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国美酝酿增资扩股:陈晓证实5大外资机构竞买

Fromhttp://tech.sina.com.cn/e/2009-02-03/04082786868.shtml  在黄光裕被稽查两个月后,国美电器(0493.HK)2009年1月18日以公告的形式确立了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在新董事局主席陈晓的主导下,国美与潜在战略投资方的谈判得以快速推进。  近日,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潜在投资者已经同国美新的管理层举行了初步会谈,这些机构包括国美电器原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华平投资,以及凯雷、贝恩资本、厚朴投资管理公司。  对此,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2月2日对本报记者称,“作为上市公司,在融资等方面与投资者的洽谈是很正常的,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对外公布的正式结果。”  而同日,国美总裁陈晓则向本报记者证实,上述5家机构的确在与国美谈判。  四度接触  事实上,2008年11月19日国美前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出事”的消息传出之后不久,国美与投资机构的接触就已经开始。  2008年12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国美正与数家海外机构初步洽谈售股事宜。2009年春节前又有消息称,国美电器已经得到股东的授权,很可能计划向私募投资公司出售20%的股权。  本报记者从国美内部获悉,在国美电器2008年11月24日停牌(1.12港元/股)当天,国美电器管理层便与海外投资者开始了接触。  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与多家国外投行,以及占股比例接近30%的海外股东进行了闭门会议。公开信息显示,国美电器主要外资机构股东包括摩根大通(8.88%)、摩根士丹利(8.17%)、Capital Group(7.12%)、T. Rowe Price Associates(6.01%)。  当时,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这次会议上,主要的外资股东和投行都对国美电器的经营前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而且有的机构已经提出了增资扩股的建议。  2008年12月初,在陈晓出任公司董事局代理主席兼总裁后,国美核心管理层再次与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机构进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晓表示,经内部审查后,上市公司的资产及资金均安全。  不过,陈晓当时也承认,虽然“国美与供货商维持现有的经营条款至2009年应无大问题”,“但要再将条款向国美倾斜则有压力”。在此次会议后,花旗将国美电器的目标价调降至0.6港元,评级为“沽售”。  国美与投资机构的第三次接触接踵而至。一位国美内部人士告诉记者,“12月中旬以来,国美电器管理层一直在与外资机构进行第三次深度交流,这次会谈的内容就包括了增资扩股的可能性。”  上述人士透露,国美前三次与投资机构的谈判中,出售股权,甚至将2007年发行的可转股债提前转股,都是可能的选择。2007年5月,国美向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15家国外机构,发行了46亿港元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  不过,在2009年1月双方的第四次谈判中,增资扩股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上述人士表示,“出售20%的股权,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所有股东同意才可以,在大股东无法表态的情况下,这一计划无法实行。因此,通过增资扩股来摊薄大股东的股权比例,成为唯一的选择。目前,各方讨论的焦点在增资扩股的价格和分配方案上。”  重估国美  国美引入新投资方的进展,与陈晓逐步走向前台息息相关。  2009年1月18日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陈晓,同时也是国美电器的重要股东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陈晓拥有国美电器7.28%的股权。  但在黄光裕被稽查后,截至2008年11月24日国美电器被香港联交所停牌,该股票在2008年的市值已经缩水77%。国美电器的市值目前仅为143亿港元,而陈晓的资产也缩至20亿元。  在陈晓正式主政后,国美电器与主要投资者的谈判也在加速。而在“增资扩股”这一大方向确定之后,“价格”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目前,多家投资机构对国美电器的前景看法不一。有的机构维持国美停牌前股价的评估,有的甚至标出了0.35港元的目标价。而按照国美电器此前的预计,其可能2009年2月上旬完成复牌。届时,国美电器的股价将成为增资扩股的主要参考依据。  在此之前,提升国美电器的价值,以便在引入新投资方时谋得一个好“价格”,显然符合包括陈晓在内的国美现核心管理层的利益。  目前,国美电器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08年中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超过69%。并且,国美电器2007年5月发行的46亿元巨额债券,也面临短期大宗赎回的压力。而此次危机后,部分供应商“现款现货”的要求,也增加了国美资金周转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元旦和春节的集中采购中,国美电器的降价规模已经开始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广州、北京等部分国美门店甚至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  陈晓掌舵国美之后,已经制定了2009年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优化供应商合作关系”和“优化门店网络资源”。据悉,2009年,国美将关闭最多100家业绩不佳的门店,同时亦会增开同样数目的新店,店铺总数将保持在1300家左右。  2月2日,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参与谈判的几家投资方,对国美复牌后的股价和未来的业绩预期都比较乐观,因此,增资扩股的价格可能与停牌前的股价(1.12港元/股)相近。不过,一切以最后的公告为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6

吉利汽车证实参与竞拍沃尔沃传闻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9-08/110243114.html


 【《财经网》香港专稿/实习记者 何姗】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0175.HK,下称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在中期业绩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母公司很可能与非同行的投资机构联手收购沃尔沃,但上市公司暂时不参与其中。

 这也是吉利汽车高层首次证实母公司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集团)参与竞拍沃尔沃的传闻。

  “吉利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汽车公司,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够不去参与这样的一些行动(指国际性并购),”桂生悦在9月8日的中期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说,“但我们的上市公司至今没有参与,也没有在资金上准备对沃尔沃的收购。”

  桂生悦指出,吉利集团91%的资产属于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市值也不到150亿港元,单靠吉利汽车,或者单靠吉利集团一家来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肯定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一定是协同某一些单位,它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投资机构,来完成这个收购。”

  但他明确指出,不会与汽车行业的同行联手进行收购。

  桂生悦还强调,“中国政府这些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给予了吉利汽车充分的肯定,温家宝总理前两个月还到了我们湘潭的工厂,这说明国家对我们吉利公司很重视,也由此确定了我们有机会在国际大项目上获得其他单位的认可”。

  发布会上,另一位发言人执行董事洪少伦总结了吉利汽车上半年的业绩,净利润上升145%,至人民币5.96亿元,摊薄每股收益上升115%,至人民币8.933元。

  根据吉利汽车计划,2009年将生产及销售轿车25万台,增长22%,而在前七个月,吉利汽车已销售轿车16.2万台,完成全年目标65%。

  洪少伦预计下半年国内需求仍然强劲,出口也将有所改善,因此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没有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6

福记食品在港申请清盘 原因待证实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289624&time=2009-10-21&cl=100&page=all


【《财经网》香港 上海专稿/记者 王端 实习记者 刘冬】机构爱股——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01175.HK,下称福记食品),10月19日突然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申请。当日,高等法院委任德勤为临时清盘人,接管及重组公司资产。不过,福 记食品位于上海的相关人士21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在内地的业务保持正常运作。

债务危机
福记食品在20日公告了上述消息,但并未透露申请清盘的原因。德勤发言人也表示,暂不会评论福记食品清盘的原因及披露其他资料。


  福记食品财务负责人朱江21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申请清盘,主要是因为两笔可转债出现技术性违约。但有分析师指出,原因应该是公司无力偿付11月到期的可转债。

  这两笔可转债分别为:2006年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订立的零息可转债(01506.HK),2009年11月9日到期,本金为10亿港 元;2007年与Capita Trust Company Limited订立的零息可转债(01603.HK),2010年10月18日到期,本金为15亿元人民币,港元结算。

  上述两项合约都规定,福记食品应在财年结束(3月31日)后的180天内寄发年报。任何于既定期限届满15日后寄发的,均被视为违约事件。

  福记食品于2009年7月底曾公告,由于未能按时公布截至3月31日的上一财年业绩,公司股票及两笔可转债自7月29日开始暂停买卖。8月26日和9月22日,福记食品又发布公告,延迟公布年报。

  按照上述规定,今年9月27日已经届满,因此福记食品可转债已经构成技术性违约。

  此外,福记食品还有一笔向国际贷款人借来的1500万美元的贷款未偿还,并曾向多家中国贷款人贷款,未偿还部分达5.5亿元人民币。

  福记食品财务负责人朱江指出,在临时清盘程序下,福记食品位于内地的业务运作正常,目前正跟债权人就债务重组进行协商。

数位高管离职
2004年上市的福记食品,一向为机构爱股。目前排在前十位的股东中,还可以看到Capital Group、美国银行、瑞银、Martin Currie等大型机构。


  但不少投资者也对福记食品高负债、高资本开支的状况深感担忧。近一年多来,更有多名高管和独立董事离职。

  2008年9月,公司突然宣告更换公司秘书、合资格会计师、财务总监及授权代表。

  2009年9月22日福记食品又在公告中表示,延迟公布业绩的一个原因是,集团中国财务管理团队的一名高级成员由于健康原因,自2009年初起无法履行其全部职责,而且公司未能与该高层取得联系。

  经《财经》记者了解,这名财务“高级成员”为董标成,今年42岁,是公司主席魏东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校友。

  9月30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徐尉玲宣布辞职。在辞职信中,徐尉玲对无法及时完全获悉公司的若干关键事情表示担忧,包括延期公布财报等。

  一周过后,即10月7日,福记食品发出公告称,将委任德勤为独立财务顾问,协助审阅延迟刊发的截至2009年3月底的年度业绩。

  不过,公司在10月7日的公告中还表示,并未违反任何可转债、定期融资协议及所有其他贷款协议。“公司现正联络有关可转债持有人及相关贷款人,以期就任何实际或可能出现的违约实施豁免。”

经营滑坡
接近福记食品高层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2008年初开始,福记食品在业务上就出现下滑,中餐馆生意清淡,配餐业务总量也有所下滑。该人士表示,这与金融危机、同业竞争有关,但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也是重要因素。


  目前,福记食品的主要控制人为魏东和姚娟夫妇,共持股52.87%。

  上述人士说,2007年底公司的人事变动很大。公司的CEO姚伟达于10月离职,公司副总裁、魏东的哥哥魏民,以及姚娟本人(因生子)也离开了 领导团队。“2008年到现在这一年半基本由魏东一个人主持大局,这也是福记最乱的一段时期。”上述人士认为,魏东搞资本运作的能力要超过他做实业的能 力,如果不是在资本市场有所“斩获”,福记食品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清盘出乎意料
  尽管福记食品的危机早有迹象,但此次突然清盘仍出乎多位受访者意料。


  里昂证券分析师Paul Quah认为,福记食品的“陨落”,可以归结于对低成本信贷扩张的热衷。据他称,公司不能偿还2009年11月到期的可转债,或是公司申请清盘的原因。但 突然清盘仍令他很惊讶,原因是早前他与公司管理层会面获得的信息是,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仍有一定量的现金,足够应付11月到期的可转债。他指出,现 在的问题是现金的去向。

  上述接近福记食品高层的人士也表示,福记食品此前在上海、无锡等地购置了很多工业用地,总价至少超10亿元,通过变卖资产,偿还今年的可转债没有问题。

  事实上,福记食品今年先后两度出售所拥有的部分天宝集团股权,套现近6亿港元。天宝集团主要资产是在内地从事烧烤食品业的金汉斯连锁餐厅,全国共有51家店铺。

  福记食品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民营食品及送餐服务供应商之一,主营业务为送餐及中餐馆,其送餐服务涉及企业、工厂及大学校园等。2008年,福记食品成为北京奥运会惟一的餐饮服务供应商;若运营正常,也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餐饮供应商之一。■

  《财经》记者于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0

探路者证实被起诉 称个别代理商预谋讹诈


http://www.caijing.com.cn/2010-01-25/110365175.html


 【《财经》记者 李冰】2009年9月上市的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300005.SZ,下称 探路者),或将成为创业板第一家被起诉的公司。起诉者为探路者四川省总代理成都新星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下称成都新星),诉状已递交至成都市中院,起诉方直 指探路者涉嫌虚假陈述,不具备上市资格。成都新星指出,在招股说明书中,探路者提到将在成都群光百货、成都百货大楼新馆等七家商场开直营店。而这些商场目 前都还没开业,另据成都新星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根据探路者的品牌定位,探路者也根本不可能在这些商场开店,因此是虚假的。”

  据悉,成都市中院已受理此案,并向双方发出传票,预计将于今年3月4日正式开庭。消息被爆出的1月22日,受此影响,探路者股价当日下跌6.23%,最终跌破首日开盘价,以40. 37元报收。对此,探路者1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该说法并不属实。“1月21日我们接到起诉书,诉讼程序已经启动,律师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1月23日,探路者董事长盛发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探路者直营店的冲击

  资料显示,1999年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户外品牌,从事户外用品研发设计,2009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发 行价为19.80元,首日开盘价42元,当日最高涨至66.59元,收盘价为50.07元,涨幅152.88%。据《财经》记者了解,成都新星在起诉书中 有两项重要诉讼请求:第一,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双方之间《“探路者”系列产品特许经营合同》,由探路者无条件按原告进货价格接收原告现有存货。第二,请求法 院判决探路者赔偿其店面装修款人民币40万元整。成都新星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2009年下半年,探路者在四川直接开设了直营店,在价格和销售上 都对其四川省总代理成都新星造成了严重冲击。这位负责人还称:“我们是用现金进货,现在有很多库存,公司自己开设直营店的做法,等于把我们排挤掉,让我们 倒闭。在探路者设立直营店之后,我们希望探路者能给予一个合理的说法,但探路者没有诚意,最后只好诉至法院。”

  成都新星与探路者之间签订的四川代理合同,是否规定了前者对后者产品的四川区域独家专营权,双方均不愿对《财经》记者说明。

  “预谋讹诈”?

  对于成都新星的诉讼请求,盛发强解释称,根据《“探路者”系列产品特许经营合同》及补充合同,除非产品质量问题,否则加盟商不得向探路者要求退 货。关于店面装修款问题,盛解释道:“我们都会有相应的数额的支持政策。根据合同约定,加盟店归加盟商所有,相应的开店和装修由加盟商决定,那么相应的风 险也由加盟商承担。”

  据《财经》记者了解,除已对探路者进行起诉的成都新星外,探路者在重庆、湖北也有两家代理商打算起诉探路者。1月22日,湖北代理商相关负责人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确实打算起诉,目前在找律师,但很多事情未定。”

  据悉,成都新星与探路者已经有十余年的合作关系,曾是探路者的金牌代理商。在2008年探路者的前五名客户中,成都新星排名第一。后两家代理商 与探路者也有多年代理关系,是重量级合作伙伴。为何三家代理商均选择对探路者进行诉讼,目前仍是一个谜。对此,盛发强的解释是:“我们开直营店绝对不是要 竞争或是排挤加盟店而是我们认为市场空间还很大,当地的加盟商投入不够,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直营店加加盟店的模式来共建这个市场。”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探路者相关负责人对此事评价道:“极个别加盟商这样做很明显是有预谋的讹诈行为,探路者上市了,总有些人想从中捞到什么好处,这是‘红眼病’、‘吃大户’的心态。”

  “炒作”?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杨兆全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此案很大程度属于加盟商借探路者的炒作。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 示:“就该代理商所指的上市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而言,如果探路者存在虚假陈述,那么受害者是购买了探路者股票的投资者,与该加盟公司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利害关 系。如果该加盟商认为探路者存在虚假陈述,可以向证监会进行投诉。”

  杨兆全还认为,加盟商与探路者之间的纠纷,属于普通民事纠纷,也就是说,探路者不会因为这起诉讼败诉而受到监管部门的任何调查或处理,更不会因 为该诉讼而出现退市的情况。此前,1月20日探路者刚刚公布2009年业绩快报,2009年实现净利润4288.94万元,同比增长68.13%,每股收 益0.79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90

方便面频“缩水”康师傅、统一证实隐性涨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9/2027037.shtml

 每经记者 蔡木子 发自深圳
继大豆、粮油、食糖等原料价格纷纷上涨后,零售终端产品方便面也迎来了涨价潮。
近期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康师傅、统一的部分产品净含量缩水了,但价格却没有变。记者发现,大部分方便面面饼净含量减少了5克到10克,也就是说变相涨价约5%~8%左右,而大多数净含量改变的方便面生产日期是在9月份以后。
针对此次变相涨价,康师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年初以来,方便面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有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涨,调整产品规格的方式是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下,不得已采取的权宜措施。任何产品规格的变动都会在产品外包装上明确标注。”
统一公关部门则对记者表示:“我们只有一个品项在部分区域调整了克重。我们除了做好成本内控外,最主要是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给消费者。”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由于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重量并不关注,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种隐性的涨价方式非常有效。后期这种变相涨价的方式可能延伸至整个行业,而这种涨价方式对消费者的刺激较小,市场影响较小,能够实现企业缓解成本压力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86

晶科能源證實已停產 國內光伏企業環保狀況堪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0/yOMDcyXzM2NTkyOA.html

太陽能產品生產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NYSE,下稱「晶科能源」)昨天下午召開緊急發佈會,就其海寧工廠的污染問題予以解釋,並證實已全面停產1.2G瓦的電池生產線。

儘管晶科能源因為環境污染問題成為光伏企業中第一家被公眾廣泛關注的公司,但是光伏行業在治污及環境管理方面是否達標開始備受質疑。

氟化物從哪裡來?

9月15日和16日,有部分群眾聚集在晶科能源位於浙江海寧袁花鎮紅曉村的工廠——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門口,就當地小河死魚現象向該企業「討說法」。此後據海寧市環保局的初步調查結果,晶科能源存在污染,原因是部分污染物進入了河流,且污染物中的含氟量大幅超標。

昨 日,晶科能源高層也證實,公司確實存在污染。該公司發言人景朝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會有固體廢料產生。「以往,固體廢料都是堆在一 個固定倉庫的,每隔3到4天由固體廢料合作企業直接收回並運送到固定地點予以處理,但在8月20日,我們突然接到了對方的一個合作終止書,因而倉庫不能完 全堆下這些廢料,只能露天堆放。8月下旬海寧突然遭遇暴雨,我們儘管在廢料的上部放了一些遮蓋物,但還是被雨水沖入到了附近的一條小河裡。」他表示,8月 26日時企業已經找到另一家合作夥伴,固體廢料得以重新處理。

對於環保部門檢測出小河中出現氟化物較高的問題,景朝暉也透露,在生產光伏電池產品時,有一道名為「制絨」的工藝,這道工藝中含有氟化物。

湘 財證券一位光伏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報,所謂「制絨工藝」,就是要將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硅片沁入一些液體中,使得硅片的表面變得粗糙,這樣一來讓硅片接受 光照後,不會有太強的反射,以便利於電池吸收太陽光,這道工序可能會需要到氫氟酸,這是氟化物的主要來源。而且,該步驟在眾多太陽能電池企業的生產過程中 不可或缺。「此外,在太陽能電池生產中還會使用到絲網印刷等方法,也可能會產生氟化物。」景朝暉對記者說道。

光伏企業污染不容忽視

晶科能源污染事件爆發後,公眾對於太陽能企業的污染問題也提出質疑。據多位行業人士介紹,除了電池製造環節因環保工作不當會出現污染之外,因多晶硅、硅片等上游產品的生產所帶來的污染也令人擔憂。

上 述湘財證券分析師及一位多晶硅生產設備製造商高層提醒記者,不少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流程中會釋放出四氯化硅,這是一種有毒物質。以往,一些小型多晶硅企業會 把這些處理不掉的四氯化硅直接賣給白炭黑公司作為原料,而現在國家也要求多晶硅企業必須要上馬冷氫化或者熱氫化技術,實現四氯化硅的循環利用,再度用於多 晶硅的生產。

「但不管怎麼說,目前中國多晶硅行業剛剛發展起來,企業在處理四氯化硅方面經驗不足,仍可能有少量四氯化硅是無法回收到位的。」湘財證券前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另 據記者瞭解,不少光伏企業仍然將其生產的廢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管道,而不是將廢水送入污水處理管道,再與雨水管道合併,企業之所以偷工減料是為了逃避污水處 理費。另一種會發生污染的情形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太陽能電池廠區的周邊排污管道有可能堵塞,從而使得部分污水無法進入到排污管道而發生外洩。

晶科能源昨日表示,企業將對此次污染的程度和影響進行取證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提出妥善處理方案,另外公司正在擴建固體廢料倉庫,將雨水管道併入到污水處理管道。

景朝暉也對記者說道,由於海寧工廠是2009年6月併購而來的,併購企業的前身就設立在海寧市袁花鎮紅曉村。現在該公司已經在距離紅曉村20公里遠的工業區尋找新的基地,而且企業也將視情況考慮是否需要將工廠地址搬離紅曉村。

「目 前我們已經全面停產了1.2G瓦的電池生產線。」景朝暉指出。根據現有光伏電池組件價格來計算,晶科能源因停產可能每天損失2300萬元。由於污染事件及 美股整體走弱的影響,晶科能源的股市表現也較慘淡,其上週五大跌7.94%至9.04美元,目前其股價為52周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6

研究證實:水力壓裂在使用中觸發地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817

科學雜誌週四發表文章稱,研究表明水力壓裂和能源勘探過程中會製造一些小的地震,但在生產時的污水處理過程則將導致更大的震顫出現。水利壓裂是開採頁岩油氣的關鍵技術,此前對其地質影響一直爭議很大。

美國USGS地震學專家William Ellsworth在接受NBC新聞採訪時表示,

「目前很幸運的是,開採還沒有造成引發人員死亡和建築損害的地震。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件事的確定對未來能源使用和經濟發展都有影響的。」

該項研究表明,自2010年至2012年間,美國中部和東部發生了近300起震級高於3級的地震(見下圖)

研究人員發現,地震活動與開採時污水處理的過程有密切關聯。地下處理廢水和自然產物,會浸泡地表,因為有所需的碳氫化合物。深層入注處理井,可能誘發了一連串地震。研究報告顯示,

作為污水處理必須的方式,高壓流體通過蒸氣渦輪機擠入井內,擠開平面斷層,釋放相鄰岩層,一層層滑過去。 這樣誘發的斷層滑移的可能出現。

美國USGS地球物理學家和誘發地震專家Arthur McGarr曾發表文章稱,

「 水力壓裂和處置井引發的地震,地表有震感,因為衝擊波或液體釋放會扭曲以前存在的斷層。這一發現其實早已存在,在自然界科學家們早已確定黃石公園就是由地下流體壓力造成的。對於美國來說,中西部當地下流體能量被抽乾的時候,那則是大地震引發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8

英國《柳葉刀》雜誌證實阿拉法特系被毒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655

英國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瑞士科學家的有關調查報告,證實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釙210中毒死亡。

報導稱,此前據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導,早前專家曾在阿拉法特生前衣物上,發現高劑量放射性物質釙,引起阿拉法特中毒身亡的猜疑。2012年7月,瑞士洛桑大學的專家說,有證據表明阿拉法特可能死於釙中毒,並在當年11月進行開棺驗屍。結果在阿拉法特的血液、尿液及唾液上找到了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釙。

阿拉法特於2004年在巴黎軍方一醫院病逝,終年75歲,當時診斷認為他死於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

《柳葉刀》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的醫學期刊,《柳葉刀》始終在一些重大的醫學議題上以直言敢說聞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90

Google10億十億美元收購Twitch訊息得到證實,將與YouTube合併鞏固其視頻帝國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5/144440.html
知情人士證實,Google 已經與 Twitch 簽署協議,以 10 億美元收購這家遊戲直播平台

目前還沒有交易信息流出,外界還不知道具體的時間和成交價格。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對於Twitch早期投資者來說,他們對於本次交易無疑是樂見其成——將會為他們帶來遠遠超過初始投資的巨額回報。與此同時,這項交易也顯示了網絡流媒體直播的價值,以及電子競技作為一種新型體育直播行業的崛起——數以百萬計的觀眾,讓電子競技的獎金池可以超過職業高爾夫的比賽收入,還提供了估值達數十億美元的廣告投放機會。

Google和Twitch目前仍對收購三緘其口。不過兩家公司都會於今年9月份由venturebeat主辦的 GamesBeat 2014 電子競技大賽中出席。收購協議最早是由今年五月份Variety上的一篇文章爆料的,其中提及Google給Twitch提供的全現金收購條款將會很快正式宣佈。

報導稱Google的YouTube 頻道將會全權負責這項收購,對於這家 2006 年被 Google 以 16.5 億美元收購的視頻平台來說,此次收購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業務轉型。

Twitch使玩家能夠把自己遊戲直播畫面上傳到 Twitch,然後用戶可以在 PC、Xbox 以及 PS4 上面觀看自己喜歡的遊戲直播 。它使得那些職業選手和普通玩家通過娛樂性質的表演來快速獲得觀眾,有時候甚至是以百萬為基數的。今年3月,Sandvine 的數據顯示,Twitch的流量佔其整個固定寬帶互聯網流量統計的 1.35%。

目前Twitch有超過5000萬的月活躍用戶和110萬的的活躍主播,而11年六月時,Twitch只有320萬活躍用戶,這無疑說明這種增長速率是非常驚人的。Twitch還提供了大量視頻資源給那些衍生的遊戲資訊網站,每月為 觀眾提供2億小時的直播體驗。儘管YouTube 是互聯網第一大視頻平台,每月為 10 億用戶帶來 60 億小時的視頻內容,但是大多數的視頻內容都是上傳而非直播的。

但是對於 Google 來說,監管可能是這次收購的攔路虎。第一大在線視頻平台 + 第一大互聯網流媒體直播服務的合併有可能引發政府的反壟斷行動。據消息來源透露,Google 律師已經在著手準備應對相關問題。

雖然 10 億美元的收購令遊戲直播從業者興奮,不過,鑑於國內市場受到帶寬費及運營費高昂等因素制約,目前還不能完全照搬其模式,需要「因地制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92

業內證實中鋼數百億貸款逾期 或涉及工行與交行 陳紹霞

來源: http://xueqiu.com/1876614331/31751741

網易財經9月23日訊 昨日,“某排名60多的央企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在網絡上盛傳。今日有多位鋼鐵業內人士證實,該消息所言的央企即為中鋼集團。據消息,國務院已出面協調, 此事涉及到工行和交行。

業內人士指出,“具體金額沒法確認,但是這件消息不是空穴來風”,該人士表示,中鋼集團此前大力擴張,近幾年因行業不景氣以及風險管控問題出現巨虧。

據悉,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分析稱,這是中鋼集團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此前,中鋼集團因收購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產生高達40億的欠賬,以及敵意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礦業公司造成巨額虧損,間接引發了2011年前董事長黃天文的去職。

近幾年里,中鋼集團一度傳出資不抵債,將被五礦集團兼並的消息。

資料顯示,中鋼集團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是一家為鋼鐵工業和鋼鐵生產企業及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綜合配套、系統集成服務的集資源開發、貿易物流、工程科技、設備制造、專業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

“網上說的消息是真的”,有接近中鋼人士稱,中鋼此前一度傳出將被重整的消息,“政府出面了,這一次的處理結果還不確定”。

“(中鋼)早期投資出了問題,風險管控做的不好,在大宗商品趨勢向下的情況下,前些年步子邁得太大,大企業也遲早會出問題”,另有業內人士評價。

截至23日11時,中鋼集團尚未對此消息作出回應,中鋼集團新聞發言人及上海公司人士電話均無法接通。(劉寶興)

相關報道:

中鋼回應壞賬傳聞:確有資金未按期到賬

9月23日,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