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照護,一千三百萬人的強震」,這是九月下旬《日經Business》的封面故事標題;副標寫著「當王牌社員忽然消失不見」。 為何此時製作這個專題?《日經Business》總編輯田村俊一說,今年是「團塊世代」(戰後嬰兒潮)全數邁向六十五歲的一年,日本將走向下一個新時代。再過十年,當團塊世代老了十歲,被稱為「團塊二世」的子女,負擔將變得更沉重。 今日的日本》20%白領深陷日上班、夜看護,公司卻不知情 因此,《日經Business》特別製作這個專題,並用「隱形照護」這名詞,形容「白天上班、晚上看護長輩、公司卻不知情」的人。根據估算,「隱形照護」者高達一千三百萬人,占日本勞動人口的二○%。未來,將有更多的員工會因照顧長輩而離職,「這個誰也不敢直視的未來樣貌,正在侵蝕著企業經營的根基。」 「照護離職」的問題,有多嚴重?他們也針對其讀者做線上調查,發現每十位填答的上班族,就有三位曾為了照顧父母或配偶而辭職! 依該調查推論,前述一千三百萬人中,高達五九%是企業主管。因此,《日經Business》警告:「公司的王牌主管很可能就這樣辭職消失,這是未來撼動企業經營的最直接的風險因子。」 還有更驚人的數字。根據該報導,全球第六大貿易公司豐田通商(Toyota Tsusho)預測,該公司到二○三○年,五個員工可能有三人會發生照護離職,「五分之三的衝擊」正迎面而來。 日本的狀況離我們很遠嗎?不,它正節節逼近。 目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一一%,日本是二五%,但,台灣正加速老化,預計二○二五年便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二○%。 今天的日本,就是明天的台灣。 明日的台灣》220萬人受衝擊一通電話,隨時就改變你我職涯 小淇(化名)三十多歲,南部出生,在台北上班,是位小主管,媽媽跟姊姊、弟弟住在南部,直到前年十二月,她接到一通電話,生活起了變化。 「媽昏倒了!」姊姊打電話給我,放下電話,我腦筋一片空白,跟主管簡單講了一下,就放下手邊的工作,連夜趕回家。 媽媽中風昏倒,在醫院住了兩、三個月,清醒後,身體一半不能動、失能,出院後,我們要面對的,就是誰來照顧她? 一開始,送媽媽到醫院附設的安養機構,但住了幾天,她不願意,我們也不忍,還是接她回家。 申請外傭要四個月,這四個月得有人照顧她,協調的結果,是姊姊來顧,因為姊姊的薪水較低,犧牲的成本比較低。 外傭來了,本以為可以喘口氣,姊姊可以去上班,但,問題更嚴重了,媽對外傭反應非常激烈,還用英文罵髒話,把外傭罵跑,一個、兩個,換到第三個……,有一天,她竟然吞藥鬧自殺。 後來我們才知道,她嘴巴不說,東嫌西嫌,骨子裡就是希望小孩能夠照顧她。我聽說,中風以後,得憂鬱症的機率是六○%,生病的媽媽,連心也病了。 姊姊只好繼續犧牲,留在家裡照顧媽媽,因為,媽媽要求姊姊留下來。 現在,我幾乎每週,都要回家「替手」(台語輪流之意),讓姊姊休息;但是,等我一回台北,電話就來了,經常不是媽媽,就是姊姊打電話來,有時候,是姊姊在哭,在抱怨,有時候,是媽媽大吼大叫,飆我:「你免回來啦!」然後「叩」一聲,電話就掛了。 每次接到電話,我心裡都很不安,掙扎著到底該不該回去看看?但是,工作怎麼辦?要穩住工作才有收入啊! 姊姊累了,和媽媽會起衝突,她又找不到幫手,真的好辛苦。每個月,我和弟弟負擔家裡所有費用,還要給姊姊薪水,南部費用低,一個月也要四萬多元,錢是一回事,精神上的壓力,真的很沉重。 照顧父母,很少人能無怨無悔的,尤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重回職場?這是個終點不知道何時到達的列車。有時候,我會想,當初媽媽是不是睡了,過去了會比較好? 根據《商業周刊》估算,像小淇這樣,在台灣,此刻正面臨失能長輩照護壓力的上班族,高達二百二十萬人(見計算方式),占全台一千一百萬勞動人口的兩成。 目前,這問題多半由上班族個人吸收。但隨著台灣扶老比(指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十五歲到六十四歲人口之比重)在二○一六年達一八%,首度超過扶幼比(十四歲以下幼年人口占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人口之比重)一七‧八%,意即每一百位有生產能力的人口,將扶養十八位老人與十七‧八位孩子,上班族「蠟燭兩頭燒」的過勞情況,將衝擊企業運作。 「這是台灣企業未來五年內要面對的人力危機!」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前理事長張瑞明憂心的說。 那麼,台灣企業如何因應? 調查發現》企業戒心明顯不夠逾九成低估人數,不符真實現況 《商業周刊》針對台灣營收前一千大企業、其中一百多家企業人資主管,進行「新職場風暴」問卷調查。這是台灣首度針對此議題進行的問卷調查,有五大發現: 發現一:五二‧一%企業評估,未來五年內,將有主管級員工因照顧父母而離職。 發現二:六四‧七%企業曾有員工因為照顧長輩而離職(含休假)。 發現三:超過九成企業認為,績優員工因此離開,是企業的損失。 發現四:超過九成企業,低估照顧長輩需求的員工人數。 發現五:三七%企業,無任何因應措施。 這五大發現看似彼此矛盾。有過半企業認為,未來五年會有主管因照顧父母而休假或離職,卻近四成企業無任何因應措施。 超過九成企業認為,有照顧長輩需求的員工人數不到五%,甚至沒有調查。這數字,遠低於本刊計算的二○%。 為何員工需求與企業認知相差這麼大? 深入分析》台灣包容度惡化問題倚賴便宜外勞?五變數擴大困境 原因之一,是台灣社會傳統觀念,認為子女照顧父母天經地義,不須多言。員工不願提出來討論,怕親族認為他不孝,怕主管認為他可能因此工作不力;企業也不想多花精神,認為此事應由員工自行消化。 台灣人資界權威、政大IMBA教授李瑞華提醒,台灣社會傾向由個人去承擔父母照護,但西方會把問題顯性化,「台灣的包容度(指自我承擔),讓這問題潛伏更深、時間更長,當事情變得沒辦法(因應)時,那種嚴重性肯定比西方嚴重很多,因為,那時已經付出很多社會成本了 !」 原因之二,是企業與員工,都假設會有源源不絕的便宜外籍勞工(簡稱外勞),承擔照護工作。但這假設禁得起考驗嗎?先看幾項變數。 外勞供給減少。占台灣家事外勞八成的印尼,該國政府準備調整外勞輸出政策,二○一七年,印尼的家事外勞將不會只為單一雇主服務,而會分散到多家雇主,以獲得較好的薪資。能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的印傭,將越來越少。 外勞薪資提高。台灣外勞來源地包括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近年經濟成長,薪資也水漲船高。印尼官方就曾釋出,外勞的薪資醞釀成長三成的消息。 另外,新加坡、韓國正用更高薪資「搶」外勞。偏偏台灣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一增一減,經濟壓力大增。 本國籍勞工(簡稱本勞)成本高、且供給不足。 不少長輩排斥外勞、安養機構,聘雇本國籍看護變成不得不的選擇。但本國籍看護的高成本,卻非一般上班族能負擔。 本勞照顧二十四小時,月薪六萬元,比台灣受雇者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的四萬五千九百多元,還多出三成多。 每月六萬元,只是一位本勞照顧一位長輩的成本。如果你有兩名小孩,每名小孩每個月必須付兩萬元的保母費,而父母又都同時需要本勞看護,老小相加,光是照顧費,每月將高達十六萬元! 入不敷出,將讓「三明治族」思考,是否辭職回家自行照顧老小,或改為自行創業、接案。這將是企業人才安排的不定時炸彈。 優質安養機構不足。 如果外勞不足,本勞太貴,可以安排長輩住安養機構嗎? 根據內政部二○一四年四月統計,台灣安養機構總床數十萬多床,失能老人高達四十五萬人,但整體安養機構卻有三成空床,顯示台灣社會對安養機構的接受度不高。 接受度不高的主因,是優質安養機構供給不足。內政部、各縣市評鑑優等、甲等以上的安養機構占總安養機構僅約三成,其餘都在乙等以下,不是照顧員不足、就是環境不佳,讓子女不忍心送長輩入住。 而有些公立優質安養機構,規定只能收「沒有子女」的老人,父母就算願意入住,卻也沒資格住。 並且,優質安養機構的收費也不便宜,能部分自理者,平均一人一個月收費近三萬元,失智老人收費更達五萬元,一般上班族將其收入全部拿來負擔一位長輩,已所剩無幾。 老人臥床時間越來越長。 根據衛生署二○一○年的推估,台灣老人臨終前需要長期照顧需求時間為七‧三年,和二○○三年相比,七年間便延長了○‧七年。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推估,老人未來的平均臥床時間,只會更長,不會更短。 並且,有些長輩臨終前僅臥床幾天,有的卻臥床十幾年,這跟養育小孩很不同,難以事先盤算時間與金錢。對個人與企業的人力運用,都存在著高度的不確定風險。 供給端,外勞、優質安養機構供給不足,本勞薪資成本高;需求端,老人快速增加,臥床時間變長。壓在上班族、尤其是三明治族肩上的重擔,越來越重。 以竹科工程師林小姐(匿名)為例,她的月薪約十萬元,和先生兩人都是竹科高薪族,月薪合計二十萬元,碰到父親得巴金森氏症,經濟壓力還是很大。 一年前,她父親因病情惡化住院,不能吃、不能說話、也不能動,就像漸凍人,當時,她每天必須早上請一小時假,去醫院看父親,進公司也沒心情上班,每天打開電腦,就是上網查相關資訊,找病情資料、找看護、外傭,「政府、企業能夠提供的協助,真的很少。」她說,「都是主管私下罩我的。」 主管曾經問她,要不要留職停薪,她考慮後,還是決定能撐就撐,因為,爸爸的看護費、醫藥費,是好大一筆開銷,「這是長期抗戰。」本來,她準備四十歲就退休,但現在,因為要養小孩,還要負擔照護長輩,「再多工作幾年吧!」她感嘆:「老人生命的尊嚴,都是錢堆出來的。」 少子化 ,讓進入職場的員工變少,老年化,又使員工必須提早退休,回家照顧老人,兩股力量,將讓台灣勞動力加速流失;李瑞華認為,這是企業人力的雙重風暴! 為了人力開源,政府立法鼓勵延遲年長員工退休時間,減緩勞動人口流失速度;但這群資深員工,卻因為要照顧父母,被迫提早離開職場。前者的效果,被後者抵消。 預見趨勢》人資專家紛紛示警個人、企業從爭取育老假做起吧 李瑞華提醒企業,「這是趨勢,代表它終究會來,絕不會因為不想面對而不來。」先思考解決方案的企業,「壞事可能會變好事,」沒準備的,「壞事會變大壞事!」 他認為,「誰(指企業)先想到,誰就先有優勢」,優勢來自「直接利益」與「間接利益」。直接利益是,越早嘗試的企業,越早累積經驗,解決方案比同業好,形成職場上差異化的競爭力。間接利益是,這類的企業會有好雇主、幸福企業的形象,可擴大品牌邊際效益。 中華人資協會理事長劉文章認為,企業應該要思考,員工是否有足夠時間應付家裡的事?是否會蠟燭兩頭燒?因為這會影響員工生產力,企業應盡力讓員工無後顧之憂,員工才會安心工作。 在日本,如何降低「照護衝擊」對公司的運作,已變成企業的顯學。如世界第六大汽車製造商日產汽車(Nissan)讓員工彈性上班,在家工作等。 在美國,老人雖對入住安養機構普遍能接受,上班族工作仍受到很大衝擊。根據跨國員工培訓諮詢公司Workplace Options調查,二○一二年,美國有一五%的勞動人口曾經或正在照顧罹患失智症的老人;這一五%的人當中,有四七%的人因此無法維持原有的工作。 也因此,美國許多大企業都推出育老假(eldercare leave),或是家庭照顧假(family leave,包括育嬰假)等福利。 當台灣步上日本後塵,面臨「五分之三的衝擊」,企業爭取人才的決勝點,不再只是薪水,而是更彈性、更人性化的工作方案。 正如同《日經Business》的警示,未來,「有照護對策的先進企業,與毫無頭緒的企業之間,差距會越來越大。」誰先預作準備,誰才能成為未來人才競爭的贏家。 【延伸閱讀】《日經Business》大調查——1/3讀者,曾因照顧父母而離職 ■現況1:32%員工曾離職回家照顧爸媽——曾有因照顧父母而離職經驗有:32%無:43%不知道:25% ■現況2:59%高階管理者已有照顧父母需求——仍在工作的照顧者職務比率公司董事:12%部長級:20%課長級:27%主任級:15%一般職員:17% ■現況3:已有近4成男性——參與照顧的男女比率參與照顧男性:39%女性:61% ■現況4:35%員工因同事離職照護感到工作受影響——因照顧父母離職的上司、同事,感到工作受影響的比率非常有影響:14%有影響:21%很難說:34%影響不大:14%沒有影響:17% ■現況5:近7成員工對公司支援制度不滿——希望公司能夠擴充相關支援措施的比率希望擴充:68%不需要:10%不知道不知道:22% 註:本調查由《日經BP諮詢網》邀請讀者於2014年8月6~11日之間進行線上填答,共取得1,065份有效問卷資料來源:《日經Business》翻譯:吳和懋 【延伸閱讀】推估因父母失能而受影響的勞動人口 當父母有一人失能須照料,影響層面不僅一名同住的照顧者,而是波及所有子女與其配偶。因此綜合高失能風險的65歲以上人口、其平均子女數、子女有偶率等項目,推估因父母失能而受影響的勞動人口,公式如下: ■計算方式:P×R×C×(1+S)×L=220萬人P=65歲以上各年齡層人口R=失能風險,由衛生福利部根據2010年國民長期照顧需要調查第一階段估算C=平均子女數,根據內政部2009年老人狀況調查結果估計S=子女有偶率,行政院戶政司資料L=子女勞動參與率,勞動部資料 【延伸閱讀】台灣1,000大企業獨家調查——逾6成公司曾有員工「照護離職」 ■現況1:64.7%企業曾有員工因照顧長輩離職(含休假) Q:是否曾有員工,因為要照顧長輩而休(長)假或離職?是,曾經有:64.7%否,從沒有:34.5%不知道:0.8% ■現況2:逾90%企業低估有照顧需求的員工比率,甚至無任何調查 Q:目前有多少員工,家裡有長輩需要專人看護?(包括沒有同住,或已進入安養機構者)員工人數10%-20%:1.7%員工人數5%-10%:5.9%員工人數5%以下:36.1%據我所知沒有:18.5%沒有調查:37.8% ■現況3:52.1%企業認為5年內會有主管級員工因照顧而離職 Q:估計5年內是否會有主管級員工因為照顧爸媽而休假或離職?非常可能:7.6%可能:44.5%不可能:34.5%非常不可能:1.7%不知道:11.8% ■現況4:逾9成企業同意員工因照護原因離職是公司損失 Q:若主管或績優員工因為照顧爸媽(或伴侶、長輩)而休假或離職,是公司經營的損失嗎?是公司損失,但問題不大:66.4%是公司損失,而且是大問題:25.2%沒有影響:6.7%不知道:1.7% ■現況5:37%企業毫無因應措施 Q:為因應員工照顧需求,是否有任何因應措施?(可複選)沒有特別規畫:37%家庭照顧假:55.5%彈性上班制:34.5%加保私人長照險:5.9% 調查說明:本調查與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合作,在2014年10月3日到9日期間,以電話、e-mail等方式,對台灣1,000大企業之人資部做抽樣調查,共完成119份有效問卷。其中企業平均成立27.8年,員工平均年齡36.9歲,員工人數中位數為375人 整理:吳和懋 【延伸閱讀】誰,最可能因照顧長輩而辭職回家?盤點一下現況,你符合其中幾項? □我是獨生子女,家裡沒其他人能照顧爸媽□我的伴侶是獨生子女,而我的收入比較少□我的父母與小孩同時需要照顧□兄弟姊妹都有家庭,只有我一人單身□父母的存款無法負擔照護費用□我的收入不夠負擔父母照護費用□我在兄弟姊妹中收入最少 只要符合上述其中一項,家中長輩若倒下,你將最可能辭職回家! 【延伸閱讀】當父母其中一人倒下,你的薪水就可能入不敷出——老人照護費成本試算表 4.59萬元,這是台灣受雇者的平均月薪,假設2大情境,幫你試算每月的照護費成本: ■情境1:假設父母其中一人中風……●方案1:聘1名外勞$2.2萬元●方案2:住安養機構$3萬元●方案3:聘1名本勞$6萬元 ■情境2:假設父母其中一人失智……●方案1:聘2名外勞?$4.4萬元●方案2:住安養機構$5萬元●方案3:住安養機構+1名外勞 $7.2萬元●方案4:聘1名外勞+1名本勞$8.2萬元 註1:以上僅以一般行情計算照顧費,不含醫藥費、尿布、食品、交通等其他費用註2:24小時看護,本勞以每月6萬元、外勞以每月2.2萬元計算,但不含伙食費註3:失智老人所需要的照顧人力約為一般中重度疾病2倍 整理:吳和懋 【延伸閱讀】大台北地區安養機構平均收費 ■輕度(尚可自理)每人平均收費:2.5萬元 ■中度(自理不便)每人平均收費:3萬元 ■中重度(長期慢性病)每人平均收費:3萬元 ■重度(須24小時照顧)每人平均收費:4萬元 ■極重度(失智、無法自理)每人平均收費:5萬元 整理:吳和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