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鏡高懸:怪獸家長放鬆啲啦
1 :
GS(14)@2017-03-22 00:30:34有報道指有家長要求醫生開精神科藥物,望可提升子女集中力及學業成績,與不開心就「索K」無異,比去年「怪獸家長」電視節目內容更誇張,是無知也好、不顧子女健康也好,定要贏在起跑線。能做到最好是應該,但很多極端行徑只會造成反效果,製造更多「高分低能」,農曆年後已有最少7名學生自殺身亡。試問一句,大家中小學時候考試經常名列前茅的同學,現在有多少個真的名成利就呢?除非你是(真正)富豪,有財力、人物關係及資源,這些思維其實沒有太大意義,某些富豪培育孩子,不只提供最優質的教育,還不斷安排全城以至全球的精英,如國際名牌大學教授及頂尖商業奇才,貼身指導及培訓自己的孩子,其中一種方法是高薪聘用這些精英成為孩子的副手,試問每天都要「指導」這些精英工作,「儍仔」都變「天才」喇!不要說小孩時候這麼遠,就是在二十年前,阿里巴巴的馬雲及順豐的王衛會否想像到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呢?沒有先天的優勢,能夠掌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能成就超級大業!現今世界變得越來越快,iPhone從剛推出到現在都剛只有十年時間,已經把整個世界完全改變了,根本沒有人能夠預測孩子成長後的世界會是怎麼樣,只有時勢做英雄之後,英雄才能做時勢,放鬆啲啦香港人!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0/19963493
鳴鏡高懸:樓市十大特效狂藥
1 :
GS(14)@2017-04-04 08:58:29現在是不是亂世筆者沒有肯定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全民怨氣持續升溫,從富豪到基層人士,都各自面對不快且沒能力改變的困局,港地產商面對中資的強勢競爭,在媒體上明顯流露不滿情緒;其他商人也面對經營成本、環境持續惡化;樓價持續像脫韁野馬般上升,離中產置業夢越走越遠;基層人士上樓遙遙無期。筆者不認同有指病人(樓市)已食了幾次藥(辣招)都無效,所以不應該加或改藥,更應該減藥(撤辣),病人自會痊癒的說法;醫生開藥時會指出禁品(如「白居二」和「首置」漏洞)是不能和藥一起食的,如果病人不聽話便後果自負!另一說法是政府應低價賣地,麵粉平不代表麵包平,看看「港人港地」項目。再次強調政府是有能力煞停「瘋漲」,但一直太好心、欠決心,如果(實行機會極微)食了「特效狂藥」後依然失敗,筆者會非常意外。1)租金管制2)大幅提高非自住物業差餉3)大幅提高物業稅及租金收入利得稅4)買家特別印花稅提升至樓價一倍或更高5)港人50%非自住賣樓利得稅6)海外及非「三粒星」香港買家付樓價五倍買家印花稅7)海外及非「三粒星」80%賣樓利得稅8)「首置」只限真正首置人士並只能買一個小型單位9)買地後半年內預售樓花(分期發展無例外),預售金放信託賬戶分期發放,樓盤限時完工並沽清單位10)大量填海、放寬郊區收地發展及舊樓重建。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3/19978128
鳴鏡高懸:只升不跌共識已成
1 :
GS(14)@2017-04-10 23:35:00上周發文後,收到不少讀者的反饋,有提供更多打壓瘋漲的建議,也有很久沒通訊的朋友發短訊支持,並希望政府能當機立斷,減少民怨。當然也有反對聲音,甚至人身攻擊,指摘筆者阻人發達,強調筆者是以香港整體長遠福祉為依歸,個人及短線利益不在考慮之列,如果香港樓市能長升長有,筆者肯定是受益者之一。香港人不要奢望在任何其他世界角落,真正能得到和當地人同等的地位和尊重,請不要為短期私利,有意或無意間破壞我們能長遠安居樂業的家園。從朋友圈的行徑及專欄作家的評論,已可以見到一個趨勢,就是「只升不跌」的共識已經形成,市民對政府打壓樓市瘋漲的信心基本上已崩潰,因為過去幾年「信政府的人」,都已經有「現眼報」,政府對濫用首次置業優惠提問的反應,真的使不少朋友對政府的信心跌至冰點。另一個共識是全球各大國政府,為了保持短期經濟增長,已經無所不用其極,當經濟或資產市場出現些微不確定因素,便會搬龍門並出動「核子武器」,把它們拉回上升「正軌」,所以越來越多人相信最大槓桿(maximum leverage)及全數投資(fully invest)房地產是硬道理,並忍無可忍地追入,筆者不反對這邏輯,但現在才以這共識去入市真的是非常遲了(behind the curve)!美國已經開始管理市場對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預期,大家真的要控制風險。
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0/19985115
鳴鏡高懸:香港沒有土地短缺
1 :
GS(14)@2017-05-18 02:13:07從董特首年代開始,筆者已多次評論香港是沒有土地供應短缺的,問題出於政府面對反對聲音的處理手法及造地執行能力。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無論政府想做甚麼,都面對極大的政治阻力,如想填海,環保人士反對;想發展鄉郊地,環保人士反對;想發展棕地,鄉紳反對;想重建舊樓,業主反對。作為政府,期望能做到對不同利益團體面面俱圓是不切實際的,凡事都應以香港大部份人長遠福祉為依歸。筆者樂見政府最近對收地的態度轉趨強硬,如橫洲發展及棕地回收等,有法理依據,便應該盡快執行以供發展。另外,筆者也樂見越來越多人討論及支持香港從新大量填海造地,這是新加坡持續發展及香港過往城市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石,筆者已忘記在甚麼時候,香港市民突然之間覺得填海造地是萬惡的行為。很多人說香港沒有市區地發展,但大家有否留意現在很多市區的樓宇都是10層樓以下,重建後可用面積可以提升很多倍,這些都是市民最渴求的市區物業地,政府應該盡快立法,方便市區舊樓重建的程序。筆者再次強調,支持干預市場,只是權宜之計,要壓抑需求來買時間,盡快提高供應,當供應出現並能平衡需求的時候,「辣招」就應該解除。現在的問題是,大幅提高供應的指標未能達到,有需要繼續落藥抑壓樓市不理性地上升,防止最終影響香港金融穩定及經濟前景。
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5/20021265
鳴鏡高懸:中國地產「狼來了」
1 :
GS(14)@2017-06-10 12:21:47過去幾個月,中國政府一直加重打壓樓市,但香港上市的中國房地產公司股價一直大幅上升,特別是恒大地產(3333),幾個月內上升了223%,原因包括推盤依然大賣、分析員調高目標價、國際評級公司上調評級等,明顯地反映所有人都當中國政府「無到」,驚都冇驚過。過去十多年,每次因為擔心「史上最強」打壓措施,而減持中國房地產股票或住宅投資的,之後都後悔莫及。現在所有人都明白,中國投資市場依然是運行着「一打就死、一死就怕、一怕就放(托)、一放(托)就亂、一亂就打」的周期,而且每個周期之後,有關投資工具的價值都比上個周期明顯上升,每次「死」都是瞓身入市時機,試問投資者又怎會放過這些「包賺」的機會呢?最近在書店看到一本書,開門見山指出中國投資及金融市場的亂象,是因為中國政府一直提供隱含保證(implicit guarantee),使很多人,包括一些銀行及上市公司,不顧風險,千方百計擦邊球,規避監管,以最高槓桿投資,務求盡快致富且大到不能倒,最終能「挾持」中央政府,幫他們買單。雖然如果沒有「影子銀行」,過去10年經濟發展就沒有那麼快,因為很多較高風險的投資都不能拿到融資,但胡亂投資就造成今天的天文數字殭屍債,各行各業供過於求、經營困難的局面。「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願兇惡的野狼永遠都不會出現!
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5/20044398
鳴鏡高懸:全球最差的士服務
1 :
GS(14)@2017-06-23 01:35:05最近筆者在香港會見了一位歐洲負責收購合併的大企業主管,他很少來香港,但見面第一件事就是投訴香港的士服務極差,香港可以算是他去過咁多城市之中,其中一個的士服務最差的城市。雖然他一天的經歷未必代表真實的情況,但他的不快經驗,使他對香港的整體印象留下一個不好的回憶,繼而影響他在歐洲或全球各地朋友對香港的印象,靠旅遊業食飯的香港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其實香港的士服務質素及市場出現問題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拒載、揀客筆者幾乎每日都見到,有指的士司機服務差及揀客,主因是「心情唔靚」,想賺多些錢,因為每次加的士費,車主會即時加車租,抵銷大部份加幅,所以得益不多,但成本又不斷上升。最近筆者的經歷是有客要加至100元才有司機接單。這種情況其實筆者都明白,在國內和不少亞洲城市都非常普遍,但香港又是否應該用這些壞榜樣來做標竿呢?已經有不少人討論過,面對的士服務日益轉壞,影響全港市民生活、工商業營運效率及旅遊業,但政府對開放的士市場,引進新競爭或大量增加的士牌照的建議,依然無動於衷,反而積極打壓。無論政府是在保護某些少數利益團體,還是好像堵塞「首次置業稅務優惠」漏洞一樣後知後覺,惡果最終都會是由香港全體市民埋單!
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336
鳴鏡高懸:投資不用明只要信
1 :
GS(14)@2017-07-05 03:48:13上周發文之後,收到一些反饋,內容主要是代表現時市場共識,就是各國政府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量化寬鬆(QE)冇得輸,資產價格只會升不會跌,窮人會是最終輸家,例如「自美國QE後,我相信以後冇股災樓災債災,而只有錢災。大市調整到某個位,政府便會QE,除非X災同時超級通脹,否則QE冇得輸,到時貧富懸殊再一次加大。」當然筆者完全贊同,政府政策在短期內是可以完全穩操勝券,舞高弄低冇問題,但市場始終有周期,物極必會反,比如說現時不少優質物業,毛租金年回報率只高借貸成本1%-2%,扣除營運及稅務成本後,淨利潤並不能彌補風險,如果中央銀行一路加息,很快就會變成負淨回報率,也就是說,業主每個月都要自己補貼現金流。如果環球經濟再次轉差,中央銀行也可以加大負利率,迫使銀行向市場放貸,但經濟弱也代表很難加租,很難想像投資者會長期接近零或者負租金回報。根據歐洲銀行的經驗,借貸利率最低只是0%+利率差價,不會是負數,也就是說由QE推動的資產價格泡沫始終是有極限。最近國際貨幣基金會,把美國2017及2018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下調0.2%及0.4%,看看聯儲局今次又會否搬龍門。筆者再次強調,面對不斷的政策風險,根本冇分析可言,只有信與不信的問題!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3/20076869
鳴鏡高懸:星洲減辣經驗可鑑
1 :
GS(14)@2017-10-09 03:54:10筆者過去一段長時間,一直反對有建議促請政府修(收)改辣招,認為這樣可以釋放二手市場供應,繼而壓抑樓市上升的壓力,以現時全球資金嚴重泛濫,持貨成本極低的情況下,全球資產市場,包括房地產都被炒至不合理的水平,任何政府政策改動,都極有可能被市場演繹為「半杯水滿」,如政府打壓樓市上升態度有所放鬆,炒賣賺錢大門重開的信息,大家真的認為因為修改辣招,二手市場業主不會提價,反而會減價賣樓嗎?最近新加坡的例子已對這些建議起當頭棒喝的作用。新加坡於今年三月,眼見樓市連續13個季度下跌後,修改辣招,降低賣方印花稅,政策改動本身實質影響不是這麼大,但對市場氣氛的幫助就極之明顯,認為新加坡政府的底線已到,之後再也沒有打壓的措施出台,資金立即入市,市場整體成交量即時反彈,今年首8個月賣出的私人單位,較2014至2016年度每年全年總銷售量都要高,摩根士丹利估計2018年底之前,樓價會反彈10%。如果政府把持不住,受壓而修改辣招的話,之前艱苦經營的相對穩定便會一筆勾銷,且極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香港受中國資金影響比新加坡更明顯及嚴重,也沒有龐大的組屋市場份額減少對私人市場的影響,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政府一定要小心行事。
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5/20163483
鳴鏡高懸:總有吉舖喺左近
1 :
GS(14)@2017-10-15 15:54:38過去幾個月不斷有評論指香港零售市道已經見底,雖然復蘇速度不是很快,但以筆者在過去2至3個月的觀察,街道吉舖數目好像依然在上升,基本上在零售區每條街都「梗有一兩間吉舖喺左近」,這和市場理解存在一定的出入。中國的經濟明顯地較一年前為佳,在街上看見的遊客數量好像也較一年前多,究竟商舖市道出現了甚麼問題?國內遊客到香港消費的模式好像已經出現了結構性改變,從之前的購買名牌服飾,變成以生活體驗為主,且對價格敏感度也有所提升,商舖產品加價並不容易,但成本就因為最低工資及原材料價格等因素而不斷上升。另外,越來越多人在網上購物,也使實體店經營困難。筆者觀察到一些吉舖已經丟空了幾年,甚至接近十年,為甚麼業主不願意減租把物業租出,早幾個月租出的租金,已可抵銷減租對現金流的損失,丟空同時又要付差餉、管理費及利息支出。有商舖租客投訴,經營環境困難,但業主依然加租,究竟是業主覺得「皇帝女唔憂嫁」、「堅離地」、還是覺得丟空的成本,相對起預期物業價值上升,根本是微不足道?答案肯定是後者,全球量化寬鬆,資產價格飆升,低利息使丟空成本極低。最近銅鑼灣怡東酒店招標出售,市場預期天價成交,但最終流標,銅鑼灣大地主之一的希慎(014)主席利蘊蓮指出,這可能對熾熱的本港物業市場有一個「現實反思」,並預期將出現「調整」或「正常化」。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9/20177204
鳴鏡高懸:北水齊齊做世界
1 :
GS(14)@2017-10-29 23:31:15從2012年筆者評論港股日趨A股化及政策主導後,情況有增無減,明顯地「誰錢多,誰話事」,不少基金經理都已經放棄固有的投資原則,要賺錢只能跟風炒作,與大媽共舞。幾個月前,有報道指內地基金經理揚言要拿取香港股票市場的話事權,就是說「佢話要高就高,要低就低」。筆者接觸到的內地投資者對港股興趣越來越濃,沒有升跌停板機制、沒有政府主動干預,又沒有實名制,睇中一隻股票,在微信朋友圈「漏」幾個真假消息,大量資金一齊圍上去。另外,請不要盲目相信互聯互通是北水的主要源頭,筆者認識的國內投資者,冇一個需要互聯互通去買賣港股。在黃金周之前,一個國內好朋友通知筆者,一定要買信利國際(732),因為有手機概念,作為基本因素信徒,初步研究之後發現2017年上半年是虧損的;毛及淨利潤率在過去幾年一直下降,代表競爭熾熱;蘋果換新機好像對業務沒有太大幫助;大股東在極低位大量配股給自己,造成攤薄作用等等,所以筆者沒有買入,還告誡朋友要小心。黃金周假期之後的第一天,這股份股價就在超大成交之下上升了29.2%,在短短20日之內,大股東的配股股價就上升了64%,一天的成交金額比建設銀行(939)還要高。其實筆者是否應該加入「做世界」大隊,齊齊食大茶飯呢?張一鳴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3/2019193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