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銀憂美經濟政策不明朗

1 : GS(14)@2017-01-12 08:06:27

【本報綜合報道】世界銀行暗批特朗普風險?世銀周二表示,美國經濟政策持續不確定性,可能令投資者在政策更清晰前維持觀望狀態,從而拖累今年全球增長。世銀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全球經濟增長或略為加快,因商品價格反彈,緩和商品出口國壓力,巴西及俄羅斯經濟衰退告終。今年全球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2.7%,而去年全球GDP增長2.3%,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最低水平。世銀表示,已發展經濟體今年增幅料為1.8%,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長將加快至4.2%。世銀預料今年美國經濟增長2.2%,去年則增長1.6%。不過,世銀指美國經濟政策持續不確定性,可能令投資者維持觀望狀態,從而拖累全球增長。世銀又預料,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今年增幅由去年的6.7%降至6.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2/19894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257

中美或爆發貿易戰投資市場添不明朗

1 : GS(14)@2017-01-19 08:06:37

■特朗普不是傳統政客,言論行為亦難以猜度,令中美爆發貿易戰的機會大增。 資料圖片



【財經專題】特朗普去年11月當選後,對華強硬政策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在去年12月更表示「一中原則」可以談判,挑戰中美外交底線,惹來中國強烈反擊。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表示不想打貿易戰,但多位專家表示,特朗普不是傳統政客,言論行為亦難以猜度,令中美爆發貿易戰的機會大增,成為今年投資市場最大不明朗因素。過往美國多任總統在選舉前,以批評中國人權、貿易為議題拉選票,但當選後都避免再刺激中國。特朗普則一改慣例,去年12月在中美關係最敏感的台海問題上連發三炮,包括在Twitter支持增加對台售武;接受台灣總統蔡英文祝賀當選電話,之後更公開指美國不應受「一個中國」原則制約。1978年中美建交後,美國總統均避免與台灣總統對話,每屆政府亦確認「一中原則」。特朗普的出位言論,隨即惹來中國強烈回應,指「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不可談判。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特朗普唔係純粹的政客,行為亦和一般人好唔同」。他指,特朗普在台海問題向中國挑機,中方只能強硬應對,中美今年擦槍走火的機會大增,而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對中美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都嚴重低估。瑞穗證劵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亦向本報表示,「特朗普和以往美國總統完全不同」。他指,特朗普之前明知對選戰非常不利,但還是採取親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立場,證明其外交政策並非考慮選票,而是有個人想法。沈建光指,過往中俄聯盟抗衡美國,如果特朗普拉攏俄羅斯對抗中國,「對中國是最可怕的情況。」特朗普在台海問題上挑釁中國,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沈建光指,特朗普是商人,理應以務實態度處理中美關係,但目前還沒有見到迹象,令人憂慮。除在台海問題上異常強硬外,特朗普在對華貿易亦非友善態度,委任多位對華鷹派人士組閣。包括提名曾抨擊中國的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出任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出任國務卿的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上任前,亦曾呼籲阻止中國在南海修建人工島。另外,美國媒體指,特朗普已向蘋果施壓,要求富士康等代工廠商,考慮在美國生產iPhone。沈建光表示,特朗普多番抨擊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近期言行顯示對華貿易政策將更加強硬。他指去年中國對美出口佔總出口的18%及經濟增長的4.4%,香港對美國出口也大部份來自內地轉口。另外,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Intel和AMD在個人電腦CPU使用中非常普及,中國手機絕大多數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經濟大受衝擊,是今年金融市場最大不明朗因素。記者:黃尹華 賴俊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9/199012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84

脫歐明朗 海外投資者回歸 英國樓收租 注意稅制改革

1 : GS(14)@2017-01-21 03:31:41

【明報專訊】本周二英國首相文翠珊首次明確表明「硬脫歐」,離開歐洲單一市場,並宣布英國脫離歐盟原則,掃除脫歐公投後不明朗因素,英鎊隨即上升。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表示,英鎊兌美元雖然最差曾跌至1.2以下,但明顯可見英鎊在1.2水平時有強大支持。倫敦樓市同樣受到投資者支持,第一太平戴維斯倫敦跨境投資團隊主管Rasheed Hassan表示,由脫歐公投之後至今日,他都未見客戶說因為公投結果放棄投資倫敦,「倫敦就是倫敦」(London is London)仍是這些投資客的信條。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第一太平戴維斯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海外投資者在倫敦中心區域的商業地產投資超過2015年,其中海外投資者的投資佔比為79%,較2015年的67%有多於10個百分點的增幅,投資額有輕微增幅,由2015年125.6億鎊增至126.2億鎊(圖1)。其中內地客和香港客分別佔商業地產總成交額的9.59%和10.14%。

中港韓置業客比例上升

主管海外客投資倫敦地產業務的Hassan表示,2016年第4季度他們比脫歐公投前還忙,很多亞洲客戶希望在倫敦投資,大多是中國內地客和香港客,韓國投資者較以往亦有增加。單論對倫敦住宅投資的現狀,Hassan用「re-engaging」(重新參與)形容,「住宅市場在過去6至7年曾經如同商業地產般非常活躍,直到政府開始調高印花稅,並開始調整房租稅率,投資者開始需要時間放慢腳步,適應『新常態』。英鎊貶值才令海外投資者開始重歸倫敦住宅市場。」萊坊亦分析稱,脫歐公投後諸多不確定情况下,地產投資相關的稅率穩定對市場有正面幫助。

受益英國政府的「北方經濟引擎」計劃,曼城、利物浦、謝菲爾德和利茲等英國北部城市為本港地產商格外推崇。Hassan表示,文翠珊進一步宣布脫歐計劃,令作為財政刺激措施的「北方經濟引擎」的基建計劃顯得更加迫切,進一步利好該基建計劃周邊的城市。

另外,第一太平戴維斯倫敦跨境投資團隊經理Oliver Watt表示,若投資倫敦以外的英國城市,他會將學生人口和去倫敦的便利程度作為首要兩個標準,例如劍橋、牛津、巴斯以及布里斯托爾和曼城。

本港投資客最愛通過Buy-To-Let(BTL)的方式投資英國,不過,去年英國政府改革了房租稅率,或對投資回報有所影響。以往,房東每年支付的抵押貸款利息可用以抵消個人收入(收租回報)稅單,改革後,抵押貸款利息將不再計為免稅額;另外,將房東所得稅稅率由20%、40%和45%統一為20%。該改革過程將於今年4月至2020年的4年間逐步推行,每年個人收入的免稅額減少25%,直至2020和2021年,免稅額減少至0。當地居民和海外投資者均適用於上述稅制改革。

抵押貸款利息不再計入免稅額

萊坊分析認為,BTL投資面臨較大壓力,一方面貸款政策有所收緊,另一方面,上述稅制改革收緊了收租房東的免稅額。隨着該改革推進,租金可能上升,不過,還需看海外人士移居英國和英國當地首次置業者的購買能力。萊坊預期將有更多房東出售手頭BTL地產,導致可供出租的住宅供應下跌。這些住宅雖然增加了待售住宅供應,料對英國住宅樓價影響輕微,其中海外人士較少的城市將受較大影響。另外,這一改革更有望增加build-to-let(以出租為目的新建住宅)項目。

[姚丁鈺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47&issue=20170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02

政治未明朗 歐元難看好 價值被低估 英鎊待回升

1 : GS(14)@2017-04-25 23:45:50

【明報專訊】歐元和英鎊相繼迎來利好消息,剛過去周日法國大選首輪投票,對商界較友善、政治立場較親歐的中間派人士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極右國民陣線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獲勝,其中馬克龍以2.1個百分點的輕微優勢領先馬林勒龐。歐元曾一度漲2%,創下去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之後歐元兌美元稍有回落,在1.085上下徘徊。

民粹主義的馬林勒龐雖然只以輕微差距落後,本不足以消除為市場帶來的政治風險,但第一輪投票過後的快速民調結果顯示,到第二輪選舉,馬克龍相對馬林勒龐的優勢或擴大至20個百分點以上。在第一輪投票之前,上周四歐元兌美元已升至今年3月以來最高點1.078,FXTM富拓研究分析師Lukman Otunuga表示,歐元在大選前緊張不安的情緒中,雖然表現出抗跌性,但投資者仍然不應該幻想歐元人氣有本質改變,政治不確定因素依然是歐洲的長期主題,歐元大幅反彈或為長線空頭投資者提供機會,推動匯價走低。

瑞信:美元強勢 歐元上升空間有限

瑞信維持對歐元的看法,認為3個月對美元目標價為1.03,12個月目標價為1.00。瑞信亞太區投資策略師邵志銘(圖)認為,歐元兌美元前景並非樂觀,看跌多過看升。他預計第二輪投票馬克龍勝出的機會有六成半;馬克龍如若在第二輪投票勝出,歐元仍有機會上升。不過,長期來看,歐盟和美國的息口走向差異、強勢美元,均不利歐元,上升空間將非常有限。他預料,歐洲央行在本周四舉行的利率決議將按兵不動。至於6月會議,隨着歐洲4月PMI數據轉好,高達56.8,創6年新高,或能令歐央行離縮小買債規模更近一步,但預料不會出現非常顯著的動作。

籠罩於脫歐陰霾之下的英鎊,在首相文翠珊突然宣布提前大選之後,最高曾抽升2.6%。去年脫歐公投文翠珊接替卡梅倫出任首相後,曾多次表示將留任至2020年才舉行大選,此次提前大選,被市場解讀為利好消息,有利增強市場對文翠珊的信心。

百達資產管理高級投資經理Shaniel Ramjee表示,選舉對英國政策的制定有穩定作用,有助組成一個強而統一的政府。6月8日選舉中,文翠珊所在保守黨極有可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為英鎊提供支持。

歐央行本周料按兵不動

邵志銘稱,相信文翠珊在決定提前大選之前,已經計算過風險。如若當選,有利於令脫歐談判更加順利,增強信心。就英鎊匯價,瑞信一直以來都為看好,尤其是脫歐劇烈貶值後,價值已被過度低估,「買英鎊的風險低過沽英鎊」。瑞信對英鎊兌美元的3個月目標價為1.28,12個月目標價為1.30,邵志銘料該目標近期有機會上調。

英鎊倘跌至1.20 絕佳低吸機會

市場對提前大選這一做法對英鎊匯價的影響亦有不同聲音,認為並不能對文翠珊的脫歐談判產生實質幫助。新加坡銀行外匯策略師Sim Moh Siong表示,如果文翠珊不肯改變她現時的「硬脫歐」立場,即離開歐洲單一市場並收回邊境控制權,即使文翠珊在英國內政治地位得到鞏固,亦不足以令歐盟給出有利英國的談判條件。此外,歐盟領導人現時主要希望以對待英國脫歐的強硬態度警示其他有意脫歐的國家,「看好英鎊可能還言之過早,我們現時不會急於追捧。不過不可否認,英鎊價值仍被低估,未來6個月內若脫歐談判遇挫令英鎊下跌至1.20或以下,英鎊將是絕佳『買入』貨幣」。

姚丁鈺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01&issue=201704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22

美減稅乏助益 消費股未明朗 富蘭克林:就業表現須與股市區分

1 : GS(14)@2017-04-28 00:46:27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今日將公布稅改計劃,他接受訪問時聲稱稅改將「大幅」降低企業稅。富蘭克林入息基金經理兼消費研究團隊負責人Matt Quinlan表示,特朗普的不同稅收政策安排對消費股可能有截然不同影響,或會因為邊境稅遭殃,也可因為減稅受惠。不過若按照原有提案,企業減稅恐怕不足以抵消邊境稅為服裝等進口類消費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市場多數也認為零售、汽車和煉油業會受衝擊。

雖然特朗普此前新醫保法案闖關失敗,但畢竟稅改在國會內支持度較高,問題只是在於具體安排。彭博報道指,白宮管理及預算局主管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稱,即將發布的方案可能無法保持收入中立,因此有效期可能僅限10年。擔任眾議院議長稅收顧問的George Callas甚至表示有效期可能只有短短兩年。由於邊境加稅和企業減稅對企業影響截然不同,服裝、汽車等消費股則更易處於風口浪尖,貿易稅的負擔可能隨時沖淡企業減稅帶來的利好,因此值得關注。特朗普撤銷奧巴馬醫保法案此前遇阻,打擊了市場對特朗普推行稅改的信心,特朗普亦未有就稅改透露更多細節。

不足抵消邊境稅負面影響

Quinlan認為,若按照特朗普原有提案,企業減稅恐怕不足以抵消邊境稅的負面影響。市場亦對稅改內容有廣泛猜測,不過多數認為對零售商、汽車商和煉油廠可能有負面影響,眾議院議長Paul Ryan提出的邊境調整稅(Border Adjustment Tax,簡稱BAT),被納入法案的機會較小。

市場肯定稅改推動企業減稅的可能,但減稅幅度仍具爭議。Quinlan認為將稅率降至特朗普最初計劃的15%機會較小,但就有機會降到22%至25%。「相比現時35%稅率,25%已經足夠幫助企業改善盈利。」Quinlan認為,雖然美國就業數據和收入增長均為樂觀,消費需求有所改善,但需要對「股」和「人」加以區分。消費股仍然處於周期早期,暫時還未見到明確方向。

Vontobel:實體店具增長潛力 難被取代

大眾需求和升級需求均為消費股投資需要關注的焦點。Vontobel資產管理全球股票策略團隊投資組合副經理Ramiz Chelat表示,雖然電商已經成為零售業的重要威脅之一,但人們的便利需求並非網購可以滿足,人們仍然需要到就近實體店購物。另外,便利店提供的新鮮小食,例如7-eleven的魚蛋,既有助吸引客流,又能推高利潤率,具有增長潛力。

大眾市場之外,高端市場亦不可忽視。高端化妝品不但迎合中國甚至發達市場的消費升級需要,還有助企業在電商競爭中以忠誠度優勢取勝。Chelat稱,中國就是電商發展的其中一扇窗,網購降低了新競爭者進入市場的門檻,亦降低了廣告精準投放的難度。

在此形勢下,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個人護理就是一例。隨着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可以見到消費者化妝品需求向高端化妝品的轉移。

中國市場帶動高端化妝品需求

不過,並非所有消費品都如同個人護理一樣能夠恰逢機遇。Chelat就提出,自有品牌的崛起可能是電商之外,消費品行業面臨的另一挑戰,德國非上市的私人連鎖超市Aldi就是一例。事實上,已有見到消費者以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取替以往全球品牌的趨勢,只是還未受到市場廣泛的認識和重視。

明報記者

[姚丁鈺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61&issue=201704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57

美縮表 無礙港股樓再上陳永陸指不明朗因素消除 施永青:大時代再臨

1 : GS(14)@2017-10-09 03:15:32

■未受縮表消息影響,apm天橋昨午仍出現晉海睇樓人龍。李家皓攝



【本報訊】美國下月啟動縮表,市場估計港股樓牛氣不受阻!美國聯儲局本港時間周四凌晨一如預期宣佈啟動被視為「收水」行動的縮表程序,但對於過去8年受惠低息及資金氾濫環境而水漲船高的樓市及股市,專家及業界均表示縮表影響微,基金經理林少陽指股市仍未到估頂階段;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更相信股樓有機會進入一個「更大時代」。記者:莫亦熙 陳東陽在縮表消息下,恒生指數昨未有大震盪,收市報28110點,跌17點或不足0.1%。主板全日成交額達1,084億元。即使跌市但多個板塊繼續熱炒,內房股恒大升4.6%再破頂;濠賭股美高梅漲3.5%;H指在比亞迪及一眾券商股帶動下逆市向好,升24點或0.2%,收報11198點。以立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林少陽認為,市場已消化縮表消息,對港股「唔估頂,估嚟冇意思,就算指數唔郁,但個別股都有唔錯升浪,市場資金喺度,一路冇走過,仲有資金一路入緊嚟」。他認為股市仍未過熱,「除非成交額去到2,000至3,000億,出現一兩次,先至要擔心」,目前可以留意科網、環保及內銀等估值相對落後的股份。


恒指年底望30000點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亦指縮表規模未算大,大市昨仍錄得過千億元成交,加上對息口敏感的地產股未見大跌,認為縮表影響不大,反而因為不明朗因素消除下,後市仍有力再上,估計恒指下月可挑戰2015年「港股大時代」高位28500點水平,而年底則上望29000點至30000點。至於樓市方面一樣未見淡風。下季將有超過5,000伙新單位有望應市,發展商齊聲高呼樓市不受其害,下半年散貨壓力最重的新地,扣除已開價的日出康城晉海,系內尚有4項目、涉及近2,000伙短期內推售,集團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昨指市場資金充裕,相信縮表對樓市影響不大,且料加息幅度不大,晉海將會日內加推,涉及不少於104伙。


資金流向非債券市場

晉海昨午如常開放示範單位,惟人龍不及周三首日開放予公眾,且參觀者對縮表不甚了解,市傳項目累收逾2,300票,較首張價單208伙超購逾10倍。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亦指縮表對本港股樓影響不大,旗下OASIS KAI TAK周三深夜加推90伙輕微加價1%至2%,折實平均呎價22,791元,將於周日賣樓。至於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更表示,市場將縮表解讀為對世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只是傳統分析,他個人傾向相信縮表影響視乎資金流向,資金一旦流入非債券市場資產如股票、物業、黃金,反而有機會刺激價格上升,股市及樓市將進入另一個「更大時代」,預期第4季將會出現「股跑贏債,股跑贏樓」情況。



睇樓客心聲

梁女士:「睇吓啱唔啱先決定買唔買樓,如果係嘅話隊晒啲錢落去、full pay,咪由佢加息囉,唔擔心樓價波動。」


廖先生:「睇咗樓一段日子,想買啲細單位,一房或者兩房。冇聽過乜嘢係縮表,正路嚟講,樓價負擔得到就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22/20160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03

不明朗政治因素消退 紐元反彈料未完

1 : GS(14)@2017-11-19 15:31:50

【明報專訊】最近全球多家主要央行都逐步調整自身的貨幣政策,雖然新西蘭央行上周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暗示可能提早加息,對經濟和通脹前景較為樂觀。消息帶動紐元做好,兌美元曾觸及兩周高位0.6980,稍為從最近數月的跌勢中喘息過來。有大行認為隨新西蘭政治不明朗因素消退,緩和匯價下行壓力;加上投資者早前未料及央行偏鷹取向或追入紐元等因素,紐元仍有上升空間。

新西蘭央行早前表示,工黨新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加上紐元偏軟,可能帶動通脹速度加快,消息刺激紐元向上。該行同時預測可能在2019年第二季加息,比早前預計的時間提前3個月,市場對明年8月加息預期機率亦升至100%。自今年9月新西蘭大選以來,紐元已貶值超過5%,主要因為政治不明朗因素,特別是新政府對央行政策目標的調整方面不確定。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表示,紐元自大選以來一直向下,直至10月底才企穩,但反彈乏力;即使代理行長Grant Spencer的講話帶來支持,紐元面對的壓力亦不容忽視。

表態支持新TPP 外貿前景明朗

對於未來計劃於新西蘭投資購買物業的港人而言,近期最大壞消息莫過於當地政府計劃明年初起禁止海外投資者購買二手樓,以遏制樓價向上,這同時影響紐元走勢。摩根士丹利策略師於報告中表示,由對G10貨幣的脆弱性分析得出,澳元和紐元最易受到與住房有關的風險衝擊;並建議投資者沽出紐元、澳元和加元構成的一籃子貨幣,買入歐元和美元。華僑永亨銀行報告指出,當地政府表態支持新《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或意味該國對外貿易前景變得明朗,加上央行偏鷹立場,為紐元帶來支持;惟乳製品價格疲弱,或導致紐元兌美元於0.70水平遇阻力。

花旗:短線看0.7

技術分析方面,花旗認為美國稅改不明朗因素或利好紐元,加上早前投資者未有預計央行取態偏鷹,不排除他們追入紐元,故紐元仍有向上空間。該行指紐元近期弱勢主要來自政局不明朗,隨着這些因素消退,下行壓力或減退;若通脹數據理想、經濟表現強勁,央行或於明年第三季開始加息,為紐元帶來支持。該行稱紐元兌美元相對強弱指數已從超賣水平回升,匯價亦於0.6818作重要反彈,預料短期上升機會增加,後市先於0.6818至0.7188區間上落;0至3個月預測0.70,6至12個月為0.71。英皇外匯報告則稱,若紐元後市跌破關鍵支持0.6818,將確認紐元展開新一浪跌勢;預料延伸下試目標為0.6670水平,關鍵位0.65。

各國貨幣政策逐見大方向,自聯儲局定出下任主席人選後,市場對當局未來政策取向的憂慮稍為緩和,焦點轉向稅改。上周美國參議院透露本身的稅改與眾議院的版本出現分歧,進度受阻;加上美國11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97.8等利淡因素,拖累美元於上周亦結束連續3周升勢。美匯指數突破94關口後水平整理,未見進一步突破動力,上周累跌0.58%。本周眾議院可能就修改後的稅改議案投票,市場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另一焦點為當局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屆時能進一步預示12月加息機會。

油價暫難突破58美元

此外,最近中東局勢進一步升級,巴林指控伊朗攻擊沙特阿美能源公司於當地的石油管道,沙特阿拉伯亦稱會加強國內石油設施保安,刺激油價升至接近每桶57美元水平,而且連同上星期已連升5周,創去年10月以來最長升浪,一共累升14.3%。有分析師指出,雖然中東地緣政治局勢變化不定,但今次緊張局勢足以把市場推向邊緣,加上美國供應增加,能阻止油價大幅下滑。涂國彬認為,油價短期阻力位於58美元 ,一時難以突破,回到56至58美元震盪區間。

王俊騏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92&issue=2017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44

筆繹樂乎:北水重臨 後市走勢趨明朗

1 : GS(14)@2018-02-25 03:16:57

今天是本欄在戊戌狗年首次同各位見面,在此恭祝大家新一年在股途上一世易發,一世富有,代代無憂。回顧雞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港股順利升近600點收市,至於整個雞年,港股更累升7,754點至31115點收爐。論升幅高達33.2%,為2009年牛年以來表現最佳的生肖年。雖然國指亦升2,731點或27.9%,可能與最厲害的國企都已盡數「染藍」有關,以致國指走勢明顯跑輸恒指。回顧港股十年來農曆新年後首個開市日表現,當中僅有五年的開市日錄得升幅,即是恒指在新春啟市收紅盤的機會僅五五波而已,周二狗年開市一刻,確實紅盤高開,但可能在缺方向及缺北水的情況下,市況反覆掉頭回落,再加上滙控(005)公佈業績後稍迅預期,使恒生指數最終收市跌241點,靈犬首天交易日哮不響,成交更萎縮至1,078億;周三在完全沒有甚麼迹象的情況下,恒指又來個拗腰彈,最終升558點,靈犬突然發威;惟昨日國內A股市場春節假後重開,在不負眾望的情況下,紅盤高掛;再者,隨着國內春節假後港股通亦從新啟動,意味着會有北水再度重臨,但港股卻出乎意料地又再調頭向下,全日港股收市下跌466點;但筆者所見,大市方向尚未能得到確認,因為假期後的成交金額亦見萎縮,可能是國內投資者暫未悉數出動,北水在現階段仍屬熱身狀態,待長假情緒消散過後,北水再趨活躍,港股才出現真正較清晰的方向。踏入二月下旬,很多因素亦會左右大市上落,首先是上市業績期將如火如荼展開,滙控率先交出了成績表,港交所(388)亦將於下周三公佈業績。另外,北京兩會三月初即將召開,屆時會否有利好後市的經濟措施出台,亦屬萬眾期待的大事項。兩會前後由中國官方發表的經濟數據,亦是一直以來筆者極為關注的走向。香港旅發局剛公佈,今個農曆年假訪港人數大增一成,筆者亦見香港各個旅遊區也擠滿着購物的人潮;正因如此,相信澳門也一定會受惠;筆者認為澳門主要收入來源為賭業,旅遊業暢旺,賭業亦是最終受惠者;筆者認為賭業股於去年一直被忽視其基本因素,所以投資者不妨在大市缺乏方向情況下,順勢跟風炒轉賭業股,相信可以有大利可圖。此外,世界各地流感肆虐,驅使相關醫藥股成機炒作,但筆者認為,此類股份只屬周期性炒作,投資者欲投資此類股份時,宜多做一點分析,才可落注。許繹彬耀才證券行政總裁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3/203123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74

白宮震盪 美股開市挫300點 貿戰影響不明朗 加元跌幅擴大

1 : GS(14)@2018-03-12 02:03:41

【明報專訊】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突然請辭,恐令貿易戰形勢惡化。道指開市曾跌逾300點,至今早零時道指跌幅收窄至170點。美匯指數跌至89.5左右。加拿大央行昨宣布利率按兵不動,表示貿易政策形勢為環球及加國前景帶來愈來愈多不確定性,重申可能需要繼續寬鬆。美元兌加元升幅擴大至0.6%,報1.2963。歐元區第四季GDP修正值按年增長2.7%,維持10年來最高增速,符合市場預期,為連續19季維持經濟擴張。歐洲股市午夜前卻反彈。

小非農新職遠勝預期

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俗稱「小非農」的ADP私人市場職位在2月增長23.5萬個,遠超分析師預期的19.5萬個。1月私人市場職位亦上調至24.4萬個。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師Mark Zandi表示,就業市場非常火爆,有可能過熱。隨着政府開支增加及減稅,職位增長將會加快。上月失業率維持在4.1%,接近經濟師認為的充分就業水平。

美國上月普遍行業職位增加。休閒和酒店業增長了5萬個職位,專業和商業服務的職位增4.6萬個,貿易、運輸和公共事業則增加4.4萬個職位。整體來說,貨物生產行業增加了3.7萬個職位,而所有與服務相關的行業則增加19.8萬職位。雖然就業市場收緊可能會對工資產生上行壓力,令通脹上升,促使聯儲局加快加息。不過在貿易戰陰霾下或影響商界招聘投資信心。

鋼鋁徵關稅 大行籲炒礦股VIX

法興策略師Kokou Agbo-Bloua向CNBC稱,倘時機把握得好,礦業可能有短炒機會。他建議可購買金屬和礦業板塊的波動率(VIX)產品。購買波動率產品代表預計有關股份的波幅將擴大。他說,由於美國向鋼材和鋁產品徵收的潛在關稅尚未實現,而共和黨內也存在一些反對聲音,只要時機把握得好,可買賣礦業公司和鋼鐵生產商的股票。

2月美股基金贖回額 歷來第三高

不過,他警告若關稅落實,金屬及礦企的利潤率下降,那將會是一場災難。倘實施關稅,汽車製造商也將損失慘重。摩根士丹利的報告稱,寶馬是最易受關稅影響的車廠,其全球銷售額的20%都在美國。根據投資研究機構TrimTabs的數據,投資美股為主的基金,2月被贖回411億美元,金額是有紀錄以來第三高。以散戶為主的共同基金流出215億美元,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亦流出196億美元。若非企業回購股票作緩衝,上月股市跌勢可能更急。上月美國企業回購額達1511億美元,為歷來最高。

(CNBC)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26&issue=201803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35

彭博:關稅不明朗 中石化推遲購美原油

1 : GS(14)@2018-08-04 11:56:2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114&issue=20180804
【明報專訊】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中國最大煉油商中國石化將推遲購買9月付運的美國原油,直到中國對美國原油何時加徵25%關稅明朗化。

7月8月進口美油料按月減半

消息人士稱,由於紐約原油價格與布蘭特油價的折扣收窄,中石化已減少購買美國的石油。美國7月有4艘超級油輪向中國付運,較6月的6至7艘有所減少。中石化更沒有購買任何8月進行裝載的美國原油。

ClipperData商品研究總監Matt Smith表示,中國7月和8月的美國石油進口量,將會是6月的一半,相信與潛在的關稅,以及紐約原油與布蘭特原油價格差距收窄有關。他預期,中國減少購買,印度可增加購買,彌補中國部分購買量。亞洲其他潛在買家可能是韓國和台灣。反觀歐洲市場對美國原油的需求已經飽和。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考慮向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貨品加徵25%關稅,美中貿易緊張形勢加劇。中方昨威脅,將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25%、20%、10%、5%不等的關稅。

(彭博社)

[國際金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