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國首例政府“直管”停車位試驗深圳“宜停車”:“你可以停,但最好別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657

2015年4月20日,廣東深圳蛇口龍城路,路邊收費的停車位。 (CFP/圖)

在享受了長達八年的路邊免費停車福利之後,深圳人進入了史上最嚴厲的交通處罰時期。深圳市政府為了治堵,推出全國首例政府接管停車位的實驗。這項實驗不僅引發了一些市民的強烈反彈,其合法性、收費去向也成了輿論關註的焦點。

高額罰款、政府統管停車位,深圳新推出的停車管理實驗引起了軒然大波。

2015年1月1日,深圳醞釀了一年半的路邊停車收費項目正式鋪開。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近1.2萬個路邊停車泊位虛位以待,在7:30早高峰來臨之際開始收費。

深圳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王京元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像深圳這樣專門成立事業單位,由地方政府一手“包攬”整個城市的路邊停車泊位,在全國是首例。

至此,深圳市民享受了長達八年的“免費路邊停車時代”宣告結束。

深圳市民通過三種途徑感知著時代的變化:不知何時占滿路邊的白色停車泊位框,一個名叫“宜停車”的手機APP,以及一張張猝不及防的高額罰單。

4月之後,市民的不滿呈現集中式爆發。一篇名為《一座城市不能淪為“宜停車”的私產》的帖子引發了圍觀,10天內微博閱讀量超過90萬;法律人士開始質疑收費本身的合法性,向市法制辦提交了修法建議;還有好事者撰寫了《深圳路邊停車最強免罰攻略》,將“免罰”上升為一門技術活。

人們發現,深圳迎來了史上最嚴厲的交通處罰時期,政府部門明確了路邊違停的“六宗罪”,罰款金額最低500,最高2000,讓人們必須“提心吊膽”“小心翼翼”。

機動車保有量317.8萬,車輛密度每公里480輛,停車位缺口達200萬的深圳,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5年1月22日,深圳龍崗區舉行公開銷毀非法營運車輛現場會,對前段時間查扣的318輛非法營運藍牌車、面包車、“黑中巴”、“黑大巴”實施了公開銷毀。停車場里停滿了等待銷毀的非法的士。 (CFP/圖)

“香港也覺得我們挺牛的”

在此之前,深圳是全國唯一可以全城路邊免費停車的城市;在此之後,深圳再次創造了“全國唯一”的路邊停車收費模式。“深圳停車模式”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通過專門立法,專門成立事業單位,使整個收費項目變成了純粹的政府行為。

5月,市民薛斌已經因為違章停車被罰了兩次,罰款總計1000元。他覺得在深圳開車是一項高風險作業。被罰頻率最高的三種情形——踩線、違章停車、闖紅燈——之中,違停已經上升到第一位。

“你以為旁邊沒人就能違停了?荒遠郊區就能違停了?以前十次可能被抓一兩次,現在,半個小時以內就拍你!”薛斌說,這是他感受到的史無前例的查違停力度。

即使深圳市的路邊停車收費已於2014年6月起試行了長達半年,但包括薛斌在內的大量市民,仍然沒有適應。

在此之前,深圳是全國唯一可以全城路邊免費停車的城市;在此之後,深圳再次創造了“全國唯一”的路邊停車收費模式。

“深圳模式”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通過專門立法,專門成立事業單位,使整個收費項目變成了純粹的政府行為。

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以下簡稱“道交中心”)於2013年6月成立,隸屬於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在編人員共六百余人,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到目前為止,這個由深圳市規費征收總站轉型升級而來的事業單位,是路邊停車收費項目的主體、牽頭單位。

“很多城市做不到這一點。”深圳一家停車管理公司的總裁楊義平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仍然通過政府招投標,將路邊停車管理全權外包給私人企業,采取人工收費或咪表收費。“這叫做政府甩包袱的遊戲,政府也會配套執法,也會有不作為。”

某種程度上,道交中心擔起了這個“包袱”。

“深圳市委市政府下這個決心下得很痛苦,而且非常堅決。”道交中心公共服務部部長範文忠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看上去好像是道交中心在執行,但是前期所有相關的職能部門都已經參與了。”

深圳另一家停車管理公司的總裁則認為,深圳做得到而其他城市做不到的關鍵,在於執法。“不是政府高層來推動,怎麽把交警執法和城管執法結合到一起?”

在執法過程中,道交中心只負責執法取證,罰款由交警部門執行。取證人員包括五百多名在編的執法人員,和兩百多名臨聘的“巡管人員”。範文忠稱,未來計劃將臨聘人員擴展至兩千多人。

“深圳模式”的另一大鮮明特征是只能用手機支付,具體支持深圳模式的則是一款名叫“宜停車”的手機App軟件。註冊用戶目前已達到五十多萬。

多位業內專家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種技術革新實際上具有顛覆性意義,拋棄了傳統的人工收費和咪表收費,幾乎消滅了以往被詬病最多的現金交易亂象。但王京元則表示,“如何收”雖重要,但最關鍵的仍然是怎麽合理運用這一工具。

不過,這款軟件也帶來了不少爭議。在“宜停車”App的下載頁面,開發者顯示的是“深圳市千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邁公司),使許多市民誤以為“宜停車”是企業產品。

一位知情者透露,道交中心已對此頗有不滿,認為上述公司此舉不妥,既然由政府出資,開發者應署名道交中心。而千邁公司早已開始了借勢宣傳,推出了“我們是全國第一個完美實現路邊停車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的廣告語。

據工商資料顯示,千邁科技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金100萬。其創始人兼CEO佘誌登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曾就職於中國移動。據範文忠介紹,千邁科技是通過招投標程序獲得了這一開發權。

數月間,道交中心頻繁秀出“成績單”,以證明這項實驗的治堵成效。截至2015年4月23日的最近一次統計數據顯示:福田區平均車速上升11.4%,南山區平均車速上升9.0%,羅湖區平均車速上升6.0%,鹽田區平均車速上升12.2%。

“簡單一句話,泊位劃到哪里,交通通順到哪里。”範文忠說,“香港也覺得我們挺牛的。”

短短數月間,已有北京、廣州、合肥、武漢等四五十個城市前來考察學習。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考察後曾對媒體表示,北京今年也將往“深圳模式”努力,“切斷路邊停車的現金交易,這也是今年治理的重點”。

政府有權經營停車位嗎

為何如此定價?範文忠解釋稱,收費的初衷在於用經濟杠桿“治堵”。“道路停車就是允許你停,但其實我們規劃的原理是不想讓你停,你最好別停。”路邊泊位提倡“臨時”停車,若長時間占用車道,將影響正常交通。

具體到收費標準,深圳全市被劃分為三類區域,一類區域為中心城區,工作日白天(7:30-20:00)首半小時5元,之後每半小時10元;非工作日白天(7:30-21:00)首半小時2元,之後每半小時4元。目前大部分車位屬於一類區域。二、三類區域收費標準低於一類區域。

總體來看,短時路邊停車並不會產生較高成本,而長時停車收費則遠遠高於路外停車場,這便產生了廣為市民詬病的“全天停車費286元”的說法。

為何如此定價?範文忠解釋稱,收費的初衷在於用經濟杠桿“治堵”。

“道路停車就是允許你停,但其實我們規劃的原理是不想讓你停,你最好別停。”範文忠表示,最初也有專家建議幹脆禁止路邊停車,但考慮到市民仍有停車需求,才沒有徹底禁止。路邊泊位提倡“臨時”停車,若長時間占用車道,將影響正常交通。“你真是要任性,沒問題,你就用錢。”

但薛斌覺得,罰款規則也挺“任性”。在泊位內超時(超過預購買的停車時間)停車的,要在車輛駛離泊位後次日24時前補繳2倍停車費。未啟動繳費程序的(停車十分鐘內,沒有在手機上預購停車時間),除須補繳停車費外,還要接受至少500元處罰。“政府列了6個違停種類,可是這兩條單列的遊戲規則,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至於收費的錢,官方的說法是進財政的“大盤子”,財政專戶。

不過,收支如何徹底公開透明,誰有權收費,如何收費,費去哪兒了,仍是“深圳模式”需要解答的問題。

深圳收取路邊停車費的想法實際上已經醞釀了三年,其間除了技術研發,更經歷了漫長的立法準備。

2012年5月8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發布的《深圳市城市交通管理白皮書》中,已明確提到“規劃建設4.5萬個路內停車位,制定路內停車收費政策”。

是年底,深圳市五屆人大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修訂,其中第十八條規定“路邊臨時停車位停放車輛的,應當繳納車位使用費”。

2014年3月29日,深圳市政府頒布第263號市長令,對《深圳市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予以通過,5月1日起實施,成為整個項目最主要的法律依據。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雪參加了2013年12月28日舉行的深圳市路邊臨時停車收費管理方案聽證會。這也是該收費項目舉行的唯一一次公開聽證會。

會上,王雪已經明確提出,要更詳盡、更具體地公開收支,收費區域分類上更細化等建議。“其實很多問題在當年聽證會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預見到,而且也做了提醒,但改進的流程和反應比較慢。”

2015年4月31日,道交中心首次做出了反應,將停車後用手機免費操作的時間由5分鐘延長至10分鐘,夜間免費停車時段再次提前一個小時,至晚8點。

對於公眾最關註的收支公開問題,範文忠堅稱將“每年公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但若要提前,必須向政府提交申請,“也不是所有信息都能公開”。

“2007年深圳第一次漲停車費的時候,就講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但到現在我都沒有看到過一次賬。”深圳市東方金源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金焰說。他於今年4月28日向市法制辦遞交了對上述管理辦法的十條修法建議,認為管理辦法中的部分條款超越上位法的權限。“法律沒有賦予政府部門作為停車位經營者的權力”。金焰稱,市法制辦尚未給他答複。

2000萬和100億

目前第一期成本為兩千多萬,第二期正在建設期,無法估算成本。建成後,含原特區外六個行政區全市將有近3.3萬個路邊泊位,但依然只占深圳整個停車市場的3%左右。

實際上,若非財力雄厚的政府,是無法支撐起整個項目的。據範文忠介紹,目前第一期成本為兩千多萬,第二期正在建設期,無法估算成本。

而南方周末記者查閱招標與中標信息發現,截至目前最大的一筆招投標項目——“深圳市智慧路邊停車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中標單位為深圳市凱達爾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與深圳市賽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聯合體,中標金額為8474.9616萬元。

工商資料顯示,深圳凱達爾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註冊於1999年2月8日,註冊資金5000萬,為深圳市凱達爾集團旗下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紀力駒為廣東汕頭人,1999年創立深圳市凱達爾集團,旗下業務迄今包括地產、物業和智能交通。

賽為智能(300044.SZ),2010年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最大股東周勇,持股19.43%,其他兩大股東是封其華和周新宏,都為境內自然人。該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深圳市道交中心在該公司2014年度客戶中排名第一,營業收入達4580多萬,占整年營業收入的7.39%。2015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中,道交中心也排名第一大客戶。

其他大大小小的招投標項目不下十個,涵蓋設計規劃、設備供應、技術供應、購買服務等方面,金額從八十余萬至兩百多萬不等。

第二期工程已在建設中,含原特區外六個行政區的20767個泊位。屆時,全市將有近3.3萬個泊位。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算了這樣一筆賬:一臺車每天的消費至少10元,深圳有300多萬輛車,一天的停車消費就達3000萬,一年可達100多個億。目前深圳共有100多萬個停車位,路邊泊位即使全部建成也僅占到整個停車市場的近3%。

“現在很多城市的政府和企業都想做,都搶著做,而且政府沒法一統江山。”上述人士稱,現在最流行的方式是“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達到共享技術和政策資源的目的,“其實這就回到了政府目的單不單純的問題。”

不過,當南方周末記者把關於盈利的問題提出來時,範文忠有些憤怒:“你提問的時候就是盈利性思維。它不存在盈利!收費不是目的,治堵才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40

"還是盡力活好這輩子吧“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驗背後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087

1976年,“冷凍之父”Robert Ettinger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克林頓小鎮成立了“人體冷凍”機構,簡稱CI。人體冷凍技術,簡單地說,是依靠現代科學將人類冷凍,在數年,數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將其解凍,以延續生命。 (CFP/圖)

四個月前,因癌癥去世的兒童文學作家杜虹成為中國首位選擇冷凍身體的人。幫助她聯系美國阿爾科基金會以完成這一夢想的,是北京的幾個年輕人。他們,以及更多的人,已為這一夢想摸索多年。

但直至今日,冷凍是否能起到延長生命的作用,甚至是否能有效地保持人類身體的完整與活力,在科學上仍是未知數。

2015年5月19日晚上十點半,阿爾科(Alcor)生命延續基金會的醫生阿倫·德雷克第一次來到北京。他對接機的魏景亮說,我們還是去醫院看看病人吧。

位於潘家園的中國腫瘤醫院,杜虹躺在病床上,她知道美國人一會兒就要過來。她對女兒說,幫我弄弄頭發。

病人可能還能活一周以上,阿倫這麽判斷。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等待這一刻的到來——阿爾科基金會是一家美國的非營利機構:他們致力於將死去的人冷凍起來,然後等待未來某一個時刻,科技將允許這些死去的人複活。

這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杜虹的女兒卻為此賣掉了房子。換來的,是阿爾科的冷凍小組,如今就等在病房外。作為中國農科院一名基因工程與細胞工程方向的在讀博士生,魏景亮是他們的中間人。

一切準備就緒,魏景亮卻在這時聽見杜虹的女兒,最後一次問醫生,語調艱難而不甘:難道真的一點(延長生命的)機會都沒有了嗎?

沒有,主治醫生說出冷冷的答案。

零下196攝氏度中國第一次

2015年5月30日,陷入彌留之際的杜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對女兒說,我想抱抱你。

在醫生宣告死亡的數分鐘內,阿倫和他的小組帶著設備進入病房。他們向杜虹體內註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這可以保證36小時內血液不會凝固。

作為阿爾科的醫療和手術小組負責人,阿倫已經參與了55例冷凍手術。但這一次在北京的冷凍,與他之前參與的明顯不同——在註入抗凝劑後,他們沒法立刻進行其他冷凍步驟,醫院不同意在現場進行冷凍,他們必須另尋地方。

“我不是完全了解中國醫院的情況——這個醫院在擔心哪些是他們可以做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他們並不確定進行人體冷凍是否合乎規定。每一個社會,都有一套如何處理死者的辦法。在中國,從死亡到被火化的過程中,醫院如何開具死亡證明,殯儀館如何進行火化,包括要在醫院停屍房的冷藏時間,都有著具體的規定。人體冷凍的手術,涉及動脈灌註,和顱骨鉆孔,是否會構成侮辱屍體罪?律師說,雖然中國法律沒有禁止人體冷凍,但還是有風險。

後來,殯儀館同意讓他們在那里做手術,總算解決了場地的問題。

阿爾科是美國兩家人體冷凍組織之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家人體冷凍機構。從1974年至今,已經冷凍了138位客戶,其中百分之六十只冷凍大腦,另外百分之四十要求全身冷凍,前者的費用更低。除此,還有一千余名簽署保存協議的客戶,其中包括明星小甜甜布蘭尼。

這是他們第一次冷凍中國客戶。反過來,中國也是第一次出現人體冷凍實驗。

會員繳納的會費和冷凍費用,有一半進入信托基金,大概有1000萬美元。這筆錢和阿爾科完全分開,即使阿爾科不在了,也有資金負擔氮氣添加和未來的解凍複活費用。

“人體冷凍不是一項新技術,但具體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問題,阿爾科他們更有經驗。”魏景亮說,這是他們選擇阿爾科的主要原因。

在殯儀館,機械心肺複蘇裝置以每分鐘100次的勻速按壓,為杜虹的心臟提供主動的心肺收縮和舒張支持。阿倫和他的小組,開始通過頸動脈和椎動脈進行保護液的灌註,將血液從遺體中替換出去。當人體中化學試劑的濃度達到約60%,組織中剩余的少量水不足以結冰。當溫度再次降低,人體內不會結冰,而是被玻璃化——形成一種無水的結晶。

最終將到達零下196攝氏度。此時,一個細胞的新陳代謝將需要2400萬年。

這種冷凍也會造成對細胞的傷害。但傷害有多大、如何修複、人類的記憶是否能有效保留,目前的人類科學水平都找不到答案。

“對於低溫保溫過程中諸多問題的解決,我是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低溫生物醫學的教授趙鋼說。他是國際低溫生物學會的常務理事。

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零下60度的幹冰中,十余天後被帶回美國。在洛杉磯,杜虹的遺體經過人頭分離,頭部被保留在低溫液氮罐中,身體則依據遺願捐獻給阿爾科進行冷凍研究。

杜虹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同時是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的終審,這是她能夠接受冷凍的原因。

北京三人組:永生的前景?

促成阿爾科基金會來到中國,完成人體冷凍手術,是魏景亮和他的朋友們多年的願望——這是一個非常冷門的願望。

三年前,大學生魏景亮是百度貼吧劉慈欣吧的副吧主,一天,貼吧里有人發帖,邀請科幻迷們加入QQ群——“人體冷凍複活交流群”。

人體冷凍,魏景亮並不陌生,這是科幻小說《三體》乃至許多科幻故事里常有的科技——這可能是為了度過一次漫長的星際旅行,也可能是為了複活:當面臨無法治愈的疾病時,通過冷凍保存下來,等待未來被治愈的那一天。

發帖的人是趙磊,他是在中關村上班的IT精英,QQ群的管理員。群主則是他的發小,一起在部隊大院長大的李俊鐸,他是航天工程師,工作是在科研單位從事探月工程研究,工作之余,就和趙磊一起陷入對未來的遐想——當科技高速發展,無法治愈的疾病、衰老都被克服,被冷凍的人被解凍,被冷凍的細胞被喚醒,軀體被再造,死去之人也能“複活”,甚至達致永生。

在一所自認為有些平庸的大學,讀著不感興趣的專業,對當時的魏景亮來說,這一寄托於科技的遐想,也讓身為科幻迷的他感到著迷。同學們開始瘋狂地找工作了,他卻在翻譯世界上第一本介紹人體冷凍的專著:《永生的前景》。

2013年,魏景亮來北京攻讀博士學位,三個人在一家餃子館第一次見了面。暢聊之下,他們設定了一個目標:促成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

這比想象中困難許多。魏景亮曾試探性問過自己的導師,老師第一反應就是,這是騙人的。趙磊的高中同學中就有心臟科的醫生,對方同樣拒絕了他的邀請。

他們聯系上了阿爾科基金會,對方表示可以來中國進行人體冷凍手術,但旋即,一個更無法解決的困難出現了——願意接受冷凍的人在哪兒?

“我們去了五家北京的臨終關懷醫院還有腫瘤醫院,希望找到願意試試的人。”李俊鐸說,但往往他們還沒見到病人,就被轟了出去。他們被懷疑過是做推銷的,做器官買賣的,也有醫院的負責人懷疑,他們就像731部隊一樣,“拿中國人的器官給老外做實驗”。

他們也在網上尋找,但應者寥寥,只有一個人說他對自己的狗感情很深,現在狗得了絕癥,他在考慮冷凍他的狗。

一年多,三個人碰了碰頭,發現都是一無所獲,有些絕望了。沒想到,5月份,杜虹的女兒就通過網絡搜索聯系上了趙磊,這也是意外得很。

這一意外的結果,讓這個三人小組在“誰能做成中國第一例人體冷凍”的競爭中,贏得了決定性的先機。

“對人體冷凍感興趣的,大部分是民科”

“這是怎麽回事?之前怎麽沒聽說?”魏景亮在QQ群里宣告將做成中國第一例人體冷凍的消息。金德鑫的頭像就閃了過來。

27歲的哈爾濱人金德鑫,17歲中學畢業開始做生意,現在生產的主要產品是鐵鍬、鋤頭、水桶。而另一面,他則是一個對追尋永生和人體冷凍技術,有著強烈興趣的科技愛好者。

“我做生意,也是覺得可以為我的夢想提供資金。”金德鑫確實這麽做了,2014年11月,他投資一百萬,在香港成立了公司“金鑫永生技術研究會”,提出要進行的研究包括——意識載體研發、人體液氮冷凍、幹細胞、克隆等多項永生技術,並號稱是國內唯一可做人體冷凍的機構。

金鑫實驗室只有金德鑫一個研究人員,他穿著白大褂,出現在每張試驗照片中。實驗室,則在他位於哈爾濱的家里。

金德鑫曾經給魏景亮展示他的研究內容,後者有點哭笑不得。“我問他,你知道國內外,單是研究幹細胞、克隆技術,就有多少機構嗎?”

能做人體冷凍的底氣,是金德鑫上傳到網絡的一項實驗視頻——用液氮冷凍人體胎盤。他從醫院購買了孕婦生產後的胎盤,用多臺攝像機記錄下來自己將之冷凍的過程。錄像里,金德鑫將塑料袋里的胎盤放在桌子上,用消毒棉擦拭,然後捆紮,浸泡於液氮中。一段四十多分鐘的錄像里,起碼有一半時間,他在刷手機。

“對人體冷凍感興趣的,大部分是民科。”魏景亮也有些無可奈何。民科,是民間科學愛好者的簡稱,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科訓練和科學素養。他們往往更多一些“無知者無畏”的雄心。

金鑫實驗室的另一位合夥人,也是資深民科人士——廣西崇左市的川箐(化名),後者在十三年鄉鎮初中物理老師的生涯中,樂此不疲向他的學生普及人體冷凍知識,盡管他也承認,有些時候學生會聽睡著。

作為金鑫實驗室的“組織部長”,川箐制定了一系列章程:實驗室的會員,工作任務是利用QQ群發器,擴大實驗室的宣傳,範圍包括:永生群、機械群、長生不老群、腫瘤群、癌癥群、肺癌群、肝癌群、尿毒癥群、白血病群、墓地群、2045群、藍腦計劃、名車群、貴族群……更像是一盤生意。

“搞得像傳銷一樣。”魏景亮說,他們拒絕了和金德鑫的合作。

“在中國想推動人體冷凍的,也有一個圈子。”這麽說的是蘇慶,他說一共有三股人都想推動人體冷凍,魏景亮的北京三人組是其中一股,另一股是金鑫實驗室,自己算第三股人馬。三股人馬應該聯合起來。

蘇慶今年40歲,他是一位東北三線城市的公務員,每天做著清閑的統計工作。但四十不惑的時候,他想自己該去撿起原來的夢想了:從小,他就愛看科幻小說,思考科技和未來。

“中國人最不擅長的就是合作。”他說兩股人馬各有特長,魏景亮們有著科學素養,行動力強,而金德鑫有資金,做生意的,處事也圓滑穩重。

他賴以聯合的辦法,是這幾年流行的《羅伯特議事規則》。“我希望聯合很多的力量,大家一起來做,這樣就要用到集體決策規則,怎麽動議怎麽附議,怎麽使用資金。”

2014年,他先去北京,拜會了北京三人組,然後,又折返回東北,參觀了金鑫實驗室。他希望把這些力量都納入他的宏圖——成立中國自己的人體冷凍基金會。蘇慶想邀請金德鑫加入他的計劃,金德鑫卻反過來讓他加入自己的實驗室,“我們都是東北人,要把東北打造成人體冷凍的中心。”

各說各話,聯合計劃進行不下去。直至杜虹出現,三股人馬分出了階段性的勝負。

人體冷凍複活之冷凍過程圖解。 (CFP/圖)

“即使複活了,依然要擔心再次的死亡”

“要是能冷凍,就不那麽怕死了。”六十二歲的楊興化一輩子無兒無女,當從報紙上看到杜虹冷凍的消息,突然覺得找到了排解恐懼的方法。

“都說活夠了,要坦然面對,可要不夠呢?”楊興化是資深股民,2015年股災,他在5100點的高點拋出,賺了錢,他說秘訣是不要貪心。可生死大事,卻讓他不能不想著貪心一點。

他加入了魏景亮的QQ群,找到他,說以後也幫我介紹吧,我給你介紹費。

“大部分人願意接受人體冷凍,都是因為怕死。”魏景亮說,許多人並不是真的理解人體冷凍的邏輯,這其實和幾千年前的秦始皇是一樣的。

而這一點,並沒有初看起來那麽可笑。

“我覺得這是人類最基礎的需求,但一直沒有解決。”李俊鐸說。

即使是民科人士川箐,他對生死的感觸也是嚴肅的。從小看《奧秘》《飛碟探索》的他,曾經擔任過學校的工會主席,總要代表學校去參加老職工的葬禮,每一個白眉之人,葬禮上的放松樣貌,都是事後整理的遺容。

“面對死亡的時候,一個人是非常孤獨的。這可以給他一些希望。至少不用那麽害怕了。”魏景亮說。雖然,有人說這種希望是一種欺騙,但楊興化有些認死理,“總比燒了好一點吧”。

“就算以後科學證明了,複活就像是永動機一樣,是不可能的,我也覺得選擇冷凍是正確的。”趙磊說。

但懷疑也有從內部產生。李彤是北京三人組招募的誌願者,她是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平時為他們翻譯一些英文資料。她的母親有著心臟病,剛剛做完手術,她自己也有著遺傳性的心臟早搏,這讓她比同年齡的人早熟,常常會思索有關生死的話題。

“有一次我為阿爾科的紀錄片配字幕,聽見一個專家說,實現了人體複活,並不是說就可以得到永生。可能又會出現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連冷凍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不是說有了冷凍,人生就可以無限循環。”李彤不知道自己理解得對不對。但那一刻,想到即使複活了,依然要擔心再次的死亡,她突然覺得那樣好累,“還是盡力活好這輩子吧”。

杜虹的手術成為新聞後,阿爾科接到了一百多個來自中國的電話,有要求合作的,有咨詢冷凍業務的,也有媒體采訪。“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阿倫說,但他希望人們理解,這只是一個實驗性的過程,“一百年後複活”是無法保證的。

他們已經談妥了在中國的第二例人體冷凍,隨時準備重返北京。

雖然受到些波折,但蘇慶說,認同他理念的人們也已經聚集了起來,他們將在10月份先成立一家公司,也可以經營中介業務——在中國人和國外冷凍公司之間牽線搭橋。

在母親被冷凍保存後,杜虹的女兒和魏景亮去參加了一個科幻作家的論壇,見到了《三體》作者劉慈欣,他們向後者表示感謝——要是杜虹不是三體的編審,可能就沒有這第一例冷凍實驗了。

“可見她也是一個很有想象力且充滿勇氣的人。”劉慈欣這麽評價她。

(川菁、蘇慶、楊興化、李彤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28

債市警鐘再響 首例超短融違約將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795.html

債市警鐘再響 首例超短融違約將現

一財網 薛皎 2015-11-12 14:45:00

今年來,債市的火爆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選擇,而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債務違約日漸“常態化”。據統計,今年中國境內公開發行債券市場的違約事件至少已達6起。

首例超短融違約將現 山水集團20億債務今日到期
記者 薛皎 發自上海

昨日(11月11日),中國山水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水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該集團因無法償付即將於11月12日到期、總規模為2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確定將觸發債務違約,也因此成為國內超短融首例違約。
今年來,杠桿率高企、違約現象時有發生將中國債券市場推到風口浪尖。在A股IPO重啟以及美聯儲加息12月預期走強等重磅消息影響下,有觀點認為,債券牛市或已走到盡頭,而其中蘊藏的風險也將隨經濟承壓加大而逐漸暴露。
對此,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債市的表現相對滯後,出現債務違約代表著一個逐漸市場化的過程,只要宏觀經濟能夠保持穩定,個別的債務違約應視為正常現象。

國內首例超短融違約
11月11日,山水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得出結論,本集團將無法於11月12日或該日之前取得足夠資金以償付境內債務。因此可以肯定本集團將於2015年11月12日就境內債務發生違約。”
同時,該集團董事會已向法院提交清盤申請,並申請委任臨時清算人。山水集團於2008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系中國首家在香港紅籌股上市的水泥企業,由於公眾持股量低於監管要求以及發生股權糾紛,該股自今年4月中旬起停牌至今。
一周前(11月5日),山水集團曾發布公告向市場宣布其具有“債務償付的不確定性”。
在公告中,山水集團表示,該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山東山水在中國境內發行了約20億元人民幣的超短期融資券(“15山水SCP001”),由於該公司當前的現金狀況以及面臨的集資困難,對於能否如期償付債務存在不確定性。
所謂超短期融資券(下稱“超短融”)是指一種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期限在270天以內的債務融資工具。彭博數據顯示,目前存量未到期的超短融余額達1.39萬億元人民幣。
據報道,截至目前,山東山水國內存續債券共6只,累計余額71億元。除上述20億超短融外,還包括8億元超短融“15山水SCP002”,40億元中期票據“13山水MTN1”、“14山水MTN1”和“14山水MTN2”,以及3億元定向債務工具“14山水PPN001”,以上債券將於未來兩年陸續到期,其中26億元的超短融和中期票據,需在明年一季度兌付。
此外,山水水泥還有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將於2020年到期。根據相關規定,如境內主體超短融違約,境外債券也必須提前贖回。
而根據該公司三季報數據,截至9月末,山東山水總資產335.09億元,凈利潤虧損6.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7.89%,比2014年底上升2.5個百分點。賬面可用的貨幣資金僅6.99億元,自身償債能力已告急。
在昨日發布的公告中,山水集團也表示了對於後續違約的可能性:“董事會亦想提示提交清盤呈請將會構成2020年票據下的違約事件並導致2020年票據的加速還款。”
11月10日,中誠信國際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稱,下調山東山水的主體及相關債項信用等級至BB-,並將山東山水主體及相關債項信用等級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

債市警鐘敲響
今年來,債市的火爆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選擇,而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債務違約日漸“常態化”。據統計,今年中國境內公開發行債券市場的違約事件至少已達6起。
業內人士分析稱,相比此前經營遭遇困境、現金枯竭的上海超日太陽能、保定天威等違約企業,山水集團的財務狀況尚可,違約主要因為公司管理層逼迫股東解決爭端所致。這也是民營企業因實際控制人風險引發信用風險的最新案例。此前南京雨潤食品一度因公司董事祝義財被監視居住,險些導致其中期票據違約。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山水集團此次違約主要是因為股東之間的爭鬥,財務狀況沒有什麽大問題,投資者損失率不會很高。
但孫彬彬認為,無論是觸發交易違約,還是因清盤導致香港票據加速還款,山水集團未來均將面臨較大的境外資本支出,對境內子公司山東山水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減弱,對山東山水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或加重。
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區水泥及煤炭公司分析師梁穎璋(Michelle Leung)昨日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山東山水的違約具有一定代表性,而該案例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應該得到市場重視。
“山東山水可能需要進行債務重組或者通過發行新股來避免破產。此前的超日太陽和華通路橋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並設法償還投資者。目前來看,地方銀行似乎不願意為股東混戰和境況不佳的水泥市場提供支持。”
山水集團在此前的公告中也曾表示,由於集團經營業務所在區域的經濟增速放緩,水泥市場需求下滑,加上產能過剩,中國水泥市場競爭持續激烈,遂出現量價齊跌的局面。
盡管正如宋宇對本報記者所說,債務違約在日益市場化的進程中應被視為正常現象,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曾強調有序打破剛性兌付的重要性,但每當出現如山水集團這樣的違約事件,總會讓市場感到揪心。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近日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報告中,將“債務-通縮”陷阱看作是中國未來面臨的最大宏觀風險。
汪濤認為,雖然食品和服務業價格可以支撐CPI,但在產能過剩背景下,2016~2017年PPI和GDP平減指數可能仍深陷下跌,在這種背景下,價格不斷下跌、杠桿率持續攀升、實體經濟活動疲弱、實際利率高企等因素意味著企業部門還息負擔在快速加重,企業陷入“債務-通縮”陷阱的風險加劇。
掉入“陷阱”意味著,企業銷售收入和現金流隨著價格下跌而收縮,企業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現金流越來越難以覆蓋利息支出,因而不得不依靠舉新債償還舊債的利息,維系經營。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企業投資和信貸需求疲弱,杠桿率還將繼續攀升,進一步加劇已經沈重的債務負擔。為了應對財務壓力,企業將削減投資和生產計劃,從而進一步拖累實體經濟,導致惡性循環。在此背景下,銀行資產質量將繼續惡化,不良貸款率將從目前的1.5%進一步攀升,更多信用風險事件,如延期還債或債務違約,將會陸續浮現。
而為避免經濟陷入“債務-通縮”陷阱、防範金融風險,汪濤建議需要采取包括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加快清理過剩產能、無效企業和壞賬,加大支撐內需的政策力度,加快推進關鍵領域改革等一攬子政策措施。
“雖然貨幣寬松本身拉動增長的作用有限,但可以為財政措施和結構性改革創造空間,減輕還息負擔,改善企業現金流。二者均有助於緩和企業部門資產質量惡化、放緩不良貸款生成速度。此外,通過抑制通縮壓力、支撐名義GDP增長,貨幣寬松也有助於穩定杠桿率、或防止其過快上升。”汪濤說道。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03

1.3億!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將實施;國行HTC 10預定僅40臺 但羅永浩向他們致敬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502/155520.shtml

1.3億!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將實施;國行HTC 10預定僅40臺 但羅永浩向他們致敬 | 黑馬早報
靜靜 靜靜

1.3億!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將實施;國行HTC 10預定僅40臺 但羅永浩向他們致敬 | 黑馬早報

小長假最後一天的早報來啦~

——靜靜謹以此圖獻給裝腔作勢不務正業的創業者們

昨天,大家看出了多少個字?看到很多人留言發現,不同的看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有人能看出20多個字。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靜靜給出下面一種解答:

如果按常規出牌是18個字: 1. 、(zhǔ);⒉一;3、日;4.十;5.口;6. 丿(piě,yì);7.乚(háo,yǐ);8. 兒;9. 亠(tóu);10. 立;11.音;12.幹13. 士  14.早;15.章;16. 古;17 .兄;18.克。

如果允許橫看和倒看還能看出兩個字:葉(橫看);旦(倒看)。

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面是早報時間。

1、關於魏則西死亡事件:

昨日,朋友圈和微博都被青年魏則西死亡事件刷屏。

最新消息是,魏則西父母聲明:兒子和我們,都沒想針對任何機構和個人。“我們的電話一直在響。有人問,你們是想要賠償嗎?有人問,你們是想要出口氣嗎?有人說,你們想打官司和維權嗎?我們想說,兒子走了,人都沒了,金錢和權利都沒有意義。我們什麽都不要,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在這件事情中,百度究竟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大V和網友都有著不同的觀點。

截止到今早7:23 ,微博的投票形勢是這樣的:

屏幕快照 2016-05-02 上午10.08.31

摘取部分大V觀點如下:

@闌夕:我的朋友圈里不少百度的朋友,歸納一下他們的態度:一類認為每次都是在節假日被發難,覺得是有人在“黑“;另一類是從魏則西的父親那里要到了一份“選擇武警總隊第二醫院主要是因為在另一家專科醫院被醫生推薦,百度搜索只是為了了解情況”的口信;還有一類是堅持認為百度有權接納資質齊全的商業客戶。

@連嶽:我關於百度的觀點:一、希望可以自由使用谷歌,百度早日倒閉;二、百度有權展示任何信息;李彥宏可按自己喜好經營。

@西門不暗:百度從李彥宏到部分員工,不認為錯在百度,之所以形成公關危機,一是因為平臺影響力太大,二是沒有搶占輿論先機。他們認為他們嚴格按照程序去審核機制,對於騙子行為也盡最大能力去懲罰,也有針對消費者的補償機制。為何大家還不遺余力地批判百度?我認為是創始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利益優先,正義靠後,競價排名形成的信息不對稱給資本掠奪弱勢群體提供了最佳平臺。而這些患者是類似血友病,癌癥患者這樣的病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臉撐在小胸:

每次網上爆出什麽受害者,就有人出來作高冷狀:

“百度搜索信息下面帶v的是推廣,這不是常識麽?”

“莆田系醫院不能去,這不是常識嗎”

“xx開頭的短信不能回複,這不是常識嗎?” ——我不太理解“常識”的標準到底是什麽?

一家搜索引擎,不應該把知識信息和廣告混排造成誤導,而不是要求每一個用戶火眼金睛;

一家謀財害命的醫院,應該被查處追究法律責任,而不是依然肆無忌憚地營業和宣傳;

手機號和個人信息,不應該被賣給那些騙子平臺,這些詐騙行為和信息的地下交易渠道都應該被追查。

而且,別以為懂些防騙技能,全是因為你聰明——要沒前面那些中招撲街的倒黴蛋,哪來的被騙案例給你講?哪來的防騙經驗給你學?你學完後自己懂得躲了,一拍屁股就轉而奚落受害人、自秀聰明,不覺得特無聊麽?

2、首例換頭手術將實施:36小時;1.3億元

全球首例換頭手術將在中國進行,中國醫療團隊加入。手術分兩部分:第一步是頭部吻合,第二步是脊髓融合。患者是俄程序員Valery Spiridonov,31歲患有肌肉萎縮癥,身體捐贈是腦死亡用戶。手術將持續36小時,耗資1.3億人民幣,150人參與。患者頭將被切下來,經歷短暫死亡。能成功嗎?

@為什麽天氣總是這麽冷:終於要實施了嗎!!!!!我初中的時候最關註的問題!!!沒有之一!!!!

@鹿道卆:理論上未來人類可以永生。先把大腦里所有記憶和數據全部拷貝出來,然後克隆一個自己年輕健康的身體,然後再把之前拷貝出來的數據輸入大腦……不斷循環……人類永生。

@TSDWZ:那麽問題來了,手術成功後,他以誰的身份生活

3、國行HTC 10預定僅40臺 但羅永浩向他們致敬

由於HTC 10 (Lifestyle) 被簡配為驍龍652版本,使得受擁戴程度大減,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轉發微博表示,HTC沒有在預約數字上造假, 這在今天浮躁的手機行業,已經是相當難得的高貴品質了,並向臺灣同行致敬。

x__jason:比起某些友商動不動幾百萬預約誠實太多

霜林曉月: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一般都是好朋友

手擁迷茫:先不論其他的,火腿腸不會請水軍,也不會營銷...

4、傳百度副總裁王湛被開除 此前因貼吧事件受罰

網傳百度公司副總裁、前百度貼吧總經理王湛因違法職業道德、損害公司利益被百度開除處理。百度方面對此傳聞的回應是:不予置評。王湛被開除或與百度貼吧事件直接有關。此前他曾被通報批評、記大過處分,並扣除當年全額獎金。

小爺我是飛行的帥貓:百度甩得一手好鍋

elemiwang:這種人才多適合百度啊~

鳴人帶土的nc粉:肯定是因為副總裁愛總裁,總裁不愛副總裁

幼兒園_:王湛:這個鍋,老子要1000萬才背。

此昵稱不宜顯示:你們怎麽罵不是最後還得用百度?所以人家根本不會鳥你們

5、小米告“雷軍電動車”侵權 獲賠40萬

因認為濰坊瑞馳公司在其生產的電動車上使用了“m”形商標,並取名“雷軍電動”,侵犯了自家商標權,小米公司將該家電動車生產企業訴至海澱法院。海澱法院認定被告構成不正當競爭,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小米公司40萬元。

@蒼雨茫天:喬丹體育笑而不語

@墻內民眾:這公司賺了!40W做廣告絕對達不到這效果…

@軍柴46174:麥當勞也有m.是否侵權

6、傳樂視將從雅虎手中買下矽谷20萬平米地塊

《矽谷商業周刊》報道稱,雅虎已經與樂視達成協議,向後者出售加州聖克拉拉面積48.6英畝(約合19.7萬平方米)未開發的土地。這處地塊靠近矽谷的核心,距離雅虎的太陽谷總部約6.5公里。

@Ttttttttttttt_t:賈躍亭含淚宣布樂視新版塊LeBuilding,面向矽谷精英人士,讓他們享受超級手機,超級電視,超級汽車,讓矽谷it精英在樂視生態中無法自拔最後全部選擇加入中國國籍,實現民族的偉大複興

@汀上白沙_ly:超越這個,超越那個,你連快播都超越不了

@hi_波爺:樂視到底有多少錢??????

7、愛尚鮮花回應“自曝三年刷單26萬筆”

2013年-2015年7月期間,愛尚鮮花為了進行業務營銷,通過員工和外包人員總共刷單26萬筆,刷單費用支出175.46萬元,刷單產生的虛假收入累計3095萬元。“現在這個業態,大家都在刷,某個企業不刷也不行”。

@假裝懂藝術的王子陽:野蠻生長,風投只看數據,為數據就得刷!

@這ID我想了一年多:他們好像默認天貓刷單,天貓看不到差評,銷量高的看前面平均,一看就是假的……

@郭宏鈞:看看有多少水分。都在認真地做假,而且是眾所周知,只是無人點透。這關乎我們的價值觀和未來嗎?

@flameroar-real:所以是虛假的繁榮麽

8、MSN中文網將於6月7日停止服務

MSN中文網近日發出了關於停止服務的通知,稱網站將於2016年6月7日停止提供簡體中文服務,並表示用戶以後仍能繼續訪問該網站推薦的其他網站。

@12色圓珠筆:我都忘了曾經用過msn了

@宅男啊_成為神話吧:說起來好久沒上過門戶網站了

@飽了餓了:這個真的沒啥用戶

9、谷歌黑科技:屏幕不僅能折疊 還能撕開

谷歌的一項新專利申請描述了一種可撕開的屏幕。這種屏幕由多塊互聯的組件構成,每塊都可以單獨進行顯示。谷歌表示,這種可撕開的屏幕便於信息的分享。從屏幕上“撕下”一塊來,被撕下的這部分就可以顯示此前屏幕上的全部信息。

@油菜1992:還能粘回去嗎?

@動感超人嗶嗶嗶:看看百度 還在賣假廣告

@syneix:給我來個可以當橡皮泥捏的屏幕

10、印度超美成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日前公布了一組調查數據,在2016年全球智能機市場略顯疲態的背景下,印度智能機市場卻“激流勇進”,用戶數量在第一季度完成了對美國市場的“逆襲”,憑借23%的強勁增長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Cash_Pang:然而印度的智能機價格嚇死人啊 太tm便宜了 數量大質量低啊

@阿田太郎大君__:這不就跟人口排名一樣了嗎

@快樂的我在哪里:就像中國的高票房一樣,沒什麽了不起,人在那呢

今日互動:

以上就是今天早報的全部內容,你對哪一條新聞最有興趣?對哪一條最無感?對這些資訊最想吐槽什麽?歡迎在評論區告訴靜靜~靜靜在評論區等你。

早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533

全國首例大氣汙染訴訟案宣判 環保專家質疑科學性

20日上午,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中華環保聯合會與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大氣環境汙染責任糾紛公益訴訟一案,公開作出一審宣判。

判決被告振華公司賠償因超標排放汙染物造成的損失2198.36萬元人民幣,用於德州市大氣環境質量修複,並在省級以上媒體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駁回原告中華環保聯合會其他訴訟請求。該案是新環保法實施後,全國首起針對大氣汙染行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但對於上述判決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剛剛獲得“2014-2015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的常紀文公開表示質疑,認為判決結果有違科學性。

據稱,被告振華公司成立於2000年,位於德州市德城區市區內,周圍多為居民小區。經審理查明,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電力生產、平板玻璃、玻璃空心磚、玻璃深加工、玻璃制品制造等。

根據德州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的監測,2013年11月,2014年1月、5月、6月、11月,2015年2月,振華公司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粉塵存在超標排放情況。此期間,德州市環境保護局和山東省環境保護廳曾五次對振華公司進行行政處罰。2015年3月23日,德州市環境保護局責令振華公司全部停產整治、停止超標排放廢氣汙染物。同年3月27日,即原告中華環保聯合會起訴之後,振華公司生產線全部放水停產,並另外新選廠址,原廠區準備搬遷。

2016年5月,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風險與損害鑒定評估研究中心根據已經雙方質證的法院調取的證據作出評估意見。鑒定結論為:被告企業在鑒定期間超標向空氣排放二氧化硫共計255噸、氮氧化物共計589噸、煙粉塵共計19噸。單位治理成本分別按0.56萬元/噸、0.68萬元/噸、0.33萬元/噸計算。生態環境損害數額為虛擬治理成本的3-5倍,取參數5,虛擬治理成本分別為713萬元、2002萬元、31萬元,共計2746萬元。

據悉,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經原告中華環保聯合會申請、法院予以準許,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有專家出庭,並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超標排放給大氣造成的損害、汙染物排放時間、汙染物排放量、單位治理成本、虛擬治理成本、生態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以及被告投入運營設備是否會對虛擬治理成本產生影響提出專家意見。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振華公司是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適格主體,原告中華環保聯合會可以請求其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複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根據有關規定,利用虛擬治理成本法計算得到的環境損害可以作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依據。按照規定,被告振華公司所在的環境空氣二類區生態損害數額為虛擬治理成本的3-5倍,法院認定按虛擬治理成本的4倍計算生態損害數額,即2198.36萬元。

20日晚,常紀文通過微信群公開表示,“判決被告振華公司賠償因超標排放汙染物造成的損失2198.36萬元人民幣,用於德州市大氣環境質量修複。這個判決科學嗎?”他分析說,大氣汙染物肯定擴散至德州以外,如北京,賠償卻用於德州市大氣環境修複,合理嗎?

“以前的大氣汙染,風一吹,早走了,修複個什麽?修複地面沈降的汙染?”常紀文說,“大氣與水、土不一樣,它無主,憑啥有人代表去要求修複?實話實話,我建議可提起禁止利用大氣進行汙染侵權之訴。”

常紀文還表示,國外公益訴訟側重於行為禁限,“沒聽說索賠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34

臺灣出現首例本地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臺灣“疾病管制署”4日稱,一名43歲的臺灣女性感染寨卡病毒。這是當地出現的第4例寨卡病毒境外移入個案,也是首次有本土人士被感染。

綜合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臺灣媒體報道,“疾管署”介紹,該女性今年2月21日至7月22日隨丈夫到聖盧西亞工作,7月24日返臺,26日出現惡心、嘔吐、發燒、流鼻水、關節痛及肌肉痛等癥狀後就醫;29日因臉部、肢體出現紅疹再度就醫並通報采檢;8月3日被確認感染寨卡病毒。

“疾管署”稱,該女性感染的病毒基因與法屬馬提尼克、巴拿馬、哥倫比亞病毒株相似;目前感染者癥狀已經減輕,與她同住的4人沒有出現感染癥狀。

據悉,孕婦感染寨卡病毒的風險相對較高,不過此次感染病毒的女性並未懷孕。

截至目前,臺灣共出現4例寨卡病毒境外移入個案,前3例分別於今年1月19日、5月21日和6月6日公布檢出。其中,前兩例為泰國籍男子,第三例為印尼籍漁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91

5G要來了!中國移動完成世界首例5G無人機現場試驗

據中國移動微博消息,近日,愛立信與中國移動合作在無錫完成世界第一個無人機5G無人機現場試驗,也是全球第一例無人機在運營商蜂窩網絡上通過5G技術的驗證。

據了解,此次試驗驗證了端到端延遲可從LTE網絡中50ms降低到15ms的可能性,愛立信和中國移動無錫分公司進行了無人機在基站小區間的切換測試。

試驗結果表明,無人機可和手機一樣在不同的小區間切換,且能和手機和諧共處、共享基站資源,充分證明了無人機網絡的商用可行性。

今後,無人機有望用於公共安全、應急救災等方面的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27

新三板首例金融債問世 金租公司融資渠道逐步放寬

近日,皖江金租發行6億規模3年期金融債,票面利率為4.50%。這也是新三板公司的第一例金融債。

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執行秘書長聶偉柱稱,金融債的期限一般為3至5年,這樣會與租賃標的物的年限相匹配,並且較低的成本可以為金融租賃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具有積極的意義。

新三板掛牌公司第一例

皖江金租本次發行的金融債是新三板公司的首例。這意味著新三板上的金融公司有了新的融資途徑。

金融債券是指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按約定義務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是金融機構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一般來說,金融債不會計算入銀行考核的信貸比中,且具有流動性較強、期限長、成本較低的優點。

早在今年6月3日,皖江金租就收到了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其發行金融債券的準予行政許可書,獲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認為,皖江金租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2016年金融債券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穩定,本期債券違約風險很低。

本期債券由主承銷商組織承銷團,通過簿記建檔、集中配售的方式,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債券利率為4.50%。本期債券的利息將每年支付一次,在兌付日一次兌付本金。

皖江金租表示,此次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公司中長期資金,支持公司逐步增長的融資租賃規模。

皖江金租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262.59億元,同比增長46.77%,凈資產為37.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5%,ROE為10.90%。

融資渠道逐步放寬

我國金融債券的發行是一個逐步放開的過程,最初只在國有大行、極少數的政策性銀行中發行,漸漸地又有十多家金融機構具備資格發行金融債券。2009年中央銀行允許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租賃公司等發行金融債券。

除皖江金租外,在新三板上並且處於一行三會監管下、有資格發行金融債券的金融類機構還包括: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東海證券,南京證券,華龍證券,鹿城證券,齊魯銀行,永城保險,眾誠保險等10家。

去年9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允許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目前金融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除自有資本金外,還有吸收股東存款、同業拆借、銀行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租賃業務保證金等。

除此之外,租賃資產證券化、發行信托產品、引入保險資金、通過自貿區融入境外資金等融資渠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寬。

在這種背景下,截至2016年6月底,我國共成立金融租賃公司49家,註冊資本累計達1536.5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12

“變現”捷徑被堵:首例重組中介人內幕交易遭查處

8月26日,證監會公布了涉及*ST江泉的一起內幕交易案,周繼和與內幕消息知情人張某業聯系頻繁,並交易“江泉實業”而獲利1264萬元。從股東席位變動的情況來看,周繼和曾在2014年二季度時短暫現身於江泉實業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上。而在當年9月,上市公司公布了重組預案,與證監會例會上提及的“內幕消息敏感期”吻合。

江泉實業的這起內幕交易雖已結案,但事件所暴露的風險遠未結束。案中的張某業,在江泉實業重組中始終以“中間人”奔走。並購重組熱潮勢頭愈加洶湧的當下,重組並購中介人所面臨的法律和合規風險、重大資產重組的內幕信息管理都應引發全面重視。

“神秘”股東精準踩點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張某業是江泉實業擬進行重大資產重組這一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內幕消息敏感期內,周繼和與張某業聯系頻繁,周繼和控制使用本人賬戶及他人賬戶交易“江泉實業”,獲利約1264萬元。

根據*ST江泉的過往股東變動信息來看,在2014年中報時,周繼和曾上榜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達237.96萬股,持股比例達0.47%。在隨後的9月12日,上市公司公布了重大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草案,擬置入唯美度100%股權。重組方案披露,周繼和依然在榜,持股數量也未有變更。

通過重組前的精準踩點,周繼和獲益豐厚。在複牌後至9月底的13個交易日內,江泉實業累積漲幅達145.71%。然而在三季報公布時,周繼和已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中信信托-蟻力神為同期上市公司第十大股東,持股數量為215.34萬股。

針對江泉實業內幕交易的查處,此前或已有苗頭。在2014年11月,江泉實業曾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被暫停審核,而起因就是因參與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隨後的12月中旬,公司又公告稱證監會已恢複審核公司並購重組申請,但對於被稽查立案的原因卻未做說明。

重組中間人涉內幕交易

至今年5月,四川在線刊登了全國首例重組並購中介人內幕交易案的報道,涉及江泉實業的這起內幕交易的細節全面曝光。

根據報道,在江泉實業公布重組敏感期內,周繼和大量收購公司股票並上位第六大股東的這一舉動,已由證監會稽查總隊大數據篩查系統發出預警。經實地調查後,周繼和承認“消息”來源於張某(即證監會此次公布的張某業)。與此同時,張某業也有頻繁買賣該股票的記錄。

經調查,張某業長期參與上市公司並購業務,主要是“殼”公司的買賣並由此收取傭金。在江泉實業的重組中,張某業從保薦人處掌握了賣殼公司的總市值、總股本、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總資產、凈資產、上市交易所等重要指標信息,然後經篩選、比對確定了具體公司,開始了瘋狂購入,並在複牌後陸續賣出。據報道,張某業交易江泉實業票共累計非法獲利197萬余元。

作為全國首起並購重組中間人的內幕交易案、沒有現成判例,該案例的審判極為審慎。至2015年2月,證監會最終做出張某業屬於內幕敏感人,並在內幕敏感期購買了股票的認定。成都中院3月作出判決,張某業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並處罰金200萬元人民幣。但周繼和由於不屬於法律規定的“內幕交易人”,尚未被法院作出判決。

證監會此次對周繼和作出處罰,也讓並購重組“中間人”內幕交易案的首例處罰更趨合理、完善。張曉軍在8月26日的例會上表示,周繼和的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73條第1款規定;依據《證券法》第202條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周繼和沒收違法所得約1264萬元,並處以約1264萬元的罰款。

重組風波不斷

前一次借殼未遂又新增“中間人”內幕交易的紛擾,*ST江泉的重組之路幾近波折。除內幕信息管理仍待繼續加強外,上市公司頻繁發起重組和變更主業的過程中,隱患叢生。

*ST江泉於今年7月26日公布重組預案,擬置出總作價4億元的鐵路和熱電業務相關資產包,並置入作價為22億元的瑞福鋰業100%股權;同時募集總額不超過8.22億元的配套資金。

然而,*ST江泉的重組再遇波折。由於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控股權未變更,上市公司強調不構成借殼;但瑞福鋰業的作價約為*ST江泉的資產總額、凈資產額規模的3倍,引發市場和監管對是否規避借殼的關註。此外,標的資產在重組前停牌期內“突擊”引入新股東,也引來上證所對是否可以降低標的資產實際控制人持股比、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和協議安排的問詢。

*ST江泉也在近期恢複了上證所問詢函,稱突擊入股是為及時滿足標的公司的資金需求、清理關聯企業資金占用等問題,亦是投資人看好標的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及資本市場前景。*ST江泉還表示,雖投資人入股標的公司時間較短,但天安財險雖系本次交易停牌後入股,與此次重組交易價格一致,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但該回複能否獲得認同,仍有待監管層的最終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90

特斯拉首例自動駕駛致死事故其實發生在中國 當時未對外披露

14日,央視《法治在線》欄目曝光一起發生在河北邯鄲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致人死亡事件。一男子駕駛特斯拉在高速公路行駛,前車躲避障礙物,該男子躲閃不及撞上道路清掃車發生車禍。這是國內首起被披露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引發的致死交通事故。

該車主23歲,在部隊從事司機工作,並有上萬公里的安全形勢記錄。但據事故後行程記錄儀中的視頻分析,事故發生時,特斯拉處於“定速”的狀態,並未能識別躲閃而撞上前車。

據央視報道稱,該事故發生於今年1月份,當時並未對外披露。也就是說,發生在中國的該事故,早於5月7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Model S發生的事故死亡事件,是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全球首例致死事故。

另有業內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爆料,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現的事故其實多數沒有被報道。

7月底,北京也曾發生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當時車主特斯拉Model S車主羅先生在北五環使用自動駕駛時發生撞車剮蹭,原因是系統未能準確識別前方停靠的黑色桑塔納。 此後特斯拉目前已經從其中文網站上刪除了“Autopilot”和“自動駕駛”這兩個詞。

日前,為防止導致司機喪命的致命事故重演,特斯拉將Autopilot升級為Autopilot 8.0。從主要倚仗主攝像頭和圖像處理系統升級,升級後更多由雷達承擔,稱將使用起來更加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