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不露面的陳振聰,一直遙控着千億爭產案部署。 由於老爺王廷音欠背後盛傳有大班江湖人士支持,如今「身嬌肉貴」的陳振聰,自不能有半點閃失,故長期乘搭私人飛機Gulfstream 450在空中穿梭,教所有人無法掌握其蹤影。 然而隨着一個昂貴壽司店的開幕,陳振聰卻不慎洩露了其行蹤。原來這幾個月以來,他一直身處日本,吃喝玩樂享受世界。 養精蓄銳,為的就是應付下週一開庭的爭產案大戰。 下星期一,千億遺產案將在法庭上展開第二場角力戰,自稱唯一受益人的陳振聰要求設遺產管理人,以保護龔如心的遺產。龔、陳兩家將就委託哪間會計師樓據理力爭外,陳振聰的律師更指出,龔如心老爺王廷歆與兩份遺囑都無關,不應涉及入爭產案。 早在○二年,王廷歆與龔如心的世紀爭產官司期間,就一直盛傳一班有勢力人士在背後支持王廷歆打官司,當中包括雄霸香港仔魚市場的江湖大哥「掙爆」,及各路江湖人馬均有籌款打官司,以圖能在巨額遺產中分得甜頭。 空中神秘人 由於牽涉人物極為複雜,在爭產案的關鍵時刻,陳振聰為保自身安全和保持低調,由始至終都行蹤神秘。外人只知他乘坐私人飛機Gulfstream 450漫遊天際,在空中指揮遺產戰的進程,具體行蹤則無人能知,就連軍師朱偉民,也稱不知陳振聰身在何處。 直 至上月二十日,中環雲咸街一間昂貴壽司店開張,終於洩露了陳振聰的行蹤。壽司店開業當日,包括唐英年、林建岳等名人紛紛來捧場享受萬元壽司宴,足見該店來 頭不小。而這間名為「鮨久」的壽司店,更與全日本昂貴壽司店「久兵衞」合作,有壽司之父之稱的今田洋輔,也親來鋪頭坐鎮,炮製壽司服侍各界名人。 陳振聰被發現與壽司店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是緣於開張當日,陳妻譚妙清帶同一眾律師團,來臨「撐場」豪飲豪食外,本刊更發現壽司店樓上另闢兩層私人俱樂部「Qube」,專招待城中富豪飯後上樓消遣。資料顯示,該私人俱樂部的登記股東是應勤民,他同時身為宏霸數碼的董事。 親信出面搞生意 在英國上市的宏霸數碼,幕後老闆正是陳振聰,龔如心生前亦以「Veron International」公司名義持有二成一股權,到死前四月,再斥資四億七增持至約兩成八權益,陳振聰則持股約二成七成為第二大股東。 而「壽司之父」今田洋輔訪港數日,全程亦有一架豪華勞斯萊斯房車接載,該車登記車主為楠樺置業,其董事分別為陳振聰的兩位弟弟:陳振鴻和陳振國。陳振聰寶雲道的豪宅楠樺居,亦是由楠樺置業持有。 為 追查陳振聰與壽司店的淵源,本刊前往東京銀座「久兵衞」壽司店本店,訪問今田洋輔。結果今田洋輔一見陳振聰的照片,即開心地透過翻譯向記者說:「我認得 他,他來這裡吃過飯。」其後記者再拿出龔如心照片時,他即開始警覺面色一沉,把手放在嘴邊由右拉至左扮拉鏈狀,示意會封口:「名人的事我不可以講太多!」 然後不肯再回答其他問題。 其後,今田洋輔一些徒弟私下告訴本刊,原來陳振聰是這裡熟客,而且由八月份開始就留在日本,平均一星期都來幾趟「幫襯」,每次都由今田洋輔親自招呼。 瘋狂愛上日本 「他每次來都很有排場,坐的是勞斯萊斯和名貴房車Century,他有時和太太來,有時和一些做生意的人來,說的都是廣東話。」該徒弟說,他們對陳振聰印象深刻,是因為他每次都全場每人打賞一萬日圓(約港幣七百元),而且他自己不喝酒,卻經常開名貴清酒招呼店內上下員工。 「可 能日本沒有人認識他,所以他不會要包廂,而是喜歡坐在壽司吧台看師傅做壽司,他最喜歡吃的就是燒拖羅魚面珠肉,叫完一客又一客。」該徒弟憶述,陳振聰的話 很多,反而身邊的太太和其他人就聽他說。有時候又以簡單英語和店內員工交流,最喜歡問日本還有什麼地方好吃和好玩,對浸溫泉的地方也特別有興趣。 「聽他說年輕時已喜歡日本,經常來旅行,最近二個月也是來度假輕鬆,聽說他這次行程是住在新開業的半島酒店。」 店 內徒弟也憶述,陳振聰似乎並不緊張保安,也不見有保鏢陪他進店,反而有時吃得高興了,還會把隨身攜帶的數碼相機拿出來,在店內到處拍照。「我們都知他是有 錢人,但不知他是香港的名人,反而他很隨便,看見師傅做一道菜出來,他就會拿出相機仔細拍下,有時又喜歡跟師傅和我們合照。」該徒弟找到陳振聰在店內的幾 張留影,都是他吃壽司及與太太的合照。 邀請師傅來港 遠道日本,陳振聰很放心自己的行蹤不會曝光,一來沒有人認識他,二來這間壽司店消費頗貴,據店內徒弟表示,最便宜每人要數千港元,普通人花費不起,香港遊客自然很少會進來。「他每次埋單不過十四、五萬日圓(約港幣萬多元),但給的貼士卻更多。」 對於龔如心,該徒弟則表示沒有印象,相信只有師傅今田洋輔才有可能認識,他們最近所見,陳振聰都是拖着太太前來。 陳振聰對日本壽司情有獨鍾,並傾心於今日洋輔的壽司絕技,他八九月日本之旅後,其得力助手應勤民的私人俱樂部樓下,於上月尾開始經營「鮨久」壽司店,並邀來今田洋輔鎮店作技術指導,且全程以陳振聰家族的豪華房車接送,雙方關係不言而喻。 而「鮨久」壽司店的董事黃浩,也同是私人俱樂部「Qube Club」的董事,兩店上下相連一併經營。黃浩本是娛樂圈中人,曾先後擔任劉錫明、鈴木仁等的經理人,其母更是影星于莉的姨母,近年夥拍上應勤民後,便一齊搞壽司店和私人俱樂部生意,主要負責對外接待名人和富豪。 本刊在黃浩的Facebook內,亦發現一張乘搭私人飛機的照片,向他查詢是否陳振聰的私人飛機及有何關係時,他則拒絕作答。 行蹤神秘的陳振聰,多月來身處日本遙控爭產案部署,早前與龔家和談失敗後,便正式展開法律程序一決勝負,他除了手握○六年龔如心遺囑這張王牌外,更於上月十四日,斥資逾十億港元訂購空中巴士A350的豪華版,以顯示財力能打持久戰。 有財力又有大堆智囊團為他打仗,故陳振聰樂得在日本優遊。 |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4/4NMDAwMDIzOTk4NQ.html
大地震對於日本這個全球電子產品生產大國的影響,仍在慢慢發酵。
5月23日,本報記者從佳能(中國)公司內部獲悉,受「日本大地震」影響,佳能部分新品在中國市場的上市時間表,可能會因此修改。「有一些產品的發布時間會有所推遲。」一位佳能(中國)公司高層說。
而在兩天前,佳能(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小澤秀樹在上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因日本大地震的衝擊,佳能部分上游配件的供應也受到影響。
「佳能要生產數碼相機大概需要800個左右零部件。如果生產商用複印機需要2000到3000個零部件。」小澤秀樹告訴記者,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能生產出產品,「即便是一個微小的零部件缺乏,也不可以」。
事實上,此次日本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區域,正好波及佳能的部分配件供應生產基地。小澤秀樹告訴記者,佳能在福島、宇都宮等東日本地區的工廠,受到影響較大。但經過超過一個月的恢復措施,佳能所屬的所有日本工廠4月底已經全部恢復生產。
但產能恢復的瓶頸出現在配件供應商。「佳能的很多產品配件,是由外部供應商提供的。」小澤秀樹表示,佳能有不少配件供應商集中在地震較為嚴重的東日本地區,「這些供應商在5月份有一部分仍然沒有恢復生產」。
對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日本來說,其電子製造業受到自然災害的衝擊已非首次。包括佳能在內的日本諸多電子製造工廠,早已開始產能的外遷,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地震等災害帶來的消極影響。
據小澤秀樹介紹,早在1971年,佳能就開始在中國台灣地區設廠,其後在泰國、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都有生產基地。而在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下,佳能亦不可能單獨生產所有的配件。目前跟佳能有供貨關係的零部件供應商,其中有10%是在受災較為嚴重的東日本地區生產。
「關於零部件企業向海外轉移的問題,因為這些公司不屬於佳能,所以他們是不是要轉移到海外去,佳能沒辦法做主。」小澤秀樹直言,上游配件企業也會考慮生產的分散化和海外轉移的問題,「但有些產品的生產需要很高的技術,因此只能在日本生產」。
而據本報記者瞭解,包括芯片等部分日本上游配件的生產,涉及到部分日本企業的專利和獨有技術,導致其在產能外遷上,存在一定限制和障礙。
本次地震會不會讓佳能考慮改變生產佈局?對此,小澤秀樹直言:「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事實上,地震過後的近兩個月時間,日本電子製造工廠對於產能的恢復工作,可謂不遺餘力。
據小澤秀樹介紹,佳能的上游配件供應商已經開始加緊恢復生產,與此同時,佳能還派遣了相應的團隊去提供相應的支持,「我們預測在6月底供應商能夠完全恢復正常,7月份(佳能)恢復正常的生產」。
但據本報記者瞭解,日本電子製造業的產能恢復尚存在一定變數。一個重要的阻力是,地震引發的「日本核電危機」所帶來的電力供應不足。
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就認為,電力供應不足對於上游芯片生產線帶來的影響尤為嚴重。
小澤秀樹告訴記者,現在日本總體的電力供應不足,日本政府要求各個企業必須節電,「這種節電的要求也會對我們生產帶來一定影響」。
|
||||||
儘管近期LED股價回檔修正,不過從中國考慮將LED納入「綠色照明工程」,將給予補貼;加上日本為因應可能產生「電荒」的夏天,紛紛採用LED燈泡,LED產業將再度燃起活力。 撰文‧吳美慧 日本7-ELEVEn公司在五月十四日公布,為因應今年夏天供電不足,先行採取自主節電行動,將耗資一百億日圓,把東京電力公司轄區內的店面照明設施更換 為LED(發光二極體)燈,此舉將使第三季用電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二五%;日本調查公司GfK Japan公布四月第二周,關東和甲信越等計畫性停電區域的家電賣場內的LED燈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八倍,全國平均銷售量也增加約二.二倍。其 中,LED燈占所有銷售燈具的二七.一%,銷售金額則占了六七%,雙雙刷新紀錄。 場景從日本拉到中國。五月中旬,在中國上海舉行的「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論壇」中,中國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透露,發改委正在編製半導體照明產業 的「十二五規畫」,LED產業將是節能環保產業規畫的重要部分,在此期間,LED產業產值有機會出現「翻兩番」的目標。謝極強調,發改委考慮將LED納入 「綠色照明工程」,並在今年內將部分LED產品率先納入,換言之,半導體照明產品有機會享受到財政補貼。 中國補貼 國際大廠紛進駐早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已透過補貼,加快高效能照明產品推廣使用,從○九年迄今,中國在市場需求以及政府補貼的雙重刺激下,LED產業進 入快速成長期,並在揚州、蕪湖等多個內地城市,建立LED產業基地,鼓勵LED上游的晶片廠進駐,並且給予生產設備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 統)每台補貼達八百萬到一千萬元人民幣,占設備價格的四成左右。優惠措施吸引包括三安光電、士蘭微、乾照光電等LED晶片廠,加大生產線投資。而在當地政 府補助LED設備,吸引全球大廠紛紛在中國設廠,未來中國在LED產業上的位置,不容忽視。 為了搭上中國政府鼓勵LED產業發展,以及將入圍「綠色照明工程」,業者台面下均積極展開動作。譬如,中國的LED照明大廠陽光照明,在五月七日公告募資 九億元人民幣,將用於高LED等節能照明項目時,也揭露了與台灣的晶電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包括達成「戰略採購合作協議」與「知識產權保證協議書」。 根據協議,陽光照明及其指定公司,向晶電或其指定公司採購LED晶片,在同等條件或類似條件下,應以晶電為首要供應商;晶電也承諾優先安排陽光照明的訂 單;在香港掛牌的雷士照明日前也與美國LED龍頭大廠科銳(Gre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範圍包括照明應用開發、技術交流合作,以及推動市場發展等三 大方向。 從陽光照明或是雷士照明的動作,可以嗅到中國有意加快LED產業建置,且不排除會利用部分補貼的方式進行。在中國預期未來對LED照明需求會大幅度增加下,廠商立即加速對上游晶片的布局與掌握,才能在LED產業鵲起同時,抓緊商機。 儘管近期國內的LED相關公司因為產品價格下滑,股價跟著修正。但不可忽略,價格仍高高在上的LED燈必須走向平民化,需求量才會快速增加。日本的LED燈銷售量上揚,價格下跌功不可沒。 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前,日本松下預估,在節能環保意識提高下,會帶動LED燈的需求,當時就規畫今年LED燈的銷售量將比去年倍增,達九百萬個,如今電力不足幫了大忙,松下今年的銷售量可望提前達陣。 誰握有最上游原料 就是贏家從日本到中國,這些屬於缺電的國家,為了節省電力,以及即將來臨的「電荒」,開始儲備能量大量採用LED等作為節能的方案。倒是要觀察的,日本的 「電荒」還未解決,部分關鍵原料供應存有變數,攸關LED封裝產業與相關公司營運表現。但不可忽視,中國對LED照明祭出補貼措施,對推升LED產業具有 臨門一腳的作用。 其實,不少國內LED上游產業已經被中國企業「相中」,如新世紀與中國普天合作,到目前的陽光照明與晶電簽訂供料合作,全部都鎖定在上游的晶粒區塊。換言 之,在LED產業領域,誰擁有最上游的料源,誰就是贏家。令人好奇,未來跟中國LED廠擦出火花的,將是哪一家公司? 值得玩味的,五月十六日華興電子公告一則篇幅斗大的聲明啟事,說明和中國普天間的互動方式,是否透露兩家公司未來在業績上有更進一步發展?值得關注。 目前,國內生產上游磊晶和晶粒的公司,除了晶電、新世紀,還有光磊、泰谷、燦圓、鼎元與華上。從今年第一季獲利以及前四月營收表現,可以看出儘管都生產晶 粒,卻有很大的差異。在LED晶粒領域,龍頭廠晶電藉由跟多家公司進行策略合作下,成為國內最大的晶粒廠,也擁有價格的喊話權,讓新進者不容易再切進這個 市場。至於從藍光起家的新世紀,成功打入國際大廠的供應鏈後,並與中國普天有策略合作下,成績亮眼,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盈餘(EPS)奪冠,達○.六四 元,前四月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三一%。同樣營收出現倍數成長的還有泰谷,可惜第一季獲利出現虧損,加上陷入經營權之爭,短期觀望為宜。 太陽能產業,過去因為歐洲國家補助建置,造就了一波太陽能產業熱潮;這一次,是否會由中國需求帶頭,讓LED產業發光發熱?值得觀察。 國內LED晶粒生產廠營運概況公司名稱 代號 今年Q1獲利(億元) EPS(元) 前四月營收(億元) 比去年同期成長率 (%) 晶電 2448 2.48 0.41 61.40 9.06 新世紀 3383 1.27 0.64 14.77 131.79 光磊 2340 0.79 0.14 25.71 12.47 泰谷 3339 -0.87 -0.32 7.11 138.86 燦圓 3061 0.94 0.20 15.54 37.40 鼎元 2426 0.34 0.10 14.23 0.44 *華上 6289 -0.16 -0.05 5.12 -6.78 *表合併營收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 |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6/04-jun-11-bnf.html
|
||||||
上星期五華華喺 中環ifc碰到久違嘅鈴木雅典。此君何許人也?佢稱得上係香港科網一代梟雄,當年就係佢一手帶領光通信呢條過江龍嚟香港,大舉投資互聯網業務。2000年 頭,盈科數碼動力主席李澤楷同光通信主席重田康光,以私人名義換股單世紀大刁盛惠10億美金,就係由鈴木撮合。到今日呢個紀錄仲未被打破。當時光通信國際 (603,現已易名中油燃氣)由1蚊升到上廿幾蚊,亦係佢嘅傑作。 咁耐無蒲頭,鈴木今次喺中環現身所為何事?無論華華點問,鈴木都唔肯回應,但就話日本呢幾年經濟唔好,好多公司都知道要生存,一定要走出去。 吼資源、食品項目 加上前排日本大地震,將日本東北糧倉震散,更加快日本企業走出去,搵JV partner兼搵資源、食品類收購項目。佢呢排正安排一大堆日本企業去中國、香港搵嘢買。 查實華華上星期都聽過第一東方投資老闆、「日本通」諸立力講,311後日本好需要搵人幫手、搵嘢買,佢個office個幾兩個月以來日日都有日本人上去開會。唔知鈴木呢次會唔會再次搵到高手,同佢策動另一單世紀大刁呢又? 李華華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97142.html
今天,苏宁电器(002024.SZ)发布公告称,将以35日元/股的价格认购旗下日本Laox株式会社定向发行的1.79亿股股份,总投资约5.03亿元人民币。发行完成,苏宁将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持有Laox 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009年6月,苏宁电器以每股12日元的价格认购日本Laox公司定向发行的6667万股股份,获得后者27.36%股权。一年后,苏宁增持Laox股权,达到相对控股。
日本Laox株式会社创立于1930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家电连锁企业,与苏宁、国美不同,Laox 业务除了传统3C家电外,还涉及动漫产品、乐器、手表等日用品零售。
增资控股举动一箭双雕。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公司将把Laox引入中国,实施双品牌战略,同时还将扩大Laox在日本的布局,为国际化进一步奠定基础。
苏宁电器打算在中国设立Laox中国总部,并公布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到2016年,Laox中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5个城市开设150家门店,建立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乐购仕生活广场(LAOX LIFE),单店面积在1万至2万平方米之间。
目前Laox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已经开始进行选址规划,今年年底将开出2到3家门店。
孙为民说,Laox可独立采购、共享苏宁电器后台设施,并互相补充各自经营管理模式。他认为,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和消费类强国,日本零售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值得中国零售企业借鉴。
这像是一种防守反击策略。因为,国美电器在中国采取的是三品牌运作,巨头百思买则采用双品牌策略,苏宁单一品牌很难形成区域与差异化竞争特色。
控股Laox,也是苏宁国际化的新一步。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4162.html
中國傳媒報導﹐日本企業在山東租下幾萬畝耕地﹐種菜﹐養牛﹐農田有鐵絲網保護﹐有攝像頭﹐高科技檢測﹐幾十個日本來的工程師派駐﹐已經花了幾千萬美元。
但由於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除草﹐五年下來都是虧損。產量不到當地農民的五分之一﹐這樣蹧蹋土地﹐當地農民都覺得心痛。由於不打農藥﹐農田的害蟲爬到當地農民的田裡﹐造成糾紛﹐最後日企還要賠償當地農民。
日本企業負責人說﹐這些土地﹐由於已經之前被化肥和農藥污染了﹐所以土壤需要花很多年時間來培養。「在十年內不會想盈利。」
文章的報導在中國有很多反響﹐有的罵是為日本企業做廣告﹐但也有表示敬佩﹐覺得中國農業模式應該反思。
我覺得這真是活生生的例子﹐讓人對日本這個民族震驚不已。
首先﹐相信沒有一家中國企業﹐沒有一個中國政府可以做到這樣的事。
先不說﹐現在的企業和政府都是急功近利﹐其實現在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在搞有機農業﹐但都沒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
其次﹐日本人的目光遠大﹐真是讓人感到恐怖﹗
這家日本企業和中國政府簽的協議﹐已經說明產品不會銷售日本﹐只會在中國市場銷售﹐這也山東政府願意把這麼大土地出租給它的原因。
它的目標市場是將來中國的高端市場﹐大概有幾千萬的消費人口﹐為了吃完全放心的食品﹐不會在意金錢那種。
坦白說﹐這樣的消費群體﹐目前中國還在培養﹐但過幾年﹐一定是龐大無比。
對這家日本企業來說﹐租了土地﹐完全沒有必要急功近利地推出產品﹐還不如等這個市場慢慢成長。而在頭幾年﹐可以慢慢恢復地力﹐建立品牌。
試想﹐再過五年﹐如果消費者(他們的數量是現在的好幾倍﹐也將更捨得花錢)知道有一家這樣的公司﹐肯花十年的時間來回覆土地有機耕作的能力﹐你覺得他們還有選擇嗎﹖它到時要怎麼定價都可以﹗
到時候﹐中國本土的高端有機食品公司﹐恐怕只會剩下這家日本企業了﹐所有中國公司都不會是它的對手。悲哀的是﹐這到時將是現實。
1973年3月,當時股票市場熾熱,華僑日報特寫出一篇外電,評論這次事件的由來。
該事起因是由日本京都資料株式會社的副總裁掌握京都資料的資金調度,為了協助公司集資,於是其及指使之4名以上炒手或利用公司資金約150日圓先大手購入股票,其後向2間證券公司的經理透露其計劃,然後指令社員購買股票,使股價大幅上升至230圓,並以200圓發行新股集資,就此該公司副總裁運用公司資金就為自己賺取最少每股50日圓的差價,以股票表面價值和市值的差價計算,金額為6億圓,但筆者認為票面值和股價無大關係,。
但後來因為該4名炒手因作弊遭拘留,並供出後面的證券公司經理,經理又供出副總裁,最終發現這件弊案。
該作者稱,「垃圾股的名稱之在本港創製,正是日本上述情況的述情況的印刷品,所不同者是日本法律當局經常有所行動,為保障投資人士而努力,而香港似乎仍是視而不見,醜劇還是不斷上演下去。這是天大的黑幕,而無數盲俠在燈蛾撲火呢?」
筆者認為,雖然股票市場的監管已經進步了不少,但是這種遊戲每天還在不斷地上演,可見人心的貪心確實未變也。
關於這文章,筆者亦有幾項對於炒股的流程的概念給大家知道,其實來來去去都是講這些東西,筆者繼續不厭其煩再多談一次:
(1) 隻股炒股通常都要資金和管理層的配合,才能得出最佳效果
(2) 股票最初炒起時,一般都是沒有太多人知道的,只是策劃者和一堆信得過的炒手知道
(3) 到需要炒起的時候,自然會傳達給證券行的相關人士
(4) 經紀聽到後,也會跟著照買,並會傳達給他的客戶,這就是股評及是股友向經紀探聽到的「內幕消息」
(5) 吸引到足夠多的股民後,公司自然會有所行動,或配股,或出售舊股,以吸收公眾的資金
(6) 其後公司就會發放很多好消息,使知名度繼續保持,成交保持高位,總體來說會持續緩慢下跌。但股價期間會有一至兩日的刺激,部分股民會因而降低了戒心,以為轉勢,但實際上卻是希望你多坐一會。
(7) 最終壞消息首次出現,股價暴跌,然後部分股民售出股票,其餘就會等待。
(8) 若第二次公司股權重新集中,加上情況轉好,股價就會重回高位。
近年,使股權集中的手段除了慢慢收集外,亦多了賤價批股,或者大比例的供股。
這種手法的好處,就是不用再等時間收集小股東的股票,就可以作成一次炒作,如果沒有資金的話,或者可以先利用融資,或直接拋售手上股票應付,其後以供股補回貨源,然後花出接近供股集資的資金收購不值錢的物體或借貸予他人,套回大部分資金,使他們股份變成沒有成本,方便他們從中取利。由於這種手法所費時間及金錢大大降低,所以極受部分小型股票莊家的喜愛。
但這樣的手法,卻使小股東的應份大大地減少,但可能因為這些財技高手的手法已經可以避免到所有在法律的麻煩,估計證監會對他們的行為已不能作出任何行動。
按筆者近期所見,仍有不少的股民沉迷在這種騙局之中,雖然有小部分賺到一些金錢,但輸的股民仍然非常多,而股票市場在金錢的層面上只是一種零和遊戲,只要你沒了金錢,另一個人多了接近相同的金額,由此可推論可見那班操控股價的財技分子應該把這些不值錢的股票換得了不少金錢,未來如果股友繼續上當的話,他們金錢只會更多,故特此再次呼籲這些股友放棄這些股票的炒作吧,不然你的金錢也會漸漸被吃光了。
筆者亦在此建議港交所增加條例,無論如何每年的包括配股、供股、發紅利輪及可換股債券合起來發行新股的比例,不可多於現有股本的50%,這樣就避免部分公司因瘋狂收購一些不值錢的資產,發行大量新股,大大減少小股東的應份,導致廣大股民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
||||||
五月去新加坡睇 過新航國際賽後,收到日本輕種馬協會(Japan Bloodhorse Breeders' Association簡稱JBBA)嘅邀請,出席七月十八、十九連續兩日在北海道舉行嘅優選一歲馬拍賣會。三幾年前,JBBA已來港推銷日本培育嘅新 馬,但係日本人講唔掂英文,香港馬圈人士講唔掂日文,溝通困難,兼且香港嘅澳洲幫、南非幫喜歡返祖家買馬,本地幫覺得日本人生路不熟,唔似得澳紐方面早有 聯繫,故此JBBA失望而回,以後就只係間中向馬主協會會員發出邀請,馬主協會曾經組團去日本考察過。前兩年有一位移民澳洲嘅日本女士Satomi(里 美)比較積極咁代表JBBA來港活動,左丁山得與她相識,在馬場見過幾次面,之後就不斷接到北海道買馬嘅邀請信。 日圓現時處於高位,一百港元只兌得一千日圓,係歷史新高,到日本旅行,已經牙痛咁聲,何況買馬?但回心一諗,澳元、紐元何嘗不是屢創新高,如果要計匯水,到英國、愛爾蘭買馬就最啱,或者買美國馬吖,港元攬住美元一齊跌,冇賺冇蝕噃。 香港馬主唔買日本馬,睇落係與言語及生疏有關,左丁山心思思想去日本見識吓種馬,適逢肥仔K有假期,於是搵埋佢一齊去北海道,事先向日本輕種馬協會聲明,此行旨在探討,考察日本種馬事業,未有買周歲馬嘅打算,彼方話照樣歡迎,於是買機票上機,直飛北海道札幌。 七 月十七日,飛咗五小時之後,到達新千歲機場,此機場國際航線地段,航班甚少,唔駛排隊就過咗移民關卡,攞完行李過海關,關員要我地打開手提行李檢查,見到 「北海道優選拍賣會」本官方指南,關員立即話聲歡迎,唔再檢查,可以行得。出到入境大堂,里美小姐已在等候,招呼我倆出外上七人車。日本種馬協會業務部國 際課課長柳美和廣獸醫師做司機,同車者還有一位新加坡裔馬來西亞練馬師P,直奔拍賣會所在地Shizunai(靜內),位於北海道南岸,與港人熟悉嘅函館 隔海相對。 |
|
||||||
日本人賣馬,比 澳洲神奇百萬拍賣會更有程序,更有層次,準買家有大把時間將每匹馬觀察。兩日賣三百八十隻,每日一百九十,逐匹馬在草地站立近二十分鐘,圍繞大草地行一個 圈,然後每批五匹在拍賣場外行圈等候入內,內裏又有一個沙圈,有四隻馬不斷踱步,拍賣場門口就有兩隻站立,買家有大把時間將隻心儀周歲馬睇到夠,事先又可 以要求睇隻馬嘅腳部X光片以及喉嚨探測片,滿意嘞先至入場舉手競投。日本人素來做事有充份準備,佢地賣馬前嘅準備工夫令到買家即使入錯貨,都只可怨自己眼 光與運氣不夠,唔會怪拍賣會有意誤導。 在馬房驗馬時,經新加坡練馬師P介紹,認識一位馬來西亞人叫做阿Sam,此君在日本牧馬場工作十五 年,能說流利日文與英文。問阿Sam:「點解啲日本周歲馬咁馴,絕少亂跳亂動,日本馬競賽時入閘,好似操兵咁,三十秒鐘就可以全部十八隻馬入晒閘,但香港 馬往往在閘前發脾氣、撞閘、衝閘,搞成三四分鐘都未入晒閘?」阿Sam答:「日本人認為細路仔嘅儀態、禮貌,係在幼稚園學習嘅,唔係到入咗大學先至教。我 地在日本教馬,兩歲前就要教manners,帶隻馬入一間細到好似閘咁細嘅房間,教佢站立,企好就俾佢食草,企到定嘞,就帶隻稚馬入閘,在閘內餵食草,行 為心理學有一個名稱,叫做conditioning,日本牧場一定會在兩歲前就將隻馬condition好,故此兩歲後參加正式比賽,隻隻馬都好乖咁入 閘。」後來見到澳洲獸醫R,問佢澳洲練馬師點樣教新馬入閘,佢答:「英國澳洲紐西蘭都係用cowboy(牛仔)方法,拉新馬入閘,唔肯入就一鞭打落去。日 本人嘅方法係要好有耐性先至得嘅!」唉吔,有此分別,唔怪得阿Sam猛sell左丁山:「嗱,買隻日本新馬(PPG)返去香港試吓,你就知道我地嘅準備工 夫(break-in)做到十足十,到香港三個月後就一定可以出賽!」聽到左丁山心郁郁,立即去查吓運費,唉,從日本運隻馬到香港,運費貴澳洲運港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