋了,為何死揸股票的一位,比死揸現金的要好。無論死揸紅酒、藝術品、甚至是「十年變爛銅」的黃金,都比現金好,就是相同道理。
房產升值潛力 因地方經濟而異
至於房地產,比較複雜,這是因為房地產通常以高槓桿購買,亦受地區經濟影響,房地產如果在經濟沒增長甚至是萎縮的城市,它就是消費品,隨着折舊年年貶值,日本絕大部分地區的房價,或美國底特律,都有類似情况。但持續有經濟增長的地區,引發富裕移民不斷湧入,房地產就是資產,有升值保本抵禦通脹的作用。總之,明白了政府濫發鈔票掠奪人民財產的本質,自然能明白活在現今世代,消費品普遍因科技進步而跌價,資產卻會不斷升值;現金的購買力對於消費品未必下跌,但對資產卻一定貶值。人們通常關心資產有泡沫,所以死揸現金不敢投資,但為何他們不想,可能最大的泡沫,就是隨印隨有的鈔票?有些人,揸着已經爆破的泡沫都不自知。
國泰低位計可升1倍
至於許多投資者有炒股票損手爛腳的經驗,只可以說,他們也許不太了解資產為何物。許多股票,大股東以發新股來賺小股東錢,長遠來說,揸該類股票的命運不會比揸現金好。但有往績、有信譽、會實幹的管理層的上市公司,手持其股票就如生財工具,所以價值能跑贏通脹。王弼最近看好的國泰(0293),我就認定是良好資產。早前股價低殘,的確是管理層在期油對冲上犯了嚴重錯誤,兼且環球經濟不穩,載客量不振,導致嚴重虧蝕。但良好企業能自我修復,而且環球經濟有低有高,現在經濟復蘇,頭艙和貨運強勁復蘇,解釋了過去兩周國泰股價一度大升約17%。我預期環球經濟持續復蘇,只要避免以孖展買股票,像國泰一類扭虧為盈的企業,在這一兩年間,從低位計買入博賺一倍,可算是低風險高回報的選擇。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08&issue=20171023
王弼﹕亞馬遜爆升後更看好
1 :
GS(14)@2017-11-04 15:13:00【明報專訊】上週五Nasdaq大升145點(2.2%),報6701點創收市新高,主要原因是科網龍頭亞馬遜、微軟和Google的季度業績異常亮麗。最誇張的是亞馬遜,都這麼大市值的企業,單日竟然可彈升13%,市值一躍超越5000億美元,微軟亦升6.4%,Google高位有回吐,但收市也升了4.8%。上述三大科網巨頭一天增加了的市值,就和舊科技龍頭IBM的市值相若(1432億美元),其餘還未公佈業績的科網龍頭如蘋果和facebook(FB),亦受消息刺激大升3.58%和4.25%。
這樣的升幅,王弼會以恐怖來形容。恐怖,是對於沒持有良好資產者而言,這個世界變得非常恐怖,因為科網龍頭的爆升,例如亞馬遜,是建基於網上零售將顛覆傳統銷售的預期,除了意味手持轉型失敗零售股的投資者將會損失慘重外,受僱於傳統零售的打工仔亦會大規模失業,擁有良好資產如亞馬遜者,則一天資產價格可以爆升逾一成,而這一爆升並非單獨事件,自2001年起,亞馬遜股價從谷底6美元持續攀升至今,升了183倍!
「無產」則貧無立錐之地
我估計,不會有很多人有能耐食盡上述升幅,但不楂亞馬遜,只要你同年買香港或世界各金融中心的房地產,或年初才追入買融創(1918)、比特幣,也有數倍至十多倍不等的升幅。擁有良好資產者愈富,無產階級(或手持劣質資產如許多傳統行業企業的股票、人口萎縮地區房地產等)則貧無立錐之地,這情況沒有紓緩迹象,反而愈演愈烈,用恐怖來形容絕對沒有誇張。
賣出股票 要問可以買什麼
所以,當許多人問,目前股市有沒有泡沫,是否要減持股票,我要反問的,是股票套現了後,究竟想換取哪一樣資產?因為上周專欄我已講得明白,最大的泡沫可能不在股市,而是在現金。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如果說今年股市升幅之最,最厲害的應該是委內瑞拉股市,升了30倍!這還不是最誇張的例子,津巴布韋股市由2005年的2000點升至2007年的400萬點!有人會說上述兩股票市場是泡沫嗎?不會的,因為無人不知,是這兩個國家濫發貨幣,貨幣嚴重貶值,人民毫無選擇,才蜂擁買入股票企圖保障個人財富!
環球貨幣貶值 殊途同歸
當然,如果我說發達國家的貨幣也以這樣速度貶值,讀者一定覺得我是危言聳聽。但雖然速度不一,卻是殊途同歸。目前美國科網龍頭中,我持有微軟、亞馬遜和FB,業績後,我對亞馬遜更有信心,理由是這家千億龍頭企業,一向只有收入增長,卻鮮有盈利上升,上季市場預測它的盈利只有3美仙(即差不多收支平衡),但結果是超預期17倍達52美仙!
京東似亞馬遜 值得一博
一向以來,許多人詬病亞馬遜PE高,但他們不明白,亞馬遜的超高開支,王弼卻視為投資,今日投資終於開花結果,如果下季盈利又以倍數增長,目前達1100美元一股的亞馬遜,仍有能力以倍數上升!至於微軟,我看好它的雲端業務繼續成增長動力,可以繼續持有。至於FB,是三隻龍頭我比較看淡的一隻,因為我開始聽到不少業內人士質疑社交媒體的廣告效用。我開始做FB的short covered call,把錢投入在美國上市地位京東(JD)。我認為,中國的龐大市場,和中央的脾性,不會長期容忍阿里獨大,京東網上銷售的經營方式接近美國亞馬遜,不是沒有挑戰阿里的潛力,值得一博。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週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94&issue=20171030
王弼﹕特朗普悄悄起革命
1 :
GS(14)@2017-11-12 16:38:39【明報專訊】我多次說過自去年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內地加強資本管制成功堵截走資後,全球系統風險像完全消失。在此之前,許多經濟活動因恐懼上述因素而煞停,但當風險消散後,原本被煞停的項目就如洪水釋放一併上馬,全球經濟復蘇,貿易量上升,多年來濫發的鈔票開始全面湧入實體經濟,是這次環球股市延綿上升整整一年居高不下的理由,這個論述,本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但上周看過一則新聞,覺得上述結論有必要作出輕微調整。
雖說中國巨大經濟規模和高速增長令她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美國仍是全球經濟的一哥,只是我們從主流傳媒(特朗普稱之為假新聞)看見美國政商兩黨陷入嚴重分裂和內耗之中,覺得特朗普一事無成;另一邊廂,習近平在十九大後權力更鞏固,一帶一路如火如荼,多國加強和中國合作,疏遠美國,連美國傳統盟友也如此,美中實力此消彼長,美國經濟對世界特別是亞洲的影響,似已被中國取而代之,區內的影響力褪色。
然而,我有理由相信,美國經濟以至政治可能在悄悄起革命。一則在主流媒體沒可能看到的報道說,特朗普上台的首9個月,美國對經濟活動的去規管(deregulation)正在以歷史最高速度進行,他簽下的行政命令,把美國聯邦公布(Federal Registry,有如香港的憲報)大幅削減了32%的頁數,以去規管聞名的前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也花了7年時間才把規管削減到如此水平。而高速的去規管,特朗普至少還有3年多時間繼續進行,特朗普曾承諾,要把聯邦法例裁減七成。特朗普說每一條新通過的法例,必須削減兩條舊例,我有向北美從事石油工業的朋友求證,聯邦政府部門有否執行。朋友的答案嚇我一跳,他說被削減的不是兩條,而是十六條!當然,他也補底,說只不過是聽行家說,無法證實。可是,王弼就是打一個五折,去監管真的以高速進行中(至少發生在某些行業)。因此,當所有人覺得特朗普一事無成之際,最近兩季美國的經濟增長,竟然達到特朗普要求的增長目標3%以上(分別為3%和3.1%),主流傳媒討厭特朗普,自然不會大肆報道,轉移視線追擊其競選團隊「通俄」。
去規管速度驚人 9個月完成列根7年工夫
但有趣的,是攻擊特朗普的人,很多都遭到反噬。例如特朗普競選時被爆以言語侮辱女性,最終是攻擊特朗普最激烈,自認仁義道德的荷李活影圈,其性醜聞比特朗普的更臭更污穢,是真正霸王硬上弓的性侵犯,而且牽涉影星包庇。王弼給讀者們心理準備,通俄門若繼續查下去,最終有事的可能不是特朗普,而是和俄羅斯關係千絲萬縷、曾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和其競選團隊要員John Podesta(除了特朗普團隊中人,John Podesta的弟弟,民主黨籍的Tony Podesta也正受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米勒調查)。特朗普在競選時高呼要清理華盛頓的瘀血(Drain the Swamp),現在這些瘀血在攻擊特朗普時遭到反噬。美國經濟在去規管下悶聲發大財,政治則發生微妙的變化,美國若真正復蘇起來,對區內資產價格有什麼啟示?
資金湧回美國 勢衝擊新興市場
在未來半年,王弼認為美國經濟若持續復蘇,有利全球經濟,對股市有支持作用;但若美國經濟能以3%以上速度再增長三季,則聯儲局會有加快加息步伐的壓力,可能要追加息壓抑通脹(連日本股市都創出20多年高位,不能抹煞通脹突然加速的可能),加上美國稅改很可能在2018年內成事,配合給海外利潤調回本土的稅務優惠,資金可能湧回美國,對新興市場資產構成衝擊。因此,投資者在享受未來(至少仍有半年)的股市派對時,宜留意美國經濟增長,若持續高於3%,就可能要食糊,不要留戀賺盡每一分錢。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58&issue=2017110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