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鳴鏡高懸:私家醫院大有錢途

1 : GS(14)@2017-11-05 15:23:53

年紀漸大,有實際需要留意身體狀況,避免讓小問題變成大問題。最近筆者就到了一私家醫院做了一個全身檢查,發覺「說話快」的地位被受挑戰,認識或在電視上看見筆者的人都知道我說話是非常快的,不少朋友都建議我「講慢啲」。雖然所有醫護人員都非常有禮貌,但所有人說話都非常之快,因為要做身體檢查的人實在太多,當然也因為他們已是工廠型式運作,每一個崗位的人的專業知識都是「熟都爆」,所以盡量在說話速度裏提升工作效率,務求服務人數最大化。中國和香港人口老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同時能負擔費用的人多的是,可以預見這門生意只會爆炸性地增加,並且每一至兩年又要幫襯一次,可以話生意根本無憂。其實身體檢查只是第一步,發現有問題又再提供一條龍醫療服務商機。大家如有買醫保都知道,保費每年大幅增加,理據是醫療費用大幅上升(不知是真是假),生意真的唔憂做。如果讀者中有投行銀行家的話,應該盡快接觸這些私家醫院,安排上市,之後再把物業分拆房託上市,實行「一雞兩食」,支持一下香港IPO及股票市場。已經忘記了多少年之前,政府已計劃把香港發展為區域醫療中心,到現在好像甚麼具體進展都沒有發生過,希望新政府不要再讓競爭對手再次早着先機了!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30/201988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93

鳴鏡高懸:白居二倒自己米

1 : GS(14)@2017-12-05 00:46:58

由政府宣佈推出第一期白居二開始,筆者已經不斷指出政府自己玩自己,在未有供應之前,製造需求,而且預早一年告訴大家,之後會有大批政府資助的買家入市買買買,醒目的香港人又點會唔先入市等其他人接貨呢?樓價一定升,第一期白居二更創造了香港歷史,這次因為預先炒白居二接貨而導致的升浪,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整體樓價由細價樓推升,有報道指,白居二第一期使居屋樓價上升了64%。政府在推出第二期之時,有關領導接受傳媒訪問,承認白居二是推升樓價推手,但強調因為第一期已經把樓價推升,所以第二期就不會了,恕筆者愚昧,真的不明白這些邏輯,結果呢?有報道指第二期把居屋樓價推升34%,同樣地,私人樓價也因此被推升了不少。最近,房委會通過把白居二計劃恒常化,建議每年推出2,500個單位,雖然較政府之前的3,000單位建議少,但幾何肯定會再次把居屋及細私人單位樓價推升,這次會否把已經在超高位的整體私人樓價再推升,則有待觀察。同一個領導,今次則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指出,沒有實質證據顯示白居二推升樓價,如果這位領導之前不是任職金融業的,筆者還能安慰自己,但現在真的無言以對。究竟政府是想樓價繼續飆升還是平穩?如果是前者,筆者明白了!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4/202343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36

鳴鏡高懸:煩請中央救香港

1 : GS(14)@2018-01-07 15:13:01

最近一則不是新聞的新聞,變成香港人熱烈討論的話題,就是政府發表在2016年從中國以單程證移民香港的57,387人中,年齡超過45歲的佔23%,過去10年這年齡組別人數上升了2.2倍,較年輕一級的35-44歲組別只佔14%。在全球所有國家,對45歲以上的移民申請,基本上都是不太歡迎的,試想想,當這些人適應了當地生活的時候,可能已經進入退休年齡,所以這些人將來對國家的貢獻總量,很可能遠低於提取國家資源的總量,但香港就好像無限量歡迎這類人口。就算沒有輸入大量中年人口,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人口年齡中位數由2006年的39.6歲,上升至2016年的43.4歲,如果情況持續惡化,香港將會變成「老港」,屆時將會失去經濟活力。香港人早已習以為常每天有150個單程證配額,也明白審批移民香港的決定權在於中央,過往一般的理解,大部分都是以人道理由來港家庭團聚,或對香港有利的專才移民,現在以甚麼機制及條件考核單程證申請,香港人真是一頭霧水。雖然國家已經強大起來,在可見將來,香港依然有其獨特之處,筆者深信中央不是有意使香港變成老港,所以衷心懇求中央檢視移民香港的審批機制及執行,確保是合情、合理、客觀及依法處理。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8/20248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02

鳴鏡高懸:高人全方位退市

1 : GS(14)@2018-01-22 06:06:53

筆者有一位朋友,在一間專幫香港富豪投資及管理海外房地產的平台工作,這平台的老闆現在已經70幾歲,他是其中一位幾十年前代表這些富豪和特朗普談判投資其美國紐約房地產項目的人。根據朋友解說,這位老闆在1997年房地產未大瀉之前,已經把所有投資賣清,當市場大跌之後,他其實已經賺夠並想退休,但因應其中一位城中富豪的邀請才「再玩一轉」。大家要明白,城中富豪本身都是聰明極點,運氣極佳的人,看他們每次大動作的精準時機掌握,已是嘆為觀止。另外每日都會有不少精英豪傑,敲門主動提供精闢賺錢建議,要成功埋身已經是高難度動作,要幾十年都依然服侍得他們貼貼服服,肯定有其特殊技能。據朋友所說,除了投資組合不斷減持之外,這位老闆現在就連自己自住的住宅都已經賣掉,實行全方位「退市」,筆者不明白之處在於,這位老闆1997年已經夠資格退休,之後又撞正14年大牛市,自己本身都一定起碼是城中中級富豪,為甚麼連自己自住的住宅都賣掉,真的看得這麼淡嗎?據朋友所說,這老闆覺得全球最大風險在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因為兩人曾經交過手,其言論更具說服力。雖然筆者有個「大淡友」綽號,相比起這位老闆,筆者都依然是一個「好友」,起碼賣淨自己自住的單位。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5/202750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19

鳴鏡高懸:真正的長線投資

1 : GS(14)@2018-01-22 06:25:29

投資市場繼續瘋漲,之前出了不少文章,如「恒指N萬點不是夢」、「投資不用明、只要信」等,雖然大家都明白全球基本因素依然脆弱,但眼見資產價格不斷上升,未能分一杯羹,總有人格分裂的感覺,容易使人變成「躁底」,影響家庭關係。如果之前沒有入市的,現在就最好完全離開市場,放鬆心情,做一些自己平時,因為忙於炒股而未能做,但又很想做的事情,照顧好身體,多陪伴家人,這才是真正的長線投資。資產市場是有周期,瞓醒覺之後,可能市場就如甚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已經回歸基本步了,Bitcoin價格下跌一半只是一兩周的事情,全球資產大升是政府政策,大跌都很大機會是政府政策,現今金融市場升得快,也可以跌得急。這周繼續出賣朋友,筆者分別有朋友在S記及M記評級機構工作,每次舊朋友聚會,如果S記出席,M記就一定不出現;相反,M記出現,S記就肯定冇影。初時筆者以為是巧合,後來才發現這是為了避嫌的工作規定,兩家公司的員工是不能有直接接觸的,為了份工,失去了朋友,筆者真的覺得有點可惜。如果丈夫在M記工作,太太在S記的話,要怎麼辦呢?又或者根本不會發生,在背景審查時,其中一方可能已經不獲聘用。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2/202822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81

鳴鏡高懸:維港大戰太平洋

1 : GS(14)@2018-02-13 01:50:36

和一位服務高資產值散戶的證券經紀閒談,以為他的客戶過去幾個月一定大有斬獲,意外地發現,他的客戶正在減持或積極考慮減持港股,經紀舉個例子,不少內銀股的持貨者,都是在超高位買入,坐了這麼多年蟹貨,終於望見家鄉,不少都傾向走貨。香港人經歷過不少次股市大時代,每次把握不到走貨時機,之後都後悔莫及,但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估頂。從經紀可見,反而之前牛皮市的時候,客戶會找一些心水投資,現在就只有睇位套現,出現現金太多的煩惱。筆者同意今次有一點不同,就是真正有一條新的大水喉射着香港,而且這些「水」的投資概念完全和傳統智慧相違背,投資除了睇價值及回報外,還有其他可能比回報更重要的個人考慮,就如之前筆者在海外的中介網絡指出,大部份北水在海外收購幾億,甚至幾十億人民幣以上價值的物業,都不需要做盡職調查,話買就買,其他還包括最大槓桿化和越升越要追等獨有特性,如之前筆者已指出,對北水來說,香港股票市場就等於自由行遊樂場一樣,沒有升跌停板、沒有實名制、沒有中央主動調控、市場深度和闊度都不夠,很少資金就已經能把股票舞高弄低。今次香港傳統智慧與北水的角力,誰勝誰負就只能看中央會否或甚麼時候關或收細水喉,維港是不可能和太平洋抗衡的。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5/20296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218

鳴鏡高懸:越燒錢越受歡迎?

1 : GS(14)@2018-02-13 03:28:43

很多人說今次全球科技股的大升,和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有很大分別,因為那時的估值只看眼球,絕大部份公司都沒有盈利,但今次科網公司的上升是有盈利做基礎的。同意,少數有壟斷性的科網股龍頭是有盈利的,但主要的問題在於他們的市盈率反映了一個甚麼(超現實亮麗的)的前景,去年在美國上市的亞洲科技股,除了用科技名義做「大耳窿」生意的之外,其他都是沒有盈利的,只靠憧憬及熱錢支撐。最近Netflix發表2017年的財務數據,除了沒有盈利之外,2017年燒了20億美金,同時預測2018年會再燒多30至40億美金,數據發表之後,股價即時上升8.5%,因為訂戶(眼球)第四季比第三季上升了7.6%。Netflix在2014年燒了1.3億美金,股價大約在10美元左右,現在燒錢增加了14倍,股價就上升了差不多24倍,上了市15年,都依然未能有一個正現金流的營運模式,但支持者反而幾何級數上升。香港人熱愛的潮爆Tesla,便是另一個不需要賺錢的例子。大家要明白,成功的科技公司只會是極少數,前證監會主席梁定邦之前評論,現時的獨角獸高科技公司,將來有可能會變成老鼠,在市場極熾熱的氣氛下,可謂當頭棒喝,筆者估計,當資金成本越趨上升,科網泡沫便會告終。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2/203032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61

鳴鏡高懸:富或貧冥冥早注定

1 : GS(14)@2018-02-28 07:41:31

之前在全球股市牛氣沖天的時候,和一位年輕分析員閒談,他準備向家人及朋友募集資金,成立基金,大展拳腳,他覺得時勢可以造英雄,英雄也可以造時勢。但筆者年紀越大、經歷越多,越覺得只有時勢造了英雄後,英雄才能造時勢,無論你才智有多優厚,都要在最適當的時間及在最適當的地點,才能成就大業。筆者認識的中國大老闆中,不少之前都是國營企業的店長或廠長,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容許私有產權,他們趁機把這些企業私有化(Management buyout),隨着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之後越做越成功,例子包括順豐速遞及阿里巴巴,都是「食正個大浪」,因為大量香港廠商把廠房北移,兩地文書及貨物交流困難,而衍生出大量順豐速遞的需求;阿里巴巴的成功,如果沒有以下其中一項客觀環境因素都很難成事:(1)中國開放互聯網;(2)外國互聯網公司入不了中國市場競爭及(3)智能手機的發明及普及。回到年輕分析員的大計,其實不少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都是在80年代中成立,因為美元利息由那時一直減到今天,所以資產價格(基金資產規模)就一直反覆升了幾十年,可見將來會否再有這些機會?如果未能活在最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就如歌神「沉默是金」的歌詞:「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貧」,只能認命,打好自己份工吧!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6/203158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104

鳴鏡高懸:陰謀論看股市前景

1 : GS(14)@2018-03-06 03:47:08

過去幾年一直有對沖基金沽空人民幣,認為中國負債過高,情況不能持續,覺得人民幣需要大幅貶值反映實際經濟及財政狀況,但這些基金就是低估了中國動員及落閘放狗的能力。至最近1至2年,不少睇淡人民幣的對沖基金都被挾死,相繼投降改為唱好,已經看得見不少老外資金追入看好人民幣匯率。從數據看,中國槓桿情況真的有點嚇人,怎樣收科真是一個高難度動作,之前中央推出的銀行以債轉股政策,其實也可用於股票市場。一般相信,十九大之後的政策,如去槓桿等,都是對股票市場不利的,但諗深一層,其實股票市場越升,越多老外資金怕執輸,瘋狂入市,造就環境給缺水的企業,大集資特集資,補充及鞏固資本結構,實行以債轉股的企業版。明顯地,中央政策,如乜通乜通,都是希望驅使資產市場長升長有,除了推動經濟外,也使大量老外資金落叠,支持股本融資,幫助中國去槓桿,但是現在就被環球息率上升及可能出現的貿易戰打亂陣腳,誰勝誰負現在都不容易說,但幾可肯定,股票市場超級大上大落的格局很難改變。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5/203228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