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ase study --bwin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dv9d.html

Case study --bwin


這是早前看過的公司 早上群裡聊天提到 突然有衝動把以前看過的公司 當經驗累積一下 就此寫一個 案例存檔系列。


Bwin 我一分錢沒賺到的公司


A.發現標的:大概是06年因為一則新聞

大致是某歐洲的online gambling 公司老大在美國被捕因為美國新法律規定 onlinegambling不可以在美國用信用卡支付 之類的 好像還是某內華達的參議員還是眾議院夾帶的聯合投票通過的 細節記不清楚了反正就那麼個事情。法律規定 突然違法了 然後抓了一個老大


然後reuters 報導 online gambling 股票在歐洲大跌


事件的相關鏈接:

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tech/news/2006-08-20-online-gambling_x.htm


The Wire Act of 1961 makes it illegal to bet online. But the law isnearly impossible to enforce, and nearly 80 countries allow wagersonline. The $12 billion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soar to $24.5billion by 2010, says researcher Christiansen CapitalAdvisors.

Because BetOnSports is a regulated UK firm, the U.S. government cando little, says Ken Dreifach, an Internet lawyer who once workedfor New York state Attorney General Eliot Spitzer.


通過這個事情我突然發現 online gambling是很好玩的事情因為這是純粹的無本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這又是一個政府參與市場後導致的奇點。

發生這樣的奇點對市場是決定性影響。

這個是我最近最大的收穫 包括太陽能,包括tesal 沒政府的手 這些都是死翹翹的公司和行業。

我沒法決定政府行為 但是必須時刻注意他們的行為 推演後面的變化路徑 這是發財的必由之路。


然後就在行業內找最好的公司,當時考慮 online gambling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未來事件 比如比賽結果賭博

一個是online poker

考慮到online poker我早前玩過聯眾 當時有一個著名的橋牌圈冤案 wang1688

在線橋牌神出鬼沒,最後我們在上海約他出來打了一次 基本上是菜鳥

後來才發現原來系統吧整幅牌都放內存裡瞭然後丫是IT認識直接debug了

等於他是四明手 搞毛呀

系統這樣做是因為當時網速慢

所以我知道online poker是不安全的

等於有系統性風險

所以這個方向我不考慮

那麼只有體育賭博了

於是看了一圈 相關公司 發現Bwin

因為本人是ACmilan 球迷所以對胸前廣告特別有好感

於是花了點時間研究。


B 研究

其實也沒啥特別的研究 就是在網路上查了下相關資料

然後仔細閱讀報表

然後問了下周圍賭博的朋友 喜歡怎麼樣的賭球模式 包括盤口和下注模型


先說下注模型

基本都是朋友間下注

比較少網絡下注


盤口都喜歡讓球盤 不喜歡賠率玩法


然後是資料收集

有很多信息

這裡歸納一下


1.CSO 首席概率官

這個比馬澤東的 CDO更早哈


2.董事長是前奧地利首相還是外長忘記了好像副首相

這類公司需要名人坐鎮


3. 淨資產是負的

nnd 這我也算開眼界了

好像沒啥資產 最大的是intangible asset


後來我想明白了

其實這網絡賭博公司要毛的資產

最大資產是 @堅信價值 說的mind share

只要你相信bwin 相信他能付給你賭金 其他所有東西都可以租賃

當然需要一些代碼和經驗

代碼是保證系統安全 系統被攻破很麻煩 是非常麻煩

記得以前yahoo第一次被ddos時候知道一個事情 每小時損失上百萬 而且因為7×24的遊戲

失去的時間是沒法追回的 down機幾個小時就是徹底損失了時間不可逆。


經驗 這主要是針對假球的。

後來看到他們有一個賭場同盟一樣的東西 相互之間會提醒異常

一般先開盤的是比較權威

這是當時的研究現狀如何真心不清楚


4.最大支出是廣告

Bwin的廣告最大的三個方面

ACmilan 皇馬的胸前廣告

GP摩托車的廣告


我記得當時好像是破紀錄的廣告費

現在球隊廣告大部分是航空公司的

但是場邊的廣告網絡賭博公司佔20%-25%強

這是我偶然看英超的結論


5.對賭

Bwin有一個小的投資

是一家同樣也在奧地利上市的網路賭博公司

名字忘記了

玩法是 他提供平台

然後歡迎任何人對賭

你要你開盤有人接盤就成局

我當時覺得這思路不錯,而且這公司是Bwin原來創始人自己出去搞的

我覺得這太牛了

簡直是新世界


最後發現這玩法不成氣候


大概的分析是因為沒人氣

就是賭博人是沒耐心的

我的盤口沒人接我就不玩鳥

而且盤口尺寸要match也不容易

所以最後我記得是失敗的case


這也是今天上午聊到58時候我的擔心

人群的玩法太p2p最後都是失敗的

起碼商業上是失敗的

人性導致必須是個人對組織個人對個人最後就是一團散沙搞不到錢


6.牌照

nnd 這幫傢伙真心壞

網絡賭博牌照是問直布羅陀買的

我靠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國家也出產這個

看來郵票和牌照是這類地圖上找不到國家的生財之道


牌照還是值錢的。。。。

當然要歐洲承認

所以每個組織都有生存的縫隙

看到直布羅陀 我是拍案叫絕 這幫人搞錢真是厲害 腦殼想破。

7.時代烙印


當時看Bwin時候 這個世界還是在討論second life

當時最有意思的報導是議員的助理都在玩second life但是議員在否決虛擬世界的賭博


主要是美國人怕稅收流失。


那個CEO被抓後 股票是斷崖式下跌

好像當天是60% 還是多少

非常恐怖的

bwin 我記得 當時看過圖好像漲了20多倍還是30多倍 然後突然回到起點附近

我考慮買的時候在18塊附近

最早是2塊漲上來到60還是80忘記了

Bwin當時還是維也納指數股

一個負資產的

所有者權益是負的公司


哈哈

賭毒黃。。。


以上就是我的記錄

沒核實細節都是憑印象大致路徑不錯 數字有偏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16

思考的碎片--- 2013117 時間和需求 成長股估值尺度的思考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e0gs.html

思考的碎片--- 2013117 時間和需求 成長股估值尺度的思考


本文是最近的思考累積,前段時間和SC聊了很多這些零碎的思考這次算整理成正式文字。設想比較初步也很粗糙但是方嚮應該不錯。供批判


我把公司分為兩種 成長性還是週期性

 

週期性 三要素 供需 效率 +政府

前面兩個是市場化的 後面一個是不確定因素。

前周 彭總給我們講太陽能產業史 一個總要結論是政府在放大整個產業的波動 因為政府提供基礎信用 然後有人資本化N年遞延一下digitial一下 證券化一下 鞭子效應 立刻扭曲供求。

這個不詳細展開鳥。


這裡主要講成長性公司


其實和SC聊天最大收穫是傳統的PE和PS 這樣的估值模型對成長性公司是失效的。沒價值的


先分析 P/E

Price/ Earing

傳統的模型P/E 出處是源於利率的倒數

證券市場就是一個資金時間價格的玩法

基準利率是無風險時間價格

一切都是按照不同風險係數和基準利率對應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 沒價值



用P/E P/S作為尺度 去衡量高增長公司 好像恆時是貴的


大前提:騰訊 PE從來沒低於30過好像

小前提:騰訊從05年開始到現在 漲了N倍

結論 05年用PE去估值騰訊是錯的


這三段論沒問題吧


換句話說 用PE這樣的指標去衡量高增長公司是用稱去量尺

標準錯鳥。


記得Peter Lynch也說過 週期性公司 PE高時候買入 PE低時候賣出

這也是對PE錯誤的糾正

他更創造性發明了PEG 衡量PE和發展速度的尺度。


以上這些表示需要對PE這把尺或者說這桿稱做調整。


在我看來新的尺度應該是需求和時間

這兩個還沒有非常具體的量化指標 只是一個實踐中的感覺。


先說需求


毋庸置疑現在是一個供應過剩的時代。

目前經典的經濟學理論更多是在物質匱乏 (馬克思主義)和交易(自由選擇(奧派)或者說描述交易(從交易成本到博弈))的場景下討論經濟活動


只是現實生活已經發生改變 這是一個物質絕對豐富的時代。什麼都是過剩的

從質量過剩到產能過剩

在過剩的時代 視角會從成本利率變成客戶接受度

變成需求為王的時代。


供應和需求 中間的價格是支點。


供應充足那麼價格會偏向於有利於需求的這一方。


這是時代背景。


所以研究和分析投資的問題需要從這個背景著手


具體如何分析需求,我提出過幾個指標 比如排隊,比如美女定理 比如熱門指數 等等。

目前都是模擬的感覺 沒digital的可量化的指標


這裡想得出一個簡單結論是 分析增長性企業更多從需求角度分析

誰是消費者 誰付錢,是店大欺客還是客大欺店,交易中的強勢地位。等等

這些要素決定了企業的毛利率

這些可能還是比較空 沒有太多直觀的感覺


隨手舉兩個例子 tesla 現在還在排隊 imax 2010年是排隊的。看看股價

蘋果一直排隊 直到不排隊 股價到頂。


交易強勢 蘇寧一直對供應商強勢

360和百度一直對廣告客戶強勢

甚至 @許志宏 告訴我 噹噹相對其他廣告客戶 對360 還相對強勢。因為廣告位價格低。哈


這些都是例子


繼續 光伏 100%是考慮需求的 全部是德國政府的政策導致的需求。

甚至tesla 如果沒有加州法律規定的碳稅 懂的 。。。


這些算案例吧。當然這些案例是無法直接估值的。360和tesla的強勢和排隊無法確定應該10億還是100億還是1000億。


下面是和市值有點關係的時間要素。


時間 是這個考量尺度中第二個要素


時間的意思是假象下未來的空間和時間 畫根可能的市值曲線。

找到現在的位置

時間和市值的關係也很有趣 幾乎是正相關的 這裡就是一個產品邊界問題

比如QQ 6億人 很難再多

這就是邊界

全球70億人 這是一切的極限 money是人類的遊戲。


蘋果在3000多億市值的時候 所有PEPBPS都是非常漂亮的

只是因為盤子的極限 已經世界第一 很難想像可以領先第二名一倍

沒法想像。

所以就無法上漲。畢竟市值回到具體的問題就是 assetVScash的對價遊戲。

到了那裡很多人要兌現利益。需要換回現金。


時間和市值這個東西很難描述 市值的合理區間本身也會是一個很大。 這個比較虛 很難把握。


所以這些思考還是比較初級 比較模擬沒有digital 化。

提出這兩個尺度來 也是讓大家一起探討摸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56

下一個被脫媒化的產業?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6300487
Jeff Bezos 曾說過,世界上只有兩類生意,一類想方設法要消費者多付錢,另一類想方設法幫消費者省錢。我覺得這個分類可以更寬泛些:世界上有兩類生意,一類是增值模式,另一類是剝削模式。而互聯網,正是增值模式的利好因素,對後一種模式則是個威脅。

綜觀整個宏觀經濟。音樂產業是個典型的例子。當互聯網上盜版音樂四下湧現時,音樂消費者抗議說,」我只是想聽一首歌,當能在線收聽時,為什麼我非得花 16 美元買一張完整的 CD?「這就是音樂產業曾經發生的地震,人們認為這個定價已經十分不合理了。

汽車經銷商正在經歷同樣的遭遇。汽車消費者們普遍不喜歡這樣的交易流程——在購買前消費者對批發價全然不知。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做足了功課再走進一家汽車實體店,這樣的交易要公道地多。

在傳統行業中,互聯網的透明化被看成一種威脅。我認為這沒道理,相反我覺得機會正跟想像的一樣大,尤其是那些自認能為消費者增添附加值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21

$鳳凰醫療(01515)$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6407250
查看原圖
還有很多張 不貼了

幾點印象深刻寫一下

1.人均消費 非常貴 400 人均住院2萬
好像超過我的經驗值
也就是說 。。。。大家懂了
這幾家都是醫保單位

2.吉林人 現在都劃歸女兒名下 女兒美國人。。。大家懂了

3.醫療太賺錢了 才3000個床位就搞那麼大動靜 中國市場潛力無限

4.羊頭狗肉
一般而言 患者是不清楚去的民營還是國營醫院 大家懂的

5.服務好 醫療質量不確定

6.這玩意 風險非常大 幾乎拿著睡不著的 醫患矛盾如此激烈的當下 你能保證搞定?

7.按照招股書的表述我幫他算過Q3的情況 見圖中間部分

8 醫院都是行業醫院或者邊緣醫院 大家懂的
合同是否能保障?能否持續搞定?
利潤曝光的前提下 如何維持?
他們吃錢非常厲害 而且這項目上PE也推出然後變成個人項目 感覺上是分歧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10

需求時間理論-- 針對成長股的一個投資思考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6515537
需求時間理論-- 針對成長股的一個投資思考

1.需求

這是一個過剩的時代,產能過剩 質量過剩 一切的一切都是過剩 只有兩個稀缺 一個是對應產能的需求 永遠稀缺 一個是對應需求的cash 永遠稀缺

過剩的另外一個視角是 新產品 從IT開始基本都是通縮的 摩爾定理是最好的詮釋。運算能力過剩導致 按照運算能力計算的價格永遠在通縮 跌價繼續跌價 然後升級 然後跌價 這是IT的死循環。

So這是時代特徵 任何投資和思考必須建立在大的背景和環境下。

所以這個時代對需求的跟蹤探索和發掘的重要性遠超過任何其他要素

細分下來需求還可以分自發需求和創造需求 這個很麻煩

具體到需求的發展還會有類似@scortt 說的早期不可證偽 長期必備證偽。

同時正因為所謂早期的不可證偽 所以市場容量和對市場潛力的預期 更多是經驗值而非推演值。換句話說用我以前的 需求是一個模擬的而非一個digital的

需求幾個可觀察的標準

排隊 這是送錢的事情 一般而言看到排隊就可以買入

典型例子是imax 和tesla 當然少不了蘋果

口碑 微博和twitter

google的trend

以前的美女定理

需求的種類也不少

簡單劃分是

B2C

B2B

B2G

C2C

等等

B2B B2G 主要是需求為訂單,所以基本是訂單驅動型

2C的主要是消費品 可觀察 前面說的幾個觀察路徑都是 2C的需求

當然需求是可以轉換可以替代的。所以更需要時刻關注需求。把握需求

2.時間

時間更玄乎

更模擬而非數字

這點上受@許志宏 啟發很大 他說過 回頭看大牛股 早期都有50%以上大跌發生。事後驗證大跌時買入時機而非賣出。當然後驗是沒啥意義但是確實值得思考

在微軟ipo當天買入 無論什麼價格 都是對的。持有足夠時間 拋售都是幾十倍的事情。

換句話說 看清楚需求 那麼只要在早期買入 都是便宜的價格

時間的確定更基於經驗而非數字

這個是沒有啥模型可以參考的。當然也有部分 比如絕對的時間。

IMAX 的阿凡達 剛上映買入總是對的

Tesla S modle 上線排隊 買入總是對的 這裡不考慮漲幾倍的問題 只需要考慮時間 是開始賣還是開始賣了幾個月幾個季度。

一般而言我有一個時間指標 新民晚報報導了就是頂點 我媽都知道了總是壞事情。

這裡重點提出 時間要素 是因為摒棄了一個投資最關鍵因素 價格。

需求時間模型是忽略價格的。

如果你可以為未來事件畫出一根曲線 那麼越早買入 成功概率越大。所以這裡時間的因素遠超過價格因素。

在成長股投資過程中價格幾乎是可以忽略的。

需求和時間 才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515

我靠 這太牛B了 A股電力公司要來大牛市了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6774435
三中全會後的能源改革_對話_思想頻道_一財網:電力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思路和步驟
能源行業一些領域有著自然壟斷的性質。改革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自然壟斷和競爭性領域分開,即:網運分開。帶有公益服務性質的自然壟斷領域由政府單獨管理、單獨定價,嚴格監管。其他部分都要實行市場化,放開價格,將市場供需形成價格的機制引入競爭性領域。對此,《決定》的闡述是非常精確的。
電力體制改革理應遵循這個思路。應當看到,2002年的5號文件和現在的三中全會《決定》對此如出一轍。電力行業雖然早已實行了「廠網分開」,但電價改革停滯不前。時至今日,管理部門還要繼續完善對競爭領域電力的成本定價機制,這就有違全會《決定》的改革方向了。5號文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通過的,但這個改革方案不了了之,改革進入到廠網分開就走不下去了。
電力有條件率先改革,那麼下面做什麼?我認為就干兩件事,而且這兩件事一定要有先後次序。第一步,盡快給各個電網企業單獨定價,實現電網企業的收入與發電企業售電和電力用戶購電脫鉤。這件事不做的話,後面的電價改革就沒有條件推行,比如會鞏固計劃內、外雙軌制電價體制,電力市場交易將變成向計劃外電量尋求優惠,這對改革是十分有害的。第二步就是放開電價,政府不再定價,而是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通過電力市場交易形成電價。
關於第一步,國家對電網企業定價的時候,要按照5號文件確定的6個區域電網經營範圍,作為全國6個區域電力市場基本單元。5號文件對區域電網的描述是「實之又實」,各省級電網公司是區域電網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對電網定價可以「先粗後細」,可先用現有的購售電價差為基礎,形成各電壓等級的輸、配電價。以後逐步過渡到對電網企業按照「資產利潤率」嚴格管理考核的、比較精確的定價方式。
關於第二步,放開電價。大家常說的「大用戶直接購電」是不準確的。我們在英國看到,所謂大用戶直接購電,是英國開始實施放開電價的時候,分為幾個電壓等級,逐級、限期放開電價的做法。不是說大用戶就可以直接購電,而是要從高電壓等級的大用戶開始,逐級放開,直到低電壓的小用戶。放到哪一級,哪一級的用戶必須實行合同購電,否則無電用。
「競價上網」現在完全可以不搞。競價上網是非常好的發明,但是英國2001年實行新電力交易辦法,全部電力都要求通過交易合同購電,競價上網就停掉了。現在購電合同全世界都通行,電力調度就是調度合同,電力價格都在發電廠和用戶所簽合同中做出約定。從大用戶到小用戶,花一年的時間,經過幾個電壓級別的放開,就可以將佔全部發電量85%左右的工業和商業用電改為合同定價,剩下的15%左右的電量(居民生活用戶、農業生產),可以在一段時間裡執行政府指導定價。以後隨著零售環節市場化的深入,再逐步放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79

思考的碎片---20140101 研究中的八卦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eq7g.html

思考的碎片---20140101 研究中的八卦

每次研究一個新公司總會有很多八卦和花邊

八卦和花邊對公司的價值其實影響不算大

但是很有趣

這裡寫一些在研究OraSure中的八卦和花邊


1.OraQuick的顯色條其實和驗孕棒的顯色條差不多

兩條就是抗體被檢測出來

有趣的是這都是一個專利 好像這個專利還打過官司最後花了3M解決的。

2.驗孕棒

這東西 現在被中國人做爛了

原來最牛的是Alere 有個工廠在杭州下沙 上次去九陽還考慮去看看

今年也翻倍鳥 3B nnd

hCG抗體吧

這就是華強北玩法 準確率低但是價格真心便宜

那麼老外現在開始做啥呢?

clearblue

這是去年很紅的公司 他不光是驗孕棒還告訴你大概的懷孕時間

你看被中國人山寨一逼 老外就開始搞創造發明了 可惜這公司不上市 不然絕對好標的。可以玩一把。


去年還有一個很紅的關於驗孕棒的玩法。

就是出售陽性的驗孕棒 兩條槓的驗孕棒 據說是逼婚和員工拒絕被裁員的利器。

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下


3.OraSure其實很好玩

他顯色的專利是和解的

然後他的抗體是問一個學校的公司買來的忘記誰了

但是組合一起就成為獨一無二的FDA認證

很搞笑的

我也不知道這裡有多大障礙

可能最後準確率是最大優勢

好像驗孕棒也是 差的準確率才80%附近



4.非創檢測

其實非創是有錢人的玩法

比如唐篩

就是孕婦的唐氏綜合徵篩選 以前是要穿刺羊水

現在只要血檢即可

好像誤差是十萬分之一

這很牛了

不過3000一次好像 然後錯了賠三十萬。

後來開玩笑說算了 我一個不做收3000.00最多賠30萬。不做是最優選擇因為本來唐氏綜合徵的比例也極低。40歲以下是千分之一

也就是做1000個一個。做錯賠30萬那麼收入是3百萬。當然這是玩笑。

所以說非創是方向 越有錢越選擇非創。




5.收購

OraSure收購DNA gentek很有趣

這算一個進攻性收購 53M

其實也算半個進攻性收購 畢竟沒形成商業邏輯的閉環 只是一個聯想的要素。

現在看來這個收購是極端成功

因為現在大概沒季度是5M銷售 同比增長是48% 算年銷售20M等於P/S做到2.5 那是很牛的

獨家產品 然後高毛利。


6.NGO +政府規定

OraSureQ3的業績有部分是因為NGO買了一堆HCV 就是丙肝

國內最出名的HCV是馮侖

而且是輸血導致的

2014紐約好像規定要強制HCV檢測 這檢測你懂的等於政府採購 那麼非創肯定優勢 如果有選擇的話。


7.硝化棉

OraQuick 頭子上的棉花用的是泰國的硝化棉

FDA認證有一個麻煩就是一旦選用 就不太容易更換 要更換還要重新認證好像

所以搞不定最後泰國動盪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泰國的硝化棉是很有名的

我知道東南亞都用他們的硝化棉

說到這產品還有一個八卦

以前飛彈越過寶島時候就有一個傳言說是不是要開火

有一個西安的人就說 不可能,因為他們的硝化棉沒上量 哈導彈好像用很多的

所以如果硝化棉的價格穩定 那麼戰爭的預期就極小 我意思是預期中的戰爭。

以前有過一個case是說德軍轟炸倫敦 結果派了很多間諜去驗證效果。

最後的分析是 轟炸的效果看倫敦土豆的價格 如果鐵路炸斷土豆就漲價。

市場的價格發現是最牛的功能。

不過市場的價格推演是另外一個模擬的東西 你可以推演各色但是是否正確卻只有結果知道。


最後貼兩張筆記。思考的碎片---20140101 <wbr>研究中的八卦思考的碎片---20140101 <wbr>研究中的八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03

元旦巨獻第五季—Orasure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epqm.html

元旦巨獻第五季—Orasure

Magic Johnson: OraQuick, The First At-Home HIV Test, Is 'AGame Changer'


公司有兩個唯一

 

唯一FDA 認證的HIV自檢測---OraQuick   http://www.oraquick.com/

唯一FDA認證的唾液收集器---DNAgenotek http://www.dnagenotek.com       



http://www.orasure.com/


市值3個多億刀

一家很小的公司 很有特色主攻唾液檢測。這是一種非創傷的檢測。非創檢測長期看未來方向。

在我看來兩個FDA各值3個億 也就是低估至少一倍。


分別來說下兩個產品

OraQuick    http://www.oraquick.com/----OraQuick艾滋病 自檢套件

10月份在美國特意去了CVS,看了OraQuick。好消息是真有鋪貨。壞消息是連藥劑師也不知道店舖裡已經有這貨而且更別說用途鳥,看來推廣還是不夠。

HIV的檢測和普通疾病檢測還是有很多不同點

這裡需要介紹下

1.HIV是傳染病 所以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所以大部分情況下 檢測可以做到免費 當然必須去公共醫療機構一般都是血檢

2.HIV有潛伏期 這很麻煩 檢測不出的而且潛伏期是傳播力最強的。

3.OraQuick的檢測有效率是92%附加也就是11個人會有一個漏檢。這很麻煩。

不過樂觀的看查兩次即可

4.OraQuick需要20分鐘等待時間 這很煎熬。。。

總體看OraQuick還是在消費者培育期 目前階段,更多是讓潛在消費者瞭解產品。元旦巨献第五季鈥擮rasure元旦巨献第五季鈥擮rasure


DNA genotek http://www.dnagenotek.com ---DNA的唾液收集器

這個是Orasure最近發展最快的部分。這公司是2011年53M收購的。

說來有趣最近7塊多跌下來也是因為這部分。

因為一個大客戶23andme被FDA叫停鳥

23andme幾乎所有的唾液收集器都是採購自DNA genotek的

這部分大概佔DNA genotek營收的20%

原來 DNA Genotek2014年上半年會擴張3倍產能 現在不知道如何?

公司方面reaffirm forecast其實也是有點excuse。

短期看23andme對公司有點影響

長期看著是小波折。

按照我知道的情況幾乎所有的醫療結構和研究機構都在採購他們的唾液收集器。

so DNA檢測才開始 目前這還是唯一一家FDA認證的

別無分店!

So 這就是壟斷哈。


最後還是說一句 元旦巨獻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策略 目標是30%

去年的DATE 有過一波大漲最後還是回歸平靜最終慘淡的10%超過一點而已。加上分紅大概12%。已經連續三年正收益不夠都是很慘淡。慚愧


附錄:http://checkhimout.ca/testing/about-hiv-stis/hiv/types-of-hiv-tests/

Types of Tests

Rapid (Point of Care): detects antibodies – three to fourweeks after infection, rapid result

Early (NAAT/RNA): detects virus ten to 12 days afterinfection, one-week result

Standard: detects antibodies three to four weeks after infection, one- weekresult

The Rapid HIV test is useful forroutine testing and/or if you don't want to wait several days forthe results. The Rapid HIV test detects HIV antibodies in theblood. Most guys (about 90%) will develop enough HIV antibodies tobe detected three to four weeks after infection. The Rapid HIV test gives you a result in a few minutes, eliminatingthe stress of waiting a week for results.  TheRapid test uses a blood specimen taken by poking your finger with alance and then drawing some of this blood into a fine plastictube.  The Rapid test is just as accurate as aStandard HIV test. If you test negative, then you do not requireany further tests. If you are positive, then you will need afurther blood test using a specimen that needs to be sent to alaboratory.

The Early HIV test is useful ifyou've had a recent risk incident (anal sex without a condom withsomeone whose status was different or unknown) or a known exposureto HIV. The Early test reduces the window period (the time you haveto wait before getting tested) to only ten to 12 days. The test isperformed on a blood specimen taken from your arm, just like aStandard test. The Early HIV test looks for the actual HIV virus,not antibodies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the virus. That means thetest can detect if you are infected when you are still in thewindow period of an antibody test.

The Standard HIV test can be usedfor routine testing or when the Rapid HIV test is not available.The Standard HIV test detects HIV antibodies in the blood. As withthe Rapid test, most guys (about 90%) will develop enough HIVantibodies to be detected three to four weeks after infection. Thebig difference is that it is done with blood drawn from a vein. Theblood is sent to a lab and you will have to wait up to five daysfor the result. If it is negative, then you don't require anyfurther tests. If the result is positive, you will need anothertest to confirm.

ABOUT THE 「WINDOW PERIOD」

From the moment the HIV virus enters the body, it takes time forthe immune system to develop enough HIV antibodies to be measurableby a Rapid or Standard HIV test. The period oftime required for the body to produce enough HIV antibodies tobecome detectable by a Rapid or Standard HIV test is called thewindow period. HIV tests currently administered inBritish Columbia have a window period that can last anywherebetween ten to 12 days (Early HIV test) and three months (Rapid andStandard tes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04

在美國看過三家店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7148722
在美國看過三家店 $卡貝爾拉斯(CAB)$ 人是真心多 $彭尼(JCP)$$百思買(BBY)$ 是真心沒人  不過東西bestbuy便宜我的筆記本那裡買的 好像500多刀 觸摸屏15「 預裝windows8 真心比國內便宜很多。回頭看股價 jcp關店正常 bby早晚也要關 今天節假日不好 跌20%特意來說下。不過CAB股價也沒漲。
下午和@scortt 聊天說到 $恆順醋業(SH600305)$ 其實十年前我用的醋大概2塊左右吧。20年前大概 2毛30年前估計2分到5分。
現在15 打折時候13
看股價恆順也確實這十年市值差不多有十倍 所以這個漲幅確實有很大合理性
差不多一股等於一瓶醋的價格 十年前如此 十年後也如此。
特意感慨下。
買入通脹股 總比買入通縮股舒服 所有IT 硬件股都是通縮的。無趣的很。除了intel還日子好過點 其他都屌絲鳥

回頭想10年前和百事的兄弟聊天 說國內當時兩個可樂競爭 一件的單價總在40附近
現在回頭一看 靠 還是40附近 無論是鋁管的小聽裝可樂還是大可樂 一個包裝總是40附近

看股價這十年可樂也就沒怎麼動過 是巧合還是規律?

還是百事的那個兄弟 前年和他聊過天 他負責水井坊外銷的 我問了下老外操盤酒業和國內的玩法最大區別是啥?
他說是老外對品牌的重視程度遠超過國內商家。

當時的感覺還不深 最近在研究流通領域的股票和@scortt 一起有這樣一個結論

渠道依賴度強的一定品牌弱。 品牌強的基本上對渠道依賴度低。

這個由點傳統文化中的店大欺客和 客大欺店的節奏

以前大昌行 代理很多汽車品牌 現在都被踢掉自己玩鳥

香港最有沒得案例是 強生的露得清 代理到自營的case 讓某個代碼 5年 上升十倍然後下跌十倍

各中曲折一言難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09

#八卦招股書# 夜店$Magnum(02080) Pune的碎片哥

來源: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7185856

#八卦招股書# 夜店$Magnum(02080)$這是記錄看完招股書的感覺 重點是結論和八卦 不追求細節的精確畢竟沒有精力逐字校對找出處夜店股 不值得投資 這是結論理由是1.生意如此好完全沒必要上市 仔細看卻發現風險極大30M一間的裝修成本 按照他的說法不超過6Q就收回投資。這生意是印鈔機完全不需要上市。但是這是時候這種類的公司上市一定有蹊蹺 這需要仔細看招股書話說這家公司的招股書還真算幹凈  幹凈與否其實你看完能感覺到的。公司的招股書是想主動讓你明白他們生意 還是僅僅告訴你 他們想讓你知道的東西這點上舉個例子 可以參考三本招股書 都是類似的服務業公司1.湘粵情 重點是展望(扯蛋哈)2.唐宮  這是徹底把底褲都脫掉了 甚至可以知道誰和誰是。。。關係。3.小南國 請了倒閉的貝爾斯登的人做總經理 那個招股書是能不告訴你都沒告訴你我覺得夜店股是非常主動的在脫底褲 基本上看完非常清楚的理解了這門生意。招股書中  可以看到這門生意有兩大致命點1.酒牌 這是政府發放且每年續牌在他們老闆過去的經歷中發生過因為政府收回酒牌直接導致店關門的哦人數限制話說聖誕節基本必吃罰款的節奏 人多 人不多沒法賺錢 人多了被警察吃罰款最後導致酒牌問題 so這類公司 都是這個硬傷 搞不定那天就出狀況 持有這類公司幾乎睡不著。2.經濟景氣度 非常敏感其中一家店08年幾百萬轉讓 09還是10年人家虧1.5M賣回公司。這節奏太詭異如果是真實情況那麼說明08年金融危機對這個行業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這是兩個我最不喜歡的地方。還有一個地方也不舒服就是按照細節你追究下 他們的業績這一年是下降的 如果沒有新開店 2014日子不會好過。就算有幾乎年中開店 上來半年我對他們的業績吃保守態度。所以幾乎可以確定 2014年年報不會好 他們是3.31日年度。綜上所述 是我覺得夜店股不值得投資的邏輯下面開始八卦八卦才是重點1.夜店的毛利80% 也就是基本進價4倍 哇塞貴死鳥2.烈酒這幾年比例下降 反而 香檳這幾年比例增加50% 看來烈性酒下滑的趨勢全世界節奏國內的高度酒估計也會下滑年輕人喜歡低度,口味變化是長期的 緩慢的 但是幾乎是不可逆的。這值得關註3.按照他們的透露的面積店租和可容納人數大概有幾個數字很有價值 5塊港幣/尺/天的租金  27尺/人和國內餐飲差不多 我記得 唐宮的數字是3還是4個平米一個人4.DJ是disco的要素其實就是一個潮字 cool 一個意思5.旺淡因素12月是最旺 聖誕節元旦258是最淡好像不是全天營業 一般週日到週二休息最旺是週五週六時間是12pm到3am最旺第一財經有篇寫夜店股的新聞是按照30天幫店家算的 算16萬一天好像 明顯是沒仔細看招股書 沒看到人家 週日到週二休息。我算大概25萬一天。對了寄存30塊一件小費也入賬 不過是員工平分 這有點沖銷售的意思哈6.人均其實人均不貴 400-500就這樣了。還有VIP卡這是custom loyal 玩法。這裡有一個算不算BUG的地方。就是持有vip卡的人可以帶朋友一起入場免門票 門票是100-450  VIP卡的費用是預存的消費扣款這樣的玩法會導致類似會頭這樣的。就是組織去夜店玩 門票減半哈。上海我知道一直有人組織這樣的夜店聚會 問夜店拿分成不過上海是夜總會玩法 不是夜店。7.保安外派的。請保安公司 不過我沒看到具體哪家 難道是14K?哈8音樂版權 三家付給香港音樂協會45萬 等於一家15萬還ok 我覺得他們用的大部分音樂應該不會涵蓋在音樂協會授權範圍內的。不過這也沒法。9人工2013年的人工增長非常快 沒看明白為毛?難道上市前加薪了?不懂10話事人是一對夫妻 老婆比老公年紀大四歲 這是啥節奏?哈有點好玩。大姐大的味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