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互動街頭藝術 港女自學星空噴畫

1 : GS(14)@2017-01-26 07:44:34

KK只需紙箱、噴漆和工具便可開壇作法,每逢出外表演都要拖半個人高的行李,雖然吃力,可是她依然堅持。



【專題籽:潮女熱學】曾經在網上看過街頭藝術家用噴漆作畫,不消一會便完成星空畫,最近這種街頭藝術亦吹到香港。拿起噴漆的卻是這位身形小巧的女生司徒美君(KK),28歲的她教畫逾十年,自從三年前看過外國街頭星空畫的片段後,便拿起噴漆自學星空噴畫,令她的畫風、藝術觀甚至人生也起了轉變。



請KK為我們即席示範噴畫(spray painting),還以為要搞一場大龍鳳才能完成,可是一噴一刮不到幾分鐘,星空噴畫便告完成。當年她發現這玩意,發覺原來用噴漆也可以這樣玩,不斷睇片自學苦練三年,技術開始純熟,更以噴畫作品參加繪畫比賽。不過噴畫除了要抵受刺鼻氣味,這種技藝亦易學難精,「表面上很容易,可是要噴得很details要花很多工夫,要清楚知道每個步驟,一氣呵成,噴的時候不可猶豫。」



事前需要準備噴漆、勞工手套、廢紙、餅罐蓋及奶粉蓋、鐵鏟和口罩。

咖啡粉膠蓋其實是製作星球的輔助品,再利用鐵鏟勾畫出城市線條。

不用五分鐘便完成星空與城市風景的噴畫。


拿起噴漆感覺像變魔術

噴漆畫技巧在於將油漆層層覆蓋再刮掉適當的部份,像變魔術一樣。噴畫的輔助工具其實是奶粉蓋、乾罐蓋等圓形的日常用品,不過最難控制的就是噴漆時的力度,不能像繪畫,可輕易控制畫筆的筆觸。噴畫技術在香港尚算新鮮,有朋友問KK為何不在街頭擺檔?她說政府對藝術創作的配合不足,加上香港人崇外,不會覺得香港女生能有多厲害,因此至今還是沒信心在街擺檔,於是她決定以另一方式走下去:在不同大學、手作市集及藝墟駐場表演。她直言家人反對她噴畫,當初惟有在走廊和空曠地方練習,發覺有不少香港人看她表演,「香港人的接受能力其實很高,不論小朋友、青少年或大人都對噴畫感興趣,我希望對方有份參與整個作品的創作過程,這才是真正互動的街頭藝術,也是與外國藝術家不同之處。」



擺檔時會邀請大家一起創作,或許這是最貼地的藝術交流。

她想不到很多年輕學生會主動走過來看她表演。

最初接觸星空畫,她便創作與香港有關的主題,這幅是香港會展夜景的作品。


欣喜家長支持小朋友參與

經過多次擺檔,最令她驚喜的是,很多家長大膽地讓小朋友主動接觸這門藝術。她一直研究和發掘更多噴畫的可能性,嘗試加入不同媒介,更推出postcard版的星空畫,讓途人可以更便宜的價錢買下作品。



最近應邀擺檔,以星球為主題的作品還是最受歡迎。

接觸噴畫藝術前,KK的畫風原本是追求仔細的人像油畫。由於噴畫藝術不太注重細節位,她覺得更適合自己「膽粗粗」的性格。

每次擺檔時,她都會放置一本簿讓大家留言,成為對她的一種鼓勵。

記者:畢慧婷攝影:劉永發編輯:伍德良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4/199063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036

【專題籽】綁枕頭扮肚腩攰爆 財神拜年日走30場

1 : GS(14)@2017-01-28 12:05:27

黃定邦(Michael)擔任財神已有八年,農曆正月初二至初十開工,每日踩足廿幾三十場,每次跟途人拜年都是充滿朝氣。



【專題籽:胚芽故事】恭喜發財、心想事成、生意興隆這些恭賀說話,大家過年都會互相祝福,對農曆新年扮財神的黃定邦(Michael)來說,這是搵食伎倆,他一口氣可以說超過廿個祝福語,相當「長氣」。做了八年財神的他更因應對象投其所好,對小朋友就說快高長大,見老人家祝身壯力健,女士們就當然祝青春常駐啦,引到大家哈哈大笑。雖然是賣口乖,但他說可以在傳統節日祝福別人,也有一份滿足感。



本身是自由工作者的Michael,是個80後,平時以默劇演員和小丑工作為主,第一次擔當財神只是為了多賺幾個錢,「當時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我們做Freelance的甚麼都要做,有工作當然會接。」於是一做就八年,每年都是正月初二至初十開工。「多數去茶餐廳、酒樓等食肆和商戶拜年,平均每日都要走二十至三十場。」
Michael本身是演員,一穿上財神衫自然會投入角色,七情上面,恭賀說話更是少不了,「第一年做的時候不懂得運用力氣,去到第三、四日已經受不了,後來才懂得利用轉場時間休息,而且越做越好。」他稱之為「爆發性能量的練習」,對他本身的演藝事業也有一定幫助,說到這份工作最大的滿足,「最開心的是可以祝福別人,別人也會欣然接受。」


從京劇偷師 行路要大搖大擺

中等身形的Michael要扮財神,似乎不夠「福氣」,他要在腰間綁上小枕頭裝肚腩,「一般人認為10多度氣溫很舒服,但財神的服裝有幾層,加上枕頭,感覺像蓋着棉被。」他試過去超過100圍枱的大型酒樓,左穿右插地逐枱拜年,不累才怪,Michael也說體力是最大的挑戰。無論是做小丑還是財神,Michael都視之為一個角色,除了裝扮要似外,說話、神態和行為舉動都要做到足。那麼如何學財神走路呢?他說默劇的訓練對他有很大幫助,他亦會上網看京劇,參考演員如何演古代大官,「官員有官威,走路要大搖大擺,笨重的財神更要霸氣十足。」他說外八字腳的走路方式最神似。財神掌管金錢與財富,當然去到那裏都受到大家歡迎,「我經過投注站時特別受歡迎,或者在茶餐廳手持馬經的人也喜歡跟我交流。」相信大家都是想有筆橫財入手而已。Michael又笑說:「不少人一見到財神就覺得有東西派,就算只是派利是糖、朱古力都好。」有時遇到群情洶湧或者供不應求的時候,他都會以派祝福代替。不過,也有人只是想沾沾財神爺的福氣,「去到舊區,老人家都想要摸摸我,他們覺得這是一種祝福」,有次入到長洲,那裏的老人家更是十分熱情,幾十人圍着他,想行都行不到。



金元寶是Michael開工的法寶之一,裝滿賀年糖果和金幣朱古力,斷貨時則可當拍照用的道具。

財神爺一出場,大人和小朋友都搶着跟他拍照。Michael說不時遇到百厭小朋友扯他的鬍鬚和衣服,十分搞笑。

Michael平時外出工作時都需要自行化妝,他說財神妝相對簡單,神態反而更重要。


中等身材的他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有福氣,會在腰間圍上小枕頭,但天氣熱一點已經會弄得滿頭大汗。

自家製的布鞋套更是經過活動公司的同事精心設計,一套上就可以變成官靴,方便又實用。

Michael說小丑和默劇的訓練對扮演財神均有幫助,尤其是如何運用身體的力量。

場地提供:朗豪坊



記者:列淑華攝影:伍慶泉(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伍德良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8/199096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50

【專題籽】廣東雞有幾俗? 雞字俗語耐人尋味

1 : GS(14)@2017-01-28 12:05:27

Hayson認為語言如果畫公仔畫出腸,便失去趣味,廣東話歇後語、俗語可以讓大家停一停,諗一諗。



【專題籽:胚芽故事】雞全部都係雞,身邊的雞字老是常出現,更是與桃色風月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但雞又稱德禽,《韓詩外傳》中謂,雞有五德,分別是文、武、仁、勇、信,雞冠養眼、好勇鬥狠,會與雞群分享美食,每日守時啼叫,一鳴天下白,自古也是吉祥動物,甚至是人類德行的典範,何解落戶廣東便成黃腳雞?今次找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講師廖舜禧(Hayson),拆解常用雞字俗語、歇後語,大家咪走雞。



廣東話有九聲調,俗語變化自然特別多,Hayson認為俗語耐人尋味之處,就是不用講得太明白,「為何電影《潛行空間》好看?因為要思考,歇後語、俗語過癮之處,就是要停一停,諗一諗,雞食放光蟲,即是心知肚明,這就是語言的味道。」古語有云「情到深處,每說不出,蓋一說出,情便淺也」,談情說愛,最肉麻便是直說我愛你,曲線表達,反而更受落,「好多學生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與其寫勁掛、超掛、爆掛、狂掛,不如問今年有冇留月餅給自己。」


九聲俗語多變 表達更傳神

雖然香港活雞難求,但雞也算是港人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雞的形象,自然融入廣東語言當中。我們常說失去機會,叫「走雞」,不勞而獲、執到機會,叫「執死雞」或「偷雞」,驚慌失措叫「揗(音騰)雞」,看不見、看漏眼,會被罵「發雞盲」,指揮大局叫「吹雞」,「因為雄雞會雞啼,與我們吹哨子的聲音相似,所以就『吹雞』。」說到形容人一味黐飲黐食黐上位的歇後語「菠蘿雞」,其實源頭來自廣州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的南海神廟,「南海神廟又叫波羅廟,附近多地攤販賣名物,廟內最出名的便是波羅雞,傳傳吓便成為菠蘿雞。波羅雞是一種民間工藝,師傅用竹籤紮一個雞形,然後將彩紙、雞毛,一層一層黐上去,黐好多層,紙雞栩栩如生,引申菠蘿雞一味靠黐的說法,諷刺人鍾意佔便宜。」波羅雞牙尖嘴利,不少信眾會求回家解除厄運、保平安,功能與車公廟的風車不相伯仲,雖然香港沒有波羅廟,但早年的譚公誕,筲箕灣天后古廟不時也有攤販擺賣「波羅雞」。



習字二十多年的Hayson,即席揮毫贈港人對聯,望來年着數滾滾來。

現時全港約一百三十個活雞檔,實行「活雞日日清」政策,每日入黑前通殺。

據說波羅雞牙尖嘴利,可以解除厄困,近年的波羅雞已改由塑膠製成。


對號入座 德禽枉添風月痕

雞在香港人心裏,通常容易聯想到妓女,因為粵音「雞」同普通話的「妓」相似,「召妓」便演化成為「叫雞」,很多人也說「一蚊雞」與香港二、三十年代的塘西風月有關,公子哥兒想邀約紅牌妓女,會在花紙、花箋寫下花姑名稱,然後找人將花箋送去妓寨,假若妓女接單,公子便要付一蚊出局費,再人約黃昏後,但也流傳另一說法,「在清末時候,很多外國流入中國的銀元(墨西哥銀元),即是當時的大洋,上面鑄有鷹,廣東人戲稱鷹做雞,便將外國流入的一文錢銀元說成一文雞。」男人若不幸行衰運中桃色伏,便稱作「捉黃腳雞」,有學者認為是取自「設黃雀計」諧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即是設局的意思。亦有說與農戶捉黃腳公雞拜神有關,「雄雞隻腳是深黃色,母雞就淺黃色。從前農戶主要是養母雞,當拜神時需要公雞,便放一群母雞出來餵食,一路啄地,野生雄雞、對家雄雞一見,便色心大起,走過來擒母雞,這個時候的雄雞戒心較弱,最容易捉,所以便有捉黃腳雞之說。」談到召妓,又引申一個有趣歇後語「石罅米」,「直接話你雞蟲就唔過癮,要話你石罅米先夠傳神。」Hayson解釋,藏在石罅之間的米,只有雞容易啄食,用「石罅米」諷刺經常徘徊於風月場所的男士,自動送上門被妓女燒錢。



塘西風月的紅牌阿姑,精通琴棋書畫,打扮密實,絕非《金雞》般花枝招展。

塘西風月的紅牌阿姑,精通琴棋書畫,打扮密實,絕非《金雞》般花枝招展。

南海神廟位於廣州廟頭村,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四海神廟。



「魚蝦蟹」體現民間智慧

農曆新年多種中國民間流傳的賭博遊戲之中,「魚蝦蟹」最能體現民間智慧,皆因魚、蝦、蟹、公雞等都是民間見到最多的物件及家禽,「聽過南洋沿海一帶的廣東老前輩說,市集工友會圍起來聚賭,亦是不錯的聯誼活動。」「魚蝦蟹」源頭已無從稽考,但在越南又稱「匏蟹魚虎」,也有以老虎代替金錢的設計。



記者:王佩兒攝影:潘志恆、資料圖片編輯:伍德良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8/19909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51

【專題籽】新年禁忌多 避針線咪剪髮

1 : GS(14)@2017-01-29 10:32:07

新年習俗與禁忌多籮籮,必須小心注意。



【專題籽:新年習俗】農曆新年是充滿歡樂和喜慶的傳統節日,早在夏朝,人們已經以不同方式迎接新年,部份現存習俗及禁忌的歷史更可追溯至約一千年前。但這些傳統背後的典故,你又知不知?



每逢過年,可能大家也會聽說過眾多不明所以的傳統禁忌。香港史學會理事施志明博士指出,以往年三十晚,在街上可能會聽到人唱:「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如果前一晚剛賣完懶,大年初一卻睡午覺,代表「懶」賣不完,全年都會精神不佳。不午睡,晚點起床總可以了吧?年三十晚玩得太夜,初一遲了起床在所難免,但記得避免躺在床上對人說恭喜,否則意味着將卧病在床一整年,亦要避免催促人起床,否則會令對方整年被人催促做事。


初一唔食粥 衣食至豐足

食方面,以為新年定可大魚大肉?實則在傳統上,年初一最好食素不食肉。舊時社會以務農為主,農民一般在初一不會工作或生火,食物早於之前準備妥當。因肉食難以處理,殺生亦不好意頭,故有初一不動刀食肉的禁忌。不只肉類,就連粥都要避免,皆因年初一食粥,衣食唔富足,施博士說:「一年之貴在於正月初一,即大新年,如果第一日已經食粥,意味嚟緊一年運程同衣食都唔富足。」



香港史學會理事施志明博士

年初一別催人起床,否則會令對方整年被人催促做事。

切勿躺在床上對人說恭喜,否則意味着將卧病在床一整年。


忌動刀破財運 新年進步不「快落」

留意財運的你想必已經知道,初一忌買鞋,「嚡嚡聲」,打破財運;亦要切忌爛身爛世,衣着要光鮮,才可為新一年帶來好運。此外,刀、剪刀、針線等利器也要避免使用,因利器有「破」的意味,可破財、破運氣,因此要避免剪頭髮。洗頭髮、洗衣服亦可免則免,否則會洗走好兆頭或財運。打破碗碟有財破、家破、人破之意,當然要小心,但萬一打碎了該怎麼辦?「如果打碎碗碟,之後要講:『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再將碎杯碟搵紅紙包好,擺係神枱,唔可以即時掉咗佢。」香港是商業社會,很多人望能得到富貴,所以會講恭喜發財,但其實拜年祝福語也有忌諱,例如不可說「新年快樂」,「商業社會好多人有股票、基金、揸住層樓,好多時價錢上梗係唔想佢『快落』,所以取而代之會講『新年進步』。」



忌食粥。一年之貴在於正月初一,如果第一日已食粥,代表來年衣食不富足。

避免使用刀、剪刀、針線等利器,因利器有「破」的意味,可破財、破運氣,因此要避免剪頭髮。

忌洗衣服,洗走好兆頭或財運。


初二老闆做禡 避請員工食「無情雞」

大年初二,有人選擇開年,禁忌開始解禁。根據傳統,老闆會於農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禡」,祈求神明保佑;而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尾禡」,除了會準備美酒佳餚慰勞員工外,更有老闆以菜餚中的雞頭對着員工,以暗示解僱對方。這種歲晚打破員工飯碗的做法俗稱為「請食『無情雞』」。如果大年初二要開工「做禡」,做老闆的記緊別以雞頭對着員工,或親自把雞肉夾到員工飯碗中,免得嚇到員工,以為被請食「無情雞」。初三是赤口要避免拜年想必人盡皆知,其實當日還要把初一、初二累積的垃圾送走,意指「送窮」,「新年地區如北區等鄉村地方仍保留類似風俗。不過送窮未必在初三,按地區族群而定,有啲初五先會掉垃圾。」初四不出遠門的禁忌,源自舊時接灶君、迎財神的儀式。施博士指,以前灶是戶口證明。灶君在天庭雖職位低微,但長期守護廚房爐灶,更常聽聞很多是非八卦,因此待在家中迎灶君是重要儀式,要避免出遠門。



年初一打碎碗碟,要講「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再將碎物用紅紙包好,放於神枱,不可即掉。

忌掃地,以免把財富和好運掃走。

記者:李煒汯、封愷瑜攝影:許先煜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9/19909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35

【專題籽】新年習俗多 凌晨一時前上頭炷香

1 : GS(14)@2017-01-29 10:32:07

只要在大年初一的子時(年三十晚晚上十一時至初一凌晨一時)上香,都可當作頭炷香。



【專題籽:新年習俗】農曆新年是充滿歡樂和喜慶的傳統節日,早在夏朝,人們已經以不同方式迎接新年,部份現存習俗及禁忌的歷史更可追溯至約一千年前。但這些傳統背後的典故,你又知不知?



香港古蹟文化風俗研究推廣學會主席陳榮珊指,全盒或早見於魏晉時期,當時的上流人士將之當作一般食物盒,到明朝始逐漸用於喜事及新年。


全盒具千年歷史 黑瓜子肉象徵曙光

全盒本字應為「攢盒」,有聚合的意思,在盒中擺滿各式小食糖果,代表將累積好運,來年自然順風順水。全盒的格數亦有講究,一般都是單數,尤以三子盤(三格)、五子盤(五格)為多,格數越多,身份越顯赫,如宮廷都用九子盤(九格),因為「九」是單數中最大,而「子」則代表天生龍子,古時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大部份全盒都會擺放瓜子,除有「琜銀」及多子多孫之意,陳榮珊指黑瓜子還有另一重意義,「從黑色外殼打開,望見白色肉,象徵黑暗中見曙光」,而紅瓜子則予人生氣勃勃的感覺。



香港古蹟文化風俗研究推廣學會主席陳榮珊

全盒的格數一般都是單數,格數越多,身份越顯赫。

黑瓜子象徵黑暗中看見曙光。


由字句到金錢 利是一直象徵祝福

古時的人會以紅紙包裹祝福字句,送給親朋戚友,祝福對方,也就是利是的雛型。陳榮珊指,到了大約三百年前,人們才改為包裹銅錢,稱作「利是」,而正式的利是封就到了近1900年印刷術普及之時,才真正出現。派利是有人喜歡「打孖」上,如分開封兩張五十元,而不封一張一百元,有一雙一對的美意,但也有人會只派一封,陳榮珊解釋,「兩種封法與地區習慣有關,如廣東人就喜歡象徵『陽』的單數,而北方人及台灣人就愛封雙數,代表雙雙對對,不會孤單。」老一輩會在利是封內加入兩個硬幣,同樣是取成雙成對的好意頭,陳榮珊指這種習俗在五十年代已有,「當時會放兩個一毫子或兩個五仙。」而現在則會放兩毫子或兩元硬幣,變化較多。此外,老人家還會放一雙帶枝葉的桔子在小孩床邊或枕邊,寓意小孩來年大吉大利。



紅瓜子有生氣勃勃的感覺。

古時的人會以紅紙包裹祝福字句,送給親朋戚友,祝福對方。

五十年代流行在利是封放兩個一毫子或兩個五仙。


頭炷香以子時為限 初三風車轉走霉運

年三十晚扭開電視,總會見到一眾善信在黃大仙祠霸位,待踏入大年初一子時立即上頭炷香,攞個頭彩,祈求新一年順風順水。事實上,頭炷香並非指「新一年全世界第一炷香」,陳榮珊說:「其實參神無分先後,但不少善信卻認為要做第一名,才能對神明表明自己的誠意,所以才出現年年爭相上香的現象。」其實只要在大年初一的子時(年三十晚晚上十一時至初一凌晨一時)上香,都可當作頭炷香。初三赤口或易有爭執,人們大多不會拜年,部份人會選擇到車公廟求籤祈福,轉轉風車,寓意轉出好運,來年行運一條龍。隨着時代轉變,不少賀年傳統習俗與禁忌已有變化,或被遺忘,如從前的小孩會唱《賣懶歌》、接財神等等,現時已變得非常罕見。而唯一不變的,就是親朋戚友仍會聚首一堂,恭賀新禧。



利是派一封還是兩封,與地區習慣有關。

一雙帶枝葉的桔子,有祝賀來年大吉大利之意。

記者:李煒汯、封愷瑜攝影:許先煜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9/19909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39

【專題籽】全盒食品藏三高 脂肪含量果仁>角仔

1 : GS(14)@2017-01-31 03:14:05

【專題籽:每日健康】擺滿各類賀年小食及糖果的全盒,寓意將好運聚在一起,寄望來年順風順水,但全盒大多都是油膩和充滿糖份的食物,多吃隨時影響身體健康。



全盒十居其九都會見到瓜子的蹤影,新年常吃的紅、黑瓜子都來自西瓜,但製作方法有異。紅瓜子以生瓜子曬乾而成,有食用色素,有部份不法商人會添加礦物油,令其更油潤有光澤。根據食物安全中心指引,吃下過量礦物油可能會引致腸胃不適。黑瓜子則以醬油、食鹽、茴香、桂皮等香料煮製,最後炒乾而成。


瓜子有營養但不宜過量

營養師吳耀芬(Kathy)指,瓜子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水平,而其鋅質則有助維持細胞代謝反應,豐富的維他命E還有助保護細胞、抗氧化。雖然瓜子有一定營養價值,不過她提醒:「一般成年人最多以每天吃30克(約手抓一把)瓜子為限,分量約相等於四湯匙,因為進食過量會攝取太多脂肪,患心血管病、膽固醇高、血脂高等疾病,以及須控制體重的人士和長期病患者,宜盡量少吃瓜子。」


開心果脂肪熱量比角仔高

果仁予人健康印象,近年備受追捧,不少人認為多吃也無妨,但原來全盒內常見的開心果,熱量及脂肪均比油炸的角仔(花生角)高。Kathy說:「每100克開心果其實已經有571kCal熱量,約相當於2碗半白飯;每100克開心果也有46克脂肪,大約等於9茶匙油,而每100克角仔的熱量是408kCal、脂肪22.8克。」但若論糖份,角仔的糖份原來又比同為甜食的笑口棗及雜錦中式糖果(糖冬瓜、糖蓮藕、糖蓮子、糖椰絲等)高,每100克角仔的糖份為21.7克,而笑口棗及雜錦中式糖果則為15.9克及13.4克。要吃得健康,Kathy建議各位可在全盒擺放以下食物:米通、無核提子乾、西梅乾、杏脯乾、桂圓肉、紅棗、即食元貝、即食螺肉、零卡蒟蒻或無糖糖果,這些食物的脂肪含量低,部份更低至0克(每100克食物計),熱量、糖份、鈉都比傳統賀年食物低。



營養師吳耀芬(Kathy)建議全盒內可放一些低脂低熱量的食物。

紅瓜子含食用色素,部分不法商人更會添加礦物油,令其更有光澤。

黑瓜子有營養價值,但不宜多吃。


開心果的熱量及脂肪均比油炸的角仔高。

雜錦中式糖果的糖份不如想像般高。

【杏脯乾】(每100克)營養價值:275kCal熱量、0克脂肪、37.5克糖、25毫克鈉。


【即食元貝】(每100克)營養價值:257kCal熱量、1.7克脂肪、17.1克糖、1900毫克鈉。

【零卡蒟蒻】(每100克)營養價值:0kCal熱量、0克脂肪、0克糖、24毫克鈉。

【紅棗】(每100克)營養價值:300kCal熱量、0克脂肪、65克糖、0毫克鈉。

資料來源:吳耀芬(Kathy)營養師



記者:李煒汯編輯:伍德良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30/199109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41

【專題籽】80後河南農村學藝 糖畫師煉成記

1 : GS(14)@2017-01-31 16:02:28

80後糖畫師高曉明說:「工匠是一個很專業的職業,很專業的一個人。」



【專題籽:胚芽故事】文青、出走、藝術家……看他一身裝扮,以及他十年前退學赴農村學糖畫的經歷,以今時今日的風氣,上述字眼很自然落在他身上。惟當你問到他是誰,除了答你是高曉明,是糖畫師,他更想成為這類人,「工匠是一個很熟練手法的人,並執行他的手藝,亦是一個很專業的職業,很專業的一個人。」



高曉明自稱普通80後,19歲前與普通家庭長大的小朋友沒分別,「大埔長大,看周星馳,落街打波都是怕被飛仔撩。」考畢高級程度會考,當了兩年全職,閒時做手作。其後從職場返回校園,讀了半年決定退學,原來經朋友介紹,去河南拜師學糖畫。「我喜歡學習,但追求知識的話,又是否一定要困在學校才行呢?我覺得又不是。」你說他任性,但是條件許可又未嘗不可。至於為何是糖畫,他說:「我喜歡落手落腳做事,如手工藝。但很奇怪,又不是特別喜歡素描、油畫之類,我覺得是有分別。」他認為民間工藝的起源較草根,或是較生活化。「我覺得跟人是近一點,與人的交流機會更多,這點令我感覺良好。」說到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有數面,他亦如是,「糖畫不是躲在家做,會在很公開、多人圍觀的情況下做。我是頗缺乏安全感的人,骨子裏想更多人讚,而這工藝又可炫耀一下,我覺得是有這種心態。」說得坦白不造作。



立體風車,遇風葉面會轉的作品。(非賣品)

十二生肖中的雞。$28起

初學時的作品,應該是牛吧!


不講理論 學溶糖畫動物

拜師當日,師傅約了他於河南某酒樓後的有蓋停車場等,「整個停車場只有三盞燈,我不知道他是有心嚇我還是怎樣。」一等再等,他開始胡思亂想,「沒有人知道我來,媽媽也不知道,如果突然有輛麵包車衝出來,幾個彪形大漢笠我入麻包袋怎麼辦。」想着想着,便聽到一陣腳步聲,「他穿着唐裝衫、黑褲及布鞋,一個傳統打扮的老人家。」一開口便是鄉音極重的普通話。「他對我很好奇,又想了解我的家庭背景、做甚麼工作等。」自己沒甚麼好隱瞞,「家中只有我跟媽媽,我覺得這門手藝很厲害。」隔了數小時後,透過一通電話,媽媽才知兒子突然去了河南。「她都是沒法子,只要你不是作奸犯科,安全就行,這是她的底線。」取得學位是媽媽對兒子的期望,當兒子為了媽媽,從職場重返校園,最後又為何變卦?「我認為選擇工作與伴侶,均屬於私事,任何人,即使再親的人,他們的話要參考及尊重;但最後下決定的仍是自己,亦要跟隨自己心意。」其後他隨師傅回家,「師傅說話不多,他覺得我遠道而來,都是為把技術帶回去,不用多說其他。」最初學溶糖、畫動物、龍鳳及十二生肖,「他不會講理論,或細說歷史背景;惟當發現你有問題時,他會手把手矯正你。」至於工具運用,就靠個人悟性了。如是者過了半年,他覺得是時候,同時身體開始有毛病,就回港了。畢竟朝夕相對一段時間,「師傅沒作聲也感覺到的。我想一來是男性,二來是老派的男人,之後他幫我打點行裝,送我出村口,確保我帶齊行李,就說回到香港告訴他。」之後,他斷斷續續回去河南見師傅。



作品立體眼鏡。(非賣品)

師傅、媽媽及女朋友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人。

糖畫工具很多,這是高曉明常用的。


媽媽女友支持 夠餬口就得

回港後,他以手作為生,卻不是糖畫,「我做開金屬線工藝,比較嫻熟,收入都可以,所以當時沒打算用糖畫賺錢。而且你只有一雙手,能做的有限,故連嘗試經營都沒有。」當時純粹學了就算?「是的,學了就學了。」隔了一段時間,他與現任女友去澳洲工作假期,賣藝打工近一年半,這次他留了一筆家用給媽媽才走。直到兩年前,他想安定下來,決定以糖畫為職業,並嘗試製作立體的糖模型,接到會擺市集,收入剛夠餬口。媽媽不介意兒子的另類工作模式,女友無怨言嗎?「她說你做得開心就可以了,做甚麼也沒所謂,收入夠支持我們二人生活,就足夠了。」他說:「我是感動的,特別是她的收入,夠支撐二人生活,而非我的夠支撐二人生活。」有人在背後支持,相信他的糖畫師之路才可走下去。



去河南跟師傅學糖畫,農村環境寧靜優美。

這是他半年來練習糖畫工藝的地方。

媽媽對兒子的選擇,十分支持。

facebook專頁:糖畫先生Mr Candy Art記者:湯珮然攝影:黃子偉、許先煜(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31/199097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44

【專題籽】求婚諗計結婚破格 Plan出來的浪漫

1 : GS(14)@2017-02-03 03:11:08

【專題籽:港情講趣】婚姻是人生重要階段,不過很多時候太多繁文縟節,又要兼顧雙方家長意願,令這人生大事並不完全屬於兩人。越來越多人希望多花心思締造那只屬於你倆的一刻,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專門幫人出謀獻策的團隊,這次就讓大家認識一下求婚策劃(Proposal Planner)及婚禮統籌(Wedding Planner),如何一改傳統地助情侶求婚結婚,成人之美。

【結婚篇】時興平價個性化婚禮 婚禮統籌師有乜計

在不少人心中,結婚乃人生大事,婚禮自然不能敷衍了事。但籌辦一場婚禮包含的步驟何其多,忙到新人踢晒腳之餘,更可能超出預算。想減少婚禮開支儲錢買樓,又在百忙之中難以應付辦婚禮的繁複程序,不少人選擇尋求婚禮統籌師的協助。「以前很多人辦婚禮,總是沿用那些服飾、那些環節、那種裝修;現在潮流婚禮漸偏個人化,新人不希望和其他人一樣,辦倒模式婚禮,想顯出自己的特別之處。」從事婚禮統籌逾八年的邱配文(Polly)說。身為婚禮統籌師的她,半年要籌辦60至70場婚禮。她一般會先與新人會面,了解他們對婚禮的期望和預算,再為他們制訂計劃書,安排每月需完成的工作,例如預約攝影師、編寫婚禮流程、安排場地佈置、分配人手等等,為新人度身訂做獨一無二的婚禮。時興的婚禮形式再不只限於設宴,亦有中午雞尾酒會或開席前證婚,Polly就曾經替客人舉辦反傳統懷舊式婚宴,選址為古色古香的大舞臺,「他們當日的服裝、髮型、所有裝飾都配合場地,連請帖都設計成戲票,裏面加入dresscode,希望客人配合服飾,拍照時好像時光倒流回到以前那樣。」對於婚禮統籌師新人李文晞(Janice)而言,工作中最有趣的環節是度橋,與新人一起計劃進場方式。有在飛機上相識的新人,選擇在進場時一起拋紙飛機;更有趣的是曾有新人帶同AK46進場,「新人拿起AK46,加上槍聲背景音樂,賓客全部嚇呆了,因為他們的興趣是打野戰和游擊,所以想把這元素加入他們的專屬婚禮。」除了婚禮變得個人化外,近年海外婚禮亦是熱門之選,目的地首選關島及沖繩,Polly說:「因當地一些教堂面向海,通常新人較嚮往香港少見的景色,去註冊、證婚和拍照。」以為海外婚禮定必價錢不菲?其實10萬元內有找,本地舉行的婚宴一般也在10萬至30萬元之間,與海外婚禮相差不大。籌辦過這麼多別人的婚禮,自己又喜歡怎樣的婚禮?Janice表示會選擇簡單的西式婚禮,「以前覺得結婚可以自己一腳踢,總之最後簽到紙就可以,現在發覺原來有很多瑣碎事情要處理,希望自己辦婚禮的時候可以簡單一些。」已婚的Polly卻偏好傳統婚禮,看似年輕的她,早已為兩子之母,更能理解長輩視擺酒為不可或缺的原因,「以後小孩結婚,我也很希望可將這份喜悅告訴身邊的人。只是成長年代與角色的關係,新人和家長未必明白彼此的想法。當新人將來為人父母時,可能他們會有不同的感受。」



Polly從事婚禮統籌逾八年,貴為兩子之母的她,表示能夠理解家長想讓親友見證子女成家立室的喜悅。

原為空姐的Janice投身婚禮統籌逾半年,已為超過60對新人籌辦婚禮。

時興的婚禮形式再不只限於設宴,亦有戶外中午雞尾酒會或開席前證婚。受訪者提供



曾有婚禮主題是打野戰,進場時拿起AK46,配上槍擊聲,嚇壞一眾來賓。受訪者提供

籌辦婚禮過程中,不少新人倍感壓力,Janice(右)有時更要充當心理輔導師。受訪者提供



曾有新人選址大舞臺,請帖亦設計成戲票,賓客到場時簽名恍如置身首映禮。受訪者提供

近年海外婚禮亦是熱門之選,目的地首選關島及沖繩。

ClubONE會所1号:https://www.clubone.com.hk/記者:封愷瑜攝影:鄧鴻欣、伍慶泉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2/19914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57

【專題籽】婚姻觀世代矛盾 調解求雙贏

1 : GS(14)@2017-02-03 03:11:08

唐先生與唐太太認為,傳統的婚禮如設宴擺酒,可讓親朋戚友共同見證子女成家立室,但始終認為是「年輕人你們話事先」。



【專題籽:港情講趣】常說「婚姻不單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家人的事」,身為婚禮統籌師的Polly和Janice,見盡新人與長輩婚禮觀上的矛盾。「家長通常喜歡宴請親朋,甚至請新人從未見過的親戚一同分享喜悅,但新人多數更喜歡以party形式和朋友慶祝。」Polly說,始終很多長輩認為結婚是人生大事,希望將喜事大肆鋪張,但新人可能不太願意招呼素未謀面的親友,或不想令婚禮變得複雜。

【究竟結婚是…】

另外,婚宴形式上,很多家長會偏好中式傳統禮儀,但新人卻偏愛西式禮儀。Janice曾見過新人與家長因意見不合而吵得拍晒枱,「譬如有一次開會,新人說不想換太多服裝,想簡簡單單,只穿一套婚紗,但她的媽媽較傳統,不喜歡她穿着白色婚紗敬茶,為此事僵持了半小時。」「但我們的工作之一正是要調解這些問題。」Polly補充說。如何才可以兩全其美?場地選擇十分重要,最好戶外與室內場地兼備,「我會建議客人在席前期間有證婚環節和雞尾酒會,可以在戶外舉行,感覺較輕鬆和西式。到晚上開飯,我們會選擇在室內,用擺酒形式上菜,這樣能滿足雙方要求,大家都開心。」



理想中的婚禮是怎樣?張先生說沙灘要有DJ,並有大量美食如自助餐。

張小姐與何先生打算去台灣結婚,順道去旅行。

ClubONE會所1号:https://www.clubone.com.hk/記者:封愷瑜攝影:鄧鴻欣、伍慶泉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2/199146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58

【專題籽】看準市場需求 求婚Planner第一人

1 : GS(14)@2017-02-03 03:11:08

為了令求婚過程更浪漫,越來越多人願意大灑金錢,這次飄雪求婚就盛惠$15,000。



【專題籽:港情講趣】想求婚的男士沒有計仔,又不知女友喜好,怎辦呢?近年興起找求婚planner幫忙,策劃一個驚喜又浪漫的求婚大計,有人甚至會豪花幾萬元,只為給另一半製造驚喜。原本從事市場策劃的方慧欣(Ann),2010年毅然辭職,聯同幾位攝影師自組四人團隊,並開設網站開始做求婚Planner。當時香港仍未有proposal planner這回事,她如此有膽識是因為看準有市場需求,「為甚麼所有求婚片段都吸引到很多人在網上share呢?我就想是否他們都有需求,渴望有一個美好的求婚。」

【求婚篇】

為了讓情侶有個難忘的求婚過程及甜美回憶,她成為幫人求婚的香港第一人,一年接十多單生意,七年間已成功幫過百人求婚,由見客、度橋、場地安排、佈置,甚至買花及預訂求婚戒指等大小事項,提供一條龍服務,花盡心思只為預備一趟浪漫求婚體驗給熱戀中的情侶。「結婚可以很公式化,可能是為了滿足家人及朋友,但求婚就真的是屬於兩個人的,我很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記下求婚當時的心情。」要訂製個人化的求婚,最傷腦筋就是了解女士喜好,「有客人根本不知道女友鍾意甚麼,只說我女朋友與一般女士差不多,沒甚麼特別。」Ann最怕客人這樣說,因她會無從入手,所以她須多花時間傾談,讓男士說一些與女友的經歷,回想她的喜好,才可度身訂做最合適的計劃。

試過有求婚將氣球堆滿1,000呎的屋。受訪者提供

邀請女主角坐車尾,朋友們則從馬路兩旁走出來唱歌跳舞。受訪者提供


拍下求婚過程 製造美好回憶

這次見證的求婚個案,男主角知道女方愛煲韓劇,那種誇張及超現實的浪漫正是女友的最愛情境,故找來一個有飄雪佈置的場地。浪漫不一定要錢,但有金錢堆砌自然變得浪漫,要舉辦這個飄雪求婚,套餐包括度橋、製作生活片段、短片拍攝及剪接,場地及噴雪機,場地工作人員OT,另有影相及紅玫瑰花束,就要$15,000,最基本收費由$8,000起。上萬元的求婚值不值得?這位30出頭,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求婚男主角朱先生認為:「我希望可以讓我女朋友感動,她答應我才是最重要。」這些年,Ann印象深刻的求婚計劃,有將氣球堆滿1,000呎的屋、也有邀請女主角坐車尾,然後朋友在路兩旁徐徐走出來載歌載舞,雖然是模仿外國的橋段,但要在香港找條清靜的馬路一點都不容易。Ann每次都會拍下整個求婚過程,再剪接給客人留念,她希望準新人將來會記得曾經這麼甜蜜過的片段,萬一將來有爭拗,甚至有離婚念頭時,可以重看舊日片段,回想當時為甚麼要決定娶或嫁身邊這人。「你問我這門生意好賺嗎?我可以告訴你沒有甚麼利潤,但我很想可以幫每對情侶製造美好的回憶。」這些年來Ann一直樂在其中,但覺得最困擾是安排場地,在外國很容易處理的事,在香港變得很困難,「香港人覺得浪漫的地方如海旁、山頂等,我們都受到很多掣肘,保安會覺得公眾場地不可讓你做私事,曾經有保安將我們的佈置踢走。」這次記者採訪的求婚也遇到借場地被拒,須匆忙另覓場地,幸好最後也在荔枝角找到一個更好的場地。其實,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比一切都更重要,只要是真心真意,對方都會感受到。當然,那份驚喜可能會一直沉澱,數十年後被問及卻必能立即記起,加上一絲甜笑,男士們你認為值得嗎?


究竟求婚是…

張先生道出求婚重點:「先要熟悉伴侶鍾意甚麼。」女友李小姐甜笑回應。

朱小姐接受幾百蚊的求婚,男友盧先生一臉懷疑,表示會用多些錢,因做多好過做少。

莫太記得當年莫生接她下班,以一束黃玫瑰求婚,然後就去她屋企告訴她媽媽。

facebook專頁:ProposalPlanner記者:鍾溥敏攝影:梁志永、陳健邦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2/199146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