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贾跃亭接受专访:小米对乐视的攻击举世罕见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518

6月24日消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接受《福布斯》专访时谈及了乐视和小米近期舆论交战、乐视到底有无政府关系、高额套现无息借贷给公司引争议、中央财大刘姝威质疑乐视等诸多热门话题。

  在谈到乐视与政府的关系是,贾跃亭称:“有人认为,乐视最擅长的是资本运作和政府关系,实际上,这是乐视最脆弱的环节……我们是家现金流很紧缺的公司。政府关系也不是乐视的长项。”

  在被问及乐视和小米近期的舆论交锋,贾跃亭表示,小米在近期主动发起对乐视攻击的最核心原因是“小米慌了”,“他们开发布会专门攻击一家上市公司的做法也是举世罕见、手段险恶”。

  而对于“高额套现无息借贷给公司引争议”一事,贾跃亭表态说,乐视做到今天,如果还是为了个人这点钱,根本没必要这么拼命了。

  以下为贾跃亭接受《福布斯》专访摘要:

  福布斯:这两周以来,乐视处于舆论漩涡中。您处在漩涡中心,怎么看小米对乐视的一系列质疑?

   贾跃亭:小米已经慌了。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乐视会进入手机领域,而且直接打进高端市场。乐视手机销量屡创新高,乐Max总预约量已经超过200万,这些数 字让对手害怕了。反观小米,他们没有自己的内容,全靠置换、入股等形式引入,此外他们做的是生态圈,从一个硬件跳到另一个硬件。而乐视靠视频网站起家,打 造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战略上,我们比对手更前瞻,更有优势。

  有人认为,乐视最擅长的是资本运作和政府关系,实际上,这是乐视最脆弱的环节。乐视只在公开市场融资一亿美金左右,却达到了千亿元市值。我们很擅长资本运作吗?我们是家现金流很紧缺的公司。政府关系也不是乐视的长项。

  现在,战略超前的乐视正在补上资本的短板,这当然会让竞争对手发慌。我认为这是小米在近期主动发起对乐视攻击的最核心原因,他们开发布会专门攻击一家上市公司的做法也是举世罕见、手段险恶。小米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了乐视的原有融资计划,我们将保留起诉小米的权利。

  福布斯:乐视正在销售的电视是不是涉嫌违规?

   贾跃亭: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通过发布会做出了解释。(注:2015年6月16日,乐视召开发布会表示公司目前正在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 平台七大牌照方之一)合作,对互联网电视终端进行整改。目前,联合整改方案已上报监管部门并已满足政策要求,只待最后通过。乐视还表示将努力以最快的速度 完成整改,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福布斯:在2013年进入电视领域的时候,您是否低估了政策方面的影响?

  贾跃亭:这对我们的销售数量绝对有影响,但是对乐视的整体战略没有太大影响。去年一年,竞争对手一直借着广电这个事件来拼命的攻击乐视。

   当年我做电视的时候,很多人提出反对,说这是个政治壁垒很强的一个领域。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把握住一点,就是只要真正在推动这个行业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总会有一线生机,无非是快慢的问题。任何的政策都不可能阻碍历史的发展,历史前进的车轮谁都无法阻挡,技术趋势也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只是它让你变得更慢 一些,但不会从真正方向上扭转。现在来看,虽然广电总局也在严格地管控,但是政策制定者已经慢慢理解了乐视不是在摧毁这个产业,而是在推动行业的升级发 展。70%—80%的年轻人不看电视了,政府现在可以管控的是电视终端,而不是管控用户,你是无法逼用户坐到电视机前面。把这个终端限制死了,用户全到 PC和手机上看视频去了,虽然体验很糟糕,但是内容非常丰富,他有自主选择权,用户都走了,广电的价值不是被削弱了吗?

  乐视的好处是又重新把大量的年轻人拉回到了电视跟前,广电的意义才更加巨大。政策制定者也慢慢理解了,他们对乐视的态度开始逐步趋于缓和了,甚至愿意聆听我们很多的声音了。

   毫不夸张地说,从节目制作到播出机构和终端的改变,乐视实际重新定义和构筑了整个产业。这个产业所有的参与者都已开始模仿乐视的模式,包括小米。小米成 立底层的云计算公司,到入股世纪互联,再到入股迅雷,也是希望它真正能够深入垂直领域。现在小米仅仅是个生态圈,而不是生态链,收购了很多硬件企业,从软 件到硬件容易,从硬件到互联网,门槛就比较高了。去年一年它并不是非常顺利,但方向是对的。

  我们特 别希望乐视的模式能够让大家所借鉴,真正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当中取得优势。大家常讨论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的竞争格 局到底是什么。我的观点是未来的一、二十年是中国企业的世界,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我认为很快会击败日韩企业,取得全球化的成功。

  福布斯:您在今年五月底时抛出了减持100亿元股票无息借给公司的方案,这件事外界的争议很大,包括认为乐视网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您的考虑是什么?

   贾跃亭:很多人从负面的角度考量这件事,批评这个方案。其实如果我只是想要变现的话,可以有无数种方式。很多人问我:“你宁愿质押也不愿意卖股票吗?” 我现在质押率已经非常高了,只有卖股票才能让这笔钱长期借给公司,因为质押都是短期的,不适于做长期的投资。我将减持所得的100亿元五年免息借给上市公 司,这对上市公司和整个乐视生态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乐视做到今天,如果还是为了个人这点钱,根本没必要这么拼命了。

   虽然批评声远远大于表扬声,但是这和乐视的基因密切相关,乐视是家高度创新的公司,不敢说每一件事都是创新,非常重大的节点上,乐视做了太多全球独一无 二的事情。减持这件事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把自己的股票卖出去上百亿,长期五年免息借给上市公司。大家听着很简单,但一般 人很难做出这种决策,是极为纠结的一个过程。

  最重要的是,你要判断减持是为了什么。如果大股东减持是为了享乐,那当然可以看做利空,可以认为公司经营可能出了问题。但我的减持是继续投入公司,为了乐视的经营和创新。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福布斯:您这几年数十次质押股票,不少人认为乐视是建立在股价之上的,需要不断讲故事吹高股价。

   贾跃亭:融资一直是乐视非常短的短板。说乐视生态是建立在股价之上,坦率地讲,有一定的道理,最起码在之前是这样的。我做了大量的股权质押,把所有的钱 都投到非上市公司体系,等于我们是双线作战,一个是上市公司体系业务要高速增长,另外一个所有烧钱的业务,培育期的业务,还没有进入利润高速增长期的业 务,都得自己来做。

  这是由中国的股票市场资本的规则决定的,因为不允许你亏损,一亏损的话,几年就 变成ST了,两年就得退市了,只能把前瞻性的业务放在体外,很多股东不理解,有的说为什么不把乐视体育放进来呢,体育是一个短期不可能盈利的业务,收入增 长很快,但是它目前不盈利。手机更是这样。乐视把手机当做是一个重要的入口,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入口,我们不会在硬件上赚钱,上市公司根本接纳不了。 在这种状况下,就得用我个人的钱来投。

  乐视有一个理论,就是绝不过度融资,绝不过早融资,过度融资 和过早融资最大的伤害不仅仅是我,更多是团队的伤害。为什么很多公司都被资本控制了,很多公司创始团队都没有掌控力了,甚至最后被驱逐出公司,最根本的原 因就是过度融资和过早融资,导致已经忘掉自己的初心了,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未来。

  在对产品进行定价 时,内部很多人都说咱应该定价高点,反正供不应求,定价高了不就迅速能盈利吗。这样说没错,但是这样做未来会变得很艰难,越过早的盈利其实未来会更难。盈 利意味着你高价,高价意味着你阻碍了很多的用户,用户的获取比你现在这种模式发展要慢很多,当你用户数量不够大的时候,未来移动互联网出现一种新的产品或 者新的模式的时候,对你的冲击力就会非常大。

  福布斯:如果在股市泡沫期的时候,这个理论是非常完美的,从二级市场的投资到上市公司,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一旦股市向下的时候,风险就出来了。

   贾跃亭:乐视从来没有过度烧钱过,否则也不可能用一亿美金做到今天体量。不过早融资,不过度融资,另外是不快速产生利润,我们希望赚的是慢钱,但未来真 正产生盈利的收入是大钱。亚马逊是非常伟大的公司,它的确改变了美国人的购物习惯,亚马逊到现在还是亏损的,但绝对不妨碍它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它不会因为 资本市场的涨跌而影响公司的价值。其实股票的价格决定不了一个公司的价值,只有股票长期的价格通拉下来,才有可能决定公司的价值。

   资本市场是个称重机很对,但是长期称重下来,而不是短期的。一个公司是否有价值,盈利能力只是在后半阶段,最起码过了中盘,才去考量盈利能力。早期绝不 应该过早的考量盈利。考量盈利的话,必然会伤害用户利益。而互联网模式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时代下以企业为中心,所有战略目 标的制定,都是为企业价值考虑,其次才是用户价值。

  在互联网模式下,一个公司价值的高低不是你的盈利能力,而是你真正的推动产业进步的能力,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价值。

  福布斯:外界对于乐视和您的印象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

   贾跃亭:从上市开始,大家一直在质疑乐视,不应该是你上市,或者不应该做到今天。但恰恰真正深入了解乐视的就会知道,乐视是一个资本能力非常差的公司, 从几个数据就能看出来。第一,截止到今天,乐视网整个上市公司体系的股权融资一亿美金左右,这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公司。乐视目前分成两类资产,一类是全球 乐视生态,一类是汽车生态。全球乐视生态又分两大块:已上市资产和未上市资产。已上市的这块,截止到今天总共融资一亿美金左右,但我们今天做到了1000 亿左右的市值,且不说中国股市的泡沫到底大与不大,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这么小的投入能够做这么大一个生态。

   乐视的竞争对手非常多,我们的七个子生态就是七类竞争对手,每一个行业,这七个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乐视的模式又是开放的。对资本来讲,我们用这么点 钱,打造了从最底层的云平台到上层的内容,再到智能终端。这其实和资本没有关系,资本对乐视的帮助并不是那么大,但上市之后,的确对乐视品牌提升都比较巨 大,但并没有带来现金,因为中国的股市限制非常多。

  福布斯:刘姝威对乐视也提出了质疑,您和刘姝威进行沟通了吗?

  贾跃亭:我们很希望刘姝威教授能来乐视调研,体验我们的创新。我们也希望商界、学界能真正进行一次大辩论、大讨论,来探讨怎么判断创新型企业、互联网企业的价值。

  福布斯:市场会担心,乐视会不会成为蓝田。

  贾跃亭:不可能,怎么可能?乐视在做的是创新,蓝田是家造假的公司。怎么看待乐视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本质是新旧时代如何考量创新型公司的一次碰撞。对于创新企业,应该更关注商业模式和公司改变行业的能力和对全人类的贡献。

   美国资本市场也是一样的,对亚马逊不会用利润来考量,而对阿里巴巴是考量市盈率的,这两家公司看似接近,但市场看法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 原因还是战略的愿景。马云是个非常伟大的人,是战略家、思想家和社交家,他的战略绝对非常牛,但阿里巴巴目前的战略投资者已经能够看到未来了,成熟性的公 司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 。

  亚马逊虽然长期亏损,美国投资者认为亚马逊的战略依然是刚刚开始,公司市 值已经突破万亿。这是一个不断在创新、代表未来的公司,贝索斯的理论就是推动社会进步,我可以把所有的盈利全烧掉,就是为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做新的业 态。他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手机,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和他的理念是有关系的,美国唯一一个能够赶上苹果的公司有可能是亚马逊。

  怎么看待乐视也是一样。净利润不应该是衡量一家企业价值的第一标准。在旧工业时代,赚钱能力是第一位的,这是行得通的。但现在,衡量企业价值应该是看未来,而不是净利润等硬性指标。

  福布斯:乐视网的股票上周已经连续两天跌停,您怎么看公司未来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

  贾跃亭:我们会专注地做好产品,继续创新。短期内二级市场肯定会承受压力,股民可能会恐慌。但我对乐视抱有最大的信心,长期来看,公司股价一定会回归价值。乐视是家磨难不断的公司,但我们是不会被打不倒的。

  福布斯:小米提出乐视封闭的模式并不是一种生态,只能称为多元化。您能不能介绍下,到底什么是乐视生态?

   贾跃亭:现在只要是差不多的公司,人人都在说生态,都认为生态模式或许是对的。但是生态又分好几种,一种是生态圈,生态圈主要是横向的;一种是生态链, 生态链是纵向的,就像几年前的乐视。另外一种是真正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既有纵又有横的,真正能够把纵向生态链的价值和横向生态圈的价值密切的融为一体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生态链的好处是能够形成自我循环,自我进化。生态圈的好处是能够把大量的社会资 源聚集到一起。我们希望打造的是生态系统,首先是完成一个生态闭环,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外开放,形成一个开放的闭环。好多人不理解,开 放的闭环,闭环不就是封闭的吗,为什么是开放的闭环。我们讲苹果是封闭的闭环,它的确做的非常极致,闭环就是能够产生跨界创新,能够打破产业边界,能够产 生新的产品体验。但开放是真正能够聚集社会的力量进入这个生态当中,形成不断地自我进化,等等。乐视的理念是希望能够打造生态系统,2016年是我们的开 放年,2016年之前主要干两件事,第一是真正的完成生态闭环,第二是向未来的生态全面开放打基础、做准备。这是我们的一个不同的理念,这是对生态的一个 不同的看法。像三星,也有生态,但只是硬件,三星手机90%的元器件都是自己的,乐视在硬件上,几乎什么都不做,就是做研发,只做技术。

   乐视做电视之前全行业都在讥笑,都在质疑,但产品出来后大家开始觉得,不管对不对,先跟进吧。******,说好听点,只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根本没有理 解生态的精髓。生态的精髓是要化学反应,是要真正的打破创新边界。如何打破创新边界,最最重要的是打破企业边界,打破组织边界,这就是乐视生态型的组织, 甚至对全球的组织形态是一种贡献。

  就像工业时代的电一样的,互联网已经是信息时代的最最核心的基础 性的一个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核心要素。我们乐视的生态,我们叫七大子生态。大乐视生态有七个,互联网生态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剩下的六个 生态,包括视频、电视、手机、影视、体育、汽车都是垂直的,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基础性的生态,把六个完全看似不相关的产业,通过互联网真正的打破边界,真正 实现跨界创新,最后把它融为一体。

  每次进入新领域,大家会觉得很疯狂,公司内部争议也很大,但我选 择了坚决推进。乐视网属于内容产业,是乐视生态的核心;乐视影业是以互联网基因,创新型地融合互联网和影视行业;乐视电视让我们第一次进入硬件领域,重构 了电视行业;乐视手机是因为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再次进入升级发展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入口;乐视体育刚完成一亿美元的融资,率先领跑互联网+体育;乐视汽 车的使命是保护地球生态,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会再一次颠覆汽车业。每一条生态链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全球性的万亿级市场。

  福布斯:乐视要打造开放的闭环,闭环成形之后再怎么开放?

  贾跃亭:我们的理念是乐视没有任何机密,我们希望乐视的每一个成功点都能向全社会分享,让大家都用正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乐视生态开放的一种理念,乐视生态开放分两部分:战略开放、业务开放、资源开放,然后是资本开放。我们希望乐视的资本不光是由内部的人分享,更希望由全 社会的人分享全社会人分享,不是二级市场公开上市之后,内容分享,那只是浅层次的分享。更深层次的分享,是所有和乐视生态能够产生强相关、强化反的人或者 组织,我们都欢迎进入乐视生态的资本分享计划。我们融资的时候,不是向财务投资者进行融资,而是向所有产业链相关的重要的参与者进行。融资不是目的,而是 让他们真正的和乐视生态共生。我们希望用开放的模式,真正形成外部、内部的共生,以及全社会的共生。我认为这又是全球资本领域的一个非常大的创新。

  LePar(乐视超级合伙人计划)现在处于比较早期,希望在建立一定门槛之后,再来公布我们的核心策略。

  福布斯:每个业务部门都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你是怎么打破它们的业务边界的?

   贾跃亭:依靠共同的愿景和梦想,共同的分享机制。我们建立的全球合伙人制,所有的人股权激励都是两层甚至三层。第一,你所在的业务线,你拥有你的股份。 第二,你会拥有乐视网的上市公司股份。第三,你会拥有未来整个非上市公司的整体的股权。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持有两到三种股权。对我的VP们来讲更简单 了,比如张昭,既有乐视影业的股权,同时他又是未来乐视全球合伙人当中的重要合伙人,所以,他是持有两种股权的。这意味着什么?他既能够获得在电影公司的 收益,同时乐视生态的成功带给他的收益要比乐视影业更大。(TechWe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55

樂視21.8億元入股酷派 360被迫卷入“三角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8080.html

樂視21.8億元入股酷派 360被迫卷入“三角戀”?

一財網 李娜 2015-06-29 00:06:00

雖然樂視電視做的不錯,不過還是很難與手機銷量相比,樂視手機今年的目標只有三百萬,與酷派每年幾千萬的手機銷量相比還是很低,因此樂視如果能夠通過投資酷派推廣視頻內容,對於樂視主營業務的好處顯而易見

360和酷派的“蜜月”還不到半年時間,“新郎哥”又有動靜了。

28日晚間,酷派集團(02369.HK)發布公告,宣布集團控股股東Data Dreamland Holding Limited(下稱Data Dreamland)已經和一個名為Leview Mobile HKLimited的公司簽訂了協議,願意以每股3.508港元的價格出售給對方7.8億股股份,協議將於2015年7月20日左右完成。據了解,這個名叫Leview Mobile HKLimited的公司於香港註冊,是樂視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之一。換句話說,樂視即將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占股18%。

前腳和360成立合資公司,後腳與樂視搭上線,外界對於酷派這家“老牌”手機廠商在資本上的動作如此頻繁直呼看不懂。而對於入股的詳細情況酷派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暫無更多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28日淩晨2:04分,周鴻祎已在朋友圈發文:“誰在我背後捅刀子,試圖screw我,我的原則是一頂要fuck回去。”配圖是一堆AK47槍支,意味深長。去年12月360宣布4億美元投資酷派,並和酷派大神品牌成立子公司奇酷,隨後斥資4500萬美元增持合資公司股份至49.5%。

樂視入股意欲何為

資料顯示,Data Dreamlan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由Barrie Bay Limited持有。Barrie Bay Limited為Barrie Bay Trust的受托人。

Barrie BayUnitTrust為HSBC Trustee持有的單位信托,而HSBC Trustee為Barrie BayUnit Trust的受托人。Barrie Bay UnitTrust是郭德英及楊曉創立的全權信托。酷派集團的買方為Leview Mobile HKLimited,是一家在香港註冊的公司,資料顯示,這是一家樂視旗下公司,LeView Mobile Ltd.曾參與樂視的可轉債發行。

“樂視入資酷派傳了已經很久,準確的說至少應當快一年了,不過過去一年樂視手機已經完成了團隊建設,現在入資酷派應當主要為了推廣其視頻內容為主。”手機中國聯盟王艷輝對此次入股並不感到驚訝。

他表示,雖然樂視電視做的不錯,不過還是很難與手機銷量相比,樂視手機今年的目標只有三百萬,與酷派每年幾千萬的手機銷量相比還是很低,因此樂視如果能夠通過投資酷派推廣視頻內容,對於樂視主營業務的好處顯而易見。

“當然,入資完成樂視將擁有上市公司18%的股份,與大股東的20%股份已經相差無幾,未來公司歸屬的想象空間增大,不過鑒於近期樂視手機銷售情況還可以,估計短期內不會再有大的股權變化,雙方應當主要還是以內容合作為主。”王艷輝認為,過去一年酷派需要錢在業界不是秘密,因為其正在興建的酷派信息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因此大股東出售股權給樂視對酷派手機業務未來發展應當沒有直接影響,雖然酷派手機業務今年剛剛進行了調整。

另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除了手機入口,樂視看中的依然是作為傳統手機廠商的固有優勢——龐大的生產供應鏈能力。酷派的研發優勢、傳統制造優勢、渠道優勢的價值,可以幫助互聯網巨頭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

酷派從去年開始做大規模的結構調整,不再執著於機海戰術,而是收縮戰線沖刺中高端。在一定程度上,生產線資源對於雙方合作起著不可少的效果。

值得註意的是,樂視手機剛剛完成4.5億,估值45億美金,投資方包括亦莊國際投資、海底撈等。

手機江湖誰是敵友

在此次入股中,360的身份顯得有些“尷尬”。

王艷輝認為,因為酷派上市公司與360成立了合資公司奇酷,而現在樂視成了酷派上市公司的二股東,三者關系將變得越來越複雜,據傳酷派大股東曾經與周鴻祎洽談出售股權事宜,不過周鴻祎沒有同意收購股份,酷派與樂視重啟股權投資並達成一致應當是與周商量之後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28日淩晨2:04分,周鴻祎已在朋友圈發文:“誰在我背後捅刀子,試圖screw我,我的原則是一頂要fuck回去。”配圖是一堆AK47槍支,意味深長。

在外界看來,雖然合作方式不同,酷派同時與兩家“友商”同時結盟怎麽看上去都有些“奇怪”。

就在昨日,周鴻祎還剛向奇酷科技公司全體員工發出內部郵件,任命李旺擔任奇酷科技總裁,潘誌勇擔任首席商業官(CBO),祝芳浩擔任奇酷科技首席技術官(CTO)。

看上去“一切”順利的合作被樂視“生生插了一腳”。在王艷輝看來,鑒於樂視與360或者說賈躍亭與周鴻祎的行業地位及性格分析,兩家公司在手機上合作的空間應當不大。

而事實上,從記者的多方了解來看,此前360與酷派的合作也仍處於磨合狀態。

從目前的控股比例來看,大神仍然屬於酷派,在業務方向的具體決策上,酷派還是占有重要的力量。“考慮360前期做手機的時候,對於手機的品牌話語權把握比較緊。與酷派合作,是真正的長久放低姿態還是臨時之策,這個還不好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種靈活性在360的戰術上並不少見。短期來看,大神有時間與空間繼續做自己;長期來看,如果周鴻祎真的謀求話語權,對於大神來說,將面臨一個重要的抉擇,即發展路線問題。”此前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不排除未來奇酷公司仍有新的股東進入,屆時三方的整合也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在一個多月前,奇酷科技的總裁選撥已經在內部完成,但後來又經歷了“大神物色CEO”等過程。王艷輝表示,預測360未來在奇酷中的股份應當還會增加,最終可能會搶占奇酷控股股東的地位,逐步減少酷派在奇酷的話語權。

而至於樂視與酷派之間的走勢,王艷輝表示目前很難判斷清楚,估計要等未來兩家公司的手機業務走向清晰之後才能得出結論。

手機江湖的競爭在搶占“入口”的今天看上去愈演愈烈,現在,誰還能記得半年前360與酷派的那次“美麗約定”呢?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05

友商之爭:樂視、360借酷派制衡小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39603.html

友商之爭:樂視、360借酷派制衡小米?

一財網 劉佳 2015-07-01 22:43:00

伴隨著投資酷派的樂視與小米系業務的漸趨重合,樂視、奇虎360、小米三家巨頭“友商”之間的關系變得越發微妙。

“我們不會妨礙酷派和360的合作,我們是酷派的第二大股東,怎麽會影響酷派的戰略利益和現實利益?”7月1日,當被問及樂視、酷派、360三方關系的走向,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媒體采訪時說。

馮幸

就在三天前,酷派發布公告稱,樂視移動旗下子公司Leview MobileHK Limited公司認購酷派集團18%股份,樂視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

酷派前腳和360成立合資公司,後腳與樂視搭上線,這場圍繞在酷派與奇虎360、樂視“三國殺”,外界直呼看不懂。有趣的是,小米去年3月投資了與視頻內容息息相關的迅雷,而日前兩家企業還宣布聯合進軍CDN市場。

在一系列資本動作背後,有業內人士評價,本來沖著小米而去、在智能手機“卷土重來”的360被樂視“橫插一腳”,而伴隨著投資酷派的樂視與小米系業務的漸趨重合,樂視、奇虎360、小米三家巨頭“友商”之間的關系變得越發微妙。

不妨礙360與酷派合作

聲稱不妨礙360與酷派合作的樂視公布了最新的成績單——樂視超級手機目前總發貨量已超50萬臺,7月份產能爬坡至40萬臺。

不過,與酷派和360成立合資公司不同,想要看到樂視與酷派的實質性合作,或許還要再等等。

馮幸告訴記者,目前和酷派方面的洽談尚處於資本運作層面,尚未落實到業務階段,什麽可能都會有。

對於樂視是否會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馮幸表示不便回應,以官方說法為準,樂視目前是酷派第二大股東。

而對於樂視和酷派未來的合作方向,馮幸透露,樂視會和酷派集團在手機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部合作,進行優勢互補,此外,樂視內容和酷派硬件也會進行全面合作。

馮幸對記者透露,賈躍亭可能在決定做手機時就想好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走自我研發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會考慮和傳統廠商的合作,酷派則是傳統廠商中比較典型的代表。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除了手機入口,對於剛剛進入手機領域的樂視而言,更看重的是酷派作為傳統手機廠商的固有優勢——龐大的生產供應鏈能力。酷派的研發優勢、成熟的傳統制造和供應鏈以及渠道優勢的價值,可以幫助樂視間接獲得在產業鏈內更多的話語權 。

賈躍亭也在6月30日的微博中稱,樂視移動智能公司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開放閉環的樂視生態將推動酷派快速進入手機生態時代,酷派深厚的產研供銷、售後能力與樂視強化學反應,全流程共生共贏。開放的樂視生態,正在推動傳統手機產業進步和變革。”

此外,酷派的專利儲備也或將成為樂視手機出海的保護傘。根據公開資料,酷派專利數量已超過5000件,海外專利數量超過500件。作為有著10余年制造手機經驗的老廠商,酷派在手機應用、通信、雙卡雙待等多方面都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專利,並參與了工信部組織的5G研發小組。

今年4月中旬樂視手機同時在中美兩地發布,已經透露出賈躍亭對於海外市場的試探和野心,馮幸也對記者透露,今年內樂視手機將會正式在海外市場進行售賣。

三個“友商”的戰爭

看起來,酷派的角色更像是360、樂視兩家制衡勁敵小米的武器,誰都想把這個武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手機和電子行業分析師潘九堂就曾在微博透露,周鴻祎和郭德英“相識相戀”的東莞松山湖生產工廠,同樣也是樂視想要倚重的生產資源所在。

不過,被“橫插一腳”後,360或將發起反擊。此前,奇酷已經大幅削減大神手機售價。對此,有人認為這是希望與小米搶占千元機市場,也有人將其解讀為庫存積壓過多。

對此,潘九堂評價:“從周教主重視和吸引策反了原酷派不少還有激情和戰鬥力的高人,以及奇酷在研的幾個項目來看,(360)還是很舍得下本的……為清庫存順便惡心營銷下宿敵可理解,但我絕不信周教主只有這幾板斧。”

一位接近奇酷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預計不久,將公布周鴻祎全資控股奇酷科技的消息。”

目前奇酷賬面上約有4億美元在運營,又有原酷派高管李旺、祝芳浩的加盟,而此前從酷派硬件方面進入奇酷約1000人。換句話說,周鴻祎希望將奇酷的決策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小化酷派與樂視能產生的影響。

不過,奇酷手機能否逆襲已經是紅海的手機市場,目前看來仍需時間。

同時,已是酷派第二大股東的樂視表示,自己投資酷派,並不會影響酷派與360的合作,畢竟這涉及到酷派的戰略利益。

樂視移動公司總裁馮幸把手機行業劃分為三大陣營,以中興、華為、聯想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派,它們擁有渠道、供應鏈、加工制造等優勢;以小米、魅族為代表的互聯網營銷派,在產品之外通過互聯網營銷或服務來競爭;而樂視通過“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形成生態手機陣營,比如樂視移動戰略入股酷派,讓生態陣營更加壯大。

在這背後,可以看到的是,小米與樂視,兩家互聯網公司圍繞在手機、電視、視頻等多個領域的交鋒,火藥味漸濃,甚至爆發了一場圍繞“生態”的大規模爭論。

從小米的三大核心產品手機、電視、路由器來看,目前樂視和奇虎360已經從不同角度開始發起正面攻擊。前者有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後者則已切入智能手機與路由器領域。

特別是對小米的生態系統而言,一切都是以手機為核心,涵蓋智能硬件、內容、雲服務……而樂視從電視到做手機再到投資酷派,可謂滲入小米的腹地;小米開始構建視頻等內容業務,發力智能電視,這實際已經威脅到樂視的核心業務。

“隨著互聯網生態圈的無邊界化,二者的滲透越來越重合。”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指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360和樂視之間究竟會針鋒相對還是選擇聯手、兩者和酷派能否實現1+1+1大於3?時間將給出答案。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12

擬重大投資智能終端 樂視發布停牌公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458.html

擬重大投資智能終端 樂視發布停牌公告

一財網 劉佳 2015-07-08 12:25:00

有接近樂視的人士認為,樂視在公告中所指擬在智能終端領域進行重大投資,仍是圍繞手機這一智能終端進行布局。

經歷了連續兩日的跌停之後,7月8日,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

公告稱,樂視擬在智能終端領域進行重大投資,本次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公司在智能終端領域的影響力,為公司直接帶來大量的智能終端入口資源,對公司提高具有高粘性的用戶規 模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公司“樂視生態”的開放性,與外部資源共生、共 享、共贏,不斷創造全新的產品體驗和更高的用戶價值的理念。

該事項屬於尚未披露重大事項,且尚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等有關規定,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樂視自2015年7月8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披露相關事項後複牌。

有接近樂視的人士認為,樂視在公告中所指擬在智能終端領域進行重大投資,仍是圍繞手機這一智能終端進行布局。

在今年6月底,酷派發布公告稱,樂視移動旗下子公司Leview MobileHKLimited公司認購酷派集團18%股份,樂視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樂視董事長賈躍亭隨後在微博中確認了這一投資,稱樂視移動智能公司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開放閉環的樂視生態將推動酷派快速進入手機生態時代,酷派深厚的產研供銷、售後能力與樂視強化反(強烈的化學反應),全流程共生共贏。開放的樂視生態,正在推動傳統手機產業進步和變革。”

根據樂視公布的最新數字:樂視超級手機目前總發貨量已超50萬臺,七月份量產爬坡至40萬臺。不過,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告訴記者,和酷派方面的洽談尚處於資本運作層面,尚未落實到業務階段,什麽可能都會有。

而對於樂視和酷派未來的合作方向,馮幸透露,樂視會和酷派集團在手機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部合作,進行優勢互補,此外,樂視內容和酷派硬件也會進行全面合作。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除了手機入口,對於剛剛進入手機領域的樂視而言,更看重的是酷派作為傳統手機廠商的固有優勢——龐大的生產供應鏈能力。酷派的研發優勢、成熟的傳統制造和供應鏈、以及渠道優勢的價值,可以幫助樂視間接獲得在產業鏈內更多的話語權 。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87

賈躍亭近1億入股北青傳媒 或為樂視體育鋪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136.html

賈躍亭近1億入股北青傳媒 或為樂視體育鋪路

一財網 劉佳 2015-07-14 16:27:00

根據聯交所股權資料顯示,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出資9591萬元人民幣購入北青傳媒1953.3萬H股,每股平均價格為4.91元。在此次交易完成之後,對北青傳媒所持H股好倉由0%升至35.58%。同時,北青傳媒的股價漲幅高達46.15%,報7.6港元。

在投資酷派之後,樂視把投資的目光落在了北青傳媒。

根據港交所交易記錄顯示,樂視在深交所的上市主體,即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6日通過全資子公司Le Shi Internet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以每股均價4.91港幣購入北青傳媒19,533,000股,總代價95,907,030港幣,占北青傳媒流通H股35%。若以截止 2014年12月31日北青傳媒已發行的股份總數1.9731億 股計算,樂視占北青傳媒股本總額9.9%。

公開資料顯示,北青傳媒成立於2001年,主要業務為報紙版面廣告銷售,2014年營收為人民幣6.80769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廣告收入為3.60187億元,印刷收入為0.24658億元,印刷相關物料貿易收入為2.60567億元。

目前北青傳媒市值約為3億元。有業內人士指出,賈躍亭買入北青傳媒,或是為樂視體育上市鋪路。

2015年5月13日,樂視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披露了詳細的融資情況:以28億估值,融得人民幣資金8億元。該輪融資過後,樂視體育原控股股東樂視網的股份降到10%左右,樂樂互動(同一實際控制人)變為控股股東。

事實上,樂視體育在2012年時還只是樂視網的子頻道,直到2014年12月初,樂視網網站事業群執行總裁高飛對外宣布,樂視體育將剝離出來獨立運作。

同樣在2014年12月,樂視董事長賈躍亭也透露,體育已經到了產業化、市場化以及互聯網化的重要轉折階段,融資資金用於購買和生產內容版權以及底層技術改造。他做出預判,到2015年二三季度將啟動B輪融資,未來不排除到海外上市的可能性。

但由於體育行業面臨競爭激烈,資本投入密集,盈利周期較長等複雜的市場環境,其快速發展仍需要更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尤其是產業資源的投入,樂視為了降低該業務對上市公司造成的經營風險,減少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對樂視體育的持股比例進行調整,調整後樂視體育不屬於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不會主導該業務,並引入多個投資方。

根據此前樂視體育的整體規劃,主要從賽事、服務、內容、終端四個方面打造生態閉環,商業模式主要來源於廣告和付費收入。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52

樂視、東財漲停板頻打開 中小創龍頭“換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279.html

樂視、東財漲停板頻打開 中小創龍頭“換崗”?

第一財經日報 谷東 2015-07-13 06:00:00

有分析師認為,若中長期牛市繼續,會有成長性更為確定、估值更合理的新龍頭股出現,代替原來領漲中小創的個股。中小創在上周五又一次出現大面積漲停。

有分析師認為,若中長期牛市繼續,會有成長性更為確定、估值更合理的新龍頭股出現,代替原來領漲中小創的個股。

中小創在上周五又一次出現大面積漲停。但值得關註的是,樂視網(300104.SZ)、東方財富(300059.SZ)、同花順(300033.SZ)等前期領漲龍頭卻在盤中頻頻打開漲停。這些龍頭股是否還能在牛市下半場延續強勢?“中小創100”等估值更合理品種能否出現新的龍頭?

龍頭股能否延續強勢

“估值肯定還是很高。”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樂視網現在殺入的手機行業屬於紅海,目前也看不出公司在這方面有什麽優勢,並不看好其未來在這方面的成長性。另如目前仍在停牌的全通教育(300359.SZ),也看不出有成為偉大公司的潛質。因此對於這類前期漲幅較大的中小創龍頭,再次買入已經沒有什麽意義。

北京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也認為,牛市上半場,的確是越爛的公司漲得越高,這與A股的市場化程度以及投資者結構有關。但對於如樂視網等龍頭股,再重回千億甚至兩千億市值並非全無可能。因為只有通過資本市場,通過外延式並購擴張,才能做大做強,從這個角度來講,樂視網這類上市公司仍是值得投資的對象。

樂視網在登陸A股之後外延擴張不斷。近日,公司又擬與關聯公司樂視體育聯合投資北京益動公司,其中,樂視網以自有資金出資1000萬元,樂視體育出資500萬元,交易完成後,分別占北京益動總股本的13.33%和46.67%。

據一直看好樂視網的中信證券分析,此次樂視網聯手樂視體育投資北京益動,是其加快體育產業外延布局,打造樂視“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架構的又一進展。將有助於公司打造基於粉絲的運動健康社群O2O,為體育產業中的下一步的業務拓展和生態布局奠定基礎,未來有望為公司增添新的業績亮點。並且預判,公司外延收購步伐仍將加快,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提升“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圈價值。

東方財富也在近日繼續得到研究機構的推薦評級。安信證券認為,公司近日通過收購易真股份,獲得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牌照,打通互聯網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將助力公司持續推出多元化的平臺類互聯網金融理財服務產品,真正蛻變為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

但上述分析師仍認為,若中長期牛市繼續,會有成長性更為確定、目前估值更合理的新龍頭股出現,代替上述個股領漲中小創。尤其如樂視網等上周五盤中表現,已經說明再次領漲的能力出現下降,現在走勢應是資金自救行情。

誰來接棒領漲

而在上述私募負責人看來,大盤還會經歷一次相當慘烈的調倉過程。近期的大幅調整後,投資者已經逐漸認識到,哪些公司屬於更優質的“珍珠”,此番調倉也會去偽存真,更重視質量,優質股票會更受市場青睞。

但他同時認為,如果IPO暫停持續,會阻礙市場優勝劣汰。只有繼續推進註冊制改革,增加市場供給,包括後續新型戰略板推出,才能給投資者更多更好的選擇。

不過,在目前中小創公司中,仍有如“中小創100”所包括的估值相對較低、成長性較為確定的優質公司具備成為下一輪牛市龍頭的條件。

如被17家公司給予“買入”評級的陽光電源(300274.SZ)。國泰君安此前在一份研報中分析,公司布局分布式電站開發與運維、數據平臺、儲能和電動汽車,探索光伏後市場服務(智能運維、電費結算、電站資產質量評估),未來有望獲取售電牌照,由逆變器制造商轉型為能源互聯網平臺型公司。而國內千億儲能市場靜待“十三五”規劃和補貼政策落地,公司攜手三星SDI搶占鋰電儲能制高點,盈利將隨市場啟動而爆發。

上述策略分析師認為,目前很難判斷哪個行業中的龍頭公司會成為下半場牛市的領頭羊,但可以預見的是,必然還會與互聯網+相關,這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無論能源行業,還是醫藥行業等,若成為未來的偉大公司,互聯網的支持不可或缺。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89

樂視影業CEO張昭:“互聯網+影視”不是比燒錢 而是拼服務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4/932974.html

這位本身來自傳統電影產業的大佬,不知道什麽時候起,開始把互聯網掛在嘴邊,他要想法說服自己的團隊和投資人互聯網到底要怎麽“+”影視。

7.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江然

喧囂聲中,《小時代4》以6天破4億元的速度讓這部“中國第一個完整系列電影”步入收官。此時,該系列電影累計票房已接近18億元。除成就大批新晉明星與郭敬明的大紅大紫,這部“毀譽參半”的電影,還將始終伴隨其左右的主投資方、發行方樂視影業推到聚光燈下。

在非議不斷的“樂視系”中,樂視影業成長速度快得令人咋舌,1:10投資回報率……這一切不過發生在樂視影業成立後的3~4年間;兩年來名噪一時的《小時代》更是把樂視影業力挺的“分眾IP、精準營銷、互聯網電影”等名詞,捧上了天。

如果說樂視影業是疾行的艦艇,CEO張昭則是不折不扣的掌舵者。這位本身來自傳統電影產業的大佬,不知道什麽時候起,開始把互聯網掛在嘴邊,他要想法說服自己的團隊和投資人互聯網到底要怎麽“+”影視。

“‘布道’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用張昭自己的話說,“此前足足兩年別人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麽。到現在都還在統一思想。”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這話的時候,他剛剛從每周總裁例會上下來,會議的主題依然是“如何把樂視影業定位於互聯網+影視”。

外界卻認為《小時代》成就了樂視影業。對於這個觀點,張昭並不完全認同。“拉長時間值,《小時代》可能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拐點,這個拐點主要是在產業意義上,而非內容意義,是中國互聯網+影視產業的一個拐點。”7月21日,張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獨家專訪時表示。

至於樂視影業註入上市公司樂視網的時機是否已成熟等熱點問題,張昭稱,承諾過的事,是要兌現的。

《小時代》是“互聯網+”範本

NBD:《小時代》被評價為毀譽參半,也有觀點認為這部電影成就了樂視影業,所以想聽一聽您對電影收官的想法和看法,總結一下吧?

張昭:我也不想讓大家有誤解。什麽是“成就了樂視”?大的意義上,拉長時間值看,《小時代》可能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拐點,這個拐點主要在產業意義上,而非內容意義,是中國“互聯網+影視產業”的一個拐點。

我現在都不敢說“互聯網+影視產業”是不是原來的影視產業。“互聯網+”進來以後,可能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產品。現在的組合,是互聯網公司通過視頻網站的方式來和電影產業發生關系,大家的交集還在於視頻網站的內容,電影行業的內容。可能行業共識還停留在這個階段。

我一直在講《小時代》重要,到底為什麽重要?也有記者跟我聊天,因為它(《小時代》)的投資回報是1∶10,讓樂視影業在資本上獲得了很多支持和價值,這些也對;但不是最重要的,只是大家放大了這點。

實事上,公司也可以通過做其他電影來獲得估值,為什麽單獨把《小時代》提出來?《小時代》真正的意義是提供服務。首先,我個人是把《小時代》看成一個服務的媒介,這個媒介的背後就是15~25歲的女孩子。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獲得了一種方法和認知,對“成就”來說很重要。如果《小時代》的票房是遞減,我們的信心就無從說起,我也沒話跟團隊講。所以‘成就了樂視’更多是在這個方面。

NBD:到《小時代4》時,BAT等互聯網巨頭全都參與進來,怎麽看這個現象?

張昭:五大互聯網公司共襄盛舉(笑)。我覺得還是一種背書吧!這個意義更大。這是好事,所有顛覆者進入會促使我們進化、出新,加快培養能力。

對公司內部,要講清楚新的產業價值在哪里,講清楚“互聯網+影視”。BAT為什麽要進來?目的是獲取更多內容,還是獲取內容後為消費者創造、提供新的價值?“互聯網+影視”的“+”,其實是0到1的過程,要創造新價值。

《小時代》對中國電影行業和“互聯網+影視”行業來講,可以看成一個里程碑。因為有了一套分眾的服務理念拿來作為範例和討論。太失敗了不行,成功了也沒必要大聲歡呼,大家會誤會。關於《小時代》最後的票房是多少,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做產業模式,最好不要去宣傳“奇跡”。《小時代》連發4集,證明了它有持續提供服務的能力,我們的方法和方向是對的。若只看票房、“奇跡”,就很難複制。

NBD:奇跡是曇花一現?

張昭:用做產業的方式做公司,這一句話我已講兩年,大家現在比較容易接受。樂視影業是做“互聯網+影視產業”,而不是傳統電影公司。這是一個新產業,因為它真正的價值是服務。電影行業(的價值)是內容,互聯網行業是流量,這個新行業是“電影生活”,所以你進樂視影業看到的第一句叫“電影改變生活”。我們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成“互聯網+影視產業”。走到今天,《小時代》終於使得我們有了一個範本,很多問題的範本;但至少有範本了,至少證明用產業方式來做公司這條路可行,所以它變成了中國第一個完整的系列電影。

“大數據也不是一個神話”

NBD:外界比較好奇您跟郭敬明的合作關系。老電影人和新電影人、老企業家和年輕企業家之間的一次碰撞?

張昭:其實合作還是非常好。我們很一致,因為他要對他的粉絲負責,我也要對他的粉絲負責,大家的原點很一致——讓每一集作品給他粉絲帶來的服務能夠維持一個水準。最大的困難是大家對社會聲音有壓力。碰到困難時,大家就團結一起扛。因為情況非常複雜,在中國要創新挺難,壓力太大。

NBD:一人一口唾沫可以淹死你?

張昭:對。所以這事團結很重要。我們每一次都檢討,每個人回來都複盤,這能讓大家充分溝通。團結才能夠繼續下去。前幾天還在說《小時代4》的問題,其實我跟小四(郭敬明)之間都是這樣,他很明白我為什麽做這個事情,我也很明白他。

我們分工不同,應對情況,有各種各樣的應招,如果相互不理解,就要回到原點再來溝通。比如怎麽處理審查問題、柯震東問題、這麽多輿論的問題……處理問題時你是面對社會,也不一定每次都完美,所以要回到原點來溝通。

我覺得就是這樣一個狀態,跟他合作得很順。關鍵是他比較信任我,因為他很清楚跟我合作的意義,我的路數、目的是什麽,我也比較知道他,這就好辦,遇到狀況可以一起面對。

應該說這個團隊特別難得,兩年做4部電影,從2013年的暑期到2015年的暑期,上了4部電影仍然是同一撥人。

至於說社會上怎麽看,我覺得這很正常。我們做自己的事、有自己的想法,傳統電影行業有些評價,社會覺得有很多問題。我覺得很正常,你做從0到1的事怎麽可能沒看法,大家都會對你有看法,我們幹的這個事就是有非議的事。要想清楚,千萬別指望所有人認同,所有人認同的事是不可能創新的。我跟電影局的領導都這樣說,我說這個過程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不能要求太高,創新的事完全做對了就不是創新。

NBD:創新需要試錯?

張昭:對,要試錯,我們不追求成功,追求創新,這個動力很重要,我們有這個誠意,在用創新的方式做而已,你們(電影局領導)就支持一下吧,不要用老電影人的要求來要求我,不要用一個要求成熟導演的方式去要求小四。外界始終用創新方式來看待你做的事,這不容易。

但是我很感謝所有的人,包括電影局的領導、媒體、合作夥伴,能做完這事,而且能夠用平穩、持續的方式做完,我覺得是樹立了一個里程碑,挺不容易。大家沒法立馬理解,因為我也沒法跟電影行業說我不是你的人,你不要這麽看我,我沒法這樣說。我只能說我在做什麽,但是價值觀不一樣。

NBD:整個《小時代》系列您一直在說分眾IP或是精準營銷,具體到操作層面主要是依靠大數據?

張昭:其實第一集是小說的數據,第一集以後逐漸變成電影的數據,這些東西都很簡單,對於我們來講就是掌握這群人是誰、在哪兒、用什麽方式跟他們溝通、他們在乎什麽。

大數據也不是一個神話,它是具體為用戶服務的路徑。從第一集我們做的是很低幼的衍生品,到第四集就是高大上的衍生品,這是逐漸了解受眾的過程。很有意思,對一群人的心智進行運營。從商業模式去講,就是基於分眾心智的IP運營。

NBD:我們註意到郭敬明入股了樂視影業?

張昭:這個等到我們披露的時候吧。大家共同在創造未來,就應該共同分享,我們所有的創作者都是一樣的,導演也好、明星也罷,都是樂視的合夥人,用合夥人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因為本身我們就是做未來的,不用這個模式去分享,怎麽做呢?

“互聯網+把電影變服務業”

NBD:樂視影業一開始就定位於“互聯網+電影行業”,出於怎樣的考慮?

張昭:其實做樂視影業以前,我還是在比較傳統的電影產業。走到一定時候,會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是2017年開始,中國電影迎來全球化的節點。當好萊塢電影動不動都是15億、16億元票房時,中國電影產業到底有什麽樣的獨特價值?看看韓國、歐洲很多國家,加入世貿後,本國電影產業、內容產業都經受了特別多打擊。所以基於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全球化,第二個維度是互聯網。互聯網恰恰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能夠讓我們用互聯網時代的方式為大家提供服務。

做樂視影業,我想得很清楚,要做互聯網電影公司。2012年4月我們開第一次發布會的時候就是這個意思,足足兩年時間大家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麽。

WTO十年,其實我有很深的焦慮。我研究過世界上所有國家,所謂發展得好好的本土電影產業,怎麽讓好萊塢就給“糟蹋”了。人家是現代化機械部隊,你是民兵。我在海外很多年,太清楚好萊塢的影片。它擁有全球市場,所以能夠聚集全球人才、技術。我們怎麽發展民族電影產業里的出路,我認為就是跟互聯網合作,把它變成服務業。

NBD:深度挖掘內容背後價值?

張昭:對。好萊塢電影產業比例中,票房占到28%,但中國占到80%。如果我們能夠在票房猛漲同時,把服務能力,也就是產業延伸價值做出來,空間就很巨大。一方面要承認票房增長、內容創新都有非常大意義,但還要看到,好萊塢為什麽今天票房不漲了,是它內容不強大了?它是純粹靠市場擴張才逐漸走向這樣一個瓶頸。

國內現狀是,一方面好萊塢內容比我們強,另一方面我們在靠開電影院不斷擴產能,總有一天會遇到瓶頸。這個時候要創造民族影視產業的獨特價值,這個價值就是服務價值。這個事情外國人幫不了你,技術也幫不了你,這是服務能力。

中國電影行業現在處在一個比較大的轉身,這是另外一個我想傳導的觀點:絕好的“互聯網+影視產業”,是中國電影行業百年不遇的戰略機遇。對中國電影產業來講,電影一直是舶來品,國外強大很多倍。戰略機遇在哪兒?好萊塢跟矽谷間的溝通比較差,都太強大了,轉不過身來,比較傲慢。中國恰恰是內容沒有那麽強大,所以我們可以比較容易轉身。

我們首先要有提供服務的能力,而不僅是提供內容的能力,因為內容只是入口。內容背後的服務才是這個產業未來可能在全球化過程中獨樹一幟、本土化服務的價值。這些東西好萊塢解決不了,首先它是內容產業,其次面向全球,無法分眾,這是它的痛點。

NBD:內生式,而不是外延式擴張?

張昭:對,我們公司的思想到今天還在不斷統一,我不要求每個人都想得很明白,但必須堅持對的方向,要強調服務。這個產業如果這樣做下去,回歸到TMT行業,電影變成了媒介,內容走向免費,它的商業價值是在服務,這是一個趨勢。

我國電影產業今年可能有400多億票房,視頻網站現在主要是靠廣告,總體大概三、四百億,加起來1000億,這就是在“互聯網”和“影業”中間畫一個“+”號,1000億元。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號,變成從0到1的價值創造的話,它面對的是一個1萬億的產業,這叫“用產業的方式來做公司”。

NBD:您這種想法容易被理解嗎?

張昭:剛剛我們才結束了每周公司總裁例會。今天上午的話題就是關於公司如何把自己定位成“互聯網+影視產業”。我們是個什麽公司?不光是我們20個人的核心團隊,或者700多個員工要思考。整個互聯網視聽產業都還處在一個沒有想得太透的階段。

站在大產業的角度去看,中國過去的電影行業就是一個內容行業,大家消費的是內容,而不是消費一種媒介。但是怎麽讓內容變成媒介,很重要的是媒介背後是什麽,媒介背後就是用互聯網。這時候會發現“互聯網+影視產業”其實是個服務業。但要說明,我們沒有絲毫否認內容本身的價值。

外界認為樂視很奇怪,經常搞不清楚拍的是什麽。我們不是以內容來做標誌,而是以服務能力作公司標誌,所以會有《小時代》、《歸來》,它提供的都是對不同人群的服務。從電影行業來看,樂視影業是看不太清楚的,也不知道在做啥,一會兒拍這個,一會兒拍那個。

我這種思維對於傳統的電影行業、純粹的互聯網行業來講都不太容易接受,因為這是一個複雜的、創造性交融的過程,方向是一個新的主題,看不清。別人覺得你說得挺好,但這事怎麽達成?如果從資本的角度來講,做0到1的事會逐漸產生價值。但資本也不是馬上就看出來。尤其是互聯網的公司,做的都是關於未來的事。

“互聯網+”內核是服務的價值

NBD:如果非要貼一個標簽,您還是認為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

張昭:互聯網是一種思維方式。不是有一個互聯網的生意,才能夠被叫做互聯網公司,有這個標簽沒有什麽意義,咱們學不了就別學。關鍵是你的服務能力能不能不斷上進,你也可以把樂視影業看作是一個傳統公司,但是它的服務能力比一些互聯網標簽的公司強多了。

互聯網和電影產業結合的時候,對服務能力考驗很大。否則就是“買買買,燒燒燒”。試問過去五年,互聯網公司死的多,還是傳統行業死的多?一定是互聯網公司。為什麽會死?就是門口一個鞋攤那也在提供服務。互聯網提高每一個制造業的效率這是肯定的,但效率和服務是兩個概念。我要是資本的話,接下來會去看服務有沒有價值。

對產品行業來講,是從互聯網這兒學到用戶思維。用一些工具在一個場景里服務。互聯網不會設計具體場景,所以它要跟傳統行業結合。

NBD:要有一個落地的過程。互聯網+就是這個意思?

張昭:對。我現在每天都在開發一些場景想象的例子來說服我的團隊。什麽叫“電影改變生活”?比如時間回到2014年5月母親節,你在思考通過什麽方式來給母親提供一次服務。剛好《歸來》上映,你在網上給她訂了票,派滴滴送去,還有康乃馨、《歸來》的購物袋。看完電影、收到花、賀卡,第二天你母親去菜市場可以用購物袋,跟人說鞏俐怎麽樣、陳道明怎麽樣。這是一個服務包,讓她非常滿足。這就是一次很具象的服務,給50歲的人和30歲的人,由30歲的人來驅動。

做兒女的最麻煩的就是怎麽來孝敬母親,找不出招來。我挺感動的,因為《歸來》我去走了好多電影院,我跟(張)藝謀一起到各地去宣傳,電影院多了好多白發蒼蒼的觀眾,我們覺得特別有價值。《小時代》為什麽在7月2日上映?我們算了一個時間,大學放假,孩子們有時間,回到小縣城,給當年高中一個宿舍的幾個女孩買好票,同時訂了《小時代》電影里的那把傘,以後每一次下雨的時候用這把傘,會想起高中的閨蜜,共同經歷過風雨。這把傘會伴隨著她高中的記憶,這就是一次服務。

做《小時代1》的時候,萬達老板給我打電話,說我這麽高大上的電影院都讓女中學生給占了。我去萬達看,這個電影院一地狼藉,全是各種各樣小時代的宣傳品,我都不敢進去,也不好意思進,因為全是背著書包的女中學生。這會讓你覺得,這個產業更深的內容讓你感動,讓你覺得這次服務有更深的溫度,不是純粹為了票房。

NBD:感覺您一直在對媒體、投資人強調這個互聯網對於傳統電影產業產業的改造,但要想通這個道理很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張昭:大家關心的問題是這個(互聯網)。其實做企業也好,做產業的這樣一個引領者也好,你的基本工作就是布道。這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因為你要讓大家來做一些新的事兒。這個過程我很清楚自己的職責,我的價值也在這兒。等到大家都在做、都知道怎麽做了,那我就可以去做別的事情。所以過去我也說,互聯網企業沒進來的時候我拼命在講進來,等都進來了,有人給我做背書了,我就跑到電影院的場合,跟影院發行者講場景電影的事。有BAT這麽多人在那兒講互聯網,就已經成了一個大家認可的事情,現在是細節的事要開始落地,那落地找誰聊,就是影院。

其實我跟電影院已經講了兩年了,這也是一個過程。

在“互聯網+”這件事上,《小時代》是一個里程碑,但這個事已經結束了。所以對於過去來講它是一個終點,但是對於未來的服務來講,它是一個起點,才剛剛開始。

  • 每日經濟新聞
  • 祝裕
  • 每經記者 江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2

樂視的“鵟”給了360小米魅族哪些啟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4/151542.shtml

樂視的“鵟”給了360小米魅族哪些啟發?

8月11日晚上,經歷了一路狂堵,終於子超來到了中國電影博物館,這里正在舉行的是樂視體育的超級自行車的發布會,自行車的名字叫“鵟”,這個字讀“kuang”,這是子超在逛一個自媒體朋友的朋友圈時看到他打了這個字,於是專門問了這個字讀什麽?怎麽打出來的,因為在發布會的現場,子超一直認為自行車叫“狂鳥”,請大家允許我的天真和知識匱乏,不過子超還是覺得“狂鳥”比“鵟”更好聽一些。

關於樂視體育的超級自行車的介紹在網上有很多了,子超就不多介紹了,只是這次的發布會給了子超很多的感慨。在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子超認為未來的格局將不再是PC時代的霸主BAT,而是以360,小米,樂視,魅族為代表的“硬件四皇”的時代。這次“鵟”的發布會,對於做智能硬件的小夥伴們是一次不錯的學習的機會,子超將把這些感觸和啟發分享給大家,一起共勉。

第一眼上解決了酷的問題

做一款智能硬件的產品,首先要解決“酷”的問題,如果連第一眼都不入眼的話,那後面再好的材料,再棒的理念都沒有任何意義。其實在參加“鵟”的發布會的時候,有一個硬件四皇公司的公關朋友在子超的朋友圈里留言說子超去參加PPT公司的發布會了,子超覺得人家樂視的發布會現場效果非常不錯,而且讓人有一種很享受的感覺,於是留言給那個公關說就憑PPT你們就需要認真學習人家。子超覺得這個行業太浮躁了,在嘲笑別人的時候,要想一想你有什麽資格去嘲笑別人。樂視體育是一個很不錯的公司,最起碼子超通過這次發布會感受到了樂視做事情很認真,“鵟”第一眼給子超的印象真的很酷。

同樣是發布會,小牛電動的發布會就沒有讓人感覺到酷炫的感覺,在望京的大街上,隨便一個韓國的蹦蹦車都會秒殺小牛電動車。一個東西是否酷炫就在於你用這個東西的時候是否會有回頭率。子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和鳳姐一起吃飯或者和範冰冰一起吃飯都會有非常酷炫的效果,鳳姐是追求一種另類的體驗,範冰冰是追求的一種主流的價值觀體驗。我們做智能硬件,要不美到極致,要不另類到極致,反正中間的產物你去做有什麽價值呢?所以做智能硬件的產品酷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你的工業設計師必須是另類或者是主流中的極致者。但如果解決不了酷的問題,說自己的設計師多牛然並卵,畢竟是消費者在買單,買智能硬件酷是先決條件。

產品上的智能融合非常柔

第一眼印象看完之後,再看智能硬件就是看“智能”二字,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主要是傳感器的場景設計是不是融合的合理到位。樂視的超級自行車“鵟”將很多傳感器都融進了自行車上,而且是通過人們騎自行車的場景進行融合的,所以子超用的這個小標題是融合的非常柔。這件事情可以一分為三的看,第一個是你首先要了解自行車及騎行本身。第二個是你要了解現有的和自行車相關的,和鍛煉身體相關的所有的智能傳感器的屬性。第三個是將自行車的屬性和傳感器的屬性一起進行匹配,融合達到所有的傳感器是騎行場景驅動的,而非為了接收數據而去做的功能。

現在做智能硬件的產品有很多產品的智能都不是場景上的智能,而是功能上的智能。這個在2013年的時候,中國第一批可穿戴的創業者們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加高科技的功能而加,為了加傳感器而加傳感器,最後導致於產品的很多功能都有,就是沒有人用。當這些功能不是場景驅動的時候,人們很難去選擇使用他們,最終人們會選擇慢慢的遺忘這些產品。小米的很多可穿戴產品就是這樣被遺忘的,而360目前則選擇了互聯網+硬件的發展之路,屬於曲線的智能硬件發展,目前360所有的硬件產品必須是強剛需入口,在這個前提下在選擇用互聯網去優化和提升性能,達到漸進式“智能”。再回到超級自行車“鵟”上,在智能上的表現是“互聯網+傳感器+場景”的整體智能,這樣的智能會和硬件融合的更加深度,也會讓用戶感覺除了自身的酷之外,智能方面的酷也會隨之而生。

騎行愛好者們的發燒之做

現在自行車在一線城市雖然依然不少,但逐漸還是被電動車取代了。而二三線的市場還是大有人在的,但是否會買這麽高級的自行車呢?子超看了一下一些對於“鵟”的質疑?很多人會問誰才會買“鵟”?目前智能硬件產品只有兩種定位,一個是大眾消費,一個是高端人群或者發燒友人群消費。魅族的魅藍手機是定位的青年良品,這個定位很顯然已經超越了子超剛剛說的這種定位範疇,這樣的目標定位人群更加細分和精準,但是如果是否能夠真正的深入人心成為青年良品,還是很艱難的,畢竟在青年的機型上有360的大神和小米的紅米兩個品牌對陣魅藍,因此產品的定位,尤其是更細分的定位就代表了更加的窄眾人群,而面對競爭對手大眾消費的低價機型,是否還能夠堅守青年良品是一個非常值得考驗的事情。

這次超級自行車“鵟”,如果不考慮價位和用途,子超會毫不猶豫的購買,只是子超不是騎行的人群,已經習慣了開車,但子超也講了,這款產品其實是賣給追求酷炫和時尚的科技人群或者娛樂潮流的人群的。當然另一個非常強大的人群就是騎行發燒友了,子超的朋友老鷹基金的創始人劉小鷹大哥,他自己有一個飛鷹騎行俱樂部在創投圈很有名,而且小鷹大哥的基金還投資了黑鷹科技,有近4萬個車隊,60萬車友,這些都是騎行發燒友人群,“鵟”的騎行發燒友市場非常巨大。發燒這個詞是我們偉大的友商小米公司提出的,發燒這個詞當然也是更早的魅族黃章提出的,也許魅族的老白會將這個詞用廣普說成“發騷”,但確實是卡位非常精準的高端用戶,對於騎行發燒友來說,“鵟”都可以買回來放家里當一件工藝品。

騎行產業被社群經濟取代

從“鵟”的產品層面之外,發布會有兩個地方是非常值得所有做智能硬件的小夥伴們學習的,第一個是社群經濟,第二個是產業鏈的眾包。先說一下社群經濟,子超在《社群進化: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里提到了未來的互聯網經濟一定是現有社群後有產品和盈利模式的,未來社群經濟將會成為互聯網的主流趨勢。單看一款或者三款樂視超級自行車是非常難以顛覆整個騎行產業的,但是子超發現樂視超級自行車自身是強調社群社交的,而且這一方面的功能其實很強化,未來在城市的3公里左右都可以通過自行車自帶的對講機進行對話,另外APP的地圖里也可以約陌生人一起騎行,這些都會促進現實的騎行社群的建設,而且線下也有很多騎行活動和鼓勵社群建立的機制。社群是有能力改變一個騎行行業的,包括改變傳統的自行車產業鏈條,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小米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產業鏈這方面,子超想說樂視體育聯合很多企業一起在做這個騎行行業的大產業鏈,而且還是深度合作,深度和各個廠商達成了眾包合作的形式。比如說和平安保險聯合一起推出保險,飛鴿提供了制造和隨後的保養服務,中國聯通提供了上網包月卡,蝦米的音樂,ONEWAY的騎行套裝,各大銀行的分期貸款。這個產業鏈的眾包合作對於純互聯網公司平常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在互聯網公司只要做好產品就可以了,但子超還是要號召大家多學習這一點,咱們的智能硬件產品如果希望顛覆一個行業,就必須聯合更多的這個行業的產業鏈上下遊的友商一起做,很多人說樂視的運作資本的層面非常棒,子超還想補充一下,樂視的戰略方面包括剛剛說的行業和產業的布局也是非常不錯的。不知道360,小米,魅族你們如何看子超說的這一點。

智能硬件生態必然是垂直細分的產業鏈

中午子超和一個做VC的兄弟吃飯,一起聊起互聯網金融的創業,子超覺得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已經不再是P2P那樣簡單粗暴的玩法了,而是更加場景化的互聯網金融,比如通過一些現實生活的場景入口來達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這一點子超微創新一下叫互聯網金融的O2O垂直細分領域。這種場景化趨勢也可以從樂視體育這次發布超級自行車“鵟”可以看出來,樂視體育從互聯網+體育的一個非常垂直細分的場景入口切入體育專屬的智能硬件進行深耕耘。也就是說大公司講生態,一定是某一個垂直細分領域的產業鏈優化和閉環打造,而不是大而全的無規則的布局。可以預見的是樂視體育在之後還有圍繞體育的場景化推出更多的智能硬件產品。

其實360的智能硬件生態也是如此,雖然現在看是互聯網+硬件,但是360的每一個硬件的強剛需入口,間接可以做成家庭安全領域的一個生態圈,這個圈就是垂直細分的產業鏈,而且是場景產生的全新概念的產業鏈,是家庭安全生態圈。在一年前大家還都是張口閉口談智能家居,談家庭娛樂,實際上這些都是功能上的生態驅動的劃分,而近半年,除了360找到了自己的智能硬件的垂直場景生態外,樂視也在娛樂與體育的領域深耕耘著自己的垂直生態圈,這已經不僅僅是家庭娛樂或者電視生態了,更多的是場景生態。另一邊小米公司則除了手機的出貨量還暫時領先外,基本上智能硬件生態依然不得要領。而魅族則開始了另類的場景玩法,但青年良品畢竟不是正常的生活場景,這個方向的嘗試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一款發布會,其實是反映了一個公司的綜合能力,產品不給力再好的發布會外表也是不成功的,一款用心設計的產品,我們不能用不變的老眼光去看一些變動的問題,子超覺得這個行業需要更多的是沈下來做事,多看看這個領域的產品,不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多看看別人好的地方,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進步,這個行業才能進步,雖然子超的這篇從內容上不太嚴肅,但確實是“鵟”給大家的思考,一起共勉。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子超,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66

樂視雲也打“免費”和生態 賈躍亭說我們要去樂視化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8/151592.shtml

8月18日,樂視雲宣布要打造視頻雲服務生態系統,並沒有傳聞中的宣布A輪融資數額,樂視雲CEO吳亞洲只是宣布正式啟動,賈躍亭也沒有來站臺,而是通過雲直播進行了對話,他說樂視雲要去樂視擁有化。

之前傳言的所謂“爆炸性”雲產品主要是免費的視頻CDN、免費的行業雲以及生態雲合作夥伴提供不少於35%的收益分成。 

樂視雲是在2014年1月成立的,由樂視網與樂視控股雙方共同投資,定位就是視頻雲平臺。

相對於雲計算領域大家耳熟能詳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及服務),樂視雲打造的概念是VaaS((Video-as-a-Service)模式,用吳亞洲的話來說,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視頻行業的SaaS,主要圍繞內容匯聚、內容發行、衍生服務的視頻雲平臺。

樂視雲服務希望從視頻方向上發掘行業痛點:

第一,內容創意和制作,內容流通環節等相對封閉使得通路和輸出的渠道不夠完善,這些弊端通過互聯網傳播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從而成為雲視頻服務的機會。

第二,由於每位用戶的喜好不同,看的視頻內容也有區別。如果了解用戶歷史習慣,感知用戶需求,將最合適的內容通過輪播、點播等方式進行推送,將把效率最大化。不過這項技術現在並未實現,用戶更多是拍和看。

第三,渠道需要內容,內容需要流通,但並沒有打通缺乏彼此間必要的通道。

在樂視描繪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生態系統中,被賦予平臺位置的樂視雲一直在為其他業務提供技術支撐,比如樂視超級汽車。“造車只是樂視’SEE計劃’其中一環,汽車生態開放是其核心要義,樂視將借此打造覆蓋汽車上下遊產業鏈以及汽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生態圈,雲計算技術將為樂視超級汽車以及汽車全行業搭建平臺,形成生態營銷。”樂視超級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呂征宇如是說。

此外,賈躍亭對樂視雲進行全球化布局已經非常明顯。2014年12月9日,樂視就與微軟宣布展開全球戰略合作,雙方將采用基於微軟技術的Azure公有雲把樂視視頻雲計算服務和Windows Azure的媒體服務結合,打造服務全球的視頻雲平臺。

2015年3月,樂視雲與韓國最大的綜合類內容平臺-TheK的合作算是樂視雲在全球戰略上又一重要事件。他們簽訂了包括高清點播、演唱會直播、國際化通道、廣告視頻服務、電商視頻服務在內的合作協議。

 吳亞洲介紹,樂視雲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在超過60個國家、地區部署了600個CDN節點,擁有10T的出口帶寬,日均運行超過1億個動態加速設備。

在過去幾年中,樂視一直是以消費級市場的“顛覆者”形象出現,其為人們所熟知業務多集中在超級電視、超級手機等產品線。如今,在消費級產品白熱化的競爭與慘烈的價格戰中,產品利潤微薄,除了不斷擴大用戶規模之外,賈躍亭還需要增加更多高價值的業務,樂視雲所打的企業級市場就是賈看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01

360酷派撕逼續:酷派稱樂視入股征得了周鴻祎同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8/151877.shtml

奇虎360與酷派的恩怨又有了最新進展,9月8日晚,酷派副董事長蔣超發文“揭開紅衣背後的醜惡靈魂”,稱樂視入股酷派,“全程都是爭得周和360的同意“。

蔣超也在文章中炮轟周鴻祎“飛揚跋扈”,“想折騰他的360手機品牌,但未能得逞,擅自做主,在未得到董事長授權的情況下,拿大神手機打巨額折扣銷售,造成巨額虧損,導致銷量也下滑。”

9月8日早上,奇虎360宣布其已書面通知酷派公司,要求酷派公司按照股東協議內容,購買360在雙方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所持有的全部49.5%的股權,總價約14.85億美元。奇虎360稱,此舉是希望酷派立即停止違反合資協議的行為,停止其與競爭對手樂視資本合作後對合資公司奇酷帶來的持續性傷害。

事件的起因是酷派與樂視的聯姻。而奇虎360已經在之前與酷派成立合資公司。更為關鍵的是,樂視與奇虎360是已經幹過仗的敵人。酷派的做法顯然惹怒了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

當日上午,本次事件的主角酷派發布公告稱,應酷派集團有限公司的要求,本公司的股份已於2015年9月8日上午九時起正式短暫停牌,待本公司發出一項有關本公司與本公司一家非全資附屬公司之股東的潛在爭議之內幕消息公告。

以下為酷派副董事長蔣超微博原文:

不得不說的事:揭開紅衣背後的醜惡靈魂

酷派公司在董事長郭總二十多年的領導下,我們高管團隊都是謙虛謹慎,奉公守法,與人為善,視公司和個人的聲譽為生命,不想去傷害別人,但別人一再的逼你和誹謗你,我也得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全體酷派、奇酷、ivvi的員工,以正視聽。

酷派集團在去年下半年的重組後分成了四個BU,酷派、ivvi、海外和大神,其中大神作為我們在互聯網的線上品牌表現突出,出貨量過400萬臺,排在小米、榮耀後面的第三位,做為傳統品牌能排到第三位是郭總和大神當時的操盤人公司副總裁祝方浩的驕傲。周當時和雷軍嘔氣,看到我們的肥肉,找了很多人來要求合資,並願意做小股東,當時BAT都派人和我們談,但周說自己多牛,親自來做宣傳,我們在東莞談了很多次,我們是被他當時的真情所打動,就讓他成全他的夢想,但實在是沒註意他的為人。

談判後大概在今年一月差不多談完,周在一到五月也就來過三四次,什麽都不管,反而就想折騰他的360手機品牌,被我們酷派集團堅決擋回去,他一看不能得逞,擅自做主,也未得到郭董事長和我們這些董事授權,拿我們原有的大神打巨額折扣銷售,造成合資公司和酷派集團的巨額虧損,在公司用人上也未經過我們大股東同意,自己做主,完全沒把酷派放在眼里,囂張跋扈,不可一世,但結果我們的大神品牌打爛,銷量也下滑,我們在線上品牌排名已經在十名以後了。

約好的愛情我們酷派真的只能含淚進行下去,他的行為造成酷派的業績直線下滑,互聯網業務也沒有像他承諾的上去,股價也大幅下滑,期間我多次和他說過有沒有可能360來入股我們集團,他明確表示不敢興趣。

當時還是很多互聯網大公司想入股我們酷派,本著等360回心轉意的那天,我們都拒絕了。

其實和樂視的入股意向我和樂視的賈總和劉總兩年前就開始談了,我是非常敬佩賈總和劉總的個人魅力,為人正直可靠,說話擲地有聲,但因賈總身體當時不好,我還在香港看他和劉總,就沒繼續談下去,那時候我連周的名字都不知道,後來今年大概4月,賈總身體恢複了,我就代表郭總個人和他談,5月底決定入股酷派事項。

第二天我就在周的辦公室和他匯報了此事,他當面表示三點:1、他對入股酷派沒有興趣,2、他沒有錢,3、他對樂視入股表示歡迎,能增強三家公司的實力來打小米和榮耀。我也表示一定會把合資公司照顧好。大家愉快地結束談話。也是事後才知道他要私有化360,還在到處借錢,根本沒錢。

在6月的一天,賈總、郭總和他,還有我、潘總、齊總一起還特別聚餐,他和齊也都表示看好三家合作,大家都開心地酒聚人散。

我們全程都是爭得周和360的同意,酷派集團6月28日發表公告,樂視正式入股酷派,7月20日交割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這些消息都是公開信息,我們也通知了周和360,只到9月2日此人突然告酷派集團,不可理喻。

後面我知道原因了,8月28日周開了新產品的發布會,也沒有邀請郭董事長參加,也幸虧郭總沒參加,他講了一堆的黃段子,含沙射影謾罵酷派和郭總、賈總,估計現場的女同誌都臉紅了。然後後面幾天的出貨量和銷售量小的可憐,周對合資公司的前途一片渺茫,想把合資公司的員工全部甩掉,所以他才狠下心來訛詐酷派公司,這才有昨天的公告。

上述所訴若有假話,我不得好死,若周否認,也同樣不得好死。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與酷派集團和其它人員無關,我只是呈現事實,讓酷派、360旗下公司的員工還有社會上的人士認識這麽個人。

引進360完全是我一人的錯誤,所有後果我會承擔,我戰鬥,為了6000多酷派員工和他們的家庭,為讓這樣惡心的人,其他公司和個人不再上當,我會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

蔣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