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家論勢:經濟回暖助A股復蘇

1 : GS(14)@2017-07-06 23:43:55

在負面消息漸消退後,中國A股升勢明顯,中國最新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理想,進一步反映經濟情況改善。財新/Markit本周公佈,中國6月財新製造業PMI重返50.4,較上個月上升0.8,優於原先預期的49.8,不但創下三個月來新高,更是三個月後首次回升至50以上的擴張區間,反映製造業活動景氣略有回升,並由收緊重回擴張。其中,新訂單、產出等主要分項皆輕微上升,且新訂單增速更是3月來最為顯著,投入和產出價格指數亦重回擴張區間,但採購庫存和成品庫存指數,均處於收縮區間,反映企業擔心海內外市場需求皆相對疲弱,對補庫存似乎更加謹慎。經濟穩健復蘇,也為民間消費加添動力。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和阿里研究院日前在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發佈的「中國消費新趨勢:三大動力塑造中國消費新客群」報告顯示,2016年到2021年間消費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4.4萬億美元,增長逾4成至6.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消費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投資者可以留意消息升值相關板塊,並集中尋找行內具競爭優勢,有望成為龍頭企業的公司。梁碧嫻摩根中國入息基金基金經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6/20080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51

羅兵咸料港零售明年才復蘇

1 : GS(14)@2017-07-07 02:38:43

【本報訊】羅兵咸永道昨發表香港回歸20年零售業統計數據,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亞太區及中國與香港主管合夥人鄭煥然於記者會上提到,本港零售會於明年才開始復蘇,且特別看好珠寶鐘錶行業,料屆時本港零售銷售貨值將錄得按年6%至7%升幅,主要受惠過去兩年基數較低,加上美元趨向穩定,港元會因而偏軟所致。回顧過去廿年,他指內地開放自由行、開放一簽多行及貨幣政策「放水」刺激內地財富效應等,均帶動本港零售額大幅增長,而事實上外國遊客對本港零售業貢獻很有限,料長遠而言本港零售仍要依靠內地遊客,認為內地政府可放寬簽證限制,多鼓勵內地遊客來港。他補充,近月內地旅客人次已見回升,加上部份奢侈品牌於今年上半年有好轉,期間奢侈品銷售可於2020年重回2013年的高峯。至於今年零售表現,他則預期零售銷售貨值按年升4%至4,500億元,惟上半年按年錄得跌幅,受累於6月天雨問題,下半年表現需要視乎外匯走勢,故認為今年市況仍較為波動,全年料可略反彈2%至3%。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5/200792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66

王弼﹕復蘇持續 周期股追落後

1 : GS(14)@2017-08-29 01:52:11

【明報專訊】上周五港股跟隨美股下跌調整。許多人問,近期市况波動,是否牛市終結的序幕?我會反問,現金的熊市何時了?

這不是說,股票可以亂買。這一次的升浪,源於現金和債券的回報太低,但當大家看清楚,原來脫歐、特朗普當選,也不是世界末日,生意還是要做;法國和荷蘭大選,選民選擇了中間派,企業覺得歐洲政治風險解除;另一邊廂,中國外匯管制奏效,繼續國進民退,使用外匯的配額盡歸阿爺分配,外匯流失的速度在阿爺可控範圍,人民幣短期出現貨幣危機的機會也消除;各樣宏觀風險消失,經濟企業高管再也按捺不住,暫緩的項目一個又一個的推出,投資增加,自然刺激經濟,IMF於4月時便預測世界經濟增長會由2016年的3.1%增快至2017年的3.5%。

騰訊業績完勝國泰 股價績後反輸

上周四是騰訊(0700)公布業績後首個交易日,業績亮麗,股價大升是預期之中,令人驚訝的,是同日國泰航空(0293)公布業績,半年蝕20億港元,比市場綜合預期12億元差很多,王弼早已持有國泰,而且一路跌一路增持,亦有在本報網上節目推介。看見業績如此差勁,以為翌日開市會被掟低10%,本來已打定輸數,再坐一會,我也放定限價買盤,打算於11元再撈底,怎知股價來個反高潮,國泰不跌反升,更一度升超過6%,跑贏股王騰訊,收市升幅收窄至不足1%。但上周五港股隨外圍大跌近300點,但國泰竟有力逆市再升1.7%,因為多家大行調升了國泰的評級及目標價。報告指出,國泰最差的時間已過。我留意到,雖然國泰的乘客收益率因同業競爭不如人意,但貨運和頭等商務艙開始有起色,這意味什麼呢?就是確認了世界經濟復蘇的勢頭。這對投資有什麼啟示?

國泰貨運商務艙見起色 確認經濟復蘇

通常在經濟復蘇初期,投資者大都半信半疑,就算投資股市,也選擇最清晰有增長的企業來投資。這解釋了為何由去年開始的第一升浪,由港鐵(0066)、領展(0823)和一眾大型科技股展開,但到目前,這些股份都開始偏貴,大市於高位震盪不足為奇,但我認為,如果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周期股份例如航運、金融、資源類股份就有持續向上的空間,資金由偏貴的一線股,有可能流向因經濟復蘇轉虧為盈的股份,國泰就屬於這一類。

炒燶期油告一段落 國泰逢低吸

至於燃油對冲的虧損,管理層說自2015年7月已沒有訂下新對冲合約。當然,我對這答案非常失望,因這意味國泰手上沒有30美元樓下的遠期合約(油價曾於2016年頭低見27美元),高價對冲,低價就放棄對冲,這不是炒燶期油是什麼?不過,如果管理層的說話屬實,炒燶期油的一次過虧損也算告一段落,預期所有高價對冲期油合約於2019年期滿,符合管理層對冲虧損會繼續影響業績12至18個月之說。因此,我會逢低增持國泰外,亦會繼續研究能大幅受惠全球經濟復蘇的行業和股份(奧國學院有定期聚會,有興趣者可WhatsApp 68898190 查詢)。不要因錯失了第一個升浪就放棄投資,我認識一些末日博士,因害怕輸錢就滿手現金,幾乎沽清所有物業股票,現在還要捱騾仔。通脹會咬人,現金長期處於熊市,務必引以為鑑。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02&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80

物業交投復蘇 西敏樓價看漲 股市調整 倫敦樓成避險天堂

1 : GS(14)@2017-09-10 14:50:55

【明報專訊】英國脫歐談判尚未明朗,對於英方需要付多少「分手費」雙方仍存分歧,有傳媒報道可能高達500億英鎊。雖然政治前景未明,但英國樓價跌幅已有所放緩,地產商亦未有停下步伐。英國老牌豪宅發展商Northacre聯同ADGH金融集團推出倫敦商住綜合項目The Broadway,目前已於本港開售,涉285伙,入場費156萬鎊起(約1560萬港元)。傳統觀念認為,豪宅面積愈大樓價增長愈高,但有數據顯示,英國面積介乎500至1200方呎單位表現最佳。

明報記者 王俊騏

The Broadway主打中小型單位,涵蓋1房至5房,當中近八成單位為1房和2房戶。項目共有6座,單位面積介乎560至4467方呎,管理費預計每年每方呎90港元。項目1樓為2.5萬方呎的零售樓面,2至4樓為辦公室,佔樓面11.7萬方呎;5樓以上為住宅 ,並有1.6萬方呎的健身室和水療設施。整個項目預計2021年第四季落成。

位於西敏寺區(Westminster)的The Broadway,原是蘇格蘭場(倫敦警察廳)總部所在地,鄰近著名地標如大笨鐘和國會大廈,以及高等學府如西敏公學和倫敦大學。據地產商資料顯示,項目貼近地鐵站,前往倫敦交通樞紐維多利亞站(Victoria)也只需數分鐘。仲量聯行英國和歐洲區住宅主管Andrew Frost更估計,未來5年西敏寺區的樓價增長可達15%。

The Broadway主打中小型單位

一般倫敦市中心的豪宅面積都超過1000方呎或以上,但The Broadway最小型單位面積僅為560方呎,有別於其他項目。Northacre行政總裁Niccolò Barattieri di San Pietro接受訪問時表示,相信未來需求會以小型單位為主,認為買家會情願選擇位置和景觀良好的小單位,更形容若只是3人家庭,單位太大也得物無所用。

住屋問題是大城市的通病,除了香港,倫敦的新樓面積亦有愈來愈小的迹象。去年英國面積小於37平方米(約398方呎)的小型單位樓落成量為7809伙,創歷史新高,平均售價為27.9萬鎊(約279萬港元)。惟綜合英國土地註冊處數據所得,面積介乎50至120平方米(約538至1291方呎)的單位,反而有最理想的樓價增長;小型單位價格增幅為6.9% ,低於較大單位的8.7%。

徵額印稅後 供應減少

萊坊發表的報告顯示,7月倫敦中心區豪宅樓價按年下跌5.9%,但跌幅正逐步收窄。區內租金亦終止自2015年10月的跌勢,7月租金按月持平,而隨着銷售市場逐步消化政府去年徵收額外印花稅的消息,供應開始減少。第一戴維斯數據亦顯示,區內100萬英鎊(約1000萬港元)或以上物業的交投量自去年底開始復蘇,6月交投量按年升9.2%。雖然倫敦平均租金回報約為2.5厘至3厘,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而且樓價整體仍然下行,但Barattieri表示,每逢股市出現調整,倫敦樓市都會成為避險天堂,並認為目前倫敦樓價反彈幅度仍然較小。

英鎊偏軟利好樓市

Barattieri坦言,英國樓市具有不明朗因素,暫時未知脫歐對樓市帶來什麼影響,但相信最終不會「硬脫歐」,並指目前英鎊偏軟有利樓市,如2009年英鎊兌歐元也曾低見近期的1.08水平,其後倫敦樓市復蘇,樓價反彈近兩倍。他續稱,英鎊疲弱令海外買家入市有約25%折讓,即使英鎊意外反彈,這也反映脫歐談判變得明朗,吸引本地買家入市,從而有利樓市。

雖然脫歐談判尚未明朗,亦開始有企業將部分業務遷離倫敦,但Barattieri認為這些企業只屬少數,而且遷離的人員也只是中層員工,集團旗下項目針對的卻是高層人士,因此預料影響不大。他又相信,倫敦仍然會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且繼續是全球其中一個宜居城市。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74&issue=20170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77

經濟復蘇持續 歐美日股市上揚 賭城槍擊案拖累 美賭股下挫

1 : GS(14)@2017-10-08 22:00:31

【明報專訊】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案造成最少58死,拉斯維加斯金沙、永利、美高梅等賭業股開市跌幅介乎1%至4%,其後跌幅收窄。美國數據強勁,9月ISM製造業指數為60.8,是2004年5月以來新高。美國總統特朗普擬放寬聯邦監管措施,對大市有提振作用,道指、標普500指數及納指早段齊創新高。油組維持產油穩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美國頁岩油將會增產。紐約期油昨跌逾2%,每桶在50美元水平徘徊。布蘭特期油跌逾1%,跌穿每桶56美元。

歐元區製造業PMI見58.1

歐洲昨公布的數據理想,歐股市昨普遍向上。歐元區9月製造業PMI終值為58.1,2011年2月以來最高,反映復蘇勢頭持續。不過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可能引發政治危機,西班牙昨股、債下滑。西班牙IBEX 35指數跌1.2%。西班牙10年國債孳息率高見1.7厘,創7月中以來高位,與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的差距擴大至1.24厘。歐元兌美元低見1.1730。

日圓近期偏軟,加上受日本央行的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短觀)內容提振,日經指數昨升至20400.78點,升上約兩年高位。9月短觀結果顯示,大型製造企業的景氣判斷指數為22,是2007年9月、金融海嘯前以來最高水平。海外經濟回暖帶動出口,令企業信心增強。中小企業全部行業的景氣指數呈現26年來高水平,推動日本股市向上。不過,商界對朝鮮局勢及日本眾院改選有所警惕,反映未來信心的大型製造業前景指數下滑3點至19。

日圓偏軟 日經昨升至兩年高位

《金融時報》報道,華爾街投資者正把握稅改的機遇,買入現時繳付最高率稅的企業股票,押注其受惠於稅改而股價上揚。美國納稅最多的上市公司,主要在能源、公用事業、日常消費品等領域。由於市場之前對特朗普推出稅改的信心不大,這些股票的表現都跑輸大市。根據高盛統計,自去年12月到今年8月,標普500指數中,50家納稅最多的上市公司,與50家納稅最少的上市公司相比,股價升幅低11.6%。今年有投票權的明尼阿波利斯聯儲銀行行長卡什卡利昨表示,希望在核心通脹升至2%前不再加息。利率期貨數據顯示,交易員預期12月加息的概率降至七成。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69&issue=20171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37

基金觀點:盈利復蘇遍及中國各行業

1 : GS(14)@2017-10-09 03:05:41

在今年次季,中國企業盈利終於一洗頹勢,錄得可觀的增長,平均按年升18%。若果不計銀行及石油企業,增幅更達36%。中國企業的盈利增長周期仍然值得期待。而企業盈利可觀,主要是因為銷售加上利潤改善,反映通縮壓力已明顯放緩,名義商業活動大幅上升。其次,原材料及能源企業(尤其是鋼鐵企業)增長固然亮麗,但今年的盈利復蘇遍及各行各業,頗為廣泛,反映盈利復蘇並非單單是由政府的個別政策刺激所致,而是由經濟增長所帶動。最後,連國營銀行業也終於出現了盈利增長,而且銀行借貸的資產質素也有改善。違約風險較高的不良貸款及關注類貸款也開始見到下滑迹象。現在說中國不良貸款問題已經見頂,可能還為時尚早,但銀行利潤提升,肯定有助修補其資產負債表。與此同時,8月份中國的PMI數據持續向好,反映今年第三季經濟增長將優於政府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正當PMI數據向好的同時,中國的廣泛貨幣增長持續錄得下降,這表明中國工業活動之改善,並非由央行的貨幣刺激政策所致。筆者還留意到,新訂單和成品庫存的走勢出現分歧,新訂單水平接近多年高位,而自2012年以來庫存PMI一直保持在50以下,導致新訂單對庫存比例大幅上升。換句話說,儘管新訂單有所改善,但製造商仍然保持去庫存的謹慎態度。展望未來,如果新訂單保持強勁,企業有機會加大生產力。除了工業活動,服務供應商的定價能力似乎也有改善,而這向來是製造商生產者價格的主要指標。 PPI改善,將推動企業盈利能力加強,淨收益亦會進一步向上提升。在中線而言,經濟會否持續加快增長,仍然有待觀察。在過去要審視中國的經濟狀況,貨幣及信貸擴張是最佳的測溫器,並較銅及其他工業原材料價格領先9個月左右。而無論是何種指標如M3、私人或政府信貸或銀行的資金,均顯示來年中國的商業周期或會放緩。近年中國累積了越來越多債務及信貸增長,情況令人關注。雖然最近廣義貨幣和信貸增長已有放緩,但按年仍增長10%左右。此外,近來中國的借貸成本再度上行,利率上升將進一步遏制已經放緩的貨幣信貸增長和經濟活動。中國整體上的槓桿仍然在上升,當中,金融市場槓桿的增長勢頭頗為強勁。中線而言,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將取決於十九大的會議。在十月十八日,北京將舉行五年一度的會議,中國的領導層將會換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料會進一步鞏固權力,並任用較年輕的領導層來實現他的政策目標。同一時間,投資者則期待中國政府會進一步開放及改革經濟以釋放生產力,並將經濟重點放在內需之上,令經濟能持續而穩定增長 安聯投資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本文件只供參考之用,如於中國大陸使用,旨在為境內商業銀行根據適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的法規法則而發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提供輔助資訊。發行人為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1/20159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96

異動空間:靜靜雞邁向復蘇

1 : GS(14)@2017-11-05 15:23:53

美國科技巨頭Amazon及Alphabet上季業績遠超預期,股價齊創新高,騰訊(700)ADR沖喜漲近6蚊,周一有望與中資金融股聯手,將期指頂高結算。值得留意,上述兩美股均主打軟件,並強攻雲計算業務,前者在電子商務優勢擴大,後者更擁有三件全球十億計用戶不可或缺的產品:搜尋引擎、地圖及Youtube,故短線而言,軟件股將較硬件股更具炒味。近期另一趨勢是,大戶將今年喪升嘅強勢股減持食糊,鎖定利潤後再博落後股,油服股為受惠者之一。紐約期油上周五急漲2.4%,布蘭特期油亦漲1.8%至每桶60.35美元,創逾兩年新高,皆因油組有望將減產協議延長至2018年3月之後,有助加強國際油企明年的投資信心。油服股進入復蘇期,安東油服(3337)過去兩年圖表形成「大雙底」,9月中以來資金加速流入,股價亦隨油價拾級而上,上日企穩50周線之上收市,為半年來首次,MACD牛差逐步擴大,動力明顯轉強,有望繼續攀升,中線上望雙底頸線1.2元,止蝕位0.8元。安東第三季新簽訂單按年增長50%,在手訂單處於歷史高位,加上油價趨升,明年大規模開發機會增加,未來業績料顯著改善。魏力
http://fb.com/2012jason本欄逢周一、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30/201988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92

歐股明年升勢料溫和 三大風險阻礙復蘇

1 : GS(14)@2017-12-18 03:36:23

【明報專訊】上周五英國與歐盟就脫歐談判達成初步協議,估計分手費最高達450億歐元(4133億港元),為擾攘逾一年的脫歐風波帶來一線曙光,當日亦帶動歐洲主要股市上升。有專家指歐洲政治不明朗因素已減退,如經濟持續好轉,則反映歐洲具獲利空間,但料明年升勢會較今年溫和;並指歐洲仍有三大風險,包括全球經濟再度衰退、政治動盪和政策錯誤等。

歐洲今年的經濟增長為過去5年來最好,安本投資歐洲股票部主管Stan Pearson對明年歐洲市場仍感樂觀,指歐洲央行即使開始退市但仍維持買債,預料明年債息不會上升;而且區內經濟改由本地消費主導,資本開支亦大幅改善。他續稱歐股估值仍相對吸引,普遍低於2007年水平,並認為歐股較其他資產類別吸引。至於資金會否回流歐洲,他指要視乎併購和海外直接投資等因素,而前者受到低息環境支持;並稱有部分外資回到歐洲,但政治環境是重大考慮,稱明年或有眾多政治風險難以預測,但英國脫歐為當中較大風險。

看好冰島丹麥 中型股尋寶

直至11月底,MSCI歐洲指數上升了24.34%,升幅雖不及新興市場地區,但幅度仍然可觀,市盈率也高達19.75倍。Pearson指今年歐股平穩向上,預料明年走勢亦會較今年溫和 ,故不認為有大量估值重估(Re-rating)的空間;並指過去歐股走勢與債息密切,於2007年後債息下跌同時歐股向上。

板塊方面,他稱着重個別公司多於板塊,例如只看好部分銀行和科技股,而非整個板塊,並稱金融股為來年大市動力之一。惟他指目前無人車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概念,尚未成為新投資主題,因仍在非常初步發展階段,形容無人車仍屬一個願景。他又稱明年會較集中於市值50億至200億歐元的中型股上,指能尋找到大量機會,但亦會在重磅股中尋找,強調按個別情况而定。地區上,他較偏好冰島和丹麥等地,較為看淡英國,因同一類型股票於當地吸引力較低,而整體經濟挑戰較大。

工資物價仍弱 料來年利率不變

歐洲經濟學家林德 (Robert Lind)表示,歐元區政治不明朗因素正在消退,經濟情况好轉,若周期復蘇持續,歐洲市場具獲利空間。他又指政治風險減退,因民眾多數支持親歐黨派,德國今年後期的選舉不可能引發很大擔憂。歐盟五個主要經濟體的整體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均遠高於50,主要受惠於全球經濟活動改善,特別是美國和中國經濟活動、歐洲央行維持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利率處於低位。惟林德稱即使經濟活動回升,但工資和物價仍然疲弱,反映歐央行在是否取消刺激政策上可能持謹慎態度;並預計直至2019年利率或保持現有水平。

除了貨幣政策支持,財政政策亦不再拖累經濟增長,林德認為各國或要承受危機發生後,實施緊縮政策的錯誤,如在德法意三國,近期均實施輕微刺激經濟措施 。經過長年疲弱後,他認為歐元區股市具增長空間,若經濟基礎保持強勁,預料歐股將繼續追趕美股。目前,歐股表現改善大部分源自金融板塊,但其他板塊周期復蘇卻較緩慢,他稱這反映市場進一步關注政治因素,以及投資者對經濟復蘇的持久程度持謹慎態度。

美中經濟倘放緩 歐企盈利減

然而,目前歐洲仍有三種明顯風險,林德指全球經濟可能再次陷入衰退,反映在美國或中國增長放緩,這兩國容易受到財政狀况緊縮的影響;而一旦增長放緩,將削弱許多歐洲企業的盈利增長。此外,他稱歐元區可能制定錯誤政策,隨近期經濟活動改善,可能令政策制定者太早推出財政緊縮或貨幣緊縮政策。其三,歐元區或出現政治震盪,如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改革建議可能被強烈反對;而且意大利的政治局勢可能惡化,該國不穩的政治和經濟局勢,仍為歐元區最薄弱一環。

王俊騏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89&issue=20171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62

港零售連升9個月業界:正式踏入復蘇期

1 : GS(14)@2018-01-07 15:48:47

■有指11月份零售重拾升勢與個別智能手機開始發售有關。資料圖片

【本報訊】本港零售額連升九個月,政府昨公佈去年11月份本港零售總額按年升7.5%,遠勝市場預期約4.5%,累計首11個月則升1.8%。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指零售業「已正式踏入復蘇期」,料2017年全年會升逾2%,今年更至少升3%。記者:范穎琛


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11月份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升6.9%,累計首11個月則按年上升1.7%。值得留意的是,11月所有類別均按年錄得正數,包括以往拖垮整體零售額的「電器及攝影器材」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例如手機)」,11月份按年分別升9.8%及大升27.4%。


受惠部份智能手機銷售

鄭偉雄指對上述分類回升「感鼓舞和開心」,指相關類別過去表現不理想,並在水平線之下,而11月份重拾升勢則與個別智能手機開始發售有關,而且旅客回升及整體氣氛向好,認為本港正式踏入復蘇期。他又稱,大部份零售商均對12月份感正面,料2017年全年零售額會升超過2%。羅兵咸永道亞太區及中國/香港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伙人鄭煥然則對零售更看高一線,料2017年全年零售額將升約4%至5%。他認為,來港旅客在下半年起開始增加,加上股市樓市暢旺,中港矛盾陰霾又已去除,料今年高端消費品如珠寶、首飾及名貴禮品等的需求會上升,又認同現時行業已踏入復蘇期,且處於穩中向好階段。

今年消費市場料增長3%

展望未來,鄭偉雄認為因股市仍處於「牛三」,暫時看不到轉差訊號,料在財富效應下,今年消費市場仍然樂觀,料今年會有3%至4%增長。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則表示,受低基數效應、穩健就業率及旅遊業蓬勃帶動,今年零售額或會升5%至8%,但提醒業主或會因而向商戶加租。他又認為,隨着網購漸趨流行,加上中國財政部降低187項消費產品進口關稅,長遠而言或會為本港零售帶來負面影響。政府發言人指出,11月份零售額加快增長,反映期內訪旅客人次顯著增加,以及消費情緒樂觀,鑑於良好的就業和收入情況會為消費意欲帶來支持,料短期前景維持正面。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4/202645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78

基金觀點:中國生產力仍有望復蘇

1 : GS(14)@2018-02-13 03:29:20

人口紅利在過去四十年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但隨着人口老化和資本形成放緩,全要素生產率(TFP)或將成為未來唯一的潛在增長來源。加上當局政策重點轉向高質量發展,提高生產力的改革料將會取代純粹促進短期經濟活動的刺激措施。我們認為,中國可從以下三方面達成相關的TFP增長:儘管勞動人口增長可能出現放緩甚至負增長,但人力資本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參照平均入學年期和教育回報率,2014年中國的人力資本僅相等於五十年代美國的教育水平,反映前者在教育程度和教育質量上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另外,過去四十年中國加速城市化,約有3億勞動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並從農業投向生產力較高的製造業。由於中國農村人口目前仍佔整體數目逾四成,我們預期城市化將會持續。第三,當局繼續推行經濟改革,亦將從兩方面釋放生產力。首先是解決中國企業歷史遺留的問題:關閉殭屍企業、去產能及重組國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相關改革可為中國生產總值帶來每年0.5個百分點的增長。若中國能同時落實《中國製造2025》中提及的產業升級,TFP亦料將上升一個百分點。其次,中國銳意成為科技大國,政府近年積極向科研領域增撥資源,大幅收窄中美兩國在研發開支佔GDP比例的差距。上述因素或難以在生產總值數據上反映,但只要中國能完全啟動以上三個創造TFP的增長引擎,其生產力周期有望復蘇,可抵銷勞動力和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貢獻遞減的部份影響,繼而推動中國在未來幾年或數十年實現經濟軟着陸。姚遠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資料來源:安盛投資管理,截至2018年2月聲明本文件僅為資訊性目的用途。本文中所有內容對接收人或其他各方人士皆不構成提案或進入任何業務、交易、合約或協議之條件,及不可被視為構成投資建議。本文中之意見、預測、及預估皆為主觀資訊,此類資訊可能在未經通知下便有所變更。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安盛投資亞洲」)並不保證所提及之預測會實現成真。儘管已盡其謹慎盡責義務,安盛投資亞洲並不承擔此類資訊(包括有關第三方)之明示或暗示表示或保證責任,也不能為此資訊提供任何對其準確性、合適性、及完整性方面的保證。接收人可完全斟酌是否倚賴本文件之內容。本文件內容並沒有含有足夠的資訊以形成投資決定。本文及其中之資訊僅作為專業及機構投資者使用說明使用。個人型投資人、其他專業人士或法人型投資人不應依賴此一資訊。以上資訊是在特定接收人要求下,為資訊性及教育性目的所準備及發送的。在未事先取得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書面同意之下,其內容之全部或部份應嚴格保密,不得重製、流通、發送、重新發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以上資訊並非作為發布給任何人士之用,或在任何受限制國家及地區發布。在法律所允許之最大程度上,安盛投資管理(亞洲)不保證以上所有資訊之正確性或適合性,且因此不承擔任何錯誤或錯報之責任,無論其為疏忽或其他原因造成。此類資訊可能在未經通知下便有所變更。此份文件中所包含之數據資訊,包含但不僅限於回驗測試、模擬績效歷史、情境分析及投資指南,皆是以一些重要之假設及輸入資訊為基礎,僅供指示性及/或說明性目的使用。本文中之資訊並不以任何方式暗示未來可能的績效表現,讀者須以此為考量基礎。在本文資訊、內容或材料由任何第三方提供或引用時(第三方資訊),安盛投資管理(亞洲)不承擔此類第三方資訊之責任,也不能為此第三方資訊提供任何對其準確性、合適性、完整性及正確性方面的保證。在此類第三方資訊中含有之任何看法、意見或建議(若有),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並不反映或構成安盛投資管理(亞洲)之看法、意見或建議。本文件製作之時並未考慮特定個人情形、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任何特定個人之特殊需求。本文中所有內容對接收人或其他各方人士皆不構成提案或進入任何業務、交易、合約或協議之條件。本文不可被視為構成投資、稅賦或法律建議、銷售提案或促成任何特定基金投資之文件。若您對本文中任何資訊的意義不甚確定,請洽您的財務或其他專業顧問。本文中之數據、預測、預估、假設及/或見皆為主觀資訊,並不一定會由安盛投資管理(亞洲)及其關係企業所使用或遵循,本公司之關係企業可能會以本集團下獨立部門身份,依其自身意見做出行動。投資都有風險。您應了解投資本就可能增加或減少其價值,過往之績效表現亦不能保證未來回報,您有可能無法拿回全額本金。投資人不應僅依本材料就作下任何投資決定。
c2018安盛投資管理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2/203027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