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分析之澳洲篇 (包括SUV以及皮卡銷量數據分析)Ken229
http://xueqiu.com/8921637437/25595643應該有很多球友對長城海外市場的情況很有興趣,今天小弟特別做了一片關於長城最近幾年在澳洲銷量的境況報告,給大家分享一下。之所以選擇澳洲作為長城海外銷量分析的樣本,一方面是因為小弟暫住在澳洲,對長城的境況多少有些瞭解。另一方面,澳洲是長城以及其他自主品牌,少數會聚集的發達國家之一,數據更有含金量以及說服力,畢竟在欠發達地區賣的不好,不算什麼。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還是必須要得到西方主流國家的用戶認可。
小弟將從皮卡,SUV,銷量對比以及澳洲口碑四個部分,分析長城在澳洲的情況
查看原圖 長城汽車差不多是09年中旬進入澳洲的,全澳差不多有50家經銷商,遍佈所有州。小到千人小鎮,大到幾百萬人口的首府,基本是全覆蓋。截止到2013年10月10日22點,全澳銷量是33743輛,說實話這個成績還是很喜人的,為什麼呢?因為聽說當年現代花了5年時間,在澳洲才賣出30000輛,而現在現代已經成為澳洲乃至世界的主流品牌。
之前有很多網友,都覺得長城澳洲市場賣的好,主要是因為皮卡銷量,的確長城的皮卡確實強大,下面這張圖是2012年澳洲皮卡主要廠商的市場份額分佈圖
查看原圖長城算是進入了澳洲主流皮卡廠商,排在了第9位,僅僅比ISUZU低了0.1%。而這僅僅是長城進入澳洲的第四個年頭(有可能網友對Holden不是很瞭解,該廠商是澳洲的名族品牌,一般汽車總銷量都能拍在老二僅次於豐田,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政府和企業比較關照,汽車真的不怎麼樣,如果我說它的山寨能力比國內車企還強,你們信嗎?現在是美國通用的子公司)
說完皮卡,在說說SUV,就像之前說的那樣,很網友可能覺得長城在澳洲賣的好,完全是皮卡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下面這張圖是長城進入澳洲之後1年的銷量分佈。橙色的V240就是風駿3和風駿5皮卡(不知道為什麼用一個代號),而X240就是H5(歐版),至於SA220是以前的舊款皮卡,早已淘汰。其實平均下來SUV和皮卡各佔50%的銷量左右,和馬路上見到的比例差不多。所以說老外也是很喜歡長城SUV的,不僅僅是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兄弟們
查看原圖 長城VS奇瑞VS吉利
第三部分來對比一下,長城,奇瑞以及吉利在澳洲的月銷情況,這個數據能更直觀一些說明長城和其他自主品牌的不同之處。以下這張圖是隨機抽取了12年以及13年的3個月做的對比,每月銷量數據並沒有吉利,至於原因可能是賣的太悲劇了,最起碼小弟住在澳洲5年,吉利馬路上只見過一次。。。。。。至於奇瑞大家可以看的出,跟長城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基本每月都保持這個態勢,要說車的價格,長城的H5在澳洲基本要賣到2W5 每輛,而奇瑞最貴的車也就1W7,最便宜的只要9K9。。。。。。 所以長城自主品牌第一還是實打實的
查看原圖看過上圖的網友,可能會覺得長城的銷量跌的非常厲害,事實也的確如此。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產能制約,由於H6產量跟不上,所以遲遲不能在澳洲上市,現在只能靠風駿5和H5撐場面,真的希望長城的產能問題能盡快解決,能在澳洲的街頭能看到更多H6甚至H8的出現。
長城在澳洲的口碑
長城的成功主要歸咎於皮卡和SUV,皮卡就不說了,口碑在哪都是比較OK的。這裡主要分析一下長城SUV在澳洲的口碑,SUV H5 在澳洲上市之前獲得了ANCAP test 四星評級(五星是滿分)而ANCAP 是澳大利亞官方安全汽車檢測體系。四星到底算是什麼水平呢?當年豐田RAV4 也就是拿到四星評級,而現在的JEEP 指南針也是四星。 長城SUV的高安全性,低價格成了大賣的主要原因。
甚至還有澳洲新聞報導過,長城H5在當地一場交通事故中所發揮出安全性的優點,新聞主要是說發生車禍的H5在受到100公里/小時車速撞擊的時候 駕駛者以及孩子基本是毫髮無損,最後是澳洲車主對長城非常正面的一個評價。
連接在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5KirbGFRhY#t=21 …考慮到國內用戶可能打不開YOUTUBE,截了幾張圖大家看一下。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最後一張,是當年各大主流澳洲SUV廠商的價格以及安全性的對比。很有意義的一張圖
長城在澳洲的銷量也許基數非常小,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銷量中呈現出的價值是無比巨大的,最近幾年一直可以看到長城的成功在世界各地發生,在澳洲,在英國,在智利。相信不久的將來,美國也會被長城所攻破。
長城之所以增長空間巨大,是因為看到了世界級車企的影子,也許並不明顯,但是我相信看完這篇帖子的球友,多少會感覺到一些
喜點短期登場 最細229呎
1 :
GS(14)@2015-04-23 01:50:27【蚊型樓盤】細碼單位繼續有價有市,由中海外(688)與市建局合作發展的土瓜灣單幢牙籤盤喜點,昨上載樓書至一手銷售網,料部署短期推盤。發展商將單位一梯劏八伙,標準單位樓層中,一半屬開放式,其餘為一房單位,最細單位面積僅229方呎。資料顯示,喜點座落土瓜灣北帝街123號,屬市區重建項目,提供168伙,為單幢式設計,預計關鍵日期為明年5月底,樓花期長約13個月。據樓書顯示,喜點的單位面積只是由229至357方呎,標準單位一梯劏八伙,當中最細單位是3樓B室,單位面積229方呎,另有75方呎平台。項目繼西營盤星鑽後,中海外與市建局又一個蚊型新盤傑作,將單位「劏到盡」。同區恒地(012)馬頭圍道200號項目,約120伙,料季內推出,有機會接力登場,樓花期約20個月。
尚築擬季內開賣
另有機會細絕元朗的百利保(617)劏房盤尚築,大部份單位為300呎以下開放式單位,最迷你單位只得191方呎,亦部署季內開賣,正待批預售樓花同意書,料獲批後隨即推出市場。市場人士認為,雖然近期中大碼單位主導一手樓市,以換樓客為主,但細碼盤吸引力未見減退,上車需求仍在,相信上述細碼盤開售時,應可繼續有良好銷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22/19121046
Genova特色戶229呎起 新地近年最細
1 :
GS(14)@2017-06-10 10:26:25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81&issue=20170610
【明報專訊】近年市場推出之新盤,不少都提供迷你戶,將於下周上載樓書的新地(0016)元朗PARK YOHO Genova,標準戶實用面積由251方呎起,個別特色單位實用面積229方呎,料為新地系內近年最細面積單位。
主打2至3房 設80伙特色戶
共提供683伙的PARK YOHO Genova,以2房、3房單位作主打,2房戶實用面積486至587方呎、共有322伙,3房戶實用面積626至936方呎,共設233伙,另項目提供21個4房單位,實用面積1061至1174方呎,為PARK YOHO系列中首次提供。
另該盤亦設27個開放式單位,實用面積251方呎,為PARK YOHO系列中面積最細的單位,而80伙特色單位,實用面積229至1873方呎,以229方呎計,料為新地系內近年最細面積單位。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PARK YOHO Genova將於下周上載樓書、開放示範單位及會所。
匯璽天鑄傲瀧深9連錄成交
此外,新地同系南昌站匯璽及何文田天鑄同錄大額成交,其中實用1977方呎的匯璽天鑽匯6樓A單位,成交價4564.24萬元,實呎23,087元;天鑄第1期售出6座21樓D單位,實用900方呎,成交價2918萬元,實呎32,422元。
事實上,近期市場錄得不少一手豪宅買賣,新世界(0017)西貢清水灣傲瀧昨沽兩伙,包括10座6樓實用1837方呎B室,成交價3310萬元、實呎18019元;另23座2樓實用460方呎C室,成交價749.8萬元、實呎16,300元。項目累售約59伙,估計套現約14億元。嘉華(0173)香港仔深灣9號2號花園洋房單位,以1.25億元連兩個車位售出,物業實用2565方呎,實呎48,733元。
海之戀新增3宗撻訂
不過,長實(1113)荃灣西海之戀再新增3宗撻訂,相關單位全於5月31日第二輪銷售中沽出,包括8座18樓C室、10座6樓D室、10座21樓D室,成交價介乎674.6萬至868.7萬元,以樓價5%計,料買家損手33.7萬至43.4萬元,3伙合共遭長實殺訂逾114萬元,項目迄今累錄8宗撻訂。
Park Yoho 2A最細229呎
1 :
GS(14)@2017-06-10 13:46:30【本報訊】新地(016)元朗Park Yoho Genova(2期A)昨公佈戶型面積資料,其中有2伙特色戶只有229方呎,為全盤最細,是新地近年最細的單位。另有27伙標準開放式戶,實用面積為251方呎。
海之戀多3宗撻定
Park Yoho Genova項目共有683伙,主打兩房,由486方呎至587方呎,共有322伙,另三房由626方呎至936呎,共233伙。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昨表示,Park Yoho Genova樓書下周上載,亦有機會下周開放示範單位,之後盡快開價。另外,一手住宅銷售網成交冊顯示,長實(1113)荃灣海之戀新增3宗撻定,累積撻定增至8宗,殺定共約325萬元。新錄得的海之戀撻定涉及單位包括8座18樓C室、10座6樓D室及10座21樓D室,實用面積391至513方呎,間隔一及兩房,成交價674.6萬至868.7萬元,屬上月31日次輪開售一批單位,惟買家簽定臨時買賣合約後未有簽定正式買賣合約,撻定離場,被長實沒收定金共約114萬元。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0/20050837