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穀倉裡的神秘贏家

2011-7-18  TCW




一開始想把安謀(ARM)當封面主角,起因於今年五月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第一天,W飯店的一場派對。

這場派對上,微軟、Google、高通、仁寶、廣達、華碩、宏?硉央A國內外科技大廠幾乎到齊。這場派對的主人,正是蘋果iPhone、iPad熱銷的幕後推手,也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的頭號敵人—安謀。

吸引這些廠商同聚一堂的,不是安謀的製造能力、軟體平台或銷售通路。事實上,它像隱形人,藏在各類科技產品中,消費者需要它卻看不到它。它隱形,科技大廠 卻投靠它,因為它採取獨特的商業模式—用最便宜的價格,與最多的廠商合作,出售全球最值錢的腦袋,架構出科技史上前所未有的合作聯盟。

多便宜?以蘋果、三星、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為例,每出售一支,安謀只賺○‧五美元專利費,以一支手機五到六個晶片來說,平均每顆晶片只收新台幣兩元多。 與多少夥伴合作?相較於英特爾從晶片架構、設計、封測、銷售一手包辦,安謀只專心做一件事—設計最有效率的晶片架構,授權給最多廠商用。因此,它能服務七 百五十家公司,進行一千個以上的晶片開發計畫。

它的腦袋多值錢?安謀用一千九百名員工,創造出新台幣近四千億元市值,平均每人創造兩億市值。這個數字,是宏達電員工平均創造市值的三倍、英特爾的五‧二倍、超微的十五倍、鴻海的十七倍!

只賣頭腦、不賣晶片;致力分享,不求獨大。這家神秘公司,從英國劍橋鄉下一個養火雞的穀倉中起家,二十年來,靠著螞蟻般的集體力量,如今挑戰科技巨獸英特爾。未來誰勝出?股價是先行指標,已率先反映市場看法。

繼上期「一百分的輸家」後,這是我們呈現給讀者的「科技第三波現場」第二部曲。

本期另一個封面故事,由本刊與Yahoo!奇摩攜手合作,同樣呈現「身體小、力量大」的精神。

在台灣的角落,正有一群為理想而努力的「傻瓜」,他們雖是小人物,卻是台灣進步的原動力,這群平民英雄的「微革命」,正由寡而眾,改變著社會,也改寫成功的定義。

安謀與台灣傻瓜,都讓人看到,再牢的框架也能突破,再小的身軀也能成就大事,未來有太多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6

21世紀經濟必懂字:穀倉 全球性的災難一來 為何沒人綜觀全局?

2016-02-01  TWM

「穀倉」(silo)的意思是在大組織下,各自獨立運作的系統或部門,好處是專業化能讓組織分工無間,但也容易造成視野狹隘,當全球性的危機一來,幾乎沒人可預知。這就是21世紀的金融面貌。

只要張望一下現今的世界,會發現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正陷入一個驚人矛盾。某方面而言,全球變得空前緊密,如同一個共同體,拜全球化與高科技之賜,新聞瞬間傳千里,全球各個公司、消費者與經濟體緊密相繫,或好或壞的點子輕鬆傳播,疾病與恐慌能迅速蔓延,光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小角落不太對勁,全球都可能天翻地覆。

簡言之,世界正陷入經濟學家伊恩.高登(Ian Goldin)口中的「蝴蝶缺陷」(Butterfly Defect):系統內部高度整合,時時面臨惡事蔓延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說:「世界變得眾聲喧譁,世人變得息息相關,這種高度整合模式很危險,卻是我們時代的特徵。」然而儘管世界變得緊密連結,我們卻過得瑣碎零散。許多大型組織區分為零碎的不同部門,彼此往往缺乏溝通,遑論攜手合作。平時大家泰半活在自己的「小圈圈」,心態如此,舉止亦然,只跟志同道合的對象交談來往。許多國家的政治陷入兩極對立,各行各業變得日益專業,部分原因在於科技日漸複雜,只有少數專家能清楚了解。

這種分化現象在英文有許多描述字眼,像是「猶太區」(ghetto)、「部落」(tribe)等,但我覺得「穀倉」(silo)這個比喻最貼切。這個字源自古希臘文的「siro」,字面意思是「穀坑」,至今仍保有原本的意涵,意思是農場裡用來儲藏穀類的高塔或地窖。

根據《牛津英文辭典》的條目,後來管理顧問借用這個字,表示「獨立運作的系統、程序與部門等。」如今這個字不僅是名詞,也可當作動詞和形容詞(silo-ized)。此外,重點是這個字不只指涉實際體系或組織(如企業部門),也能指涉心理狀態。穀倉存在於體系裡,也存在於我們的內心與社會團體裡。穀倉帶來部落主義,造成視野狹隘。

優點:促進專業分工

穀倉不見得糟糕,我們也不見得要「廢止所有穀倉!」反之,現代世界需要穀倉,至少需要專業的部門與團隊。至於原因顯而易見:世界非常複雜,因此需要能處理複雜局面的體系。此外,資訊日漸氾濫,組織日漸龐大,科技日漸複雜,對組織管理的需求也更為急迫,而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把想法、個人與資料區分開來,分裝進一個個空間、社會與心理的箱子裡。

專業化通常帶來進步,畢竟正如十八世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勞力分工能讓社會與經濟繁榮昌盛。若無分工,則無效率。穀倉讓世界井井有條,讓生活、經濟與組織妥善分工,促進專職專責。

缺點:造成資訊封閉

可是穀倉有時適得其反。同一個專門團隊的成員可能互相競爭、浪費資源,彼此孤立的部門單位或專家團隊可能溝通不良,因此忽略風險,付出嚴重代價;而過度分工可能造成資訊封閉與創新不易。最嚴重的是,穀倉容易造成狹隘視野或心理盲點,導致愚蠢行徑。

例子俯拾即是。比方說,二○○八年金融海嘯的其中一個肇因,在於金融體系各自為政,幾乎沒人有辦法觀照全局,發現金融市場逐漸高漲的危機。金融巨擘內部劃分為許多不同部門,或說不同穀倉,結果主管對自己底下交易員的舉動卻一無所知。

(本文選自前言,孫蓉萍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64

全球最大線上收帳平台 來台淘金 從穀倉起家,入選 《富比世》 金融科技50強

2016-02-22  TWM

這家公司是沃爾瑪、好市多的合作企業,台灣那麼小,它為何來?

創辦人坎普說,他從台灣與中國市場相似的問題中,看到機會。

這可能是我遇過最特別的越洋電訪。受訪者坐在穀倉內,被成群的羊和馬給包圍,受訪主角不是農夫,不是傳產企業家,而是全球最大的線上營運資金平台C2FO創辦人:桑迪.坎普(Sandy Kemper)。

去年,C2FO被《富比世》選為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五十強之一,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都是它客戶;有矽谷PayPal幫幫主之稱的彼得.泰爾(Peter Thiel)和Skype共同創辦人普瑞提斯(Geoffrey Prentice)都是它的投資人。自二○一○年至二○一五年底,在其平台流動的應收付帳款總額逾四百億美元,每年營收以四成規模成長。

但有意思的是,這家看起來走在時下最夯的金融科技前端的公司,卻是來自美國一個鄉下城市堪薩斯城(Kansas City),一個人口還不到五十萬的小城市,它曾經是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的中途貿易站,沒有媲美矽谷的高科技或華爾街的大資本,有的只是廣闊的農場和牛丰。

這家公司,竟成為首家跨足台灣的國外金融科技公司。去年十月,它悄悄來台灣開設辦公室。

銀行第五代繼承者創業

用新科技,做收帳的老本業專訪坎普前,我們有很多問題想要問他。他是上百年歷史的上市公司UMB銀行第五代繼承人,其父親更被沃爾瑪創辦人山姆.華頓(Sam Walton) 視為「我最信任的銀行家」。

家族坐擁價值至少百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為什麼他會跳出來創業做金融科技公司?做的還是一門銀行行之有年的業務:應收與應付帳款,他難道不怕革掉自己家族本業的命?

坎普,為什麼又會瞄準台灣市場?

他的回答,卻是自己當時的創業故事。

「當我跟我爸說我不當

UMB執行長跟主席了,我要去開自己的公司時,我爸氣得半年都不跟我說話,」坎普說。

父親眼中的背叛之舉,正是坎普眼中的難得契機。

坎普於金融海嘯那一年創

業,當時他發現,全球有高達四十兆美元的應收帳款,這些錢無法轉換成企業營運所需的資金(wordking capital),也無法產生更高的現金收益,中小企業難以取得融資,但大企業卻越來越容易。

替企業與供應商牽線

協調帳款利率,媒合甜蜜點坎普選擇建立一個平台:讓企業和其供應商在平台上設定各自可接受的利率,舉例來說,供應商通常希望早點取得款項,但對企業,也就是買家來說,卻是越遲支付越好,在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可以給買家優惠,換取早點取得帳款。

想法聽來簡單,但背後很複雜。如,每一名供應商的現金週轉狀況可能隨時變動,因此其願意給予企業的貼現優惠也會跟著變化。以往,這須花大量時間和人力去協調,但現在,平台透過與買賣雙方的系統對接,就能算出雙方期望達到的「甜蜜點」。

坎普選擇進入台灣市場的邏輯也是如此。在他們眼中,台灣也存在著「問題」。

據其統計,台灣企業的交款所需時間長達七十五天,只比中國快三天,是美國交款所需時間的近兩倍,台灣市場大有潛力。而且,由於其不經手任何金流,因此也不受金管會監管,可直接進入台灣營運。

新模式來台行不行?

最怕供應商毫無談價籌碼

C2FO國際事務總裁高仕達(Chris Dard)認為,當景氣低迷,若廠商放任供應商現金週轉不靈,轉往其他非法或高利率的融杳管道,將嚴重傷害供應鏈,如出貨穩定度就會受影響。這在製造業掛帥、毛利率普遍偏低的台灣很可能發生。

坎普表示,其不向供應商收費,而是從買家享

受到的貼現折扣中抽取

部分利潤,現階段已獲利。目前其正與台灣前

十大企業中的三家洽談

合作。不過,勤業眾信

風險諮詢公司總經理萬

幼筠認為,台灣的製造業供應鏈生態很緊密,有些供應商是被綁死的,買賣雙方是否真能平起平坐,在線上平台協商條件,他抱持懷疑。

有趣的是,坎普的新事業,看似是對家族事業的革命,但這家族看機會的眼光,其實很一致。

當年,坎普的祖父選擇不在銀行業密集的東部如紐約創業,而是接手UMB銀行的前身,位在鄉下的「市中心銀行」(City Center Bank)。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隔年,一切百廢待舉。他在沒有豐沛金融資源,卻又希望重振的中西部市場,反而成為稀有異數,因而崛起。

「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

從無到有開創新的東西(Take something from nothing),對我來說,能夠親手解決問題很重要,而且問題越大越好……。」多數人看到台灣市場小,坎普卻看到台灣製造業將出現的危機。

多數人選在大客戶密集的地方起步,但坎普家族卻看到農村社區的匱乏需求。

相隔一萬二千公

里,在電話線中,

這位身在穀倉中

的創業家用他的

故事,提醒了我

們:我們身在成

熟產業,常處於

被顛覆與挑戰的

焦慮中。但是坎

普家族卻這樣

想:就因身在其

中,才最理解問題所在,能發現問題,才有機會再起。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