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概念股失宠? 新交所紧急辟谣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2/xNMDAwMDE3MTMxNQ.html


最近,新加坡交易所不少中国概念股品感到丝丝“苦涩”。

嵘燊集团债券违约、中国印染退市、仁恒置地被剔除出 Straits Times指数……新交所一度备受追捧的中国概念股,似乎“失宠”。

“要说没有负面影响,我肯定说假话。但总体而言,中国 概念股在新交所依然受到欢迎。”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罗怡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中国概念股热力不减,比如,近期一家市值达5-6亿新 元的福建食品制造企业、一家市值达15-20亿新元的国内造船企业即将登陆新交所,上半年至少还会有2-3家市值在10亿新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在新交所挂 牌。

平均市盈率12-14倍

2月底,在新加坡上市的嵘燊集团宣布,其2012年到期的、在新加 坡交易所销售的1.46亿美元债券将“无法按时偿还”,理由竟是中国外汇管理局(SAFE)拒绝批准将公司资金汇往国外偿还债务。

数日后, 中国印染黯然退市,主要原因是其国内的母公司浙江江龙控股集团已在当地绍兴县政府的推动下,开始破产重组。

3月17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表 示,基于市值跌幅过大,中国房地产企业仁恒置地将被从Straits Times指数中除名。另一只硕果仅存的Straits Times指数中国概念股中国远洋(新加坡)似乎面临被剔除的风险,近期其市值在Straits Times指数30家成分股中排名倒数第一。

“每 个交易所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罗怡德对此解释说。他不认为这将引发中国概念股在新交所的集体“沉沦”。

不过,新加坡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财 务问题的担忧依旧深重。自2008年11月起,富时海峡中国指数的跌幅整整高出新加坡海峡指数近30%。新交所中国概念股总体成交量偏低,市盈率不高的情 况突出。

淡马锡集团全资控股的祥峰投资管理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郑俊聪对此解释说:“每家交易所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新加坡,造船、水处理、先进 制造业等行业市盈率并不低于其他证券交易所。”

罗怡德相信“中资概念股在新交所失宠是资本市场的误解”。此前新加坡交易所专门做过一次调 查,发现市值在2亿新元以上的中国概念股,其成交量与市盈率并不比港交所等亚洲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资股低。“当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平均市盈率在 12-14倍之间,年换手率基本在150%左右。次贷危机后,能有这样的表现,说明新加坡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还是相当认可的。”

在罗怡德 看来,误解的部分原因在于新加坡偏高的汇率。目前新元汇率大约是港币的5倍,导致在同等市场估值下,新加坡上市公司对应的股价要比港交所低80%左右,容 易出现1新元以下的“仙股”,而按照国际投资惯例,股价1元以下、规模偏小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成交不活跃、市盈率偏低的困境。

信心重振进行时

中国概念股面临“失宠”,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仅去年下半年,3家在 新交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纷纷选择两地挂牌。

转变始于中国旺旺的“转会”。一位新加坡投资基金负责人透露,中国旺旺转投港交所的原因,是因为 中国旺旺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但在新交所只能拿到15倍的市盈率,而业绩相差几无的康师傅在港交所的市盈率却高达约40倍。

“我们通过 调查却发现,一些转到其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只有在上市初期股价和市盈率超过在新交所上市,后来它们股价与市盈率将与新交所相当接近。”罗怡德强调说。3 月初,中国心连心化肥公司在新交所的股价甚至比港交所的略高。去年12月,这家公司以介绍形式登陆港交所。

去年,新交所上市公司再融资额度 达到约160亿美元,在亚州证券交易所排名前列。“新交所再融资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上市公司更倾向通过在新交所增发股票再融资,而不是依赖两地上市。毕竟 后者要准备两份财务报表,并遵守不同交易所的监管规则,财务风险控制成本会提高。”上述新加坡投资基金负责人表示。

3月初,有消息称新加坡 证交所计划未来几个月引进亚洲公司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交易。首批引入交易的将包括网易、盛大网络和百度等公司的ADR,无锡尚德、携程、中国铝业和 如家也在准备开放交易之列。

罗怡德对此表示:“这将由基金管理公司牵头引进相关金融投资品种,只要符合新交所的监管规则,新交所不会刻意阻 止金融创新品种登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43

新交所訴中概股波折 天宇化纖否認收到傳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0/5ONDA3XzM5NDk5OQ.html

「天宇化纖目前尚未接到新加坡高等法院傳票,這意味著是否會在1月16日進行聽審仍尚存不確定性。」1月10日,天宇化纖(CSCF:SP)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

上述人士斷然否認了新加坡交易所相關公告。

早在1月6日,新交所發佈公告,宣佈將天宇化纖告上法庭,強制該公司聽從指令委任特別審計師進行財務調查;另有消息稱,新加坡高等法院已經定下本月16日聽審。

「由於新交所的公告僅作為信息披露,不具有正式法律效應,在沒收到正式法律文件前,公司都可以對該法律訴訟事件表示不知情。包括具體訴訟事件,聽審時間、原告情況等等,所以能否在16日進行聽審尚存不確定性。」上述天宇化纖人士表示。

但截至發稿,新交所方面仍未就上述信息對記者做出回應。

管得嚴還是管得寬?

在新交所上市的中概股被稱為「龍籌股」,但在中國龍年來臨之際,這些公司正集體面臨一場危機。

「龍籌股公司由於主營業務與股票上市市場分屬兩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性及滯後性,這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一旦這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存在一定瑕疵,相比於本國上市公司,海外投資者對它們懷疑程度勢必更高。」投中集團分析師王甲表示。

王甲認為,本次天宇化纖與新交所矛盾不斷升級背後,實際上是雙方溝通不夠及時、徹底;而兩地文化上的差異也無形加大溝通成本,這也是中概股普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近年來,針對頻頻爆發的中概股財務造假醜聞,新交所已經明顯加強了對中國內地公司的監管力度。2011年9月29日,新交所修訂了上市公司治理和財務信息披露,其中特別對審計機構資質提出要求:必須經過本土或國際機構認可。

但監管的日趨嚴格卻成為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天宇化纖在其公告中抱怨:「新交所的有些要求公司認為是極不合理的,而且新交所職員的言行似乎對於天宇公司存在不合理的偏見和鄙視。」

該公司1月6日發佈的公告中舉例,公司不僅每個季度都按照新交所要求公告相應財務報告,甚至有時交易所要求提供機密性證明文件,公司也都儘可能滿足。

除此之外,天宇化纖亦不滿新交所對公司經營事項方面的過度糾結。

在新交所要求重新審計的3件歷史事件上,天宇化纖認為此前已經進行多次解釋,基本上以透明的方式予以妥善解決,但對方仍堅持要求公司特派審計師。

其中,對於新交所執意要求公司首席執行官自掏腰包買回土地一事,天宇化纖甚至在公告中直言:「放棄收購福建土地也許是當前最適宜的解決方案,希望新交所不要再因商業運營的議題和公司僵持,以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

天 宇化纖對其拒絕特派審計機構這一舉措如此解釋,特別審計師在中國境內公眾形象並不受歡迎:許多特別審計師會以發現更多問題為理由要求調整、加強、擴大甚至 改變他們的審計範圍,因而必須延長審計時間,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要求公司增加審計費用。有些國內公司在兩三年內都未完成特別審計,特別審計費用高達上千 萬。

「對於新交所來說,通過此次事件,增加了和中概股在溝通上的經驗,在方式方法上掌握了更多的技巧;而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則能通過該案例更應該注意自身在信息披露制度與公司管理結構上的完善。」王甲表示。

中國「龍」危機

除天宇化纖外,另一家龍籌股——凱欣達數碼娛樂(KXD:SP,下簡稱凱欣達)也爆出信披違規醜聞。1月6日,凱欣達發佈公告稱,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期貨法律,新加坡警方已經就此展開調查。

更早前的2011年3月,還有中國鴻星體育(CHHS.SP)和宏維科技(HONG:SP)兩家公司捲入財務醜聞。

「由 於近年來中國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持續升溫,新交所上市公司面臨股票成交量下滑的窘境,其在亞洲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逐漸被動搖,部分中國公司醞釀或已開始 退市,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也屈指可數,新交所需要在投資者利益、自身生存與持續發展之間做出權衡。」王甲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昔日耀武獅城的龍籌股光環正在加速黯淡。

CVsource數據顯示,除近10家龍籌股在醞釀擇機啟動「回歸」程序之外,從2010年至今,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僅9家,融資熱情大幅降溫。

截至2011年6月底,在新交所上市的中資公司達152家,佔新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19.5%,佔上市外國公司數的48.2%,涉及房地產、造船業、食物以及紡織化纖等行業。

然而,隨著近年龍籌股造假醜聞頻發,本土投資者對其信任程度與日遞減。受此影響,龍籌股總市值縮水為387.06億美元,僅佔新交所上市公司市值的5.3%。若剔除仁恆置地、揚子江造船、中遠投資、大眾食品、思念食品等大公司,餘下龍籌股估值極低,融資功能基本喪失。

「經歷天宇化纖與交易所對峙事件後,海外投資者可能短期內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看空中概股。但是從長期來看,上市公司的優良質地才是衡量投資價值的唯一標準。因此只要公司做好自身的經營及制度完善,短期的股價波動肯定被長期的價值投資所替代。」 王甲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2

企業獲證監會許可後可直接在新交所上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993

新加坡交易所昨日宣佈,已與中國證監會合作為中國企業搭建直接上市框架,進一步鼓勵中國企業赴新加坡上市。

根據新的直接上市框架,中國境內註冊企業在獲證監會許可後即可在新交所尋求上市。中國和新加坡相關監管機構會對有關上市申請進行監管審核及盡職調查,為證券市場提供更大保障。

新的直接上市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擬發行人需向證監會和新交所提交上市申請。2)證監會審核申請書,審批通過後將授予擬發行人赴新加坡上市的行政許可。3)後經新交所審核通過後,將授予擬發行人有條件的上市批准信。

此外,申請公司必須同時遵守中國所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新加坡監管標準以及新交所上市條例,其財務報表需由註冊會計師遵照新加坡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或美國公認會計原則進行審計。

新交所首席執行官麥尼思·博可(MagnusB·cker)評價說,直接上市框架將使得中國企業更有效地邁入新加坡資本市場,完成與全球投資者的對接;同時,國際投資者也將從中獲得更多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機會。

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童道馳表示,證監會願意與新加坡交易所就中國境內企業赴新加坡直接上市進一步加強合作,為中國境內企業瞭解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要求和操作流程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與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45

“去美元”加速 俄羅斯銀行將測試新交易系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29

《今日俄羅斯》報道,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Rossiya及SMP銀行將於12月15日和另外六家俄羅斯銀行測試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此舉被視為俄羅斯“去美元化”的一個重要措施。

俄羅斯國家支付系統(NPS)主席Vladimir Komlev在接受俄羅斯當地媒體時采訪時表示,“作為大型銀行,Rossiya和SMP銀行參與測試新支付系統十分重要。”

Komlev稱,新系統大體的運行模式和目前類似,銀行不需要調整或者更新他們的軟件以滿足新系統。NPS是在今年才成立的機構。 VISA和萬事達兩大國際支付系統都拒絕為一些遭到制裁的俄羅斯銀行服務。

11月俄羅斯央行曾表示計劃於2015年5月使用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取代目前全球性的SWIFT系統。而在今年九月,華爾街見聞曾報道,中俄兩國曾探討成立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替代SWIFT。

SWIFT組織全稱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其官網今年7月報稱,當月每日傳遞約2100萬條金融信息,推動215個國家的1.05萬家金融機構及企業完成支付。

周三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透露,俄羅斯企業在歐洲和美國都借不到錢,不過亞洲金融市場總體上願意與俄羅斯企業和銀行合作,並可能成為已對俄關閉的西方市場的替代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46

新交所減少午休時間,2011年3月1日起,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市

1 : GS(14)@2011-01-22 17:40:01

http://www.sgx.com/wps/wcm/conne ... ous+all-day+tradi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77

和記黃埔(0013)分拆港口業務新交所上市集資規模或達60億美元

1 : GS(14)@2011-04-16 13:37:26

和黃分拆港口業務新交所上市集資規模或達60億美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1/2198157.shtml
  每經記者 李潮文 發自深圳
  和記黃埔(00013,HK)近日宣佈,將分拆旗下廣東和我國香港地區的深水貨櫃港口業務,以企業信託形式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集資規模或達60億美元,這將成為新加坡史上甚至今年亞洲規模最大的公開募股交易。
  和黃公告稱,已向港交所申請把旗下在香港地區和廣東的碼頭及相關資產,分拆到新加坡證交所以港口控股信託形式上市,並已委託高盛、德銀和星展為聯合發售經辦人。該信託名為和記港口信託,將以全球IPO形式發行。
  公開資料顯示,和黃上市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六大板塊,包括港口、地產及酒店、零售以及能源基建財務和電訊。和記港口控股信託的主要資產包括香港國際貨
櫃碼頭、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南海與江門和珠海的內河港口、APS港口輔助服務、深圳和記集裝箱倉儲以及和記物流,總吞吐量約3920萬個標準貨櫃,
其中深港兩地的貨櫃業務佔市場份額分別為47%和60%。
  在兩週前,集團曾斥資57億港元增持旗下碼頭權益,市場普遍解讀為李嘉誠等管理層看好航運前景。另外,市場傳出和黃要分拆屈臣氏等零售業務單獨上市的消息。因此,和黃此次分拆動作,讓市場大跌眼鏡。
  和黃表示,此次交易可望籌集巨額資金,讓集團可以繼續積極擴展港口、基建及其他業務,並維持穩健財務狀況及減少負債。
  和黃選擇新加坡作為IPO的地點也讓部分市場人士感到不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和黃此次選擇使用商業信託形式上市,與一般的企業首次公開發售
新股不同。和黃財務總監陸法蘭在1月18日的電話會議中稱,考慮到相關資產會產生龐大的現金流,若使用公開發售新股模式上市將會受到留存收益的限制;商業
信託不受此限制,可分配百分之百的現金流,降低負債比率。由於香港地區現有的制度不容許證券以基金單位形式在港交所上市,而新加坡設有一整套商業信託規
范,因此選擇在新交所上市。他表示,如果香港地區將來設有監管商業信託制度,將考慮有關安排。
  據瞭解,商業信託結合了公司和信託的特點,由託管人替信託利益持有人持有並管理相關資產。根據公告,完成建議交易後,和黃將持有約25%之已發行基金單,因此和黃仍為和記港口信託的主要基金單位持有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64

英報指新交所擬併購倫交所

1 : GS(14)@2012-07-21 12:41:3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21/News/ea_eaa1.htm

儘管新交所明確表示沒有併購之意,但市場均揣測合併並非沒可能,尤其是近年新交所積極要追上港交所。前年更要收購澳洲交易所,惟最終以失敗告終。近期則推動人民幣業務,勢要與港交所爭奪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若新交所與倫交所他日一如市場傳聞合併後,市值及成交額均與港交所有一段距離。例如首季日均成交額兩者相加只有606億元,仍落後於港交所(見表)。
惟市場仍然擔心,港交所在亞洲區內的地位或受損害,被新交所搶生意,令其股價昨日跌2%,收報103.2元,反而新交所卻上升2%。
曾淵滄:星搶不走國企上市生意
「新交所不會買倫交所,因新加坡人對倫敦的股票不熟識,而即使合併,對港交所亦沒有威脅」。城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曾淵滄認為,新交所的成交額少,而且難以搶得港交所主攻的國企生意。
即使過去不少國際品牌,如英超球隊曼聯或美國著名電影公司Village Roadshow等,傳出到新加坡上市,惟最終亦未能成事。曾淵滄直言,這些企業放風到新加坡上市,純屬討價還價的過程,始終在港上市獲得的估值仍然較高。
2 : GS(14)@2012-07-21 12:41: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21/News/ea_eaa2.htm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6月公布的數據,新加坡人民幣存款已增長至約600億人民幣。新交所本月初表示,已為人民幣計價證券在新加坡掛牌、交收做好了相應準備。不僅如此,新交所首席執行長Magnus Bocker上月底在上海出席論壇時還對本報記者表示,非常有興趣設計一些人民幣計價的產品,甚至根據內地期貨交易品種,設計新的人民幣計價期貨產品。

券商﹕或搶走外國品牌公司

相比新加坡,本港金融市場的顯得故步自封,就連發展人民幣計價的衍生產品都顧忌重重。金英證券研究部副主管李聲揚認為,港交所近年開拓一條歐美品牌公司來港上市的新財路,一旦新交所與倫交所合併後,將與港交所直接競爭,有可能搶走外國品牌公司。

京華山一分析員則指出,新、倫交易所合併則可以享有兩個不同時區的優勢,擴大股票的交易時段,對有興趣上市的公司具吸引力。目前,共有超過4000家中資企業在新加坡營業,其中140家在新交所上市。
3 : GS(14)@2012-07-21 12:42: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21/News/ea_eaa3.htm


【明報專訊】港股踏入第2季後,受盡歐債危機及內地經濟放緩所影響,大市交投轉趨淡靜,而新股市場亦冒起冷風,大型新股紛紛押後上市計劃,加上港交所(0388)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後,被市場質疑作價過高,令股價受壓。年初至今港交所已跌16.8%,昨日收報103.2元,更逼近跌穿100元的關口。
4 : GS(14)@2012-07-21 12:42:4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21/News/ea_eaa4.htm


【明報專訊】新交所與港交所(0388)之爭,新股尤為一大戰場。早前新交所指將會發展人民幣計價股票,有機會吸引部分內地公司往當地上巿。同時,若新交所與倫敦交易所合併成事,或會對歐洲企業有相當吸引力,屆時勢將搶走港交所的另一大上市來源。

不過,有巿場人士指出,港交所有其獨特優勢,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交易所即使合併,亦未必是港交所的對手。有中資券商高層表示,公司選擇上巿集資巿場,主要視乎對投資者的吸引程度,即視乎其資金流、運作方式及監管制度。他指港交所在有關方面佔優,即使新加坡及倫敦交易所合併,或能作出經驗交流及互補,但仍未能取代港交所。

券商﹕不代表認受性提高

他又指出,兩個交易所合併亦不代表其認受性會提高,「於國際巿場上的地位,不是靠股權合併擴展。」

外資投行則認為,兩個交易所一旦合併,或能吸引歐洲或倫敦公司往新加坡上巿,但對整體新股競爭影響不大。他認為合併對港交所的影響在於商品及期權的交易,由於新加坡可聯繫東南亞巿場,或有更多歐洲商品及期權交易會棄港投星。
5 : wilsonchui(9055)@2012-07-22 10:32:57

新交所遲早收港交所皮
佢地之前出過黑池,港澳星日股都有得玩
單以成交速度計,佢地係百萬分之一秒(無記錯的話),港交所先得千分一秒
6 : GS(14)@2012-07-22 14:40:05

速度對投資者無用
7 : Sunny^_^(11601)@2012-07-22 16:12:28

新交所...同港交所相差好遠
8 : greatsoup38(830)@2012-07-22 16:32:16

他D股票仲劣
9 : 鱷不群(1248)@2012-07-23 01:09:16

不可能吧,兩間都是想食人,不願被人食的公司,一旦被人食,也難過國民感情一關
10 : Ar Yan(11362)@2012-07-23 01:11:28

9樓提及
不可能吧,兩間都是想食人,不願被人食的公司,一旦被人食,也難過國民感情一關


好難~~ 交易所係國家金庫來
邊個國家會將金庫交俾第2個國家?
佢唔驚收購者背後有金主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98

新交所:星滬通取決滬港通表現

1 : GS(14)@2014-11-14 09:58: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3/news/eb_ebd1.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將於下周一開通,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銷售與客戶部主任周仕達稱,新交所固然有興趣與上海市場互聯互通,但是他們亦爭取多方合作,至於日後能否進一步發展「星滬通」,大前提是取決於滬港通能否成功推進。他表示,已在港交所的數據中心建立流動性管理中心接入點供衍生工具平台使用,亦等待證監會發出自動交易服務(ATS)牌,以擴充證券產品。


視乎需求 積極擴充產品

現時新交所發展成為中港市場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據周仕達稱,單是在當地上市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成交張數,已由日均10萬張增至26萬張,涉及金額由10億美元提高至20億美元。另該所已推出人民幣在岸期貨合約,推出產品3個星期以來,未平倉合約累計達3000至4000張,涉及25億元人民幣。

該所除了推出與內地相關的A50指數及外匯期貨產品外,周仕達指出,他們會視乎市場需要,可以推出固定利息及利率定盤產品。他們更進一步在4月向證監會申請經營證券類產品相關的ATS牌照,亦期望滬港通能夠順利推出,該所更會保持與多個交易所之間的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66

內地研新交易系統 禁大股東違規減持

1 : GS(14)@2017-07-30 17:13:13

【明報專訊】中證監限制內地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股份,被譽為史上最嚴新規更在兩個月前實施。但據內地媒體報道,近日大股東違規減持的情况仍然存在,故當局正研究新的交易系統以杜絕此情况。

內地《界面新聞》報道,上交所和深交所目前正在加緊研發監控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交易系統,使得大股東一旦觸及減持新規相關條款,將被限制交易,不能再繼續下單,從技術層面封堵大股東違規減持。

觸及減持條款 不能下單

現時,業界全靠自律守法,但若大股東減持的股份總數超過規定後,系統仍然能操作,監管機構亦只能通過大數據進行排查。因此當局預計,新系統在今年底研發完成後,有望改善現狀。

新規實行至今約兩個月,滬深兩市共有18家上市公司因主要股東違規減持被交易所處罰,但處罰力度不大,僅為書面警示、通報批評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88&issue=201707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18

新交所推同股不同權對撼 細節擬季內公布 「短期內」掛牌

1 : GS(14)@2018-01-28 15:08:43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上月訂下同股不同權公司下半年來港的目標,新加坡交易所亦不怠慢,拍板讓不同股權架構公司上市,並將於數月內制定條例,讓雙重股權架構的公司「短期內」於星洲市場掛牌,預料將趕上香港於下半年為此類公司開綠燈,與香港正面對撼。但有分析認為,港股市場在交投量、上市規模及市值方面都較優,新加坡未能成為對手。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新交所上周五舉行業績發布會,首席執行長羅文才指已決定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以滿足新經濟的需要,並非單單為初創公司而設。新交所計劃在季內完成改例的諮詢,預計不久將來有首間公司上市掛牌。

新加坡金管局表示歡迎決定,同時指注意到市場人士對雙重股權架構企業的風險關注,會檢討新交所將提出的保障措施。

研究設「日落條款」

事實上,新交所去年2月就同股不同權諮詢市場,推出時間甚至早於港交所,但至今仍未公布結果。翻查新交所文件,當時已就同股不同權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部分與上月港交所公布總結的條文相似,包括「1股最多10票」、轉讓股份及持股董事辭任將失去特權、額外企業管治要求等。至於為股份特權設時限的「日落條款」,新交所亦有在諮詢文件中提出是否需要強制設定 ,港交所則以美國市場沒有類似規則為由,決定不包含在內。

港交所亦有為同股不同權公司設明確門檻,符合新經濟定義的公司需有100億元市值及10億收入,旨在吸引內地獨角獸科技公司上市。港交所上月中發表總結後,總裁李小加表示農曆新年後將會發表改例諮詢,預計下半年可迎來首隻同股不同權新股,主席周松崗亦指有約10間內地新經濟企查詢上市詳情。

搶先接受作「第二上市」

至於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作第二上市,新加坡交易所已較港走先一步,允許這些公司的掛牌申請,惟至今仍未出現首宗案例。

分析:內企較了解港市場

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董事林鴻恩表示,假設在新交所提出的企業管治要求與港交所大致相同,料內地公司將會選擇來港。他指香港受惠國策,內地公司亦熟悉港資本市場的運作;論新股市場估值、超購規模,港勝新加坡一籌;上市公司股份的流通量、交投規模亦遠較新加坡大。單單因為亞洲有另一交易所讓不同股權公司掛牌,並不能對港造成威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25&issue=20180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