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擬加快堵啤殼 保薦人迫孭飛 短期內發指引信 投行:做法無稽
1 :
GS(14)@2016-06-05 23:34:10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45&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近期積極出招打壓啤殼活動,據市場消息稱,港交所短期內將再發新指引,進一步加強對新股保薦人的規範,要求保薦人須確保安排上市的新股並非「殼股」,惟具體操作仍有待釐清。有投行界人士隨即炮轟指保薦人或須為「殼股」負上責任「好無稽」,執行上亦有困難;有市場人士亦認同,若企業存心欺騙,保薦人很難洞悉,建議應將焦點放在上市公司本身,例如延長禁售期、提高集得資金的去向之透明度等。
明報記者 徐寶文、陳偉燊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港交所積極「出招」打擊殼股活動,先後針對「洗殼」、現金公司、反收購等發出指引信。而據接近監管機構的消息稱,港交所因應近期賣殼活動頻密,擬於今日收市後發出新的指引作規範,當中包括要求新股保薦人負責確保新股上市後非旨在賣殼;新指引在公布後,會即時生效。
新指引或今公布 即時生效
一般相信,雖然市場較早前曾經傳出,監管機構擬提高新股入場門檻,例如要求上市時市值不少於6億元等,惟因為涉及修例問題,需時較長,因此先發出指引即時執行,去處理殼股問題(見另稿)。
投行:宜列明保薦人「監督」時間限制
有關消息隨即引來投行界猛烈批評。有投行人士炮轟,保薦人或須為殼股負上責任「好無稽」,直言殼股本身已難於定義,加上企業上市時若存心欺騙,即使保薦人也會遭受其害,「實在難搞」,同時亦見執行上的困難。他又稱,「有時企業於上市一刻,的確存心經營,惟上市後環境變差,加上有投資者出資吸引,賣盤亦無可厚非」,他認為除非指引中,清楚列明保薦人須負上的「監督」時間限制,否則上市後長時間仍要確保公司不賣盤是不合理。
瑞盈通資本管理行政總裁李文傑表示,若企業存心「啤殼」,保薦人很難發現,即使加重保薦人的責任,亦未必對事情有明顯幫助;反而應該將焦點放回到上市公司本身,例如延長大股東的禁售期、強制要求公司定期披露集資所得資金的使用情况等,確保公司是為業務而集資上市。
安永:保薦人難辨別企業上市目的
不過,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認為,傳聞是否屬實、執行上是否有困難,還是待港交所真的發出指引後,再作研究才合理;但他亦承認企業上市目的是否「啤殼」,的確很難辨別。
事實上,今次已非港交所首次加重保薦人的責任。受2010年洪良國際於上市短短3個月,被發現招股書嚴重造假影響,港交所於2013年10月1日實施了保薦人新規定,若保薦人並未做好「盡職調查」,有可能要背上法律責任。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XHh9lHyH.dpuf
2 :
GS(14)@2016-06-05 23:34:44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42&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近期市場盛傳港交所(0388)醞釀檢討創業板機制,當中有傳會提高主板及創業板上市門檻,甚至提高上市市值要求。據港交所消息人士指出,由於提高上市門檻部分,涉及修改上市規則,加上需要諮詢市場意見,預期需時較長,要阻截熱熾的炒殼潮,此舉變成「遠水不能救近火」。為了應對炒殼風氣,港交所索性變陣,先行發出可以即時執行的指引,實行先發制人,之後再從長計議。
事實上,香港因為有接近內地市場的地利,加上上市公司的二手買賣市場向來活躍,有價有市,在內地排隊上市往往費時失事,因此吸引一眾內地投資者轉炒港股,加入炒賣上市公司殼股,—般主板公司殼價叫價高達4億至6億元比比皆是。反之與香港鄰近的對手新加坡方面,殼價低至50萬元,不可同日而語。
隨着近期眾多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後快速易手,引起監管當局關注,但是要等待修例往往需時,因此唯有發出新指引,即時執行,並加大保薦人的責任,實行先下手為強,一解當前殼股炒賣氾濫的局面。然後當局才再爭取時間,着手改例。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KCZqxNn6.dpuf
3 :
GS(14)@2016-06-05 23:34:58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83&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首階段收市競價時段將於7月25日推出,港交所(0388)董事總經理兼市場科主管李國強表示,引入機制是為了緊貼國際趨勢,及為投資者計算一個更具代表性的收市價;另外他又稱,在與上海交易所的溝通中,對方表示也積極考慮引入收市競價。有市場人士稱,上交所引入此機制是邁向國際化、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的一步,且在「實名制」下,較少人「嘜價」。
波動調節機制 可補程式交易缺失
李國強表示,香港是全球唯一未設收市競價的成熟市場,相反內地的深交所早已實施,而上交所亦於和港交所的溝通間透露,會積極考慮。瑞盈通資本管理行政總裁李文傑認為,若上交所引入收市競價,將可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為該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亦符合內地國際化的步伐。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亦表示,由於內地是採取實名制,監管環境較嚴謹,故相信會較少人「嘜價」。
對於市場擔心「嘜價」情况會再次在港發生,李國強以周二(31日)MSCI指數調整日為例,當日尾市有大量資金湧入,不少股份價格被抽高,但過程是公平而有序,反映價格亦有可能因市場供求關係,而出現大幅波動;港交所及證監會則會密切監察市場,有需要時作出調查及執法。
另外,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將於8月22日推出。李國強表示,目前程式交易佔該機制涵蓋的81隻成分股逾50%成交,近年更有上升趨勢,故引入該機制,有助防止因程式錯誤而引發的連鎖反應,以保障市場參與者。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j9WNcVEY.dpuf
保薦人不跟從 恐影響日後審批
1 :
GS(14)@2016-06-06 00:27:55【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過去數月接連就「殼股」問題狂發指引信,包括早前解釋7宗被聯交所拒絕的個案,一般而言,聯交所發出的指引信並不具任何執法效力,不過有投行人士認為,港交所已表態可能會根據指引拒絕上市申請,而保薦人如果違反指引,可能「畀咗壞印象交易所」,會影響其日後安排的上市,相對修例而言是更快見效的措施。
專啤殼投行已被「關注」
由於修改上市規則需時,故港交所過去數月均選擇以刊發指引信,來向市場傳遞信息。雖然指引文件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交易所有權因應文件祭出行政手段,事實上業界近期均發現部分新股個案長期未批,即使不被港交所拒絕,亦可能被上市科提出大量提問,逼令企業「知難而退」。他又稱,有部分專門「啤殼」的投行已被重點「關注」,相信一旦出現大量違反指引情况,亦會影響投行日後工作。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亦稱,港交所一向奉行的「原則性監管」,其實除了給予企業彈性的同時,亦授權了港交所以原則為由拒絕上市申請。而事實上,港交所亦在今次的指引信中表明,「或行使其酌情權以不適合上市為由拒絕有關申請」。
另外,根據目前的監管機制,若金融機構欲從事新股保薦工作,需持有「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牌照(6號牌),並受證監會的《保薦人制度》所監管,故若保薦人並不遵守聯交所的指引,或有可能被視為沒有完成「盡職調查」,而遭到證監會的調查甚至處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45&issue=20160604
任上市保薦人 門檻高
1 :
GS(14)@2016-10-29 12:48:11【明報專訊】證監會一向對上市保薦人有相當嚴格的要求,甚至在《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內有一個專章提及保薦人職責,強調保薦人要有專業的懷疑態度,在做盡職審查時亦要採取多個步驟,例如檢查生產設施、會見公司的客戶、供應商及債權人,以及審閱資產負債表等。
《證監及期貨條例》則列明,若受規管人士犯失當行為,或證監會認為它並非擔任持牌人士的適當人選,則可以採取紀律行動,包括罰款、暫時吊銷牌照甚至永久撤銷牌照。
違規或須賠償釘牌
至於瑞銀提到行動可能涉及賠償,證監會亦早有前科。當年勒令洪良國際向投資者「回水」,便是引用《證監及期貨條例》第213條,要求把相關交易還原。2012年證監會要求大凌集團(0211)前主席張志誠夫婦向投資者賠償,則是引用該條例第214條,要求失當人士向受損害的股東賠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91&issue=20161029
證監查瑞銀保薦人業務或禁止任企業財務顧問業界:情況罕見
1 :
GS(14)@2016-10-29 13:17:11■瑞銀遭證監調查其新股保薦人業務,有機會被禁止涉足企業財務顧問業務。 資料圖片
【本報訊】瑞銀昨日突然在第三季業績內,「自爆」遭香港證監會調查其新股保薦人業務。除了可能要面對罰款及賠償外,瑞銀更有機會被禁止涉足企業財務顧問業務一段時間。有市場人士認為,今次事件相當罕見,更是罕有地牽涉一線投行。記者:岑梽豪
瑞銀曾為香港新股市場內表表者,多年來穩坐新股保薦人首位。不過,該行所保薦新股之中,亦有部份為問題公司。該行稱今年10月時,接獲證監會通知,正調查其新股保薦人業務,但未有披露具體細節。至於瑞銀所涉事件及有否違規亦未提及,但未知是否因調查影響,近期鮮見瑞銀擔任新股的牽頭行角色。
瑞銀特意在業績披露
瑞銀表明,由於調查後可能會被罰款及賠償,料會影響其財務狀況。更甚者,該行可能被禁止參與企業財務顧問,換言之,新股、併購等顧問業務,有機會要停止一段日子。該行發言人稱,暫時未有回應,而證監發言人則證實,已開始調查瑞銀的保薦人業務,而調查範圍有關已上市的公司。消息傳出後,金融界人士均表驚訝,有業界人士直言,這種情況相當罕見,瑞銀特意在業績內披露,估計所涉事件並非小事。他又指,過去曾有投行因擔任保薦人不當並遭證監會處分。最著名例子為台資布料生產商洪良國際(已除牌)2009年上市三個月後,被揭發虛報收入逾20億元人民幣及誇大盈利,最終被判要向投資者退回集資所得。其保薦人兆豐資本亦遭證監會嚴懲,被指未做好盡職審查,未能不偏不倚審核對方所提交資料。兆豐資本最終被「釘牌」,吊銷「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第6類牌照,罰款4,200萬元,創香港有史以來保薦人支付罰款最高紀錄。證監會在2009年時,曾對17間保薦人做主題視察。金管局也在2011年,檢查5間受到監管投行,包括瑞銀、摩通、滙豐、德銀及蘇格蘭皇家銀行。金管局檢查後,已向投行提交建議,並需要投行管理層仔細回應及提出改善方案。
曾保薦中森 中金再生
曾有多家由瑞銀任保薦人的新股有問題,如2009年上市的中國森林(930),前行政總裁李寒春挪用公款遭拘捕,並被核數師發現賬目違規,去年已進入除牌程序。清盤人今年入稟高院,控告保薦人、核數師涉專業疏忽。其他如中金再生(已除牌),靠造假數上市遭「踢爆」後,被證監會強制清盤。另一經典例子博士蛙(1698),同樣是賬目有問題,2012停牌至今,亦進入除牌程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9/19815759
證監預告 嚴打保薦人失職擬盡快結案增阻嚇力
1 :
GS(14)@2016-11-10 08:01:10【本報訊】證監會預告重手執法,明言打擊企業造假、保薦人失職,又會處理具影響力的案件(High impact case),並盡快結案以收阻嚇作用,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董魏建新(Thomas Atkinson)更狠批「某些保薦人的行為和專業操守與理想水平相距甚遠」。分析認同不應「攤凍」案件,整體檢討執法方向亦屬正面。記者:黃翹恩
繼瑞銀、渣打(2888)因保薦造假的中國森林(930)上市被查後,碰巧中國森林清盤人代表昨日入稟,就該股上市首年內發行共3億美元的票據的資料,追究兩行及德銀的責任,涉事時德銀為其聯席賬簿管理人,料與其招股書一樣包含誤導、虛假資料。
追究企業責任
正當業界人人自危時,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董魏建新上任半年後,首度出席公開場合,即施下馬威,明言工作應重質不重量,加上資源有限,故須優先處理對投資者和市場傷害大的案件,尤其具影響力的案件,計劃加快調查,務求結案公佈時對社會仍有迴響,收阻嚇作用。魏到任後檢討該會工作,重訂優次,預告日後會嚴正處理市場失當行為,除追究企業責任之外,還會要求相關人士負上責任。特別就新股保薦人,魏建新稱「客氣地說,某些保薦人的行為和專業操守與理想水平相距甚遠」,預期針對保薦新股失當事宜負責的案件會陸續有來。市場普遍歡迎做法。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同意「有賊就應該去捉,執法後讓其他公司亦有警惕作用」,勝於在申請上市時「估佢(企業)有問題」即時堵塞門路。魏建新和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本周分別表明,出事後執法已經太遲。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則估計,魏氏預告嚴管保薦人,應與近年冒起的小型投行有關,欠缺資源審查之下,保薦的新股「出事機會好高」。至於加快調查進展,譚氏認同若公佈處分時已是事發多年之後,「投資者冇乜印象,甚至相關人士都已經不在其位」,阻嚇性有限,故此同意新作風「集中做,好過漫無目的乜都做,邊度有問題先至查」,對市場屬正面訊號。
澄清續查漢能
早前有傳停牌逾一年半的漢能(566)已經獲批出復牌條件,魏建新昨日主動提到,去年高調確認該股受查做法雖然特殊,但為公眾利益計有必要澄清,特意澄清調查現時仍然進行中。他5月份到任後,定下新工作重點,相應成立4個永久專責小組,處理企業詐騙、企業人員濫用職權、內幕交易、中介人行為失當。另設4個臨時小組負責保薦人、創業板、反洗黑錢、產品銷售等範疇的風險。他又表示,會與中證監加強合作,兩地會合作調查。魏建新原為加拿大證監會高層,5月到任接替約滿離任的施衛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0/19828544
保薦人:美圖估值最高逾五百億
1 :
GS(14)@2016-11-23 07:48:56【本報訊】美圖秀秀早已是「美女」自拍時,不可缺少「利器」。這間來自福建科網公司,主打女性市場,市傳美圖公司計劃年底上市。然而,美圖過去三年均蝕錢,雖有保薦人發報告力撐2018年能扭虧為盈,但基金抱持觀望態度,未敢輕言「入飛」。招商證券(香港)撰寫的報告顯示,美圖估值介乎365億至518億元,相當於2018年度企業價值對比收入的3倍至4.5倍。該行看好美圖變現能力,指其每月活躍用戶,料由今年底4.8億戶增至2018年時6.6億戶,預期兩年多後可錄得88.9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有57.3億元來自手機及相機銷售,另有14.4億元為網上廣告。同時,美圖推「美拍」平台後,今年初已加入直播功能,出現一批「美拍」主播。故此,可望從中獲得7.6億元網上增值服務收入。公司又會借助平台,經營電子商貿生意,因而估計有9.6億元收入,成功令公司賺15.5億元。不過,上述數字似乎太美好,令人不禁質疑是否有「美化」之嫌。
基金未敢輕言入飛
有對沖基金經理稱,不排除「入飛」博炒一轉,但要視乎市場反應,指「啲嘢太假喇,年年蝕錢,又冇變現模式,唔信啲長線基金會買」。他指美圖所提到賣手機、網上廣告、甚至是網絡紅人直播等,根本不容易從中賺錢。另有外資行分析員認為,上述所提及領域,本身已有不少強大對手,即使能從中分一杯羮,亦很難持續,美圖每月活躍用戶數字,亦不排除有水份在內,估值有待商榷。美圖於2003年成立,5年後開始進軍美化圖片業務,2011年所推出手機版更紅遍中國。兩名創辦人分別為知名天使投資者蔡文勝,以及美圖秀秀主要開發者之一吳澤源(亦稱為吳欣鴻)。彭博報道,美圖計劃集資約58億元,本周開始路演,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瑞信及招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3/19842743
Okura換上市保薦人
1 :
GS(14)@2017-02-05 10:38:15【本報訊】日本彈珠機公司Okura第二次上載初步招股文件,保薦人為浩德融資。去年5月Okura首度遞交上市申請時,保薦人為中國平安資本。浩德融資由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的「日本通」姪兒葉天賜主理。
Okura集資所得,將用作於九州成立新彈珠遊戲館的採購、翻新和推銷費用,以及加強8間遊戲館的設施,增加顧客體驗及提高經營效率。外電引述消息,指內地民營教育集團宇華教育擬下周路演,集資近2億美元(約15.5億港元),將用作擴建、收購、設施升級、償還銀行貸款等。該股以「宇華」品牌提供幼兒園至大學教育,包括鄭州工商學院。另光大國際(257)旗下光大綠色環保最近再入表申請上市,大和報告早前透露,該股計劃3、4月左右上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3/19916223
90後創ICO保薦人生意冀新集資模式衝擊傳統市場
1 :
GS(14)@2017-09-17 16:19:12■鄧進一指公司正處理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項目。 李潤芳攝
【本報訊】首次代幣發行(ICO)未遭監管機構封殺前,項目在內地多如繁花盛放,香港人參與程度似乎不高,殊不知幾名香港90後由「掘礦」起家,近年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在兩岸三地悄悄建立ICO保薦人生意,當中正處理台灣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項目,無懼中國辣招禁絕ICO。記者:周家誠
近年成立的ICO Investment Club聯合創辦人鄧進一接受訪問時,提及本身在科大修讀電子工程系,以「掘礦」(以程式運算獲取虛擬貨幣)為興趣,與另一創辦人歐陽駿經常討論數碼貨幣的事情,兩人畢業後曾創業,其後賣盤變成打工仔,1年前開始留意ICO,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後參與AppWorks加速器計劃,引起不少企業青睞,詢問能否協助籌辦ICO。
為手遊公司籌6,000萬元代幣
所謂ICO,實際是另類集資方式,企業籌集以太幣等虛擬貨幣,與此同時再發放代幣予投資者,這些代幣在集資項目中具有實際用途,同時亦有投機價值。經手第一個項目後,該俱落部逐漸有人認識,常有公司主動接觸,若項目適合,他們就會洽談籌幣的規模、形式等,然後搭建平台展開預售,並進行以內地投資者為主要對象的路演,再公開發行。參考新股上市費用,他們亦會收取相當於集資額約2%的代幣。鄧進一未有提及在這個「虛擬貨幣大時代」到底賺了多少,僅指由於所收取的是代幣,故其身家亦隨代幣價格上落而非常浮動。全球ICO項目眾多,莨莠不齊,鄧同意內地確存在不少垃圾項目,例如曾有奶粉供應商、抗癌藥公司找上門,要求籌幣融資,「唔合理嘅項目,我哋一個都唔會做」,但若項目本身能透過區塊鏈而增值,則未嘗不可。鄧進一舉例,今年曾為內地手機遊戲公司新動旗下兩隻新遊戲進行ICO,籌集值5,000萬元人幣(約6,014萬港元)之代幣,「公司本身唔缺錢,但發行代幣後,投資者可以直接喺遊戲入面用,反而令人有誘因玩隻遊戲」。此外,一般參與者在遊戲上購買武器,製作商通常會被發行商抽取佣金,遲遲才分賬,若透過ICO發售代幣,則可避免這些缺點。
ICO Investment Club另一項目,為幫一家台資公司進行ICO,集資額目標為1億美元,正等待虛擬貨幣市道較好時才開售。鄧進一遊走內地,接觸不少投資者,介紹項目期間,竟發現他們大部份不認識區塊鏈,甚至從未購買虛擬貨幣,「必須承認市場有個大泡沫」。但他指出,雖然ICO市場混亂,但區塊鏈技術本身具突破性,例如融資成本便宜、流動性高、無國界之分,希望未來中國法規明確後,新集資模式可衝擊傳統資本市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1/20148900
指未做好把關 調查15上市保薦人
1 :
GS(14)@2017-10-15 15:17:15【明報專訊】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在峰會上亦表示,關注到保薦人與企業造假之間的關係,已就15名上市保薦人進行調查,相信他們的把關工作未能達到標準,造成投資者數以十億元計的損失。
「不合規行為追究到底」
他表示,證監現就企業造假展開了一共136宗調查,當中特別嚴重者有28家,證監將會特別注視。涉及造假的財務數據包括以關連交易誇大收入,以及虛假客戶。
多宗企業造假案中,魏建新指相通之處是公司上市時,保薦人並未有做好把關工作,這些工作涉及最基本如審查客戶真偽,或對明顯的風險信號作反應,他們亦未有審查重要的財務數據,如收入及公司客戶資料等。
他提到有聲音批評證監,認為是證監不斷提高監管標準要求保薦人遵守,他直言說法錯誤,因為相關的審查工作一直都是保薦人的責任,並強調將就不合規的行為追究到底。
證監月前設「核心職能主管」制度,要求持牌公司提交主管名單及組織架構圖,以加強管理層問責,魏建新表示,新制度並非一個執法的工具,只是藉此加強問責以改善整體的管治水平,但他承認,追究個人責任是最有效方法防止未來的不當行為,以及改變企業的做法,「核心職能主管」制度有助其辨認直接負責人,所以證據充足的情況下,亦會對不法分子採取民事或刑事起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36&issue=2017101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