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來之筆,《Pokemon Go》的成功你學得來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6/157459.shtml

神來之筆,《Pokemon Go》的成功你學得來麽?
遊久網 遊久網

神來之筆,《Pokemon Go》的成功你學得來麽?

這遊戲怎麽就能火成這樣?

“任天堂是一個可以改變業界的公司。”無論玩家還是業內,提到掌機家用機泰鬥任天堂,大家的看法驚人的一致。對於手機遊戲,已故的任天堂前任社長巖田聰一直視其為“劣幣驅逐良幣”的洪水猛獸。在外界看來,任天堂就是掌機遊戲界抵擋手機遊戲洪流的最後一道堤壩,因此當WIIU銷售陷入泥潭,巖田聰公布手機遊戲戰略時,外界頓時一片嘩然各種質疑席卷而來。

2015年9月10日《Pokemon Go》在The Pokemon Company新事業發展發布會上正式亮相。這部老任的“無良騙錢”作品在一年後的成功,是當時大多數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11

曾經公開表示抵制手機遊戲的巖田聰把病痛折磨的人生最後的時光交給了《Pokemon Go》項目,是其背後真正的護航者。

7月6日澳大利亞,新西蘭上架,7月7日美國區上架。不到一周時間內,全世界玩家都通過各種方式翻墻到這三個區域,遊戲開發商兼運營商Niantic多次屏蔽非開放地區數據來維護服務器穩定,然而訓練師們的熱情依舊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寵物風暴一夜席卷全球。

僅四個交易日任天堂股價飆升25%,在《Pokemon Go》發布的幾天內市值暴增90億美元,這讓前些天 “騰訊86億美元全資收購Supercell”這種大手筆都相形見絀。

12

一款嚴格來說還處於Beta階段的遊戲,讓老任在4天之內活活漲出了一個Supercell的市值。《Pokemon Go》的成功無疑對國內業界來說提出了一個問題:

這遊戲怎麽就能火成這樣?

1、人力所不能及的LBS深度開發

吃水不忘挖井人,對於《Pokemon Go》來說,其開發商Niantic的上一款遊戲《Ingress》雖然沒有大火,甚至在國內知道這款遊戲的人都少之又少,但卻為《Pokemon Go》提供了大量的基礎地圖位置數據集。

現在《Pokemon Go》中最重要的精靈站(Pokestops)的前身就是《Ingress》中的傳送點(Portal),遊戲玩家向Niantic發出申請,被批準後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傳送點。在《Ingress》運營周期內,Niantic在玩家提交的超過1500萬份傳送點申請中通過了500萬份,在《Pokemon GO》目前版本的精靈站大多數來自於此。

那些遊戲中遍布全球犀利的精靈站景觀選址僅靠一家遊戲公司是絕對沒可能實現的,而Niantic刁鉆的地方在於,通過一部前作得到了數十萬玩家的支持後,讓《Pokemon GO》這種LBS玩法的遊戲在Location這點上擁有了其他開發商想象不到的資源。當你在巴黎鐵塔下發現一個精靈站,或者在家附近一個小神社中發現一個精靈站時,那種Location Based Services能帶來的極致用戶體驗就出來了。

13

《Ingress》中的據點爭奪玩法幾乎被完全移植到了《Pokemon Go》中,而據點這個概念也正是精靈寶可夢的核心元素

2、在谷歌地圖上打磨出的工匠精神

首先筆者想先請出一款近期借勢強行擠入天朝訓練師視線的山寨遊戲:《城市精靈GO》。

一般說到山寨,那肯定是要比正主出的慢,但城市精靈這個遊戲真的是做到了在制作進度上的完全山寨,不僅如此,還在發行環節這個最後的發卡彎把正主《Pokemon GO》給超過去了,提前《Pokemon GO》三個月,在四月就正式在App Store上線在國人玩不到寵物的時候一舉憑借由收費轉免費竄上App Store免費遊戲第一的位置。

14

城市精靈GO在商店名稱上就添加了“口袋精靈”“LBS”玩法讓用戶明確下載標的的介紹

盡管從名稱到內容甚至到開發進度上《城市精靈GO》都對《Pokemon GO》都進行了無情地貼身山寨,但筆者這里要說的是,拋開其他一切因素僅從LBS這一個特性上就決定了兩者品質差之千里。前面已經提到過了《Ingress》玩家在location data上為遊戲帶來的開發幫助,這種幫助簡單說就像是為《Pokemon GO》創造了一個細節豐富的無生命世界,而接下來將生命帶入遊戲里的,就是Niantic Lab中的谷歌基因了。

Niantic 創始人兼CEO John Hanke的團隊就是谷歌里的地圖控,他曾經創立的Keyhole公司被谷歌收購後最屌的一款作品就是“谷歌地球”,團隊里的核心成員相當一部分都是從谷歌地圖里出來的。整個團隊的工匠精神在《Pokemon GO》的寵物設置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15

《城市精靈GO》的寵物分布通俗講只是坐標上的踩雷,這種隨機生成讓LBS成為一個噱頭而不是實際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Niantic最大的武器之一就是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圖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統數據集”。玩過精靈寶可夢系列遊戲的玩家都很清楚,上百種寵物都有自己的屬性和生態特征。

當Niantic手握這上千只寵物時並沒有對它們在地圖上做一個簡單的坐標數據生成,他們利用從谷歌得到的地理信息數據對山川、森林、平原各種各樣的地理特征,以及植被信息、城市建築信息等不同類型數據進行分類,然後再根據不同寵物的生態特點和屬性將其一只只的植入不同區域。就這樣,從簡單的隨機坐標生成到貨真價實的地圖數據處理,《Pokemon GO》徹底將訓練師的雙腳控制在了自己掌中。

16

一只傑尼龜讓一個城市的訓練師大晚上都聚到一個地方苦苦等待…

3、IP,IP,IP!!!

從玩法和數值系統設計上,《Pokemon GO》不要說和精靈寶可夢系列遊戲比,就是放在如今手遊市場中也可以說是“十分樸素”。GPS、LBS這些只為遊戲提供了框架構成,而遊戲中保留的就是寵物收集、戰鬥這兩個放之任何遊戲都隨處可見的元素。並且,在任天堂四天市值增長80億美元這種逆天業績出現時,《Pokemon GO》連戰鬥系統都沒有開放,只有收集,只有收集!

懂了吧,《Pokemon GO》成功的根源,就是這個IP:“Pokemon”。有人說《Pokemon Go》的成功是因為給遊戲中加入了運動元素,讓玩家從家中走到街上,野外。

17

《Zombies Run!》算得上運動和遊戲結合的鼻祖,然而,沒有IP,並卵

這里筆者想糾正的是:運動元素永遠都不會是一個遊戲的賣點,大部分的用戶最喜歡的永遠都是舒服的坐在沙發,躺在床上去玩遊戲。Niantic做到的只是讓給了運動一個充滿誘惑的Goal-driven(目標驅動),而這個Goal-driven就是橫跨20年,涉及遊戲、動畫、電影、玩具各個領域的遊戲界最大IP:Pokemon。

從1996年第一作“Pokemon”遊戲登陸Game Boy,20年間精靈寶可夢除了今年即將在3DS上推出的《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外一共推出了51作遊戲、805集電視動畫,18部劇場版電影以及27部動畫短片,四部TV節目系列。

這種量級的IP積澱在遊戲界,老任認第二,絕對沒有人敢認第一。這又可以用到前面一個例子,為什麽一只傑尼龜能讓一個城市的玩家大半夜聚到一個地方。

 

有哪個遊戲敢說能讓玩家記住全部上千只怪物的名字,除了Pokemon外應該沒別家了吧?

18

4、可能性無限的“開環”盈利模式

其實對於手機遊戲來說,微交易為代表的氪金模式基本就是一個手機盈利模式的全部,這種“閉環式”的盈利模式讓遊戲的運營思路變得十分單一。運營方只要通過MAU、ACU、ARPU、UV這些數字隨時可以終結一款遊戲的壽命,因為這種閉環盈利模式沒有任何可能性。

任天堂這些年在跨界合作上的積累在《Pokemon GO》終於開花結果,精靈站的設置,獨占寵物位置贊助合作,遊戲的特色系統讓《Pokemon GO》的吸金能力不光局限在玩家用戶群體這一部分,“贊助位置”這個概念讓跨界公司也爭相湧入,想把目前遊戲上千萬的預期玩家流量引入自家店鋪。

而Niantic采取的收費模式就是近似於谷歌廣告的單次點擊收費。從單方面壓榨玩家到跨界商業贊助和廣告收費,《Pokemon GO》這種開環盈利模式的可能性,在移動遊戲界不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至少想要達到這個高度是難於登天了。

19

連鎖便利店品牌711已經加入任天堂虛擬“入口”服務進行合作推廣

5、比VR更適合移動遊戲的AR

當業界被VR兩字沖昏頭腦的時候,《Pokemon GO》另辟蹊徑選擇了AR作為遊戲基礎表現形式。在筆者看來,盡管AR的特性在《Pokemon GO》上得到完美應用,但這並不能說明AR大潮即將襲來。

在移動遊戲上,AR的實用價值確實要高過VR。而這種價值並不是體現在玩家在手機屏幕看到的一種表現效果。《Pokemon GO》展示出了一個AR的硬件拓展應用前景。想一想,如果未來帶上HoloLens和Google Glass就可以像真正的訓練師一樣戰鬥的時候?我能大膽的說《Pokemon GO》可能真的就要改變世界了?

20

如果這樣的遊戲體驗不能統一業界,那還有什麽遊戲能統一業界?

6、社交,移動遊戲永遠都是社交

把社交這點放在最後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社交從20年前就刻在了“Pokemon”的品牌基因里,而這些年大紅大紫的手機遊戲:《智龍迷城》、《部落沖突》、《皇室戰爭》,包括騰訊的《王者榮耀》,對還有偷菜,無一例外都是成功地將社交元素融入到遊戲中,而說到遊戲社交,你告訴我還有比交換寵物,寵物PK更“社交”的?而《Pokemon GO》還實現了所有寵物訓練師從小的夢想—— 一起去抓寵。

21

為了避免圖片重複使用就不用那張傑尼龜的圖了,一起抓寵會發生多少有趣的事相信玩過魔獸世界獵人職業,或者有朋友是獵人職業的玩家應該很清楚

作為“周邊大廠”,對老任來說,深化社交靠什麽?當然是外設!伴隨遊戲推出的老任官方外設就是精靈手環和徽章。除了已知的場景提示和捕捉精靈球動作外,根據任天堂方面傳出的消息,宮本茂已經在考慮在手環上加入類似互相碰撞交換寵物,探測附近訓練師等社交功能。

想象一下,未來滿大街走的人胸前或者手腕上都戴這麽一個東西是什麽樣的病毒場景。

這是不可能的事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有可能。

22

總結

說了這麽多,《Pokemon GO》為什麽能火成這樣?不是因為先進的圖形技術,也不是因為豐富多彩的遊戲玩法,它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龐大到可怕的數據基礎,考究的細節設定,以及先天的遊戲特性和IP積累。

23

這麽多人聚在一起,不是因為抓寵這個功能,而是因為抓的那只寵是陪伴自己成長的“神奇寶貝”

有人肯定會問《Pokemon GO》的成功究竟能不能複制?答案是肯定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你能將一款IP成功運作10年20年,第二個《Pokemon GO》就出來了。

問題又來了,肯定有人還會問:“照你這麽說那想做個這種遊戲是沒戲了,那這遊戲對我們就沒有參考價值了不是。”這就是目前中國遊戲產業最容易出現的一種世俗的想法,總是想照搬,複制,山寨一種套路。

思考遊戲中的每一個制作環節,琢磨將玩家和遊戲,玩家和玩家聯系在一起的方法,對新技術進行適用性評估而不是盲目跟風,一款成功的作品就像一塊機械手表,它的外表可以很簡單,內在卻精妙無比。《Pokemon GO》這一課就是告訴了所有遊戲制作者,對於一款遊戲來說,簡單外表下的機芯設計調教有多麽重要。

最後,再次致敬紀念逝去一周年的《Pokemon GO》護航者——巖田聰。

24

Pokemon Go 谷歌地圖 IP A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09

麥當勞日本子公司將與Pokemon GO展開合作

時下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Pokemon GO了,Pokemon GO在試運營期間,在北美、大洋洲以及歐洲的測試受到過大量玩家的好評。在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等地區發售之後迅速攀升至下載榜第一位,之後兩周內遊戲收入達到3500萬美元,下載量突破3000萬。

據外媒報道, 麥當勞日本子公司日本麥當勞控股株式會社周三稱,計劃與熱門智能手機遊戲Pokemon GO展開合作,但該公司未透露雙方合作時間以及何時會在日本推出Pokemon GO。

知情人士周二向表示,麥當勞日本國內餐廳將成為Pokemon GO遊戲玩家獲得道具、與其他玩家競爭的重要場所。受此影響麥當勞日本股價今日繼續大漲,一度上漲10%。

盡管, 在此期間因由服務器資源有限以及不明黑客的DDoS攻擊,導致大部分玩家無法進行流暢的遊戲登錄操作,也間接減慢了遊戲登錄其他地區的速度,但運營商之後承諾 Pokemon GO 會在七月底進入日本區域。

在這一個“IP為王”的時代,各個有關的企業公司都不願放棄Pokemon GO這張大餅,據外媒,傳奇影業與POKÉMON公司將成立實景拍攝片制作公司。首部真人電影“名偵探皮卡丘”將於2017年開拍。

Pokemon GO帶來的經濟效應還在慢慢顯現,或許等Pokemon GO完全開發中國區之後,新一輪的IP大潮又將到來。

 

(綜合來源:人民網、財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44

傳奇影業拿下Pokemon GO電影改編權 2017年開拍電影

據外媒報道,傳奇影業公司(Legendary Entertainment)已經贏得日本任天堂公司發布的熱門手遊Pokemon GO的電影改編權,並將與Pokémon公司合作拍攝首部真人電影《名偵探皮卡丘》(Detective Pikachu)。

傳奇影業公司表示,具體細節還需要保密,但這部電影將從2017年開拍。在口袋妖怪世界,“名偵探皮卡丘”將是全新角色。據說這項協議是Pokemon GO發布並引發全球火爆2周後簽署的。這款增強現實遊戲可以讓玩家捕獲、戰鬥以及訓練虛擬妖怪。

《口袋妖怪》1996年在日本發布,在全球共出售視頻遊戲2.79億份,並向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出貨215萬張遊戲卡,其動畫系列連續制作了19季。最近發布的Pokemon GO受到遊戲玩家熱捧,再次喚醒了流行文化意識。

環球影業將負責真人電影《名偵探皮卡丘》在日本之外的發行事宜,其已經與傳奇影業以這種模式合作多年。Pokémon公司的長期電影合作者Toho Pictures,將負責在日本國內的發行工作。這種合作類似於傳奇影業拍攝《哥斯拉》(Godzilla)。

早在4月份,就有傳聞傳奇影業有意購買Pokemon GO的電影改編權。傳奇影業1月份被中國娛樂巨頭萬達斥資35億美元收購,改編Pokemon GO真人電影是其被收購不到1個月以來達成的第三個重要協議。

 

(綜合來源:騰訊科技、證券時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62

Pokémon Go首周下載量創蘋果商店新高

風靡全球的增強現實AR遊戲Pokémon Go成為蘋果商店歷史上推出首周以來下載量最高的App。蘋果公司方面已經確認Pokémon Go創下了歷史最高下載量,但是沒有透露最新的具體數字。但是研究機構SensorTower預計,截至上周二,Pokémon Go的下載量已經超過3000萬次。

Pokémon Go7月5日上線以來,連續兩周成為全球科技媒體的頭條,目前已經在美國、澳洲、歐洲和日本等地發布,並超過Game of War,Candy Crush Saga,Facebook Messenger和Snapchat等App的下載量,穩坐蘋果商城下載榜首。

根據研究機構SuperData的數據,截至7月11日,Pokémon Go可能已經盈利1400萬美金。也就是第一周的盈利每天就能高達200萬美金。另據SensorTower預估Pokémon Go發布至今已經產生了3500萬美金的收益。

美國投行Needham分析師Laura Martin表示,Pokémon Go進入市場10天後,創造的收入是全美全部手機遊戲收入的一半,相當於所有其它手遊收入的總和。根據目前蘋果公司和開發者的三七分成,Martin預測未來一至兩年,Pokémon Go至少能為蘋果帶來上億美金的分成收入。

Pokémon Go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第二職業”。由於這一手機遊戲整合了增強現實和手機定位等技術,能夠讓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虛擬世界的精靈,目前該遊戲仍然處於狂熱流行狀態。尤其是在日本上線兩天以來,獲得了巨大反響。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移動遊戲市場,任天堂公司已經和日本麥當勞合作進行,玩家能夠在麥當勞店鋪附近找到小精靈。

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lau對第一財經表示:“盡管Pokémon Go做的不錯,但是對於任何遊戲來說,都有一個普遍規律,就是在剛開始發布的時候,有很大的用戶群,有很大的下載量,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一個更有意思的新遊戲取而代之。這個時間也許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但是最終逃不過被替代的命運。”

已經有跡象表明,7月14日起,Pokémon Go在美國的活躍用戶數量出現下降;而從7月16日起,對於該遊戲的網頁搜索數量也開始下滑。但是分析師認為,從一些經典遊戲的案例來看,Pokémon Go在未來幾個月,甚至於幾年內都還是有可能獲得數以百萬計的新用戶。

Blau對記者表示:“像Pokémon Go這種基於專有角色的遊戲,流行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是同時也會看到近期會有一些模仿它的山寨的遊戲出現。記者發現在中國蘋果商城上如果搜索Pokémon Go,置頂的應用是一款叫《城市精靈》的現實世界抓寵、真實地圖交友的應用,玩法、畫風都與Pokémon Go極其相似。

他同時認為,Pokémon Go之所以能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典重現”。“因為像皮卡丘這樣的角色,是幾十年前都有了,一直特別流行,現在他融入了戶外的角色,包括GPS和相機這樣的互動功能,對玩家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Blau說,“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Pokémon Go不是一個真正的AR遊戲應用,它只是在原本的應用中,增加了一些AR的功能。”

事實上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有一些商業的行業應用用到了AR目前的一些功能,比如人們通過瀏覽器,打開攝像頭,就可以看到一些商業信息。但是當時沒有受到歡迎,反而是幾年後由於Pokémon Go遊戲的出現,令這種應用又重新流行起來了,而且這種流行的持續性可能超出人們的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85

Pokemon Go火到什麽程度?韓國市長直播捉妖

最近幾天,位於韓國東海岸、人口僅為8萬的小城市束草,突然間“火”了起來。

無論是海水浴場、公園、市場,甚至是市政府的門前,小城街頭多了許多外地面孔。這些人雖然性別、著裝及年齡各異,不過,每個人都在低著頭、津津有味地玩著手機。

除此之外,這個小城市的各處街道,突然多了許多遊戲的宣傳Logo;誌願者們在客運站門口分發城市免費Wi-Fi的傳單;繁華市區的大屏幕上,正滾動播放著市長打遊戲的視頻。

這一切變化,都是源於一個叫作Pokemon Go(《口袋妖怪Go》)的風靡全球的增強現實(AR)遊戲。

這個夏天,全世界的玩家都在專註“捉妖”。澳大利亞女性被困樹上,佛州男子槍擊半夜癡迷徘徊家門外的玩家,美國少女不小心在河道發現遺體……盡管中國內地不在正式上線的範圍內,但不少玩家仍想方設法連上遊戲,並在朋友圈秀出“捉妖”成果。

除了開發者任天堂公司股價因此大漲,蘋果也通過App Store參與遊戲分成,股價上周一度漲破100美元。

事實上,Pokemon GO並未在韓國地區正式上市。偏居一隅的束草未被遊戲納入禁區,算是“漏網之魚”,不經意之間就成為韓國Pokemon迷們的“聖地”。在7月22日日本地區正式上線Pokemon Go遊戲之前,這里幾乎是玩家在亞洲地區的唯一選擇。

來得不尋常的客運高峰

江原道束草市位於韓國的東海岸,原為漁村,後發展為旅遊城市。韓國內陸最高的山峰雪嶽山位於城西,映襯著東邊海岸線上的海水浴場,使束草成為韓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高山、海岸和溫泉的旅遊城市,每年吸引近500萬名遊客。

但按照韓國人的休假安排,一般7月中旬還不是度假客集中的時段。事實上,因為靠近朝韓邊境,平時只會有一些當地居民和軍人前往束草。

不過,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往東首爾客運站時,卻被告知近一周內從首爾往返束草市的客運班車車票已售罄。甚至有些束草居民無奈選擇“曲線救國”,從周邊城市換乘客運班車。

“說實話,我看到前往束草的班車大規模售罄時,還是挺震驚的。雖然我並不是遊戲玩家,不過在客運站聽著玩家們的交談,現在自己都感覺對這個遊戲精通了一半。”東首爾客運站金姓客運經理談道。

金經理在這座客運站工作了近五年,雖然經歷過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客運高峰,但是像這次的客運高峰,還是來得如此“不同尋常”。

“現在不是春節、中秋,也不是在8月的度假高峰期,通往某一個地區的客運班車大規模售罄,還是非常異常的現象。”

好不容易買到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和年輕的男性玩家樸君(化名)一起,踏上了前往束草的班車。

樸君就職於韓國一家知名的金融企業。

“我平時就是一名Pokemon迷,家里積累了許多Pokomon的周邊道具;而自己在工作中會經常接觸到VR(虛擬現實)、AR,所以一直以來非常期待Pokemon GO遊戲。”樸君如此介紹道,“一次很偶然的機會,發現在江原道束草可以啟動這款遊戲,我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於是提前請了年假,巴不得早點兒來到束草。”

客車一路翻山越嶺,最後到達束草市客運站。客運站門口顯眼地寫著“歡迎來到Pokemon GO聖地束草市”的宣傳招貼。和許多乘客一樣,樸君跨出客運站大門,便拿出手機,開始自顧自玩起了Pokemon GO;他忙著抓妖怪,還不忘順手領一份束草市免費Wi-Fi的導覽圖。

市長帶頭抓妖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走在束草的大街上時,小城居民們對於這款遊戲的熱切期盼撲面而來。

束草青草湖公園位於束草市中心,只是個湖畔小公園,平時只有三三兩兩的當地民眾在此散步。由於網絡上盛傳這兒能夠抓到稀有的妖怪,這里就成為了許多Pokemon迷們爭相前往的“聖地”。

步入公園,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便利店門口竟然掛著“妖怪多發地”的字樣。

“剛開始,我們還很奇怪為什麽突然多了許多外地人,每個人都抓著手機不放;後來才知道,是因為Pokemon GO遊戲能在這里啟動。從此我也在工作間隙抓一些妖怪,這才1天不到,就抓住了50多只,於是就貼出了這個標牌吸引顧客。”便利店打工生小鄭不無驕傲地說,他自己粗粗算了一下,“這幾天訪問便利店的顧客至少翻了兩番”。

除了這家便利店,周邊不少咖啡廳也以“Pokemon GO”的圖片招攬顧客,並特意註明“此處有插座、Wi-Fi”。

此外,還有一些當地居民及遊客找到了這股熱潮中的商機,可以代替玩家“孵化妖怪”。

一般來說,玩家需要移動2~10公里不等,才能遇到各種等級和種類的口袋精靈。記者在公園遇到了來自韓國仁川的金道龍(化名),他和朋友來束草度假,本打算遊山玩水,看到了眾多玩家以後,他突然發現了“商機”——騎著電動汽車幫玩家孵化妖怪。

於是,金道龍和他的朋友掛出了‘代為孵化妖怪’的牌子,並收取每千米1000韓元(約合人民幣6元)的費用。

“當然賺不了大錢,不過也算是小賺一筆,至少在束草旅遊期間的餐飲費用夠了,感覺也挺值得的。”金道龍笑稱。

嗅到“機遇”的不僅僅是當地居民,還有束草地方政府。

在這款遊戲面市後,束草市政府很快推出多項措施鼓勵玩家訪問束草,並鼓勵束草地方商家對Pokemon玩家提供優惠;束草市市長金炳善甚至在網絡上進行抓妖怪的直播,並自稱“關東地區束草村村長”(Pokemon遊戲中,初始地區為關東地區),正“努力在為玩家們研究更好的遊戲環境”。

束草市副市長金秀山(音譯)也是這個熱潮的倡導者之一。

正是在他的倡議與帶領之下,束草市在各大景點設立“Pokemon GO遊戲玩家支援司令部”,為玩家提供電源、導覽等協助;為了能夠拉近與玩家的心理距離,束草將支援中心起名“支援司令部”,模仿遊戲中的“戰略司令部”,這也是金市長的主意。

金市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偶然在網絡上發現這款遊戲,並非常驚奇地了解到,這款遊戲在韓國只能在束草地區啟動。而當我對這款遊戲進行更深一步了解以後,我們便確信這款遊戲能夠為束草的經濟帶來更大的活力。”

與此同時,束草市政府還在中央市場、束草海水浴場等束草地區的知名景點安排“Pokemon STOP”,在特定的時刻和景點,提供一些Pokemon GO的遊戲道具,以吸引玩家們的光臨。

據束草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雖然還沒有到度假旺季,但是本月16~17日兩天(雙休日),束草地區的酒店預訂量已比去年同期提高近300%。

韓國國內“扶不起”的AR產業

據韓媒報道,Pokemon GO是基於GPS和AR技術的遊戲。遊戲開發時,因為地區設定是以方框在地圖上選定,所以靠北的束草未被納入禁區,成為漏網之魚與“Pokemon GO”聖地。
目前,韓國東南沿海的少部分地區因技術原因,被解除了封鎖;但釜山等東南沿海的大城市仍被排除在外,因此如今韓國的玩家還是以束草地區為主。

迄今為止,韓國境內下載這款遊戲的玩家已經超過100萬人次;Pokemon GO遊戲的開發團隊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強調“一定會與韓國熱情的玩家們見面”;而開發團隊開放韓元購買遊戲道具等舉動,也被認為是這款遊戲即將解禁的“信號”。

然而,這款遊戲若要真正“登陸”韓國,還需要經過許多關卡。

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谷歌(Google)和韓國政府間持久的“地圖數據保衛戰”,這也是如今韓國地區被鎖定、無法啟動Pokemon GO遊戲的最大原因。

本報記者了解到,谷歌公司曾多次提交申請,請求韓國政府批準將韓國國內的精密地圖數據轉移至境外的谷歌服務器中。

但據韓國有關法律,這類數據不可轉移至韓國境外,理由是考慮到朝韓對峙下的國家安全問題;並且,如允許轉移,則其脫離了韓國法律的監管,這對遵守監管措施的韓國本土企業的不公平。

據近期韓國媒體的調查,56.9%的韓國民眾反對批準谷歌將精密地圖數據轉移至境外,只有近三成民眾表示贊成。

韓國當地業界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如果谷歌服務器位於韓國境內,並遵守韓國國內的監管規定,則能規避這一問題。

無論如何,AR創新已刮起旋風。韓國政府也擬推出鼓勵政策,向韓國民間企業免費提供精密地圖數據,並鼓勵開發AR、VR遊戲。

不過,韓國AR產業研究的領軍人物、高麗大學工學院電氣電子工學部的朱教授對此抱有懷疑態度。

“單純的扶持很早以前就有過,但卻一直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實際上,韓國在多年前就曾推出過AR遊戲,但因為市場不關註,最終沒有取得成功。與其在熱點期間推一次性的扶持政策,更應註重對產業生態圈持久而連續的培育和激勵,才能夠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促進韓國AR遊戲產業的健康發展。”朱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24

Pokémon Go內地缺席 山寨版火速登場

Pokémon Go在全球掀起巨大浪潮,任天堂也憑借這款手遊市值翻倍。然而,據任天堂官方Facebook聲稱Pokémon Go不會在中國大陸上線,這一消息讓眾多中國玩家大失所望。

Pokémon Go的遙不可及,使得國內玩家紛紛轉尋類似遊戲,受到市場空白和熱點浪潮的推動,即便沒有超級IP支撐,開發商同樣可以強行上線一系列“高仿”產品。

隨著Pokémon Go爆火,國內類似手遊產品《城市精靈:GO》的下載量激增,一度問鼎appstore總榜。由於用戶爆滿引起的服務器崩潰bug,該遊戲廠商在7月20日進行了版本更新,修複漏洞。

今年3月份任天堂宣布將推出全新口袋妖怪手遊大作Pokémon Go,當這款遊戲開始在日本招募測試人員的時候,國內的廠商則搶先一步推出《城市精靈:GO》。

雖然《城市精靈:GO》搶先Pokémon Go發布,但是相比之下,遊戲技術和玩家體驗還是相差較遠。

山寨版差在哪兒?

《城市精靈:GO》基於LBS技術,利用手機的定位功能和真實地圖數據,定位到玩家所在的具體位置,利用精靈雷達掃描出玩家附近的野生精靈,通過戰鬥收服精靈。

和Pokémon Go不同的是《城市精靈:GO》沒有加入增強現實技術,只是較為簡單地融入了實時地圖數據。該款遊戲只是在搜索精靈時使用到了現實地圖數據,在戰鬥過程中並沒有體現與現實的結合。

除了《城市精靈:GO》,還有一款類似山寨手遊《都市精靈go》於7月14日上線。它將現實場景融入到遊戲中,讓玩家在都市中捕捉屬於自己的專屬精靈。遊戲中的現實場景不能移動,也沒有與現實地圖相結合,類似照片一樣作為遊戲的背景墻。從靜態來看,它和Pokémon Go的外觀比較接近,但實際內容相去甚遠。目前,該遊戲只能在蘋果系統APP Store中搜索到,安卓系統還未上線。

現象及產品的IP

Pokémon Go大陸鎖區造成了市場空白,這給國內開發商帶來了巨大的發揮空間。業內人士表示,其實Pokémon Go的研發難度並不高,Pokémon Go遊戲引擎應用的Unity技術,借助Unity開放資源足以支撐開發者開放相應的產品,Pokémon Go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款現象級產品,主要與其強大的IP有關。

“超級IP的催化和放大是Pokémon Go成功的重要原因,凝聚著幾十年來億萬粉絲的情懷力量才引發了遊戲的全球轟動。”盛大遊戲副總裁譚雁峰表示。Pokémon Go開發商Niantic遊戲公司研發的另一款同類遊戲“Ingress”就未成為現象級產品。

Pokémon Go的成功主要與超級IP、LBS和AR這三個因素有關,國內大多數遊戲開發者欠缺的,恰恰是其中最重要的超級IP。而IP本身需要具備較長的故事線以及可再生等條件,來豐富遊戲的玩法和體驗,同時交互體驗中的技術和藝術感覺同等重要。

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應用無疑也助推了Pokémon Go的火爆,遊族網絡COO陳禮標認為,從玩法上看,遊戲與AR技術的結合,一是位置服務,二是圖像識別,三是數據處理。從這三個方面看,“AR遊戲可能的引爆點就是朝著完善情景交互體驗的方向發展。”

新科技碰撞新玩法帶來前所未有的遊戲體驗,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更多的大IP被引入AR遊戲的開發中。據悉聯想與國內一線遊戲廠商正在密謀開發AR遊戲,騰訊、盛大也在加速對AR遊戲的投資布局。

在國內,增強現實領域的市場仍處於培育階段,新出現的AR遊戲擔負著推廣和宣傳的重任。與以往數字遊戲構造的與世隔絕的遊戲空間不同,AR建立於現實之上的特點,讓遊戲內容與現實產生了強聯系。

在國內哪些題材適合開發成AR遊戲,一些網友對“西遊記”、“三國殺”、“封神演義”、“鐘馗收妖”等呼聲頗高,甚至有網友腦洞大開暢想出相應的遊戲場景,“打開《西遊記Go!》後跳出一個界面:發現一只白骨精!請問行者需要替天行道收掉它嗎?”這些老幼熟知且充滿故事趣味的獨有IP,都讓中國的AR遊戲充滿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06

你走開,原來你是這樣的《Pokémon GO》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725/157638.shtml

你走開,原來你是這樣的《Pokémon GO》
淩晨六點 淩晨六點

你走開,原來你是這樣的《Pokémon GO》

在筆者親身體驗後發現,這是一款會反噬AR的應用,這樣的《Pokémon GO》,我們不要。

文丨淩晨六點

最近Pokémon GO刷爆了朋友圈、微博和各大論壇,不過這款遊戲居然針對中國鎖區,簡直喪心病狂。

由於這款遊戲披著增強現實的外衣,所以很多朋友在聊天時都會說,《Pokémon GO》幫AR從業者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消費者教育,對增強現實未來的市場普及是一大利好。

筆者並不是遊戲經典《Pokémon》的粉絲,在被瘋狂的洗腦之後,終於在翻墻軟件和飛機的幫助下,體驗了一把《Pokémon GO》。然後我發現,這是一款會反噬AR的應用,這樣的《Pokémon GO》,我們不要。

火爆——原來遊戲可以這樣玩

02.jpg

《Pokémon GO》的遊戲核心就是不停的升級和收集精靈。玩家帶著有GPS功能的手機抵達與地圖坐標相對應的真實地點,在依托於現實世界的portal和道場,通過手機攝像頭發現存在於現實背景中的小精靈並抓住它。

《Pokémon GO》全球33個國家上線一個多星期以來,拿下全球33個國家下載榜榜首以及19個國家暢銷榜榜首的成績,根據調研公司Sensor Tower的報告,到目前為止 Pokémon GO 遊戲的全球下載量已突破 3000 萬次。

火爆嗎?簡直超級無敵火爆!

為什麽?有人說這是任天堂經典IP的功勞,並不盡然。最主要是因為這種基於現實世界的玩法吸引了玩家,很多並非《Pokémon》的粉絲突然發現,原來遊戲可以這樣玩,有意思!

噩耗——這樣的爆款對於AR並非利好

1、消費者會發現,原來遊戲這樣玩也不過如此

《Pokémon GO》根本就不是AR,消費者會發現,原來AR遊戲也不過如此,這樣的消費者教育不要也罷。

打造爆款應用對於科技概念的消費者教育確實第一推動力,但有一個必要前提,那就是這個爆款必須是基於該項科技的核心技術打造而來。

根據百度百科介紹,增強現實(AR)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百度百科

AR有兩個關鍵組成部分:計算機視覺和系統對用戶周圍環境的動態映射。這兩個關鍵部分對應提出了兩個關鍵要求,第一,設備要有“眼睛”,這個“眼睛”不單指攝像頭,還包括各類三維掃描傳感器;第二,設備在動態捕捉周邊環境之後要有能力對其進行深度解析和虛實結合。

根據上述概念,如果《Pokémon GO》是一款真正的AR遊戲,它應該是什麽樣子呢?

03.jpg

進入遊戲後,玩家能在沿途的墻面上發現能量點距離讀數,Pokémon與真實世界融為一體,生動自然的存在於現實世界而非一些奇怪的地方,例如Pokémon在水上破浪而行而非突兀的漂浮在空氣中。AR技術在對周圍進行環境識別以後,讓遊戲畫面細節極致融洽,玩家遇到的小精靈是和周圍環境有關聯的,比如水面上看到的一定是水系Pokémon而非草系。手機屏幕就是玩家和精靈世界溝通橋梁,玩家可以近距離觀看Pokémon並根據定位不同產生不同的互動,比如靠近Pokémon會嚇得它逃離。

請問《Pokémon GO》實現以上這些了嗎?和真正的AR遊戲相比,這不過就是一款Low到極點的地圖定位(LBG)遊戲。

但消費者不會這樣認為,他們會根據披著增強現實(AR)外衣的《Pokémon GO》得出結論,原來AR遊戲也不過如此,你看我一千塊的X米手機都能玩,而且也沒有什麽太大意思。App Annie上這款遊戲的評價出乎意料的低,整體評分3.2,8萬多條評論中,1、2星差評3萬余條,幾乎三分之一的差評!玩家終究會說大實話。

尤其是《Pokémon GO》越火爆,這種消費者教育的負面效果就越強烈,還有什麽能比消費者走在路上都要拿在手里玩的一款遊戲的教育效果更深刻呢?

2、從業者因《Pokémon GO》而迷失,瘋狂的追逐利益而忽視技術

05.webp.jpg

在《Pokémon GO》火爆起來之後,調查公司IDC做了一個關於IT企業是否計劃投身AR的調查。調查樣本來自各個企業的 IT 專家,其中有27% 的企業表示他們已經有AR相關項目的在進行中,而那些暫時沒有項目的公司中又有26% 表示他們計劃上馬AR相關項目。

增強現實確實是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這樣的調查結果一點都不意外。但這並非是唯一的原因——《Pokémon Go》發布以來的最近七個交易日里,任天堂股價一直上漲,截至周二收盤,任天堂股價再次上漲14.4%,市值達到了約425億美元。

任天堂在資本市場賺得盆滿缽滿,一大批跟風者眼紅巨額的資本市場收益將紛紛入局AR市場,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企業和資本入局增強現實非壞事,我們擔心的是,披著增強現實(AR)外衣的《Pokémon Go》,會給這些原本就只想利用增強現實的概念去資本市場強取豪奪的餓狼一種錯覺——AR原來是這麽簡單的事情。

對行業認知不到位的資本瘋狂湧入,往往會造成三個亂象:商業領先技術,概念替代現實,瘋狂掩蓋缺陷。

商業領先技術

無論是谷歌的Project Glass還是微軟的HoloLens,以及其他更多廠家的AR眼鏡產品,都不是完善的AR解決方案,技術上還有很多這樣或者那樣的不成熟,甚至在有些方面還是空白。在這樣的條件下,不清醒資本的瘋狂湧入,會琢磨出一套又一套商業化方案,但《Pokémon Go》只有一個,那些沒有技術支撐的商業化展望,只會是鏡中花水中月。

概念替代現實

從本質上來講,現在的增強現實仍然沒有脫離概念的階段,資本可能會因《Pokémon Go》的洗腦而入局,但始終不能長久。AR的市場很大,比VR大多了,各大調查機構的數據足以讓人信服。可概念階段的增強現實支撐不起資本市場的火爆。當年的智能手環處於風口時,資本也是將其捧到了天上,但現在你再看?

瘋狂掩蓋缺陷

真正接觸過增強現實技術研發的從業者心里都清楚,AR還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但瘋狂的資本可能不甚了了。利用概念的投機者在資本市場大快朵頤之後,會給那些真正潛心做技術的實幹家一個壞榜樣,導致大家都只利用概念取消費用戶,最終用戶對增強現實失去信心。就好像《Pokémon Go》火爆終究會褪去,用戶的熱情也會褪去,概念無法繼續炒作,資本就只能選擇退場,增強現實最終被其他新興事物所替代。

911540a2a36f05a2e82741147de02aed

結 語

所以你看,這樣的《Pokémon Go》,只會將消費者教育引向相反的方向,還會讓從業者在瘋狂中迷失。這樣的《Pokémon Go》,我們不要也罷。

反正我已經刪掉了。

口袋妖怪 遊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10

Pokemon Go火爆後的反思,中國AR創業者出路何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8/157714.shtml

Pokemon Go火爆後的反思,中國AR創業者出路何在?
VR相對論 VR相對論

Pokemon Go火爆後的反思,中國AR創業者出路何在?

東風之下,市場也傳來諸多疑慮,為何AR內容的第一個爆款會出現在遊戲領域?國內AR創業的瓶頸是什麽?未來AR和VR誰會是市場主流?

隨著Pokemon Go火爆全球,AR(增強現實)概念在創投圈也持續走熱,大有蓋過VR(虛擬現實)之勢。

在美國,Pokemon Go(中文名為“口袋妖怪 Go”)上線5個小時就登上了手機遊戲排行榜首,一周之後,日活用戶就超過了Twitter,用戶停留時間也超過了Facebook,創造了手遊市場的傳奇。

而作為這個爆款遊戲的締造者任天堂、Pokemon Go公司和谷歌的Niantic Labs公司也大有收獲,其中任天堂自Pokemon Go發布後,股價飆升約75%,市值暴增120億美元。

在A股市場,AR概念板塊也隨之水漲船高,同花順數據顯示,GQY視訊、恒信移動、佳創視訊、奧飛娛樂等股價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東風之下,市場也傳來諸多疑慮,為何AR內容的第一個爆款會出現在遊戲領域?國內AR創業的瓶頸是什麽?未來AR和VR誰會是市場主流?

01

市場:“AR首個爆款誕生於遊戲領域是必然”

AR技術強調與現實的互動,適用場景也比VR更廣泛。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都認為,AR第一個爆款應用誕生在遊戲領域是一種必然。

其實,在Pokemon Go之前,AR技術也曾在其他場景中有過小規模應用,但並未引起強烈的市場反應。

對於中國人而言,大多應該對2013年春晚震撼的舞臺布景和炫麗的虛擬場景有印象,其實其中很多場景,如空中飄浮的十二生肖、歌曲《風吹麥浪》中的麥浪、熱氣球等都是通過AR技術實現的。

2013年底,谷歌發布的AR遊戲Ingress,也是將AR技術與遊戲結合,玩家在真實的世界里展開虛擬的戰爭,基於地理位置搜集能量、購買武器,以此來占領“入口”擴大勢力。到2015年初,Ingress在Android平臺的下載量已經超過400萬,算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不難理解,AR其實是一種將虛擬和現實結合的影像技術,用戶可以通過AR技術擴展自己的真實世界,直接看見真實世界所看不見的虛擬物體或信息。

和VR技術不同,AR技術強調與現實的互動,而非簡單的立體顯示。

集結號資本合夥人範黎認為,AR的技術要求比VR更複雜,涉及與真實環境的融合,傳感器和數據的融合等技術。但是AR技術的適用場景也更廣泛。

業內普遍認為,增強現實技術最核心需要解決“是什麽”和“在哪里”的問題,換言之,需要技術首先能夠判斷理解實際生活場景是什麽樣的,然後能將實際場景結構化分析,實現定位追蹤與場景重構。

基於AR這些技術特點,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都認為AR的首款爆款應用誕生在遊戲領域是一種必然。

中搜創投副總裁王歡透露,幾年前,他曾見過一批做AR近景導航的項目,用戶可以在短距離步行時,看到周圍街道、門店的AR場景,但最後都沒有做起來。“遊戲往往是技術的嘗鮮場景,能帶來不錯的視覺沖擊和視覺體驗,就個人消費領域而言,AR技術落地到遊戲是一種必然。”

腦穿越是一家專註於VR遊戲開發的創業公司,在其創始人黃莊看來,AR領域出現爆款是一種必然,而這個爆款出現在遊戲領域也是一種必然。

具體而言,因為Pokemon Go使用的LBS、部分AR、谷歌地圖定位技術都已成熟,同時還符合用戶經常拿出手機的使用習慣,“所有東西都不陌生,除了那個新應用。”

在黃莊看來,網絡世界很難找到一種跨國、跨地域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但是遊戲可以做到,比如前幾年的憤怒的小鳥、切水果等遊戲就可以風靡全球。“視頻雖然可以做到,但是卻是單向溝通,缺乏互動性和多樣性。”

7月19日,聯想就對外透露,計劃與聯想樂基金參投的樂逗遊戲共同開發一款國產AR手遊,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推出。

02

產品:談大眾消費級AR產品仍很奢侈

國內互聯網巨頭在AR領域還處於觀望的態度,國內AR大潮目前還是由創業公司引領。

口袋妖怪 Go的火爆無疑給AR遊戲公司打了一針雞血,也撩撥了國內AR公司的創業熱情。

幾天前,一款名為《城市精靈:GO》的遊戲搶先上架。作為一款精靈養成類的手機遊戲,這款明顯是模仿Pokemon Go的遊戲。

但環顧國內外的發展現狀,情況並不是很樂觀,對於短期能否產生AR爆款,仍有些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

首先,從AR技術層面來看,無論從起步時間還是發展水平來看,國際上的科技巨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也源於AR基礎技術研發對資金、開發人員、技術的高要求。從2011年開始,美國的科技巨頭便頻頻向AR技術拋出橄欖枝。

如今市面上出現的現象級AR頭顯設備谷歌眼鏡、Hololens、Meta2等,也都來自於谷歌、微軟以及美國Meta等國際巨頭。

相比之下,除了百度、聯想,國內互聯網巨頭在AR領域還處於觀望的態度,至少在公開信息中,並未發現大的行動,國內的AR大潮還是由創業公司引領。這就使得目前國內的AR創業更偏向於部分成熟技術的行業應用,而疏於對基礎技術的研究突破。

0

集結號資本合夥人範黎也註意到了這一趨勢,他分析:“在硬件上,創業公司和國際巨頭的差距太大,所以創業公司的機會可能真的在於行業應用方向。”

當然,就算是對於現在處於領先水平的國際巨頭,談大眾消費級AR產品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谷歌眼鏡停售,Magic Leap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微軟HoloLens也只發布了開發者版,消費者版本遙遙無期。Meta的消費者版本最快也要等到2017年才能推出,AR離我們並沒想象的那麽近。

03

技術:許多關鍵技術沒得到有效解決

國內從事AR硬件及內容研發的多為初創型企業,硬件、軟件應用、內容都處於起步階段。

從技術角度而言,AR領域還有許多關鍵技術節點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比如硬件上面臨的交互、顯示、遮擋、渲染黑色、延遲等多種挑戰。

以顯示技術為例,中搜創投副總裁王歡介紹稱,目前光學透視和視頻透視是兩種不同實現AR場景的手段。

光學透視式頭盔相對來說結構簡單,分辨率更高、真實感和安全性更強,但在室外強光條件下顯示效果會受影響。

而視頻透視技術,雖然不受強光的幹擾,具有比較大的視場,但由於真實環境的數據來自於攝像頭,因此會造成顯示分辨率較低等不利因素。

關於兩種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目前業內尚未形成統一結論。

巨頭如此,國內創業公司的處境也不算樂觀。

640

成立於2015年的靈犀微光科技,是一個專註於增強現實顯示技術與硬件平臺的公司。在其創始人兼CEO鄭昱看來,目前國內基於AR的創業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研發AR整機,第二種是突破某一個技術方向,例如軟件算法的研究,第三種是將基本成熟的AR技術應用到行業場景中。

鄭昱認為,行業應用技術含量較低,更多考驗的是一個團隊的營銷能力,而整機的生產受限於硬件水平,也很難和國際巨頭相抗衡,基於某一個細分方向的AR技術研究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整體而言,國內從事AR硬件及內容研發的多為初創型企業,無論是從硬件、軟件應用還是內容方面都處於起步階段,增強現實尚處於萌芽狀態。

以2014年發布的Baidu Eye為例,主要是基於對眼前的視覺信息進行圖像分析,結合自身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實現簡單的人機交互。但基本只是圖片識別加搜索功能的集合,與真正的AR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04

前景:未來市場將超越VR?

業內普遍認為早教、制造、醫療、軍工等領域或許能率先叩開AR商業化的大門。

雖然硬件、軟件應用、內容都處於起步階段,但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巨頭和創業公司入局,AR技術深入日常的時間周期也會日益縮短。

投資銀行 Digi-Capital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VR/AR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其中AR可能占到80%,也就是1200億美元,而VR只占剩下的20%。易觀智庫的統計數據認為,在2016年至2018年,將有大量的AR硬件被推向市場,電子商務、廣告、O2O等也將和AR技術相結合,市場表現出了對AR前景的看好。

業內普遍認為是因為在技術層面AR的技術要求比VR更複雜,涉及與真實環境的融合,傳感器和數據的融合等技術。

那麽,未來AR的應用市場是否真的能超過VR?

王歡對此深信不疑,他的理由是:“人不可能完全放棄現實生活,永遠沈浸在虛擬世界,而AR是現實與虛擬的疊加。”

雖然目前VR市場確實比AR市場更加成熟,AR仍需5-10年的技術醞釀,才能成為主流。但AR技術發展的土壤基礎也在逐漸變得肥沃。

隨著谷歌開放AR平臺API、Unity等支持AR開發,以及智能手機上屏幕、攝像頭、GPS定位功能的普及,AR開發難度將大大降低;與此同時,可穿戴設備在中國的急速發展,也極大地利好VR和AR領域。

具體到應用領域,未來幾年,VR可能布局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遊戲、硬件、電影、主題公園等方向。相較之下,AR則在這些基礎上增加了廣告媒體、電商、數據服務、消費應用和企業應用等,比如在電商方面,增強現實的虛擬試穿功能顯然是VR很難做到的。

對於國內來說,在行業應用上,創業公司一直有不俗的表現。

其中,業內普遍認為早教、制造、醫療、軍工等領域或許能率先叩開AR商業化的大門,例如AR技術在國內已催生了一大批AR早教玩具廠商,其中包括小熊尼奧、奧迪雙鉆、神卡王國等公司。

範黎認為,目前的AR技術更適合一些必須運用AR技術的工業化場景。“從To B切入可以讓項目更好地活下來,對於團隊成熟、技術積累都有很大的好處。”

基於這個邏輯,集結號資本投資了牛視科技,這是一家AR領域的To B企業,專註於為AR智能設備開發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

王歡認為:“如果VR是下一代計算平臺,AR其實是下下一代計算平臺,未來,我們不需要任何可觸摸的介質就能承載AR。”

VR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00

玩家最想擁有的Pokemon GO智能手環跳票了!

7月27日任天堂在英國官方推特發布消息稱,原定於7月開售的Pokemon Go Plus將推遲至9月上市。

目前,Pokemon GO已在登陸澳大利亞、德國、美國、英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不過目前何時在中國大陸上市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外,任天堂昨日日公布了2017財年Q3財報,公司該季度營收619.69億日元(約合5.9億美元),同比下滑31.3%。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任天堂因為Pokemon GO的火爆仍被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35

Pokemon Go大爆發 下隻潛力股會是? 文若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7/29/pokemon-go%e5%a4%a7%e7%88%86%e7%99%bc-%e4%b8%8b%e9%9a%bb%e6%bd%9b%e5%8a%9b%e8%82%a1%e6%9c%83%e6%98%af%ef%bc%9f/

最近香港陷入一片Pokemon Go熱之中,不論男女老幼,近幾天都跑到不同的公園和熱點,希望捕捉小精靈。近日回家,就出現中秋才見到的一家大細到公園遊玩景象。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慢慢入屋,令香港人慢慢見識這個科技的威力和潛力。另外,Sony Playstation亦將於10月,正式推出PSVR,希望扭轉電視遊戲的發展頹勢。可見VR技術,在未來有相當龐大的增長空間。

現時香港上市公司之中,直接受惠於Pokemon Go或類似技術的企業並不多,間接受惠的則有舜宇光學科技(2382)、數字王國(547)、創維數碼(751)和圓美光電(8311)。

舜宇光學主要是光學零件和產品之製造商,近年受惠車載鏡頭、航拍儀器和手機鏡頭的需求急增,因此盈利持續上升,過去5年的盈利增長從未低過25%。公司在2015年的年報明確指出,他們將會大力發展VR技術,此發展面向加上本身已有的光學研究、製造的規模,前景和潛力確實不錯,因此一年股價升近1倍,近日亦屢創新高。股價稍為回落到28蚊時,大家可以留意其長線動力。

另外新晉的VR概念股,則有圓美光電。圓美光電為創業版掛牌公司,正申請轉至主版交易。根據文件簡介,圓美光電和其附屬公司正在設計及開發應用光學產品,包括虛擬實境(「虛擬實境」)遊戲頭盔╱ 頭戴式顯示器(「頭戴式顯示器」)及擡頭型顯示器(「擡頭型顯示器」)設備。現時圓美光電與Mobvoi、深圳奇虎、第二空間(北京)均有不同的戰略合作協議,背後合作網絡之建立有助產品推出市場。可是股價在業績公佈後,由1.2水平跌至9毫水平。不過以創業板股票來說,圓美光電確可以交到功課。股價52周新低為0.64,52周新高為1.85,9毫左右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價位。

數字王國、創維數碼近年亦大力發展VR技術,前者偏向提供內容,而後者則是提供配套。數字王國近年動作多多,先收購漢傳媒(491)和謝霆峰旗下的Lucrative Skill(視覺特效及電腦圖像製作公司),後來與美國廣播公司(ABC)、樂視、華納音樂、優酷(阿里巴巴旗下)簽訂不同的合作協議,大部分均與VR技術有關,更收購了遊戲開發公司Digital Domain Interactive,發展VR遊戲。動作多多,但盈利表電欠佳,令股價走樣,一年升幅幾乎打回完形。而創維數碼則跟騰訊(700)合作,預計今年將會發布一款分體式VR頭盔。創維數碼本身的智能電視的業務發展不俗,至6月為止已有1372.6萬智能電視用戶,這樣的用戶數字推動VR業務,前景確實是不容忽視。這兩隻股份,尤以創維數碼,均可以睇高一線。

文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