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4之國企改革 ---解讀上海國資20條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2vn.html

2014之國企改革 ---解讀上海國資20條


  2013年12月17日上海在國內率先發表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俗稱20條。對此文件的解讀有助於預測和判斷未來上海國資改革的趨勢。這裡主要解讀和資產證券化相關的內容共三點。


1.國資改革是政治正確且提供容錯機制。

20條中的第一條就開宗明義 國資改革是政治正確是三中精神。

中國證券市場從來都是政策市和資金市 其中政策導向是決定最用。

所以第一條非常重要 對證券市場是正面影響。


全世界的官僚體制都是以不做錯為座右銘的無論中外。哪怕老外都這樣 只要不錯就能保住官僚的位置。


這次20條中的最後一條 容錯機制在我看來是20條中最大的亮點。

因為這改變了整個官僚系統的價值取向。



把第一條和第二十條結合一起解讀就成為國資改革是政治正確 鼓勵去實施如果錯了既往不咎。

這是真實意義上的鼓勵。改變「不做錯」的價值取向。

這可以解釋為push 而非pull 。一個政策push的話是很容易成功的。


2.國企三分法


20條中的第九條創造性的指出

1.競爭類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兼顧社會效益,努力成 為國際國內行業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企業;


2.功能類企業,以完成戰略任務或政府重大專項任務為主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


3.公共服務類企業,以確保城市正常運行和穩定,實現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引入社會評價


這一分類中1.3是毫無爭議。2是比較上海特色,盡在不言中。


結闔第十二條

完善市管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薪酬體系,符合條件的競爭類企業實施股權、現金兩種類型的中長期激勵,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企業完成重大任務後,經考核配套實施專項獎勵


這個對1類企業是極大利好。等於是在國資改革同時配套股權激勵機制。這對證券市場利好無疑是雙重的。 存在資產注入配套 股權激勵協同實施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 請告訴我上海58家國企中誰是1類

用@trustno1 的話說 這已經是攤開牌和你打鳥。


3.分紅可期

第八條中寫到」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到2020年不低於百分之三十「

這點對於資本市場的意義在於,國企要分紅鳥,上交現金=國企分紅 畢竟同股同酬。這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這次國資改革就是先國資股權所有制的改革 其次股權激勵 最後國企利潤分紅

這樣的三重利好我看牛市可期。


以上三點是我對20條的解讀。

其他部分其實還有一些小細節 包括董事長一肩挑,包括三個等同於(這和上市公司關係不大)等等


至於這次上海國資改革誰是第一炮誰是第一批 且聽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10

思考的碎片---20140208 思考題之我的答案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700.html

思考的碎片---20140208 思考題之我的答案


昨天下午在麥當勞吃了一個套餐15還是16塊。一隻漢堡一包薯條一杯可樂。

突然就想到一個問題,不說25年吧只說這十年來麥當勞和肯德基套餐的價格看來是下降的。

而包括盒飯在內的中式快餐幾乎都是漲價的這是為什麼?


於是我在雪球發了一個推 思考題。。。

我自己的直覺是是否因為人的價格高鳥物的價格便宜了。

其實我並沒有答案。

感謝很多朋友的回答 讓我深受啟發。


基本上現在我有了我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主要原因是競爭。其他部分或者說是小因素或者說是間接的因素。


我說下我的思路,我詳細就不一一考據 只是從個人消費感知的角度寫以下。


15塊套餐的來源和現狀

15塊套餐最開始是麥當勞發表的。而且當時只有午餐 是11點到2點

我記得有一次去超過2點沒法只能買大麥克套餐30多。而且清楚記得店員在換招牌而且說因為收銀機緣故沒法賣給我15塊套餐


然後KFC跟進15塊 只是把薯條改成土豆泥還是啥的


然後麥當勞跟進了晚餐也推15塊套餐


KFC跟進


最後麥當勞推全天15塊套餐


KFC跟進


大概是這樣一個進程。

現狀呢?比如機場 火車站 上海的豫園你在麥當勞是沒法看到15塊套餐的因為那些地方是店大欺客愛來不來,而且單品價格也超過市內其他店。


從以上的進程和現狀看,15塊套餐更多是因為競爭導致的,缺少競爭的機場等地保持原價。


很多朋友其他的答案我覺得更多是為何發生競爭或者從成本角度考慮。


1.現在的思考絕對是從需求出發幾乎不考慮成本的。昨天和太太討論這漢堡薯條可樂變動成本不超過5塊。所以一切都是考慮銷量考慮需求。賣30還是15無關乎成本。


2麥當勞在國內是行業老二是挑戰者地位 所以他是競爭發起者。主動的價格戰。

這些包含了所為市場份額在內所有問題。包括和其他中式快餐的競爭。和KFC的競爭。




3.15塊價格很接近出租車起步費

前幾天去Burger King 好像也有15塊套餐 這變成標竿鳥。


所以接下來的這幾家的競爭更多會發生在產品的創新上

現在麥當勞新推的不少品種 無論速度還是口味我覺得都在接近和超過肯德基。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謝謝參與討論的各位我就不一一點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29

思考的碎片--20140209 降維攻擊及思考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87g.html

思考的碎片--20140209 降維攻擊及思考


降維攻擊和迭代都是我從@linan 那裡聽來的:)

前天在雪球的TMT投資交流群裡聊起這個話題。這裡做下歸納和小結。


降維攻擊 copy 百科的定義:

  降維攻擊,顧名思義,首先要降維。大概來講我們的世界是個四維的世界,3維表示立體,外加一維的時間,3維世界能看到2維世界,但2維世界卻看不到3維世界,但是3維世界的生物是無法生活在2維世界的。當採用2維世界的生物生存方式,向3維世界發生攻擊時,我們就叫它為降維攻擊。


具體舉例也簡單


八國聯軍才幾千人打敗僧格林沁的幾萬人就是熱兵器時代 降維攻擊 冷兵器時代


原子彈在廣島長崎就是熱核時代 降維攻擊熱兵器時代。


具體到在商業上的應用這是本文重點


1. 中國的現狀下

私企>民企>=獨資外企>合資>股份制>國企

這是效率的排序(同等競爭條件下)

向下的競爭都幾乎是降維攻擊

這就很容易解釋說著預測和接受 加多寶和廣藥的競爭。

也很容易解釋富士康VS富士康供應商的競爭 (參考2.5%扣率)


2.IT行業


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通訊


這三個分別是

Apple  Blackberry Nokia


Apple最優的買入點應該是iTune 發表的那天 有興趣的可以去復盤。

apple 是移動互聯網 iphone

Blackberry 是互聯網=郵件

Nokia是通訊 電話短消息

這個也很容易預測和解釋現狀。Blackberry不融入移動互聯網只注重郵件那麼必死無疑。


3.電商

複雜些

Amazon和JD都是賺投資者錢補貼消費者

這玩法就是給資本市場畫蛋糕 永遠美麗的遠景和永遠沒法賺錢的現實。

Amazon玩的更優秀一些。


這也使對依賴電商賺錢的傳統模式的降維攻擊。資本市場的收益幹掉幸苦的批零利潤。

詳細參考閻焱對JD的評論


前段時間買電視機

對比過蘇寧 jd 易迅


蘇寧依舊是差別型號模式。還在批零利潤 紅海藍海

JD 春節漲價50塊 一不小心就中計

易迅 除了送貨不怎麼樣其他都不錯。


蘇寧還不是互聯網思維

jd已經是在利用品牌溢價這本身對品牌也是傷害 本來我是不問理由直接下單jd的現在都要防一手。

易迅更接地氣點會趕上來的。送貨不是大問題。個人看法。


其他部分 包括微信的流行也是降維攻擊。基因藥物也是降維攻擊。電動車可能也是降維攻擊

降維攻擊和互聯網思維還是有差異以後慢慢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87

2014之國資改革---沙盤推演誰是上海第一股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7651746
2014之國資改革---沙盤推演誰是上海第一股
本文不涉及具體代碼 只是給上海國資改革第一股畫一個肖像。這裡我一一推演

1.國資改革而非國企改革

國資改革和國企改革是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就完全變了。是資本成本的改革外加 企業話事權的改革。

所以大概會有兩個階段

1.Asset的差價(資產注入)

2.效率提升(管理層佔有公司資產後混合所有制 降維攻擊 股份制)

asset的差價是一次性的。比如隱蔽資產

效率提高是長期的 短看半年(@trustno1 說的 費用市值化導致的 費用下降導致利潤上升)

長期看三五年(最典型例子是04年附近的宇通MBO後的效率替身)

2.第一股是政治不是經濟。

上海20條 是模板是全國第一份成文發表的國資改革文件。

這體現上海的改革決心。

月初上海的國資委亦然走馬換將

臨陣磨槍不快也亮 用我口語化的說法是 帥哥 已經赤膊上陣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目前各地的國資改革都在盯著上海 比如上海的國企三分法已經得到各地的認同

競爭性 功能性 公益性。

這非常的中國特色 我覺得算上海的創新也是旗開得勝。接下來就看具體行動鳥。

國資改革中國資委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國資的重新定價 不出意外國資改革的方案都要國資委審批通過。

這和05年的股權分置還有差別 當時只要流通股股東同意即可。這票 必須國資委同意。

3.何為第一股的成功?

用常識猜測下。

就是 各方滿意 無非是 輿論和股民滿意 國資自己滿意。

那麼KPI是啥? 初期的應該是 國資委批准後 股價大漲。直接保值增值。

其次後期應該是兩點股價穩步上漲 然後分紅持續。

4.沙盤推演的結論

根據以上123的判斷為基礎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A.2月底3月初會有 第一批或者第一股停牌。

類似05年股權分置改革的關進去。

因為國資改革按照現在的路徑都是集團做方案 報國資委審批

那麼草案出來到審批結束這段時間必須停牌。

B.前期漲幅大的股票應該不會是第一股或者第一批。

因為這是政治問題 不許吃相太難看。

其實

最近坊間其實傳聞很多

比如 某會話事人被老領導叫過去踢屁股。搞不定ipo回去陪老婆買理財產品算鳥。

比如 某副被11郎叫去說 怎麼不給我面子啊 2000都破鳥 破壞大好局面。。。

so這些坊間傳聞真假難辨但是都折射出一個事情 吃相不許難看

這裡的漲幅過大我心目中的尺度是一倍以上+傳聞出來後漲幅最大的。

也就是現在熱門的傳聞股最後不會是第一股或者第一批通過國資委審批的。

國資委沒必要授人以柄 漲幅大的讓他們停幾個月牌要麼要麼發回重新申報 這幾乎是必然的。(昌九事件重演幾乎必然)

這裡重點指出 這裡只討論第一股

以後的事情 漲多了吃相難看了 也不妨 只要皆大歡喜即可。輿論會放鬆跟蹤的 熱點 多了就不是熱點鳥。

C 速度會加快

年前的傳聞是三月底會有人出方案

我相信市場的熱度升溫會有反身性  熱度上身加速方案起草。誰都想搶首功一件 改革急先鋒。

第一個發表草案時政治資本哦

所以不出意外2月底3月初會有 第一支或者第一批股票被關進去 停牌。

以上就是我的沙盤推演

兩個月內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29

標題思考的碎片---20140223 中石化的看點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fvg.html
中石化看點 
週末看了不少對中石化改革的觀點。算盤打的劈啪響 都是會計出生。
我不懂會計
說下我的看法中石化是三個看點
1.隱蔽資產重估
加油站原本是低估的現在30%賣出來就是隱蔽資產陽光化。這個過程最後會體現到資產負債表上。 所以馬上大漲這是最直接的看點
2.效率提高
加油站賣掉股份後 從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資產轉變成混合所有制 等於這個過程後 產權更明晰。那麼按照交易成本的原理 必定效率會提高就是加油站的收益會提高。
這個在完成30%轉讓後必然會體現到資產負載表 換句話說 另外的70%必然會提升ROE
3. 其他隱蔽資產重估的可能性
加油站不過是他眾多資產的一部分。只要可以賣 開一個好頭 必然逐步推向市場。
​這是啥概念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99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燕青視窗讀後感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jco.html
第一財經日報的的燕青視窗是我一直喜歡的欄目 屬於需要精讀的。
這期是專訪IMF副總裁
因為涉及中國問題 讀得特別仔細 記錄下 有感

1.三中的評價是很正面 改革難點也看的清楚
特別提到所謂改革難題

利普頓: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改革難題」(Conundrums)。如果改革要獲得成功,政府就必須領導它,因此政府必須變得強大,要先上前一步引導改革,之後才能退出並交棒於市場。政府著手執行改革,必須要採取強有力措施,因為許多改變都是巨大的,涉及到艱難的政治選擇,過程中需要權衡強大的利益集團,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各省市地方政府,又或是中央政府,政府都需要更加強勢地推動改革。但如果這些改變能夠按照三中全會的路線順利執行,就能優化政府治理、形成良性競爭、打造更為可靠的市場機制。隨著時間推移,私營部門的力量也能得以釋放,逐漸成為轉型、發展、收入增長的強大驅動力。」

這是非常圓滑的回答但是可以看到 對三中的路線是肯定的 但是對改革難度有清晰認識。和我的觀點一致這是政治改革。會觸動靈魂。
這裡最重要的是看到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2.對技術官僚的評價證明
「我有機會與樓繼偉部長(財政部部長)就財政改革計劃的三個具體方面進行了詳細交流,他的一些想法非常耐人尋味」
耐人尋味是啥子東西,我從上下文的語境中判斷應該是接近激烈的改革措施和市場化路徑。

3.對債務的看法
和我的看法基本一致
無非三點
1.不是問題且可控
2.存量no problem 害怕增量
3.地方財政的來源需要轉換
這基本是老生常談。也說明大家看法一致所有人都知道問題在哪裡 就是如何實施如何觸動既得利益。
4.影子銀行 他的角度是利率自由化的方向很有意思。
以下是全文。

專訪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中國需建立「快速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作者 楊燕青 嚴婷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 2014-02-28 05:41

字號 

將本文分享至: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

思考的碎片--20140301 <wbr>燕青视窗读后感中國現在最重要的目標在於建立一個既快速又可持續的增長模式。這與單純的快速增長不同,只求速度會產生一些負面結果,比如污染環境、經濟失衡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如何改變中國的未來?中國激增的地方債務有多危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與治理提案遭最大股東美國否決,改革生效將再待何日?

針對上述問題,不久前,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David Lipton)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財經和《第一財經日報》的聯合專訪。

利普頓認為,對於中國而言,目前最重要的目標在於建立一個「既快速又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成果將有助於建立這一模式,並為中國發展注入了核心潛力。

談到債務問題,利普頓表示,中國債務規模增速過快,儘管目前尚不構成威脅,但應當採取改革措施將其置於可控範圍之內。而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借貸資金的用途,他建議地方政府應該更加智慧和高效地運用資金,避免過度投資。

2010年12月,IMF批准了新一輪的治理改革方案,一旦生效,中國的份額將超越德國、法國和英國,躍升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份額國。但佔據17%投票權的美國今年1月否決了IMF的改革方案,令這項改革的生效再次顯得遙遙無期。

「我們對美國還未能批准改革而感到失望。」利普頓說,「美國政府已向我們表明,他們會繼續努力推動法案盡快通過,最終將落實這項改革。」

三中全會注入「核心潛能」

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目前正在積極推動「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改革藍圖,你對三中全會的成果整體印象如何?在你看來,哪些信息最為關鍵?

利普頓:對於中國而言,現在最重要的目標在於建立一個既快速又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我認為這與單純的快速增長不同,只求速度會產生一些負面結果,比如污染環境、經濟失衡等。我認為三中全會成果包含了多個方面的內容,若能夠落實這些改革措施,能夠幫助中國建立既快速又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在需求方面,將資源從投資、出口轉向提高家庭收入和消費;在供給方面,建立更可靠的市場價格機制,這主要依靠促進生產率,讓生產率成為擴大社會供給的驅動力。我認為三中全會為中國發展注入了核心潛力。這將是中國的巨大飛躍。三中全會決議有許多細節,需要時間去觀察政府如何執行。

日報:你對哪一項改革議程印象最深?財政、金融、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其他?

利普頓:我認為三中全會的一大優點就在於其非常全面,涵蓋了廣泛議題。但是領導層也確定了一些優先改革方向。一個就是財政改革,我們都相信這相當重要。這次來到北京,我有機會與樓繼偉部長(財政部部長)就財政改革計劃的三個具體方面進行了詳細交流,他的一些想法非常耐人尋味。此外,正如我們一直指出的那樣,現行的金融市場存在一些風險,需要改革和市場化,同時改進金融市場監管,這些都可以讓市場變得更安全、更具活力。

日報:在一些西方評論家看來,三中全會強調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但同時也強調國有企業和政府的作用,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利普頓: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改革難題」(Conundrums)。如果改革要獲得成功,政府就必須領導它,因此政府必須變得強大,要先上前一步引導改革,之後才能退出並交棒於市場。政府著手執行改革,必須要採取強有力措施,因為許多改變都是巨大的,涉及到艱難的政治選擇,過程中需要權衡強大的利益集團,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各省市地方政府,又或是中央政府,政府都需要更加強勢地推動改革。但如果這些改變能夠按照三中全會的路線順利執行,就能優化政府治理、形成良性競爭、打造更為可靠的市場機制。隨著時間推移,私營部門的力量也能得以釋放,逐漸成為轉型、發展、收入增長的強大驅動力。

債務問題關鍵在資金用途

日報:中國國家審計署的統計顯示,包括實際債務和或有債務在內,2012年中國債務總額佔GDP比重接近40%。而IMF在去年的第四條款磋商中,估算中國的增擴版(augmented)債務比率達45%,你如何解讀這兩種不同結果?

利普頓:從大背景來看,包括地方債務在內的中國債務總額增長十分迅速,可能成為未來隱患,因此需要加以控制。但無論根據哪種算法,中國債務目前並不是問題。中國不僅有債務,同樣也有許多資產,包括實體資產、國有企業所有權、外匯儲備等,完全足以處理現有債務存量,但關鍵是不能讓債務不斷擴大以致失控。

至於你提到的數字方面的不同,這可能是由國家審計署和IMF的計量方法有所不同,我們的方法可稱為「自上而下」的估算,其特點是高度概括。而國家審計署有數萬人,自下而上去進行統計,深入地方政府,這樣可以比我們關注到更多細節。儘管如此,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雙方的數據很接近。儘管數據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即債務增速過快,儘管目前尚不構成威脅,但應當採取改革措施將其置於可控範圍之內。

日報:風險可能不在信用風險上,而在於流動性風險?

利普頓:我認為問題並不在於債務本身,而在於借貸資金的用途。中國一直用很大一部分的國民收入進行投資,以獲得更快速的發展,其中一些投資很有價值,但你不能永遠拿大半國民收入進行投資,因為一些地方的投資可能是不明智的,或者並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很明顯,中國需要更多投資,比如城市要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醫療教育體系,等等,但鑑於資源具有稀缺性,因此節流乃重中之重。地方政府應該更加智慧和高效地運用資金,並且有節制地投資,避免過度投資,尤其是不要將資金浪費在不值得的項目上。

日報:在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方面,市政債券和房產稅是好渠道?

利普頓:這個問題十分有趣。我認為更好的政府治理將帶來更高效的決策。你提到了改善治理的一些決定因素。目前,地方政府尚未有屬於自己的收入從而決定如何支配,他們只能向外舉債用於投資。因此,改變稅收系統可以讓整個體系更加合理。如果中央政府徵稅用於支持社會保障系統,而地方政府徵收房產稅以支持地方投資項目,這就是更為合理的方式。這能將財權和事權在中央及地方進行更合理配置,這也在三中全會和財政部的計劃之中。

此外,地方政府應該讓舉債更加透明化,使當地人民也能清楚瞭解繳納稅款的用途,財政部正計劃落實一項制度,若要發行市政債券,需要滿足某些條件,如公開地方政府預算、投資計劃和舉債規模,才能滿足發債資格。我認為這是引導中國改善治理、加強政府支出效率的關鍵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08

思考的碎片---20140228 中石化 的 checkpoint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ii7.html

思考的碎片---20140228 中石化 的 checkpoint


中石化是#2014之國資改革#第一股

參與改革 支持改革 融入改革 享受改革紅利 這是當下投資人的第一要務

參與的同時也必須對這次國資改革的艱巨性和難度 做出考量


從時間角度考量,2013年11月三中 12月中才有上海國資20條(詳見我的解讀)2014年2月才有了所謂國資改革第一股對照2005年股權分置 這個節奏慢三倍以上。

2013年12月的上海國資改革 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一個季度上海的國資第一股亦然沒有誕生中間的曲折相信只有內部人士才能知道

此次中國石化的改革 也算半個突發事件 @trustno1 考證過 這是在最大限度利用董事會權限某種程度上是超越國資委和某些職能部門權限的行為。我甚至認為這是長老欽點。力推國資改革

同時在第二天中石化下跌以後 傅總特意在下午兩點召開媒體見面會 接待媒體 力挺改革 解釋疑惑 傅總是付部還是正部級幹部應該是第一次邀請媒體吧 通俗的說這是赤膊上陣強推改革為國資改革開創良好媒體輿論環境。這個反面體現的是改革阻力和不確定性。

所以 支持改革的同時為了對自己負責也應該建立一個check list 和checkpoint


1.輿論媒體新聞的跟蹤

國資改革是摸石頭過河 目前只有框架 沒有先例 中國是山寨之國 只要有樣板各位學習的速度和效率世界第一而且好像沒人幹說第二。

這樣的國度裡 第一的難度極大 而且會有波折 就是 Soros的反身性 即是中石化股價的第一個悖論:

股價下跌,那麼傅總的改革方案會更激進 因為改革的成功與否一個最重要標誌是股價走勢。

股價上漲,那麼傅總覺得現在的改革方案已經被大家接受 內部阻力不小 自然沒必要對內施加更大壓力。

所以考慮這個悖論 需要時刻關注新聞媒體


2.細則

按照我的標準 中石化目前的國資改革 稱不上國資改革,因為出讓30% 但是誰是受讓方呢?我的標準是管理層至少持有5%以上股份才算國資改革不然最多算國企改革,國企改革 執行了N年 效果如何?

所以 細則未出以前還有很多波折 細則決定成功的可能性


這裡我提醒各位 需要做一個預案

預案 一般分兩部分

股價部分

對應的是方案力度

方案力度最大的話可以容忍到最高股價


具體是個人自由裁量


我這裡只說我對方案力度的判斷


分5擋 3分算及格


1.那麼管理層佔比是最重要因素 如果30%全部是管理層持股 那麼毋庸置疑 這是滿分。

2.部分是業績考核部分

3.冗餘員工處理部分

這是我關注細則的三原則


這是第二個check point


3.細則出來後到第一家加油站改革曝光


細則和執行還是有很大空間 上海都是三個月以上沒出國資改革第一家。中石化雖然小 但是也起碼是月為單位

這個現在我也沒啥概念 先算一個checkpoint 估計最早也要6月份


4.中石化Q2報表

Q1 最早4月份 應該無法在報表中體現 改革紅利

那麼Q2的半年報多少會體現端倪 改革最後給中石化多少利益?

這是一個重要的checkpoint 我的預判是Q1 不好 Q2是部分轉好 效益顯著 改革紅利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 中國石化 checkpoi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09

思考的碎片--20130302你懂的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jxs.html
最來思路如泉湧 提筆記下
因緣際會,重拾當年企鵝 玩起群,這應是首次玩群 500人群分分鐘爆滿。
且群內 交流頻繁 思想碰撞 火花四濺  感謝雪球 感謝企鵝 感謝群主

1.改革和背書傅玉成
改革
群裡日夜討論的是國資改革,毫無疑問目前最確定的標的一定是中國石化。
今天中午的新聞13頻道 採訪兩會新聞中, 我又發現了亮點。
話說這是一個頗長的兩會新聞。
首先是人大代表到京的新聞,新聞順序的安排頗為巧妙
   1.鐵路 鏡頭獻給鐵路列車 然後給到主持人最後是採訪 人大代表。
可別小看這個安排,內中玄機無數(當然你也可以解讀為陰謀論) 
首先採訪的兩個委員都是民族服裝的女性委員 讓人第一反應是昆明
  2.高鐵
   3.飛機

123 分別代表各自到達方式。
如果我沒記錯 應該總共採訪6-7位委員 
回顧他們所有的講話 都是緊扣一個主題「改革」

你懂的。

背書傅玉成
人大代表過後是採訪政協。
會議顯示採訪委員 和一些相關的改進重點是電子化 和節儉。
期後是開圓桌會議 第一個鏡頭自然是 主持會議的最高領導 
重點來了
第二個鏡頭給的就是傅玉成 談柴油車的污染是普通車的20倍。。。
這個鏡頭 可能是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 
但是我依然解讀為背書傅玉成的中石化國資改革

你懂的.


2.人民幣貶值
各種解讀不少,這裡寫下我的思考 已被日後驗證.
人類歷史上 任何一次對資產的單向預期最後都是泡沫
沒有一次例外
無論是鬱金香還是互聯網抑或是美國房地產
沒有一次例外.

所以這次人民幣的貶值 我的解讀更多是央行的插手改變人民幣這個資產的預期.
這個歷史背景是央行的外匯存底已經太多.這點上無論樓部長還是周老闆都在很多場合下發表過看法.

同時這也算是央行市場化的第一步.
央行的匯率和利率都在準備roadmap走向市場化 
市場化的言外之意就是波動化,在中國特殊語境下這是可控制的波動 
所以這次的干預就是改變這個單向升值的預期,改變外來資金的壓力.
這裡多說一句,我周圍做外貿的,我沒見一個賺錢的 這有點誇張我想說的是沒見一個日子好過的.反而是互聯網的一個比一個錢多.一個比一個年輕.
所以很難想像在這個勞動力價格日趨上漲的情況下每個月的外貿和外匯存底依然流入.
這部分裡多少是所謂hot money有人認為money是沒有屬性的.這當然沒錯,但是現實生活中只是把流動性特別好的資金或者對價格波動特別敏感的資金稱之為hot money這不過是一個中性的稱呼. 我並不認為hot money是錯的髒的.我認為money和money之間是無差異的.方便起見 稱之為hotmoney

基於這個看法 我認為 人民幣的波動還會持續在可見的未來還是會升值 最終破6 應該毫無疑問(基於我對國資改革的信心)但是我判斷2014年破6是不可能的.(說的那麼肯定我心裡也有點慌 原來想寫小概率事件但是那樣過分圓滑的表示有意義嗎?最後不都成了股評家 震盪上行? 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做一個判斷 不能破6)

以上就是我對 匯率的看法


3.上海國資改革20條
早前我在博客和雪球都寫過上海國資改革20條的解讀.
感謝群裡的@天真自然 這個國企的官僚讀八股確實比我厲害.
這點是他的發現 19條的最後一句非常精彩"逐步落實國有企業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政策。"
言外之意是....

你懂的
 
(十九)完善各類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落實國有企業自主分配權。鼓勵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示範區外的國有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參照實施。創新優化國有創投企業評估管理方式。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企業予以職工培訓稅收優惠。探索建立符合上海特點,特許經營、定價機制與政府財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產品管理體系。完善土地資產管理的配套政策,研究以國有劃撥土地採用國家作價入股的方式支持企業發展,探索企業參與土地二次開發利益分配的機制。逐步落實國有企業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政策。"

4.今天晚上會在群裡 劇透 "為何漲停板敢死隊 在中國股市的存在壯大是合理的,"會給出一個我的詮釋.
對錯 過幾天有時間寫出來請大家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91

思考的碎片--20140306 違約的沙盤推演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m1z.html
既然是推演,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 過程和結果都會有瑕疵。
但是重點不是這些 重點是思考過程



今後的發展會如何這裡推演一下
 去年海龍 傳聞違約
1月 中誠信託 軟違約
3月 超日違約 

路線圖是
國企 政府保底
民企 銀行保底(軟違約)
民企 利息違約
這是一個遞進關係
未來是民企全違約 國企利息違約 國企違約 平台公司利息違約 平台公司 違約。
每個階段應該一個季度這樣 如果沒有遞進那麼基本就是見底。

利率的影響
現在的理財產品 信託產品 都沒有包含風險溢價
隱含是保本的
未來有違約可能那麼發行利率會提高
低了發不出去
同時會產生類似美國的債券保險機構 MBIA之類的 我記得他們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市政債的保險 一部分是企業債
其他部分 中介機構和信託可能也會有壓力。

因為有違約 自然會誕生利率的價格發現機制
比如信用評級的需求高了 也權威了。
比如好公司和壞公司的利率會出差異。
甚至票據市場的利率可能也會影響

價格發現機制是非常牛B的。會自我調節。
這就是市場的魅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92

思考的碎片---20140320 370和投資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u6j.html
馬航MH370 失聯事件一直吸引著眼球。
這裡討論兩點 信源質量 和信息處理

1.信源質量
失聯是大飛機 所以信息來源和其他事件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為飛機所有者是馬航,參與調查的都是官方 包括艦船和飛機 都是official的
所以新聞來源 正規渠道佔明顯優勢。

自媒體 小媒體 基本可以忽略 100%是空穴來風或者疑神疑鬼。因為他們沒可能拿到獨家消息 他們一不是馬航內幕人士二又沒有軍方搜索背景 所以信源一定有問題。

事件發展第二天我就開始只關注CNN的消息。

反之我們可以對比下本拉登被刺案件
證實消息是來自某參議院副官的twitter
事後有人查twitter 發現確實有某個 巴基斯坦當地人發twitter 抱怨 半夜有大噪音和槍聲。
但是無法判斷目的和原因
這類事件的真相 其實就是用零碎信息拼圖。信息來源可能多樣 多方面 但是必須屬地 原則為主

比如必須巴基斯坦當地 其次是美軍或者美國政府高層 邊緣人物之類

這兩個信息源組合在一起容易拼圖。

2。信息處理

馬航事件 信源少 且不透明

那麼一般人的態度就應該是等待。
然後唯一可以關注的是某些專業航空人事的分析

因為這是基於經驗 用少量低質量信源 拼圖的能力 這必須給予專業背景也就是必須是業內資深專家
BBC 路透好像分別從專家那裡套取或者發掘出很多信息並且成功首發。
任何愛好者的言論基本可以忽略
這過程中很多聳人聽聞的帖子基本都是愛好者的胡思亂想 

其實以上兩點
信源和信息處理 的原則可以用在投資上

信息少就需要專業和經驗判斷

反之 沒有經驗就需要積累更多的可靠信源拼圖。
兩者必居其一

不然如何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