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人和中國人投資邏輯的差異_王學恆

http://xueqiu.com/8275001135/38094717
前幾年的時間,A股二級市場經常花一些時間去研究美國上市企業,尋找映射股:也就是說,美股某某公司漲起來了,於是A股相關產業鏈就聯動起來,包括前兩年的蘋果產業鏈,特斯拉產業鏈等等,當時大洋彼岸的某隻股票的漲跌被看成是旗幟,指引著A股同類標的的投資熱情。而今年,以美國中概股為代表的上市公司大面積的走弱,這類映射分析方法影響小了很多,A股的互聯網、科技股走出了相對全球獨立的行情。

4季報不少股票繼續大跌,易車(BITA),航美傳媒(AMCN),美股世紀佳緣接到私有化要約收購,去年底完美世界大股東宣佈私有化要約;上週奇虎360(QIHU)、樂斗遊戲(DSKY)宣佈股票回購......這一切,似乎都在表達實業界一種看法:中概股被低估了。不少朋友(也包括我),從估值、市值上的比較上論述了美股的便宜與A股的貴,但便宜的東西不見得漲,貴的東西不見得跌。而且我估計,A股的貴可能還會相當長的時間維繫下去。無論如何,既然貴了,總有貴的理由,下面試著把這些理由梳理一下。

總體而言,估值的差異來自三大原因,做空機制、退市機制、投資邏輯。做空機制和退市機制今天不展開說了,今天主要想聊聊投資邏輯。

美國人和中國人的投資邏輯有哪些差異呢?

1、理念的差異。美國人追捧的科技是那種可以改變世界的科技,比如智能手機(e.g. AAPL),新能源汽車(e.g. TSLA),無人駕駛(e.g. GOOG),3D打印(e.g. DDD)...而對相對負能量的諸如遊戲(e.g. ATVI 動視暴雪)、博彩(e.g. LVS 金沙集團)等行業並不願意給高估值;中國人看重科技更多是相對於傳統行業而言的,比如體育、遊戲、傳媒、云計算基礎設施、供應鏈金融...

2、認知的差異。美國人不能夠理解基於殘酷市場競爭中或者在解決溫飽時期,企業將自身的底線降低,殺出血路的商業模式。比如殺毒免費(e.g. 香櫞、匿名做空奇虎的邏輯之一,認為免費是不可能生存的,美國投資人當時深以為然),而在中國互聯網界和投資人的眼裡,理想重要,活下去更重要。比如阿里巴巴上的外貿品,仿品大量,但因為它們有很大的市場,因此作為市場組織者只能採取堵不如疏的策略,而喬布斯見土豆王薇秉承的「偷就是偷」的非黑即白式的判斷標準,在中國互聯網界很難被理解或執行;

3、發展的差異。很多行業在美國早已步入成熟領域,比如影視、廣告業,而在中國這些行業還在整合期、發展期,因此,中國的某個行業在美國,等同於美股公司的估值,這本身就是被低估的表現,比如博納影業(20倍左右的市盈率) VS 華誼兄弟。

4、監管的差異。美國絕大多數的行業早就進入到了市場化階段,而中國不少行業仍在緩慢的去計劃經濟過程中,例如能源、金融。這也是為什麼互聯網在中國革命的力量會比美國更大,因為它代表的不僅僅是行業發展的客觀趨勢,更代表了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市場經濟的顛覆式力量所在、比如互聯網金融。這些去監管化、去中心化、去壟斷化的背景與意義的深遠,不是美國投資人一天兩天能夠感受、領悟到的;

5、信息的獲取。讓紐約的一個對沖基金經理去認知中國的某個細分行業,這肯定是難為了他們。從信息獲取,產品體驗,公司拜訪,管理層密切溝通等方面都比國內的投資人有差距,也和他們針對美國本土的企業的認知理解上有明顯的差距。至此,中概股的便宜和A股的貴,在這些條件沒有根本變化的前提下,估值鴻溝還會繼續。

創業板上週再創新高。而本輪的新高,除了資本助力的背景下,高估值不只是由行業內生性增長(比如用戶數、流量)賦予的,而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挑戰傳統經濟,或者說對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與舉措的溢價。讓國內的互聯網板塊,不再需要向從前那樣,去尋找映射、看誰臉色,而是自走自的。

讓人不禁想起一句: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