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Pokemon Go火爆後的反思,中國AR創業者出路何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8/157714.shtml

Pokemon Go火爆後的反思,中國AR創業者出路何在?
VR相對論VR相對論

Pokemon Go火爆後的反思,中國AR創業者出路何在?

東風之下,市場也傳來諸多疑慮,為何AR內容的第一個爆款會出現在遊戲領域?國內AR創業的瓶頸是什麽?未來AR和VR誰會是市場主流?

隨著Pokemon Go火爆全球,AR(增強現實)概念在創投圈也持續走熱,大有蓋過VR(虛擬現實)之勢。

在美國,Pokemon Go(中文名為“口袋妖怪 Go”)上線5個小時就登上了手機遊戲排行榜首,一周之後,日活用戶就超過了Twitter,用戶停留時間也超過了Facebook,創造了手遊市場的傳奇。

而作為這個爆款遊戲的締造者任天堂、Pokemon Go公司和谷歌的Niantic Labs公司也大有收獲,其中任天堂自Pokemon Go發布後,股價飆升約75%,市值暴增120億美元。

在A股市場,AR概念板塊也隨之水漲船高,同花順數據顯示,GQY視訊、恒信移動、佳創視訊、奧飛娛樂等股價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東風之下,市場也傳來諸多疑慮,為何AR內容的第一個爆款會出現在遊戲領域?國內AR創業的瓶頸是什麽?未來AR和VR誰會是市場主流?

01

市場:“AR首個爆款誕生於遊戲領域是必然”

AR技術強調與現實的互動,適用場景也比VR更廣泛。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都認為,AR第一個爆款應用誕生在遊戲領域是一種必然。

其實,在Pokemon Go之前,AR技術也曾在其他場景中有過小規模應用,但並未引起強烈的市場反應。

對於中國人而言,大多應該對2013年春晚震撼的舞臺布景和炫麗的虛擬場景有印象,其實其中很多場景,如空中飄浮的十二生肖、歌曲《風吹麥浪》中的麥浪、熱氣球等都是通過AR技術實現的。

2013年底,谷歌發布的AR遊戲Ingress,也是將AR技術與遊戲結合,玩家在真實的世界里展開虛擬的戰爭,基於地理位置搜集能量、購買武器,以此來占領“入口”擴大勢力。到2015年初,Ingress在Android平臺的下載量已經超過400萬,算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不難理解,AR其實是一種將虛擬和現實結合的影像技術,用戶可以通過AR技術擴展自己的真實世界,直接看見真實世界所看不見的虛擬物體或信息。

和VR技術不同,AR技術強調與現實的互動,而非簡單的立體顯示。

集結號資本合夥人範黎認為,AR的技術要求比VR更複雜,涉及與真實環境的融合,傳感器和數據的融合等技術。但是AR技術的適用場景也更廣泛。

業內普遍認為,增強現實技術最核心需要解決“是什麽”和“在哪里”的問題,換言之,需要技術首先能夠判斷理解實際生活場景是什麽樣的,然後能將實際場景結構化分析,實現定位追蹤與場景重構。

基於AR這些技術特點,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都認為AR的首款爆款應用誕生在遊戲領域是一種必然。

中搜創投副總裁王歡透露,幾年前,他曾見過一批做AR近景導航的項目,用戶可以在短距離步行時,看到周圍街道、門店的AR場景,但最後都沒有做起來。“遊戲往往是技術的嘗鮮場景,能帶來不錯的視覺沖擊和視覺體驗,就個人消費領域而言,AR技術落地到遊戲是一種必然。”

腦穿越是一家專註於VR遊戲開發的創業公司,在其創始人黃莊看來,AR領域出現爆款是一種必然,而這個爆款出現在遊戲領域也是一種必然。

具體而言,因為Pokemon Go使用的LBS、部分AR、谷歌地圖定位技術都已成熟,同時還符合用戶經常拿出手機的使用習慣,“所有東西都不陌生,除了那個新應用。”

在黃莊看來,網絡世界很難找到一種跨國、跨地域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但是遊戲可以做到,比如前幾年的憤怒的小鳥、切水果等遊戲就可以風靡全球。“視頻雖然可以做到,但是卻是單向溝通,缺乏互動性和多樣性。”

7月19日,聯想就對外透露,計劃與聯想樂基金參投的樂逗遊戲共同開發一款國產AR手遊,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推出。

02

產品:談大眾消費級AR產品仍很奢侈

國內互聯網巨頭在AR領域還處於觀望的態度,國內AR大潮目前還是由創業公司引領。

口袋妖怪 Go的火爆無疑給AR遊戲公司打了一針雞血,也撩撥了國內AR公司的創業熱情。

幾天前,一款名為《城市精靈:GO》的遊戲搶先上架。作為一款精靈養成類的手機遊戲,這款明顯是模仿Pokemon Go的遊戲。

但環顧國內外的發展現狀,情況並不是很樂觀,對於短期能否產生AR爆款,仍有些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

首先,從AR技術層面來看,無論從起步時間還是發展水平來看,國際上的科技巨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也源於AR基礎技術研發對資金、開發人員、技術的高要求。從2011年開始,美國的科技巨頭便頻頻向AR技術拋出橄欖枝。

如今市面上出現的現象級AR頭顯設備谷歌眼鏡、Hololens、Meta2等,也都來自於谷歌、微軟以及美國Meta等國際巨頭。

相比之下,除了百度、聯想,國內互聯網巨頭在AR領域還處於觀望的態度,至少在公開信息中,並未發現大的行動,國內的AR大潮還是由創業公司引領。這就使得目前國內的AR創業更偏向於部分成熟技術的行業應用,而疏於對基礎技術的研究突破。

0

集結號資本合夥人範黎也註意到了這一趨勢,他分析:“在硬件上,創業公司和國際巨頭的差距太大,所以創業公司的機會可能真的在於行業應用方向。”

當然,就算是對於現在處於領先水平的國際巨頭,談大眾消費級AR產品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谷歌眼鏡停售,Magic Leap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微軟HoloLens也只發布了開發者版,消費者版本遙遙無期。Meta的消費者版本最快也要等到2017年才能推出,AR離我們並沒想象的那麽近。

03

技術:許多關鍵技術沒得到有效解決

國內從事AR硬件及內容研發的多為初創型企業,硬件、軟件應用、內容都處於起步階段。

從技術角度而言,AR領域還有許多關鍵技術節點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比如硬件上面臨的交互、顯示、遮擋、渲染黑色、延遲等多種挑戰。

以顯示技術為例,中搜創投副總裁王歡介紹稱,目前光學透視和視頻透視是兩種不同實現AR場景的手段。

光學透視式頭盔相對來說結構簡單,分辨率更高、真實感和安全性更強,但在室外強光條件下顯示效果會受影響。

而視頻透視技術,雖然不受強光的幹擾,具有比較大的視場,但由於真實環境的數據來自於攝像頭,因此會造成顯示分辨率較低等不利因素。

關於兩種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目前業內尚未形成統一結論。

巨頭如此,國內創業公司的處境也不算樂觀。

640

成立於2015年的靈犀微光科技,是一個專註於增強現實顯示技術與硬件平臺的公司。在其創始人兼CEO鄭昱看來,目前國內基於AR的創業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研發AR整機,第二種是突破某一個技術方向,例如軟件算法的研究,第三種是將基本成熟的AR技術應用到行業場景中。

鄭昱認為,行業應用技術含量較低,更多考驗的是一個團隊的營銷能力,而整機的生產受限於硬件水平,也很難和國際巨頭相抗衡,基於某一個細分方向的AR技術研究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整體而言,國內從事AR硬件及內容研發的多為初創型企業,無論是從硬件、軟件應用還是內容方面都處於起步階段,增強現實尚處於萌芽狀態。

以2014年發布的Baidu Eye為例,主要是基於對眼前的視覺信息進行圖像分析,結合自身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實現簡單的人機交互。但基本只是圖片識別加搜索功能的集合,與真正的AR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04

前景:未來市場將超越VR?

業內普遍認為早教、制造、醫療、軍工等領域或許能率先叩開AR商業化的大門。

雖然硬件、軟件應用、內容都處於起步階段,但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巨頭和創業公司入局,AR技術深入日常的時間周期也會日益縮短。

投資銀行 Digi-Capital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VR/AR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其中AR可能占到80%,也就是1200億美元,而VR只占剩下的20%。易觀智庫的統計數據認為,在2016年至2018年,將有大量的AR硬件被推向市場,電子商務、廣告、O2O等也將和AR技術相結合,市場表現出了對AR前景的看好。

業內普遍認為是因為在技術層面AR的技術要求比VR更複雜,涉及與真實環境的融合,傳感器和數據的融合等技術。

那麽,未來AR的應用市場是否真的能超過VR?

王歡對此深信不疑,他的理由是:“人不可能完全放棄現實生活,永遠沈浸在虛擬世界,而AR是現實與虛擬的疊加。”

雖然目前VR市場確實比AR市場更加成熟,AR仍需5-10年的技術醞釀,才能成為主流。但AR技術發展的土壤基礎也在逐漸變得肥沃。

隨著谷歌開放AR平臺API、Unity等支持AR開發,以及智能手機上屏幕、攝像頭、GPS定位功能的普及,AR開發難度將大大降低;與此同時,可穿戴設備在中國的急速發展,也極大地利好VR和AR領域。

具體到應用領域,未來幾年,VR可能布局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遊戲、硬件、電影、主題公園等方向。相較之下,AR則在這些基礎上增加了廣告媒體、電商、數據服務、消費應用和企業應用等,比如在電商方面,增強現實的虛擬試穿功能顯然是VR很難做到的。

對於國內來說,在行業應用上,創業公司一直有不俗的表現。

其中,業內普遍認為早教、制造、醫療、軍工等領域或許能率先叩開AR商業化的大門,例如AR技術在國內已催生了一大批AR早教玩具廠商,其中包括小熊尼奧、奧迪雙鉆、神卡王國等公司。

範黎認為,目前的AR技術更適合一些必須運用AR技術的工業化場景。“從To B切入可以讓項目更好地活下來,對於團隊成熟、技術積累都有很大的好處。”

基於這個邏輯,集結號資本投資了牛視科技,這是一家AR領域的To B企業,專註於為AR智能設備開發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

王歡認為:“如果VR是下一代計算平臺,AR其實是下下一代計算平臺,未來,我們不需要任何可觸摸的介質就能承載AR。”

VR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