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牵手乔治亚罗 仰融二度造车开弓


http://www.cnemag.com.cn/fenxplun/newsfx/2010-01-20/185022.shtml


 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庞大造车计划发布半年多以后,仰融射出了二次造车之箭。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19日上午11:00,前华晨汽车董事长仰融所属的美国正道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签署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

  
仰融牵手乔治亚罗整车开发 二度造车开弓
  协议合同期为4年,总金额5亿美金。正道汽车称,这是继发动机、传动系等协议后,又一个重要的协议。正道汽车首席技术官曾表示,“整车开发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产品准备已经完成了80%。”

  随着上述合作协议的签署,仰融5亿美金的合同金额,将随着每一个季度开始支付给意大利设计公司。这也意味着,仰融的二次造车之路已经不能回头。

  
仰融牵手乔治亚罗整车开发 二度造车开弓
  现场,阿拉巴马州州长Robert Riley、正道汽车公司董事长仰融、意大利乔治亚罗公司创始人乔治亚罗,及相关300名嘉宾参加了现场签约仪式。并包括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多家媒体。

  阿拉巴马州鲍德温市将建成正道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工厂,并在2013年投产。同时,正道汽车成为继本田、现代、奔驰之后,落户在阿拉巴马的又一汽车企业。此前,正道汽车曾宣布在阿拉巴马投资金额超过43亿美金,提供超过5800个就业机会。

  
仰融牵手乔治亚罗整车开发 二度造车开弓
   正道汽车首席执行官王川涛表示,正道汽车与意大利设计公司的合作计划包括十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三款中高端轿车、一款出租车、一款SUV、一款 CUV、一款MPV、一款面包车、两款轻卡,并将于2013年投放市场。王川涛还透露,在此基础上,未来还将继续合作超过8款车。

  发布会现场,意大利设计公司展示了为了纪念其成立四十周年,开发的概念车Quaranta Forty,这车款是第一次在北美展示,并在车身打上了正道汽车车标。

  这款车造型独特,颇具视觉冲击力,全顶玻璃亦是太阳能储存装置,采用了汽油和电动双模式。与一般概念车只能看不同,这款车已经在运抵之时进行了实路测试。

  乔治亚罗坦陈,与仰融十多年前的合作,让中国车企认识到了他们的设计,并由此开启了意大利设计公司在中国市场之旅。

  事实上,正如乔治亚罗所言,在中华轿车之后,更多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均与乔治亚罗合作,开发新的车型。

  目前,乔治亚罗在中国、欧洲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和市场,但在美国市场,意大利设计公司、乔治亚罗并不出名,业务也并不多。有业内人士评价,乔治亚罗与仰融的合作,也是希望通过仰融的项目,像当初打开中国市场一样,打开美国市场。

  正道相关人士透露,另一家欧洲汽车公司专为正道汽车打造的一款SUV实车也已经运抵阿拉巴马,但因为是与乔治亚罗签约,所以该车并未展示。

    (来源:凤凰财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9

[轉載]喬治·索羅斯的「盛衰序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09g.html

 

——對金融業運作方式理解的理論

    一直都對喬治·索羅斯的理論不甚瞭解,直到最近閱讀了有關他的一些文章著作,才知道了一點點,其中的原因在於他的理論太過晦澀艱深,屬於「不可學」的那 種。不過,這一次他的「盛衰序列」的理論卻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這個理論將有助於我們理解金融市場運作的方式。而解說這個理論的人是羅伯特·斯萊特,他是 《喬治·索羅斯:世界最偉大投資者生活和時代》的作者。

    索羅斯曾經驚訝地發現,一個人所想的就是這個人要思考內容的一部分,因此缺乏對一個人的思考進行判斷的獨立的參考點。人們無法獲得這樣獨立的參考點,人們 不能跳出自己,絕對客觀地看待事物。鑑於此,索羅斯得出這樣的結論:基本上我們關於世界的所有看法都有缺陷,抑或是歪曲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認知造成。因 此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完全理解,任何關於可以獲得充分信息的假設都是有缺陷的。在股票市場裡尤其如此。

    這與最為流行的理論——有效市場假說的觀點恰恰相反。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股價的變化是有自己內在邏輯的,不管這種邏輯是否有缺陷。市場是理性的,所有的股 票價格都已經充分反映了可以獲得的信息。按照這種觀點,市場價格應該都是正確的,而實際上市場價格總是「錯誤的」,因為它忽視了未來的發展可能帶來的影 響,因為它反映的不是對未來的理性看法,而是帶偏見的。

    根據索羅斯的理論,投資者對於股票的「偏見」,不過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能導致股價的上漲或下跌。這種偏見作為「自我強化的因素」發揮作用,而它又和 「潛在的趨勢」互相作用,影響投資者的預期。結果,價格運動可能導致管理層重新買回股票,或者選擇合併、併購或全部買回,而這又反過來影響了市場。這就是 說,投資者所支付的價格不是簡單地、被動地反映股票的價值,也是決定股票價值的積極成分。

    因為市場總是處於不斷變動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盛衰序列」經常發生。所謂的盛衰序列是說,認知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最終肯定會發生「事態失 控」,這種形勢就是金融市場上典型的盛衰序列。「盛衰序列的過程起初是自我強化的,但沒有可持續性,最終會逆轉。」市場總是錯的,盛衰序列一直都可能存 在。而賺錢的方法就在於從不穩定性中尋找獲利的途徑,尋找意想不到的發展。

    困難在於界定盛衰的過程。盛衰序列並不會經常發生,只有市場被跟風行為主導的時候,盛衰序列才能發生。跟風行為是指人們以自我強化的方式,在價格上漲的時 候買入,在價格下跌的時候賣出。不平衡的跟風行為是產生劇烈波動的市場崩潰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導致了跟風行為?索羅斯的答案 是:有缺陷的認知導致市場自食其果。換句話說,投資者將以自己陷入盲目的狂熱之中,或以羊群心理進行市場操作。這樣的市場總是反應過度,走向極端,這就造 成了盛衰更替。

    對於索羅斯而言,要想投資取得成功,關鍵就是要分辨出市場何時開始消耗自己的勢頭,在這點的時候,盛衰序列即將發生或已經在進行了。「不確定性越大,市場 趨勢對人的影響就越大;跟風投機的影響越大,形勢就變得越不確定。」摩根斯坦利投資策略師拜倫·韋恩以他簡單的語言解釋了索羅斯的理論,如果「事情進展很 順利的時候,就離糟糕不遠了」。「一個趨勢不可避免地要發生變化的,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關鍵就是界定這個拐點。」聽起來好像在宣揚趨勢投資,其實這就是 市場運作的方式。

    盛衰序列的例子舉不勝舉。舉例來說,投資者突然間改變了他們對於一個行業的態度,大量買入股票,這就產生了自我強化的現象。因為買盤的驟然上升增加了這個 行業的財富,購入該股票群的公司通過更多的借款、股票銷售和基於股票的併購刺激了該行業的收益。這就是盛衰序列中的「盛」。而當市場飽和,不斷增加的競爭 損害了該行業的前景,股票的價值被嚴重高估,市場崩潰已不可避免,這時遊戲就結束了,這就是盛衰序列中的「衰」。市場就是如此運作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索羅斯的理論也並非百戰百勝,因為「盛衰序列」何時出現在大多數情況下難以找到。有時這個過程並不存在。或者存在了卻沒有及時發現,或 者覺得找到了,結果卻是找錯了。因此索羅斯承認,這不是一個成熟的理論。所以索羅斯表示,「市場走勢一點也不平衡,用以前的標準和方法來預測極為困難。投 資人必須謹慎投資。除非你可以準確預測未來發生的事件,不然最好還是無為而治,這起碼比一直虧錢要好。」

    賈森·茨威格認為成功的投資需要依賴「四個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對金融業運作方式的理解。盛衰序列理論的最大優點就在於能夠說明 世界,尤其是金融市場的運行方式。市場往往有一種行動過頭的傾向,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市場。錯誤的認知引發了錯誤的股票價格,或嚴重高估或嚴重低估,辨認關 鍵性的誤解是重點,實際上許多著名的價值投資者早已做出了示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9

「星際大戰」製片一一八O億元賣掉公司 將捐出大半收入 喬治盧卡斯 從片場小助理到全球慈善家

2012-11-26 TWM
 
 

 

從「星際大戰」到「法櫃奇兵」,喬治盧卡斯的電影故事總是充滿傳奇;從廉價勞工到超級製片,他的成功過程也是傳奇。現在,甫以千億之價賣掉自家公司的他,又宣稱要把多數所得捐出,喬治盧卡斯超級製片生涯的最終曲,還是傳奇。

撰文‧乾隆來

二○一二年的十月三十日,現年六十八歲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把他的公司作價四十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一一八○億元,全部賣給迪士尼,並宣布不再參與好萊塢電影製作、不參與公司運作,而籌畫中的第七部﹁星際大戰﹂與第五部﹁法櫃奇兵﹂,都交由迪士尼完成。

自一九七三年以﹁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一片成名,這位雄踞全球電影產業將近四十年的超級製片,寫下他的「最終曲」,正式退休了。

不論用任何標準來排名,喬治盧卡斯都堪稱是「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製片之一。他拍攝的﹁星際大戰﹂(Star Wars)、﹁法櫃奇兵﹂(Indiana Jones),陪伴了全世界一整個世代的影迷成長,絢麗的電腦動畫,更是當今所有主流電影的始祖。實際上,喬治盧卡斯帶給七歲到七十歲老老少少的歡樂,恐怕早已遠遠超過童話大師安徒生,甚至超越了創造白雪公主的華德迪士尼。

作為最成功的電影製片家之一,盧卡斯個人累積驚人的財富。據今年九月︽富比世︾雜誌估算,盧卡斯的身價高達三十三億美元,排名全美國第一二○名富豪,與另一位大製片家史蒂芬史匹柏的三十二億美元不分軒輊。

而在盧卡斯出售自家公司數日後,據報導,他又宣稱要將本次交易的多數所得捐出,若此,︽富比世︾雜誌計算,盧卡斯將躋身「全球捐款最多者」之列,與世界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姆及金融大鱷索羅斯並列同一等級。拍電影成為巨富,盧卡斯堪稱全球第一人,名利雙收,無人可比。

夢想賽車,卻在撞車後轉上電影跑道盧卡斯的致富祕訣,對於一心想要發展文創產業的台灣政府,以及總是在理想與商業之間掙扎的苦勞導演們,無疑是一盞在重重迷霧中照亮前途的明燈。

盧卡斯出生在二次大戰末期的一九四四年,與台灣的企業家施振榮、趙藤雄同年。盧卡斯在加州土生土長,高中就迷上賽車,他喜歡修車、改車、享受飆速的快感。不過,十八歲那年,盧卡斯在一場賽車中被撞,差點丟掉小命,他的賽車大夢就此戛然而止。

退出賽車場的盧卡斯,上了當地的社區大學之後拿起攝影機,轉而成為記錄賽車選手的攝影者,也與朋友參加十六釐米實驗電影的拍攝。另外,他學習人類學、文學、社會學,成了後來﹁法櫃奇兵﹂與﹁星際大戰﹂故事的養分。

盧卡斯後來從社區大學轉學到南加大(USC)電影系,在一九六○年代,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主流還是師徒制,南加大是極少數開設電影系的大學,因此成為年輕電影人的聖殿。比盧卡斯小兩歲的史蒂芬史匹柏此時也在南加大念電影,兩人後來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持續了四十幾年。

雖然受的是學院教育,但包括盧卡斯在內的學生們如果要進入電影產業,還是得到片場擔任不支薪、隨叫隨到、沒有假日的實習生,一切都得從學徒做起。

年僅三十,締造一億票房的得獎電影盧卡斯很認真,他的編劇功力也進步神速。南加大電影研究所畢業沒多久,年僅二十七歲的盧卡斯就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Lucasfilm;兩年後,根據盧卡斯自傳發展出來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還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四項提名。更重要的是,這部投資金額僅七十五萬美元的片子,締造超過一億美元的票房,當時,盧卡斯才剛慶祝三十歲生日!

接下來就是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以及隨後在一九八一年與史匹柏合作製作的﹁法櫃奇兵﹂,﹁法櫃奇兵﹂第一集製作成本一八○○萬美元,全球電影票房賣了將近四億美元;而﹁星際大戰﹂花了一一○○萬美元,卻在全球席捲七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

但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並不代表導演或者製片就能跟著發財。盧卡斯起家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創造一億四千萬美元的票房,盧卡斯依據合約,其實只拿到五萬美元的編劇費與導演費(外加分紅),即使在﹁美國風情畫﹂之後身價大漲,但是﹁星際大戰﹂的導演與編劇費,合約也不過就是十五萬美元。簡單來說,身兼編導於一身的盧卡斯,當時還是個被電影公司壓搾的廉價勞工。

不是文青,懂得用成功元素締造商機不過,盧卡斯當時向電影片商二十世紀福斯要了﹁星際大戰﹂商品授權的權利,後來所有黑武士、機器人公仔娃娃、T恤、玩具、小說、電動玩具、外加電視授權金,全部進了盧卡斯的口袋。之後﹁法櫃奇兵﹂被迪士尼樂園簽去開發雲霄飛車,更為盧卡斯帶進數億美元的權利金。

在嬉皮文化中長大的盧卡斯,從來不是青澀的文藝青年,一九七三年拍攝﹁美國風情畫﹂時,盧卡斯已經成功抓到商業成功的要領。﹁美國風情畫﹂描述一群徬徨年輕人沒有目標地生活,情節根本是義大利導演費里尼一九五三年電影﹁小牛﹂的加州版。

至於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更是世界名片一大抄,有影迷拿一九五八年日本導演黑澤明拍的﹁戰國英豪﹂比較,這部由三船敏郎主演的電影,描述十五世紀的日本,戰敗國的公主在武士與兩名小偷協助下,反攻打倒邪惡敵人。

﹁戰國英豪﹂有兩名一高一矮、引人發笑的小偷,在﹁星際大戰﹂中變成機器人C3P0與R2D2,難怪有人說盧卡斯根本是抄了二十年前黑澤明的故事架構;一九九九年上映的﹁星際大戰首部曲﹂,遊行街道的場景、故事的架構,更是一九五九年電影﹁賓漢﹂的翻版。

決勝關鍵,大量運用電腦動畫做特效盧卡斯號稱是編劇與製片大師,但是他拍攝電影的決勝點,並不在原創故事,他從來不避諱套用別人成功的老梗,盧卡斯真正的致命武器,就在電腦動畫。﹁星際大戰﹂裡最吸引觀眾的,就是在峽谷中飛得觀眾頭暈腦脹的太空戰機;﹁法櫃奇兵﹂裡大石頭緊追印第安納瓊斯的畫面,更成了名留歷史的經典。要知道,這兩部電影都是在個人電腦還沒有誕生的三十幾年前,一千多萬美元的製片費用,有大半都花在電腦動畫上。

盧卡斯很早就在他自己的電影公司下,分設專門從事電腦動畫的子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ILM),這家公司三十幾年來一直是好萊塢特效公司的龍頭,作品包括﹁阿凡達﹂、﹁鋼鐵人﹂、﹁變形金剛﹂、﹁明天過後﹂、﹁加勒比海海盜﹂、﹁珍珠港﹂,當然,還有﹁哈利波特﹂。

從盧卡斯電影公司設立的子公司,可以清楚看出盧卡斯經營電影事業的重點,帶頭的當然是ILM特效公司,然後有專門授權的Lucas Licensing、有做後製音效的天行者音效公司、有後來分拆獨立出去的戲院音響公司THX,再加上動畫公司、行銷公司,以及網路多媒體公司。

當今最有名的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也是由盧卡斯在一九七九年創立的,初期是盧卡斯電影公司的動畫部門,但是到了一九八六年,盧卡斯鬧離婚必須支付巨額贍養費,加上﹁星際大戰﹂電影剛告一段落,財務陷入低潮,只好把皮克斯賣給蘋果的賈伯斯。

如今,盧卡斯顯然沒有財務問題,但把電影事業用四十.五億美元賣給迪士尼,恐怕算是「友情價」,光以﹁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的授權,加上ILM等電影特效的霸主地位,迪士尼就撿了大便宜。

退出江湖,卻在電影界留下一場好戲華爾街的媒體產業分析師大多認為,盧卡斯可以高價將公司賣給福斯(FOX),他選擇迪士尼,是為了感情因素「託孤」,希望已經擁有米老鼠、白雪公主、巴斯光年、小丑魚尼莫,再加上原屬驚奇漫畫(Marvel)的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幾乎已經囊括所有動漫明星的迪士尼,能夠好好照顧﹁星際大戰﹂的黑武士,以及冒險大師印第安納瓊斯。

宣布退休之後,盧卡斯說他要重回獨立製片的陣營,拍攝他想拍的小成本電影,還要響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股神巴菲特的號召,將大半的財產捐出做公益。

如今,賈伯斯駕返道山,盧卡斯又宣布退隱,在他們三十多年的努力下,電腦動畫已成好萊塢主流,年輕世代的電腦高手雲集,迪士尼又收編了所有叫得出名號的動漫明星,好戲,才正要上演呢!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出生:1944年

現職:盧卡斯電影公司董事長暨總裁

(半退休)

學歷:南加州大學電影所

家庭:離婚,領養三個孩子

得獎紀錄:

2005年: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終身成就獎、美國探索頻道選為100名最棒的美國人之一2009年:進入加州名人堂橫掃票房30年!

盧卡斯從不避諱「炒老梗」,事實上,光是靠著「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兩個系列,足以讓他橫掃全球電影業30年。

星際大戰系列

1977年星際大戰:曙光乍現7.7 1980年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5.3 1983年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4.7 1999年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10.2 2002年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9.2 2005年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8.4

法櫃奇兵系列

1981年法櫃奇兵3.8 1984年魔宮傳奇3.3 1989年聖戰奇兵4.7 2008年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4

讀書札記170418冷戰(一) 喬治.肯南的 長電報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4/18/%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418%e5%86%b7%e6%88%b0%e4%b8%80-%e5%96%ac%e6%b2%bb-%e8%82%af%e5%8d%97%e7%9a%84-%e9%95%b7%e9%9b%bb%e5%a0%b1/

讀書札記170418
冷戰(一) 喬治.肯南的 長電報
掌門執筆

《冷戰The Cold War:A New History》(2005) John L. Gaddis
作者是 耶魯講座教授,冷戰史權威. 本書是本冷戰通史, 作為通史風格,全書敘事簡略而貫以史識,學術素質甚高.

「冷戰」泛指戰後的一段漫長時期, 以 美國為首奉行民主制度的資本主義集團國家, 與以 蘇聯為首奉行集權制度的共產主義集團國家之間, 在地緣與及國際戰略上面緊張對峙的全球政治格局.*** 此一全球對峙,其背境則是信奉「自由主義」民主制度與及信奉「共產主義」集權制度的意識形態抗爭.

顧名思義,「冷戰」幸未釀成 “熱戰”, 包括韓越兩場「代理人戰爭」在內,四十五年中大國之間從未宣戰過. 由於欠缺開戰之類的臨界事件, “冷戰始於何時?” 成為一個有趣的話題. 一般簡單地將冷戰視為緊接著二戰的歷史時期. 如定義冷戰為兩大集團國的正式對抗, 那麼 1948年「封鎖栢林」第一次國際危機可視為其開端. 也有論者認為二戰未終,剖分德國之時冷戰已然啓動. 至於冷戰的終結,共識敲定為1989年「栢林圍牆倒塌」此一象徵性事件.

冷戰也有另一個“象徵主義” 的 起始點, 那便是著名的
〈喬治.肯南 長電報〉.
二戰甫一結束,美蘇兩集團便就地盤割分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6年頭 史太林提出重劃 土耳其邊界與獲取東地中海海軍基地的(相當過份的)要求, 杜魯門和 艾德禮Attlee一口拒絕; 並且進一步將蘇聯遲遲不從 伊朗北部撤軍之事提交 聯合國安理會審議.*** 這是聯合國首次處理國際危機, 結果是蘇聯幾個月後屈服撤軍.

上述事件是戰後美蘇之間的首次外交衝突, 由於事情來得太快,美國國務院很想盡快知悉蘇聯的意向, 於是向 駐莫斯科大使館十萬火急地連下了幾份要求分析對方外交政策的指示. 當時任職使館的年輕外交官 喬治.肯南George Kennan 遂於1946年2月22日匆匆寫就了一封八千字的電報回復華盛頓.*** (事後肯南笑言給了電報房超量的作業壓力.) 該電報獲得總統和決策層的超高度重視, 並根據其核心論旨制訂了後來的一系列「冷戰政策」,**** 包括關鍵性的「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早期核武大戰略和 成立了「中央情報局CIA」. 冷戰政策的延伸度也極長遠,基本上跨越五六個總統, 到了 80年代 列根任內才作出重大改變. 電報的內容後來整理和鋪陳成論文,在外交專業雜誌上面發表, 成為有關冷戰事務的指導性理論文件.***

肯南本人也迅速躋身國務院外交決策層,成為首席策略師,並且歷任數朝, 幾乎參與了所有重要冷戰政策的制訂過程. 雖然他的正式職銜從未晉至最高級別, 卻有論者認為他才是美國冷戰時期外交事務的實際決策人,其影響力蓋過任何一位總統. 作者對 肯南的才識和人品都推崇備至,認為是冷戰時期西方最偉大的戰略家, 本書即題獻給他.

還有一點十分有趣,肯南事後很久才知道 史太林很快就認真地閱讀了長電報的內容 (因為英國情報局高層出現了雙重間諜.), 並和杜魯門同樣地給予高度重視. 他還邯鄲學步,稍後下令蘇聯駐華盛頓大使向他拍發了一份分析美帝外交政策的電報…..

長電報的利害之處是界定了「冷戰」和提出了結構成因. 其核心論旨認為:莫斯科姿態強硬,處處尋釁, 並非因為西方集團國做出了甚麼威脅或侵犯,而是源於內部統治的需要.***** 蘇聯領導人以專制主義高壓治國, 必須把外部世界描述為「資本主義帝國」對「共產主義理想國度」的無限敵視 (ie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據此取得統治的正當性,與及人民的支持和犧牲.
這是西方在今後很長時間內無法改變的政治現實, 西方只能適應局勢,訂策遏制.*** 鑒於歐洲是全球事務的核心, 可推導出應變之道首在此地的結盟策略, 尤其是關乎德國的處置.

長電報訂明了戰略框架,但未有提出任何具體政策. 為此,杜魯門總統責成 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Marshall制訂冷戰的總體政策; 而馬氏則指示 肯南負責構思草擬. 正是肯南拋出了定局性的西方集團國結盟綱領, 此綱領獲得執行,影響極其深遠,垂於今日.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
的正式名稱是「歐洲復興方案the Europe Recovery Program」, 在字面和法律意義上並無 民主西歐和共產東歐的分際. 即是說,蘇聯及東歐集團國家也可以參與進來. 但在實際政治盤算中,美國決策層當然作出了區分, 肯南早就看準蘇聯必會拒絕,也不會準許下綫國家加入,*** 這也立即成為了事實.

馬歇爾計劃簡單來說就是以金錢為誘餌, 驅使(亟需資金進行戰後經濟重建的) 西歐諸國認同美國擘劃的歐洲新秩序, 其構成是為了對抗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的外部軍事壓力, 與及消弭各國內部的左傾政治力量.****
作為首條和定局性的冷戰政策,馬歇爾計劃用意頗深,一石四鳥:
1認識到對歐洲民主制度威脅最大的不是蘇聯的軍事幹涉, 而是諸國內部因為經濟困難而導致左翼政黨上臺的可能性.***** 防患於未然,是故經援重於軍援, 事後看來,這確實是非凡的識見. (換了今天,沒有政治家膽敢向短視重利的選民提出這麼 “吃大虧,蝕大底” 的方案. )
2經援會先起心理作用,繼而產生經濟作用, 從而扭轉歐洲社會和政治氛圍一向的左傾趨勢. 當時(甚至後來很長的一段時期)法國和意大利共產黨的勢力仍甚龐大, 在智識分子間(直到今日) 社會主義思想更是濃厚之極.
3蘇聯必定不準下綫國家拿美國的錢, 如此或可離間東歐集團國的凝聚力.
4美國可以藉此取得今後冷戰大格局中的地緣政治主宰地位(ie霸權), 和道德制高點.***

美國財大氣粗,出手闊綽,策略成功; 而蘇聯可說是眼睜睜中了圈套,沒法反先. 東歐諸國人民自此對蘇聯的政治和經濟高壓政策日益心懷怨憤, 後來爆發為1956年「布達佩斯事件」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 紅軍武力彈壓,流血終場. 西歐的共產黨和社會主義者至此與蘇聯離心離德,劃清界綫. 到了那時節,美國可說在意識形態戰綫上取得了勝利; 然而軍事抗衡仍長期持續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70

讀書札記170418冷戰(一) 喬治.肯南的 長電報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4/18/%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418%e5%86%b7%e6%88%b0%e4%b8%80-%e5%96%ac%e6%b2%bb-%e8%82%af%e5%8d%97%e7%9a%84-%e9%95%b7%e9%9b%bb%e5%a0%b1/

讀書札記170418
冷戰(一) 喬治.肯南的 長電報
掌門執筆

《冷戰The Cold War:A New History》(2005) John L. Gaddis
作者是 耶魯講座教授,冷戰史權威. 本書是本冷戰通史, 作為通史風格,全書敘事簡略而貫以史識,學術素質甚高.

「冷戰」泛指戰後的一段漫長時期, 以 美國為首奉行民主制度的資本主義集團國家, 與以 蘇聯為首奉行集權制度的共產主義集團國家之間, 在地緣與及國際戰略上面緊張對峙的全球政治格局.*** 此一全球對峙,其背境則是信奉「自由主義」民主制度與及信奉「共產主義」集權制度的意識形態抗爭.

顧名思義,「冷戰」幸未釀成 “熱戰”, 包括韓越兩場「代理人戰爭」在內,四十五年中大國之間從未宣戰過. 由於欠缺開戰之類的臨界事件, “冷戰始於何時?” 成為一個有趣的話題. 一般簡單地將冷戰視為緊接著二戰的歷史時期. 如定義冷戰為兩大集團國的正式對抗, 那麼 1948年「封鎖栢林」第一次國際危機可視為其開端. 也有論者認為二戰未終,剖分德國之時冷戰已然啓動. 至於冷戰的終結,共識敲定為1989年「栢林圍牆倒塌」此一象徵性事件.

冷戰也有另一個“象徵主義” 的 起始點, 那便是著名的
〈喬治.肯南 長電報〉.
二戰甫一結束,美蘇兩集團便就地盤割分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6年頭 史太林提出重劃 土耳其邊界與獲取東地中海海軍基地的(相當過份的)要求, 杜魯門和 艾德禮Attlee一口拒絕; 並且進一步將蘇聯遲遲不從 伊朗北部撤軍之事提交 聯合國安理會審議.*** 這是聯合國首次處理國際危機, 結果是蘇聯幾個月後屈服撤軍.

上述事件是戰後美蘇之間的首次外交衝突, 由於事情來得太快,美國國務院很想盡快知悉蘇聯的意向, 於是向 駐莫斯科大使館十萬火急地連下了幾份要求分析對方外交政策的指示. 當時任職使館的年輕外交官 喬治.肯南George Kennan 遂於1946年2月22日匆匆寫就了一封八千字的電報回復華盛頓.*** (事後肯南笑言給了電報房超量的作業壓力.) 該電報獲得總統和決策層的超高度重視, 並根據其核心論旨制訂了後來的一系列「冷戰政策」,**** 包括關鍵性的「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早期核武大戰略和 成立了「中央情報局CIA」. 冷戰政策的延伸度也極長遠,基本上跨越五六個總統, 到了 80年代 列根任內才作出重大改變. 電報的內容後來整理和鋪陳成論文,在外交專業雜誌上面發表, 成為有關冷戰事務的指導性理論文件.***

肯南本人也迅速躋身國務院外交決策層,成為首席策略師,並且歷任數朝, 幾乎參與了所有重要冷戰政策的制訂過程. 雖然他的正式職銜從未晉至最高級別, 卻有論者認為他才是美國冷戰時期外交事務的實際決策人,其影響力蓋過任何一位總統. 作者對 肯南的才識和人品都推崇備至,認為是冷戰時期西方最偉大的戰略家, 本書即題獻給他.

還有一點十分有趣,肯南事後很久才知道 史太林很快就認真地閱讀了長電報的內容 (因為英國情報局高層出現了雙重間諜.), 並和杜魯門同樣地給予高度重視. 他還邯鄲學步,稍後下令蘇聯駐華盛頓大使向他拍發了一份分析美帝外交政策的電報…..

長電報的利害之處是界定了「冷戰」和提出了結構成因. 其核心論旨認為:莫斯科姿態強硬,處處尋釁, 並非因為西方集團國做出了甚麼威脅或侵犯,而是源於內部統治的需要.***** 蘇聯領導人以專制主義高壓治國, 必須把外部世界描述為「資本主義帝國」對「共產主義理想國度」的無限敵視 (ie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據此取得統治的正當性,與及人民的支持和犧牲.
這是西方在今後很長時間內無法改變的政治現實, 西方只能適應局勢,訂策遏制.*** 鑒於歐洲是全球事務的核心, 可推導出應變之道首在此地的結盟策略, 尤其是關乎德國的處置.

長電報訂明了戰略框架,但未有提出任何具體政策. 為此,杜魯門總統責成 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Marshall制訂冷戰的總體政策; 而馬氏則指示 肯南負責構思草擬. 正是肯南拋出了定局性的西方集團國結盟綱領, 此綱領獲得執行,影響極其深遠,垂於今日.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
的正式名稱是「歐洲復興方案the Europe Recovery Program」, 在字面和法律意義上並無 民主西歐和共產東歐的分際. 即是說,蘇聯及東歐集團國家也可以參與進來. 但在實際政治盤算中,美國決策層當然作出了區分, 肯南早就看準蘇聯必會拒絕,也不會準許下綫國家加入,*** 這也立即成為了事實.

馬歇爾計劃簡單來說就是以金錢為誘餌, 驅使(亟需資金進行戰後經濟重建的) 西歐諸國認同美國擘劃的歐洲新秩序, 其構成是為了對抗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的外部軍事壓力, 與及消弭各國內部的左傾政治力量.****
作為首條和定局性的冷戰政策,馬歇爾計劃用意頗深,一石四鳥:
1認識到對歐洲民主制度威脅最大的不是蘇聯的軍事幹涉, 而是諸國內部因為經濟困難而導致左翼政黨上臺的可能性.***** 防患於未然,是故經援重於軍援, 事後看來,這確實是非凡的識見. (換了今天,沒有政治家膽敢向短視重利的選民提出這麼 “吃大虧,蝕大底” 的方案. )
2經援會先起心理作用,繼而產生經濟作用, 從而扭轉歐洲社會和政治氛圍一向的左傾趨勢. 當時(甚至後來很長的一段時期)法國和意大利共產黨的勢力仍甚龐大, 在智識分子間(直到今日) 社會主義思想更是濃厚之極.
3蘇聯必定不準下綫國家拿美國的錢, 如此或可離間東歐集團國的凝聚力.
4美國可以藉此取得今後冷戰大格局中的地緣政治主宰地位(ie霸權), 和道德制高點.***

美國財大氣粗,出手闊綽,策略成功; 而蘇聯可說是眼睜睜中了圈套,沒法反先. 東歐諸國人民自此對蘇聯的政治和經濟高壓政策日益心懷怨憤, 後來爆發為1956年「布達佩斯事件」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 紅軍武力彈壓,流血終場. 西歐的共產黨和社會主義者至此與蘇聯離心離德,劃清界綫. 到了那時節,美國可說在意識形態戰綫上取得了勝利; 然而軍事抗衡仍長期持續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73

暗批特朗普喬治布殊撐新聞自由

1 : GS(14)@2017-03-03 00:54:34

特朗普上任僅一個多月已鬧出連串風波,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罕有接受傳媒訪問,不點名批評新政府政策,強調新聞自由對民主不可或缺;對於特朗普陣營在選舉前疑跟俄羅斯接觸,他認為「我們都想要答案」。「新聞自由對民主體制不可或缺,社會需要傳媒來制衡像我這樣的人。權力能讓人上癮,亦能磨滅人心。」喬治布殊在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節目解釋。他透露曾試圖游說俄羅斯普京接受獨立傳媒,美國不能講一套做一套。白宮日前批評七間主流傳媒是「人民公敵」。


應徹查「通俄」事件

被問到特朗普頒佈的七國入境禁令時,喬治布殊認為「必須明白宗教自由是國家強盛的基石,支持有法理基礎的入境政策」。在特朗普陣營與莫斯科的私下聯繫方面,他認為「我們都想要答案」,但相信國會足以徹查事件,毋須委任獨立檢察官處理。參眾兩院的情報委員會正分別調查事件,眾院委員會主席努恩斯前日指,暫未有證據顯示特朗普陣營與俄方有連繫,沒必要委任獨立檢察官。惟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指調查進展緩慢,不宜過早下結論。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1/199433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