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洋垃圾”变外贸服装从几元暴涨到几百元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16/2009101603184332.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自广东陆丰、深圳

        尚未“严打”的一周前,走在广东陆丰市碣石镇街头,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路边的商铺并不像其他城市五花八门,而是清一色的服装店,几 千家门面鳞次栉比。另一件奇怪的事情是,有些店里的服装款式新颖,从上衣到牛仔裤,从衬衫到毛衣,应有尽有,居然才几块钱一件。你可能会以为来到了购物天 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有的服装表面看与市面上其他服装并无区别,却是从国外走私入境的淘汰产品,不仅不合法,质量、卫生等指标也有严重问题,它们就是所谓的“洋垃圾”服装。

        “洋垃圾”的背后,隐藏的是暴利。记者发现,一件在碣石售价只有几元钱的服装,几经倒手后,在其他地区服装市场变成了高档货,最高可卖几百元。

街头:三轮车半夜运“货”

        碣石,陆丰市的三大镇之一,以圣诞礼品加工贸易在当地小有名气。不过,在当地疯狂倒卖的“洋垃圾”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知名度。这座拥有20多万人口的粤东小镇,俨然成了一个走私外贸服装的大型集散地。

        10月10日,夜幕下的碣石,装满大包小包货物的三轮摩托车,在狭窄的巷道里成群结队,鱼贯而行。街道两旁的店铺已经关门。

        记者疑惑地发现,直到次日上午,绝大多数店铺仍旧大门紧闭。主干道上少数开着的门店,没有一家是服装店。靠近这些关闭的门店。店门其实是虚掩着的,每个巷口都有人把守,一见陌生人,便警觉地上下打量。

        在碣石经营餐馆的王宏成告诉记者,那些装满货物的摩托车,是在趁着夜色运输走私服装。而那些关闭的门店,也正是昔日的服装店。眼下正是直接针对“洋垃圾”的“严打”期间,所以店主们紧闭着大门以避风头。

        “当地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着服装生意,到目前为止大概已有一二十年。房子大多是他们自己盖的小楼房,他们把一楼腾空,作为一个小型家庭 作坊,用来服装翻新或作为堆放衣服的仓库。还有不少居民在狭小的巷子里面搭建铁皮房作为店铺。‘严打’清理之前,整个碣石镇满是沾满尘土的脏衣服,巷口的 垃圾堆里废弃的服装随处可见。”王宏成介绍。

店内:大捆衣物堆成小山

        为了深入了解“洋垃圾”背后的利益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服装批发商的名义,对碣石的服装市场进行了暗访。

        在碣石街头,各巷口有摩托车“驻守”。记者向其中一位摩托车师傅问  “当地服装批发市场怎么走”时,数辆摩托车便蜂拥而来,纷纷表示愿载记者前去,记者选了其中的卢定五(化名)。

        在接下来与卢定五的攀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些表面看去是开“摩的”的人,其实并不是以此为生,他们是打着开“摩的”的幌子,蹲在街头四处 寻找客人,一逮住机会载上一个客人做自家生意,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益。眼下恰逢“严打”期间,很多店铺表面关门,暗地里仍在营业,这也需要有人在路口 “放风”。

        小巷十八弯,最后,记者被卢定五载到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巷内。一路上,两旁的楼房都是大门紧闭,但紧闭的大门却不时有人出入。或许是“严打”的缘故,巷子各个角落并没有“处处堆满了垃圾服装”。

        卢定五在一栋楼前停下,说这就是他们自家的仓库。他先是敲门,后又打了一个电话。一会儿,大门打开一条缝,探出一个脑袋,卢定五上前交谈了一番,记者才被允许入内。

        刚走进大门,一股刺鼻的霉味便扑鼻而来。再穿过一条短巷,过一道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大捆大捆的衣物堆成小山,呈现在记者面前。有的包裹尚未开封,有的则半裸在外。

销售:几经转手价格涨百倍

        据介绍,这些“洋垃圾”服装往往是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居民淘汰了的旧衣服,因搬家、换季等原因丢掉,有的甚至是来自于医院的废弃衣服。国外 的服装垃圾产生后,销毁成本很高,往往是出钱运往相对落后的国家清理。也就是说,整个链条的最上游,也就是最初的走私者,在这些服装身上不仅没有花一分本 钱,反而有一定收益。

        卢定五介绍,一捆包裹大概有200多件单件衣服,每捆要卖一两千元不等,以最初装货时的质量和品种而论。记者粗略估算,如果在这里批发进货,单件衣服的成本在5~10元。

        “这一堆是牛仔裤,很多是外国的牌子货;这一堆是皮衣,质量比较好一点;这里还有毛衣,韩国的……”卢定五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数以百计的衣服,被杂乱无章地紧紧压缩在一个约一立方米的包裹内,记者随手翻开其中一个,发现相当一部分衣物十分陈旧,有的牛仔裤已经破开了口子,几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卢定五笑着说:“这不正流行嘛!好牛仔裤还要挖个洞,洗一下熨一下马上就新了!”

        当记者询问拿货成本时,卢定五称:“可比你们利润少多啦!一捆包裹最多只能赚200多块,好一点的赚600多块。你从我们这里批发回去, 成本一件只有几块钱而已。在市面上单卖,一件60~80块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成色好一点的,还可以卖到几百块。”由此推算,碣石当地的批发商最初进货的成 本大约在2~4元/件。

        按照卢定五的说法,整个利益链条基本清晰:最上游的走私者把服装运回国,以每件2~4元的价格卖给碣石当地的居民。然后,四面八方的服装 批发者来到碣石,以每件5~10元的价格取货,散发到全国各地,进入终端销售,价格涨到每件几十甚至几百元。整个利益链前后对比,上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 倍。

        卢定五透露,目前仅他一家手里便还有1000多捆存货,当地与其经营规模相当的就有上千家。每个月发货量多的时候,能够达到5000多捆包裹,一捆约200件,如此算下来,数量非常大。

        记者注意到,就在卢定五与记者“洽谈生意”的当口,巷口又有好几辆摩托车载着外地口音的人在巷内穿梭看货。

终端:或下乡或进入商场

那么,这些“洋垃圾”最终销到了哪里?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从批发市场到各种外贸小店,从实体门店到网络商铺,甚至在一些大型商场,很可能都藏着这些“洋垃圾”的身影。

        喜欢逛街购买衣物的深圳白领陈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困惑:“逛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店子,门口挂着‘外贸商品’的牌子,有时还会写着‘清仓’的广告,但很难辨别他们的货到底是不是真的。”

        10月14日,记者在全国著名的深圳东门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上看到,仅一个东门商圈,便有几十家外贸服装店,很多店铺内挂有“清仓”、“外 贸”等字样的牌子。这些外贸服装店中有没有“洋垃圾”,记者光靠肉眼还无法辨别,但从诸多知情人士口中获悉,许多知名的批发市场中都有“洋垃圾”存在。从 另一角度来看,外贸服装的盛行,也给“洋垃圾”提供了可乘之机。

        不仅是批发市场和零散商铺等实体店,“洋垃圾”甚至渗透到了无形的网络之中。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洋垃圾”款式新潮,个性十足,迎合了新 兴购物人群的喜好,网络购物模式又避免了当面验货,非常容易成交,网络销售在“洋垃圾”终端营销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份额。

        卢定五对“洋垃圾”的流向也毫不讳言:“从碣石出去的服装,全国各地无所不在,甚至一些知名的批发市场,比如深圳、东莞等地的市面上,实 际上很多都是从我们这里拿货的。外地的话,湖南、四川、甘肃、黑龙江……几乎都有买家。质量好的货进城卖,不好的就拿到农村去卖,高档一点的还可能进商 场。”

官员说法

年年在打,年年都有

        “从国外走私服装进来的不法分子的利润是相当惊人的。”陆丰市委新闻秘书林胜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些走私服装从欧美日韩等 国家运回国内,最初在中国境内登陆,由于海上打击力度加大,犯罪分子已无机可乘,现在便选在越南等地卸货,经由陆地最终运往碣石。这些服装经过精选和加工 后,往往在店铺内打着‘仅此一件’、‘外贸原单’等促销广告,实际上是同款的服装就只有一件。”

        陆丰市委宣传部黄贤嘉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碣石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1389年设立碣石卫,为全国三十六卫之一,与著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碣石开关较早,且海岸线较长,为走私活动提供了很多可乘之机。

        黄贤嘉坦言,虽然每年都在打击,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及在打击过程中走私者采取“蚂蚁搬家”式的逃避方法,给清理服装走私带来了极大 的难题。他介绍,近两年来,当地已采取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打击行动。今年7月份以来,已收缴走私服装1400多捆,共120余吨,目前战果还在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将进行集中销毁。届时,这个疯狂的利益链或有望得到遏制。

专家点评

“垃圾服装”暗藏病菌

        一位熟知当地情况但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  “洋垃圾”服装均来源于走私。实际上,早些年代,摩托车走私曾在碣石大行其道, 聒噪一时。后来,经当地政府严厉打击,摩托车走私逐渐淡出。但到了今天,碣石的走私死灰复燃,只不过走私的物品换成了服装。

        碣石的“洋垃圾”除了来源非法,质量也存在问题。根据专家的说法,“洋垃圾”中普遍存在大量病菌,传染性很强,特别是大肠杆菌,在代谢物、粪便、呕吐物中普遍存在。服装材料中含有大量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最后很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但是,因为途径非法以及品质低劣,这些“洋垃圾”价格十分便宜。记者在碣石镇走访了解到,一件表面光鲜的上衣才卖几元钱,冬季羽绒服之类 的服装也只卖十来元。有一种说法似乎更加说明了服装的便宜:“衣服如垃圾一样,从载满服装的三轮车上倾滑落地,却无人理会。”

        这些“价比纸贱”的走私服装,正是因为其低廉的价格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无良经销商前来提货,使碣石成了走私外贸服装的大型集散地,也使这些“洋垃圾”像它们身上的病毒一样,源源不断地“传染”到全国各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5

外貿企業:只見訂單不見利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3918.html

訂單數量確實恢復了,但利潤卻不如從前。」在2011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期間,一位從事鞋類出口的台商企業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日,有外向型經濟「風向標」之稱的東莞發佈的一季度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其進出口總額達到291.2億美元,同比增長19.1%,其中出口總額164.6億美元,增長19.8%。

從數字上看,進出口增長維持在較快水平,然而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因素疊加之下,外貿企業的利潤卻在持續攤薄。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一季度東莞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60.4億美元,同比增長22.8%;2009年為178.7億美元,同比下降 32%;2010年為244.29億美元,同比增長36.5%;而2011年的291.2億美元實際上僅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12%,而19.8%的增 速也較2010年同期明顯放慢。

上述東莞台商告訴本報記者,與去年及前年相比,企業的訂單量確實增長得很快,但同時,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上升得更快,「原材料的價格時漲時跌,勞動力價格卻持續增加,年初,一個工人車一道工序比如是4毛錢,現在還不到半年,已經漲到了8毛錢」。

而與此同時,外貿企業還將面對持續的人民幣升值的影響,4月2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6.50整數關口報6.4990,創匯改重啟以來的新高,從4月6日到29日,19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共升值574個基點,月漲幅達到0.88%。

上述台商告訴本報記者,海外客戶都是提前下訂單的,訂貨時約定價格,而企業出貨之前,人民幣如果又升值了,中間的差價只能由企業自己消化掉。

4月25日商務部財務司處長袁曉明公開表示,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上升,2010年,我國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為1.47%,2011年1至2月,企業出口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到1.44%。

為國際玩具品牌美泰代工的深圳觀瀾寶德玩具廠廠長薛小偉此前告訴本報記者,經歷過金融危機之後,外貿企業的議價能力有所增強,「現在不是所有的訂單都接,要考慮多種因素之後,看能否賺到錢再接」。

面對一系列成本的持續攀升,上調產品價格成為外貿企業的被動之選。亞洲陶瓷控股總裁蒲鼎新表示,企業將根據人民升值幅度作同等幅度的提價,但從以往經驗看,國外買家能夠接受提價的不到50%。

廣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也表示,廣交會一期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在原材料、能源、勞動力和匯率等成本普漲的壓力下,出口企業通過研發新產品、改善 新產品結構、緊貼市場需求、精心佈局市場、縮短結匯週期和補償匯率條款等方式改善經營,同時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普遍漲幅近10%,部分暢銷產品漲幅達 20%。

與此同時,人民幣持續升值壓力下,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簽約和結算愈發成為企業的首選。

據央行統計,今年一季度,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3603億元,佔去年全年業務總量5063億元的70%。其中,廣東結算量達1139億元,是去年同期的8.3倍,佔全國3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3

外貿企業:訂單下滑近三成

http://news.cb.com.cn/html/75/n-546375.html

「別說新訂單了,現在做的都是舊單,而且有一部分訂單做好了也出不了,因為客戶賣不動,寧願存在我們這裡,也不願意提單去賣,以前可都是要趕工期。有成品 出不了貨的情況,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為美泰代工的玩具製造商觀瀾寶德玩具廠廠長薛小偉在廣交會的展台前無奈地表示。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瞭解到的數據,很多工廠的訂單保守估計下降20%~30%,多的下降40%~50%。有些工廠從1000~2000人下降到100~200人,連維持工廠運行的最低能力都沒有了。

訂單下降 

據《廣交會通訊》公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境外採購商累計進館人數為17.8萬餘。對比109屆廣交會共計20.7萬餘人,目前為止到會採購商尚有近3萬人的差距。 
2011年秋季廣交會也即第110屆廣交會從10月15日開始,到11月4日結束,分三期,第一期10月15~19日,第二期10月23~27日,第三 期10月31日~11月4日。「照道理講,秋交會應該比春交會人氣更旺,採購商人數理應增加,但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說明海外市場確實出現衰退。」 溫州 精英儀表電器總經理胡浩發在參加完第一期展後,向記者表示,這一次參加廣交會不盡如人意,情況最好的時候是開展第一天,收到了近200張名片,之後數日接 洽人數均在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組委會為了維持本屆廣交會的人氣,從各方面向採購商提供差旅及生活上的便利,比如對於歷屆參展的境外採購商,尤其是來自歐美的,給予免費的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服務,這讓許多採購商樂意「享受」這一旅程。 
組委會的努力看似維持了與歷屆相當的採購商人數,但是真實的交易意向對比往屆則明顯下滑。記者在採訪中向多家參展商詢問,超過半數負責人表示「不如上一 屆」。從會場各快遞公司打聽到的數據顯示,今年買家的快遞運單減少約30%。據TNT物流工作人員透露,目前許多人快遞到國外的樣品減少,多數是畫冊,許 多採購商在辦理業務時透露,成交決策相比以往要謹慎得多。
服裝行業也遇到類似問題。東莞潤田服裝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服裝訂單相對往年單子小、下單慢,而且價格比往年還差一些,利潤比以往低20%~30%。

採購商結構性變化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本屆廣交會各項數據均反映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局:歐美市場下滑,亞非市場有所上升,導致本屆廣交會境外採購商的數量及結構性變化。 
自110屆廣交會開幕以來,主辦方至今尚未透露有關歐洲和美國等傳統主要市場的成效數據,原本計劃於10月23~24日召開的首期成果新聞發佈會也取消。但據官方刊物《廣交會通訊》所述,「歐美市場尤其是北美成交下滑非常明顯」。 
不過,本屆廣交會透露一個明顯的市場信息,即亞非市場拉動了交易量增加。據統計,廣交會第一期,前三天時間機電產品成交額就達到88億餘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家電、手動工具、汽車部件成為主要成交產品。
主營家用開關電器的寧波漢哲進出口有限公司在前三天參展,遇到的新客戶超過一半來自新興市場。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陸傑波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參加廣交會, 「一方面與老客戶進行溝通,另一方面,也開拓亞洲、拉美等地區的市場。歐洲與美國市場幾乎沒見到幾個新客戶,而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的採購商則不時造 訪。」 
記者瞭解到,亞洲市場受到中東、印度、越南市場的拉動,成交額亦達30億餘美元,同比增長9%。印度增長尤為明顯,增長79%。伊朗、越南、沙特等地增長量也均超過40%。非洲市場成交量同比增長亦達24%。

信用證交易拯救? 

「中國的外貿支付模式與國際完全脫軌,風險全都轉嫁到國外買家身上,這才是一直以來買家壓價的真正原因。中國製造業出口利潤極低的真正奧秘就在於此。」做了20多年海關報關的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達通」)總裁魏強這樣說。 
一達通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企業,國內規模最大的進出口報關代理機構,其服務的製造業企業多達3000家。近年來,該公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中國人進口產品時,80%採用信用證支付,而在出口產品時,90%的企業只接受現金付款,款到發貨。 
魏強告訴記者,在接受信用支付的前提下,買家願意讓利10%~15%。在一達通做進口的超過80%都是信用付款,全部是中小企業,主要進口工業產品,包括酒類、服裝、食品等。
深圳龍崗一家生產U盤的工廠,近三年來一直向荷蘭的一家公司供應代工產品,合作以來一直採用現金支付方式,款到發貨。不過今年情況發生改變,由於歐洲的 金融環境也出現惡化,這位荷蘭客戶資金壓力比較大,作為老客戶,對方希望改變支付方式——開信用證,代替現金支付。但是該代工企業不願意接受信用證,這筆 生意「吹」了。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這位代工廠的王老闆接待了一位台灣人,來廠裡所下的訂單與前述荷蘭買家要的產品款式型號甚至價格都幾乎一樣,經打聽才發現,原來荷蘭買家將訂單給了這位台商,而台商回頭還是將代工交給了王老闆。 
台灣人僅僅因為接受信用證支付,其供貨價格提高了15%,但轉手給王老闆的價格仍然維持原價,台商沿用現金支付方式,結果轉手就賺到了15%的價差。如 今,在詢問瞭解信用支付後,王老闆自稱這是一段慘痛的教訓。然而,對於中國製造商來說,這個客戶的流失與訂單損失,他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他不能出一點差錯 ——如果不採用現金支付方式,他沒有能力去組織生產,因為巨額的原料採購同樣需要現金付款。 
無獨有偶,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明盛家具廠的老闆肖 潤明7月份接觸到一位日本買家。訂單是2000萬元,唯一的要求就是開信用證,不付現金。肖潤明不敢用信用證,因為不懂其業務流程,就拒絕了。但是他感覺 很冤枉,花了數萬元的招待費,結果訂單不成,很不甘心。數日後,肖潤明通過銀行業務顧問協助,解決了信用證交易問題,終於達成這筆交易。到記者發稿時,該 公司已經發出第三批貨。 
肖潤明的信用證前後45天的週期,採用信用證從下單到拿錢,本來會有45天時間將面臨生產資金緊缺。但作為報關代理方,一達通以其信用證為抵押,提前墊付了用於原料採購的現金。肖潤明以不到訂單額2%的代價,解決了風險和資金壓力。  
趙寬寬 本報實習生潘伊純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9

長三角外貿危情報告:面臨08年來最大壓力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30594745/



雜的國際形勢,為以出口為主要支撐的長三角經濟,蒙上了一層濃濃的陰影。

12月18日-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蘇省常熟、崑山和蘇州工業園區進行調研時,指出了目前全國形勢嚴峻的四個方面內容。其中,出口下降幅度逐月增大被溫家寶總理率先提及。而外向度較強的蘇南板塊,出口壓力在逐步顯現。

南京海關數據顯示,1到10月份,江蘇省外貿進出口增長乏力,雖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7.5%,但增幅低於同期全國進出口增幅,10月份江蘇省外貿進出口431.7億美元,同比增長8.6%,環比下降9.8%。

對於長三角另一經濟重鎮 上海 而言,出口同顯疲態。上海海關最新統計顯示,由於歐盟市場不景氣,上海關區11月份對歐盟出口只有93.3億美元,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也「拖累」了整個關區出口增幅降至兩年來的低點。

浙江也不樂觀。來自杭州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浙江實現出口166.9億美元,環比下降16.1%。這是浙江出口貿易自9月份以來再次下滑,且環比下滑增速擴大。受外商投資企業外貿增長乏力影響,目前加工貿易在浙江外貿中的佔比已經跌到了20年來的最低水平。

蘇南外貿不振

IT、光伏和船舶三大出口主導產業遭遇寒冬

南京海關分析稱,今年1到10月份,江蘇省外貿進出口的特點為: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較低,對歐美出口乏力;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均低於總體產品的增速。

IT產業一直是蘇南的支柱產業,據南京海關公佈的數據,1-10月,江蘇口岸累計出口便攜式電腦4907萬台,價值24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3.3%和9.6%。每台出口均價492.7美元,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

蘇州工業園區知情人士透露,江蘇口岸便攜試筆記本電腦出口量減價跌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眼下全球電腦市場被平板電腦給侵佔,第二是產能也在轉移,去年下半年開始,以重慶市為代表的西部地區正在崛起新的筆記本電腦製造基地,侵佔了蘇州的出口。

此外,泰國洪澇災害也給江蘇省部分IT企業出口帶來了衝擊。蘇州市統計,水災導致硬盤進不來、產品又出不去,一個月損失40多億元人民幣。

船舶行業亦一樣,進入10月,江蘇省船舶出口首現2月以來的負增長。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公司人士透露,自2009年船市大幅下挫以來,新訂單一直很難接,10月底船廠在手訂單普遍比年初減少25%,價格大幅下挫,散貨船、雜貨船銷售價格已低於成本價。

他認為,國際市場需求減少導致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海運量少、投資回報率低。比如,一條17萬噸的散貨船,租金最高每天可達20多萬美元,而不久前降到了4000多美元,連發船員工資都不夠,受此影響,船舶需求量大幅減少。

其他產業出口也深受大勢拖累。如,由於受到歐洲國家調整光伏發電政策,控制裝機總量,削減上網電價補貼等因素的影響,南京海關數據顯示,太陽能電池出口呈現下降,價格全線下滑,直接導致江蘇太陽能電池出口值連續三個月月度同比增長為負,10月份出口太陽能電池8億美元,同比減少38.5%。

在江蘇的出口產品群落中,IT、光伏和船舶一直為新型出口產品的三大行業支柱,IT產品出口占江蘇省出口的三分之一,以船舶為主的交通設備和光伏產品則佔出口大盤的10%以上。眼下,這三大支柱著實遭遇了寒冬。

滬浙的共同難題

上海和浙江再度聞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味道

上海關區進出口占全國外貿總額比例超過五分之一。作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上海著實也再度聞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味道。

上海海關數據顯示,由於與主要市場貿易往來下滑,上海關區11月份的整個進口和出口增速均回落至近期低點。其中,當月出口441.1億美元,同比增速由上個月的16.2%下滑至9.5%,為2009年12月以來的次低點,僅高於今年2月份的水平。當月進口269.1億美元,同比增速由上個月的25.9%大幅下滑至13.3%,為2009年11月以來的最低點。

與主要的貿易夥伴貿易額下降是一大原因,11月上海關區對歐盟、美國和日本三大市場的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6%、12.4%和9.4%,增速較上月分別下滑7.7%、11.2%和7.6%,往年聖誕節的繁忙景象悄然不見。

同樣為出口大省,浙江省政府的「浙江省外經貿運行監測系統」數據顯示:10月份重點聯繫企業中出口訂單同比增長及持平的比重為70.3%,比9月份回落3個百分點。自二季度以來逐月回落的態勢明顯,10月份出口訂單同比增長及持平比重較4月份已下降10.1個百分點,創2010年以來新低,逐步向景氣與不景氣的分界點趨近。

「浙江省外經貿運行監測系統」的相關分析認為,在出口乏力的同時,企業出口利潤也不容樂觀。10月份企業利潤同比增加的比重僅為27.4%,比上月下降了0.2個百分點;而企業利潤同比減少的比重為41.3%,比上月擴大了1.5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近日發佈的對杭州、紹興兩地進行的中小企業調研報告則稱:「目前出口型中小企業的訂單狀況和歷史上最困難的2008年四季度類似,但訂單下滑的趨勢尚未見底。」

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表示,今年出口前高後低的增長態勢基本已成定局。他預計,2011年浙江外貿全年同比增長將在15%左右,今後幾年增速還可能進一步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5

中國外貿產業低迷是何故?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31847105/

究竟為什麼曾經深受西方社會歡迎的中國產品不再受寵了呢?中國主流的看法,影響中國出口是因為西方市場的消費滑落,定單減少所致。但這樣的思維又不完全反應客觀真實。

BWCHINESE中文網訊,全球經濟寒流侵襲中國,外貿產業受到連番打擊,然而,外貿產業的低迷僅僅是因為美國經濟,歐債危機的影響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但金融危機後,中國進出口貿易順差逐年下降,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開始疲軟。今年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低GDP增速0.1個百分點。如今,美國經濟未見起色,歐債危機仍在蔓延,周邊環境改善乏力,各方均預期中國明年的出口增速將回落。

究竟為什麼曾經深受西方社會歡迎的中國產品不再受寵了呢?中國主流的看法,影響中國出口是因為西方市場的消費滑落,定單減少所致。這樣的看法基本符合中國某些人的傳統思維定勢,但這樣的思維又不完全反應客觀真實。

非中國產品越來越多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發佈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指數為49%,較10月份的50.4%回落1.4個百分點。尤為引人關注的是,這是官方製造業PMI指數自2009年3月份以來首次跌破50%的臨界線。值得注意的是,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表現疲弱:新訂單指數與上月持平為51.1%,此前,該指數自3月份高點55.2%連降3月至6月份的50.8%,7月份才小幅上升至51.1%;新出口訂單指數則是大幅回落2.1個百分點至48.3%,連續第五個月回落,且是該指數自2009年5月份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不久前結束的廣交會上,歐美採購商觀望詢價較多,實際成交分別下降19%和24%。

一般認為,這是全球金融危機造成西方社會壓縮消費,導致市場萎靡,而影響了中國出口。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數據顯示,美國去年進口比上一年平均增加了23%,但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鋼鐵只增加了4.4%;玩具、遊戲機只增加了7.7%;服裝增加了18.1%。幾年前,在美國一些連鎖店、超市,中國產品佔絕對優勢,但如今,非中國產品越來越多。從指甲刀到電視機等,其它國家產品開始有規模的進入美國市場。

亞洲國家爭佔美市場

亞洲其它一些國家出口美國的產品增加比例比中國要大的多。中國鞋子原來基本上處於美國市場壟斷地位。去年,印度尼西亞向美國輸送了超過21億美元的鞋子,增加了42%。今年前7個月,孟加拉國紡織品出口到美國增加了43%,達180億美元。美國NIKE公司的產品過去大部分都在中國加工,2009年開始,此品牌的產品有51%在越南加工。中國出口美國的訂單減少,亞洲其它國家的出口增長,此消彼長,某種意義上是吞食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市場。

非中國製造產品在美國市場越來越多,因素自然很多。中國經濟學家通常都在匯率、美國市場減弱上找原因,但問題不完全在此。2005年匯改後人民幣升值近20%,影響出口產品的價格僅2.5%。這些年來,中國產品質量不穩,這對中國整體產品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在評出的2007年世界10大新聞中,中國出口產品被召回名列第5,排在美國總統選舉新聞之前。一系列中國出口產品被召回,包括含鉛玩具,有問題的汽車輪胎和有毒的牙膏和食品。

將中國作為主要採購地的大型超市沃爾瑪,2009年起,將110億美元的定單投放印度,並逐步要將印度採購增加30%。沃爾瑪出售的商品,曾經有70%的中國因素,但考慮到貿易糾紛、成本增加、消費者的選擇等因素,開始增加非中國製造的商品,到不同的國家去生產採購了。

不能單從外部找原因

由此可見,中國對西方國家的出口訂單減少,自然有美國金融危機及歐洲債務危機的因素,但主要還是中國企業、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問題,需要從自身內部去找原因。中國開放,面對的是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需要有這樣的充分準備;而改革就是需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去適應這樣的環境,去應對變化。更何況,有時外部環境並不差,並沒有大的影響,差的只是中國自身的不健全,還有不作調查研究的亂定義、亂下結論。

什麼都先從外部尋找原因的思維定勢,不利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對出口訂單減少的原因需要理智客觀全面的分析,才能在國際消費市場不穩固的時期有準確的決策和應對。我們應改一改傳統的思維定勢,從自身而不是過多強調外因,可能可以讓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責任編輯:Emily Che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7

廣東服裝外貿行業利潤下降至零 部分企業關門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5763

  歐美經濟衰退 生產成本猛增 出口寒潮來襲 一些中小型服裝企業因訂單匱乏而臨時關門

  今年,在歐洲經濟衰退、美國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我國的外貿出口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目前業界普遍預測,今年將是金融危機以來最難熬的一年,出口疲弱態勢或將延續,甚至可能出現貿易逆差,出口寒潮來襲!

  珠三角出口型中小企業以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為主,一方面面對歐美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技術壁壘使生存愈加困難。目前它們的生存狀況如何?外貿從業者面臨哪些生存考驗?未來應該如何應對?本報記者深入服裝業、鞋業、玩具業、陶瓷業進行調查,敬請關注相關報導。

  壓力重重

  過去一單生意提成20萬

  現在工廠關停失業在家

  10年前一單生意提成就有二三十萬元,現在卻因廠子關停而失業兩個月。「附近做外貿的倒了三成,轉行勢在必行!」老外貿員阿輝做起了按摩師,並在網上叫賣。

  記者近日見到阿輝本人,聽他講述外貿業的滄桑巨變:由10年前遍地黃金,利潤高到兩三成,到今年利潤為零,甚至虧損;由懷揣著夢想到外貿業掘金,到現在失業在家,心灰意冷痛下決心轉行……勞動密集型外貿服裝業經歷了由興盛到衰微的歷程。

  10年前做外貿月入過萬

  阿輝住在南浦百事佳花園,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裝飾得雅緻而隨意,客廳裡卻堆滿了H&M,Express等四五個國外品牌的外貿成衣,這與一米外精心修葺的花園小陽颱風格迥然。

  前段時間,阿輝在業主論壇發了一個帖:「今年的外貿環境實在很差(比2008年還差),公司業務也移去東南亞了,只好下崗在家,迫於生活壓力,只好拿 出自己的絕門手藝啦。本人早年曾拜名師學習按摩推拿技術,擅長治療落枕、頸椎勞損、腰背痠疼……雖然這幾年只限於跟家人朋友服務,但手藝一直沒有荒廢。不 知是否有鄰居需要上門服務或來我家?」

  日前,當記者敲開阿輝家的門,稱來做按摩時,他說: 「你們是我的第一批客人。」在臨時安置的按摩椅上,阿輝向記者簡單展示了按摩技術,1個鐘70元,阿輝的收費很公道。讓記者吃驚的是,阿輝的技法很純熟。 「師傅很重要,當時為了治療母親的腰椎間盤突出,跟著省中醫的師傅學的一門手藝,沒想到現在會把按摩當營生。」

  客廳裡堆積成山的外貿成衣樣品已經聯繫好了買家,定做的按摩床一星期就到貨了,下決心擺脫外貿業的阿輝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些貨可以賣幾千元,再等按摩床到了就正式開張,相信會越來越好。」

  32歲的阿輝之前跟太太一起做外貿服裝的來料加工領域。4年前兒子出生後,太太就在家裡做了全職主婦。阿輝說,10年前剛入行時,他的月均收入過萬元,有時自己私接一個單,就能賺到二三十萬元,而這套房子就是那時候買的,「現在絕不會碰到這樣大的訂單」。

  去年,外貿業務虧損嚴重,最重要的是國內人力成本太高,9月份老闆不得不將廠子關停,將業務都轉到越南去了。原來幾十人的公司,有的同事跟老闆去了越南,有的在廣東其他公司做著差不多的行當,有的則放下架子進了工廠,而阿輝則失業在家差不多2個月了。

  行業利潤去年下降到零

  服裝外貿業的利潤下行曲線折射出了該行業由鼎盛到衰微的歷程。1998年,利潤率超過20%,到2002年縮減到12%~15%,2008年前為5%~8%,2008年次貸風暴來襲,利潤下降到3%。直到去年10月,眾多企業開始出現零利潤,甚至虧損。

  據阿輝回憶,當時吸引他加入朋友的服裝外貿公司的主要原因就是利潤高:「感覺遍地黃金,怎麼都能賺錢。」然而就是這個充斥著巨大誘惑的行業,也面臨著 巨大的陷阱。外貿業逐步遭遇海外技術壁壘的阻擊,僅出口到歐盟的一批服裝不合格,就要支付幾千萬元的違約金,朋友的廠一下破產了。

  談起做外貿的感受,阿輝總結了一個字——「累」。品牌掌握在國外採購商的手上,風險卻轉嫁給製造商。現在,工廠的價格已經被壓縮到底線了,只要不虧本 工廠都會接下訂單;即使虧一些,只要額度不大,而且有穩定的訂單,工廠也會做下來,這是為了防止工人繼續大規模的流失。

  炒股、炒金,是阿輝目前無可奈何的選擇。按摩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可以混口飯吃的手藝,他自己也有興趣探索一下這個行業。而立之年嘗試進入按摩業的阿 輝,暫時還沒有什麼長遠的打算,他想先讓大家看看他的手藝,根據口碑好壞再決定是否潛心做按摩。「即使沒有其他出路,把按摩理療堅持下來,做雷鋒助人為樂 也是很快樂的事情,能夠解除別人的痛苦也很開心。人生就如一齣戲,認真地體驗過就好了。」

  問卷調查

  近八成服裝企業

  認為前景不明朗

  「服裝外貿企業今年倒閉的有三成!」阿輝告訴記者。「歐美經濟寒潮、生產成本猛增、人民幣持續升值、土地成本昂貴……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不下去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很多廠直接關停,或者搬遷到東南亞去了。」

  在近日舉行的2011(第二屆)廣州服飾文化周高峰論壇暨頒獎典禮上,記者對與會的百家服裝企業進行了外貿生存狀況的調查。中小服裝企業融資成本困難,優惠扶持政策的宣傳渠道較窄,稅收、人力成本、電荒、普惠政策落實不力等仍是受訪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在發放的100份《企業調查表》中,收回19份,有效調查表15份,從事外貿的企業5份。出現利潤下滑的企業6家,佔有效調查比例的37.5%。利潤 下滑幅度平均值為10%,影響企業利潤下滑的原因以原材料上漲及人工材料上漲為主,伴隨有人民幣升值、利潤率下滑等原因。受訪企業中,認為「前景不明朗, 會有一部分企業倒閉」的企業佔到75%。

  成本猛增兩三成 部分企業關門

  廣州市製衣行業商會副會長、廣州卡佛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聲治昨日告訴本報記者說,已經留意到部分做外貿的中小型服裝生產企業因訂單匱乏而臨時關門的 現象。番禺南村好幾個老闆原本是做外貿的,但是他們近期紛紛向其求救,希望在歐美採購量下降、匯率波動明顯的背景下,找點時間短的「代工單」做做,好讓企 業不至於倒掉。

  李聲治說,國內品牌企業今年最大的壓力是成本上漲的。去年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漲導致企業的支出增加20%~30%,而在終端市場只能提價15%左 右,解決一半的問題。剩下一半的成本上漲壓力得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使用機械代替人工來解決。只能解決部分的,就會導致今年服裝的利潤率下降。解決不了 的,企業就會倒下。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夏令敏昨日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受歐美經濟不明朗因素影響,導致歐美區域內服裝需求增速下降,這個也是我國服裝出口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受此影響,國內服裝出口企業的利潤率在4%~10%之間。

  出口形勢的惡化,將逐步向國內市場傳導,首當其衝的是就業市場!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服裝藝術系副主任吳鄭宏告訴本報,今年與2008年的情況有點類 似,來自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的學生反映,去年到外向型服裝類企業就業難度明顯增加。員工薪水的減少,也導致了消費能力降低,導致國內消費疲軟。

  危中有機

  到國外買來設計作品

  然後在國內製作銷售

  但是危機當中,企業並非「無路可走」,有廣州服裝企業外貿做不下去,轉做內銷,更有精明的企業利用原有的外貿關係,甚至到國外買設計作品,然後在國內 銷售。 「這在以前不敢想像的!」吳鄭宏說,因為經濟景氣的時候,國外設計師一般要價很高;如果國外經濟低迷,很多設計師為了餬口都願意把作品賣給中國。這些好的 作品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敲門磚,其新潮的設計更是市場上制勝的法寶,如果能像國外優秀的設計看齊,廣州可以成為又一個時尚之都。

  夏令敏告訴記者,可以說目前全世界都在扶持中小微企業,這個並非中國一家在做。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將保持不變。希望未來有持續的、穩定的政策幫扶中小微企業。

  由此對於做品牌的企業來說,「危」中有「機」。 李聲治表示,這次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暴風雪」將加速服裝業的洗牌速度。服裝作為生活必用品,那些走自主品牌的企業,一旦挺過去了,未來將迎來更加生機勃勃的市場。

  服裝外貿業下行利潤

  折射其由盛到衰歷程

  1998年,利潤率超過20%,到2002年縮減到12%~15%,2008年前為5%~8%,2008年次貸風暴來襲,利潤下降到3%。到2011年10月,眾多企業開始出現零利潤,甚至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53

福建泉州:外貿困境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4mj.html
 
國內外服裝終端市場的慘淡,終於傳遞到了上游的紡織行業。7月6日,工信部發佈《2012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形勢分析》,一改一季度的樂觀態度,直言今年來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呈現下滑態勢,生產增速明顯下降,出口數量有所減少,企業效益出現下滑,產業鏈前端(棉紡、化纖)虧損加重,並預測今年下半年紡織行業運行形勢難以明顯改善。

  這份覆蓋面在全國的形勢分析報告,又對泉州的紡織行業釋放出哪些信息?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秘書長陳蒼松認為,今年泉州的紡織行業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艱難,但是工信部的調研報告集中在規模以上紡企,泉州的紡織行業則以中小型為主,多數仍在撐著,沒有大面積停工。

  通過對晉江、石獅多家紡織、印染企業和布行的走訪,記者切身感受到了今年市場慘淡帶來的寒意。外貿訂單的攔腰折半,化纖織造企業的大量庫存和價格驟降,這些看似都是眾多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所帶來的惡果。然而,與冰一樣的行情相反,我們找到了一些在幾年前便謀求轉型並推進差異化的企業:他們的訂單不減反增。隱藏在「市場疲軟」背後的問題癥結是,從改革開放至今紡織行業的「同質化競爭」、「盲目擴張」。「哪個產品成功,大家蜂擁上去一起做也能成功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石獅一位棉紡企業老闆說。

  現狀

  冰火兩重天的布行

  要想知道如今泉州紡織行業的生存狀況,石獅鴛鴦池布料市場是最有效的「試金石」。作為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這裡聚集著6000多間商舖近1000家經營戶。在一家開業近20年的老針織布行裡,老闆施先生連連向記者搖頭。「以前是"淡季不淡,旺季很旺",現在可不行了」。施先生說,自己主要客戶是石獅的服裝廠和一些外貿單,頂峰時期一個月營業額超200萬元不成問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僅外貿單縮水大半,本地幾個老客戶的訂單也大大縮水,如今一個月營業額只剩10多萬元,幾乎只夠人力和租金成本。他最近也聽到了幾家布行倒閉的消息,如果下半年形勢不見好轉,明年這家店也只能關門了。

  而就在離他不遠的一家針紡布行,記者卻見到了另一番景象。在採訪的1個小時裡,該店總經理謝先生頻頻被下單電話打斷,起身翻找庫存。「我們公司今年不但訂單沒有減少,反而略有增加。」謝先生說,該店去年才營業,但一開始就進行了差異化的定位,做一站式的採購超市,面料產品種類齊全,力圖品種多樣化。謝先生是80後,儘管只是布行的新手,思路卻很活躍。他經常在全國各地考察市場,極其敏銳地抓住當下的流行款式,並不斷開發新產品。

  外貿受挫,棉紡企業競相轉內銷

  今年國內棉價大跌,對於泉州的棉紡企業而言,已經不能算是一個好消息了。因為即便如今棉價已降至每噸18000元左右,也比國外市場貴了整整4000元/噸。「棉紗等棉織品以往是我們的優勢產品,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優勢,但是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這一形勢就遭到逆轉,出口大量減少。」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秘書長陳蒼松說,國內外的棉價差是失去優勢的重要原因。去年,棉價差最高時達到7000元/噸,價差區間在4000~7000元/噸,對泉州許多出口型紡織企業影響很大。再加上去年以來的國際市場萎縮,泉州紡織行業的生存狀況,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艱難。

  實際上,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正是在外貿受挫,泉州部分外貿型的紡織企業,從今年開始轉向國內市場,這加劇了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儘管比國際市場相對好些,但今年國內市場的需求也放緩。這些轉型的企業多半都無法成功開拓市場。.形勢逆轉,化纖市場異常慘淡

  棉紡和化纖,一直佔據著紡織行業的大部分產量,這2個原料截然不同的紡織產品,在去年經歷了此消彼長的一年後,如今卻面臨著同樣的艱難環境。工信部的數據稱,今年上半年,化纖行業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50.1%,棉紡紗加工業利潤則同比下降了5.9%。

  一週前,在晉江金井一家二線的化纖紡織公司,記者見到了愁眉不展的總經理林文(化名)。「今年跟去年真的是天壤之別啊。」林文抱怨說,去年一年,化纖行業做得非常紅火,因為棉價太高,許多針織棉紡企業無法生產,化纖類藉機打進市場,需求量大增,公司加大生產投入。沒想到今年市場形勢逆轉,訂單量只有往年的一半不到,公司庫存積壓著。可是為了養活工人,工廠機器還是不能停。他們公司還好,附近1家紡織企業早就把廠房設備租給別人去做。「今年大家的想法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絕對不能停產。只要撐過了這段困難時期,就是贏家。」林文說。陳蒼松則補充說,今年泉州化纖紡織的市場異常慘淡,化纖原料和製成品的價格下跌了30%~50%。

  出路

  低端紡織轉至東南亞?

  近段時間,不少媒體指出,國外不少紡織產品的訂單直接轉移至擁有廉價勞動力的東南亞國家。陳蒼松也認為,一部分國外紡織訂單確實轉移到了東南亞,而泉州紡織業受影響程度比全國大。記者採訪過的紡織企業,則將問題歸咎於歐美等國對「中國製造」的貿易壁壘和差異化的稅收政策。

  石獅祥芝一家漂染織造企業,則深受這種轉移之痛。「今年外貿訂單少了5成。」企業負責人說,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棉價差等,讓「中國製造」的一些產品已經失去了跟東南亞這些國家競爭的優勢。特別是美國市場,對越南的紡織品幾乎免稅。他們以前合作的一家美國公司,今年直接將訂單下到越南,但是越南的產品質量不行,還要從這家企業進口面料,並運到越南進行成衣製作。通過越南運往美國,成本仍然更低。該負責人堅信,越南目前只有勞動力優勢,但是配套的產業鏈完全跟不上,只能進行粗加工。在產品質量上,中國的產品更有優勢。

  差異化之路

  模仿、跟風、跑量……對於眾多仍走在傳統生產經營模式的紡織企業而言,今年這場自終端市場向供應鏈傳遞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讓他們嘗到了足夠多的教訓。

  在慘淡的市場中,記者看到了一些逆勢而上的紡織企業。在石獅,不止一家紡織企業的老闆向記者介紹了公司正在推廣的新產品(基於避免行業模仿,企業婉拒見報具體信息),即便是國外市場萎縮的現狀,訂單仍然很多。「我只能說是"供不應求"」。石獅鴻山鎮一家紡織企業主說。來自面料企業聯邦三禾的信息是,依靠公司的「低碳環保」面料,他們今年的發展情況也與去年持平。

  「對於這些做了10多年生意的紡織廠老闆、布行老闆來說,以前賺錢太容易了。只要有一家企業的一個產品做得好,大家蜂擁而上一起做,然後開始比拚價格,照樣能賺錢。但是這種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石獅鴛鴦池布料市場一家針織布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如今服裝市場的千變萬化,紡織行業長期以來同質化競爭的惡果顯現。許多企業老闆不去研究市場,還是按照以往的經營思路和模式,被淘汰是遲早的事。「以前"跑量"的經營模式根本行不通,現在的市場千變萬化,已不像以前那樣單純,你要揣摩市場。」石獅尚澤針紡布行總經理謝限生說,自己對所供應的服裝廠也精心挑選,要先瞭解服裝廠老闆的經營思路、服裝款式,要有想法。

  「走差異化之路,並不是說你完全做出一種新產品,而是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培育和市場驗證,客戶認同,消費者也要認同。」宏太(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志強認為,紡織企業的差異化之路是以後的必然趨勢,比如該公司以前只做胚布,現在開始試水色布;開發一些高端品種,只有自己能做,別人做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36

穩外貿政策作用幾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21/100440640_all.html

「穩外貿政策出台當然是利好消息,但是感覺出台晚了一些。」杭州五礦機械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民對財新記者說,政策出台後企業經營者會有一定的觀望期,四季度很難見到效果,要到明年才能實現。

  國務院辦公廳9月18日公佈了《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16條措施是對一週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的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的詳解。內容涉及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準確及時退稅;擴大貿易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減免進出口檢驗檢疫收費等方面。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這些政策措施,在國慶節前會出台具體細則,由商務部和有關部門共同下發。

  催生近期穩外貿政策的是持續低迷的出口形勢。7月以來,中國出口增速連續兩月在個位數低位運行,對於未來,各方均不樂觀。

  9月16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的部分省市外貿工作座談會上,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全球經濟很可能長期低迷,復甦的曲折性和艱巨性進一步凸顯。今後一段時間,外貿發展環境難有明顯改善,諸多負面因素疊加,將給外貿帶來更大挑戰。儘管堅持全年目標任務難度很大,仍要千方百計去爭取。

  中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程漫江認為,雖然出台的相關政策能夠為出口企業提供一定的支持,但是這也很難抵消全球經濟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預計全年出口增長5%-8%。

  盤點近期的穩外貿政策,力度明顯低於市場預期。此前市場傳言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上調至17%,即實現全額退稅,並未成為現實。不過,亦有多位外貿企業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出口退稅的上調空間並不大,對企業的實際影響也不大,更希望政策能穩定一些,這樣對國外的報價有延續性,便於接長單。

  對企業來講,最希望的是政府不要增加負擔,讓企業自己想辦法渡過難關,而非政策上隨外貿形勢頻繁變化。

  寧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閻勤對財新記者稱,眼前穩外貿只能是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相結合,可能更加注重戰略性調整。世界經濟處於下行週期,只要把競爭力提高,在穩增長中就能發揮作用,更重要是為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作用不可過望

  胡民所在的杭州五礦機械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2011年貿易增速高達78%,但目前已墜落至同比下降9%,他預計,全年可能會下降10%-15%。

  在他看來,問題主要出現內部而非外部。外部形勢雖然比較嚴峻,但需求還是有的,而4月以來,銀行信貸方面的變化,使得公司資金鏈緊張,帶來了很大壓力。

  由於浙江部分企業聯保、互保出現問題後,4月以來,以往合作的銀行開始偏向保守。公司作為改制企業,國有股是第二大股東,但銀行仍要求佔股超過四分之一的第一大股東,連帶配偶家屬簽字擔保,承擔全部責任。雙方僵持不下,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銀行只收回貸款而不發放新貸款。無奈之下,公司不得不更換新的合作銀行,才平穩渡過難關。但在此過程中,經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部分客戶流失。

  近期,公司的訂單有所改善,歐洲、哥倫比亞的訂單都有,「單子面開始廣起來了」,胡民稱。

  山東煙台北方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進出口分公司副總經理萬炳政也對財新記者表示,目前企業訂單與去年基本持平,還算比較穩定。現在影響最大的是資金問題,上下游工廠都面臨資金運轉不暢的問題。

  穩外貿政策中提及的「擴大貿易融資規模,降低貿易融資成本」,胡民認為,方向是對的,但效果如何,還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

  與2008年外需急劇下滑不同,在一些企業人士看來,當下的出口低迷中,外需並不是主因。

  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鋒對財新記者稱,雖然中國出口商品價格提高很多,但國外超市的「中國製造」並沒少,目前沒有其他國家和地區能替代「中國製造」的規模和品質。

  官方數據也證實這一點。今年上半年,佔全球出口近四分之三的30個國家(地區)出口增長3.2%,低於中國出口增速6個百分點,說明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出口產品仍具有較強競爭力。

  肖鋒認為,國內出口企業感受到的訂單減少,並非因剛需減少,而是在資金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海外採購商只能分批採購,而且外貿的運作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要求賒銷的比例開始增加。過去30多年,中國外貿大都採用現款現付方式。一位在廣東、浙江兩地從事紡織品出口的人士對財新記者稱,外貿行業利潤率並不高,原先信用證付款在企業理解中已是賒銷,現在要求賒銷延遲付款,對資金佔用和流動性的影響很大,企業可能周轉不過來。即使做貿易融資,有時賺的利潤還不如融資的利息高,這是變相造成訂單下降的原因。

  根據國家外管局《2012年上半年國際收支報告》,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收匯率(貨物貿易跨境收入/出口)為91%,仍處高位,同比略降1個百分點。但二季度出口收匯率僅為85%,相對一季度下滑較大,也低於2011年同期5個百分點。這一變化雖然受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行為變化的影響,但也反映了出口收匯受到2011年底以來境外流動性趨緊、交易對手資金狀況不佳等因素影響,出現一定的收匯風險。

  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福建分公司為例,今年前五個月共受理報損案件143起,同比增長30%,報損金額近3300萬美元,增長了1倍多。其中,歐洲市場報損53起,增長了212%。

  金融危機以來,中央多次提及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此次再度提及,但企業對此並不熱衷。山東一家紡織企業相關人士對財新記者稱,該公司曾經瞭解過出口信保,但是覺得費用相對較高,只能放棄,替代方式是在接單時儘量規避風險。

  前述在廣東、浙江從事紡織品出口的人士也稱,他曾與一些企業交流,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這些政策瞭解運用程度很低,「主要還是對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用得比較少。」

  二季度以來,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但效果呈遞減趨勢。前八個月,中國出口退稅6699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明顯高於同期出口增速。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出口退稅一改上半年動輒20%左右增速,進度明顯放緩,7月僅增長1.9%,8月則下降11.8%。

  前述山東紡織企業稱,近期出口退稅進度並沒有加快,與以前差不多,退稅週期仍為兩三個月。

  前述廣東浙江紡織品出口人士也稱,出口退稅進度沒有加快,主要是受地方財政收入不太好影響。企業通過有關係的、利益鏈條上的退稅公司辦理可能快一些,需要一個月,但要支付一定費用,企業自己去退稅則要兩個月左右。

  此次出台的穩外貿政策提到,今年四季度對所有出入境貨物、運輸工具、集裝箱及其他法定檢驗檢疫物免收出入境檢驗檢疫費。2013年則執行新的降低後的檢驗檢疫收費標準。財政部稱,此舉可減輕外貿企業負擔約35億元。

  胡民認為,對出口量大的企業,減免的檢驗檢疫費比較可觀,增加了企業的額外利潤,但在執行中,不排除政府會在其他地方增加收費的可能,「不要這裡放一點,那裡又緊一點,如果這樣,並不是好事。」

  「政府不要增加負擔就好了,」前述紡織品出口人士也稱,這些措施還不如直接減輕企業固定的經營成本,企業自己想辦法會渡過難關,不要有很多強制政策上的干預。



側重戰略性調整

  穩外貿政策並未涉及出口退稅率的上調,力度明顯低於預期。不過,企業人士對此似乎並不在意。

  胡民稱,出口退稅上調一兩個百分點,對企業的影響並不是太大,很多需要讓利給客戶,還是希望政策穩定一些,這樣企業給國外的報價有延續性,方便接長單。

  事實上,目前出口退稅上調空間並不大。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先後七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從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和外貿發展方式轉變來考慮,應該調低或取消退稅的商品,也被大幅調高。此後,雖然部分商品退稅率有所回調,總體而言,出口退稅率仍處於高位。

  目前出口形勢並不樂觀,但與上一輪危機期間相比,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同比增速,都要好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上,出口退稅力度加大,並無必要。

  出口退稅率上調,意味著較大的財政壓力。今年前八個月,中國出口退稅6699億元,這一數字已超過了年初預算報告中,中央財政在教育、文化、醫療三大民生領域的全年支出預算之和。

  目前出口退稅由中央和地方按92.5%和7.5%的比例來承擔,在地方財政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上調出口退稅率能否快速兌現也值得考量。有企業稱,地方現在還變相加稅。

  肖鋒認為,中國外貿面臨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於服務業落後,隨著中國製造成本的提高,光靠製造業利潤維持外貿企業增長的模式已經到頭了。

  他稱,貿易融資和出口信保這些政策,已經提出多年,但對中小外貿企業而言,落實並不容易,「關鍵是要有渠道來落實。」他建議,發展服務於中小外貿企業的商業機構集中辦理物流、退稅、通關、金融等業務。一方面,商業機構出於風險控制需要,會去瞭解企業,保證貿易的真實性,另一方面,集中辦理也可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

  近期各地在向小微企業推廣出口信保等方面做出嘗試。

  嘉興市政府出台市級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聯保方案,對滿足一定條件的小微企業採取「企業參保、政府買單」的模式,幫助企業轉嫁出口風險,減輕保費投入的資金壓力。

  廣東省財政對投保小微企業信保易產品所產生的保費給予80%的資助比例,各地級市在此基礎上還分別有相應的資助比例,部分地市投保企業甚至無需任何費用即可免費獲得該保單。

  河北則依託重點外貿出口企業,搭建代理投保與融資平台。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了阿里巴巴與河北網商協會、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溝箱包出口基地、安平絲網出口基地、滄州新世紀五個小微企業集中投保平台。

  閻勤認為,從中央到地方為穩定外貿、促進轉型採取的政策措施,方向上、實效上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沒有政策,下降幅度可能更大,政策措施使外貿逐步趨穩,而且趨穩的力度在加強。」

  他認為,眼前的外貿政策只能是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相結合,可能更加注重戰略性調整。

  國務院穩外貿政策中,妥善應對貿易摩擦,鼓勵企業用好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和已生效的自貿協定;優化外貿國際市場佈局,支持企業開拓非洲、拉美、東南亞、中東歐等新興市場;優化外貿國內區域佈局,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推動邊境省區發展對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等,都是戰略性調整的內容。

  閻勤稱,寧波的做法是企業要自為和政府要有為,鼓勵大主體做強,小主體做精。即加快培育外貿龍頭企業,組建內外對接的國際性營銷服務網絡,推動外貿企業向研發、設計、品牌經營、物流等環節延伸,使大企業成為跨行業、跨區域、能調配進出口資源的企業;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向專精特優發展。

  此外,政府還要幫助做好貿易平台建設,這不僅包括成立塑料、化工原料等的進口交易市場,還要推出服務貿易平台,如國際航運交易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69

第一代外貿SOHO為何退出江湖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0832.html
上個月去上海參加《東方直播室》節目的錄製期間,接到一個老朋友的電話,她邀請我到上海一個著名時尚地標「外灘某某號」樓上的法國餐廳共進晚餐。之所以挑選這個地方,倒不是因為這位老朋友特「小資」,而是這幢外灘大樓對她有些特殊意義——十多年前這裡是某國營進出口公司的辦公地點,而她當時就是公司的外銷員,如今這個餐廳的位置就是她的辦公室。

她和我幾乎是同齡人,上世紀90年代初一流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畢業,順利地分配到上海這家著名的國營大型進出口公司工作。那時正是外貿的黃金年代,在外貿公司做外銷員是令人羨慕的職業,加上她流利的英語和出色的業務能力,她不僅每年都能拿到一筆豐厚的年終獎,更是經常會在歐洲不同的國家常駐一兩個月。不過,她是一個不願意安於現狀、事業心極強的職業女性,在2001年,她利用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毅然下海,離開了這幢外灘大樓,做起第一代外貿SOHO,當時也被稱為「外貿個體戶」。

說是個體戶,嚴格意義上只能說是外貿自由人,因為他們並沒有申領外貿經營執照,大多掛靠在某家大公司下,以按時間或成交單額向掛靠公司交管理費。即便是2005年7月《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正式實施之後,外貿經營正式向個人開放,以自然人身份申領備案登記表的仍可謂鳳毛麟角。

我在2004年創辦敦煌網這個在線外貿網站的時候,她的外貿生意正做得風生水起。當年我雖然算是互聯網行業的老兵,但很多外貿方面的專業知識還得向她請教。她也常常跟說起和她一樣下海自己做生意的外貿個體戶如何悶聲大發財的故事。這些人平時大多生活低調,有些與朋友合租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另一些則乾脆在家裡辦公,完全不像之前在外貿公司那般每天西裝革履,而是常常穿著睡衣便服,喝著咖啡敲著鍵盤談著幾十萬美金的大單。然而,每到一年兩次的廣交會,他們便盛裝出行,背著頂級奢侈品的最新款皮包,靠體面的裝扮撐門面。有人形象地稱他們為外貿行業的「高級黃牛」。

當然,廣交會對他們來說更多的只是見見老客戶,瞭解一下行情,並不期待獲得更多的新客戶,因為一方面多年來積累的客戶資源已經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找到新客戶、建立信任度對他們這些個體戶來說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此次見面聊起現狀時,這位在我印象中一直喜歡挑戰自己、有超常賺錢能力的女強人告訴我,她其實在兩年前也就是40歲的時候已經歇業不干了。也許對很多女性朋友來說40歲退休是一種理想,但她這麼說還是讓我暗暗吃驚,因為多年前,作為好朋友,我們倆有著同樣的信條:工作到80歲!當年她下海時,也曾經有夢想希望做起一個有規模的外貿公司。

閒聊中,我知道這些年她確實賺了不少錢,但並沒有把錢投入公司的發展,而是買了數套房子,這兩年她的主要收入就是來自房租,然後再將部分收入購買黃金、或者炒匯。總之,徹底地離開了她的外貿老本行。她說,其實跟她同一批下海的外貿人除了極少數開始發展自己的品牌,轉型做內貿甚至進入電商行業,絕大多數已經退隱了。雖然他們都很有錢,生活無憂,但這種退出是無奈的選擇。

從餐廳的大玻璃窗向外望去,黃浦江兩岸的輝煌燈火和陸家嘴金融中心的全景,彷彿在提醒我正身處一個發生著劇變的繁華都市,就像眼前這家昂貴的餐廳,我很難想像它的前世竟是一家國營單位的辦公室。我不禁想到,這第一批外貿SOHO在國營進出口公司一段歷練之後,靠單打獨鬥賺得第一桶金,其實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憑著出色的能力和財力,他們完全有條件從個體戶發展成有一定規模和比較穩定的小企業:擁有十數名員工,年銷售額上千萬美元甚至更多。而如今,這些一度的弄潮兒卻不著痕跡地隱沒在上海的茫茫夜色中。他們或許在享受人生,或許也常回想起曾經的輝煌。他們原本可以成為對社會貢獻更大的企業家,而不只是滿足於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富足。第一代外貿人屬於精英型的外貿人才,幾乎清一色畢業於全國重點一流名校的外語或者外貿專業,流利的外語,寬闊的眼界,是非常優秀的社會資源。他們的退出,我覺得很是可惜。

作為好朋友,她勸我工作不要再那麼拚命三郎,也應該像她那樣好好享受人生,但無意中也流露出過早退出江湖的無奈和落寞。她說,她嘗試過走出個體戶的格局,正式註冊了公司,但做小企業困難重重,一是招人難,特別是開始的時候,很少有人願意給只有一兩個人的小公司幹活,二是用人難,即使招到人,也頂多讓他們打打下手,曾經手把手地教會一個年輕人,卻發現他離職時把她的客戶也搶走了。因此這些年來,只能做一單算一單,不求長遠發展。然而,幾年前傳統外貿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她想過轉型,既嘗試過淘寶,也做過外貿電商。但說實話,對於做慣了大單、賺慣了大錢的她來說,短期來看做個網商總覺得不夠刺激。

第一批外貿個體戶大量退出江湖,我分析有幾方面的原因:這些人往往依靠僅有的幾個老客戶來維持生意,由於利潤高、賺錢容易,一直沒有考慮對業務進行企業化系統化的運作,一旦遇到形勢不好,很可能就突然斷糧。他們之所以賺了大錢,是因為身處外貿的黃金時代,成功地打了時間差,而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越來越透明對稱,市場留給他們的機會就少了。匯率問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只能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外貿的進入門檻越來越低。如果說當年第一代的外貿人屬於高學歷的精英人士,那麼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給更多人帶來機會。一些半路出家的轉行白領、大量跟單員出身、學歷不高、英語並不流利的新人加入外貿SOHO大軍。那麼,對於日漸壯大的第二代外貿SOHO們,他們如何另闢蹊徑,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呢?我將在下一篇文章裡和大家分享。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17

為什麼說外貿電商是悶聲發大財?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599623.html
然曾在2010年被媒體廣泛報導的外貿電商,但隨後一兩年又在安安靜靜的悶聲發大財。許多門外漢甚至不知道外貿電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那些發大財的企業也不願意這片藍海被曝光。

外貿電商的暴利很多人是無法想像的,一個幾塊錢成本的東西可以在美帝賣到十幾美金。而在外貿電商的早期,一個成本一百人民幣的東西可以賣到一百多美元,甚至更多。

到底外貿電商為什麼是一門大生意?到底是什麼讓這些外貿電商都不願意見光,寧願低調到國內的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它的存在,就算業內人士,知道的人也不多。讓小編給大家稍微簡單的普及下:

數據

在瞭解外貿電商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些數據,這些數據將給我們瞭解一下現狀:

eBay:在大中華區有3,835位eBay大賣家年銷售額超過10萬美元,其中有263位賣家年銷售額逾100萬美元。這些中國大陸地區的ebay大賣家在過去的一年中,銷售額出現了93%的高速增長。

服裝鞋類: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出口20489.3億美元,增長7.9%;從出口的主要產品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穩定增長。2012年,服裝、紡織品、鞋類、家具、塑料製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4188.9億美元,增長8.6%,佔我國外貿出口總值的20.4%。

敦煌網2012年數據:2011年和2012年,來自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銷售額都呈連年翻倍增長之勢。婚紗、美容產品、計算機和手機配件、電子產品、服裝等行業,一向是外貿電商的強項,這些起家行業類別之外,玩具、母嬰、安全監控、照相器材、家具花園和汽車配件等冷門領域的增長率持續以100%的年增長率發展。

蘭亭集序營業額數據:蘭亭2007年的營業額達到250萬美元;2008年上漲到750萬美元,這個數字一直保持在每年3倍左右的增長;2009年達到2700萬美元;2010年7000萬美元。到了2011年之後,蘭亭集勢年銷售額在10億元人民幣左右。

有這樣一個段子,在阪田的城中村裡面,有無數個低調的外貿電商,他們可能是一家幾口再加幾個親戚,年收入5000萬人民幣的不在少數。

而年收入在一億人民幣的外貿電商,在中國也有數十個,他們都低調的悶聲發大財。

以上的數據告訴了我們幾點:

1、外貿市場非常龐大;

2、國外用戶需求量巨大;

3、中國對外出口總額不斷增長,個別類別商品更年年翻倍。

4、外貿電商這塊肉非常大。

5、雖然以上數據沒有說明,但我們知道,其中的利潤都是暴利。

我們再看看一張圖,2012年部分省(區、市)外貿進出口情況分析:

暴利:

外貿電商的暴利到底有多大?我來舉個例子你就懂了:

有一個專門賣牙齒的獨立C2B外貿電商,去年利潤就高達七八千萬,就一個獨立C2B網站。全球牙科診所都給他們下單,因為牙齒有個特點,就是定製化,每個人的牙都不一樣,所以利潤超高。國外下單,中國生產,中郵小包寄過去。

他們做的這些都是別人不知道的東西,然後越做越大,最後把別人都幹掉了,現在成了全球老大。廣州也有一個賣畫的,做了一億美金。福建還有一個做了十億美金。

不管你想到和沒想到的東西,他們都在賣。現在的外貿電商都是悶聲發大財,幾乎有99%的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更壓根就沒想過有這樣的隱形富豪存在。

而且諷刺的是,就算賣這樣的價格,在國外而言,也是相當便宜的。還有你更想不到的是,在外貿電商早期,大部分是A貨和B貨,說白了,就是假貨。

比方說一個高級仿真Gucci袋,其成本大概在200元以下,但賣到國外去,基本可以和真品的價格銷售,最不濟打個真品價格的一折也賺到你笑。當然,現在做平台的外貿電商大多數都不敢做,但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但至於有沒有獨立B2C網站在賣,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也是外貿電商不願曝光的原因之一。

廉價勞工:

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廉價勞工。因為有大批這樣的廉價勞工,所以將成本大大的壓縮。在中國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在深圳都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存在:廉價家庭工。

有一些服裝,其布料成本非常低,款式完全按照一些時尚雜誌上的衣服模仿設計。但上面的一些裝飾,比如貼珠片,特殊紐扣,珠子,塑料磚石等等機器無法完成的工作,將這一批分別交給一些親戚中介,這些中介會尋找一些呆在家裡沒工作的婦女,她們可能連字都不識,但她們為了幫助家裡賺一些生活費不惜以超低的價格接活。

比如一件T恤要貼一個圖案的珠片,這樣一件T恤貼珠片的價格是幾毛錢。而有些質量好點的,或者要求比較高的,最貴是幾塊錢一件。但這幾塊錢對於一個沒有工作的婦女而言,是非常高昂的價格。只要她們勤勞一點,每個月都有不錯的一小筆收入。

這樣的情況,在二三線城市和鄉鎮裡面,更為普遍。而可笑的是,這樣一件廉價的T恤,貼點珠片,運到國外可以搖身一變,賣的價格可以是更高。

外貿藍海:

其實外貿電商現在而言,可以說是藍海也可以說是紅海。如果將外貿電商的人數和國內淘寶等電商對比,那外貿電商無疑是一片藍海。但相比前幾年,外貿電商現在的門檻算是非常高了,而且人也越來越多,對局內人而言,也許可以算是紅海了吧。

外貿電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02年,甚至更早,在後面小編將給大家講講外貿電商的歷史。

結尾:

在綜合以上幾種情況下,使得外貿電商更加有利可圖。於是一些眼明手快的聰明人,紛紛進入了這個圈子,並拉幫結派,各出奇招的創造了一個外貿電商的生態環境。

所謂財不可露眼,如此一門悶聲發大財的生意他們如何捨得其曝光呢?

雷鋒網將以一系列報導給大家簡單易懂的描述這個巨富的生態圈,讓大家有機會可以一窺究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