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15 15:18 編輯 樂視超級手機發布:我看向蘋果的方向,先走向小米的估值 作者:王禹媚 樂視手機怎麽樣?對標蘋果,劍指小米!發布會前,盡管樂視眼中只有蘋果,但在市場眼中,樂視卻很可能是另一個“錘子”。發布會後,超級手機雖然在生態整體完善度方面和蘋果仍有差距,但在市場的眼中應該有一個小米。硬件配置上,標準旗艦樂1配置與小米4基本相當,極限旗艦樂Max更勝出14年驚艷市場的華為Mate7一籌。按目前的銷售進度,5月5日20萬臺量產機開始預約,15年有望達到200-300萬銷售目標,16年銷量或突破千萬臺。 商業模式怎麽辦?硬件只是入口,生態鏈才決勝負。歸根到底,不論是傳統手機廠商還是小米,最終還是通過手機硬件盈利。而樂視采用量產情況下的BOM進行定價另外每購買一年價值490元的樂視全屏影視會員服務,手機價格直降300元;對於樂1而言,如一次性購買5年服務,則硬件直接免費。可以看到,依托樂視“內容+平臺+終端+應用”的全生態布局,手機硬件不是盈利來源,而是向樂視生態體系中引流的入口級產品。銷售一臺手機雖然要虧損,但整個生態獲得了一個優質的付費用戶。樂視全生態鏈聯動產生的極致體驗,可以極大提升用戶粘性,將用戶沈澱在樂視體系中,後期通過內容付費、衍生產品銷售、大數據等方式進行變現。 風險點決定放量的節奏:供應鏈管理、物流售後、現金流。有超級電視運營經驗保駕護航,而且手機作為小件電子產品,對於物流的要求更低。現金流方面,超級手機延續預售模式,業務擁有正向現金流;超級手機位於上市公司體外,融資相對方便。 估值:以生態眼光,給樂視以小米。超級手機業務布局前期或有巨額虧損,不適合放在上市公司體內;但超級手機為業務流程一環,建議以整體生態眼光看待。估值方法上,參考小米估值方法。小米最近一次能查到的公開估值是450億美金,14年含稅收入743億元人民幣,對應含稅收入P/S為3.8倍。 考慮超級手機帶來的硬件收入,2015年樂視收入有望達到200億元,考慮此為營業收入而非含稅收入,以及A股溢價,給予2015年5-7倍P/S,對應市值1000-1400億,加上承諾15年註入的樂視影業(B輪融資估值48億),註入後市值有望達到100億,樂視6個月目標市值1100-1500億。中期來看,樂視網16年收入有望達到380億,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拓展期,維持5-7倍P/S,對應市值1900- 2700億,這還未考慮樂視雲價值;正如我們在《重構的三次方》中曾經強調的,平臺數據的積累,會使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雲化、大數據化發展,最終誕生千億美金以上巨頭。重申買入評級。 1、 樂視手機怎麽樣?對標蘋果,劍指小米! 發布會前,盡管樂視眼中只有蘋果,但在市場眼中,樂視卻很可能是另一個“錘子”。發布會後,超級手機雖然在生態整體完善度方面和蘋果仍有差距,但在市場的眼中應該有一個小米。 圖 1: 樂1 VS小米4配置對比 ![]()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硬件配置,標準旗艦樂1配置與小米4基本相當,包括金屬邊框、窄邊框夏普高清屏幕、八核處理器等,真機試用手感極佳,屏幕色彩、細膩度出眾,系統切換流暢,相機素質與蘋果相當,應用市場APP豐富。極限旗艦樂Max更勝出14年驚艷市場的華為Mate7一籌,擁有最新的驍龍810八核處理器、6.33寸定制2K夏普屏、2100萬像素後置索尼攝像頭等頂配,重演Mate7銷售熱潮有望。 系統,依托樂視生態優勢,EUI創新推出“樂視Live”及“letv樂見”兩類桌面,提供基於興趣的視頻內容推送,且與超級電視、PC、Pad、汽車等終端實現互通。 按目前的銷售進度,5月5日20萬臺量產機開始預約,15年有望達到200-300萬銷售目標,16年銷量或突破千萬臺。對比小米,小米手機推出的第一年銷量僅30萬臺,第二年攀升至720萬臺。 圖 2: 小米歷年手機銷售額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圖 3: 小米手機相關產品推出節奏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圖 4: 小米歷次可查融資規模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2、 商業模式怎麽辦?硬件只是入口,生態鏈才決勝負 市場普遍認為智能手機市場已成為紅海,樂視布局已晚,但這是針對傳統的商業模式而言,而樂視正在依托完整生態系統,對手機市場形成“又一次降維打擊”。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由小米發動的第一次面向手機市場的降維打擊,小米通過網絡渠道直銷、口碑&粉絲營銷,打掉了傳統手機渠道的品牌和渠道溢價,目前占據手機品牌市場份額第一把交椅,年銷量6000萬臺。但歸根到底,不論是傳統手機廠商還是小米,最終還是通過手機硬件盈利。 再反觀樂視的定價方式,樂1和樂1 Pro手機分別定價1499元和2499元,均已基本按照量產情況下的BOM進行定價(Bom,Bill of Material,指僅考慮零部件及生產成本,不考慮物流包裝售後等成本;生產初期Bom成本要高於量產階段),同時配合“買服務減裸機費,打通不同硬件統一賬戶”模式,即每購買一年價值490元的樂視全屏影視會員服務(通用於PC\電視\手機等所有終端),手機價格直降300元;對於樂1而言,如一次性購買5年服務,則硬件直接免費(共花費2450元)。可以看到,依托樂視“內容+平臺+終端+應用”的全生態布局,手機硬件不是盈利來源,而是向樂視生態體系中引流的入口級產品。銷售一臺手機雖然要虧損,但整個生態獲得了一個優質的付費用戶。樂視全生態鏈聯動產生的極致體驗,可以極大提升用戶粘性,將用戶沈澱在樂視體系中,後期通過內容付費、衍生產品銷售、大數據等方式進行變現。 我們認為,樂視正對智能手機市場發起一場新的破壞性創新革命,直擊其他廠商的盈利生命線。智能手機屬於快速消費電子,平均換機周期約1年,相比電視產品,拓展用戶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強。樂視以統一的賬號體系為核心,通過超級電視、樂視網與超級手機的相互引流,樂視的用戶基數有望繼續高速增長。 3、 風險點決定放量的節奏:供應鏈管理、物流售後、現金流 有超級電視運營經驗保駕護航。樂視超級電視自13年7月推出,通過近2年的運營,樂視在供應鏈管理、物流、售後、在線渠道運營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解決方案,或將應用於超級手機的生產銷售中,而且手機作為小件電子產品,對於物流的要求更低。 另外需要特別提出的,此次發布會中,高通大中華區總裁、夏普高管均到場致辭,側面表明樂視已經協調好與最核心部件供應商的關系,相信不會再發生“超級電視夏普辟謠”類似的烏龍事件。 現金流方面,超級手機延續預售模式,業務擁有正向現金流;另外超級手機位於上市公司體外,融資相對方便。 4、 估值: 以生態眼光,給樂視以小米 根據公司公告,上市公司直接持有樂視移動智能10%股份,通過樂視致新持有9%的股份,移動智能公司並不屬於公司控股子公司。 我們認為,根據業務模式,超級手機業務布局前期將帶來巨額虧損,而上市公司有盈利要求,因此不適合放在體內;但超級手機作為整體生態的一環,與上市公司體內業務密不可分,後期業務逐步成熟後有可能註入,建議以整體生態眼光看待,不應割裂估值。 估值方法上,樂視作為A股稀缺的互聯網平臺型公司,“內容+平臺+終端+應用”全產業鏈優勢明顯,以超級電視、超級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正處於高速增長期,建議參考小米估值方法進行估值。小米最近一次能查到的公開估值是450億美金,14年含稅收入743億元人民幣,對應含稅收入P/S為3.8倍。 我們認為,考慮超級手機帶來的硬件收入,2015年樂視收入有望達到200億元(參見下圖),考慮此為營業收入而非含稅收入,以及A股溢價,給予2015年5-7倍P/S,對應市值1000-1400億,加上承諾15年註入的樂視影業(B輪融資估值48億),註入後市值有望達到100億,樂視6個月目標市值1100-1500億。中期來看,樂視網16年收入有望達到380億,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拓展期,維持5-7倍P/S,對應市值1900- 2700億,這還未考慮樂視雲價值;正如我們在《重構的三次方》中曾經強調的,平臺數據的積累,會使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雲化、大數據化發展,最終誕生千億美金以上巨頭。重申買入評級。 ![]() ![]() ![]() (來自禹媚的傳媒互聯網研究) |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樂視手機的新裝:有新意無亮點,要成功需要大智慧 作者:老杳 杳言杳語:樂視手機終於揭開了面紗,不過老杳有些許的失望,因為賈躍亭講手機太多,與電視的融合有點少,即使加了很多包裝,樂視還是在以手機的玩法經營手機。 公布成本價說明自己沒掙錢或者不想掙錢,這一套路已經被很多互聯網手機品牌拿來誘惑消費者,小米是始作俑者,也是目前最大的受益者,手機以成本價銷售本身就是偽命題,因為一萬臺手機與一百萬臺的成本價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小米能夠掙大錢也因為這個不同,要盈利前提是單款手機銷量要達到百萬以上級別的銷量,賣的越多掙得自然也就越多。一百萬這道坎跨過去就是天堂,邁不過就是地獄。 與小米相比樂視的新意在服務,小米發布之初雷軍宣稱未來靠互聯網服務來賺錢,雷軍至今沒做到的事,賈躍亭變換手法“做”到了。 每購買一年價值490元的樂視全屏影視會員服務,樂視手機硬件價格減免300元,你要購買五年樂視會員服務,手機硬件便可以免費,換個說法就是你要買樂視手機搭載樂視會員服務,會員費不是490元而是190元,樂視手機如果火了,受益的不僅是手機還包括樂視會員,一箭雙雕。 自從小米憑借模式創新異軍突起,這幾年手機行業大創新幾乎沒有,作為後來者要想從殘酷的競爭中勝出需要依靠真實力,樂視的宣傳無可非議,不過要想在手機行業站穩腳跟,除了捆綁視頻內容服務和價格戰,樂視還需要在手機和電視互動互聯生態上多下點功夫,就像華為在芯片領域的投入,僅僅依靠樂視視頻和成本價銷售,可能會帶來不少銷量,卻撐不起賈躍亭的理想甚至不足以讓樂視立足。 大誌向需要大智慧。(老杳) 以小米戰小米 樂視手機公布成本“裸”戰江湖 新浪科技 張楠 在“超級”、“窒息”、“奢侈”、“極致”一系列關鍵詞的堆砌下,樂視一年以來最重要的產品——樂視超級手機昨天終於亮相。 攻擊蘋果 壟斷行業 整個發布會全程,樂視創始人賈躍亭都把槍口瞄準了蘋果。賈躍亭一開始就就談到了蘋果的封閉。他指出,1984年的蘋果是革命者,在喬布斯的帶領下,橫掃眾多被視為已經完全壟斷的行業,那時的蘋果象征著創新自由,是互聯網的旗幟。 “蘋果曾經讓手機進入智能時代,給用戶創造了極致體驗。蘋果的閉環,也讓用戶體驗更安全更穩定。隨著時代變化,安卓授權機制更安全,蘋果由曾經的革命者,變成一個堵在互聯網道路上的專制者,它緊緊地掐住所有的入口與渠道,傲慢地註視著企圖另辟新路的開發者與創業者。”賈躍亭說。 他炮轟蘋果稱,全世界所有iOS應用的生死,掌握在約300名蘋果AppStore審核員手里。蘋果AppStore的審核標準模糊不清,大量APP被蘋果無理由下架。大量有望延展出全新業務模式的功能,被蘋果以各種理由打壓。 賈躍亭稱,樂視將利用反瀑布效應,通過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打破組織邊界、創新邊界,進行跨界創新,創造全新的用戶價值、甚至開創全新的品類。 樂視當天在高通、聯發科雙平臺推出兩個旗艦系列三款生態旗艦手機,樂視超級手機1(簡稱“樂1”)、樂視超級手機1 Pro(簡稱“樂1 Pro”)和樂Max系列手機Max(簡稱“樂Max”)。 三款旗艦產品均采用了全懸浮玻璃無邊框設計、極窄顯示邊,雙向正反插Type-C接口,層疊式電池,支持雙卡雙待雙4G等。 公布成本裸戰江湖 雖然業內對樂視硬件的評價存在一些爭議,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樂視手機在同價格段確實極具競爭力。 以“樂1 Pro”為例,與小米note和三星s6采用了同級別配置,而且還更進一步采用了全金屬外殼,定價卻僅為2499元。 更加令人詫異的是,賈躍亭現場公布了樂1和樂1 Pro的量產整機成本,包括主芯片、Memory、射頻模塊、多媒體模塊、結構件、包裝及配件、材料及制造、軟件及專利、物流售後等。 其中樂1Pro的整機初期成本約為2865.2元,預估量產整機成本為2530元,而賈躍亭宣稱,樂1系列產品將按照量產成本定價,價格遠低於初期BOM整機成本。這也是國內手機廠商第一次敢於公布成本,徹底扒掉行業的底褲,讓手機價格徹底透明。 按照賈躍亭的說法, 樂視的這種模式讓旗艦手機從2000元時代進入到1500元時代,把整個的售價直接壓低了20%到30%。 “通過我們公布整機成本,很多人都會學會如何看手機成本了,這對整個手機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推動,真正的扒光了行業的外衣,讓整個行業真正赤裸裸的面對用戶。”賈躍亭說。 事實上,在小米手機發布會初期,也是以同樣的方式挑戰傳統廠商的。當時雷軍的小米1定價幾乎是同配置競爭對手的一半。雷軍多次宣稱,小米是家移動互聯網公司,未來靠互聯網服務來賺錢,硬件只是微利。 不過時移世易,隨著小米的知名度和出貨量越來越高,小米的定價和定位也開始水漲船高。旗艦機型從最初的1999元,早已提升至現在的2299元起。不斷提高產品利潤率和品牌溢價是小米目前的當務之急。 雷軍也並沒有實現“靠互聯網服務賺錢”的誓言,相反,小米的互聯網服務並沒有太多亮點,相反卻推出了更多硬件,依靠產品品類的延伸拓展賺錢。 後來者樂視這次則是幾乎是完全仿效了小米當年的模式,以更低的價格打擊小米等競爭對手,甚至脫光自己裸戰江湖,小米成了被顛覆者。 與服務深度捆綁銷售 樂視手機在定價模式上,最大的亮點是除了傳統的一口價外,用戶還可以購買樂視的全屏影視會員費,減免硬件價格的會員機。 樂視超級手機會員機,每購買一年價值490元的樂視全屏影視會員服務,硬件價格減免300元,即“一年會員機硬件定價=裸機價-300元”、“N 年會員機硬件定價=裸機價-300*N元”樂視根據各機型裸機售價定義N的大小,支持硬件價格0元。 以樂1Pro為例,如果用戶一次性購買5年的會員費,硬件價格相當於0元。與服務深度捆綁銷售,這在手機行業尚屬首次。 據了解,樂視超級手機的全屏影視會員,是原有TV版影視會員的升級,樂視超級手機所運營的全屏影視會員服務,是全終端打通的樂視生態服務,在手機、電視、盒子、汽車、電腦、平板、全屏通用,超級電視和超級手機服務可互充,時長可疊加。 賈躍亭對於定價模式回應說,“為什麽我們敢於用量產成本定價,其實來自於樂視的生態服務,我們的手機銷售消費者之後,後續源源不斷的優質服務才剛剛開始,我們會從後續的源源不斷的服務當中,能夠拿到合理的企業利益,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 “隨著樂視生態的不斷的自我進化,能夠給用戶提供越來越多的全新價值,自然而然我們就會獲得合理的回報,樂視從來不追求掙快錢,從來不追求掙很高的硬件毛利,而是我們希望能夠真正把用戶服務好,把用戶體量做大之後,能夠自然而然產生企業利益。”賈躍亭說。 (老杳 微信號 laoyaoshow 功能介紹 對行業的一點看法,杜絕廣告、謝絕軟文、業界良心) |
| ||||||
比馬雲更敢做夢,比雷軍野心更大,自詡為造風者的樂視創辦人賈躍亭,他沒有富爸爸撐腰,卻一次次向巨人挑戰,也屢屢創造奇蹟。而這次,他將帶領樂視走向更艱難的手機和電動車市場,在眾人期待下,賈躍亭能否再次上演顛覆大戲? 撰文‧何佩珊 今年以來,它是深圳創業板上最火熱的一家公司,短短四個多月,股價從人民幣三十二.四四元一路上漲,最高一度逼近百元,市值也屢創新高,登上深圳創業板市值一哥。這家公司是樂視,它不只是中國少數獲利的串流影音業者,也是在中國擊敗三星、SONY等國際大廠的智慧電視廠商。 而樂視最近宣布,要進軍早已殺成一片紅海的智慧型手機產業。既有業者能否獲利都已經是巨大挑戰,但外界居然沒有看衰樂視,股價狂飆外,還得到高通、聯發科和SONY等一線手機供應鏈廠商力挺。 一家從沒做過手機的網路廠商能夠引起高度關注,樂視過去的成績是最好的答案。 切入智慧電視 熱賣百萬台奪銷售冠軍 串流影音一直都不是容易賺錢的業務,特別是在中國有百度力挺的愛奇藝、阿里巴巴和小米投資的優酷土豆等強敵環伺,沒有富爸爸的樂視,憑藉早期大量影視版權投資,及大膽成立電影和影視公司,布局自製內容,成功存活下來。 包括知名電視劇《後宮甄嬛傳》,還有賣座電影如《小時代》系列等,都是出自樂視之手。而樂視如今也是串流影音產業裡,少數能夠獲利的業者。以去年為例,樂視獲利約人民幣三.六四億元(約合新台幣十八.四億元),相比之下優酷土豆去年度虧損則是達到一.四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四.六三億元),再就市值來看,樂視更是優酷土豆的三.五倍。 在串流影音站穩腳步後,二年前,樂視洞察先機,領先同業做出切入智慧電視市場的決定。當時樂視創辦人暨CEO賈躍亭高調發了一封公開信,他寫道:「讓我們重新定義電視,同時,送別『三星電視』們即將逝去的青春。」當年那個被眾人嘲諷的夢想,隨著樂視超級電視熱賣超過百萬台,在四十吋、五十吋、六十吋和七十吋都拿下線上銷售冠軍,整體線上銷售市占率高達三成,讓看不起他的人一個個閉上了嘴巴,還回過頭來追趕與模仿。 樂視智慧電視成功的關鍵,就在於長期投入內容平台的扎實根基,這也是樂視人經常掛在嘴上,引以為傲的「內容+平台+終端+應用」的生態系,並也讓外界見識到樂視軟硬體整合的能力。而這一次,樂視想用同樣的勝利方程式打開手機市場。賈躍亭說:「這一仗,只許勝,不許敗!」彷彿是二年前的場景重現,只是賈躍亭這次喊話的目標從三星變成了蘋果。在樂視超級手機發表會前夕,賈躍亭再次發出公開信,直指蘋果已是「帝國黃昏」。 搶攻服務商機 自行開發網路生態系統 四月十四日這天,穿著招牌黑色T恤,神隱一年多的賈躍亭踏上暌違已久的樂視發表會舞台,揭開外界等待多時的超級手機神祕面紗。台下有來自台灣、新加坡、印度、香港及中國本地媒體估計近千人,早先樂視更在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買下整版廣告,宣告他們不只是打中國市場,而是征戰全球。 知名3C評測網站Zealer創辦人王自如認為,單就規格來看,「超級手機幾乎羅列了當今手機能夠使用的最新硬件。」但硬體只是開頭,他表示,「樂視能夠傳遞的最大價值,還是在樂視背後的視頻服務。」「不論硬體再強大,如果我們只做手機硬體,這個市場也容不下我們。」樂視國際海外市場營銷副總裁莫翠天說。而樂視移動總裁馮幸是這麼形容的:「別人做的是饅頭,樂視要做的是帶餡的包子。」透過自行開發的eUI(生態使用者介面),使用者可以更容易、直覺地收看各種影音,甚至在手機上同步欣賞三場不同的直播頻道,並滿足演唱會訂票等周邊需求。馮幸相信,「樂視將會是從紅海裡走出的戰士。」這也是為什麼樂視敢公開物料清單,公布將以低於量產成本的價格作為手機定價,同時還提出購買一年樂視全屏會員(人民幣四九○元),購機價格就可以減免人民幣三百元的方案。換言之,如果一次買下五年會員,樂視超級手機就可以零元帶回家。 「我們做的不只是一支手機,是網路生態系統。」賈躍亭再三強調,「我們手機銷售給消費者,源源不斷的服務才開始,而後續服務終能拿到合理的企業利益,所以(樂視)能實現硬件免費、流量免費。」這是連小米都欽羨不已的優勢。中國知名科技評論家老杳認為,「小米發布之初,雷軍就宣傳未來靠服務盈利,這是雷軍至今仍在努力但未能做到的事,賈躍亭卻變化手法做到了。」但樂視並非全無挑戰,Gartner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舉例,和電視全然不同的手機通路該如何突破,就是樂視立刻要面臨的考驗。不過樂視致新總裁梁軍認為,「手機和電視都是整個樂視生態的延伸。」即使目前出貨量無法和一線大廠匹敵,在物料的供應、價格或研發,被視為潛力黑馬的樂視,得到的支援絕不亞於一線業者。 跨足電動車產業 BMW等汽車大廠當後盾 如果說內容平台是樂視進軍電視和手機的後盾,與電動車的關聯卻仍讓人摸不著頭緒。 賈躍亭不諱言:「樂視造車也可能會失敗。」一三年樂視高階主管曾針對是否投入汽車產業進行過投票,多數人認為風險太高,都持反對意見。但在賈躍亭眼中,智慧電動車就是四輪手機,和手機、電視一樣,都是完整樂視生態系的一個入口。而且樂視跨足電動車產業,除了有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點名支持,背後更匯聚了近三百名來自特斯拉、賓士、BMW、福斯和福特等汽車業高手,都讓市場增添想像空間。 以樂視約三千五百億元台幣的市值來看,不論規模、名氣都遠不及小米和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更不用說Google、蘋果這樣的國際科技巨頭。但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以小搏大的賈躍亭就是有本事讓人才源源不絕地流進來。 「樂視是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未來的公司。」賈躍亭說。總是喊著「無顛覆、不出手」的他,幾番出手,外界笑他又傻又瘋。就連樂視集團戰略管理部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每每和賈躍亭談話也忍不住想,「賈總不是活在現代的人,他說的每句話都是十年後的樣子。」相比於雷軍將小米比喻為風口上的豬,賈躍亭則是更狂妄地說要當個「造風者」。但也許就是這樣敢夢的性格,才能吸引來自聯想、魅族、諾基亞和特斯拉等各路高手加盟。 以這次領軍開發超級手機核心eUI的樂視致新副總裁馬麟為例,他原本在中國手機大廠魅族擔任副總裁有七、八年時間,對於樂視幾次邀約,其實都不感興趣,直到有次和賈躍亭本人見面,馬麟說:「你聽他娓娓道來,談他對未來的想像,原本的冷腦袋都會跟著熱起來,想跟他一起衝!」還有原本擔任一汽||福斯成都工廠生產總監的Frank Sterzer也經常被問到:「為什麼離開國際汽車大廠,加盟樂視?」答案一樣是被賈躍亭的夢想給打動,他說:「我想要參與改變、解放(汽車)這個傳統產業!」即使是讓賈躍亭在發表會上忍不住紅了眼眶,被形容是「樂視命運多舛的集中體現」的一四年,賈躍亭因罹患胸腺瘤,在海外療養,消失將近一年,期間引來各方揣測與攻擊,更因中國政府對機上盒的政策管制,讓支撐樂視的核心影音業務一度搖搖欲墬,樂視仍沒有停止擴張腳步。 賈躍亭的發言之狂妄,經常被說是瘋了,他倒也不反駁,「樂視就是由一幫瘋子構成。」他說,「只有這種瘋子精神才能打破慣性思惟,創造獨一無二的戰略。」而這樣瘋狂能不能再次為樂視創造奇蹟,答案或許很快就會揭曉。 樂視 成立時間:2004年 創辦人暨執行長:賈躍亭 資本額:人民幣8.41億元主要業務:串流影音服務、 智慧電視、智慧型手機 成績:深圳創業板市值第一 樂視勝利 方程式: 內容??樂視網、樂視影業、 花兒影視、樂視體育、 樂視音樂 平台??樂視雲、樂視商城、 方舟系統(廣告) 終端??超級電視、 超級自行車、 超級手機、超級汽車 應用??樂視應用商店 |
樂視體育首輪融資極度勁爆眼球,團隊成員可以說就是中國體育界的夢之隊,來參與站臺的有體育界元老,體育傳媒界大V,投資方則有兩位中國首富名下各自的投資基金領投,如此陣容和規模,對於一個僅成立一年多的新公司而言,確實是有點微醉的感覺,甚至顯得有點不可思議,當然這樣的驚奇是留給那些不熟悉樂視體系的人們的,對我來說,這並不奇怪,幾乎就是水到渠成,未來樂視商城與LEPAR 、樂視移動,樂視汽車,樂視音樂,樂視財經與金融,都可能會複制這種驚奇,因為所有這些不可思議的背後,都站著兩個原點的堅持,那就是版權和生態。
樂視最早吸引我的,就是對版權的態度,而版權意識,是國外的生活經歷賦予我的,我很早就認識到這是搭建商業現代文明社會的基礎,如果沒有對版權的強烈意識,那麽所謂創造創新就全都是空中樓閣,那些模仿複制者就算是起步順利,到了真正需要創新源動力繼續推進的時候,就會枯竭,因此早在2012年初我定義樂視網具有長期跟蹤價值的時候,就把該公司的版權戰略比喻為息壤,熟悉中國上古文化的人們應該知道,息壤是何等神物,如果土地是最最核心和重要的價值基礎,那麽能造土地的神器,又該是何等了得?!
有了造地能力還不夠,死寂一片的土地也談不上價值,如果沒有生態的蓬勃,落寞孤寂的荒野是沒有什麽關註價值的,生態升華了土地的價值,版權與生態,在樂視網成就了全球獨一無二的特殊商業模式 ,這兩個強大的原點,是鑄就今天和未來所有奇跡的根本。
1866年,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第一次提出生態的概念,最初指生物和環境的關系,到1935年,英國科學家Arthur
生態是億萬年進化的結果,它的包容量是無與倫比的,生命力自然是無敵,是自然偉力的集大成者,提出按照生態的架構來建立企業的商業模式,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終極的,我個人認為人力應該沒有可能超越自然偉力,因此就商業模式而言,未來在理念上或許不會再有超越,比拼的只是企業生態架構的合理性,包容性和效率能力。
在樂視提出生態型企業的概念之後,生態一詞出現了濫用,很多企業也意欲跟進,這是好事,但要說自己已經是生態型企業了,那是妄言,去除炒作因素,這反映了它們的不理解,就算大如阿里和萬達這樣的企業,也不能說已經生態了,只能說有向生態轉型的便利和可能,例如支付寶之於淘寶天貓,無疑是有很大的推動效應和粘性的,但是延伸和衍生性就差了,彼此間產生化學反應的可能也很低,到了一定規模之後其互動效率還會不斷遞減,這更像是一種共生關系而不是生態;萬達商業地產和萬達影院之間,是一定先有商業地產而後有院線,業務之間的互動性是算術層級而不是幾何層級的,互動效率也不強,幾乎沒有延伸和衍生性,是寄生依附的加法關系而不是強強互動,彼此共生滋養的乘法生態關系。
一個企業是否是生態型的,主要是指那種類生命體系的生態,它們的各項業務之間具有互相的效率轉化能力,可持續性、互動率、延伸性和衍生能力都很強。
樂視網從版權積累開始,逐漸有了花兒影視,樂視影業,這是軟實力建設,之後開始建設物理終端,先超級電視,之後超級手機,再超級汽車,超級電視出現前,樂視PC端註冊用戶約70萬,從2004年到2013年,歷時長久,超級電視之後,超級手機之前,樂視註冊用戶發展到300萬,歷時一年半;超級手機發布後至今,還未正式銷售,樂迷註冊量就破了400萬,歷時一個多月,期間,超級電視出貨量激增,由於手機銷售和超級電視銷售呈完全的正相關關系,故而彼此促進,而積累的版權,樂視影業,花兒影視等內容實力的存在,同樣促進和刺激終端的消費,並具有極強的粘性,培養用戶的使用和消費習慣;上述幾大業務之間出現的效率互補和轉化,出現的化學反應,其可持續性、延伸性和衍生能力都很非常強,這三大屬性,在所有產業里,屬影視內容產業最強,最特別,具有其他產業無可比擬的優勢,除了體育產業可以與之相提並論,而體育,又被樂視人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以生態架構和思維飛速超越所有先行者和競爭者,成為一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子生態。
可以說,沒有樂視網構建的大生態體系,樂視體育這個子生態體系就無從說起,也絕不可能有這樣的發展速度,絕不可能引來那麽多行業最優秀人才的加盟,也就沒有夢之隊組合,更沒有一票難求的參股參投的局面,樂視體育同樣迅速的複制了樂視網初建時的做法,以獲取全球最全的版權為第一要務,這是造地的基本,然後,搭建生態:版權全譜系為本,向體育傳媒產業深入,再向體育用品產業延伸,與樂視網大生態用戶互動,獲取海量用戶,繼而衍生出更多體育相關的消費,鏈接樂視商城,搭載樂視雲計算的技術實力,向所見即所得新型體育消費進軍,這一切,仰賴母公司木已成舟的生態體系,體育子生態架構得以迅速複制與建立,子生態與母生態之間將產生效率互動與轉化,互有促進,在不久的未來,隨著技術能力的提升,樂視虛擬現實設備,LPAR等都將逐漸加入進來,讓生態協同效應幾何級數般的倍增,最終實現整體生態從重資產產業向輕資產產業的飛躍和質變。
溯源根本,樂視體育的被追捧完全就是投資界認識到這是樂視網雛鷹再現,通過讀懂樂視體育而頓悟的投資群體也在一段時間內蜂擁而至,導致樂視網短期再次實現市值飛躍,根本無視樂視體育獨立融資,樂視網降低股權持有份額的所謂“利空”影響,這個降低持有比例,是在年初的投資者互動會上就提出的,前幾周再次說明持股比例降低的具體額度,這些並沒有影響有實力的投資者在過去幾周內大力買入樂視網,因為,對於真正的生態型企業而言,業務本身是沒有分割和離散度的,協同性,互動性,延伸衍生性,主體生態和子生態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股權的分割和劃分,是資本運作的需要,也是趨利避害的必然,根本上是利於上市公司的價值表現的,所有在樂視網上長期投資獲利的投資者,都是公司在那兩個原點堅持耕耘下的獲益者,它成就了過去,仍將繼續成就未來,這才是投資樂視網的最根本。
“樂1的產量在2015年6月將達到了45萬臺,9月會足量供應但樂1 Pro爬坡的速率比成熟的產品要慢一些。”5月21日,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說。
對於樂1 Pro的爬坡速度,馮幸解釋是,因為手機的在全金屬、全懸浮玻璃和無邊框ID等方面工藝難度大。“由於這樣的工藝,導致我們在初期產能上量確實慢一些”。預計第四季度後,超級手機單月產能達到百萬臺。
但樂視移動的融資速度並不慢。馮幸說稱目前樂視移動融資順利,“就像搶購的數字一樣,完全超出我的意料”。
37%訂單來自果粉
5月19日,20萬臺樂視超級手機在樂視商城現貨首發。其中,樂視超級手機1 Pro (下文簡稱“樂1 Pro”)一秒售罄,19萬臺樂視超級手機1(下文簡稱“樂1”)在3分46秒售罄。24小時內,樂視超級手機現貨搶購+預售量超50萬臺。
馮幸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數據真實可信,沒有作假和水分。“畢竟不會有哪家公司會用將自己的整個平臺弄癱這樣的代價去偽造數據。”他說。
、
樂視雲計算公司CEO吳亞洲用“秒速驚魂”來形容5月19日當天的搶購。他稱,因為做得還不完美,曾一度出現問題。例如,5月19日當天9點~11:58分,系統出現了故障,樂視調動了所有的人力對每個環節排查。“後面發現有一個問題過於複雜,我們就緊急啟動了備案,一直到11點58分,隨著最後一個命令敲完,整個系統才正常。”吳亞洲說。
與此同時,樂視商城數據顯示,樂視超級手機來自移動端的訂單數中,其中來自安卓系統的訂單占62.39%,來自IOS的訂單占37.61%。
此外,購買超級手機的用戶群體中,60.83%的用戶選擇裸機,39.17%的用戶選擇會員機。通過分析用戶訂單發現,在購買會員機的用戶中,購買一年會員機的用戶比例為61.26%,選擇“0元購機”的用戶比例為10.47%,選擇其他會員服務的比例為28.27%。
在20萬臺現貨手機售出之後,樂視稱,5月21日拿出“6000臺裸機+4個月全屏影視”會員版本的樂1,在5月24日(周日)於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深圳、成都等六地進行線下搶購。
樂視商城負責人趙一成表示,針對黃牛搶購,樂視的應對方式一個是針對手機號和地址做再驗證,一旦被發現是黃牛,訂單會全部取消,進行後續處理;此外,從下一次搶購開始,無論是從訂單系統,還是在之後的訂單審核,物流倉儲等各個環節,都會對黃牛做處理 。
手機產能爬坡
關於樂視手機的產能問題,樂視移動給出的官方說法是:預計第四季度後,超級手機單月產能達到百萬臺。
而對於此前樂視手機被供應鏈抵制的傳聞,馮幸對記者表示,樂視現在也在全面優化各個供應的環節,加速產能爬坡,從整體供應來講沒什麽問題,這不會是樂視超級手機業務的發展瓶頸,是一個很正常的爬坡。
“這種量產的爬坡,我本人也經歷過好多年,也經歷過很多很搶手的產品,大概的速度就是這樣,只是說樂1pro的爬坡速度慢了。“馮幸說,工藝難度大是導致爬坡緩慢的的原因。
樂視手機仍在爬坡中,但樂視移動的融資速度並不慢,競爭對手發布手機新品的速度也不慢。
此前,樂視移動已經尋求獨立融資。有消息人士,樂視移動融資金額在3億美元左右,估值超過了30億美元的體量。
馮幸對記者稱,目前樂視移動公司的融資進展順利,投資人高度認可。“我們融資直接支撐著手機的運作,就像今天搶購的數字一樣,完全超出我的意料。對於融資細節將在後續公布”。
而對於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態勢和競爭情況,馮幸稱,手機行業早就爆發了,2015年整個手機市場的環比、同比都不高,而且非常緩慢,沒有爆發。而目前廠商集中發新品的現象正常,這個時間點,也符合新品發布的一個集中的階段。
“手機這個行業為什麽還這麽多人做,畢竟有一個總體的需求量,這個量還是每年在4億部上下。”馮幸說,中國的手機用戶換機的比例是非常高,這個市場貌似飽和,其實容量仍然很大。
黑馬說:近日,樂視宣布將重磅布局“精品遊戲+超級配件”領域,首發兩款超級遊戲配件,即一款炫酷“超級槍王”和一款“超級手勢體感攝像頭”,同時發布七款號稱“地震級大屏遊戲”在超級電視首發。問題是,大屏遊戲時代是否已經到來?樂視商城如何同步匹配好的用戶服務?
文 | i黑馬 卡西
樂視網CTO&雲計算公司董事長楊永強表示,在互聯網智能電視普及風暴下,大屏遊戲進入爆發期,這也體現在了超級電視上,目前樂視遊戲中心已有200款精品遊戲,周活躍率達22%,並日趨升高。同時他指出,伴隨寬帶提速,樂視超級電視也將不止是視頻服務,還應該變得更加好“玩”,“應用+遊戲+配件”將成為新契機。
據悉,樂視應用商店目前擁有超過4000款智能電視應用,現在樂視遊戲中心試圖通過打造“精品遊戲+超級配件”於一體的生態型遊戲中心。問題是,這股中國智能電視遊戲潮流如何引領?
大屏遊戲進入爆發期
遊戲產品從端遊、手遊過度到大屏遊戲時代,尤其在大屏遊戲開發政策越發開放以及智能終端不斷普及的背景下,大屏遊戲進入爆發期。
楊永強表示,今年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已經達到85%,2014年只有2000多萬臺智能電視,預計2015年超過4000萬臺,電視一年的銷量也就是4000萬臺,智能電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屏家庭互聯網應用。2015年會是智能電視爆發的元年。隨著智能電視的普及,大屏的應用遊戲也會出現爆發。250萬臺超級電視,也就是250萬個超級遊戲。
大屏遊戲會有什麽不同呢?楊永強認為,大屏的遊戲中心和應用商店的最大差異在於專註於精品。在樂視應用層面則核心主打A級以上的遊戲,包括A+及S,核心主打的是精品。“大屏遊戲中心會保持200個左右的S級和A+級的TV端的遊戲,並不是突出數量,總數相對保持在一個數量級上,不會像手機應用商店里可能都是數十萬款的應用。太多了可能導致用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遊戲,因而我們也會適度的控制在相對的量級。”
什麽樣的大屏遊戲最受歡迎? 根據樂視在2014年底發布的2014全年的行業報告,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具有沈浸式體驗的遊戲正逐漸形成大屏遊戲的新生力量,飛行射擊類的遊戲,從去年處於一個增長的勢態,包括跑酷類的,角色扮演類的。由於大屏的體驗越來越好,使得遊戲的類型也在向重度遊戲轉移。
在遊戲類型方面,樂視選擇布局的方向主要兩個方面:帶有童教、健康屬性的親子類休閑遊戲,主要面向用戶為“兒童+家長”,這類遊戲不需要遙控器、手柄,主要操控模式是體感;強調操控、競技等屬性的重度遊戲,主要面向遊戲熱愛者,這類遊戲往往通過遊戲手柄可以獲得基本的遊戲體驗,通過垂直配件(槍+射擊遊戲,跳舞毯+音樂遊戲,方向盤+競速遊戲,大搖桿+格鬥遊戲,智能玩偶+強IP遊戲)可以獲得升級體驗。
遊戲配件市場迎來藍海時代?
如今,與智能電視遊戲相關的配件,正在受到商家和用戶的廣泛關註。遊戲配件會隨著超級電視等智能大屏終端的普及而成為市場藍海嗎? 楊永強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看到,超級電視周邊的一些配件,像攝像頭也排在受歡迎榜前三位。除了手柄之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外設來推動整個電視行業的遊戲發展。”
此外,他還認為重度精品遊戲將是激活行業的核心,遊戲配件領域將迎來新契機。“在遊戲類型選擇上,將更加看重在視覺、音效、IP等層面表現突出的高品質遊戲,以及具備正版授權、無廣告、無病毒的綠色遊戲,和體感第一、無沈迷、無色情暴利賭博的健康遊戲。”
目前樂視應用商店、遊戲中心已引入七款號稱“地震級”的大屏遊戲,其中“超級槍王”成為吸睛之王。這款遊戲槍和真槍屬1:1的比例,在今年上海的CES展上有展出,據說能夠達到遊戲廳級別的專業體驗。據悉,這款槍配合樂視的超級電視,也是希望能夠打造真正身臨其境的槍戰的效果。不過當公布售價為999元(內含了槍的卡、槍身,包括彈夾、紅外傳感器等)後,現在當即有人表示“賣的有點貴啊”。
另外,手勢體感攝像頭因其靈敏度是遠超過骨骼體感的技術特征也備受關註。據說整個攝像頭集成了拍照和操控於一體的,一個攝像頭可以同時解決視頻和身體識別的需求,它是一款集攝像、拍照與操控於一體的攝像頭。配合體感攝像頭,樂視將有十款針對它專屬定制的遊戲以及300+應用同步上線。首發7款地震級的遊戲。第一款是《槍王爭鋒》,它核心的特點是支持多人實時對戰的仿真槍的遊戲。
試想一下,大家可以躺在沙發上玩《捕魚達人3》《刀塔傳奇》?利用手勢體感攝像頭玩《憤怒的小鳥》《聚爆》?跨屏玩跑步+射擊類的遊戲,比如《運動加加OL》? 準確來說,以上這些都屬於智能產品,都是超級電視遊戲的配件,業內就有人提出了一點個疑問。“樂視商城在線購買和配送會有一定的問題,因為中國在仿真槍的定義上是非常嚴格的,菜刀都不讓賣了,這種東西不會出問題嗎?”
樂視商城如何叫板天貓、京東?
據悉,樂視商城作為承載遊戲配件、超級電視、超級手機,以及樂視生態衍生產品的電商平臺,即將加入618混戰,這也是樂視商城首次正式作為參戰主體試水傳統電商戰役。
如何叫板?樂視智能終端事業群副總裁趙一成表示,這次樂視商城將通過最大讓利和“擁抱合作”的方式跟其他平臺展開競爭。既同步樂視商城的線下“讓利”活動,與此同時也聯合京東和天貓同步開售。
以下是楊永強接受媒體采訪的內容節選,僅供參考閱讀:
問:樂視的遊戲對遊戲支付是怎麽處理的?
楊永強:主機類的一些遊戲,目前樂視積極在和一些世界領先的主機遊戲廠商進行溝通,由於主機遊戲,原來不是基於安卓開發的,往安卓平臺上移植周期是比較長的,所以,目前還沒有到這個時刻,這很值得大家期待。
關於支付的問題,目前樂視的遊戲中心已經完全打通了在電視上的支付,目前有很多種支付形態,包括了對接第三方的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也有一些通過運營商的手機短信代碼的支付。現階段實現收入的主要來自於支付寶和微信的渠道。
問:為什麽樂視推的是純沈浸式遊戲?
楊永強:益智類的遊戲剛開始是比較多,但沈浸式遊戲增長更加明顯,益智類遊戲知名度比較高,但深度遊戲用戶更喜歡沈浸式遊戲。還有另外一類遊戲,就是和親子健康相關的,這類的休閑遊戲也是比較受歡迎的,這取決於電視屏所在的環境,因為它是一個家庭環境,這類的遊戲未來也是我們關註的方向。
問:體感和益智遊戲會是大屏遊戲市場的起點嗎?
楊永強:是的,目前行業里也對電視大屏沈浸式遊戲有更好的期待,我們前面分享的數據也能看到,我們在行業里的一些表現也是非常突出和值得去肯定的。
問:剛發布的槍售價為999,我個人覺得這個售價偏高。
楊永強:我們會通過一些相關的遊戲比賽活動來推廣這個產品。相對來說,它的成本也是比較高的,如果你去買一個仿真的模型,沒有任何功能也需要不少錢。樂視推出的這把槍有一些智能化的功能。
問:有沒有考慮和樂視電視捆綁銷售?
楊永強:現在沒有完全捆綁的,但我們在商城上面會有一些促銷的策略,聯合起來打包價等等,未來會有這樣的考量。
問:樂視有沒有自己開發遊戲?
楊永強:我們會和一些廠商會聯合做一些遊戲的開發,之前也曾經有過一些案例,某一些知名的IP會授權給重要的遊戲合作夥伴,去共同開發遊戲產品。樂視自己只是把遊戲的一些IP授權給合作夥伴,但樂視自己現階段沒有自己開發遊戲,我們會和合作夥伴聯合開發遊戲。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兩年以前,於航很少會在意樂視體育這樣一家新公?司。
“在我設定的規則里永遠打不過我。”當時身為新浪體育頻道合作總監,於航已經是體育版權這個圈子里的資深人士。體育版權至今仍是個很小的圈子,“還是很傳統的在談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我認同不認同這個人很重要。”
過去10年里,新浪體育是制定行業規則的人。用免費內容吸引優質用戶,再通過廣告和流量變現,成為當時新媒體平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這一規則更接近於傳統電視。
但逐漸地,於航發現在一些重要賽事版權的爭奪中已經很難把樂視體育排除出去了。樂視體育迅速擠入這個小圈子憑借的就是看起來不計成本的版權投入。“樂視體育沒討論過投入產出的問題嗎?”於航在去年11月離開新浪加盟了樂視體育,擔任海外市場及版權事業部副總裁一職。
正如樂視網及其創始人賈躍亭一貫的激進做法,樂視體育也希望以激進的方式塑造一個ESPN那樣的體育巨頭。5月13日,在一個聲勢浩大的發布會上,樂視體育宣布獲得了8億元首輪投資,而這家在2012年從樂視網分拆出來的公司的估值也達到了28億元。
在過去一年里,“擁有17類運動項目、121項頂級比賽版權,實現平均每年4000場的賽事直播”成為該公司高管最為津津樂道的數字。不斷膨脹的比賽轉播權涵蓋了足球、籃球、網球、賽車、高爾夫等賽事,其中75個項目為獨家版權、7項為兩家共享版權、39項為非獨家版權。
這讓樂視體育成為目前唯一拿下歐洲五大聯賽和歐洲冠軍聯賽轉播權的中國公司—這是央視體育頻道都無法做到的;在籃球領域,這家公司擁有過去兩個賽季(2013至2014賽季、2014至2015賽季)以及NCAA本賽季的Final 4比賽、CBA未來兩個賽季的轉播權,樂視體育還獲得了F1和MotoGP、WTA和ATP的新媒體轉播權。
對於樂視體育,轉播權的購買更像是硬幣的收集,這種對於賽事轉播的狂熱凸顯了這家公司的野心—甚至這家公司的員工在私下聊天時,會毫不掩飾地將全球最大的體育媒體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ESPN)作為追逐的目標。
這樣的做法讓樂視面臨很多質疑。有人將樂視看做是最近一輪賽事轉播權價格擡升的推手,一位體育營銷公司的前高管認為樂視體育的做法太過激進,沒有按照體育圈的傳統規則出牌:“樂事體育把拿版權變成了一種營銷,哪怕剛剛與版權方做接洽,就開始鋪天蓋地地做媒體宣傳,我是不敢這麽做的。”
對於任何一家體育媒體,沒有什麽比熱門的體育賽事更能稱為生存的根本。美國康卡斯特有限公司的NBC在2014年斥資77.5億美元(約合480.3億元人民幣)將奧運會獨家報道權延長至2032年。ESPN則斥資將所有現場直播的體育賽事中超過一半的轉播權囊括在手中。
作為市場的後來者,樂視體育如果希望建立競爭門檻,顯然需要在版權的購買上下更大的賭註。此前,新浪體育、PPTV、騰訊等已經在這個領域中經營多年。
在賈躍亭的規劃中,樂視體育和樂視網有著類似的商業邏輯:除了獲取上遊的核心賽事版權,同時要通過同樂視TV、手機這樣的硬件結合建立觀賽終端,通過逐步增加F1、英超等具有黏性的賽事收費用戶的比例,以及電商、衍生品、虛擬物品和自行車這樣的硬件獲得收入。
版權毫無疑問是描繪上述藍圖的根本。
在賽車迷中擁有強大影響力,但卻日漸掙紮的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成了這家公司率先加註的砝碼—這項傳統賽車賽事近年來一直面臨廣告主、贊助商、觀眾流失的困境。
從某種程度上,F1面臨的問題恰恰是觀眾從傳統電視媒體這樣的熒幕前流失導致的。在傳統的電視臺里,每天只有24小時的固定播出時間,與足球、籃球等熱門賽事相比,賽車這類小眾賽事是首先被放棄的雞肋—在有限的直播時間里,沒有什麽比確保更高單位收益和更低成本更重要。
與美國不同,中國的電視臺從未建立起收費的壁壘,天盛足球頻道的失敗就緣於當時的觀眾還無法接受收費的模式—這使得體育頻道無比依賴廣告主的投入。“尤其是地方臺,其創收的體量,都在萎縮。從賣版權的角度來說,其實大家的重心很早就已經往新媒體轉了。”一位參與過賽事版權出售的人士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這讓他們的工作重心也開始向中國這些網絡媒體轉移。
數字媒體正在蠶食傳統中國體育頻道的市場份額。在賽事擁有時差的情況下,一塊移動端屏幕和電腦距離消費者比電視要近得多。與NBA的協議到期前其移動端用戶量一直保持著增長的態勢。根據可查詢到的2013年數據,其移動客戶端在線人數超過600萬,觀賽用戶總量同比增幅超過100%。
F1的衰落給了樂視體育這樣的平臺一個轉機。在2013年第一季度F1和中央電視臺的合作結束後,樂視體育開始考慮同F1建立合作關系。雙方在2013年年末開始接觸。
但對方一開始回絕得非常幹脆,雷振劍在2014年的一次采訪中說,“包括接觸汽聯和上海九世(代理公司),當初其實我們得到的第一個信息是no,而且是非常強硬的no。”他當時回憶道。
在擔任樂視體育CEO之前,雷振劍從未有在體育媒體任職的經驗。他職業生涯的更多經歷和文化娛樂有關。2011年他被任命為樂視網的執行總編輯,在樂視體育分拆後則出任新公司的CEO。來到樂視體育也是其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
當時國際汽聯保守的選擇在雷振劍看來可以理解—賽車畫面對於媒體的轉播技術,包括清晰度、信號的流暢度等指標有較高要求。
720P和1080P高清轉播技術的誕生,加上劉建宏的加盟被看做是上述轉折的催化劑。這個前半段職場生涯幾乎見證了中國足球職業化全部歷程的解說員,同時也是家喻戶曉的節目《足球之夜》的制片人—帶有符號性質的中國體育界人物,在2014年年中加盟樂視體育,擔任了首席內容官的角色—伴隨著董路、黃健翔、李欣加盟樂視,詹俊加盟PPTV,外界將之解讀為傳統媒體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走向衰敗的另一個標誌。
劉建宏力主樂視體育拿到了F1分站賽新媒體方面的直播、錄播和點播權。有媒體稱,樂視體育為此花費近千萬美元。不過,樂視體育官方從未正式披露過該項賽事版權的簽約金額。
F1可以為這家新公司帶來具有黏性的用戶,但這一賭註只是樂視體育龐大計劃中的冰山一角。在賈躍亭為樂視體育制定的目標里,包括盡量多地囊括主流、核心的足球和籃球賽事的版權,這其中就包括歐洲五大聯賽和NBA等賽事的轉播權。
在2014年11月加盟樂視體育擔任海外市場及版權事業部副總裁後,於航成了操縱樂視體育龐大體育版權賭局的操盤手。
於航在賽事轉播權購買的這個小圈子里工作了近10年。在亞足聯工作兩年後,他回到中國,開始做一些市場推廣的工作。2005年國際足聯開始出售2006年世界杯的轉播權,其中分出了一部分給新媒體,這成為中國網絡媒體轉播賽事的開始。一年之後,歐洲冠軍聯賽開始嘗試將新媒體轉播權出售給中國的網站,於航幫助新浪引進了這一賽事。
與10年前不同的是,無論樂視、PPTV、新浪還是騰訊,在用戶不斷向新媒體靠攏的情況下,這些參與版權競購遊戲的玩家都將面臨版權的售賣方大幅溢價新媒體賽事轉播權的市場格局。
前述參與轉播權出售的人士說,以前中國和全球頂級賽事的價格關聯度並不明顯,但隨著視頻網站投入更多資金,現在美國和歐洲的每個新轉播合同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
從2012年開始,於航明顯感受到中國版權價格上漲的巨大壓力。在加入樂視體育前,於航曾作為新浪體育的版權談判代表參與過競爭,當時他發現很難阻擋樂視體育進入談判的步伐。“我作為新浪的代表已經很難把樂視排除掉了。”他說。
在那時,留給體育視頻類網站傳統模式的根本矛盾在版權價格上漲時凸顯出來。樂視體育更加明確的付費的商業模式、對資本方更有空間的故事,加上老東家的人員變動,最終促使於航加入這家公司。
足球領域的版權談判是於航最為熟悉的。在他加入後,樂視體育獲得了意甲、歐冠、以及K聯賽、J聯賽等賽事的轉播權。
英超是所有賽事轉播中最有商業價值的一個。為了獲取這項賽事轉播權,PPTV和樂視體育耗資不菲,合約從100多萬美元擡高至1100萬美元(約合6818萬元人民幣),而且是由樂視和PPTV分享—對方開出的獨家價碼高達5000萬美元—簽約年限也改成了一年一談。
“最終就是價格戰,也許是這個行業走向最終秩序的前夜,博弈的背後版權上遊獲益最大,我們融資也是為了直面競爭,是資本的競爭。”於航說。
在幾乎囊括所有足球賽事後,樂視體育的目標剩下NBA數字媒體的排他性轉播合同。今年年初,競爭者縮減至只剩騰訊、樂視和新浪3家公司,然而故事到這里並未按照賈躍亭和樂視體育路線圖的意願發展。
據前述參與版權競爭的知情人士稱,當時騰訊體育參與競購的合同總價約為5年5億美元,而樂視體育提出了6億美元的價格。最終NBA選擇了騰訊體育作為未來的全球數字媒體合作夥伴。上述競價沒有得到樂視體育官方證實,但於航表示,樂視體育的競價比對手要有誠意和優勢。
央視體育資深主持人劉建宏去年8月加入樂視體育
“這個領域一定要有人建立新秩序,騰訊拿了NBA,它也是要收費的,之後這個市場大家一起做才能建立,”於航如此形容當時的心態,“NBA沒拿下來我也挺受挫,但總要往前看。”
北京橙光線市場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崔英善認為,樂視體育搭建好了賽事運營方面的產業鏈布局,不排除它擁有消化高額轉播權成本的可能,但目前看來,騰訊體育擁有更完整的消化轉播權成本的入口和架構。
對於一家希望快速獲得資本青睞從而實現上市目標的媒體公司,盡管已經涵蓋足球五大聯賽的轉播權,但NBA這樣核心版權的流失,會讓這家公司損失喜愛籃球的潛在付費用戶,這個致命的變化迫使樂視體育轉換版權構建策略。
在半年前的一次業務研討會上,樂視體育提出了新的版權競爭策略—擁有海量的賽事轉播權。
數量重要性壓倒了轉播權的質量。在那次會議現場,賈躍亭建議說,避開競爭激烈的轉播權競爭市場,進入受關註較小的藍海賽事市場。這是公司面對上漲的成本和核心賽事缺失作出的妥協。
去年12月,於航帶著6名賽事版權團隊成員去了邁阿密,參加全球最著名的體育版權峰會SPORTEL(每年在摩納哥和其他城市各舉辦一屆),團隊拉來了一臺樂視電視放在了自己的展臺上。
“太多體育賽事想進入中國了。在那次活動上,我們收獲的賽事數量有30個,賽車、自由搏擊、馬拉松、馬術,都是大會上談成的。”於航說。目前樂視體育擁有的120多個賽事版權中,有超過一半的合作夥伴之前都沒有進入過中國市場。
對於這家公司而言,更大的問題在於如何衡量策略調整後版權投入的風險問題。如果希望建立獨特的差異化優勢,則要聚合小眾需求,那麽樂視體育需要承擔的是培育市場的風險,畢竟分散的小眾市場對於廣告主的吸引力弱於核心賽事。
“現在的困惑是,這些人可能在生活當中挺高端,但小的廣告主投放,媒體不太接受,主流的、大的廣告主不願意投小眾市場。”前述匿名人士表示,樂視體育的策略雖然面臨風險,但也可以理解,留給這家公司的創新空間或許同樣競爭激烈。
於航對樂視體育目前的策略懷有信心。“我們的ARPU值很高,這對我們口碑的傳播是很重要的。版權的豐富性、視頻質量穩定和CDN布局的優勢,結合現在新開發的App,在別的地方是獲取不了的。”他認為環法這樣的小眾精品賽事滿足產品稀缺、內容優質的付費媒體產品的基本條件。
可即便樂視體育可以形成版權的獨家壟斷,這個壁壘也很脆弱,畢竟版權購買具有周期性,而且是持續溢價的。樂視體育更希望複制《體育中心》(Sports Center)這樣對體育流行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奇跡。這意味著上述做法如果順利,可以為這家公司增加貼片廣告收入、平攤版權成本。在直播之外,樂視對王牌節目的規劃包括劉建宏的《超級比賽日》和黃健翔目前正在策劃中的欄目。
樂視體育的計劃包括吸引更多明星主持加入節目的制作流程,提高節目的制作水平和門檻,李欣、董路、黃健翔和王濤都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挖角至樂視體育的。
2014年,在樂視體育獲得F1轉播權後,賽車界的著名主持人何辛開始與樂視體育進行合作,在此之前,他在新加坡的ESPN亞洲頻道工作了超過15年,長期擔任F1、納斯卡賽車(Nascar)等賽事的節目主持和制片人的角色。
這給了何辛比在傳統電視媒體時更大的工作強度和不太一樣的工作體驗。今年4月,F1上海站的直播對何辛以及整個樂視的團隊都是一個挑戰,這是這家公司第一次在中國本土轉播F1分站賽。何辛和整個F1節目制作團隊連續工作4天,每天要做不少於6個小時的直播。這在他以往的電視臺經驗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樂視體育希望讓觀眾同時看到中文解說、現場聲、車載、數據、GPS追蹤、維修站6路信號,以滿足F1賽事的特點,從而建立起傳統媒體不具備的信號切換和轉播效果的優勢,就像經典賽車電影Rush里的畫面一樣—這對直播的流程控制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在何辛看來,樂視體育現在需要學習的不僅是網絡轉播和直播的技術,還需要吸收過去幾十年里傳統電視臺轉播賽事以及制作高度專業化、分工化的媒體產品的know--how。
作為嘉賓主持,他給團隊回顧了ESPN的演播室流程控制,包括主持人間的談話節奏—每段話只有3分鐘時間,重大事件能延長到5分鐘—話題如何過渡。所有的流程都精確到秒,大家照著單子走,死板但嚴謹,節奏很快,“同樣是5分鐘的對話,(我們的)有效信息含量少了很多,大家隨便聊聊給觀眾的感覺就是松散,而體育應該是有節奏的,這實際上是理念的差異。”
何辛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跟團隊強調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承認,樂視體育需要時間來學習這些know--how。
類似問題同樣發生在樂視體育綜合頻道里。主編余快負責的綜合頻道部總共有20名員工,一半出身於傳統媒體,一半有互聯網工作經驗。“原來我在BTV體育的工作更多的是單項的輸出。”余快說,樂視綜合體育頻道每天流量過百萬級,整個部門的KPI才能過關。
不過,樂視體育沒有正式對外公布過付費用戶規模和金額,考慮到目前的估值和融資額,這家公司需要講出更好的故事來繼續計劃。
樂視體育目前距離全球最大的體育媒體帝國還很遠,但這家公司或許已經成了一個規則的破壞者。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27
小米再次回应乐视:这是避重就轻地承认违规(综合)
6月16日消息,针对今天下午乐视关于王川三个问题的回应,小米方面再度作出回应,称乐视避重就轻、混淆视听,“不续费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和友商一样多的内容和服务”是骗局。 一、王川问:乐视电视是不是违规? 乐视答:乐视将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改,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小米回应:乐视今天承认了到目前为止一直违规销售智能电视,但是还在避重就轻,没有向用户和股民充分披露风险。 二、王川问:乐视电视内容是不是比小米电视少? 乐视答:内容多少不是重点,小米免费内容很多是片花 小米回应:乐视已经承认我们内容比他们多,但是乐视仍然在混淆视听。乐视提到我们的“免费内容很多是片花”,事实上我们所有统计的数据都是不包含片花的。 以
40寸小米电视为例:目前小米电视上只有6部乐视称之为片花的预告片,这六部电影全部是院线正在上映的电影:同时对手说我们全部收费内容按单片5元计,需
要16245元,就是按2元算,也得6498元。目前我们5元的收费电影,一共只有71部,大部分是院线下线不久的电影。 乐视这种言论严重影响了用户对小米电视内容优势的认知,损害了小米电视的声誉,这个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诋毁了小米的商誉,小米保留对乐视起诉的权利。 三、王川问:乐视电视是不是强制捆绑年费? 乐视答:硬件价格服务费价格=硬件量产成本(年费实为赠送);服务到期后,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续费。不续费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和友商一样多的内容和服务。这是骗局么? 小米回应:乐视讲“不续费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和友商(小米)一样多的内容和服务,这是骗局吗?”
问题是小米电视的免费内容比乐视全部内容都多,清晰度也更好,试问怎么可能一样呢?这难道不是骗局吗?(凤凰科技讯) 乐视小米口水战"一天一局",根本停不下来,生态之争仍木有定论 乐视与小米的口水战,已经升级到“一天一局”。 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认为,产业联盟不等于生态,只是对本已存在资源的聚合,雇佣兵式的拼凑,对资源各个环节无掌控力,不会有创新价值。 至此,小米乐视口水仗暂时告一段落。但小米的开放生态和乐视的封闭生态之争依然没有定论。(每日经济新闻)
昨
日(6月16日),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移动公司总裁冯幸针对小米前日的质疑进行了正面回击,并表示乐视与播控平台国广的合作正在落地中,不存在随时
被叫停的问题。他认为,友商提出的“乐视播控平台涉嫌违规,电视有可能随时叫停”的说法不是不懂法律,就是别有用心误导公众。能够支撑乐视手机不赚钱的原
因,就是乐视具备完整的生态。
乐视控股战略副总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随后亦表示,友商对乐视的生态模式指责不准确,是因为对方没有完全理解生态系统。
乐视小米暗战早已开始
上述事件源于近日小米召开的新品媒体沟通会。在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重点列举了小米在视频内容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领先优势,并多次在发布会中对比“友商”。
目前在网络电视行业处于优势的“友商”,即乐视表示了强烈不满。在投资者大会上,乐视CEO贾跃亭称小米的内容联盟是松散的联盟。
紧接着,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川针对贾跃亭的评论,抛出了“乐视没有生态”的言论,就此双方打响了“口水战”。王川又发微博向贾跃亭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乐视电视是不是违规;第二,乐视电视内容是不是比小米电视少;第三,乐视电视是不是强制捆绑年费。
事实上,双方的“暗战”早就开始。在今年4月的乐视超级手机发布会上,贾跃亭不仅明挑苹果、暗讽小米,还使大招公开了包括小米在内的国内多家手机厂商的成本价。
今年1月初,王川对媒体表示,乐视“这种一家通吃的封闭模式就快要到头了”。乐视也不示弱,发表公开信反驳,还在信尾赋藏头诗一首,嘲笑“小米王川自取其辱”。
生态之争仍未定论
关于王川前日的三个问题,乐视方面在昨日的发布会称,“友商”近期以来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乐视进行无节操地攻击和诽谤,其已严重涉嫌侵犯名誉权及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针对乐视电视是否会被随时叫停的问题,冯幸称,目前正在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七大牌照方之一)合作,对互联网+电视终端进行整改。目前,联合整改方案已上报监管部门并已满足政策要求,只待最后通过。
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表示,所有厂商都可以通过与播控平台及内容方合作做到内容联盟,这种松散的草台联盟式的“第一”,传统厂商很多年前就已经做了。
对于小米认为乐视捆绑每年490元年费、要用户持续续费是骗局的说法,冯幸回应称,硬件价格+服务费价格=硬件量产成本(年费实为赠送)。“服务到期后,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续费。不续费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和‘友商’一样多的内容和服务,这是骗局么?”
乐视方面进一步解释,购买年费会员可以收看所有的高清影视内容,含4K、3D、杜比等;相比之下,小米多采用单片5元的收费,其18051部内容库中82%免费,收费内容为18%,未来的新收费内容并不包含其中,相对而言,乐视会员并非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