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巧用計然七策的投資之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19.html


計然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計然並不是其真名實姓,而是取善於計算運籌的意思。據說他是老子的弟子,博學多才,無所不通,尤長計算。 《史記·貨殖列傳》說范蠡曾拜計然為師。他教給范蠡《貴流通》、《尚平均》、《戒滯停》等七策,這大約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商業理論。范蠡學習了計然七策後, 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國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范蠡在感嘆之餘,認為計然七策既然用於治理國家有如此奇效,也應當可以用於成就自己的事業。於是,在滅吳後,范蠡攜西施一同離開越國,到齊國自稱鴟夷子 皮,至陶邑(今山東陶縣)改名為朱公。他運用計然七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孫繼承其家業和經營之道,遂至鉅萬,所以後世都將陶朱公視為商人的祖師。

計然七策作為一种經營思想在證券市場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這段話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知道哪些貨物會漲價和哪些會跌價呢?只要看這些貨物的數量多少,或者說要看哪些過剩和哪些不足就可以知道其價格漲跌的情況。這裡 的“有餘”就是“供過於求”,“不足”就是“供不應求”。供過於求則價格必落;反之,則價格必漲,這正是商品經濟條件下的物價規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傑出 經濟學家計然,就已充分認識到這一規律的存在。在兩千年後的證券市場,這一規律仍在延續。

一方面,當市場容量較小,週邊資金充足時,由於股票“供不應求”,因此,股價就會上漲;另一方面,當市場不斷擴容,而週邊資金不能保持同步放大時,股票相 對於資金就“供過於求”,股價就會回落。國外成熟股市經過多年擴容後,市場容量過於龐大,有些個股長年累月乏人問津,甚至有的要通過縮股的方式才能保持幾 分錢的股價。這就是“有餘”和“不足”造成的貴賤之分。

此外,在一輪漲升行情中,往往只有少數主流熱點可以漲幅居前。即使是熱點板塊中的個股,在行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也會出現分化。這是因為在一輪行情中,市場 主流資金往往會選擇某一熱點進行集中突破。所以,少數熱點類個股,相對於資金面是處於供不應求之中,因而股價會漲幅居前;而其餘大多數個股相對於資金面是 供過於求的,因而漲幅落後。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計然的這一理論思想表明其能夠以辯證的思想去觀察物價漲落的奧秘。“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理論的意思是說,漲價的貨物,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向其 相反的方向發展,反之亦然。這種關於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度”或“極限”的思想以及物極必反的觀點,是典型的辯證思維。

在股市中,即使是業績極為優良、最具有投資價值的個股,當它漲到一定程度時,也必然會滑落下來,近年來牛熊行情的轉換,以及大量優質藍籌股跟隨指數下跌的 市場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充分體現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的市場規律。

賤買貴賣,加速週轉

計然十分注重掌握市場變化的趨勢,強調根據需求變化確定價格,加速資金的週轉,“賤買貴賣,加速週轉”是其主體經營思想。意即在東西價格低廉時買進,在價 格高昂時賣出,並且想辦法使資金像急流的水一樣快速週轉。

賤買貴賣,是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獲取利潤的根本途徑,而加快資金週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直是幾千年來的工商業經營的基礎之道。時至今日,資金週轉 率仍是考核企業經營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加速週轉也可以說是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爭取最大化利潤的有效方法。在股市的上漲行情中,投資者保持高效率的短線操 作,常常能最大化地發揮資金利用效率,獲取極豐厚的利潤。但有的投資者操作手法過於保守,在資金不多的情況下,持有股票種類過多,常常因此延緩了資金週轉 速度,降低了投資收益。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計然告訴治國者或商人,既要明白物以稀為貴和物極必反等規律,更要善於運用這些規律,大膽地作出決斷。即當貨物極貴之時,要能當機立斷,把貨物看成糞土一 樣盡可能地拋出;反之,當貨物極賤的時候,要把貨物看成珠玉一樣盡可能地購進。

做到這點需要投資者有冷靜的頭腦和理性的思維,但是,相當多的投資者卻喜歡漲時看漲、跌時看跌。股指稍一大漲就以為是突破性行情,股指剛一暴跌,就以為是 熊市又回來了。有很多股評人士也是如此,當股市上漲時,大多數股評都看多,而股市下跌時,大多數股評又紛紛看空。這種情況造成股市上漲到高位時,投資者總 是盲目追漲,而股市跌到低位時,投資者卻恐慌性地割肉斬倉。

漲時看漲、跌時看跌是股民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資者必須克服這種思維慣性,切實做到:在股價上漲到一定高度,獲利豐厚時,堅決將其賣出;當股價跌到 一定深度時,要抵禦各種利空消息的干擾,堅決地逢低買入,並且要像對待珍寶一樣地愛惜手中的廉價籌碼。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

這裡的“資”,是需要和購買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氣乾旱,出現旱災時要購買船隻,當出現洪澇災害時要購買車輛。從表面上看,好像與現實需要是相反 的,是不切實際的經營思想,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天旱之後,可能會出現洪澇,洪澇之後也可能出現旱災,都需要早做準備,以防不測,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旱災和水 災,而要做好旱災之後有水災和水災之後有旱災的準備工作。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也必須充分兼顧到利和害的兩個方面。在有利的情況下要看到不利的方面,這樣才 能解除可能發生的禍患;在不利的情況下要看到有利的方面,這樣才能把握即將到來的機會。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思想還體現在把握適當時機,以低廉的價格買入別人暫時不需要的東西。在出現旱災時,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入別人不需要的船隻,等 到出現水災時,再高價賣給需要船隻的人;在出現洪澇災害時購買車輛,也是同樣的道理。這種思想在股市中的具體運用原則就是:“牛市賺錢,熊市賺股。”在牛 市中,人們看著日益高漲的股票,就爭搶著追漲,而不看重現金,明智的投資者可以將股票賣出,賺取別人的資金。當熊市時,由於股票逐波下跌,人們會非常看重 現金,而急著想賣出股票,這時,明智的投資者可以逢低用現金賺取別人割肉的廉價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35

計然之策對投資的啟示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3507397
一、簡述
  《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大概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最早的經濟理論。
   策一:「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如果某種商品盈餘則供給大於需求,價格勢必走低;如果某種商品不足則供給小於需求,價格就會高漲。任何事物均處於循環運動的過程之中,否極泰來。這個觀點亦即現代經濟學原理的依據市場供求衡量價格漲落的觀點。
   策二: 「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政府平抑調整物價的宏觀調控論,比主張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早兩千多年。
   策三:「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務完物,即注重商品的質量;無息幣是注重資金的周轉。
   計然之策是產生於2500年前我國春秋時期的經濟理論,竟然與現代經濟觀點是一致的,說明我國古代的先賢們是極有智慧的,古人留下如此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驕傲,值得我們研究。

  計然之策的利用者范蠡(lǐ)獲得——「治國成五霸,從商為聖祖」的非凡成就。該策共七條,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只用了其中五條,就報仇雪恥滅掉吳國,越國繼而成為戰國「五霸」之一;范蠡用計然之策治家經商,成為兩千多年來的商業楷模,史稱「商聖」,被後人推崇為能帶來財富的財神爺的化身,我國民間供奉的財神有文武財神兩種造型,其中武財神的原型是忠義千秋的關公,而文財神則是被尊為陶朱公的范蠡:文財神錦衣玉帶,冠冕朝靴,白臉長鬚,溫文而雅。手執「如意」,身攜「聚寶盆」,常有「招財進寶」相隨。這也是從古至今,出現年代最早、供奉的人最多的財神形象。
  以下嘗試從陶朱公成功秘訣中探討現代證券投資的啟示。

  三、陶朱公成功秘訣分析及借鑑

   (一)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一條:準確而及時地把握好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謂「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

「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就是說像作戰之前要做好準備一樣,根據季節的需要(時用)就可以預知市場所需要的商品(知物)。
  范蠡知曉天文地理,觀天象,察氣候。農業經濟時期,穀物的產量和種類有賴於氣候,可判斷商品價格的狀況,未來經濟的走向。范蠡認為「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
  范蠡對 「時」的把握有兩重要義:
  其一是根據木星(歲)在恆星運動過程中的不同位置預測農作物豐歉規律, 「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即歲在金就豐收,在水就歉收,在木就會出現饑饉,在火就會出現旱災;而且根據歲星(木星)每12年運行一輪的規律,每6年出現一次豐收,每6年出現一次乾旱,每12年出現一次大的饑荒;
  其二是時機與商機的運用——范蠡在豐收的金年裡低價收購糧食,在歉收及饑饉的年景裡陸續售出,同時購入木材。到了火年時節遭逢大旱,道路平整易於車輛奔行,所以造車的利潤很高,而范蠡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他收購來的木材全部用來造船。正當人們譏笑他的時候,旱年之後隨之就是大洪澇,別的商人措手不及,來不及臨時改車造船,而范蠡事先造好的船隻則可以高價一售而空。還有范蠡根據自然、物產、民情、風俗等選擇經商之地……

  財富的智慧往往在於獨立判斷。旱時造船,澇時卻造車,體現的是逆向思維。時至今日,這些財富哲思經歷了近兩千多年的歲月洗練,依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依舊振聾發聵!
  有句話說得好「思路比努力重要,方法比操作重要」。投資要賺錢,投資思路就一定要正確,否則努力也沒用——投資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什麼是正確的方法?抓住本質,投資的本質是——用便宜的價格買好企業。抓住這點就容易找到正確的方法,那麼好企業的標準是什麼,如何給企業估值,股票估值何為便宜何謂高企?以下繼續探討。

(二)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二條:確保貨物的質量與時效,謂「腐食無居」。

  「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買賣貨物,要注意其特點,那些容易腐爛的貨物不要放在手中長時間積留,盡快脫手。凡屬容易腐敗和腐蝕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看看這些年,投資房產、玉石、紅木的人大部分是獲得暴利,而前幾年有人因炒大蒜、生薑而虧損的卻不少,就容易理解「腐食無居 」的內含。
  對證券市場來說,「腐食」可以理解成那些容易過時或被淘汰的行業和企業。有些產業或產品會隨著科學技術或人類行為的變化而被快速替代,像著名的柯達、國內曾經風光一時的UT斯達康就是因膠卷、小靈通產品過時而沉沒。所以,股票投資要避免「腐食」,儘量挑選長生不老的公司,所謂長生不老,是指50年後大概率上還存在的公司;生意模式不需要更新的公司;不需要依賴創新推動的公司,投資永不過時的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產品。
  為防止「腐食型 」公司,應該投資如下企業:1.有卓越的管理,切忌買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2.有成長的業務;3.有穩定的盈利歷史;4.財務穩健;5.生產永遠有需求的產品,並以世界為市場的企業。好企業如同根深巨樹,即便乾旱,亦不會枯死,春天來時,就似繁花似錦,果實纍纍。

(三)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三條:做好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窺其先機,謂「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分析哪些貨物不足,哪些貨物有餘,那麼就可以知道物價貴賤的趨勢」,研究商品供求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通過瞭解「供求」就可以知道其價格漲跌的情況,「有餘」就是「供過於求」,「不足」就是「供不應求」。供過於求則價格必落;反之,則價格必漲,這正是商品經濟條件下的物價規律。
  在兩千多年後的證券市場,這一規律仍在延續,看穿歷史,才能讀懂世情。無論是何種行業、企業,投資前提是瞭解商品漲跌的規律,做好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不熟不做,不懂不碰,這都是投資的鐵律。

(四)陶朱公成功秘訣第四條:貴賤復返,賤買貴賣,果斷出手,謂「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一種商品價格上漲,人們就會更多地生產,供應市場,這就為價格下跌創造了條件。相反,如果價格太低,就打擊了積極性,人們就不願生產,市場的貨物也就少了,又為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依據貴賤復返的規律,按「積貯之理」操作:這就是在物價便宜時,要大量收進即 「賤取如珠玉」,等到漲價之後,就儘量賣出。
  計然之策理論在今天看來並不特別深奧,呈現的是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自然規律面往往是一些最簡單、最質樸的、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當我們掌握了越多的技能後,這些質樸自然的東西反倒被掩蓋或遺忘了。有時反思,我們是否在紛繁的誘惑中迷失了這些最基本的認知——心態管理真的很重要。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與現代價值投資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價值投資的奠基者格雷厄姆,他認為人類的懼怕和貪婪情緒常使股價同企業的資產、收入、利潤以及未來預期收益等因素所構成的內在價值形成巨大差價,從而形成一個確定性較高的獲利空間,即當股價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股價市場糾錯回歸內在價值後賣出。
  清醒的人抓住規律,輕鬆賺錢。在成功的投資大師中,有人選擇投資偉大的企業,坐在那裡呆著,就等著其由由小變大或由賤變貴;也有人認為投資者的情緒總是從極度悲觀到極度樂觀,股市因此總是大幅波動,因此選時遠比選股更重要。這都有一定道理,關鍵是要根據自身能力圈找到合適的方法並切實的如信仰般奉行之。

(五)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五條:保持錢幣流動不息,謂「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這一條最好不用在股票市場上。這個規律在股市上正好相反!在別的行業,越勤勞操作收穫就越多。股票投資可能剛好相反,越勤勞,操作得越多,不斷在股市中搶進殺出,收穫往往越少。一路追逐熱點,一路「高拋低吸」,一路緊盯大盤的漲跌、利多買利空賣,那麼,一路收穫會有多少?從一個股票換到另一個股票,頻繁炒短線,難於獲得長期的投資成功。

(六)陶朱公成功秘訣第六條:修善增殖,「富好行其德者」也!

  范蠡三次經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財,司馬遷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成為中國儒商之鼻祖,同時也是佛家講的「財佈施得財富」的典型例子。
  什麼是發財的基因?有人問:如何能發財呢?藏地有大德在博客回答是三個字:多佈施!正是范蠡樂善好施的善舉,誠信和仁義使他三次千金散盡後很快又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范蠡對財富是「取之有道」,而且還「用之有方」,此乃其成功的很重要基因。 「富好行其德者」除了「達則兼濟天下」的解釋,另外一種釋譯是「財佈施得財富」。「無息幣」最原始的理解是加快資本的周轉速度,或者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對富人來說,錢財的數量已變成抽象的數字,它們要麼被揮霍,要麼呆在銀行或倉庫,錢財的功能意義不大,但如果把它們用於行善積德,錢財的功能會再次得到發揮(人心、口碑、福氣)。
  《史記·貨殖列傳》「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范蠡一生中,他三次將財富分給朋友和百姓,分完以後又重新創業,而且始終以誠信和仁義為經營的出發點,他不斤斤計較,盤剝斂財,而是對合作者謙和禮讓,也不虧待雇工。遇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在年初,和一些農民、商人簽訂商品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商品價格上漲,范蠡按照市場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他的誠信和仁義使他三次千金散盡後很快又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正因為他仗義疏財,從事各種公益事業,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為幾千年來的商業楷模,史稱「商人聖祖」,被後人推崇為能帶來財富的財神爺的化身。

(七)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七條:看破放下,功成身退,見好即收。

  1.看破人性:范蠡知道越王可共苦但不能同甘,必須隱退。臨行前給另一個功臣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高鳥己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與其處樂,子若不去,將害於子。」文種不信,終被越王賜死。
  2.放得下:范蠡二次入相,然後棄官從商,三次散盡千金,最後歸隱山水之間,人生何等的瀟灑和暢快淋漓。他出身貧寒,但不為身外之物所累,一生叱咤風雲而又能消災避禍、頤養天年,善始善終,實非易事,縱觀歷史,歷代為當權者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將們大部分像韓信、伍子胥、文種一樣冤死,有幾個像陶朱公一樣活的瀟瀟灑灑。在諸侯混亂不堪的春秋時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看得破,放得下,不貪念權力與財富,進退自如,陶朱公確實是具有超然的心態和非凡的智慧。

  從股市賺到大錢。靠什麼?有美國人專門做過統計研究,投資回報的決定因素70%決定於投資者心態。心態決定成功,在證券投資上,巴菲特的「遠離市場」,本質其實是遠離貪執之心帶來的貪婪與恐懼!范蠡對權力和財富那種拿得起放得下、沒有絲毫貪執的超然心態,值得吾人崇拜和學習!



附件1:《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原文

附件2:《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白話文

附件3:中華商聖陶朱公的財富傳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93d7920101kndp.html

附件4:陶朱公理財十二則,陶朱公經商十八則,理財致富十二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93d7920101k4ev.html

附件1:

《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原文: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附件2:

《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白話文:
從前,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於是任用范蠡、計然。計然說:「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戰備;瞭解貨物何時為人需求購用,才算懂得商品貨物。善於將時與用二者相對照,那麼各種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歲在金時,就豐收;歲在水時,就歉收;歲在木時,就饑饉;歲在火時,就干旱。旱時,就要備船以待澇;澇時,就要備車以待旱,這樣做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一般說來,六年一豐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饑荒。出售糧食,每斗價格二十錢,農民會受損害;每斗價格九十錢,商人要受損失。商人受損失,錢財就不能流通到社會;農民受損害,田地就要荒蕪。糧價每斗價格最高不超過八十錢,最低不少於三十錢,那麼農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糧食平價出售,並平抑調整其他物價,關卡稅收和市場供應都不缺乏,這是治國之道。至於積貯貨物,應當務求完好牢靠,沒有滯留的貨幣資金。買賣貨物,凡屬容易腐敗和腐蝕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要返歸於貴。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那樣。」勾踐照計然策略治國十年,越國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買兵士,使兵士們衝鋒陷陣,不顧箭射石擊,就像口渴時求得飲水那樣,終於報仇雪恥,滅掉吳國,繼而耀武揚威於中原,號稱「五霸」之一。
范蠡既已協助越王洗雪了會稽被困之恥,便長嘆道:「計然的策略有七條,越國只用了其中五條,就實現了雪恥的願望。既然施用於治國很有效,我要把它用於治家。」於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換姓,到齊國改名叫鴟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認為陶邑居於天下中心,與各地諸侯國四通八達,交流貨物十分便利。於是就治理產業,囤積居奇,隨機應變,與時逐利,而不責求他人。所以,善於經營致富的人,要能擇用賢人並把握時機。十九年期間,他三次賺得千金之財,兩次分散給貧窮的朋友和百姓。這就是所謂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後來年老力衰而聽憑子孫,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並有所發展,終致有了巨萬家財。所以,後世談論富翁時,都稱頌陶朱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