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企業在招人?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27055.html
全球就業市場的調查包括了招聘和解僱率趨勢,調查結果顯示了儘管全球的經濟緊縮,中國的就業市場繼續保持穩定。
ANTAL 國際「全球僱傭快照」報告調查對象覆蓋17,000 多家公司,地理範圍跨越世界五大洲的56 個主要國家。每個採訪者被問及他們目前是否在僱傭或解僱專業/管理人員,以及他們在下一季度是否有這方面的打算。
中國的招聘比例在2012年第一度再一次遠遠超過全球55%平均水平。目前,招聘員工的中國企業為72%,比12月的數據高了5個百分點。預計好景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保持穩定,招聘比例持續在70%以上。
微觀來看,4 月的中國解僱比例從17%上升了至24%,這表明未來人員變動率有日漸增高的趨勢。然而,中國的解僱率與本地區大部分國家相比仍然較低。本季度裁員的日本公司比例從23%上升至36%。
與亞洲其他國家一致,奢侈品行業本季度和下季度經歷了最高的招聘率。日本招聘數據為91%,亞洲平均數為90%。
其他特別活躍的行業為商務服務、會計、顧問業務和時尚行業,分別為91%和90%的招聘率。這些領域下季度預計也將會保持穩定,變動率分別低於1 個百分點和3 個百分點。
「壞消息是今年的全球快照調查有17,000 多個公司參加,招聘率比去年12 月有所減少。然而,好消息是它只下降了1%。看似招聘活躍度仍將在未來季度或多或少呈現穩定態勢。」ANTAL 的CEO, Tony Goodwin 說到。
不過,不管就業市場活躍不活躍,專業和管理水平的優秀人才的競爭一直是激烈的。原因是企業技術能力必須與其他因素結合,這些因素如:人的有效管理和開發;簡潔,清晰的口頭和書面溝通;商業意識;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等技能,而以上因素總是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在現今社會,企業適應社會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其他時間都要高,這樣才能應對機遇與挑戰,並且對企業的這種要求將一直持續,但事實上它更可能下降。普
華永道進行的多國的CEO
年度調查完整地指出,這不僅僅是一個人才的問題,而是缺乏合適的人才。無論是在班加羅爾、北京、伯明翰或波士頓,「人才爭奪戰」可能會變成一個根本沒有盡
頭的鬥爭。」
Facebook市值到底是多少?期權稀釋效應需考慮
http://news.imeigu.com/a/1338804131880.html(i美股訊)北京時間6月4日,Facebook五月份上市舉世矚目,但是不少細心的投資者發現各大主流財經網站顯示Facebook市值卻並不一
致,有些網站目前報Facebook市值750多億美元(按照6月1日$27.72收盤價計算,以下同),有些網站目前報的是590億美元,這主要是由於
對總股本的計算有所不同導致的,導致統計差異的具體原因如下:

按照Facebook遞交的424B文件顯示,該公司IPO有6.33億份Class A 普通股,15.04億份Class
B普通股,合計總股本為21.38億。按照這種總股本統計方法,Facebook總市值約590億美元。這是一般情況下統計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方法,是按照
已經轉換為普通股的數量計算的。
這種總股本計算方法排除了期權激勵對總股本的影響,Facebook在424B文件中對此也做了補充說明,表示21.38億的總股本是不包括以下這些部分:
1、1.167億份Class B 普通股2005年股權激勵計劃未轉換的期權(執行價格為每股0.94美元);
2、6000萬股扎克伯格尚未執行的Class B 普通股期權(執行價格0.06美元);
3、3.78億份2005年期權激勵計劃時發的、2012年3月31日到期的Class B限制性普通股;
4、2299.9萬份收購Instagram時增發的普通股;
5、2525.78萬份2005年期權激勵計劃發的、2012年4月1日到期的Class B限制性普通股和2012年5月3日到期的4萬股Class A限制性普通股

這些期權激勵計劃下的股份合計約6億股,如果計算這部分的稀釋效應,Facebook的總股本是約27.39億股。
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導致不同的總股本,只計流通股,Facebook的總股本是21.38億;算入期權激勵產生的稀釋效應,Facebook的總股本為27.39億股。
2012年5月18日Facebok上市當日,發行價38美元,眾多媒體報導按此進行計算,Facebook發行總市值為1040億美元,這個市值是按照稀釋後的總股本計算的,而非當前Facebook的流通市值。
此外,Facebook在424B中還表示,該公司還有7746.6萬份為將來進行期權激勵保留的普通股(包括2012年期權激勵計劃的2500萬
份Class A普通股和2012年3月31日到期的5246.4萬份Class
B普通股),如果將此也計算在內,Facebook的總股本約28.16億股。
(i美股 Ricky)
【問對職場】搞金融能撈多少金?金融界就業百科
http://www.infzm.com/content/77476從專業上看金融是大學的熱門專業,從就業上看金融行業的平均工資高居各行業之首。金融行業是個很大的範疇,在決定進入金融行業時,需要對行業結構及職位有所瞭解。
問對網上的金融行業朋友們總結如下:

(問對網/圖)
金融行業是我國的傳統行業之一,中國最早的金融機構當鋪出現在南北朝,隨後出現票號、錢莊。然而時至今日,中國的金融業無論從專業水平到金融工具,
都遠遠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隨著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發展,國內對金融業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而可預見的良好發展前景和豐厚薪酬體系更吸引了無數能人志
士投身於此。但是,對於尚未踏入金融門檻的觀望者來說,到底「金融」意味著什麼,有哪些可能的職業選擇呢?
金融行業的職位千差萬別,要瞭解職位選擇,首先要瞭解國內有哪些主要的金融機構。總的來說國內金融行業多數歸於「一行三會」的格局下,具體是指銀
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其中按照金融機構編碼規範又可以分為貨幣和監管當局(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銀行業
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各類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信託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貸款公
司和貨幣經紀公司)、證券業金融機構(包括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投資諮詢公司)、保險業金融機構(包括財產、人身保險公司、保險資
產管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代理公司)、交易及結算類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他。
上述金融機構各有分工、互為補充,共同構建了我國目前的金融框架。其中每個機構所承擔的核心業務也有所不同:
——貨幣和監管當局主要起到政策制定和市場監管的作用:中國人民銀行負責金融調控和金融服務,主要是制定調整貨幣政策,手段有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等;銀監會是銀行的監管部門,主要負責對銀行的違規等行為進行監督;證監會制定證券和期貨市場的規則,監督股票、債券、期貨的操作,監管各交易所、證券公
司,審批公司上市;
——商業銀行主要起到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以及其他金融服務,例如結算、信用卡、基金託管、證券代理買賣、保險代理等的作用;
——貸款公司的主要業務多為小額貸款。銀行不太願意做小額貸款,管理成本較高,而收益低,流程長,而貸款公司業務靈活,時效性強,主要客戶是中小企業和個人,附帶兼做些票據貼現;
——證券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投行(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證券經紀(幫客戶買賣證券、收取交易費)、自營(用自己的資金買賣證券,賺利潤)、資產管理(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券商,由券商代為理財)和其他顧問諮詢服務(證券投資諮詢、財務諮詢等);
——基金公司除了基金,還有目前有專戶理財(一對一,一對多),企業年金,養老金業務也都在拓展中。前者一般是固定管理費率,後者常根據業績有浮動的業績分成;
——財產、人身保險公司的主要工作是承保和理賠,另外重要的一部分是保險產品開發,市場調研和精算;
在瞭解到各個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之後,自然就能夠延伸到所涉及的相關職業,例如:
——商業銀行:集中在營業廳的個人業務相關職位包括櫃員(個人、對公、綜合)、理財客戶經理、經辦、會計、覆核、信貸、庫管,還有領
導崗位。公司銀行部下面還有不同的團隊,產品管理、營銷管理、市場拓展、票據業務、綜合管理。信貸部有授信管理,監察、風險控制、資產保全、放款這些崗
位。會計結算大概是有憑證管理、清算、貼現。信用卡中心主要是信貸審核、風險管理、客戶服務,客服人數不少。資產託管部下面對不同託管產品進行管理。保險
代理則主要是前台的代理業務職位。
——證券公司:投行相關職位包括分析員、分析師、投行業務開發、項目經理等職位,另有些機構銷售人員,有時會掛在研究部門;證券經紀
業務相關職位基本是圍繞產品、做業務關係拓展及客服;自營業務條線需要不少行業研究員、股票分析師,還有風險控制方面的技術人員;資產管理是買方
(buy-side),也有不少分析師的職位。他們不對外公佈分析結果,而是把結果提供給本公司的投資經理,而投資經理決定投資哪類哪個股票;另外涉及交
易,都會有交易員(trader)等等職位。
——基金公司:包括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助理、宏觀經濟研究員、債券研究員、信用研究員、策略研究員、行業研究員、股票交易員、數量分析員、產品開發經理,還有機構客戶經理、渠道經理、風控經理等等職位。
——保險公司:除了其主要業務直銷和代理保險人員外,還有負責理賠和保險產品開發及精算的相關人員;在資產管理方面,又可以分為固定
收益產品類職位(包括信用分析員、企業債交易員、結構化產品交易員、量化分析員、國庫券和商業票據交易員、衍生品交易員、量化分析員、以及中台產品控制和
後台結算、會計等)、不動產相關類職位(包括農業貸款評估員和執行人員、房地產貸款及權益投資分析員)、股權產品類職位(包括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分析員、對
沖基金投資分析員)、資本市場類職位(包括商業票據融資交易員、證券出借業務經理)。
金融行業除了平均薪酬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工資差異性較大,一不小心就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絕對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激動的行業!
透明需要折現多少?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有留意匯豐或渣打的投資人,大約知道這兩家銀行的PE大約是10倍左右,P/B大約是1-1.3,股息率大約3-5%。如果不想投資這兩家銀行,也會願意把錢存進這兩家銀行,這是因為相信這兩家銀行是安全的。
建行,工行和中行的資產,個別對比匯豐,大約是1比1。他們的存款巨大的數額顯示,老百姓認為他們是安全的,方便的,所以願意把錢存在裡面。
雖然他們不是國際銀行,但是在中國,他們屬於壟斷層次。何況,中國的經濟機構比較先進國家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意味着他們的盈利是可以繼續增長的。
如果有留意東南亞國家的地方性銀行,他們也是和政府有千層關係,生意受到某種程度的保護,他們的(PE,P/B,Y%)顯示他們是超昂貴的。(參考馬來西亞,泰國,菲利賓的股市)
所以,我看到的是詭異的現象 ,他們不會倒(大股東是中國政府),壟斷性的生意,繼續增長的盈利,他們卻在世界性的交易平台(港交所)以5折價格交易,如果匯豐或渣打的價格合理,他們的確以5折價格交易。如果匯豐或渣打的價格便宜,那麼他們的價格應該如何形容?
如果不夠透明需要折現,那麼需要折現多少才足夠?
安全+價格是交叉的:
如果你認為安全保障充足(財務數據,經濟數據),那麼越下跌的股價,意味著這項投資(或投機,如果認為買內銀是如此)的保障越加大的。
如果 匯豐是安全的(他有三成的生意是在歐洲,三成的生意是在美國),那麼內銀和匯豐的合理差距應該是多少?
如果 匯豐不安全,但是內銀的風險應該倍於匯豐嗎?
我不是說內銀值得投資(投機),我是想分享,我個人是做這樣的思考。
什麼木頭值多少錢誰說了算?——「國家紅木標準」制定前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17中國人認為有重量的東西都有價值,所以東西一定要「重」,這是中國硬木流行並珍貴起來的原因之一。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這讓硬木成為惡意炒作的對象。
國家頒佈的紅木標準,不能為藏家認同,也不能為廠家認同,前者認為所謂的科學手段並不科學,後者認為「自己的紅木怎麼沒在標準裡」。
市面上流通著五花八門的木頭標準,標準的背後,是一串串利益鏈。
中國所有軟性木材都是科學命名:榆木家具是榆樹木材做的,核桃木家具取材自核桃樹,但古代中國的硬木木材,在科學分類上都找不出。
「沒有一棵樹叫黃花梨樹,沒有一棵樹叫紫檀樹,沒有一棵樹叫烏樹。為什麼呢?中國早期所有硬木進來時,來的時候就是木頭了。」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說。
這些沉而貴重的木頭,並非中國本土出產。當時的文人憑自己的感受對木頭做出非常直觀的命名,命名多半與木頭色澤相關:剖開是黃的,就叫黃花梨;剖開是黑的,就是烏木。
黑色的紫檀不叫黑檀,是因為剛剖開時這種木頭是紫紅色的,時間長氧化後才成了黑的。
進口的黃花梨在清乾隆年間大肆使用後就沒有了,海南黃花梨又運不出來,就用紅木代替,人們對紅木的關注才多起來。
1985年,王世襄編著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木頭販子按圖索驥,開始將木頭家具走私到國外,同時也讓海南黃花梨身價暴漲。1987年,林業部把海南黃花梨的樹種命名為「絳香黃檀」,其木材則依然統稱為「海南黃花梨」。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確切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對木頭認識的模糊性,使硬木成了惡意炒作的對象。
海南黃花梨從2002年的每噸2萬,炒到2012年最高2000萬一噸——此前木材每斤價格不過一元。為了避免惡意炒作,王世襄曾建議國家能為紅木製定一個官方標準,但這並非易事。
是「紅木標準」,不是「硬木標準」
1998年,中國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楊家駒接到上級要求,為紅木製定一個國家級標準。
「上面只給了1000元經費,在職的不願意搞,就把我這個退休的找來了。」楊家駒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1928年出生的楊家駒,專著涉及核工業、軍事以及橋樑用木等,此前楊家駒對紅木沒有任何涉獵。
他很快發現,作為一個科學家,研究紅木時,他面對著科學外的巨大困難:中國人不瞭解硬木,沒人確切知道這些木頭來源於什麼樹種。
思考了很久,楊家駒決定採用國際通用的一種木材顯微鏡來鑑定哪些硬木可以稱為名貴木材。
他花了兩個月從北京一路南下到廣州,從故宮和各家老字號工廠取得木材樣本。1000元的研究經費根本負擔不起昂貴木材,他的木樣大多來自故宮建築修繕後的剩木和工廠的廢料。
把這些木材做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測組織構造,再根據觀測到的特徵對照植物學分類,為木頭尋找它所屬樹木的名稱。根據經驗與學識,楊家駒把昂貴的硬木劃分為5屬8類33種。
慎重起見,他還按這33個樹種的拉丁文名,向美國一家收藏樹木標本的博物館要來了對應樣本,進行二次對照。
兩年後,楊家駒初步確立了自己的硬木系統。為這個標準命名時,他迎來了一個新困難,「中國傳統硬木」並不是一個學術名詞。楊家駒思考很久,最終決定叫「紅木標準」,而不是「硬木標準」。
「紅木」在古代並不是硬木的統稱,而是與它們平行的木種,是紫檀和黃花梨逐漸消失後,出現的替代它們的木頭。但「硬木」的名稱和英文「Hardwood」重合——國外所有闊葉樹都統稱「硬木」。
「市場已經大量地把硬木統稱為紅木,把這些硬木製作的家具統稱為紅木家具。」楊家駒決定給這個標準命名《紅木》。「紅木」這個名字在拉丁文里根本不存在,就用拼音「Hongmu」。
「隨著傳統硬木材料被消耗殆盡,哪個東西能進入名貴硬木標準,身價就會漲得非常快,很多非洲劣質的木頭,後面綴上黃花梨字樣,就賣得很高很好。」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藏家說。
「事實上非洲木頭很少能有昂貴的價值,」馬未都說,「世界上最好的木材來自東南亞。黃花梨等硬木之所以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是它的木性決定的——它外觀與脾
氣都特好。我們看到的一些南美和非洲木,往往表面看著好,但內在特別不好。容易開裂、變形,內應力不好,按過去工匠的說法就是性大,脾氣大。」
「科學」與「文學」之爭
楊家駒深信自己代表了科學:「以前紅木都是故宮的那批文人雅士搞出來的學術,他們只懂造型與工藝,不能從科學的層面研究木頭。」
當楊家駒用植物學的方法制定了紅木標準,進而強迫市場使用這種方式對紅木進行命名與分類後,他受到了很多質疑,馬未都是其中一個。
馬未都主張用文學與美學詮釋中國硬木,他認為中國硬木從誕生起就屬於文學範疇,用科學解釋文學是無力的。
「很多人不懂科學,就認為科學高高在上。但科學在社會學金字塔中是最底層的。科學上面是文學,再上面是美學、哲學、玄學……科學可以學,越往上越不
能學。」在馬未都看來,用科學研究紅木這個「文學事物」,就像用最先進的計算機來解釋唐詩哪個好哪個不好,「研究的結果就是個笑話」。
與此同時,這份標準要求所有的商家出售家具時,必須寫上科學的木材樹種名稱,問題隨之出現。「即便我把名字寫上去了,你也沒法鑑定。」馬未都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世界上鮮有機構可以僅僅通過一塊細小的木片就準確判斷它的樹種。美國農業部下屬的木材解剖研究中心認為:在高放大倍率顯微鏡下通過解剖學特徵來鑑
定,準確度往往只能達到「屬」。一般只有熱帶樹種可準確至亞屬,在罕有的案例中,溫帶木材才可至亞屬。而在楊家駒頒佈的「國家紅木標準」中,硬木的明確樹
種名稱有33種。
紅木標準頒佈後,很多人請楊家駒所在的研究所鑑定木頭。經歷很多艱難的嘗試後,楊家駒也承認,用這種方法做到準確是「非常困難」的事。
「紅木標準」背後的利益
中國人對一種事物的愛與追求往往是毀滅性的。中國市場大部分優良硬木來自老撾、印度與緬甸,東南亞很多森林因此荒蕪。大部分國家對木材出口閉關,市場上很多昂貴木材都通過走私獲得。
商家不斷哄抬黃花梨的價格,為證明這種木材的稀缺,往往把黃花梨的生長期說成500年以上。
「海南黃花梨100年左右就已經長到了自己的極限。它的壽命一般是500年,但成長期是100年,這就像你20歲已經不再生長,但你能活80歲。很多商家偷換了壽命與成長期的概念,故意把它說成是很難成材的與稀少的。事實上,海南黃花梨並沒有稀缺到這個程度。」馬未都說。
在楊家駒沒有主動申請的情況下,《紅木》標準獲得了2001年第一屆中國國家標準獎三等獎。「這個獎的獲得者大部分跟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是對吃、穿、用的東西的一個全面評價。」楊家駒說。
從誕生初始,這份旨在規定哪些木材才是中國傳統硬木的標準,主要用途並非體現在學術界,而更多是用於規範市場與指導消費。
紅木曾是個小行業,不太多的資金就能控制整個盤子,最終操縱價格。紅木的身價一般只是一些小集團的利益,利益爭奪的關鍵,就是他們囤的木頭能不能被界定為名貴木材。
楊家駒研究紅木的兩年裡,向上遞交了兩次意見稿,等待國家的修改意見。這段時間,很多工廠對他的研究結果迫不及待,這些工廠大部分是楊去取樣的老字號工廠。在正式稿頒發之前,他們就已經用意見稿去面對市場了。
「買的人不知道,賣的人也不知道,他們很急,說我就執行你的徵求意見稿了。」楊家駒說,市場混亂,對工廠而言,如果自己的木頭得到國家認可,就能順理成章地讓消費者接受自己的價格。
《紅木》國家標準後,出現了很多新的硬木標準,這些標準的關鍵都是旨在自己增加新木種。
楊家駒辦公桌上,一本《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規定了三類昂貴硬木。楊家駒的「紅木」只是其中之一,另兩類是新木種。這個標準不再由林業部制定,而是與市場更加密切的輕工業聯合會。在贊助方中,南通紫光藝術品等品牌赫然其上。
楊家駒指著這個標準封面上方的編號說:「這只是行業標準,國家沒有批准。只有我的標準才是國家惟一真正批准的。」
「標準頒發後,很多人希望我增加種類,我拒絕了。」楊家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擴大紅木樹種範圍這件事上,他與廠家產生了極大分歧。「如果標準要修
訂,只能是故宮發現了一個新木頭種類,或者民間發現了一個真正文物性質的新品種。如果只是商家想增加,那不可能,你即使增加國家也不承認。」
不過2012年出台的一部《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已然被圈內人稱作「新國標」。
這份新標準終止了楊家駒對紅木的細化,較為寬泛地指出:在選擇紅木家具用材時,可以不斷擴展使用新的樹種資源,包括欠知名樹種資源。也就是說,更多出身不明的樹種、木材,將成為新的「紅木」。
中國有多少部山寨版Lamborghini?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08/lamborghini.html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底中國民用汽車總數已超過一億,當中不知道有多少部有如江蘇王健自制用來運肥田料的山寨版Lamborghini?!
中國民用汽車總數由2005年的43.41百萬部,上升至2011年的105.78百萬部。在短短的七年間上升2.43倍,複合增長13.57%。
其中的大躍進是自2008年伊始中國為了刺激內需而推出一系列鼓勵買車的政策,令總汔車數量由2008年的64.65百萬部上升至2010年的90.86
百萬部,增幅共40.54%!私人汽車數量乃增長亮點,同期私人汽車數量由23.70百萬部上升至2011年的78.72百萬部,複合增長亦高達
18.71%。
一直以來國內的汔車供應基本上由國企或中外合資企業供應。由2005年至2011年,國內汽車產量由5.72百萬部上升至2011年的18.42百
萬部,複合增長18.21%;同期汽車銷量由5.77百萬部上升至2011年的18.51百萬部,複合增長18.12%。可見汽車產銷量基本同步。
民用汽車銷毀總數亦十分壯觀,由2005年至2011年0.72百萬部上升至2011年的3.59百萬部,銷毀比率由1.43%上升至3.39%。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2年1月至7月數字,汽車產銷增幅放緩。汽車產銷累計10.97百萬部和10.98百萬部,同比分別增長4.84%和
3.56%。不過以2011年的民用汽車銷毀總數3.59百萬部計,估計2012年民用汽車總數淨增長可能也超過18百萬部,把中國民用汽車總數推越
1.20億部的大關口。
京東成本費用率是多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22/5NNDE5XzUwMzQ5Ng.html
發動此次價格戰,劉強東一直強調,京東商城(微博)的大家電之所以能夠比蘇寧、國美賣得便宜,是因為京東商城的成本費用率只有6%,遠低於蘇寧、國美。
業內對此提出質疑,根據京東商城之前披露過的財務數據,其2011年收入為21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5.5%。成本中,配送費佔比6.6%、廣告佔比2.3%(4.9億元)、技術和管理費用佔比1.5%左右,淨虧損5%左右、應付賬期天數38天、存貨周轉35天。
故此,可推算出京東商城的成本 費 用 率 :6.6% +2.3% +1.5% =10.4%;再按京東2011年員工總數2萬人計算,其人力成本至少10億元,所佔營收的比例不低於4.7%。此意味著京東商城在2011年的成本費用率至少為15%。
此外,劉強東8月1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京東商城的物流成本率(包括倉儲、配送等費用)在2009年是29%,2010年是26%,2011年是20%,「今年大概能降到16%到17%」。這表明京東的費用率應該更高。
蘇寧電器(微博)(002024.SZ)2011年報顯示,其成本費用率(包括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等)為11.95%。根據國美電器(微博)(0493.HK)2011年報顯示,其去年成本費用率為14.27%。
綜上分析,京東商城的成本費用率遠遠高於6%,且高於蘇寧、國美。
「實
體門店付出的額外成本是為了獲得黃金地段客流量和消費者門店取貨的便利性;而電商為了獲得同等客流和使得所有售出貨品送貨上門,有可能要付出更多的用戶獲
取成本和物流成本,此外還有高額的信息系統投入維護費用和明顯高於門店服務人員的『互聯網人才』的薪酬成本。」產業觀察人士梁振鵬認為,京東強調電商沒有
「店租、人工、水電」成本說明實體店門店成本高有失偏頗。
電商決戰幾天,一淘網反映出的比價結果,也證明了目前京東的採購及議價能力仍遜於蘇寧、國美。
「今
年以來京東取消免運費、收取上門取件費、拖長供應商賬期等一系列舉動已經證明京東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本次價格戰,讓消費者意識到京東價格並不低。」梁振
鵬認為,蘇寧、國美依靠龐大的采銷規模,進貨價會比京東低,而且在廣告、物流、售後等方麵線上、線下能夠形成巨大的協作作戰優勢,從而明顯攤薄單價商品的
運營成本。
再談QE3對香港樓市的影響:美元將會貶值多少?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9/qe3_17.html上一篇《
QE3對香港樓市有甚麼影響?》解釋了為何推出QE3,就算坐著甚麼都不做,香港的樓價也會上升,而且還用例子做計算,只要美元每貶值10%,樓價就會升值10%。
那麼,這次QE3會令美元貶值多少,因而令本港樓價「被逼」上升多少呢?在網上搜尋了一下,可是暫時還未有人做預測。不過,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由推出QE1和QE2至今,美元兌換價的走勢,希望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首先看看美元和人民幣的兌換價。QE1於2008年11月開始推出,當時是1美元兌6.8621人民幣。再看看2011年6月,即是QE2結束的時間,兌換價已是6.4593,計算兩者差價,美元貶值了5.9%。可是,人民幣還未可以自由兌換,所以對其參考價值有保留。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看看澳元吧。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1.5480澳元,2011年6月則是0.9469澳元,即是美元貶值了38.8%。
看看日圓如何?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93.5日圓,2011年6月則是80.27,即是美元貶值了14.1%。英鎊也是國際主要貨幣,不如
也看一看。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0.6710鎊,2011年6月則是0.6464鎊,即是美元貶值了3.7%。
既然用英鎊,不如也試試歐元。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0.7879歐元,2011年6月則是0.7000歐元,美元貶值了11.2%。
既然用貨幣來比較各有差異,由3.7%至38.8%不等,何不試試利用其他,例如黃金?2008年11月,黃金的兌換價1安士兌779.215美
元,2011年6月則是1531.690美元,即是美元貶值了49.1%。不過,黃金價格升值不單是因為美元貶值,而且也有自身的因素令其上升,例如供
求。所以,我們不能以此作結論,說美元貶值如斯。
人民幣、澳元、日圓、英鎊、歐元,甚至黃金都用了,究竟美元貶值了多少?其實所謂貶值是相對的,就以上述例子為例,利用不同的對象做比較,貶值或升值幅度都會不同。所以,我們不能準確說出美元貶值了若干。
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參考「
美匯指數 US dollar index」。
這個指數是將美元與一籃子主要貨幣掛鉤,並且計算出美元匯價和各國貨幣的變化。一籃子貨幣中,各種貨幣的比重都不同。根據維基,歐元比重最大佔
57.6%,接著是日圓13.6%、英鎊11.9%、加元9.1%、瑞典克朗4.2%,以及瑞士法郎3.6%。2008年11月,指數是
86.72,2011年6月則是74.3,反映美元經過QE1和QE2後貶值了14.3%。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參考由美國聯儲局所創出來的「
美元貿易加權指數 Trade Weighted US dollar Index」,這個指數與「美匯指數」類似,不過用來做比較的外國貨幣更多更廣。2008年11月,指數是100.983,2011年6月則是95.646,反映美元貶值了13.8%。
以前要看某個國家的貨幣升值或貶值了多少,我們大多數會都採用美元做比較,因為美元受國際廣泛接納,而且價格又相對穩定。可是,現在出事的是美元,就像用來量度長度的間尺都出了問題一樣,現在全球的金融體系有幾混亂可想而知。
撇除黃金價格不計,若參考美匯指數和美元貿易加權指數,即是美元因QE1和QE2已令美元貶值了14%。QE1的規模是1.725萬億美元,QE2則是6000億美元。若這次QE3的規模相若,即是說,單是貨幣因素,我們就要預備香港樓價將會至少再「乾」升14%。
買多少的問題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9/blog-post_16.html昨天寫Kelly,還是感到Kelly不太對勁,實戰應用不大,因為它需要的數據並不存在。
Profit Factor:
實戰時, 心裡對支持及阻力有一定的看法. 另一個做法是, 在CAR受控的情況下, 而如果Profit factor (target price / stoploss) 可以大過3, 基本上可以繼續買. 最多買幾多視乎diversification的限制.
Diversification:
Percent of Capital (PoC)
傳統的做法是根據資金比例, 平均的分配
Percent of Volatility: (Pov)
另一種做法是以股票的波動性做單位, 限制股票影響組合的波動性.
例如:
用3xATR(21)做股票的波動性, 假設得出10%., 而限制個股波動性為2%,
則持股最多是2%/10% = 20%.
當ATR上升時, 持股便會被迫下降.(迫你止蝕或食糊)
總括而言,
1 很重要的是Profit Factor要夠大,但通常交易員過於樂觀,這是必然的
2 所以最重要是限制交易的CAR.
3 之後再適量分散投資, 可以PoC, or PoV. 個人比較偏啫PoV.
中金算錯了?中國銀行股的總市值究竟佔A股總市值多少權重?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955q.html結論:中金的首席們認為銀行股五年後佔A股市值權重將從40%大幅下降至10%,並從多方面解讀銀行股的長線利空。經過我計算,目前銀行股佔A股市值按不同算法為20.63%到27.55%,與中金的數據差距甚大。
看了和訊網採訪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師黃海洲的新聞,題目為《中金顛覆藍籌五年後銀行股權重從40%跌至10%》。文中「黃海洲認為,以傳統藍籌為基礎的滬深300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銀行股五年後佔A股市值權重將從40%大幅下降至10%。銀行股不具備長線投資價值,只有投機與作空的價值。」(http://stock.hexun.com/2012-12-19/149219669.html)
我這個人對數字敏感,想追究下這個銀行股市值到底是不是佔A股市值權重的40%。
下面是計算過程:
1,截止2012年12月19日,滬深上市的銀行股A股市值為3.92萬億(人民幣,下同),如果計算在香港上市流通部分則總市值為6萬億。

2,截止2012年12月19日,根據上海交易所的統計數據滬市總市值15.10萬億、流通市值為12.72萬億;根據深交所的統計數據深圳股票市場總市值6.68萬億,其中深市上市公司在香港有流通的市值大概不到0.1萬億。合計滬深總市值21.78萬億。減去香港流通的紅籌國企部分市值後的A股總市值大概為19萬億。
另外,根據港交所資料,截止2012年12月19日,除去AH重複的紅籌股(包括中移動、中國海洋石油等,除去了中國聯通等)市值為3.43萬億人民幣,除去AH重複的國企股(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財險等,除去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市值為1.21萬億人民幣。
3,三個算法來計算銀行股的權重:
3.1銀行股A股市值佔滬深A股總市值比例=3.92萬億/19萬億=20.63%
解釋:這是計算銀行股A股市值權重,截止2012年12月19日滬深300中銀行股合計權重為20.52%,這兩個數字基本是吻合的。
3.2銀行股總市值佔滬深總市值比例=6萬億/21.78萬億=27.55%
解釋:這個算法已經是把銀行股市值權重往偏大的方向算了,即使這樣也離40%權重差距很遠。
3.3銀行股總市值佔滬、深、香港紅籌國企總市值比例=(6萬億+0.032萬億)/(21.78萬億+3.43萬億+1.21萬億)=22.83%
解釋:其中0.032萬億是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在香港的市值,這是計算了中國所有上市銀行業總市值佔中國滬+深+香港紅籌國企上市公司總市值的比例。還沒有計算美國、英國、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市值,如果全部計算,佔比會更低。
結論:中金的首席們認為銀行股五年後佔A股市值權重將從40%大幅下降至10%,並以此為基礎從多方面解讀銀行股的長線利空。經過我計算,目前,銀行股佔A股市值按不同算法為20.63%到27.55%,與中金的數據差距甚大。
中金的哥幾個思路是這樣的:首先銀行股佔A股市值權重已經有40%啦->意味著佔總體經濟規模的比例很大了->然後列舉銀行業N個利空->然後五年後銀行股佔A股市值權重下降至10%。
可是......「40%」這個基礎數據就是錯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