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假新聞」令市場錯估美加息速度
1 :
GS(14)@2017-11-26 14:26:17【明報專訊】上周五港股收市升180點,午後曾升200多點,但升的股份不足700隻,跌的反有近千隻。這情况在本次大牛並不罕見,也許更正確點說,是這個牛市跟以往牛市豬狗皆升與別不同。
王弼上周五跟一名幫猶太家族管理資產的投資總監茶敘,他收集近7年的投資數據,發現一個頗成功的投資策略,無論短、中、長期而言,就是跟風(Momentum Trade),在10種投資策略中,以1個月、1年和7年為期,表現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二,算是貼地的解讀。一向受各投資泰斗推崇的價值投資法,以1個月和1年為期的表現,都敬陪末座(均錄得負回報),慘不忍睹。不過,叫價值投資法信徒不氣餒的地方,是原來以7年為期,唯一表現能勝過跟風的投資策略,就是價值投資法!
跟風投資 易中招爆升急跌股
朋友的數據如何收集、如何界定他說的跟風策略,一時三刻他沒有說清楚,我估計就算所謂跟風策略,也是牽涉多隻股票的買賣操作,散戶要做這一類操作,恐怕不容易。這幾年,騰訊(0700)、瑞聲(2018)、舜宇(2382)、恒大(3333)、吉利(0175)、融創(1918)等,跟風幾乎沒得輸,我們很容易結論跟風贏大錢非常明顯。但這樣的分析其實非常偏頗,因為我們很容易遺忘了一些爆升後暴跌、久久不能翻身的例子,好像多年前的基金愛股思捷環球(0330),又或者是利豐(0494)。當然,如果是真正的跟風策略,其實在思捷泡沫爆破後,反手一直沽空下去,回報一樣和味。我就親眼見過拍檔王華今日重倉買入,過幾日反手大舉沽空的實例;但散戶操作,通常都是跟風買升。
最近,我放在觀察名單的玖龍紙業(2689)就出現爆升急跌,目前我也說不定它會是另一隻吉利、恒大,還是思捷、利豐,但記得早前玖紙爆升,多家大行唱好電商刺激用紙量大升支持股價,但光棍節未到,股價已經回落,愈跌愈有,兩個月內高位下跌近三成。跟風,並不是想像中容易。
至於外圍,我仍然留意美國政治經濟發展。美國總統特朗普曾一度令我非常失望,但近來局勢發展,他的競選承諾,分別是美國經濟增長達3%、稅改、甚至是最難成事的清除華府瘀血(Drain the Swamp),似乎發揮效果。當主流財經媒體不斷以稅改舉步維艱為題,市場把美元向下炒之勢,周五金融時報的一則報道,卻說華府的游說團體(Lobbyists)投訴稅改的速度太快,令他們不能有效影響立法!
稅改倘通過 美企業將伺機大舉投資
另外,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建制就試過以桃色醜聞攻擊特朗普,但均受到反噬,繼荷李活重量級人物後,現在連前總統克林頓、前副總統拜登和不少參眾議員的陳年性醜聞都遭人翻案!如果說特朗普以語言侮辱女性,上述人士中有的是以實際行動侵犯女性(包括未成年兒童)!我的投資總監朋友也說,美國稅改一旦通過,不排除美經濟有爆升(Melt-up)的可能,不是因為減稅令企業盈利大升(這都已某程度反映在股價),而是許多公司在等待減稅落實後才大舉投資。
所以我認為特朗普的去規管和減稅兩項大動作,足以令美國經濟持續高於3%增長,只是主流「假新聞」故意壓抑特朗普不大肆報道罷了。換言之,聯儲局加息步伐會較市場預期快。2018年,銀行、周期股的表現可能會跑贏今年獨領風騷的科技股和息口敏感的地產股。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37&issue=20171120
王弼﹕如何提升「收料」質素
1 :
GS(14)@2017-12-03 18:06:51【明報專訊】上周五晚,一班上過我教授奧國經濟學原理的同學請吃飯。香港人很現實,同學上堂的目的很多都是抱着希望,認為讀點經濟學有助炒股,又或可以直接向老師攞料,有這樣的期望無可厚非。但王弼搞課程時,不下一次跟同學說,如果課程完結以後,你們能多多私下交流研究,不只在炒股方面,而是各同學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坐低一同分析大勢時局,我相信對投資和個人事業均會有許多幫助。
俗語有云:「識人好過識字。」因為世界非常複雜,充滿各樣的知識,靠個人,就算讀再多的書,也沒有可能在各方面充分理解。那麼問朋友就是捷徑。問題是,你有多少朋友?你的朋友見識又如何?他們又為什麼要認真回答你?這些都對你收取「情報」的質素有重要影響。換句話說,你收到的是否堅料某程度上是自我控制範圍之內。我聽說有一名富豪,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聲望,世界各地政要過境經過他居住的城市時,都會順道安排跟他見面,徵詢他對時局的看法,可想而知,這名富豪也會從政要的對談中獲得許多一手資料,可能這就是他在世界各地投資,永遠早着先鞭的理由吧!
提升自己 人脈網絡升級
當然,我們沒可能期望政要元首會向平民百姓分享第一手資料。政要元首會和富豪分享第一手資料,是因為富豪也有自己的第一手資料在手,大家可以公平交換;另外,大家層次夠高,說着同樣的語言,容易溝通,而對着平民百姓,就算是明明告訴他一些事情,他也不會懂。
所以,提升個人質素,在人脈網絡的層次上升級,就是俗語說的埋堆,如果看見自己埋的堆層次愈來愈高,恭喜你,你收料的質素應該也在提升,也反證你為群組提供的資訊價值也愈來愈高。如果你發現有一班人一同搵食,但多年圈子都不變,可稱之為近親繁殖,結果會如何呢?
上流打進新圈子 眼界很重要
當然,如何上流打進新的圈子,永遠是一門學問。個人的經驗說,眼界非常重要,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自然受歡迎。
近十年,我有一個時期,密密飛到世界各地出席和政治經濟有關的會議,當時真的坐飛機多過巴士,從一班歐洲的學者、廠家、和貴族朋友的身上(真貴族,他承襲伯爵位,叔祖父曾是印度總督),學到歐洲人的世界觀,即時明白他們為什麼看不起美國牛仔,我又學懂了多一種語言,可以分別和美歐中日來自各方的朋友交流溝通。
意大選美加息 不應掉以輕心
上周,我有機會和一名歐洲議會的議員長談,他是英國人,支持脫歐,在歐洲議會非常出名,我笑稱他為議會內「惡人」之一。牛津畢業,屬英國保守黨,四十來歲,我不敢說他日會否成為首相。如果說收風,本欄讀者最有興趣的,應該是歐洲會否有政治事件,令目前的牛市壽終正寢。他說,意大利是歐元區的計時炸彈,而引發這計時炸彈的,最早可以是2018年5月的大選。那我的分析是,美國加快加息步伐,也很可能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加上意大利的不穩定因素,是不應掉以輕心的。但換言之,全球股市暢旺可維持至2018年第一季,到時再作評估未遲。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79&issue=20171127
王弼﹕換馬價值型股票或成趨勢
1 :
GS(14)@2017-12-05 00:40:47【明報專訊】上周四騰訊(0700)大調整,引發恒指急跌逾400點,而騰訊急跌,原因是較早一晚納指急跌所觸發,不過有趣的是,當晚納指雖跌近90點,但代表傳統藍籌股份的道指卻由金融股帶動下上升約100點,當晚我持有的股份如facebook、亞馬遜、微軟等都錄得一定跌幅,幸好王弼一向貪平,也買入了不少價值型股票(Value Stocks,即估值低,派息高的一類股票),例如通用磨坊(GIS)和Kroger便有不俗的反彈。
到港股開市,有朋友說,我推介過的和電香港(0215)也逆市上升。我的回應是,投資組合策略,要有一定資產和大市的關連度低。我的投資組合中,約有一半是香港房地產,算是被動地跟大市上落,如果其他資產也跟大市走同一方向,見平保(2318)、騰訊、吉利(0175)急升就衝入高追,這樣的組合,很可能跟隨大市暴升暴跌,未必做到穩步上升的效果。因此個人股票的投資策略,還是持有較多價值型的股票,也有一些是相反投資(Contrarian)類型股票,如早前推介過的券商和國泰(0293)。上周四美股由估值高的科技股換馬至價值型股份,是否新大勢的展開,值得關注。
港股「太妖」轉炒美股
至於跟風股,我也持有一些,不過通常是美股,如Visa、MasterCard,兩隻股份去年一直以45度角上升,年回報約50%,雖然回報不及騰訊,但早前跟一位報界前輩閒談,他也說港股「太妖」,不少喜愛基礎分析的投資者,也慢慢捨港股轉炒美股。他自己縱仍炒港股,也盡沽手上中資股,為的是有覺好瞓。前輩的經驗之談,希望對各位有所啟迪。
執筆之時,美參議院通過了由共和黨提出的減稅方案,稅改要落實,就只剩下參眾兩院協調(Reconciliation)這一步,再由總統簽署,稅改很大可能在聖誕前通過,按特朗普說法,這是他送給美國人的聖誕禮物。我認為,美股有可能在好消息出貨效應下調整,但美國經濟卻會加快增長步伐,聯儲局加息應較預期快,打擊息口敏感的資產如長債、地產等。我認為美元在2018年有條件重啓升浪,特別是對日圓。息口加快上升,亦有利美銀行股。
富良野買別墅勝東京買舊劏房
說開投資地產,也說一下享受。王弼最近在日本富良野買了別墅。我觀察了這個地方四五年的,結論是許多對生活有要求、手上有閒錢、愛好日本文化和迷人自然環境的人都會到這裏,我認為在富良野買別墅比東京大阪買又舊又細、價值幾十萬港紙的劏房更好。當然,許多港人劈頭的問題一定是有升值潛力嗎?我只會說,你問問身邊在東京大阪買了舊劏房,靠當地中介收租的人,有哪個賺到大錢?如果只看金錢回報,就不應該到日本買樓。要賺錢,在香港或大陸會更容易。買別墅的人,理論上是對生活有追求。夏天賞花、打高爾夫、和小朋友去牧場、去芝士工房、騎馬、踏單車、獨木舟;冬天滑雪、參加冰雪祭。日本有的是品質生活,食品安全不用擔心,治安好。最重要是,其實懂門路,日本的品質生活一點也不貴,三星米芝蓮餐廳最多是香港三分之二價錢,衣食住行,貨比貨,都比香港廉宜許多。我個人的理財目標,是以香港為基地,帶着電腦可到世界任何角落賺錢,一年裏有一至兩月享受大自然環境。我現在下注富良野,如果有滿意的回報,一定會繼續和讀者分享。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25&issue=20171204
王弼﹕分辨真假新聞 致勝關鍵
1 :
GS(14)@2017-12-18 03:35:02【明報專訊】近來股市波動加劇,很大程度是許多股份(特別是科技股)升勢過急,基金亦因年尾計數鎖定利潤,故有不少回吐。不過一直上不到車的散戶,看見騰訊(0700)調整一成多,就認定超平撈底,因此雖然科技股仍有高位回吐壓力,但王弼不敢貿然Buy Put沽空,因為調整不會直線,而是進兩步退三步進行,Buy Put很容易輸時間值。因此,押注價值型股票或周期股較有保障。
最近揀得最好的股票,莫過於US Steel,主要受惠美國經濟加速增長、稅改、基建政策預期、保護主義等多項有利因素。王弼在9月推介並買入時大約是25美元,曾跌至23美元水平,上周五收市升至33.23美元,低位抽升約四成,好股多的是,賺錢又何須只着眼騰訊?當然,揀中了好股,注碼大小同樣重要。所以,如有人說自己買了什麼股,升了許多,賺很多錢,有時不宜過分解讀,不是憎人富貴,而是要自己保持頭腦冷靜,不受他人影響。我始終相信,悶聲發大財。
上述是對股市波動加劇的解釋,然而主流許多假新聞會告訴你,股市下跌,是特朗普的錯,例如再上周五道指一度大跌350點,就是ABC傳出的假新聞導致,事後證明,所謂通俄,其實是過渡團隊在特朗普成為候任總統後接觸俄羅斯大使,那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舉動!否則,特朗普以候任總統身分會見安倍晉三,那豈非通日?然而,因為ABC一個假新聞,道指就下跌350點,明顯地,如果投資者不懂分辨真假新聞,一定給玩死。反之,懂得分辨,是致勝關鍵。
騰訊撈底 不敢Buy Put沽空
另外一則假新聞,是主流傳媒強烈譴責特朗普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其實,特朗普並非獨斷獨行,而是執行克林頓以來美國政府的搬遷承諾,只是他前四任總統只說不做,他卻兌現了。特朗普兌現的選舉承諾,包括去規管(裁減美國憲報達三分一)、經濟增長達3%、7個懷疑輸入恐怖分子國家的入境禁令取得最高法院終極勝訴,最重大的稅改亦水到渠成。至於反特勢力,荷李活、民主黨要員、「假新聞」如CNN和ABC輪流遭到反噬,彈劾總統議案除了共和黨反對之外,民主黨亦竟有50多名議員倒戈,民主黨支持者沮喪到極點,竟然輸打贏要說如果下次總統選舉,共和黨再在普選票(Popular Vote)輸掉但在選舉人票(Electoral College)獲勝,他們就發起不交稅運動,完全漠視美國憲法透過選舉人票保護小州份的原則。不過在假新聞的籠罩下,大眾聽見卻是特朗普一事無成,美國經濟一籌莫展。另外,特朗普確認耶路撒冷地位,可能是故意為中東添煩添亂,令油價上升,因為頁岩氣革命令美國成石油輸出國,加上稅改後,跨國企業會將大量美元帶回本土貨稅務優惠,美匯在2018年有機會大升。
低估美國經濟表現 加息或超預期
特朗普任期初段,一改純印鈔救市,企圖振興實體經濟,但更重要的任務,是整頓奧巴馬留下的文化爛攤子,拯救被左膠毒害的美國傳統文化。目前,雖然荷李活、共和民主兩黨許多人因性醜聞倒下,通俄隨時查到希拉里和其他民主黨核心人物頭上,清除政治系統瘀血(Drain the swamp)的大任仍是比振興經濟緩慢,所以特朗普無暇針對中國,因此未來兩年,我認為中美還是有時間各自處理國內問題,大型衝突爆發微乎其微,朝鮮問題我幾肯定是噪音。
過去一年股市升得太急,2018年股市有調整空間,理由應是市場因假新聞嚴重低估美國經濟動力,而錯估美息升幅。不過調整後(應該會於第二季內完成),下半年可能是再入市良機。中美大型貿易衝突,應該不會在2018年內發生,因此,大家也不需擔心期內中國會爆發系統危機的風險。至於自編自導的金融緊縮引發的小型股災,可視為入市良機。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45&issue=20171211
王弼﹕A股成敗有賴阿爺玩股換債
1 :
GS(14)@2018-01-07 13:52:30【明報專訊】2017年過去,是時候進行年結。過去一年,不少過百億元以上市值(甚至是千億萬億)的港股都以倍數上升,騰訊(0700)、吉利(0175)、恒大(3333)、中興(0763)、瑞聲(2018)、舜宇(2382)皆在此列,其實倍升股份又何止於此?買中的,當然恭喜;如果你是一注獨贏的,我相信你所贏的,肯定不只是金錢,而是把握到這種十年一遇的機遇,理應成功在社會的階梯更上一層樓。
我身邊一些很成功的朋友,原本都是很普通的人,但他們成功抓住一次機會,例如在2003年低潮時瘋狂買入物業,又或在2010年左右,以很低價買入比特幣(我也不知有多低,可能是1美元左右的價錢,買入以千計的比特幣。我知道這些歐洲的年輕朋友買入了許多比特幣,是因為他們在2011年的時候,竟然可以將有多餘的送出數以十個比特幣給王弼與一班朋友)。這班本地或海外的朋友,就把握到一次的機會,都不約而同成為物業投資或比特幣的專家,受着許多人的追訪,生活跟以前很不同。
我不是說,每個人升了級之後都一定要讓全世界人知道,做名人受人追訪;而是生活、處事、看世界的方法總應有一些改變。我的看法是,在投資市場賺回來金錢的多寡,應該是投資者分析能力的成績表。賺得多,就是給獨具慧眼投資者的回報。如果閣下去年真的重注買中倍升股,證明了你的分析能力一定有很獨到之處,可能是時候靜下來,檢討自己的長處短處,為的是把自己的長處進一步放大,更上一層樓。
花半年時間才信中央能堵資金外流
至於自己,總結2017年的表現,發現自己花了太多時間(大約6個月)解構中央如何有效堵截走資,因為走資是中國最大和唯一的系統風險。最初以為以中國人之醒目,阿爺要守衛資金防火牆(即資本管制)絕不容易,但後來發現原來阿爺真的龍顏大怒,發起火來,刁民們也真的會怕起來,起碼出口商賺回來的美元,自2017年起遭阿爺強制召回內地兼兌換成人民幣,出口商也只有默默接受,也有大老虎因走資而給中央剝下黃馬褂,風光不再。中央有效堵截走資,王弼竟然花了半年時間才看得通,以致錯失升幅最急的時段,果真罪過,最後雖嘗試急起直追,買中一些資產被高價收購的股票,但礙於投資組合有一定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和中移動(0941)和債券,整個股票債券流動資產組合升16%,當然跑輸恒指,但食得鹹魚抵得渴,混入債券定息收入資產,自然不能期望跑贏10年一遇的股票牛市。
就在年結前,有機會和一名隱世炒股高人飯敘,他的教導是,如果能找到一隻偉大的股票(他2017年的收穫是吉利和碧桂園),何止瞓身,甚至要借到盡一注獨贏該股票,他風趣地說,但經過反思,認為借錢達到槓桿效果還是太高風險,因此他現在利用窩輪做槓桿,覺得這樣「沒有太大壓力,比較輕鬆」。王弼自問未有他的膽量,因此拿了他的第二個建議,就是花兩成資金買入偉大倍升股,其餘放進定息債券或高息股。
A股入摩 伺機加注券商股
當然,偉大倍升不容易找,尚待發掘,但手頭上的股票,有這樣的潛質,可能只有內地券商股,但前提必須是阿爺以股換債成功改革內地金融業,隨着2018年A股入摩MSCI,我會觀望券商股,待機加注。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10&issue=20180102
王弼﹕兩隻全流通H股值博
1 :
GS(14)@2018-01-15 01:49:55【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說,香港法律界人士存有精英心態,她委任的新任律政司長鄭若驊就爆出寓所僭建。王弼一向認為,香港土地政策太過僵化,屋宇署條例太過死板官僚,是香港樓宇供求失衡的死因。不過特區政府裏的官員總愛律人以嚴,此乃後話。
歷屆政府委任許多官員,不少都因涉嫌違反建築物條例而見報,三司除鄭若驊外,陳茂波亦曾因涉嫌經營劏房而見報。
房屋條例死板 導致供求失衡
其實,王弼絕對支持私人市場經營合法套房(不是非法劏房)增加房屋供應,我與日本的生意伙伴便有投資當地的公寓物業,例如旗下便有一幢3層公寓,共22個單位,每個單位面積約如香港的開放式單位,出租給大學生。這一類的建築在日本有很多,他們住在合法又安全的小公寓,土地問題在人煙稠密的日本也算得到妥善解決。說到底,日本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法就是增加供應,東京拆舊樓蓋新房的活動非常活躍,靠的就是去掉不合時宜的舊政策,簡政便民。
可惜香港政府精英思維只懂管不懂放,如果懂得放寬,也許不會淪落到如今的作法自斃。題外話,為何特區政府任命官員的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做得如此馬虎,竟然要被傳媒篤爆而不能預早拆彈?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相同的錯,顯示了管治危機之餘,這批坐在政總的精英,除了光鮮的外表,究竟腦裏面是載着什麼的?他們還真的認為香港是靠他們領導才有今時今日。天啊!所以我許久前已經勸身邊朋友,不要再花時間看報紙A疊港聞那些小丑戲,多看B疊財經再加有質素的國際新聞才是有益身心!
精英離地 中外皆然
說開精英主義,大家千萬別以為是一個恭維。西方的精英主義,翻譯成香港俗語即離地。離地,當然不限香港的官員,外國也有以希拉里為代表的離地精英,前年自吹自擂說贏了九成,然後分別在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選舉一敗塗地。這群離地精英,漠視社會上一批最對國家有感情和勤勞的普羅市民,並稱之為可憐蟲(Deplorables)。精英們硬要這批以白種人為主的普羅市民接納一批對西方文明敵視的非法移民,又向他們硬塞破壞家庭傳統的政策(例如廁所不再分男女),最終人民反彈,精英們被踢下台失去權力。所以,他們極力反撲,不只對現任政府說盡壞話,甚至造謠希望踢總統特朗普下台,最新一輪攻勢是說他精神有問題。老實說,不像特區的官員由中央「欽點」,美國要當選總統,首先要在初選擊敗眾多對手,獲政黨提名,然後再經全國人民在總選洗禮。特朗普除了在選舉擊敗精英們說「贏了九成」的希拉里,還得先在共和黨初選贏了16名黨內對手,要在這樣激烈的選舉勝出,我不知是勝出的人精神有問題,還是失敗的精英患上精神病!
低估經濟低估加息 下半年主要風險
說了這麼久,我想說的是,全球精英仍未在2016年的敗選中復元,以主觀願望來攻擊特朗普,結果是,美國無論新聞和財經界大幅低估美國經濟增長,所以2018年下半年美國「意外地」加快加息,會是環球股市於本年度的最大風險。不過,攻擊特朗普的人仍未夢醒,所以上半年股市仍有上升空間。我也相信H股全流通這個對港股長遠不太好的消息,市場也會當好消息來炒。所以,上周我個人也買了的中電信(0728)和郵儲銀行(1658),貪其有H股全流通概念但估值不高,值博率高也。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34&issue=20180108
王弼﹕基金大上大落不利客戶
1 :
GS(14)@2018-01-22 05:16:54【明報專訊】2017年港股大旺,許多長倉基金一洗年前頹風,一些會高調宣揚投資回報跑贏,例如去年回報高達50%,但只要對投資有一點認識的,就知道年率50%的回報,很可能是偶一為之,很難持續,因為強如股神巴菲特,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在他首25年的投資生涯,平均年回報約30%:第二個25年,年回報已經下降至14%;至於近年(2009至2014),則回升至15%。但跟首50年職業生涯對比,以股神的個人標準來說,可能是一個敗筆,因為縱使這段期間回報輕微回升,但他卻跑輸大市:在他首50年的職業生涯,他都跑贏標普指數的10%,但2009至14年間,標普指數的年回報卻有17%。
很明顯,50%的年回報屬偶一為之,不然,我們身邊豈不是許多股神?巴菲特是真股神,是因為他為股東爭取的回報是穩定和可持續的,這也是巴郡的股東能忍耐股神暫時跑輸大市的原因,因為他們都知道,好的基金經理不單要跑贏大市,亦要爭取正回報。在牛市跑贏大市當然意味正回報,但在熊市,跑贏大市也可以是輸錢。而更多基金的表現,是也許在牛市跑贏大市,但在熊市亦跑輸大市,如果閣下投資的基金是這樣,今年升50%,但明年亦跌50%,如果本金100元,兩年後,你的投資就只剩下75元(未扣除管理費和表現費),即兩年的投資損失了25%的本金,可見基金大上大落,對投資者無益。
50%年回報只能偶一為之
不過,你的基金經理,特別是有收表現費的對冲基金(比方說兩成),他就賺了你10元的表現費(再加管理費)。以上極度簡化的例子說明(實際情况會較複雜,投資者剩下的本金應低於75元,但字數所限,不贅),一些基金經理有誘因令基金大上大落。可以說,像巴菲特提供穩定正回報的基金經理,賺的是慢錢和辛苦錢,但基金經理和投資者卻能共榮。至於許多大上大落的基金,其實散戶亦可以簡單模擬,買入恒指或標普槓桿ETF(美股代號:SSO),不就必然在牛市跑贏大市嗎?
不求賺得比人多 但願蝕得比人少
以上例子,亦說明股神的投資第一和第二天條如何重要:第一,不要輸錢;第二,不要忘記第一天條。在目前牛氣冲天的情况下,叫人保守一些的投資策略,可能難聽過粗口,但我回顧自己的投資成果時,40歲住的房子比30歲時大,開的車比10年前好,可以隨時飛到地球另一處,繼續用電腦買賣股票賺錢,靠的不是比人賺得多,而是比別人蝕得少,而其中方法,就是永遠不高追炒至天價PE的股份(PE太高,容易受大股東批股而輸錢)。
我仍然相信,環球經濟增長會於2018年加速,而許多企業會出現虧轉盈或盈利大幅增長的際遇。所以,港股方面,我倉位較重的仍然是國泰(0293)和內地券商(上周進一步增持)。當然,我還有不少和記電訊(0215),這隻現金牛,就算在瘋牛下也是穩中求勝之選。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72&issue=20180115
王弼﹕「獨贏」推介券商股
1 :
GS(14)@2018-01-22 06:15:28【明報專訊】上周王弼到了日本富良野一星期,主要為所購買的度假屋作最後成交和驗收,順道帶隊滑雪浸溫泉和看其他新樓盤。日本的溫泉有質素不用多說,至於滑雪,名氣當然不能和加拿大威士拿和歐洲一眾滑雪勝地相比。不過論性價比,我就聽到一起乘坐吊車上雪山的加拿大和法國滑雪發燒友的對話,一個在當地逗留了三周,另一個六周,為的就是天天滑雪。他們對富良野滑雪場的評語,是雪的質素極佳,比老家的更好,不過山脈幅員較小,所以賽道的數目和多樣性也不及歐洲和加拿大。我從前在溫哥華讀書,冬季周末指定動作就是滑雪。日本跟香港時差只有1小時,加上航空業因競爭票價下跌,要像從前解決滑雪癮,對於中港台的旅客來說,日本在時間和花費上便比歐洲或加拿大有優勢。
近年日本人的英語能力提高了不少,以往能說英語的教練集中在二世古,現在富良野也有能說英語和普通話的教練,我也上了一堂技術改良班。做學生時沒錢請教練,滑雪都是靠自己亂學一通,許多姿勢都不正確,這有兩個壞處﹕第一,隨着年齡增長,受傷的機會更高;第二,姿勢不正確,也不能/不敢挑戰更高難度的滑雪道。踏入中年,我對第二點不強求,但第一點則不得不注意。不過技術改進的過程,一點也不過癮,因為原本我在初中級的滑雪道上是不會摔倒的,但當教練逼我做正確的動作時,是會不斷的摔倒,這不期然令人想起,為何要攞苦來辛?熬不過的人,自然半途而廢,故態復萌,技術原地踏步;熬得過的自然升呢。
10年前眼光看今日股市覺貴沒意義
投資市場,以至做人各方面,不也是這樣嗎?上周恒指創新高,之前很多人關心的就是恒指能不能突破2007年高位並企穩。其實,10年前的高位31958點對今日的港股,除了心理因素以外,還有什麼意義?之前,很多人望着恒指撲上3萬點,覺得很近歷史高位,覺得很貴,10年前在3萬點買的股票確實很貴,所以當恒指再次挑戰歷史高位就要沽掉股票或不敢入市,那是仍以10年前的眼光看今日的世界。
如果投資者不肯放棄以往不正確的分析方法,在投資的表現上自然不能升呢。有大鱷公開說,在股票市場上,九成的人都是輸錢的,如果當中一些人年復一年的不斷在股票市場輸錢,自我檢討「再培訓」就非常必要。許多散戶打電話問冧把,業務性質完全不管,單看歷史股價決定股份的平貴,不斷重複過去的錯誤而企圖獲得成功,這幾乎是每次我把收音機從財經台轉到古典音樂台的原因!
我對港股的看法是,我不排除一部分科網股估值上很貴,但既然這些科網股在去年已經升了數倍,再升的空間也有限,我的策略是逝去了的機會不要再看,所以不會因為這些股份調整兩、三成就會覺得抵買而撈底。反而,我深信的是經濟復蘇勢頭隨着阿爺有效控制外匯流失和特朗普的減稅去規管刺激下,有望進一步加快,而令許多企業出現扭虧為盈(或盈利翻倍增長),這個現象會在各行業續漸浮現。
中資券商或成去年內房翻版
港股「美妙」之處,是有大量這樣的上市公司,在去年完全沒有參與這場牛市盛宴。今年,這些估值不高的股份應會追落後。我一路極力推介(並個人持有)的券商上周落鑊被炒高,中信証券(6030)單周升15%,海通證券(6837)升7%,中國銀河(6881)升14%,華泰(6886)升10%,廣發(1776)升6%,中州(1375)升7%。如果A股和港股繼續做好,券商今年的表現有可能成為去年內房的翻版。
我認為自己的去年最佳推介是去年5月開始,叫人大手買進和記電訊(0215),如果說那是「一注位置」,券商就是我的「獨贏」推介。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79&issue=20180122
王弼﹕重槌券商同時控風險
1 :
GS(14)@2018-02-04 20:55:51【明報專訊】上周恒指升近900點,再創收市新高。在股市炒得火紅火綠之際,王弼沽貨竟比入貨多出許多,是否覺得股市不勝寒畏高,趁高沽貨呢?非也。其實是王弼「超前消費」,之前不斷買入看好的中資券商股,又不肯沽出手頭上「悶股」,例如長和(0001)、長建(1038)、港燈(2638)、太古B(0087)、中移動(0941)、國泰(0293)等,如果連這些悶股都不願沽,那麼在2017年表現較好的持貨,例如渣打(2888)、港華燃氣(1083)等,就更不願意沽。持股不願沽,那麼大注買券商的錢從何而來?當然是借回來的。
現在融資成本很低,我借的錢,雖拆息高了,大部分也是1厘半左右,有的可能高一些,在去年閱文(0772)引發抽新股狂潮之際,也不過3厘,上述「悶股」,許多派息都有三厘以上。正如我一向說,中美歐日金融系統風險自2016年後統統消失,資產價格沒有大跌的危機,既然「悶股」派息高於融資成本,我又何須急於沽出悶股換取中資券商呢?我認為借平錢掃券商,乃兩全其美之策。
毋須沽「悶股」變現 寧借平錢
但正如財務公司廣告說:借錢梗要還。只是我希望找一個好時間來還,上周機會終於來到。我在不同場合說過,今次全球經濟復蘇是來真的,2017年初,其實經濟復蘇勢頭已明顯,但人心仍虛怯,他們投資股票,都選擇最明顯有增長前景的股票來投資,於是科技股成了大熱,後來內房由不良資產變成有增長資產,配合北水,亦被倍數炒高。然後匯豐(0005)渣打也被悄悄炒起,到去年底,港交所(0388)和內銀也落鑊。因此我估計,自己手上的悶股也會受惠經濟復蘇,盈利恢復增長,最終也會被炒起。上周,股價一直沉悶的長建,就因大行唱好升破70元,於是趁高沽貨還債。手上這麼多悶股,為何要揀沽長建還債?除了我覺得加息周期,屬公用股的長建在2018年表現未必比得上其他行業,奇怪的是,我手上亦有英國電網公司National Grid,股價最近令人失望,是因為投資者擔心英國政府會對公用事業搞價格管制,長建卻在香港被炒高,恐防事有蹊蹺,於是成了沽貨還債首選。
加息周期公用股或跑輸 長建成還債首選
另一被沽的港華燃氣,不是我覺得它有什麼不好,我覺得它的長期表現,有機會媲美母公司中華煤氣(0003),只是我以前有於高位買入,在這幾年間一路跌一路溝淡,買凸了,現在趁其由2016年低位3.2元升了一倍,沽出買凸的部分還債,減低風險。
說了這麼多,是王弼覺得投資股票,不是揀中冧把這樣簡單,同樣重要的是控制注碼,而這樣又可能牽涉槓桿操作的風險,怎樣借到平錢又不會隨時給證券商逼補孖展,當中的安排,其實花了我許多心血。總之,在目前環境,我還會趁每一次中資券商調整,不斷加碼,而資金來源,仍然是以借貸或沽舊貨為主。券商如中信証券(6030)由12月低位雖已經升了四成,但我相信券商仍有成為去年內房翻版的可能,重槌出擊之餘,沽貨還債控制風險是必然的,在此告知讀者,我沽的股票,不一定代表我看淡,只是有更好的投資等着罷了。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00&issue=20180129
王弼﹕中美無金融危機 股巿難大跌
1 :
GS(14)@2018-02-12 07:11:02【明報專訊】上周五道指大跌665點,其實早在1月底,港股早呈震盪格局,有高位調整迹象,配合美股大跌,今日港股看來又要裂口低開數百點。
目前,股民最關心應該是港股是否見頂。所謂見頂,其實很難說得清楚,王弼嘗試簡單分成三類:(一)像2007年近32000點見頂,然後跌到2008年11月的10676點;(二)2015年大時代的28000點水平,跌至2016年的約18000點;(三)1994年遇美國加息步伐加速,全年調整31%。上述三個個案,幅度分別約為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和三成。事先聲明,歷史不會重複,我不是說港股目前受的調整壓力,至少在三成或以上。三個個案的共通點,是恒指於早一年經歷超級牛市後,出現大調整;不同的是調整的原因。2008年調整幅度最厲害,復蘇的時間也最長,要超過9年恒指才重見32000點高位,調整的原因是由美國引起的環球金融風暴。至於2015年的大調整,源自中國金融風暴,因為風暴只是地域性,調整幅度較小,復蘇時間較短(3年)。至於1994年的調整是美國息口上升比市場預期快,是從美國輸入的震盪,調整幅度不遜於2015年的一次,但港股只用兩年便收復失地,更在翌年(1997年)升至16365點高位,比1994年的高位再升30%。
說出三個個案的目的,是我們要問問自己,港股的確處於歷史高位,但目前世界經濟,是否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如2008年)的風險呢?2007年美股屢創新高,但次按危機的聲音已不時聽見。當時匯控(0005)的股價在150元水平,我的朋友孫柏文早已高呼大家應該沽匯豐,並訂下110元的目標,當時遭不少財演界老行尊嘲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並非毫無徵兆。至於2015年的中國金融危機,當時王弼已開始撰寫本欄,也指出2015年初中國胡亂減息谷股市,肯定會出亂子,人行有可能被逼把人民幣貶值。事件除了引起中港股市大跌,亦以外儲損失1萬億美元告終。所以,2015年的大跌,也非無迹可尋。
中央資本管制成功 大走資風險減
如今處於歷史新高的港股,是否和上兩次大調整一樣,面對着全球或中國金融危機呢?我早已說過,自出QE以來,美國銀行資產負債表固若金湯,目前看不出美國有金融危機的風險(歐日銀行雖沒美國銀行強健,但有QE支撐,再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降低)。至於中國,我多次重申,中央資本管制非常成功,誇張地說,中國人要非法地大量走資,可能較蒼蠅飛出國境更難!走資,是中國唯一的金融風險,既然解決了,中國人聽聽話話不走資,其他問題(包括銀行壞帳、地方債務)都是中央可控範圍。
有分析員跟我說,中央現在致力打擊影子銀行,這兩季內地金融股面臨一定程度下跌壓力,我不會否定。但我認為,中央打擊之餘,亦會顧及力度過猛引發系統性風險問題,適時國家隊便會入市維穩,上周五A股早段大跌,後來跌幅大大收窄,不也是有傳國家隊維穩嗎?
所以,王弼認為,目前港股調整,並非面對美中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壓力所致,而是去年升幅凌厲,特別是進入1月,單月再升約一成,配合全球股票超買,全球股市調整不足為奇,幅度可能是5%,也可能是10%,但這樣的調整對「健康慢牛」的形成更為有利。至於會否像1994年調整三成,我認同,美國加息的確有加快步伐迹象,聯儲局官員便指出本年度加息可能多於3次。但我認為目前經濟環境,就算比預期再加多兩次息(即全年加1.25厘),也只是2.75厘,仍在3厘以下,對息口敏感的資產(特別是一手納米樓),當然有一定壓力,但不到拖垮經濟的程度。加上,香港受美國的影響,也非1994年可比,中國的維穩措施,也對港股有一定支持。而且,現今世代,無論中美歐日,若調控太速,令股市大瀉,永遠可以再推出QE救市。所以,像1994年調整三成的可能性頗低。
急升後調整 更利港股「健康慢牛」
不過,若港股調整一成,也達3000點,聽起來很可怕,而且早前升幅大估值高的公司,也可能出現巨大調整。上周股市雖波動,但王弼手上的悶股照常沉悶,可以說發揮了「無用之用」的效果,像和記電訊(0215),完全不受股市波動影響,靜悄悄創52周新高。在投訴悶股在升市不懂跟升之餘,於股市波動時,也許是時候欣賞它們作為資金避難所的角色和功用。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42&issue=201802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