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德霖﹕風暴重演說法不當 尚有8500億票據作港元後盾

1 : GS(14)@2016-01-24 01:45: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3/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過去一周港匯驚濤駭浪,市場擔憂1997年的金融風暴重演。包括金管局、銀行公會、財政司長昨天齊齊出聲力撐港匯穩定,安撫市場恐慌情緒。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更明言,將近日港匯走弱與1997年的風暴相比不恰當。金管局回應本報稱,除了銀行體系結餘的3700億元外,金管局還有8500億元票據可作緩衝。有分析稱,現時亞洲股市已大挫,國際大鱷不會在此時出手狙擊。

陳德霖昨天主動提及,過往已有超過1300億美元流入香港,令港元貨幣基礎增加1萬億元。故即使本港出現大量資金外流,港元利率亦不會上升太急。

對市場有指今次走資與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利息急升相同。陳德霖認為說法欠恰當,因為現時銀行體系結餘多達3000億元,與當時少於100億元不能相提並論,同時金管局有很多票據可作緩衝。

回購票據 可紓拆息抽升壓力

陳德霖又表示,樓市表現不能只看2至3個月,而是需要用較長時間來確認,並參考本港及國際等因素,內地對本港樓市的購買力及購買意欲更值得考慮。

金管局發言人昨日回應本報時稱,現時已發行的外匯基金票據約有8500億元,除了銀行體系結餘的3700億元以外,當市場有需要時,金管局亦可用這筆8500億元票據作緩衝,例如當這些票據到期時,不再續發新票據,又或者在市場上回購票據,兩者都能達到在市場釋放港元效果,有助減輕拆息抽升的壓力。

曾俊華﹕有能力有決心維持聯匯

另外財政司長曾俊華昨天於中總論壇午餐會上說,現時與美元掛鈎的聯匯機制對香港最有利,政府無意作出改變,有能力及有決心維持聯匯制度。他續稱,過去30多年來,香港歷經大小風雨,但港元在聯繫匯率機制下一直維持穩定。

昨日,港元兌美元由7.81回升至7.79水平,創下2010年以來單日最大升幅。署理銀行公會主席譚何錦文表示,隨着港元與美元之間的息差收窄,相信港資金外流的情况會回穩,港元匯價亦得到支持。她說﹕「資金未有大量流走,暫時亦未見港元受狙擊。」

羅家聰﹕金管局根本「未驚過」

交銀香港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金管局根本「未驚過」。他形容97年金融風暴時,港匯幾乎一路死跟美元。

不過,過去兩周,港匯由7.76跌至最低位7.83,金管局都「由得它行」,不干預反映金管局有信心。

他認為,此時與1998年的相似之處是「美國單邊走強,香港本身則處於下行周期」。不過,1998年亞洲區的股價、匯價和樓價都處於高位。

「國際頂級炒家不會現在出手」

現在,亞洲各地貨幣已經跌過幾輪,股票大挫,「國際頂級炒家不會現在出手,他們會選資產最貴時出手,現在即使有炒家,也是些跟風的小炒家而已」。

明報記者 顧冷冰、溫婉婷、連綽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16

陳德霖轟炒家危言聳聽

1 : GS(14)@2016-02-02 15:50:53

【本報訊】中港經濟前景不明朗,屢有金融大鱷揚言正狙擊亞洲貨幣,美國對沖基金Hayman Capital更聲稱已部署逾百億元沽盤瞄準港元及人民幣。不過,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撰文時不點名批評,在市場較大波動時,「有人危言聳聽」,希望製造不安、悲觀,甚至恐慌情緒以圖利。近日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高調提出會沽空亞幣,前日Hayman Capital創辦人Kyle Bass亦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已沽出投資組合內所有類型資產,專注沽空亞幣,當中85%資金造空港元及人幣,涉資約為數十億美元(即至少逾百億港元)。



批評製造恐慌圖利

不過,港滙及人幣並未有受到消息影響,截至昨晚9時,港滙見7.7809元,未有大變動;至於人幣離岸價(CNH)則略為轉弱152點子(或0.2%)至每美元兌6.6097元人幣,即每百港元兌約84.95元人幣。陳德霖在《匯思》一文指,近日金融大鱷狙擊、沽空傳聞「言之鑿鑿」,不應該與97金融風暴相提並論,因本港總結餘、貨幣基礎,及外滙基金資產等均以倍數增長。若果炒家打算沽空港元推高利率,彈藥須數以千億計,而港股現時市盈率僅8倍,現貨及期貨市場造淡空間相當有限。



陳德霖不點名提到,每逢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有人危言聳聽,製造恐慌情緒以圖獲利,「大家有憂患和危機意識固然是好事,但我們更應小心認清形勢,不要自亂陣腳,尤其是對聯繫滙率的言論」。重申金管局維持聯繫滙率制度的決心和能力都毋庸置疑。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現時整體經濟環境較負面,為基金帶來投機機會,包括借沽空人民幣令市場出現混亂,再拋空股市等,投資者應認清市場的情況,不要盲目跟從。瀚亞投資香港區行政總裁區景麟表示,若果對沖基金以200億元資產,於98年時確能衝擊港元體系,惟以現時本港龐大的外滙儲備計,200億元則遠遠不足,「可以講話係只能製造負面氣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2/194758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16

陳德霖:修稅例助吸跨國企業

1 : GS(14)@2016-06-06 00:27:58

【明報專訊】立法會於上周通過的修訂《稅務條例》,針對企業的財資業務,給予稅務寬減。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撰文指,這次修例對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深遠影響。

上周通過的修訂案,主要容許在符合條件的情况下,企業內部融資業務的相關利息支出,在計算利得稅時可獲扣免。另外,合資格企業的財資中心,相關利潤的利得稅率獲減一半,由現時的16.5%減至8.25%。但新加坡在今年3月把財資中心優惠稅率由10%下調至8%,現時仍較香港低。

冀企業財資中心落戶 增專業服務需求

陳德霖指出,絕大部分跨國企業都會設立內部現金、外匯及投資管理中心,集中調配、拆借及管理集團內公司之間的資金。若這些企業財資中心落戶香港,對於銀行、融資、風險管理、稅務及法律顧問等服務有很大需求,帶來龐大商機。同時,由於跨國企業的總部多數與其財資中心在同一地點,因此變相吸引跨國企業在香港設總部。

他指出,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選擇財資中心地點的首選,而外資企業多以香港作為進軍內地的跳板,因此金管局計劃向跨國和內地企業加強推廣這項新稅務措施。

另外,陳德霖昨日在香港高級銀行家研修班上發言,指香港在「一帶一路」的角色重要,包括成為投資及融資中心,提供離岸人民幣業務支援,及負責項目的法律、會計及稅務管理等事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41&issue=20160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76

陳德豪﹕Brexit餘波未了 港股趁反彈減持

1 : GS(14)@2016-07-06 07:25:34

【明報專訊】英國公投結果公布後,匯市震盪,環球股市下跌,奇怪的是大跌只維持了一兩天,上星期各股市表現甚佳,上周恒指和國指分別上升了2.6%和2.1%,美國標普也回到前期高位,一周升3.1%,英國富時指數就最誇張,指數升至高過Brexit前,一周大升7.2%。

短期的波動實在難測,我相信世上只有少數經驗豐富的交易員能把握市場短期的波動,再從中賺錢,這類人天生有不一樣的觸覺,對數字及市場極其敏感,可以說,他們就是憑感覺加豐富的經驗長期獲利,絕對是非主流及是少數的一群。很可惜,筆者自知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再努力也學不會,所以短期炒賣的工作只能交給有能力的同事。但筆者仍相信,上星期的大升只是技術反彈,7至8月的後市不容樂觀。

去全球化 不利全球經濟

Brexit的影響理應尚未結束。英國政府很聰明,公投後遲遲不行使Article 50以啟動正式脫歐,首相卡梅倫已闖下大禍,這次他就變得小心,讓下任首相作決定,其實是拖延時間。

有評論指歐盟為了要警告其他想脫歐的國家,將會殺一儆百,不讓英國回來,我不同意這觀點。首先,歐盟不是想像中的團結,有研究指出意大利及法國有不少的民眾也希望公投脫歐,歐盟大哥德國能否控制其他大國,我十分懷疑;第二,公投的出現明顯反映民眾的不滿,英國人對難民及移民政策的不接受,我想正常人也能理解,這問題不只在英國存在,在意大利及法國可能更嚴重,因為他們比英國人懶得多,他們更不願意東歐的低收入人士移民拖低他們的工資,法國受恐襲有切膚之痛,也怕中亞人及個別宗教人士大量進入其國土,這個重要而核心的問題找不到平衡點,更多相對富裕的歐洲國家進行公投只會變成趨勢。這種 「去全球化」的行為,只會為全球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增持現金 避開石油股

筆者在6月21日《明報》舉行的投資講座中,對不同的資金價格在未來12個月作了預測,沒有參與講座的讀者可到的本人的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thanchanth)重溫,我已分享有關的資料。然而,Brexit並非我預期的事項,對於歐元樂觀的預測就只能修改,我認為,在Brexit後,歐元之前的強勢就變成了反彈完成,消息面上,可能會公布更多不利歐元的消息。

美元在未來數月受歐元下跌至轉強,在這情况下,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難好,加上人民幣下跌勢再現,我認為,投資者應把握這次反彈的良機減倉,盡量增持現金,尤其要避開石油股。

對冲基金經理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81&issue=20160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84

陳德豪﹕北水買港股有數圍

1 : GS(14)@2016-08-17 07:32:20

【明報專訊】上星期六,湯文亮博士和《明報》球叔合作舉行講座暨新書發布會,8個字形容:「 座無虛席,絕無冷場」。而兩名講者高手過招,分享了很多對投資者有用的觀點。

等調整信號才改變策略

筆者和湯博士不算熟,食飯見面及參與博士的講座好幾次。筆者的工作是在環球金融市場裏投資及交易,但對房地產投資及樓市趨勢也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如果想走捷徑,我建議讀者買博士最新著作《被偷走了的光輝歲月》,我已讀了一半,感到獲益良多,所以也推薦給讀者。

中港股市仍然強勢,昨日恒指曾升過23,000點,累計已升了近3500點,之前的文章及在香港電台的訪問提過,現在的市况是資金推動,在資金市估頂多數是失敗收場,我會等待市場出現調整信號才改變策略。

現時要有耐性,如果已持貨,就可逐步賣出,但如果已沒有持股,我認為沒有需要在現水平追貨,因為再往上的的空間少於1000點,反觀已升了3000多點,回調1000點也不出奇,回報和風險相約,不是吸引的交易。

昨日有消息稱,國務院已批准了深港通實施方案,雖然未有時間表,相信已勢在必行,未來數星期會有更多資料。毫無疑問,深港通開通,對港股十分有利。

滬港通北向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而南向額度則2500億元,彷彿管理層認為北向買A股的投資者比南向國內買港股的人更多,所以北向的額度比南向的大。經過快要兩年的交易,南向2500億元的額度,用了2000多億元,只餘下450億元。反觀有3000億元的北向額度只用了一半,還餘下1400多億元。

內地投資者對深港通有期望

主要的理由是2015年8月的匯改後,人民幣貶值的大方向被確認了。對內地人而言,透過港股通南向買港股就成為了避開或得益於人民幣的下跌,從他們的角度看,南向出來買收息股,如匯控(0005)或內銀等,股息率達6厘至7厘,加上匯率上升(港元對人民幣上升)3% 至5%,就能穩賺10厘,十分合算。而事實上,近兩個月的股價上升讓他們賺更多,這些內地的聰明錢可能會對深港通有一定期望。

太平基業首席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40&issue=20160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44

陳德豪﹕低位入了匯控 可續持有收息

1 : GS(14)@2016-08-31 08:08:29

【明報專訊】期指昨日結算,恒生指數繼7月升過千點後,8月又再下一城,至昨日為止,指數再升1100多點。 回顧這兩個月的升市,主要的推動因素是國外的資金回流,不管你是否同意這種邏輯,市場認為美國加息的條件下降,可見未來兩年也不會加息,所以資金回流,尤其對息口敏感的股份如香港地產股,在這段時間也有強勁的表現。

美國加息預期下降 息口敏感股強勢

根據大摩的報告,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已經連續8個星期,累計流入量高達165億美元,這些是可以被統計的數字,當然還有統計不了的。幾星期前,筆者提過資金市是不可亂估的,舉個例子,在2014年時累計流入的資金有277億美元,流入時段長達14個星期。

上星期美國聯儲局又出口術,市場又開始擔心加息,筆者一直認為今年會加息一次,加幅0.25%厘,以現時的環球經濟狀况及汲取了2015年的教訓,美國應不會希望大幅度加息。就算加,很有機會也是一年一至兩次,不會是世界末日。

加息周期 需留意市場流動性

回顧2004至2007年的加息周期,股市也是在加息的情况下上升。最重要的是分析市場的流動性,如果加息使到各國央行的balance sheet下降,或導致如上年美元上升致油價暴跌,使到中東資金班師回朝,影響全球資產價格,有這些因素出現時才值得擔心。 以現時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裕的情况下,小幅度加息並沒什麼可怕。

上星期花了大部分的篇幅談及日圓,估唔到受美國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兌日圓轉眼就升到102,這個應該只是開端。我研究過好幾隻在美國上市的日本股票指數ETF,但表現也未如理想,因為日本股市上升,但匯率下跌,對海外投資者而言賺不了最大的升幅,所以我始終認為最直接的方法,是用孖展買入日經指數期貨,就大體上解決了日圓下跌的問題。

孖展買日經期貨 免受匯價影響

今年初,筆者開始在各媒體分享看好渣打(2888)的觀點,在5和6月開始看到匯控(0005)的股價跌得夠殘,而且市場滿是不看好的觀點,所在6月中寫了一篇有關匯控的文章,當時有很多朋友不同意我的觀點。回想起來,那時也有一點壓力。但不知不覺匯控的股價已上升到56元,加上最近的派息,等同升至已接近57元,從低位計起已反彈了近30%。有朋友在低位買了,問我是否應在60元賣出,我的建議是,如果買入的成本在50元左右,股息率高達7.8厘,十分吸引,大可不理股價上升下跌,持有股份收息。 我認為匯控股息率能在5厘以上,股價仍然吸引。

(筆者管理帳戶沒持有渣打和匯控財務權益)

太平基業 首席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81&issue=201608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808

全球行長評級陳德霖勝周小川

1 : GS(14)@2016-09-03 23:27:33

【本報訊】《金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昨公佈今年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央行行長評級。其中,本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評級維持在「B」級,表現優於連續兩年只得「C」級的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而美國聯儲局主席則繼續獲「A-」評級。在75個國家央行行長之中,今年有8位央行總裁「奪A」,較去年的9位少一人,當中包括以色列、黎巴嫩、巴拉圭、秘魯、俄羅斯、菲律賓、台灣及英國央行行長。表現降級的,有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由去年的「A」級下調至「B+」級;而委內瑞拉央行行長則由「D」級跌至最低的「F」級,為眾多國家行長中表現最差。全球央行行長評級自1994年開始每年發佈一次,以「A」至「F」級評估約75個主要國家及地區的央行行長表現。評核範圍包括控制通脹能力、經濟增長、貨幣穩定性,以及利率管理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3/197582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91

銀行按息戰 陳德霖:按息應有下限

1 : GS(14)@2016-09-06 04:51:20

【明報專訊】銀行近期相繼調低按揭息率,展開減息搶客大戰。在2009至2010年間,銀行鬥減按息曾低至H+0.7厘,被問及過去H+0.7厘的按息下限是否仍然適用時,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回應說,要視乎利率市場結構有沒有變化,以及銀行成本及長期風險而定,各銀行資金成本及客戶選擇不同,但按息應有下限。他認為,銀行應當做好風險管控,按揭有長達20至30年的周期,必須將長期風險成本計算在內,不能只考慮目前。

按揭期長 籲銀行做好風險管控

他補充道,去年9月至今年3月,物業銷售量價齊跌,最近明顯好轉,價格和成交上升。不過,國際宏觀因素仍然不確定,美國加息對於匯率和資金有影響,9月美國是否加息仍有不確定性。

對於目前H+1.4厘的利率是否有下調空間,陳德霖認為每一間銀行都不同, 要考慮自身資金成本和風險,「銀行若覺得有條件做,我們會緊密溝通並留意。」

另外,本港人民幣資金池已由高位縮減超過25%,陳德霖回應,人民幣資金池縮小是全球現象,在人民幣貶值以及貶值預期之下十分正常。升值是加多配置,貶值則減少配置。惟目前每日仍有7000多億元人民幣日均支付金額,人民幣國際化並非直線上升,但前景樂觀。他相信,深港通對於增加人民幣的資金流動有幫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03&issue=20160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89

按揭鬥低息 陳德霖:毋須擔心

1 : GS(14)@2016-09-06 22:40:14

【本報訊】樓市回暖,銀行上周再掀按揭減息戰,推出同業拆息(H)加1.4厘按揭計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稱,樓市氣氛轉好,惟宏觀經濟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銀行釐定按息時不應只考慮短期利率走向,但未有明言會為市場按息設下限,又指未需對按息減至H+1.4厘過份擔心。陳德霖表示,最近樓價指數回升,新樓盤銷情亦非常理想,惟宏觀經濟存不確定性,包括美國今年內仍有機會加息一至兩次,將對滙率及資金流向帶來波動,未來仍需持續觀察樓市發展,銀行減按息時亦不應只考慮短期利率走向。


未明言會否再定底線

中銀香港(2388)及滙豐兩大行上周牽頭推出H+1.4厘按揭計劃後,續有銀行跟減按息。2010年金管局為免按揭戰越演越烈,曾向銀行訂出H+0.7厘的按息下限底線。陳德霖未有正面回應會否因應最近按揭減息戰再定底線,僅稱當年是因應市場環境而設H+0.7厘的下限,未來仍要觀察利率市場變化,不認為可千篇一律向市場訂立相同指引。他指金管局僅確保銀行合乎監管要求,按息由銀行按各自資金成本及風險釐定,銀行調低按息屬正常競爭表現,未需對按息減至H+1.4厘過份擔心。有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指,銀行按息越劈越低,未見金管局有「底線」想法,於目前低息環境下,銀行即使減至H+1.3厘「亦唔會話承受唔到,只係賺得少」。但銀行需要考慮美國加息後,一旦牽動本港息口上升,最近頻頻以低息批出的按揭貸款就變成「蝕本貨」。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亦指,第四季是傳統淡季,銀行按揭戰料於9月後告一段落,短期內將維持最低H+1.4厘水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6/19761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771

陳德豪﹕升浪雖未完 賺錢要選對板塊

1 : GS(14)@2016-09-14 05:22:05

【明報專訊】星期一恒生指數大跌800點,國企指數更慘,跌近4%。內銀及內險股普遍下跌4%至5%,連同神股騰訊控股(0700)跌3%,以及我近期的愛股匯豐控股(0005)也下跌了2.6%,在大藍籌大跌下,恒生指數就這樣跌了800點,看似很多,但退一步想,這浪的升勢從19600點上來,一口氣升了4700點,整個過程幾乎沒有回調,一有風吹草動,部分投資者鎖定利潤,回跌也是很正常。

港股今年高低位料已見

有讀者看了上星期的文章,詢問如何估計指數今年高低波幅。我用的工具算是最簡單的數學,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以恒生指數20多年的數據計算每年的高低波幅及百分比,再以這些數據計算一個平均數,作為可參考的數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10年至今,每年的平均波幅約6000點左右,簡單的計算下,你可假設今年的波幅也是6000點,下一個較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假設恒生指數的年低點或年高點,以現時的位置及走勢看,可以大膽假設18200點就是2016年的年低點,以此加上6000點,那24200點就可能是今年的高位。如果這個統計成立,今年的高低點可能已經出現,餘下的3個多月,指數就可能在22000點至24000點之間游走。這可以算是筆者其中採用的一個估算方法,如果要更準確,就要考慮更加多的因素,如:估值、企業利潤增長、資金流及技術形態等等。

現在大家擔心美國會加息,雖然息口是投資很重要的因素,對筆者而言,這次是雜音,對整體部署並不重要。個人認為9月不會加息,我猜想特朗普一直對耶倫毫不客氣,似乎如果特朗普上台,他會行強美元政策,要使到美元走強,簡單的方法就是加息。反過來看,耶倫也是現政府推上去的,從某種意義來看,她也是民主黨的人,是支持希拉里的,如果在大選前加息,就代表他們認同特朗普的觀點,向他叩頭認錯,我認為這一定不合乎邏輯,所以9月加息的可能性十分之低。

9月加息 等於耶倫向特朗普叩頭認錯

無論如何,環球股市在7至8月升得太多,我不認為整個升浪已結束,指數而言從高位回調1000多點,並不是出奇的事,下一階段會是較好玩的階段,就是要選對股票板塊才能賺錢的時候。

(筆者管理帳戶無持有騰訊和匯豐財務權益)

太平基業證券 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50&issue=20160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