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PMI持續回落 兩年多來首次跌破5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21
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持續回落至49.8,大幅不及預期及前值,這是該數據自2012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反映制造業經濟收縮。
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PMI 49.8,與2012年9月數據相同,預期50.2,前值50.1。該數據最低值為2012年8月的49.2。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在解讀PMI繼續回落的原因時表示:
一是受元旦春節及季節性因素影響,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所減緩。近6年除2012年外,其他年度1月的PMI環比均為回落;
二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相關行業企業的生產受到較大影響,1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41.9%,近6個月逐月回落;
三是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繼續偏弱,訂單增速連續回落。
對於PMI跌破50,民生宏觀管清友團隊認為原因有四點:
一是因銷售弱、庫存高,融資緊而不斷向下的房地產投資;
二是因總需求不足,過剩產能未出清,不斷下行的制造業投資;
三是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回落,對私營部門惜貸甚至抽貸,不斷下行的私營部門投資;
四是因反腐和財稅改革,地方政府無法肆意舉債發展經濟,無法完成托底任務的公共部門投資。可見,未來經濟若需要企穩,也能依賴基建投資托舉。
展望中國制造業前景,趙慶河認為,
從采購經理指數歷史數據看,春節前後PMI走勢會出現一些波動,制造業表現尤為突出。本月制造業PMI弱於往年同期,制造業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PMI具有較強的預測和預警作用。該數據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於50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收縮。
盡管受元旦、春節的季節性因素影響,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往年通常在此階段會有所減緩,但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制造業PMI跌破50榮枯線令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憂慮進一步加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多數分項數據顯示出下行趨勢,意味著當前經濟增速仍存較大下行壓力。
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制造業產出和新訂單數據雙雙下滑,而新出口訂單和就業指標萎縮程度尤為明顯。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中國一年多來不斷推出降息等支持經濟發展的措施,但中國2014年GDP同比增速仍從前一年的7.7%跌至7.4%,創下1990年以來最低增速。
不僅如此,中國近期公布的多項數據均令人心憂:
匯豐中國1月制造業PMI跌至53.7,創下2014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去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長8.6%,為1991年以來首次重回個位數時代。2014年,被稱為“克強指數”指標之一的鐵路貨運量同比下降3.9%;另一個指標——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8%,為2003年這一數字公布以來最低。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房地產業也並未出現出明確的回暖趨勢。
此外,人民幣近期因美元強勢存在貶值壓力,這令拉動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之一的中國出口承壓。
民生宏觀在標題為《熄火的引擎》這一評論文章中表示,未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一是近期房地產銷售明顯走弱,至少上半年都看不到房地產投資反彈;
二是制造業受制於終端需求不足,制造業產能過剩沒有資本開支動力的動力,從歷史數據看,制造業投資滯後於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需要半年以上的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恢複和庫存有了可觀的去化,目前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
三是商業銀行風險偏好沒有恢複,目前看,銀行還是對私營部門繼續保持惜貸的態度,私營部門融資成本高企,在經濟通縮的大環境下,不僅不會有資本開支的動力,還需防範信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四是城投被剝離地方政府融資功能增加了公共部門投資的融資難度,地方政府債務無法再肆意擴張。
五是近期人民幣匯率端壓力制約央行貨幣寬松區間,降準降息被迫延後。
總體上看,經濟下行壓力仍會延續,仍高度依賴基建投資加碼托底,但未來的經濟增速不可能與過去地方政府債務肆意擴張和房地產繁榮時期相提並論,而過去的繁榮依賴的引擎正在全面熄火,而繁榮所能掩蓋的信用事件會逐步暴露。
華泰宏觀評論稱,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政策需維持寬松:
疊加需求疲軟、季節性以及企業運營周期等因素,本月生產及新訂單指數繼續收縮,庫存去化仍顯壓力,總體上看經濟仍存較大下行壓力,其中出口訂單和就業指數的下滑正逐漸構成風險項,結合近期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未來央行在增長、物價、就業以及國際收支等中介目標上操作難度加大;
此外,中小企業景氣回升在1月成為亮點,這與前期政策上對於中小企業在信貸和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密不可分,387號文後中小銀行通過同業渠道獲得可貸資金的能力增強,預計央行在總量上仍將維持寬松格局,同時定向支持中小企業將是一個長期政策。
下圖為歷史數據:

以下為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全文: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仍位於臨界點以上,保持擴張態勢;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9%和46.4%,比上月回升1.2和0.9個百分點,收縮幅度均有不同程度收窄。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51.7%,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擴張步伐有所放緩。
新訂單指數50.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增速微幅回落。
從業人員指數47.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有所減少。
原材料庫存指數47.3%,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用原材料庫存量持續回落。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50.2%,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上方,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略有加快。
表1 中國制造業PMI及構成指數(經季節調整)
|
單位:%
|
|
PMI
|
|
生產
|
新訂單
|
原材料
庫存
|
從業人員
|
供應商配送時間
|
2014年1月
|
50.5
|
53.0
|
50.9
|
47.8
|
48.2
|
49.8
|
2014年2月
|
50.2
|
52.6
|
50.5
|
47.4
|
48.0
|
49.9
|
2014年3月
|
50.3
|
52.7
|
50.6
|
47.8
|
48.3
|
49.8
|
2014年4月
|
50.4
|
52.5
|
51.2
|
48.1
|
48.3
|
50.1
|
2014年5月
|
50.8
|
52.8
|
52.3
|
48.0
|
48.2
|
50.3
|
2014年6月
|
51.0
|
53.0
|
52.8
|
48.0
|
48.6
|
50.5
|
2014年7月
|
51.7
|
54.2
|
53.6
|
49.0
|
48.3
|
50.2
|
2014年8月
|
51.1
|
53.2
|
52.5
|
48.6
|
48.2
|
50.0
|
2014年9月
|
51.1
|
53.6
|
52.2
|
48.8
|
48.2
|
50.1
|
2014年10月
|
50.8
|
53.1
|
51.6
|
48.4
|
48.4
|
50.1
|
2014年11月
|
50.3
|
52.5
|
50.9
|
47.7
|
48.2
|
50.3
|
2014年12月
|
50.1
|
52.2
|
50.4
|
47.5
|
48.1
|
49.9
|
2015年1月
|
49.8
|
51.7
|
50.2
|
47.3
|
47.9
|
50.2
|
表2 相關指標情況(經季節調整)
|
單位:%
|
|
新出口
訂單
|
進口
|
采購量
|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
|
產成品
庫存
|
在手訂單
|
生產經營活動預期
|
2014年1月
|
49.3
|
48.2
|
51.0
|
49.2
|
46.5
|
45.7
|
51.3
|
2014年2月
|
48.2
|
46.5
|
49.4
|
47.7
|
47.8
|
45.1
|
61.8
|
2014年3月
|
50.1
|
49.1
|
50.3
|
44.4
|
48.3
|
44.8
|
62.7
|
2014年4月
|
49.1
|
48.6
|
50.6
|
48.3
|
47.3
|
44.9
|
59.6
|
2014年5月
|
49.3
|
49.0
|
52.3
|
50.0
|
47.1
|
46.0
|
56.2
|
2014年6月
|
50.3
|
49.2
|
52.0
|
50.1
|
47.3
|
46.2
|
54.8
|
2014年7月
|
50.8
|
49.3
|
53.0
|
50.5
|
47.6
|
46.4
|
55.3
|
2014年8月
|
50.0
|
48.5
|
51.9
|
49.3
|
48.1
|
45.9
|
57.9
|
2014年9月
|
50.2
|
48.0
|
51.2
|
47.4
|
47.2
|
45.6
|
56.0
|
2014年10月
|
49.9
|
47.9
|
50.7
|
45.1
|
47.9
|
44.7
|
54.1
|
2014年11月
|
48.4
|
47.3
|
50.5
|
44.7
|
47.2
|
43.9
|
52.2
|
2014年12月
|
49.1
|
47.8
|
50.1
|
43.2
|
47.8
|
43.8
|
48.7
|
2015年1月
|
48.4
|
46.4
|
49.6
|
41.9
|
48.0
|
44.0
|
47.4
|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月官方PMI數據點評:熄火的引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86
1月官方PMI數據點評:熄火的引擎 作者:管清友
導讀:過去的繁榮依賴的引擎,正在全面熄火,而繁榮所能掩蓋的信用事件,將會逐步暴露。
數據:
2015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跌破50%的枯榮線。
點評:
①PMI跌破50%,有四點原因:一是,因銷售弱、庫存高、融資緊而不斷向下的房地產投資;二是,因總需求不足、過剩產能未出清,不斷下行的制造業投資;三是,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回落,對私營部門惜貸甚至抽貸,不斷下行的私營部門投資;四是,因反腐和財稅改革,地方政府無法肆意舉債發展經濟,無法完成托底任務的公共部門投資。可見,未來經濟若需要企穩,也能依賴基建投資托舉。
②需求端看,PMI新訂單指數為降至50.2%,比上月回落0.2%,即使四季度月以來穩增長措施頻出,但仍難以抵消地產投資下降和制造業資本開支意願減弱的合力,經濟還需更大的基建投資力度托舉。PMI出口訂單為48.4%,比上月回落0.7%,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和全球經濟增長緩慢長周期制約中國出口。未來的出口看點,關註政府對“一帶一路”大力推動和雙邊貿易的區域拓展政策。
③生產端看,PMI生產指數為52.2%,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PMI從業人員指數為47.9%,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制造業企業用工量繼續減少。經濟總需求不強,自然意味著企業的訂單下降,進而制約了其生產和用工的意願。
④采購端看,PMI采購指數為49.6%,比上月回落0.5%,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41.9%,大降2.3%,進口指數為46.4%,大降1.4%。生產意願下降,自然會影響到企業對原材料的采購力度,采購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和進口指數均下行。購進價格指數繼續大幅下降2.3%,值得關註,因為從歷史數據擬合來看,購進價格與PPI環比相關性極高,這預示著1月的PPI數據可能還有可能出現超預期下降,我們預估1月PPI同比下降3.6左右。
⑤庫存端看,產成品庫存上升至48%,比上月上升0.2%,原材料庫存為47.3%,比上月下降0.2%。產成品庫存持續上升,可能反映的是企業訂單不足,產成品積壓,庫存被動上升。企業主動補庫存,一般會伴隨著企業訂單旺和原料庫存回補,而新訂單繼續下行和原料庫存去化,正是反映了企業產成品庫存上升是庫存被動回補,這預示著,未來企業有較大的去庫存壓力。
⑥我們認為,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一是,近期房地產銷售又明顯走弱,30城市房地產銷售面積1月同比再現負增長(12月是25%),從“銷售-庫存去化-開工”的傳導鏈條看,至少上半年都看不到房地產投資反彈;
二是,制造業受制於終端需求不足,制造業產能過剩,沒有資本開支的動力。從歷史數據看,制造業投資滯後於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需要半年以上的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恢複和庫存有了可觀的去化,目前,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
三是,商業銀行風險偏好沒有恢複。目前看,銀行還是對私營部門繼續保持惜貸的態度,私營部門融資成本高企,在經濟通縮的大環境下,不僅不會有資本開支的動力,還需防範信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四是,城投被剝離“地方政府融資功能”,增加了公共部門投資的融資難度,地方政府債務無法再肆意擴張。
五是,近期人民幣匯率端壓力制約央行貨幣寬松區間,降準降息被迫延後。
總體上看,經濟下行壓力仍會延續,仍高度依賴基建投資加碼托底,但未來的經濟增速,不可能與過去“地方政府債務肆意擴張”和“房地產繁榮”時期相提並論。而過去的繁榮依賴的引擎,正在全面熄火,而繁榮所能掩蓋的信用事件,將會逐步暴露。
(管清友: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文章轉自“民生宏觀”,略有調整,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
中國匯豐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萎縮 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45
中國1月的制造業活動連續兩個月萎縮,這表明今年開年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最新數據顯示,1月中國匯豐制造業PMI終值為49.7,低於預期和初值的49.8,但相較去年12月49.6的水平有所提升。
具體來看,1月制造業就業指數連續15個月下滑,但放緩的幅度在收窄,該分項指數1月為49.5,去年12月為49.3。就業分項自2013年10月以來一直低於50。
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均被小幅下修。新訂單指數雖然重回枯榮線上方,但新業務僅微幅擴張。新出口訂單跌至9個月新低。
而產出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得到修複,只不過回升的態勢相當微弱。與此同時,相對疲弱的需求令企業減少了庫存。
原材料價格走低令1月制造業企業平均的投入價格連續6個月下降,且下降的速度為2009年3月以來最快。

此前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聯合公布的1月官方制造業PMI降至49.8,為28個月來首次跌破榮枯線,同時公布的1月官方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亦降至一年低位53.7。
對於今天公布的數據,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點評稱:
終值不如預期是受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下修拖累,不過這兩項指標依然呈現一定程度的增長,產出更是去年10月以來首次增長,但就業水平跌至15個月新低,制造業需求依然疲弱,需要更激進的貨幣與財政寬松政策以防止經濟下滑。
原報告詳見這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1月匯豐綜合PMI創八個月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38

因服務業擴張速度放緩,匯豐中國綜合PMI降至51.0,創八個月新低。
Markit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服務業PMI回落至51.8,輸入和輸出價格增長放緩,就業分項指數創19個月新高。
調查核心發現:
服務業商業活動溫和增長,制造業產出略有上升
服務業新增就業創19個月新高,但為制造業就業增速所抵消
服務業輸入價格增速創63個月新低,制造業輸入價格大幅下滑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評論稱:
匯豐中國服務業PMI由去年12月的53.4回落至51.8。輸入和輸出價格均自前月下滑。新增訂單指數也在下滑,而就業指數有所改善。
1月中國服務業繼續擴張,盡管由於輸入和輸出價格增長放緩,擴張速度有所放緩。鑒於制造業繼續收縮,我們認為中國未來幾個月需要更多寬松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
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中國官方非制造業PMI仍位於較高的景氣區間,但已較上月回落,跌至2014年2月以來最低,與兩年多來首次跌破50的1月官方制造業PMI同樣顯示,行業活動受到抑制。
統計局分析人士認為,春節前後PMI走勢通常有些波動,目前非制造業仍保持平穩增長,制造業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今日數據過後,A股震蕩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1月ISM非制造業PMI超預期 就業分項大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75
周三,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數據顯示,美國1月ISM非制造業PMI 56.7,高於預期的56.4,12月數值從56.2修正為56.5。不過,就業分項指數大幅回落。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月ISM非制造業PMI 56.7,預期56.4,前值由56.2修正至56.5。
新訂單指數59.5,前值由58.9修正至59.2。
物價支付指數45.5,前值由49.5修正至49.8。
就業指數51.6,前值由56.0修正至55.7。
美國1月ISM非制造業PMI 56.7,高於預期的56.4。回顧上月數據,美國12月ISM非制造業PMI 56.2,當時創下半年新低,本次該數據向上修正為56.5。整體看,美國1月ISM非制造業仍處較高水平,表明美國非制造業仍以較快速度擴張。這是ISM非制造業連續第60個月擴張。擴張收縮分水嶺為50。

ISM非制造業分項數據如下。其中,就業分項指數大降,從12月的55.7下跌至1月的51.6。ISM就業分項數據疲軟,高盛將周五非農就業預期從25萬人大幅調降至21萬人。
ISM非制造業統計18個行業,其中8個行業經濟活動為擴張,8個行業經濟活動收縮,2個行業持平。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SM主管Anthony Nieves表示,整體看,1月ISM非制造業報告是樂觀的,表明商業活動較為穩定。18個行業中,擴張和收縮各占一半,無需太過擔心。
ISM非制造業數據公布前15分鐘,美國公布了12月Markit服務業PMI。美國1月Markit服務業PMI終值54.2,徘徊在一年新低附近,預期為54.1,初值為54.0。美國1月Markit綜合PMI終值54.4,初值為54.2。
數據公布後,美股下行: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波動不大:

美元指數下行:

黃金小幅上行後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點評:反彈力度和持續性有待檢驗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6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25 15:34 編輯
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點評:庫存周期下的反彈,但力度和持續性有待檢驗
作者:陳健恒 範陽陽
【事件】 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從1月的49.7小幅升至50.1,其中產出指數從1月的50.3升至50.8,新訂單指數從1月的50.1升至50.4,就業指數從1月的49.5降至49.3,供應商供貨時間從1月的50.1升至50.8,采購庫存從1月的47.6升至50.6。
【點評】 2月份匯豐PMI初值在1月份回升的基礎上繼續小幅回升。推動PMI的回升包括產出指標、新訂單指標和采購庫存。在2月份春節放假的情況下,2月份匯豐PMI的回升略超過市場預期,此前市場預期會小幅下降。
從我們以往提到的9個月庫存周期理論來看,是比較好理解匯豐PMI的反彈的。即庫存周期的低點到另外一個低點一般是9個月,反之高點到高點也是9個月。去年匯豐PMI的階段性低點是3月份,9個月後,在去年的12月份,PMI觸底,1、2月份以來延續小幅回升。從庫存周期的角度來看,當企業去庫存後,會存在一定的補庫存現象,不過整體經濟運行狀況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強影響著企業的補庫存意願,在經濟仍相對低迷,大宗商品價格盡管有所企穩但尚未明確觸底的情況下,企業不會有很強的補庫存意願,普遍是根據生產狀況采取小量動態補庫存的動作。
不過需要關註度的是,1月份匯豐PMI和中采PMI出現了背離。中采PMI繼續下滑,各主要分項也繼續下降。目前仍待觀察2月份的中采PMI的情況,以判斷兩個PMI的背離到底是樣本統計的差異還是在季調模型處理上的差異所導致的。目前只有匯豐PMI初值的情況,尚不足以說明很多問題。如果觀察匯豐PMI的動能指標(新訂單-產成品庫存),實際上是有所回落的,從1月份的0.6回落到0.2。
春節過後,隨著天氣轉暖,房地產和基建逐步進入開工旺季。不過,由於房地產投資增速偏低,而地方政府基建仍受限於43號文的影響,加上貨幣增速仍在下滑,預計整體投資增速仍偏低。從消費來看,今年春節黃金周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較去年12月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的12.1%顯著回落,低於去年春節黃金周的13.3%,也低於去年十一黃金周的12.1%,隨著經濟下行和通脹回落,消費需求受到更多影響。預計這一輪企業的庫存周期不會很強,持續性也有待觀察。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目前經濟狀況尚未看到明確且可持續的複蘇,後續貨幣政策仍需要進一步放松來提振經濟動能。債券市場的牛市尚未走完,我們仍維持看好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債市的觀點,目前仍應該持券待漲。PMI分項具體情況如下:
1、需求方面,新訂單指數從1月的50.1升至50.4,由於房地產依然弱勢,新訂單反彈空間有限;新出口訂單指數從1月的50.2大幅降至47.1,外圍經濟體經濟複蘇分化的負面影響正加速顯現,外需階段性走弱局面或將延續。
2、供給方面,產出指數從1月的50.3升至50.8,考慮房地產弱勢的制約,制造業產出回升空間不大;原材料采購量從1月的49.5升至50.3,原材料采購需求有所增加;就業指數從1月的49.5降至49.3,企業用工需求持續低迷,建議繼續關註今年城鎮就業問題。
3、價格方面,購進價格指數從1月的40.2升至42.2,出廠價格指數從1月的44升至45.4,原油價格企穩使得石油產業鏈價格下降壓力有所緩解,預計2月工業價格環比降幅將收窄,但PPI同比增速可能進一步降至-4.7%附近。
4、庫存方面,原材料庫存指數從1月的47.6大幅升至50.6,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有所企穩,企業對未來價格下行預期有所減弱,原材料庫存投資增加;產成品庫存指數從1月的49.5升至50.2,庫存投資回升可能與基建對需求帶動有關。
註:本文所引為報告摘要部分,評論原文詳見2015年02月25日中金固定收益研究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金公司*陳健恒, 範陽陽:簡評*庫存周期下的反彈,但力度和持續性有待檢驗: ——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點評》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微信號 CICC_FI_Research )
|
中國2月官方制造業及非制造業PMI雙雙回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86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9%,仍低於50枯榮線,但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收縮幅度收窄。
歷史數據顯示,春節當月PMI大多回落,但本月PMI略有回升,結束了連續4個月的下行走勢。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4%,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49.4%,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8.1%,比上月回升1.7個百分點,雖然位於臨界點以下,但收縮幅度明顯收窄。
生產指數為51.4%,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繼續高於臨界點,表明受“春節假日”影響,部分企業開工不足,制造業生產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擴張態勢。
與2月官方制造業PMI同時公布的2月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高於榮枯線3.9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表明我國非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擴張勢頭。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在解讀今日數據時表示,本月制造業PMI微幅回升原因,一是在近期降準減稅降費、加大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等穩增長的宏觀政策作用下,市場需求回升,企業信心有所增強,本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0%,重回臨界點之上;二是近期國際原油等大宗產品價格企穩,國內市場環境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盡管還在臨界點以下,但在連續6個月回落後首現回升。
趙慶河表示,雖然PMI微低於臨界點,但生產和市場需求繼續保持擴張態勢,同時小型企業PMI也有所回升。節後,隨著企業集中開工,恢複生產,制造業市場供需將趨於活躍。
非制造業方面,趙慶河指出,服務業表現出良好發展勢頭。本月節日消費特點突出,零售、餐飲、電信、航空運輸、道路運輸等行業業務總量增長較快,是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回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受寒冷氣候和春節因素雙重影響,建築業連續3個月小幅回落,但仍然處於55%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春節過後,隨著天氣逐漸轉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加快推進,建築業生產活動有望加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2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50.7 創7個月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10

2月份中國制造業狀況好於預期,出口依然疲弱。
中國2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升至50.7(初值50.1,1月終值為49.7),創七個月新高。但是2月制造業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降至48.5,為10個月來首度跌破榮枯線。
本次調查核心發現:
產出和新增訂單均有更加強勁的擴張。
但新出口訂單錄得2014年4月以來的首次下滑。
輸入價格繼續大幅下滑。
Markit經濟學家Annabel Fiddes評論稱:
2月中國制造業整體運營環境有所改善,企業產出創去年夏季以來新高,新增訂單加速增長。然而,新出口訂單再次下滑顯示外需已疲軟,並且企業繼續裁員(盡管比例很小)。與此同時,輸入和產出價格同時下滑顯示通縮壓力持續存在。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9,較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收縮幅度收窄。本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略有回升,結束了連續4個月的下行走勢,但仍然處於枯榮線下方。
央行上周六宣布對一年期存款和貸款利率雙雙下調0.25百分點。對此,分析師們的意見非常統一,顯然中國經濟的現狀使得進一步寬松非常必要。主要的理由是:經濟下行壓力、通縮風險加劇與利率仍然高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月全球PMI:全球制造業穩步擴張,歐元區築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27
【經濟數據點評】3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1% 重回臨界點上方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0
【經濟數據點評】3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1% 重回臨界點上方 作者:王希 趙文君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上方。
分企業規模看,當月大型企業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持續位於擴張區間,總體穩中有升;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和46.9%,分別下降1.1和1.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
3月份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數據時表示,春節後企業集中開工、生產活動有所加快,是帶動本月PMI回升的重要因素。同時,國家穩增長政策促使企業改善市場預期,大宗商品價格降幅收窄等市場有利因素都對企業生產帶來一定積極影響。
當日公布的3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為53.7%,雖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但近期走勢總體穩健,表明中國非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分行業看,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業業務總量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有所減緩;當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8.9%,比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表明隨著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加快推進以及天氣轉暖,建築業企業業務總量持續增長。
以下為詳細數據: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持續位於擴張區間,總體穩中有升;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和46.9%,下降1.1和1.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擴張態勢,增速有所加快。
新訂單指數為50.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
從業人員指數為48.4%,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繼續減少,但降幅收窄。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用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1%,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上方,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略有加快。
來源:新華社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