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澄清:人民銀行未參與浙江興潤置業相關風險處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386

更新: 3月18日晚間,人民銀行表示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央行救助小型房地產公司與事實不符。第一,人民銀行未參加文中提到的“周二召開的緊急會議”。第二,人民銀行未參與浙江興潤置業相關風險處置。 圖為周二晚間央行通過微博發布的澄清聲明: 此外,建行相關人士回應稱,外媒的報道有點聳人聽聞,所謂的“緊急會議”實際上是由當地政府牽頭,地方銀監局和人民銀行奉化支行以及建行共同參加的一個溝通協調會。 此前,英國《金融時報》周二下午報道稱,中國人民銀行和一家大型國有銀行正在緊急商議是否救助破產房地產開發商事宜。據浙江奉化政府官員,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奉化政府官員周二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如何償還浙江興潤置業35億元人民幣的債務。  中國建設銀行是興潤置業的主要借款人。 新浪財經向建行求證興潤置業資金鏈斷裂相關報道,建行相關人士稱外媒的報道有點聳人聽聞,所謂的“緊急會議”實際上是由當地政府牽頭,地方銀監局和人民銀行奉化支行以及建行共同參加的一個溝通協調會。 周一,浙江興潤置業無法償還債務而致破產。興潤置業是寧波奉化當地最大的房企,擁有30億資產。但如今卻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主要原因是經營不善,被高利貸拖垮。目前,企業控制人沈財興和沈明崇已經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移送檢察機關起訴。其留下超過35億元的巨額債務,其中銀行欠貸達24億元,涉及十多家銀行。 雖然興潤置業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經營不善和非法貸款行為,但該公司的破產將對中國本就過熱的房地產行業形成一個警示。去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占GDP份額達16%,占政府財政收入40%,占投資總額約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89

(乾貨)浙江醫改零差率調研紀要 蔬菜粥

http://xueqiu.com/1082097089/28807747
最近比較關心浙江實行的公立醫院零差率政策,昨天走訪了浙江在兩年前就開始先行試點零差率的醫院,和院長交流的相關情況如下供參考。另外有這麼幾個問題想和球友探討:1、藥品零差率到底是否會動搖醫院用藥格局,從院長角度該用的還是用,適當控制但不會管得太死,對中藥和輔助用藥的衝擊究竟有多大2、藥品零差率銷售推動醫院藥房外包動力,浙江目前是政策不允許,如果放開這塊的投資機會怎麼看3、醫改對醫生灰色收入這塊是否有影響。[想一下]這些是比較困惑的,各位有關注的點都可以交流

醫院概況:
二級甲等醫院 醫院床位860張 醫務人員數量1000左右 零差率現行試點醫院
目前醫院年收入在5億元,每年收入增長10%,結餘率在5%左右,實行零差率之後結餘率比零差率之前略高。醫院年就診量提高每年10% 醫務人員收入水平每年也是提高10%左右。

實行零差率前後藥佔比情況?
實行零差率前超50%,現在藥佔比基本在40%,今年目標達到38%。藥佔比降低主要是加成取消,在品種上稍微做了控制。用藥量上:單位個人用藥量減少,但就診量提高,用藥總量提高

人均看病費用變化?
個人看病費用下降,醫改以後農保下降20%左右,公費醫療下降10%。

醫院用藥結構?是否限制高價藥品使用?
零差率前後變化不大,對價格高的藥品控制還是會控制,但在平均費用能夠承受的、醫院能夠運營的情況下,還是要以醫療為主;我們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在自己能夠運營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審核醫療來降低成本,所以說在這方面有所管、但不是管得很死。

藥品零差率取消之後,藥品成為醫院的成本項?如何看待藥房託管,如果可以的話會不會做?
不是成本項,藥品加成取消但藥房管理人員還有藥品損耗還是有,這部分是虧本的。但藥房託管目前政策上不允許,但如果允許的話覺得這樣沒有必要。藥房託管無非是變相拿藥品的利潤,既然國家允許藥房託管那為何不能直接放到市場去談,增加管理人員和費用搞沒有必要,是改革越改越差。最好的是以前國家層面定價,定好之後放到市場,這是最符合市場規律的。

有沒有可能耗材和藥品醫院實行自主權採購,如果這樣藥價下降是不是很大?
本來是應該這樣的,從管理角度本來就是應該把權利放到市場。藥品價格和國際市場比較的話並不高,國內高是由於長期以來以藥養醫養成的用藥量高,養成多開藥的習慣。已經長期形成,要一下子改變有點難度。國外感冒、口腔炎去看病不開藥,國內這樣的話就說醫生不負責任。政府倡導的有關係,歐美一些國家,醫生不一定開藥但會推薦你適合你這種毛病的食品,是應盡的義務,但國內規定醫務人員不得向病人推薦保健品,只能開藥。這也是國家誠信體系問題,如果醫生可以推薦保健品,那保健品生產企業都去找醫生了

醫院自己做二次議價?
浙江從政策層面是不允許的,但是有些個別醫院私下在做,這邊基本是沒有的。

扣除藥品加成之後對醫院運營的影響?
對醫院運營沒有影響,醫改之後保障水平提高釋放出來的醫療需求導致就診量提升,醫務人員就更辛苦。保證醫院運營沒問題,但醫務人員必須通過超勞務獲得生產空間
醫院收入每年增長10%,每年增長都差不多。藥品實現零差率實際上是收入結構變化,其他沒什麼變化,原先是藥品加成但現在是醫療服務收費。

大醫院能夠通過跑量來維持正常運營,那小醫院是不是就沒有空間了?
  活不下去的醫院是因為沒有擴張的能力,因為量跑不上去。藥品加成取消之後靠跑量生存,量跑不上去的話就沒辦法了。醫院沒有一定的影響力,量上不去就不行。
小醫院相對來說困難一些,但這個量是靠保障水平提升之後釋放出來的,不是本來就存在的。比如醫改前100人,醫改後是130人,這30人裡大醫院肯定佔大頭,但小醫院也是有增量的。

照這個趨勢,醫改要減輕大醫院門診人滿為患的情況是有難度的?
  真的減輕要看政策,醫保控費要求降低平均費用,但又要求大醫院提高疑難雜症就診率,疑難雜症就診率提高就意味著平均費用提高,為了降低平均費用又要多看輕病人,這樣一來病人就不會少了。

醫院門診量每年提高10%,醫務人員收入也是提高10%,從本質上也沒有提高醫務人員收入?
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太低是結症所在,但提高也困難,涉及利益再調整,要麼財政投入增加總量,要麼靠犧牲別人的利益。

您覺得現在醫改的主要問題是什麼,要通過怎樣的政策手段來改變?
理順扭曲的價格機制,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體現價值之後才能監管醫療行為。理順機制後才能對醫院合理監管,是前提,之後才能監管合理用藥、合理檢查,還有改變社會群眾就診行為。

過度用藥轉為過度檢查的風險?
風險肯定是有的,必須調整醫療人員勞務價值,理順扭曲的價格機制,才能走到合理用藥、合理檢查。

在這樣的體制下,醫生灰色收入的那部分還在?
灰色收入不好說,這個說不清楚。這個不屬於體制機制裡的問題

現在支持社會資本辦醫,有沒有可能改製成民營?
第一人民醫院可能性沒有了,其他公立醫院如果和政府談的好的話,改製成民營是完全有可能的。現在政府扶持民營,專門公司來投資好的地方管理比較專業,但是也有缺點就是和當地政府關係,談的條件上沒有當地出資投資。

和民營資本合作?
政策不允許,第一人民醫院受限制,不得與外來公司合作,包括設備投放。

如果政策允許的話,醫院自身角度對民營資本投資怎麼看?
政策允許的話,適當引入民營資本也是可以的,但一般來說處理比較難。因為政府出資的話,政府資本和民營資本參在一起的話,往往會有資本流失。現在要麼就是民營醫院、要麼就是公立改制,合資的形式沒有。接下來可能會有

對多點執業怎麼看?
中國現在這方面經驗不足,如果合理的多點執業對人才利用率提高,對醫務人員勞務價值體現有所幫助。現在我國醫療極大問題是醫務人員勞務價值沒有體現,帶來很多過度醫療和不規範操作。如果多點執業沒有一個很好的管理辦法那也不行

從管理層利益角度出發是怎麼看待多點執業的?是否會影響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
如果有合理的管理辦法總會有一個平衡點。國家現在只有指導性的政策,但缺乏真正的管理辦法。大的醫院也有品牌,如果醫生因為多點執業導致在所在醫院醫療服務質量下降受到解僱的話,對醫生以後去別的醫院就醫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到一定時候會達到一個平衡點,但是影響肯定是有的。

我們醫院對醫生的待遇對民營有多大?
估計高端人員收入比民營醫院低,低端人員比民營醫院高。民營醫院發展對醫務人員來說是利好的。

是否會導致高級醫護人員流失?
流失肯定會有,但最後也是平衡的。對於高級醫護人員來說,公立醫院和民營在平台和制度上肯定有差異,除了工資還有多方面因素。

現在的診療環境,民營醫院也不是很好做,民營醫院完全要規範操作,在服務和診療上超過公立醫院就意味著虧本,如果說服務和醫療技術上不是很規範的話,時間也長不了。現在公立醫院收費本身就很低,民營醫院空間就很小了。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相比主要是三個優勢:1、藥品,民營醫院藥品可以抬價2、低端人員的人力成本上比公立醫院要低3、管理上更精細,管理成本比公立醫院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12

浙江72億司法拍賣背後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0813/264853.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余寒 宋首君 趙雪辰 和其他花哨俏皮的購物頁面不同,在淘寶網被置頂的購物頻道中有一個端莊嚴肅的頁面鏈接“司法拍賣”,這里的物品堪稱全網最貴,當中小企業主陷入焦慮時,這里卻在成倍地刷新淘寶網的交易額。

目前,加入淘寶網司法拍賣的地方法院已達505家,地方法院將查封、扣押、凍結的被執行人財產,在被執行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通過網上公開競價的方式賣予出價最高的競買人,用所得金額清償被執行人債務。以浙江省為起點,淘寶網的拍賣會開始將網絡覆及全國,“不收傭金”成為地方法院放棄拍賣行,轉向線上拍賣最直白的理由。

根據淘寶網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司法拍賣交易額已經超過100億元,超出去年全年交易額62億元,而在司法拍賣頻道正式上線的2012年交易額僅過千萬元。這樣令人滿意的成績單背後,是浙江省異常活躍的司法拍賣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僅浙江拍賣交易額就有72.45億元,占到上半年總額的七成。浙江省各地人民法院已經入住淘寶網,一改此前小範圍的拍賣途徑,讓更多人參與到這些用來清償債務的拍賣市場中。根據淘寶網提供的數據,掛出的拍賣物超過七成為房產,淘寶網評出的“十大最土豪商品”均為房產,並且都在浙江。

作為房產投資發源地的浙江,已經開始“清算”。

清算債務

“自2012年以來,幾乎每天每個法院都在進行司法拍賣。”地方法院正在為中小企業欠下的債款做清算,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大多都是資金產業斷裂了,沒辦法還錢與溫州中小企業跑路有關系。”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繁榮起來的民間企業,對金融的需求迫在眉睫,民間融資活動未曾間斷地以各種形式存在。長期處理債務債權案件的債務重組律師王篤明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一旦民間借貸的資金鏈斷裂,參與其中的中小企業就會跟著出問題,現在整個溫州企業面臨危機的多達百分之八九十。”

溫州中小企業與民間借貸直接的關系如此錯綜複雜,與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後放棄實業思路、尋找利潤更高的資本投資有很大關系。溫州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常務副會長陳華豐表示,“原來很多人做實業,現在辦實業已經變成一種融資手段,以企業的名義辦貸款,房地產市場好的時候,用貸款去買房子,賺的錢就翻一番了,錢這麽容易賺,誰還去做實業賺那百分之五的利潤?”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步升溫,溫州炒房團開始轉戰全國,常常是“整棟樓都買下來”的大手筆,這其中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就是民間借貸。過去十年里,長三角的房地產市場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投資房產成了穩賺不賠的好生意。將自有房產抵押給銀行獲取貸款再用於民間拆借,獲取高額利息,匯聚成河的民間資本大多又流向房地產領域。“溫州的金融其實就是貸款轉來轉去,最終大多數都去了房地產。”陳華豐說。

然而,形勢已經發生改變。今年6月,浙江省商品房銷售額同比減少27.5%,為扶持已經連續三年價跌的房產市場,浙江省溫州市在今年年初成為全國第一批放松限購的城市之一。

7月28日,浙江省財政廳向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提交的一份報告稱,“上半年房地產稅收出現負增長”。

這份《關於浙江省2014年1至6月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指出,上半年的房地產業稅收增長十分乏力。其中,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22.6%,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7.5%。反映在稅收上,上半年房地產稅收收入出現負增長,而在此之前,2012年、2013年兩年上半年的房地產稅收收入漲幅分別為24.3%、27.0%。

“撤離房產市場”成為企業主們不得不考慮的出路。“我們涉及房產的業務已經很少了,主要中心還是在這上面(紡織)。”浙江省一家大型紡織企業董事長告訴經濟觀察報,該企業曾於2007年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準備在房產市場展露拳腳。

類似的收縮正在上演。根據浙江省財政廳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地產營業稅同比下降10.1%,降幅繼續擴大;土地增值稅、契稅增幅則比一季度分別回落2.5、13.1個百分點。

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溫州市政府曾多次召集銀行負責人開會,希望各銀行“重視地方經濟,放松信貸”。但這一招數並不奏效,金融機構對風險的把控自成體系,“現在民間融資很難,只能靠銀行。”陳華豐說,“銀行也是企業行為,現在銀行的壞賬率已經很高了。”

浙江省銀監局官方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低,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不良貸款率為1.96%,比年初上升0.13個百分點。溫州市今年一季度市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率為4.66%,溫州銀監分局在相關文件材料中表示,溫州市今年末不良貸款率控制在4%以內任務十分艱巨。

好資產,壞資產

幾年前拿到的房產卻因為流通性差,成為中小企業主資金鏈的鐐銬,曾經的融資渠道不再暢通無阻。根據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提供的數據,民間借貸市場規模從2010年下半年的1200億元萎縮至目前的800億元左右,另外,今年上半年溫州全市銀行新增貸款僅為64.24億元。

融資困難令本已陷入困境的企業主雪上加霜,通過司法途徑將自有財產公開拍賣,成了償還債務的唯一途徑。一位來自溫州的企業主告訴經濟觀察報,“我身邊存在這樣的情況,原來的房子抵押貸款兩百萬,但現在房價縮水,貸款也不還了。”

“現在大部分應該都是這種情況,用房產抵押拿貸款的成本很低,比如你貸了兩百萬,國外是直接清算破產了,國內抵押物還要計算剩余的債務余額,估計很多企業都跑路了。沒辦法補得上之前的虧空,所以銀行壞賬率在往上走,浙江那邊的銀行應該會更明顯。”民生證券研究員朱振鑫說。“根據司法程序,法律文件生效後,就開始要求債務人還錢,債務人還不了就要對資產進行評估,由法院然後找拍賣行進行拍賣。”陳華豐說。

為了加快司法拍賣進程,地方法院開始將拍賣搬上網站,跟淘寶網的合作效果已經很明顯,根據浙江省高院最新統計,自司法拍賣平臺上線以來,截至2014年6月,總成交額達到119億元。根據淘寶數據,2014年上半年成交量接近90%。2012年初阿里巴巴懂事長馬雲帶隊與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討論合作事宜時已經立下豪言,“拍賣會將是阿里1.4萬億的新的增長點。”當年7月才正式上線的司法拍賣頻道,2014年上半年交易額已達100億元,超出去年全年交易額,而2012年的交易額僅過千萬元。

不過,通過司法拍賣的途徑清償債務也並不能完全奏效。“大多數別墅的出售原因是企業主資不抵債。”浙江省桐廬縣人民法院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我們這多是用十幾萬(資產)抵押貸款上百萬,好多溫州老板到桐廬縣進行投資,實行限購政策後很多老板都跑了,桐廬縣本身就是旅遊景點,所以現在有大量房產需要拍賣,但是成交量一直不理想。”“現在我們出現的司法拍賣問題就是大量的資產拍不掉。”王篤明表示,“原來的房子現在打五折都很難處理掉。”

盡管采取了更為時尚的拍賣渠道,仍然難以克服房地產市場冷清局面。截止到8月7日已經結束的拍賣項目中,價格前五的標的物有一個已撤回,四個流拍。“已經流拍兩次,我們也第一次見這麽大的標的物,比較大的金額,也屬於民間借貸糾紛,涉及到的人比較多,金額比較大,第三次流拍也有可能。”蘇州市吳中區法院的一位法官這樣評價該區金山路333號被執行拍賣的一處房產。“流拍的原因是沒人買。”溫州樂清市人民法院沈法官在評價他所負責拍賣的溫州華翰電子的在建房產項目時說道,“沒人能一下子拿出那麽多錢。”

惠譽評級分析師張安傑說,“市場是很敏感的,如果真的是很好的資產,會有人願意接手收購。那些破產後被拍賣的資產,拍賣的難度相對更大。這也表明當時銀行對風險管控不力,通常這種情況的債務很難償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64

浙江保險業被罰1.1億保險行業協會成價格壟斷行為的組織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891

2014年9月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的《浙江保險行業違反〈反壟斷法〉被處1.1億元罰款》消息。 (小塵4x/圖)

反壟斷之風刮向汽車保險行業,9月2日,國家發改委向浙江保險行業協會及涉案財產保險公司開出了1.1億元的反壟斷罰單。發改委查明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組織23家省級財產保險公司多次開會協商,約定新車折扣系數,並根據市場份額商定統一的商業車險代理手續費。浙江保險行業協會被認定為此次價格壟斷行為的主要策劃者、組織者,被處以50萬元的最高額罰款。

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組織浙江省各財產保險公司達成、實施固定、變更機動車商業保險費率及代理手續費的橫向價格壟斷協議,違反了《反壟斷法》有關規定,並查明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於2009年5月8日組織浙江省各財產保險公司,“約定新車費率調整系數不得低於0.95。對上年有賠款的9座以下客車按車輛購置價區別適用費率調整系數,購置價在50-100萬的,費率調整系數不得低於0.9;購置價在100萬及以上的,費率調整系數不得低於1。”

於2009年5月8日浙江省各財產保險公司,“約定2008年車險市場份額超過4%的公司(人保、太保、平安、天安、中華聯合、大地、國壽財險)商業車險代理手續費不超過15%,市場份額低於4%的公司不超過16%,天平公司不超過18%。”

於2010年5月5日召開車險專業委員會會議,“商定對部分公司的手續費進行調整,分六檔執行不同標準:第一檔為人保、太保和平安,手續費7%;第二檔為國壽財險和中華聯合,手續費8%;第三檔為陽光,手續費9%;第四檔為大地、天安、大眾、華泰等10家保險公司,手續費10%;第五檔為安誠、安信、長安,手續費11%;第六檔為天平、中銀、渤海和民安,手續費12%。”

由此,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被認定為本次價格壟斷案件的主要策劃者、組織者,被處以50萬元的最高額罰款;相關財產保險公司違法責任較輕,被處以上一年度商業車險銷售額1%的罰款,共計11019.88萬元。其中,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分別被處以2070萬元、1599萬元和1029萬元的罰款,其余涉案財產保險公司被處以35萬-960萬元不等的罰款。

另外,美國利寶保險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日本愛和誼日生同和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浙商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紫金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華農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國泰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信達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英大泰和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和泰山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等9家企業未參與達成、實施壟斷協議,依法對其停止調查。

北京中高盛律師事務所保險專業律師李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處罰是應該並且及時的。“長期以來,保險行業協會未能促進行業內主體的充分競爭。”李濱告表示,此次發改委重拳處罰地方保險行業協會違反反壟斷的行為,是對該行為的一種嚴厲警告,可以促進行業內保險公司的充分競爭,也將引發監管部門對監管能力的更深探討,同時也代表了消費者這一弱勢群體反壟斷的訴求。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觀點。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此前公布2013年度車險承保利潤的49家保險公司中,除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三家上市險企實現承保獲利外,其余46家公司全線虧損。

一位地方保險協會人士表示,自2002年以來,車險業務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持續的價格惡性競爭已經造成了嚴重的行業問題。盡管經過幾年的調整,至今仍有部分中小型保險企業的車險虧損形勢未見好轉。保險協會的出臺上述規定其實是為了遏制市場的惡性競爭,規範市場。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認為應該網開一面,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保險產品不同於其他有形商品,應考慮保險行業在定價體系上的特殊性。從現階段來看,作為保險費率制定的基礎,在損失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上,中國保險業積累的經驗都還相當不夠。如果《反壟斷法》不考慮這一現實,必將對行業發展產生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38

金一文化9億元併購浙江百年老店 欲打造全國知名珠寶品牌

http://www.eeo.com.cn/2014/0919/266447.shtml

經濟觀察網 綜合報導 中證網消息,9月18日晚,金一文化發佈公告,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越王珠寶100%股權,交易標的作價9億元。金一文化將向越王珠寶部分股東以21.13元/股的價格,發行3456.46萬股支付交易對價7.3億元,並向其它股東支付總計1.7億元現金完成收購。同時擬以相同的發行價向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1419.74萬股,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億元。

注入「百年老店」資產

越王珠寶是浙江省珠寶行業唯一一家百年老店,先後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及「中華老字號」等殊榮。現已成為一家集鑽石翡翠批發零售、終端連鎖銷售、高端會所展示、設計、研發於一體的珠寶綜合服務商。目前主要產品有鑽石及鑽石鑲嵌飾品、黃金飾品、翡翠飾品及其他珠寶類飾品。

截至2014年6月末,越王珠寶已先後在紹興、嘉興、湖州、金華、台州、衢州、寧波、杭州、山東九大地區30多個城市開設43家直營連鎖專賣店和75家商品店,2家會所,並在「天貓」開設了越王珠寶旗艦店。目前已形成了以終端連鎖零售業務為主體,以鑽石、翡翠批發業務和高端會所品牌宣傳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業務結構,並形成以深圳為配送中心、以上海為鑽石貿易中心、立足浙江、面向全國的連鎖品牌發展格局。

財務數據顯示,越王珠寶2012年、2013年、2014年1-6月分別實現淨利潤為4978.97萬元、2299.48萬元、1866.20萬元,受2013年國內黃金價格大幅下滑因素影響,2013年淨利潤相較2012年有所下滑,而其2014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淨利潤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此外,越王珠寶營收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2013年較2012年增長27.29%。

公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越王珠寶100%股權的評估值為9.05億元,較越王珠寶母公司賬面淨資產4.48億元增值4.57億元,增值率為101.90%。經協商,越王珠寶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為9億元。

越王珠寶主要股東陳寶芳、陳寶康、陳寶祥、合贏投資承諾,若2014年內此次交易完成,2014年至2016年越王珠寶實現的累計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500.64萬元、10,375.63萬元和18,376.48萬元。

全國性戰略再下一城

此次是金一文化今年1月份上市以來最大的一次交易,交易完成後,鐘蔥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方面表示,此次交易,將打破金一文化較為單一的貴金屬工藝品為主的產品局面,迅速實現珠寶行業全產品覆蓋。

交易完成後,越王珠寶數量眾多的直營店和聯營店將為金一文化帶來直營渠道的迅速建立和壯大,並迅速在浙江市場生根發芽,對金一文化其他產品進入浙江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越王珠寶也能借助金一文化現有全國銷售網絡,成功進軍全國市場,實現產品、渠道資源共享,強強聯合打造全國知名珠寶品牌。

公司方面表示,此次交易使得金一文化的全國性戰略佈局再下一城,產品及品牌將實現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江蘇、浙江、山東等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及一線城市。此種模式若獲成功,未來可複製至國內其它區域,為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珠寶品牌奠定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17

阿里銀行來了,銀監會批準阿里籌建浙江網商銀行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9/146210.html

9月29日消息,銀監會近日做出批複,同意阿里等在浙江省杭州市籌建浙江網商銀行。

銀監會批複顯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阿里)、上海複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為浙江網商銀行主要發起人,分別認購總股本的30%、25%、18%、16%。

浙江網商銀行籌建工作接受浙江銀監局的監督指導。籌建期間不得開展金融業務活動。籌建工作應自批複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並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浙江銀監局提出開業申請。

同時,均瑤與美邦服飾在上海籌建上海華瑞銀行也獲得批複。 

以下為銀監會批複全文:

中國銀監會

關於籌建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複

銀監複〔2014〕663號

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籌備工作小組:

《關於發起籌建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請示》(螞蟻金服〔2014〕5號)收悉。經審核,現批複如下:

一、同意在浙江省杭州市籌建浙江網商銀行。

二、同意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30%股份的發起人資格;同意上海複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25%股份的發起人資格;同意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18%股份的發起人資格;同意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16%股份的發起人資格。其他認購股份占總股本10%以下企業的股東資格由浙江銀監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審核。

三、籌建工作接受浙江銀監局的監督指導。籌建期間不得開展金融業務活動。

四、籌建工作應自批複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並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浙江銀監局提出開業申請。如未能按期完成籌建,應在籌建期限屆滿前1個月向銀監會提交籌建延期報告。籌建延期不得超過一次,最長期限為3個月。逾期未提交開業申請的,本籌建批準文件失效。

2014年9月26日

中國銀監會

關於籌建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複

銀監複〔2014〕662號

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籌建工作組:

《關於申請籌建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請示》(均集函〔2014〕007號)收悉。經審核,現批複如下:

一、同意在上海市籌建上海華瑞銀行。

二、同意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30%股份的發起人資格;同意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15%股份的發起人資格。其他認購股份占總股本10%以下企業的股東資格由上海銀監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審核。

三、籌建工作接受上海銀監局的監督指導。籌建期間不得開展金融業務活動。

四、籌建工作應自批複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並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上海銀監局提出開業申請。如未能按期完成籌建,應在籌建期限屆滿前1個月向銀監會提交籌建延期報告。籌建延期不得超過一次,最長期限為3個月。逾期未提交開業申請的,本籌建批準文件失效。

2014年9月26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21

浙江企業“互保劫”求解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27/270801.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萬曉曉 虞成華經營近30年的浙江虎牌控股集團,在浙江省的“互保聯保”信貸危機中未能幸免,最終走上了破產重整程序。

12月11日,虞成華告訴經濟觀察報,再有一個多星期,浙江省高院將對這起破產重整案做出裁定,現在已由浙商資產管理公司全面托管。這是一家去年成立的地方國企,以省內不良資產收購為核心業務。

一直以來,對虎牌集團危機的化解,被看作是杭州市能否妥善解決這輪信貸危機的重要事件。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這起事件的處理規格很高,受到浙江省政府的高度關註。上個月,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室副主任彭建國等人還對處於司法重整階段的虎牌集團進行考察。

近兩年,浙江省內一些企業在銀行的抽貸中元氣大傷,互保圈火燒連營,開始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一些金融機構也遭受較大損失。資金緊張的局面也牽連到融資市場的參與者,進入三季度,P2P企業貸款逾期、提現困難等問題層出不窮。

“浙江企業融資中,互保聯保模式超過半數”,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溫信祥於今年年中指出,“以建設銀行為例,不良貸款總規模853億,約48%不良資產集中在長三角地區。這個數字是近兩年打包處置、核銷後的不良資產,未來是否還有新增令人擔憂”。

期間,浙江銀行業的不良率已居全國首位,全省的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巨大。“今年上半年,由於互保聯保而出險的浙江企業達到252家,占比上升至33.1%。”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而溫州銀監分局統計,溫州市重大風險擔保圈有28個,涉及信貸金額507億元。

在此期間,企業與銀行“鬥智鬥勇”的逃廢債行為,也被浙江省內法院強烈關註。今年11月,溫州中院宣布,要對“假破產、真逃債”嚴加防範和打擊,將追究刑責。“目前逃廢債行為呈現多發、高發態勢,因此,審查監管破產企業破產行為的正當性十分繁重,而現有的破產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

自救

“這兩年過得確實辛苦”,虞成華說。他稱之為是“磨難求生之路”。在其30年的創業經歷中,成也資本敗也資本,銀行在其正開展並購時強行收貸,是造成這次公司龐大資金缺口的重要原因。同時,他也承認,自身對產業環境的把控也存在問題。

在這背後,是杭州600多家知名民營企業聯名上書,向浙江省政府緊急求助,希望浙江省政府聯合相關方面成立協調小組,對這次因銀行催貸引發的民企資金鏈危機盡快進行集中和系統性的處置。另外,希望浙江省政府出面協調銀行暫時停止收貸,並盡快將近期所收貸款暫時發放給相關企業,給企業以喘息和處理危機的時間。

這是發生在“民企重鎮”、市場經濟最發達的浙江省,企業提出希望政府幹預的要求。據杭州市政府官員透露,“僅一個行業協會打給政府的報告稱,涉及的互保資金約在二三百億左右”。由此引發的連鎖收貸,使任何企業都無法通過單獨努力化解,是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虞成華的虎牌集團終於也沒有等到喘息的時候。12月10日,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法院副院長金鴻鵬告訴經濟觀察報,“該起案件仍在和意向破產重整方做確認”。即便浙江省金融辦曾多次出面協調各家銀行不壓貸、不輕易起訴相關的擔保企業,以避免對當地的金融穩定造成影響,然而,虎牌集團最終仍回天乏術。

壓力之下的虎牌也試圖自救。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為了能獲得被重組的機會,虎牌集團的幾個股東甚至提出零價格轉讓。

出於企業的盛名和品牌影響力,前後多達幾十家公司慕名而來表達興趣,其中不乏知名企業,但最終卻未獲得實際性進展。浙江省金融辦在一份匯報材料中指出,“從參與重組的盡職調查來看,高昂的民間借貸且數據不透明,降低了接盤企業的信心”。“雖然虎牌聲稱零價格轉讓,但實質上公司已經資不抵債,重組方在接資產的同時也承接債務,在互保的關系圈中,公司或有債務難以估算,因此來看的多,有實質性動作的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對於意向企業來說,最安全的方式是讓其破產之後再收購。

也有一些名義上來重組的公司,就此和政府談條件。在這過程中,深陷資金危機的虎牌公司長時間無法正常發放工資,管理層和技術骨幹流失,終於回天乏術。

由浙江省浙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向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提供的虎牌集團資產摸底情況匯報材料顯示:截至去年底,虎牌集團銀行貸款本金余額13.87億元,社會借款本金余額6.78億元,對外擔保余額4.53億元。從賬面數字看,虎牌集團合並財務報表總資產10.20億元,總負債22.97億元。

今年以來,虎牌集團受到來自中國農業銀行、浙商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等訴訟多達30起。

最終,虎牌集團走上破產重整程序。經濟觀察報了解,該案件由浙江浙行律師事務所和浙江天平會計師事務所擔任破產重整管理人,集團所在地的拱墅區工商聯黨組書記黃星明任重組領導小組副組長,由浙商資產管理公司全面托管。

值得註意的是,浙商資產管理公司為去年成立,是定位於浙江省的地方國企,主要為發掘省內不良資產,以不良資產收購為核心,開展重組並購和資產管理業務。

阻止蔓延

在采訪中,經濟觀察報發現,各方亦將虎牌公司的破產重整作為浙江省化解互保信貸危機的重要工作。

“區政府自始至終把虎牌的重整當作一項重點工作,為我省化解互保危機創造重生的成功典範”,黃星明說。在浙商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徐德良看來,這是浙商資產自去年成立以來的第一大戰役,他希望由此創造浙江省化解企業危機的經典案例。

作為杭州市的明星企業,虎牌集團曾位列中國民企500強第200多位,總資產規模達35億元,為國內輸配電行業的領軍企業,而虎牌這個品牌本身亦有60多年的歷史(於2001年被虞成華公司收購),因而受到銀行和政府的極度重視。

虎牌危機擴散脈絡是這樣的:兩年前,因浙江天煜建設(原野風建設)倒閉,使互保企業嘉逸集團被強行收貸,嘉逸集團與榮事集團有互保關系,而榮事集團又與虎牌集團有2億元的互保關系——就這樣,間接傳導的信貸危機使銀行在恐慌之下,在1個月內從虎牌集團抽貸1億多元,導致資金鏈斷裂。

更重要的是,虎牌集團又與正邦電氣等多家企業存在超過6億的互保貸款,這是一個極大的互保信貸生態,共有四級互保圈,將各行業囊括其中。

在溫信祥看來,擔保互保模式已經發生了異化,表現之一為授信額度過高、過濫,每個聯保成員都獲得授信額度。表現之二為互保聯保多數在同行業或上下遊、同圈子內進行,面臨的風險相似,資產組合風險分散效用有限,並且銀行對資金去向監管缺失。

在這輪互保危機中破產的企業不獨虎牌。因互保模式的危機傳導,華洲集團亦被杭州市法院裁定破產重整,但未重整成功,最終破產清算。華洲集團即為上述互保危機擴散脈絡圈中嘉逸集團的關聯企業。經濟觀察報獲悉,華洲集團在破產重整方案中提出希望用兩三年時間將一幢寫字樓造好賣掉以償還債務,但因債務償還比例過低,方案在債權人會議上未獲得通過。

盡管在政府的協調會上,銀行代表們深知“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把還能維持生產的企業搞破產,以後銀行就沒有客戶了”,但總行對於壞賬的嚴格考核,使各家銀行在面臨個案時不敢大意。

因而,對於銀監會要求的“對於已出現風險的擔保圈貸款不搞一刀切,不得單獨采取極端方式突然處置,防止擔保圈內企業由於資金鏈斷裂造成大面積倒閉,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來自銀行的苦水是,“地方政府希望我們講社會責任,但總行監察部門並不管這些,一旦違規全行通報,飯碗就不保了,自身內部考核非常嚴苛”。

一些金融專家就此認為,雖然從銀行角度而言,抽貸是理性行為,但是如果一起抽貸就會造成整體不理性,並且質疑銀行內部經營績效和風險激勵的短期化傾向。

工行首席風險官魏國雄也指出,“風險防控主要靠擔保,甚至把擔保當成判斷風險和融資決策的主要依據,不僅接受擔保公司擔保,還接受企業互保聯保等無實際意義的擔保。此外,也存在實際風險管理被形式上的合規操作替代的問題。”

企業出現經營困境,銀行最終也未能幸免。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6944億元,較去年末上升1023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不良貸款增加規模的992億元。其中,五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共4235億元,相比2013年同期增長21%。

脫殼術

虎牌集團在這次危機中受到相關方面的關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首先是企業家有擔當,虞成華不像有的溫州老板,一出現危機就跑路,而是敢於面對勇於堅持”,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室副主任彭建國表示。

一位杭州的民企老板告訴經濟觀察報,在這輪信貸危機中,波及到的杭州公司大多為傳統的生產經營型企業,輕易不會跑路,“因為你逃了銀行的債,還逃供應商的債,這就意味著,以後不打算再從事原來的行業了,在圈內也沒法再待了”。“但是,逃銀行的債還是存在的”,該位人士透露,不乏企業采取和銀行魚死網破的極端做法。

張明(化名)也是深陷互保危機圈內的老板,其企業規模和品牌並不及虎牌,因而自認為並不能獲得“高規格”的支持。在危機蔓延之時,各路銀行上門逼債,他以慣有的好態度積極迎合銀行,但並不理會銀行拋來的各種誘餌。比如,這時候銀行會說,先還貸然後新增貸款,或者要求其背上互保企業的貸款,期間利息由新增貸款償還。

他並沒有僥幸心理,知道難逃破產一劫。於是,在各路銀行逼債期間,他瞞著銀行將集團內經營性資產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轉出,並把一塊其享有一半權益的村集體土地,設法將權益轉給村里。而憑著這塊地,他原可以每年收取千萬元左右租金。

這樣做的目的是和企業破產搶時間差。待到銀行對法院申請破產訴訟時,他做出的一系列的資產轉移行為並不在債權人的追溯期內,於是只有對固定性資產進行破產清算。期間壞賬則銀行自己承擔。

在張明看來,這樣的行為雖然逃了銀行的債,但保證了供應商的利益,自己則還能在圈內進行生產經營。雖然在新註冊的公司里,他無法再任法人,但作為隱形股東,他仍然擁有控制權,並通過以貨抵款等各種手段,慢慢償還供應商的錢。他相信終有一天會有喘息機會。

這樣瞞天過海的“脫殼術”並不鮮見,更有甚者,一些企業在申請破產時早已是空殼。“目前企業破產案件中,逃廢債行為呈現多發、高發態勢,因此,審查監管破產企業破產行為的正當性十分繁重,而現有破產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溫州中院副院長陳有為稱。今年11月,溫州中院宣布,要對“假破產、真逃債”嚴加防範和打擊,將追究刑責。

銀行也擔心企業成功“脫殼”,繼而引發更加非理性的抽貸。有企業告訴經濟觀察報,一家經營玻璃的企業年銷售額在20億左右,與其互保的另一家公司出了問題,涉及2億元的擔保,於是銀行許諾若將2億元平移過來後,會新增貸款,結果卻被另家聽到消息的銀行擔心其債務惡化,收走了3億。直接導致該公司的資金鏈危機。“甚至還有公司剛剛造好廠房,設備剛起來,就因互保的擴散被銀行強行收貸”,一家企業高管介紹。

在杭州市長期位於全國百強縣前列的蕭山區也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年上半年,蕭山區化解企業風險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區委副書記許嶽榮對新華社表示,該區工業經濟正處於下行趨勢,銀行機構為防範風險的快速收貸,也引發了連環效應,受行業形勢和互保鏈等影響,蕭山區的工業發展的確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

一位陷入互保危機的公司董事長稱,彼時,在企業需要銀行貸款時,銀行以聯保、互保作為信用模式創新,以此提升業務量,一旦一家企業出現風險,則采取收貸,而其他銀行看到同業收貸,為了保障自己的單筆單款安全,於是跟風收貸。

應對

這樣的極端做法也造成地方政府和外來銀行的對立,有區政府代表在協調會上說,以後不歡迎這樣的銀行在區內設點。並且,對繼續抽貸的銀行,區政府還會撤回在該行的存款以及養老保險資金等。

但這樣的威懾力對於外來銀行有限,畢竟眼下的風險把控更為重要,在他們看來,“政府是會換屆”的。

經濟觀察報了解,盡管地方政府在這期間的行政手段非常有限,但有的區政府財政還是設立了數億元的政府應急專項資金,並安排落實數億元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資金,希望幫助轄區內企業轉貸,緩解融資難題。“但一般企業並不敢用這錢,不如去用高利貸,因為你一用了政府的應急資金,就說明你的企業面臨了危機,會遭來更多銀行的擠兌”,一位企業老板告訴經濟觀察報,即便是政府的應急資金,也出現過一到賬就被銀行劃走的情況。

“區政府設立應急專項資金的做法,由於是全額資金財政投入,企業轉貸需要走行政管理多部門聯合審批,程序多且時間長”,一位杭州經信委官員告訴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了解,為了更好地化解互保鏈風險,杭州市經信委設立了“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是為全國首創,“這個基金最大特點是以政府有限的財政資金,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轉貸服務,以緩解轉貸難、轉貸貴的問題”。

“轉貸引導基金是委托下屬杭州中小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國有全資)管理和運作,企業只要向信貸員提出申請,合作單位上門服務,操作更為簡便”,上述官員指出。

據了解,杭州市經信委在省銀監局和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支持下,首期從工業專項資金中安排2000萬元,借用三電辦公室資金1190萬元作為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按1∶3的比例出資設立轉貸資金。目前已經引入社會資金共計9000萬元,放大倍數為3倍,轉貸資金規模已達1.2億元。

“轉貸引導基金服務按照每天0.1%收費,政府出資部分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息計算,其余部分作為合作單位收益,只需2—3個工作日即可完成”,該位經信委官員告訴經濟觀察報,“而民間借貸資金的周轉成本平均為每天0.3%-0.5%,一般需要5-10天”。

在杭州經信委看來,這樣促使銀企多方收益的方式,杜絕了不少企業介入民間融資,形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和風險事件。目前,首批加入合作試點的,除了杭州銀行、杭州聯合銀行、建行之外,今年又增加了工行、浦發、招行、江蘇銀行、匯豐銀行等11家,涵蓋了國有銀行、商業銀行和地區城商行。

對於政府來說,這也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據測算,政府每投入1000萬元,每年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支出2000-2500萬元,同時還能實現財政資金保值和增值。

據了解,溫州市成立的轉貸資金規模也達5億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計使用各類轉貸資金達800億元,幫扶困難企業4000多家。溫州銀監分局提出,讓各債權銀行結成“同進共退”聯盟,要求企業書面承諾接受工作組進駐、接受銀行資金監管、不逃廢債務、幫扶資金必須用於主營業務積極自救,銀行雖起訴但在債權有效期限內不予追償,視情況到期後延續。

在溫州銀監局看來,這個模式是轄內銀行業處置互保鏈危機問題的一項創新,讓銀行在債權不滅失的前提下延後實現債權,賦予企業一定時間的緩沖、拉長還款周期。

然而,在企業看來,“所有的應對策略都是被動的,如果不能清醒地認識經濟規律和經營規律,這樣的問題仍然難以幸免”,一位劫後逃生的企業主告訴經濟觀察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40

浙江衛視總監辭職,揭秘電視人“大逃亡”真相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4/148984.html


i黑馬:2015年1月15日,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正式辭職。消息一經傳出,便引發了圈內的震動。這個打造過《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標桿節目的總監辭職的原因暫時沒有官方說法,一時間猜測紛紛。而夏陳安的去向,也還未明確。

夏陳安的離職並不是個例,近幾年,許多知名電視人紛紛離職,或另投他家或自立門戶,走出了自己的新道路。電視人的去向,總體來說,可以劃分為“五嶽劍派”:



\體內循環派
 
體內循環派,即雖然離職,但仍在體制內工作,屬於同行之間的跳槽。這一派中多是大腕級別的電視人,如2005年《超級女聲》的總導演王平,離開芒果後轉戰海南做臺長,後又回到湖南廣電擔任副臺長一職,《我是歌手》制片人洪濤便是其弟子;《金牌魔術團》的制作人易樺,則從芒果跳到更南方的深圳衛視任職副總監;而同在湖南衛視的“選秀教母”龍丹妮則更曾出演出走東方衛視、回歸湖南衛視,又被爆料將簽約盛大的種種戲碼,回任天娛總裁。《天天向上》制作人張一蓓跳槽燦星,任副總裁。

近年來,多數大腕級的電視人之所以選擇在體制內流動,其實也正是因為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更好的薪資待遇。


知名主持派
 
主持人最為觀眾所熟悉,他們的一舉一動,能引起圈內圈外的集體關註。最典型的當屬前“湖南一姐”主持人李湘,完成了一次由湖南轉深圳,由臺前轉幕後的雙重轉身,在深圳衛視擔任副總監;央視《24小時》的主持人邱啟明,依然以相同身份加盟湖南衛視,主持《我們約會吧》。

崔永元、馬東等、劉建宏、王凱等跳出央視大門,或自立門戶或投入新媒體懷抱。同樣一直擔任主持的還有前浙江一姐朱丹,跳到芒果後繼續主持《中國最強音》,為了芒果這棵大樹,從浙江一姐屈居為湖南二姐,也可見芒果臺魅力之大。而芒果主持人李好、李響、彭宇等主持人不甘於做二線,集體跳槽江蘇衛視。


檳榔咀嚼派
 
進入北京、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山東等地的一些大型節目工作室,如果聞到檳榔味,說明有來自湖南臺的人。其中多數人都是從湖南臺轉型成為自由電視包工頭或電視短工,還有做私活的。

安徽衛視音樂真人秀節目《我為歌狂》的第一季導演王碩就是湖南臺向其它臺輸出的自由導演,離開芒果後,參與制作指導了多家衛視的節目。山東衛視《歌聲傳奇》的執行總導演黃容也是來自湖南。檳榔派最大特點是職業自由化,多是以個人身份或工作室為單位與各電視臺合作節目,包括老東家芒果。

正因為有一大批湖南系的自由工作者存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一二線衛視也充滿了檳榔味。從這一點看,芒果臺是廣電行業當之無愧的黃埔軍校。


轉型互聯派
 
近幾年,視頻網站大有自起爐竈顛覆電視臺之勢,但實際看來,從實力到資源,視頻網站與電視臺還是相差甚遠。最走大運的要數羅胖羅振宇,在央視連主播臺邊都沾不了的羅胖,在媒體人申音的策劃下,獲得胖粉無數。

2014年湖南衛視自建“芒果TV”,封殺新媒體之後,視頻網站便一片陷入悲聲。像騰訊、搜狐、愛奇藝等便開始不遺余力地從電視臺挖掘人才,但挖到的只是蝦兵蟹將,挖不動核心制作人,也難以制作出能比肩芒果、藍臺的節目,短時間內,難成氣候。


自主創業派
 
除了以上幾類,還有許多電視人在脫離體制後,選擇了自主創業。東方衛視原總監田明跟隨大老板黎瑞剛腳步,擔任星空華文傳媒CEO、大熱的《中國好聲音》制作放燦星文化總裁。湖南廣電原經視《絕對男人》制作人、金鷹卡通衛視節目總監熊傑離開芒果後,與超女創始人合作並擔任北京公司總經理、隨後單飛香港衛視,2011年創辦了神歌傳媒。

出自湖南廣電的新銳制作人秦保硯,曾是電視劇投資制作人,並進入投資並購行業,後出任湖南廣播電視臺北京事業部創意、新媒體及拓展總監。2012年離職創建嘉潤傳媒、方照影業。2013年,神歌、嘉潤、方照三家公司合並,統一呼號嘉潤傳媒。據透露,嘉潤傳媒在拿到首輪千萬級投資後,推出項目合夥人制度,吸納了眾多電視湘軍人才。現已投資運營了《家庭幽默錄像》、《文化西藏》、《西藏誘惑》系列等項目。

原浙江衛視的副總監杜方,在轉跳酷6之後,又成為新公司華策影視的CEO,旗下拍攝了《天涯明月刀》、《聽風者》等著名影視作品。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制作人王剛等也紛紛創立節目公司。在市場作為主導的今天,放棄體制內的金碗,積極主動地擁抱市場,成為越來越多電視人的選擇。這類創業派的成功轉型,賦予了電視人更多的色彩。

電視人的“逃亡”,一是電視已經形成寡頭時代,湖南、江蘇、浙江、東方已經把二線衛視遠遠甩在後面,廣告差距在十億級別以上。湖南衛視的廣告收入是三線衛視的十倍以上;二是電視內流動呈現“下流”趨勢,即一線平臺衛視制作人流向二三線衛視,采取包工合作方式,主體還是芒果臺黃埔軍校培養的大批制作人自由流動;還有就是新媒體視頻的戰略內容布局。或可歸結為工作環境、薪資待遇、未來發展等不同原因,但追求自我價值的目標是一樣的。在時代大潮中,電視人大逃亡之後何去何從,是每一個從業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定向降準大擴容 浙江一省23家銀行獲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83

央行定向降準或已由點及面。

今年2月4日,央行宣布對所有金融機構普降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存準率)0.5個百分點,並額外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降準0.5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今日報道,一份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文件顯示,就浙江省而言,享受此次存款準備金率額外下調政策優惠的銀行共有23家,包括杭州銀行、溫州銀行、嘉興銀行、湖州銀行、紹興銀行、金華銀行等等。

另據《證券時報》報道,自央行2月初宣布定向降準以來,目前獲批定向降準的上市城商行共有5家(含在香港上市的銀行),執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除了已經公告的北京銀行和盛京銀行之外,還有南京銀行、重慶銀行和徽商銀行獲批定向降準。

今日早盤即將收盤時,券商、房地產板塊明顯拉升。目前,證券板塊漲幅逾5%,建築板塊漲幅近3%,房地產板塊漲幅逾1%。

《證券時報》援引一位東部上市城商行財務部人士報道,定向降準屬於自願信披項目,並非所有獲批銀行會主動向交易所披露;另外,降準屬於利好消息,部分上市銀行主動披露,可能有市值管理的需求。不少城商行2月份經歷了“分段式”降準,即2月5日普降0.5個百分點後,經法人所在地央行分支機構考核達標的,從2月16日開始再降0.5個百分點。

在中國內地或香港上市的地方性銀行(含城商行、農商行)共有8家,分別是A股的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以及H股的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和盛京銀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39

浙江赴日遊客發現部分熱銷馬桶蓋產地為杭州下沙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3-01/899664.html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春節期間,有多達45萬中國遊客赴日消費,購物消費近60億人民幣。電飯煲等傳統熱門商品依然暢銷,溫水洗凈馬桶蓋成為今年的一大購物熱門。日本當地媒體稱,“馬桶蓋幾乎處於斷貨狀態”。

春節前夕,家住杭州的王先生赴日本旅行,在大阪的電器商場,王先生驚奇地發現,馬桶蓋的外包裝上赫然印著“Made in China”,產地竟是杭州下沙。

在日本買到杭州下沙產的馬桶蓋

春節前,王先生報名旅行社跟團到日本旅遊,身負許多親朋好友的代購任務,馬桶蓋成了購物清單里的熱門商品。旅行期間,在導遊的帶領下,王先生來到大阪的一家電器商城購物。商城內擠滿了中國遊客,隨處可見拎著電飯煲、馬桶蓋的中國人。據王先生介紹,“日本電壓是110伏,中國的是220伏,這些電器商場里專門提供符合中國國內使用的電器規格,商場里買電器的中國人特別多。電飯煲、馬桶蓋、電動牙刷,都跟不要錢一樣得買。”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打算入手幾個馬桶蓋的王先生在商場里進行挑選,一款松下的馬桶蓋立馬引起了王先生的註意,“當時就看到包裝的紙箱上印著很多中文字,還有生產地竟然還是杭州下沙。”王先生發現的松下溫水沖洗便座在外包裝上印著“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喬街2號”的中文字樣,以及“Made in China”的英文標註。這讓王先生很費解,“兜了一大圈,買到的居然還是自家門前生產的東西,那不是等於當了回人肉搬運工。”

同品牌馬桶蓋中國、日本兩個標準

據了解,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是成立於2004年,位於杭州下沙,生產加工智能坐便器、電飯煲、洗衣機等產品。

浙江在線消費頻道記者從松下官方客服處了解到,在日本銷售的這款馬桶蓋在國內沒有同型號出售。客服人員表示:“這是國內松下廠家生產出口日本的一個型號,在日本一些大型商場都有出售,專門提供給赴日本消費的中國顧客。這款馬桶蓋的生產標準完全依據日本的相關標準生產,從質量上來講要優於國內的同品牌產品。”

一只杭州生產的馬桶蓋,漂洋過海出口日本,最後中國遊客們又費力地運回國。有中國網友吐槽道:“這是一只馬桶蓋的日本自由行。”

國人春節熱衷境外消費

中國消費者在日本驚人的消費能力,讓跨國企業打出了這張“曲線救國”的營銷牌。前天,趙女士從日本回來,結束了10天的春節假期,戰利品是兩個電飯煲、三個馬桶蓋,以及若幹化妝品。“我在友都八喜買電飯鍋,猶豫了半小時,看中的電飯煲就斷貨了。”趙女士告訴記者,日本商場里隨處可見的中國遊客,買東西下手都很快,斷貨現象經常發生。

與海外消費的熱絡相比,有數據顯示,國內的消費卻不盡如人意。春節期間中國國內零售額增幅逐年下降。2014年,零售額同比增長13.3%,是自2005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由此不難看出,“國人春節熱衷境外消費”這一現象愈演愈烈,反映出境內消費供求關系的扭曲,這對於在新常態下想方設法把巨大的消費潛力留在境內釋放出來,既是一種警示,也是一種鞭策。

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03-01/708927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